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10:2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打破常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打破常规作文

篇1

不倒的红杉

世界上最雄伟的植物当属美国加州的红杉,高度可达100公尺,相当于30层楼高。科学家深入研究红杉后,发现许多奇特现象。一般来说,越高大的植物,根部理应扎得越深,但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扎在浅土层而已。理论上,根扎得不够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将其连根拔起,但为何红杉能在风中屹立不倒呢?研究发现,红杉都是成片生长的,没有独立的高大的红杉。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结、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除非飓风强到足以将整块地掀起,否则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使红杉动摇分毫。

红杉的浅根,正是其长得如此高大的利器。根浮于地表,便于快速而大量地吸收成长所需的养分,从而快速茁壮成长;同时,也不需要像一般植物那样耗费过多的精力扎下深根,从而可以把更多能量用来向上生长。

【多维解读】

角度一:红杉的根浮于地表,便于快速而大量地吸收成长所需的养分,使自己能够快速茁壮成长,这说明:一个人只有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为己所用,才能获取学业或者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运用方向】

博学;自我强大;完善自我……

【素材链接】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 斯

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 轼

3.博学的王充——东汉王充自幼因家贫无钱买书,便每天在书店里站着读书,年复一年苦学不辍。他读完了《汉书·艺文志》上所列的六艺、诸子、诗赋、生命书、术数、方技等6类,共一万余卷书,“遂通博百家之言”,成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他的代表作《论衡》对后世影响巨大。

【运用示范】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钱钟书先生笔耕一生,留下《围城》《谈艺录》等让人惊叹的华章,然而人们在惊其博学时却总是忽略先生两耳不闻窗外尘嚣事的用心苦读,忘却了先生在图书馆一杯淡茶、一本书的宁静身影。梦醒推窗望残月,哪堪只影映孤墙,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在文化的殿堂中行得更远。

——节选自优秀作文《让学术长大》

角度二:红杉不是孤立的个体,根紧密相连,成片生长,这说明:个体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个体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只有懂得与人合作,富有团队精神,才能获取更大的成功。

【运用方向】

合作;共赢;个人和集体;借力……

【素材链接】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谚 语

2.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

——美国商界名言

3.龟兔双赢——龟兔赛跑了多次,互有输赢。后来,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这就是“双赢”。

【运用示范】

即使自己是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傲然挺立的青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舟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双赢”。春秋战国,群雄争霸,逐鹿中原。面对强秦的进攻,是双赢的智慧使廉颇和蔺相如和睦相处,救赵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同时,也使二人为后人铭记,使“将相和”的美谈流传至今。

——节选自满分作文《双赢,你我共辉煌》

角度三:美国加州红杉能成为世界上最雄伟的植物,在于其突破常规的生长方法,一是连根生长,二是浅层生长。由此可见:采用科学的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是取得成功的法宝。

【运用方向】

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方法;打破常规……

【素材链接】

1.一个真正的天才,决不会遵循常人的思想途径。

——司汤达

2.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

——布莱克

3.化腐朽为神奇——历经百年的美国自由女神铜像翻新后,现场存有200吨废料难以处理。一个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奋勇主动承包清理。他把废铜皮铸成纪念塔,废铅铸成纪念币,水泥碎块做成小石碑出售。结果,本来无人问津的一堆垃圾顿时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争相购买,200吨“垃圾”很快被抢购一空。

【运用示范】

涓涓细流,绕过千山万壑,汇成江河,只为了流入大海,回头看,曲流织成网;细细的藤蔓,缠绕着枝干,螺旋生长,绘出美妙的螺旋结构。自然中的万物,为了自己的目标,无一不打破常规,挑战自我,绽放光彩。

篇2

关键词:作文;写作兴趣;赏识教育

一、话题开放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的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产生交流和写作的欲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启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说真话、抒真情,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写作激情。

话题开放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允许学生不用写教师规定的题目。也不局限于写一日一事,可以将昨日的事和今日的事连在一起写,甚至还可以想象遥远的古代。作文不单单要记事,还可以抒情、写景。如写家人间的浓浓亲情,同学之间的深厚友情,写大自然的美景等。初中孩子开始接触社会、网络,自然会对种种社会现象有了自己的看法,笔触虽稚嫩,但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如周宁同学写在超市看到一个母亲带着孩子偷东西,引起了她的思考: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带来怎样的影响?并由此联系到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这篇文章选材新颖,再巧用修辞,语言诚恳,观点可圈可点。

