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合同范文

时间:2023-04-09 22:2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检合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检合同

篇1

体检于2016年3月进行。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参加的按自动放弃处理。

监督投诉电话:86330942。

点击下载>>>

篇2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各自的通性。

(2)能设计简单的探究方案。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复习巩固酸和碱的通性,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讨论、练习与交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验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并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

理解酸和碱的通性,能设计简单的探究方案。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合作、讨论、交流、练习。

五、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化学版(青花瓷),边欣赏、边思考歌曲中涉及了哪些酸和碱。

教师点评并在黑板上书写。

学生活动:倾听、发言。

〔过渡〕在新课中通过对盐酸和硫酸的学习归纳出了酸的通性,同样通过对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学习归纳出了碱的通性,那么我们本节课重点复习酸和碱的通性,请看第一大板块“活动与探究”。

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现有两杯无色溶液,分别是酸和碱溶液,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分它们?(并在烧杯的标签上注明)〔提示〕: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并展示成果〔点评〕对实验方案达成共识。

学生活动:代表发言,相互补充,完善方案:

方案一:石蕊 方案二:酚酞 方案三:镁条 方案四:石灰石 方案五:生锈的铁钉 方案六:碳酸钠溶液 方案七:硫酸铜溶液 方案八:氯化铁溶液

〔过渡〕为了区别这两种无色溶液,你们设计了这么多种实验方案,那么每种方案应用了酸和碱的什么通性?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发言。

教师活动:PPT展示酸的五个通性和碱的四个通性。

学生活动:学生小结得出酸和碱的通性

〔过渡〕那么同学们除了学习在放松的时候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没有?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大板块请看

情景一:喜羊羊是HCl

情景二:喜羊羊是NaOH

〔提问〕喜羊羊选择那条路才不会遇到灰太狼安全到家呢?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回答并完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想法?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畅谈收获。

教师活动:〔小结〕

一、酸的通性

二、碱的通性

三、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

篇3

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海峡两岸一边使用简体字,另一边使用繁体字。大陆所说的“规范字”,指简化字,排除了异体字、错别字、生造字等,自然也不包括繁体字。台湾人士所说的“正体字”,指自古传承下来且经过规范确认的字,不包括异体字、错别字、生造字等,自然也不包括大陆的简化字。所谓“传统字”,实际上就指经过整理的繁体字。无论换哪种说法,都绕不开海峡两岸的繁简争论。

繁简两种字体都从传统中来,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但因政治地域多年隔绝而产生的歧异,对两岸同胞心理的影响,对下一代的语文教育,对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与影响力的提升,都有诸多不利。

近年来,两岸关系出现令人可喜的新局面,为追求和平与双赢,在存异求同的基础上,增进了全面沟通的深度,呈现出历史上最为良好而珍贵的时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载体,两岸在同宗文化传统基础上,语言文字自然不应各行其是,而应打破思想框框,摒弃成见和偏见,互相倾听,取长补短,虚心合作,逐步向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发展。

二、简化汉字前景广阔

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作为人类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不能脱离社会发展而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汉字学起来确实难认、难写、难读、难查,有必要进行简化和规范。汉字发展历史表明:自古以来,汉字始终沿着简化的轨迹而演变。对汉字进行简化和规范,就顺应了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文字本身就是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和交流的产物,在对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下,简体字顺应了广大群众对于文字使用便捷、快速的愿望与需求,成为规范应用汉字的主流形体,对大陆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光明日报》刊发的《简体字源话短长》一文指出:“查看现有的历史资料,无论是出土文献还是影印典籍,都能清楚地表明,简体字的历史不是几十年,而是几千年。简体字古已有之。如,从商代甲骨文开始就能见到当今简化字‘从’的身影:两个人一前一后,表示跟从的意思;而繁体的‘’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大约在西周)。又如,商代甲骨文里就有象形的‘网’字;在东汉的《说文解字》中以‘网’为正体。”简体字本身就是与繁体字相伴而生的,二者是血浓于水的关系。

汉字简化顺应了汉字发展总趋势,简化字大多数都有约定俗成的历史基础,顺应了群众使用的需要。简化字提高了书写效率,对提高国民尤其是工农群众文化水平大有裨益。简化字笔划少,形体清晰,方便计算机造字和认读。联合国把简化字作为中文的规范字体,已成为国际标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随着中华文化在全球日益广泛深入的传播,简化汉字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繁体与简体字是中华文化的嫡亲兄弟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象征,在延续中华文明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既包括繁体字,也包括简体字。我国的许多优秀古籍都是以繁体形态保存下来的,繁体字作为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形体,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也必须善待它。

繁体与简体字是中华文化的嫡亲兄弟关系。无论从传承文化的角度,还是从两岸发展大局而言,我们都不能将繁体字与简化字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在宣传汉字文化以及倡导书写方式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简化字,但在古籍、文献整理以及书法艺术等特殊领域里,都为繁体字保留了足够的空间。

四、汉字繁体简体转换是一项细致繁复的工作

当前在繁体字使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繁体别字屡见不鲜。由于汉字简化存有“一简对多繁”(即一个简化字对应简化前两个以上繁体字)的情况,许多人不能掌握其规律,因而在由简化转换为繁体时很容易出错。在大陆的电视屏幕中时常出现繁体别字,例如:“吕後”“西太後”“表店”“中文”“古人”“徵”“夫的”“白人送黑人”等等。原统编教材初中政治课本有幅插图,画面是林则徐,背景墙面挂“制怒”横幅。可画家把“制怒”繁化成“怒”。“制怒”是控制情绪,别着急、别发火之意;而“怒”却是制造愤怒之意。结果南辕北辙闹了笑话。内地一京剧团到台湾演出,在海报上把“武松”写成“武”,贻笑大方。皇族画家爱新觉罗・溥别号“松窗”,某杂志却将其繁化为“窗”,出了洋相!

