教改项目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4-07 07:5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改项目申请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民办高校,课题申报,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特别是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全国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有424所,在校生已经已超过400万,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科研是大学的使命之一。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将科研作为重要职能之一。科研工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目前,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已意识到这一点,都把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许多民办院校的科研工作仍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科研整体实力与一般本科院校还是有差距的。本文拟就课题申报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几点思考 ,以便进一步有效地推动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开展。
一、民办本科院校课题申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研项目的申报是科研立项的前提,随着立项竞争原来越激烈,特别是民办高校想要更多的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就必须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笔者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总结了在申报中常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选题盲目,缺乏创新
从近几年民办本科院校科研课题申报的情况来看,在科研选题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盲目。一项科研课题,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具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这是确立选题立项的主要依据。许多研究者随意选题,很少考虑社会的经济文化建设的实用性;选题大而空,片面追求“新理论”、“新说法”和“大战略”等等。在以后的论证过程中才发现研究内容已经超过了既定选题范围或脱离实际研究方向,直接导致研究价值的降低。
2.选题重复,缺乏创新。一些研究人员,由于前期调研工作不到位,以及文献检索意识和收集资料能力不强,对所要研究的课题缺乏前期详细调研论证,致使所选课题重复,由于不了解已有研究的情况,使得申报材料毫无新意,大大影响课题中标率。另外也有一些部分教研人员闭门造车,从理论到理论,未能很好地关注当前实际生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注意本学科目前发展的趋势及前沿问题,所选课题缺乏创新性,也常常因此导致立项的失败。
(二)申报书填写不规范
科研课题申报必需填写“项目申报书”。项目申报书作为项目申报者与评审专家之间沟通的依据 ,要准确、全面地反映申报者的申报信息以及申报者对该项目基本内容和大体框架的理解。上级部门以此为依据,对所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从而决定是否立项。但有些申报者对申报书的意义和它在申报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自己的课题内容好,有研究价值,项目申报书填写的并不十分重要。因此,在项目申报书填写过程中,不注意相关指南和规范要求,凭一己之见任意填写,甚至不填,使得项目申报书的形式审查中就败下阵来。例如申报书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在规定位置签字盖章的,往往有人漏填,或叫人代填;在课题设计论证一栏表述不清,中心思路不明确,使申报项目缺少主题和必要的技术支撑;有些内容不管字数有没有要求的,都是长篇大论,没有抓住重点讲;在可行性报告中不能出现申报者信息的要求也忽略,最终由于申报书的填报不规范而被淘汰,实属可惜。
二、民办高校课题申报的对策
(一)科学选题
在申报科研项目过程中 ,申报成功与否 ,选题是很关键的一步 , 不仅直接关系到将产出什么样的成果,甚至关系到科研工作的成败。第一,选题要坚持需要性原则。该原则是指选择的创新课题一定要与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推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创新活动以人类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因此,科研项目应紧紧围绕学院的改革、创新、发展要求和目标,围绕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教改,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选题立项。第二,选题要坚持创新性原则。选题的创造性原则, 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具有新意, 有独创性和突破性。申报者要及时了解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最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和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就是值得去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别人还没发现的问题,就是创新类的项目。这样,从行业中发现课题符合民办院校的研究特色,而且研究成果也能够很快在生产实际中推广运用。
(二)认真阅读申报要求,填写申报书
对于申报书规范、慎重填写,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因此,在填写申报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填报指南相关要求进行填写。申报者需要端正自身思想、认真阅读申报指南以及注意事项等,需要确保填报申报书符合要求。
第二、对申请书填写语言文字要求规范、逻辑清晰。一方面,对于申报者填写申报书,需要注意用字规范、词语准确性、思维逻辑严密、申请书内容完整、内容主题清晰等;另一方面,关于申请书中的研究方案和采取技术路线都需要阐述清晰明了,从而更好的体现出申报者对项目的思考及解决方案,同时应该要避免过泛、过大的进行夸张描述,让评审专家看到申报书一目了然。
第三、对于项目申请经费上面,需要预算合理和详细。我国一系列项目资助计划在进行申报过程中,对于项目申请经费中支出的各项条款都需要有明确用途说明,并在项目执行中严格按照申请书上经费支出比例进行花销。所以在项目申报时,需要注意项目主管部门给予的最大限度经费支持,对于申报项目的金额不能够过高。最好是能够在申请书上能够准确计算出各项费用,能够保证支出不超过预算15%为好。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教研经费;管理;对策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并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作为我国本科教育扩张的主要基地。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培养本科应用性人才、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推动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发展和本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的形势,实施教育质量工程,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更深入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的飞跃,是新建本科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资助经费十分有限,但另一方面项目研究经费的日常使用又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部分经费并没有使用在“刀刃”上。因此,如何在当前经费尚不富余的现状下,最大限度地使用好有限的经费并发挥该项经费应有效益,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
各级管理者包括教改项目负责人普遍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教研经费是项目负责人自己申请来的经费,应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管理,学校财务不宜过多干涉,如果干涉过多,就会造成教研项目流失或转移。因此,在日常教研经费的报销中,只要原始票据合法、签字审批等手续齐备,财务人员在审核报销时一般比较宽松。
2、教研经费存在多头管理。没有协调统一
从目前情况看,高校教改项目管理和教研经费管理往往是分离的。学校教务处负责教改项目管理,财务处负责教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教研经费使用采取项目负责人签批制度。教务处工作中侧重于争取项目的级别、数量、到位经费及成果鉴定,对经费到位后的使用主张宽松,忽视了经费的合理使用及效益性。财务部门缺少完整的教改项目信息,不熟悉教改项目的运作过程,有些财务人员认为教研经费只是作为代管经费,对各个项目的具体内容要求不作了解,有些会计科目设计不合理,项目管理不够细化,缺乏与教务处及项目负责人沟通的平台,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监督的职能。
3、教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各高等学校为拓宽教改资金渠道,往往过多强调教研经费管理的“自主权”,而忽视对教研经费使用的监督与控制,使教研经费的管理成了学校财务管理的死角,使用和项目收益情况学校难以控制。经费使用由课题负责人随意支出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数课题负责人对财务知识缺乏了解,使教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4、教研经费支出不规范、不合理
当前,部分院校教研经费财务管理体制松散,财会人员在经费支出时审核不严,造成经费支出账目十分混乱。一些教研经费成了“人情款”“、私房钱”或者招待费,真正用于教研项目的经费比例达不到五成。有些经费实际报销内容和预算内容不一致,与实际业务情况也不符,核算超标购置设备、办公用品等,还有发票开具时间与教研立项时间不一致,往往把立项之前的旧发票充作报销单据。大部分人认为教研经费是凭个人的能力争取来的,跟学校无关,只要发票正规不是虚假的,都可以在自己的经费本上报销,这使得教研经费支出出现随意性。尤为严重的是一些教研人员通过虚开发票、购买假发票和虚造劳务费发放单据等手段套取教研经费。
5、教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
