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合同范文
时间:2023-03-26 03:2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行合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旅游合同在一般情况下实施的过程中,旅行社本身的其他旅游项目提供者都会给予旅游合同对象相应的服务,若是旅游项目提供者未能够做到应尽的责任,则会严重影响到旅游合同的权益问题,容易产生法律上的纠纷。
2.旅行社在旅游合同中的权利
旅行社在旅游合同中拥有权利和责任两个方面,首先,旅行社在旅游合同中的权利有以下几点:(1)收客决定权;在旅游行业中,旅行社有权利选择任何个人或者旅游团体来签订旅游合同,然而在考虑到特殊因素时,旅客有无特殊病史如心脏病、慢性病及易发性病等,考虑到该类旅客的人身安全,可以在旅客报名时及时说明清楚,旅行社可根据此种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来实施是否收客的权利。(2)收费权;旅行社有权依照双方的旅游合同上的约定来收取相对应的酬金,并且要向旅客履行合同中所应当提供的服务及旅游产品。(3)行程安排权利;旅游合同中所约定好的旅游行程属旅行社自行拟定,旅行社有权依照旅游合同安排旅客的行程,包括旅游出行时间的确认、旅游的线路以及游览的方式等等。旅游行程并不是绝对的,旅行社可以根据旅客的要求来进行人性化的变动,但是归根结底,旅行社有最终决定旅游行程的权利。(4)求偿权;当旅客在报名以后要求变动出行日期或者路线等,由此所产生的额外费用及已发生的业务损失费等,旅行社有权要求旅客自行承担,依次收取相应的费用。(5)追偿权;如果是因为旅行社所造成的权益损害,则由签约旅行社或者是组团社来自行承担,其损害责任是因为其他旅行社所造成的,旅行社在承担相关责任赔偿以后,有权向实际造成权益损害的一方实施追偿权。(6)紧急处置权;一旦遇到不可抗力如天灾、动乱、交通等不可控因素所造成行程临时更改、延误或者滞留等时,在征求旅客同意的前提下,旅行社有权依据实践情况作出全权处理。德国《国民法典》中指出:“旅行社与旅客签约合同后遇见不可抗力及不可控因素等所造成的损害及危害,旅行社及旅客有权依照规定对合同发出预先接触的通知”。
3.旅行社在旅游合同中的责任
3.1依照合同旅行合同条约旅行社与旅客签订好合同以后,旅行社有责任按照旅游合同中所约定好的旅游项目及服务提供给旅客,且所提供的服务及旅游产品必须与合同相一致。
3.2保障旅客人身与财产安全的责任在旅行开始前,旅行社务必提醒旅客注意安全及保护财产安全,并且旅行社所提供的服务及旅游产品都必须要符合国家所制定的相关安全标准,在旅行期间有责任和义务保障旅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在进行具有危险性的旅游项目之前,必须先向旅客作详细的解说和明确的警示,同时要采取正当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3.3旅游目的的概况必须如实表述在进行实地旅游过程中,旅行社的导游要向旅客发送有关旅游目的的宣传资料,并且及时地书面告知旅游过程中所可能涉及的当地重要习俗、规定等,防止旅客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触碰到当地的禁忌,旅行社有着帮助旅客安全避险的责任,并且告知旅客在当地的小费支付标准以及其他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项目、行程具体安排、各种项目的标准等都要向旅客如实表述。
3.4旅行社必须作为第一责任人,未经旅客同意不得委托他人来履行任何义务旅行社作为旅游合同的甲方,必须作为第一责任人,若遇到其他突况需要转交他人来履行义务,在没有征求得旅客的同意之下,旅行社是没有权利委托他人来履行任何的义务,防止旅行社有偿出让合同夺取牟利出现的现象。
3.5准许第三人来参与或者顶替旅游义务在旅行出发前,旅客可以临时请求第三人来顶替旅游义务来参与旅行,但是第三人参与旅游的条件不满足时,或者是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或者官署命令等,旅行社可以对第三人的参与提出异议。
3.6承担赔偿、瑕疵担保的责任旅游服务若出现不具备合同约定的条件或者品质时,旅客可以请求旅行社将其改善,当旅行社不予以改善时,旅客有权要求减少费用。若是出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时,可以终止旅游合同。若旅游服务的质量差强人意,旅行社能够予以改善的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改善,若不能改善的,则应当减少旅客的费用,并且赔偿旅客损失。
3.7先行赔偿责任旅客在旅行过程中,若因为其他旅行社的原因而导致旅游合同不能依照规定旅行或者没有完全旅行,造成旅客损失,旅客有权要求旅行社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以后,有权利向导致旅游合同不能依法旅行或者没有完全旅行的旅游执行者作相关的追究违约责任。
3.8购买旅行社责任保险的责任旅游过程中难免会碰上以外,每一个旅行社都有为旅客购买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义务,一方面能够保障旅客的人身安全,一方面也能够为旅行社作出保障,避免因各种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利益损失。
4.结束语
篇2
乙方:_________
为了保证旅游者在旅游期间的人身安全和经济利益,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协办乙方保险业务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保险对象:
凡身体健康、能正常旅行参加出境(含港、澳、台地区),入境和国内团队旅游者以及随畴的旅行社导游,领队均可作为被保险人,由甲方代办投保。
二、保险期间:
本保险的保险期间,入境旅游者自其入境后参加旅行社安排的旅游行程开始,直至该旅游行程结束并办理完出境手续出境时止;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自其在约定时间登上由旅行社安排的交通工具开始,直至该次旅行结束离开旅行社安排的交通工肯时止,被保险人自行终止旅行社安排的旅游行程,其保险期间至其终止旅游行程时止。
三、保险责任:
按照《旅行平安保险条款》执行。
四、责任免除:
按照《旅行平安保险条款》执行。
五、赔付比例:
按照《旅行平安保险条款》执行。
六、投保手续:
甲方每组织一个旅游团队,应在出团前向乙方办理投保手续。甲方将投保单传真至乙方专用传真机,乙方在收到甲方投保依据后,正常工作日应在当天出具承保确认书并传真给甲方,休息日及节假日在专用传真机收到旅行社传真时即自行确认,无须再发确认书。
七、保险费的结算与支付及劳务的支付:
甲方为乙方代收的保险费每月结算一次。乙方在每个月五日前(节假日顺延)统计前一月保险费并通知乙方,经核对无误,甲方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将款项划给乙方。乙方每月收互保险费后,按实收保险费的5%支付给甲方作为劳务报酬。
八、保险金的申请和给付:
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发生本保险责任范围内事故时,甲方应事发后三天内通知乙方,原则上在10个工作日内或结案后提供有关索赔单证(包括当地公安部门 证明、医疗证明、原因、地点、估计损失或赔偿金额等),积极协助乙方处理赔付,做好事故的核查工作。乙方在责任明确、资料齐全后,应在七个工作日内按条款规定给付保险金。
