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07:3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工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公路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做保障,加强职工教育工作是提高公路管理水平的需要,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公路行业改革和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引导公路职工正确价值取向的需要,是提高公路部门整体素质的重要方法;是树立公路行业良好社会形象,构建和谐公路的重要手段。只有强化对新时期公路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新时期职工教育工作的支撑作用,才能培养一支有思想作风好、工作纪律严、业务水平好的高素质的公路人才队伍,最终实现公路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公路职教工作愈来愈显视其重要的功能,其主要表现在:目标导向功能。职教工作象一根纽带,能把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职工有机的引导到公路“更好的为公众出行”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情感激励功能。职工教育能使职工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趋于一致,增强相互信任、相互交流和沟通,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使干群上下更加团结,使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得更加协调。形象塑造功能。有效的职工教育可以对职工的行为产生无形的约束力,职工与单位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忠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并以此达到树立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公路行业形象,向社会展示江苏公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行业追求和优秀的公路文化。技能培训功能。良好的职教工作能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工作业务水平和岗位技能,并在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提高职工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使职工业务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忠诚地履行公路“路畅天下,车行无疆”的行业使命。
二、新时期做好公路职教工作的相关对策
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基础重在教育。当前公路职工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良好,但公路职工教育工作的步伐远不能满足打造高素质公路职工队伍的需要。职工是单位的兴旺之本,我们应冷静认分析、总结职工教育工作中客观存在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做好新时期的公路职工教育工作,着力分析并解决公路职工教育中的重点难题。一是要引导职工对改革的积极认识。以现存的一级公路收费站为例。二级公路收费站撤站后,收缴矛盾不断加大,车主和驾驶员低触情绪严重,为了少交或逃交公路规费,部分驾驶员对工作责任心强的收费员采取恶意投诉或人身威胁,造成收费人员工作压力增大,加上对公路改革特别是费改税缺乏正确的认识,其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移到公路“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核心价值理念上来,工作中产生了得过且过、消极拖沓的现象。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导致行为的失职,因此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公路职教工作的目标导向和情感激励的功能和作用,使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二是要结合行业特点丰富职教工作内容。根据公路行业特点,新时期对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有:
(一)理想信念教育。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统一公路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使公路系统干部职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公路事业的积极参与者。
(二)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干部职工不间断地加强《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和征管能力。等法律法规,教育干部职工认清形势,增强法制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明理守法,坚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三)职业道德教育。深化以“岗位奉献、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爱岗敬业教育,倡导“路畅天下,车行无疆”的行业使命,倡导“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行业追求以及“和合力行,积健为雄”的管理风格,倡导“修己安人,厚德载物;修路修心,养路养性”行为规范。
(四)行风廉政教育。要从单位实际出发,紧跟形势发展不断创新行风廉政教育活动的手段和方法,使干部职工在拒腐防变的思想上、能力上切实受到廉政教育并得到提升。按照抓教育、建防线、治理源头的倡廉教育工作思路,通过警示教育和廉政制度体系,不间断地加强廉政建设,增强干部职工的勤政为民和廉洁自律的观念,通过公路文化廉政教育,提高职工在腐败面前的免疫力。三是结合当前形势完善职教工作机制。在多数单位,一般性教育培训较多,专业性培训、尤其是高起点培训较少,职工教育缺乏层次性、系统性,不能满足干部职工不断成长的需要。首先,了解职工需求。职教工作也要强化调查研究,不能想当然,要强化调查研究,通过干部职工思想谈心、信息反馈、民主测评等方式掌握一线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知道职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要干什么,从而明确职教工作方向。职工教育工作要服务于公路发展。职工教育也不能光靠发几个文件,开几次会,做几个报告,举办几个培训班。方法、载体应该多样化,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不要空对空,要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团结和凝聚干部职工共同投身公路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立情感基础,焕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创造力。其次,落实领导责任。要把干部职工教育列入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抓业务首先抓教育,坚持职工教育与各项业务工作任务同时布置、同时落实、同时检查,发动党政工团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再次,丰富教育平台。要通过举办学习班、专家专题讲座、干流研讨会等形式,坚持集体学习与业余自学相结合、坚持集体上课与班组学习讨论相结合、聘请专家讲座与收看电教片相结行合、座谈走访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职工自学,利用轮班脱产学习等方式,提高在职人员的文化水和综合素质,将职工教育落到实处。最后,培养先进典型。在公路系统干部职工中培养、发现、树立学习型先进典型,教育干部职工转变观念,增强责任、竞争、服务意识。结合七一等重点庆祝活动,对那些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并取得优异成绩或努力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推进公路事业发展的先进单位给予表彰,使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公路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在具体的职教工作中,我们既要注意全员培训的共性,又要关注职工不同岗位的个性。