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05:2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长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育者应具有积极正确的态度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点,夸奖孩子不是单纯的教育手段,不是为了满足孩子、家长心理需要的被动行为。夸奖孩子,就是要在爱的名誉下,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基础点,通过智慧且艺术性的语言或其他激励性举动,来促进孩子良好的思想、行为发展的教育形式之一。幼儿园教育特点之一,在于其集体性。孩子众多,教育内容丰富,老师们自然忙得不可开交,但我们在夸奖前仍要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东东今天能自己扣好所有的纽扣了!”“妮妮午饭时吃的很干净,没有浪费一粒粮食!”“三宝帮助老师一起把破旧书页粘贴好了!”(此幼儿之前有过多次不爱护书籍的行为。)……这样的表扬与夸奖源于老师平时对孩子的观察,和个体行为的指导!所以,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然后,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地表扬。同时,也要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二、教育者要注意夸奖的时机
(一)提前激励
一般来讲,幼儿的时间观念还不是十分健全,无法准确把握自己将要作出的行为。同时对一些需要办的事情也表现出无法自主性和缺乏信心性。因此,我们在实际进行对幼儿管理的时候,教师要进一步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引导行为和激励行为。这样才能更好的协助幼儿建立完善的心态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吧,像是有的孩子胆子是分校,办事不够自信,这时就需要教师以温和的口气对幼儿进行激励,为孩子建立信心来协助他们获得成功,获得成就感。要知道,自信能力和自主能力是人生十分关键的两大能力,这也是人们在今后学习生活当中最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培育孩子自信和自护是我们今后在在幼儿园管理当中的一大重要目标,也是今后我们所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二)紧抓过程
通常来说,幼儿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孩子们对很多事情都有极大的兴趣。但是,我们在实际观察过程当中,就会发现,他们的兴趣是十分广泛,可是也存在着相对缺乏耐心的巨大弊端。在着个弊端的作用下,更多孩子是事事尝鲜,但是浅尝辄止,往往虎头蛇尾。所以说,我们在今后实际教学管理过程当中,一定不能只是一味的去交代孩子去办什么事儿,只求结果的做法使得孩子们耐心的缺乏会加剧。而在交代完任务之后要进一步的陪同协作,帮助孩子们去在完成过程中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点,为孩子们建立阶段的成就感,这点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说,我们必须要注重过程的协同作用为孩子培养必要的耐性和攻克难关的精神。
(三)结果评价
幼儿的心智还不是十分健全,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很可能会作出很多错事。在这些错误和挫折面前孩子极有可能会选择逃避方式来面对。这样的做法使得孩子非常容易失去信心。我们在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要对各种孩子制造出来的结果进行巧妙评价,将事物一分为二的来看待,这样既能帮助孩子不断进步又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的后果,以提高其自身的成长素质。
三、教育者要注意夸奖的细节
(一)夸奖内容要具体
“笑笑,真棒!”,类似这样的表扬话语对我们来说已是轻车熟路。还有教学过程中,运用“嘿嘿,你真棒!”等小朋友们互相鼓励的标志性方式。可是这种笼统的表扬孩子,也许会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可能就是下意识的一个行为也能轻松地获得老师的赞誉,久而久之,表扬的分量,鼓励的分量对于孩子来说就不算什么了!因此,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将表扬具体化。如: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时,“这幅画颜色搭配的真鲜艳!”“孩子,你这次涂色比上次涂的均匀啊!”“这周围的小装饰,让画面更生动了!”“你的握笔姿势标准多了!”……这样的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也更加有成就感。
(二)夸奖过程更重要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报道: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你真聪明!”这样一个惯用的评语,是对结果的提前肯定,但却忽视了孩子自身努力的过程。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我曾经试验过:两个女孩子玩串珠游戏,珠子比较小,当她们结束游戏时,我对一个女宝说了“你真聪明!串的真棒!”后,女宝神气地离开了。我对二号女宝说:“老师看到了,你尝试了三次,终于串上了那颗最小的珠子,那颗珠子真的好漂亮,我喜欢你的这条项链!”二号女宝笑了,然后又再次开始串珠,“设计”了一条新的手链。
(三)夸奖形式要丰富语言夸奖是常用的方式,但我们可以开发更多的肢体语言。如:对孩子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和孩子用大拇指对按,盖上“小奖章”;和孩子“嘿!嘿!嘿!”的击掌;眼神的交流加上认可的点头;甚至“撞撞屁股,碰碰肩”……总之,不同的形式传递相同的信息——“老师愿意与你一同分享!”就可以。
四、教育者应将夸与奖有机的结合
通过经常性的表扬,使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从正面逐渐明白是非情理,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对培养情操,提高品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奖励的有机结合。一个小粘贴、一个小印章、一支铅笔、一块橡皮……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需要,一种满足,甚至可以转化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五、教育者注意将“自夸”与“他夸”相结合
篇2
(一)自信不自卑
听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往往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比健听儿童容易受挫折,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长在这方面对孩子应多给予信任和关怀,培养孩子自信心,多找孩子身上闪光点和长处并加以鼓励和赞扬。要让孩子了解,在父母的心目中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聪明可爱,一样有志气、有能力,从而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逐渐增强自信心。