九、本协议所称意外伤害是指外来的、突然的、被保人无法预料和不可抗拒的,使被保险人身体受到剧烈伤害的事件。
十、本协议一式两份,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_________年。有效期满。如双方无异议则继续生效。
十一、对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可随时修改补充,并作为本协议组成部分。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3
铝型材采购合同范文1供方:(以下简称甲方)
需方:(以下简称乙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规定,经供需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由供方提供铝型材,为明确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定立本合同,以之共同遵守。
一、 产品名称、型材价格:
二、 质量技术、验收标准、质量保证年限:
1、 经双方协商并签字认可的技术加工图纸加工生产,具体型材编号、规格按需方每批下给供方的订购清单为准。
2、 供方每批货随运输车提供该批型材质保书(此质保书由肇庆亚洲铝厂有限公司提供)。
3、 型材验收标准:按国家新颁布的铝合金型材质量标准,其中铝合金素材壁厚按双方确认图纸执行。
4、 供方对产品的质量保证期限按GB/T5237-20xx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在此质量期限内,需方提出的异议有效(其中异议按国家标准来衡量)。
三、 交货地点、运输方式:供方仓库,需方自提。
四、 交货时间:合同生效后,收到需方认可的订单、颜色编号后15天内供货到指定交货地点。如需新开模具,则首批型材在需方图纸确认后25天交货。
五、 付款货方式:
1、 铝锭价+加工费。
2、 根据每批订单,需方按照供方提供的发货单付款,付款方式:银行承兑汇票或电汇。
六、 未尽事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执行,本合同一式两份,供需双方各执一份。
七、 本合同只针对 有效,本合同自签定之日起生效,所有材料到场,货款付清后,合同自动失效。
八、 其他约定事项:需方所下于供方的订料单及合同附件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铝型材采购合同范文2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更好地开拓“ ××”牌系列铝型材在____ 地区的销售市场,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制订本合同,供双方共同执行。
一、范围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授予乙方在_____ 地区范围内“××”牌系列铝型材的总经销权,月销量不低于____吨。合同有效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2、乙方如有连续两个月未销售甲方型材 吨时,甲方有权终止协议,收回经销权。
3、总经销权存续期间,甲方不得在乙方的总经销地区内另设立或授权设立其它特约销售点,以确保乙方独家经销的权益;乙方也不得向第三家转让总经销权或进行有损甲方声誉的活动。
4、在本合同签订之日三个月内,乙方必须安排布置好总经销范围内的销售点。三个月后未能设立销售点的地方,甲方可自行前往设点。
5、乙方不得将“××”牌系列铝型材发往经销范围以外的地方销售,甲方不得将“××”牌系列铝型材发往经销范围以内的地方销售。其中一方出现问题应负责收回货物,如无法收回,则每吨扣罚20xx元。
6、总经销权存续期间,乙方不得再经销同类或同档次产品。如果乙方在签订本合同之前已在经销其它同档次产品,乙方应在两个月内终止该类产品的销售。
7、为进一步扩大和提高甲方产品在经销地区的知名度,甲、乙双方进行联合投资广告宣传。但在广告行为实施前,有关广告的具体内容、方式、广告费用等都应经双方同意,该广告行为方才有效。涉及该广告的费用以广告单位提供的税务发票为准,双方各承但50%。
8、如乙方违反本合同2、3、4、5、6、7条款的规定,甲方有权随时取消乙方的经销权,并要求乙方应赔偿一切损失。
二、模具订购及返款
如乙方要开新模具时,模具费用先由乙方支付。每套模具____元,出料超过5吨,则模具费用由甲方退还乙方。
三、产品价格
由甲方根据原材料的市场行情,制定出经销价格,并且通知乙方,作为货款结算的依据。
四、质量标准
甲方生产的产品按企业标准生产,乙方在提货时按相同标准验收。乙方若在提货后发现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则应在提货后十天内向甲方提出并停止销售,待甲方派人处理。
五、供货与提货
1、乙方在第一次提货时应提前七天向甲方支付订金,并同时将注明材料编号、品种的订单传给甲方,定金金额按提货物总额的20%计算。从第二次提货开始,经甲方同意,乙方免予付订金,但仍需提前七天将订单传给甲方生产。
2、订单经甲方确认后生效,并按经确认的订单数量及时生产,不得无故延迟交货时间。
3、按订货的数量和时间将货物全部提完,不得延迟提货或不提货,如超过七天不提货,甲方可按未提货数量没收相应的定金。
六、货方式和地点
乙方在甲方仓库内提货,运输工具由甲方负责,运费由乙方支付。
七、付款方式
款到发货。乙方应在提货日前支付货款给甲方,并将货款交付底单传给甲方。一般情况下,乙方在货款到达甲方帐户上才可提货。
八、争议解决方法
双方如对本合同产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若协商不成,可向本合同的履行地(即××省××市)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生效条件
1、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铝型材采购合同范文3卖方:(以下简称甲方)
买方:(以下简称乙方)
乙方购买甲方产品,为维护甲乙双方的利益,经双方协商,就有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以供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 购销内容
乙方委托甲方为其生产 晶钢门铝型材 系列产品,产品数量 总计3吨 、标准 国标 、质量要求 电泳磨砂 乙方提供,另在订单上详述,每吨价格:铝锭行情价(长江有色) 17540 元 + 6000元 = 23540 元 总计金额按实际发货数量计算,若有价格变动双方协商确定。
第二条 乙方责任:
1、乙方需要在厂贴牌采购的,要提供相应的合法手续和相应的产品外包装等。
2、铝锭行情价按照预付款到达甲方账户的日期计算。
第三条 甲方责任
1、严格按照乙方的委托内容及要求提品。
2、负责原材料的采购、验收、供应,并按照甲方确定的原材料质量要求进行。
第四条 磨具费用
开模费用由双方共同承担。单一品种达到
第五条 付款方式及交货地点:
乙方确定需要款式、数量、标准后,给甲方下生产订单,并将预付货款30%打入甲方指定的银行账户,提货前打清其他尾款。交货地点由乙方定,运费乙方自付。
第六条 违约责任:
1、因甲方未按乙方要求的时间交货,可向甲方要求一定补偿,凡违反本合同之其他各项条款的,责任方应承担相应损失。
2、甲、乙双方如有一方违约,除追究违约责任外,另一方有权终止本合同。