二、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可当前也有部分学生,语言贫乏、枯燥,一到作文课就无话可说,怎一个“憋”字了得。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写作氛围能开启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赏识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也是说赏识教育的独特魅力。特别是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无形中将会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土壤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发现有价值地赏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一改过去怕写作文竟变得盼写作文、爱写作文了,我想是因为在作文课上同学们收获的是喜悦、自信、成功。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作文在思想内容思维形式上富于创新和开放,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教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的方法,在话题作文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思维僵化,作文常依赖《中考满分作文》,上网查资料等拐杖,仿写范文,步人后尘。我在话题作文训练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敢于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一学生在以“春”为话题,运用逆向思维拟题《丑陋的春天》,在其他同学都写春天美景,象征希望,他却客观写到每到春天,各种虫子出来,细菌开始捣乱,危害人类社会,果然立意不凡,效果惊人。有一女生在以“草”为话题的作文《自信的小草》中讲到,许多小草都把参天大树作为自己的目标,拼命地生长,而这棵小草依然自在地摇摆着。它说:“大树是很伟岸,可我也有我的风采啊。”这样的立意新颖,独到,高人一筹。在古代被称为“反弹琵琶”,指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方式,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很好地打破常规非常奇特的思维方式。

三、作文批改的开放性

叶圣陶曾对学生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这样评价过:“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说,实在太少了;就教师改作业的辛劳来说,实在太重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把修改当成教师的事,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话题作文的批改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整个作文教学的主人。例如:以“保持”为话题,学生写好后,先自改,后互改,有位同学根据内容给同桌的文章“动了个大手术”,换了一个题目:《常喝心灵鸡汤》,这样的修改费了一番心思,令人刮目相看,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好评。学生的内在潜能远非我们所想象的,学生的独到见解有时我们是难以预测的。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充分培养学生作文素养,无论在立意、结构或者语言,甚至某个词语的恰当运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篇3

一、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

思维定势是以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是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而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创意。为了引导学生作文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扩散,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在作文命题上我做了多种尝试。

大家都知道,作文是一种精神劳动,思维是作文的催化剂,审题、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去参与。因此,在作文命题时,我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如:《我们班的新鲜事》、《我当上了小老师》、《书包减肥了》、《假如我是校长》、《我的梦》、《我是小小设计师》等题目,来自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自然有兴趣,也乐于写。我还时时让学生参与到作文命题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选择,或请学生依照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自由、快乐地作文,作文中独特的创新见解就会跃然纸上。

除了作文命题,作文形式也要力求多样化,片段作文、作文填空、连词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编写剧本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成为学生作文的一种境界。

二、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学生作文是学生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首先要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经过长期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会明显提高,并学会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自然别出心裁、耳目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鸟儿的乐园》、《小树的烦恼》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着理性思维的光芒。

其次是要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思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互相阅读交流,启发思考,重新修正,使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奇异的设计虽显幼稚,但也较为合理,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写出来的作文,也迸发出创新思维亮丽的火花。

三、通过写作指导,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学生作文的过程,既是思维能力锻炼的过程,更是人格培养的过程。因为写的是自己的生活,写的是真情实感,“诗言志”,作文可以表现作者心理、情感活动。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接输入学习者头脑中,它将知识的获得归结为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由此可见,学生要形成自己的意境和表达能力,必须经过自己内在的主体思维活动来显现。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整合等能力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实际运用,写出生活感受。

教师要有意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书报、广播、电视、多媒体课件等相关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作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足够的信心,让学生在民主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愉悦的心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这是现代作文教学所反映的另一种潜在的效应,即学生创新人格的自然培养。

