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4-08 18:4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申请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美术作品著作权需要到当地版权局版权行政管理处进行申请,登记需要携带身份证、工作证、以及填写自愿登记手续申请书。
著作权过去称为版权。版权最初的涵义是copyright(版和权),也就是复制权。此乃因过去印刷术的不普及,当时社会认为附随于著作物最重要之权利莫过于将之印刷出版之权,故有此称呼。不过随着时代演进及科技的进步,著作的种类逐渐增加。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英国《安娜法令》开始保护作者的权利,而不仅仅是出版者的权利。1791年,法国颁布了《表演权法》,开始重视保护作者的表演权利。1793年又颁布了《作者权法》,作者的精神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尊敬的老师:
我系辩论队为提高同学们的思辨能力,丰富课余生活,训练口才,培养团队精神,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决定与10月10—25日组织全系性循环辩论赛,此活动是本学期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该项目已经开展了近四年,在院系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能顺利开展此活动,特向老师申请用多媒体教室(时间:10月12、14日地点:多媒体教室、201、301)。恳请老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倪克洲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情趣;感受美;创作美
初中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和感受色彩,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感受社会生活的美、体验各种艺术作品的美,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融入自然感受美
大自然中蕴藏着丰富的美的元素,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旭日斜阳、椰风海韵;午夜的霓虹、闪烁的繁星;节日的盛装,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这些五彩斑斓的色调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例如,《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的教学,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名家名画,感受花鸟画的艺术美,体味不同作家的绘画风格,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图》时,带领学生走进校园里的竹林,仔细观察竹子挺拔坚韧的特点,体会水墨画中干、湿、浓、淡、焦五彩,感受作者别出心裁的自上而下的构图风格。美术教师要创设优美的环境,带领学生欣赏美丽的色彩,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展示四季画面,让学生感受“春天的鸟语花香、夏天的椰风海韵、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皑皑”。不同季节的色彩,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师带领学生去大自然采风,让学生体验自然界景物的千变万化,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活动中创造美
初中美术教学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通过绘画、工艺、欣赏,使学生初步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审美情感,初中美术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从艺术作品中欣赏美,从实践中创造美,培养他们积极快乐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融洽、宽松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在玩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变单调为丰富,变刻板为生动,变机械为灵活,在富有趣味的实践活动中表现美。
总之,色彩和线条比语言文字更易于小学生接受,教师要善于抓住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感受力,初中美术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融入自然感受美,在写写画画中创造美,提升审美情趣。
篇4
【关键词】小学美术 审美情趣 审美理想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13-01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寓教于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目前广泛运用的一种美术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美术课的特点,将学生引导到与课程相应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美。如在教学茶杯静物写生时,教师找来生产瓷器的照片,以及历代精美瓷器的照片。学生通过欣赏这些照片,了解了瓷器的美以及创造这种美的劳动,从而不但学习了静物写生,还受到了一次艺术美的教育。再如,风景写生时,教师可将学生领到写生的现场,指导学生仔细用心去观看校园中的花草树木,引导他们如何欣赏风景美,以及如何保护好环境,使面前美丽的风景能够变成心中的想象图,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学生不仅在风景区中感受到了美,心灵上得到了一次美的滋润,还受到了次环保教育。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趣味教学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让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积极学习状态上来。趣味教学法就是针对小学生易于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这‘特点,将生动有趣的绘画对象引人课堂,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审美教育。记得在一节美术课上《动画事物》的讲解中,其中有一个班我运用了电脑等现代技术教学,用课件、影音动画、图片等现代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孙悟空、阿头目、哪吒等学生所喜欢的动画形象。学生的绘画兴趣非常的浓,画出的动画形象非常漂亮。而另一个班,我只用图片讲解,效果与前者比较大有差距,用多媒体上课的学生,整节课全神贯注的听,把我讲的每一个绘画技巧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绘画作品完成质量也非常高。例如,教学《中国画―金鱼》一课时,首先,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在教学中再向学生讲授了中国画的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各种鱼的图片,并让学生说出这些鱼的可爱之处。惊喜之余,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金鱼的颜色艳丽,比目鱼的眼睛出奇,鲤鱼的鳞漂亮,鲫鱼的形状美丽等等。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参与的兴趣特别高涨,在了解鱼的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美。
三、回归自然本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5
一、精心设计,注重主体的参与
