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成合同范文
时间:2023-03-16 10:0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成合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债务承担合同,主体,债权人,债务人
债务承担合同是债务承担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之一。理论界的通说认为:债务承担合同因主体不同,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为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同;一为第三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合同。(参考文献一)从立法上来看,我国《民法通则》第91条前段的规定:“合同一方将合同的权利、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当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并不得牟利。”针对债务承担合同的形势而言,显然《民法通则》与理论界是一致的。尽管《合同法》第84条“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的规定仅仅肯定了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务承担合同,对第三人与债权人之间是否可以形成债务承担合同并没有明确,但理论界普遍认为,“由于债务是为债权人的利益而设的,所以与此而言,在债务转移问题上,债权人拥有比债务人更为优越的地位,根据‘举重明轻’的解释规则,应当认为既然债务人可以转移债务,债权人当然也可以转移债务,所以,第三人完全可以通过与债权人订立债务承担合同进行债务的转移。”(参考文献二)也就是说债务承担合同的主体即可以是第三人与债务人,也可以是第三人与债权人。笔者认为,对于债权人能否成为债务承担合同的主体,要进行区别对待:在民事领域,债权人可以是债务承担合同的主体;在商事领域,特别是以产品为标的物的债务,债权人不宜成为债务承担合同的主体。因为在民事领域中,笔者的观点与通说相同,所以本文仅对商事领域从事实和法律两方面进行探讨。尽管我国否认商法的独立性,采取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企业已成为市场活动的最重要的主体,平等主体之间的商事行为与民事行为的区别日益彰显,区别对待是十分必要的。
一、事实方面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法律作为国家意识的体现,其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因此探讨法律问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在商事领域,债权人不宜成为债务承担合同的主体,事实理由如下:
1. 债权人成为债务承担合同主体可能会严重影响债务人的生产经营计划的运作。
企业无疑是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所谓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律人格的组织。(参考文献三)企业主要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企业可以分为自然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三种的法律形态,公司企业最为典型。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企业特别是公司企业的生产规模迅速增大,生产流程加快,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变化,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其生产经营计划来运作。债务人与债权人签订合同后,一定会按照合同安排他的生产经营计划,以保证其能够履行合同义务。若允许债权人成为债务承担合同主体,则第三人可能随时基于债务承担合同履行与原合同义务,这样无疑会出乎债务人的意料,打破其生产经营计划,造成存货积压,停产停工。
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之间的一项交易往往并不是两个企业之间的事情,而需要很多企业的共同协力来完成,因此一个合同之外会存在许多与其相关的合同,这些合同可以说是同呼吸共命运。若允许债权人成为债务承担合同主体,第三人履行原合同义务,这就可能导致债务人难以履行他与其他企业签订的诸如购买零配件、委托生产加工、仓储、运输之类的相关合同。在经济方面也许可以通过采取损害赔偿的方式进行补救,但因为企业不能要求精神损害,在这系列合同相对人心目中可能形成的债务人不守诚信的观念给债务人带来的损失,将是难以弥补的。诚信是企业之本,失去诚信给债务人带来的也许会是灭顶之灾。
2. 债权人成为债务承担合同主体可能严重影响债务人职工的利益。
现代社会讲究按劳分配,这在企业与职工之间体现为加工企业的职工按件计酬和销售企业的职工按销售额或者销售利润提成工资。象前文所说,若允许债权人成为债务承担合同主体,可能造成债务人的停产停工,这将对加工企业按件计酬的职工的福利待遇带来不利影响。如果说这些职工福利待遇的减少的同时,其劳动时间与劳动量也在相对减少,加上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存在,这些职工的生活不会到难以维持的地步,似乎还是合乎情理的,那么对于依靠销售提成为其工资来源的销售人员,他们的劳动是已经付出,在第三人与债权人达成债务承担合同后,作为强势主体的债务人就可能以货物并没有真正销售出去、债权人对其支付货款纯粹是两个公司的事情与销售人员无关等种种事由为借口来拒绝向销售人员支付提成,作为弱势一方的销售人员很难取得其应得的劳动所得。
3.债权人成为债务承担合同主体可能导致债务人签订合同的目的将不能够实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财富大大增多,为了刺激消费,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数次连续调低存款利率,国务院于1999年9月30日作出《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的规定,这些因素都促使或加快我国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可以说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中,卖方的竞争最为激烈,为了增加产品销售,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企业在自己的营销方面的投入大大地增加,可以说为了能够签订一份销售合同企业可能投入很多。作为一个企业法人,终极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作为某份具体合同的当事人,其签订此合同的目的可能会与它的终极目标不相一致,比如某生产商与销售商签订货物买卖合同的目的绝不会仅仅是为了获得其对销售商所享有的债权,更是为了通过销售商的销售渠道把自己的产品推向消费者,扩大自己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使自己的品牌能够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知、认同,增强企业的知名度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这些都是要通过作为债务人的生产者履行货物买卖合同的交付货物的债务来实现的,可以说债务人履行其合同义务同样是其签订合同的目的。因此,若允许债权人成为债务承担合同的主体,由第三人履行原合同义务,则债务人签订合同的目的将不能够很好的实现。
4.债权人成为债务承担合同主体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的发生
如前文所说,我国已是买方市场,卖方的竞争最为激烈,为了打开产品销路,企业会使出浑身解数,采取各种营销策略,特别是一种新的品牌或新的产品首次上市,商家采取免费或者很低的价格进入市场是很正常的现象。若允许第三人与债权人达成债务承担合同,在得知债权人需要债务人的产品后,如果第三人拥有同样的产品,为了能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第三人极有可能与债权人签订合同来承担此债务,从而达到最终挖走债务人客户的目的。这样第三人就可以不用努力开拓销售渠道,只要盯住自己市场竞争者,通过债务承担合同的签订就能达到不劳而获、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形成不正当竞争。
二、法律方面
从法律方面来讲,债权人同样不宜成为债务承担合同的主体,理由如下:
首先,权利有“你的”、“我的”之分,义务同样应该有“你的”、“我的”之分。权利义务观念的形成事发产生的主要标志之一,权利义务的分离首先表现在财产归属上出现“我的”、“你的”。(参考文献四)一般认为,自从社会出现剩余产品后,人们就开始了利益的划分,国家出现以后,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就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财产私有制,赋予自己法律权利,来保护本阶级的利益,因此权利总是与一定利益相关,大多数人们能够主动的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强调“我的”就是“我的”。但对于义务,一般认为是在法律上的不利益,所以人们对自己的义务有着天然的回避倾向,如果有人愿意代替自己履行义务,义务主体一般不会十分强调这是“我的”义务而不让其他人来履行。笔者认为,在民事领域,以上说法尚可成立;而在商事领域,如前文所述,商事主体的义务给义务人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不利益,因此在义务方面也有强调“你的”、“我的”之必要,这也体现了作为法律关系的内容的权利、义务对法律关系的主体同样重要。
其次,正因为义务对法律权利主体与法律义务主体同样具有利益,所以债权人可以处分其债权但不宜处分义务。债权人得依债权的权能而行为,债权权能包括给付请求权、给付受领权、债权保护请求权、处分权能,处分权能包括抵销、免除、让与债权(参考文件五),其他的各种关于债权权能的学说中也没有一个把处分债务作为债权的权能之一,故债权人不能直接处分债务,而只能通过处分债权来间接处分债务,且其通过债权让与的方式完全可以达到处分债务之目的,实无与第三人达成转移债务协议的必要,所以债权人不宜成为债务承担合同的主体。
最后,作为支撑第三人可以和债权人达成债务承担合同的主要理由“由于债务是为债权人的利益而设的,所以在债务转移问题上,债权人拥有比债务人更为优越的地位”并不能够成立。主体之间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是民商事法律领域内的原则,若没有法律的规定不能轻易地说“一主体比另一主体拥有更优越的地位”,除非不会给其他主体带来不利益。立法上,《合同法》并没规定债权人可以与第三人达成债务承担合同;理论中,债权人也不拥有处分债务的权能;在事实方面,债权人与第三人达成债务承担合同可能给债务人带来不利益,所以在债务转移问题上,债权人并不拥有比债务人更为优越的地位。
三、结束语
在《民法通则》制定时,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未建立,采取“债权人与债务人对债务的转移具有同样的地位”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合同法》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建立、商业得到很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制定的,立法者并没有继承《民法通则》的立法原则,而只规定债务人与第三人可以达成债务承担合同,这说明立法者已经认识到“在商业领域,债权人不宜成为债务承担合同主体”,而在现行“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下,权衡民事、商事领域的协调,作出《合同法》第84条的规定,给债权人与第三人达成的债务承担合同的效力留下了自由裁量的余地,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必须说明的是,笔者只是认为在商事领域,债权人不宜成为债务承担合同的主体,并无意彻底否定债权人成为债务承担同合的主体资格。基于民、商事主体对于自己的权利与利益都有一定的处分权,在第三人与债权人达成债务承担合同后,如果得到债务人的同意,债务承担合同依然可以有效。笔者认为,第三人与债权人达成的债务承担合同并不是无效合同,因债权人欠缺对债务处分的权利,把此合同定位为的效力未定的合同较为适宜。
「参考文献
[1]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505页。
[2]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第362页。
[3]杨紫烜主编《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106页。
[4]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中心编审,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一卷》,法律出版社,第60页。
篇2
一、20年和谐教育探索历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长小人就提出“和谐教育”的办学思想,1987年王兰老师领衔的“为了学生和谐发展的整体改革实验”,形成了和谐母语教学风格和学科整体协同发展的思想。1992年,玄武区教科所立项,正式开展和谐教育的研究。通过开发一系列活动类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值此,吹响了长江路小学探索和谐教育的号角!先后17次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等会议,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大小报纸、电台电视台报道长小成绩达200余次。
和谐教育研究从语文学科拓展到其他学科,由纵向延伸到横向,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序组合、科学配合,经统筹而形成了学科和谐,再推进到全校工作各个环节,从制度――环境一一行为――精神,确立了整体和谐的观念。
学校将研究成果编印成《为了儿童的健康和谐发展》文集,2005年又正式出版了《和谐教育》《兰幽香风远》。长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和谐教育已初绽花蕾,和谐之花使这所有着光荣传统的学校日渐成为南京教育的一朵奇葩!