教研项目经费预算通常是课题组编制的,在申请项目时希望争取到更多的经费,往往对项目研究工作中的经费支出情况不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编报,而是尽量增加申请经费支出类别和数额,很少考虑实际执行的需要。当项目立项后,下拨经费往往少于申请经费数额,致使原预算经费与下拨项目经费差距较大。同时,在对教研项目经费的核算与管理中,教改项目的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学校财务部门按项目经费预算内容控制开支范围,这就导致教研项目经费支出执行难度较大,教研项目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6、教研经费管理监管机制有待健全
长期以来,关于教研经费的使用问题只是由一些行业规定来规范,或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财务人员对教研经费管理的理解制定一些管理规定,国家没有出台正式的规范文件。这使得学校与学校之间在教研经费的管理要求、资金使用、开支范围等项目上标准不一、各行其是。
7、教研经费决算不及时
部分教研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完成后,不及时结题或结账,不及时办理财务结算手续,剩余资金长期挂账用于项目以外的其他支出,致使财务部门无法完成项目经费决算。还有的教研人员想方设法将结余的教研经费用完后才结题。对已经完成的教研项目,在验收时只注重技术、成果的验收,而很少顾及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
二、完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加强教研经费的管理意识
加强教研经费管理,提高教研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加强经费管理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教研经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强化高校教研经费是学校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研活动健康开展的有力保障而不是项目主持人个人经费的观念。学校领导、教务处、财务处及项目主持人都应当认识到教研经费管理是教改项目管理的核心,做好教研经费的管理工作是保障教改工作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前提。教研经费不是项目主持人个人的经费,应严格按照立项申请书批复的经费预算和项目专款专用。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形成对教研经费管理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研经费的使用中依据教改工作的实际需要严格控制开支标准,规范教研经费管理程序。
2、加强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并强化教研经费管理
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照教研经费的特点,制定一套完整规范、科学合理、程序严密、操作性强、制约有效的教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加强教研经费转拨管理,加强教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加强管理,制度要先行,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教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根据教研经费的特点,按照既灵活又规范的原则,制订出一系列既不呆板僵化又不放任自流的教研经费管理办法。
3、注重预算编制管理
无论申报哪种级别的教研项目都要认真编制教研经费预算。教研项目预算编制同时涉及教改领域和财务领域方面的知识,财务部门或教研部门独立编制预算很难全面地完成,而教研项目预算编制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教研项目资金的争取。同时,教研项目申请包括项目目的、项目实施程序、项目组成人员、需要的设备、材料及需要多少教研经费等,理论上只有课题主持人清楚。但实际上,由于大部分教研项目对于主持人而言也都是新的教改课题,这就使得教改项目主持人在确定教研经费时也会面临一定的困难,根据这些特点,首先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必须与课题组主持人和其他课题组成员一起编制项目预算,由主持人提出计划:需要什么教研手段、预计申请资助金额、自筹经费等,财务部门管理人员根据需要按照同类课题项目实际支出水平,结合目前市场价格对能源费、材料费、测试化验费、调研费、管理费、仪器设备购置、房屋使用费、资料打印复印费等测算开支标准及费用,对每项支出列出明细清单(以备今后支出时参考),并按照相关经费管理办法核定费用比例,经反复讨论、调研测算、调整数据,最后编制出支出结构合理、可行的教研项目细化预算。
4、理顺教研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课题组三者关系
教研经费管理是教改项目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财务管理部门和教改项目管理部门之间要及时加强协调与沟通,使教研管理和经费管理达到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使教研经费的使用发挥出更大的效益。从教研立项、资金划拨开始,财务管理部门就要和学校教改项目管理部门密切配合,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教研工作的相关业务政策,承担起教研项目的前期投入与效益预测、中期管理、结余经费的清理等工作,与教改项目管理部门一起参与教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要密切关注项目的经费支出情况,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教改项目管理部门和课题组主要成员,使他们能够及时调整支出方向,保证教研经费的合理使用。最后,当项目完成或结题后,教改项目管理部门要及时通知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学校有关教研经费结余奖励办法,及时结清课题经费,防止教研经费的浪费和流失。
5、加大对教研经费的审计力度
建立教研经费审计制度,加强对教研经费的监督,加强教研经费的使用监管和跟踪反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纪监审处可以设立专门的教研经费审计人员。每学期对教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重点审核教改项目课题主持人在教研经费使用上执行预算方案的情况。对支出已超出预算范围者及时通知财务管理部门冻结教改项目课题主持人的账户,并与课题负责人及时沟通。重点课题经费按进度拨款,并在课题执行中对课题进展随时跟踪监督。
6、严格财务报销制度
教学改革管理部门要及时与财务部门联系,制定校内教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及时清理结题经费,防止教研结余资金的浪费与流失。建立健全教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教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教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教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教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三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教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教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结账。
7、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和奖励制度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立教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从政策上加大对在教研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学研究者的奖励力度,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内外部环境。可从教研项目的技术水平、经费数额、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应综合考虑是否给学校带来一些新的理念、是否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是否增加了学校其他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关注、是否提高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在教研收入的分配制度上,以充分调动教研人员积极性为主,同时兼顾学校、二级系(部)、教学研究人员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另外学校可考虑建立教学改革基金,为教研成果的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总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抓住机遇,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探索教研经费管理的新办法和新途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以完善本校教研经费管理机制,提高教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使教研工作能真正取得成就,推动高校教研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高校教学研究 质量保障体系 基础环节 中心工作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育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因此高校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开展教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其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促进我校教学改革,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我校于2004年6月制定了《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对于项目的申请与评审、项目经费的划拨、项目过程的管理、项目的结题验收、成果的使用与奖励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自2004年以来,我校每年开展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立项,截至今年,已获批立项省级教研项目77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69项。在近两届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6项,获奖数量在省属院校中居于前列。
我校在教学研究中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为了进一步地保证教学研究质量,提高教学质量,还应在抓好教学研究立项工作、强化过程管理、推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努力。
一、抓好教学研究立项工作是保障研究质量的基础环节
