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工合同范文

时间:2023-03-15 10:1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徒工合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徒工合同

篇1

    案例:

    某皮鞋厂劳动合同制工人叶某等7人同时与被诉方签订劳动合同,合同规定试用期为6个月,学徒期两年,试用期包括在学徒期内;学徒期间,工厂每月给每人发放生活费120元,工厂根据工作情况可适当发给奖金,除此之外,工人不享受其他劳保待遇。1994年6月,申诉方叶某从有关书籍中看到合同制工人在学徒期间可以按其生活费的15%发给津贴的规定,要求厂方增加津贴费,遭到拒绝。其后,因物价上涨,全厂普调工资,并补发其他职工每人300元的物价补贴,但企业未增加叶某等7位学徒工的生活费。为此,叶某等7人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劳动争议仲裁机关责令被诉方增加申诉方学徒期间的基本生活费,并按法律规定发给相当基本生活费15%的津贴。

    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双方达成如下协议:①变更原劳动合同内容,由被诉方每月发给申诉方每人基本生活费250元(其中包括各种津贴),取消原合同中所约定的申诉方不享受其他劳保待遇的内容,申诉方在学徒期间享受本厂劳动保险及福利待遇;②被诉方向申诉方补发物价补贴每人200元。

    专家评析:

    学徒制度是我国长期以来培训新工人的主要方式,现有的技术工人多数是通过这种制度培训出来的。依照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学徒在学习期限内,由企业按月发给生活补贴,其标准按当地或本行业一般低级职工的伙食费另加少数零用钱计算。另外,学徒还可以享受一次性奖励和属于劳动保护性质的待遇。本案中某皮鞋厂所在地的制鞋行业的一般低级职工的伙食费为273元,因此,调解协议中规定的由被诉方每月发给申诉方每人基本生活费250元,显然定少了,应当适当增加基本生活费标准。另外,调解协议规定的250元基本生活费内含各种津贴,显然也是不妥当的。津贴是对职工额外或特殊的劳动消耗而发给的劳动报酬,学徒期间津贴是属于劳动保护性质的待遇,应当单列发给学徒,将其包含在基本生活费之内的做法也有失公正。在这种情况下,申诉方可于调解书生效之前向人民法院起诉。

篇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迅速提高师资水平,是任何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特别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师资队伍的现状更加不容乐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熟”,不熟悉中职教学特点与规律,缺乏中职教育的经验积累。二是“不足”,师资来源渠道不畅,专职教师不够,具有高级职称者更少。三是“不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一般不够高。中等职业教育对技能要求很高。作为中职教师,除了应该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学校亟需建立一支真正的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广大教师必须要到实践中去学习。学校应定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去,以利于开阔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活力、吸引力及实用性,同时也为他们开设新学科提供素材。当然,学校也可以到企业中去聘任一些在实际行业部门担任过职务者来讲授相应的课程。被聘的兼职教师的课往往很有特色,言之有物,生动形象,实用性强,且可以把行业中新发展、新动态、新问题带进课堂中,引进案例教学。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上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及技能培养。

2提高实训教学比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和考核都应在实验室或车间中进行,以“学会做”为标准。很显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转化,而实践又为学习理论提供感性认识。当今我国中职教育中对实训问题普遍解决不力,缺乏可靠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践场所。有的虽有成功经验,也缺乏总结推广。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基本上一个模式,教室加示范操作室,这样简单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一流的服务和管理人才的,并将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改进实训教学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提出不同的个性化要求,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摆脱传统的普教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1)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训。实现校企联合,可以实现校企两方的“双赢”。对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不需动用多大资金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训课有了保证。学生通过在企业的见习、实训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企业是他们走向社会的窗口。实行交替式培训和学习,约2/3的时间用于在企业接受培训,约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学徒工与企业签订一份学徒合同;企业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学徒工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力的培训;学徒工在学徒期间享受学徒工资;社会合伙人(企业主和工会)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和培训合同;强调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授予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

(2)以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促进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的实践能力能否提高,新的课程,先进教学方法能否推广,在一定意义上都取决于实训基地的硬件装备水平,软件先进程度和教学环境的优越程度。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动手能力强,能为企业所用,学校就要不断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

(3)实训中教师要加强“教”“学”与“考”的关系。在课程的设置上,80%为技能,20%为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教师示范,学生动手,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引入到实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两个重要的因素,两方面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中职教育尤其重要。

(4)除了保证学生正常的实训以外,学校和老师在日常学训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推荐他们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同类大赛。

篇3

关键词:芬兰;学徒制培训;财政拨款;质量管理

在芬兰现行学制的第二级(普通中学和职业学校)和第三级(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中,职业教育和培训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种形式,芬兰的学徒制培训(ApprenticeshiP’s TraininS)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23年芬兰政府颁布的《学徒制培训法》(Act on Apprenticeship’s Training)中,学徒制培训就已确立了自己的法律地位。

