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合同范文
时间:2023-04-12 03:0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直播合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物质波;波函数;几率
中图分类号O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7-0094-01
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的启示下,通过对几何光学和经典力学的对比,大胆的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设,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
1 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
20世纪20年代前后,有关原子结构和量子理论的研究引起了当时很多物理学家的关注。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通过密立根、康普顿等人的研究得到了证实,德布罗意对此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他认为在对光的研究过程中,同时引进了粒子概念和周期性概念,光本身必须同时考虑粒子性和波动性。他进一步研究了几何光学和经典力学的对应性,几何光学中的费马原理和经典力学中的莫培丢变分原理类似,他大胆设想,不仅光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两种性质,而且一般的物质也具有这两种性质。德布罗意认为:既然粒子概念在波的领域里成功的解释了令人困惑的光电效应,那么,波动概念也应该能解释在粒子领域中令人困惑的定态问题。
1923年~1924年期间,德布罗意陆续发表了《波和粒子》、《光量子,衍射和干涉》等论文,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他认为一个能量为E ,动量为P 的粒子与频率为,波长为的波相对应。仿照爱因斯坦关系,粒子的能量、动量与相应的频率、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这个关系我们称之为德布罗意关系。
在此基础上,他用物质波概念分析了玻尔量子化条件的物理基础。氢原子中电子波绕原子核的圆周轨道传播一周后应光滑的连接在一起,否则将会由于干涉相互抵消,不能形成稳定轨道。这就要求轨道的周长应是波长的整数倍,即满足:
式中r是电子绕核的轨道半径,是电子波的波长。利用德布罗意关系,可以得出玻尔量子化条件: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注意,原因为:
首先,这个假设只是对玻尔的量子化条件提供了一个解释方案,并没有得出新的结论。其次,这种物质波究竟是什么东西,并不明确,在试验上也没有证实。最后,由于经典物理学的传统概念,对粒子看作既是粒子又是波的观念太超乎一般人的认识。
后来,德布罗意的导师朗之万将他的论文推荐给爱因斯坦并得到了爱因斯坦的高度赞扬,这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薛定谔正是在爱因斯坦的建议下,对德布罗意的假说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导致了波动力学的诞生。
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戴维逊和革莫用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波的存在,而且也证实了德布罗意关系,德布罗意物质波的假设得到了实验的证实。
2 玻恩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按照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一个能量为E ,动量为P 的粒子与频率为,波长为的波相对应,在三维空间中,可以用这样一个平面波来代表它。C是常数,称为波函数,那波函数又有什么物理意义呢。
起初,一些物理学家仍按照经典物理中的粒子和波相对立的观点,总想将一个寓于另一个之中,或认为粒子性比波动性更基本,或认为波动性比粒子性更重要,但这些解释都不能符合众多的实验事实。1927年,德国理论物理学家玻恩给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即振幅绝对值的平方和在该点发现粒子的几率成正比。
在证明电子具有波动性的衍射实验中,当电子通过晶体衍射打到屏上时,出现明暗相间的衍射圆环,衍射环的明暗程度代表了到达那里的德布罗意波的强度的大小。最亮的地方表示最大,最黑的地方表示=0。
当减小电子流的强度,以致电子可以一个一个的到达屏上时,在屏上出现的图样则变成完全是毫无规则的,只有当时间足够长以后,有众多的电子到达屏上之后,屏上才出现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这说明所描述的粒子遵循着满足统计规律的运动。玻恩正是利用电子衍射实验中出现的这样特殊的规律,提出了他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振幅绝对值的平方)和在该点发现粒子的几率成正比。按照这个解释,物质波又可以叫做几率波。
按照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告诉了我们粒子在某处出现的几率是多少,在另一处出现的几率又是多少等等。当然这也是对粒子运动状态的一种描述,因此量子力学中,对一个系统状态的描述与经典力学中完全不同。在经典力学中,一个质点的运动状态可以用它的位置和动量来确定,运动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由牛顿定律来决定,即经典力学对质点的运动状态给出了决定性的预言。但是在量子力学中,由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可知,对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是几率性的,它不能告诉我们粒子到底在什么位置,只能告诉我们粒子处于某处的几率大小。当系统由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时,我们得到的仍然是系统状态的几率性描述。因此,量子力学中对粒子运动的描述没有确定的轨道概念,我们对粒子运动状态的演化只能给出几率性预言,而不是决定性预言。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波粒二象性。
但是,量子力学中的几率波和经典波是完全不同的。首先,经典波,例如声波、水波等代表了某种介质中振动的传播过程,而几率波不代表任何介质振动,其次,经典波的振幅本身大小有绝对意义,它的平方和振动能量成正比,而几率波振幅绝对值的平方表示该点发现粒子的几率,同时由于波函数可以归一化,所以几率波的振幅却可以任意乘以一个常数,但它们代表得却是相同的物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屠庆铭.大学物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2
【关键词】电网系统;谐波;抑制和治理
一、谐波的产生
理想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是运行在固定频率的正弦波电压和电流波形下,然而有大量的非线性负荷如晶闸管、变频器等,当这些非线性负荷接入电网会产生大量的谐波电流,引起电压和电流波形畸变,他们将导致电网中的供电品质下降。三相非线性设备所产生的谐波阶次主要为5次、7次、11次、13次……等,所产生的主要谐波电流以5次、7次、11次为最多。
二、谐波的影响
谐波电流由非线性负荷产生后注入电网,将会在电网等效系统阻抗上产生畸变的谐波电压,危害如下:1、增加导线或线圈的电力损耗及温升,加速绝缘劣化;2、影响同馈线所有电气设备的供电品质;3、造成电机抖动,进而影响生产产品的质量;4、造成参考位准偏移,使控制设备误动作;5、干扰讯号传输,使传输数据不准确;6、导致电容器因谐振过电压而经常损坏;8、无法提高功率因数
三、利用调谐电抗电容器组可以吸收和抑制谐波
1、补偿回路串接调谐电抗器的原因
在无功补偿系统中,由于电网系统以感抗为主,电容器回路以容抗为主。在工频条件下,并联电容器的容抗比系统的感抗大的多,补偿电容器对电网发出无功功率,对电网系统进行无功补偿,提高系统功率因数。但在有谐波背景的系统中,大量的非线性负荷会产生大量的谐波电流注入电网,引起电压及电流的波形畸变。对谐波频率而言,电网系统感抗大大增加而补偿系统容抗大大减小,其调谐频率可能与电网中存在的谐波频率接近,如果电网中存在该特定频率的谐波电流源,则该频率的谐波电流可以被放大到正常的许多倍。导致电压畸变率和电流畸变更为严重。
2、谐波对补偿电容器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1)造成电容器过电流
电容器额定电流(I1)及流入电容器的谐波电流(Ih),电容器运行时满载电流I1=100%,加上外来谐波电流时,若运行电流大于1.3倍额定电流时,电容器将迅速故障。
(2)与系统产生并联谐振
输电及配电系统设计运行在频率恒定的正弦波电压和电流下,当大量的非线性负荷挂网运行时,将在电网产生严重的电压畸变和电流畸变。此时的谐波源相当于一个很大的电流源,其产生的谐波电流加在系统感抗和电容器的容抗之间,形成并联回路。当电网系统感抗等于电容器容抗时,将形成并联谐振。此时并联回路总阻抗等于无穷大,谐波电流流经阻抗无限大的回路时,将产生无限大的谐波电压,无限大的谐波电压将于电网与电容器间产生大电流,造成电容器迅速故障。
(3)与系统产生串联谐振
如果在上一级电网系统存在严重谐波源,电压产生的谐波畸变相当严重时。此时谐波源相当于一个很大的电压源,背景谐波电压将在变压器的短路电感和电容器的容抗形成串联回路。当串联回路总阻抗等于零时,将形成串联谐振。此时谐波电压将在串联回路上形成强大的电流直接流经补偿电容器组,使电容器因过电流而迅速故障,同时增大谐波对电网的影响。
由以上分析可见,如在补偿系统中单独使用电容器进行补偿,系统谐波或背景谐波将对补偿电容器造成很大影响,如果满足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条件,并联电容器组事实上已经变成了滤波器,谐波电流将几乎全部流入电容器组中使其过负荷。这就是我们公司原来采用常规的电容补偿,电容器经常损坏的原因。
