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合同范文

时间:2023-04-12 09:5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进出口合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进出口合同

篇1

签约日期:_______________

买方:___________________

卖方: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由买卖双方缔结,按照下述条款,卖方同意售出买方同意购进以下商品:

第一部分

1.商品名称及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国别及制造厂商: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价:(包装费用包括在内)___________________

4.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

5.总值:___________________

6.包装:(适合海洋运输)___________________

7.保险:(除非另有协议,保险均由买方负责)___________________

8.装船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9.装运口岸:___________________

10.目的口岸:___________________

11.装运唛头,卖方负责在每件货物上用牢固的不褪色的颜料明显地刷印或标明下述唛头,以及目的口岸、件号、毛重和净重、尺码和其它买方要求的标记。如系危险及/或有毒货物,卖方负责保证在每件货物上明显地标明货物的性质说明及习惯上被接受的标记。

12.付款条件:买方于货物装船时间前一个月通过____________银行开出以卖方为抬头的不可撤销信用证,卖方在货物装船启运后凭本合同交货条款第18条a款所列单据在开证银行议付贷款。上述信用证有效期将在装船后15天截止。

13.其它条件:除非经买方同意和接受,本合同其它一切有关事项均按第二部分交货条款之规定办理,该交货条款为本合同不可分的部分,本合同如有任何附加条款将自动地优先执行附加条款,如附加条款与本合同条款有抵触,则以附加条款为准。

第二部分

14.fob/fas条件

14.1 本合同项下货物的装运舱位由买方或买方的运输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租订。

14.2 在fob条件下,卖方应负责将所订货物在本合同第8条所规定的装船期内按买方所通知的任何日期装上买方所指定的船只。

14.3 在fas条件下,卖方应负责将所订货物在本合同第8条所规定的装船期内按买方所通知的任何日期交到买方所指定船只的吊杆下。

14.4 货物装运日前10-15天,买方应以电报或电传通知卖方合同号、船只预计到港日期、装运数量及船运人的名称。以便卖方经与该船运人联系及安排货物的装运。卖方应将联系结果通过电报或电传及时报告买方。如买方因故需要变更船只或者船只比预先通知卖方的日期提前或推迟到达装运港口,买方或其船运人应及时通知卖方。卖方亦应与买方的运输或买方保持密切联系。

篇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1年第9次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本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的管理,建立技术进出口信息管理制度,促进我国技术进出口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成立时作为资本入股并作为合资章程附件的技术进口合同按外商投资企业有关法律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条 技术进出口合同包括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技术秘密许可合同、技术服务合同和含有技术进出口的其他合同。

    第三条 对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实行网上在线登记管理。外经贸主管部门是技术进出口合同的登记管理部门。

    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自依法成立时生效。

    第四条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负责对重大项目的技术进口合同进行登记管理。

    重大项目是指:(一)项目资金来源中含有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项目;(二)国务院立项批准的项目。

    技术进口经营者在合同生效后,应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上进行登记(网址为:info.ec.com.cn),并持技术进口合同登记申请书、技术进口合同副本和签约双方法律地位的证明文件到外经贸部履行登记手续。外经贸部在收到上述文件起3个工作日内,对合同登记的内容进行核对,并向技术进口经营者颁发《技术进口合同登记证》。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以下简称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负责对重大项目以外的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进行登记管理。中央管理企业的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按属地原则到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办理登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可授权下一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对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进行登记管理。

    技术进出口经营者在合同生效后,应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上进行登记,并持技术进口合同登记申请书或技术出口合同申请书、合同副本和签约双方法律地位的证明文件,到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履行登记手续。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在收到上述文件起3个工作日内,对合同登记的内容进行核对,并向经营者颁发《技术进口合同登记证》或《技术出口合同登记证》。

    第六条 对申请文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第四十条规定要求或登记记录与合同内容不一致的,外经贸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文件的3个工作日内通知技术进出口经营者补正、修改,并在收到补正的申请文件或修改的登记记录起3个工作日内,对合同登记的内容进行核对,颁发《技术进口合同登记证》或《技术出口合同登记证》。

    第七条 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登记的主要内容为:(一)合同号(二)合同名称(三)技术供方(四)技术受方(五)技术使用方(六)合同概况(七)合同金额(八)支付方式(九)结汇方式(十)信贷方式

    第八条 国家对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号实行标准代码管理。编制技术进出口合同号应符合下述规则:(一)合同号总长度为17位。

    (二)前9位为固定号:第1-2位表示制合同的年份(年代后2位)、第3-4位表示进口或出口国别地区(国标2位代码)、第5-6位表示进出口企业所在地区(国标2位代码)、第7位表示技术进出口合同标识(进口Y,出口E)、第8-9位表示进出口技术的行业分类(国标2位代码)。后8位为企业自定义。 例01USBJE01CNTIC001.

    第九条 已登记的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若变更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合同登记内容的,技术进出口经营者应当重新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条 经登记的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因故中止或解除,技术进出口经营者应当持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证等材料及时向外经贸主管部门备案。

篇3

民 事 判 决 书

(XX)民二终字第48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东莞市横沥经济发展总公司。住所地: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沿江路发展中心二楼。

法定代表人:朱柱明,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人:周广荣,广东中建合展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原审被告):信华(中国)机械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台山市台城镇桥湖路328号。

法定代表人:洪英智,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人:赵洪瑞,北京市中盛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人:徐海凌,北京市中盛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中国进出口银行。住所地:北京市西直门北大街甲43号金运大厦b座。

法定代表人:羊子林,该行行长。

委托人:许涛,北京市国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人:李莅宾,北京市国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广东省机械设备进出口集团公司。住所地:广东省广州市站前路92号。

法定代表人:李为民,该公司总经理。

上诉人东莞市横沥经济发展总公司、信华(中国)机械有限公司为与被上诉人中国进出口银行、原审被告广东省机械设备进出口集团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XX)高经初字第36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姜伟担任审判长,审判员雷继平、王涛参加的合议庭进行了审理,书记员张锐华担任记录。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查明:1998年8月25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以下简称进出口银行)与广东省机械设备进出口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机械公司)签订(98)进出银(信合)字第596号《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约定进出口银行(乙方)同意向广东机械公司(甲方)提供出口卖方信贷额度人民币1亿元,贷款期限18个月;第一年度的利率为5?85%,以后根据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执行,每季度末月20日之前付息;乙方根据甲方的用款申请发放贷款,在贷款期限内可循环使用,专款专用;乙方委托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作为行,监督贷款资金的使用;甲方应在该行开立托管账户,并在该行办理出口合同项下的全部结算业务;如甲方未按合同规定归还贷款本息,乙方有权向担保方追索,并对逾期贷款按日万分之四计收利息。双方均在合同上签字盖章。

同日,进出口银行与东莞市横沥经济发展总公司(以下简称横沥公司)、信华(中国)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华公司)分别签订(98)进出银(信保)字第483a号和(98)进出银(信保)字第483b号保证合同,约定依广东机械公司的请求,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同意向进出口银行提供还款保证,保证范围为(98)进出银(信合)字第596号借款合同项下的一切债务(包括到期应还或进出口银行依主合同可提前收回的贷款本息、费用、违约金、赔偿金及进出口银行为实现上述债权而产生的费用);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分别承担70%和30%的连带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为主合同生效之日起至主合同项下的债务全部还清之日止。