高校教学工作涉及面广,既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又涵盖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既包括优化课程体系与改革课程内容的课程建设,又包括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的专业建设;既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又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在如此广泛的教学工作领域内,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探索,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内容。
教学研究立项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应遵循以下相关原则。
第一,要考虑研究的目的性。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发现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围绕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目的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二,要考虑研究的创新性。为了更好地解决现有的问题,因此所进行的教学研究应属于创新性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或属于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所发展。
第三,要考虑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有先进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合理、周详、具体的实施计划,突出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具备关键性的研究条件。如果仅仅是有好的立意,而缺乏有利的条件,就很难进行实质性的研究。
第四,要考虑预期成果的实践性。研究成果最终将运用于教学实践,在评审项目是否予以立项时应充分考虑其预期成果是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否在近期内能够推广应用,能否直接产生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教务处于每年上半年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当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立项工作的通知安排,按照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以下发通知的形式向各教学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下发立项通知,然后组织评审专家按照评审指标对于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评审。
二、强化教学研究过程管理是保障研究质量的中心工作
1.制订合理的教学研究计划是强化过程管理的前提
一方面,教学研究项目从予以立项、着手研究到结题验收是一项周期性的工作。另一方面,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于教学实践,因此,一般可以将研究周期规定为2―3年。
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应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由负责人对项目的内容设计、研究计划、人员分工安排、中期汇报、结题验收、成果申报、经费使用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全面负责。
2.划拨充足的教学研究经费是强化过程管理的保证
为了保证教学研究顺利实施,应由学校设立教学研究项目专项经费,资助立项项目的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落到实处,应实行严格的经费管理制度。
长江大学平均每年划拨万余元经费用于资助教学研究项目,每个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资助10000元,每个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资助5000元。项目立项通知下发后,项目经费即由学校向项目所在单位划拨。项目经费由项目所在单位管理,经费开支实行项目负责人、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签字报销制度,教务处负责检查考核。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其支出严格按计划使用。经费分三次划拨,第一次在予以立项后划拨,第二次在中期检查后划拨,第三次在结题验收后划拨。经费的划拨将严格按照其检查验收的结果而定。
3.实施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是强化过程管理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项目管理,还必须实施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
长江大学每年九月份以教务处下发通知的形式,要求研究期已满的教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和研究期未满的教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好相应的结题材料和中期检查材料。参加结题验收者需提交结题报告和支撑其结题报告的附件材料。结题报告的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同类研究情况、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论述及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参加中期检查者需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和支撑其中期检查报告的附件材料。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已取得的阶段研究成果、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研究期已满的教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因特殊原因欲延期结题,需提交《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延期结题申请表》,但必须参加项目研究中期检查。
每年十二月份由教务处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成立专门的教学研究项目评审小组,对于申请结题验收的项目和参加中期检查的项目进行评审。
对于申请结题验收的项目,评审小组主要是在认真审阅项目结题报告的基础上,听取各项目负责人的汇报与答辩,综合评价其研究完成情况,经评议和无记名投票形式给出相应的评审结果。评审结果分为三类,其一为通过验收鉴定,其二为予以结题,其三为不予结题。通过验收鉴定者除了划拨完其剩余经费外,还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其中省级教研项目给予200学时工作量,校级教研项目给予120学时工作量;予以结题者仅仅划拨完其剩余经费;不予结题者除了终止其剩余经费的划拨,两年内不再接受其负责人的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请。
自2004年以来,在对于申请结题验收的项目进行评审中,共有67项通过验收鉴定,79项予以结题,12项不予结题。
对于参加中期检查的项目,评审小组主要是在认真审阅项目中期检查报告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评审结果。评审结果分为两类,其一为通过中期检查,其二为不通过中期检查。通过者划拨其第二批经费,不通过者将顺延至下次检查,不予以划拨第二批经费。
三、做好教学研究成果奖励与应用工作是保障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教学成果申报与评奖工作的同时,努力完善校内的教学成果评奖制度。根据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周期,学校每四年评选一次校级教学成果奖。凡是通过验收鉴定的教研成果,以及由本校教师任第一主编,公开出版且在教学中至少被两届学生使用过的教材,均可申报。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表、成果鉴定证书、总结报告和相应的背景材料。教务处组织学校教学委员会对申报成果进行认真研究,在成果主要完成人汇报、答辩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成果主要完成人的汇报采用PPT形式进行,着重介绍成果主要内容、创新点及应用情况。2004年我校评选出校级教学成果奖48项,其等奖5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26项。2008年我校评选出校级教学成果奖57项,其等奖6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29项。
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是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有了这一环节,教学研究才能真正起到推动教学质量上台阶的作用。我校校长张昌民教授主持完成的《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9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探索出开展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进入教育理念、进入人才培养方案、进入教学实践过程、进入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以建立“校企”、“校地”合作组织为纽带,以落实“四进入”为基础,以互惠双赢为杠杆,以基地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从思想观念、制度建设上保证合作教育顺利实施,达到了合作教育互惠双赢的目的,实现了合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务处处长张光明教授主持完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构建了完善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形成了与政策和制度配套的激励机制、督导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毕业生质量调查与监测的跟踪机制。以该成果为指导,学校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
建立并完善高校教学研究质量保障体系,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证教学研究质量的重要举措。长江大学在今后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将继续从抓立项、过程管理、成果推广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1]余谨.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的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1996,(2).
[2]李复政.加强教学研究成果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2).