篇4

关键词:中职语文 写作教学 探究 思考

一、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职业教育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而升入职业高中的学生队伍在一年年庞大起来,带来教学方面的压力便是语、数、英等文化课综合素质的艰难提升。这些职业高中的学生文化课水平大都较普通高中学生有所差异,许多从事职业教育的语文老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后会发现,许多学生不会写作文,或者从内心是拒绝上作文课的,这势必会影响作文的教学质量,从而拉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其就业需求。众所周知,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日后基本生活的表达需要,是学生看待这个社会价值观、表达自己情感的工具,尤其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来说,为了尽快让学生提升素质,满足其就业需要,更应当加强语文作文的教学。纵观当前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我们发现,现状不容乐观,各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作文兴趣

由于中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匮乏,作文能力差,因此往往将作文看成是枯燥的学科,不肯下笔,无从写起,从心理排斥写作。这种抵触情绪长期下来便会造成学生越不会写就越不写,越不写就越不会写的恶性循环。归根结底便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在写作中无从下笔,缺乏写作自信造成的。只有从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入手,降低作文写作难度,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才能将作文变成学生眼里生动有趣的学科。

(二)缺少生活观察,抒发虚假情感

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在纸上,是作文最基本的功能。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长呵护备至的关怀下成长起来,最为缺乏的便是自身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以及对情感的思考。出现在他们作文里往往不是自己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情节,或者是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在缺乏对人或事应有的关心之下,学生们作文中描述的是胡乱编造的故事,抒发的是虚假的情感。这样情况的出现,已经违背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只有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描绘生活出发,才能书写出最耐人寻味、最具真实情感的文章。

(三)作文内容空洞,写作模式单一

经常教授中职语文作文的老师会发现,语言匮乏、词不达意、中心不明、散乱无章等是最为常见的写作问题,这是因为学生平时缺乏积累,写作只会套用模板,形式单一,内容空洞乏味,更不用说思想情感和境界了。即使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但写文章总是重复一些小学、初中用过的老旧句子,思维和看法仍停留在最表面的阶段,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模式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一)消除抵触情绪,强化作文意识

所谓强化作文意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消除学生写作文的抵触情绪,让学生从内心里喜欢作文,这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教师要打破常规教学模式,降低写作难度,根据每位同学的语文知识水平布置作文内容,并帮助学生列举提纲,理清思路,必要时候可以让学生从练好一句话、一段话开始,循序渐进,培养写作自信,消除对写作的恐惧感;第二是要进行仿写练习,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范文的写作技巧不断进行模仿,提炼出写作要点,待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后再进行整篇文章的仿写。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加入自己对情景的创设,慢慢把写作技巧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二)制定教学方案,激发作文兴趣

中职语文作文教学多年来都是将作文放在每篇课文或每个单元之后,这导致作文教学不成系统,只是作为附属语文教学,在课堂上进行零散的教授。只有将作文变为纯粹的作文课本,从造词造句开始进行系统的作文训练,才能提高作文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作文教学才会有大块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打破常规作文教学模式,引入口语作文、音乐作文等多种写作模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作文的积极性。

(三)善于反思总结,注重能力培养

作文是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艺术,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实就是在提高学生对情感的表达能力,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写作前后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扩展个性张扬的空间,唤起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生活的渴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热爱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张鹏举.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要写[J].中国教育报,2008,(02).

[3]章林美.中职主题作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

篇5

关键词:高中作文;虚构;创新

写实、虚构及创新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的重要训练内容,它关系到高中生的作文水平与能力,所以要对它们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起来。

一、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写实能力

高中生的作文,训练的重点应放在写实上。在高中生写实作文的训练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指导高中生从他们的实际出发,选择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人真事作为写作的材料,进行合理地加工修改,允许学生在保证百分百真人真事的前提下进行提炼、加工和修改。只要达到文章中心明确,突出真情实感,就是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二、如何开发高中生的虚构想象能力

从前面我们知道,写实的重要性。但是,并非就脱离虚构想象的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想象而进行的虚构是我们所倡导的作文教学方式。因为虚构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空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指引学生的形象思维的促成,让学生的视野步入开阔的天地,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虚构想象力具有不可低估的效能,是学生想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但是,有一点要切记,虚构并非就是编造或是杜撰,虚构必须在合乎情理与逻辑的前提下进行,这一点希望广大高中生记住。

三、努力培养高中生的写作创新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有了写实及虚构还不够,还要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还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永不衰竭的动力。那么,在高中生的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