学校始终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坚守和谐教育品牌,注重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不仅各项工作得到上级部门表彰,还多次接待来自国内外的教育代表团。各大媒体也把学校作为素质教育典型学校经常宣传报道,使我校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名校。
游泳、体操和乒乓队连续多年在省级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被江苏省体委称为“冠军的摇篮”。2008年北京奥运会南京市唯一的两块金牌选手肖钦就是长小的校友,获得金牌后他还特别回母校感谢老师的培养。
2003年江苏省教育学会和谐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南京成立,秘书处就设在长江路小学,我校充分发挥在全省100所学校中的辐射作用,抓住和谐教育新的发展机遇,开拓新的研究视野,把这一品牌做更精、更细、更优、更响。
学校相继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省教育科研基地,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省级青年文明号……
为了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2005年长江路小学分校在美丽的钟山脚下、月牙湖畔成立。运用和谐理念力、好分校,我们要求分校在校园文化、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特色形成等方面与本校既一脉相承又不简单重复,体现和而不同的办学模式。
二、建立学校“和谐共同体”
在和谐教育20年研究取得成功之后,学校又深入思考,将和谐教育推进到更深入的层面,建立学校“和谐共同体”。
教育离不开社会,社会生活共同体首先在一系列内涵要素上是共同的,有着一致性的价值认同。统筹管理、统筹发展是现代管理思想的一个核心理念,我们构建“和谐共同体”是对这个理念的一种实践,一种尝试。
和谐的共同体是一个家,一个温暖的港湾,在这个共同体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扶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种亲密感,那种亲和力,那种凝聚力,那种感召力,是这个家的非常重要的标志。这个家不是一般的家,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是成员对共同核心理念的一种追求和认同。
每个人都是颗种子,但是每一颗种子要发育得好,要生长得好,就需要土壤,而这块土壤就是共同体,这是文化的共同体。在文化的共同体当中,他才会有安全感,他才会有成就感,才会有幸福感。建设和谐共同体,就是来营造一块和谐文化的栖息地。“爱”是和谐共同体的核心。用爱,来点染性灵,来感悟人生,来谱写自己的生命,便形成了和谐的共同体。
“和谐共同体”与其说是一种管理制度的设计和管理目标的锁定,不如说是全体教职员工的一种价值追求和意义寻求。当我们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使命,真正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当每一个教师都能把自己的工作和教育的价值实现相统一,学校才能真正呈现出持久的活力与生机。这也是长江路小学文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和谐共同体”的根本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学生发展的前提是教师的发展。因此我们充分发挥王兰和谐母语教学流派的独特优势,努力打造有长小特色的优秀教师团队,以教师发展保证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来达到学校的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形成有机和谐统一体。唯有这样,长江路小学才能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快。
和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就是和而不同,没有和而不同,就没有和谐。和谐就允许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特色、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个性的存在。这个和而不同就是老先生所讲的,他用中国语言最好的表达方式来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是和谐,就是共同体。“各美其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最美丽的一个侧面,要展现给世人看。“美人之美”,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倾听。“美美与共”,大家都美了,大家都发展了,天下就大同了。
三、以“王兰工作室”为载体,建立和谐的教师成长共同体
长江路小学的和谐共同体核心人物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兰老师。全国著名母语教育专家、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兰老师已在长江路小学工作60多年。年过八旬的她至今仍在学校指导青年教师,她的“和谐母语课堂教学思想”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校和谐课堂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 王兰“和谐 本真”的语文教学流派
王兰语文教学流派核心人物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兰,代表人物是王兰老师第一代徒弟、特级教师刘军,她们组建、支撑、共同引领、推动着流派形成和发展并逐渐演变成五代师徒的优秀团队。
以王兰老师和刘军老师为主的师徒群体――“兰苑飘香军团”就是这样一个享受幸福的团队。它以“学会做人,研究语文,追求完美,追求幸福”为生活的主题,彼此之间既是师徒,又是伙伴,既传递思想,又合作研讨。
这个团队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主题是学会做人、研究母语、追求本真;传承着爱、传承着信念、传承着教学的艺术;追求每一位老师成为最优秀的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成长!这是一个以王兰和刘军老师为领军人物的和谐团队,一个有着强烈的使命感的团队,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美的团队。
身在长小,不仅是语文老师,还有其他各学科的老师,甚至是家长,都是王老师的“粉丝”,都从她那里受益匪浅。王老师,作为江苏省第一批的特级教师,长期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在社会,在小语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她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今天,王兰老师还将带领着她的团队继续奋斗下去,
把她的思想火炬一代一代的传递!
2 名师引路,建构和谐的校本课程
在“王兰工作室”成功运行五年后,在此基础上,学校又成立了“骨干教师工作站”,由各科名师引领,形成学科教师发展共同体,主攻和谐的校本课程构建。
他们相继研究开发了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每一个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夏天可以在学校的儿童游泳馆里学习游泳;体育课上可以在健身房里训练形体;上科学课时可以在风车教室和老师一起“做中学”,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每个年级都能在网络教室里学习计算机课程和绘画,每个星期都有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信息技术课是长江路小学重点开发的校本课程。早在1999年,就制定了《长江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方案》。《方案》中提出:从1999年9月起在一至五年级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每周一至两节,总课时达到300课时;并分年级制订了五大模块,分步实施,螺旋向上地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素养和道德。
在2000年,又在省内率先将电脑美术课列入课表,采用电脑与美术这种交叉学科形式进行。教学中,在绘画技法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创作画的比例,鼓励学生运用手中的鼠标描绘出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和童心世界。
学校还编写了电脑美术校本教材《小画笔e家》(三册)。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进一步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长江路小学选择实践操作性强的主题作为研究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师单向知识传递模式,创设立体化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各科知识和技能来自主探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实现学习过程的多向化、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体系的开放性。
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网络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跨越时空的交流平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教育理念。
长江路小学是“南京市体操运动学校”,在全国首创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体操、游泳、乒乓球是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学校保持了这一优势。开设了每天早晨半小时的晨练体操课,做两套体操:统一的儿童广播体操和自编健美操,另外,还自编了一套室内操,供学生在下雨时在室内放松身体,非常受学生欢迎。近年来,体育教研组,正在研究形体课教学,结合体育的特点,赋思想品德和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合作等良好体育作风,同时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此外,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师特长,开设了20多门综合实践活动课:英语阅读指导、金陵文化、小导游。阅读营养餐、科学小实验等,打破了课程的单一性,增强了课程的适应性。
篇3
关键词 联合体模式 国际承包工程 合同
一、工程项目总承包的发展趋势
(一)联合体模式
“联合体承包模式”是指一家或者多家公司来发起,各参与主体方在经过一致协商之后来确定各自投合体的资产,包括资金份额、机械设备、人员数量等。并以此来确立并签署联合体章程,最终建立了联合体组织结构。联合体组织机构成立之后,首先需要选举产生联合体代表。对于联合体代表来说,在市场实践中,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均可以联合体的名义与业主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二)国际工程承包
进入到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与全球各地区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紧密。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企业逐渐走出国门,将市场前沿阵地打入到国际工程市场中去。然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曾遭遇过同样的困局和窘境,由于国际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较高,例如,投资大、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质量标准更加严格,如此等等,让许多国内工程建设企业望而止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其原因也不难发现,因为一个单个建设企业是难以达到上述这些要求的。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自身规模与实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东道主国所带来的一些阻碍因素。大多数情况下,东道主(工程项目所在国)国政府会处于保护本地企业的目的,通常出台一些对外来企业相对苛刻的政策,对外来企业进入到当地市场设置了“门槛”。
为了应对上述这一不利的局面,工程建设企业通常会主动寻求一些有实力、有经验的国际工程公司进行优势互补。正如上述简单介绍的联合体模式,多家公司组成一个施工联合体,相互间扬长避短,来对某工程项目投标并实施建设。在这种局面下,与之前单个的企业承包项目的模式相比,优势明显,包括资源的整合、技术能力、风险抵抗力等等。
二、国际承包工程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本次探讨分析的是越南某火力发电厂一期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0亿美元,年发电量78亿度。该大型项目工程由我国两家企业通过联合体的形式竞标成功,取得该项目的承包合同。这两家企业中,一家为知名的发电设备供应商和电站工程总承包商、一家为业内知名设计院,两家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无论是在资金投入、技术保障、规划设计等方面,均优势明显。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极大增强了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行业竞争力,相应的也在不断督促着管理水平与运营能力的提升。该项目成为首套600MW等级火电三大主机在越南的成功投运,并顺利移交业主。