篇4
【论文摘要】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校有价值的材料;文章从高校教学档案的内容、教学档案的特点、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论述了对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校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材料,其内容非常丰富。高校的教学档案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是反映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故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1系部教学档案的内容
(1)综合类:主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学院规划实施计划、教学要点、教学工作会议的记录、简报等材料;学院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规定、办法、条例以及教学工作的文件;教改项目的立项报告;教学工作的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每学期评教评学的相关材料及教学检查的记录、总结。
(2)教学管理类:教师教学有关规程、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有关材料;教师教学任务安排及开课有关资料、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教学质量检查、师资建设规划、实施情况,教师进修培训材料;学籍管理材料;学籍变更材料;课程安排表、学年校历。
(3)教学业务类:重点课程及一般课程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总结等有关材料;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志等有关资料;教材建设、教师自编或主编教材及使用教材的目录;教师制作的CAI课件等资料;优秀教师讲课的典型教案、教学模型、标本,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材料;教学实习有关材料;各种考试试卷及试卷分析材料;学生的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有关资料,考研相关材料;教师业务档案;教学仪器设备材料等。
(4)教学研究类:各类教改项目及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书、实施计划、成果及总结以及获奖的申报材料和奖状;获院级以上的教学成果类的申报材料及奖状;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目录。
2教学档案的特点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反映和总结,故除具有一般档案的属性外它又有自己的特点:
(1)内容广泛:一方面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办学领域不断拓宽,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使得教学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另,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高校除了设置相应的德、智、体几方面的课程外,随着专业的增多,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差不断加强,使的教学内容多学科性越来越明显,与之相适应,档案材料也越来越丰富。
(2)材料来源较分散:高校教学档案来源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两级教务教学活动,即有上级和学校下发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又有主管教学的教务部门形成的关于教学改革、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学科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材料,同时还有系部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的教学档案。
(3)归档时间不同:文书档案是按年度归档,而教学档案是按学年度进行归档的,归档时间从上一年的9月1日到当年的8月31日。
(4)高校的教学档案统一按国家教委办公厅的《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
3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材料收集较困难:因部分教学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应该由自己来管理,担心材料会遗失,或担心档案部门立卷归档后自己利用不方便。故对上交档案材料有抵触情绪,使的收集起来,有一定困难。
(2)系一级的管理困难:由于系部无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故材料的收集、整理、移交都是由教学秘书兼着,由于有些教师不配合,就会造成资料的不完整和档案材料的不延续性。加上有些系部认为系部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对档案材料只要用时有就可以了,无须按什么规则整理归档,导致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使得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与关联性。
(3)资金紧缺:系部收集到的材料并不能马上移交,因经费不足有些系部连一个像样的档案柜都没有,故造成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后与移交前这一段时间无处可放,容易遗失而选成档案材料的遗失。
(4)人员紧缺:一般高校系部都无专职档案管理员,由教学秘书兼任,而教学秘书的主要精力在教学上,加上大部分没有受过档案专业培训,因而少有精力去将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完整,这样将造成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准确性,致使移交到档案馆的材料不规范,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4加强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1)从系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各系部由于档案工作规范化程度低,管理不到位,系、教研室两级档案管理、存档部门职责不明,归档机制不健全,导致文件材料重复归档、不归档、漏归档现象较为普遍,亟需在科学划分系部档案类目的基础上,明确系、教研室档案的建档、存档和管理职责,加强对系、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与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档案工作的督查,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加速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档案材料应当随时收集、随时整理档案工作应当形成一种周期性的自查、自评、整改和自建的长效机制,以此为档案管理日常运作机制提供质量上的监控与保证,避免把问题都积压到一件中心工作来临前仓促解决。
(3)完善档案制度建设,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分类体系,使档案分类走上统一化、标准化。
(4)归档要求:凡需归档的教学文件材料,必须遵循教学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归档材料之间的联系,据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进行系统整理;尽量采用原件,规格相对统一;一般用计算机打印,不能打印的则要求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书写,字迹要工整,图文清晰,并装订成册,以利长期保存;教学档案材料一般要求长期保存。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课程安排表、学生实习有关材料、教学检查座谈记录、听课记录、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各种考试试卷、实验报告等则要求保存五年以上;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于每学期期末对本单位的教学档案进行及时的清理与归档。立卷人应按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规律和便于利用的要求,进行系统整理、组卷、并编页号、卷号(盒号),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拟定案卷标题,注明密级和保管期限,并于每学年度结束后对所有教学档案进行汇总,装订后,按学年度排列进柜管理存档。
(5)收集工作必须贯彻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遵循教学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按归档范围分类收集;必须保证归档教学文件材料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系统性;所收集的教学文件材料按各大类的分别积累,进行预立卷,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6)利用现代办公技术,实现教学档案现代化的管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大,如果仍依靠长期沿袭的手工方式去处理日常教务工作和管理教学档案,就不可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故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实现教务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邓绍兴,陈智为.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篇5
一.学校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教研组是开展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基地之一,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负责。
1.教研组应认真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教研组的计划明确一个学期教研活动的内容.安排和要求,制定具体措施,并付诸实施,期末做学期工作总结,上交教研室。
2.教研组应带领组员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加强业务进修,学习教育专业理论,每期至少组织5次以上专题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3.教研组期初应安排好教学“示范课”.“优质课”.“汇报课”.“说课”,认真落实教学“四课”的上课听课和评课,及时收集听课意见,填写评课意见表。
4.组织好对外公开教学活动,并做好兄弟学校来听课教师的接待工作
5.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教研组期初必须订出新老教师结对子的名单与师徒带教的名单报教研处,督促《带教条例》的落实,尽快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6.教研组长应开展好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组织好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活动。教研组活动应形式多样,鼓励创新。
