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合同范文

时间:2023-03-18 16:3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监控合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监控合同

篇1

甲方: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经双方充分协商,签订本合同。

一、工程项目

1.工程名称:闭路监控系统供货及安装工程。

2.交货及安装工程地点:

承包方式和承包范围:本工程以包工包料、包质量、包工期、包风险、包设计(设计方案以甲方认可为准)的形式由乙方承包,乙方必须按照甲方确定的设计方案、系统功能、设备材料,承包整个系统的设备供应及安装和调试。(设计方案以甲方认可为准)。

3.乙方使用的辅材必须先提供样板并经甲方书面认可,方可采购进场安装。

二、技术标准及质量保证

1.布线标准:乙方监控系统布线施工,严格遵照国际《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B50198-94。

2.乙方所供设备均以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技术资料为技术标准。

3.乙方保证本项目所品均为合同中指定的产品,且包装为原包装。产品进场时提供供货证明,经甲方验收后进行施工。

三、工程造价

见:安防监控设计方案

七、竣工验收及付款方式:

1.自合同签订日三天内,甲方向乙方支付______%作为预付金,工程完成验收合格日起,七天内甲方付清剩余费用。

2.项目施工安装、调试完毕,由乙方通知甲方组织验收,并提供相应完整的验收资料。乙方自书面通知之日起,三天内由于甲方拖延不验收视为工程验收合格。

四、维修保养

1.本监控系统保修期为一年,终身维护。自工程完工并通过甲方及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之日起计。保修期内,如系统发现故障,乙方必须在接到甲方通知之日起48小时内派员维修。

2.保修期届满后,甲方要求乙方修理的,以实际情况价格适当向甲方收费。

3.保修期届满后,甲乙双方另签订技术维护协议,乙方应对系统提供优惠的有偿技术维护。

4.甲方要求软硬件功能的改进,扩容不在保修之列,但乙方应继续为客户提供最优惠的服务。免费维修期内人为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故障或损坏,仅收取维修成本费。以下情况不属保修范围:自行拆卸改换机内任何部分(如:线路,零件)后造成损坏;非乙方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安装而引起的故障。

五、违约责任:

1.乙方必须严格按合同要求按时、按质(即合同要求的设备的规格、型号)、按量完成供货与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甲方使用。如有违约,每违约一天,按合同总金额的0。1%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若违约超过10天,甲方有权解除合同,所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负责

2.在乙方履行合同后,甲方保证按时向乙方支付合同款项,如有违约,每违约一天,按合同总金额的0。1%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六、本合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条款执行。

七、合同执行中,若发生纠纷,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提交仲裁委员会解决,直至提交法院审理。

八、施工期间出现工伤事故,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

九、本合同一式两份,由甲方执一份,乙方执一份。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十、本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表签字,加盖双方公章后之日生效。货款两清后,合同效力终止。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电话:

电话: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篇2

乙方(供货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甲、乙方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一致,同意签订本合同。

一、安装单位名称:

二、安装单位地址:

三、供货范围:依双方确认的报价清单所列之项目及数量供货。(见附件)。

四、工程总价:人民币(大写): ,计¥ 元整 对产品报价,甲方应承担保密责任

五、工程日期:收到订金当日起一星期内设备到甲方指定地点。设备到达现场后施工, 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全部工程。(不可抗力的因素除外)

六、付款方式:

1签约时,甲方支付工程总价 60%预付款作为定金,

人民币(大写): ,计¥ 元整 2器材到达甲方施工现场,甲方支付工程总价30%工程资金,

人民币(大写): ,计¥ 元整 3施工完毕,甲方检验合格后,即支付工程总价10%工程资金,

人民币(大写): ,计¥ 元整3 以上价格为不含税价,含安装、运输及十二个月设备正常保修、维护费用(设备人为及不可抗力的因素损坏除外)。

七、工程现场管理:

1乙方依合同所订交货时间将货物运至指定地点时,甲方应即时接收并妥善保管全部货物,如甲方不能即时接受全部货物,须支付乙方的来回运费及额外产生的仓储费并赔偿乙方实际所发生的损失。

八、材料增减

1甲方于签订合同后,如需变更有关材料之规格、数量、交货期、施工期,应在乙方未出发货前以书面形式通知,反之造成之损失,由甲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2设备经甲方授权代表签字确认后,如有材料供货变更,双方另行议定金额及工程日期,仍由甲方授权代表签字后才发货,增加之金额于甲方授权代表签字当日一并支付。

3双方代表在交货当日由甲方验收人员会同乙方进行初步检验,设备凭合同器材清单验收(因为批次不同外观略有差异,为可接受验收。)

4到货后当个工作日内双方会同验收。

5甲方逾期未验收或未经验收即提前自行安装使用,视为验收合格,再出现质量问题由甲方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6验收中发现的和报价清单设备参数不符,乙方负责更换,双方必须协调合理。设备更换之运费由乙方承担,但甲方不得以该项工程之全部或一部分未完善之理由,拒绝或延迟支付尾款。

九、违约责任

1逾期付款:甲方逾期付款应承担合同总金额千分之二每日的滞纳金。

2在乙方完成全部工程并收取全部工程款项后,甲方取得设备之所有使用权,但在甲方付清全部工程款前,乙方仍对附件内所有设备享有所有权。在甲方延迟或拒绝付款时,乙方可以随时撤回附件内设备,因此造成建筑物及其他之损坏,乙方概不负责。同时乙方仍享有损失的赔偿请求权。

3合同签订后,如需取消,应在乙方未下单发货前以书面形式通知,反之乙方可没收所有预付款,预付款不足以弥补乙方实际损失的,甲方仍应按工程总价全额赔偿。

十、附则

1合同执行期间发生纠纷,应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以甲方工程主要营业场所(地)法院为第一审管辖法院。本合同空白待填写部分经双方协商一致后填写,其他部分不得涂改,如有涂改痕迹,本合同无效。 本合同具有以下附件:(1、设备报价清单表) 以上附件是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合同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十一、其他未尽事宜

甲方: 乙方: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篇3

乙方:

甲方现委托----------公司(以下简称乙方)承担电视监控系统工程。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签订合同如下: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电视监控系统工程。

2.工程地址:

3.工程概况:监控系统包括: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

二、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1.甲方负责提供整个系统的布线和施工人员的住所及施工场地、楼层施工用电和用水;并提供施工现场专用的有安全防盗措施的仓库,以保证乙方能如期完成工程工期。并承担以下义务:

按时对工程、施工及工程进度实施监控和验收。

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

2.乙方应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及时提供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完成如下工作:

设备的安装调试:

三、工程时间和进度

1、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甲方开始对现场进行布线施工和测试线路,完成后甲方通知乙方技术人员入场。

2、工程中甲方对信息点进行增减,则由甲方向乙方出具工程联系单,

3、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四、工程及工程量的变更

1、 由于甲方原因,对工程中提出的修改项目,必须向乙方出具工程联系单,确认修改详细清单、工程量的变更和变更金额等事项。如甲方不出具工程联系单,乙方有权利要求甲方按照原设计方案施工。

2、 由于乙方因设备停产、施工现场条件限制等原因对工程中提出的修改项目,必须向甲方出具工程联系单,确认修改详细清单、工程量的变更和变更金额等事项。如乙方不出具工程联系单,甲方有权利要求甲方按照原设计方案施工。

五、工程验收

1.采用完工总验收的方式。

2.工程验收标准。

图象清晰,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终端合格率为100%。

a.根据甲方要求,甲方可请权威机构对本系统进行验收,并出示测试报告及结论,其测试费用由甲方承担。

b.若权威机构对乙方为甲方所做的布线工程出示了不合格的信息点,乙方将在有效工期内进行整改,再测试费用由乙方承担。

3、双方人员进行验收,由双方人员签字,验收合格报告作为付款依据。

4、工程完工,则应根据实际布线、信息点位置出具详细的竣工图纸。

六、系统保证及工程维护

乙方提供质量保证。在工程验收合格后壹年内,因设备质量问题发生故障,由乙方免费更换。如甲方在使用过程中因使用或管理不当造成设备损坏,乙方有偿提供设备配件。

七、结算方式

监控设备金额为: 元(人民币: 元整)。

安装调试费金额为: .00元(人民币: )。整个监控系统总额的15%(包括硬盘录象机价格在内)