繁简字转换是一项细致繁复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的马虎。文字根基不深、文化底蕴不足者,还是老老实实用好通用的简化字,不要轻易改用繁体,以免左支右绌,贻笑大方。常见的“一简对多繁”,就是以下这三十多个字,例如:谷:山谷、稻;板:木板、老;后:皇后、前後;征:出征、徵询;松:松林、土;发:揭、头;纤:化、拉;卷:试卷、包;才:奇才、刚;采:采访、茶;淀:海淀、粉;制:制定、绘;升:升斗、级;舍:宿舍、弃;曲:歌曲、大(或麴);秋:秋天、;签:字、签;辟:复辟、谣;面:面容、炸酱;弥:合、漫;帘:酒帘、门;历:来、阴;里:里程、被;累:劳累、赘;困:危困、了就睡;几:茶几,乎;获:收、得;伙:伙食、一夥;胡:胡说、子;复:杂、姓;系:直系、维、念;钟:情、等。

作为学校师生和文字使用者,在读写实践中,遇到文字和词语的疑难,就顺手查工具书。养成这个好习惯,将受益无穷。语言文字工作者应下点儿功夫,逐渐掌握“一简对多繁”的规律。例如“干”字有四种类型,(一)“干”ān,原本就有这个字,有四种意义:“大动干戈”“旁不相干”“置之河干”“天干地支”。(二)繁体“乾”ān,表示干燥空虚,如“乾燥”“乾咳”“乾妈”“乾着急”。(三)繁体“”àn,表示主要或重要,如“树”“骨”“部”“校”。(四)繁体“”,读àn,表示做事,如“实”“能”。(五)“乾”读qián,只用于“扭转乾坤”和“乾隆皇帝”。

如何解决简繁转换易出错这个问题呢?(一)编写字典、词典的字头,在规范字后面附上相应的繁体字,以备查检。(二)计算机简繁自动转换系统应更加细致规范,为正确使用繁体字提供方便。(三)给中学阶段以上基本完成识字任务的学生,介绍汉字结构和演变知识、汉字简化及繁简字的对应规律,这是必要且可行的。(四)在古汉语、考古、书法艺术等专业领域,对相关专业从业人员进行专门教育培训,使他们系统掌握繁体字、古文字等知识。

五、海峡两岸书写同文字的研究

为推动繁简体字的统合,圆满成功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书同文字”的盛举,方法与程序极其重要。台湾师大教授何怀硕提出建议(《两岸交流,台湾教授谈繁简体字统合》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0月17日):

(一)语文的研究与改革是高度专门的学术性工作。应该由学界人士主导,成立一个中国语文研究发展委员会之类的学术机构,集合对汉字有研究、有见解,热诚关心的全球学界精英共襄盛举。它是为解决现代汉字的分歧、研究发展中国语文现代化,跨越地域与意识形态的公共平台。

(二)面对繁简体的分歧,统合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应经过充分自由的学术研讨,思想激荡,集思广益,凝聚成共识,将统合成果分批公布,然后倾听社会意见,再予定案。

(三)具体的程序,建议由一家有基础的机构来召集、筹备。先酝酿、约聘及海外华人学界对中国语文有研究的精英为发起人,这应是一个研究与实务的机构,切不可搞成一堆海内外文化名流的“大庙会”。

六、繁体和简体共存策略

两岸有识之士达成共识:繁简汉字的使用不应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心结,也不会成为双方沟通的障碍。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林谷芳《两岸对繁简字有高度的一致》指出:“繁简之间有多大的区分?其实简化本来就是生活的需要,就像出现行书、草书一样,这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趋势。我觉得,只要海峡两岸都能够体会就可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说:“两岸对汉字的感情完全是一样的,继承、弘扬这份文化的责任也是一样的。简体字古已有之,且简体字绝大部分是从古字、异体字、草书、行书中来的,繁简体字不应当成为两岸的心结。”

台湾知名作家郝明义认为,大陆和台湾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各有特色。两岸首次举办大型汉字艺术节,是双方难得的对话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汉字繁简本不应成为一个争论的问题。如果肯下一点工夫,繁体字与简体字的融通并不是大问题。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开始认识简体字,而大陆也并没有摒弃繁体字。繁简字不应该成为阻碍两岸文化交流的障碍。

在汉语世界,简繁之争已成为引发热议的文化话题。在主要使用简体字的大陆,“识繁用简”逐渐被人们认同。而在台湾地区,在接见侨界代表时指出,台湾使用“正体字”(繁体字),但大陆则使用简体字,他建议可采用“识正(繁)书简”方式,希望两岸未来在这方面也能达成协议。

对于提出关于“识繁书简”的问题,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在新闻会上说,两岸同胞同文同种,讲的是相同的语言,使用的是相同的文字。所不同的只是大陆对部分汉字进行了整理和简化,大陆并没有废除繁体字,繁体字在一定范围内继续使用。简化字和繁体字,都是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新华网发表《汉字繁体简体,兄弟相煎何急》一文,在几百条跟帖中,大部分网友都认为繁体和简体是汉字的两种形态,是情如手足的关系,应该同生共存。现在许多汉文网站都设了简体和繁体两种版本,以方便港澳台及海外读者阅读,这表明繁体和简体字的应用都有着广阔的空间。两岸同胞面对这同一话题,在共同关注中之间趋向共识,彰显出中华文化血脉相连,民族情感灵犀相通的善意。

