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25 07:2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技术

篇1

不知从何时起,教育技术成了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一轮接一轮的教育技术培训,似乎要把教师都训练成技术能手。然而事与愿违,学习的结果,教育装备和手段的应用能力、操控水平、制作技术根本没有见长,神采飞扬中却多了许多的教学理论和教育理念,夸夸其谈的资本也一摞摞地垒起。

教育技术到底带给了教师什么?

每次教育技术培训中,培训老师都会让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是教育技术?于是乎,大家畅所欲言,经过充分辩论,大家终于得到一个结论:教育技术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培训老师镇定地总结着大家的结论,然后微笑着抛出终极武器——AECT的定义!(这里省略了M个番茄和N个鸡蛋……)

我们还是从鸡蛋和番茄中翻出这些AECT的定义仔细端详吧——

AECT94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ECT05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这个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自然是权威的,先后提出了6个定义,以至于国内以前的定义都相形见绌、抬不起头来: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No,No,以前的认识不到位,过于陈旧了。

以文盲的理解能力对AECT的定义进行研读,终于归纳出了学习过程和资源这两个核心。不料,被培训老师一棍子打死了。不过还好,培训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然而,培训结束最大的感想却是,这是一次关于教育艺术的培训。

这让我想起在大学里学习普通话课程的情形:我们敬爱的普通话老师从普通话的特点、优势、形成、作用,到为什么要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从普通话的发音、声调、音变,到如何学习普通话;从全国各地方言和普通话的比较,到如何从方言来过渡到普通话,讲了一个学期,没有说过一句普通话,我们也没有学会普通话,对各地方言却有了更多的了解,还纠正了不少错读字。

撇开黎加厚等人对AECT05的讨论和批判不提,个人也觉得这定义渐渐不那么“技术”化了。原来AECT是罪魁祸首,呵呵。

但是教育技术学已经成了一门学科和专业,并培养了大批的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以及研究生。这些学习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或研究的人群,在教育技术的熏陶下,也在做着教育艺术的工作,并且感觉不到方向的偏离。

技术的淡化也使得教育技术沦为教育艺术。艺术是独特而个性的,而技术是死板且模式化的,这就让人觉得技术是低层次的实现。一方面觉得不能把设备和工具看作技术,进行假想敌批判;另一方面,却真实而肤浅地把设备和工具认作了技术。

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

我校于98年12月进行全国电化实验研究课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课题研究,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

1、探讨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促进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的优化,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优化学生学习资源,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生理心理、审美等多种素质形式提高之间的联系,提高学校育人水平;

3、研究制作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CAI课件,满足教学需要;

4、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的师资队伍,提高新一代教师的教学水平;

5、建立网络系统,加强与全国名校的联系与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以下对课题4,就本校工作进行回顾和探讨。

教师是实施上述内容的主体,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进行教育加工的能力,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以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中青年教师为重点,掌握现代教育手段为内容的岗位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实施

1、学习与准备阶段

我校重视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下发了《现代教育技术》(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教材)和多篇的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材料,提高了教师们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学校领导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亲自参加全国和省的电教培训及会议,多次带领电教教师赴广东、上海、及本省的厦门、晋江、南安等地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并派出电教、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等多个学科的教师参加省内外组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学习班,形成了小规模的骨干青年教师队伍。98年10月,学校新建了多媒体综合教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VCD红外同步听力系统等电教器材;电子备课室配有5台实达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光盘刻录机等器材,基本能满足教师制作课件的要求。又于99年配置了62想双子恒星电脑的网络教室,学校还制定了奖励政策,资助教师购买电脑,为培训教师和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实践阶段

教师的培训采用分期培训、个别辅导和用教学光盘软件自学的三种形式。96~98年,我校先后组织了四期的青年教师计算机培训班,培训的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DOS操作系统"、"WPS文字处理系统"、"Foxbase数据库"、"Windows95操作系统"等。并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B等级考试,有90人通过考试,其中获优秀的教师有45%。随着多媒体综合教室的建成,我们编写了多媒体综合教室使用指南和开设了多媒体综合教室如何使用的讲座,培养了一大批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青年骨干教师。

2000年的5~6月份,我们利用双休日和晚上的时间,在培训青年教师的基础上,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三期的初级班和高级班的计算机培训,高级班培训的内容为"Authorware5.0多媒体工具软件"和"Photoshop5.0图象处理软件";初级班培训的内容为"Windows98操作系统"、"Wps2000文字处理系统"、"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通过此次培训,我校教师80%会操作计算机,中青年教师都会用"Powerpoint"制作小课件,有30多个中青年教师会用"Authorware5.0"制作课件。2001年3~4月份,我们又举办了教师课件制作培训班,除电教组的教师讲课外,我们还邀请各学科的教师将制作小课件的经验介绍给老师,另外除分期分批进行教师培训外,我们电教组老师在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对电子备课室进行排班值日,保证电子备课室星期一至星期五对全体老师开放,教师们可随时在电子备课室制作课件,遇有技术性的问题,值班老师都能热心地指导,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某些课件,由学科教师提供脚本,与电教老师合作制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亦提高了学科教师的制作课件水平。

1999年和2000年学校先后举行了以"创新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创新教育与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探索"为主题的每次为期2周的公开课交流活动,共开设50多节优质课供校内外老师观摩、讨论(其中多媒体教学课有40多节)。为广大教师开辟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通过公开课交流活动,有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再学习、不断吸引新知识、新信息、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力。另外,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的:课件制作过程中,要老师思考再思考,拿出好的创意,无形中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跨校、跨学科的大型教学观摩活动,得到了市教委领导和各县市(区)学校听课老师充分的肯定和好评,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亦检验了我们培训教师的成效。

3、取得的成果

通过培训,各学科都有2~3名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操作,能利用素材资源库与制作平台相结合,独立开发小课件教学软件的骨干教师队伍。有60多位中青年教师能较好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如我校的林峰老师,在2000年湖北宜昌举行的全国第二届政治思想优质课评比中,参赛的课题是高一经济常识中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感性认识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一个或多个的教学情境,在此情境中,师生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较好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好,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第一名;所授的课题《国家的宏观调控》被评委会确认为模式课向全国推荐交流。数学张建梅老师和电教组邱旭华老师合作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说课课件《二面角》,在2000年南京举行的数学说课比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999年徐辉老师获省物理说课一等奖。二年来,有几十位教师所制作的课件获市课件评比一、二、三等奖。其中张俊老师制作的《晶体结构》化学课件获省三等奖、市一等奖。邱旭华老师和张俊老师制用的《常用有机反应类型》化学课件获市一等奖。通过实践获得收益,并不断地总结出经验,积极地探索,我校教师共撰写了20多篇有关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认识和今后的设想