一、芬兰学徒制培训的发展背景

芬兰是一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北欧小国,其电子、光学设备、纸浆、纸张等主要出口产品大多销往前苏联等邻近国家。但是,随着主要贸易出口国——前苏联在1991年解体以及西方经济的衰退,芬兰的经济也陷入了彷徨和低迷。这就迫使芬兰政府重新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作为职业教育的形式之一,学徒制培训在实现产教结合等方面具有传统学校职业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芬兰的学徒制培训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了极大的发展。根据芬兰教育部的统计,1993年学徒制培训的学生总数为6900名,1997年则爆增至 22,509名。

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低迷导致芬兰的失业率居高不下,1992年失业率曾一度达到18%。为缓解就业压力,也为解决经济问题,芬兰在采取一系列的经济调控手段之余,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多科技术学院,AMK)。这一举措不仅推迟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时间,使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得到缓解,还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在这种情形下,学徒制培训因其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在芬兰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芬兰政府在历年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立法中对学徒制培训均有提及,并且分别于1923年、1967年和1992年专门颁布了《学徒制培训法》。其中1992年的《学徒制培训法》规定了学徒制培训的实施过程 (包括学徒合同、培训期限、资格证书等),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1994年5月正式实施的《职业资格证书法》(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ct)规定,通过学徒制培训可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initial qualifications)、大专资格证书(college level qualifications)、高级职业资格证书(further qualifications)和专门职业资格证书(special qualifications)。这一规定使得学徒制培训可与传统的学校职业教育平起子坐,从而大大增强了吸引力。

二、芬兰学徒制培训的基本特征

(一)概念及形式

学徒制培训是通过学徒合同将企业实践操作和学校理论学习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传统学徒制一般是指父子或师徒之间某一门手艺的传授,其本质是一种个人行为;而学徒制培训是一种组织化、系统化的社会行为,国家、学校除了给予学徒制培训以道义上的支持外,还要给予制度、法律上的保障,系统的管理体制已取代过去约定俗成的“规矩”成为调整师徒关系的基本准则。学徒制培训

实行交替式培训和学习,学生约2/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1/3的时间在校学习理论。

(二)实施过程

由于芬兰政府制定了多部《学徒制培训法》,因此学徒制培训的开展和实施显得相当规范。由于学徒制培训既是一种培训形式,也是一种用工形式,因此芬兰政府规定受训者的年龄不能低于15岁。在培训开始之前,受训者必须与雇主或企业签订一份学徒合同(Apprenticeship Contract)。学徒合同实际上是一种将受训者和雇主相结合的雇佣合同,它规定了培训内容(由雇主与受训者协商而定)、培训期限(4个月—4年不等)、学徒工资(在其他学徒制国家一般为熟练工的50%,在芬兰则高达80%-90%,在理论学习期间没有学徒工资)、工作时间(在芬兰,一天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一周不得超过40小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受训者必须有能力胜任该工作,而雇主也必须为受训者提供合适的任务并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其学习)等内容,受训者通过可获得等级或资格证书的考试后,学徒合同就自然终止。芬兰各地都设有学徒办公室(Apprenticeship Office),大部分学徒办公室属市政当局或联邦所有,虽然它们的名称不尽相同——有些地方称为学徒中心,比如库奥皮奥学徒中心(Kuopio Apprenticeship Centre),有些地方称为学徒制培训中心,比如凯米.托尔尼奥学徒制培训中心(Kemi-Tomio Apprenticeship’s Training Centre),但它们的职责和作用都是管理和监督学徒制培训的实施,当然也包括协凋和指导雇主和受训者签订合同。

学徒制培训以技能学习为主,约占总培训时间的70%-90%。由于芬兰各个地方的经济特色以及风俗习惯不同,培训内容也明显带有地区性色彩。

受训者在培训结束后要接受理论和操作技能两项考试。受训者一般可获得两种资格证书:一种是按照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中的成绩分成的等级:非常好(5)、好(4—3)、满意(2—1),另一种是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而能否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门职业资格证书贝U要视受训者的成绩而定。

(三)经费来源与拨款方式

芬兰是一个具有福利传统的国家,比如免费的公立教育系统,其教育支出占GDP的7%。学徒制培训也从中获益匪浅,其经费来源可分为两种。

直接经费:包括州(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共同拨付)和市政当局的拨款、学生学费、欧盟社会基金会 (EU Social Foundation)的资助。其中州政府的拨款约占56%,是主要经费来源。

间接经费:主要指企业付给受训者的学徒工资。为规范经费使用,芬兰政府为高级职业培训和专门职业培训经费预算规定了一个最高额度,以防止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的经费被企业用于培训自己的员工,初级职业培训则没有这一规定。

芬兰学徒制培训的拨款方式在1999年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1999年之前,预算经费由州教育部直接拨给当地学徒制办公室,再由其进行分配;而1999年之后,预算经费直接拨给了地方学徒制办公室的负责机构——市政当局,再由其进行分配。这种变化在规范拨款机制的同时,无疑对市政当局的责任感、判断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三、芬兰学徒制培训的质量管理策略