(二)自强不自弃
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他们除了听觉受损之外,其他方面发育是正常的。他们也有一般青少年儿童所具有的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社会经验少、分辨是非能力差等等。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父母往往认为不过是残疾所致,不加分析与指导,使他们的感受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遭到歧视。这样的情况,最容易造成听障生心理上的自暴自弃,而对于有健康兄弟姐妹的残疾儿童尤其不利———因为他们会将自己的遭遇与兄弟姐妹进行比较。因此,听障生家长应了解听障儿童的特殊心理,碰到问题不要简单处理。平时要多带听障儿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健听儿童的各种学习和游戏,使孩子开阔眼界,多见世面;教会他们撇开残疾的表面因素,发现自身价值和才能,懂得与健全人平等相处的道理。要教会他们热爱生活,不畏艰难,不要趋乐避苦。让他们知道,虽然必须付出比健听人更大的代价,但只要自强不息,不抛弃生活,生活也不会抛弃他们。
(三)自立不自私
听障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将来要进入社会大集体中,与大家平等劳动和生活,所以培养其自立尤为重要。有些家长认为听障生“喊又听不到,讲又讲不清”,平时很少关注他们如何去参加生活和劳动。这样很容易养成他们懒惰和自私自利的习惯。加上听障生对社会的了解多数依赖视觉,有些事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知就里,因而难辨善恶是非,甚至养成不少陋习。如少数聋生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但他们自己根本不知道这是可耻的事,只认为不过是自己想要这个东西,而拿了别人的,不知道“拿”与“偷”的界限。这就需要家长多加以教育和引导,让孩子多劳动和参与社会实践。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多关心和帮助别人,从而让他们了解并分辨出“正”与“邪”、“是”和“非”的界限,善辨是非,懂得享受帮助他人的乐趣,进而克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陋习,从小养成自立不自私的良好品格。
二、良好的情操与情商
美好的道德情操、处世和待人接物的良好心态与技巧,在人生中非常重要,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成功和幸福。如果注重对此培养,将使每个孩子终身受益。而这方面最初的启蒙,即源自家庭教育。对听障儿童来说更是如此。
(一)德行教育
在这个方面,父母是子女的直接榜样和导师。对于听障儿童来说,由于他们与家庭之外的人接触较少,父母的以身作则和榜样作用尤显重要。这首先要求父母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心,诚实待人。父母应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让孩子去感受、领会和学习,与此同时父母还要注意正确引导,不仅表现在大问题、大原则上灌输思想观念,而且日常生活小事和细节上也不可忽略。如:儿童在家中任性随意,做事不负责任,父母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二)性情培育
听障儿童性格上往往比健听儿童孤僻、自闭、自卑,与他人难以相处。所以性情培育也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对于任何儿童来说性情培育都可以帮助他们发展情商,即了解他人需要的能力。国内外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情商对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能力和促进社会竞争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中要让孩子待人接物亲切有礼,要让他们知道这和在学校学习的成绩以及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一样重要。要让他们学会与同学以及同龄健听孩子交往的技巧,要懂得谦让和善意待人,绝不能认为残疾孩子不好管而任其发展、放任自流。
三、明辨是非的能力
教育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会孩子判断。只有掌握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使孩子懂得如何面对现实,如何学习知识和改正自身错误,从而懂得如何把握自己,真正做到自强自立。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伤,视觉起着重要的代偿作用。由于听不到各种信息,缺乏语言传递和表达,因此视觉表象较多,往往对事物的内涵了解不够深入,与健听儿童相比,辨别是非能力有时更差。有些事情,他们虽然见过、甚至经历过,但往往难知对错。这就需要父母花更多的精力对其指导和帮助。对孩子的认识错误,父母不要简单地批评或指责,而应耐心分析现象,帮其了解不良的后果。切不可孩子无知、父母无为。为实现上述教育目标,还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改善和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笔者通过初步摸索,总结出主要方法有:
(一)与孩子交朋友,营造轻松的家庭环境
父母认为工作忙碌,往往只重“要事”,如日常的管教、指导作业等。可是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更盼望与父母一起分享欢乐,在亲情和家庭的融洽气氛中成长。对于听障儿童,家长绝不能因其残疾而歧视,或认为难以沟通而不管不问,使其感受孤独。
(二)循循善诱,把握批评与赞扬的尺度
首先,父母对残疾孩子要有信心,不要因其残疾而放弃或对其失去耐心;其次要知道受到赞美和鼓励对孩子经常起到奇妙的作用,父母不要只认为“听话”、“乖”才是好孩子,孩子天性好动、贪玩,听障儿童有时更甚,不可随意批评责骂这些孩子。要了解孩子,在批评和赞扬上要尽量少抨击、多赞扬。如孩子在外玩了一身泥,回家后自己洗手或清洗衣服,父母不要责怪他,而可以对其自己动手清洁表示赞许。这样慢慢养成卫生习惯。
(三)设立短期目标
篇3
摘要: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主任搞好本班工作的重要补充。家访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影响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和支持,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现在,在交通方便的城区,家访是一个很简单的事,而在部分农村,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家访却没有能发挥它的作用。我认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家访工作的重要性。把家访工作做到实处。
一、正确认识家访工作的意义