小学美术1~12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每课都安排了一定内容的欣赏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根据每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体验。我觉得在每课教学中应当首先注重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
1 学生观察。根据各年级的要求多让学生谈谈各自的想法。实物观察.对于学生常见的植物、动物或场景,非常有必要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标本考察,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对比、了解以获取初步的感性认识。欣赏画的观察有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师必须充分地让学生说一说。如:这幅画美吗?美在哪里?你熟悉画面中的人物或环境吗?这幅画如果让你来画你会怎样画?你喜欢这幅画中的什么?为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逐步渗透一些欣赏的方法。美术鉴赏活动是一种感觉和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学生对于我们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会发生感慨,对于无数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工艺品会发出赞叹,它使学生深深感到祖国的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祖国在腾飞。美术鉴赏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教师引导观察。学生独自观察对于有的画往往存在片面性,不能理解整幅画的主要意思,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继续从方位、线条、颜色、局部、整体等方面引导学生回答、小组讨论、评比。让学生作为主体在无意中参与、再讨论中评比分析,从而获得感受或体验,从相互的交流中互相借鉴,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和乐趣,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教师只要长期坚持,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动手实践,鼓励创新
创新也是美术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根据对事物获得初步感知后,即进行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在作业本上进行练习,然后进行全班传阅,也可直接让一些学生上黑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让学生自我评价一下自己创作的作品,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作品优点加以鼓励,并找出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既可以培养每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让学生受到启发,自觉地纠正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无伤自尊,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高,更易使学生之间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三、注意挖掘,诱感
在美术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观察一定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外,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及富生活情趣的作品,教师必须下功夫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使之与学生的审美感情相沟通,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美术课本第七册第一课中,对于《吃奶》那幅作品,就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谈一谈、议一议,最后体会出其中刻画的一种母爱,教育学生应该爱自己的母亲。这样,使学生与作品之间产生无形的交流,挖掘出情感因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利用资源,加强感染
篇6
明清园林是我国造园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拥有者的不同,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地位更为重要,因为皇家园林虽以体量庞大、气势磅礴著称,但它的设计技法依然模仿江南私家园林。计成曾在《园冶》中指出园林设计“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作为私家园林设计的重要参与者,主人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对园林设计的影响“入木三分”[1]32,他们把园林建筑上升至艺术的高度。明清时期私家园林的主要拥有者集中在文人士大夫群体,他们的教育背景、社交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都为明清园林打上了文人气质的烙印,并在园林风格、装饰与功能的设计之中清晰显露。有鉴于此,本文所讨论的明清园林审美情趣也主要基于该一群体大力参与设计的私家园林。
一、明清园林中的文人审美情趣
园林艺术是一种藉由造园来表达精神的产物,中国文人园林的出现,为自然山川和自身人格价值体系构建出某种更为直接的联系,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以及人们的精神需求”[2]16。在明朝后期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影响下,园林艺术迅速兴起,且盛极一时,作为明清园林的主要参与设计者, 文人“雅”、“逸”、“狷”、“婉约”的审美情趣在园林设计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一) 园林之雅
园林之雅在园林艺术中体现为“优雅”、“雅静”、“别致”。世道野蛮,文人自当以优雅与之抗衡。他们远离政治,寄情于优雅的文人活动。除了焚香、鼓琴、弈棋之外,他们亦沉湎于花木山石。园中亭台楼榭的坐榻隐几往往是他们“鼓琴以舒其思”或“书画以舒其情”之处,建筑的通透性也可使园主及其朋友随时领略布局格调独具匠心的花木与山石。他们把对花木山石的迷恋纳入生活范围,把它们当成一种寄托于生命的闲隐生活状态,文人们也以此自我标榜对世俗文化的抗争;世情喧嚣,文人自会寻求静境。《沧浪静吟》诗:“独绕虚庭步石?M,静中情味世无双。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3]12,这种雅静之境同样使人回味不已;世风浮艳,文人转而寻求雅致。明代文人李日华追求的书斋环境为:“在溪山纡曲处择书屋,结构只三间,上加层楼,以观云物。四旁修竹百竿,以招清风;南面长松一株,可挂明月;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缛苔,周于砌下……”该句反映这一时期文人对美的一种追求,它不在于过多的装饰,而在于一种朴实无华以及与自然景色的巧妙融合,方为别致。比如拙政园的涵青亭倚墙而立、临水而建,该亭四个发戗横空出挑形似凤凰展翅,当红日西斜,背面粉墙即会出现建筑与湖石的剪影,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出一抹飞舞的动势,结合湖水的水波潋滟形成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为整体空间带来无穷的意蕴。再如该园的梧竹幽居亭,设计者在它四周白墙上分别开具了圆形门洞,于不同角度可看到或重叠、或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等景观,身处亭中的不同方位往门洞外眺望则可以看到不同景色,或是身后长廊的花窗,或是代表夏季的湖景,或是春季的翠竹,或是秋季的梧桐、松树,一步一景,构思巧妙、极为别致。
(二)园林之逸