(二)EPC联合体的适用环境
关于联合体的概念,上述简单提及过了。总的来说,联合体只能算作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因为它是由两家以上的公司来共同承担的,简言之,大家组成一个联合体,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承担某个建设项目而专门成立。关于这一点,正如本次探讨的越南火力发电厂项目,两家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以此来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当该承包项目全部结束之后,联合体也就自动解散了。关于联合体管理模式的适用环境,这是近十多年间我国国内企业一直都在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里,结合着本案例实际,笔者以为,国际工程建设企业在考虑采用联合体模式的时候,涉及的面比较全。当然,这也是企业自身的不足之处。一是因资金、资源不足的问题,再或者是技术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缺陷,造成企I无法单独来承担这一项目;二是该项目比较复杂,工期长、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总的来概括,就是该项目的风险程度高,俨然超过了企业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三是通过寻求并选择有实力的合作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达到降低项目整体成本费用的目的,更重要的大幅提升项目的利润率;四是出于一个学习的态度,通过与运营理念、管理经验先进的公司合作,不仅可以互惠互助,还可以从中学习企业自身所欠缺的“东西”,比如经验、技术、理念等。
(三)该承包项目施工联合体优劣
第一,优势所在。以联合体方式参与国际承包可以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联合体各方可以按照联合体协议的分工,按其所长承担工作,增强项目的竞争力和实力。在面对大的工程项目,一个企业往往很难承担资金的负担,通过联合体方式有利于满足资金要求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通过各方的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在实施过程中认清自身的薄弱环节,丰富自身经验和实力,进一步开拓未来市场。此外,通过联合方式可以合理分摊项目各方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越南火力发电厂项目从其实践和运营的整体来看,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首先,该项目工程对于企业资源、规模、专业技术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而两家企业通过自愿的方式,并结合着自身的优势,组成了EPC联合体,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可谓是意义重大。不仅提升了企业投标和项目竞争的实力(这也是被我国企业承包的主要原因),在控制工程总成本的前提下,还进一步规避了经营风险的发生。其次,在联合体运营模式下,各参与主体方在一起签署合同协议,为了确保整个工程的如期开展、建设及完成,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比如,将两家公司各自出资的比例转化为占有股份,并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此外,在联合体运营模式下,各参与主体方是一个整体,至少在联合体解散之前是一个紧密的共同体,因而,相互之间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强各方相互间的监督。
第二,发掘问题。继续以本工程案例为例,两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在工程规划设计与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管理机制不完善。比如上述的工程建设公司,在以往所承担的业务多是勘察设计、设备制造,尽管在设计、采购、施工领域有所涉及,但相对不够深入,尤其是对于技术和管理能力要求极高的国际承包项目。换言之,我国在该领域还不够专业,深度不够。简单一点来看,就是缺乏一套完善的项目组织机构和运营体系。由于其无法适应这一新模式,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工程建设的具体需要。其次,决策机制不够高效。联合体成员在大方向上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在联合体内部各方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然而,一个现实性的问题摆在面前,因为各主体方相互间的利益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在这种局面下,就会造成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矛盾,如工作接口、风险分担、质量问题与责任等。
三、联合体模式的国际承包工程项目商务架构
通过上述关于越南火力发电厂工程项目的案例分析与问题说明,让我们从中对联合体模式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关于EPC联合体运营模式下的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事项,也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一些。总的来说,EPC联合体模式非常适用于一些大型的、复杂的国际承包工程。当下相对核心性的问题,正是我国国际项目建设企业需要重点面对的现实性问题,即EPC国际项目合同商务条款的制订问题。依据着上述案例,并结合着笔者所在公司的实际,简要谈及几点个人看法和见解。
第一,既然是联合体方式,各方都需要树立全局意识,共赢才是硬道理,通过联合创造效益才是共同的目标。因此,要切实处理好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因为在整个项目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各方所关注的利益切入点是不同的,而从以往的国际工程承包中也足以看出,许多矛盾的出现大多都是因为不同利益方关注点不同所引起的。对此,联合体协议的制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只有将各方利益矛盾转化了一种合力,才能使得总包方的利益获取最大化。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联合体各方都要以联合体协议为基础,加强各层次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响应,有效解决。
第二,在对外承包合同商务条款的制订中,联合体要尽可能多的争取到有利条件,以此来保证工程项目可以顺利实施、达成。关于这一点,问题出现最多的集中出现在洽商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需要对整个项目工程提前进行一个评估,正所谓“万事开头难”,相应的问题也比较多。对此,联合体各参与方,在与其他相关利益方洽商并签署合同协议的时候,需要切实依据着东道主国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量。例如,东道主国的人文风俗、法规法规、设计施工标准。除此之外,笔者以为,还需要重点关注东道主国当地的税费、签证审批等方面的情况。总之,在合同洽商阶段,尽可能多的向业主争取有利的条件和资源。
第三, 联合体的构建需要本着充分利用联合体成员的核心资源、合理调配成本最小化、提高沟通及整体效率以及风险最小化等原则。因此,在搭建合同商务架构时,需要从联合体的整体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充分信任,对联合体的共同利益负责,共同对合同的范围及界限严格把关,按“权利义务对等”、“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等原则划分责任。同时,也应避免“先君子后小人”的做法,合同谈判阶段不明确各方的责任义务,一旦出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却相互推诿。各方都应一致明确目标,积极化解“联合体”内外部各种摩擦和议,全力推进项目的最终完成。
四、结语
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下,企业间需要通过强强联合的手段才能在国际工程中获得持续发展。由于国际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较高、投资大、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质量标准更加严格等,让许多国内工程建设企业望而止步。因而,如何弥补企业自身的不足,才是这一领域发展建设的关键。EPC联合体这一新型的运营模式的出现,为国内工程建设企业重新指明了一条新发展方向。正如本文探讨的越南火力发电厂这一工程项目,两家企业组成施工联合体,优劣互补,提升综合实力以及服务能力,不仅能够可以适应工程项目向大型化、综合化发展的外部需要,也是企业借助合力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内在要求,并最终实现项目利润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丰朴春,刘景园.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组成投标联合体[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6):48-50.
[2] 白圆苹.基于项目联合体形式的EPC总承包成本控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
[3] 叶明.浅论联合体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以中石化阿尔及利亚沙漠水管线项目为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
篇4
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养老的内涵和外延随着人口老龄化等经济社会文化变迁而不断调整,养老的社会属性和公共属性不断增强。城市贫困家庭养老问题凸显出现代化进程中家庭所受到的风险和冲击,在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由于家庭出身、天生所拥有的资源RT赋不同,一些家庭未能及时充分有效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活动,造成可行能力不足形成贫困。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享发展的角度,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需要以整合思维和协同多元治理的方式回应和解决城市贫困家庭养老问题,需要家庭、个人、政府、社会四方协同为城市贫困家庭养老提供经济支持。这种协同主要表现在:
第一,目标统一明确。即为城市贫困家庭养老提供经济支持,以满足其基本养老经济需要。
第二,坚持补缺兜底定位。家庭仍是养老经济支持的主要来源,个人需要通过力所能及地参与劳动力市场,不断利用开发可行性能力,以获取更多的收人报酬,提升养老的自我经济负担能力,不能形成福利依赖或落人“贫困陷阱”。
第三,有效精准衔接不留“空白”。充分发挥多方主体各自的特点优势,对人均可支配收人低于低保标准的家庭,在通过低保救助满足其家庭生存延续的同时,及时地对其家庭成员的社会养老权益予以关注,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通过权利救济保障当期老人的基本养老权益,同时适当关注安排家庭长远养老经济支持。
当前城市贫困家庭养老经济支持的四元供给主体协同尚不充分,整合亚需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资源倾向子代分配
调研数据发现,近40%的城市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位60岁老人,近51%的城市低保家庭至少有一名未成年儿童需要抚养,因病因残需要家庭照顾的城市低保家庭接近80%。因此,城市低保家庭面临“双重”困境,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缺乏劳动技能、肢体残疾、照料家庭成员等因素,其从劳动力市场获取的收人非常有限,但同时面临家庭子女教育、吃药看病等刚性支出。调查中79%的城市低保家庭催患各种慢性疾病,每月医疗费用达到全部收人40%以上的家庭占调查家庭总数的67%。在收人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此沉重的医疗支出负担恐怕难以承受。
第二,由政府提供的低保金是按照家庭总人数进行补助,而显然城市低保家庭因家庭人数带来的边际支出成本远大于因人数增加而带来的边际收人效应。因此,城市贫困家庭支出预算必然与家庭总收人存在缺口,所以特别有限的家庭经济资源投向养老的多寡取决于家庭该如何决策。由于中国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和少子化,同时传统孝文化观念受到西方伦理冲击,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城市低保家庭决策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子代需要田,所以更多是父母向子女分配,老人向孩子分配。
(二)个人对自身养老难以聚焦