学生心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校内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外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成长亦会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负责人,要搞好本班工作,教育和引导好每一个学生,首要的前提工作是要了解学生。家访是了解学生校外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并结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班主任才能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困材施教,教育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家访还可促进学校与社会、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二、良好的师德是有效家访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因此班主任须有百倍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投入到教学、家访等工作中去,以取得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戴,进而为搞好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一个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者,是不会去全面了解学生,也就无法教育好学生的。
三、统筹安排,讲究方式是家访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做好家访工作,引导和教育好学生,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目标,做好计划,讲究适当的方式方法。具体为:
1.周密计划,统筹安排。由于班主任工作大多比较繁重,班上人数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做事前计划显得十分必要。开学之初,应做好家访工作的计划。明确目的,对家访的重点、难点、数量、时间等作细致的安排,家访后,要做好记录存档,及时跟踪反馈,才能不断提高家访的质量。
2.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班上学生多,情况各异。因此,家访应区分轻重缓急,不可一刀切,应把后进生和特困生作为重点来安排。通过实地访察,及时了解后进生的形成背景和特困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便于班主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对“两生”给予关爱和教育,对转变后进生,鼓励帮助特困生,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3.尊重家长,实事求是。家访的成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对优生、后进生、特困生的家长等不能按个人偏好来看待,应一视同仁,均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家访时,要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对优生,不能一好百好,忽略他们的缺点;对后进生,不应以偏盖全,说得一无是处,应看到他们的优点;对特困生,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篇4
论文关键词:别让爱溺了孩子
随着社会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身处在幼儿园里的孩子们接触的事物多为高科技产物。相比以前的孩子而言,现在的幼儿思维更加敏捷,思考意识强,更富创造力,想象力。但由于其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孩子的教育问题基本都委托于老一辈,而爷爷奶奶们的过于宠爱,很难促进孩子这些能力的发展,导致现在的孩子出现自私霸道,娇气自负,缺乏耐心等严重问题。如:孩子早上一起床,爷爷奶奶就会马上帮孩子穿好衣服鞋袜等;玩完玩具孩子拍拍屁股走后,他们又赶紧把玩具都放好;当孩子闹闹别扭,哭几声时,爷爷奶奶更是心疼的不行,什么都依他,什么都满足……
这些孩子从小过的就是小皇帝的生活,以致进幼儿园后,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截然不同就会很不适应幼儿教育论文,产生许多问题。以下是我将在大学专业理论中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考察整理出的“关于学前儿童的综合问题分析理论”,在此与同样关注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一、孩子用哭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一般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们,会出现两种表现:一种比较沉默,甚至可以不和周围的人说一句话,抱着自己的玩具就可以玩一天;而另一种是属于让老师比较头疼的,一天到晚哭个不停,饭菜不合意了哭、小朋友拿他的玩具哭、甚至看着别的小朋友开开心心的玩也哭。其实,他们的每一个哭泣都蕴含了其深层的心理原因:1.没有安全感会哭。当孩子们离开了爸爸妈妈的温暖怀抱,没有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在受到众人捧着的关注,心理难免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认为和家人长久以来建立的依恋关系被迫瓦解,因此就会以不说话或是无理由的哭来引起老师的关注。2.情绪不满时会哭中国。有的孩子从小在家习惯了娇身惯养的生活,遇到不喜欢吃的菜就会拒绝吃饭,直到家长重新做些自己合心意的。可到了幼儿园就不同了,看到自己不喜欢的菜哭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老师会用尽一切方法让他知道不可以挑食,不可以浪费。此时他就会感到自己受到的对待产生了变化,因此通过哭来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3.拿走了玩具会哭。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玩具都属于他自己,所以不能容忍和他人共享玩具,看着幼儿园里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去玩时,就会产生哭闹不止的过激行为。4.不能独立处理问题会哭。当孩子们解决不了一些老师认为他们应该自己处理的问题时,就会小声哭泣。因为以前在家,只要自己一哭泣,就会很快得到大人们的帮助,即使是解扣子,穿袜子等事。这会在他们脑海里折射出一种概念,每当有问题出现时,就以哭来得到别人的帮助,不会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因此,从上述事例中不难看出,现在的孩子由于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立性意识明显较弱,很有可能造成以后消极的去面对困难。