借款合同签订以后,进出口银行和广东机械公司均同意将该笔1亿元贷款直接偿还广东机械公司1997年在进出口银行的贷款。借款合同期满,广东机械公司未偿还借款本金,利息偿还至XX年6月20日。

XX年8月20日,进出口银行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广东机械公司偿还借款本金1亿元,判令横沥公司对广东机械公司应偿还借款本金的70%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判令信华公司对广东机械公司应偿还借款本金的30%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并判令三被告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用。同年11月10日,进出口银行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补充诉讼请求,请求判令三被告按合同约定的逾期利息率支付自逾期之日至判决执行之日的相应利息。

原审另查明:1997年8月26日,进出口银行与广东机械公司签订(97)进出银(信合)字第363号《出口卖方信贷协议》,约定进出口银行同意向广东机械公司提供出口卖方信贷额度人民币1亿元,期限一年,年利率为8?82%。同日,进出口银行与横沥公司、信华公司分别签订(97)进出银(信保)字第250号和(97)进出银(信保)字第250a号保证合同,约定依广东机械公司的请求,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同意向进出口银行提供还款保证,保证范围为(97)进出银(信合)字第363号借款合同项下的一切债务,包括到期应还或进出口银行依主合同可提前收回的贷款本息、费用、违约金、赔偿金及进出口银行为实现上述债权而产生的费用;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分别提供7000万元和3000万元的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为主合同成立之日起至主合同项下的债务全部还清之日止。(97)进出银(信合)字第363号借款合同所涉1亿元资金,已经被广东机械公司使用。借款合同期满,广东机械公司未偿还借款本金。1998年6月2日,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分别致函进出口银行称:愿意继续为广东机械公司在进出口银行的卖方信贷额度贷款提供还款保证,横沥公司承担7000万元的保证,信华公司承担3000万元的保证。此后,即签订了(98)进出银(信保)字第483a号和(98)进出银(信保)字第483b号保证合同。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进出口银行与广东机械公司于1998年8月25日所签订的《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及进出口银行分别与横沥公司、信华公司就上述借款合同签订的两份保证合同,均为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本案借款用以偿还旧贷,亦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认定合同有效。广东机械公司未能按期偿还借款本金,构成违约,应偿还进出口银行借款本金,并按合同约定承担逾期违约责任。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作为保证人应按保证合同的约定,对广东机械公司的还款承担各自的保证责任。横沥公司辩称借贷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担保构成欺诈一节,因在本案借款合同之前的(97)进出银(信合)字第363号《出口卖方信贷协议》中,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同样作为广东机械公司的借款担保人,并分别对借款本金7000万元和3000万元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即前后两笔借款均为同一保证人提供的担保,且保证范围和方式均一致。故即使保证人不知是以新贷还旧贷,亦不足以认定借贷双方构成欺诈。横沥公司的辩称不能成立。进出口银行请求广东机械公司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及保证人横沥公司、信华公司分别承担保证责任的主张,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应予支持。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五条、第八十九条第(二)项、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二)项、《借款合同条例》第四条、第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之规定,判决:一、进出口银行与广东机械公司签订的(98)进出银(信合)字第596号《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及进出口银行与横沥公司、信华公司签订的(98)进出银(信保)字第483a号和(98)进出银(信保)字第483b号保证合同有效。二、广东机械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付进出口银行借款本金人民币1亿元及逾期利息(自XX年6月21日起至本金付清之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计收逾期利息的规定计算逾期利息)。三、横沥公司对第二项广东机械公司所负债务承担70%的连带清偿责任。四、信华公司对第二项广东机械公司所负债务承担30%的连带清偿责任。案件受理费510 010元。由广东机械公司负担。财产保全费25万元,由广东机械公司负担。

横沥公司、信华公司均不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上述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横沥公司上诉称:进出口银行无权要求我公司为广东机械公司借款债务的70%承担担保责任。(1)进出口银行与广东机械公司串通欺诈,骗取我公司提供保证。在进出口银行与借款人广东机械公司签订的《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为保证贷款的专款专用和安全回收,广东机械公司在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开立专用账户,所有款项解入上述专用账户,进出口银行委托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对账户进行监管。我公司与进出口银行就案涉贷款签订保证合同,是以进出口银行与广东机械公司诚信地履行借款合同为基础的,而事实上进出口银行、广东机械公司串通骗取我公司提供担保后并未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将贷款汇至专户并进行监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六十八条“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的规定,我公司的担保行为应当认定为无效。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条“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我公司不应承担保证责任。(2)进出口银行并未履行借款合同义务,我公司不负有担保责任。进出口银行仅凭没有日期的一张借据,称其已向广东机械公司支付1亿元。事实上,1998年8月25日借款合同签订后,进出口银行从未如约将1亿元汇至专用账户,此有银行出具的专用账户资金明细资料为证;广东机械公司亦从未收到进出口银行上述借款合同项下的1亿元,此有广东机械公司1998年至XX年财务审计报告为证。根据借款合同1亿元贷款汇至专用账户方为到位,而本案中并无任何证据表明1亿元贷款已到位,因此,我公司担保责任并未开始。我公司担保的是1998年8月25日后进出口银行汇至专用账户,在监管下用于出口项目的1亿元当中的7000万元,与旧债无关。进出口银行无权要求我公司对旧债承担责任。请求撤销原审判决第三项,本案诉讼费由进出口银行承担。其在二审质证时又提出补充上诉意见称:至诉讼时方知1997年8月1亿元借款中的7000万元已被广东机械公司用于偿还其1996年8月从进出口银行所借的7000万元贷款,主合同双方当事人并未将此情况告诉我公司,且1996年8月的借款不是我公司担保的,我公司对1997年8月的借款不应承担保证责任。

信华公司上诉称:(1)原审认定事实不清。进出口银行曾于1998年8月25日与广东机械公司签订一份《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我公司作为该项贷款的担保人,与进出口银行签订了保证合同,承担3000万元人民币的连带担保责任。然而,借款合同签订后,进出口银行并未实际放款,广东机械公司也未按借款合同中规定的贷款用途“用于机电产品的出口”专款专用。这表明在上述借贷行为中,进出口银行与广东机械公司没有真实履行借款合同,该借款合同内容缺乏真实性。(2)原审适用法律不当。该借款合同实际为“借新还旧”的信贷行为。原审法院在其判决书中称:“本案借款用以偿还旧贷,亦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认定合同有效”,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借新还旧”属于违法的、不规范的信贷行为。我公司认为:即使是在一审法院在判决书中认定的“即使保证人不知是以新贷还旧贷,亦不足以认定借贷双方构成欺诈”的情况下,进出口银行与广东机械公司的行为起码没有尽到向保证人披露完整、真实的信贷信息的义务,直接损害了我公司在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广东机械公司求偿的权利。请求撤销原审判决第四项。其在二审质证时又提出补充上诉意见称:至诉讼时方知1997年8月1亿元借款中的7000万元已被广东机械公司用于偿还其1996年8月从进出口银行所借的7000万元贷款,主合同双方当事人并未将此情况告诉我公司,且1996年8月的借款不是我公司担保的,我公司对1997年8月的借款不应承担保证责任。