八、支付条款

1.合同签订后三天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的30%的款项,作为定金。

2.设备到场经双方验收后三天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的30%的工程进度款。

3.系统验收完毕后七天内,甲方向乙方付清40%的款额。

4.合同执行过程中工程量的增减,则根据工程联系单,对材料和工作量的增减进行核算,其增减的费用在付款条件4中结清。

九、设备标准、货运方式及验收

乙方提供的产品必须是产品生产厂家的原装产品。甲乙双方应严格按照产品更新换代生产厂家的生产标准对设备进行验收。

篇4

编号:[

]( )合字第 号

采购方(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供应方(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经双方充分协商,签订本合同。

一、工程项目

1.工程名称:闭路监控系统供货及安装工程。

2.交货及安装工程地点:

承包方式和承包范围:本工程以包工包料、包质量、包工期、包风险、包设计(设计方案以甲方认可为准)的形式由乙方承包,乙方必须按照甲方确定的设计方案、系统功能、设备材料,承包整个系统的设备供应及安装和调试,并包通过有关技防办部门的验收。(设计方案以甲方认可为准)。

二、系统总造价及其支付

(一)系统总造价

1.本监控系统含税总造价(含感应卡费用)为人民币_______

2.整个系统必须满足甲方认可的设计方案的功能要求,以甲方审定的设计、施工方案为标准,在此基础上价格不再作任何调整(甲方要求增加的工程除外)。

(二)工程款支付

甲方根据乙方的工程进度向乙方支付工程款:

1.签订合同之日起_______日内甲方付总工程款的_______%;

2.工程全部完工,测试成功即付总工程款的_______%

3.通过甲方及有关部门初验验收合格,并且系统无故障运行一个月后,再付总工程款的_______%.

三、工期

1.本合同签订后,乙方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进场,到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止,完成安装调试(以通过用户及甲方代表验收合格为准)。

2.在履约过程中,因为变更设计所影响的工期或甲方责任、不可抗力等造成工期延期的,经甲、乙双方签证认可后作出工期调整,以此确定竣工日期。

四、供货及安装

1.本工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施工安装规范进行施工。

2.乙方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必须符合甲方认可的设计方案的规定,否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更换,有关费用由乙方承担。

3.乙方使用的辅材必须先提供样板并经甲方书面认可,方可采购进场安装。

五、维修保养

1.本监控系统保修期为_______年,自工程完工并通过甲方及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之日起计。保修期内,如系统发现故障,乙方必须在接到甲方通知之日起_______小时内派员维修,若非因甲方人为损坏的,乙方免收一切费用;

年限

材料费

维护服务费

第一年

第二、三年

收取材料成本费

2000元/年

2.保修期届满后,甲方要求乙方修理的,以本合同附表一中的价格适当向甲方收费。

3.保修期届满后,甲乙双方另签订技术维护协议,乙方应对系统提供优惠的有偿技术维护。

4.甲方要求软硬件功能的改进、扩容不在保修之列,但乙方应继续为客户提供最优惠的服务。免费维修期内人为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故障或损坏,仅收取维修成本费。以下情况不属保修范围:自行拆卸改换机内任何部分(如:线路、零件)后造成损坏;非乙方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安装而引起的故障。

六、双方责任

(一)甲方责任:

1.审核乙方提供的设计方案、安装施工方案,在收到后的_______日内完成。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场地及施工用电。

2.按工程进度向乙方支付工程款。

3.委派_______为现场管理代表,监督、检查工程质量、进度。处理并协调甲乙双方在施工中发生的有关事宜。

4.在乙方供货后,甲方可以组织人员对器材进行验收。

5.组织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和办理竣工结算。

(二)乙方责任:

1.按施工安全规范做好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凡施工期间发生的施工质量、安全事故,均由乙方负责并报告甲方及有关部门。

2.施工中因乙方责任造成的停工、返工、材料、器材损失等均由乙方承担。所有设备和器材验收前均由乙方妥善保管,如有损坏和遗失均由乙方负责。

3.对竣工验收后保修期内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负责免费返修。

4.对现场所有已完工的建筑及建筑装修、设备、器具有保护的责任,施工时如损坏甲方或住户财产,由乙方负责赔偿。

5.遵守甲方有关场地管理的规定并办理有关的手续。

七、违约责任

1.除不可抗力(战争、天灾等)外,甲乙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合同的条款,否则,违约方须向另一方支付合同总造价_______%的违约金,违约金不足以弥补另一方损失的,违约方还应就不足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2.甲方如未按本合同的进度付款,每延迟一日,按应付而未付金额的_______%计付违约金。

3.由于乙方原因不能按工期竣工的,每逾期一日,按工程总造价的_______%向甲方计付违约金。逾期超过_______日,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乙方除支付上述款项及返还甲方全部已付款项外,还须按合同总价款的_______%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不足以弥补甲方损失的,乙方还应就不足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4.本监控系统若由于系统器材质量问题而影响工程验收,乙方必须无偿更换、返修,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八、其他事宜

1.按本合同规定应该偿付的违约金、赔偿金和各种经济损失,应当在明确责任后天内付清,否则按逾期付款处理。

2.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另签补充协议。

3.双方在执行本合同中发生纠纷,双方应先行协商,若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可以向_______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双方签订认可的设计施工方案及其它经双方签字确认的书面材料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份,与本合同具同等效力。

5.甲乙双方施工、设计方案以外的所有变更或要求必须致函对方,对方在收到通知后必须及时回函,如果_______日内不答复视为认可。

6.本合同及其附件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保修期届满结清余款后本合同第八条第2款仍需继续履行。

7.本合同一式_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__份,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

签约代表:__________

签约代表: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

篇5

关键词:核电项目建造;投资监控;合同管理中国于2009年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这意味着中国对资源巨大的渴望不仅推动着化石燃料的需求,还带领了全世界核电产业的复兴。近几年来,中国的核电事业一直处于一马平川的阶段,核电项目建设发展蓬勃。科学合理的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对核电项目建造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决定着核电项目建造的成果好坏和效率高低。同时,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协同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将能够有效推动核电项目建造的高效、有序进行。

1. 核电项目建造投资监控与合同管理的基本内容

如何在核电项目建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把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如何在合同的执行中有效地进行合同管理来控制支付,达到整体优化?这是一项复杂而重大的工作。在做好这两个工作内容的同时,可以通过设计大型数据库来建立计算机软件系统以全面跟踪投资监控和合同管理。

1.1 核电项目建造投资监控的基本内容

整个核电项目工程费用占到投资费用中80%以上的比例,因此对这一部分的费用要进行重点监控。首先,对项目建造的整个过程进行概算管理是投资监控的首要任务。概算编制部门一般是合同部门,具体编制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申请立项成功之后,按照各部分呈报的预算进行合理的审核编制,并报计划部门审批落实资金来源,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随着具体事件的变化预算控制也要随之调整。其次,对参与核电项目建造的人数控制。由于人月单价昂贵,工程期持久,工资支出比例较大。控制人月数,确定一个最大限额,若超过这一限额则对人月单价进行调整。

1.2 核电项目建造合同管理的基本内容

核电项目的合同管理是一门艺术,合同的启动要周密筹划,合同执行要密切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配合,合同结算要进行执行情况评价与反风量计算,不能仅凭经验估算,要保证科学性和时效性。核电站项目建造主要包括《设备供货合同》、《安装调试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等一系列合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可变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合同变更甚至终止等状况,不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会大大影响核电项目建造进度。

合同管理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核电站建造立项后,对大合同的签订要严格按照招投标法进行招标投标,在招投标过程中,设立严格的招投标程序。合同签订后就是进行合同的执行管理,设立合同执行程序,如索赔程序、变更程序、支付与结算程序,可以利用软件全程跟踪对设计、订货、验收、发货等的管理。建立工程合同计算机管理系统,避免人为错误,保证支付数据的准确性、统一性和高效性,主要设立支付跟踪、变更控制、索赔管理、清单管理等四大控制和管理子系统。

1.3 核电项目建造投资监控和合同管理的协同机制

一般来说,合同部是投资监控的主要机构之一,该部门在投资监控方面有自己的职责和权限,主要包括编制为工程实施而签订合同的总条款和商务附件;主持招标和评标;编写月报及汇报合同执行情况;建立和执行工程进展和投资监控报告、合同变更及支付等程序;编制和修订工程预算,实施投资监控,编写投资趋势分析报告并分析投资风险。

2. 核电项目建造投资监控与合同管理的存在问题和解决建议

核电项目建造的周期长、投资大、现场变故可能性大,投资监控的概算和人月数都难以把握,合同执行过程也难免会经常发生争议项、合同索赔等问题。核电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投资监控和合同管理任务的艰巨性,并且贯穿了核电项目始终。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给核电项目建造的如期按质完成造成极大压力。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2.1 进行投资风险分析