7.教研组长应经常检查.指导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全面掌握本组每位老师的教学情况,不断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8.教研组应负责本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实施,及时组织全组参加实验研讨课观摩活动,帮助实验教师解决问题。
9.组织好各种大型测试活动的命题.审题.评卷和试卷分析工作,强化质量目标意识。
10.积极组织指导课外学科活动与校内外学科竞赛,并要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成效。
11.每学年要开设一至两个教师论坛或课题,积极组织教学科研活动,大胆尝试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每学期结束时教研组写出专题总结,并认真组织交流。
12.教研组活动严格考勤,要认真做好对教师.备课组的教学评估工作,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学校考核工作提供相关资料。
13.教研组长要负责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学校备课组长职责
备课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备课组织,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带领同教材教师认真执行学校和教研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和备课活动,努力提高本年级.本学科教学质量,其主要职责有: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带领全组教师自觉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
2.备课组长应认真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安排教学进度,期末做好工作总结,上交教研室。
3.组织好集体备课活动,要做到“三统一”,即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作业。要落实“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4.带领本备组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新课标,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研水平。
5.协助教研组长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本组教师积极承担“四课”,即汇报课.示范课.观摩课和优质课,组织本备课组相互听课,开展评议,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协助教研组长搞好期中期末复习考试,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做好命题.评卷.质量分析和教学反思等工作。
7.协助教研组长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学科竞赛辅导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做好培尖辅差工作。
8.发挥备课组长带头骨干作用,通过结对子.示范教学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9.紧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寓教育乐与教学之中,密切配合年级组,全面关心学生的综合发展。
附:基本要求
① 每学期第一周内制订好备课组教学计划和进度
② 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③ 每周出一分周末练习(内容要滚动)
④ 每周开展一次培尖辅差活动
⑤ 每学期出好月考.期中试卷
⑥ 每学期安排一次教师论坛
⑦ 期末结束做好一份备课组教学工作小结
三.学校备课要求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必须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周不得少于一次。内容包括:交流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情况,确定统一的单元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统一的单元练习及统一的单元进度,交流解决难点的办法及确定统一的单元测试题。
(一)教师个人备课要求:
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工作之一。
2.备课应做到“三备.三研”。三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三研:研究重.难点,研究三维目标,研究教法。
3.教案要符合规定的格式,详略不强求一致,但要反应一堂课的主要内容。
4.教案应按课时逐节撰写,不能按课文或章节写一个教案。
5.练习课.复习课.考试等教案也应注明目的要求等内容,并附上练习题或考试试卷。
(二).集体备课要求:
1.内容:(1)教学目的和要求。(2)教学内容分析。(3)教学重点难点: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备出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4)学情分析(5)注意事项(6)教学方法建议(7)课时分配(8)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
2.要求:单元.章节备课即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六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内容为:时间,地点,研究课题,参加人员,中心发言人,研究内容,独特见解(记录每位组员发言内容)。集体备课应重点对教材的处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及结构进行研究,拿出统一的办法。
(三)检查办法:
1.以教研室核定的名单进行签名。
2.教研室有关人员将不定期参加各备课组活动。
3.教研室不定期抽查教案和集体备课记录本。
四.学校青年教师业务培养制度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为了提高新入校教师的业务素质,落实电厂学校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一三五八”工程,使我校的青年教师能够早日成为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特制定如下培养制度:
一.做为刚刚加入教师队伍的青年同志,在业务上要在导师在指导下进行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具体要求如下:
l.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入校第一学年必须参加由有关部门组织的职初教学岗位培训并且合格。
2.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入校时,由学校教研处研究,每人指定中.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签定带教合同,形成师徒关系,合同签定时效为三年。
3.青年教师在合同签定后,必须认真向导师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业务水平。青年教师每一学年制定一份工作.学习计划,经导师审阅后,努力付诸实施,每学期结束时,还要写一份书面汇报,交导师审阅后留存备案。
4.青年教师平时的教学过程,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并主动交导师批阅,用心听取导师的指导,每周至少由导师批阅2个课时的教案。
5.青年教师每周听到导师或其他老教师的课2节以上,听课时应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录,下课后要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流,吸取对方的经验。
6.青年教师第一学期必须开3节以上的公开课,其他学期开二节公开课,开课前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备课,打印好公开课详案,由教研组组织全组老师听课,课后由教研组长及时组织全组老师对公开课进行评点,并由导师形成自己书面评价意见,教研组长形成学科的评课意见及教案打印件送教研处备案。
7.青年老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每学期独立出一份单元考试卷,并附上命题说明,在单元考试后要根据考试情况进行试卷分析,并及时把试卷.命题说明.试卷分析送教研处备案。
8.青年教师在每一学年要求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或学习有关最新的教育教学文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写10000字左右的的读书笔记。鼓励青年教师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教训,形成书面文章,即写出教育教学心理体会,经验总结或者是教学论文。
二.为了早日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成长,签定带教合同的导师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l.对被带教对象思想上主动关心,业务上精心指导,每学年对带教情况做一次书面报告,送教研处备案。
2.共同备课,每周指导被带教对象备课2节以上,并对被带对象的备课情况提出书面评点或面对面进行指导。
3.导师必须经常对被带教对象进行随堂听课,每学期不少于5节的听课内容在听课笔记中体现,并在课后及时与被带教对象进行交流和指导。
4.导师必须每学期指导被带对象:(1)两次以上公开课;(2)一份单元试卷的命题:(3)一份试卷分析;(4)一次备课组集体备课中心发言材料,并对指导情况在带教情况书面报告中体现。
三.导师待遇
l.导师如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年度业务考核中,可以获得指导青年教师一栏的份值满分(其他情况的老师该分值不得分,最多只能得l/3)。
2.学校在评先.评优.评聘中可在同等的条件下优先考虑。
四.检查办法:
1.不定期抽查被带教老师的教案和听课笔记。
2.检查师徒带教记录本。
五.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我校教育教学研究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省地市各级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高校级课题的研究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切实发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管理机构
成立电厂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长室.教务处.教研处有关成员组成。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规划审批.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的领导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课题研究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教研处成员和各教研组长组成,负责对全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课题研究管理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例会,对全校各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
(二).课题的立项申报