当下,推行“识繁用简”有利于两岸的合作与交流。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实施不同的语文政策,台湾一直使用繁体字,而简体字在大陆地区已得到了普及和广泛运用,两岸在汉字使用上出现了不少差异。而今,随着两岸沟通渠道日益扩大,文字交往机会逐渐增多,文字的差异的确给交流带来诸多不便。而“识繁写简”的推行,有利于尽快消除差异,为两岸加强沟通扫除障碍,加强两岸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七、繁体简体共同传承中华文化

海峡两岸人民是一奶同胞,繁体与简体也是嫡亲兄弟。无论从传承文化的角度,还是从两岸发展大局而言,我们都不能将繁体字与简化字割裂开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简化字,但在古籍、文献整理以及书法艺术等领域里为繁体字的使用已留下广阔的空间。笔者认为,教师和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孩子们识读一些常用字的繁体形态,让一般人能够“识繁用简”,这既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合理路径,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的需要。

篇4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实现目标上达成共识、增强员工成功达到目标并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过程和方法。绩效考核把绩效反馈与所建立的工作目标阶梯相连接,借此实现了对员工进行开发与激励的两个重要功能。目前,绩效考核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卫生机构、教育单位等采用,以提高自身竞争力。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管理方法和运行模式在不断改进,绩效考核的实施成为改革必然。无锡市疾控中心自2001年底组建以来,为克服单位重组带来的人浮于事、奖酬论资排辈、职工缺乏工作主动性、责任感等现象,根据江苏省、无锡市先后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精神,2004年单位开始酝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谋求调动职工积极性,推进新机构建设、发展、管理的新途径。2005年引入绩效管理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概念,对职工考核模式进行了有效改革,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疾控中心的实际,建立了一套绩效考核体系。经过近三年的运行,其在激发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专业人员对管理工作不重视,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目前疾控系统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科室和人员考核指标缺乏。现行的疾控系统绩效考核指标多是针对疾控机构,对疾控机构内部科室的考核指标体系还十分缺乏,疾控人员考核时统一采用一套指标,忽略了不同科室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性质的差异。2、量化指标较少。对疾控人员的考核大多参照现行公务员考核标准稍加修改,在评价考核时量化指标较少,考核指标也不够细化,缺乏体现疾控工作特色的考核指标。在考核过程中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对业务工作的考核力度不够,导致考核结果拉不开差距,不能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3、缺乏绩效反馈机制。在绩效考核的流程中,绩效考核小组得出考核结果后,没有全方位的向责任人当面反馈考核结果,责任人不明白自己工作的不足,对绩效考核产生误解,不但未起到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作用,反而使责任人放弃自身工作的一些优点。4、考核结果未予利用。考核结果未与奖金分配、人员任用等相结合,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5、绩效考核与疾控中心未来发展远景目标联系不够。现行的考核指标比较多地反映责任人的目标取向,未加入组织目标,难以达到促进疾控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主要做法

1、建立部门绩效考核小组。部门绩效考核小组一般由部门负责人、各业务小组组长组成。2、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责任书。根据中心有关规定,由部门负责人逐级分解责任,根据单位、部门、岗位的工作范围,结合本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具体制定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书,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清晰,责权分明,确保每位员工能够顺利履行职责和岗位要求。3、制定科学系统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各岗位工作职能,分别制定出不同的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以岗位职责责任书为基础,将上级卫生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有效分解,选择定量和定性指标,注意不同职位和职务要有不同标准,充分体现考核结果的个体差异性,真正发挥考核的作用。而且要引入注重工作团队合作精神的考核指标,达到不仅对责任人个人的绩效进行考核,同时也对责任人所置身其中的工作团队绩效进行考核,使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之间有机结合,达到营造良好团队精神的目的。考核标准设定后,要组织相关责任人进行研讨和分析,直到考核者和责任人达成共识,减少执行阻力,方便考核。表格尽量简单,便于填写,避免重复。4、建立“PDCA”管理模式。由部门考核小组在每月25日前制定下一个月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根据月度工作计划,明确每周工作任务(内容必须量化、具体、同时提出质量要求),并做好有关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记录。部门考核小组根据工作目标与完成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评。遇特殊情况(如上级临时分配工作、紧急任务等)时,各业务小组可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各业务小组于每月底对本组工作完成情况及完成效果进行自查,对未完成的工作应及时查找原因、落实整改。5、建立部门工作定期检查和通报制度。对部门日常管理、每月、每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重点工作和项目化管理工作实施情况、中心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梳理和检查,对未按计划实施的项目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查找原因并及时整改。5、建立工作情况记录制度。部门管理和各组业务工作情况应及时做好记录;按照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做好各类资料的归档工作,以备本部门考核小组检查。

篇5

一、关于《建造合同准则》的相关要素

(一)关于合同收入的构成问题

按照《建造合同准则》规定,合同收入包括初始收入,合同变更、索赔及奖励等形成的收入,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1、初始收入

合同中标价中有条件使用的部分(包括暂定金、备用金、预备费等)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列入初始收入。

2、价外收入

价外收入是实质上的合同收入,如价外设备收入(指以发包商提供工程结算价款以外的设备原值,扣除需承包商出资回购后剩余部分的价值后纳入合同收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投标报价中,工程价款结算单价的组成部分不含该部分设备折旧费,发包商以实物补偿承包商应得工程结算收入。

3、合同变更等致使收入减少的因素

合同变更也可以导致合同收入减少,如设计变更致使工程量减少以及业主合理地终止合同等情形,这种情形要扣除因合同变更减少的收入。

(二)关于实际成本的核算问题

《建造合同准则》对成本核算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加强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正确地对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1、要合理确定各项建造合同的会计核算对象

