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限合同范文

时间:2023-03-23 11:0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期限合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期限合同

篇1

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时间。劳动合同订立后,双方当事人便建立了劳动关系,各自要依据自己的劳动行为来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但是,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不可能无头无尾,成为永恒不变的关系,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流动是必然的。劳动关系可能是较长期限的,也可能是短暂的,到底要维系多久,必须通过一定的具体时间表现出来,这就产生了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如果没有期限,双方当事人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处于不确定状态,不利于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合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劳动合同内容的保证。劳动合同是以实现劳动过程为目的,劳动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劳动合同如果没有期限,这个过程就难以确定,生产或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无法保证,合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真正意义。正因为如此,本法把劳动合同期限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之一作出规定。

根据本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篇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XX年的;

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XX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XX年的;

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好处

一旦员工与单位签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不能以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等理由终止劳动合同,只能按照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处理,并须支付员工补偿金。

企业在进行“经济性裁员”时,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应在“优先留用”之列.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应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注意:“无固定期限合同”并非铁饭碗,如双方经协商同意,或出现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等法定条件等时,仍是可以终止的。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范本

甲 方:

乙 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

第一条 甲方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人

注册地址

经营地址

第二条 乙方

姓名

户籍类型(非农业、农业)

居民身份证号码

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名称 证件号码

在甲方工作起始时间 年 月 日

家庭住址 邮政编码

在莆居住地址 邮政编码

户口所在地 省(市) 区(县) 街道(乡镇)

二、劳动合同期限

第三条 本合同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本合同于 年 月 日生效,其中

三、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第四条 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 岗位(工种)工作。

第五条 根据甲方的岗位(工种)作业特点,乙方的工作区域或工作地点为

第六条 乙方工作应达到 标准。

四、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七条 甲方安排乙方执行 工时制度。

执行标准工时制度的,乙方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休息日为甲方安排乙方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或者不定时工作制度的,应当事先取得劳动行政部门特殊工时制度的行政许可决定。

第八条 甲方对乙方实行的休假制度有

五、劳动报酬

第九条 甲方每月 日前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工资,月工资为 元或按 执行。乙方在试用期期间的工资为 元。

篇3

法定代表人:

乙方(受聘人员)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日:

文化程度:

居民身份证号码:

电话:

家庭住址:

根据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公司员工聘用合同:

一、聘用合同期限

(本合同为有固定期限的聘用合同。合同期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其中试用期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二、工作性质

乙方同意按甲方工作需要,在岗位工作,完成该岗位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甲方按国家和省、市的有关安全、劳动保护、卫生健康规定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障乙方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工作。

四、劳动报酬及考核目标

全年任务为月工资

一季度考核一次,未完成任务按比例扣发工资或押金,完成任务后按等级提取业务提成。

干满一年后完成岗位无损害公司利益行为,享受基本养老金及全年人身意外保险。(具体任务标准如下)

五、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

1.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甲方的规章制度对乙方行使管理权、考核权和奖惩权。

2.合同期间因工作需要,甲方有权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通知乙方解除劳动合同,不受提前三十天通知的限制:

(1)在试用期内发现乙方不符合聘用条件的;

(2))乙方在病、事、延长产假和医疗期及脱产学习期间本人或为他人及亲友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

(3)乙方严重违反甲方工作责任制或甲方规章制度的;

(4)乙方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5)乙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6)乙方连续个月(季度、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7)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它安排的。

4.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应当提前三十天以书面通知乙方:

(1)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2)聘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聘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聘用合同达成协议的;

5.乙方受聘期间,因违法、违纪或其它不当行为,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甲方的义务

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创造有利于职工发挥积极性的企业环境。

2.负责对乙方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企业管理、遵纪守法和规章制度的教育与培训。

六、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的权利

1.在合同期间乙方享有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获得政治荣誉和物质鼓励的权利。

2.有权享受国家和本企业规定的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福利待遇。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随时通知甲方解除聘用合同:

(1)在试用期内;

(2)甲方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乙方工作的;

(3)甲方未按聘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工作条件的。

(二)乙方的义务

1.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约定的工作任务或工作指标,并接受甲方的考核。

2.自觉保护甲方的形象和利益,不得实施有损甲方形象和利益的言行。

3.必须以甲方工作人员名义开展业务,并服从甲方统一管理。

4.乙方因其它事由单方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七、劳动保险和福利待遇

自合同签订后期满一年后,甲、乙双方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月缴纳社会保险费,乙方个人缴纳部分,由甲方在其工资中代办扣缴。