要通过有效的职教工作把职工培养成为适应市场要求、懂管理、会经营、有技术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在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公路职教工作的着力点在于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职教工作的目的在于引导广大职工主动适应改革新形势,自觉坚持用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努力掌握各知识和新技能,努力造就高素质的队伍,可以说公路职教工作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公路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公路事业的成败,要想实现新时期公路新跨越,发挥公路职教工作的教育、导向和推动作用不可忽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同时,做到唯才是举、因人施用,用良好的教育不断提高和增强公路部门的凝聚力,提高公路职工的创新力,从而形成稳定和谐的工作局面,形成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为不断深化的改革和公路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真正实现公路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职工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篇2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对公路事业至关重要。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做保障,需要强有力的公路教育培训体系做支撑,我们应该从全面实施“科教兴路”战略和公路人才开发战略的高度出发,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公路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把职工素质教育工作作为公路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规划并落实职工素质教育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教育、管理的体制,使职工想学有保障,学有所用,用有所成,激发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管理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
2围绕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全面实施教育培训
针对公路行业职工的岗位分类,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工人的技术等级培训结合起来,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效率。要加大以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为重点的人才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优秀拔尖人才、高科技人才、年轻创新人才。
3强化职工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学习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有效途径,以满足社会和科技日新月异快速发展对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职工继续教育的力度,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技术攻关和专题研究相结合,开展联合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使企业老职工不断补充新知识,新职工加快提高掌握实际经验。
4转变观念,把公路职工教育与公路文化建设融合起来
文化不是公路业务的附属,行业的点缀,文化能够自主发展,并反哺行业,创造效益而且具有引领发展,提升境界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把公路职工教育和公路文化建设进一步融合起来,大力弘扬公路精神,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核心价值观。要致力于职工理想信仰、自豪感、荣辱观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增强公路行业的凝聚力、亲和力、战斗力,把塑造良好的公路行业形象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以促进公路行业的健康发展。
5按照发展规律实施行业职工素质教育
公路管理部门要对职工进行较强的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育,职工教育与公路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由于分工不同,职工要求学习与工作相联系的内容会有一定差异,但要学以致用,为用而学,急用先学,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让职工把学到的本领更好的运用到工作中。要坚持重点教育与不同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系统教育与应急教育相结合;一般工种培训与特殊工种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育人与用人相结合;职工需求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内部聘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的原则,落实行业职工素质教育。
篇3
以前就有学生对我说过,虽然读的是化工班,但不会去化工厂。的确,如果对化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进行跟踪的话,工作最不对口的可能就是化工专业的学生。为什么呢?主要是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化工厂往往跟“难闻”“有毒”“危险”等联系起来,因此,几乎没多少学生心甘情愿毕业后去化工厂工作。而实际的情况是否是这样呢?通过我的走访,由于本地区对环境问题非常重视,采用突击检查的方式对化工企业进行抽查,一旦达不到要求,就要实施罚款加停业整顿的处罚,再加上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化工企业在工作的环境上已今非昔比了,不但没有难闻的气味,诺大的车间连来往穿梭的工人也没几个,工人都是在控制室通过计算机来分不同的操作段进行操作,只需每隔一定时间去车间巡视一下运行情况。所以要让广大家长和学生接受这个行业,就要让他们了解这个行业发展的现状。
二、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结合企业需求开设课程
职业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就业(创业)准备的教育,所以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来安排,以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能掌握先进技术,从而顺利就业。同时,课程结构也要合理,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知识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原有的化工专业主要开设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分析、化学实验、化工制图、化学工艺等基础性的学科,没有鲜明的特色。化工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业内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创新越来越重要。化工行业创新体现在专业技术创新上。化工行业对专业要求严格,是因为化工业技术含量较高,且门类繁多,不同产品的工艺、配方,国家标准各不相同,导致人才很难通用,也就是说对于化工人才,专业是否对口很重要而化工行业的分工是及其精细的,现有课程的设置没有具体到化工生产的哪一个领域,所以学生就业后很难马上投入工作,往往需要企业再培训。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本地区企业的特点,我们可以往化工分析或化工检验的方面培养学生。据了解,化工企业现有的化工检验或化工分析的人员,学历普遍不是很高,企业也非常愿意招收有对口知识的职高学生担任这一岗位。通过与企业挂钩,根据企业需要调整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我们的学生完全可以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三、加强实训课程,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篇4