第七条 合同有效期限为期一年,自签订合同日算起。
第七条 合同如遇争议,甲乙双方可协商解决,达不成协议的可向甲方所在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经双方当事人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
第九条 其他未尽事宜另行订立。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篇4
尽管合同的履行问题非常重要,但《合同法》不是操作手册。因而《合同法》本身并不能提供现成的方案给当事人,指导其履行合同义务。事实上,现实生活千变万化,合同更是差万别的,法律即无法包罗万象地对纷繁复杂的问题作出规定,也不能越俎代庖地替合同的当事人对履行问题作出规定,否则就违背了合同自由的根本原则,这也必将使《合同法》无法实现自身的功能。因此《合同法》规定了合同履行基本原则,以指导当事人具体地去实现合同,处理现实的履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形。合同履行原则作为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债务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首先,合同履行原则具有抽象性。合同履行原则并未明确规定当事人之间的具体权利义务关系。反映的是法律对合同履行的基本要求及价值评判,它的精神、宗旨是由合同履行的具体条文来实现的。其次,合同履行原则具有指导性。是指导当事人正常完成合同义务的基本法律准则。再次,合同履行原则是对当事人完成合同义务普遍适用的准则。合同履行原则不是仅适用于某一类合同履行的准则,而应是对各类合同履行普遍适用的准则,是各类合同履行都具有的共性要求或反映。
一、全面履行原则
《合同法》第60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一规定,确立了全面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又称适当履行原则或正确履行原则。它要求当事人按合同约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履行原则。依法成立的合同,在订立合同的当事人间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因此,合同当事人受合同的约束,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应是自明之理。法律谚语中有“契约必须遵守”的说法,而我国早先颁布的《民法通则》第88条第1款也规定,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尽管《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相对应的规定在用词上有“全部”和“全面”的差别,但实际上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可以认为,新《合同法》在合同履行的问题上确认全面履行原则是对合同法基本原理的强调和重申。在合同履行的问题上,我国曾经奉行过实际履行原则,是否全面履行原则就是实际履行原则呢?答案是否定的。全面履行原则和实际履行原则尽管有相同之处,但两者不是从同一个角度来认识履行的。按照实际履行原则,合同一经有效成立,合同当事人就必须按照合同的标的履行,不允许以支付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金代替实际履行。计划经济是决定实际履行原则的原因和主要理由,一旦脱离了计划经济,实际履行就失去了其作为原则的意义,而只是作为在特定情形下对违约的一种补救方法。全面履行原则在要求合同当事人按合同标的履行合同义务这一点上和实际履行原则的要求相同,但其并不禁止合同当事人变更和解除合同,也允许通过承担违约责任来代替实际履行,因为这也是合同自由的一部分,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应该注意的是,全面履行原则尽管要求合同当事人严格履行合同义务,但这只是一个总体性的要求,我们要避免以单一、片面的观点来理解全面履行原则,而这也正是我国《合同法》在合同的履行中规定另一个重要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的理由。
二、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法》第60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此规定可以理解为在合同履行问题上将诚实信用作为基本原则的确认。从字面上看,诚实信用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以“诚实商人”的形象参加经济活动。从内容上看,诚实信用原则并没有确定的内涵,因而有无限的适用范围。即它实际上是一个抽象的法律概念,内容极富于弹性和不确定,有待于就特定案件予以具体化,并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从功能上看,诚实信用原则兼有法律调节和道德调节的双重功能,在当事人就合同发生争执时,赋予法官较大的公平裁量权,如同给予了法官一张空白委任书,可以由法官根据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解释,直接调整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有人认为诚实信用原则体现的是人们可以期待的交易的基础;也有人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是兼顾当事人双方的利益,求得利益的调和;另有观点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旨在谋求利益的公平,而公平就是市场交易中的道德。究其实质,法律不过是借用了“诚实信用”这个带有强烈道德色彩的词来寻求利益的均衡,促进交易,实现交易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功能,是一种高超的法律技术。
诚实信用原则最初在《德国民法典》就被作为履行合同的基本原则加以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实践的丰富及理论研究的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遵守诚实信用才是维护当事人自身利益的最佳方式,才是交易成功的最好保障。因此,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不仅适用于合同的履行,而且扩及合同的订立、解释及所有与合同有关的权利的行使及义务的履行,成为整个合同法甚至民法的基本原则。因此,诚实信用原则被奉为合同法以至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被称之为“帝王原则”或“帝王条款”。正因如此,《民法通则》第4条就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指导一切权利的行使和所有义务的履行,而《合同法》第6条又再次将其作为基本原则加以规定。