进出口银行答辩称:(1)我行与广东机械公司签订的《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合法、有效。我行与广东机械公司在1998年8月25日签订了《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约定我行向广东机械公司提供出口卖方信贷受信额度1亿元人民币,贷款期限18个月。另1997年8月26日,我行曾与广东机械公司签订《出口卖方信贷协议》,约定我行向广东机械公司提供出口卖方信贷受信额度1亿元人民币,贷款期限为一年。由于该笔贷款于1998年8月25日到期,因此,在《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签订后,广东机械公司便将其新贷的这笔贷款用来偿还《出口卖方信贷协议》项下的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在《关于借款合同中有关法律问题的复函》(银办函(1997)320号)中的相关规定:“‘以贷还贷’(或借新还旧)是指贷款人向银行贷款以清偿先前所欠同一银行贷款的行为,新的借款合同只是对原借款合同中贷款期限等合同条款的变更,不能视为新借款合同虚构借款用途、双方意思表示不真实,该行为并未违反《商业银行法》及《贷款通则》等有关金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因此,‘以贷还贷’的借款合同应属有效。”并且,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也认为“以贷还贷”的借款合同有效。因此,一审法院在判决中认定“本案借款用以偿还旧贷,亦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认定合同有效”是十分正确的。(2)我行分别与横沥公司、信华公司签订的《保证合同》合法、有效,横沥公司与信华公司应当依合同的约定承担连带保证责任。1998年8月25日,在我行与广东机械公司签订《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的同时,我行还分别与横沥公司、信华公司签订了《保证合同》。此两份《保证合同》的内容符合《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有效,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在1997年8月26日,我行与广东机械公司签订《出口卖方信贷协议》的同时,我行也分别与横沥公司、信华公司签订了《保证合同》。此两份《保证合同》的内容同样符合《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有效,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由此可见,本案的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在对《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和《出口卖方信贷协议》的保证方式都为连带责任保证,保证的范围也前后相同,前后两个主合同的保证人属于同一保证人,虽然存在“以新还旧”的情况,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主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是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因此,横沥公司、信华公司作为保证人仍然应当对《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项下的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以新还旧”的存在不影响两保证人按照《保证合同》的约定各自承担相应的连带保证责任。一审判决认定借贷双方不构成欺诈,保证人应当承担保证责任完全正确。而且事实上,横沥公司与雅华公司是在知晓广东机械公司要“以贷还贷”的情况下签订《保证合同》的。《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及两份《保证合同》签订之前,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分别给我行发来“担保承诺函”,称“愿意继续”为广东机械公司在我行处申请的出口卖方信贷额度贷款,即分别对全部债务的70%和30%承担连带保证。这里的“继续”一词就表明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知晓《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是《出口卖方信贷协议》的承接,而不是一个与《出口卖方信贷协议》无关的新合同。因此,我行认为:依据《担保法》第十二条、第十八条的规定,以及我行分别与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签订的《保证合同》,上述两公司应该对广东机械公司的债务分别承担70%和30%的连带保证责任。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针对两上诉人在二审质证时提出的补充上诉意见,其答辩称:1997年8月1亿元借款中的7000万元并非以贷还贷,两保证人应对1997年8月的借款承担保证责任。

广东机械公司未作书面答辩。

二审查明:1998年8月20日,广东机械公司致函进出口银行称:为简化还款手续,提高资金利用率,请将(98)进出银(信合)字第596号合同项下1亿元人民币用于归还(97)进出银(信合)字第363号合同项下贷款。据此,进出口银行通过财务方式将(98)进出银(信合)字第596号合同与(97)进出银(信合)字第363号合同作“以贷还贷”处理。

二审另查明:1996年8月19日,进出口银行与广东机械公司签订(96)进出银(信合)字第214号《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约定进出口银行同意贷给广东机械公司出口卖方信贷7000万元人民币,期限为一年(自1996年8月起到1997年8月止),年利率为10?98%。当日,进出口银行向广东机械公司发放贷款4000万元。同年10月3日,进出口银行向广东机械公司发放贷款3000万元。

1996年8月19日,进出口银行与中国机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签订(96)进出银(信保)字第102号保证合同,约定依广东机械公司的请求,中国机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同意向进出口银行提供还款保证,保证范围为(96)进出银(信合)字第214号借款合同项下的一切债务,包括到期应还或进出口银行依主合同可提前收回的贷款本息、费用、违约金、赔偿金及进出口银行为实现上述债权而产生的费用;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为主合同成立之日起至主合同项下的债务全部还清之日止。

(97)进出银(信合)字第363号《出口卖方信贷协议》签订后,进出口银行于1997年8月27日向广东机械公司发放贷款3000万元,并通过财务方式将余下的7000万元贷款与(96)进出银(信合)字第214号合同项下的款项作“以贷还贷”处理。广东机械公司对进出口银行已足额发放该笔贷款的事实没有异议。借贷双方对该“以贷还贷”行为未告知两保证人。

本院认为:进出口银行与广东机械公司于1998年8月25日签订的《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认定有效。借款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协商将该笔贷款用于偿还已到期的旧贷款,该行为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不应以此为由认定借款合同无效。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关于借贷双方协商以贷还贷,借款合同应认定无效的上诉理由,没有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进出口银行依约履行了发放贷款的义务,广东机械公司未能如期偿还借款本金,对进出口银行构成违约,除应偿还进出口银行借款本金外,还应按借款合同的约定承担逾期还款的违约责任。

进出口银行分别与横沥公司、信华公司就上述借款合同签订了两份保证合同,该两份保证合同均为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认定有效。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作为该笔借款的保证人,应否对上述借款承担保证责任,要看其有无法定的免责事由。就进出口银行与广东机械公司订立的(97)进出口银(信合)字第363号合同而言,双方协商将该合同项下1亿元贷款中的7000万元用于偿还已到期的旧贷款,而旧贷款的保证人并非新贷款的保证人,进出口银行与广东机械公司又未将此情况通知两保证人,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九条“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作为该笔借款的保证人,对上述借款中的7000万元不应承担保证责任。上述借款中的另3000万元,广东机械公司已按协议约定的用途使用,对该3000万元,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应当按照承诺的担保比例承担保证责任。