由于不确定因素众多,利用数据统计、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投资风险概率,有助于做好防范措施、控制投资风险。这项工作看起来实际意义不大,但能对项目从宏观上把握,具有科学性,是一项很好的预警方式。投资风险大多来自外部条件,主要包括这几方面的风险:国家宏观风险(包括政策风险、货币风险等)、市场的风险、自然不可抗力风险、人为控制失误风险。可以建立指标体系、设立数据库、利用AHP法、使用计算软件进行风险计算,得出这四大风险的综合得分,评判哪些风险影响较大,应该重点防范,而每一大风险中影响最大的又是哪一个,由此来进行整个投资风险的整体控制。

在整个投资风险控制过程中,应该利用现代技术设立一整套完备的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和计算机管理体系。对在整个投资执行行为中的每一操作过程都要有明确的记录,并且设立便利的查询系统、高效的安全系统。既保证投资风险控制到位,也能够节约人力财力成本,提高效率。

2.2 建立完备的工作程序系统并使之章程化、规范化

核电项目建造的程序主要有申请立项、审批、招标投标、签订合同、合同执行、统计结算等具体项目。每一项的工作程序都要落实到位并且使之标准化、规范化,将工作的具体内容写入章程,并且做好明确的职责分工,实行责任制,责任到人,工作人员工作成果与绩效挂钩。

立项审批的工作程序包括提出申请、单位授权领导审批、投资控制部门审批、商务部门办理、财务部门认可。对于申请金额较大的项目还需经过总经理批准。招标投标的主要工作程序包括建造项目报建、建设单位资质审查、招标文件编制与送审、招标文件发放、工程标底与报批编制、投标文件接收、开标、评标、定标、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所有的程序都按照合同执行,但由于核电项目的复杂性合同变更现象时有发生,仔细审查合同变更费用的合理性、同意变更基础上明确规定合同变更手续办理、如若有异议应拒绝变更、对于变更前的合同进行备案以做日后索赔依据。统计结算是合同执行完毕后进行的验收阶段,这一阶段每一项费用都要统计归档有据可查、对费用不明的项目寻找责任人、专业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保证质量过关,不可草草了事,验收完成后结算费用、确定合同执行完毕。

2.3 项目建造中对人员控制到位

核电项目建造具有其特殊性,一般都由国家相关部门控制,对人员技术素质都有严格要求,人员的数量和进入准限、合同签订等都要有明确规定,由于人员数目众多,投资花费较大,因此首先要对人数进行严格上限控制,避免关系户等的进入。合同签订的时限也要严格限制,工作人员完成了本阶段的工作后就要及时退出项目建造,避免人力资源浪费。有意识地培养一些潜在骨干员工,为一些技术岗位提供后备人力。合同执行中时常会出现变更或索赔现象,这是经常性的商务行为,应做好审查监控工作,保留好每一项相关记录,做好索赔和反索赔之间的转换。

3. 结语

我国在《核电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指明: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 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亿-2800亿kW/h 。可见我国核电建设事业正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核电项目建造的投资监控和合同管理是建造过程中繁杂而重大的工作,分析其问题和建议对核电项目建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除了建立严密的控制体系之外正确的实施尤为重要,同时核电项目建造还要注重环保,走可持续发展的建造之路。

参考文献:

[1] 黄逸达.核电厂质量保证[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4.

[2] 李超.核电站工程造价控制策略[J].中华建设,2008,(07).

[3] 刘宏,汤博.基于工程投资的核电技术经济分析及风险控制[J].中国电力,2008,(05).

[4] 王俊安,徐兴艾.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

1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

1.1工程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最重要的造价文件就是投资估算,而且它也是建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议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投资估算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注重积累各种估算资料指标。估算指标是建筑工程投资估算的重要依据,估算指标应严格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其次,要充分合理的进行投资估算编制,并预计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建设后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制定出有效对策。项目设计是项目决策后的一项主要问题,这项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投资、工程工期和质量。因此项目设计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做到严谨、细心,尽量避免出现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情况。设计问题关乎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要严格的遵循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并贯穿始终,全面的做好方案、技术和施工设计等各项环节。通常建筑工程项目业主比较重视工程的投标价和竣工决算价,而不太重视设计概算。设计概算是全过程造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可以帮助业主全面的了解工程整体造价[1]。

1.2工程招投标及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招标文件是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个阶段首要准备的工作。通常工程招投标分为设备材料和施工招标两项内容。工程施工的原则和具体程序均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给出,以规范的指导施工的各项环节,并且招标文件中还明确规范了工程从报建到签订的合同。因为招标文件也属于合同的一部分,因此具有法律效应,可以作为招标单位招标以及业主签订合同的主要依据。工程业主必须要严谨。细致的编制招标文件,并详细的说明每一个招标环节,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工程索赔事件。要规范管理施工合同,因为施工合同可以为工程结算、拨付工程款以及工程索赔提供依据,并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以及造价控制。工程业主要谨慎的和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在利用费率招标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以及利益[2]。签订合同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建筑工程业主可以采取委派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方法来完成以下工作:首先,招标文件的编写工作可以选择具有招投标资格的造价咨询单位来完成,他们需要负责工程招投标信息、制定资格预审和评标细则、审查各投标单位的资格以及选择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其次,他们要负责编制工程投标标底和工程量清单,严格审定和评定编制标底,以及进行招标工作。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也是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实务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是建筑工程最基础的依据。施工阶段要严格、细致、准确,具体来说就是严格管理控制各项签证关要,签证主要是指详细准确的记录整个施工过程,可以用来指导工程结算,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控制,签证工作还要及时,以避免施工单位出现以少报多、巧立名目的情况;造价管理人员必须要认真细致的工作,严格记录工程各项环节的部位和尺寸,有时候可以采用拍照的方式进行记录,以确保结算工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造价管理人员要准确的审查验工月报、签证和索赔价款等。

1.3工程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1)规范合理的收集整理各项工程造价资料。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和整体工作是工程造价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需要建起科学、规范的造价资料积累制度,以系统、规范进行管理造价资料。造价人员要把项目造价资料按照统一的格式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以为将来的工程项目提供参考。(2)严格控制竣工结算审查。控制投资的最后一项环节就是竣工结算的审核,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建设方和施工方的利益以及项目工程造价的最终结果。相关审查人员必须要严格的进行审查,紧密配合各项部门。实践显示,审查工程项目结算可以严格的控制工程的投入资金,经过审查的工程结算编制和编制的工程结算价格之间相差1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20%[3]。

2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招投标是我国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的最终目的就是签订工程承发包合同。当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工程承发包方式就是招标投标。合同价是工程承发包合同的关键,承发包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执行和监督管理合同价。在合同履行中工程结算是一项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工程承发包双方的经济利益和工程款的拨付。政府的职能的转变后,现在已经不再对企业进行直接管理,工程建设要完全依靠合同来控制、约束双方的行为,以及协调双方的关系。承发包双方都具有各自的生产利益,他们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双方可以互相监督和约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科学的进行造价控制,以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工程合同的签订和合同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合理的调控市场,并坚持实行“企业报价,市场定价”的原则。合理的运用各种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以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进行。建设主管部门和造价咨询机构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的行使自身的监督和协调职能,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加强合同管理,严格规范工程承发包、工程设计、勘察和监理过程中的招投标行为,严格监督招投标单位的市场行为,规整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建立完善各项合同审查和考核制度;对标底审查、监控评标和定标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止出现不合理的压价和垫资工程[4];强化承发包双方的合同意识,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调节好关系,以减少由于纷争引起的损失,从而提高整体的投资效益。

3结束语

工程全过程造价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管理、技术、施工和质量等各项工作,是一个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动态过程。因此,必须要做好全过程造价控制工作,以减少工程的投资成本,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作者:段桂法 单位:山东省烟台市政府投资审计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刘永德.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J].建筑与预算,2016,(1):5-8.

[2]鄢巍.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113.