根据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1.债务人不得履行自己已知有害于债权人的合同,于此种情形,债权人可以请求撤销合同;2.在以给付特定物为义务的合同中,债务人于交付物之前,应以善良管理人的注意,妥善保存该物;3.在发生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原因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按预定条件履行时,债务人应及时通知债权人,以便双方协商处理合同债务;4.在合同就某一有关事项未规定明确时,债务人应依公平原则并考虑事实状况合理履行。
《合同法》第60条第2款对诚实信用原则作了具体化规定,即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和保护等义务。在传统民法上,这些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义务被称为附随义务。此类义务并非自始确定,而是随着合同的发展,于具体情形下要求当事一方有所为或有所不为,以维护相对人的利益,于任何合同都可发生,而不受合同类型的限制。
三、情势变更原则
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合同成立后至履行完毕前,合同存在的基础和环境,因不可归属于当事人的原因发生变更,若继续履行合同将显示公平,故允许变更合同或者解除合同。
篇5
【说法】法庭审理认为,一、车辆生产日期非使用日期,使用年限当从初次购买新车起算,而非从生产日期起算;二、王某、钱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有自我甄别机动车折旧程度和自由买卖的选择权利,二人在接收该车辆后,又在近半年的时间里继续履行给付义务,均可看出二人对该交易行为的认可和履行。故法庭认定该买卖合同合法有效,王某、钱某应承担继续履行义务,但张某诉请利息部分违反法律规定。根据双方约定,此农用车实际交易价格为7,5万元,如果出现未按时付款行为需另行支付5000元,该5000元应属双方约定的违约金,故张某在适用了违约条款弥补损失后再行主张利息损失,不符合法律规定。综上,法庭判决王某、钱某连带赔偿张某农机款1万元及违约金5000元。
(农十二师三坪垦区人民法院赵昕)
异地住院怎样报销医疗费用
读者:
我母亲退休后离开团场去了异地,现在生病住院,该如何履行医疗报销手续?
按现行的医保规定,参保人员异地急诊住院后,应在规定的工作日(3日至5日)与参保人员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联系并告之相应情况,住院后参保人员凭身份证、医疗费原始发票、出院证、医疗费用明细单、医疗机构等级证明、病史资料等证明到参保地经办机构进行报销。
2012年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基数是多少
读者:
我是兵直统筹区的一名灵活就业人员,请问2012年社保缴费每月最低是多少?怎样查询自己的缴费信息?
2012年兵直统筹区灵活就业人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基数为每月1802元,费率为20%,每月的缴费额为360.4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为每月3283元,费率为5%,每月的缴费额为164.15元。
近日,农一师阿拉尔垦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开设赌场案,依法判处被告人李某和王某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追缴违法所得,没收涉案赌具。
(任疆 宋军萍)
近日,农二师焉耆垦区公安局民警通过细致盘查,将潜逃十年的抢劫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
(李杰)
日前,石河子市公安局侦破一起特大抢劫案,犯罪嫌疑人周某、骆某落入法网。
(郭长松)
近日,农八师莫所湾垦区人民法院在一五。团公开审理了一起因涉嫌妨害公共安全的刑事案件。
(单继东 杨俊杰)
篇6
一、附随义务的概念
附随义务作为民法理论的新兴内容,尽管学者们对其理解各有出入,但是达成的基本共识是:附随义务是在法律无明文规定,当事人之间亦无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主要是人身和财产利益,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依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所承担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这表明附随义务以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为前提,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其目的在于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其内容也并非自合同关系之始就已确定,而是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随着合同关系的进展逐步得以确立的。
虽然学术界对附随义务产生的前提、目的、基于的原则都无异议,但对于附随义务所涵盖的内容,调整的范围确依然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附随义务是否包括了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附随义务理论的先河起源于1861年德国学者耶林发表了“契约上的过失,契约无效与不成立时的损害赔偿”一文,探讨了对合同订立阶段信赖关系保护的必要性,提出了缔约过失责任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与认识的深化,合同履行时的附随义务和后合同义务均出现于判例学说之中。于是,没有法定和约定的依据,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和保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也承担起告知、说明、照顾、保密等义务。与合同自由原则下的约定义务不同,这三类义务在诚信原则的指引下,旨在调节合同当事人之间及当事人与社会间的利益关系,以达到三方利益的平衡。可以说,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和后合同义务都是基于同先合同义务一样的理念,那就是诚信原则,并随诚信原则而产生,三者可谓同根同宗。台湾学者王泽鉴把附随义务定义为“债之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使债权能够圆满实现,或保护债权人其他法益,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债务人除给付义务外,尚应履行其他行为义务,其主要的有协力义务、通知义务、照顾义务、保护义务及忠实义务”,其意是把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与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统称为附随义务。但是三者却具有不同功能、承担不同的责任,所以不能简单的把三种义务同时归为附随义务。