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09:4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期中模拟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期中模拟总结

篇1

首先,本次期末考试生物一本线为83分,咱班有两名同学达一本线,分别是张侨同学和王梓隆同学;本次考试试卷难度为0.64,与期中考试0.68相比要难一些,一部分同学的成绩与期中考试相比有很大进步,进步最大的是尹雪莹同学,与期中考试相比,生物成绩提高18分,与一本线相差两分;胡馨月同学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生物成绩连续提高9分,耿建乔同学提高8分,张侨同学提高3分,于洋同学和吴悦航同学提高2分,陶达同学提高1分。

其次,本学期一轮已经复习到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一部分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同学们假期可以合理规划时间,建议基础知识不牢的同学将这一部分的教材再研读一遍,熟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开学后再进行这一部分的综合复习,大家才能跟得上,学的透。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部分同学们是在家里通过网课学习的,这一本分内容建议大家尽量能自己将分裂过程绘画出来,这样才能熟知每一环节染色体的行为和细胞的变化特点;通过复习发现,同学们基因的表达具体过程掌握的不好,建议大家利用假期时间研读教材,熟悉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为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做好铺垫。

篇2

一、 指导思想。

端正学习态度,改变懒汉作风,建立一个团结、文明、守纪、刻苦、勤奋、互助的班集体。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 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62人,女40人,男生22人。通过上学期的要求,培养。此班干部责任心强,有为大家服务的精神。本班学生上进心比较强,人人热爱班集体,个个能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学习的劲头足,互助精神强,差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好转,成绩也在慢慢提高。卫生意识比从前强,良好的卫生习惯慢慢养成。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优差悬殊较大,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思想开“小车”,作业态度不端正。

三、 任务与目标。

1、做好学生开学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进入正轨。

2、做好会考准备工作,积极应对本学期的会考

3、制定班规,明确班规要求,自觉遵守班规纪律。

4、开展比学、互助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风围。

5、增强卫生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6、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

四、 班级主要活动内容

第一周:做好学生开学思想工作

第二周:开展性教育活动——“长大未成人”

第三周:高二学生基础会考动员宣誓大会;开展“学雷锋、送温暖”系列活动。

第四周: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初步准备。

第五周:会考复习摸底、交流,引导并帮助学生做好会考复习、树立信心。

第六周:高二会考一模;

第七周: “法律进校园”第二阶段工作检查及整改。

第八周:高二会考二模;总结会考模拟。

第九周:第九届“欢乐杯”中小学生书画展评比活动;发展新团员。

第十周:期中考试动员会,加强考风考纪教育。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高二会考三模;“红五月”系列活动。

第十二周:期中考试教学质量分析;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近期学生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及下半学期的工作打算,请家长配合班级的工作;

第十三周:高二会考四模;奥运知识竞赛活动。

第十四周:会考考前心理辅导

第十五周:高二会考。

第十六周:会考总结

第十七周:学习计划交流。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法律进校园”工作小结。

篇3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诊断的重要影像。方法 收集本院18例早期中心型肺癌经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结合支气管纤维镜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观察早期中心型肺癌支气管腔内肿块、局限性隆起、管腔狭窄的程度、形态及长度以及周围组织情况与支气管纤维镜所见及病例结果比对基本一致。结论 多层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治疗、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影像资料。

    早期中心型肺癌仅局限支气管腔内和壁内,症状不明显,普通X线检查难以发现。CT检查对肺癌早期的诊断非常关键,其检查方法简便,易合作。便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螺旋CT三维重建作为一种对气道显影而无创伤性检查已开始应用于临床[1]。笔者总结分析18例早期中心型肺癌螺旋CT检查结果旨在提高早期中心型肺癌检出率及确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组病例18例。患者主要症状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气喘,胸痛。年龄在40~85岁,平均62.5岁,男性14例,女性4例。18组病例螺旋CT检查后,1周内经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病理活检证实。其中4例相应肺叶段有局限性肺气肿CT表现,2例右肺中叶反复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

    1.2 检查方法

    设备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机,全部病例行CT平时加增强,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浓度30g/100mL),注射速率3.5mL/s,总量100mL行全胸部扫描。平扫及增强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连续扫描,层厚3mm,层距1.5mm,容积扫描,常规肺窗宽1600HU,窗位-500~-600HU,纵膈窗宽400HU,窗位40~50HU。扫描条件120Kv,130mA,扫描数据传递到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法(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仿真内镜成像术(CTVE)重建出双肺及支气管腔图像,仿真支气管树进行图像观察。