二、每次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总会有那么几个孩子说“我不会”、“你帮我做”、“我不玩这个”,其实他们所要完成的事情是很容易的,只是他们想到以前在家里都不用做这些,此时的抵触情绪就已经抹杀了信心。或是只想一个人独立完成幼儿教育论文,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思考,只希望老师关注他一个人。这也是我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都是被家里5、6个人关注着长大的,会觉得自己就是应该被众人捧着、关注着,做事自然会比较自私,不会考虑和别人共同合作。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幼儿教育问题上,都应有忧患意识、开放意识、超前意识,明确社会转型时期对人的素质的新要求,开拓思路,努力探索幼儿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或许看了以上论述,大家会想到家庭教育的观念与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啊,而且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也是有很大的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家长们共同教育孩子的。拥有良好的独立意识、合作意识,不仅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而且还能增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能力。这些能力,都应从小培养,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认为“2~3岁的儿童自我意识开始了萌芽阶段,随着其身体的发育、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活动能力的增强,了解和探究客观世界的愿望也就越来越迫切,喜欢独自去探知这个新奇的世界”。此时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表现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年龄小,塑造性很强,家长作为孩子的一面镜子,一定要给予正面,正确的引导方向;而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时也可以利用讲故事、形象直观等形式让孩子们学会去区分是非黑白中国。
二、帮助幼儿在人际交往中培养合作意识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积极鼓励孩子与外界交往,让其在交往中学会与人沟通,分享、获得为人处事的方法和良好的应变能力。与同伴玩耍游戏是幼儿最常见的一项交往活动,幼儿许多意识和能力都是在与同伴交往中形成的,也许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会因为意见不同而产生矛盾,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促进孩子成长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忍让,宽容,相互合作,以便更好的去适应社会。
三、成人应在平等中与孩子进行交流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他们对看到的事物都会问上一个为什么,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幼儿教育论文,我们都应支持他们开动自己的脑筋去寻找答案。成人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应注意自己说话的口气和方式。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的教师,更是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尽量与孩子平视,不要让孩子们仰望你觉得高高在上,最好用商量的语气发出做事的要求,而不是命令他们做什么。给他们一种小主人的感觉,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独立做事的快乐,同时要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多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孩子们共同完成一件事,感受其中的乐趣。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自由、宽松、愉快的氛围。
综上所述,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一定要立足于未来,要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着想,要留给孩子一块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逐步具有主动适应和主动发展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生活。当然,允许孩子自主发展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把握好爱的度,这样孩子才会获得最适度的健康发展。只要我们能做到“爱字当头”、“爱中有严”、“爱中有度”、“爱要配合”,那么他们就能在爱中成长,迈出坚实的步伐,顶起的将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篇5
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也生入人心。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要求也更为迫切。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而不至于落在起跑线上,这个也是早期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是新时期新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要求。
随着政府对早期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以及教育资金的投入,学前教育来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这不仅仅是对学校老师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家庭教育的挑战。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这是在我见习的期间看到的,去年冬天我在一所公立幼儿园见习,我所在的班级是大四班,有一天早上我发现有两个孩子在争吵甚至还动手打人,我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明明想借圆圆的玩具,明明不肯,圆圆就动手抢了他的玩具,所以两人就了打起来。
我和带班老师钟老师聊到这一现象时深有感触: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深受老人的宠爱,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一辈的人幼儿教育论文,这种现象使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丝骄纵和自私。爸爸妈妈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有什么好吃的也让着孩子,仅孩子吃,孩子根本不懂的什么叫做分享。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筱筱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忙与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筱筱和外婆住在一起,外公早已去世,而外婆自己开了一个小店,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筱筱,筱筱没天都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有人和她说话,陪伴她的就只有一个玩具娃娃。。在学校筱筱也不爱说话,和小朋友们的关系也很差,从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总是独来独往。