职业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两者在课程形态上有很大差异,职业教育课程相比普通教育课程具有定向性、适应性、双重性等特点。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实用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课程是为了适应特定区域、特定职业的需要而开发和实施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劳动世界变化莫测,当代的职业教育课程必须及时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必须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职业教育不是以掌握符号知识为目标的,它是为具体工作做准备的教育,它所培养的学生必须能够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所依赖的知识大部分是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只有转化为实践知识后,才可能被应用到行动中去,职业教育课程是一种以实践知识为主的课程,实践知识学习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实践过程,因此把工作实践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就成为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在要求。实施职业教育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训设施和耗材、设备维修与更新、水电供应和往返实训基地的差旅费,等等。为了教给学生先进的技术知识,就必须购置现代化设备,因此,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找到更多的节约资源的办法,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2数控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原来数控加工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包括:机械制图、计算机基础、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工艺及装备、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数控原理与系统、单片机与PLC、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液压与气压传动、CAD/CAM应用软件、先进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二十多门功课,这么多的课程,学生很难懂,而且在工作的时候有很多知识用不到,这样就造成了:学校与工厂严重脱节,会的用不到,用到的不会的状况。现在该委培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金属加工与实训(钳工工艺与实训)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机械测量技术等,与原来的相比,减少了专业课程的开设,增加了专业技能训练的课时,把相关专业课程如:数控加工工艺及装备、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数控原理与系统等,参渗到技能训练中,强化了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品性,特开设职业健康与安全、心理健康、环保教育等选修课。但是虽然针对课程改革,委培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但是大部分的授课的知识还是没有和企业紧密的联系一起。
3解决方法
职业教育的课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由于职业教育课程很容易过时,好多职业学校对课程的开发和设置普遍不够重视,不是沿用传统课程,就是照搬其他学校的课程,没有自己的特色,课程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尽量设计真是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行动来主动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职业教育必须抛弃学术性的学习方式,树立“知识即行动,行动即知识”的观念,数控等新技术的发展更迅速,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时,要与毕业生的质量紧密联系要以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对于数控专业课程的设置,首先要根据订单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就业岗位,确定职业教育目标,明确把学生的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对中职数控加工专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剖析,找准毕业生重点培养岗位,在遵循课程设置依据及原则基础上,整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体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课证融合,改进了课程的评价方法,推行全面素质评价,以促进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然后制定课程计划的目标、每门课程的目标及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目标。
篇5
随着我国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划分的不断弱化以及生源逐步萎缩,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强,甚至在一些地方竞争趋于白热化,到达难以调合的境地。竞争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生源、经费、政策。
(一)生源竞争
生源是教育发展的命脉,直接关乎一个学校的生死存亡。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间的竞争最突出表现为生源竞争。作为管理部门的人社系统和教育系统千方百计的采取措施推进各自学校的招生工作。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会将招生任务分配到中学,做为学校的考核指标之一;将技工学校排斥在中学之外;不将技工学校纳入招生平台中,或者限制其招生。一些地方人社部门则利用分布广泛的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发动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招生,从根源上抓生源。在学校层面,许多学校将招生任务分摊到每一位教师身上,并配备相应的奖惩制度。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专门的招生,帮助学校招生并收取费。由于归属两个系统,技工院校与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水平、办学实力等各方面缺乏横向比较,一些学校在招生宣传中对不同系统的学校甚至恶意中伤。同地区的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更是由于生源压力,原本应该组成职业教育同盟,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但现实中却经常出现势同水火的局面。
(二)经费竞争
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渠道不同,除少数地方外,教育费附加用于技工教育的政策在绝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得到落实。以广东为例,2003年广东有技工学校186所,全省总的财政投入是3.73亿元,而中专共有170多所,财政拨款达到8.08亿元。技工学校生均财政拨款1559元,中专学校生均财政拨款3579元,差距悬殊[4]。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曾经对职业教育做过一个专题调研并在报告中指出,由教委主管的学校可以得到国家的教育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的待遇;而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的学校很少或没有这种拨款[5]。在经费分配不均的情况下,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展开激烈搏弈,尽可能争取到更多的财政经费投入。
(三)政策竞争
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虽然同属于“大职业教育”范畴,但二者却享有不同的政策待遇。技工教育因属于人社系统管理,很早就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技工学校学生培养中,技工学校毕业生大多可以获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书”。但是,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无法升入高等职业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学生无法直接晋升本科院校,也享受不到诸如在报考国家公务员、工资评定、职称晋升、考核定级等方面的与大专学历人员同等的政策待遇。与职业院校教师不同,技工学校教师至今仍不能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二、走向:并流或统一