为帮助培训的组织者建立一套完善、高质量的培训体系,也为激励培训参与者的团结协作,更为促进培训质量,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于2003年起草了《学徒制培训的质量管理》 (Qualily Management Of Apprenticeship Training)。该报告在概述学徒制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管理的策略,为评估培训质量提供了初步的标准。

(一)优质培训的前提条件

只有具备充足的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勇于承担责任的管理者和职工、团结的合作者以及一套运作流畅的体系,培训质量才能有所保证。

1.管理

管理这一因素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前提条件。《学徒制培训的质量管理》规定,优质的管理至少应达到以下标准:明确负责管理的人选;确保必要的物质资源以达到预定目标;培训目标应与国家目标、原则相一致;将培训机构的价值观、目标传递给职工、受训者及相关组织;促进持续学习,与他人共享信息;提高职工福利。

2.职工

评价学徒制培训机构的职工的标准有:积极主动、善于与他人合作和沟通;能够发觉手头上哪些事情比较重要;能依据自己认定的原则调节自己行为;能认清目标,判断出主要受训者及应该为其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为提高职工积极性,培训机构应制定合适的将学徒制培训的特点融入其中的职工策略,并制定一套鼓励和奖励机制。

3.物质资源

这一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工作环境等,比如设施、设备、器械、原料。物质资源是培训开展的基础,物资的缺乏必将使培训活动陷人泥潭。并且,越是具备先进的设备、器械和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培训的质量就越容易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从管理的角度看,购买经济实惠的设备比一味追求豪华奢侈更有利于培训活动的良性循环。

4.信息和数据系统

《学徒制培训的质量管理》指出,信息和数据是培训能够持续的先决条件。因此,培训机构应该努力开发一个基于网络的数据系统,将培训过程中的各种资料存人数据库中,并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以便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级别的数据。

5.合作者

学徒制培训开展过程中的人员包括组织者、职工以及相关组织(对培训感兴趣并参与其中的组织)。培训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领导机构的竞争力水平,比如雇主、培训组织者、技能测试者的能力和素质。从长远看,培训质量也受职工以及合作者对培训的共同目标、原则的认同度的影响。因此,组织者不仅要在培训开始之前选择合适的合作者,更要在培训过程中及时协调好与合作者之间的关系,确保相互之间在共同目标、共同原则上达成一致。

(二)质量管理系统与控制方法

质量管理系统在系统指导、管理等方面为培训组织者提供支持。1998年,公共服务质量计划 (Quality Project for Public Services)提议,采用“芬兰质量奖”(Finland Quality Prize)的标准来管理和评价公共服务的质量。此外,芬兰还成立了“欧洲质量奖”(European Quality Prize)标准。这些质量奖模式的实质大同小异,并且都可以应用于学徒制培训质量管理中。

质量管理控制方法是指在质量管理中为达到所需目标而运用的工具,包括一些图表、数据等。此外,恰当使用这些工具也能确保培训的服务质量,满足受训者的各种不同需求。目前,芬兰较为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对称记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这是用于策略管理和评价中的一种方法。它从以下4个方面来评价培训组织:经济状况、培训对象、过程、学习,其出发点是将培训组织的前景、策略转化为现实目标。

排名(Benehmarkins)。排名(学自最成功的实际经验)的出发点是促进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的知识和经验交流,通过排名的方法促进其改善管理、改进培训质量。

员工审查(Personnel Audits)。它是有关员工医疗、福利等情况的一个年度报告,也能作为评估培训机构的一个工具。

质量审查(Quality Audits)。主要用于评估培训机构的运作以及培训结果是否达到既定目标。

质量指南(Quality Manual)。它是指用来描述整个培训组织的运作概况的手册或小册子,其内容包括培训机构的活动开展、基本原则、培训对象、新员工介绍等。

技能测试(Skills Tests)。指创造一种与工作相似的环境来测试学生在核心技能上的实际职业竞争力或水平。该测试由企业里的师傅和教育专家共同负责,其目标为确定培训和学习的效果。

学习承诺(Study Commitments)。其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以满足既定目标,学生的个人学习计划也可看作学习承诺的一种形式。学习承诺在职业培训中颇为流行。

服务承诺(Service Commitments)。即培训组织者向受训者所保证的培训质量、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吴雪萍,章红波.芬兰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面面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1.

[2][4]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Financing of Lifelong Learning: Finland's Country Report for the OECD. Ministry of Education, 1998. [3]Ministry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Plan for Education and University Research for the Period 2003-2008.Ministry of Education,2004.