3、因此,在有谐波背景的系统中时,不可能采用常规的电容器组来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必须采用串联调谐电抗器的补偿方案,即电力电容器必须与电抗器串联,这样可以补偿基波无功功率又不放大谐波。电容器与电抗器串联称为调谐电抗电容器组又称调谐滤波器。调谐滤波器的每一段由一台电容器和一台电抗器串联而成,电容器的电感根据所需要的补偿功率选择,电抗器电感的选择要是电抗器电容器形成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调谐低于电网相间存在的最低次谐波频率,通常是5次(250Hz)。低于调谐滤波器的调谐频率,例如基波频率(50Hz),调谐滤波器是电容性,即产生无功功率;高于调谐频率,调谐滤波器是电感性,不会放大典型的5次、7次和11次谐波。调谐滤波器还可以吸收电网中低次谐波的一部分。每一段调谐滤波器由自动功率因数控制器根据无功功率的需要进行投切控制。
调谐滤波器可以吸收大部分谐波电流,提高功率因数,减少视在电流,降低变压器、导线损耗及温度,增加变压器使用裕度;减少谐波电流引起的损耗,降低电压畸变率,改善电能质量,降低谐波电压对设备的干扰,提高电力设备的寿命。
四、补偿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电抗率的选择
带调谐电抗器的电容器组设计时应为:在基波频率下显容性,即电容器起主导,这样可以进行功率因数补偿;在谐波频率下显感性,调谐电抗器起主导,不存在谐波放大。带调谐电抗器的电容器组可以起到谐波滤波器的作用,从电网中吸收部分谐波含量(15%-50%)。其电抗率的选择可以根据系统背景谐波含量进行选择。这样调谐电抗器和电容器回路的谐振点计算可以避开系统的特定谐波频率,使补偿电容器组在该次谐波频率及以上不会产生谐振。
1、如系统背景谐波以第五次谐波为主,应串6%电抗器,谐振点为204HZ(可避免大于第五次谐波250HZ的谐振)
2、如背景谐波以第四次谐波为主,应串7%电抗器,谐振点为189HZ(可避免大于第四次谐波200HZ的谐振)
3、如系统背景谐波以第三次谐波为主,应串12.6%电抗器,谐振点为141HZ(可避免大于第三次谐波150HZ的谐振)
经过深入探讨,发现公司的系统谐波以五次及以上为主,因此,我们选择在电容器前串联6%调谐电抗器,可吸收15-50%的谐波,避免大于第五次谐波250HZ的谐振。同时可抑制系统的开关涌流。保证补偿装置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
因为谐振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回路中必须同时有电感和电容。在五次谐波(250HZ)频率下,电抗电容器组显感性,不会与电网发生谐振。而在基波频率下,电抗电容器组显容性,可进行无功补偿。
五、串联电抗器后电容器耐压等级的选择
在补偿电容器前串接电抗器后,因电抗器(VL)与电容器(VC)之相位相差180度,故电抗器所产生之电压降加之于电容器上,如图示.同时要考虑谐波电压的影响.因此电容器组的耐压等级应按下式考虑:
VC=VS+VL+VH
其中VS为基波电压;VL为电抗器分压;VH为谐波电流在电容器上产生的电压,根据IEC标准在低压系统中三、五、七次谐波分别应考虑基波的0.5%、5%、5%。
串联电抗器后电容器耐压限值计算:
本厂系统正常运行电压400V,串6%电抗器后,考虑电压波动(5% VS),电容器组的耐压等级计算如下:
VC=VS+VL+VH=400+400(1+6%)+400*10.5%≈480V
再考虑5%电压波动,即补偿电容器组的耐压等级为应在480V以上才是安全的。我们在此补偿系统中选择480V三相电容器,可完全满足电容器的耐压要求。
六、测试数据及分析
我公司13#变压器所带负荷主要有盘拉电机、轧机设备等,都装有变频器,系统测试有谐波电流产生。无功补偿采用电容器串联6%电抗器方案。根据测试数据分析:设备产生谐波主要是5次谐波,投入调谐滤波器后总的谐波电压畸变率从3.36%降到2.03%,谐波电流205A降到101A,吸收五次谐波电流104即50%。功率因数从0.65升到0.96。
七、结论
采用电容器和电抗器串联的方式能有效地消除和抑制电网中的谐波电流,提高功率因数,节省电费,降低电压和电流畸变率,改善电能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出版社《电网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技术及装备 》
篇3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试用期期间,劳动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若过了试用期的,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则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相关法律依据: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篇4
关键词 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生产工艺,发色机理
1前言
铜红艺术釉是我国继著名的青瓷釉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名贵品种。流传至今已先后出现了钧瓷釉、祭红釉、郎红釉等传世佳作。它们都是以铜化合物作为着色剂,并在还原条件下生成的各种带红调的艺术釉。铜红釉与金红釉、银黄釉一样,都属于胶体呈色。它们的呈色特点与胶体的种类、胶体颗粒大小和胶体的浓度有关。对于铜红釉来说,其胶体的大小为数纳米到数十纳米。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铜红釉本质上属于微晶玻璃,即含有数纳米到数十纳米粒度级微晶的微晶玻璃。
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是我国具有专门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专利产品,也是科技含量较高的高科技产品。在研制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各类产品中,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研制无疑成为研制工作的亮点,这是由铜红微晶玻璃的艺术价值和产品所蕴含的高档性与名贵性所决定的。
从1998年至今,博德公司已经开发出三种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它们的呈色各有特点。1998年,伴随着第一代硅灰石型的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成功研制,就已经研制成功了第一种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这种铜红微晶玻璃呈艳丽的红色,而且还有花朵状的纹理,被人冠以“芙蓉”的美称。不过,这种铜红微晶玻璃发色不够稳定,对窑炉气氛敏感,常常带有不均匀分布的绿色玻璃,有时还存在气孔缺陷。在从根本上解决气孔问题的第二代硅锌矿型的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面世时,也顺带研制成功了第二种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这种铜红微晶玻璃发色艳丽、稳定,但它不呈花朵状。抛光后这种铜红微晶玻璃基本无气孔。2006年末,博德公司又研制成功了第三代辉石型的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2007年中期,第三种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已研制成功,这种铜红微晶玻璃发色均匀,整体呈铜红色,且带有紫色调,配以黑色微晶玻璃,呈现出红黑辉映相间的特点。
本文将对这三种铜红微晶玻璃的组成特点、生产工艺及参数、影响其发色的工艺因素作逐一介绍,还对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
2 铜红微晶玻璃的配方组成
迄今为止,笔者已经研制了三种适合于匹配陶瓷板材、并适合辊道窑烧成的铜红微晶玻璃。对于这三种铜红微晶玻璃的配方来说,它们必须赋予微晶玻璃以下性能:(1) 这些微晶玻璃要二次显出稳定的、比较容易看得到且尽可能鲜红的颜色;(2) 烧成后的铜红微晶玻璃经过抛光一定深度后,表面要基本无气孔;(3) 铜红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要在6~6.5×10-6℃-1范围;(4)要有一定的硬度,至少要在莫氏硬度5以上。
为了使铜红微晶玻璃具有上述必要的性能,应该考虑配方组成中含有以下各种成分的搭配:
2.1 着色剂
据文献[1]记载,铜红着色剂种类较多,有氧化铜(CuO)、氧化亚铜(Cu2O)、氯化铜(CuCl2)、醋酸铜(Cu(Ac)2)、硫化铜(CuS)等。文献[1]还记载,氧化亚铜和醋酸铜用于玻璃的着色效果最佳。如果用氧化铜(CuO)作为着色剂,难以获得鲜艳和稳定的颜色,即使采用较高含量的CuO和较强的还原气氛也很困难。不过,由于氧化亚铜有剧毒,在空气中易氧化,且在价格上它比氧化铜的价格高出不止一倍,以上这些因素促使笔者采用氧化铜作为着色剂。试验表明,采用氧化铜(CuO)作为发色剂可以获得较为鲜艳的铜红微晶玻璃,而且也很稳定。试验还表明,基础玻璃的组份始熔温度越低,着色剂氧化铜的添加量就越少;始熔温度越高,则氧化铜的添加量就越多。在笔者所研究的三种铜红微晶玻璃中,着色剂氧化铜的添加量在0.8~3.2wt%范围。另外还有一个趋势,对于已确定基础成分的玻璃来说,在一定的成分范围内,氧化铜添加越多,呈色越鲜艳;而添加量越少,则呈现暗红色。
2.2 还原剂
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由一定大小和数量的氧化亚铜或金属铜胶体的吸收或散射产生的。所以,在采用着色剂氧化铜的情况下,需要采用还原剂才能使Cu2+(即CuO)变为Cu+(即Cu2O)或Cu0(即金属铜)。特别要使3.5mm厚的复合板微晶玻璃层整体的Cu2+全部变为Cu+或Cu0(表面除外,因表面要抛光除掉),单靠采用还原气氛不可能实现此目的。
还原剂的种类也很多,笔者曾用锌粉、碳粉、镁粉、铝粉、硅粉、酒石酸、酒石酸钾钠等开展过还原剂的试验。试验表明,采用锌粉和酒石酸类的产品效果较好,不仅可以制备出鲜艳的铜红微晶玻璃,而且锌粉还原Cu2+生成的氧化锌还对微晶玻璃的烧结和吸收微气泡中的气体有利,酒石酸类的产品则可大部分挥发或全部挥发,因而对微晶玻璃其它性能没有影响。碳粉、镁粉、铝粉、硅粉则不如锌粉对发色效果及微晶玻璃其它性能均有好的影响。镁粉发色效果不好;硅粉、铝粉还原性强,不易控制,且对消除微晶玻璃的气泡不利;碳粉有时容易形成碳点,于呈色不利。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第三种铜红微晶玻璃受成分的影响,采用锌粉作还原剂,呈色为酒红色,不够艳丽。后来笔者转为采用铁粉作还原剂,呈色就变为均匀的带紫的红色,或者带有黑色的花纹,与带紫的红色颇为协调。与此同时,铁粉还原Cu2+生成的氧化铁也对微晶玻璃消除气泡有利。
2.3 稳定剂
铜红微晶玻璃呈色的稳定剂是SnO2,它对于铜红微晶玻璃来说,肯定必不可少。Sn是一种特殊的具有“金属桥”性质的元素,它具有两种氧化态:SnO和SnO2。在铜红微晶玻璃的熔制过程中,添加SnO2的玻璃将有Sn2+和Sn4+共存的形式。这种共存形式对铜红玻璃的Cu2+、Cu+、Cu0之间的平衡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即:
Sn4++2Cu+=Sn2++2Cu2+ (1)
Sn4++2Cu0=Sn2++2Cu+ (2)
上述的平衡反应在存在还原剂的条件下,有利于Cu+ 和Cu0的生成。对于反应(2)来说,由于它是放热反应,所以在二次显色的加热过程中,(2)的反应有利于化学方程式向右方进行。所以SnO2存在有利于Cu+的存在,进而有利于Cu2O的存在,这无疑对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有利。当然,它会协调上述反应,也不会使Cu+的量过于增多,进而导致Cu2O胶体聚积生长过大,造成发色暗化或瓷化(乳浊)。这些都表明,SnO2在铜红微晶玻璃的呈色过程中,起着特殊的稳定作用。据文献[1],对于铜红微晶玻璃来说,加入SnO2稳定剂的量应该与氧化铜(CuO)的量保持合适的比例,这个比例应为:SnO2:CuO=0.55~1:1。
2.4 控制铜红微晶玻璃发色温度和“瓷化”的组份
如果铜红微晶玻璃发色温度过低,会导致铜红微晶玻璃的烧成温度也要随之降低。烧成温度偏低将使铜红微晶玻璃中胶体颗粒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发色的偏离,甚至会发生铜红的失色或“瓷化”(乳浊)。另一方面,烧成温度的偏低还会影响微晶玻璃的其它性能,如:烧成温度偏低会影响其烧结性和小气泡的吸收,造成排气障碍。而使铜红微晶玻璃完全排出气体是笔者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据文献[1]介绍,氧化铝是提高铜红微晶玻璃发色温度、防止铜红微晶玻璃偏色和“瓷化”的主要成分,因此也是不可或缺的成份。当然,引入氧化铝成分还会使铜红微晶玻璃粘度显著增大,这也不利于铜红微晶玻璃的熔平与排气,因此,氧化铝的成份应有一最佳成分含量范围。据笔者的试验结果,氧化铝(Al2O3)的含量应控制在6~15%。
2.5 调节热膨胀系数的组份
为了使铜红微晶玻璃能够匹配陶瓷坯体板材,需要有一定量的调节热膨胀系数的(特别是降低热膨胀系数的)组份,其中最为重要的组份当属二氧化硅(SiO2)。众所周知,虽然石英(SiO2)的热膨胀系数较大(在10~12×10-6℃-1数量范围),但它一旦转入玻璃相成为石英玻璃时,它的热膨胀系数又会降至最低水平,为0.5×10-6℃-1。这说明,当添加到配方中的石英在熔制过程中生成石英玻璃时,会使铜红微晶玻璃的膨胀系数明显降低。这种降低的幅度是除Li2O之外最大的。所以,用SiO2组份作为调节铜红微晶玻璃的膨胀系数是最有效的手段。当然,其它组份的热膨胀性能的影响也要考虑。例如,B2O3组份也是降低热膨胀系数的一种重要的组份,而且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还有助熔作用、降低粘度的作用以及熔平的作用。
还需指出,SiO2和B2O3是酸性氧化物,它们的添加还有利于氧化铜向氧化亚铜化学反应平衡方向的转变:4CuO=2Cu2O+O2。这说明,SiO2和B2O3的组份除了主要调节铜红微晶玻璃的膨胀系数以外,还有利于铜红微晶玻璃的呈色。
2.6 熔剂组份
与玻璃一样,铜红微晶玻璃也离不开熔剂的组份。除了B2O3之外,熔剂组份按常规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碱金属氧化物组份,主要有Li2O、Na2O、K2O等。这种熔剂作用最强,特别在低温范围;第二种是氧化锌组份(还包括氧化钡)。这种熔剂的作用范围宽,在较低温度范围就有助熔作用;另一种是碱土金属氧化物组份,主要有CaO、MgO,这类熔剂作用只有在较高温度下才能显现出来。笔者研制的三种铜红微晶玻璃正是以这三类熔剂组份来划分的。即第一种主要含Li2O、Na2O、K2O碱金属组份;第二种主要含ZnO、BaO作为熔剂组份;第三种主要含CaO、MgO熔剂组份。当然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更不是绝然分开的,而是这三种熔剂成分在每种铜红微晶玻璃中都有。对于第一种铜红微晶玻璃来说,特征是熔剂组份含有较多的Li2O,它的含量在1%以上。对于第二种主要含ZnO的铜红微晶玻璃来说,ZnO的特征成分是含量在10%以上,对于第三种主要含CaO、MgO的铜红微晶玻璃来说,CaO和MgO的特征成分含量也在10%以上。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选择这些熔剂组份还应考虑有利于铜红微晶玻璃排出气体的主要因素。对于铜红微晶玻璃来说,它在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烧成过程中,都经历了烧结阶段与熔融(或熔平)阶段。根据玻璃颗粒的烧结公式[2]和玻璃熔液中气泡气体的内压力公式[3]可推导出,有利于玻璃颗粒的烧结和玻璃熔液中吸收小气泡中气体的组份是使玻璃液的粘度降低、表面张力提高的组份。根据玻璃组份对玻璃熔液性能影响的基础理论[4],这些特征组份有Li2O、ZnO、CaO、MgO、BaO等组份。当然,对于Li2O来说,它的助熔能力最强、降低粘度最为明显,同时表面张力也较大(与ZnO相当)。对于ZnO、BaO来说,由于其变形能力大,它的助熔能力也较强,降低粘度的作用也较明显,同时提高表面张力的作用也较大。对于CaO、MgO来说,它们在较高温度(实际情况必须如此)下,它们的助熔能力很强,降低玻璃粘度的作用也很大(当然,如果在降低温度下,它们的作用相反,不能降低玻璃的粘度,这就是它们具有的短性性能),同时提高表面张力的作用最为明显,特别是MgO,它是提高表面张力最强的组份。这也是笔者选择上述组份作为主要的熔剂组份,为研制成功基本无气孔的铜红微晶玻璃打下了良好的配方基础。
2.7 赋予铜红微晶玻璃一定莫氏硬度的组份
为了利于后期抛光工艺的实施,并为今后在室内家庭应用中扩大到在地面的使用,需要赋予铜红微晶玻璃一定的莫氏硬度(至少应大于莫氏硬度5)。为了满足提高表面硬度的要求,需要尽可能地添加能够提高玻璃表面硬度的组份。据玻璃组份对玻璃硬度影响的基础理论[5],赋予玻璃以较高硬度的组份有:SiO2、B2O3、ZnO、MgO、BaO等。如前所述,这些组份也是满足其它性能要求所必须采用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组合上述不同组份,形成最佳配方,以确保制备出稳定地呈艳红颜色的、无气孔的、能够匹配陶瓷坯体热膨胀系数的、具有一定硬度的平整光亮的铜红微晶玻璃。
3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生产工艺
3.1 微晶玻璃的配料与混料工艺
采用磅秤配料,每批原料为2.5t左右。配好的各原料依次用皮带机输送到螺旋混料机中。混料时间为0.5h。混匀后打开混料机的底部闸板,通过孔径为20目的振动筛送到运料车中。运料车通过升降机运到玻璃池窑的螺旋给料机附近等待入料。
3.2 微晶玻璃的熔制工艺
第一种含Li2O较多的铜红微晶玻璃的熔制是在6m3的玻璃池窑内进行。熔制温度控制在1460±5℃,日产量控制在7t左右;第二种含ZnO和BaO较多的铜红微晶玻璃与第三种含CaO、MgO较多的铜红微晶玻璃的熔制在是12m3的玻璃池窑中进行,前者的熔制温度为1500~ 1510℃,日产量为18t左右;后者的熔制温度为1510~ 1520℃,日产量为18t。
上述铜红微晶玻璃熔制后,经带有澄清槽的流料口流到水槽,再由数根水管的水流将其冲到水池,形成玻璃水淬粒料。这些粒料再经烘干、筛分、破碎、再筛分工序得到所要求的粒度级配的粒料。目前采用的粒度级配的标准为6~18目或6~20目;玻璃粒料的合格产率可达90%左右。
3.3 陶瓷坯体的制备工艺
3.3.1 坯体配方
三种铜红微晶玻璃对所匹配的陶瓷坯体的热膨胀系数的要求相近,所要求的陶瓷坯体的膨胀系数应为7.5×10-6℃-1左右。不同的是,第一种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采用一次烧成;而第二种和第三种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均采用二次烧成。所以,对匹配第一种铜红微晶玻璃的陶瓷坯体的要求要多一些,也严一些。第一种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在原河南安阳林州兴盛陶瓷有限公司、广东佛山兴辉陶瓷有限公司和江西宜丰金佛陶瓷有限公司进行过批量生产。其中河南安阳林州兴盛陶瓷有限公司的坯体配方如下:本地河口砂30%、河北邢台章村白陶土30%、本地钠长石19%、石英粉6%、河北易县土15%;江西宜丰金佛陶瓷有限公司则采用两种热膨胀系数较大和较小的坯体粉料相互即时调整的方式来实现膨胀系数的匹配。其坯体的代表配方为:黄泥34%、黑泥10%、中低温砂28%、中温砂26%、滑石4%。
第二种和第三种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在广东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进行过二次烧成的中试,其匹配的坯体主要成分范围为:SiO2 59~66%、Al2O3 16~19%、MgO 0.2~1.5%、K2O 3~5%、Na2O 2~4%,添加剂0~1%、烧失量4~6%。
3.3.2 球磨细碎工序
各厂的泥浆球磨细度控制不完全一样,但基本在1.0~2.0%(万孔筛筛余)范围。泥浆水分控制在33~38%范围,泥浆粘度控制在30~40s(恩氏杯)。
3.3.3 喷雾塔制粉工序
泥浆送入喷雾塔内制粉,对粉料质量的控制标准为:水分5~7%(依各地与季节不同而变),粉料的粒度级配:>20目的
3.3.4 液压机成形和干燥工序
粉料经液压机成形出所需的不同尺寸的生坯。成形坯体的厚度依尺寸大小不同而变。对于800mm×800mm的坯体,其厚度在13.5mm左右;四角厚度差应小于0.3mm;生坯干燥后的水分应小于0.5%;干坯强度应大于1.5MPa。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防止铜红微晶玻璃在烧成过程中流出砖面而造成粘棒、走偏、堵窑等现象,需要采用四边带凹槽的模具,使成形的坯体四边带台阶。当然,这就导致所要求的尺寸比一般抛光砖多10mm左右。
对于一次烧成的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来说,干燥出来的干坯可直接在布料机处布上微晶玻璃粒料,再进入到下一步的复合板烧成工序。
3.3.5 素烧工序
对于二次烧成的铜红微晶玻璃来说,干坯还要经过辊道窑素烧,素烧后素坯的吸水率需控制在1%以下,平整度应控制在-0.4~+0.6mm范围。素烧合格的素坯才能进入布料工序。
3.4 布料工艺
无论是一次烧成的干坯,还是二次烧成的素坯,它们都在布料机上布上一层铜红玻璃粒料,布料量应控制在9~12kg/m2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在布料过程中需尽可能地防止布料不均、粗细分布不均的情况,以免出现同一砖面花纹与色调的差异。
3.5 复合板烧成工艺
复合板烧成工艺对于确保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质量水平至关重要。它是整个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制备工艺中最为关键的工艺,必须加以重视。对于第一种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采用一次烧成工艺。其典型烧成工艺以原河南安阳林州兴盛陶瓷有限公司和广东佛山兴辉陶瓷有限公司为代表。其烧成工艺的特点是:烧成温度为1165℃左右,烧成时间120~150min(依窑炉长短而变)。