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既是进出口银行与广东机械公司之间1998年《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的保证人,又是进出口银行与广东机械公司之间1997年《出口卖方信贷协议》的保证人,广东机械公司与进出口银行协议以1998年贷款归还了1997年贷款。广东机械公司不履行归还1998年贷款责任,原审判令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承担全部保证责任时,未对1997年贷款的实际使用状况之基础事实作出认定。二审查明上述1997年1亿元贷款中的7000万元,经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归还了以前的非本案两保证人担保的旧贷款,而此事直至诉讼时两保证人才知晓。因此,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在本案中对7000万元借款不应承担保证责任,对3000万元借款应承担保证责任。因横沥公司承诺对《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和《出口卖方信贷协议》所涉借款均承担70%的连带保证责任,信华公司承诺对《出口卖方信贷借款合同》和《出口卖方信贷协议》所涉借款均承担30%的连带保证责任,故横沥公司应当对本案中的3000万元借款承担70%的连带清偿责任,信华公司应当对本案中的3000万元借款承担30%的连带清偿责任。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关于其在本案中不应承担保证责任的部分上诉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综上,原审判决除对横沥公司和信华公司就《出口卖方信贷协议》所涉借款应否承担保证责任认定有误,判令横沥公司、信华公司对本案所涉1亿元借款分别承担70%和30%的连带清偿责任不当,应予纠正外,其余事实认定基本清楚,适用法律基本正确。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维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XX)高经初字第364号民事判决主文第一、二项及案件受理费、财产保全费负担部分;

二、变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XX)高经初字第364号民事判决主文第三项为:东莞市横沥经济发展总公司对广东省机械设备进出口集团公司1亿元借款中的3000万元承担70%的连带清偿责任;

三、变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XX)高经初字第364号民事判决主文第四项为:信华(中国)机械有限公司对广东省机械设备进出口集团公司1亿元借款中的3000万元承担30%的连带清偿责任。

二审案件受理费510 010元,由广东省机械设备进出口集团公司负担204 004元,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负担204 004元,由东莞市横沥经济发展总公司负担51 001元,由信华(中国)机械有限公司负担51 001元。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姜 伟

审判员 雷继平

审判员 王 涛

篇4

关键词:死管段;核电站;分析

1 改造背景

“死管段”是指那些与一回路相连但在机组正常运行情况下其内流体不流动的管段。当核电站一回路升温升压或者功率运行过程中,这些管段内的静止流体被一回路加热产生热分层或汽化,并最终导致管道内壁和阀门部件腐蚀。

余热排出系统进口就属于典型的“死管段”,在岭澳一期核电站,因未对此处进行改造,导致死管段处的阀门RCP215VP在机组才刚刚运行了一个循环后就发现阀座严重腐蚀,经过多次研磨后仍无法完全消除腐蚀坑,严重威胁到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试验,确认余热排出系统进口死管段腐蚀问题是由持续不断的热工水力现象引起的,这些热工水力现象主要表现为:

?荩死管段内顶部和底部之间存在热分层,当这种热分层不稳定时更为有害;

?荩一回路通过RCP阀门不断给“死管段”内静止液体加热,如果温度达到管道内部的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就会导致管道内形成水/汽两相,当管道内排气不充分而存在空气时更会加速腐蚀的产生。

2 改进设计基准

余热排出系统进口“死管段”改进设计方案采用对“死管段”增压的设计原理,吸取同类型电站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在建项目的不同实际特点,在满足标准规范和主系统安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方案,有效控制和避免“死管段”腐蚀现象,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 改进方案

该方案中阀门RRA001/021VP和RCP212/215VP上有平衡孔用来抵消阀门本体的锅炉效应,逆止阀RCO354VP用于和上游管道连接,连接处有9.5mm的限流孔,其与RIS系统的接口用来在机组启动阶段对RRA001/021VP和RCP212/215VP进行密封性试验。

相对于改造前,本方案将逆止阀修改为手动隔离阀RCP354VP,保持常开状态,使死管段压力与一回路一致,避免汽化。其次取消启动隔离阀RCP130VP,并以管帽封堵,手动隔离阀RCP354VP前增设3mm的限流孔板,同时,对余热排出系统进口隔离阀RRA001VP的平衡孔进行封堵,增设其密封性试验管线(RRA224VP所在管线),正常运行期间,RRA224VP保持开启,以避免RRA001VP的锅炉效应。

该方案取消了3mm的限流孔板,将原管座处的9.5mm限流孔修改为3mm限流孔,再增加一个带3mm限流孔的管座与管道连接。

手动隔离阀RCP354VP保持常开,通过与一回路连接对死管段进行增压,用以消除死管段腐蚀现象,同时阀门本体制造过程中已增加旁通阀,防止阀门本体出现锅炉效应,故此处取消了平衡孔。在冷态工况下,通过专用装置可对RCP212/215和RRA001/021VP进行密封性试验,故取消试验管线。

4 可行性分析

4.1 双重隔离分析

按照RRC-P规范要求,一回路系统需设置双重隔离,但内径小于25mm的管段不在一回路范围内。RCP354/355VP阀门所在管线内径为15.6mm,因此其管线可不设置双重隔离,而对于其旁通阀流道上RCP212/215VP和RRA001/021VP阀门仍承担着大管的隔离功能,满足了规范要求的双重隔离。

4.2 主系统水装量分析

对于可能发生的反应堆冷却剂泄漏量问题,系统设计仅要求不可识别泄漏率应小于230L/h,总泄漏率应小于2300L/h,而不对具体发生泄漏处的泄漏率进行规定,故改进后,不影响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水装量的识别。

4.3 限流孔的分析

在主管道和小管连接处设计3mm的限流孔目的是将孔径限制小于9.5mm,保证旁路管线在发生破裂的情况下,能通过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对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水装量进行补偿,而不启动安注系统;另一个目的是增加管道阻力,在机组正常运行中余热排出系统入口隔离阀意外开启情况下,尽可能降低从RCP系统通过旁路管线流出的泄漏量。

5 结束语

在余热排出系统进口死管段改造过程中,结合成功电站经验和宁德电站实际情况,对死管段改造方案进行不断筛选和优化,最终保证了方案的顺利实施,并接受了核电站商业运行的检验,证明了方案的成功。此项改进,不单单加强了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更提升了核电机组的自主设计优化能力,为我国后续建设的核电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篇5

进出口贸易风险的主导因素已变更,由过去的自然风险主要转化为人为风险。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政策变动;信用风险;风险防范

1 进出口风险的类别

1.1 进出口海上运输风险

1.1.1恶劣的自然环境风险

在海上进行运输的时候,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自然灾害风险,最常见有海上暴风雨、大雾、台风、雷电、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等;意外事故则主要包括船舶搁浅、碰撞、沉没、失踪等。这些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都是进出口贸易在海上运输途中可能会遇到的。

1.1.2海盗风险

随着国际格局的动荡以及局部地区冲突的加剧,很多贫穷国家的一些不法分子就趁机进行海上劫掠活动,近几年比较猖獗如索马里海盗,海盗通过对商船的劫持进行相应的要挟,损害进出口贸易商的利益、威胁进出口贸易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对国际贸易造成极大的阻碍。

1.2 国内外政局动荡、政策变动风险

1.2.1政局动荡风险

很多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可能会牵扯到政局动荡的风险。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出现政局动荡的现象,如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也门、中东中亚等一些国家。许多海外企业因此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在进出口贸易中一定要注意当前的国际政局及其发展形势。

1.2.2政策变动

一些国家为了能够在进出口贸易中取得主动有利的地位,就对国内的进出口贸易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常见的政策变动就是一些国家采取的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及其他非关税壁垒;一些国家为了奖出限入,出台比如加大外资企业的税收、提高国内设立国外企业的标准等政策。