1.文章的构思要新颖,有新奇独特的想法,要超出平俗的构思方式,不受通常想法的束缚。

2.文章的立意要有新意,多角度,多风格,多思维,别具特色,全方位综合投入。

3.文章的选材要打破常规,走出来,选取精华的、新奇特色的、具有自己特点的材料来组织。

4.文章的布局可以不按一定顺序,可以似山峰奇形怪状,似湖泊色彩鲜明奇异,起伏逶迤,独具特色。

5.文章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准确,富有情趣,才能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心。

所以说,在高中生的作文教学中,写实、虚构及创新是三个有机结合体,并非单一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各自发挥着自己在作文方面的作用,在为高中生的作文教学服务。

篇6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2)班慕林芳

菜刀在刀板上有节奏地跳着舞,就如同清晨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语文宛如一碟菜,手持一柄菜刀细致地切着各种菜蔬,这切成的似乎互不相关的小堆却最终聚集成一盘可口的佳肴。作文正是如此,平时不经意间积累在一起的知识,不经意中供给语文肥厚的土壤,然而这些零碎的知识虽细小但却不能小觑而粗心马虎起来,就像一盘丰富的午餐中的青菜上残留着尚未洗净的泥沙,不禁会让人食欲全无。做菜时的细致卫生也许会使一道平常的菜肴添色不少。好的厨师懂得自己调味,平平常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他们手中被拿捏得恰到好处,宛如自然流淌之涓涓细流回环曲折,时而缓慢幽静,时而轻快自如,沿着纵横的山峦叮叮当当地唱着悠闲的歌,令人回味无穷。然而初学者即使非常细致,却仍不能熟练地收放自如。菜品的咸淡自然成了未知数,全凭运气得之。这时倒不如放些鸡精等作料,在手艺不纯熟之计先借用他人的力量使平淡的口感厚重起来。并不断吸收借鉴,定能自成一体。

做菜的过程是要有一定规律的,先放什么再放什么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并包含着前人丰富的经验内涵,但有时打破常规也不失为一种妙方。品菜的人在新奇的情感中品味着创意的灵感,往往会对其赞不绝口,打出罕见的高分。于是很多人便在菜的装饰上惨淡经营力求尽善尽美。若是菜品本身味道颇佳,配上华丽的装饰便更显厨师的个人品位。然而若是菜体一般,再出色的配饰不过徒增喧宾夺主之感,太多浮华只叫人顿觉腻烦便不愿多品了。作文也是如此,繁碎华丽的词藻虽然引起人一时的赞叹,但细水长流,使人乐意坐下慢慢品读的还是那些饱含生活气息的精彩之作。

作文宛如一道菜。品读它的人不会去追根溯源,品评食材是否考究,更不会称量计算调味品的多少。他只会轻嚼一口菜便能评价它。因为厨师先前的一切准备早已融会贯通于整个菜肴。它凝结着厨师纯熟的功底及对美食倾注深情的无比热爱之意,自然品读食材就显画蛇添足了。

做菜仿佛学写作文,固然结果十分重要,但忙碌于其中的绝不能少。也许就像生活,万事万物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生活仿佛作文,作文仿佛菜肴,也许生活也宛如一碟菜吧,其中滋味还需你亲自品尝。

篇7

一、以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常规思维定势

思维是作文的催化剂,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作中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使其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1.作文命题方式多样化。命题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作文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富有创造性,要注意做到符合学生的生活、思想和认知的实际,有利于学生展现个性,抒感,放飞想象感悟生活,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训练。同时也可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作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学生如能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自由、快乐地作文,作文中独特的创新见解必将也跃然纸上。

2.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心理学认为:“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作文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可采用全命题、半命题、命题加提示和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片断作文,作文填空,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续写课文结尾、编写剧本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学生感到作文如同游戏,兴趣盎然。

二、以夯实学生作文创新基础为抓手,丰富学生写作题材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的。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指导学生发掘收集写作题材十分重要。