篇7

关键词:国债流通性市场化金融工具

我国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失灵现象的反复出现,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和国民经济循环的不规则化,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设想难以兑现,在2002年和未来一段时间里,还不得不继续增发国债。因此,提高流通性以拓宽国债增发空间,便成为攸关经济增长全局的大事。

一、国债发行从行政派购到初步市场化的发展过程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20多年来经历了行政摊派、承购包销到招标发行几个阶段,国债市场发展初见成效。随着国债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债发行规模呈快速增长之势(见表1)。1981年发行第1期国库券时,还没有市场经济概念,发行时采取了行政摊派、财务扣款等一些非市场化举措,遭到群众抵制,虽然发行规模不大,但发行一年比一年难。当时国库券条例还规定,国库券“不得自由买卖”,投资人购券后只能持有到期满。持券人的变现需要与没有公开流通市场的现状产生了矛盾,便滋生了黑市交易。1988年国家在7个城市开展国债转让试点,初步建立了国债二级市场,但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覆盖面小、地区之间有较大差价、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黑市交易并未完全消失。直至1991年国债二级市场初具规模,并逐步趋于规范时,黑市交易才自行消退。

国债流通性的提高,可以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并开设国债交易系统为界线,自此开辟了新的、市场化的国债发行和流通渠道。国债由一级自营商承购,并通过交易所的交易网络向广大投资者分销;而后又从承购包销转向招标发行。国债发行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形成了以可上市国债的公募招标为主,以向特定发行对象私募和在银行柜台销售不可上市的凭证式国债为辅的发行体制。国债流通也日趋活跃,国债现货交易和国债回购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也大幅度增长(见表1):1981-1988年,年发行额由48.66亿元增至188.36亿元,年均发行额75亿元;1989-1993年,年发行额由226.12亿元增至381.32亿元,年均发行额310亿元;1994-1997年,年发行额由1028.27亿元增至2411.79亿元,年均发行额达1700亿元;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年发行额由3808.77亿元猛增至2001年的5004亿元,年均发行额突破4370亿元。形成了不流通的凭证式国债与可流通的记账式国债并存,国债流通市场由银行间市场和上海、深圳交易所市场共同组成的市场新格局。

20年来,我国国债市场建设的主要成就之一,是提高了国债的流通性。市场为已发行的债券提供出让转售的机会,国债持有者在需要资金时能卖出变现,资产富裕者在选择不同金融资产组合时把国债也作为选择对象,短期的和不确定的闲置资金也能投资于国债,社会资金融通增加了渠道和灵活性。这表明,不断提高国债流通市场的活跃程度,是扩大国债发行量空间的方向。

二、国债流通性与国债市场化

国债可持续发放规模的“度”,是一个可变的量,和国民对国债的认知程度、国债发行方式、国债市场发育程度等都有关联。发达国家的国债市场发育程度高、流通性强、变现容易,因此国债的发放空间大;而我国的国债市场尚处于从创建到发育的过程之中,国债市场的封闭性、参与国债交易的局限性、可交易的国债量的稀缺性,使国债增发空间相对狭小。因而,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改进改善国债市场,使之从封闭的市场逐渐发育成长,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活跃的、规范的、稳定的、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债市场,充分实现国债筹资、融资功能,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服务。

促进与提高国债市场的发育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国债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发行规模和其它金融资产一样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增值性。国债利率一般略高于储蓄利率,其增值性对投资者是有吸引力的;二是安全性,国债以政府信用为基础,风险性小,被称作金边债券;三是流通性和变现性。流通性强的金融资产容易为投资者接受,那些对灵活具有偏好的投资者会选择变现性强的金融资产。国债前两个方面都不弱于其它金融资产,拓展增发空间的关键是提高流通性。

资产流动性的提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使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论哪一类经济实体,所拥有资产的流动性越大,其效率就会越高,机会就越多,收益也越有保障。金融工具流动性可以从到期日、便通性和金融力三个方面考察它的内涵。这三个概念均与金融资产有关,如果将货币作为“零到期日”资产,依各类资产变现为货币的程度,可以形成一条以“零到期日”为时间(横轴)起点、以货币为各类资产起点(纵轴)的资产流动性曲线,这与金融市场上债权资产越临近到期日,其流动性也越大的道理相一致。而不同的货币资产、准货币资产、其它各类资产之间互换的难易有着区别,从而形成不同的便通性;至于金融力,是就某个实体以市值表明的净债权资产(包括对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来说的。不能说单个经济实体持有的净债权资产越多,就表明其金融力越大,进而其资产流动性越高,因为这要取决于其所持资产本身的流动性大小;但完全可以说,整个经济体系内的债权资产(当然是良性的)越多,亦即金融资产越多,规模越大,那么,整个经济的综合金融力就越大,经济的流动性也越大。国债资产除了到期偿还时存在资产与货币的互换外,其余的变现完全是在流通市场中实现的。流通市场中的国债越多,交易方式越丰富,功能作用越广泛,吸引的参与者也就越多,能够利用国债交易的频率也就越大。惟其如此,国债与货币互换也才越容易,国债本身的流动性也就越大。如果国债由此成为一种仅次于货币的准货币资产,它将成为重要的储蓄资产,并因其高度流动性而在某种程度上替代货币,可能会因为资金的极易变现而“挤掉”一部分货币发行;此外,由于国债发行总额受公共财政决策、监督机制以及公债规模限额的限制,可以减少因货币发行的较大“随意性”而导致的政府对经济运行干预的“不当性”,进而使“货币的内生性”更加突出。

国债发行市场是以自愿、平等、互利的债权债务契约关系为依托的。国家作为筹资者与作为投资认购国债的投资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双方不是行政上的附属关系,而是一种以债务债权关系为基础的契约关系。因而国债发行必须建立在投资者自愿认购的基础上。没有这种自愿平等互利契约关系的基础,国债的循环运行就会受阻,发行计划很难完成。在自愿、平等、互利的自由买卖基础上,市场化的国债买卖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或者是财政部将国债直接卖给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出售,即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国债的间接发行包括代销、承购包销、招标发行和拍卖发行。在各种国债发行方式中,竞价拍卖最能体现市场竞争规则,最有利于降低发行成本。我国由于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竞价不充分,当拍卖标的为利率时,往往会抬高利率;当拍卖标的为价格时,则压价过低,从而增加国债发行成本。我国在1995年至1997年间曾加大交易所市场发行国债的比重,但因为发行成本高,效果不理想。从财政分配范畴分析,国债利息最终是由纳税人承担的,但税收负担人与债务利息享有人非完全对称,因而国债发行利率的高低就不仅仅是一个金融市场价格问题了,还牵涉税负及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在目前尚无法很快做到国债发行利率低于银行储蓄利率的情况下,其中的国债利息好处应由居民个人享用,而非财富直接创造领域外的金融中介机构。所以,在国债发行利率高于银行储蓄利率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之前,国债发行对象主要定位于居民个人的状况也难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近几年以凭证式国债为主体,面向居民个人销售,不仅充分满足了个人投资需求,于财富的公平分配也是必要的。在条件尚不充分情况下的招标发行,不仅极易助长利率的高昂,而且中标承销商的惜售行为,也使个人难以买到债券,较高利率的好处基本被金融中介机构获得,这就可能发生普通纳税人的财富转移到金融中介机构的现象。

国债流通市场的职能是为已发国债提供再行转让的机会,由此形成一种流动性,使国债持有者在急需资金时能卖出变现,并使新的投资者和资金富余者有投资选择的机会,从而使短期和不确定的闲置资金也能投资于国债,使社会资金融通有更多渠道和更加灵活,客观上扩大了债券市场的容量,促进了国债一级市场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信用工具功能和融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场所。在发达国家,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金融投资意识的增强,买卖方式的多样化,国债流通市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参与者越来越多,不仅有本国的个人与机构投资者,也有国外的个人与机构投资者,交易市场网络不断扩大与完善,交易规模不断增加。如目前美国国债二级市场有50-60个国债品种在交易,不仅存在现货交易,还有远期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和回购交易,每天的交易额高达3000一3500亿美元,国债的流动性仅次于货币。

国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是互为依存的。只有一级市场发行了国债,二级市场才有可流通的筹码。而如果没有流通市场,中长期国债不能流通转让,其发行就会受阻。如果建立了公开流通市场,允许其流通转让,尽管债券期限较长但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投资者急需资金时可以变现,人们也会比较乐意持有,也能够促进中长期国债的顺利发行,有利于满足国家财政资金的周转需要,从而使那些拥有短期富余资金的机构和个人可以购买中长期国债,扩大一级市场的参与者范围,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不同层次和不同闲置时间的资金,有利于扩大发行市场规模和丰富债券的品种结构。而且,流通市场扩展了国债的投资面与投资机会。那些无力参与发行市场或错过投资机会的机构和个人,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购买二手券来满足自己的投资需要;在国债流通市场上,通过证券交易所以及众多的场外市场和柜台交易,使更多的人接触了解国债投资,进而了解国债发行情况和国债投资的特点,起到一种提供信息和宣传的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国债投资行为和发行市场的运转。