我想这和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长甚至存在着这样的教育误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教不好就是老师的责任。
熟不知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父母必不可少的一种永恒的责任与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家庭是幼儿进入社会的桥梁,是儿童进入社会的起点中国。父母的爱好、言行、行为习惯对幼儿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家长的期望,,教育态度对幼儿的行为,性格的养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改善家庭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家庭教育的改善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改善家庭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校方面
1、家园合作。促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纠正家长的教育误区,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如请家长来园参观了解幼儿的这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园表现,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学校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举办亲子游戏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二、家庭方面
1、尊重幼儿。幼儿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单一的个体,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应重视对现有阶段的教育,即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智力的发展。以幼儿的兴趣为第一导向,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幼儿潜在的天赋信号就能发现幼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2、提升父母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不少父母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把自己作为父母的职责仅仅等同于“保姆”的看附义务,只负责幼儿的衣食起居。而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接触孩子最多的人。
3、理智地对待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父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想妥善的处理并解决这些问题幼儿教育论文,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父母心情不好,有事在忙或对幼儿提出的问题难以启齿时父母往往会说:去去去小孩子家的问那么多干嘛或者是没看见我在忙吗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只会挫伤幼儿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再比如当父母对幼儿提出的问题难以做出回答时父母往往会做出模棱两可或者错误的回答,这不仅仅使幼儿失去一个观察事物的好机会也可能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直接说出妈妈不会,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查查书本或者电脑,不仅仅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可以促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这又有什么不可为的呢。
4、让孩子学会爱。在当今社会,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故而孩子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等学许许多多亲人得爱,幼儿无时无刻不被爱所包围,可是他们却不懂得用爱来回报他人,认为爱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并不会感到珍惜,这是十分可悲的事。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用故事,儿歌等一些幼儿喜欢的形式或言传身教的方法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们形成真、善、美的概念,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操。
幼儿时期的孩子,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健康心智的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得使用正确得当的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的环境
09学前
39号
陈凤英
篇6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二)班主任的任聘
班主任由年级组长以及政教处协商提名,校长聘任,任期一至三年,全面主持班级工作。
(三)班主任职责
1、深入了解,全面掌握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等各方面的情况,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优缺点、家庭经济情况,并随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变化情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在校长和政教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计划和每月中心工作,从本班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德育大纲,搞好本班德育活动,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或辅导一次团队教育活动。
3、每学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务工作计划,每学期末要做好班务工作总结,努力研究德育规律,把自己的德育经验写成德育论文,在德育工作研讨会上作口头和书面交流,不断完善和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4、注意培养学生干部,组织和指导班委会工作,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发动学生干部团结全班同学,建立优良的班风,建立坚强的班集体,完成各项工作。