l.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需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对相关学科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课题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承担课题的设计,并担负实质性的研究任务。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必须具备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2.白银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成员人数在25人以内,平川区级以上课题研究成员人数在20人以内,校级研究课题一般在15人以内。课题组可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邀聘研究顾问或指导者。但顾问或指导者没有实际参加研究工作,不参加教科研成果评奖。
3.课题立项必须填报《课题立项申请书》。白银市级或以上立项申请书一式四份,校级课题立项申请书一式两份。课题立项必须经过教研组充分讨论认可后,由教研组长签署意见,方可上报教研处。由教研处牵头组织课题研究管理小组充分论证后,由校课题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
4.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二年一届,校级课题立项申报每年一届。九月份完成申报,十月份完成立项审批工作。
5.凡立项为校级以上(含校级)课题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实验研究时间的,由课题组提出申报,经校课题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批准后可转为下一届课题。凡经实验研究一年以上的课题如在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案切实可行,目标明确,建立健全了课题研究档案和管理制度,并产生了一定的效益的,可申请升转为市级或白银市级课题。
6.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遇到工作变动.人事调整,可提出申请,对负责人或研究成员进行变更。无故终止研究或不参与结题的课题组,课题管理小组提出建议,校课题研究规划领导小组认定可撤消研究课题。
(三).课题研究实施过程的管理
l.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课题组要开好开题论证会。主要内容有:
(1)由课题组汇报课题研究方案及其背景,介绍课题本身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研究步骤和条件。
(2)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咨询.论证和评议。
(3)讨论方案,统一认识,明确方向。
(4)课题组落实管理任务和分工情况。
2.凡集体参与研究的课题实行组长负责制,课题组成员研究任务和职责分工要明确。课题组成员(包括子课题研究成员)有权对课题研究提出建议,有权分享课题研究成果。
3.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1)每学期期初制定出较详细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研讨活动,在校内公示活动的时间.内容,邀请有关领导和相关教师参加。
(3)每学年每个实验成员上一次研讨课或汇报课。
(4)每次活动必须做好过程记录,填写好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本。
(5)每学年写一份详细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6)校课题研究管理小组应及时了解各课题组的研究进展情况,深入课题组听课,参加各课题组的研讨活动,召开学生座谈会,做好“三查",即调查.检查.测查,对于研究不规范和无故终止研究的课题组,及时召开反馈会,提出整改意见。
(四).课题研究的结题验收,成果评价和奖励
1.结题条件:(1)按计划完成研究,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2)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已经完成:(3)反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资料已经整理齐全。
2.结题资料要求:符合结题条件的课题,课题负责人应向校课题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结题申请,由课题研究管理小组组织召开结题鉴定会,并组织结题评审,再由校课题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结题。
3.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评选每三年进行一次,设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获奖的科研成果的有关资料汇篇成册推广交流。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和研究成果获奖者可在职称评聘中享有相应加分待遇。
六.学校先进教研组评估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我校各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鼓励各教研组认真.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激励带动各备课组的集中备课活动有效开展,提升各位教师教学研究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特制定《学校先进教研组评选方案》。
(三).评选条件
1.能正常开展教研活动的。
2.能及时完成学校交给教研任务的。
3.能服从学校各项工作安排,遵守劳动纪律,教研组内团结和睦的
4.教研组评选量化分低于80分不得参评。
(四).评选细则及量化标准
(1)档案材料
1.教研组计划.总结(10分):每学期各教研组长必须认真制定出本教研组活动的计划,学期结束有工作总结.每学期结束之前由各教研组长把《电厂学校教研组活动记录》填写完整并上交教研处,教研处将按两学期教研组长活动记录本中的:①计划;②专题讲座安排;③教师业务学习;④课题研究;⑤学期小结,共5项每项2分计,每学期记录本中每缺一项扣1分,直至扣完止;未按时上缴者,逾期者0分以计算。
2.资料归档(10分):①教研组长应督促各备课组长认真填写好备课组活动记录本,并于本学期结束之前上交教研处,教研处将以各备课组长的两本记录本为标准,共计6分,每少一本扣3分,直至扣完止。②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结束之前应把本教研组在学期内各位老师的公开课教案.公开课评课表及评课总表及时上交教研处存档,教研处将以公开课教案.评课(总表)为准,每学期每项各1分,共4分,每缺一项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
(2).教学常规管理(50分)
1.教研组无故不活动一次扣1分,教研组长例会无故不参加一次扣1分。本项共计10分,扣完为止。
2.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活动组员无故不参加每人次扣1分。本项共计10分,扣完为止。
3.宣传报道:科技走廊缺出一次扣1分,本项共计10分,扣完为止。
4.教研处不定期听教师的课,并抽查教案,听课笔记.作业批改情况。本项共计10分,如果抽查中发现上课没有教案,作业每周批改次数少于学校的规定次数,每发现一人次分别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
(3).教研常规与课题研究(30分)
1.教研组能组织学习教改教研先进理论,学习新课标,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研讨,研究教材,探索教法,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好。(10分)
2.有教学改革目标和研究课题,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教研组有规范的教研课题,按要求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按时开设课题研究研讨课。(20分)教研处以各课题组的中期检查材料为主,每缺少一次扣5分。
(4).其他另加分类
1.经验总结(含汇编),本教研组教师在校级汇编的论文,每人每篇加1分,白银市级汇编或发表(含学会论文)每人每篇加2分,白银市级汇编或发表每人每篇加3分,省级交流汇编每人每篇加4分。CN以上每人每篇加5分。
2.教学比武.说课比赛或其它教学业务比赛获奖情况: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武.说课比赛或其它教学业务比赛的,教研组成员获国家级奖加10分,获省级奖加8分,获地级奖加6分,获白银市级奖加4分,校级奖加2分。(不重复计分)
3.讲座(证明)
以学校或教研处组织的讲座,包括教师论坛.给教师讲座.给学生讲座活动,每人每次加2分。
4.青年教师培养:学校鼓励各教研组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对本教研组青年教师的成长给予关怀和落实,凡签订师徒带教合同和教师结对子合同的,并能认真发笑行合同要求,并有完整记录和听课笔记及签字的,每张合同加1分,以上另加分可以重复计分,不封顶。
未尽事宜,解释权归属校长室。
七.教师考核方式及标准
对教师的考核。主要依据年度业务考核的有关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并且该量化成绩还将依据电厂学校聘任量化方案的标准进行折算,做为教师个人竞聘的依据之一。其主要内容及标准如下:
(1)公开课:每位教师原则上每学年必须至少开一次公开课,公开课开放时教研组长必须及时组织本组人员认真参加并评课(个别需开2次以上者由有关部门安排),每次公开课结果后,由教研组长收齐:a.开课老师的课时教案打印件一分;b.各位听课老师的听课评价表;c.教研组评课的总评价表一份并装订好,做为考核的依据,没有上述材料者将视为没有开课处理,对于开课教师的年度考核量化标准为:校际.教研片.市级及市级以上者获5分,校级教研组内公开课为3分。一学年多次开课者,年度考核取其最高规格一次量化。
(2)进修培训:学校鼓励各位老师参加各级各类进行培训,以提高各位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在年度考核时,以教师及时上交的培训证书复印件为依据,量化标准为:参加各级各类函授,自考成绩合格者给3分,短期培训5天以上者给2分,5天以下者给1分。
(3)论文论著:学校鼓励各位老师在教学之余,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踊跃撰写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年度考核时,以教师上交的材料:a.或获奖的证书复印件;b.校级以上发表或汇编论文还需把论文集的封面.目录全部及正文部分复印件各1份为依据。量化标准为:CN刊物或国家级学会汇编给5分;在省学会.地区专业刊物(白银学院学报)汇编刊登给4分;在白银市学会.白银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刊登汇编给3分; 在白银市级学会刊登汇编者给2分;在学校汇编者给1分。
(4) .教改: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之中,并通过教学改革活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年度考核时以教研处收到的各课题组申报表中的参加人员为依据。量化标准为:国家级.省级课题成员4分,地区级课题组成员3分,市级课题组成员2分。
(5).指导教师:为了让年青教师尽快成长,学校鼓励年青教师积极拜有经验的骨干老师为师,也鼓励骨干教师积极为年青教师的成长出一份力。年度业务考核时,以教师填写并及时上交的《电厂学校带教记录本》为依据。量化标准:教研处指定的师徒关系每人3分,教师自己结对子的每人2分。
(6).业务学习: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并做好读书笔记的记录。年度考核时以各位教师上交教师实验手册为依据,要求每人每学期撰写教学反思10篇,案例分析2篇,量化标准为:凡完成实验手册填写要求者给4分。