三、国债市场化与国债金融工具功能的发挥

我国历来只把国债作为财政工具看待,认为国债的功能只是弥补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不得已的,因而运用国债功能也是被动的,在认识上仍旧把缩小财政赤字、缩小债务规模作为努力的目标。而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国债功能从财政领域拓展到金融领域,国债市场是货币市场的市场,中央银行通过买人和卖出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控货币供应,国债市场的利率升降已成为利率市场化的主要风向标。国债已成为金融调控的重要工具。

发达国家把国债作为金融调控工具,是在国债发行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国债的流通性也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实现的。货币流通调控是宏观金融政策的主要内容,但其实施是以货币市场为传导场的,而货币市场又与国债市场交织。因此,有效地发挥国债市场的功能,基点在于深刻认识货币市场在传导和扩散货币流通调控政策效应中的功能与作用。从整体上看,拓展和完善国债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拓展和完善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整体功能的高效发挥,部分依赖于国债市场的充分有效,并进而影响货币流通调控的效果。三者之间的传导机制是:国债市场,特别是其中的现货短期国库券市场、国债回购市场的发展完善情况,影响着货币市场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货币市场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又影响着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进行货币流通调控的效果。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表明,货币市场是货币流通调控操作的基础市场。货币流通调控的效应传递需要货币市场作为信息载体,并且依赖货币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进一步使货币政策效应扩散到整个宏观经济中去。各国的实践表明,货币市场越发达,货币流通调控的预期效应和实际效果越吻合。各国在调控货币流通的操作中,都十分注重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利用市场吞吐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但货币流通调控要达到预期效应,货币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种类和规模的信用工具。美国之所以选择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主要的货币流通调控工具,是因为美国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有弹性的国债市场。发达国家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一般在50%以上,有的国家如日本、意大利、比利时等达到100%以上。其所以能容纳那么多的国债,就是因为发达的国债市场已成为最重要的货币市场子市场。

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也需要对国债功能作进一步的拓展。目前我国国债流通性不高,国债市场发育度低,与国债功能拓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国债市场的规模还相当小。发达国家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50%以上甚至超过100%,我国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原来在10%以下,近年才提高到15%左右。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中,国债市场远大于股票市场,美国每天国债市场交易规模是股票交易规模的7倍左右,日本达到几十倍。我国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的发育度都不高,尤其国债市场的发展滞后于股票市场。规模小、发育度低的国债市场难以承担起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

2.国债期限品种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3-5年的中期国债,长期品种少(1),短期国债只在1994、1995、1996年少量发行过。而流动性最强的短期国债的是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主体。它的缺位,使国债市场患上流动性低的先天不足症。

3.国债市场参与者定位偏低,降低了国债的流动性。国债市场参与者定位影响国债发行的品种和方式选择,若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对投资工具的流动性要求较高,发行可流通国债的比例会较高;若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则对国债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在国债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国债的持有者通常以专业机构、政府部门为主,即参与者主体实现了机构化,国债市场的发展吸引着更多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进入国债市场,而个人持有的国债比例较低。例如美国个人持有的国债比例为10%左右,日本也不超过30%,我国1997年、1998年和1999年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不流通的凭证式国债占当年国债发行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8.12%、82.21%(不包括增发1000亿元和2700亿元特别国债)和38.60%.

4.国债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需要有包括现货与期货的发达国债市场,然后才能通过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的互补,提高流动性,形成短中长期的市场利率序列。我国自1995年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后,迄今未恢复。

5.可流通的国债分割为银行间市场和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市场。在不同市场之间债券不能自由转移,资金不能自由流动、投资者不能自由跨市场交易,降低了国债市场流动性。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他们的资金较充裕,买入债券后倾向于长期持有,资金趋同性使得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换手率相当低。到200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有所好转,托管的每一元国债换手1.8次,而交易所国债市场该年的换手率为19.3次。

国债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分支,参与者包括供方和需方,资金需求者以一定的成本(包括利息和交易成本)获取一定时间资金的使用权;资金供给者通过让渡一定资金的使用权获取收益。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是商业银行,供给方资金充裕,而交易需求方主要是弥补金融机构头寸不足,需求弱于供给;交易所国债市场的主体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商业银行不允许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资金供方实力有限,而交易需求中相当一部分是弥补短期资金不足,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这样,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分处于两个市场,形成分割,降低了流动性。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经济运行中也越来越强调用市场化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各国国债市场的演进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债是一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拓展国债的货币政策工具功能,从实际出发克服存在的问题,提高国债流动性,无论对提高金融市场效率还是实施货币政策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提高国债流通性

本文致力于探讨如何提高国债流通性,发挥国债作为金融工具的新功能,为增发国债创造市场条件。针对当前国债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国债流通性的主要措施有:

1.调整提高可流通国债的发行比例。近年发行的国债中,面向个人不进入二级流通市场的凭证式国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是因为国债市场化程度低,可流通的记账式国债的发行成本降不下来,反而使不流通的凭证式国债有了低发行成本的优势,财政部门愿意多发。而且有一部分个人投资者乐意在投资组合中有不同流动性的搭配,愿意持有一些利息回报高于银行储蓄而流动性较低的凭证式国债,每次发售都一抢而空。这样,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停不下来,但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其比重可以适当降低,可流通的记账式国债的比重可以适当提高。同时,银行间市场的记账式国债,可以考虑通过指定银行的柜台交易转让,使之成为面向个人的可流通国债。

2.国债发行对象逐步转向机构投资者。不同投资者对国债流通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活跃的国债二级市场主要是机构交易商之间的市场,这是由国债市场的性质决定的,即它是货币市场的分支,国债流通是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的交易。在西方,由于国债与商业银行信用有密切联系,而且个人收入大多以非现金性的金融资产为存在形态,尤其是以金融中介机构中的存款、基金等形式存在。所在,国债也大多被机构持有。个人直接持有国债的份额一般不超过10%.1994年日本长期国债的这一份额为2.4%.美国个人的持有份额1981年为16%,1993年下降到10%,其余全为不同类型的机构所持有。以机构持有为主的市场结构,无疑是这些国家国债能够顺利实行拍卖发行的保障条件。同时,这也决定了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我国国债发行对象应逐步向机构投资者转移,这是提高国债流通性和拓展国债金融工具功能过程中的必然变化。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不能互补并形成统一市场,因此需要扩大市场交易主体。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在种类上丰富了许多,包括国内各类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资金融机构等,交易主体趋同的不合理状况已经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成员不断增多,从1997年的27家,到1998年的118家,再到2000年底的600多家。相当一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特别是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不仅扩大了市场规模,而且通过市场交易主体多元化,缓解了市场资金供求不协调的矛盾,推动了市场发展和交易活跃,也意味着两个市场割裂的局面将被改变。但应该指出,近年来推进的交易主体扩大是单向的,主要是银行间债券市场扩大交易主体,至于对交易所的国债市场来说,主要是硬性规定商业银行不得进入交易所市场,交易主体的扩大受到限制,两个市场分割的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市场流动性受到限制。

3.完善国债期限结构。我国现在的国债以中期债券为主,期限结构单一,缺乏短期债券和10年以上的长期债券。今后在国债期限设计上要有长远规划。要合理安排国债的发行与偿还期,除充分发挥国债的筹资功能外,有意识地发挥国债的金融功能,如为市场提供利率基准和流通工具。应加快发行结构调整,满足不同操作需要,在增发国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长、中、短期限分布的合理国债结构。要增加短期国债的发行,为市场提供流通工具。短期国债偿还期在一年以内,滚动发行,具有流通性强、交易量大、安全性好的特点,是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操作对象。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不活跃,与债券构成中缺乏短期国债品种有直接关系。与此同时,也要增加一些长期债券,特别是在当前市场利率较低的状况下,多发一些长期债券有利于降低长期筹资成本。

4.采取渐进步骤把分割的债券市场连通起来。可流通的国债分割为银行间和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市场,债券不能自由转移,资金不能自由流动,投资者不能自由跨市场交易,降低了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两个市场分割不仅使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不同,而且债券的收益也不同,有时相差还比较大。发达国家通常把国债市场收益率作为市场利率的基准,我国两个市场的国债收益率差距大,不利于形成以国债收益率为基准的市场利率体系。

世界各国国债市场的演进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债是一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拓展国债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提高国债流动性,无论对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还是实施货币政策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有必要改变债券市场间的分割状态。

改变彼此间的分割,并不等于变分设的市场为统一的市场。两个市场的功能有差异。自从1997年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国债市场,另组银行间国债市场之后,两个市场服务于不同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功能,两个国债市场的区别见表2.