1.3 金融风险

进出口贸易还要考虑金融风险,一国爆发金融危机既涉及到国内因素,也有国际环境的影响。其中包括市场机制和市民社会本身存有的金融隐患,国家和政府的干预也会诱发金融隐患。如果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政府过多过滥地干预无法有效地将其预防或是化解,反而会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爆发起到加剧和推动的作用,腐败行政、黑箱行政、低效行政本身就是金融隐患。

1.4 客户风险

进出口贸易业务整个流程繁琐、复杂,其中包括业务的商讨、合同的签订、货物的交接、费用结算等,风险的发生率也会相应提高,它既可能发生于业务流程链之外,也可能存在于业务流程链之中。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可能发生。

1.4.1合同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中,贸易合同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全局的发展,贯穿于整个进出口业务的过程中,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

1.4.2市场风险

使外贸企业受损失的另一种风险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会受到各国地理环境、人文因素、时事政治和经济多种因素的影响。

1.4.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既包括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也包括结算时因银行信用及商业信用造成的风险。

2 应对进出口风险的主要措施

2.1 提高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

要想在进出口贸易中更好的避免上述的各种风险,首先是要从进出口从业人员身上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的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管理能力等。进出口贸易工作人员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熟练掌握,提高风险分析、风险提取等业务素质。

2.2 审慎研究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规避合同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中合同风险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作为双方的合同签订人员,一定要认真的审核合同的先关规定,不要在任何一个不明确的条件下签订合同,要认真的理清合同的任何一个规定所代表的意思,尽量避免因合同的模糊和漏洞而给对方以欺诈的可能。

2.3 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降低市场风险

现代社会网络发达,各类信息可借助于网络快速、便捷获取,但是网络信息渠道多变、种类繁多,有关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并非完全可信,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有可能导致外贸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时刻关注与此相关的时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动向,以及消费者增加的新需求和产品的供需状况,对这些情况加以调查、研究,预测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让企业能尽早展开套期保值等业务来中和市场风险。

2.4 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弱化信用风险

通过逐步的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企业外部相关客户的规范来减少因为规范不合格而遭受的欺诈导致损失的行为。在世界的进出口贸易中我们会遇到形形的贸易企业,但是要想在贸易中起的胜利,首先就要有个规范的操作来取得好的客户,有个规范的内部操作能够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整个操作过程没有漏洞。外贸企业可根据具体贸易业务情况来降低信用部门造成的收汇风险,其中包括出口信用、出口保理业务、银行保兑业务等方式。

2.5 及时投保,防范运输风险

可以通过对于风险的预测和在运输船上做必要的风险防范,对于运输船只和运输的货物进行相应的保险投保是最重要的。在进出口贸易中,运输货物多数有以下几个特征:运输程序复杂、环节众多、运输路途远、运输时间长,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运输货物的投保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及时做出决策。如果保险由进口方负责,那么出口方应将货物装运时间告知进口方。如果出口方被委托投保,那么进出口双方应尽早沟通,将投保的险种、范围、费用等问题确定下来,避免发生风险事件后两方推卸责任。

3 结论

由于世事瞬息万变,我们不可能预测到所有未知的事情,所以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要高度警惕,做好应急方案,防止非关税壁垒引发贸易风险。企业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商品的标准注意观察和研究,并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加以提高,看准时机避开灰色壁垒风险,使出口贸易顺利进行。此外,进出口贸易离不开时事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企业需密切关注各方面动向,及时做好防范工作。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进出口贸易企业对于各种风险的了解、预测以及防范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静.外贸企业如何防范出口业务中的风险[J].经济视角(B版),2005,(07).

[2]毛小明.浅论我国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企业经济,2007,(08).

[3]陈金姝.浅谈出口业务的风险防范和控制[J].对外经贸财会,2007,(12).

[4]高伟光.试论国际贸易国家性风险及防范对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03).

篇6

引言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进出口企业不单单要面对国内的市场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国外的市场竞争,因此造成的当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度要远远高于以前。在当前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都导致进出口企业的日常经营出现诸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进出口贸易出现诸多风险,其中最为典型有国家风险、汇率风险、合同风险,为了有效提升我国进出口贸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需要对这三方面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从而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此来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

一、国际贸易进出口风险预测

(一)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的主要是指进出口的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时,因为出口国或是进口国因为国家政策的改变或是宏观经济的调整,导致企业经济出现巨大损失。一般来说,进出口的国家不管是哪一方国家出现重大决策变化,都会给企业的国际贸易时造成国家风险。除此之外,海关、国家等一些有关部门对于进出口产品的认定态度也是造成国家风险的关键。国家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因为贸易国和进出口企业之间的目标有所不同,当他们的目标出现矛盾时,这些矛盾就会引发进出口国际贸易风险发生;二是在开展国际贸易时,贸易国出现了乱动、政策危机等一些突发事件,这些突发状况也是造成国家风险成因之一;三是贸易国家的经济主体出现问题或是有过大的调动,例如通货膨胀、政府干预等都会出现国家风险。国家风险与国家主权密不可分,比如A企业在进行进出口贸易时,遇到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非关税壁垒风险以及关税壁垒风险,这两方面风险属关税壁垒风险最为显著,它自带对贸易保护色彩,为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提供了诸多阻碍,除此之外有关于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等,这都是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时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汇率风险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汇率不是一个定值,它会根据市场的供应求情况来发生变动。所以,若是两个国家的汇率出现波动或是波动的比较频繁,此种情况会给企业带来汇率风险。在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主要是指参加外贸活动的企业,因为汇率变化的不可控性给该企业带来一定损失。一般情况,汇率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企业会计进行处理时出现的汇率风险,可以称其为计价风险;二是开展外汇买卖活动时出现汇率风险,也可以称其为外汇买卖风险;三是在交易时产生的汇率风险。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开展贸易活动时出现的汇率风险是交易结算中发生的。会出现交易结算风险的企业在开展贸易活动时应用的是外币计价,国家贸易中所包含的内容有劳务与产品。比如A企业在面临交易风险时,在2015年6月。该企业与菲律宾某企业签订一份出口合同,出口一批价值500万元的工业设施,同时约定了9月进行结算。在签订合约与结算日,它的汇率分别是1.4与1.3,到结算当日,该企业即将面临4万元人民币流失掉,基于客观的角度来看,外汇风险对企业进出口贸易有着巨大影响。外汇风险的预测,重点是围绕通过膨胀状况、国际收支、利率水平、国家宏观经济体制,通过此来预测汇率的下降或是提升,成为了外汇风险控制的主要依据。

(三)合同?L险

产生合同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最为典型的原因就是合同签订,由于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或是缺陷,造成进出口企业受到一定影响。进出口企业所遇到的合同风险主要分为两类,其中包含了合同条款以及贸易主体。比如在2010年,A企业与曼谷某公司经过港澳特区的商签了一份合同,要购入一批电子设备,当A企业收到货物之后,发现质量存在一定问题,与样品相比存在偏差,A企业准备提出退货申请时,却发现了商携带80%货款逃走了,这属于明显属于贸易主体的诈骗风险。除此之外,在2014年,A企业在进行口贸易过程中,约好通过信用证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结算,在2014年的12月份出现罕见的大血,导致货物到达的时间已经严重超出了预计的时间,该企业要求顺延信用证装船期与有效期的申请,然而对方却因为产品错过了旺季销售为由,要求产品的价格要低于之前的20%,这就致使了A企业的经济利润受到严重损害。