1、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广泛阅读是学生作文创新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作文创新密不可分。阅读可以有多种途径:阅读课文,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阅读报刊,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位,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开辟第二课堂,拓展作文课堂外延。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第二课堂中可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开辟作文专栏,介绍作文写作知识、技能、技巧;成立作文兴趣小组,确立创作方向;举办作文故事、作文专题讲座;向校广播站投稿、办班级学习报等形式,为学生敞开了一片广阔自由的写作天地。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滋润下,会焕发出满腔的激情,激发出创新的欲望。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地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培养兴趣、创造思维、开阔视野。学生在生活中创新作文,在作文中书写生活,提高作文创新活力。

三、以激发学生作文创新激情为抓手,创设宽松写作氛围

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宽松、愉快生动的写作氛围,不要随意否定或扼杀学生某些个性化的思想,让学生用其稚嫩的文字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坦率地表达出对自我、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1、优化作文写作环境。在作文课上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求异思维,鼓励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提笔写作,大部分同学都有话可说,且语言流畅,这时就会出现大批优秀的习作。

2、给予学生“自由”,鼓励创新式的表达。以往强行命题、框死文体、规定写法、限定字数、粗暴批改等现象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是不足取的。只有给予学生写作“自由”,才能使他们潜在着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充分释放,才能使作文教学与创新教育接轨。当学生有了创作的冲动,有了新颖的构思,教师要放宽对学生文章体裁、叙述方式等要求,要鼓励他们选择采用最能表露自己真情实感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才能使其文章文情融合,冲击读者的视线与心灵。

四、以增强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为抓手,加强思维方式训练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中发散型思维非常重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法有:①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②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对问题作反方向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③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具体操作中可通过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同一材料多种体裁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2、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可见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五、以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质量为抓手,优化作文评改方式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指导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模式,永远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并不能真正养成学生写作文和改作文的能力。

1、用肯定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写出的作文对他而言,都是最高水平的发挥,也希望得到肯定性评价。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等裁判式的评语,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改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作文水平。①用赏识性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每次作文都是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他们都期待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所以在作文评语中要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让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的赏识性评语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差的学生获得一份自信。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②用情感式的评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学生的作文真实体现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他们纯真心理的自然流露。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一扇窗口,老师用用真实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③用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学生作文中有一点新内容、新思想、新见解,老师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教师对学生作文中的创见要赞扬肯定,异见要保护,误见要宽容引导。确保他们在每次习作训练中都有所收获。

篇8

排了半小时的队,我和爸爸进入了上汽-通用馆,在看了一些地球资源因汽车而消耗殆尽的数据后,我不由得大吃一惊,心想:我们一定要环保节能、植树造林,也不一定可以挽回这些巨大的损失啊!

随着人流,我和爸爸来到了电影院。这部电影讲述了2030年关于汽车的两个感人故事:一个是一对恋人之间发生的故事,一个是盲人音乐家和她女儿之间的故事。我看了,不仅为那故事的情节所吸引,更为2030年汽车大胆的改良所惊叹不已。这部电影令我难以忘怀、浮想联翩。

我发现,电影中的概念车都会飞,而且十分小巧,所占车位只需现在车位的十分之二,既节省土地资源,又十分环保。它颠覆了道路是个平面的概念,打破常规,把道路分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各种车辆分层行驶。我觉得这个创意很不错,非常科学、合理。深化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

我想给功能尚未完善的概念车提几点建议:一、在车中增设酒精测试仪。每次开车前都要测试,如果司机酒精含量超标,车就会被自动锁住,只有输入目的地才能自动驾驶;二、事先输入家的位置,在忘记自己爱车停在哪儿的时候,只要在车钥匙上按“回家”键,爱车就会自动回来。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这非常有可能成为现实。让我们为地球的明天共同努力吧!

篇9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而我们认识事物也可以有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我们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一侧材料,角度不同,立论也各不一样,如何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立意,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经验总结如下。

一、要慧眼尽识,善于对材料,分条缕析,理出头绪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一种事实,无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学生就要火眼金睛辨出其中来路,也就不难立论。例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细细的品读,按以上思路,就不难从以下分出层面、做出思考。