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历史上有分有合,在当下的关系中也承受了巨大的张力。从整体来看其未来的关系走向,无非一种是依然维持双方分头管理现状或者适度变革,姑且称之为并流;还有一种是打破现有的管理体制,双方统一起来。
(一)并流
“并流”是指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维系现状,或是在现状的基础上加以统筹协调。“并流”的支持者所持的基本观点是适度竞争有利于保持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危机感,有利于保持职业教育整体的活力。长期从事技工教育研究的黄景容先生在其论文《职业教育的路向之争》中也认为,技工教育一以贯之的“培养职业技术工人”的培养目标定位更贴近于职业教育本质,也有利于扫除弥漫于职业教育中的“学历化”倾向。随着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竞争的加剧,完全维系已有的双雄并立的生存格局已经十分困难,并且这种教育生态所衍生出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维持两种教育体系独立的基础上,统筹两者的关系,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成为更加妥当的道路,实现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条腿走路,双轮驱动的战略目的。如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该《纲要》的核心内容为“五个统一”,即统一发展规划、统一招生平台、统一经费投入、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培养标准。《纲要》的主要目的是统筹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促进双方的公平竞争,协同发展。
(二)统一
“统一”派坚持的最基本的观点是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并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产物,必须予以革除。但是对于合并的路径和统一的形式又各不相同,可以简单归为三类:技工学校划归教育部门;职业学校划归人社部门;双方独立出来组建新部门。
1.技工学校划归教育部门“技工学校划归教育部门”是三种声音中呼声最高的,其最主要的支撑观点一是有利于实现教育管理的专业化,有利于理顺教育体系。教育管理是一项专业化水平高的社会活动,与其他领域的管理存在本质不同。人社部门作为技工教育的主管行政部门,其主要的职能在于人力资源的调配和社会保障,因此把技工教育移交给教育部门更符合教育专业化的要求。长期以来,教育系统内部壁垒分明,条块分立一直被人诟病。经过一段时间改革,教育系统内部体系已经逐渐理顺,中高职衔接逐渐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立交桥已经初步搭建。因此,把技工学校划归教育部门从而理顺教育体系已经顺理成章,并且在一些省市已经开始了初步探索。2009年,山东省曾经试图把技工学校全部纳入教育部门管理,实现普通职业教育与技工职业教育的融合和一体化。尽管最后没有完全实施,改革中途停滞,但也成为一种勇敢尝试,为以后的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2.职业学校划归人社部门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人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开发、调配、使用等环节。人力资源只有把各个环节组成有机整体,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效用。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长期与人力资源使用分割,也即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缺乏有效衔接,处于脱节环节。人社部门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部门,与企业联系紧密,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把职业教育管理职能纳入其中,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和使用的整合。但从整体来看,这种思路割裂了教育系统的完整性,使职业教育再次游离于教育部门管理的教育体系外。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 公共文化基础课 功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34-02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中职学校的教育的认识似乎都停留在对专业课程的青睐上。认为到中职学校读书,就是要学好一门技术,将来依靠所学技能立足社会,谋求发展。而对于学校开办的公共基础文化课程却不很重视,甚至避而远之。殊不知,公共基础文化教育在中职学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学校教育的坚实基础和脊梁,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下面从四方面谈一下中职学校公共基础文化课的功能:
一、德育的功能
学校教育,不同于培训机构。它的功能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单一的技能,简单的操作。这仅仅是一方面。学校之所以称之为学校,是因为它承载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承载着传承文明、传递信念、团结合作、文明礼仪等诸方面的神圣职责与义务。这些任务,可以通过公共基础课中的德育教育来实施。从最基本的文明用语开始,到文明仪表、文明行为、文明礼节等,都渗透于德育课堂。再进一步,通过德育课堂的阵地,让学生走进经济,走进法律,从灵魂深处提升道德感、正义感,以智慧、规则、法律为行事准则,提升团队意识。这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必备的素养,不同于简单的劳务付出。这也是近年来职业学校的学生广受社会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提升能力的功能
文化基础课,不是一门显性的、能看到直接结果的培训课程。它的作用,深入人的骨髓,摒弃一切功利,提升的是人的综合素养。比如:数学课堂,其功能不仅仅是做一道题,画一个图。数学讲究的是培养出科学的思维习惯,严谨的做事风格,优秀的概括能力以及公平公正的评价品质。所以说,中职学校一堂好的数学课,是不同于应试教育下那种以分数定输赢的格局的。它可以是一个好的书写格式的培养,字迹工整,语言精练,可以是一道严谨的论证题的复述,反复渗透,甚至背诵,在熟练的叙述中体会叙述的美感,体会逻辑的魅力,体会归纳的艺术。还可以是画一个漂亮的图形,在亲手描绘的过程中感知抽象与现实的碰撞。数学甚至可以是一个趣味游戏,老师们带领学生遨游于神奇而现实的知识领域,做得了游戏,体会了科学。如做一个在圆桌上摆放硬币的游戏,你放一枚,我放一枚,以谁没有地方放谁就输为游戏规则,看同学们有什么方法,渗透的就是圆的对称性原理。培养的就是思维严谨、科学,摒弃毛躁,杂乱无章,缺乏依据等不好习性。再如用一张纸,对折32次以后(忽略其不能够对折32次),会有多厚?学生是不具备这种猜测能力的。我们讲给他们听,作用就是打开学生狭隘的想象空间,用知识扩充头脑,养成数学思维习惯,开拓学生眼界,使其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具备优于他人的正确反应。所以说,当我们占据文化课课堂,给予学生知识的时候,是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的。
三、播撒文明的功能
对于学生能否利用好课堂,是否愿意跟着老师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完全取决于如何引领他们。比如语文课,如果我们每节课带给学生的是他们听得懂的、领略到的、充满激情和感动,每一节课都能拨动学生稚嫩的心灵,让他们心动,那么,我们就在他们的心灵里播撒了文明的种子。都说数学是思维体操,语文是心灵体操。通过语文课,让学生心灵富有,提升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在文明的土壤中开花,结果,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比如诗歌朗诵,比如美文欣赏,比如经典之作的段落分析。学会欣赏美,我们的学生就离文明进了一大步,这将带动整个校园文化有一个质的飞跃。只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所以说,文化课程,播撒文明,它的功能是不可取代的。
四、终身发展的功能