我校虽然在培训教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现代教育中心大楼刚刚启用,校园网也于2001年的9月10号才开通,跟其它兄弟学校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培训教师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对教师全员培训中,我们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来分期培训,由于新老教师年龄的差距,出现了老教师听不懂,新教师又觉得教学进度太慢的情况,影响了教师学习的效果。现在,随着我校现代教学中心大楼的启用,大楼内的龙岩一中校园网、课件制作中心及教师备课室、视听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各学科多媒体综合教室等都将建成,信息点已进入每个校内教工家庭,教师在家中可共享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我们将充分利用此先进的教学设施,坚持校本培训,抓骨干带全体,分层推进的方法,继续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校园网做到如下几点:

1、提高教师获取使用信息的能力

继续培养全体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网上查询资料,下载文件等网上操作。做到每个教师会上网查询各种教学信息,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新颖和富有活力。利用网络,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全面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培养驾驭知识能力和创造性教学能力。

2、探索网络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面临重大改革。利用教育网络环境,让师生共同使用计算机,实现个别化教学或协作型教学,还可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进来。我们将利用计算机网络,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并通过网络使更为理想的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根据网络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对中青年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知识水平等素质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校园网,鼓励学生在网上举行各种展览,办报、制作班级和个人主页等。让学生参与校园网络的建设,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些的课件等等,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把我校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强潜能、跨世纪的栋梁之材。

篇3

 

职业教育教育技术计算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们职业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在教育技术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在职业教育活动中,我们从事教学一线的职校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对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最优的教育效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我们所有的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学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更好地利用教育技术辅助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比如,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微课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为我们提高教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中的“误区”

 

1.学校只注重硬件建设和使用率

 

现在很多的学校也喜欢搞面子工程,认为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运用的越多越好,甚至有的职业学校干脆就取消了黑板的设置,有时候甚至认为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不成功的教学,所以大家都用电脑习题取代书面作业,用扫描图片来展示挂图、插图和模型,用电脑“模拟”实验来代替易做的学生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只有视觉冲击力,缺乏多种感觉的刺激,很显然不利于提高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亲手实践能力。

 

2.课件质量良莠不齐,教学应用模式单一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载体,课件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质量。所以在一些优课评比的过程中,大家都想制作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来为自己加分,但是由于受到教师的课务较多,计算机水平不高等限制。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都是从网上下载的,然后对此进行修修改改,所以会受到别人课件设计思想的限制,不能够较好地将自己的想法添加到课件中去,往往会造成教学应用模式单一的情况。要想改变这些情况,我们必须加强教师对计算机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从而帮助我们的教师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3.忽视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质,放弃了对教学需要的深入钻研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我们的课堂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我们的教学形式就一定是“新颖”的。所以往往会出现我们的教师片面的追求课件的动画、图片、声音以及版面背景等的精美设计,反而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知规律。这样的课堂,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时间久了,必将会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甚至还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其实,我们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怎样设计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才是最主要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二、加强具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

 

1.健全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虽然我们老师都在学习和采用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但是我们学校在评价教师上课的时候,关于课件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人为的主观因素非常大,所以有时候会让一些老师本来非常精心准备的课件没有得到认可,这必将会让这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这样就不利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学校的领导要重视健全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健全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让多媒体教学的质量评价朝着良性方向的发展。

 

2.加强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我们所有教师的青睐,比如微课、翻转课堂、计算机网络课堂等,所以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必须要加强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学习理论的学习,只有不断地去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教育部分的相关培训,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够把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好,虽然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只是辅助我们教学的一种手段,但是要想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较好地来辅助我们的教学,我们就必须要努力地去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也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从而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缺点,在制作课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保留传统教学的优点,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多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所以,我们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明白:我们每个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都要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因为只有充满教师个性和人格魅力的课堂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教师要加强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明确职业教育教育技术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

 

当前,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教学的硬件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和学校资金的投入,而教育技术教学建设的软件则主要依靠我们教师对传授知识的掌握、加工和转化,这就对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中,我们教师自身要加强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的能力、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等提出了崭新的全面的高标准的要求。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对提升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自己的教育观念上要学会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所组织的各种相关的培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与此同时,要注重结合本专业和课程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手段,学会设置合理的信息传授架构,在我们的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提供丰富而适宜的的信息内容,从而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来达到不同的课对我们职业学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教师在教育技术教学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和重要职责。

 

四、合理运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在我们学校教育技术能力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我们从事职业学校教学来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只有我们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对我们的学生加以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当前,我校教师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水平相对于前几年,虽然很多方面都有了极大地提高,但是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十分欠缺。另外许多教师对计算机和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目标和运用效果等方面关注还不够。因此在教育技术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技术的适时应用

 

尽管我们说,教育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的便利,但并不是说我们所要上的每一节课都必须要使用多媒体,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地、灵活地掌握我们的教学形式,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合理地加以运用,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技术发挥最大功效,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2.教育技术的适处应用

 

尽管教育技术提供的“形象”优势有助于理性思维,但也不能总是借助着“形象”的拐杖去引领思维,那样抽象思维能力也就确立不起来,所以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应该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权衡使用相应的技术,这肯定是我们以后在运用教育技术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3.教育技术的适量应用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过分依赖于教育技术,更不应把人机交互作为教学全过程唯一的交流形式。我们要把握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控制教育技术使用的量,保证教育技术利用的质,只有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下,我们再来考虑是否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所以说:虽然我们积极提倡使用教育技术来帮助我们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课都必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定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教学需要来适量地应用教育技术。

 

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外,还是要加强教育技术素养的提高。一方面,是教育技术素养的提高,往往反映了教师面对教育技术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素养反映了教师利用教育技术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及网络的应用操作能力。教育技术在我们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的日常教学更加生动而富有效率。我们应走出当前教育技术运用中的误区,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好教育技术,发挥其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教师在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正视目前在职业学校中运用教育技术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努力地去克服这些问题。其次我们教师要明确职业教育教育技术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从而积极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提高自己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最后,我们要学会从适时、适处、适量几个方面来合理的运用教育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相信我们的教学质量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一定会有很大地提高。

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教育;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王建文,湖南工业大学师专校区现代教育中心教师,湖南 株洲412007