“逸”的本义是逃跑,直至何晏《集解》中的“逸民者,节行超逸也”[4]4,“逸”字遂逐渐失去本意而指代人格上一种超尘脱俗的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在艺术领域中,人之逸也逐渐演化成艺之逸。在宋初黄休复编撰的《益州名画录》里,“逸品”甚至被列为中国画品评标准中的最高品格,至此“逸”的审美品格最终得以形成。[5]37这里的“逸”要求画家更侧重于书画的传神写意,以“简”、“淡”、“清”、“远”的笔墨展现自然天成、妙手偶得的意蕴,并以此传情。
延伸至园林艺术,“逸品”的审美意义集中体现为“野趣”、“生趣”。中国古典园林代表――明清江南园林大量借鉴了山水画中写意的创作手法以展现园林的自然形态。造园过程中园主尽量提取大自然中的“自然”元素建造园林,以示他们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意,但这种自然元素的提取并非是对自然景物的全盘照搬,而是一种对自然“精髓”的提取,以土石营造“一峰山则太华千寻,一勺水则江湖万里”的园景,构筑出“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文人园林空间形态。少胜多、简化繁的“简”、“淡”空间构筑手法,为有限的“雅”、“趣”园林环境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空间概念,是园主胸中意气之抒发以及对自然山水神韵之再现。例如苏州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园东部叠山全部以湖石堆砌,其山洞的处理并不完全以自然山洞为蓝本,而是采用迷宫式的设计创意,假山造型也以佛经狮子座为原型进行了抽象与夸张,这种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园林设计出自明清园林设计师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地提炼与创新,是园林艺术“逸”的体现。
(三) 园林之狷
《论语?子路》中有“狷者,有所不为也”一句,这里狷者的字面意义指的是退缩而不敢作为的人,正与“狂”相反。“狷”与“狂”这两种人格在儒家思想中看似两个极端,但都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看似偏颇的行为是他们对现实不满的一种行为态度,“狂者进取,意欲改变、创新;狷者退缩,意在矢志不渝、不随波逐流” [5]25-26,不论?取何种处世方式,他们对理想的坚持是一致的。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或限制,狷者的人格是被迫形成的。他们虽选择或隐于山林,或隐于闹市来逃避世俗的喧嚣,表现出轻视功名与利禄的态度,但其淡泊内心还是会被隐藏于深处的儒家济世情怀和忧患意识所困扰,这种在儒家和道家思想间的踌躇,导致了狷介一词的出现,而此词正是对狷者独有的耿直、不肯同流合污品格的高度概括。
明清园林建造中对自然美的追求无疑也是一种美的坚守,它的设计更多体现出对大自然的顺应,正如“狷”在经典儒家中所表达的,虽有来自外界的斧凿,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才是明清园林真正秉承的。园林设计者对身外之物不多加干涉,对山水地势采用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6]36的自然创作思想,在园林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在造园设计理念上讲究“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7]36的设计原则,顺应自然本性进行创作表现。
(四)园林之婉约
“婉”有柔美、婉曲的概念,“约”有缠束的含义,具体引申为精练、隐约、微妙[8]76。“婉”“约”两字实际都有“美”“曲”之意。“ 婉约”源于文人性格上的温婉、恬静,是一种性情上的内敛与矜持。
在明清园林的艺术创作中,“婉约”的审美情趣均以含蓄的手法进行表现。这种含蓄或在表现形式上给人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但与先抑后扬的设计手法结合,最终给人以“柳暗花明”的震撼。在江南园林建筑、景色的艺术处理过程中,设计者也常使用该表现手法,比如建筑大门的外观往往比较简洁、狭小,入口处还有影壁用以遮挡视线,所以即使大门敞开,外人对宅内的形态也一无所知,这种适当的遮掩以及由小及大的视线变化过程使得人们进入园林后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既增加了住宅气势,又很好地烘托了园林的氛围。
假山、怪石常作为这种“障景法”的主要实现工具,可起到对园中美景的遮挡作用,这使得园景不会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人的面前,引导人们探寻假山和怪石背面与众不同的风景。当然,江南园林中曲廊、曲桥、曲蹊的布局与设计亦是含蓄表现手法的一种再现。曲线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中常给人以柔和、动态的审美感受,在曲径中行走,宛如步入国画中的多视点构图,一步一景、以小见大。因而江南园林在选地和布局时就充分考虑了曲折蜿蜒路径的预留,它是园林“婉约”意境不可或缺的表达部分。正如计成所提出的,“廊基未立,地局先留,或余屋之前后,渐通林许。蹑山腰,落水面,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园林中不可少斯一断境界”[9]17-18。
二、明清园林于文人审美情趣下的空间布局
几段独具匠心、有着新奇立意的文字可使整篇文章增色,同样,构思精巧的巧筑异构也能使园林景色丰富、立体。明清造园师们在“叠石理水”、“移步换景”、“楼阁依倚”、“花木掩映”等方面殚思竭虑的设计思考,是其园林艺术审美情趣的生动体现。
(一) 叠石理水
我国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的传统由来已久,秦汉的“一池三山”即为后代帝王御苑之滥觞,同时它也开创了中国园林叠石理水的先河。山水中的水是流动的、温婉的,而山则是固定的、稳重的,流动与固定之间鲜明的对比使园景因变化而生动。明邹迪光《愚公谷乘》曰:“园林之胜,惟是山与水二物。无论二者俱无,与有山无水、有水无山不足称胜。”由此可见山水在园林艺术审美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山与水这两者间往往相生相立,互为有无。
江南地势多一马平川,但又河流密布,山峦丘陵相对少见,且由于自然山体占地面积过大,它们并不是造园的最佳选择。这促使了江南园林多采用叠石造山的艺术加工手法来弥补其地形变化的不足。这种叠山往往追求“色彩”、“造型”、以及“材质”上的匠心独具。在色彩的艺术处理上,明清园林的园主和能工巧匠常会追求“青苔”的艺术效果,以沧桑旧色来获取古意;在造型的设计上,叠山的原意是出于对自然的模仿,追求山体的层次感与嵯峨之气势,发展至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对抽象美的追求;在材质的应用上,除了以土、石为材料的“筑土为山”、“叠石为山”,其构山形式还被另辟蹊径,出现了以木代山或泥塑山形之类的作品。在木构假山之外,清《扬州画舫录》中甚至曾记载有“有色瓷山”,如扬州大盐商江春所建东园:“堂后广厦五楹,左有小室,四围凿曲尺池,池中置瓷山,别青、碧、黄、绿四色。”
明清园林在理水上的巧筑异构集中表现为水面的聚、分,水情的动、静,水体的曲、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10]24,园中水面在岸堤的分割下打破了水面的单调,形成水景的层次性;园中水体通过集中与分散这两种布局形式分别带有或开朗宁静、沉稳大气,或隐约迷离、无可穷尽的感觉。此外,江南园林中的水体多为自然的曲线形态,岸边驳石高低错落、虚虚实实,以顺应自然的手法营造富于变化的自然形态。
(二) 移步换景
受占地面积所限,一般私家园林的设计要求在丰富景色的同时也能给人带来空间扩大的错觉,这可通过“地势起伏”、“分隔”与“渗透”等空间处理手法得以实现。此设计手法打破了空间的固有格局,高低起伏、相互渗透的空间形式为观赏者带来了散点透视的视觉效果,并随着观赏者的移动,移步换景。
以苏州畅园为例,进门即是前院,穿过前院的桐华书屋进入院子的主体部分。该主体院落是一个封闭形空间,面积不大,但随着顺势而筑的回廊在园中的高低起伏与蜿蜒曲折,既丰富了游人的行动路线,又分别为园区带来“仰借”、“俯借”、“互借”等借景效果,使得身处不同地理位置的游人产生不一样的景色,别有情趣。具体而言,曲桥与回廊把园区不着痕迹地分隔为若干个不规则区域,其中回廊的一侧虽然是围墙,但另一侧的栏杆又使其具备一定开敞性,从而达到了园景之间的渗透,这种适当的分隔与渗透使得园林空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提到“渗透”,我们不得不提到园林中对洞门、空窗、漏窗的处理。园林的私密性常借围墙的围合以达成,一般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面积较小,围合后的空间会因其密闭性而显得更加局促,从而为住户或游人带来压抑感。各种形态以及排列形式的洞门、空窗、漏窗、景窗、围栏等建筑构件起到了户内外景色联系的纽带作用,它们使得各个空间得以相互延伸、相互渗透,进而产生虚实相间、层次丰富、园中有园这种具有变化的景观效果,随着游客沿着行进路线前行,景随人动。