八、公司员工聘用合同的违约责任

1.本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必须严格执行,如遇违约时,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支付给对方违约金元;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根据后果及责任大小予以赔偿。

2.违反和解除聘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和经济补偿金,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在双方终止劳动合同时,由甲方一次性付给乙方。

3.因不可抗力造成本合同不能履行的,可以不承担违约责任。

九、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双方协商一致,认为下述程序是公正而合理的。

1.提出书面通知;

2.填写《员工离职通知书》。

归还乙方持有的甲方的各种文件、资料、通信设备、劳动工具、住房、交通工具等甲方财产。如有遗失、损坏应予赔偿。

3.交接工作;

4.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

5.甲方出具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自乙方提出书面通知之日起的第三十一日,双方劳动合同关系解除。但由于乙方的原因未能及时按程序办妥手续的,则办理时间可以顺延,由此造成的损失乙方自负。

但如这种延误系甲方原因,则甲方应为乙方办理手续并赔偿乙方损失。

十、甲乙双方签定合同时,乙方必须向甲方交纳押金元。合同期满,甲方不正式聘用乙方,或经甲方同意,乙方提前解除聘用合同,乙方未对甲方造成损失,并办理好财务移交手续,甲方在三天内退还乙方押金。

十一、本合同一式二份,甲方执一份,乙方执一份,经甲乙双方签定之日起生效。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篇4

合同纠纷属于普通民事权利争议,因此诉讼期间为3年。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对方违约致使自己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保护。

【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劳动合同书

(固定期限)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

第一条甲方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人

注册地址

经营地址

第二条乙方性别

户籍类型(非农业、农业)

居民身份证号码

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名称证件号码

在甲方工作起始时间年月日

家庭住址邮政编码

在京居住地址邮政编码

户口所在地省(市)区(县)街道(乡镇)

二、劳动合同期限

第三条本合同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本合同于年月日生效,其中试用期至年月日止。本合同于年月日终止。

三、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第四条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

岗位(工种)工作。

第五条根据甲方的岗位(工种)作业特点,乙方的工作区域或工作地点为

第六条乙方工作应达到

标准。

四、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七条甲方安排乙方执行工时制度。

执行标准工时制度的,乙方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休息日为

甲方安排乙方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或者不定时工作制度的,应当事先取得劳动行政部门特殊工时制度的行政许可决定。

第八条甲方对乙方实行的休假制度有

五、劳动报酬

第九条甲方每月日前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工资,月工资为

元或按

执行。

乙方在试用期期间的工资为元。

甲乙双方对工资的其他约定

第十条甲方生产工作任务不足使乙方待工的,甲方支付乙方的月生活费为元或按

执行。

六、社会保险及其他保险福利待遇

第十一条甲乙双方按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甲方为乙方办理有关社会保险手续,并承担相应社会保险义务。

第十二条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待遇按国家、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甲方按

支付乙方病假工资。

第十三条乙方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的待遇按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甲方为乙方提供以下福利待遇

七、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第十五条甲方根据生产岗位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为乙方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发放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第十六条甲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生产制度;乙方应当严格遵守甲方的劳动安全制度,严禁违章作业,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十七条甲方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八、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经济补偿

第十八条甲乙双方解除、终止、续订劳动合同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及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甲方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本合同时,为乙方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乙方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第二十条乙方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九、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一条甲乙双方约定本合同增加以下内容:

十、劳动争议处理及其它

第二十二条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可以向甲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二十三条本合同的附件如下

第二十四条本合同未尽事宜或与今后国家、北京市有关规定相悖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人

(签字或盖章)

签订日期:年月日

劳动合同续订书

本次续订劳动合同期限类型为期限合同,续订合同生效日期为年月日,续订合同

终止。

甲方(公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人(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本次续订劳动合同期限类型为期限合同,续订合同生效日期为年月日,续订合同

终止。

甲方(公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人(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劳动合同变更书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对本合同做以下变更:

甲方(公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人

(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使用说明

一、本合同书可作为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时使用。新晨

二、用人单位与职工使用本合同书签订劳动合同时,凡需要双方协商约定的内容,协商一致后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签订劳动合同,甲方应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本人签字或盖章。

三、经当事人双方协商需要增加的条款,在本合同书中第二十一条中写明。

四、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内容,劳动合同的变更等内容在本合同内填写不下时,可另附纸。