(7).奖励:为了给教师施展自己的才能,学校鼓励各位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武,凡获将者均可以在考核中获得相应的分数。考核时以各位参赛老师及时上交的获奖证书(复印件)或获奖文件(复印件)为依据。量化标准为:获国家级比赛者得4分,省级比赛者获3分,白银及白银市级获奖者得2分,校级获奖者得1分。
说明:
篇6
摘要:为提升中药制药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以丹参注射液开放性设计实验为例,从学生的文献查阅、课题方案设计与实施、学科间的互动、实施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发现了开放性实验对启发大学生的潜力与创造性,培养科研思维、质疑精神及动手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药制药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P键词:中药制药;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272-03
中药制药专业是中药学专业下属的二级学科,以培养掌握药理学、药剂学、中药分析和制药工程等中药新药研发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传统的实验教学多通过指导教师讲解,通过孤立的单元操作进行理论验证,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是以操作欠规范、实验步骤不理解的形式呈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是经过多年教学重复操作的、结果多可预知,由于实验环境、操作方法的改变或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而出现的悖逆常规实验结果的现象,指导老师难以及时给以分析、解释,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调动学生在实验探索中的主观能动性,以丹参注射液生产工艺设计为主体的开放性综合实验为例,学生通过文献查阅、工艺分解、方案对比设计、总结汇报分析,将多门专业课程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指导教师主要提供过程辅导与合理性评价,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应对能力、创新能力。
一、丹参注射液开放性实验
1.文献整理分析。确定实验对象后,学生根据丹参注射液的药效成分、制备工艺等查阅文献,分析工艺环节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实验方案。文献查阅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有目的性地从众多文献中筛选合适的信息,以帮助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以“丹参注射液”为关键词,通过对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1985―2016年相关文件超过2000篇,主要涉及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检测方法、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5个方面,因此在后续的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中,学生可从多方面考量丹参注射液制备工艺的合理性。
2.课题方案设计与实施。通过对丹参注射液的质量标准及相关文献分析,对已有的丹参注射液制备方法环节提出的问题及试探性的解决方法,这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制备工艺中各环节对制剂质量的相关性,而且要求学生结合现代制药技术的应用特点对丹参注射液工艺进行过程参数优化及工艺提升。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其处方中仅有丹参一味药,药效物质基础相对清晰,生产中采用水提、醇沉的常规精制工艺。因此,中药制药专业学生通过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提交工艺分解及相关试验设计并总结(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试验方案设计主要围绕丹参中酚酸类成分的保留展开参数优化及工艺更换,酚酸在碱性及高温条件下易氧化分解,因此在加热浓缩及碱沉环节分别进行了纳滤技术对传统热浓缩的替换可行性分析、以及pH值8―9范围内酚酸类成分的特征图谱变化,同时在终端过滤灌封环节引入了膜分离和充氮抗氧化技术,对膜材质及孔径及充氮可行性进行考察。
丹参注射液综合实验由学校中药制药专业开放实验室承担,在完成工艺解读及方案设计后,由学生根据实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实验耗材及相关仪器设备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交至实验中心,统一采购安排。学生自主组合、协调分工,在综合实验实施过程中由指导老师及研究生助教全程辅助并指导学生,指导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并提前开展预实验,提前发现可能产生的实验问题并建立解决方法。由于实验方案设计的自主性,因此在具体实施时,不同组别之间会出现工艺设计优劣的理念碰撞并出现激烈讨论,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蕴含的潜力,并会促进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表1的实验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综合实验实施过程中,部分实验内容是由各团队之间协同合作完成的,如提取工艺参数优选中正交设计或响应曲面法设计中均涉及多因素水平的大量实验,在组间合作的同时也需要尽量降低操作误差;实验的实施也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在纳滤浓缩与传统热浓缩工艺对比中,目前的纳滤设备多用于水处理,属于中试用设备,管道及膜管中死体积较大,学生们通过购买小型高压隔膜泵、压力表及膜组件组装,可以实现最低500mL药液量的纳滤分离;同时,实验实施也需要具备丰富的多学科交叉理论背景,根据实验结果改变丹参注射液中间体酸碱度,发现原儿茶醛因为存在状态导致超滤膜材质出现针对性吸附;充氮抗氧化对比了氮气与二氧化碳气体的抗氧化效果对比、醇沉过程加入方法借鉴了“花洒”喷淋的方法等。实施过程是学生综合素质体现的最好途径,也是锻炼发现问题并及时应对的能力,指导时也需要在每一环节精心准备,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们的潜能。
3.多学科互动。中药制药综合实验课程的任务是将独立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中药化学、分析化学、药效学评价等课程核心内容贯穿于综合设计实验中。如何在综合实验中让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以开放性实验中丹参注射液为载体,将基础及专业课程相关联并融入到制剂生产、质量、药效评价中,并在开放性实验项目总结报告中体现相关课程的实践应用能力。
为了提升开放性实验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在实验开展前首先对开设班级开展学情调查,发现班级对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均得到了较好的掌握,但是学科间的关联性及其理论知识的转化应用方面存在短板。其次实验的实施方法上进行优化:(1)采取由学生团队根据主题提交项目开题申请,提交项目申请书并组织开题。(2)实验内容分解,针对所涉及的实验步骤中的操作及仪器设备,自主查阅教学视频,规范操作、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及结果分析。(3)实验报告向学术论文转化,将学生在文献分析、数据整理及讨论分析能力,学科间知识的交叉应用在论文中得到体现,同时也为学生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奠定基础,进而在项目总结与汇报时聘请学院分析化学、制剂等教研室老师进行辅助解答、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综合汇报及答辩会的形式呈现,全班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实验过程介绍及视频,实验结果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各分离技术的特点与原理,加深课堂教学互通理解。
二、实施效果及问题分析
通过中药制药专业开放性综合实验的开展,达到了课程开设的目的和要求,锻练了学生的科研思维,提升了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开展过程及其课程结束后的教学反思调查中,也对本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1.开放性实验的延续性。目前中药制药专业综合实验规定课时为90学时,但是从文献查阅到结题论文提交的实施周期为三周,远超课程设计的课时量,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前提下,在丹参注射液制备关键环节的参数优选以及工艺技术可替换性研究方面充分发挥了自主能动性。教学反思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希望能够对比注射剂、胶囊、片剂等多种剂型涉及的工艺技术及质控方法,同时如何实现从药材―饮片―制剂全过程开放性实验设计,实现多课程之间的交融和延续。
2.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综合实验中的设计性实验是一个教学与科研沟通的平台,科研成果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实施并有所提升,也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法,同时经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其结果的反馈,也让指导老师从中有所收获。如超滤技术用于丹参注射液,经优选50 KDa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可以在提升制剂质量的同时保证酚酸类成分的透过保留,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认为溶液pH值对酚酸超滤分离具有影响并展开研究,发现在酸性条件下酚酸中的原儿茶醛损失明显,透过对成分在膜组件中的迁移性分析发现,游离态的原儿茶醛易产生膜吸附,导致成分损失。以此为基础,指导老师也进行了酚酸类成分等点及膜组件传质机制的研究,出现了“教学―科研”相长的学术氛围。这不仅让学生收获了科研成就感,也让教师产生了新的科研方向。
3.实验软硬件条件的提升。综合实验在开展过程中涉及的定性、定量分析,增加了学生们接触大型仪器设备的机会,在锻炼学生对仪器设备操作能力的同时,部分学生提出希望增加液质联用、激光粒径检测技术等,从而满足自主性设计实验开展的需求。同时,中药制药环境具有洁净度要求,学生希望能够在完成小试实验的基础上,能够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条件下的车间进行放大验证,学生在设计性综合实验过程中更具有挑战性。
三、结语
通过对中药制药综合开放性实验的探索、建设,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制药企业的产学研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通过课程的融合沟通,对学院课程的建设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对综合实验进行教学设计,指导教师挑战自己的同时,学生也对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满足学生在课程开展中提出的多样性问题并予以解决,如何通过关卡性设计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等多个问题的提出,也促进了中药制药综合开放性实验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存玉,彭国平.中药制药综合实验教程的探索与建设[J].中医教育,2015,34(4).