会计核算对象是建造合同的核算主体,合同的不同组合对损益的产生的结果不同,要求严格按照合同分立、合并的条件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要区分会计核算对象与成本核算对象的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一般核算深度到分部、分项工程,二者都是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成本核算要真实、完整

会计核算要遵循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特别是对业主供应的材料及风水电等费用要及时计量、记录。

分包工程的结算普遍滞后于主合同的结算,执行《建造合同准则》后,这种局面必须要彻底改观。分包工程成本的计量、记录必须及时,需要指出的这是成本核算的要求,但不是分包工程结算的依据。

要注意成本开支的范围,尤其是要区分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如订立合同发生的专属于建造合同本身的费用,应计入合同成本,对于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应计入合同成本。

3、要区分不同会计核算对象之间的成本的界限。

4、要注意不能因为内部核算而改变《建造合同准则》执行的结果。

同一项目由内部不同单位切块承包的核算应按照一体性原则进行,项目部要对各施工单位的成本、收入进行汇总,并从总体上调整,避免因内部核算差生利润差异。

一些企业为保证总部、辅助单位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往往提高工程项目的收费比率,但超出法定比例部分,通过管理费用核算比较妥当。

(三)关于成本预算的编制问题

成本预算的编制是《建造合同准则》实施的难点和重点,它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建造合同准则》的执行结果。

1、成本预算的编制依据

成本预算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承包合同、设计文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生产要素价格、消耗定额以及类似工程的成本资料等。

2、成本预算的主要内容

成本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单价分析表、成本降低计划表、单位成本估算表、成本预算表等。此外,根据需要可设计按成本的经济性质分类(工资、材料费、折旧费、租赁费等)预算表、间接费用预算表、辅助生产成本预算表、机械作业预算表等基础性和过渡性表格。

3、成本预算的编制程序

(1)收集和整理基础资料。

(2)对成本数据进行测算。各相关部门应根据上述资料,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平衡试算后,提出降低成本目标。

(3)编制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指标经过平衡后,由相关部门汇总,经《建造合同准则》委员会批准后上报。

需要说明的是,成本预算的编制要注重过程,不能用收入倒推出成本。在合同部门制定出工期生产计划(含实物量、金额)的同时,也要制定出相应的成本计划。

4、成本预算编制的相关要求

成本预算是对未来成本的预计,不确定因素很多,要把握事务发展的规律性与特殊性,在动态中对预算不断进行调整,达到《建造合同准则》实施的要求。

(1)成本预算的口径应与会计口径一致。成本口径不包括上级管理费用等,此外,资产减值与否,对成本也有一定影响,不需用及未使用固定资产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等等,都要一并考虑。

(2)运用会计程序实现成本的两种分类的转换。成本按经济性质分为外购材料(燃料、动力)、工资、折旧费等,按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不同的分类有不同的用途。成本按经济性质分类归集后,直接计入或按一定标准经过预分配计入受益对象后即转换为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3)成本预算应采取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编制方法。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有施工预算法、技术节约措施法、成本习性法、按实计算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4)抓住成本预算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建安工作量和主要设备、材料等应进行详细预算,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应进行周密的考虑,以减少预算的偏离度;对于工期较长的项目,成本的预算期间划分可以由细到粗,适时细化,以满足核算的要求为前提。

(5)成本预算应定期调整。成本预算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随着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由下列公式:

公式一:

合同完工程度=(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合同预计总成本)×100%

合同预计总成本=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尚需发生的合同成本

公式二:

合同预计损失=(合同预计总成本-合同总收入)-至本期末累计已确认的合同损失

可知,公式的本身也说明了成本是要定期调整的。

二、关于《建造合同准则》的组织实施问题

为确保《建造合同准则》的有效执行,企业应按照管理的级次,成立相应的《建造合同准则》执行委员会,对相关部门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组织、协调。

(一)《建造合同准则》执行委员会的组成及工作职责

《建造合同准则》执行委员会应由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等主管领导和财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技术管理部门等组成,其中,财务部门、工程管理部门为责任部门。

其工作职责包括:接受上级主管单位的业务指导、监督,对下级单位的成本预算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行使成本管理职能,做好纵向沟通、横向协调工作,完成对成本预算的编制基础、基本假设、及时性、总体合理性等方面审核工作。

(二)各部门应履行的主要职责

1、技术部门的职责包括:编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工序划分,制定施工计划并确定用工计划、材料类别、机械种类等。

2、物资供应部门的职责包括:提供各类材料(包括风、水、电等)、配件价格,编制折旧费用、修理费用、租赁费用等计划。

3、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包括:编制项目的人工费预算(包括作业工人工资支出预算及民工工资支出预算)、管理人员工资预算。

4、合同部门的职责包括:确认建造合同的会计核算对象,编制人工工时单价、材料预算单价、机械设备台时单价,分析合同单价资料,进行单项单价、工序费用分析,编制成本降低计划,负责分包工程计量。

5、财务部门的职责包括:编制项目间接费用预算,收集整理各部门单项费用预算并会同各部门编制单位、单项工程成本预算。

三、成本预算要与成本管控有机结合

《建造合同准则》是会计核算与成本预算的结合,它无疑是对管理的一种推进,而做好成本预算,又会促进《建造合同准则》的实施。成本预算的编制不能孤立地进行,只有与成本管理的其他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一)成本预算与成本预测相结合

成本预测是对未来成本与费用及其发展趋势所作的定性描述和逻辑推断,为成本预算提供了空间;成本预算是实现降低成本任务的指导性文件,是成本预测的继续。

(二)成本预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

成本预算为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成本控制是保证成本预算完成的手段。

(三)成本预算与成本考核相结合

成本预算的编制和落实情况是成本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成本考核可以验证成本预算编制的可行程度,进而推动成本预算编制质量的提高。