所以附随义务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附随义务是于合同关系发展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的,当事人依诚信原则所应负担的义务,包括了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但我国《合同法》第四章中的第60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因此,按《合同法》整个体系来解释的话,附随义务应仅发生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因为附随义务是相对于给付义务而言的,是依附于给付义务,是为了保证合同给付义务的顺利履行基于诚信原则而规定产生的,它的内容是随着合同给付义务完成的情况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而先合同义务则是从缔约磋商到合同生效前的这段时间缔约人所负有的义务,由于合同未成立,给付义务尚未产生,所以它不依附于给付义务而存在,是独立存在的,内容也是比较确定的。后合同义务是合同给付义务履行完毕后对缔约人所负有的义务,同样不依附于给付义务而存在。因此,严格意义的附随义务的概念应确定附随义务存在的范围、功能、产生的原则、内容。所以狭义的附随义务的概念应定义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为辅助实现债权人之给付利益或周全保护债权人之人身或其财产利益,债务人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而履行的通知、协助、保密、保护等给付义务以外之义务”。我国《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
二、附随义务与其他义务的区别
债之关系的核心在于给付,给付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功能。除给付义务外,债之关系上尚有先合同义务、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后合同义务及不真正义务。附随义务的真正含义需与其相近的概念中比较,方得获知。
(一)与给付义务的区别。给付义务分为主给付义务和从给付义务。所谓主给付义务是指债之关系上固有、必备,并用以决定债之关系类型的基本义务。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应交付其物及移转其所有权之义务,买受人应支付价金之义务,均属主给付义务。从给付义务,是不具有独立的意义,仅具有补助主给付义务的功能,其存在目的,不在于决定合同的类型,而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能够获得最大的满足的义务。
附随义务与主给付义务的区别有三:(1)主给付义务自始确定,并决定合同类型。附随义务则是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形成的。它在任何合同关系中均可发生,不受特定合同类型的限制。(2)主给付义务构成双务合同的对待给付,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附随义务原则上不属于对待给付,不能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3)不履行给付义务,债权人得解除合同。反之,不履行附随义务,债权人原则上不得解除合同,但可就其所受损害,依不完全履行的规定请求损害赔偿。当然,有些合同上的义务,究竟属于给付义务还是附随义务尚有争论。
附随义务与从给付义务存在争论。德国通说认为,应以可否独立以诉请求履行为判断标准加以区别。可以独立以诉请求的义务为从给付义务。有人称之为独立的附随义务。不得独立以诉请求的义务而附随义务,有人称这为不独立的附随义务。
(二)附随义务与先合同、后合同义务的区别。《合同法》第42、43条规定了先合同义务,第92条规定了后合同义务,第60条规定了合同履行过程的附随义务,法条的详细规定为准确区分三者,提供了条件。虽然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和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皆派生于诚实信用原则,抽象出合同缔结、履行、消灭三个阶段当事人始终应当照顾、保护相对方人身、财产利益的共性,但是三者之间的差异仍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义务的功能不同。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的功能主要在于保护相对人的人身财产上的利益。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除了承担这一功能,还具有辅助实现债权人的给付利益的功能。第二,义务违反后的责任类型不同。违反先合同义务,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该责任已成为不同于侵权责任、也区别于违约责任的一种独立责任。违反后合同义务,与违反合同义务后果相同,当事人依据合同法原则,承担债务不履行的责任。《合同法》第107条的对“合同义务”违反而承担违约责任的规定,亦适用于对合同履行中附随义务的违反,所以对附随义务的违反承担责任的性质应为违约责任。
(三)附随义务与不真正义务。所谓不真正合同义务是指合同相对人虽不得请求义务人履行,义务人违反也不会发生损害赔偿责任,而仅使负担此义务者遭受权利减损或丧失后果的义务,理论上也称间接义务。《合同法》上为受害人规定的不真正义务主要就是减轻损害的义务,简称减损义务。减损义务所指的损害是指受害人自己的损害,对这种义务的违反不得让义务人赔偿他人损害,而是使其自负损害,与一般法定义务违反的后果颇不相同,所以才称为“不真正义务”。如《合同法》第119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附随义务是向对方所承担的义务,违反该义务应向对方承担责任;而不真正义务并非是向对方承担的义务,违反该义务亦不会产生向对方担责的情况,只是自我遭受不利益。
三、附随义务的种类
债之关系为一种发展性之过程。附随义务是在债之不断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义务,唯其产生不得脱离诚实
信用原则,其功能仅为辅助给付义务的实现。我国《合同法》中对附随义务内容的规定大体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通知义务。通知义务又称告知义务,指合同当事人应将对合同相对方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告知对方的义务。关于告知义务,《合同法》第158条、第191条、第228条、第230条、第232条、第256条、第257条、第278条、第298条、第309条第338条、第370条、第373条、第384条、第389条、第390条、第399条、第413条等分别作了规定。