篇4

关键词:工程制图;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39-02

《工程制图》课是当前高职高专师生普遍反应较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难点是学生识图、绘图技能的培养,将复杂的立体转化为平面图形以及把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的空间认识、立体思维活动,大多数的学生都存在难以适应的情况。学生大多能够意识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在制图的学习中也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有学生知识结构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原因。那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解决好哪些关键因素才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适应,有效地培养学生空间认识能力、立体思维和识图绘图的技能呢?以下笔者从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结合来做一个探讨。

一、传统板书教学的特点

在传统的板书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挂图、一个模型、一块黑板完成整个识图与绘图过程。这种方法注重的是绘图过程的训练,老师在黑板上画图,是根据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即“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由点到线到面再到体而形成图形的。学生在老师的一笔一画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投影规律,清楚整个图形的形成过程。具有示范性好、互动性强的优点,对于绘图而言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但这种传统的方式对于识图有其不足之处。制图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所谓空间思维能力是指物体与视图之间的一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它是读图与图解能力的基础。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上,由于使用的模型很有限,挂图又显得比较呆板,无论老师怎样描述比划,有些学生就是想不出它的形状结构,因此传统方法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上效果较差。

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要学好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用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一些概念,然而模型具有吸引力低、不易操作等缺点,同时把本课程中大量且不断更新的二维图形都制作成模型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传统的模型已无法满足本课程的现代化教学要求。

随着多媒体技术特别是三维设计技术在制图课程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就变得容易起来。通过观察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画出其平面图形(视图),即由空间到平面,再根据平面图形想出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即由平面到空间。这样反复训练就能很快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完成这种训练,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完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画出各种物体的三维图形(例如:采用AutoCAD中的三维实体造型比在黑板上画轴测图要快得多),这些图形可以在空间任意放大、旋转(这在黑板和挂图上是不能实现的),我们就能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它的形状结构,根据投影原理画出它的二维视图,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对制图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综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组织教学,具有生动、高效的特点。但其教学内容多,再加上这种教学方式本身就缺少肢体语言,容易将多媒体教学变成机械的放幻灯片、念讲稿,形式单一缺少变化,导致学生疲劳,反而降低教学质量。

三、将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优点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了传统板书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再配合用三维模型演示,发挥各自优点,追求最佳效果。下面以讲解“平面立体的投影”为例,谈谈体会。

(一)课前必须充分备课,写出合理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是首位。教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依据,而备好合理性的教案却是实现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要备好合理性教案,要求教师不仅深谙教学之道,且要专业知识渊博,能讲、能做,同时能不断地吸取本专业新信息、新科学来充实和提高自己。教案除了纸质之外,还可以有多媒体课件。当前工程制图的多媒体课件较多,可以直接选用,也可以亲自制作针对所授班级学生特点的课件。笔者选用了湖北水利水电学院制作的“水利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上课时,先介绍“平面立体的概念”

由于所选的多媒体课件有3D模型库,且每个模型都可以用鼠标进行3600任意旋转,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观察此模型,学生有很强的兴趣,从而加深对平面立体形状特点的理解与记忆。此过程中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总结平面体的概念,教师适当引导,并板书在黑板上。接下来,在3D模型库比较多个平面立体形体特征,把平面立体进行分类,并归纳出各类的形体结构特征,也将其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在3D模型库中以六棱柱和六棱锥为例,在黑板上画出各自三视图。在绘制图形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教师可以先画出六棱柱的二个视图,然后把3D模型进行左视方向的投影观察,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其第三个视图。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实现奖励机制,即上台画图正确加平时分,画错不扣平时分。每到此环节,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意见是对完工后图形的是否正确发表意见,有的是对绘图顺序提出意见,还有的是对视图中图线线型提出意见。汇总意见之后上台同学自我总结,最后由老师给出答案。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也掌握了该绘图技巧。且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以上,笔者只是把投影制图部分做了介绍。对于专业图部分,则更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比如从网上下载共享视频,让不能亲临现场的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再结合图纸中图样讲解,有利于学生对图示建筑的了解,减少识读困难,并节省课时。教师也可以把图纸中的投影图用三维软件绘制出来,增加学生由图到物的认识过程中的立体感形成等等。

总之,工程制图作为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完全的板书教学和完全的多媒体教学均不能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只有将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才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直观性强,有利于学生接受,从而用较少的学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与学双方均有新的起色。

参考文献:

\[1\]曹辉,梁飞华.“工程制图”组合教学法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008,(14):177-178.