(四)成本预算与成本分析相结合

成本分析有助于评价成本预算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节超的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四、要重视和加强会计职业判断

《建造合同准则》的执行对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而且要熟悉和了解工程预算方面的知识,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与沟通能力,正确地进行业务判断。

(一)要对是否执行《建造合同准则》进行判断

对建筑安装企业而言,土建和设备安装业务执行《建造合同准则》,相关的金属结构加工及制作、混凝土生产业务不执行《建造合同准则》。

(二)要加强对建造合同结果的判断

建造合同结果能否可靠地估计决定了合同收入与合同确认方法的选择,而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否可靠地估计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条件的变化,建造合同结果不能够可靠地估计可以转化为能够可靠地估计,或者相反,所以企业应于每期期末对建造合同结果进行判断。

五、关于会计与税法的差异问题

执行《建造合同准则》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计提发生了变化,在此主要说明企业所得税的变化。

所得税法规定“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在实务操作中,一般是按月,以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和单位价格,由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双重审核,作为收入计量的依据;而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确认的收入,在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而完工百分比法中采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成本比例法;在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收入的确认又分不同情况,显然,税法规定的应税收入的依据是业主的签认。相应地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会计与税法也同样存在着时间上和金额上的差异。

综上,二者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按照《所得税准则》核算,对《建造合同准则》的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六、相关财务报表填列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建造合同准则》对收入、成本的确认较《企业会计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应的一些报表的填列也随之改变。

(一)资产负债表

按照资产负债表填报要求,建造合同预计损失在“存货”项目下列示,如果“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余额大于“工程施工”科目余额与“工程结算”科目余额的差额, “存货”项目反映的是负数,这样很难做出合理解释,所以,“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项目不一定要在“存货”项目下列示。“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及“工程结算”科目作为“工程施工”或“生产成本”科目的备抵科目,如果“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余额及“工程结算”科目余额小于“工程施工”或“生产成本”科目余额,则作为一项资产,在“存货”项目下反映;反之,则作为一项负债,在“应付账款”项目下反映。

(二)现金流量表

按照现金流量表的填报要求,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采用分析填列法时,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账户记录分析填列。执行《建造合同准则》后,“主营业务收入”的对应科目发生了变化,不再与“现金”等科目对应,将“工程结算”取代“主营业务收入”后,科目对应关系满足,分析填列法成立。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的填列,同样需要将“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仍需分析填列,因为涉及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的转回问题)替换为“工程施工”科目。

(三)工程成本表

工程成本表是传统的、重要的内部报表。实行《建造合同准则》后,该表的性质和内容没有改变,但报表项目与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发生了改变,“预算成本”项目不再与“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与“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发生额的差额相等,“实际成本”项目也不再与“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相等,相应地该表与利润表相关项目也不再对应。

该表的计算公式为“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工程成本降低额”,在实施《建造合同》准则后,该等式是否成立?答案是肯定的。

预算成本主要根据“工程结算”科目分析填列,实际成本应根据公式“期初未完工程成本+本期费用-期末未完工程成本=已完工程成本”计算填列,本期费用即 “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期初、期末成本无法直接在账簿上体现,但可以通过辅助核算来解决。

七、相关方面应高度重视,多管齐下,着力推进《建造合同准则》核算质量

《建造合同准则》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建造合同准则》执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仅从管理的角度看,包括企业的实际成本核算的水平、成本预算编制的质量等;业主单位合同条款的公正性、合同价款结算的及时性等。对于企业而言,暂且抛开会计核算水平的高低不谈,由于内部单位、企业与出资者的目标偏离,可能产生操纵利润的行为,如人为控制完工百分比,对利润产生的影响可能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出资人及会计师事务所要对企业《建造合同准则》的执行情况给予密切关注。

对企业而言,要加强内部控制,在做好“向后看”(实际成本要做实)的同时,更要“向前看”(预算成本要合理),逐步形成单位内部定额,全力推进《建造合同准则》的实施,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对于政府有关部门而言,要加大《建造合同准则》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制定配套实施办法,规范建设单位、变更、索赔签认的公正性和工程价款结算的及时性。

对于出资者而言,要加强企业财务治理,督促经营者改进管理,提高集约管理水平,将成本管理的关口逐步前移,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篇6

一、“轨道交通互联网时代”的战略构想

(一)“轨道交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具有必然性

交通互联网与信息互联网共同构成新“四化”的重要基础支撑;交通互联网是交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轨道交通互联网尤其契合中国国情;轨道交通在我国未来交通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二)“三级五网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

轨道交通网络具有地域性、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不同层次的地域范围不同,分别归属不同层级政府管辖,按照地域范围大致划分为全国、区域、市域等三个层级,分别为国家骨干网、城市群网、市域网三级网络,一般来说分属中央、省、市三级政府管辖。

第一级是“国家级”,为全国范围的国家骨干网络,简称“国网”,即国家客货运普铁网络和客运高铁网络“两大网络”,全国各大经济区域、各大城市之间通过“国网”实现互联互通;

第二级是“区域级”或“省级”,为城市群内部城际铁路网络,简称“群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之间实现互联互通;

第三级是“市级”,为市域范围内的网络,简称“市网”,即城市内部的都市圈轻轨网络和主城区地铁网络“两大网络”,主城区与卫星城镇之间通过轻轨实现互联互通,主城区内部各组团之间通过地铁实现互联互通。