大多数国家进行大笔国债交易是在场外市场(即银行间债券市场)。因为债券买卖除资金筹措调度之外,还要考虑资产结构调整,内容复杂,数额巨大,不适宜在交易所的交易系统集中撮合竞价成交,而适合用场外询价方式。在两个市场功能有差异的状况下,保持两个市场分开的格局,更有利于适应不同需求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两个市场有分工,但是可以创造条件把两个市场连通起来,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发行市场的连通是容易的,只要发债主体采取类似1999年记帐式五期国债同时在两个市场发行的做法,两个市场就有了相同的国债品种。而流通市场的连通则相当难,难在两个市场的交易主体不一样。如今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允许非金融机构进入了,可是交易所债券市场仍不许商业银行进入,其出发点是防止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以此构筑一道防火墙,其实限制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关键在于执行严格的监管,不宜简单地用割裂市场的方式来达到监管目的。但现实情况是不准进入的规定必须执行,连通便显得十分困难。连通的最根本的阻力在于限制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规定。变通的办法可以设想让信用社联社、城市商业银行、地方股份制银行等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因为它们的身份不同于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渐进方式证明连通的有效性,有步骤地让国有商业银行重新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这样,投资者同时参与两个市场的交易,就把国债流通市场连通起来了。流通市场的连通还有一些技术问题,如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债托管、清算系统,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建立,《国债托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的颁布实施以及实券国债的停发等措施的推出,表明国债的统一托管已经实现。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可以通过各自与对方进行系统联网来延伸其交易系统与功能,或各自对交易系统和清算系统进行改进,以实现两个市场之间的连通。比如,交易所应在交易系统中添加大宗交易的功能,以满足大机构进行大宗交易的需求以及避免对市场造成大的冲击;银行间市场应对其报价系统和报价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造,以降低询价难度,提高交易的效率。

国债存量在各种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较低时,国债市场的金融功能是有限的,流通性必然受到限制。提高国债流通性,拓宽增发国债空间之后,国债发多了,有了一定规模的国债存量,国债流通的活跃才有基础,债券市场才能在货币市场中占有一定地位。2000年,我国发行国债连同以前年度的国债余额为12300亿元,占当年GDP的13.76%.2001年国债余额增加到15608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提高到16.3%.这样,国债存量规模的扩大,将有利于国债作为金融调控工具功能的发挥。而国债市场化的发展,国债流通性的提高,又能够使国债因容易变现而逐渐地成为仅次于现金的准货币,投资者更乐意持有国债,进一步拓宽了国债的可增发空间。这时候,宏观当局对于积极财政政策是继续实施还是适时淡出,便有了更大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贾康、赵全厚,2000:《国债适度规模与我国国债的现实规模》,《经济研究》第10期。

刘迎秋2001:《论中国现阶段的赤字率和债务率及其警戒线》,《经济研究》第8期。

篇8

关键词:煤矿建设项目;合同管控;建设周期

煤矿建设项目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有其特殊性,但从企业的本质属性来看,仍然是将各种生产要素投入者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法人资格和地位的契约关系网络。因此,煤矿建设项目的经营管理仍然是对特殊主体下契约关系的管理。在所有契约关系的管理中,除了健全“两权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外,我认为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生产经营中的合同管理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煤矿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现状调查分析,探求如何通过加强合同管理控制煤矿建设项目经营风险的方法。煤矿建设的安全管理不同于生产煤矿及地面建筑的安全管理。煤矿建设是庞大的综合性工程,工程大多处于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下,施工现场通常会有岩层松软、富水、含瓦斯等情况,由于情况未知,遭遇水害、冒顶、瓦斯超限等的危险性很高。加之施工空间狭小、施工工具不完善、施工环境复杂、工作强度较高、工程涉及爆破等高危作业,同时此类工程参与主体多,因此安全管理的难度更高。

一、煤矿建设项目的概述

煤矿建设是实现煤炭工业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建筑和安装,即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筑工程和机械设备的安装工程,固定资产的购置;其他建设工作,即与固定资产的建筑、安装、购置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如勘察设计工作、土地征购、培训、大型临时设施、生产筹备、试生产等。

二、合同管控在煤矿建设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合同管控是项目的核心

施工项目合同管理是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或所涉及的一切经济、技术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索赔、解除、解决争议、终止与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工作。

1.企业的合同管理

企业设立专职合同管理部门,在企业经理授权范围内负责制定合同管理的制度,组织全企业所有施工项目的各类合同的管理工作;编写本企业施工项目分包、材料供应统一合同文本,参与重大施工项目的投标、谈判、签约工作;定期汇总合同的执行情况,向经理汇报、提出建议;负责基层上报企业的有关合同的审批、检查、监督工作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2.施工项目经理部的合同管理

(1)项目经理为项目总合同、分合同的直接执行者和管理者。在谈判签约阶段,预选的项目经理应参加项目合同的谈判工作,经授权的项目经理可以代表企业法人签约;项目经理还应亲自参与或组织本项目有关合同及分包合同的谈判和签署工作。

(2)项目经理部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负责本部所有合同的报批、保管和归档工作;参与选择分包商工作,在项目经理授权后负责分包合同起草、洽谈,制定分包的工作程序,以及总合同、变更合同的洽谈和资料的收集,定期检查合同的履约工作;负责须经企业经理签字方能生效的重大施工合同的上报审批手续等工作;监督分包商履行合同工作,以及向业主、监理工程师、分包单位发送涉及合同问题的备忘录、索赔单等文件。

(二)合同管控是施工双方的基础

当前建筑施工期间出现很多问题,为此双方争执不休,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现代社会追求契约精神,一切以契约为准。合同作为契约的一种形式,在合同中将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约定,可以大大降低风险,且在争议出现的时候可以迅速解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合同管控已经成为当前施工双方开展合作的基础。

三、煤矿建设项目合同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合同签订阶段的合同是非常多的,主要是指承包人在经过相应的发包人的同意或按照合同的约定,将承包的项目中一些非主体工程和一些非关键性的项目分包到具备一定资质的分包人来完成,从而与其订立相应的分包合同。项目经理部必须从施工项目的施工准备、施工、竣工至维修期结束的全过程中,认真地去完成合同所要求的约定条件,对于合同要进行动态的管理,对合同进行跟踪、收集、分析并整理合同中的相关信息,及时对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另外,对于合同在实际履行的过程进行及时的预测,能够及时并且快速地解决对合同的实施的问题,以此来减少或避免相应的风险。还应对合同履行进行预测,及早提出和解决影响合同履行的问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

1.目前煤矿建设合同关于分包的文件组成及文件的先后顺序如下。

(1)项目协议书。

(2)标书。

(3)项目报价书。

(4)合同文本。

(5)发包人提供的具有标准、规范的图纸和列有标价的相关工程量清单。

(6)承包人提供的报价单或施工图的预算书。

2.履行项目的分包合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工程分包合同中必须约定承包人的义务责任,承包人的主要义务就是在分包项目的施工现场派驻一些监理人员或管理人员,确保合同的有效实施。分包合同的履行应当是承包人对发包人负责,分包人则对承包人负责。当然此类的合同是分包人与承包人存在直接的关系,而与发包人并不存在相应的直接的合同关系。

(2)分包人应当按照分包合同所约定的,实施并完成所分包的工程,修补工程的缺陷,提供所需的全部工程监督、劳务、材料、工程设备和其他物品,提供履约担保、进度计划,不得将分包工程进行转让或再分包。

(3)分包人应档遵循分包合同中所约定的承包人的工作时间及相关设备原料方面的制度。承包人的义务就是为分包人提供一定的现场和管道进行施工;分包人必须同意监理、承包方在时间规定内对分包施工地进行检查并为此提供便利。

(4)分包人延长竣工的时间应符合一定的条件:分包人按照承包人总的承包合同所约定的竣工时间延长;承包人自身去请示将工程的竣工时间延长;承包方违背了合同的约定。但是,前提是分包人必须将延长竣工时间的情况提前14天告诉承包方,并且出具相应的文书证明。

(5)如果分包人出现增补、变更或删减分包工程,应该根据下列的指示:监理工程师按照总发包合同所发出的指示,然后承包人应当将此作为指示及时通知给分包人;承包人自己所作出的指示。

(6)分包工程价款应该是承包人与分包人之间进行结算。发包人在没有经过承包人同意的情况下,禁止以各种名义向相应的分包人支付任何工程款项。

(7)由于分包人的过失、疏忽、安全事故或违约导致分包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或其他问题给发包人造成损失的,承包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二)合同履行阶段的问题