篇5

单位:*****印刷厂

根据吉林省《国营企业全员劳动合同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和我厂全员劳动合同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经延边新华印刷厂法人代表与共同协商,双方同意签订本劳动合同书,其内容如下:

一、合同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共年个月。

二、试用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年个月。

一、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及劳动条件

1.本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一周一休制。

2.铅印、商标车间生产岗位实行常年两班制生产,华泰造纸厂实行三班连转制,其他工种实行一班制生产,但遇到紧急任务时,本厂可以组织加班加点,并支付合理加班费。

3.铸字、拣字、排版、纸型、铅版、照相制版等有害职工身体健康的工种,均有通风排气等防护措施,并享受相应劳动保护。

4.除排版、装订外基本上都是机械化、半自动化操作。

5.本厂根据生产、工作需要,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为职工提供必需的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有权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国务院的《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以及我厂《职工奖惩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管理和奖惩。

义务:

1.对职工要进行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社会治安、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等教育。

2.对职工要进行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素质。

3.加强劳动安全与保护,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

4.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职工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享有同等的工作、学习,参加民主管理,获得劳动报酬、政治荣誉、物质鼓励及享受劳动保险福利的待遇。

义务:

1.努力学习政治文化技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技术水平。

2.热爱本职工作,服从分配,努力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3.遵守国家的法律、法律和有关政策及厂内各项规章制度。

4.爱护公共财产、机械设备、生产工具,节约原材料、能源。

四、劳动报酬及保险福利待遇

1.试用期工资:级月元。

2.学徒工资:第一年月元。

第二年月元。

第三年月元。

3.转正后工资:元。

4.定级后工资:元。

5.调资晋级:

6.保险福利待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并结合我厂实际情况执行。

五、劳动纪律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遵守我厂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六、劳动合同的续订、变更、解除、终止及违约责任

1.劳动合同期满之前,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续订劳动合同。

篇6

关键词:职业培训 技工院校 企业新型学徒制

2015年7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启动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随后,在北京市等12个省(区、市)开展了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每个省(区、市)选择3~5家具备相应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每家企业选拔100人左右参加学徒制培训。试点工作通知是下发给各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的,从人力资源视角来开展试点,重在企业人才培养,旨在完善政策措施和培训服务体系,为企业培养后备技能人才。虽然新型学徒制的培养培养责任主体是企业,鼓励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但绝不意味着技工院校,特别是尚未启动试点的地区中的技工院校就该坐观其效、被动作为。

一、技工院校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的角色分析

2015年7月颁布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由此可见,企业新型学徒制虽然名称前冠以“企业”二字,但绝不是企业唱“独角戏”,而是主体责任由企业承担,技工院校积极配合,担当关键“配角”,并且责无旁贷。技工院校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必须担当好以下角色:一是深入企业调研,主动寻找合作契机;二是与企业联合招工(招生),并为学徒注册技校学籍;三是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学徒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四是为学徒指派指导教师,负责承担学徒的学校教学任务;五是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方式,采取一体化教学;六是建立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使得学徒工作和学习两不误、学技术与拿证书两全其美。

二、技工院校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的工作举措

2015年7月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在北京等12个省(区、市)启动,超过全国三分之一,2016年7月第二批试点在河北等10个省(区)启动。对第二批10个试点省(区)的技工院校而言,更要积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在学习借鉴首批试点的技工院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内行业企业实际,主动与企业对接,制定好本校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举措,笔者建议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深入企业调研寻求合作对象

成立调研小组,深入本地区企业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详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规划、企业人才结构、用人需求以及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a规范、职业素养等内容,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实训条件、教学模式等,客观评判学校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匹配度,凝聚校企利益最大公约数,寻找互利合作的契机。

2.联合招工(招生)

校企共同制定招工(招生)简章,开展招工招生工作。由于企业新型学徒制招工与一般的企业招工不同,招生工作要做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对培养方式、培养单位(企业和培训机构)、待遇补贴等做出充分说明。在新招用人员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正式员工的同时,技工院校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为其注册非全日制学制教育学籍。

3.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成立校企联合教研室,由学校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程技术等人员共同组建,根据企业人才岗位要求,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职业素养等内容纳入培养方案,从源头上解决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

4.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实行“校企双导师制”

为学徒指派学校导师。学校导师应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徒专业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发展空间。学校参与选拔企业导师,指导学徒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训练,帮助学徒掌握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双师选择采取“师徒双向选择、校企适当调整”方式,一般校内导师带徒不超过15人,企业导师带徒不超过5人。建立双师交流反馈机制,便于对实施过程跟踪管理。

5.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

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实训设备,建立具备一体化教学条件的实验实训室。采取“教、学、做、考、评”五位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建立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分层次、递进式的模块或项目,形成具体的行动对象。实施小班化教学,打破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安排,采用半天或一天为教学单元组织教学。

6.建立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由于学徒的“员工”身份,使得其难以完全脱产而进行全日制学习,学校必须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和学徒工作生活的实际,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管理。利用学徒业余时间、企业生产淡季分时段开展教学,必要时送教下厂,建立“厂中校”。建立和完善适合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学徒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将颁发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学徒培训期满,经鉴定考核合格,按规定授予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

三、技工院校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面临的问题

首批12个省(区、市)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不过一年多时间,第二批10个省(区)的试点尚未开展实质性工作,因此,试点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诸多难点问题。就技工院校而言,面临的问题可能来自三个方面:

1.选择合作企业比较被动

企业新型学徒制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试点企业必须是大中型企业,遴选条件比较高。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这样的企业较少,这些地区的技工学校参与进来的更少,一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此外,大中型企业一般自身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培训机构或自主举办技工学校,其他具备同等条件的技工学校难以分一杯羹。对于这些技校而言,选择合作企业比较被动。此外,培训费用等直接利益问题会构成企业选择合作学校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合作的竞争压力必然落到备选的技工学校身上。

2.招工(招生)不易且培养周期长

对于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而言,缺乏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的了解,虽然签订6个月以上的劳动合同,但看到试点二字会产生“试验品”的感觉,且在1~2年的培养期内只取得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学徒基本工资,对学徒的吸引力不够强,招工(招生)不容易。按照市场规律而言,企业招聘人员往往希望能迅速投入生产并带来高效产出,招进学徒进行1~2年的培养,短期内也难以出高效。

篇7

关键词:通用分配公式 面积图示法 折算程度 约当产量 分配费用

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生产费用经过归集后再在完工产品的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我们核算的目标是要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再由完工产品的成本除以完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求得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在一些行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因合同产量、作业批次、生产安排等因素差异影响,经常造成各会计期末,在产品的数量不稳定,变化范围较大。当产品成本项目中“人机料”结构比例差不大时,可以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来确定我们在产品项目的分配标准。

成本会计学中费用分配通用计算公式:

某分配项目的分配额=该分配项目的分配标准×分配率

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 + 在产品成本

由通用公式可以推出:

完工产品的成本=完工产品分配标准×分配率

在产品的成本=在产品分配标准×分配率=生产费用 – 完工产品成本

由于完工产品经过了所有的生产投入过程,而在产品则经过了全部或部分生产投入,两者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中投入成本的程度可能存在差异的。正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我们有时把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数量直接相加,没有实际的单位意义。所以要求要对没有加工完成的在产品,采用一定的折算,计算出一个“视同完工品的数量”。用这个数与完工产品的数量作为分配标准将生产费用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这种确定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数量的方法,就是成本会计学中“约当产量法”。

约当产量法,是把会计期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其完工程度或投料程度换算为视同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依据完工产品的“数量”与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为分配标准进行分配生产费用总额,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采用约当产量比例分配法,在产品不仅要计算直接材料费用,还要计算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其他成本费用。这种分配法实质上就解决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确定了月末在产品的数量视同完工产品的“数量”。公式如下:

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在产品的数量 × 投料程度(或完工程度)

实务中,在产品的数量相对容易地从生产部门取得,但如何确定投料程度(或完工程度)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分别从成本项目开始分析,选择适合的投料程度或完工程度的计算方法。

一、直接材料的分配

成本会计学中发出材料虽然有不同计价方法,但其价值流和实务流一致是假设前提之一,我们把直接材料按投入生产的情形可以分为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料、每道工序开始时投料和每道工序陆续投料三种。

第一种情形:直接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料

一次性投料就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全部投入产品生产所需材料,这种情况下,不管是生产完工,还是未完工,领取的直接材料是等量的,月末在产品投料程度为100%。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即在产品的数量,在产品的数量和完工产品的数量直接相加就有其单位意义。

第二种情形:直接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投入

某工序直接材料投料程度 = (单位在产品前面各工序直接材料消耗定额之和+单位在产品本工序直接材料消耗定额)÷单位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消耗定额×100%

第三种情形:直接材料随生产进度每道工序陆续投入

按各工序直接材料消耗定额累计数占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消耗定额的比率计算其投料程度,在产品所在工序的投料程度按50%计算。

某工序直接材料投料程度

=(前面工序直接材料消耗定额之和+本工序直接材料消耗定额×50%)÷单位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消耗定额×100%

举例:

某产品经三道工序连续加工生成,一共需要投入材料1000千克,每千克材料30元,材料费用计30000元。其他资料如下表所示:

第一种投料方式: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料,在产品和完工产品领取的材料是一样多,所以在产品约当产量为600件,

如下图面积所示

在产品=300+200+100=600件× 100%= 600件,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 = 400 × 30 = 12000元;

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 = 600 × 30 = 18000元。

第二种投料方式:原材料随生产加工进度在每一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如下图面积所示:

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 300× 50% = 150件;

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 200× 80% = 160件;

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 100× 100% = 100件;

三道工序在产品全计 = 150 +160 + 100 = 310 件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 = 400 × 42.25 = 16900元;

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 = 30000 – 16900 = 13100元 (注:分配率如果不能被整除,最后一项数额用倒挤法得出,解决小数点四舍五入尾差问题)

第三种投料方式: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料,如下图面积所示:

或者用以下三个图面积表示

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 300× 25% = 75件;

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 200× 65% = 130件;

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 100× 90% = 90件;

三道工序在产品全计 = 75 +130 + 90 = 295 件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 = 400 × 43.17 = 17268元;