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

南郭先生:不求上进,弄虚作假

齐宣王:大锅饭制度,在上面听,不联系群众

齐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够深入群众

吹竽队队长:失职,不注重管理,用人不当

队友:应帮助南郭先生,发挥集体主义、团队精神

事物是复杂的,慧眼尽识,层次就立马闪现,关键是讲方法析材料。

二、要打破常规的惯性思维,力求逆向思维,旧瓶装新酒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好多小朋友奔走呼号,大喊救人关键时刻,只有司马光打破常人思维:离水救人,取之代以:破缸救人,结果可想而知,这种方式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速度,取得了最佳的效果,同样多角度立论,贵在创新,又比如:著名大科学家泰勒观看星星观看天象,不小心坠入没及胸口的深水坑,疾声大呼救命,一名农人就把他救了上来,他就告诉农家人,明天有暴雨,农人将信半疑,果不然第二天就下起了暴雨,人们都称泰勒是伟大科学家,而这位农人则耻笑脚下都不顾的人,连自己的性命都不保,什么伟大的科学家。

细加研读我们从因果的角度就可以分析层次

农人的为什么耻笑他呢?掉进坑里,连命都不保还看什么天象

泰勒斯观望星辰的目的是什么?――探索宇宙的奥秘,进行自己的研究;

他为什么会掉进坑里?――只顾钻研,一心探索,没看脚下;

假如他既看天空又顾脚下该怎样?――不会掉进坑里,也不会得出“明天有雨”的结论,由此可以打破常规思维,独善其身,方可兼济天下,确立这样的观点:目中无“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现;而唯有这样的“痴迷”才能成就大事……

三、要联系现实,针对性强,辨伪去妄,选准突破口

小马过河的故事还记忆犹新,为什么小马半途而废就是因为听别人的话自己不联系现实,从自己出发,老是考虑别人,结果也只能后悔不迭,论文也是角度多样的情况下如何独辟蹊径,让老师刮目相看,对自己来说也有什么可写,也易于发挥,那么就联系现实,针对生活,辩伪去妄,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碧波荡漾的东海里,生活着两千年的海龟,这两只海龟一直快乐而安宁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海龟哥哥愁眉不展的说,我们一直这样生活下去有什么意思啊,我打算去登泰山。于是,他们一起去找神龟测算,神龟掐指一算,说:去泰山需要5000年,爬上泰山需要5000年,而你们的寿命只有不到2000年,不可行啊,海龟哥哥失望极了,从此很少吃东西,也不再自由自在玩了,感觉昔日蔚蓝的天空也变得黯淡了,广阔的大海也毫无生机可言,慢慢的海龟哥哥生病了,又不过100年,海龟哥哥去世了。可后来,根据神龟长的测算,他还有800年的寿命呢。

材料中的海龟哥哥因为一个不切现实的愿望,使自己陷入一个无穷无尽的烦恼忧愁当中,最后,在闷闷不乐中死去,根据以上那个材料,同学们可以产生以下几种角度的立意:1:选择目标与成功的关系,2:立足脚下做好本职工作,3: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4: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要永不言弃,5: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经过认真分析,联系现实,可以看出,前三个是正确的,后两个就该把握的不够准确了。

当然了凡事都要有度,太强调多思善想多层次多角度立论,在平常作文中往往就会出现中心多,主题散,主题大而空,跑题,偏题,或者立意新奇过于“高标立异,这都是过犹不及的坏事,纵观学生作文要选取最佳角度创新立论,一般要遵循一下几个尺度:

篇10

一、“文本作业” 变为“个性形式”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被动完成” 变为“自主学习”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三、“整体统一” 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四、“标准答案” 变为“合理回答”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有‘创’才有‘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果我们拒绝学生打破常规的举动,那我们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拒之门外。总之,我们必须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个人见解,允许学生与同学争论答案,最后自己得出正确答案,而不是一味由教师下定语。

五、“单一评改” 变为“人文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

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蕴含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的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热爱生活,鼓励他勤奋学习,解答他的疑难困惑,指点他走出挫折,为他提出合理建议,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要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评价非智力因素,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创造意识的体现,创造水平的提高,创新习惯的养成。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当发现他将字写得工整了,发现他组了一个很特别的词语,发现他的日记又多了几个精彩的句子,一句真诚的赞语,可以让学生欣喜很多天!

评价还要尊重每一位W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尽量捕捉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增加评价写字质量这一项;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在作业本上画上一个笑脸;有的学生的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