第一,无论是家庭决策者还是老人都倾向于子代分配,这既有父辈的补偿心理作用,也是将家庭未来和脱离贫困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在他们心里,家中孩子的教育费用、家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债务等各项开销已经是沉重的包袱,保障眼下所需已经是燃眉之急,对未来养老是力不从心。这种对子代的资源投人和未来期望一方面“挤占”了当期家庭养老投人,另一方面把未来养老寄希望于家庭状况好转和子代抚养。
第二,调查还发现,87%领取低保的老人在法定退休年龄前都无正式工作单位,基本没有固定养老待遇。对于他们而言,养老不是意味着个人相关福利和权益,更多是等同于领取每月有限的低保金维持家庭开销。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在家庭亲情和传统观念影响下,城市贫困家庭老人在个人养老和延续家庭生存,补贴子展等抉择方面,如果说是“单项选择”,他们自然把个人养老放在了末尾,对于与家庭共同居住的老人这种情况更是普遍,通过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也印证了这点。
(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护不足
政府对城市家庭老人的养老经济支持主要通过制度供给进行分担,当前最主要的是城镇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两种制度具有一定普惠性质,门槛低、覆盖面比较广,前一种制度体现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责任共担,而后一种则是体现政府财政支持和家庭、个人责任分担。二种制度分别针对职工个人和家庭成员,职工本身具有更强的社会属性,具有劳动关系意味着可以获取比较稳定的经济报酬,而这种劳动关系也通过法律为其提供保护。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针对的是家庭成员,需要受到家庭资源总量和家庭内部决策的影响,而由于缺乏外部资源的导人和保护,相对风险较大和不稳定性较强。一旦遇到家庭大额大宗支出就容易陷人中断,出现停缴、断缴等情况,这样会出现即使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因为达不到领取条件而无法领取养老金的情况。
第二,政府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养老经济支持是基于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即如果要获取制度对养老的经济支持,那么个人首先应当履行正常的缴费等方面义务,所以先决条件是个人具有相应的缴费经济条件并通过决策愿意缴纳并履行相关义务。
第三,这种政府养老经济支持属于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延时支付,所以不会在当期产生经济利益形成即时激励。由于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计算的复杂性,产生个人和家庭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对当期家庭和个人决策产生短视行为和逆向选择。尤其在零和博弈机制和家庭资源约束机制作用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种长期效益容易被城市低保家庭因为眼下困难所忽视,导致其对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调研数据发现,还不到2%的城市低保家庭成员在正规部门就业,近35%的城市低保家庭成员属于灵活就业人员,尽管可以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但是仅有不到15%参加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而从未断缴的仅占5%。这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员中,高达95%的比例选择最低档进行缴费。探究其不愿参保或者难以持续参保的原因是家庭收人来源非常有限,维持当期最低生活支出就显得捉襟见肘,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会进一步挤压家庭生活支出,严重影响家庭生活延续。以W市中心城区为例,2016年5月份城市低保标准为每月580元,当期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月缴费标准为606.24元,缴费标准占到低保标准约105%,这对于基本依靠低保维持生存的城市低保家庭来说,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成本太过昂贵。
(四)城市低保制度缺乏考量养老经济需求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仅对家庭人均收人低于低保标准的部分给予补差,因此其补贴水平和保障水平非常有限,尚不能满足贫困家庭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主要表现为:
第一,对城市低保家庭进行收人补助要经过严格的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对家庭的财产和收人状况有特别严格的门槛限制,一旦家庭人均收人和家庭财产超过救助门槛就不能获取收人补助。因此,如何界定家庭收人及家庭收人水平门槛可以反映出制度的覆盖面和制度目标。
第二,关于界定家庭收人,特别是对家庭成员领取的社会养老金,当前制度也将其纳人家庭收人范畴,本属于个人养老权益的养老金被作为家庭收人进行平均化。因而会将原本非常困难的家庭因为养老金收人而导致收人超标不能获取收人补助,必然会因为整个家庭经济状况差而自身养老权益得不到保障。
第三,家庭其他成员收人不足或缺乏收人来源,从而使养老金功能随意扩大化,实际用来个人养老的部分因为被家庭当期消费挤占而严重不足。本质意义上讲,本身养老金不是当期的家庭收人,而是基于完成履行缴费义务的个人收人延期支付,是基于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总收人分配,恰恰其主要目的就是克服个人短视行为,以及比如家庭内部再分配等其他因素对个人养老资产的挤占。
第四,国家通过财力支持和制度统筹实现对个人养老权益的再分配,由此来支持老年人可以获取基本的养老经济保障。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将个人养老金收人纳人到家庭总收人,不仅稀释分散了这种针对老人的个人经济权益,而且还削弱了国家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老人的经济支援,根本上对老人养老权益产生损害并生成隐性不公平。
针对家庭资产限制,城市低保制度对申请低保救助的家庭有严格的资产限制。比如对家庭房屋数量、银行存款等有价证券均有明确数量和金额限制,超出限制即不符合制度要求不能获取低保补助,因此城市贫困家庭通过资产收人积累为未来养老投资必然会受到政策影响。主要表现为:
第一,纵使受到家庭资源约束,不过在理性预期和低风险偏好下,城市贫困家庭仍有一定的边际储蓄倾向,这样的储蓄投资偏好对家庭形成长远眼光有着积极意义,对未来家庭养老投资也有促进作用。
第二,家庭资产形成一定规模,对于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和自立会产生积极作用,不但可以提高家庭支付未来养老成本的能力,使得未来家庭养老的经济投人也更有保障,同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弱化家庭资源约束和家庭内部决策对老人养老经济安排的影响。
因此,由于严格的家庭资产限制使得城市贫困边缘家庭因资产超标不能获取政府当期的最低生活补助,会导致家庭当期消费支出能力不足而挤占家庭未来投资。而获取政府最低生活补助的城市贫困家庭由于家庭资产不足容易导致家庭未来发展受限,致使家庭脆弱性加剧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弱化,使得家庭未来养老经济支持缺乏安全稳定预期。
(五)制度执行缺乏衔接协同
经过对制度执行即从执行过程的准度和执行完成的效果两个方面评价,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对于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来说,其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是制度执行准度和效度的两个关键指标,两个指标集中体现出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2016年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达到8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水平接近230元困。而根据调查仅有5%的城市低保家庭参保对象未中断参保,符合规定但未参保主要是城乡困难家庭,影响其参保的动机和因素较多。
第二,对于家庭资产和家庭收人严重不足的城市低保家庭来说,主要是参保费用占家庭总收人比例太高,同时也难以“挤出”其他维持家庭生存的刚性消费支出。
第三,近年来,为激励城乡居民踊跃参保,一些地方政策增加了缴费档次,提高了最高缴费标准,特别是缴费档次越高,政府补贴越多,而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全部纳人个人账户,属于个人权益并可以继承。这种激励参保机制体现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政府资源向缴费能力强、缴费标准高的参保群体倾斜,而对于连最低缴费能力都难以保证的城市低保群体,则因为达不到制度最低缴费门槛,不能正常履行缴费义务而无法获取制度红利。
第四,制度的激励机制主要是考虑加强制度的经济规模和支付能力,并对具有一定缴费能力和缴费潜力的参保对象进行激励。但从制度公平性和提高制度覆盖面方面看,城市低保家庭等低收人社会群体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最后一块“短板”,将其中符合条件的参保对象纳人制度保障尤为必要。
从城市低保制度看,尽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包括父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等,对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的计算也将赡养、抚养和扶养费包括在内,但是实际执行中却遇到不少困难。主要表现为:
第一,尽管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可是赡养扶助本身形式多样,可以是金钱支持,也可以是物质帮助,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一样也是一种赡养扶助形式,因此仅仅以经济支持考量赡养扶助义务履行是否到位就显得过于狭窄。
第二,除了有协议或相关法律文书有规定的赡养、抚养、扶养金额等情况外,其他与这种义务正常履行挂钩的金额标准和计算缺乏法律层面的支持而导致约束力不强。对负有赡养、抚养以及扶养义务的家庭成员,由于与老人不共同生活甚至不在同一个省市,对其收人核查和支付能力的确定实施起来面临诸多困难。
第三,法律规定当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但调研中发现,城市低保家庭父母较多地存在着对子女的补偿和愧疚心理,本来有限的家庭资源已经侧重于向子代分配,所以向子女追偿赡养费用自身有所顾忌,积极性并不高。
第四,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持,实践执行比较困难。因为城市贫困家庭的成年子女受教育程度偏低等原因,其收人水平也比较低而且单亲离异家庭比较常见,向父母支付赡养费用对于他们来讲也存在现实困难。所以对城市低保家庭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援方面的赡养、抚养、扶养义务,既缺乏严格明确的法律条文和制度依据,在实践中也需要付出较大成本而效果并不理想。正是这种双重困境使得赡养、抚养、扶养等费用未能真实有效地纳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而且容易导致城市低保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对老人的赡养观念和责任感弱化,从而对家庭养老产生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异化为城市低保家庭无论是子女还是老人都对制度养老产生过多依赖。
(六)社会参与尚未形成体系
社会化养老不单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情。在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日趋缩小、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家庭养老的保障能力变得十分脆弱,实施家庭养老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而对于城市贫困家庭而言,自身可行能力的n乏迫切需要社会力量参与。这是因为:第一,城市低保对象自身社会资本严重不足,社会支持网络基本中断,传统家庭网络和人情文化也受到社会快速转型的冲击,依靠直系亲属、亲密朋友等人际网络支持帮助愈发困难;第二,由于领取低保需要接受严格的收人和财产审查,难免被贴上“低保户”的标签,受到污名化的伤害,加深了低保户的被剥夺感,社会交往和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信心受到削弱,主动参与融人社会网络,争取自立机会的意愿受到影响。
篇5
承包方(乙方):
甲方有坐落在本村统管山(山权记号Cz49 N03页),土名石赤上坑集体山一片计面积约280亩。本村根据森林法、山林承包政策、〈浙委办[20xx]5号关于切实做好延长山林承包期工作的通知〉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规定,经村党支部扩大会议及村民代表以上干部通过决议,决定对该集体山进行承包经营;经公示后进行公开招标。现由乙方中标,并根据拟定内容与乙方签订本承包合同条款如下:
一、承包地点及四至范围:
承包山块地点为坐落本村土名石赤上坑,东:北洪至柘标火大路,南:棉花地切大路直至北洪至柘标火大路为界,西:棉花地切至流水至石赤上坑,北:石赤上坑直至螺丝坪北侧小坑至北洪到柘标火大路为界(具体可见山林权证)。
二、承包期限为伍拾年(自公历20xx年 月 日至2057年 月 日止),甲方应按时将承包山块移交给乙方经营。