最终形成“三级五网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三级”是指“中央、省、市”三级政府,分别管辖或负责构建“国家骨干网、城市群网、市域网”三级网络。“五网”是指的五种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区域的轨道交通网络,即普通客货铁路网络、国家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网络、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络、特大城市都市圈轻轨网络、特大城市主城区地铁网络,简称“五网”(普铁、高铁、城铁、轻轨、地铁)。“一体化”是指“五网”相对独立、各司其职、相互协同、互联互通、无缝对接、零换乘,相辅相成,构成一个高效运转的系统整体。

二、河南省“三级五网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的战略目标

(一)2020年目标设想

河南省2020年具体目标如下:国家普铁约6000公里,比2012年增加2000公里,投资约2000亿元;客运专线约2000公里,约占全国的12.5%,比2012年增加1135公里,投资约1800亿元;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约1000公里,投资约1500亿元;中心城市都市圈轻轨约1000公里,投资约1200亿元;中心城市主城区地铁(轻轨)约1500公里,投资约3500亿元。

(二)2030年远景目标设想

2020~2030年我国新“四化”进入稳定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增长将进入中速阶段,铁路线网规模增速也将有所下降,预计保持4%增速。到2030年我国铁路(普铁、高铁、城际)通车里程将达到约23万公里,线网规模与美国目前的水平基本相当。

为了与中原崛起的大趋势相适应,预计河南省线网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将由2020年的6%提高到2030年的6.5%。一是普铁、高铁、城际通车里程约为1.5万公里,其中,普铁8000公里、高铁3000公里、城际4000公里。二是中心城市轻轨、地铁通车里程达到5000公里,其中都市圈轻轨2500公里、主城区地铁或轻轨2500公里,实现中心城市轻轨或地铁网络全覆盖。

三、河南省“三级五网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的战略重点

(一)加快构建普铁和高铁两大“国网”,提升河南省铁路枢纽地位

打造全国普铁网络枢纽:一是强化线网枢纽,以郑州为核心,强化全省18个区域中心城市铁路枢纽建设;二是扩大线网规模、加大密度,谋划一批新线,加密中部,主攻周边;三是提升线网水平,加快既有线路的复线、电气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力争2020年普铁通车里程达到6000公里,2030年达到8000公里。

打造全国高铁网络枢纽:一是加快形成十字架,在郑-西高铁、京广高铁已经全线贯通的基础上,应加快郑徐高铁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形成黄金十字架枢纽网络。二是加快推进“米字形”,加快郑州——重庆、济南、太原、合肥等4条国家级干线的规划建设,早日建成全国最大的“米字形”高铁枢纽网络。力争2020年高铁通车里程达到2000公里,2030年达到3000公里。

(二)加快构建城际铁路“省网”,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

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一体化是带动区域经济崛起的重要途径,其前提和基础是交通一体化,城际铁路网络是交通一体化的支柱。中原城市群已列入全国“十二五”规划十大重点发展城市群,要想成为全国第四经济增长极,必须在城际铁路网络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三)加快构建都市圈轻轨和主城区地铁两大“市网”,打造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

总结国际国内经验教训可知,中心城市应坚持“两个必须”的发展模式:一是必须建立“主城区+卫星城镇”空间发展模式,抛弃“摊大饼”发展模式;二是必须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形成“地铁+轻轨”大容量便捷公共交通体系。

四、战略举措

(一)创新体制机制模式,突破建设资金瓶颈约束

轨道交通属于经营性准公共产品,大规模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很显然目前轨道交通的投资来源渠道狭窄、融资模式单一、体制机制不活,不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唯一的出路是改革:打破垄断,放开市场;广开渠道,激活社会资本;多元体制,特许经营。

河南省应加大改革力度,借鉴国内外“特许经营”等成熟发展模式,探索多元筹资建设运营模式,创新“国有、公私合营、民营”等多种模式。坚持“搞活干线,放开支线;搞活主城区地铁,放开远郊轻轨”的原则,分类采取不同模式。对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十字架”和中心城市主城区地铁(轻轨),建议以国有模式为主,鼓励民营化特许经营试点;对城际铁路放射支线、环线和都市圈轻轨,建议公私合营或民营,鼓励民营特许经营试点。

(二)拉长轨道交通产业链条,打造轨道交通特色产业基地

篇7

一、明确目标,制定合同文本体系建设工作规划

2007年初,省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全省工商系统合同文本体系建设工作目标:依托工商合同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公平合法、种类齐全、覆盖广泛、监管有力的合同示范文本体系,通过强力的宣传和推行措施,促使合同示范文本成为全省市场交易的主要媒介,增强市场主体合同法律意识,保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根据工作目标,合同处制定了合同文本体系建设三年工作规划:2007年,广泛动员部署,建立系统层级制订,推行合同文本工作制度,探索格式条款点评监管方式,启动合同示范文本库建设;2008年,全省工商系统形成层级制订合同文本格局,建立初具规模的合同示范文本库,拓展多条合同示范文本发放渠道,深入开展格式条款分类监管:2009年,建立起我省合同文本制订、修订、、推行和监管工作机制,合同示范文本覆盖全省主要经营行业,形成格式条款分类监管权威。

二、夯实基础,积极制订合同文太

合同文本制订是合同文本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合同文本的制订包含制订合同参考文本、示范文本和建立合同示范文本数据库三个方面。

(一)市州局制订合同参考文本。根据省局部署,全省工商系统工商所(基层分局)修订合同文本,县级工商局制订合同文本,市州工商局制订推行合同参考文本。全省工商系统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突出本地特色制订、推行合同文本。利用合同文本服务企业发展,介入市场监管。目前,全省工商系统初步形成了层级制订推行合同文本工作格局,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共制订合同参考文本184种。