(三) 楼阁依倚
中国园林建筑需要兼顾得景和成景两个方面。以得景为主的建筑通常多建在景界开阔和便于观赏景致的观赏线路之上,用来观赏风景;以成景为主的建筑则建立于景观区域之中且与景观相辅相成,它们的造型各异、形态多样,为园林景观平添一抹亮色。园林建筑和一般建筑的区别即在于成景建筑的巧思异构,它们往往采用非对称式布局,师法自然。作为园林的“线景”,廊、桥等建筑在园林景观中或迂回曲折,或参差错落,起到了联系和划分空间的作用。比如园中的爬山廊多顺应园中地势,高低起伏、蜿蜒曲折。长且婉转的爬山廊灵活地把园景规划为不同区域,“透”、“漏”的柱中间隙也为穿行于其中的游客带来似隔非隔的观景效果。园区内拱桥则势若飞虹落水,凌驾于水面之上,起到了良好承接普通园景与水景的作用。作为景观的“点景”,亭、台、楼、阁更因丰富的造型与独特的形态为园景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以亭为例,亭有圆亭、扇亭、四方亭、六角亭等,这些丰富多变的造型,适用于不同类型空间。它们檐角部位的曲线虽然形态各异,但皆生动流丽,呈现出一定的动态之美。同时这些形态优美的建筑在文人的生花妙笔下,为游客展现了园林景观独特的意境。比如苏州耦园的主体建筑名为“城曲草堂”,取唐李贺《石城晓》“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之意,抒发园主不羡慕城中华堂锦幄,甘愿清苦贫居的平民意愿;园中的“听橹楼”和“魁星阁”,一楼一阁,互相依偎,恰似一对佳偶,与“藕”合意。
(四)花木掩映
花木于优美环境的构成,宜人氛围的渲染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在寒冬季节会有盛开的梅花与积雪相互映衬,梅红、雪白组成一场视觉盛宴;听雨轩,在多雨季节常有雨水打在成片的芭蕉叶上,“大珠小珠落玉盘”,富有节奏的雨声可使院内的人们感受别样的雨天氛围;而远香堂则在炎热的夏季散出清淡的荷香而使人心旷神怡。古人云:“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树之光辉。”[11]89从文中山与树互为倚借的关系上看,配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园景中如果缺少花草树木的掩映,建筑、山水就会因此成为孤景而显得孤寡冷清。
在花木的配置上,古典私家园林主要采用点种与丛植两种形式。“点种”多用于小型园林空间。如果园林空间极小,孤植即可以其独特的造型“独木成景”,它们以优美的姿态和曼妙的外观吸引游客注目。稍大点的空间布局则可以通过点种方式,栽植乔木三两棵。此时乔木的布局需要注意它们的均衡性,方能与环境相称。例如狮子林古五松园平面呈“凸”字形,园中有桂花、柏树各一株,一据院北,一据东南,大小不一且形态各异的乔木打破了园中的平衡,具有观赏性。随着庭院空间的进一步扩大,点种往往需配合丛植搭配种植,两者之间的主从差异以及疏密对比构建出一幅无比协调的画面。当然花木除了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它们在文人眼中还有着深远的含义。文人骚客常借花木抒情,传达他们高远的情怀。如拙政园中听松风的松,倚玉轩、玲珑馆的竹,雪香云蔚亭的梅,远香堂的荷和玉兰堂的玉兰,无一不具美好的寓意。其中的松、竹、梅自不必多说,“岁寒三友”的称号来自于这三者的经冬不凋,松树象征长青不老,竹子象征君子之道,梅花象征铁骨冰心。除此以外,荷花、玉兰也有高洁品质的寓意。
三、明清园林于文人审美情趣下的装饰手法
装饰是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广泛的内容和形式,穿插于人们生活的绘画、建筑、家具、雕刻等领域[12]116,它对被装饰的物体表面加以美化从而达到设计师的审美要求。
(一)门窗雕饰
门窗具备隔热、保温、增加私密性的功能。当阁增加了窗体,即被称为暖阁,这正是因窗子的功能性而得名。然而明清的文人雅士并不满足于这种简单的功能性,他们对洞门、空窗、漏窗的优雅造型或是漏窗、景窗内部的精雕细刻俱有文化底蕴的要求,并赋予门窗造型或户??纹样以一定的文化内涵。计成的《园冶》中曾有关于户??的介绍:“古之户??,多于方眼而菱花者,后人减为柳花??,俗称不了窗也。”[13]87这种简单疏朗的线条纹样极受清雅的文人所喜爱。当然门窗图式还包括有其他具有文化内涵的纹样。例如冰裂纹取冰裂效果,这种自然现象的纹样不具规则性,极具多变。“冰”在古文中寓意为冰清玉洁、坚韧不可侵犯,正如王昌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玉壶”中所描述的一样,作者本人内心像雪一样澄净,不受外界流言蜚语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冰裂还表示冰雪融化,大地回春的自然现象,传达了一切不如意即将过去,美好即将来临的美好愿望。有基于文人雅士兴趣爱好下所形成的独有的文人符号,例如“书条纹”、“四艺纹”、“折扇纹”等。“四艺”通常指的是琴、棋、书、画,琴能端正人心、修身养性,棋能体现文人的聪明智慧和风度气韵,书、画则寓意书香传代,都是一般文人的追求与爱好。有反映文人在特定时期精神追求的纹样。明清时期,由于对社会时局的不满和担忧,文人士大夫形成了独有的“隐逸思想”,即个人的精神寄托于道教、佛教或回归田园、隐逸于山水之间以寻求内心慰藉。[14]这种个人精神状态反映在窗芯纹样中以宗教的符号形式出现,比如常见贝叶纹、宝瓶纹、荷花纹、宝相花纹等佛教纹样,以及八卦纹、葫芦纹、灵芝花纹等道教纹样。
(二) 铺地图案
园林铺地亦是园林小品之一,它和其他园林要素一样可传达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按材质分有纯砖瓦铺地、不同石材铺地或广泛用材铺地。纯砖铺地常仄砌,式样有人字、席纹、间方、斗纹等[15]72,由于用材单一,组成纹样被称为“素面纹样”。它们能带来柔和的光影效果,有清远宁静的意境,深受文人青睐,在明清园林中常用来铺装庭院、直道与走廊等处,为整个庭院平添清幽之感。石材铺装的特征是朴拙、大方,这类材料的粗糙性与耐磨性使得它们常被用于山地等空间,并与叠石相呼应。广泛用材的材料形式比较多样,它有砖瓦、瓷片等人造材料,还有鹅卵石、雨花石等天然石料进行组合铺地,以提炼出的纹样或多种纹样的组合来反映园主的思想初衷。比如白鹭和莲花的组合图案、花瓶和三支戟的组合图案,它们分别代表了文人科举进爵的心愿,即“一路连科”以及“平升三级”之意。再如苏州拙政园“玲珑馆”内悬挂的匾额“玉壶冰”,取鲍照诗“清如玉壶冰”,意为玉洁冰清。围绕这个主题,馆内地面铺设纹饰亦采用冰纹图案, 在大片地面中以一个个三角形巧妙交叉成纹,用这种冰裂的形态呼应主题。
(三)匾额与楹联布置
江南园林的匾额楹联涉及文学、哲学、绘画、书法、雕刻等诸多领域,是造园者或园主的艺术想象及其文化修养的直接展示,它们的存在为园林景观增添了阵阵书卷墨香,起到了对园林景观艺术升华的作用。其中匾额多悬挂于园林入口或亭、台、阁、榭等建筑物的檐下,在园林中多为景点名称或体现为对景色的称颂。如文中所提及的拙政园“远香堂”,堂北荷花池中的荷花盛放于夏季,在微风的吹拂下清香满堂,故名“远香堂”,它是一种对园中景色称颂的表达形式,该匾额文字的出处可追寻自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之意,以荷香喻品格,抒发园主高洁的处世情怀。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悬挂于檐柱或步柱之上,按内容可分为咏物抒情联、咏物喻志联、叙事联。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一副对联“满地绿荫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上联描述的是绿荫满地、燕子翩飞的场景,下联则形容了天晴后犹如积雪般的醉人梅景,该对联既有对春天一派生机的景色描述,又有对冬季腊雪寒梅景色的向往,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对景色的歌咏。拙政园得真亭隶书楹联曰:松柏有本性,金石见盟心。上联取自汉刘祯《赠从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5]26歌颂松柏不畏严寒坚忍不屈的高尚情操,下联“金石见盟心”则体现了园主人重信守诺的君子德行,是一种以物言志的情感表达。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另一副对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全联以十四对叠字组成,上联讲述了一年四季明媚秀丽的风光,下联则以戏剧爱情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来描述男女欢爱之情,是典型的叙事联。匾额楹联的装饰使得古典园林更见立体与灵气,为有限的空间赋予了诗情画意。
(四)琴棋书画点缀