篇6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保证期间。如果没有约定的,在连带责任保证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一般保证场合,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6个月。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在保证期间中,如果债权人主张权利的,则保证责任确定,从保证责任确定的时刻起,开始起算保证的诉讼时效。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由于担保法没有规定,因此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仍应为2年。

a点为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时,保证期间届满的时间点为c点,债权人在b时间点要求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保证的诉讼时效的有关问题可以表述为:

1. ac之间的期限就是保证期间,如果债权人没有按ac之间的期限中要求承担保证责任(要求承担保证责任的方式,在一般保证中表现为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在连带责任保证中表现为向保证人要求承担保证责任。),则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2.由于保证期间为除斥期间,因此在ac时间段内不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这是一个不变期间。ac之间的期限长度取决于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的有关规定。需要注意的是,《担保法》第25条第2款规定保证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止和延长,但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断。但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1条的规定,保证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应当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规定确定保证期间。

3.保证的诉讼时效起算点因为保证性质的不同而有不同(在一般保证,从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在连带责任保证,从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表现在图示中,保证的诉讼时效起算点为b点,而非c点。一旦保证的诉讼时效开始计算,则保证期间丧失意义。

篇7

关键词:解除权;行使期限;催告制度;合理期限

一、问题的提出

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终了,未履行的部分不必继续履行,既已履行的部分依具体情形进行清算的制度 。我国《合同法》对于合同解除权行使期限的规定主要为第九十五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

前述规定对于司法实践而言已呈现较多立法缺陷,导致某些案件难以依据现行法作出公正裁判。例如:重庆市某房屋开发有限公司与某甲于2001年11月10日签订《重庆市商品房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某甲向该公司购买建筑面积为274.48平方米的房屋一套,并约定分期付款时间。后某甲由于炒房资金不足则未按时缴清房款,办理按揭手续及接房。该公司在此期间采用多种方式催告某甲履行义务。该公司于2004年至2007年间3次邮寄通知某甲,但都被退回并于2007年8月再次以报纸公告通知。由于某甲仍未来接房并办理相关手续,该公司又5次通知某甲接房并办理相关手续,并声明如果某甲仍不接房,该公司将解除与某甲签订的《重庆市商品房买卖合同》。但是,某甲还是不予回应并且无法联系。后该公司于2012年7月向该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解除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的《重庆市商品房买卖合同》并请求裁决被申请人赔偿申请人相应的资金利息损失。本案的争议焦点为该公司在多次催告某甲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后是否还享有对合同的解除权?《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应当在解除权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而对于一方当事人多次催告的问题未予以规定。显而易见,若不承认本案申请人仍享有合同解除权,则对坚守诚实信用原则的申请人而言是极不公平的。

《合同法》及《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对于合同解除权行使期限的规定,除存在未规定一方当事人多次催告对方履行的对解除权是否产生影响的缺陷外,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合同法》第九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强调了解除权作为一种形成权,其行使期限是一种除斥期间,但对解除权行使期限直接产生影响的"合理期限"一词如何界定呢?除《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十五条将"合理期限"规定为三个月外,其他领域并无提及;并且本款并未指明非解除权人在催告时能否为解除权人指定一个期限,要求其在此期限内行使解除权,否则解除权消灭。二是该款规定的是"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那么在法律未规定解除权行使期限,当事人也未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且对方当事人又未为催告的情形下,解除权行使期限应为多长呢?其起算点又如何计算呢?

欲解决前述相关问题并完善解除权行使期限的制度设计,需先厘清合同解除权制度设计的应为目的,遵循以价值指导规范。合同解除制度除了实现一方面把双方当事人从原有合同法律关系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寻求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使合同关系尽快确定的目的外,也需遵循合同交易的基本原则,维护诚实信用。将对合同的解除与合同目的以及违约后果综合考量,即当一方根本违约时,对合同解除权期限的设置应注重尊重守约方的权利。因合同的解除通常是在合同不能正常履行时,当事人不得已而采取的救济方法 2 。因此,合同解除权的制度设计应注重上述三方面目的的平衡。