(2)关于说明义务。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相对方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负有向对方说明义务。《合同法》除了在总则中规定格式条款提供者对免责或限责条款的说明义务外,还在分则第199条、第231条、第304条、第307条、第324条、第356条、第383条等中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3)关于协助义务。协助义务是指合同当事人应协助对方履行义务,以使合同能顺利履行的义务。在合同关系上,债务人所负的履行义务多数是积极的给付义务,以满足债权人利益为目的。而债权人要现实地享有合同利益,就必须以自己的行为接受债务人的履行,配合债务人完成履行行为。如果没有债权人的配合、创造必要的条件,合同将无法得到履行或不能达到履行的效果。为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债权人负协助义务《合同法》第259条、第260条、第275条、第277条、第289条、第309条、第331条、第335条、第357条、第358条、第359条、第385条、第386条等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4)关于照顾义务。债务人履行合同时,应以谨慎、诚实的态度照顾合同相对方及合同中的标的物,辅助债权人实现给付利益。《合同法》第156条、第247条、第265条、第301条、第416条则作了规定。
(5)关于保密义务。保密义务又称为忠实义务,是指合同当事人负有将通过合同关系而了解到的对方的秘密予以保密的义务。在合同订立时,为了使对方了解和信任,一方往往要向对方透露自己的一些秘密。这些秘密主要表现为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合同法》法第266条、第324条、第346条、第347条、第350条、第351条、第352条作出了规定。
(6)关于保护义务。当事人履行合同时,应尽交易上的必要注意,保护相对方人身和财产利益。《合同法》第333条、第282条、第303条亦有规定。
上述情形表明,我国合同法对附随义务给予了全面的认可。可以说,附随义务使社会对合同利益关系的调节更加严密、更加细腻。虽然附随义务及其法定化,对维护社会权利,追求衡平正义意义重大,但是如果认为依靠合同法对附随义务的法定化,可以完全达到现代合同关系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平衡,实现实质正义,则期望值过高。合同法的属性与社会现实两方面决定了附随义务法定化只是民法在其能力所及范围之内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追求实质公平正义的方法,因而具有显而易见的局限性。附随义务法定化并未改变其“附随性”。
四、经济法对合同履行中附随义务的扩展
在经济法中,对具有平衡个人权利、利益与社会权利、利益,追求实质正义功能的附随义务的规定,有不同于《合同法》的具体体现。
首先,在经济法中,附随义务由合同法中的附随地位上升为主体地位。因为经济法调整与社会权利、社会利益有重大利害关系的特殊的合同关系或者合同关系的特殊方面,附随义务无论在宗旨、目的抑或性质、作用上与其均具有极强的同质性。故而,将附随义务纳为主要内容,在部门经济法中屡见不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重点规定经营者的义务、消费者的权利。这些义务以内容而言,即是保护义务、说明义务、告知义务等。
其次,经济法强调了合同关系中强者的附随义务。合同法奉行抽象人格之立法模式,在其视野中合同当事人的实力和地位没有差别,因而对当事人承担的附随义务之内容和机率的规范是中庸持平的。但是在经济法的视野内,合同当事人不仅有经济实力之别,亦有信息实力之别,当事人承担的义务是既难以亦不应持平的。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加强了作为强者的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以保护合同关系之弱者消费者,实现实质公平。
第三,经济法保障附随义务履行的力度加强。仅就对附随义务地位的强化、承担方的确定以及义务内容明确化而言,经济法不过是对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某些强制性规定而已,似乎可将经济法看作合同法的特别法。但是当经济法将国家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立法机关乃至社会团体确立为保障附随义务履行的监管机关时,与合同法的区别便凸显出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章规定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采取措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法院应当采取措施,方便消费者提讼,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条件的消费者权益争议,必须受理,及时审理。
篇7
一、人民银行施工类项目合同履约法律风险点梳理
(一)合约方资质
第一、承包商未具有相应建筑施工资质。对于不同的施工项目,承包商应当具有项目需要的施工资质,若承包商未有相应资质、相应施工资质已取消、超越资质允许的范围、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施工的,承包商不能保证施工质量,且一旦事故发生,则人民银行将承担连带责任。第二、承包商履约能力不足。承包商不具备合同履约能力,可能存在项目难以如期执行,工期停滞、终止的风险。第三、项目负责人资质不足。对于施工项目,不仅要求企业要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项目负责人也需具备一定的资格、经验等资质。在合同中未对项目负责人的资质作出要求可能导致承包商在施工时随意更换项目负责人,引起施工质量不符要求、施工工期迟滞等风险。第四、施工设计单位资质不足。施工设计可由发包人、承包商或第三承担,若施工设计单位未具有相应资质,或设计工作承担方无相应资质,不仅埋下施工隐患,导致施工难以推进,造成工期迟滞,可能存在已完成工程量,工程终止的风险。第五、监理方资质不足。《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中对必须采用监理的项目、监理选择的方式及监理资质做出了规定,若不按照要求操作,将引发违法风险。
(二)施工风险
第一、未签订合同就施工,可能引发施工中部分工作责任权限的界定不明确、施工管理缺乏合同约束,管理依据,影响后续合同价款的确认,引发人民银行财务损失和法律诉讼的风险。第二、质量管理制度不规范影响工程质量的风险。对供货商、监理单位的工程质量责任追究机制的执行如果不到位,在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时,难以落实责任。第三、安全管理制度不规范的风险。监理、施工等执行单位操作不规范问题,可能导致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和排除、管理效率低等问题。第四、项目预控体系不完善的风险。若项目预控体系提供的相关信息不准确,或项目安全隐患的控制手段不完善,无法落实预控资源的有效利用,可能导致施工安全质量隐患的风险。第五、应急联动机制不完善的风险。未建立多方联动应急预案,未结合各作业现场具体状况及要求编制应急计划、应急组织及应急设施等,也未实施应急演习,则危机或设备故障一旦发生,可能导致紧急情况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处理。第六、施工设备材料的品牌选定。《建筑法》规定发包人不得指定建筑材料的生产厂、供应商,若指定设备材料品牌将引发违法风险。第七、施工现场的工人有无合法的建筑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关系。根据法律规定,若施工工人出现人身伤害,人民银行将承担连带责任,若施工现场的工人无合法的建筑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关系,将引发责任承担风险。第八、施工未按施工计划进行。承包商未按照经人民银行审定的施工方案及计划时间推进施工,将引发项目迟滞、工期拖延的风险。第九、未能及时解决违约或合同纠纷的风险。若合同履行过程中未能实施有效监控,发生对方违约或履行不能或其他合同纠纷等异常情况时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人民银行发生财务损失和法律诉讼的风险。