古典私家园林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把“诗情画意”的自然风景搬入园中,彼时园主或造园师的胸中沟壑使得园林建筑、山水、植被之间穿插有度、井井有条,湖光山色尽显名士风流。 “寸山多致,片石生情”,可见,山、石等元素除了造景,亦能引发人们联想,使得游客在观看园中风景的过程中叹为观止,流连忘返。然而古典私家园林的功用除了观景以外,还与文人的艺术活动发生关联。崇尚隐逸的园主把琴棋书画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广邀友人于风景宜人的园内饮酒弹琴、吟诗作画,只因此情此景可使他们忘却烦扰与纷争。古有闻弦音而知雅意,指代知音人听到对方一曲,即知他心里想的什么,或者他是个怎样的人,由此可见古人对琴的珍视,古典园林中也常有放置琴台的建筑,多为面水琴房。例如如皋水绘园的镜阁是古人面水抚琴、听音之处,当年的董小宛常置琴于一黏土烧制的中空琴台之上,临水抚琴,琴音在周边水体的映射下格外清越动人、心旷神怡。琴棋书画古人又称雅人四好,它既有动词技艺一说,又可指代名词这类艺术性文物。这些艺术品不仅可修身养性,亦可烘托氛围。苏州耦园藏书楼名曰“鲽砚庐”,储书数万卷,名重一时。园主沈秉成自题对联有“万卷图书传世富,双雏嬉戏志怀宽”之句,还收藏著名碑帖如《淳熙秘阁帖》等。以书画会友,更见园主的审美品位。
篇7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培养与激发;学生;审美情操;审美能力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小学教育的重视。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心灵感应作用的一种审美教育。小学阶段,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在接受新观念、新知识的欣赏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独特作用。那么,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能力呢?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实践、摸索出以下几方面:
一、主动参与,体验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每件美术作品都有它最突出的美点,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造型材料质地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等等。在欣赏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并对作品中的重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遵循审美规律,我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课堂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教学中,我时常准备教学资料,如图片、生活片段的录像等,在教学六年级《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一课时,我准备了我国民间剪纸作品和故事片段等资料,让学生在作品和视频中体会到我国民间剪纸的继承和发扬,学生得到感悟,激发了审美兴趣,学生的美术思维更加活跃、合理了。同时我又选择感受再现的形式,以回忆、观察、想象等,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再造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又如在欣赏有关色彩方面的作品时,我让学生从情感入手,让他们结合一些生活实例,了解色彩的情绪;在欣赏手工课时,我突出学生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手、眼、脑协调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审美思维无限地得到延伸。
二、创设情境,以画育情,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生好动好奇,自制力差。要想让学生有兴趣地集中注意力地去观察美术作品,我采用多种指导欣赏方法去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把欣赏活动寓于形象、生动的情境中。日本教育家高获保治指出“创造教学应确保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气氛里,表达内在感受,作为教师就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个赏心悦目的环境,设计轻松愉快的艺术活动,让学生进入一种课虽止而境未尽、情未断的境地,让更多的‘顿悟’和‘灵感’涌来”。我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热切期望,让他们欣赏和理解画面中的美。如在欣赏中国画时,我课前先搜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画图片,上正课前把它们挂在教室周围,把教室装扮成小展厅,学生一进教室马上置身于其中,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音乐辅助,画乐同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音乐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能取得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德国美学家费歇尔说过:“人的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感官的分枝,多少能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是共鸣。”音乐与美术都是创作者情感的表达,都是为了涵养人的性灵和心智。它们所要诠释的情感、思想是相近。而音乐的情绪感染作用是极其强烈的,它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欣赏课中我巧妙地引用音乐教育辅助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审和美能力。例如:在欣赏小学五年级《在快乐的节日里》一课时,让学生结合课本和影视欣赏全国人民庆贺各种节日的场面:人们身着红衣绿裤舞动着锣鼓,踏着丰沃的中国地,扭动着幸福和富裕的身躯......满眼的红、黄、蓝、绿;满耳的激亢嘹亮;满心的激动与充实,所有的所有,都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喜庆氛围。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感官,激发学生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实效性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使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运用这种教学手段,达到更强的感官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美术欣赏课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能力培养与激发,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的讲艺术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等,而是应该通过多媒体的各种手段和方法,让小学生对这些艺术作品产生审美认同,愿意去欣赏、会欣赏。
五、注重文化情境,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人文意识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因此在美术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而要把美术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美术的特征、美术的表现形式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在美术教学时我将教材内容与校内外的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