施工项目合同履行的主体是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必须从施工项目的施工准备、施工、竣工至维修期结束的全过程中,认真履行施工合同,把控好全过程的合同,在履行中及时进行管理,避免纠纷的产生。

1.项目经理等实施施工合同约定应当遵守的有关规定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尤其是关于合同方面应该履行原则和履行规则。

(2)在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和坚持全面履行的原则。全面履行包括实际履行(标的的履行)和适当履行(按照合同约定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等的履行)。

(3)项目经理是由进行建设的企业授权的,在施工过程中负责组织人员来对施工合同进行履行,同时根据有关法律对合同的规定,与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进行合同履行过程中变转让、索赔、变更和终止等工作。

(4)如果发生不可抗力情况等因素造成出现不能完全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的情形后,应当及时的向有关的相应企业进行报告,并且在委托权限范围内对合同进行处置。

(5)严格遵循对约定的不明条款、价格变化等情况的履约规则,以及合同抗辩权、撤销权担保和代位权的履行规则。

(6)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去约定分包人所应当承担的分包工程,并且与相应的分包单位协商签订了分包合同。因此,非经发包人同意,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工程的任何一部分进行分包。

(7)根据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承包人承包工程以后,禁止将其所承包的全部的工程一并转手给他人,由他人承包;也不能将其全部的工程进行肢解,在肢解后再以分包的名义对外转包给其他人。以上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所谓工程转包就是指承包人不行使承包人应有的管理职能和相应的技术经济责任,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或是将其承包的工程肢解后,再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或将工程的主体部分或群体工程的半数以上的单位工程倒手转给其他施工单位;以及分包人将承包的工程再次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从中提取回扣的行为。

2.项目经理部履行施工合同应做如下工作。

(1)应在施工合同履行前,针对工程的承包范围、质量标准和工期要求,承包人的义务和权力,工程款的结算、支付方式与条件,合同变更、不可抗力影响、物价上涨、工程中止、第三方损害等问题产生时的处理原则和责任承担,争议的解决方法等重要问题进行合同分析,并且对合同的内容、应有的风险、关键或重点的问题进行特别的指示和说明,也要向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交代底细,将合同确定的施工目标落实完成,也要根据合同对项目进行管理并指导项目的实施。

(2)组织施工力量;签订分包合同;研究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资料;多方筹集足够的流动资金;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工程结算付款计划等,做好施工准备,按时进入现场,按期开工。

(3)制订科学周密的材料、设备采购计划,采购符合质量标准、价格低廉的材料、设备,按施工进度计划,及时进人现场,搞好供应和管理工作,保证顺利施工。

(4)按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规程组织施工;做好施工记录,按时报送各类报表;进行各种有关的现场或实验室抽检测试,保存好原始资料;制定各种有效措施,采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全面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合同要求。

(5)按期竣工,试运行,通过质量检验,交付业主,收回工程价款。

(6)按合同规定,做好责任期内的维修、保修和质量回访工作。对属于承包方责任的工程质量问题,应负责无偿修理。

(7)履行合同中关于接受监理工程师监督的规定,如有关计划、建议须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有些工序须监理工程师监督执行,所做记录或报表要得到其签字确认;根据监理工程师要求报送各类报表、办理各类手续;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接受一定范围内的工程变更要求等。承包商在履行合同中还要自觉地接受公证机关、银行的监督。

(8)项目经理在履行合同的时候,应当注意收集和记录一些对方违反合同约定的证据,即对发包方或业主履行合同进行监督,作为索赔的依据。

四、建设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一)提高合同管控的意识

实行岗位负责制度,主要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人人定岗,人人负责,分工明确,明确每个人的责、利和权。同时实行竞争机制,对于对企业有贡献的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通过以上的途径,提升企业相应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如思想、法制、文字和业务等相关素质的水平,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监控合同不同阶段

合同变更是指依法对原有的合同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补充。在履行相应合同项目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实施条件或相关因素的变化,使得其不得不对原有合同的某些条款进行修改、订正、删除和补充。合同变更一旦成立,原有合同的相应条款就应当解除。合同变更是在条件改变时对双方利益和义务的调整,适当及时的合同变更可以弥补原合同条款的不足。

在合同履行阶段要注意合同出现的问题,尤其是煤矿建设合同,在出现合同变更的时候要做到遵循相应的原则,避免纠纷的出现。例如,在变更的时候要遵循合同的变更程序和相关的规定,合同中的任何一方是不得单独变更合同条款的;变更要由相应的专家进行论证和合同双方的协商,从而使合同具有可行性,所引起的相应的工程费用和进度要得到双方的共同确认才可以实施;合同变更应当以承包商、监理工程师和发包人共同签订的变更确认才可以作为工程造价的依据。另外,合同变更将会造成的损失,除了法律所免除的责任外,由于设计方面的错误与实际施工所不符合导致施工出现错误或者遗漏的,应该由相应责任方来负责。

五、结语

由于煤矿建设项目的特殊性,所以面临此类项目时,应当以合同精益化为管理的重点,以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为途径,从提高风险意识、注重前期策划、严格合同签订、抓好在建合同履约等方面。从做好合同进度结算、变更索赔管理、加快资金回收等方面降低企业资金连风险,从抓好分包合同管理、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降低企业社会风险等方面加强合同风险管控。煤矿建设项目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有其特殊性。但从企业的本质属性来看,仍然是将各种生产要素投入者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法人资格和地位的契约关系网络。因此,煤矿建设项目的经营管理仍然是对特殊主体下契约关系的管理。在所有契约关系的管理中,除了健全“两权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外,我认为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生产经营中的合同管理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煤矿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现状调查分析,探求如何通过加强合同管理控制煤矿建设项目经营风险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丁郡瑜.从业主角度浅析PMC合同管理[J].当代经济,2010(03).

[2]冯永珍.业主如何进行合同管理[J].山西建筑,2009(26).

[3]朱洁,朱志航.建立健全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思考[J].建筑.2008(23).

[4]朱佑国,潘吉仁.业主方的合同管理诌议[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04).

[5]郭炳南.新农村住宅设计理念浅析[J].小城镇建设,2008(03).

[6]张占军.工程项目业主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8(06).

[7]于萌.浅析工程建设中的合同管理[J].山西建筑,2008(05).

[8]刘卫东.浅析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J].山西建筑,2007(24).

[9]陈力.基于WEB的合同管理系统[J].经济师,2007(08).

篇9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实现目标上达成共识、增强员工成功达到目标并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过程和方法。绩效考核把绩效反馈与所建立的工作目标阶梯相连接,借此实现了对员工进行开发与激励的两个重要功能。目前,绩效考核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卫生机构、教育单位等采用,以提高自身竞争力。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管理方法和运行模式在不断改进,绩效考核的实施成为改革必然。无锡市疾控中心自2001年底组建以来,为克服单位重组带来的人浮于事、奖酬论资排辈、职工缺乏工作主动性、责任感等现象,根据江苏省、无锡市先后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精神,2004年单位开始酝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谋求调动职工积极性,推进新机构建设、发展、管理的新途径。2005年引入绩效管理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概念,对职工考核模式进行了有效改革,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疾控中心的实际,建立了一套绩效考核体系。经过近三年的运行,其在激发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专业人员对管理工作不重视,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目前疾控系统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科室和人员考核指标缺乏。现行的疾控系统绩效考核指标多是针对疾控机构,对疾控机构内部科室的考核指标体系还十分缺乏,疾控人员考核时统一采用一套指标,忽略了不同科室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性质的差异。2、量化指标较少。对疾控人员的考核大多参照现行公务员考核标准稍加修改,在评价考核时量化指标较少,考核指标也不够细化,缺乏体现疾控工作特色的考核指标。在考核过程中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对业务工作的考核力度不够,导致考核结果拉不开差距,不能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3、缺乏绩效反馈机制。在绩效考核的流程中,绩效考核小组得出考核结果后,没有全方位的向责任人当面反馈考核结果,责任人不明白自己工作的不足,对绩效考核产生误解,不但未起到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作用,反而使责任人放弃自身工作的一些优点。4、考核结果未予利用。考核结果未与奖金分配、人员任用等相结合,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5、绩效考核与疾控中心未来发展远景目标联系不够。现行的考核指标比较多地反映责任人的目标取向,未加入组织目标,难以达到促进疾控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主要做法