[2]王芳,周毅生,陈求芳,等.中药药剂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自主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3JSJG036);南京中医药大学新专业建设专项课题(NZYXZY2013-05)
篇7
关键词:就业形势 东南亚小语种 教学改革
一、浅析东南亚小语种的就业形势
目前,东南亚小语种教学面临着改革的问题,如何才能准确的把握住东南亚小语种教学所扮演的角色,对其进行有效改革,完善其教学模式,是一个必须要重视思考的问题,东南亚小语种的就业前景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全方位的了解、分析当前东南亚小语种的就业形势,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改革计划和改革方案,从而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东南亚小语种人才。总的来说,当前东南亚小语种就业形势有三大特点,即就业存在客观困难、就业形势总体良好以及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对来说,东南亚地域范围比较小,但是语种类别却很多,一共有马来语、日语、泰语等八种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增加了难度。事实上,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在文化方面有很深的渊源,都同属于儒家文化圈,但因为国际上的一些错误舆论,使得东南亚国家在与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交往时存在多重顾虑,这是另一个培养东南亚小语种人才需要解决的难题。除此之外,东南亚国家出台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性质的政策或措施对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也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东南亚小语种人才的就业前景。
虽然,当下我国东南亚小语种就业客观上存在一定程度困难,但总体上就业前景依旧是广阔的。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随后东南亚各国都陆续建立了领事馆,不管是在贸易往来上还是在经济文化交流上,东南亚各国与中国之间越来越密切,相应的,各大单位也开始急需东南亚小语种人才。以泰语语种人才为例,相关资料显示,仅柳州、南宁、玉林等城市在五年之内对贸易服务以及旅游翻译人才的需求就在一万以上,而需要进行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经济交流的泰语人才预计高达八万人以上。此外,国家商务部相关资料还显示,现阶段东南亚小语种人才的供需比例为1U7,个别小语种甚至是1U18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就业前景是广阔的。
总体而言,东南亚小语种就业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不应盲目悲观,也不应过分乐观。虽然一些不利因素使得东南亚小语种就业形势稍显严峻,但是东南亚国家与我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再加上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我国的一些优惠政策,东南亚小语种的就业形势是广阔的。所以,在进行东南亚小语种教学时,高校应尽一切可能克服各种困难,把握发展机遇,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提高教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率,从而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
二、东南亚小语种教学改革途径
(一)打破国界限制,加强教育合作
为了加强与中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东南亚国家的入学要求都比较宽松,教育环境也非常个性化、人性化,相对而言,我国高校的入学门槛就稍高了一些,入学率也比较低。所以,以体制要求为基础,高校可以利用东南亚国家学费和入学门槛都较低的条件与其进行教育合作,并根据教学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在教材编写、课程教学、师资交流、实践训练以及学分证书互认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建。
首先,是国内外双园教学。在我国高校学籍内的全日制学生,根据学科要求在国内校园完成有关学习内容后,可利用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教育合作的条件到国外合作学校继续深造。这部分学生在两国学校的学习是衔接的,等到顺利完成所有学业后就可以拿到两个学校的学习证书。国内外双园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即减轻了学费负担又缩短了到国外学习的周期;对于高校来说,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资源,借鉴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从而有效提高学校知名度。
其次,是教材与课程方面。当前我国高校使用的东南亚小语种教材不但内容落后,而且相关的辅助资料也非常缺乏,但东南亚国家的相关资料却比较齐全。所以,为了提高我国高校东南亚小语种教学水平,应以实际需求和教学规律为基础,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编写合理的、与时俱进的教材内容,从而形成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的、操作性强的小语种教学体系。学生在国内学习时主要学习、浏览本校教材,国外教材偶有涉猎即可,在国外学习时则正好相反。这种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夯实语言基础,还可以更好地习惯国外教材的要求。在课程方面可根据其内在要求,制定中方和外方两个模块,其中,中方模块为一些基础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外方模块则是一些选修课或专业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区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提高专业能力,为到东南亚学习或就业打下基础。
最后,是学分与证书方面。要想使东南亚小语种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还可一步步实施“统一保准学分制”,国内院校和国外院校制定统一的学分标准并保证学生取得的学分彼此承认。前两年学生在国内所得的学分获得国外学校的承认,后两年在国外获得的学分得到国内的承认。等到四个学年到期,根据学生在两个院校中获得的总学分判定其是否符合毕业要求,然后颁发毕业证书。如果有些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比较强,并按照相关规定提前完成了所有的学分,可递交提前毕业的申请书。这种学分制有很大的弹性,既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灵活的学习条件,也为他们的就业或创业提供了便利。现阶段,国内的很多工作不仅看重文凭,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关的证书,所以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除了文凭外,还要考取相关证书。这就需要我国高校组织学生考取报关员证、导游证以及计算机等级证等各种可帮助东南亚小语种就业的证书。当然了,在国外合作院校学习期间,也可根据专业要求和自己的需求考取相关的证书。
(二)提高师资质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东南亚小语种人才,高校师资力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保障因素,但是目前我国东南亚小语种教学中师资力量薄弱且整体水平较低,为了解决这个困境,我国高校应以教学需求和自身的师资情况为依据,引进高水平的小语种教师或外籍教师,并定时组织与东南亚合作院校教师的交流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我国院校教师语种应用能力,使小语种教学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语言方面,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高校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为学生建设实训基地。学校可聘请优秀教师或相关学者形成指导团队,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制定训练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考核标准,为实训基地提供规划和指导。此外,还可加强与东南亚地区各大单位的合作,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史玉娟.浅议语言学习中情感因素的作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2]姬宁生,杨燕.浅谈语言学习的一种方法――听写[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