总之,美术欣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只有不断深入的研究探讨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才能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成为美术欣赏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情感渗透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进行传输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笔者以小学美术教学为例,全面的阐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策略。在枯燥乏味的书本中渗透情感教育,提倡师生交流,尝试各种教学模式,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审美情趣。
一、情感教学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在授课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传输情感。如名人所说:“教育别人应从规范自己做起”。要想达到理想效果,教师也应该具备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在教学时带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情感,从而感染学生。在我们美术课堂上,除了美感,情感也很重要,交相呼应,才是完美课堂。在介绍课堂内容时,教师可充满激情的介绍,通过优美和缓或激情澎湃的语句来将同学们带人绘画中。如是山水画,可尽情引用一些诗句来形容山水之美;如是人物画,可选取幽默搞笑的人物事迹描绘五官的变幻;如是油画,可拿出几幅经典作品,以回忆的方式进行讲解分析。这样的内容介绍,能让学生如临其境,画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另一方面,学生在绘画途中遇到各种问题和疑惑,教师都应该本着母亲般的温柔去关怀他们,细心的教导,从平日里的表现分析他们的心理,经常鼓励他们,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细小的关心和鼓励,他们才会用心去感受教师的用心良苦,用更端正的态度去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个任务,才会更加投入地去学习,这样取得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
二、情境教学
在课堂上,我们并不提倡“填鸭式”教学。单调呆板的教育方法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让他们带着情感上课。那么,就需要教师采取特别的措施,提供一些情境式的课堂。以风景画为例,树和花,随处可见,我们完全没必要端坐在教室里苦思冥想它们的样子,然后用想象画出来。教师大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或公园或更自由舒适的场合去完成教学,让学生看着实物进行绘画,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样的环境、气氛和方法,都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并且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对自己的作品也会产生比较特殊的感情。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高效率的完成学习,更能增强保护环境意识,提高自身素质,这就是所谓的全面教育。
三、手工活动教学
手工在美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促使小学生勤动脑,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手工课上,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作品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在小学美术课中渗透情感教育是相当可行的战略。例如,我曾经有一节课是这样布置的,每个学生通过手工操作,将泥土捏成人脸。在学生操作之前,教师可适当给学生看一些图片,或者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可以是生活中同学老师的脸,也可以是家里爸爸妈妈的脸,任由发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去操作。最后,教师可将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一一排列,让他们互相参观,互相讲解,主动向同学和教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和作品的由来,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师从生活中了解到平时课堂所不能了解的一面。这也就是达到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美术教育中的最佳状态。
四、培养探究精神
教师永远无法代替学生去学习,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教师在产地情感的同时,还要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用正确的方向引导他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学生们的探究过程中, 教师应时刻引导他们用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探索,善于发现美的事物,并且学会用记录的方式来留下所有美的瞬间。然后教师可组织一次评比,将同学记录下来的作品进行展览和奖励,让同学们体会收获和自我肯定的成就感。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在亲近自然的时候,也让同学们多了一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教育,更是增添了课堂趣味。
五、用作品表达情感
通过教师树立情感榜样,引领学生培养探究精神,学生的情感会随着时间积淀。而如何将这份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更进一步的提高自身水平?就需要教师再次进行正确的引导。我认为,教师可尝试在特殊节日,给学生布置一个特别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节日特点,来画一幅表达内心情感的画。例如教师节,教师可布置学生画最难忘的课堂,或者喜爱的老师,母亲节,教师可布置学生给自己的妈妈画一幅专属画像,作为特别的母亲节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或通过手工与美术结合,做出精致的贺卡,真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教师不仅可以用这种方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还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融合,与其他学科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各个领域都大胆想象,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不管怎么样,教师始终要秉承真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真诚的用情感区感染学生,实现小学美术教育的理想目标,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六、结束语
为贯彻全新的教育体系,实行情感教育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是提高学生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教师教育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举措。要将情感教育融入美术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才能让教育更有效地进行,达到高效率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增岭.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2):218-218.