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均采用二次烧成工艺。它们的烧成工艺特点是:前者最高烧成温度为1100℃左右,烧成周期为3h左右;后者的最高烧成温度为1200℃左右,烧成周期为3.5h左右(以上特点都是对于140m的辊道窑而言)。烧成后的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必须确保:(1)抛光后的微晶玻璃表面必须无气孔,这是基本的需要满足的条件;(2)平整度要尽可能地平,不能有勾边或勾角,最好是四边微凸(+0.3mm以下),中心微凹(-0.2~-0.4mm)。这对于后续的抛光工艺很重要,可以确保获得颜色与花纹均匀的铜红表面;(3)不能反弹。因此这就要求烧成后的坯体的吸水率控制在0.06%以下,缓冷温度梯度和缓冷时间要控制好;(4)避免复合板出现炸砖和揭片(分层)现象。必须指出的是,铜红微晶玻璃容易吸收热量,散热能力远低于其它颜色。因此,如果急冷和缓冷温度控制不当,很容易导致炸砖和揭片,所以控制这一区域的温度曲线非常重要。
3.6 抛光工艺
应当说,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抛光工艺与陶瓷砖的抛光工艺相差不是很大。不过,由于铜红微晶玻璃的表面硬度差于陶瓷砖,而且铜红微晶玻璃抛光后的表面光泽度(常常超过110,有时还达到120)远远高于陶瓷砖抛光后的光泽度(一般为65左右),所以很容易看到磨花或划痕。鉴于此,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抛光工序所需的磨块质量要求就很高,特别在精抛的磨块中不能掺杂或混有较粗的金刚砂,磨块抛光的时间也不能过长(过长会引起模块发脆,易掉渣)。此外,要保证水的质量以及操作要精细,以免磨块碎裂,造成刮痕。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对于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抛光,要掌握抛光厚度的一致性,各个班次须保持抛光厚度的一致性,这样才能获得稳定颜色的铜红微晶玻璃。
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抛光工序如下:
二次刮平定厚粗磨精抛切边倒角水洗风干检选
4影响铜红微晶玻璃发色的因素
4.1 成分的影响
4.1.1 碱金属成分的影响
在碱金属成分中,氧化锂(Li2O)最有利于铜红的发色。在第一种铜红微晶玻璃的配方组份中,如果把添加的碳酸锂配方组分去掉,换成等量(甚至较多含量)的碳酸钠或碳酸钾,则会明显减弱铜红的发色。这就说明,氧化锂(Li2O)对铜红的发色在碱金属中效果最佳。
4.1.2 ZnO和BaO组份的影响
笔者的试验表明,第二种含较多ZnO和BaO的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比较理想,这说明,ZnO和BaO对铜红微晶玻璃的理想发色是有利的。这与文献[1]的论述也一致。与此同时,ZnO和BaO组份(由于它们在降低粘度和提高表面张力方面的能力较高)也有利于铜红微晶玻璃的烧结性和玻璃液对小气泡的吸收能力,实现铜红微晶玻璃内部无气孔的状态。在生产实践中,这种铜红微晶玻璃的稳定性和技术成熟度优于第一种铜红微晶玻璃,特别反映在发色与无气孔两个重要质量指标上。
4.1.3 CaO、MgO成分的影响
在第一种铜红微晶玻璃的配方组份中,除了特征地含有氧化锂(Li2O)外,主要还含有CaO的配方组份。而在第三种铜红微晶玻璃的配方组份中,除了主要含有CaO配方组份外,还有较多的MgO配方组份。这种成份特点造成的结果是:虽然第一种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剂CuO较少,但它的铜红呈色较艳丽,而第三种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剂CuO较多,但它的铜红呈色为酒红色, 不如第一种铜红微晶玻璃耐看。后来笔者改用Fe粉作还原剂,第三种铜红微晶玻璃才显出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带紫调的红色。这个结果似乎与文献[1]叙述有异,该文献认为,Mg离子的半径小,网络充填体积小,有利于胶体粒子的聚集、长大,有利于铜红的发色。
4.1.4 发色剂的影响
笔者采用的铜红发色剂是CuO。CuO的添加量对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有较大影响。从笔者的试验结果来看,对于同一种铜红微晶玻璃,在一定的CuO添加量的范围内,CuO的添加量越多(当然相应应该提高还原剂的量),其铜红发色就越艳丽,似乎表现为浅红的鲜红色;而它的添加量越少,则铜红的发色反倒越暗,表现为深沉的暗红色。这似乎与文献[1]的叙述也不一样,文献[1]认为,添加量越少会使铜红发色变浅。因此,如果想要研制浅红色的铜红微晶玻璃,似乎比较难以实现。
4.1.5 还原剂的影响
如前所述,在硅粉、铝粉、镁粉、锌粉等金属还原剂中,锌粉最有利于铜红的发色。而且,在一定的发色剂CuO量的存在条件下,随着锌粉还原剂的增加,铜红的发色就越明快、越纯净、越艳丽。不过,当还原剂锌粉增加到一定量时,则会发现水淬的玻璃粒料中有金属铜球粒的出现。此时,如果继续增加锌粉还原剂的量,则铜红的发色会转为发暗,铜球粒也相应增多。因此,把握好还原剂的用量,是研制铜红微晶玻璃配方体系较为重要的一环。
4.1.6 Al2O3成分的影响
Al2O3含量的变化对于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调影响不大。笔者在同一种铜红微晶玻璃的配方中,将Al2O3的含量在6~12%范围内逐步增加,结果发现,它的呈调变化很小。不过,Al2O3的含量对其它性能的影响都比较大。例如,对于高CaO含量的铜红微晶玻璃配方中,如果Al2O3的含量偏低,则容易出现铜红微晶玻璃的“瓷化”或乳浊现象,这可能是该配方的微晶玻璃生成了很多硅灰石(CaSiO3)所致。Al2O3的增加还会提高发色的温度和微晶玻璃的熔平温度,甚至会影响铜红微晶玻璃中气体的排出,造成其中出现较多气孔。因此,适中Al2O3的含量对于获得无气孔的、稳定的铜红微晶玻璃也非常重要。
4.2 熔制温度的影响
坩埚的熔制试验表明,熔制温度的高低也会影响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在一定温度的范围内,熔制温度较高,有利于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特别是有利于呈现艳丽的红色。如果熔制温度偏低或过低,会不利于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特别容易造成发暗的红色,甚至只能够局部呈红色,其余则生成较多的绿色。究其原因,这可能是高温有利于Cu2+还原为Cu+的反应方向的进行,而低温则有利于Cu+氧化为Cu2+的反应方向的进行。
4.3 玻璃粒料粒度的影响
细心研究发现,玻璃粒料的粒度对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也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影响表现在:当粒料的粒度越细,则抛光后红色区域中残留的绿色条纹就越短、越浅;而当粒料的粒度越粗,则抛光后红色区域中残留的绿色条纹就越长、越深。这可能是由于:当粒料的粒度越细时(当然不能过细),烧结和熔化温度也越低,内部氧化的时间和范围都很短,所以Cu+转化为Cu2+的数量就少一些,反映Cu2+离子显色的绿色条纹就小一些,深度也浅一些;反之,粒度越粗,其烧结和熔化的温度高一些,封闭的时间晚一些,内部氧化的时间就长一些,范围也大一些,那么Cu+离子转化为Cu2+离子的数量多一些,反映Cu2+离子显色的绿色条纹就长一些、深度也深一些。
试验还发现,当熔块水淬时,由于快速冷却,造成其中的Cu+离子来不及与O2-结合生成Cu2O,而且Cu2O也来不及聚集成一定大小的胶体,此时熔块成为透明的草黄色。如果熔块水淬不够彻底,熔块中就会含有一次显色的部分。这样,一次显色的熔块与来不及显色的熔块就会混在一起,形成草黄色熔块中夹杂着暗红色的显色熔块的杂色熔块。这样的熔块在复合板烧成后,将生成两种红色:一种是由草黄色熔块的二次显色生成的艳丽的、较为鲜艳的红色;另一种是一次显色的熔块生成的暗红色。据文献[1]认为,红调的变化是由胶体颗粒大小决定的,当有较多的5~60nm的胶体存在时,就会显鲜艳的红色,当有较多的70~80nm胶体存在时,就会产生暗红色。
4.4 复合板烧成温度的影响
对于不同成分特点的铜红微晶玻璃来说,都对应一定范围的复合板烧成温度。不同的烧成温度对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会有一定的影响。从总的趋势来看,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烧成温度从低到高,则显色从稍浅到稍深,从较鲜艳的红色到较暗的红色。如果超过一定的温度,则会导致绿色部分的出现,这可能与Cu2O的熔解有关。而且随着超高温的增加,绿色部分增多,红色部分减少,以致最终全部变为绿色,红色消失。
当然,确定具有一定成份特点的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烧成温度,除了要考虑它们的呈色状态外,还要考虑微晶玻璃的气孔状态,以及与坯体的适应状况。
4.5 抛光深度的影响
掌握抛光深度对于获得理想的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未抛光之前,辊道窑烧成后铜红微晶玻璃从表面到深处的呈色花纹都是有变化的。在铜红微晶玻璃的整个表面,由于自始至终都处于氧化气氛,所以整个表面都显示出Cu2+离子特征的兰绿色的发色特点。随着向内部的延伸,这种兰绿色越来越少,最后成为稀散分布的绿条纹,甚至是绿点,而红色部分则越来越多,最后基本形成整体的红色。正是这种呈色特点,不同的抛光深度会呈现不同的呈色效果。为了获得稳定色号的铜红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产品,须掌握各个批次、各个班次的抛光深度,同时也需要控制布料工艺的厚度、玻璃粒料的粒度分布以及复合板烧成工艺的复合板平整度的稳定性,以上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
5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机理
铜红与金红、银黄一样,都属于胶体呈色。对于铜红来说,其胶体粒子大小的下限为3~5nm。如果胶体粒子小于这个数量级,则它们对可见光波没有什么吸收或散射作用,也就显示不出铜红特有的颜色。铜红胶体粒子大小的上限为70~80nm。如果胶体粒子超过这个数量级或者含有较多这样粒径的胶体,则会发生乳浊、“瓷化”,并产生很深的暗红色。因此,正如文献[1]所述,铜红是5~60nm的胶体呈色,对于这一点,学术界目前没有争论。