三、承包款:承包款由两部份组成,一是每10年一次的承包款,共计五个十年,二是一次性基地开发工作费用及青苗损失费计人民币柒万贰仟元正。
四、付款方式:首期乙方于合同签订之日先付给甲方山林基地开发工作费用及青苗损失费计人民币柒万贰仟元正(720xx元)及第一个十年承包款计人民币 元,以后承包款每十年付一次,每十年承包款比前十年递增 %,并各自提前6个月一次性付清。
五、承包期间乙方有权自主决定承包开发项目、种植品种,享有自主经营权,甲方不得干涉。
甲方有义务做好承包山块现有道路的通行正常,乙方需要规划加宽道路的,甲方必须予以办理或协助办理相关政策性问题。
六、甲方有义务出面行政上的协助事宜,凡因承包地块在承包经营开发中政府财政及有关部门各项补贴、扶持均归乙方享有,甲方不得借故克扣、截留或拿用。
七、甲方针对本山块原上交林业局的造林押金贰万捌仟元,应由乙方先行垫付还甲方,乙方在开发验收后向林业部门领回,如乙方不开发或不合格而领不回押金,甲方概不负责。
八、对承包山块乙方只有泥面开发权利,如有地下矿藏的发现开采,应由甲方处置,若因矿藏开发妨碍乙方承包经营的,相应损失甲方应予以落实。
九、甲方不得因干部的变更而擅自更改本合同。
十、合同期限届满后,乙方对承包山块内的种植物,按政策可以处理的,均由乙方自行处理与得益,不能处理的乙方不得故意毁坏。合同期届满后承包山块应如期移交给甲方。
十一、违约责任。
1、甲方逾期交付承包山块的应相应顺延承包期。
2、甲方中途终止合同的,应返还已交的承包款,并赔偿乙方损失。
3、甲方违反合同第六条而占用补贴的,应返还给乙方,并赔偿损失。
4、乙方不按时交款的,按应交未交额的1%向甲方支付利息损失。
逾期三个月以上的,甲方有权收回承包权。
5、乙方中途终止合同的,承包山块上的一切种植生长物均无偿归甲方所有。
十二、合同附件:1、村民代表以上会议决议复印件,2、林业部门空中投影图版复印件,3、山林证复印件。该三份复印件均加盖甲方村委公章。
十三、合同经双方签字生效,双方不得翻悔。
十四、本合同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一份,z乡政府一份,县档案局一份。若要公证,其公证费用由乙方负担,实行公证的,各存为照。
甲方:z县z乡中村村民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
篇6
关键词:砼工程砌体工程屋面工程
一、混凝土工程
(一)砼的拌制
1.计量。(1)砂、石计量。用手推车上料时,必须车车过磅。有贮料斗及配套的计量设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上料时,需调整好斗门关闭的提前量,以保证计量准确。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应≤±3%;(2)水泥计量。搅拌时采用袋装水泥时,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袋的重量,并计量每袋的平均实际重量。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袋补足,或以每袋的实际水泥重量为准,调整砂、石、水及其它材料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确定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搅拌时采用散装水泥的,应每盘精确计量。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应≤±2%;(3)外加剂及混合料计量。对于粉状的外加剂和混合料,应按施工配合比每盘的用料,预先在外加剂和混合料存放的仓库中进行计量,并以小包装运到搅拌地点备用。液态外加剂要随用随搅拌,并用比重计检查其浓度,用量桶计量。外加剂、混合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2%;(4)水计量。水必须盘盘计量,其允许偏差应≤±2%。
2.上料。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经上料斗进入搅拌筒。水及液态外加剂经计量后,在往搅拌简中进料的同时,直接进入搅拌筒。原材料汇集入上料斗的顺序如下:(1)当无外加剂、混合料时,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2)当掺混合料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3)当掺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
(二)柱砼浇筑
柱砼浇筑进行要分层,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振捣时振动棒不得碰钢筋。柱高在3m以内时,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当柱高超时3m时,要用串筒或在模板侧面开洞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柱砼要一次浇完,如有间歇,施工缝宜留在主梁下。下灰振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过振,要快插慢拔,缓慢匀速进行,防止快速拔出形成孔洞。由于框架结构梁柱节点钢筋过密,不利于混凝土下料及振动。该工程采取先浇柱混凝土到梁底下50mm后安装梁板钢筋,再浇筑梁板混凝土。
(三)混凝土梁板浇筑
1.砼浇筑采取先浇筑柱至梁底下30mm,然后浇梁板砼的常规施工方法。砼浇筑前先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浇筑砼,砼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要超过2m,当浇筑高度超过2m时,采用串筒或溜管导流使砼下落。
2.梁板砼按一般的常规方法施工即可。但必须控制好板面标高,在柱筋标志控制标高并拉线检查。按规定要求起拱的梁板应注意板的浇筑厚度要均匀。板面采用二次收浆法施工,梁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不得遗漏。板面砼控制好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再用木槎板槎平压实。砼初凝前用木槎板进行二次收浆槎平、压实,防止收缩裂缝的出现。
(四)砼施工缝
梁、板砼缝浇捣应尽量连续施工,当不能连续施工时,施工缝的留置必须合理,由施工方提出,经业方、监理、设计单位通过后方可实施。对于施工缝处,继续浇筑前必须认真处理。一要将缝表面的污物及浮浆清理并凿毛。三方人员在支模前对施工缝的清理情况共同验收。二要做好施工缝砼的防水处理。三要浇筑前先淋水湿润,铺一层水泥净浆,再铺30mm至50mm厚的1∶1水泥砂浆,然后铺上相同标号的混凝土,保证该部分的砼不出现“蜂窝、麻面”的缺陷。不同强度等级砼应先浇筑完成竖向结构的较高强度砼,后浇水平向结构较低强度砼,二者之间不留施工缝。柱梁板节点高标号混凝土浇筑用钢丝网在节点四周围住、分隔,防止节点位置高标号砼下沉过快,低标号混凝土覆盖高标号混凝土,保证节点位置的砼为高标号砼。
二、砌体工程
(一)砂浆配制
1.砂浆用砂宜采用中砂,并且要过筛,不得含有草根等;要使用充分熟化的石灰膏,不能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2.砂浆配制所用的水泥、砂、石灰膏要按配合比过磅上料,严格控制砂浆稠度在7cm~10cm,做到拌合均匀,保水性能良好。
3.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至4小时内使用完毕。
(二)砌筑方法
1.所有的填充墙均先浇捣框架柱梁及混凝土墙后再施工。并弹好建筑物的主要轴线、砌体的砌筑控制边线以及门窗洞口平面位置线。
2.砌筑前先设置皮数杆,并根据设计要求,砌块规格和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标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的标高,可用拉线或水准仪进行抄平检查。如砌筑第一皮砖的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时,应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填砖碎或用砂浆找平,更不允许用两侧砌砖中间填心找平的方法。
3.砖基础结构砌体采取一顺一丁的砌筑方法。墙体砌筑要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灰缝平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4.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c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末端应有90弯钩。
5.隔墙和填充墙的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
6.墙的加固措施,要按设计图说明进行处理,均需每隔400mm高由墙柱内伸出2ф6拉筋与填充墙连接。拉结筋应置于空心砖的实体处,拉筋入墙1000mm,入柱200mm,铺浆时将钢筋理直铺平,以加强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7.砌体与门窗口联结。当采用预留洞口时,将预制好埋有木砖的砌块按洞口高度在2m以内每边砌筑3块;洞口高度大于2m时,砌4块,用作安装固定门框用。当采用先立框时,门框外侧面应作防腐处理,每侧钉设3个(门高超过2m时4个)木砖,砌筑时在校正门框的位置及垂直度后用砂浆固结。门洞上方两边过梁支座范围应用砖砌筑不少于四皮的实心砖,以防应力集中导致出现裂纹。
8.墙与梁底的联结。墙顶与梁底之间用粘结砂浆斜砌一层。
9.墙根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第一皮砖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并用细石混凝土填实,厚度同上部墙体。门窗洞口边混凝土空心砌块要灌实。
三、屋面工程
(一)找坡、找平层施工
1.先将基层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粘结的砂浆、灰渣用凿子凿去、扫净,并提前一天淋水湿润基层。
2.找坡坡度为2%左右,最薄处为20mm,根据设计坡度要求拉线找坡、贴灰饼,顺排水方向冲筋,其间距为1.5m左右,在排水沟、雨水口处找出泛水,沟边、女儿墙拐角等部位要抹成圆弧。
3.找坡材料使用CIO素砼找2%坡,施工时水不宜多,以防产生离析现象;平铺时,由低到高分仓进行,铺设厚度一般为设计厚度的130%左右,经轻度夯实至设计厚度。
4.找坡完工后即可进行找平层施工。铺抹水泥砂浆前扫一道素水泥浆,然后随铺随抹,再用刮尺沿两边冲筋刮平,木批搓实;砂浆铺设由远到近、由高到低进行;砂浆稠度应控制在7cm左右。
5.找平层砂浆稍干后,用钢抹压实三遍成活;头遍提浆拉平,使砂浆均匀密实;当水泥砂浆开始凝结时,再用钢批压第二遍,将表面压平整、密实,主要将死坑、砂眼抹平;当水泥砂浆终凝时,进行第三遍压实,将抹纹压平压实。
6.做好养护工作,完工24小时即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小于7天。
(二)聚酯胎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所有材料的质量,必须双控,要有出厂合格证;到场的防水、粘结材料,必须送检,合格后才能用。
2.作业前先涂刷一道基层处理剂,将氯丁橡胶沥青胶粘剂加入汽油稀释,搅拌均匀,再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上。
3.铺贴防水卷材时,应平行屋脊并从天沟或屋檐开始,由低往高进行,铺设时接缝要错开,搭接宽度不小于70mm,薄弱部位附加一层卷材。铺贴时,随放卷材随用火焰喷枪加热基层和卷材交接处,往返来回加热,趁卷材的材面刚熔化时,将卷材向前滚铺、粘贴,搭接部位要满粘牢固。
4.热熔封边,将卷材搭接处用喷枪加热,趁热使二者粘结牢固,以边缘挤出沥青为宜,末端收头用密封膏封信住;薄弱部位附加一层卷材。
5.当气温低于5℃时或雨天以及预测6小时内有雨情况时,不得作业;当夏季气温较高时,要避免在烈日下施工,以防施工人员中毒。综上所述,严格按基本规范程序设计的施工方法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力措施,要时刻牢记,常抓不懈,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长沙地铁;合同管理体系;建设实践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具有规模体量大、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广、参与单位多、合同数量大、合同风险高等不同于一般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同时决定了其合同管理的周期长、难度大的特点。科学规划合同管理体系、扎实推进合同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合同管理体系在实践中的运用,成为规范对外经济行为、提高合同管理效率、防控各类风险、提升合同管理水平的举措。
1合同管理体系建设成果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地铁)在合同管理体系建成之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合同工作流程不明晰,主要体现为部门职能分工不清、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监督管控不到位等;(2)合同签订行为不规范,主要体现为起草依据不充分、合同资料缺失、审查会签流程缺失、事后补合同等;(3)合同签订效率不高,主要体现为合同文本不规范、合同条款不完备、合同用语不严谨、审查会签时间长等;(4)合同执行管控不到位,主要体现为不按合同履约、对违约行为未按合同执行、变更管理不全面、对索赔工作不重视等。面对上述问题,长沙地铁从2015年开始着手合同管理体系架构研究和建设工作,提出了分阶段实施合同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第一阶段建设从合同管理的源头入手,通过出台制度规范合同签订流程、编发标准化合同规范文本、开发和推广使用软件管控合同签订行为。历时5年时间,到2019年完成第一阶段建设工作,构建了以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和标准化合同体系为基础、合约工作管理软件为抓手的“两基础、一抓手”的合同管理体系,实现了合同签订流程有规矩、合同签订管控有手段、合同文本有标准,以及合同签订管理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的重大转变。