篇9
我们到美国留学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氛围,同时可以结识到各种各样的人,对将来的职业发展也会有利,去美国留学要准备好美国留学申请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美国留学学生优秀申请书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美国留学学生优秀申请书I intend to continue the study of History at university.As a subject Ihave been interested in since childhood, I enjoy studying the past and how ithas shaped our future.The study of History allows us to view the mistakes andsuccesses of the past and employ them to the future.a??History is a guide tonavigation in perilous times.History is who we are and why we are the way weare.(McCullough) History allows society to form an identity and to advancethrough learned tolerance and understanding.Last year in AS History I studied heunification of Italy which was key in my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It wasfascinating to explore how Italy came together as one country from severalstates and to discuss whether Italy would have formed alone or whether inrequired to push from those such as Garibaldi or Cavour.
Having spent many years studying modern history and decided to take it uponmyself to expand my knowledge into ancient history.Earlier this year I read abook called Cleopatra by Lucy Hughes- Hallet.It was interesting to read aboutsuch a famous and influential woman of history from another womans perspective.Often Cleopatra is portrayed as femme fatale- as in the portrait by John WilliamWaterhouse or Shakespeare who said a??other women cloy the appetites they feed:but she makes hungry, where most she satisfies.
She is often seen by historians as a seductive, potentially poisonoustemptress, however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how Hughes-Hallet interprets her; toher she is plainer, more ambitious and less cruel.I think it is difficult toseparate fact from fiction when it comes to ancient history and especially inthis case someone as constantly redesigned as Cleopatra.
History has taught me to make substantiated judgments and to interpret andanalyse external material as well as my own opinions.I find History intriguingbecause it gives me the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over a long-term.My inquisitive mind has further contributed to my enthusiasmfor the subject and I enjoy working independently.But all three of my subjectshave honed my writing skills, to be able to select and organise knowledge andcommunicate it coherently and concisely.More specifically, Sociology has beenhelpful in discerning social trends, and understanding something of the humanpsyche; and English Literature allows me to study works, in context.All theseskills will enable me to read History at university.
I enjoy visiting museums and monuments of history when I have theopportunity.I particularly love the trench experience at the Imperial WarMuseum and more ancient history- such as the ancient human occupation of Britain- at the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I work well within a team, but also have the necessary attributes to leadif I am called upon, demonstrated in my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my school'sCharities Committee for the past six years, organising various charity eventsthroughout the school.My work as secretary of the Charities Committee allows meto represent the school in the community and has taught me management andorganisation skills.In school I have also been a keen participant in theorchestra in which I am lead violinist in school and also play for the borough.I have been involved in several school plays either back stage, in the orchestraor as part of the cast.I have also been involved in numerous school sportsteams, including the netball and athletics teams.I am a naturally cheerfulperson who has a positive outlook on life, but with the maturity necessary foruniversity, and as such, I feel that I am fully prepared for the academic stepup to degree level.I greatly anticipating the opportunity not only to go touniversity, but specifically to read History as I know it will provide me withvital life skills, as well as giving me access to a potentially wide and variedcareer within the specialty.
美国留学入境注意事项一、行前准备
行李的整理可以参考其他人的经验,大家可以直接进行搜索,会有准留学生整理的清单,大家可以多查阅几份,进行筛选和整合,列出清单在进行整理,能够提高效率。