[中图分类号]C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178―03

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来实现教学优化的手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统一(李海波,金贵朝,2004)。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个性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学生主体性、教学开放性和学习思维创造性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并非指单纯的物质技术,它更重要的是指设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应用现代教育媒体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实现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客观上提高了教与学交互程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摈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处于教师、学生、教室的封闭式环境中。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教学形式正在改变,具体表现在:(1)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基于网络和多媒体具有的交互功能,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条件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习者被动参与的情况,实现个别教学。同时,随着各种交互式课件的开发运用及各种类型多媒体图书的出现,尤其是随着网络便利性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讲解和教科书,而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余地,学习者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2)从封闭式的教学和垄断式的信息传输转向开放式的教学和跨时空资源分享转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将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及交互式教育环境和全球化教学程序的引入,教育的整个面貌将发生重大变化,没有围墙的学校、家庭式的教育环境和网络化大学等新概念将会逐渐成为现实。(3)从“填鸭式”教学转向为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教学采用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学生只有死知识,没有活能力,更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使得学生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学习,大大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益。同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克服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获得了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基本品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比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形成积极求异、敏锐观察、丰富想象、体现个性的知识结构和品质,培养了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和学生的自主性

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模拟仿真现实世界,向学生提出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并茂,动感逼真,形象直观地展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同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定学习步骤和速度,突破传统教学学习进程统一的限制,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进程的主动权。计算机还可以向学生反馈其学习状况和效果,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实现的环境。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自由,学生可以随时调用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随意浏览、复习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也为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加德纳强调采用不同新方法,尽可能有力而正确地把重要内容传授给不同心智的学生,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而多样化教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现在有许多新型软件如几何画板、Flash,Dremweave等为老师制作多种课件提供了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辅助教学的良好的交互性、自适应的接口,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随意的教学时间地点,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同其对话、讨论。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创新教育的实现

建构主义是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现代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先决条件,多媒体教学系统是非常合适的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它能创造建构主义所要求的理想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变革了传统教育过程的特征,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教学媒体也由教师的教辅手段、教学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也由“教师讲、学生静听”转变为“创设情景,学生主动探索、协商、讨论和意义建构”。基于这些教学过程要素重组的教学模式,是由信息技术提供的,它符合建构主义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核心,它不否定

知识教育,但它强调知识的获得不是靠教师的传授和灌输,而是靠学生的主动建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实现意义的建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有机结合,改革传统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探求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技巧,建立起集文字、声音、图像、三维、动画、信息等多种教学媒体有机组合的由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突破时间、空间约束,学生可快速、高效地接受信息,审视信息,筛选信息,变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信息双向交流为中心,以强化实践环节为中心,使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在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兴趣爱好,开启首创精神,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还有若干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背景,对教育技术作出合理的定位

传统教育仅把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这种认识偏差的主要原因主要有:(1)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许多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教育,未能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2)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看成是一种辅的技术手段,认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主要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或仅是把信息教育技术本身作为教育的一项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信息技术而已。

针对上述教师自身素质缺乏的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丰富教师的知识背景。社会的信息化也要求教育的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育的信息化成为可能。教师扎实的专业理论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厚的文化积淀,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实现。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显示内容体系。教师可以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根据大纲要求,对授课内容进行集中归类,制作相应的CAI课件,展示立体多维的课程知识体系。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利用CAI课件超文本交叉连接的特点,多次重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显示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突出重点,因材施教。师生双方都可以利用多种媒体的不同特点,汲取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获取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及优秀的教辅材料,充分挖掘课程知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将课程内容不断延伸到课外,与生活融为一体。运用教育技术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还要借助于重要中介即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所以在丰富教师知识背景的同时,还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二)加大实用型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硬件资源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软件资源的支持。部分学校拥有一流的硬件设备,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软件支持,使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结果必然会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所以,学校在购置设备前必须经过充分论证,以防盲目追求“现代化”,导致设备购置后闲置,同时在加大硬件投入时,更应注意软件建设,如加大各种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开发、利用,网页的制作,网上教学资源的维护与更新等。

另一方面,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现行的以网络为载体的远程教育仍然沿用以广播电视为载体的远程教学模式,只不过是将课堂“搬”到网上而已。这种远程教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学,所以,展开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学应该实行开放的、自由的教学模式,扩大教学情境,优化创新思维训练。通过网络捕捉信息,增加教学素材,拓展思维空间。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教师通过远程计算机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演示,不仅可以节省课堂上讲授板演的时间,而且可以变抽象为具象,变静态为动态,表征真实的情境或接近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提高教学的深刻性和启示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三)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差异性,实现个体的素质发展

篇5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人类已经顺利跨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行各业蓬勃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思考方式,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新形势背景下,学校原有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教育领域必须进行大幅度改革,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是社会的呼声,是时代的需要。实践证明,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力量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本文尝试研究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以供同行参考。

1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教育改革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涉及到教育系统诸多因素的自我发展和更新。简言之,21世纪的教育改革就是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注重以直接经验为中心,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可以说,当下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实质是一种教育模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用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点。按照目前的教育发展态势来看,在课堂教学中摆脱传统的粉笔与黑板,积极使用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并不是说使用了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就水到渠成了。要使传统教育真正走向现代教育,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譬如,很多学校虽然已经引入相当完备的硬件建设,将计算机列为必修课程,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偏好使用粉笔和黑板对学生进行授课,部分教师还不会利用教育技术制作PPT,这种现象必须予以改进。

毋庸置疑,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但不能不承认,教育领域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了解得还不够透彻。伴随着知识经济大潮的来袭,新世纪迫切需要创造型人才。正视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利用教育技术加强素质教育效果,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话题。

2 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

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整体而言,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教育技术有利于在素质教育中实现“两个发展”

首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教育技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取得进步。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由浏览自己想知道的知识和话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机会,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

其次,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就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个性,才能逐步发展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就是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思维,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教师可以应用教育技术发展学生的个性,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体现出自己的独特点,从而使他们健全人格,走出自信的人生。

2.2 教育技术有利于在素质教育中实现“三种本领”

首先,应用教育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技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认知工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建构知识的能力,这是实现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

其次,应用教育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合作。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如果不能相互合作,实现共同参与,那么,任何重大发明都不可能诞生。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出合作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发展合作能力构建平台。在课堂上应用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再次,应用教育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生存。现代教育技术不仅着力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注重开展发展性教学,从“知识—能力—情操”三个角度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能力,帮助他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

2.3 教育技术有利于在素质教育中实现“两种能力”

首先,应用教育技术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今社会的知识信息超速积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高新技术正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每个人要想在这样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获得长足发展,不仅要具备一般能力和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创新能力,方能从容应对时代的挑战。现代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实现自身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可以实现教育信息高效率地传输,使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进而吸收消化,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其次,应用教育技术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还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集文字、声音、视频、音频于一体,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录像让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动手操作,进而培养起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直接诉诸于学生的感觉器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猜想能力和推理能力等,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重视在教育过程中使用教育技术,摆脱粉笔和黑板的束缚,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首先,教师要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从视、听、触多个角度开展教学,增长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其次,教师要借助教育技术提供的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利用校园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

再次,教师还要利用网络技术创设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构建知识框架,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欲望。

3 结语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在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它自身不仅发生着巨大变革,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也产生着影响。要搞好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力量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王凯.论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J].科协论坛,2008(3).