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 = 30000 – 17268 = 12732元

上述是在产品成本项目中直接材料约当产量的计算,对于其他成本项目,可以参照上述情形选择应用。

无论在实务工作中,还是应试学习中,约当产量法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分配法。通过面积图示法可以更简便,直观的表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投料程度或完工程度,从而计算确定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有了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和完工产品的数量,我们可以再利用成本会计学费用通用分配公式原理,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和在产品的成本。完工产品的成本除以完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得到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

篇8

关键词 新型学徒制;试点方案;职业教育;企业

中图分类号 G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4-0030-05

学徒制作为一种能有效培养学习者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不但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增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也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重要切入点[1]。2015年8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12个试点省(区、市)各选择3~5家大中型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每家企业选拔100人左右参加学徒制培训。从实践反馈看,企业参与积极性较高,试点企业获批数量远超通知要求。如山东省有40家大中型企业申报试点,最终有16家企业(每家企业都有明确的合作培养院校)获批[2];重庆市10家企业与9所重点技工院校联合开展试点,首批培养人数为950名[3]。我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方案刚刚推出,必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逐步改进;另一方面,还应该深入剖析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给予实践方案更多的科学指导。

一、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的背景

(一)制造业升级亟须补齐人才短板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的差距体现在质量问题突出、经济效益差、持续发展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才短板造成的。我国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亟须培养大批技能型产业工人。企业新型学徒制不但要改革技能人才的培育方式,还要求企业建立待遇与技能挂钩的激励机制,提高技术工人地位,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就读职业技术学校并投身生产制造一线,从根本上扭转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

(二)建设制造强国呼唤“工匠精神”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制造业大国,就应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重视技术工人,把失去的人才都吸引过来。《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可见,现代学徒制正日益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相信其必将对培养“工匠精神”发挥积极作用。

(三)当前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缺陷

人类的职业认知只能以整体化的形式进行,在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必须在具体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其最重要的成分是带有主观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4]。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采用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工学结合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比如,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生实习期间管理混乱等现象屡出不穷。究其原因,一是校企合作没有被纳入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体系,缺乏顶层设计;二是校企合作机制没有统一标准,也缺乏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指导与监督。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运行机制

我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方案的运行机制图中涉及到资金流动的用粗线箭头表示,主体之间有协议关系的用双向箭头表示。

图1 我国企业新型学徒制运行机制

(一)前提保障机制

政府部门对申请试点的企业进行资格审查,要求企业为大中型企业(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后文中的“企业”都指“大中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企业重视技能人才伍建设;建立较完善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建立待遇与技能挂钩的激励机制;技能劳动者占企业职工比例达60%以上。满足这四项前提条件的企业对技能人才有较大的需求,也具备一定的培训基础,所以更愿意参与学徒制试点。同时,这类企业的职工参与学徒制培训的积极性高,因为学徒期满后,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职业前景都有较好的预期。

(二)费用投入机制

学徒制培训的费用投入原则可以概括为“企业为主、政府为辅”。企业承担了学徒培训的主要费用,政府仅对学徒在培训学校发生的学费进行部分补贴(根据学徒期满考核情况,补贴学校学费的30%~60%)。从运行机制图中可以看到企业负担了三项直接费用:学徒工资、企业导师津贴和部分学校学费。培训学校从企业全额收取学徒在校期间的学费,并根据合作协议完成培训任务。企业需要先行垫付学徒的学校学费,然后准备好相关证明材料(学徒培养计划、学徒培养协议、校企合作协议、学徒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向政府部门申请补贴。

(三)合作协调机制

在企业、学校和学徒三者之间有两项最主要的协议:一是企业与学徒签订的培养协议,协议中要明确培养目标、培训内容与期限、考核办法等内容;二是企业与培训学校的合作协议,明确学校培训的方式、内容、期限、费用、校企双方责任等具体内容,保证学徒在企业工作的同时,能够到学校参加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此外,还有三项联系也很重要,即企业与学徒的劳动合同关系、学校对学徒的学籍管理关系、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审查与指导关系。

三、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方案的不足

篇9

编号:

国营企业职工劳动合同书

职工姓名:

单位:延边新华印刷厂

根据吉林省《国营企业全员劳动合同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和我厂全员劳动合同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经延边新华印刷厂法人代表与共同协商,双方同意签订本劳动合同书,其内容如下:

一、合同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共年个月。

二、试用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年个月。

一、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及劳动条件

1.本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一周一休制。

2.铅印、商标车间生产岗位实行常年两班制生产,华泰造纸厂实行三班连转制,其他工种实行一班制生产,但遇到紧急任务时,本厂可以组织加班加点,并支付合理加班费。

3.铸字、拣字、排版、纸型、铅版、照相制版等有害职工身体健康的工种,均有通风排气等防护措施,并享受相应劳动保护。

4.除排版、装订外基本上都是机械化、半自动化操作。

5.本厂根据生产、工作需要,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为职工提供必需的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有权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国务院的《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以及我厂《职工奖惩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管理和奖惩。

义务:

1.对职工要进行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社会治安、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等教育。