二、完善合同解除权行使期限之立法建议

(一)对方当事人催告解除权人的,解除权行使期限之"合理期限"的确定

《合同法》第九十五条第二款对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规定为"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对于如何确定此"合理期限",基于前述分析,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三种路径:一是当事人双方可以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体现合同自由和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二是赋予非解除权人为解除权人指定行使期间的权利,从而使得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得以确定。三是由法律具体界定该行使期限。《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十五条将该"合理期限"规定为三个月,有学者主张把此条规定类推适用于其他合同[3]。笔者赞同此类主张,其有助于以现有法律规定解决同类问题,但应当允许以当事人约定或者指定优先。

(二)对方当事人未催告解除权人的,解除权行使期限的确定

对在法律没有规定解除权行使期限,当事人也无相关约定,且对方当事人又没有催告的情形下,解除权行使期限仅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十五条第二款中有所规定。对此,该解释第十五条对其他合同有重要借鉴意义。可将该解释第十五条第二款中 "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应当在解除权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的规定类推适用其他合同。此处对于如何界定该起算点,即"解除权发生之日"则对确定解除权存续期间至关重要。《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了法定解除权产生的情形,其中第三款对解除权行使期限的起算点尤为不明确,其非违约方给予违约方的履行延长的 "合理期限"难以界定。为利于实践操作,此处迟延履行的"合理期限"可借鉴《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即"合理期限"为经催告后的三个月。当事人对此"三个月"合理期限有异议的,应有权请求法院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变更,以求在实务便利与公平之间保持平衡。

(三)非违约方多次催告时解除权行使期限的确定

在本文所引案例中,对于非违约方在前一解除权一年除斥期间经过后的催告行为是否可以产生新的解除权呢?笔者对此持肯定意见,因其在无法有效联系违约方的情形下,其只能通过解除与某甲之间的合同才可能与第三人订立新的合同,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一般情况下,解除权除斥期间经过,则该解除权消灭。此以传统民法上的权利失效理论为基础,但权利失效理论是建立在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之上,属于禁止权利滥用的一种特殊形态[4]。因而,解除权制度除有使合同关系尽快确定的目的外,也需遵循合同交易的基本原则,维护诚实信用。对于非违约方多次催告时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可分为两种情形加以完善:一是在前一解除权行使期限届满前,解除权人催告对方履行的,解除权作为除斥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且该催告是基于同一迟延履行期内的不履行,属于同一事由,不产生新的解除权。二是在前一解除权除斥期间届满之后,也即在新的继续履行期间内,非违约方基于对方新延长期限内的不履行再次所为催告,在合理期限后,违约方仍不履行的,应视为再次产生解除权。其满足在新的延长履行期内,重新产生解除权的条件,与前一解除权为除斥期间的性质并不违背,也即每一独立的解除权行使期间并未延长。相反,如此更能使每一新阶段的合同通过解除权制度使合同关系尽快确定,实现在必要时使双方当事人从原有的合同法律关系中予以解脱。

参考文献:

[1]韩世远.合同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503.

[2]郑静春.合同解除的若干问题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2012,(1):86-88.

[3]彭德才,王文珂.论迟延履行时的合同解除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1):32-34.

篇8

关键词: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解除;企业视角

一、本文的意图及目的

笔者作为一名企业法务人员,多次参与公司劳动相关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一方面意识到企业法务人员及人力资源相关员工应该加强学习劳动相关法律制度,另一方面也综合发现了很多企业最为困扰的问题,笔者写作此文,意在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予以思考,同时也希望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讨论。接下来本文将主要针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两个问题进行阐释。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探究

(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概念辨析

根据当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并在法律中规定了只要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企业就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无疑在《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为一个对员工更加有保障的合同形式呈现在了立法中,并且无固定期限这个字眼让企业觉得是没有期限,是终身制的,无法解除,因此现在大多企业纷纷以各种形式规避与员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笔者认为这是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认识不足所导致的,其实《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定义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笔者认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虽然不存在一个自然终止时间,但是劳动合同解除的各种情形仍然是适用的。因此,企业大可不必担心与员工订立此类合同。