5、切实有效地贯彻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对本班学生违纪、出勤、体育、卫生等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及时教育,及时解决。
6、经常和本班科任教师保持联系,了解本班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协助各科作业负担及课内外出现有问题,必要时可建议年级组长召开本班任课教师会,共同研究解决办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作风,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7、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转差计划,作好转差记录。
8、关心学生的体育锻炼,坚持参加或到场和学生一起作课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锻炼。
9、关心学生的睡眠,督促每个学生睡好午睡和晚睡,保证学生有充沛的精力。
10、采取开家长会、家访,请家长来校等多种形式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每学期至少要和二分之一的家长取得联系。
11、对本班学生在发生纠纷中的重大违纪事件要认真查处,并向政教处报告。
12、要认真组织“三好生”、“优干生”的评定和学生的操行评语。
(四)班主任的待遇
1、班主任津贴按《班主任津贴发放细则》执行。
2、班主任业绩与评选先进,优秀教师挂钩,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3、班主任在住房分配中按有关规定加分。
4、班主任业绩突出者可培养其入党,并与教师上度考核挂钩。
(五)班主任的免职或辞职
1、拒不执行或长期(一学期)无能力执行班主任职责,或在工作中有严重失误、失职行为,校长可将其免职。
2、本人工作有极大困难,无法继续承担或无能执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可以提出辞职。
3、免职或辞职均应填写表格,详细写明原因,明确班主任工作质量结论。
(六)工作常规要求
1、认真执行班主任工作职责,自觉、积极、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2、重视自身仪表及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 方面对教育学生的影响和作用。穿着朴素、大方、得体,不佩带饰妆、不化妆、不在教室吸烟。
3、开学初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期中进行口头工作汇报,期末书面总结或写出教育论文,计划的实施和工作过程有记录和教案。
4、课间操、眼保健操、校会、班会、及全校性活动,按时到岗位,做好组织教育工作。
篇7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园本培训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让幼儿园的教育真正成为适合教师发展需要的土壤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动力。加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管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本学期继续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结合课题研究,潜心研讨,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使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1、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坚持以“一切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家长的真心期盼”为办园宗旨,实施家园共育,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更新教师观念,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保教工作实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3、以抓实教育教学活动研讨为核心,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合理安排一日常规,优化区域游戏活动开展。
4、树立“以科研兴园”的教育理念,加强园本课程的培训与研究,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
5、开展迎“六一”活动。
6、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新《纲要》精神与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关键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来实现。针对我园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师资建设工作。
1、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活动,深刻领会和掌握《纲要》的基本思想,将《纲要》中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认真撰写教育论文,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2、对青年教师做到分层管理,分步培养,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评优和竞赛活动,不断发现新人,提供更多机会,为她们的成长创造一切机遇,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
4、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机制,教研要有新思想、新观念,要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全面贯彻教师与幼儿互为主体,提高幼儿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为主旨的要求。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亮点,多思考、找不足,初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1、根据我园实际,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计划、周计划和班务计划,切实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日常的教学行为。