主要就包括个人的证件,如护照、签证等;还有现金和银行卡等,需要随身带好;生活用的床品、洗漱品、衣服等酌情携带;还要准备好自己的电脑和手机,以及转换电流的插头等。
此外大家还要保证提前三个小时抵达机场,办理登机的相关事宜,需要换取登机牌,然后托运自己的行李,在整理的时候就应该分好随身带的东西和进行托运的东西,便于区分。
二、在飞机上
大家登机后要按照空乘人员的指示,放好行李系好安全带,手机也需要调试好,等待飞行平稳后,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如果有特殊要求,可以直接提出来,基本上都可以满足。
还需要在飞机上填好入境卡,需要向工作人员索取,包括I—94卡和CF-6059申报单,都需要使用英语填写,并且不能够进行涂改,如果填错了可以重新拿一张新的。
三、入境流程
大家下了飞机之后,要接受海外人士的入境检查,出示本人护照、SEVISI-20或DS-2019表,以及在飞机上填好的I-94入境卡和CF-6059申报单,并且回答海关人员的问题。
目前除了材料和行李的检查之外,还会对大家的电子产品进行检查,大家在出国之前,应该对自己的社交软件的记录进行清理,手机的内存也要进行清理,防止出行不当言论和其他敏感信息。
所有的检查都通过了之后,才可以去领取托运的行李,这时候可以联系接机的人员,到达相应的地点进行等待,出发去学校或者住宿的地方。
美国留学衣食住行攻略一、衣
在本地买衣服和买鞋是比较简单而且容易的,价格也不会很贵,所以大家出国的时候准备衣物只需要换洗的两三套就够了,不用增加自己的负担,不过可以带上正装和礼服,正式场合需要穿。
而一般买衣服大家可以直接去商场,一些快销品牌会经常打折,换季也会比较快,价格是比较划算的,不过大家也不要买太多,因为更新会比较快,而且累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二、食
这里的餐饮会偏西式一些,主食是面包面条等,此外三明治沙拉也很常见,肉类会以牛肉为主,在食堂内吃饭的话一般提供的是自助,菜色很多可以自选,从主食、饮料、甜点都齐全。
在外面吃饭的话,是需要支付小费的,而且所有的饮料都可以无限续杯;大家还可以定外卖,又很方便的APP Yelp和Pinterest;中餐也很容易获取,不过价格稍贵,或者大家也可以自己做。
三、住
学生的住宿一般是学校的宿舍Dorm,一层楼有多个卧室,每层楼会有公共的卫生间和浴室,还有厨房和客厅,大家可以随意使用所有的公共物品,不过卫生需要共同维护。
还可以租房子住,比较常见的是Apartment,提供Studio、1B1B到4B4B的户型,前者是单人间,后者是一室一厅到多室多厅,一般面积会更大一些,大家可以享受更舒适的生活。
四、行
如果大家的学校是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市区的话,可以直接坐公交地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办卡之后会更划算,交通路线也很完善,大家想去的地方能够直达。
篇10
一、油画艺术的审美与表达
(一)油画色调审美与感情的表达
情感是画家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观的统一,是艺术家创造的特殊的艺术世界。优秀的油画家不仅能够通过观察发现色彩和色调与客观景物的内在联系,还擅长发掘色调与人类内心情感世界的关联,将色调作为工具来使用,进而表情达意、传情写意。能够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春的联想的应是草地上的盎然绿意;金黄的麦浪里有丰收的欢呼喜悦扑面而来,朝霞和朝阳的色彩总是让人充满希望凡高醉心于辉煌的明黄色表现他对生命的渴望,莫奈青睐暖亮的色调表现温暖和和谐,透纳用淡淡的紫灰色来描绘烟霭尘埃、水气氤氲,柯罗用银灰色来勾勒树林的朦胧意境之美,波提切利用单色调来表现淡淡的哀愁与忧伤色彩大师莫奈的油画《鲁昂大教堂》中,有一幅用的是冰冷的色调,亮灰色的天空衬托教堂的阴冷沉闷和忧郁气氛。地面反射到暗部的暖色对比于天空的阴森冷灰,整栋建筑的力度感十足,给人带来一种大教堂神圣不可侵犯和高高在上的束缚与威严之感,被称作是“诗意的永恒”。俄罗斯画家列宾的著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过于明亮的黄色并未带来温暖的情调,相反地,展现了炎炎烈日下难耐酷暑的压抑与焦灼。衣着破烂、步履艰难的奴隶般的纤夫精疲力竭,画家想要表现的则是一种燥热的令人窒息的低沉情绪。
(二)油画艺术审美之魂——意境
同样还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的意境是那样震撼和饱满。看看那些透过破旧的衣衫展露的坚实有力的臂膀,作为纤夫的男人原来是要用自己的血肉来参与世界,是用汗水来背负大船昂然于天地之间,我们才开始体味困苦这个词语。油画中的意境,是纤夫的身上背负着命运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油画当中,我们可以领略“大漠”的宽广无垠与“孤烟”的耸峙矗立强烈对比着,暖黄的“落日”与苍凉的“长河”相互融集,展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空阔豁达,引人遐思,最终产生了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感受。暮霭已经渐渐升起,落日的余晖意境撒向大地,远处是奔腾不息的河流和炊烟袅袅,大漠深处悠远而又神秘。一幅幅油画杰作,没有语言,却仿佛看见满空漂浮着的意境的气魄,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笔者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蔚蓝的油画,蔚蓝色的天空与蔚蓝的大海,蔚蓝色象征着自由奔放、真诚乐观,油画中仿佛藏着我所向往的蔚蓝的天空与海底,大海和儿时的我一同思索。笔下的景色平平常常而作品的意境却深邃隽永,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看”我们身边的事物,然后在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出美来。
二、油画艺术审美的诗化倾向
(一)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艺术——与诗同行
文艺复兴不仅仅只是一种古典艺术的复兴的文化运动,还代表了一种来自于中世纪内部的对于美的艺术的崇尚与追求,以及对思想和心灵的禁锢的冲击的力量。在这种力量中人性回归、万物欢畅,在这种力量中人们可以在诗情画意中尽情翱翔,在这种力量中,不管是以画喻诗还是引诗入画都具有着明显的诗化特征。波提切利的油画中始终充斥着诗意的感伤氛围,他延续了但丁的诗画一体的风格和道路,他的油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形体而言是妩媚的,就情感而言却又都蒙着一种惘然的哀愁,衣裙漫飞,容颜如水,诗性风格水到渠成。这种贯彻了波提切利的作品的难以捉摸的忧郁情感和慈悲情怀所释放的热情和能量比我们已知的要多得多。上帝极具偶然性地以一种超越自然的方式把美、仁慈和天赋不可思议地都赐予了同一个人,从而造就了人间美神。画家,如果你能在油画中创作或发现最美好的人,那么你便是世界上的美神了。达芬奇便创造了世间最美好的人,在适宜的时刻,观念冲进了大脑,色彩冲进了意境,于是油画既赏了心,又悦了目,神秘主义被带进了神秘的事物,画面灿若朝霞,洗练如诗,获得了神秘微笑的永恒魅力。神秘的微笑和诗意的空间最飘渺、最恍惚,难以捉摸、难以测量。无论你是悲伤还是幸福,你笑,你是否真的在笑
(二)咏叹调之中的枫丹白露和现语境下的诗意朦胧
“正是文明带来了邪恶”不知这样的说法是否有失偏颇。当18世纪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在油画艺术的领域七嘴八舌争论不休之际,一部分人群已然开始返朴归真逃回原始的自然怀抱之中,寻找诗和远方,寻找人类的本源和真谛。这种行为反而形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审美亲和力,拉近了油画艺术审美和普通受众的距离。现实主义巨子米勒另辟蹊径,致力于从劳动的痛苦中去寻找人生的诗和美。米勒的油画中的人物形象是坚定的,真实的,凝聚了内在的宏伟和碑铭的意味。米勒淡然道出了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社会之间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的命运关联,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向前的感人至深的力量也被幽微酸涩地隐晦道明。人类精神意志的圣洁与高贵、劳动生产生活的诗意与艺术、艺术家内心的悲悯和哀伤经此不朽。巴尔蒂斯的精神至今还在,是为了去找寻逝去的神秘。西方油画迫于真实、流于再现、走向毁灭或趋向粗野的时候,巴尔蒂斯固守古典主义阵营,独一无二。巴尔蒂斯所关心的是怎样表现介于现实和虚构之间的东西,这些东西,只有真正放下了,才能够得以云淡风轻。他的画面多向而神秘,深不可测,可以满足人们埋在心底难以言状的渴望,因此能够与观众心意相通——人类的心理是互通的,所以他才能够得以被全世界承认。
(三)中国画家在诗化方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