然而,有争论的是,这种胶体是铜胶体,还是氧化亚铜(红铜矿)胶体。一派观点认为,铜红呈色是铜原子胶体呈色。他们认为,在高温熔制的玻璃中,铜是以Cu+离子形式存在于玻璃中,添加到玻璃中作为稳定剂的二氧化锡(SnO2)则以Sn2+离子形式存在。当这种玻璃二次加热处理过程中(指二次呈色),或者从高温熔制冷却到较低温度的过程中(指一次呈色),Sn2+离子会转变为Sn4+离子并放出2个电子:Sn2+Sn4++2e-,这两个电子会转移给Cu+离子,使之还原为Cu原子:2Cu++2e-2CuO。进而这些铜原子相互聚合并长大成为胶体的金属态铜,这种胶体金属态铜对可见光发生选择性吸收或散射,致使玻璃呈现铜红色。
另一派的观点认为,铜红呈色是氧化亚铜――红铜矿(Cu2O)胶体呈色。他们认为,在高温熔制并水淬的铜红微晶玻璃二次加热处理过程(指二次呈色)或者高温熔制的铜红微晶玻璃冷却至较低温度过程(指一次呈色)中,玻璃中的Cu+离子与玻璃中的骨架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生成的Cu2O颗粒聚集成一定大小的胶体时,由于它们对于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或散射,从而呈现从紫红到深红的特征铜红色。不过,在这一派的观点中,也有些人认为铜红的呈色不是氧化亚铜的胶体呈色,而是氧化亚铜颗粒本身的半导体性质决定的。
通过笔者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铜红的发色机理是氧化亚铜(Cu2O)的胶体发色,而不是原子状态的金属铜胶体的发色。笔者的理由如下:(1)如果是铜原子胶体呈色,在氧化铜(CuO)发色剂存在的情况下,引入还原剂锌粉(Zn)的克分子量应接近1:1,即质量比应为79:65.4
除上述以外,笔者还认为,这种铜红呈色与氧化亚铜的半导性也关系不大,主要依据有两点:(1)如果是半导性引起的发色,那么这种发色是稳定的,它们只与禁带与导带之间(能带之间)差距大小有关,而这个能带之差总是固定的,至少也是相对固定的。依此观点,受氧化亚铜从导带到禁带吸收能量的作用,它的发色至少相对稳定。而在实际中,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变化也比较大,这在本文“影响铜红微晶玻璃发色的因素”中已有述及。因此,能解释上述铜红呈色变化的机理只有以氧化亚铜胶体粒子的大小与浓度变化才能予以较为合理的解释;而用能带理论的半导性理论似乎也不能清楚地说明;(2)如文献[1]提供的晶体氧化亚铜与铜红微晶玻璃的光吸收曲线(见图2),它们尽管部分重合,并且铜红微晶玻璃的光吸收曲线与晶体氧化亚铜晶体的光吸收曲线部分相似,但关键在于铜红微晶玻璃在小于560nm波长范围内仍有吸收,而氧化亚铜(Cu2O)晶体的吸收曲线在这部分波长范围内不再吸收。这就说明,用晶体氧化亚铜的半导性来解释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机理讲不通。
综上所述,笔者倾向于认为,铜红微晶玻璃的发色机理是氧化亚铜(Cu2O)的胶体呈色,这应该是较为合理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袁怡松等编著.颜色玻璃[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7:189-215.
[2] 刘世权等.玻璃粉末的烧结[J]. 玻璃与搪瓷,1995,23(5):34-38.
篇5
高层管理人员难招,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难题,也是人力资源行业中的一个死结,不得不面对、轻易解不开。6月30日,由智通人才连锁集团主办的 “赢销大典”在莞城市场A馆隆重举行。此次“赢销大典”是中国顶级营销人才交流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高级营销人才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理想,近百家知名企业也在这里寻找到良将。
扛鼎人才稀缺难题。智通人才网2013年的数份求职指数显示营销类人才需求强劲,以4月份为例,营销类职位达8880个,占职位总数的18.89%,居各行业之首。这对于企业来说并非利好消息。记者采访业内HR发现,大部分HR表示招聘压力最大的正是营销类人才。与火热的人才需求相比,营销类职位应聘者积极性明显低下。据统计,智通人才网4月份求职指数中营销类职位“求人倍率”为4.05,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求职者有4.02个职位可供挑选。从目前的企业需求估算,营销人才的缺口将很可能持续扩大。
中高级营销人才紧缺的现状,不仅智通人才网数据显示如此,我国几大人才招聘网站的相关数据也表明,在中高级营销人才找不到合适企业的同时,企业也没有更合适的渠道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
近日记者走访中国最大的招聘会现场——智通人才市场,现场发现:行政类的职位应聘者大排长龙,营销类的职位鲜有人问津。相对而言,营销人才的专业门槛设置较宽,薪资待遇较往年略有增加,但依然鲜有人问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新思维解决老难题。传统的招聘渠道,显然难以解决营销扛鼎人这个招聘难题。“赢销大典”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全新的思维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人脉投资”的理念,通过人脉圈招聘。
“高速发展的品牌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是一个大问题,和已经成熟的大企业竞争,在人才招聘中犹如火中取栗;而知名企业之间争夺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智慧。智通为知名品牌企业量身打造的‘赢销大典’提供了一个办法,就是打造一个圈内渠道,借助智通在行业内多年的深厚积累,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如营销人才网络视频面试、网络现场直播等,建立一个人脉体系。目前,‘赢销大典’活动汇聚了1000多名中高级营销扛鼎人才,特别策划了‘封闭式竞聘会’、中国顶级营销专家见面会、营销扛鼎人网络视频见面会等特色活动,就是为帮助企业搭建高级人才的人脉圈,企业可以通过这个人脉圈找到合适的人才。”智通人才高级顾问接受采访时说。
与传统的“熟人关系”人脉相比,智通打造的“赢销大典”将人脉圈拓展得更加广泛,在这个人脉关系中,无论是企业寻找人才,还是人才找企业,都能比较轻松地做到。报名参加“赢销大典”的数家企业负责人认为:人脉关系也是招聘高级营销人才的最有效、最可靠、最及时的方式,“赢销大典”能有效地增加企业的招聘途径。
搭建高端供需平台。某企业招聘KA经理,年薪12万起;某企业招聘营销总监,年薪20万起;某工厂招聘总经理,年薪30万起
“赢销大典”招聘现场,看似平静,实则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以薪资和福利待遇较量,网罗到场精英。
某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认为:到场的人才普遍能力和素质都比较高,与普通招聘会和招聘专场相比,无疑是非常好的。
到场企业提供的最低年薪是15万,企业纷纷开出年薪十几万、几十万的高薪招揽人才。
篇6
关键词:玻纤生产、自动化物流系统、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IT及电子行业持续大发展,玻璃纤维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成本竞争成为玻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战略手段之一,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在实施成本竞争战略的过程中,把精力放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上。近年来,随着公司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上已达到较高水平,形成了集研究开发、设计生产、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体系。
2015年12月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的5线细纱窑正式投入使用,该窑炉设计年产5万吨,呈双王字形排布,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为了能够满足稳定、安全、持续、高质量的生产需求,公司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与玻纤制造相结合,根据生产现场特点,联合太原朗智等合作公司,开发出以质量管理系统为上位、物流运输系统为主体的全方位质量管控体系,系统架构和流程如图1。
一、项目介绍
1.质量管理跟踪系统
本系统软件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功能包括4大部分:智能称重系统、丝饼超限报警系统、质量跟踪系统、分析服务系统。
为了保证出厂的每一个纱锭都质量合格,并且即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具有可追溯性,需要对细纱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涉及的与质量有关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以便于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时查询、浏览,了解生产线的工作状况,汇总生产数据,调整生产工艺参数,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因此,必须开发一套细纱生产质量管理跟踪系统。
质量管理跟踪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传输,涵盖公司整个细纱生产过程,并生成可以追溯的条码信息,储存在上位管理机内。具体说,就是每个拉丝丝饼对应一个丝饼条码,该条码包含的主要信息有:生产该丝饼的班组、时间,该丝饼的品种,浸润剂,生产该丝饼的拉丝台位、饼位,该丝饼的类型(满桶,非满桶)、饼重,以及是否合格等信息。每个纱锭对应一个纱锭条码,其包含的主要信息有:捻线的台位、锭位,以及捻线时间。
采用数据库技术,根据捻线类型将拉丝条码和捻线条码绑定。纱锭装箱时,产生装箱托盘条码。该条码包含的主要信息有:托盘序号、(公制/英制)名称,纱锭个数、纱锭等级、纱管类型、浸润剂,净重、毛重,及装箱时间等。
通过产生上述3类条码可以将细纱生产的各个环节关联起来,并且将质检过程中产生的纱锭TEX检测、重量、毛羽及外观检测信息存入数据库,可以及时查询、汇总生产过程中的丝饼及纱锭的产品质量。在出现产品质量事故时,可以根据条码追踪到生产操作人员及生产机台位。如图2。