二、国际贸易进出口风险应对

(一)国家风险应对策略

因为产生国家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未与历史背景相分离的,我们全面对国际宏观的经济水平进行关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分析产生国家风险的原因。所以,若想规避开国家风险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需要全面探究国家大事以及新闻要点,作为防范风险的主要方式。A企业有效的防范国家风险发生,在对国家风险进行分析时主要应用的是定性手法来开展,再从定量的层面,聘请有关人员以及不同的调查方法,来探究国家风险发生的几率。在对国家风险进行分析时,对国家的贸易政策进行充分了解是极为重要的,基于对进口国政策分析为基础,在关税方面留意最多的就是关税的变化,在分析与统计的前提下,要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充分掌握。一般状况下,彼国政府会通过声明等方式来关税的的变化规定,我国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这些信息之后,在与其签订贸易合同,而签订的合同要具备一定灵活性,当签订的协议若是遇到关税风险时,无论是利益还是损失都会由签订双方共同承担。对于非关税风险,虽然不能准确的判断,但是依据国家的进出口历史记录,来找到国家风险的通性,进而有效解决存在贸易出口中问题。

(二)外汇风险应对策略

应对汇率风险的前提是选取一个有利的计价货币,这样有利于双方达到共赢的目的,在进出口贸易活动开展时,双方进行磋商时需要确定汇率的时间,比如依据付款时的汇率进行计算,或是依据合同签订时的汇率进行结算。A企业选取了将来有可能升值的货币来进行结算与计价,而此时若是企业没有选择回避来进行结算与计价,那么就需要双方进行沟通解决,重新选取承担或是转接汇率风险的物质,同时在之前要签订好损失赔偿合同,依靠金融工具来完成汇率风险辨析。在企业中出现资金周转问题时,需要向银行提交信用证,主要依据企业申请来对质押的单据进行审核,而在这之后需要垫付给企业90%的应收款,随后向开证行所要汇款,这属于一种典型的短期出口融资业务。若是部分外汇有保值得需求,是可以利用外汇掉期以及远期结售汇等方式,来锁定汇率、金额、期限、币种。除了上述对汇率风险进行应对以外,还存在一些新途?降却?研发人员去发掘,当前解决此种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选择一些具有保值性能的产品,或是应用结构性存款与远期利率互换,进而高效防范汇率风险发生。

(三)合同风险应对策略

进出口贸易风险最为常见的风险就是合同风险,其造成影响也是最大的,在对合同风险进行应对时,不单单要全面了解合同法,还要充分掌握国际贸易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正式签订合约以前,需要对合作者的资信状况进行全面审查,要审查的对象包含了进出口权合法性、独立法人资格、进出口权合法性等,除此之外,还要具备生产经营许可证以及营业执照等证件,待企业认真核对这些证件之后,需要委托银行或是工商等渠道,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在正式签订合同过程中,需要对合同中的每一条内容进行仔细核对,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的条款,A企业在签订合同时,需要充分对合作的贸易合同进行详细查看,要杜绝在合同中出现属于本国家的贸易术语,同时还要对不同种运输方式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在对合同内容检查之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签订,以此来保障合同内容是公平公正的。最后在执行贸易合同时,需要安排专业知识比较高的人员去管控合同落实情况,比如说企业在发货以后,需要构建一套单据来对运输状态进行动态监控以及便于查看货款到达情况,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合同风险发生的几率。

篇7

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它们不像专业外贸公司那样,都拥有自己的精通进出口贸易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士,他们对于进出口贸易的程序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及其将会产生的后果缺乏认知。本文就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操作程序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一、进出口贸易的程序

1.出口程序:

(1)出口许可证

(2)贸易洽谈

(3)货物准备

(4)信用证

(5)海关申报

(6)出运

(7)保险

(8)文件和付款

2.进口程序:

(1)进口许可证

(2)贸易洽谈

(3)信用证

(4)租船订舱

(5)保险

(6)审单付汇

(7)海关申报

(8)提取货物和检验

(9)索赔

(10)争议的解决

二、进出口贸易的程序的重要性

进出口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它反映了世界各国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对大多数国家来讲,进出口是最重要的国际活动。各个国家都要进口他们所不生产的货物和商品,并得赚取外汇来支付它们。这些进口国家就得通过出口它们自己生产的产品和剩余的原材料来赚取外汇。这样进出口贸易就是一个硬币的二个面,双方在各自的生产优势上都得益。

进口对于进口国的本国产的商品产生了竞争;而出口对于制造商来讲,为自己的产品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降低了产品的单位成本,有效保持了国内市场价格的走低。

有些中小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程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为了降低成本或自以为是、随心所欲,采取“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放任的态度。他们没有认识到:进出口贸易的依次顺序和具体运用必须严格地遵守和执行的重要性。

但是有些因素迫使政府对对外贸易制定限制政策。进口可能受到进口贸易监管或许可证控制或海关关税的影响,以保护国内工业(如,根据我国的进口商品监管目录,某些进口商品在进口时,进口商必须凭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规定进口许可证,才能向进口地海关办理相关的海关申报手续。如果进口商在进口货物到达口岸时,还没有取得相关许可证的话,海关将根据国家的规定,1.将已到达进口口岸的进口货物作退运处理;2.等待进口商取得相关许可证以后再办理相关的进口手续。如果出现上述二种情况,A进口商将承担进口货物退运而造成的全部损失;或等到进口商取得相关许可证后再办理相关的进口申报手续,但是货物到达口岸已超过海关法规定的“进口货物到达口岸后14天内必须向海关申报的规定”。因此海关将向进口商收取按每天万分之五的延迟申报的罚款;同时进口货物到达口岸的时间过长,港区有关方面和船公司将向进口商收取货物驳运、仓库场地堆放、储存和集装箱占用的费用。);或因为有用的外汇会被用来购买基础物质。出口也可能受到限制,以保护国内正在发展所需求的具有特点原材料(如我国的稀土原料的出口,国家执行出口配额制度)。这些因素意味着进口和出口都受到许多手续的制约。例如:海关进口和外汇控制认可,以及许可证控制等。只有经过上述许可,才能得以进行国内的批发和零售。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认知,那些工作应该先行和那些工作要后续,只有认真执行按顺序进行相关的工作,才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成本。这也意味着外贸程序比内贸程序繁杂的多。

三、有效地按照进出口贸易的程序的几个方法

进出口业务是如此地繁杂,以至于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完成交易。在进出易的过程中要经历变化多端和繁杂的程序。整个交易自始至终需经历四个阶段:出口或进口准备;业务洽谈;完善合同;解决贸易争端(如果有的话)。