篇7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合理定位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展开,有助于高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提升竞争力。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据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充分理解国家对通信工程类的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南开大学公能素质教育纲要》为指导,根据现代工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和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从而制定我校具有“公能”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不断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强化质量特色。通信工程专业不仅要强调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而且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在制定通信专业的培养目标过程中,要体现出通信事业现状和通信发展的方向,培养出通信事业需要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因此,我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着力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知识基础、优秀的专业能力、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开阔的国际视野、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技术科学的专业人才。依据“厚基础,宽口径”的育人理念,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创新型科学与技术人才。依照这一培养目标,有必要细化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将培养目标落实到教学实践过程中。
2课程体系改革坚持的原则
课程体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反映。通信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保证人才的知识系统性和学科前沿性的要求,又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特性。因此,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发展前沿,理工兼备、综合发展。在上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成功的办学理念和经验,突出我校的历史积淀和办学精神,凝练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特色、优化本科课程教学体系;(3)科学、合理的分类设置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充分考虑专业间、课程间以及不同年级知识结构的关联度,避免因人设课的现象;(4)在全体专业教师范围内选拔胜任的任课教师,组成课程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5)教授必须上教学第一线,承担并完成本科基础课教学任务;(6)深化教学方式改革,贯彻“讲一练二考三”要求。
3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3.1组织调研
对国内外高等学校的通信专业进行考察与调研:国外高校主要通过网上调研的方式,通过访问各国外高校的网站,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等进行调研;国内高校主要通过派出相关专业教师到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对无线通信技术、宽带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等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未来几年内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走进与通信学科密切相关的各大企业,充分调查研究社会企业对通信工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需求。
3.2建设课程体系
构建“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是保证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模块”主要是实现不同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个性。将公共基础课分为数学类课程模块、物理类课程模块、英语类课程模块和计算机类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分为电子电路课程模块和应用设计模块,专业课分为通信理论模块、通信网络和专业实践模块。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创新。传统教学课程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彼此内容间有重叠。模块化课程可以使教学避免课程间的重复和脱节,适度把握课程间的交叉与渗透,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各个模块课程的授课教师组成了课题组,以课题为引领,带动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课题组通过顾问专家指导、讲座等形式完善课程和教材建设,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期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此外,我们对课程体系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修订。全面考查专业课程名称并进行调整,对6门专业选修课的课课程名称进行规范;新开设4门专业选修课,补充了调整前缺少的相关领域的课程;将通信电路和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两门课程由专业选修课调整为专业必修课;陆续开设科技论文写作、通信技术系列讲座、实践类的一系列课程,形成一整套优质的课程体系。
3.3优化课程内容
直接反映授课内容的是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首先由任课教师制定,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并修订,审核通过后,主讲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如果主讲教师发现问题,或者随着社会发展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授课教材等,需要及时修改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学科知识体系,梳理出相关知识群,形成课程教学的知识脉络和框架,明晰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通信电路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将作为通信工程专业重点培养的精品课程,推出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包括课时的调整、理论讲授与实际练习比重的调整、授课方式的改革、加强课程资源共享系统和共享制度建设等等,最终实现“讲一练二考三”的教学理念。
3.4增加实践比重
在综合考虑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开设时间和讲授内容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我们适当地增加了涉及通信前沿技术的选修课程,并着重加强实验和实践类课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适当开设或增加实习、实训的课时和学分,开设认知实习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由此,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立体思维的能力,强调宽厚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国创、百项等实践活动,利用开放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形成研发设计小组。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系统设计、电路焊接调试等动手练习,并组织专业教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3.5加强教学管理
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听课、审核大纲等方式,加强教学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体系,明晰职责,加强教学督导。实施院领导听课制度,明确教学系职责,强化过程管理。建立课程建设课题组,以课题为引领,带动一部分教师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中来,通过顾问专家指导、讲座等形式完善课程和教材建设,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期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4结束语