2.自动化物流系统
该项目中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可细分为输送区输送系统、检测区输送系统、包装区输送系统。
输送区输送系统:人员将满纱锭纱车放置到自动化物流输送线上,由输送机将纱车输送至检测区域(去皮、测号),由检测人员对纱线进行检测。检测操作完成后,需通过质量跟踪系统录入检测相关信息,系统对录入信息进行判定:当判定产品合格完整后,物流输送线通过WCS调度管理系统,自动将该纱车输送至检测区系统前端,由机器人将纱车上每个纱锭抓取至检测区系统输送线。抓取完成后,将空纱车输送出;如判定不合格品,物流输送线通过WCS调度管理系统,自动将纱车输送至不合格品待转区。
检测区输送系统:由两条输送线组成。机器人将每四个纱锭组成一个组,逐组抓取到检测区输送线口,输送线将纱锭送至检测区域,由检测人员对纱锭进行检测,检测操作完成后,需通过质量跟踪系统录入检测相关信息,系统对录入信息进行判定:当判定录入信息合格、完整后,物流线通过WCS调度管理系统,自动将该(合格)纱锭输送至包装区输送系统前端,由机器人将纱锭抓取至包装区输送线口码垛:当被判定为不合格品,纱锭将被分拣至其他通道,由人工对其进行处理。
包装区输送系统:由两条输送线组成。输送线先由拆盘机将空托盘放置到包装区输送系统前端,机器人将纱锭每五个组成一组,逐组抓取到包装区输送线口进行自动码垛。整托盘纱锭成品码垛完成后,被输送至自动打标区,在对箱体进行条码贴标后进入打包区,再对箱体进行井字型打包,最后由叉车送至库区入库。
自动化物流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1)网络通讯诊断功能,当现场通讯某一节点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判断故障的发生点。
(2)库存信息查询表,即在线纱车的运行状态显示表,可以在上位机的监控画面显示在线纱车的运行状态和纱车的产品信息。见图3。
(3)实时动态工作表。(4)产品信息查询表格。(5)各工位生产情况统计表。(6)关键点异常信息的记录和查询。
(7)其他:能够和SAP系统完成数据交换;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兼容TCP/IP协议,可以与以太网无缝链接。
二、项目实施
篇7
关键词:供电系统;谐波;治理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矿企业也就是在这时投入了大量的先进设备,煤矿电网所覆盖的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之中,大量的电子器件与大型非线性设备逐渐的进入到煤矿电网,在给煤矿发展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来给煤矿的电网带来了大量的谐波,其严重的威胁着煤矿企业电网的安全。
1、谐波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换流设备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这些设备可能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并注入到煤矿的电网之中,就会使得电网的波形发生变化。近些年来,这个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给社会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在煤矿供电系统之中发生谐波就会产生额外的线损,从而也就会使得传输的效率降低。谐波还可能会使得煤矿企业中的电气设备的耗损加大,进而产生过高的热量,使得电气设备的绝缘破坏,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会随之缩短。
电网中发生谐波还会危害到变压器与旋转电机,使得耗损量加大,还很有可能会产生谐波过电压、噪声与机械振动。谐波在很大程度上来引发电力系统局部并联阻抗值骤然增加或者是串联阻抗值骤然降低,使得谐波的含量急剧加大,烧毁电容器等有关设备。谐波也很有可能会导致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由于它就会引发继电保护的误动作。增加谐波电流,也会对控制系统与通信系统产生相关的干扰,使得传输信号受到阻碍,从而也就会破坏通信的质量,在严重的时候,还会威胁到工作人员和通信设备的生命安全。所以说,对于电网谐波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相应的研究十分的有现实意义。
2、谐波的基本特性
“对周期性电量进行傅立叶分解得到的次数比1的正弦波大,”就是谐波的概念,其也就是说谐波是一个周期电气量的正弦波分量,其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数倍数。从理论上来看,配电网产生谐波的主要因素就是非线性负荷。
在电力系统中发生系统开路、短路等事故,然而致使系统进入暂态过程所引起的谐波,我们就不会归属谐波治理的范畴之内。治理谐波改善矿井的供电品质的前提就是得充分的了解谐波类型。谐波按照其性质与波动的快慢可以将其分为四类: 波动谐波、快速变化的谐波准稳态谐波与间谐波四类。
3、煤矿供电系统中主要的谐波源
3.1、整流器
现如今,电力系统中最大的谐波源之一就是整流器。由于其是电力电子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设备之一,因此我们就可以说它是谐波源的一个主要的方面。整流器因其整流方式与装置接线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会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全控型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与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谐波。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在完全理想的状态之下,其特征谐波只有谐波和基波,且各次谐波的幅值与谐波次数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
3.2、变压器
在电力系统之中,联系不同电压等级网络必不可少的电气设备就是变压器,其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各级的网络之中,其容量要比系统的最大负荷大得多,其励磁电流波形畸变相对比较严重。变压器的励磁回路实际上就是具有铁芯线圈的电路。我们在完全不计铁芯及磁滞未饱和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线性电路。在铁芯饱和之后,其是非线性的,即使是外加的电压也是纯正弦波,电流也会发生畸变。对于三相的变压器而言,变压器与铁芯的机构的绕组的接线方式均对励磁电流的畸变有着很大的影响。
3.3、电弧炉
在通常的情况之下,非线性用电设备主要的谐波源就是电弧炉,一般而言,电弧炉通常指的就是交流电弧炉。在电弧温度超过伏就很可能会导致弧电流的发生,且对于灭弧电压而言,比起弧电压低,就会使得弧电压和弧电流的之间发生非线性。除此之外,弧电流波形是非对称性的,因为弧电流是非正弦波,就会使得电弧加热的设备对电网的谐波污染较大,且大多是为次以下的低次谐波污染。
4、谐波在矿井供电系统中的危害
谐波对于矿井供电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供电线路上所配置的保护及测量设备的影响。由于这部分的设备通常采用的是感应继电器、电磁式继电器元件,非常的容易的接受谐波干扰而产生拒动与误动,在系统之中存在着不明原因的误动和拒动,与谐波没有关系。因此谐波就会超标,会严重的威胁到矿井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谐波使得电力变压器的铁损与铜损加大,使得变压器有效出力降低,谐波导致的噪声,就会使得变电所的噪声的污染指数也会严重超标,使得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在矿井供电的系统之中,使用大量的异步电动机,所发生的谐波就会加大附加损耗率。负序谐波所产生的负序旋转磁场,就会使其产制动力矩,电动机的有功出力受到影响。对于断路器来说,不论其构成元件是热磁的、电子的还是电磁的,均会在不用程度上来受到谐波的影响误动。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最热的是7、8月,平均气温25.7℃;最冷的是1月,平均气温-15.2℃。评价电能消耗重要而基本的测量工具就是电能表,所以,因为气候之间的差异,谐波可能会使得电能计量发生比较大的误差,在严重的时候,还会使得计量发生混乱的现象。
5、谐波的综合治理
5.1、增加换流装置的相数或脉动数
增加换流装置的相数或脉冲数,可有效地消除较大的低次特征谐波。可以尽量采用多相或多台,错开相位,用来增加整流波的脉冲数,从而降低高次皆波在交流侧的含量。
5.2、采用有源滤波器
治理谐波,就得需要采用源滤波器,也就是充分的利用与高次谐波相反的波形,进行抵消,剩下的基波正弦波的一种灵活、有效的抑制装置。有源滤波器的也叫能动型高次谐波抑制装置,是由高次谐波检测的部分,控制部分,带直流电抗器的直流电源。
5.3、减少回路阻抗
产生谐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使用的是非线性负载。因为非线性负载就会引发的畸变电流,其在电缆上的阻抗之上产生一个畸变电压降,然而合成的畸变电压波形加到同一线路之上所接的其它负载,引发谐波电流在上面流过。所以,也可以运用从加大煤矿供电系统之中电缆的截面积来相应的减少回路阻抗的方式来减少发生谐波的次数。
5.4、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1)加大换流装置的脉动数或相数,可以有效地减小谐波量。
(2) 整流变压器采用的是Dyn11来进行联结的,这种联接组别使其3n次谐波激磁电流在Δ接线的一次绕组形成的环流,不会注入到公共的高压电网之中。
(3)加大系统承受谐波的能力。大容量的非线性负荷是由短路容量越大的电网来进行相应的供电,其承受着非线性负荷的能力也就会越来越高。
(4)将电容器对谐波的放大避免,改变电容器的串联电抗器,或者是将电容器组的某些支路变成滤波器,将电容器组的投入容量限定。
结束语
煤矿企业在生产上的特殊性,对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技术合理性、经济性有严格要求,平煤一矿供电系统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非线性负荷的大量增加,对电网造成的干扰愈加严重和复杂,导致电网供电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田阳,邢伟.浅谈煤矿供电系统中的谐波分析与治理[J].科技信息,2013,26:439.