[2]曾斌.浅析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融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215.

篇6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P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1-0000-02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volution

――Integrated System of Education

Li Zhongsen

(Fuji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Economic College,Fuzhou350016,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ncreasing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How to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education,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analysis and then reveal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and digital integrated system in-depth consideration,the idea of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systems.

Keywords:Education;Information;Technology;Integration

二十一世纪,我国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学工具也随之推陈出新,出现了现在的教学一体化系统,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教学设备从黑板到环保白板,到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发展到教学一体化教室,教育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技术革命。

一、黑板是知识展示的重要舞台

黑板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很长的一段时期都是作为主要的教学设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教育学》中说:“所有的直观教具中,要数黑板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90%以上来自眼睛。课堂板书,就是让学生“看”的一个重要渠道。在过去几十年的教学中,我们一直采用黑板进行教学板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随时将精要的知识在黑板上写出来,让学生看个明白,可以消除学生的误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录。一本书,一只粉笔,谈笔之余,挥手之间,就能将学生带入一种奇妙的境界,这曾经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最形象的描述。在黑板时代,粉笔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没有粉笔,黑板也就没有了它的用武之地。粉笔和黑板,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现平台。人类的教学工具,从早期用木炭来写字,发展到用粉笔,再到后来的微尘粉笔,人们不断地更新技术,以发挥黑板的最大效用。但我们不可否认,粉笔在使用过程中确实造成粉尘污染,给教师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研究新一代可以代替黑板和粉笔的工具,成为当时教学技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技术进步,普通白板和油性白板笔的出现,使黑板带来的粉尘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序的解决。普通白板的造价不高,各行各业都有能力使用。油性白板笔在白板上书写方便。但是,长时间使用的白板容易老化,油性白板笔在白板上写完字后很难擦干净,这些缺点使得普通白板笔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电子白板实现互动式教学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子白板。这种白板与普通白板不一样,是一种环保型白板。电子白板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应用计算机和投影机技术,来实现无纸化教学的电子设备。电子白板由普通白板发展而来,最早出现的电子白板为复印型电子白板,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市场的需要,后来出现了交互式的电子白板。

复印式电子白板又称“立式手写复印机”。其功能在于可将电子白板上书写的内容进行扫描并打印出来。交互式电子白板比复印式电子白板更先进,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PC,并利用投影机将PC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在计算机上利用键盘及鼠标可以实现的任何操作。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电脑、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设备。具备和超越黑板的所有功能,包括随意书写、画图、批注重点,并且可以使用或编辑丰富多彩的电子课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无需粉笔或鼠标

教师和学生只要用形状像粉笔的白板笔甚至手指,就可完全替代传统粉笔的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粉笔产生的各种危害,又节省了资源,全面实现健康、环保、节能的教学模式。

(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

教师在备课过程都会把课程进行设计,然后做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播放讲解。但使用传统的电脑鼠标或键盘,无法很好地实现上课过程中标注。电子白板可以使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并且可以随时书写或标注。教学过程可以轻松保存成教学录像发给学生,学生无需再边听讲边做笔记,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和研究教学录像,提高教学水平。

(三)强大的计算机多媒体工具

扩展、丰富了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更加提高了视听效果,电子白板中的拖放、照相、隐藏、拉幕、涂色、匹配、即时反馈等功能模块,这些精彩的视觉及听觉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交互式电子白板,跟传统的教室和多媒体教学相比,具有技术优势。表现在:一方面,与传统教室相比,彻底解决了粉尘污染,但保持和延续了黑板教学的互动性;另一方面,与多媒体教室相比,普通的多媒体教室老师因为要操作电脑,大多坐着授课,失去了与学生的互动。有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通过电子笔完成标注、修改等操作,写出推导过程等,形象生动。老师可以把白板上显示的内容保存到电脑中,回放并分发给学生,解决了学生因为抄笔记而无法专心听讲的问题。先进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教学。

三、多媒体技术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黑板和白板外,现在的教学资源还包括教案、学案、声音和视频等。现代教育方式也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地方,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化,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识点。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案是手写的,既费时,而且比较古板,无法将知识点形象化,这样就使得教师的创造力无法在教案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现代的教案都采用电子化教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利用图表、动画演示等,把知识点用电子化的方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学案是现代教学过程中,逐步发展的产物。过去的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做笔记。这样既影响了学生听课的效率,而且学生也没有办法将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都一一记录下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备课,以及过去教学的经验,制作一份学生学习用的学案。当然,学案并不是教材,它是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的梳理,以及难点的解释,可以帮助学习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教室中不再单纯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声音,讲解知识点时可以用声音来展示,效果会更好。比如:在现代商务类、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用磁带来播放;商务谈判课程,把某著名公司的商务谈判过程用声音表现出来,这样既逼真,又有说明力。

视频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某种操作的过程制作成视频。既可以上课时用于演示,也可以把视频传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巩固知识点。

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进程中,也发生着巨变。现代教学的资源不再局限于文字,而出现了电子教案、学案、声音、图片、视频等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出现,对我们的教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还注重互动性。

四、教学一体化系统的分析设计

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在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对教学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教学环境要能够满足声音、视频、电子教案、道具等教学资源的需要,让这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学一体化系统正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能立足教学现场、解决教师备课上课的一体化效率工具,成为当前信息技术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教学一体化系统定位于提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效率,紧紧围绕教师在各教学环节的需求,提供给教师有效、简单适用的备课工具,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取资源与指导;在上课时提供给教师丰富的互动工具及学科工具,让其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魅力;在课后的考试测评环节提供给教师智能高效的测评系统,减轻工作负担。以课堂教学应用为核心,实现教育数字课程与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学软件与教学方法的高度整合,针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从工具到内容到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教育信息化常态应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根据现代教学的需要,我认为教学一体化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一)教师教学客户端

实现教师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复习以及延伸阅读的需求,支持电子白板;自主格式的教案、学案、课件的导入、编辑、;数字教材阅读;课后练习编辑;在线答疑;远程资源检索下载等功能。