(二)省局制订合同示范文本。省局制订、推行农产品等合同示范文本10种。一是省局根据我省农产品生产经营特点,在市州局制订的合同参考文本的基础上,制订、了茶叶、水产品(鱼类)、生猪、油料、瓜果、食用菌、种子、肥料,农药9种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在全省推行使用。二是与省建设厅联合对原《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进行修订,联合向社会《湖北省建设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三是开展进场经营食品安全合同示范文本调查研究,部署荆门、孝感市工商局起草文本并组织试行。荆门市局制发了《荆门市农副产品零售市场食用农副产品流通安全合同》,在辖区农产品市场试行,共签订合同406份。四是与省直机关事务局联合起草《湖北省直机关职工住宅买卖合同》,经征求多方面意见和组织专家论证,已在省直公务员小区一期房销售中使用该示范文本。

(三)建立合同示范文本库。在省工商局门户网站和省企业信用促进会网站开设“合同示范文本”专栏,收集历年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的合同示范文本,分类录入上传,为社会群众提供合同示范文本免费下载使用。目前。共上传合同示范文本55种,社会群众点击量和下载量不断增加。

三、依托职能,大力推行合同示范文本

合同文本重在推行使用,全省工商系统立足职能,多渠道、多形式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截至2007年底,全省推行各类合同示范文本302659份。一是加强合同示范文本宣传。全省工商系统开展各类合同文本宣传活动160多场次,广泛宣传《合同法》、《湖北省合同监督条例》、《经济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办法》,增强市场主体合同法律意识,推广合同示范文本。二是组织合同法律法规培训等活动,引导企业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全省工商系统共组织开展企业合同管理座谈会、培训班310场次,其中,省局开展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培训班两次。培训活动评析合同纠纷和案例,讲解合同示范文本特点,使企业了解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的重要性。三是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把使用合同示范文本作为“守合同重信用”的必要条件,要求申报企业合同示范文本使用率必须达到100%。四是与有关部门联合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在与旅游、建设、农业等部门联合制订合同示范文本的基础上,与其通力合作,整合职能,联合推行或多渠道推行合同示范文本。

四、强化措施,加强格式合同监管

篇8

二、针对前一种情况:

第一步:找到所有文件夹的父类文件夹;

第二步:在搜索框中输入搜索的内容;

第三步:选中多个要拿出来的文件,右击复制;

篇9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提高;效果、

引言

项目管理是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首要任务,项目管理的目的是将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纳入整体的管理体系,在施工的各个时期和各个环节,对建设项目的质量、工期、费用、安全等方面进行总体把握,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运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管理的活动。项目管理是项目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合同管理是近年来项目管理的重点部分,随着建设工程法治化要求的不断深入,合同管理成了约束建设单位行为的重要依托。

一、建设工程提高项目管理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1、明确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在做好项目管理的具体工作之前,要明确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就是要保证项目目标能够顺利安全的实现。项目管理的内容涵盖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例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成本控制等。同时,对施工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管理。例如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组织协调等。树立项目管理的意识和理念,是丰富现代建筑企业的重点观念。项目管理要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尊重市场变化,树立效益观念。项目管理要把建设项目的整体过程纳入到管理体系,实现项目管理对于工程建设的根本性促进作用。

2、选用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我国的基础建设规模大、周期长,在建设工程的整个实施 过程中,做好项目管理关键是选好项目管理者。项目管理者的作用能够对项目管理起到引领性作用。建设工程的施工环境较差,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技术与施工过程等多方面的矛盾,在处理矛盾时,就会突出显示出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项目管理经理要对工程建设有足够的知识了解,更要求做好工程实施的各种协调工作。建筑企业要实现高效管理,必须要进行高效的整体运作,而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实现项目管理的全程跟踪,在各个部门与各个环节上,实施管理与监督,使工程项目更具活力和发展动力。

3、合理组织和开展项目管理活动。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是整体与局部的良好配合。在建设工程的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竣工阶段。建设工程的整个施工都是整体规划下进行。项目管理就是要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具体实施管理。合理组织和有效开展项目管理活动,就是要在项目的所有环节进行必要的干预,通过管理对建设施工的现场、施工设计、安全环境进行管理,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分析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合理组织与开展项目管理活动,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明确建设项目的具体施工实践的同时,将施工活动纳入到整体管控体系中,设计好应急预案,明确好工程建设的规划与要点。

4、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我国的建设企业经历了粗放的发展阶段,在企业制度逐渐改革的道路上,建设单位必须要进行管理与实践的科学性进步,才能够适应建设工程的发展要求。项目管理方法的创新,需要保持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又要使工程建设的管理过程更加具体化、专业化,这就需要建设工程要不断创新方法,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整体进步。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对资金、物资、技术、设备、施工、竣工验收等工作做好完备的记录。掌握好项目管理的针对性,对技术类和管理类的活动进行分配,是项目管理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发挥出较高的效果。

二、建设工程提高合同管理效果的方法启示。

1、明确合同管理的特点和内容。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的首要任务,合同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好施工项目的各个环节。合同管理分为合同分析、合同资料、合同网络、合同实施控制和索赔管理等,合同管理与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组织和信息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合同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建设工程的项目特点决定,合同管理组织需要与建设工程项目相适应。合同管理制度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对于建设项目而言,合同管理需要进行评价和改进,以保证合同管理能够根据专业性变化进行及时的更改。

2、做好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合同管理要从建设项目的准备初期就要做好。企业在获得招标信息的同时,就要做好项目的分析、评估、决策和合同预审工作。合同签订前要明确企业的基本情况,如劳动力组成,技术力量,设备装备能力等信息,而且要明确企业的资质等特殊条件。合同签订前需要对涉及的项目资料和信息进行不断的补充与完善,确保合同进入到投标决策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程度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后续工作。