1.1出台合同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作为法律法规的延续,是企业各项工作流程的执行依据。为此,长沙地铁明确了“体系建设从制度编发着手,制度编发以合同管理办法先行”的工作思路。2015年,长沙地铁制定并下发了《合同管理办法》,明确规范了合同工作的职责分工,合同起草、审查、签订、归档、履约,标准化合同的编制、修订、监督及责任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规定所有项目在组织公开招标、内部竞争性谈判及直接委托谈判之前应确定合同主要条款,并完成合同的起草、审查;规定合同重大变更、转让或终止应由项目发起部门(子公司)报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批准同意后方可实施。2018年,长沙地铁在遵循“依法依规、集体决策、规范程序、提高效率、卡控关键、严防风险”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创新管理思路,创新提出并采用了“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工作流程”的模式,制定并下发了《直接委托项目管理办法》,其在精简和优化直接委托程序的同时,系统规范了从项目立项、确定单位、控制价审定到合同谈判、结果确认、合同签订、资料归档全过程的工作流程,大幅度提高了直接委托项目的工作效率,有效预防了直接委托项目的廉政风险。截至2019年,长沙地铁陆续制定并了《合同起草大纲》《委托建设项目内部工作流程》《标准化合同管理办法》《工程建设用地只用不征协议起草指南》等管理制度,建成了以《合同管理办法》为主线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了长沙轨道的合同管理制度化、合同工作流程化。
1.2构建标准化合同体系
在推进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同时,长沙地铁同步着手标准化合同体系建设。以“合同管理工作回头看”为契机,通过对2016年全年及2017年上半年总计一年半以来签订的合同进行数据统计、科学分析,按照“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对工程影响大、签订合同数量大的合同类型”的原则制订了详细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时间节点、职责分工、编审流程,于2017年9月全面提速标准化合同体系建设工作,至2018年9月基本建成由建设版块、运营板块、经营版块、通用版块四大版块组成的标准化合同体系,实现了合同体系的结构化、合同文本的标准化、合同起草行为的规范化,进一步提高了合同起草的效率,有效防控了合同风险和廉政风险。
1.3开发合约工作管理软件
2016年长沙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合同管理的复杂度增加,工作量急速增长,人工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为此,长沙地铁于2016年底启动合约工作管理软件的开发工作,于2018年10月1日上线试运行。2019年5月5日,基于系统运行稳定、功能模块满足需要、各级用户熟悉掌握系统操作,合约工作管理软件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标准化合同使用和集中管控合同签订行为,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打造了预防腐败的有力抓手。
2合同管理体系运用效果
合同管理体系第一阶段建设工作完成后,长沙地铁以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和标准化合同体系为基础、以合约工作管理软件为抓手,实现了合同签订工作的集中管控,有效地防控了合同签订环节风险、提高了合同签订效率。合同起草部门使用合约工作管理软件按照系统设置流程依次起草合同、发起审查和会签审批、定稿编号、打印输出。在起草合同时,起草部门按照“集团了标准化合同的,应采用标准化合同起草合同;集团未标准化合同的,应参照国家或行业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起草合同;既无集团公司下发的标准化合同、又无国家或行业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的,由合同起草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行起草”规定执行,优先使用标准化合同起草合同。在合同审查过程中,审查部门紧紧抓住“是否立项”“流程入口是否正确”“是否采用标准化合同”三个关键点,从源头上杜绝了合同起草不合规的行为。在审查环节,合同审查部门经办人员对工作进度一目了然,合同起草人与审查人可建立快速有效的沟通。由于采用了标准化合同起草合同,合同审查工作量大幅下降,节约了合同起草部门及审查部门的时间与精力。合同会签审批前,合同起草人发起会签资料复核,经集团合约部复核确定会签资料完整后,合同方可进入会签审批环节。合同经系统编号后,系统自动生成防伪水印,合同起草人通过正文信息页面打印含防伪水印的合同文本(合同文本必须经由系统线上打印才会输出含防伪水印的合同文本,在系统上导出、下载或另存为的合同文本不含防伪水印),并以此版本为母本按合同约定份数进行复印、装订/胶装。
3合同管理体系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方向
结合长沙地铁改革转型要求,下一步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合同管理体系第二阶段建设工作,形成合同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类运行、全面监督、高效运转”工作机制,真正实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3.1健全合同管理组织体系
按照纵、横两个维度完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在企业内部构建由各层次的管理机构组成的全方位合同管理体系。纵向维度为在集团总部、各子公司分别设立合同管理部门;横向维度为在纵向维度设立的合同管理部门中再细分为合同管理小组,根据合同的性质、类别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使合同管理机构覆盖到每个层次、每个方面,对合同的立项、谈判、起草、签订、履行、变更、纠纷处理等履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
3.2建立合同管理人员体系
通过对外公开招聘、内部选拔等方式,培养一支懂法律、懂经营、会管理的合同管理队伍。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建立合同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竞争上岗机制。建立合同管理激励机制,对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重大损失或是给企业争取额外经济效益的人员予以奖励,激发和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3建立合同管理运行体系
建立合同管理执行监管和评价考核制度,把合同管理的内容和主要指标纳入集团目标考核中,定期开展合同管理大检查,对合同管理情况进行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总结合同管理的经验和成效。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制度来规范、协调各方的工作,合同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使合同的签订、履行和争议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3.4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对参建单位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对参建单位合同管理水平、合同履约能力、合同履约状况和企业合同信誉度等方面进行量化、细化的综合评价考核,把信用好、履约率高的企业列入白名单,把信用能力不理想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在后续项目合作中进行运用,提升防范合同风险的能力。
篇8
关键词:中小城市 镇江 扬州 城市旅游 区域合作
随着区域旅游合作及城市旅游的研究与推进,作为中小城市的镇江、扬州的旅游合作研究也在紧锣密鼓进行着,但从研究成果来看,大都是进行两地的旅游资源合作研究,且大都将两市的旅游合作放在长三角或宁镇扬这两个共同圈中进行研究,有关镇江扬州此类的中小城市进行城市旅游合作的研究尚留有极大的空间。
中小城市构建城市旅游合作共同体的依据
城市旅游指旅游者以城市本身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城市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完成其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在内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现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主体,被誉为“托起旅游大厦的脊梁”。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增强了城市旅游吸引力。城市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发展的最重要空间场所,提供了大量的艺术、娱乐和文化等方面的体验,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同时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形式已经发展到了会展、休闲、商务、购物、生态等多种形式并存,人们已逐步追求更高境界的旅游经历,城市精彩纷呈的生活迎合了现代人的要求,我国的城市旅游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升温,且正在逐渐成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旅游业区域合作是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旅游业作为一项开放性、关联性程度极高的产业,就必须贯彻“大旅游、大市场、大开放、大产业”的发展方针。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建设的终极形态。从旅游业注意力经济的角度考虑,旅游者的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区域的整体形象而非单一的产品信息。因此,合作、协作是树立旅游整体形象、吸引旅游者的必然选择,区域合作旅游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中小城市旅游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城市特色、资源特色的竞争,即以独特的旅游产品进行旅游营销,吸引游客。由于中小城市的规模、功能和地位的限制,无论旅游产业地位在城市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如何,在旅游接待量上都无法与大城市相比,表现在综合旅游竞争力上是与大城市没有竞争的基础。中小城市发展旅游业就应加强旅游目的地整合,提升城市的旅游集散地作用。事实上,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合作是基于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而展开的,区际间的经济竞争,包括城市旅游竞争一直是各地发展的主导线,而合作是竞争的必然,经济合作是迫于竞争压力,而合作本身也是一种竞争,其是竞争范围的延续与扩展。
镇江、扬州开展城市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作为中小城市的江苏省镇江、扬州两市要提升自身城市旅游的竞争力,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要不断寻求合作优势,探索合作途径,联合共生,做精做强。
(一)区位可行性
区位相邻优势是镇江扬州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关键。镇江扬州处于“工”字形构架的中心点位置,在长三角黄金旅游带、长江沿岸旅游带和大运河旅游带中均具有独特的地位,与周边城市组成密集的历史文化名城群落,居民具有较强的旅游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客源市场丰富。首先,从自然地理位置上看两市地处我国长江中下游,一江之隔,超近距离的有利条件为游客观赏两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次,从旅游区位来看,镇江、扬州作为连接长江中下游及大运河旅游发展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左右连通的作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的旅游网络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不可忽略。
(二)合作人文(地缘)优势
厚实的文化底蕴是镇江、扬州实现旅游区域合作的基础。由于两地相隔较近,增加了两市地缘的亲近性,几千年来都同处于一个文化大区内,在民族风俗、饮食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具有同一性。两地有着相近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习惯,交流频繁,不论是在宗教或是饮食等旅游文化资源上都有很强的同宗性。旅游资源文化底蕴的同一性,有利于两地更好的联系起来,是两地实现旅游资源合作的重要前提。两地应把相同或类似的旅游资源共同组合包装为一个完整的旅游资源大区,冲破地区行政划分的人为干扰,对外进行整体宣传,以整体形象的提升来促进两地各自旅游业的发展。
(三)合作资源互补优势