(二)学生学习客户端

实现学生课前预习,课中上课,课后复习以及延伸阅读的需求,支持电子白板;自主格式的学案、课件的播放;课后练习答题;数字教材阅读;在线答疑;远程资源检索下载等功能。

(三)教学资源平台

支持多种格式资源的分类存储管理;支持网络商城功能;支持积分消费或网银第三方支付等消费方式;支持基于角色权限的资源访问管理;支持资源审核流程;支持资源评分等功能。

(四)教学测评平台

支持题库管理、组卷;在线答题批改;成绩查询和成绩统计报表等功能。本系统只有具备了以上的几个功能,才是真正的教学信息化,实现教与学的协调统一、教学硬件与软件的协调统一、教师与学生的协调互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一体化系统要实现的目标,此系统的系统架构设计如下图:

五、结束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覆盖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也为教学从课堂更好地延伸到课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学一体化系统除了完成好课堂教学所必须承担的任务,还应该具备课后学习功能,即在线学习与互动交流的平台,彻底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除了为正常的课堂讲授教学服务,还必须为远程教学提供资源,真正把教学的硬件、软件做到最佳的整合,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教学一体化系统的出现,必将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更人性化、更形象化、更高效化。

参考文献:

[1]马义昌.绿色水泥“黑板”――新世纪的环保黑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2,4

[2]孙莹,吴磊磊,黄照翠.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6

篇7

要进入一个领域,首先要了解其定义、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而教育技术又是一个年轻的领域,故深入把握其定义的来龙去脉及其发展历史将非常重要。

一 教育技术定义

《教育技术的定义:一个综述》,该文献源于1977年出版的《教育技术的定义》一书,该书是AECT“定义与术语工作组”的工作成果。书中描述的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5个官方定义中的一个,被称为“77定义”。这个定义比较特殊,它由16个部分组成。其经典之处在于它是基于前人工作之上的、第一个综合的定义,所使用的时间也比其它定义长,直到被“94定义”取代。77定义原文: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a complex,integrated process involving people, procedttms, ideas, devices,and organization. for analyzing problem and devising,implementing,evaluating, and managing solutions to thoseproblems involved in all aspects of human learning.

教育技术是一个复杂的、整合的过程,它涉及人、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多方面,其目的在于对所有与人类学习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

94定义掀起了教育技术定义的又一。巴巴拉.西尔斯和丽塔.里奇的著作《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已被国内学者乌美娜、刘雍潜等翻译,该书以94定义的研究对象为框架,详细地描述了五个范畴(设计范畴、开发范畴、利用范畴、管理范畴和评价范畴)的内涵。94定义原文: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04/05定义的出现,挑战了94定义多年来的权威地位,有专家认为,04/05定义是失败的,但是,该定义因其强调了绩效,也为教育技术提供了新的出路和方向。04/05定义原文: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managing appropriate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和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该定义的优势较多,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由教学领域扩展到企业绩效领域;首次明确提出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首次将“创造”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三大范畴之一,强调教育技术创新;从对一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研究限定为对“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的研究,突出了专业特色和工作重点。

当然,该定义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局限于美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行业背景,强调了实用性和规定性,对教育技术本质的认识仍不够深入;其次,在一定范围内强调教育技术实践的道德规范性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避免矫枉过正。

随着教育技术定义的不断变迁,国内有关教育技术定义的讨论也日渐激烈,有赞同,有批判。但是在众多学者的争议声中,教育技术领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和进步。

二 教育技术:原型、范式和模型

在知悉其定义的基础上,对于一门学科或者一个领域,想要了解其精髓,必须要明白该学科或领域的原型、范式和模型:教育技术也不例外。

原型(“根隐喻”、原始意向或样式),它是探究活动中人们的观点和看法,是比较松散的理论框架。

范式,在本质上是潜在观点或理论的更加具体的概念化的表示,包括定义、陈述及陈述间的关系。

模型,是一个定量的层面,是对现实更具体详细的呈现。

Ivor K.Davies写的《教育技术:原型、范式和模型》一文从三个层面上表征了教育技术的实质,即硬件层面,软件层面以及软硬件结合的层面;提出教育技术的三个原型(视听原型、工程学原型和问题解决原型)和四个范式(媒体范式、传播与系统范式、行为科学范式和认知科学范式)。这篇文章比较难懂,但这篇文章把原型、方式和模型与教育技术的使命联系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读懂这篇文章,对于了解我们教育技术者所从事领域的全貌以及教育技术的使命,将有很大帮助。这篇文章是对教育技术的一个深刻反思,有助于我们了解我们所处的领域,并紧紧抓住教育技术要解决的四类问题,结合技术学know-how的特性,更好地为教育技术领域服务。

宫淑红在题为《美国教育技术学的范式及其历史演变》的博士论文中,依据库恩的科学范式理论,结合当代科学、哲学为其带来的新进展,提出了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方法论,对美国教育技术学的范式及其历史演变进行深入的研究。该文为深入了解教育技术范式及历史演变提供了详细的思路。

篇8

【论文摘要】随着多媒体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但毋庸置疑,某种程度上,我们产生了技术至上、技术万能,非技术无以言教育的认识偏差。国外已制定出了一些政策措施防范这些偏差的出现,我国2010年7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就此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

随着现代教育的持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学校实现素质教育新跨越、提高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一个与现代教育技术隔膜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已无法进行基本的学习和科研了。教育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众多的手段支持和技术保障,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规模和效率,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技术至上、技术万能,非技术无以言教育的认识偏差。但是我们需要注意:教育技术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许多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并没有随着技术的先进而消失。相反随之出现的新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应冷静、客观而全面地思考: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的全面发展中应充任一个什么角色?

一、教育技术学不是简单的教育学和信息技术学科的交叉

教育技术,既是教育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同时更是教育与技术相结合的问题。“教育”与“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然而,遗憾的是,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的探讨中,我们往往把它看做技术层面的东西,错误地认为只要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就意味着是最先进的教育,存在着技术至上的错误倾向。所以多年来,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在思想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注重硬件配置、关心软件质量,却忽略了现有教育系统本身对技术应用的制约与排斥。几十年来教育技术的发展除了给人们带来了教学媒体的花样翻新以及似乎成了有别于其它学科的唯一标志的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之外,教育技术并未带来其它方面的改变,更未对更新人们的教学观念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技术只能在对象领域中确证有关‘真’的知识,无法进人人的信仰世界,机械的世界本质上是一个无意义的世界”,貌合神离的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的弊端。所以我们应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仅仅拥有现代化设施的教育并不是现代教育,只有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才会产生真正意义的现代教育。