篇8
手工教育的审美育人功能
手工课作为艺术教育而言,它能潜移默化的发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功能。在现行小学实验教科书《艺术》(新世纪版)中,诸如民间剪纸、民间服饰、民间布艺、建筑装饰、民间泥塑玩具、木刻、编织、民间刺绣、雕塑、面塑、风筝、民间面具、乡土手工、纸制建筑模型、机器人玩具、海上交通工具模型、航空交通工具模型等手工教学内容,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审美育人价值。因此,在手工课中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内容,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审美情感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有效实现艺术教育的辅德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收集各种与手工制作相关的图片资料及提供实物教具,利用手工教学中的欣赏活动引起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并在学生通过艺术实践,提高审美情感的同时有机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剪纸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剪纸历史及其发展概况,从中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民间脸谱的设计与制作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戏剧艺术的特点,从中感受传统京剧脸谱艺术的魅力;通过制作海上交通工具及航空工具,让学生在制作中发挥创造力,启蒙学生的国防意识;通过制作各类民间手工艺品,让学生从艺术实践中领悟到中国民间艺术体现着民间观念、内容、风格、标准等的风俗化和生活化,等等。
手工教育对课程的整合功能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课程结构设置情况来看,学校手工课不仅是中小学综合艺术课程内容之一,还和其它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体现了课程结构整合的特征。从知识运用的角度来讲,手工课是书法、绘画、剪贴、雕刻、色彩、透视、编织等造型美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综合运用,各种手工制作不仅检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艺术技能水平,同时也是复习、巩固、发展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如:学习制作“彩球”时,学生首先必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平面式的立体几何造型绘图,然后再利用折、剪、粘、刻等手工技能对纸张进行加工制作,最后装饰成为各式漂亮实用的彩球;制作“泥塑”作品时要运用所学的美术构图、色彩、造型等知识技能进行设计与制作;制作“动植物立体纸模型玩具”时,又须学生联系自然课中所学的关于动物与植物特征的相关知识;制作“宫灯”、“曲轴玩具”、“升空风筝”等手工作品时须学生联系物理学中的力学、光学、电能的相关知识。再如:在手工作品上书写字、词、诗进行装饰时与文学修养及书法知识及技能相关;有时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用文字或图示把所学的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表达出来,从中训练及巩固学生的写作、归纳能力及绘图能力。由此可见,手工教学能使学生将所学的各科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从而发挥手工教育对课程的整合功能。
手工教育对智力的发展功能
手工教学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即教育活动中始终体现着手脑并用的特点,这对于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1)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就艺术创新而言,创造能力的发挥与实现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展示出来。在手工教学中,学生对材料的取用,对工具的使用及对材料的加工制作都需双手去操作完成。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在操作中熟练地掌握了折、剪、编、刻、缠绕等手工技能,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手部肌肉、骨骼神经的发展,促使学生手与脑的协调配合,变得心灵手巧,最终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2)观察能力的培养。艺术源于生活,手工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在手工创作中从构思、选材、造型、设计、制作来讲均离不开对自然、生活、社会的观察。就此,在手工艺术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发现有利于进行手工艺术创作的各种美的元素,学会在大自然中观察发现一切可利用的制作材料,在生活及大自然中寻找各种美的造型及表达方式,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手工艺术作品的创造。如:教师指导小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无毒材料,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的各种花草、树木、沙石、树根等自然材料,观察感受大自然中的色彩美和造型美,观察及感受各类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手工艺术作品。通过手工造型艺术实践,学生在每次创作中就逐渐养成善于观察和发现的能力,这些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各种知识是具有较强的帮助及互补效应的。(3)思维能力的培养。手工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造型艺术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此,在手工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欣赏艺术作品及教师认真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完成每一件手工作品。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对手工艺术品的用材、造型、色彩、艺术效果及应用效果进行预想和思考,使学生的大脑在艺术实践中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经过长期的手工艺术实践训练,学生在手工课的学习中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有效地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手工作品创作中自然的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及提高。(4)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而手工课是一门综合造型艺术,在每次的手工艺术实践中,教师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手工知识及技能技巧,结合自己的制作经验对生活、社会和大自然中的原始素材进行提炼、加工、想象和构思,从而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作品。在手工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根据各种需要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经过长期的手工艺术造型实践,最终使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及培养。
手工教育与家事劳动相结合的功能