镇江、扬州两地互补性的旅游资源是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先决条件。两市不但旅游资源丰富,个体品质好,在某些方面有类似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两地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容互补。扬州属风光园林型历史文化名城, “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一体”;镇江属“城市山林”, 可概括为“山、寺、林、泉、洞”,“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市与山林交融”。两市的旅游资源既适应传统观光旅游的需求,更符合新兴的度假、休闲、文化旅游的需要。两市进行城市旅游合作能做到旅游资源互为补充、强强联合,悠久的历史文脉贯穿两城的发展、如画的自然山水错落景致使人陶醉、独特的休闲服务文化时尚康体健身、优良的城市环境质量塑造了良好形象、互补的山水与私家园林展示出特有的建筑文化。
(四)合作交通优势
便利的交通是镇江与扬州实现旅游合作的保障。旅游交通是联结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纽带,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在旅游的行、住、食、购、娱这几大要素中“行”是最首要的要素。高速公路、铁路、润扬大桥、水路(长江、古运河)无不将镇江扬州紧密联系在一起,“铁、公、水、空”的立体交通网络给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特别是扬州铁路的建设、城际公交车的运行使两市完全成为一个统一体,缩短了长江南北城市的沟通和联系。
(五)合作品牌优势
江苏镇江、扬州已成型的品牌是两地实现城市旅游合作的市场优势。两地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如镇江“三怪”、扬州“三把刀”、淮扬菜之乡……,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享有盛誉,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也为进行资源整合做了良好的铺垫,为打造两地共同的旅游品牌成功地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而且两市小吃、休闲、玩具、手工艺、传统/观赏农业,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产业,均与旅游业有广泛、良好的对接空间。
(六)发展的均衡优势
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均衡性,绝对的均衡发展是不现实的。旅游业同样不例外。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导致了行政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的存在既是旅游行政区间合作的推动力又是阻碍力,正是因为这种不均衡才会促使行政区间努力寻找发展的契机,取长补短,整合外部资源,发挥外来优势。也是因为这种非均衡性的悬殊,导致了旅游发达地区不愿做“扶贫式”的旅游合作。这种发展的非均衡性在长期内还将阻碍合作的进程。
江苏镇江、扬州两市从各自的经济、旅游发展及城市旅游竞争力等各方面的现状来看联姻有着“门当户对”优势,有助于两市在“平视”的角度下开展旅游合作。且镇江、扬州的旅游资源在全国同质性大、缺少差异性,在吸引力上不利于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较,而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存在的劣势。
构建城市旅游合作遵循的原则
(一)政府导向的原则
跨行政区域的旅游合作,是一种政府行为,必须通过政府导向。各个行政区的相对独立直接导致了各自为政,也给区域旅游市场运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镇江与扬州要开展城市旅游合作,建成城市旅游“双子城”,就必须成立相应的政府间合作机构,达成政府之间的旅游合作协议。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从市场需求出发,决定合作内容和方式,同时也要发挥两市合作特色优势的效果,扬长避短,来引导市场。
(二)整体提高的原则
有无整体提高,是最终的衡量城市间的旅游合作的标准。两市都应该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子,避免合作区内出现不良竞争、损害合作中双方旅游利益。合作各方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各方面的优势互补与集成。坚持合作的公平、开放、坚持非排他性和非歧视性,打破地区封锁,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市场开放,促进共同发展。
(三)平等互利的原则
互利原则是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合作的双方政府、旅游产品企业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要使镇江扬州合作双方都有所收益,提高旅游效益,两市在合作过程中不论其自然资源、资金和旅游发展水平如何,都应平等地享有合作章程中的权利和履行其应有的义务,才能促进合作可持续发展。应将社会生态理论运用到合作中,实事求是地为双方在合作中定位,既合作,又适度竞争。合作各方政府、企业应积极主动改善合作环境、深化合作内容、落实合作措施、提高合作效益和水平,推动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四)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镇江、扬州两市在目前物力、财力方面还不雄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很高的情况下,城市旅游合作起始阶段不可能采取区域整体统一开发的方式,一蹴而就,合作的点、线、片面面俱到,反而适得其反。应首先选择条件优越、基础较好的旅游产品,实行择优发展战略,特别是能将城市旅游合作深层次的基础条件应首当其冲,如两市公交IC卡、游览的“游园年票”的“一卡通”……。随着合作的逐步成熟,合作的范围、内容、规模越来越大,最终扩展到整个城市,达到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整体竞争实力才能提高。总之,集中资金重点开发,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集小为大的发展顺序,稳步发展,合理投资,不断增强城市旅游的合力。
对城市旅游合作关系的协调
篇9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是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1]也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规划和处理。成本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通货膨胀的加剧,对于很多企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就卷烟制造企业而言,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大,很大程度上吞噬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卷烟行业进行品牌整合过程,出现了物流成本不断上升的现象。加强卷烟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不断优化成本控制方案,提高成本控制的意识,从而提高卷烟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增加卷烟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局限性分析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在卷烟制造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以后更长远的发展,需要加强对企业成本的管理,不断优化成本控制方案,培养成本控制的意识,进而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但是近些年,在卷烟制造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企业消耗了大量的成本,却没有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一)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
现阶段,卷烟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方式较为单一。成本归集主要依赖于传统会计核算,通过细化核算项目建立看似全面的费用控制体系。成本分析也主要集中财务分析层面,没有建立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单纯通过监控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各种物流成本水平的起伏,来分析判断成本的变化情况。没有进行多层面、多因素的成本分析,以及对造成成本变化的原因进行防范。成本控制体系和相应的制度要求不能适应目前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在经济效益好时,不进行成本控制,在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时,寻找各种成本控制方法来进行企业的成本控制,从其内部和外部的发展来看,企业并未很好的落实成本控制工作,成本控制的经济效益也没有在企业的经济增长中体现出来。
(二)成本控制和生产安排有脱节现象出现
为了保障生产的需要,同时缓解原料成本上升的压力,卷烟企业往往储备较大量的原料。这些原料分别储存在各个生产点或企业租用的仓库。由于没有合理的储备计划,容易出现存在甲生产点的原料要运往乙生产点进行组织生产,而乙生产点的原料又要运往甲生产点组织生产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随着储备量同比上升,造成物流成本控制与生产安排脱节,增大了物流成本。在行业跨区域合作生产的大趋势下,卷烟企业存在着跨省委托卷烟厂生产卷烟的情况,由于委托生产的卷烟无法落地销售,即无法直接在受托地进行销售,造成成品仍需运回委托地进行销售,不仅增加了原料输送成本还增加了成品回运成本,存在物流成本控制与生产安排脱节。为了更好地进行物流成本的控制,必须加强物流成本控制与生产安排有效统筹,这样才能实现与企业的生产的完美配合,从而实现更好的成本控制。
为了更好地进行卷烟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企业必须加强对生产组织的重视,这样企业才能在财务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企业有效的成本控制,从而使企业更好地实现其经济增长的目标。每个行业的发展和每个行业所开展的流程是不一样的,卷烟制造企业需要适用于自身的成本控制模式,促使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烟草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相关措施
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卷烟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对整个卷烟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出现的成本进行的综合管理,这对于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内容提升企业成本控制能力。
(一)建立完善的成本分析控制系统
卷烟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以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成本分析控制系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了当今时代的标志,企业可以使用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来进行企业的成本管理,使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生产运营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管理,逐步建立多层面、多因素联动的成本分析控制系统,对成本变化的信息实时有效地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完善的成本分析控制系统,使企业能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的对于经济成本支出的控制,进而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目标。
(二)优化成本控制方案
企业要不断优化成本控制方案,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成本的控制,才能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成本的支出。卷烟制造企业在进行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对卷烟生产的原材料费用、生产加工所需的机器的费用、工人的薪资、卷烟运输的物流费用等一系列生产环节的费用支出进行详细的了解、调查、分析,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成本控制方案的优化,使得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案能够更加符合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使企业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如果没有完善的生产成本控制方案,企业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生产成本控制。[2]因此,要注重企业生产成本方案的优化完善,进一步减少卷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三)将成本管理扩展至生产全过程