1、建立部门绩效考核小组。部门绩效考核小组一般由部门负责人、各业务小组组长组成。2、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责任书。根据中心有关规定,由部门负责人逐级分解责任,根据单位、部门、岗位的工作范围,结合本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具体制定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书,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清晰,责权分明,确保每位员工能够顺利履行职责和岗位要求。3、制定科学系统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各岗位工作职能,分别制定出不同的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以岗位职责责任书为基础,将上级卫生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有效分解,选择定量和定性指标,注意不同职位和职务要有不同标准,充分体现考核结果的个体差异性,真正发挥考核的作用。而且要引入注重工作团队合作精神的考核指标,达到不仅对责任人个人的绩效进行考核,同时也对责任人所置身其中的工作团队绩效进行考核,使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之间有机结合,达到营造良好团队精神的目的。考核标准设定后,要组织相关责任人进行研讨和分析,直到考核者和责任人达成共识,减少执行阻力,方便考核。表格尽量简单,便于填写,避免重复。4、建立“PDCA”管理模式。由部门考核小组在每月25日前制定下一个月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根据月度工作计划,明确每周工作任务(内容必须量化、具体、同时提出质量要求),并做好有关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记录。部门考核小组根据工作目标与完成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评。遇特殊情况(如上级临时分配工作、紧急任务等)时,各业务小组可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各业务小组于每月底对本组工作完成情况及完成效果进行自查,对未完成的工作应及时查找原因、落实整改。5、建立部门工作定期检查和通报制度。对部门日常管理、每月、每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重点工作和项目化管理工作实施情况、中心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梳理和检查,对未按计划实施的项目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查找原因并及时整改。5、建立工作情况记录制度。部门管理和各组业务工作情况应及时做好记录;按照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做好各类资料的归档工作,以备本部门考核小组检查。

篇10

【关键词】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内部空间;标准层使用率

1项目简介

项目概况:广州琶洲A区AH040233地块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琶洲电商A区,场地南侧为琶洲东大街,西侧与东侧为城市规划干道。项目总用地面积4269m2,总建筑面积73183m2,使用功能以办公为主。建筑高度为172.5m,地上33层、地下4层。

2研究本项目核心筒内部空间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本项目用地较为紧凑,且由于规划要点限制,首层需在南侧、东侧与西侧留出连续的骑楼界面,首层退骑楼柱中的要求也达到了8m、6m及4.5m,使得首层面积仅为1580.7m2,而塔楼45m×45m的边界限制,更是将塔楼面积压缩到了2025m2这样经济性较低的范畴。同时,由于造型上“水晶”的理念,建筑塔楼自下而上有一定变化,又进一步压缩了标准层面积,所有因素都与业主对于建筑使用率,建筑室内空间效果等的要求相去甚远。而核心筒空间历来是影响标准层乃至裙房空间的功能组织及使用率的关键之一。因此合理高效的核心筒功能空间设计,是本项目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见图2)。

3本项目核心筒内部空间设计的布局策略

3.1案例调研

在设计开展之初,我们调研了一些超高层案例,如表1所示,虽然总体高度及电梯数量都有所不同,但核心筒内空间布局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平行式、发散式及紧凑式三种,其中平行式布局形态呈现“川”或“三”字型,各区电梯组平行排列,楼梯及附属空间紧靠核心筒并列布置。发散式布局以“Y”及“十”字型为代表,适用于需要组织多组电梯的超高层建筑,能够产生足够多的电梯厅入口且互相独立,一般为中心对称,但由于核心筒内联系性通道较多,在低区往往需要比较大的面积。而紧凑式布局形式,往往适用于标准层面积较小,高度在100~150m左右,电梯组数量及分区都较少的的超高层建筑,这种布局形式除了必要的电梯厅外,其它核心筒内空间基本以密集市的排列方式布置。三种方式相比,在本项目各种条件的制约下,紧凑式核心筒设计使用率更高,经济性更好。

3.2核心筒总体布置原则

根据以上案例的分析,且在本项目用地紧凑,标准层面积较小,群房也需优先考虑企业大堂及价值较高的商铺位置的条件制约下,核心筒设计应尽量节省面积,减小核心同内联系通空间,除必要的电梯厅外,其余疏散楼梯及辅助空间以密集组织的方式排列在各类电梯厅周边,利用核心筒外环走道进行核心筒内功能联系,此种组织方式,可有效的控制核心筒面积,且电梯厅空间较平行式、井字式、发散式布置电梯组具有更为私密及舒适的优点。当然从电梯组相对于标准层办公空间的可达性来说,这种紧凑式布局可达性相对较长且单一。但站在业主的角度,本项目由业主自持的部分较少,大部分物业将会进入销售流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较为重要的设计目标之一。因此,经过权衡使用率、经济性、总体建筑功能布局等因素,本项目核心筒内空间设计优先采用紧凑式的布置方式。

3.3核心筒内空间功能布局设计

本项目核心筒由于受到造型影响,在标准层西北及东南角会出现局部悬挑,核心筒若根据景观视野在平面布置上偏置,结构经济性会减弱,增大建设投资。所以,从结构经济性角度看,本项目核心筒在标准层居中布置。同时,在裙房的定位则偏居于东南部,结合建筑周边场地因素,将首层办公主次入口分别布置在南侧及东侧,便于办公人流快速从琶洲东大街进入建筑,到达核心筒区域。主要电梯组靠南侧布置,根据电梯分区的一般原则,结合本项目功能定位23层以下为产业式办公(人员相对密集),23层以上为总部式办公(人员密度较低),分为高区及低区两个区。其中,低区电梯运行区间为1~22层,高区电梯运行区间为23层至屋面层,10层及22层为避难层。为合理化电梯区间运行时长,降低人流在轿厢中停留时间,提高电梯组效率,在电梯速度选取上,高区电梯提升速度为6m/s,低区电梯为4m/s。在电梯组布置上,高低区电梯并列布置,办公人流进入建筑后可迅速到达共用侯梯厅,减少人流辨识目标电梯的难度。由于采用紧凑式的布局,电梯厅宽度达到3.6m,且高低区电梯厅不像十字形及发散式电梯厅兼做走道,具有比较好的私密性及舒适性。在紧靠电梯组的北侧布置两部疏散梯,疏散梯在首层可通过北侧及东侧扩大前室直通室外,但由于首层扩大前室的出现,核心筒内设备房门无法向前室开启,且向首层大堂开启会影响大堂界面的完整性增加二次装修的难度,此情况下,我们利用了首层7.2m的层高做出了一个设备夹层,并利用裙房楼梯解决此区域设备房的疏散问题。在疏散梯北侧布置两部层层停靠的消防电梯及其电梯厅,同时兼做建筑运营以后的货运电梯。除此之外,核心筒其余空隙位置布置设备等辅助空间,三层餐饮功能之上塔楼屋面的排烟井紧靠核心筒西侧布置(见图3)。由于项目北侧景观视野最好,为了更进一步争取临江办公区面积,我们将面积较大的空调机房,在低区移出了核心筒,放置在景观较差的东侧区域,并做防震及隔声处理。为保证办公区域的净高,空调风管沿走廊布置向办公区域送排风。同时,将高区电梯厅空间在低区位置布置为男卫,积极利用空隙空间。这些措施有效的控制了核心筒面积及进深,朝向较好的办公区域争取了更多的空间。而在高区,随着低区电梯的取消,我们又将空调机房移回核心筒内,并将男卫也布置在该位置,对核心筒进行合理的重组,使得办公空间在高区得以增加(见图4~5)。由于外形变化及核心筒剪力墙的缩进,低区标准层面积为1657~1668m2,核心筒面积为296~310m2,使用率约为81.3%,而高区由于企业通高大堂的存在,准层面积为1519~1657m2,核心筒面积为296m2,按无企业大堂的标准层面积计算使用率约为81.3%。由此可见,采用紧凑式核心筒内部空间布置方式,塔楼使用率较高,标准层经济性较好。因此,合理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核心筒内部空间设计方式,并对核心筒空间及功能进行有效组织和利用,对于业主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大有裨益。

4结语

随着土地资源日益匮乏,超高层建筑必将作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有效的建筑形式而日渐增多,而历来核心筒作为超高层建筑垂直枢纽的心脏,影响着建筑功能布局及经济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州琶洲A区AH040233地块项目核心筒内部空间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的分析,得到在紧凑型用地中,如何使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更为合理高效,有效节约资源,提高建筑投资及运营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范跃虹,黄宗襄,林振声.超高层和大型公共建筑、施工与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何锦超.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100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刘建荣.高层建筑设计与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