正如张建伟博士所说:“教育技术学不是简单的教育学和信息技术学科的交叉,而是涉及到了更为复杂的多学科的交叉,包括教育学(尤其是其中的课程和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广义的信息技术学科、社会学与文化学、哲学与系统科学、经济学、传播学等等。教育技术学发展至今,在这种学科交叉过程中,我们仍可以在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理论倾向和学术语言上很清晰地看到各个学科的痕迹,而没有真正融合,形成统一的范式。”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分析教育技术学中“教育”或是“技术”,而是应该在正视其交叉性的基础上,系统地挖掘这一学科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不仅应该看到“教育”后面的诸多社会、人文科学成分,更应该看到“技术”后面的诸多应用技术科学成分,应该认识到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独立应用学科。其基本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

二、对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地位的认识偏颇及对策

自从教育部规定重点高校必修课的25%课时、普通高校巧%使用多媒体授课,并规定对所有的高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起,各高校投人大量经费建设了一批多媒体综合教室并接人校园网,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但是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此我们也应当有相应的处理原则:

1.教学媒体选择的适用性原则

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大有英雄末路的悲凉。虽然这是目前的普遍趋势而且还大有继续蔓延的征兆,但我们仍然需要思考:在使用媒体时是否出现了一些误区呢?媒体的使用是不是越多越好?媒体使用是不是越先进越好?美国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Clark曾经用“用汽车运牛奶并不会比用马车运牛奶营养更为丰富一些”来形象说明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媒体而是方法。各种媒体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在传递信息时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一般而言媒体是灵活的、可以替换的,关键在于对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选用何种媒体更合适,再好的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书本、印刷物通过言语的刺激编码,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反应,信息传递系统性强且稳定和持久,但教学反馈相对迟缓,只能提供抽象的经验;而电视等视听觉媒体以模拟的刺激编码,具有艺术属性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情感,属形象化的教学媒体,能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持久性非常好;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和适应个性的教学系统则以其个性化的设计、强烈的感官刺激以及适合学生自主调节学习等特征逐渐崭露头角。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优势,合理使用适当的媒体,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计算机网络极易实现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高级认知能力和合作精神,而在Internet上极易实现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信息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参照公式“媒体选择的几率=媒体的功能一成本”进行具体的操作。我们要本着适用的原则选配媒体,不能简单将媒体质量或数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画等号。

2.教育模式选择的人本主义原则

“穿新鞋,走老路”形象地比喻了目前教师课堂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没有因为先进教学手段的渗透发生多大的改观。新技术让教师的教案由文本变成了电子教案,原来厚厚的教案如今只要一个小巧的U盘就可以轻松解决。但教师的电子教案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传统教学内容加上几张图片,是文本教案的机械搬家。教师的声音放大了,教学容量增加了,单调的板书被绚丽的屏幕代替,但教学效率却不一定相应提高。“人灌”变成了“电灌”,学生整体素质未见明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等都没有得到具体体现。

较之传统的口耳相传,现代教育技术在注重技术使用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自从开始使用新的技术,教学的容量就大大增加,师生的双向互动却少之又少。师生间极少的情感交流让课堂气氛沉闷,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孰不知,人作为活的要素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师生有效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是良好教学质量的保证,人机对话永远也无法代替人与人的交流。现代教育目标之“学会生存”,是要求作为社会动物的人学会沟通、团结、协作。过多地沉浸于机器中,沉浸于虚拟的世界必然导致学生精神的障碍和以后进人社会生活、参与生存竞争的艰难。

3.对教育技术定位的误区及纠正

在教育技术的定位上目前存在不少误区,出现一些错位的认识。一种观点以为教育与技术相结合可能多元化地产生新教育。新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教育技术属技术的范畴,二者分属不同的种属概念。新教育的产生由许多因素促成,除教育技术之外,还有诸如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乃至新的教育内容等等都是促成新教育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育技术一个因素是根本无法促成新教育产生的。我们不能视教育技术为万能,也不该延续跑马占地的学术恶习,把教育技术的范围无节制地延伸,抢占别的学科的位置,越姐代厄地顶替人家的工作。将教育的其他许多组成部分都囊括到自己的范围以内,这实际上是主观超越教育技术定位的一种倾向,我们姑且称之为“越位”。这种倾向对教育技术的发展无益。

教育技术的另一种错位是偏向计算机,错误地以为计算机是教育技术的主要标志。而从教育技术的视野来看,计算机虽然先进,也只是一种新的媒体工具。我们应该从更广泛、更高层次的教育技术意义上去理解、去研究和实践计算机的强大的教育教学功能。

教育技术的第三种错位是唯媒体技术论。长期以来,人们心目中媒体技术一直是教育技术的代名词。尽管自教育技术这门学科被引人国内以来,许多有识之士都声称媒体理论并不是教育技术理论的全部也不是核心(这门学科是叫“电化教育”还是“教育技术”旷日持久的争论便反映了这一事实),但三十来年的教育技术的发展除了给人们带来了教学媒体的花样翻新以及似乎成了有别于其它兄弟学科的唯一标志的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之外,教育技术并未带来其它方面的改变,更未对更新人们的教学观念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至今甚至仍有人凡涉及教育技术言必称计算机,似乎教育技术离开了IT技术便不成其为教育技术了。这种在理论上讲不通的假设在一些的人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

现代教育技术是姓“电”、姓“教”还是姓“技”的问题长期在学术界争论不休。笔者无意纠缠于类似的问题中,但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无论它姓什么,为教学目的服务是无条件的。

三、对现代教育技术领域问题的思考和规范

1.对教师主体地位意义的有关思索

信息时代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它对现代教育提出了培养素质全面的创造性人才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是人的创造物,它支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建构知识,实现主体的本质意义。自觉能动地创造现代教育技术的育人环境,促进现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实现,平衡信息时代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是现代教育的当务之急,而教学过程尤其是文科课程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主体人格魅力的显露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对教师的个性特征、审美趣味、思维习惯等予以充分的尊重。

教学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活动,教学过程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把自己的情感因素转移到学生身上。最佳的课堂效果应当是教师能够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和打动学生,师生共同“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教师本人对所教授知识的热爱可以传导和感染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评价和判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受教育者。教师的情意因素促使学生自觉乐意地积极学习。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是不平等的权威关系、依赖关系,教师也不应当是单纯的主导者或服务者。真正现代意义的教育是建立在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的关系之上并最终达到人本主义崇尚人的尊严、民主、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

六种现代教育观之一的双主体教育观是指现代教育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尊重教师主体。这个尊重并非传统“尊师重教”意义层面上的对教师地位和劳动的尊重,而是在把教学看做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尊重教师的个性特征和审美趣味,允许教师的创造。在某些课程中我们应当可以大胆要求“让技术走开”。