目前,许多中小学校对手工课不够重视,特别是小学教育中较为明显,常常把手工课作为“小三门”来看待,语文课、数学课占用手工课的现象很明显。教师的这种教育思想及行为,违背了学生好动、求知欲强的年龄特征,阻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加之,现在的中低年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进行自我服务的劳动较少,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自我服务劳动能力较差。再者,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意志、决断、细致耐心等锻炼较少。而在手工课上进行这些方面的训练是大有可为的,学生在手工教学中可以通过手工造型艺术实践,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自我服务劳动的能力。如:通过剪纸教学让学生学会熟练使用剪刀;通过制作“布玩具”及“刺绣”工艺品,让学生从中掌握穿针、引线、打结、缝补的劳动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自制小玩具、壁挂、彩球、布贴画、染纸、树叶贴画及各种手工小饰物等皆可用于家庭环境美化中,体现出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及灵巧的手艺,实现手工教学与家事劳动的有机结合。
手工教育培养审美鉴赏力的功能
篇9
创业教育,其实很早就在国外提出了,美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其创业体系的发展可以称得上比较完善和成熟。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1947年设置了第一个创业教育课程,至今已经接近70年的历史。自哈弗大学第一个创建这个课程之后,很多高校就开始纷纷效仿设置该专业课程。尤其是迈入21世纪之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该课程。创业教育课程在英国首先是在剑桥大学开始实施的,当时英国政府还拨了一笔款项资助,让剑桥大学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对此进行研究。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大多与美国的大相径庭,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和日本等。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起步稍晚,在1998年5月,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发起并举办了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虽然这个组织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但这次活动却成为了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导火索。自此,我国各个高校也纷纷开始关注对创业教育的研究。
二、创业教育的特点简析
1.实践性。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本质特征。创业教育不能纸上谈兵,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要注重实践二字的落实。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创业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创业教育具有实践性这一特点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创业素质。
2.渐进性和长期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创业教育同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也不是弹指可得的容易之事,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随着创业教育的深入,内容需要不断更新、深化,模式革新。以美国为例,它的创业教育从投入到产出一共经历了50多年,中间困难重重,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才被本国和世界认可。因此,我们要放缓步子,走稳教育创业这条路,教育效果更需要时间的检验,受教育者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总之,创业教育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两个特在中职工艺美术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探索贵州省务川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杨振征。
3.批判性和创新性。创业教育本身具有“创新”这一特性,它对传统模式进行了批判和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过程中,力求革新,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中职教学内容也只有注重批判性和创新性,才能培养出符合新世纪社会需要的新人才。
4.开放性。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必须面向世界,具有开放性。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竞争性,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快节奏的步伐。然而,创业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特征,也就是说开创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创业教育正是两者兼有。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学校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新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三、如何在中职工艺美术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探索
1.提高创业教育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具备创业教育意识,然后才能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心理品质的教育和辅导。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业教育不仅对解决我们国家每年的中职学生就业困难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还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极大的负担,并且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更为科学的规划。教师要保持思想的先进性,有意识地将创业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创业,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克制性以及适应性等一些创新内在心理品质。
2.加强专业学习。创业,不是空中楼阁的建立,它首先需要学生将专业知识学好。因此,学生应该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教师通过充分发挥专业课堂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对学生的创业素质进一步加强培养。
篇10
关键词:政府雇员制;公务员制度;政府雇员
一、政府雇员制度
在一些西方国家的行政实务中,人们通常将包括公务员在内所有行政公务人员都称之为政府雇员,这是一种广义理解上的政府雇员制。而狭义的政府雇员则是指政府从社会上直接雇用的法律、金融、经贸、信息、高新技术等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以及打字、驾驶、维修、勤务等熟练型、普通技能型的低端工作人员,他们一般不占用行政编制,不直接行使行政权力,按照雇用合同的约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在一段时间内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或某一政府工作部门,他们与实行常任制的公务员共同完成行政机关所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和事务。
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政府雇员是指:“政府根据全局性工作的特殊需要,从社会上雇用的为政府工作的法律、金融、经贸、信息、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他们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不占用政府行政编制,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或某一政府工作部门。”政府雇员的职别分为一般雇员、高级雇员和资深高级雇员三种。一般雇员是政府一般工作需要的专门人才。除具有雇员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三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高级雇员是政府高层次服务性工作需要的特殊高级专门人才。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较深的学术和专业造诣,在本学术界或本专业技术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且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特别突出,政府工作特别需要的稀缺人才。资深高级雇员原则上在优秀的政府高级雇员中产生。对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在全国或省内确实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条件特别优秀的,也可以直接雇用为资深高级雇员。