3、严控施工过程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中的重点环节就是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变更的事务,那么,根据变更的地方,就要进行补充性的合同规划,那么,合同技术资料就需要在根据技术规范进行调整。要做好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成本目标的总体设计,满足合同对于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合同管理要体现实施的高效性,就要在掌握合同管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进行不断的更新和调整,以适应现代化建设企业的新问题。

4、完善合同违约与索赔管理。合同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合同违约与索赔管理,这项内容是合同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合同管理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如果发生索赔案件,要明确索赔的原因,根据现场情况与合同条款进行对照,积极分析检查,发现现场施工条件与合同约定的差异,避免发生因索赔原因不清楚造成的双方利益损害。采取的索赔方法要尊重合同管理的具体要求,以节省工程投资为主要标准,做好违约与索赔的平衡协调。在当前的建设工程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升级。

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基础建设在一个长期的阶段还将是社会生产的重点部分。建设工程的开展实施,不仅为我国的基础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方式,更给予了建设工程发展的新空间。对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的研究,是新经济时代必要的学术活动,更是对建设工程开发的重点对待。项目管理与合同管理的方式方法研究,能够提高建设工程领域的创新理念,使建设工程的实施能够有专业化的保障,创造出更加优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泉昌,如何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4期。

[2]严亦飞,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与施工索赔[J],企业导报,2011年13期。

[3]程森,刘康,钱秀红,浅谈当前施工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水利,2004年12期。

篇10

摘 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相关财务经济关系的科学管理。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坚持实践创新原则,构建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一体化运行体系,实现财务核算的协调性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的必要措施和有效策略。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统计核算 一体化体系

财务预算作为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是采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科学系统、协调统一的核算,它是社会宏观经济信息管理和决策的基础与核心。市场经济环境下,构建科学的会计、统计一体化核算体系,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间的联系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采用专业会计方法,针对国民经济组织的生产运行过程与结果进行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分析,定期编制并形成财务会计报告,为实现经济科学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可靠信息依据的会计活动。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1.会计核算是统计核算的基础

统计核算中的很多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会计核算资料,统计核算所运用的复式计账方式也遵循了会计核算的借贷原理和权责发生制原则。

2.统计核算是会计核算的衍化

财务核算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形式,能够反映社会经济成本投入与利润分配、流通资金等构成形式的运行状况、统计核算的基础信息是根据会计核算资料的宏观观察、分析和推断,统计核算来源于会计核算。

3.会计、统计核算互为渗透和借鉴

相对于核算指标来说,时期指标是统计核算的最基本指标,是统计核算的起点,被会计核算所反映。在核算方法上,会计成本核算中的移动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均来自于统计平均数理论。二者互为渗透和利用。

二、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差异性

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手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核算目标及原则的差异

会计核算目标主要是向主管部门提供相关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帮助决策层进行科学决策;统计核算则是运用系列统计指标,针对国民经济的相关财务进行全面、集中、综合地反映,为各种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2.核算机制与方法的差异

会计与统计核算的管理机制不尽相同,会计核算资料往往属于分级管理,统计核算管理体制是为适应经济管理的平衡需求,采取以块为主的属地原则,掌握全部核算资料,形成总体核算。会计核算是通过设置账户,依据会计凭证采用复式记账方式对每项业务加以分类记录、汇总核算。统计核算则是运用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分析法等来把握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推断发展总体趋势。

3.核算配比与分类的差异

配比在统计核算中是建立在生产基础上的,它强调要保持中间消耗和总产出相结合,以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与成果。会计核算要求在核算当期盈亏时,要依照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进行正确配比,包括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

企业会计核算主要按主管部门进行行业分类,统计核算则主要依照产业或产品类型进行分类。

4.核算计价和指标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对于会计要素的计量往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以实际成本作为资产计量的金额,采用实际成本计价,使核算具有客观性。统计核算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前以市场价格作为估价基础。会计核算以经济利润作为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和企业最终目标;统计核算则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以企业增加值作为经济效益指标或衡量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依据。

三、构建会计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必要性

作为社会经济的计量手段,在经济管理中,会计、统计核算的信息具有互补性,二者存在的内在联系为其协调统一提供了可能性,构建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一体化体系,是推动现代社会经济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首先,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一体化,是维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核算强调相关信息的及时概括性,会计核算强调信息的真实精确性,要实现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必须准确、及时、完整地获得各个方面的综合信息,必须强化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

其次,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一体化,可以提高统计与会计信息的管理效能,实现经济信息标准规范化。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统计核算作为相对独立的体系,造成核算信息的浪费和矛盾,淡化了经济核算的整体功能。为提高经济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实现经济管理的科学决策,必须加强会计、统计核算的统一。

四、实现会计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途径措施

国民经济核算由会计、统计核算综合组成。建构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体系,必须以国民经济核算为主导,以综合平衡和宏观调控为杠杆,提高信息资料的共享程度,最终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

1.完善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管理体制

当前形势下,要实现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必须根据实际需求,针对社会经济组织的运行状况和经济构成信息,制定和完善满足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财务收支统计制度或会计决算制度。运用相关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作为依靠和保障,推动社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强会计、统计核算信息一体化管理

现代经济管理的重点在于经营和决策。经济组织经营目标的规划决策是否科学准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统计核算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决策者对与相关财务信息的会计统计核算资料的了解程度,加强会计、统计核算信息一体化管理,既能满足国民经济管理的需要,又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3.规范会计、统计核算的指标原则和行为

会计、统计核算的指标和原则是国民经济核算科学性的重要保障。构建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体系,要在核算过程中保持核算指标,计算方法、核算原则的一致性,便于标准接轨。

4.培养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复合型人才

构建实行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