(二)企业需与员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

根据当前立法的规定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满一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我国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太过简单和概括,导致企业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造成误解。所以,企业在实际中会尽量避免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尤其是很多劳工制度不健全的中小企业,私营业主。这里应当重点注意,很多私营业主认为不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就可以规避法律的相关规定,其实这与其想法是南辕北辙。一方面不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让员工没有归属感,不能形成正确的企业文化及稳固的一起为共同目标奋斗的企业氛围,另一方面,法律规定的所有劳动合同义务企业均是需要承担的,另外还会面临二倍工资的处罚。2.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这是从劳动者保护的角度出发的,一个员工在一家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即可以与企业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这是符合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的。十年,几乎是一个劳动者最黄金的时间,一旦工作满十年后被公司解聘很有可能面临就业困难的处境,也因此,国家通过法律赋予了其要求与公司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权利。3.连续两次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连续两次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原则上企业就需要与员工在第三次订立劳动合同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一点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连续签订两次劳动合同之后,企业有没有权利选择不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呢?答案是不行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归纳起来,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其实只有一次自然终止的时间节点,即第一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止。因此给企业一个建议,在与员工签订的第一次劳动合同终止续签时应尽量慎重,如果发现一个员工与公司企业文化背离,在这个时间节点选择终止劳动合同是最正确的选择。

(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意义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非终身制的劳动合同,只是把劳动合同自然终止的情形取消掉了而已,只要没有法定的解除事由,员工就可以一直在该企业工作直到退休。笔者看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有其内核价值的:1.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形成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大多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限的(未订立劳动合同满一年的情形除外),员工与企业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磨合,员工在这家企业工作了很多年,对于这家企业非常熟悉,甚至会有共同奋斗的使命感,一旦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会让员工更加有主人翁的意识,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的积极发展。2.有利于企业对员工的培养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一旦与员工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那么这份劳动关系相对就更加稳定了,企业可以更加放心的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长期培养以及对未来职业能力的长期规划,有利于造就企业的高素质人才及核心岗位人才,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3.减少了招聘成本稳定的劳动关系,稳定的团队,让企业中坚力量相对稳固,可以为企业节省招聘、培训的成本。

三、劳动合同解除浅析

劳动合同的终止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劳动合同到期自然终止,另一种是在满足特定条件下的劳动合同解除。此处我们主要讨论第二种情形中企业主动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1.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2.员工过失性辞退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劳动者满足相关要求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时,企业也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3.员工无过失性辞退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满足相关前提下,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无过失解除劳动合同。注意无过失性辞职,并不等于员工无过失企业均可以辞退,只有满足上述三种情况才能解除劳动合同,且必须要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4.经济性裁员《劳动合同法》在经济性裁员中规定了企业在满足相应条件时可以经济性裁员,但是同时也规定了很严格的程序,裁员方案还需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因此企业只有真的到了特别严重的情况下才能适用。所以不在我们本章节的讨论范围之内。

(二)劳动关系解除浅析

总结下来企业能够解除员工劳动关系的情形,除了经济性裁员外无非三种:(1)协商一致解除;(2)过失性解除;(3)特定条件下的无过失性解除。此处重点探讨后两种解除方式。1.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的适用浅析用人单位一旦选择单方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其均需要对此承担举证义务。因此作为企业,要做到不轻易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如果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就一定要做到合法合规。根据规定,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和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形都是在举证过程中相对容易的,但是第二点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需要重点关注,如果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权利,仲裁庭在认定过程中往往很难予以考虑认同。现代很多企业的规章制度中都规定了员工纪律,但是很少有明确规定违反纪律的处罚方式,或者处罚方式约定模糊不明确,这都将给企业在后续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中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建议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时应明确规定违反规定的义务,至少应该在制度中保留员工违反特定条款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权利。2.无过失性辞退浅析企业在员工无过失情况下想要解除劳动合同是很困难的,只有三种法定的情形可以通过提前三十日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三种情形中前两种都主要在于非因企业原因造成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符合现代企业的利益。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实体,如果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法律仍然规定不能辞退这是对企业的明显不公平,因此法律在此处做了相关规定。但是注意一下,并非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企业就能立即辞退,有一个流程要走的。在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中,企业需要给员工另行安排工作,该员工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方能辞退;在员工本来就不胜任工作的,企业也需要经过一个培训或调岗的前置程序,方能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种法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事由是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使得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这个在举证过程中也很难,如何证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就是一个很大的变数,法官或者仲裁员往往会依据自己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判定,一旦认定不属于重大变化很有可能做出不利于企业的裁定或判定。另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也不是立刻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仍需要经过一个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过程,只有协商未达成一致时,企业方能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后果

《劳动合同法》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规定了惩罚性的后果,人们往往记住了二倍工资赔偿,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劳动者只要能证明企业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就可以选择继续履行合同,此处的选择权在劳动者而不在用人单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二倍工资一般不会太多,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很轻易就承担了,因此如果让企业选择肯定是选择二倍赔偿。但是如果员工一旦选择继续履行合同对企业而言就很难受了。而从上述劳动合同解除的分析来看,企业要解除一名员工的劳动关系是有很大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的,因此企业要慎重选择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

四、结束语

当今社会,企业是构成社会的重要单元,也因此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员工均应该正确处理这份关系。对企业而言建立合法合规的企业规章制度,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与员工形成正面融洽的氛围才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不可避免也会遇到一些确实不符合企业岗位或者存在重大问题的员工,企业应尽最大限度的做到解除关系合法合规,避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发生。

参考文献:

[1]岳春禹.《DJ公司劳动关系管理优化研究——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中央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7.