二、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的区别
政府雇员制是不同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公共人事制度。对两者之间的差异,笔者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进行探讨。
(一)立足于宏观层面上看
首先,政府雇员制和公务员制度的逻辑起点存在明显的区别。从根本上来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逻辑起点是党政分开,是从完善国家制度层面来讲的。而政府雇员制的实行不一样,政府雇员制的实行是为了协助政府治理高难度公共事务和解决公共危机的需要,因此,政府雇员制的逻辑起点是为了满足政府特殊时期政府特殊工作的需要。
其次,政府雇员制和公务员制度在政府人力资源法治化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公务员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府人力资源法治化的主体构成;而政府雇员制只是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法治体系有益补充。
再次,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其内在精神理念有明显区别。政府雇员制则吸收了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一些积极的因素。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人才管理和录用上要多样化,而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官僚制理念。因此,政府雇员制在理念上偏于企业精神、市场理念,无论是在雇员的录用、报酬和管理上都是采用类似于企业按照实际工作需要用合同招聘雇员的做法。而公务员制度在理念上偏向于官僚制精神,以行为规范和行政效率为理念,同时保证政府工作的和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立足于微观层面上看
1、用人方式不一样。无论是选任还是委任,公务员制度一般来讲雇佣都是终身的。而政府雇员制的用人模式与企业相同,是市场化的。唯一不同之处是政府雇员的雇主是政府而不是企业。
2、适用法律规范不同。国家公务员制度适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而政府雇员制适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具体体现在违纪责任和申诉制度方面。政府雇员和雇用他的行政机关之间是劳动关系,不是行政职务关系,因此,政府雇员由于违反劳动纪律或工作中存在失误承担的责任不属于行政责任,政府雇员的责任不能以行政处分的责任惩戒形式进行处理,而只能依据双方签订的协议条款、劳动合同所规定的责任形式进行惩戒,或者依据国家相关的劳动、安全等法律制度规范进行处理。如果政府雇员对行政机关的决定不服,他不能像公务员一样进行申诉和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提出控告,但是可以选择劳动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讼。公务员承担的违纪责任是行政责任,承担责任的形式是行政处分,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同时可以辅助以其他惩戒方式。如果公务员对处理不服的,可以进行申请复核、申诉、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提出控告,但是不能向法院提讼。3、管理方式不一样。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在具体运作管理中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录用制度方面。政府雇员的录用可以根据招聘岗位的不同性质采取专家推荐考核、公开考试、个别选考等多种方式进行招考,人选确定后以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办理雇用手续,经试用合格即可成为正式雇员。而我国公务员录用是相当规范的,除了一些特殊职位或专业,政府录用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一般都要采用公开考试(笔试和面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2)退出制度方面。政府雇员是基于劳动合同与行政机关构成劳动关系的,因此,政府雇员是否退出取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当合同期满政府不再续约,或者在合同执行期间发生违反合同的事项引起雇员辞职或政府解雇雇员,都会导致合同关系的中止。因此,政府雇员的退出主要有三种形式:合同期满、辞职、解雇。公务员的退出是指公务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法定程序与行政机关解除任用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就我国而言,公务员的退出主要有辞职、辞退和退休等几种形式,并且对这几种退出方式都有严格的法律限制,必须履行一定的法律程序。(3)考核制度方面。政府雇员制和公务员制度在考核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对政府雇员的考核一般是由雇员所服务的工作部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的,其基本依据是政府与雇员间签署的劳动合同,主要考核内容是政府雇员在雇用期内是否完成了合同中所规定的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工作实绩。考核结果将会成为续约或解雇雇员的重要标准。对公务员的考核由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国家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而政府雇员制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考核方式和程序等机制。(4)工资保险福利制度方面。政府雇员的工资一般由劳动合同确定的标准或双方协商的结果决定,各地政府对政府雇员大都实行年薪制,其金额大大超过公务员的薪水水平,政府雇员在受雇期间由雇用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为其办理社会保险,一般不再享受其它福利待遇。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以按劳分配为原则,实行的是职级工资制。公务员的工资主要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个部分组成,同时公务员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公务员实行定期增资制度。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保险和福利待遇。
三、政府雇员制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内在统一性分析
我国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的关系虽然是有着诸多不同的两种人事行政制度,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政府雇员制和公务员制度同是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终极目的是相同的。公务员制度规范管理的对象是政府工作的主力军——公务员,通过对公务员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管理,促使公务员积极、有效的进行工作,最终确保政府优质、高效的实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既定目标。政府雇员制是政府对为了满足自身特殊的、暂时性的需要而通过合同聘用或者临时聘用的政府雇员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也是为了促使政府更好的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政府雇员制对于我国来讲是新生事物,要为其创制一个新的制度所需的成本会很大,因此我们应当尽量去开发目前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体制资源,尽量去完善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来探索和实践中国雇员制。
参考文献:
1、汤兴荷.政府雇员制度:公务员制度的一种补充与发展[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