篇8
思想道德公益广告是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求发展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为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根据中央文明办的通知精神,就进一步加强制作和刊播思想道德公益广告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公益广告的制作
各级各类媒体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每年制作一批旨在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引领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思想道德公益广告,努力丰富公益广告的题材、品种和样式,不断提高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和感染力。今年重点围绕“爱心*”的主题进行创作,不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要将中央的精神、省委的部署和人民群众的希望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群众喜闻乐见,入脑入心。
二、认真做好优秀公益广告的刊播工作
为使优秀思想道德公益广告更加广泛地传播,中央文明办、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建立了“全国思想道德公益广告作品库”(联系地址附后)。各级各类媒体要结合实际,一个阶段确定一个主题,从“全国思想道德公益广告作品库”中选取优秀公益广告,反复刊播,其中《2007年全省优秀公益广告刊播计划》(见附录)中列出的公益广告片为必播内容。*日报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在线新闻网站要分别制定2007年度公益广告刊播计划,列出具体的时间表,并确定负责人。各市文明办要根据本通知的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向所在地新闻媒体布置思想道德公益广告制作和刊播任务,制定全市的刊播计划,确保省市联动,形成浓厚的氛围。
全省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每天在自办频率、频道中播放不少于其广告播出总量3%的公益广告,在各自黄金时段内的每小时中播放不少于三条公益广告。全省各级各类报纸要根据《*省报纸质量评估办法》的要求,每年刊出公益广告的版面不少于商业广告版面的3%。各新闻媒体刊播的公益广告将按照《*省媒介广告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对于在主要时段和版面公益广告的媒介,酌情予以广告信用加分。
三、加强对公益广告刊播的监督
各级管理部门和各市文明办要加强对媒体刊播公益广告的情况检查指导。对未按要求刊播公益广告,或公益广告播放比例、黄金时段播放公益广告不符合规定的媒体,各有关管理部门要及时责成其整改。
四、加强对公益广告刊播工作的服务
省文明办已复制“全国思想道德公益广告作品库”中的部分电视公益广告片,将免费发到省级电视台和各市文明办。各市文明办要及时将此公益广告片发到市、县广播电视台,同时,要积极向各新闻媒体提供优秀公益广告片,以满足各新闻媒体刊播优秀公益广告的需要。
篇9
关键词:音频 网络系统 音频工作站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025-01
由于广播的信息容量大、接收设备简单、节目表现形式灵活多变,因此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台为了适应广播发展要求,切实提高节目和播出质量,经过公开招标,选用北京英夫美迪科技有限公司数字音频制作播出网络系统替代现有播出系统。该系统中,功能齐全、运行稳定,基本可以满足电台各项业务的需要,无论是节目制作水平还是播出质量,都有所提高。
1 音频制作播出的设计原则
由于广播电台对节目的制作质量、播出安全性等要求较高,再加上涉及到复杂的结构与部门管理,因此采用一套完整、理想的播音系统,再加上管理模式的完善,可推动广播电台的快速发展,有关系统方案的制定,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先进性
要求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水平与当前国内先进水平相一致,并可适应今后若干年的发展变化。由于网络结构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与前瞻性,因此除了选择主流计算机设备、网络操作系统之外,还应预留更多的操作端口,支持今后系统扩容与网络升级,再加上兼容性较强的网络管理软件支持,可完成整个网络的监测过程。
1.2 科学性
在该系统中,除了应用当前较为先进的技术以外,还应合理设计网络结构、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提高系统应用效率,以满足数据的传输要求。另外,由于考虑到网络发展速度,还应注意满足未来节目发展的需要。
1.3 安全性
该系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具有超强的纠错能力,包括硬盘、服务器、UPS电源、网络设备等。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应提高主要设备的可靠性,避免由于设备质量或系统问题造成停播。
1.4 实用性
无论是系统的结构设计还是功能分配,都应与当前电台既定的工作模式相一致,要求界面设计简单明了、操作方式便捷,确保节目播出的流畅性、稳定性。
1.5 灵活性
系统的配置与结构应具备灵活性,可较好地满足今后电台发展需要,可以支持进一步扩展,满足节目播出的多元化要求。
1.6 经济性
在确保音频质量和播音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量控制成本,以提高性价比,获得可持续发展。
2 七台河音频制作播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我台最初设想的整个网络计划按职能和部门配制工作站,网络规模较大,站点较多,项目概算资金较大。为节约投资,技术部门和电台一起对电台整个工作流程和职能设置进行了深入规划和重新定位,通过与公司方面进行深入详细的技术交流,将最初的系统规划进行了较大改变,许多功能进行了合并,流程也作了相应调整,最终确定出现有的方案,完全满足了改造之初的要求,包括总控系统在内的整个系统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七台河广播电台的实际情况和规模,我们采用了双服务器+独立磁盘阵列柜的热备份、双交换机网络通路的100Mbit/s以太网络方案。服务器选用戴尔服务器,系统硬盘选用RAID,以镜像方式挂接两个完全相同的硬盘,实现了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镜像安全备份,外挂独立的磁盘阵列柜提供容错磁盘阵列节目库。
由于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存放在服务器镜像硬盘中,音频节目资料数据存放在外挂磁盘阵列柜中(物理分离),因此,两部分数据维护不会相互影响,具有极高的数据安全性。
由于采用双交换机网络通路,每一台交换机均同时和两台主备服务器相联,每个网络工作站分别交叉连接在两台交换机上,因此,在出现交换机故障情况下,系统仍能维持网络工作站的正常运行。
由于整个网络站点数量较少,100Mbit/s网络足以胜任。考虑今后网络的升级和规模扩展,我们选用美国3COM公司24换机,其节目容量为1.5T,网络最多可扩展到22个工作站。
3 七台河音频制作播出网络系统使用情况
我台音频制作播出系统网络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改变了电台过去老的节目制作播出模式,事半功倍,效率明显提高。
(1)在播出上由于采用主机、备机播出方式,因此播出更安全,同时也便于技术人员维护,七台河广播电台总播出时间大幅度加长,播出站软件设计更加人性化,极大地方便了操作人员。
(2)严格的权限分配。一般使用者必须先登录以后方可对播出站的节目进行操作,并且有权限的限制,因此安全性更高,便于维护。对技术维护人员而言可以对播出站的各个功能进行相应的设置以保证播出站安全无误的运行。
(3)拥有“个人工作间”功能,“个人工作间”是集节目管理、标头管理、素材管理、垫乐管理、宣传带管理、预告管理、节目编排于一体的大型管理软件,是总监、主任、主持人常用的管理工具。运用该软件可以完成标头的自动上单;可手动编排播出节目单。
(4)资料管理方便,资料库自动播出系统软件的一个部分。它作为一个大型资料存储管理系统,可以为自动播出系统提供丰富的资料检索播出、素材存储等功能。它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进行资料的存储管理、灌录。
(5)通过使用该系统,极大优化节目的制作流程,降低编辑和主持人的工作压力,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6)该系统的音频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本系统采用48kHz的采样率,比原系统的32kHz的采样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制作播出的音频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7)极大丰富节目的表达形式,增强可听性。在该系统中,应用了超大容量的音频资料库,如果需要实现现场直播,可以将需要的素材存储于计算机中,节目播出时只要进入数据库,从中调出需要的内容即可。
篇10
论文摘要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甚有争论,出现“无效论”、“未生效论”与“有效论”的不同论调。对于“无效论”、“未生效论”所援引的《房地产法》及《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笔者以为值得商榷,不应成为认定无效或未生效的法律依据。司法实践中,应采取“有效论”处理纠纷更为妥当。
论文关键词 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 法律效力 强制性规定 社会公共利益
一、 问题的提出
(一)案例一
2004年2月24日,武某所在单位在划拨土地上建集资房,武某遂与小玲签订房屋购置转让协议,约定以四万元价格将其所有的集资房购置权转让给小玲,武某配合小玲办理相关手续,所产生的各类费用由小玲承担。双方协议签定后,小玲按期一次性支付给武某4万元,同时,小玲又以武某的名义先后两次分别交纳了房款和办证费,合计10万余元。2010年11月,武某自行交纳了该房尾款3万余元后领取了该集资房屋钥匙。同年12月7日,小玲向法院起诉,要求武某履行房屋购置协议,并配合其办理购置房的尾款交款、房屋登记等相关手续。武某则辩称该房屋为单位的福利集资房,属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下简称“房地产法”)禁止买卖的房产,因此房屋购置转让协议无效,请求驳回诉讼请求。法庭审理后认为,虽然双方出于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签订了房屋购置转让协议,但集资房本身属于福利性质,且为划拨土地上所建房屋,转让协议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因此应当属于无效合同,最后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二)案例二
2011年5月,曹某与崔某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合同》一份,约定崔某将其位于南通市花行桥新村的一处房产出售给曹某,总售价为41.8万元,先预付定金人民币2万元,余款在交钥匙付清。在中介见证下,约定由曹某负担将划拨土地转为出让土地。合同签订后,曹某当日支付2万元定金。后曹某反悔,不愿继续履行合同,遂以买卖合同无效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崔某返还定金,而崔某则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法院审理后认为,双方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合同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应为有效。讼争房屋的土地性质为划拨土地,并不影响合同的履行,仅是在办理过户前需要将划拨土地转为出让土地,当事人仅需缴纳相应的争议土地的出让金后即可办理过户手续,故对曹某诉称合同无效的主张,法院不予支持。
自2007年起,由于全国房价的大幅上涨,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日益增多,出现大量出卖人反悔的案例,但随着房产调控日益趋近且未见松动,三线城市房价出现大幅下滑,则涌现出许多买受人反悔的案例。上述两案即为此种情况,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同样属于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的案例却出现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笔者以为确有研讨之必要。事实上,对于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争论在理论界与司法界从未停歇,本文就此展开。
二、 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论”或“未生效论”
有诸多学者与司法界人士认为,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应为无效合同,甚至有观点认为合同未生效,笔者归纳其主要理由如下:
1.《房地产法》第38条第2项的规定“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房地产,不得转让”和《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五)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在领取房屋产权证书前签订的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
2.《房地产法》第40条的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法释[2005] 5号”)第11条的规定,“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因此未经审批的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应当认定为未生效。
3.《房地产法》第23条的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设立划拨土地使用权主要是基于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的需要。现若承认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将损害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因此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为无效,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
4.《合同法》第79条第1款“根据合同的性质不得转让”的规定,取得划拨土地上的集资房购房资格是建立在本单位职工这一特定身份关系基础上,而非本单位职工则不具备依附性的身份关系,因此,在上述案例一中,划拨土地上单位集资房买卖合同应当认定无效。
三、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论”和“未生效论”的辩驳
笔者以为,尽管根据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似乎应当认定为无效,但是从法理、立法本意及司法实务上看,“无效论”和“未生效论”的诸多观点值得商榷。
(一) 是否违反强制性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那么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是否违反的《房地产法》第38条、第40条的强制性规定呢?
对这一问题必须先要搞清何为产生无效法律后果的强制性规定。根据最高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4条的规定,合同法第52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所以,合同内容若违反法律、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则为无效,那么《房地产法》第38条、第40条究其属不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笔者以为该二条规定不应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理由为:
第一,从调整范围上看,根据《房地产法》第2条规定,本法是规范“在中国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实施房地产管理”,所以可以认为《房地产法》调整的是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对房地产开发、交易实施管理的行为,换句话说,《房地产法》是房地产公司的行为规范,并不是房地产买卖双方的行为规定,因此,第38条、第40条在强制性规范的归属上应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
第二,从条款设置上看,应判断条款中是否有违反后法律后果的规定,即若直接规定违反后的行为无效,则应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但是《房地产法》第38条、第40条并无此类法律后果的直接规定。
第三,从具体适用上看,应判断违反第38条、第40条的规定继续履行合同是否会损害国家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若是,则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然而,在前述两案例中,认定双方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继续履行合同,并不侵害国家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相反,国家会应收到补交的土地出让金而受益,对社会而言,一定程度上增加房产的供应量,起到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的作用。
第四,从立法上看,还应判断违反强制性规定是否会违背我国相关法律的立法宗旨。《房地产法》第1条规定,本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对城市房地产的管理,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就目前来看,由于划拨土地房屋存量小,允许其转让不但不会扰乱房地产市场,而且可以作为商品房买卖的有效补充,这与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买卖存在根本不同,后者的放开,将有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严重混乱。
因此,笔者以为第38条、第40条规定应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范,对其违反并不产生一律无效的法律后果。
(二) 审批是否影响合同效力
既然《房地产法》第40条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那么条款中“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地产时,按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又该如何理解呢?换言之,批准对合同效力应作何理解。
有观点认为,根据该条的规定,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需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才生效,即认为未经审批的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为未生效合同或效力待定的合同。笔者以为这种观点是对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认识不清所致。《物权法》第15条的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外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现行法律已严格区分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两个不同的概念。物权行为直接涉及到物权的变动,故其成立生效应以标的物之客观存在为前提;债权行为仅产生债权请求权,并不直接涉及物权的变动,故其成立无需以标的物客观存在为前提。买卖双方签订以划拨土地上房屋转让为内容的买卖合同,毋容置疑属于债权行为。这一转让不动产物权的合同根据《物权法》的规定自合同成立时生效。而《房地产法》第40条规定的审批行为,并不妨碍债权行为的效力,因为审批行为虽然本身不能使得物权发生变动(因为物权变动的是依登记而发生效力的),但却是物权变动的必须要件,属于物权行为的范畴,因此,对于审批的理解应是“未经审批将无法办理房产的登记,房屋的所有权亦不发生转移”。
对此,最高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 9条明确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所以,政府审批并非为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不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生效,所以“未生效论”是对审批行为的误解。
回到案例一,若是法院认为房屋购置协议未生效,则可能做出严重有失公正的判决。因为若将“批准”作为生效要件,判决合同不生效的话,相对人只能依据缔约过失责任主张对方赔偿信赖利益的损失,这便意味着出卖方不但保留了房屋,还将享受多年来因房价剧增而取得的巨大差价。因此,只有将合同认定为有效成立,才能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才能避免买卖双方肆意主张合同未生效而产生的巨大道德风险。
(三) 法释[2005] 5号第11条是否适用
法释[2005] 5号第11条的规定,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所以对于划拨土地上房屋未经批准签订转让合同的,应认定为无效合同。笔者以为,这一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司法解释。法释[2005] 5号是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的司法解释,换句话说其所规范的是直接以土地使用权为合同标的的买卖行为,并不涉及房屋的买卖行为。由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有可能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涉及规划调整和变更,且划拨土地一半为无偿取得,故必须由政府审批,否则为无效合同。而划拨土地上房屋的买卖是将房屋与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一并的概括转让,不适用该司法解释对合同效力的规定。
(四)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由于划拨土地的设立目的在于国家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所以有学者认为根据《合同法》第52条第四项关于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合同应认定为无效合同。笔者以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因为第52条第四项所规定的“社会公共利益”与划拨土地性质上所具有社会公益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52条第四项的社会公共利益指的是我国民法中所称的“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因为公序良俗对于维护国家、社会一般利益及社会道德具有重大意义,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实质上是违反了社会主义的公共道德,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因此应认定为无效合同。
根据学者的归纳,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十种:(1)危害国家公共秩序的行为,如将从事犯罪或者帮助犯罪的行为作为内容的合同,以及规避课税的合同;(2)危害家庭关系的行为,如约定断绝亲子关系的合同、婚姻关系中的违约金的约定等;(3)违反性道德的行为,如对婚外同居人所作出的赠与和遗赠的合同等;(4)非法射幸,如赌博合同;(5)违反人格或者人格尊严的行为,如以债务人的人身为抵押的约定、规定企业有权对顾客或雇员搜身检查的标准合同条款;(6)限制经济自由的行为,如限制职业自由的条款;(7)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如拍卖或招标中的串通行为、以贿赂方法诱使对方的雇员或人与自己订立的合同等;(8)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如利用欺诈性的交易方法致消费者重大损害等;(9)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如规定“工伤概不负责”的合同,以及规定女雇员一旦结婚立即辞退的合同;(10)暴利行为 。显而易见,划拨土地上所建房屋的买卖合同无法归类为上述十种的任何一类。事实,法律是否禁止划拨土地上房屋的买卖更多的是出于政策因素的考量,并不涉及社会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因此,若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由而认定合同无效,这是对该项规定误读,必然得出牵强附会的结论。
(五)是否属于依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合同
有观点认为集资房属于《合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债权,因此对于划拨土地上集资房的转让应认定为无效。笔者必须承认划拨土地的取得存在一定的资格条件,具有特定性的特征,但这不应妨碍划拨土地上房屋的自由出让,更不能成为出让方任意不履约的借口。依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合同主要是指基于特定当事人的身份关系订立的合同,但在案例一中,单位与职工基于身份关系的买卖合同已经履行完毕,而职工与买受人间的买卖合同为另一买卖合同,并不受身份关系的约束,因此,笔者认为以人身依附性为由否定划拨土地集资房买卖合同的效力有失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