[2]余凯成.《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3]常凯.《劳动关系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陈维政,李桂卿,毛晓燕.《劳动关系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

[5]程延园,《劳动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亚当.斯密:《国富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3.

[7]范围.《企业劳动争议内部处理机制实证研究》,《江汉学术》,2016,8(4).

[8]张力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法制博览》,2017,02.

[9]潘行.《浅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经贸实践》,2013.

[10]刘婕.《企业如何应对劳动争议》,《经济与法》.

篇9

王、张、李三人原均是某米厂的工人,1997年米厂改制,将其资产以140万元出售给了该厂原法定代表人蒋某。后蒋某以受让的资产另行成立了米面厂,并根据改制协议的约定接受了原企业的部分工人,所接受工人工龄连续计算,王、张、李亦转入米面厂工作,双方另行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米面厂决定与王、张、李均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王、张、李则以自己已连续工作十年以上要求与米面厂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为此双方发生纠纷。经协调无果,王、张、李经劳动仲裁后提起诉讼,要求与米面厂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人民法院审理后依法驳回了王、张、李的诉讼请求。

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十年以上的,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的此条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如果双方均同意继续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签订后,只要不出现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事项,劳动合同就不能解除。

篇10

关键词:合同解除制度解除权异议期限“成本―收益”

合同解除制度是现代合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立法模式借鉴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先进立法经验,形成有效而又极具特色的合同解除制度。在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和第九十六条规定了合同解除的类型和行事方式,构成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的重要法律依据。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在除当事人约定异议期限外,对依合同法第九十六条提起合同解除的异议权设置了三个月的异议期限。该异议期限的设立是为了使法律关系尽快得到确定,避免因合同解除是否有效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而损害当事人利益,同时节约司法资源,从而维护商事交易的公平和效率。但实质上,异议期限的设立未能达到理想的“成本―收益”效果。

一、我国《合同法》设立的合同解除权制度概述

我国现行合同解除权的相关规定脱胎于德国民法典,在我国合同法中,基本规定在第九十三条、第九十四条和第九十六条,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法定解除权包括不可抗力和一方当事人违约两种情形。

双方当事人均可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虽学者观点多倾向于仅守约方享有合同解除权,但司法实践对此有不同态度。解除权人依《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规定解除合同时,可以直接向法院要求解除合同;也可在通知相对人解除合同后,为尽快确定、稳定解除合同通知的效力,向法院提起确认解除合同有效之诉。相对人有异议的,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解除时间为解除权人解除合同的通知到达相对人之时。即使解除权人提讼或异议人提出异议,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合同解除效力,只要法院或仲裁机构对合同解除效力予以确认,合同解除时间就当溯及至解除合同的通知到达相对人之时。同理,解除权人直接向法院要求解除合同的,合同的解除时间为诉状副本送达相对人之时。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关于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和之后的损害赔偿责任,基本立足于《民法通则》第一百十五条和《合同法》第九十七条,学者对此多有论著,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我国《合同法》设立的合同解除权制度可以简化为以下基本法律模型。一方当事人(解除权人)提出解除合同:情形一,以诉讼方式提出,则相对人在参与诉讼过程中,以答辩方式表达异议。情形二,以通知方式提出,若相对人同意解除合同,则属于《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之协商解除合同,双方当事人均不必负担诉讼成本;若相对人未明确表示同意解除合同,则解除权人可以提起确认解除合同效力之诉或由相对人(异议权人)提起确认解除合同效力之诉。

在上述法律模型,体现了我国《合同法》在借鉴以德国民法为代表的形成权立法模式和以法国民法为代表的诉讼权立法模式的基础上,所设立的全新的合同解除制度:赋予合同解除权以形成权的特性,同时规定对解除权的后置司法审查程序以防止解除权被滥用。