2.对职工要进行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素质。

3.加强劳动安全与保护,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

4.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职工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享有同等的工作、学习,参加民主管理,获得劳动报酬、政治荣誉、物质鼓励及享受劳动保险福利的待遇。

义务:

1.努力学习政治文化技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技术水平。

2.热爱本职工作,服从分配,努力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3.遵守国家的法律、法律和有关政策及厂内各项规章制度。

4.爱护公共财产、机械设备、生产工具,节约原材料、能源。

四、劳动报酬及保险福利待遇

1.试用期工资:级月元。

2.学徒工资:第一年月元。

第二年月元。

第三年月元。

3.转正后工资:元。

4.定级后工资:元。

5.调资晋级:

6.保险福利待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并结合我厂实际情况执行。

五、劳动纪律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遵守我厂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六、劳动合同的续订、变更、解除、终止及违约责任

1.劳动合同期满之前,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续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期限内,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期限内,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4.下列情况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①在试用期内发现不符合上岗条件的。

②职工不履行劳动合同,经企业提出警告后,仍不改正的。

③职工被除名、开除、辞退、以及被劳动教养、判刑的。

④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终结,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具有劳动能力,企业分配适当工作,本人不服从的。

⑤经有关部门批准企业宣告破产,或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的。

5.下列情况企业不得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①劳动合同期限未满,又不符合解除劳动合同有关规定的。

②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符合评残等级的。

③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

6.下列情况职工可以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①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严重危害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

②企业不能按照劳动合同规定,保证支付劳动报酬和其他福利待遇超过三个月以上的。

③企业不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

④经批准出国或赴港、澳、台定居的。

⑤经企业同意自费考入大中专院校学习的。

7.下列情况职工不得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①由企业公费培训没有达到协商规定服务期限的。

②在企业中担任重要生产经营、科研任务,任务未完成的。

8.劳动合同期满后自行终止。

篇10

职工姓名:

单 位:延边新华印刷厂

根据吉林省《国营企业全员劳动合同治理试点工作方案》和我厂全员劳动合同治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经延边新华印刷厂法人代表与 共同协商,双方同意签订本劳动合同书,其内容如下:

一、合同期限: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共_____年_____个月。

二、试用期限: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_____年_____个月。

一、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及劳动条件

1.本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一周一休制。

2.铅印、商标车间生产岗位实行常年两班制生产,华泰造纸厂实行三班连转制,其他工种实行一班制生产,但碰到紧急任务时,本厂可以组织加班加点,并支付合理加班费。

3.铸字、拣字、排版、纸型、铅版、照相制版等有害职工身体健康的工种,均有通风排气等防护措施,并享受相应劳动保护。

4.除排版、装订外基本上都是机械化、半自动化操作。

5.本厂根据生产、工作需要,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为职工提供必需的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权 利:

有权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国务院的《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以及我厂《职工奖惩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治理和奖惩。

义 务:

1.对职工要进行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社会治安、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等教育。

2.对职工要进行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素质。

3.加强劳动安全与保护,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

4.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职工的权利和义务

权 利:

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享有同等的工作、学习,参加民主治理,获得劳动报酬、政治荣誉、物质鼓励及享受劳动保险福利的待遇。

义 务:

1.努力学习政治文化技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技术水平。

2.热爱本职工作,服从分配,努力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3.遵守国家的法律、法律和有关政策及厂内各项规章制度。

4.爱护公共财产、机械设备、生产工具,节约原材料、能源。

四、劳动报酬及保险福利待遇

1.试用期工资: 级 月 元。

2.学徒工资:第一年 月 元。

第二年 月 元。

第三年 月 元。

3.转正后工资: 元。

4.定级后工资: 元。

5.调资晋级:

6.保险福利待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并结合我厂实际情况执行。

五、劳动纪律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遵守我厂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六、劳动合同的续订、变更、解除、终止及违约责任

1.劳动合同期满之前,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续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期限内,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期限内,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4.下列情况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①在试用期内发现不符合上岗条件的。

②职工不履行劳动合同,经企业提出警告后,仍不改正的。

③职工被除名、开除、辞退、以及被劳动教养、判刑的。

④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终结,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具有劳动能力,企业分配适当工作,本人不服从的。

⑤经有关部门批准企业宣告破产,或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的。

5.下列情况企业不得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①劳动合同期限未满,又不符合解除劳动合同有关规定的。

②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符合评残等级的。

③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

6.下列情况职工可以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①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严重危害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

②企业不能按照劳动合同规定,保证支付劳动报酬和其他福利待遇超过三个月以上的。

③企业不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

④经批准出国或赴港、澳、台定居的。

⑤经企业同意自费考入大中专院校学习的。

7.下列情况职工不得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①由企业公费培训没有达到协商规定服务期限的。

②在企业中担任重要生产经营、科研任务,任务未完成的。

8.劳动合同期满后自行终止。

9.任何一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

对方,方可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