2、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的意识,鼓励教师勤于探索、着力创新,争取在教学改革的领域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上好展示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要大胆尝试、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3、园领导深入课堂,随堂听课,随堂评析,对教师组织的活动进行具体的、直接的指导,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根据《纲要》精神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内容,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适时适地的提出教学要求,帮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密切家园联系,共育幼儿
1、不断加强家园联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家园联系系列活动,如:家长讲座、家长会、全面家访、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丰富家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改进工作;开展家园运动会、亲子游戏活动、家教咨询等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2、教师要经常将幼儿的各种成果向家长展示,增进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使家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发展。
五、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是做好两点间的交流,本期将利用教研这一阵地加强两点教学活动的交流互动,互学所长,互补所短,促进思想与教学的共同融合。第二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交流互动中,纵向的看待孩子在大班和在一年级的共同与异性,思考教学的适宜性,探讨大班怎样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本学期逐月重点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召开全体教职工开学工作会议。
2、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
3、制定幼儿园工作计划。
4、制定各班主题教学计划。
5、上好教研课。
6、幼儿园安全检查。
三月份:
1、进一步做好环境布置工作。
2、加强广播操的训练。
3、常规工作检查。
4、“三八妇女节”节日教育活动。
5、认真上好教研课。
6、教学工作检查。
四月份:
1、做好幼儿体检工作。
2、参加市幼儿园同题异构创新教学观摩活动。
3、坚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4、认真上好教研课。
5、准备庆祝“六一”的文娱节目。
五月份:
1、“劳动节”节日教育活动。
2、“六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筹划安排工作。
3、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4、开展紧急疏散演练。
5、组织幼儿参加体检。
6、上好教研课。
六月份
1、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2、结合夏季特征,加强安全教育和饮食卫生教育。
3、开展教研活动。
4、大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5、组织教师参加基本功竞赛。(演讲、简笔画)
6、检查教学成果,正确评价幼儿。
7、调查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教职工考核。
8、清点财产、资产、资料归档。
篇8
我班现有幼儿36名(本学期新插班2名),其中男孩16名,女孩20名。通过上一学期的教育培养,我班已建立了良好的集体生活常规,幼儿已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从刚开始不愿来园到现在主动来园,成功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集体活动中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在游戏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刚入园时不会自己吃饭、入厕到现在自己动手,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
1、总结上学期家长工作经验的成绩和不足,有针对性的做好家长工作。
2、积极主动的完成园内的各项大型活动。
三、班级管理工作
1、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一字性”集体。
2、严格执行园内的规章制度,高标准要求各项工作。争创优秀班集体。
3、坚持每周一开班级例会,及时分析班级情况,统一认识,共同协商讨论问题。
四、教学工作具体目标
1、深入学习《纲要》,领会《纲要》精神,围绕园本课程的试用,充分发挥我班教师的集体智慧和经验,时时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做到处处有教育。
2、积极参加教研交流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写出教育论文、反思笔记等书面材料,力争在区、市获奖和发表。
五、家长工作具体措施
1、针对班内的具体情况及时召开家长会。
2、在园内家长开放日的基础上增加开放次数,对有特殊要求的家长进行单独开放。
3、加大教师与家长交流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根据幼儿情况不定期、单独或个别的与家长交流并做好记录。
4、有选择的请在教育幼儿方面有经验、有代表性的家长向其他家长介绍经验。增强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
篇9
记得有一位教师写给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的信上列举了一些教育现实对教师成长的束缚。比如:每年要完成各种会被检查的材料式“作业”共209 600字,全年完成作业批改12 000本(次),授课任务计742节,组织、主持班会和家长会及接待家长来访计156节(次)……最后得出结论:由于现实体制的束缚,教师连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因为教师只会(也许用“只能”更准确)埋头苦干,无暇仰望星空,所以无法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但不可否认的是,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仍然出了不少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努力的“明师”,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蔡兴蓉先生说:“骂体制的人很多,用不着再加我一个。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是体制――你就是体制。”
你就是体制!你的教育理想,是在你自己的体制里成长实现的!李迪老师在做班主任工作的十年间出了多本班级管理方面的专著,这些专著来自于她坚持不懈记下的几百万字工作心得和体会。同样是教师,同样在工作。李迪老师在完成前面所说的体制中的“作业”外,竟然额外又给自己加了这么多“作业”!这是精力超人呢,还是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艰苦劳作呢?