(三)合同支付
第一、付款条件不充分。承包商未完成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承包商工程量造假、承包商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款项相关支持材料等未满足付款条件的情况下,人民银行进行支付则造成经济损失。第二、付款时限超过合同约定。承包商完成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不能及时付款,引发付款超过合同约定期限,存在合同违约风险。
(四)合同变更
第一、变更内容违法违规。变更不得擅自增加零星项目规避招标,引发扩标风险及审计风险。第二、未及时办理合同变更程序影响项目进度风险。若未及时办理合同变更或合同变更事项审核周期长、审核流程复杂,导致施工过程中各事项不能得到及时审核与执行,影响工程进度。第三、合同变更对后续工作及责任约定不明。若在变更时对增加的工作未明确后续工作及相关责任,容易引发合同纠纷并造成项目迟滞,追责不明。第四、变更审核流程不规范。合同变更未进行相应内部和外部审批则将引起审批疏漏,引发风险。第五、合同解除的风险。合同变更作为原合同的补充内容,不能影响原合同的存在,导致原合同的消灭和新合同关系的产生。
二、施工类项目履约阶段法律风险的防范
(一)提高人民银行员工法律风险意识,增强培训力度
防控法律风险,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提高法律风险意识和重视程度。要做好法律案例共享机制,通过组织相关培训、组织案例讨论、经验交流等活动,使行内合同经办人员充分认识施工类项目履约阶段的风险及其不良后果,提升防控意识,增强防控能力。
(二)实行合同管理过程的动态监控
对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监控是防控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在施工合同履约阶段,应当及时、全面、实际地履行合同,及时对对方的履行瑕疵、违约等事项作出反应,并及时收集证据,提出相应的权利主张等,通过动态监督,使人民银行的合同管理更加规范化。
(三)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进一步完善人民银行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从制度及流程搭建好框架,才能保证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第一、法务工作常规化,增加法务人员配置。目前人民银行形成了总行条法司、分行和省会支行法律事务处、地市中支专/兼职法律事务工作人员的法律事务工作结构,地市中支法律事务工作人员配置少,把控力度薄弱,建议强化法律事务工作结构,在地市中支增加法律事务部门,配置法律专业技能人才,促进基层人民银行法务工作常规化开展。第二、建立施工项目合同范本。合同范本是经过长期积累总结的精华,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具有不同的适用范本,在范本中应提供多种条款以便根据不同项目需要进行选择,建议在选择正确合适的范本基础上,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设置可操性较高的相应的合同条款。第三、建立人民银行合同管理系统。建立线上的合同管理系统,从招标文件编制、合同编制、合同签订、合同变更、合同支付、合同结算等合同执行全过程全部系统化,实现线上的审批、留档,规范合同管理流程。
(四)加强合同法律纠纷的应急管理
篇8
关键词 科研行政合同 履行率 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政府的管理方式也日益复杂,而科研行政合同作为一种有效管理国家事务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现实中可以看到与此相关的成文性规范中以宏观的政策因素居多,而从法律和合同的角度进行微观有效的规范较少,这对于成文法国家来说是存在许多问题。在现行的科研行政合同制中,缺乏微观运作做出的规范,同时一些行政机关和科研机构内部的人员的法律观念和科研行政合同的观念不强,使科研行政合同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将从科研行政合同的履行提出观点。
一、科研行政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
在科研行政合同的履行中,笔者认为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自己履行原则。
科研行政合同一般实行自己履行的原则。因为科研行政合同是由科研行政主管部门与相对人签订,相对人负有完成合同的义务,这是对当事人的特定要求。所以,项目的负责人在完成项目的成果中必须有自己的主要完成成果,其他合作者的成果只是附属于项目负责人的。
(二)实际履行原则。
科研行政合同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来完成,不能任意变更标的。因为科研行政合同涉及到国家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不得受损害与变更,所以,科研行政合同必须按实际履行。
(三)全面履行原则。
全面履行是指当事人应该按照合同的规定内容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违反合同规定,不得只完成合同的一部分条款,不能对合同的标的、履行时间等作变更。
二、科研行政合同履行的现状与问题
科研行政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科研主管部门往往通过中期、年度检查的形式对项目负责人进行检查,内容包括:中期成果出版情况、发表情况、获奖情况及获得社会反响等,此外还将就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内容包括项目经费开支是否符合经费管理办法,是否严格执行经费预算,是否有超额或重复提取管理费、劳务酬金、购置与研究无关的书籍和不合理固定资产等现象。对于没有开展研究或进展缓慢的,项目负责人须制订整改措施,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必须作出保证来落实整改措施。
在科研行政合同履行过程中,一个现象出现较多的就是科研项目经费拨款到位时间的延误。i科研经费及时资助是课题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科研项目的拨款时间常常滞后,使课题组无法及时开展。一个科研项目在获得批准的同时,科研行政合同时间就开始生效,但是项目经费的拨款却总是滞后。国家科研课题经费的下达因为是国家经费,所以总是要经各个主管经费部门和领导轮转批准,造成时间的延误,在经费下达经过银行资金周转到达高校后,还要经过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手续才能下达到项目负责人手中,这样的一段时间缺乏统一的权威部门加以协调监督。