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需要将成本管理扩展至生产的全过程,需要不断完善生产环节各项成本支出的控制手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成本管理中,不断提高其成本控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卷烟制造企业将成本管理扩展到生产全过程时,需要对卷烟市场的供求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预测,进而合理安排卷烟的生产计划,合理进行卷烟的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能在生产环节,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流程和支出,有效降低卷烟厂的生产成本,进而更好地进行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控制。例如,要将卷烟成品销往一个地区,首先对业务订单的要求进行研究,分析最适合安排生产的工厂进行组织生产,尽量做到产品落地销售,满足这一地区的消费需要,从而控制从生产工厂到消费终端的物流运输成本。企业将成本管理扩展至生产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四)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及积极性
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卷烟制造企业也需要提高成本管理的意识以及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成本管理意识,能让管理层更加重视成本控制,有助于提升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有助于落实成本控制的各项措施,有助于提升制度的执行力。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企业拓宽经营渠道和进行长远的生产经营所必须进行的必要环节。卷烟制造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需要提高成本管理的意识及积极性。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但是想要和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相接轨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必须要在管理上达到规范化以及标准化,这对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在我国这一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实施了一些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能够积极的“走出去”,这对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是一次良好的机遇,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自身还有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1.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基本概述
1.1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特点分析
在国际工程合同的涵义上主要就是指在不同的国家有关的法人之间,为了能够实现在某一工程项目中的特定目的,进而签订的对相互权利和义务之间关系的协议。在对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上有着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它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所涉及的环节比较多,故此只有将这些环节的具体操作通过合同来进行订立才能够对双方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内容上比较全面,这也是对其管理的系统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正是合同文件在内容上全面,这也说明了其自身的复杂性,在整个管理上也比较琐碎,同时它有着比较完善的范本[1]。合同的周期比较长,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连续性强,风险和利润并存,在发达国家占据着垄断的地位。
1.2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的基本内容
在这一管理的过程中是全面性的,故此内容就比较的广泛。在承包合同签订前要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例如合同文件的草案准备、评价工作,投标以及合同文稿的确定等,同时对于风险的管理要将分担精神融入到合同中[2]。在实施的重要阶段时间比较长,由于在内容上涵盖比较广泛,也会得到双方的重视。在协作精神上也比较重要,另外就是在合同实施之后的评价管理,这其中就包括了合同的签订情况评价以及执行情况的评价和对于关键合同条款的分析等。在这些评价方面都要通过书面的形式进行工程总结,这是在知识管理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首先就是在承包合同方面的管理意识还不够强,在我国从事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管理人员基本都具有国内工程项目的管理经验,在国内的习惯影响下对于合同的重视程度一直都不高,在合同的管理工作上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合同就是管理工作的一个核心所在,它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够得到体现,对于合同的管理它和项目工程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原因,倘若没有在这些方面得到重视那么项目就难以得到顺利的完成。
在工程的变更和索赔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国际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以及规划设计的变更以及人为干扰,使得工程项目造价会随之而发生变化,这些都会超出合同中的规定,在索赔方面就显得非常关键。但是从我国当前这一方面的情况来看,索赔的文件编制较慢,业主以及工程师在这个问题上较为反感,还有就是承包商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在协调上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索赔上就不能得到意见上的一致,资金往往也成了一个难题[3]。
另外就是对于工程承包合同条款没有得到准确的理解,从目前的国际工程承包领域来看,FIDIC合同条件是比较广泛使用的标准合同条件,但是即便如此业主还是能够对其进行调整以及修改,将有利于自己的合同条款添加上去。在我国的承包商对于这方面的条款往往都是在理解上还不足,一些国际惯例的条款没有得到重视,这就造成了风险因素的增加。在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人才方面还较为缺乏,由于国际工程承包的过程较为复杂,内容涉及的也比较多,这就使得在专门的管理人才方面的要求也就很高,而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同时在法律合同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也有着诸多的缺陷,这些对于我国合同管理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这也是造成从事这一管理工作人才缺乏的重要因素[4]。
最后就是在承包合同的管理体系方面还没有完善,在合理以及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方面还没有得到建立,没有能够在总部或者是分公司等建立合同管理的小组等管理机构,覆盖层面不全,或者是设立了相关的机构但是没有对合同进行审核以及签订这些系统化的处理,管理上也没有得到规范化。总而言之,在这些问题方面对于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
3.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中的问题解决策略探究
在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过程中还有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它是跨国的经济活动,所以在其自身就有着比较复杂的内容,在一些问题上对于我国承包商的盈利能力严重削弱了,进而对于国际工程的承包市场的开拓产生了阻碍作用。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笔者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对此进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工作首先要能够对其合同得到重视,要能够知道合同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管理当中的重要性,而尤其是在当前的发展中,合同的地位已经愈来愈重要,它在管理的过程中贯穿始终,如果是合同意识不强那么对于承包项目的管理目标就会不明确,管理过程中也不能做到系统,并且难以实现高效的管理。从这些方面来看,加强合同意识是一个首要条件,只有在意识上得到了加强才能够在每个环节得到有效的管理。
对于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条款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对FIDIC合同条件的标准合同条件加以探究,在这方面要能够得到有效的加强,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以及履行的过程中要能够有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参与到其中来,对于这一合同文件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正确的理解,在权力以及义务方面要能够得到明确,在发现了不合理的条款时候要在签订之前及时的向业主提出,对于那么有利于自己的条款要努力的争取[5]。另外在索赔管理方面要能够做好,这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承包商对于自身权利得以保护的一个有力的手段,在这一环节承包商要能够得到高度的重视,在相关的法律上能够熟知,合同条款要明确,按照相关条款进行索赔,在索赔的意识上要能够得到加强,在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的和业主进行沟通,维护好自身的利益。
在专门的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要能够达到相应标准,这就需要在一些法律以及语言、合同的管理上进行聘任,将相关的专家聘任到企业进行任职,对于合同当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研讨,要能够对于企业的内部人才进行挖掘,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将建筑以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灌输,从而有效的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6]。也要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鼓励,使其到实际的工程现场,和实际的工作得到协调合作,在实践方面的经验要能够得到积累,将这一方面的人才力争合格的培养出来以供企业的实际需要。
最后就是在合同的管理体系方面要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合同的有关管理制度要得到建立,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在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规范。在各个的环节上要能够做到分工明确以及职责上的清楚,在合同的管理体系上以及运行的体系上要相互配合,对于合同的管理任务要进行分解落实,信息要能及时的传达,决策要果断。合同的管理评审体系要得到建立,从而使工程承包项目的管理得到顺利的实施。
4.结语
总而言之,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过程,对于当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挑战。我国的承包商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时间有限,所以经验还不是很足够,诸多的地方存在着问题,这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在这一领域进一步的得到管理上的强化,找寻更加适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涛,秦建国.加强国际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的探讨[J].公路,2013,(06).
[2]黄明德.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5).
[3]陆君兴.浅谈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13).
[4]张卫伟.我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企业导报,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