2.对现代教育中技术泛滥、人文精神缺乏的思考

技术能够产生一种让人不断需求它的威力,在不断提供消费可能的同时也在消耗着人类的生命力,在为我们带来舒适的同时也偷走了我们思想和创造的快乐,它使人们变得懒惰、柔弱和依赖。当一个好的课件被使用后,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更深人的思考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他自然也就懒得再去思考类似问题。当网络上可以非常方便地"down”到各种资料时,针对学生实际的“因材施教”就成为多余。就学生方面而言,网络上资源的丰富足以使他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人”,学习变成了非常功利的事。因为计算机巨大的存储功能使我们相信要错就只能是我们自己的错。大学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考”在现代教育技术面前荡然无存。

当我们的大脑被大量别人的思想占据时,当别人的思想反复洗刷我们的头脑时,别人的思考就代替了我们的思考。那么,“我”在哪里?“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著名教育技术学家霍克里奇说:“不要期望把学生从学校拉到家庭、机器旁边就可以解决一切。任何先进的多功能机器在不会学习的人面前,充其量是一台玩具而已。因此,我们必须注意:网络文化的技术器物层面和由活生生人构成的现实社会层面都是学生成长发展必不可少的平台。由活生生的社会人构成的现实社会层面可以为具有沉思与安静认知方式的学习者提供阅读、推理与想象的静态平台,也可以增进交流与合作进而构成正常的面对面的、活生生的协作与交流的动态舞台。离开任何一个层面培养出的人都是残缺不全的。因此,两者的整合是网络文化背景下教育的明智选择。忽视或淡化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影响教育效果,背离教育初衷。因此,人不能成为技术与机器的奴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无疑是过分注重技术器物层面了,人文精神严重缺缺乏,这对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人类并不会因为登上月球就有所改进。这必然跟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的冲突有关。如果史学、法学与国家学说、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等的进展也象物理学那么大,原子战争的危险就不会有了。可是令人惊讶,在许多精神科学中出现的不是这样的进步反而是较明显的退步。”所以,在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是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精神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需要一种超越动物望和工具性功利的精神价值。《美国国家学生教育技术标准》1998年版和2007年版的最大区别就是“从学习使用技术和使用技术学习”,[6e]新版标准将“创造力与创新”作为首要素质说明技术只能是手段,绝不是目的,提醒人们注意不要毫无意义地沦为技术的奴隶。现代教育技术目前面临的迫切任务就是积极地、能动地推进现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实现。不仅要培养掌握知识技能的合格人才,而且要培养出素质全面和创造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将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确立为“科学的质量观”、“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都是对教育技术有限性的完善,对于“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3.对出现问题中人的主观因素的推论

“生存方式的技术化,精神目的的实用化,个人存在的片面化以及人性和创造力的沉沦,何以能够凸显人生和人格的尊严及价值……物质技术的发展永远都不应该淹没精神和人性的光辉。但我们教育界目前存在十分严重的轻视传统教育

教学(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理论等),崇拜现代教育教学(学习理论、学习模式等)的趋势。其实事物的两面性决定无论传统还是现代都有它的优势与不足,传统和现代都应是我们关注的内容,都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在观念上应该有大的转变,应把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转变为自然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把科学主义教育价值观转变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整合的教育价值观,并且在教育价值观重塑过程中要克服目前流行的一些错误认识,以期做到认识恰切,实践避免盲目性。

篇9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拉开了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的序幕,随着人们对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不仅开辟了教育技术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会。但是,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却需要广大教育技术专家、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和富于创新精神的一线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研究进行冷静的反思。

回顾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在经历了视听媒体、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网路技术的几个阶段之后,教育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足以令所有教育技术工作人员骄傲。

首先,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确立了自己的学科体系。众多专家学者对教育技术的定义,领域,范畴进行了深层次的研讨,客观上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的传播和发展;介绍,引进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绩效理论等国内外学派观点,引起教育技术界的深刻反响;对教学设计思想进行系统分析,逐步树立了教学设计理念,并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第二,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发展迅速。先后开展了各种远程教学的课题《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远距离教学研究》,《广播电视大学实现现代开放教育的研究》,《广播电视大学质量保证体系与信息资源利用研究》;分析了远程教学的基本特征,探讨并提出了远程教学的基本模式,管理方式和教学环境设计。第三,软件开发,资源建设,多媒体网络教学体系的研究成绩突出。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小学课件的研制与开发》《中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品质与教学模式的相关优化研究》到现在正在进行的重点是支持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并实现资源共享的项目——“现代远程资源建设项目”,从《信息高速公路与多媒体辅助教育的研究》,《基础教育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现代化建设研究》到《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等等,无不倾注了广大教师和支持教育工作的人员的辛勤汗水。成绩令人瞩目,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确立了教育技术的重要位置。

然而,在此过程中同时暴露出研究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教育技术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各种研究性课题没有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内系统的展开,而是挂靠到其它学科中,如:基础教育学科,成人教育学科,教育管理学科等等,造成各个课题没有一个长远的逐步完善与发展的计划,使教育技术系统内的协作,发展的攻关研究无法实现,影响了本学科的发展。第二,在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存在理论与实践、基础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相脱离的现象。许多教育技术研究者眼高手低,理论步伐快,实践应用远远落后。很多理论研究者只在本系统内展开工作,反反复复从教育技术理念模式等问题的本身去认识,在自己的抽象理解中换一种叙述方式表述相同的观点,口号性的,面上的内容多,不善于深入到具体工作中开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大多数实践者又没有意识到正在进行的研究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部分,而是认为自己是计算机工作者,多媒体网路技术人员,对教育技术学科本身持怀疑否定的态度。造成学科的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很多教育技术工作人员都有同感:一本学术期刊拿到手往往看过几期就不想再看了,因为大多是相同观点的赘述,偶尔闪过的新名词仔细推敲还是换汤不换药,从表面上看上去教育技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闭眼思之,进步是有,可没有人们看上去的那样成功,搞具体工作的人最清楚这一点,这与我们的研究大多采用经验式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任何脱离实际,脱离应用性的空头理论是不会最终被得到认同的。如果教育技术的研究者们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不尽快改变现状,我们的担忧——教育技术有存在的必要吗,会真的成为现实。所以笔者认为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需要有效的方法。