也许,我们为了实现自身的教育理想,除了仰望星空,更需注视内心。
篇10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方法研究
近年来,我校成立了课题小组,开展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而我本人又是学校的少队辅导员,责无旁贷的成为了课题组组长。 经过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三年多的深入研究,已形成了经验性成果,现总结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健康人生离不开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责任之一。
二、确定实验研究目标
作为课题制组长,我及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学习有关行为习惯教育的文章后,成员之间统一思想,结合小学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订详细的实验计划,《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研究目标一览表》将课题目标分解到6个学期中,每个学期各有侧重,使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由浅入深得到系统地培养。
三、主要研究方法
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
(1)按照实验目标和实验进度提供活动区材料,布置装饰墙壁校园形成一个大的教育环境。安排进行了教师技能技巧比赛――主题墙饰设计,要求以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比赛优胜者学校给予奖励,每学期更换了1次。小学生在课间随时可以看到色彩鲜艳的墙饰和画面,感受其中蕴含意义,让有效灵魂受到感染。教师在组织还在上下楼梯及组织课间活动时,有意引导,和小学生通过交谈等方式,启发幼儿思考,感受各种行为习惯带来的不同后果。
(2)在学期末奖励幼儿项目中设立文明礼貌奖、良好行为习惯奖。从开展课题研究起,共进行奖励七次,获奖四百余人次。通过对在行为习惯方面有进步的孩子的奖励,让孩子们感受良好行为习惯带来的荣誉感,使孩子在活动中、课堂中、游戏中、与幼儿的相处中表现出了自己最好的方面。2年级2班孙傲华小朋友在2009年春季开学典礼中荣获文明礼貌奖,她在生活中更加有礼貌了,在和她母亲交谈中得知,不仅是幼儿园,在家里或是外出,见到长辈都会礼貌打招呼,和小朋友相处不说脏话、不打人,与小朋友有序玩耍,人见人爱,都在夸她有很大进步。
(3)在教职工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宽松的氛围,融洽的人际关系,注重行为习惯示范作用。开展此课题研究以来,教师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做到了率先垂范。为此幼儿园召开家长会十次,讨论了家园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协调一致的重要性,并达成共识。
2、定期开展各种活动 ;
组织现场观摩。定期安排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观摩活动。为此我们先后组织活动六次,从中系统观察幼儿的变化,例如三年级一班的赵轩宇,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孤僻、不爱说话、吮吸手指。经过分析他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什么事情都由着他。因此,他开始上小学,经历了从一个“家庭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在顺利转变角色前,儿童要在家庭中掌握一些最简单的做人处事的原则,如尊重他人,友好相处等。但过多的依赖爷爷奶奶,使他自理能力差,在画画,手工以及日常生活中远落后于他人,更无法获得成功的喜悦。自卑、脆弱、烦躁、使他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了。我作为实验教师与家长配合采取措施矫正后,孩子以上不良习惯明显好转。教师设计教育活动参加各种课堂大赛获奖多次,正因此我本人学校的奖励。
2、开展论文评选后动。年度末组织评选论文活动,鼓励实验教师将研究过程中的好的经验、做法总结出来将成功经验予以推广,实验两年来,先后有19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获奖。
3、组织进行小学生养成教育笔记评选,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评选7次,获奖者可依据绩效考核办法获得奖励考核分,并将好的活动设计与教育笔记推广应用,效果明显。如,在我校第十一届教师技
能技巧比赛活动中,“以小学生养成教育活动设计”进行比赛,
王晓霞荣获一等奖,高江荣荣获二等奖,常红艳荣获三等奖。通过比赛,教师在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活动设计方面有了一定经验,为日后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主要研究成果
1、学生受益;
在准备阶段发现,55%的学生在有些方面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丢废纸、小便不入坑、学习用具不能整齐摆放,和小朋友之间的相处不是太融洽。在实施阶段,明显感觉学生变化很大,80%的幼儿养成了不乱丢废纸、自觉排队入厕、学习用具整齐摆放的好习惯,在终结阶段92%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已经形成,在讲卫生、学习用具摆放、与同学之间相处等方面成效明显。家长认为孩子在上学以后比以前懂事多了,会恰当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再象以前那样不懂礼貌,并会有意识地监督阻止不礼貌行为的发生。
2、教师受益;
课题的研究,使一线教师系统地学习了基础科研知识,积累了经验,总结了得失,更加密切地关注教学、关注教改,有效地提高了个人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仅视野开阔,理论素养提高,教学理念更新,还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部分教师深入钻研,多方探索,写出了高质量的教育论文。
课题研究实施以来,80%的教师从以讲好课为主转变成学习研究型,100%的教师从摘抄理论上升到写随笔反思,95%的教师把反思作为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