出口最困难的部分是第一阶段。任何出口商想要将他的产品出口到某一个国家或一些国家,他必须首先对拟出口国的进行市场研究。市场研究是对某一产品进入特定市场进行研究的一个过程,特别是对于国外给予的市场进行学习,以确定该市场的需求;并且确定能供给的产品的方式方法。

出口商需要知道那一类的国外公司可能使用它的产品或对市场感兴趣,并在他们的国家分销它的产品。他必须考虑赚取利润的潜在性,并在这些地方审查市场架构和常规的经济条件。

市场研究通常覆盖如下方面:

(1)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

具有不同政治和经济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国外贸易业务采用相对不同的态度。

出口商应对它们的政治、金融和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它们的政策、政府的对外贸易的法律和法规、外汇控制、海关关税、商业惯用标准和它们的对外贸易形势(贸易结构、进出口商品的数量、贸易伙伴和贸易限制)。

(2)市场研究分析

在主要的进出口国家对某一特定商品进行研究,研究其生产、消费、价格和及其趋势,以便为出口商品设定一个合适的价格并适当处理业务条款。

(3)客户的研究

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资料的重要性远比国内贸易的信用资料。

出口商应当知悉,进口商或买方有什么样的信誉、它的贸易规模、它的付款方式和它的贸易活动的有关信息。

很明显,具有良好信誉和优良的财务状况的客户便于出口贸易的进行。出口商可以从各种渠道获悉这些信息,例如:由买方提供的相关信息、买方的银行提供的信息、各种各样的贸易协会和征询机构提供的信息。这样就可以甄别潜在的客户。

1.业务洽谈。不管谈判如何进行,通常它们是由下列几个环节所组成:询价、报盘、回盘、接受和议定销售合同。上述几个环节中的报盘和接受是达成协议和缔结合同的二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履行合同。采用信用证支付条款的CIF合同下,出口合同的履行一般要经历下面几个步骤:货物准备、商检申请、开信用证提醒、信用证审查和修改、订舱、出运、保险、银行议付运输文件准备和解决索赔等等。

(1)出运货物的准备。合同签订后对出口商来讲他的主要任务是出口货物的准备和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核对货物。质量、规格、数量、包装和唛头必须与合同或信用证一致;货物的准备日期必须要与出运的计划一致。

(2)检验申请。如果合同或国家强制规定要求对出口货物进行检验检疫,出口商必须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货物的检验检疫并获得检验证书。通常商品应当获得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检验证书后海关才得以放行。

(3)提请、审查和修改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银行信用证一般都用于采购价格的支付。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对于卖方来讲促使买方开立信用证是必须的一个步骤。根据合同买方应及时开立信用证。但是有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买方会延迟开立信用证。为了安全收取货款,卖方要促使买方加快开立信用证。卖方在收到信用证后必须非常仔细地审查并确认信用证的所有条款和条件与合同规定的相符。如果有任何不一致的地方,卖方要即刻与买方联系进行必要的信用证修改已保证合同顺利履行。

(4)租船和订舱。出口商取得相关的信用证后,要与船务公司或船公司联系安排订舱或租船的事宜,并按照进口商的出运指令做好出运前的准备工作。租船是对于大批量的货物需要整船运输所需的。而对于小批量的货物来讲,订舱就可以了。

(5)海关手续。在货物装运前,必须完成一系列的海关手续。根据要求,必须向海关提交申报文件。文件需列明所有出口货物的各类详细品名和相应的海关组织的HS编码,连同相关的销售合同、发票、装箱单、重量清单、商品检验证书和有关的文件一并递交给海关。在货物装上船甲板后,船公司或船务公司会签发海运提单。海运提单是船公司或船务公司证明货物已在船甲板上的收据。

(6)保险。出口贸易承担着许多风险。例如:船可能沉没或托运货物可能在运输途中受损;汇率变化;买方违约或政府突然强制封港;目的港地域的战争或罢工等等。习惯上给出口货物的运输途中的风险进行保险。保险覆盖的范围要根据货物的类型和环境有所变化。如果出口商为出口货物购买了保险,那么货物受到物损的时候就能得到补偿。

(7)准备银行议付文件。货物出运后出口商要准备所有信用证要求的各类文件;并在信用证规定的时效内提交给议付银行。至于出运文件,它们包括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单、装箱单、重量清单、检验证书,有些时候还要求提供领事发票和原产地证明。文件要求正确、完整、简洁、清楚。只有当所有的文件与信用证完全相符一致,开户行才予以支付款项。提交给议付行的文件中的有任何与信用证不符,开户行不予进行款项的支付。

篇8

二、开展补偿贸易业务,要着眼于加快本市工业技术改造,发展出口商品生产,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凡有条件的企业都可以承接这项业务。

三、补偿贸易原则上要用引进技术、设备所生产的产品返销对方,进行直接补偿。直接补偿确有困难,或者以其他产品偿还对我扩大出口更为有利时,在不影响规定的调出任务的前提下,也可用该企业所生产的其他产品进行间接补偿。

用于间接补偿的返销商品,属于中央管理的(包括统购统销商品、国家统配物资、各外贸专业总公司直接经营和统一成交的商品)要报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属于地方管理的由市进出口办公室会同市计委批准,其中属于全国协调成交的出口商品,按有关协调部门的规定执行。

四、开展补偿贸易,工贸双方要密切配合,共同研究,共同对外谈判,联合签署合同,并保证合同的执行。有些项目,在统一对外的原则下,工业部门也可委托市投资信托公司;对轻工、手工、纺织、化工、医药、仪表、一机、冶金八个工业局的小型项目(即补偿总金额在二十万美元以下的),可由工业部门自行对外承接。

五、补偿贸易项目的审批程序

(一)所有项目都必须编报项目建议书,经规定机关审核同意后予以确立项目。项目建议书应由主管工业公司和外贸公司联合提出,经市主管局和市外贸局审核后,联合报市进出口办公室(工业部门委托市投资信托公司的项目,其项目建议书由主管局和市投资信托公司联合提出报市进出口办公室),抄报市计委、市经委(有引进技术的要抄报市科委)。

(二)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后,工贸双方(或工业部门和市投资信托公司)即可对外开展工作,进行以可行性研究为目的的各项工作,包括客户的选择和邀请,拟订谈判方案,同外商谈判、询价,以及对国内配合条件进行综合研究等。如由工业部门委托市投资信托公司的项目,有关客户、价格应经外贸部门协调,外贸部门应积极配合。在此期间,不得与外商签订任何有约束性的协议或其他文件。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完成后,按照项目建议书的报批程序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偿总金额在五百万美元以下的项目,由市进出口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对补偿总金额在五百万美元以上,或虽未超过五百万美元,但需国家增拨原材料、燃料、动力,解决运输等条件的项目,由市进出口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审查提出意见,报国家计委、对外经济贸易部审批。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规定机关审查批准后,方可由工厂和外贸公司(或工厂和市投资信托公司)双方共同对外签订正式合同(协议),在合同(协议)中必须订明经有关领导机关批准后方能生效的条款。主管局应将合同(协议)的副本在签字之日起十天之内报送市进出口办公室审查批准。市进出口办公室应在收到合同之日起三十天内将意见通知报送单位,逾期即作无异议处理。合同(协议)修改时,也应报送原审批机关审批。