我国的合同解除制度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条行使规则:其一,在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基于合同正义和合同的经济、法律价值,我国《合同法》赋予解除权人可以通知或诉讼的方式发动“攻击”(要求解除合同)的权利,通知到达对方即形成合同解除的时间点。其二,为了防止合同解除权被滥用,相对人也可以诉讼的方式予以“防守”(表达异议),启动后置司法审查程序。其三,鉴于解除权人属于“攻击”的发起方,即合同解除的提出方,故为防止合同长期处于可能被解除的效力不确定状态,《合同法》第九十五条规定了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以上三条行使规则,保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解除方面拥有平衡且对等的权利,以保护商事交易的安全和稳定,构成我国独特且有效的合同解除制度。

二、异议期限的设立目的

《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未约定异议期限的情形,规定了3个月的异议权行使期限。该条文的设立旨在促使异议权人积极行使其权利,避免合同解除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妨碍交易安全。学者对此的具体论述为:“在解除权人通知相对人解除合同,但相对人对此不置可否,或者虽然提起异议,但却不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合同解除的效力时,如果解除权人亦没有提讼或者仲裁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则合同解除是否有效,因没有权威机构的认定,可能处于不确定状态,且如果这一状态长期存在,可能对解除权人造成不利。……赋予相对人提起异议的权利,旨在保护相对人的交易安全,但如果相对人不积极行使这一权利,并进而对解除权人的交易安全构成妨害,就不应获得保护。”[7]学者亦认为:“(规定异议期限后)在违约方对解除提出异议时,裁判机构可以进行形式审查便可容易地裁决是否驳回;若无异议期间的限制,则需要予以实质审查解除权的有无,实质审查解除的效力是否已经发生,成本要高昂得多。”[8]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设立目的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相对人对解除合同的通知未积极回应,且解除权人亦没有提讼或者仲裁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的,将使合同解除的效力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损害解除权人利益。

2、赋予相对人异议权旨在保护其交易安全,但相对人若不积极行使该权利,进而对解除权人的交易安全构成妨害,就不应获得保护。

3、异议期限的存在,使得裁判机构可以进行形式审查,裁决是否驳回违约方对合同解除提出的异议,无需以实质审查解除权的有无,从而节约诉讼成本。

对此,笔者尝试结合法理和司法实践逐条予以分析:

1、一般情况下,当事人是自己权利的最佳维护者。解除权人在通知相对人合同解除后,随后涉及的将是终止履行、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法律效果或行为。若相对人未对解除合同的通知予以积极回应,作为自己权利的最佳维护者,解除权人势必采取积极措施(如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之,若解除权人没有就相对人的消极应对采取积极措施,是否可以推定,此种情形下,合同解除的效力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并不会对解除权人的利益构成损害,故解除权人对此不予理会。若是如此,就不需要以维护交易安全为名,以干涉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代价,通过限制性规定,促使当事人积极行使异议权。

2、是否及何时行使异议权、提起确认合同解除效力之诉,应属于相对人在衡量自身利益得失的基础上自由选择的范畴。如果在认为自身权利可能因合同解除的效力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而受到侵害的情形下,解除权人仍怠于行使诉权,有何理由以维护交易安全、稳定为名,让被动应对合同解除要求的相对人在限定期限内为其行使异议权、提讼,更遑论因相对人未如此行事而对其施加惩罚。

3、基于合同法的基本理念,一个合法有效的合同,应当尽可能使之有效。除协议解除外,合同解除权是给予当事人摆脱因不可抗力或对方违约而被破坏的合同关系的一种救济手段,[9]其目的是应对因不可抗力或对方违约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不公平状态。故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应以确认存在不可抗力或对方违约为前提,而此种确认必须立足于对有无解除权的实质审查。若从节约诉讼成本的角度,规定异议期限,从而以形式审查取代实质审查,可能导致另一种不公平状况的出现。既然实质审查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可依照《合同法》第九十六条所固定下的合同解除时间,在裁判机构确认合同解除效力后,让违约方承担因拖延而增加的赔偿责任,不需要再以《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其诉求不予支持。

综上,在现有合同解除制度下,并不存在因异议权人怠于行使权利而对解除权人造成不利后果的隐患且实质审查亦有存在的必要,故无需以《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对异议权的行使予以限制,以促使当事人积极行使其权利。

三、异议期限可能导致的问题

《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设立异议期限的必要性不足,在缺乏足够“收益”的前提下,异议期限导致的“成本”亦不容忽视:

1、异议期限的设立,可能为合同解除权人进行诉讼“突袭”提供便利,损害异议权人的诉权。在原告淮南市镇淮酱醋厂诉被告苏州比特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江阴分公司、苏州比特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承揽合同纠纷一案中(2010澄青商初字第0237号)[10],原告认为《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被告在收到原告要求解除合同的通知之后,虽有异议但未在3个月内,故合同已经解除;被告认为原告要求解除合同的条件不成立、无法定解除权为抗辩理由。若原告不符合《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的条件,自然不适用《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如果本案中原告拥有法定解除权,被告与原告进行磋商但未就解除合同之异议于3个月内提讼,原告是否可以据此主张合同已经解除?

上述案例可以简化为以下法律模型:当事人在符合《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的条件下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到达对方,然后以磋商为名拖满3个月(甚至等满3个月),最后以对方未在3个月内提起异议之诉为由,依据《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主张合同已经解除。此种情形下,相对人完全失去以诉讼维护权利的机会。对此,在双方就合同解除进行磋商时,将磋商时间自3个月中扣除,将更符合交易习惯、更显公平。[11]进言之,假设当事人在符合《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的条件下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到达对方,在对方表示反对但未积极行使异议权的情况下,也未提起确认合同解除效力之诉,而是于3个月后直接主张合同已经解除。若相对人并不知道司法解释对异议期限的限制,这种情形下的合同解除,对相对人而言是否有失公平。

2、异议期限存在推定上的矛盾。异议期限的设定是为了促使异议权人积极行使权利,并惩罚相对人恶意拖延的情形。但是,其隐含的前提假设是相对人知道且熟悉《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而事实上,立法并不以人们都熟悉甚至精通法律条文为前提。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以书面方式告知当事人基本的诉讼权利、义务,法官在诉讼过程中亦会视情况行使释明权,因为立法并没有将当事人默认为法律专家,恰恰相反,是默认当事人对繁复的法律规则并不了解。因此,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即使是最基本的诉讼权利义务都要书面告知,更何况是一般当事人更为陌生且不属于常识范畴的司法解释。

在《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情形下,当事人没有约定异议期且未在三个月内未必就是恶意拖延、试图损害他人利益。在商事交易中,一方当事人提出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时,对方不熟悉《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时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对方很可能认为对方要求无理而拒绝,对当事人而言,事情往往就到此为止,不会为了确认对方提出解除合同无效和自己不需要赔偿而特意提讼。这种情形下不存在恶意的拖延,因为当事人很可能真实相信自己不存在违约情形,因此直接拒绝对方要求,并将此事告一段落,直至对方诉诸于法律而采取防卫措施;二是,当事人之间就此事进行磋商,而磋商时间超过了三个月,在此情形下,同样不存在恶意拖延的情形。

四、解决异议期限问题的可行性尝试

异议期限的设立虽然存在“成本―收益”的不均衡问题,但是,在加快确认合同解除效力、督促当事人积极行使其权利、尤其是遏制违约方恶意拖延行为方面,异议期限的存在仍有着积极意义。《合同法》第96条规定“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的实质意义在于以此固定合同解除的时间。如果相对人确实存在《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的违约行为,那么,拖延越久,则相对人在裁判机构确认合同解除后要承担的赔偿责任越重。鉴于在实际交易中,是否真的存在《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的违约行为,相对人自己可能更为清楚。因此,《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实际是在督促异议人在明知自己存在违约行为的情形下,积极与对方协商解决,从而节约双方的交易和诉讼成本,避免司法资源被滥用,这才是《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维护商业交易安全、稳定、顺畅的本意。

异议期限主要“成本”(前两项)的核心在于异议权人对3个月异议期限的不了解。倘若能保障相对人知晓该条款,即相对人知晓自己拥有异议权及3个月的行使期限,则异议期限的存在既不会产生诉讼“突袭”,也不会损害相对人诉权;相对人在知晓行使期限的前提下因自身未行使权利而承担不利后果时,也能够接受司法权威作出的相应裁判。在实践层面,可采取由合同解除权人在合同解除通知中告知《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相关条款的形式。对解除权人而言,在通知中加入异议期限的说明并不会对其权利构成损害,其“成本”几乎为零;同时亦可警示当事人,在相对人可能提起确认之诉的情况下,合理行使解除权,避免解除权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