二.应用性基础研究的重要方法:发展研究

长期以来,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和一般的教育人员一样,把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在某一科学领域拓展知识的研究)和应用研究(着眼于解决个人、团体、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研究人员、教师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各有看法。有些人崇尚基础研究,不管这种研究是否能立即在现实中发生作用,理由是基本理论、概念不搞清楚,研究就无法深入,对学科的建设不利,同时也认为基础研究更具科学性。而更多的人,尤其是一线教师则认为基础研究不切实际,因为教育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研究的结果应该能在实际应用中直接发生作用。

人类进行的任何研究都可以放到这四个象限中去衡量其价值。Stokes这样描述该图示,物理学家波尔对原子结构进行纯理论研究,而不关心实际运用,这样的研究属于第一象限;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灯泡,这种研究是通过新技术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但并不关注研究成果是否发表,这样的研究属于第三象限;LouisPasteur既探究根本原理也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样的研究属于第二象限。

Stokes称第二象限的研究为“应用性基础研究”,他呼吁研究人员应该象Pasteur那样,进行应用性基础研究。同时Stokes还指出,纯粹的基础研究会导致新技术的产生,而在当前的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发展也经常会使新的研究类型出现,从而使基础研究转向应用的方向。Stokes的倡导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人们纷纷用这个研究矩阵图去衡量一项研究的价值,遗憾的是,人们发现在许多学术领域,大部分研究既没有通过对根本原理的探究而拓展知识,也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Stokes的矩阵图直观地说明了应用性基础研究的价值,引起人们更多地关注研究的社会价值,同时,也为怎样开展有效的研究指出了方向。实际上,Stokes所倡导的这类研究早已出现了,只不过不是贴着“应用性基础研究”的标签,而是被许多学者称为“发展研究”。

1993年Walker和Bresler在探讨课程研究的方法论时就提到“发展研究”的概念,他们指出发展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产品(课程)质量,并且提高研究者将来开发该类产品(课程)的能力,在产品(课程)开发过程中形成研究过程的设计方案。其后,很多学者都就“发展研究”展开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学科的各个子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1996年,Richey和Nelson出版了《发展研究》,系统完整地总结、分析了发展研究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指出发展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特定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和整个研究过程的概括,改进教学设计、教育发展、教学评价……”。

根据JanvandenAkker在1999年发表的《发展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文及其他相关文献,发展研究包括一些与设计、发展有关的具体研究方法,如设计研究、发展性研究、形成性研究、行动研究、工程研究等,这些具体研究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如“行动研究”主要用于研究解决特定情境下教学的实际问题,“形成性研究”和“形成性评价”主要用于课程和教学发展领域。但是,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

2、研究人员和教学一线人员合作,共同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

3、技术和基本理论整合,提出合理的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案;

4、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修正和设计,从而形成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原则;

三.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发展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传统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使得教育技术学科先天兼具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如前文所述,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新兴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的溯源和学科本身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在目前教育技术的研究中,这两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也就是说,研究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考虑问题解决方案的推广和基本理论建构。因此,发展研究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教育技术研究的思考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教育技术的研究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经验式研究方式。这种经验式研究是由于教育技术研究长期以来受实证主义认识论的影响,实证主义认为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之外并凌驾于教学实践之上。在实证主义传统中,研究的全部目的就是发展长期的理论和经验性原则,然后再交给实践者由他们去实现。因此,要想使教育技术研究转向发展研究,首先要实现认识上的转变。发展研究要求一个实用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学习理论是由研究者和实践者合作形成的,发展研究的全部目的就是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建构理论、设计基本原则,并将其运用于未来的决策。

从两个研究过程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经验研究和发展研究在思路上有很大的不同。经验研究的起点始于“假说”,然后在现有理论中寻找解决方案的基础并设计假想的解决方法,这往往是很容易脱离现实的,即使实验论证也是在理想状态中进行。而且正如上图所描述的,教育研究中传统的经验方法对现实的影响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乐观的假说之上的:假设实践者能够,并且也将会把从经验调查中得出的理论运用于实践。

和经验研究相比,发展研究要现实得多。发展研究始于现实问题,而且在发展研究的全过程,研究者和实践人员都是紧密合作的。因为要想在现实世界中为现存的问题找一个实际的、有效的方法,必须从根本上弄清问题及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的特点,因此,发展研究的关键就是实践者、研究者、技术人员的合作,这种合作是从问题的发现就开始的。

篇10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优势 运用方法

1.有效协调教学技术与课堂教育的关系

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很多老师片面地认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手段,不适合传统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二者可谓水火不容。在该种情况下,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因其自身缺陷与不足而遭到质疑或批评。然而,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改变课堂教育教学现状,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向。需要强调的是,现代化的先进教育教学技术手段与课程教学之间的整合,并非简单地将教育技术手段作为一种辅教学工具,而是强调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营造一个全新的环境氛围,从而实现可有效支持探索、情境创设、资源共享和合作学习的现代教育与学习方式,从而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创新能力。从这一层面讲,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并非一味地对传统教育教学活动给予全盘否定,更多情况下是对传统教学状态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实现对传统教学教学工作的优化和改进。

2.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传统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通过对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实践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对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学习的关键,同时是他们积极拓宽视野的最重要动力来源。因此,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取多元化方法将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有效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实践之中,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教学内容更丰富,原本较为抽象的内容变得更生动、吸引人。从实际效果来看,该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这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达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几何图形相对比较抽象、生涩,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建议采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和手段,以有效弥补上述问题和缺陷,这样更容易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将现代教学技术运用于教学中

近几年来,很多老师都意识到,当前国内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的积极影响,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应当看到,教学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甚至很多老师未能从心理上真正接受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依然沿袭传统模式,以至于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与问题,未能真正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技术的作用和价值。比如,在每一个学期都要开展听课和评课活动,而且所有课堂教学均是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及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实现的。通常情况下,其基本模式为课前授课时,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搜集整理图片、文字及音像资料等,以此作为多媒体文稿资料。该种方式,有效应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并做足了功课。在实际上课的大约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老师基本上是可以控制的,然而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从当前形势来看,虽然一些老师在设计课件时比较用心,而且所用的媒体资源也比较丰富,组织开展了小组讨论活动,网络教育教学环境也比较优越,使得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活跃。然而,这些课程的教学,在很多情况下是以老师为中心展开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只在其中起到演示工具的作用,并未真正体现和尊重学生的的主体地位,难以有效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资源和技术手段自主学习。基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密切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4.在传统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

(1)创新教学理念

从实践来看,现代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指导教育教学活动,要让老师密切结合实际情况,对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媒体功能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老师能够认清先进教育技术在全面推动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于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较好的老师,可请他们谈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同时,进行课件讲评,积极引导老师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开展各项教学工作。

(2)正确处理师生与现代计算机设备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