(五)对八个工业局自行对外开展的小型项目,审批手续可适当简化。(1)项目建议书可由主管局审批,报市进出口办公室、市计委、市经委备案;(2)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工业部门即可对外开展工作,进行可行性研究,但有关客户、价格应经外贸部门协调,外贸部门应积极配合;(3)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主管局审核后,应报市进出口办公室审批;(4)合同(协议)由主管局审批,报市进出口办公室备案。

六、所有补偿贸易项目,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凡属基本建设性质的,应编制基本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凡属技术改造性质的,应编制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任务书,分别按照基本建设或技术改造报批程序办理。

篇9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十年。从总体上和长远看,加入世贸组织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加速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在更深、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广泛分享国际经济交流产生的比较利益,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现代化创造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减少6.4%。由于受金融风暴的冲击,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2072.2亿美元,下降13.9%。其中出口总额12016.6亿美元,下降16.0%;进口总额10055.6亿美元,下降11.2%。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贸易顺差1961.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下降34.2%。目前,我国已进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展开,国际市场将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但这机会中也潜伏着更多的贸易风险。所以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对于我国经济稳定十分重要。

我国对外贸易风险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微观的风险即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风险包括:第一交易洽谈阶段的风险主要是指制定合同方面的风险,首先贸易双方在洽谈业务时所处的贸易环境可能使合同利益失衡而带来风险。其次是合同条款内容上的缺陷导致风险。若合同疏漏了保险、索赔、仲裁等方面的条款,或者对主体双方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或是文本不规范,都有可能使合同无法顺利执行,给企业带来风险。第二合同履约阶段的风险包括结算阶段,支付过程潜在欺诈行为。结算风险主要来自微观方面。它表现为进口商因种种原因所导致的不按时付款或不付款。第三交货阶段风险支付结算是进出口贸易业务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也可以称作信用风险,卖方提供的产品规格、质量与合同规定不符,这是最常见的。针对这种违约所造成的风险,买方抵御的唯一办法,就是依据中国商检机构检验后提出的报告,立即向卖方提出索赔。第四其他方面的贸易风险在进出口业务操作中有一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造成风险称之为系统风险或固有风险。如天气变化,自然灾害(海啸,地震,洪水,干旱等),如运输风险,船舶触礁,碰撞,失踪等意外事故。

宏观方面的风险即政府扰动贸易风险,如果从宏观角度来分析贸易风险,则应考察贸易依存度,产品依存度和地区依存度,从而判断贸易在多大程度上冲击宏观经济。首先,外汇市场所反映的既有正常的外汇价格,也有不正常的汇率波动,既是发现价格、为进出口商人提供规避市场风险的场所,也是外汇投机者创造投机机会的地方。如果在结算前出口合同所定的收汇货币贬值而出口企业生产时所付的币种不贬值或贬值幅度小于前者的幅度,则出口企业将受到损失。损失的大小与两幅度的差距成正比。我们应该意识到,各国对企业的进出口资格认定管理差别是十分大的,在一些国家,企业无论大小都可经营进出口业务,企业的赢亏是完全自负的。于是,一些资金实力很小又无销售渠道或货源的企业亦无顾虑地签定大额进出口经济合同。其次世界经济论坛的《2011年全球风险报告》中指出全球金融危机源自于全球经济中较长期的结构薄弱性。宏观经济失衡、发达经济体的财政危机、无资金准备的巨大社会负债和疲软的金融市场,构成了复杂的经济风险关系。因危机而导致的负债,将应对更多危机的能力减弱至极低的危险水平。还需要关注的风险包括资源短缺风险,非法经济风险,自然灾害,金融风暴等不可预知风险。

面对如此数目多范围广的风险存在,积极的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刻不容缓。但行业间也没有必要风声鹤唳,把握经济形势下的市场环境变化,就可以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与世界接轨的有效实施经济政策的路线。首先,企业应不断完善业务管理制度,进出口工作涉猎范围广,易出现差错。其次,有必要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进出口企业要加强经常性的风险分析、研究各种可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提高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进出口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以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工作,同时建立制度约束促进进出口企业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另外,企业可以积极利用进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以及国际保理等新兴结算方式。

所谓保理业务,是指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在以商业信用方式出售商品的情况下,由保理组织向出口企业提供的包括收汇风险担保、资信调查、货款催收、资金融通、代办会计处理等内容的综合。国家方面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完善安全机制,第一要义是制定新时期的外贸发展战略,具体有发展高科技产业对外贸易,高技术产业贸易是跨国公司企业间贸易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其次,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应对入世的不利条款,例如,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和反倾销程序的规定,要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学习利用熟悉世贸的规则,早日步入中国特色经济的稳定局面。另外,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样是近期世界经济环境中的重点课题。面对多变的世界格局,频发的自然灾害,防范风险,完善保险机制,实现国家宏观调控并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是减少各类经济损失的重要途径。

篇10

外贸公司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的行为,称为间接或者行纪行为。在行纪合同中,人(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活动,其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直接对自己发生效力,这与民事行为中人以被人名义进行活动,其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直接对被人发生效力,是不一样的。在外贸中,外贸公司国内供货或进出口商品,当他们以自己的名义同外商签订进出口合同时,这些外贸公司在进出口合同中处于合同当事人的地位(卖方或买方),该进出口合同的民事权利和义务都由外贸公司直接承担。对外贸公司来说,这种责任有时可能是很重的,与其所收取的佣金是不相称的,因此,当前外贸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外贸公司以较少的收费承担较重的责任,不尽合理。新《合同法》的颁布,使这一矛盾得到了解决。

新《合同法》在分则中规定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由此,我国外贸公司接受国内供货或用货部门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同外商签订进出口合同的行为可由新《合同法》中有关行纪合同的立法来规范。第一,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行纪人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第三人不履行义务致使委托人受到损害的,行纪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第二,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第三人知道委托人的,委托人可以介入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以自己的名义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但行纪人与第三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三,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知道委托人的,可以选择委托人或者行纪人作为该合同的相对人,但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第三人知道其委托关系的,应当由委托人对该合同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三人不知道其委托关系的,应当由行纪人和委托人共同对该合同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合同法》的上述规定,弥补了外贸制方面立法的不足,使外贸公司在外贸中以较少的利益承担较大的责任的矛盾得以解决,为推行外贸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如何理解新《合同法》中有关行纪合同的规定在外贸制中的适用,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无外贸经营权的新疆某公司委托北京某外贸公司为其从日本某公司进口设备配件,北京外贸公司又将此委托事务经新疆公司同意,转委托给深圳某外贸公司,深圳外贸公司依据外贸合同进口了设备配件,并将其直接交给了新疆公司,新疆公司按委托协议、将货款支付给了北京公司,北京公司又按转委托协议将货款支付给了深圳公司,但深圳公司未将货款支付给日商,日商因未收到货款,故不派遣专家为新疆公司调试设备,使设备无法正常运转,造成损失,遂引起纠纷。在此之前,日商与新疆公司曾有过长期业务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