在科研行政合同履行过程中,笔者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大多数科研行政合同没有奖励或者惩罚的条款。周其仁的研究表明,只有个人才是“人力资本的具有技术不可分性的所有者和控制者”,也只有个人才能真正控制人力资本的供给。因此,使用人力资本的最有效途径只能是“激励”。一个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在科研行政合同的条款设计中,重点应该放在科研人员的激励条款设计上。ii笔者发现,大多数的科研行政合同只有项目目标、计划指标等,并没出现奖励条款,连惩罚条款也不见。不过,科研行政合同在激励条款与惩罚条款方面的不清晰特征却没有太大地影响科研行政合同的履约率。与此相反,同其他市场上合同的低履约率相比,科研行政合同的履约率却高得令人难以置信。笔者曾统计了苏州大学2002年起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科研项目结项情况,从统计结果来看,科研行政合同履约率为96.43%。而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一项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每年签订的经济合同大约有20亿份,履约率只有50%左右。
三、科研行政合同履行制度的完善
科研行政合同履行制度的完善,将大大提高科研行政合同的履约率,为我国科研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力。
(一)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行政主体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会滥用特权,产生合同纠纷,因此应设立一个专门独立的监督机构对这些现象进行监督。当合同在履行出现问题时,这些机构可以协调和处理有关问题,那么虽然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先权,但他也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和任意行为,而向对方也不能因自身的原因而不履行合同,合同内容对双方就是一种制约了。因此监控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设立专门独立的监督机构很有必要。
(二)制定科研行政合同的法律制度。
现行科研行政合同在缔结时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根据。应该制定科研行政合同的法律制度,使科研行政合同制度法律化、规范化、程序化。规定科研行政合同的前期工作,做好评审和审批工作,评审和审批制度是合同法律性的关建制度,要严格做好合同的评审和审批。只要科研行政合同条款规范、完整,为人们的科研活动提供了标准和方向,一旦有违约的情况出现,那么这些规范就能正确处理双方的权利义务,令双方真正履行合同,承担各自的责任。
综上所述,科研行政合同的正确履行将直接影响科研项目的最终成败。如果科研行政合同仅仅是形式上的履行,这将导致科研成果缺失的局面;唯有坚持正确履行的原则,坚持履行制度的完善,才能使我国的科研项目得以保证完成,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
本文受江苏省教育厅项目(编号:05SJD630019)苏州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编号:BV337903)资助。
参考文献:
篇9
2、亲自履行:指合同义务要由合同债务人向合同债权人履行,不得由第三人代替。
3、条款约定不明的履行。
4、第三人履行。
5、价格变动的履行。
【法律依据】
篇10
不能履行
不能履行,又叫给付不能,是指债务人在客观上已经没有履行能力,或者法律禁止债务的履行。关于不能履行的判断标准,通常认为“应当依据社会的观念,而不是物理学的法则,即应当针对个案的具体情况,斟酌交易观念而予以判断。”不能履行可以分为自始不能和嗣后不能,由于在继续性合同中,自始不能的情况无讨论的必要,因此本文所称不能履行专指嗣后不能。在继续性合同中,一定时点的给付是否具有可回复性对于不能履行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能履行有一时不能履行和永久不能履行的分别,一时不能履行在因债务人不能履行的暂时障碍消除后仍不能履行,如果该给付为可回复性的,构成迟延履行。如果为不可回复性的,则构成期次不能履行。不能履行在继续性合同中可以表现期次不能履行和整个合同不能履行。继续性合同中给付的连续性在合同履行上体现为期次性,即每次给付都是在履行当期的债务,而非整个合同的一部分,如果期次不能履行不影响其他期次的履行,则该期次不能履行适用一时性合同的规定。如果期次不能履行影响其他期次的履行,致使其他期次的履行也无实际意义,则应溯及地解除合同。
迟延履行
迟延履行,又称债务人迟延或者逾期履行,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但在履行期限届满时却未履行债务的现象。“构成迟延履行,一是存在有效的债务,二是能够履行,三是债务履行期经过而债务人未履行,四是债务人未履行不具有正当事由。”
迟延履行在继续性合同中可分为期次迟延履行和整个合同的迟延履行,其处理方式与不能履行类似。如果期次的迟延履行不影响其他期次的履行的话,该期次迟延履行适用一时性合同中有关迟延履行的规定。如果期次的迟延履行影响到其他期次的履行,致使其他期次的履行没有意义,则应溯及地解除合同。在继续性合同中,迟延的给付通常是不具有回复性的,构成不能履行。
综上,债务人迟延给付的可回复性,在继续性合同给付迟延与给付不能的界定上至为关键。因此,继续性合同的给付义务,依合同的目的是可回复性的,债务人的迟延应按照迟延履行的规定处理。
不完全履行
不完全履行,又称不完全给付,是指债务人虽然履行了债务,但其履行不符合债务人的要求,在我国立法中称为“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在德国一般称之为积极侵害债权。不完全履行在构成要件上须符合两项条件:一是债务人所提出的给付不符合债的本旨或者债务人违反债的关系所生的附随义务;二是须有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
按照德国学者 Enneccercus Lehmann 的观点,不完全履行有四种类型:(1)瑕疵给付,是指用瑕疵履约行为导致的非瑕疵履行本身所产生的特别损害。(2)继续供给义务,例如每月应供应一定量物品的债务,其一次给付的瑕疵,不仅就该次给付含有的对债权的侵害,因而使其余部分义务的履行对于债权人无利益或者依诚信原则不能强迫债权人为受领,而且对因发生了对于其剩余部分给付的权利侵害,而致使全部的债务关系受到侵害。(3)在须有继续的协作,从而以当事人相互信赖为必要的契约关系,当事人一方对于他方为不当尤其为侮辱的言行的,如果依诚实信用原则不能强迫他方严守契约时,则有契约受到侵害的情形。(4)拒绝履行,是指债务人不为给付的一定的表示,虽然尚未发生迟延,但即使尚未届清偿期,因此表示危害债务的履行,所以有债权的侵害发生。继续性合同作为一种长期结合的法律关系,其发生给付障碍的情形的可能性也相应地增大,且法律关系也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