    2 结果

    18例早期中央型肺癌发生右肺11例,左肺7例,多层螺旋CT所见:(1)支气管腔内软组织肿块,其中最大个约3.1cm×2.4cm。(2)支气管壁不均匀增厚呈结节状影,支气管腔内不规则形软组织突起表面凹凸不整且与支气管壁交角呈钝角。(3)支气管腔狭窄、阻塞,呈鼠尾状改变与正常支气管交界尚清。6病例相应肺叶有局限性肺气肿CT表现,3例右肺中叶反复感染(阻塞性炎症改变)。增强扫描支气管腔内肿块及增厚支气管壁有强化,呈快进快出表现。表面遮盖显示(SSD)和仿真内镜成像术(CTVE)显示支气管腔内桑葚样或菜花样结节突入,管腔偏心性变窄,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其远端管腔呈杯口状或鼠尾样阻塞。CT表支气管纤维镜现所见及病例结果比对基本一致。

    3 讨论

    中心型肺癌是指起源于段以上支气管的肺部恶性肿瘤,以男性多见,常有吸烟史,其发病隐匿,早期常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在出现症状如痰中带血等时,病变往往已为晚期,多已无法手术切除,因此,临床上早检出,早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2]。

    早期中心型肺癌指的是病变侵犯未超过支气管壁范围不超过叶段支气管,开口,同时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为癌,可分为管壁型、息肉型[3]。管壁型是肿瘤向支气管壁内生长,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支气管腔的不程度狭窄,以肺部阻塞性改变为主。息肉型是肿块向腔内生长,呈息肉状或丘状附着于支气管壁上,肿瘤侵犯粘膜层与粘膜下层,易影响气道通畅。本组18病例,息肉型10例,管壁8例,本组病例中6病例相应肺叶有局限性肺气肿,3例右肺中叶阻塞性炎,经临床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同一肺段很快复发。普通X线平片检查难以显示阻塞病灶。自CT问世以来早期中心型肺癌检出率明显提高,薄层胸部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气道的轴位影像,但对于支气管观察缺乏连续性,不能显示气管及支气管的整体形态和多方位气管支气管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支气管壁的微小病变、管外轻度压迫以及管腔变形等确定不理想[4]。多层螺旋CT具有极好的密度分辨率,平扫加增强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CT图像能清晰显示支气管腔内肿块,支气管狭窄或支气管阻塞,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及其周围结构。表面遮盖显示(SSD)和仿真内镜成像术(CTVE)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不仅能够显示气管、支气管树的腔内影像,还能够观察病变的位置、范围和肿瘤侵犯邻近组织的程度,便于定位和分期。而仿真内镜成像术(CTVE)能模拟支气管纤维镜检查,观察病变及气管内的表面形态。此法非侵入性检查,易被患者接受。总结说明多层螺旋CT作为早期中心型肺癌诊断的主要影像手段。

    总结以上分析,多层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组法(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仿真内镜成像术(CTVE)对早期中央型肺癌的定性诊断,观察肿瘤的位置、范围、支气管腔狭窄程度、支气管壁增厚程度、肿块形态、邻近组织受侵犯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表面遮盖(SSD)重建显示气管支气管树进行图像观察是一项重要补充。

    早期中心型肺癌主要和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炎症及良性肿块鉴别。支气管内膜结核病变范围较广,常有多个支气管受累,且支气管受侵犯的长度较长,支气管壁增厚伴长度管腔变窄,多数病例肺内还有其他部位不同程度结核播散病灶,多数病例可见支气管狭窄、阻塞,但不伴肺门肿块,也可引起支气管壁内钙化[5]。支气管炎所引起支气管壁增厚,常可见支气管双轨征,支气管变形、扭曲和支气管扩张并存。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轮廓整齐,边缘清楚,且与支气管壁交角多呈锐角。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结合多平面重组法(MPR)一般不难鉴别。

    参考文献:

    [1] 王伟中,钱民,谢敬霞,等.支气管三维重建和仿真内镜的应用价值和限度[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12):828~830.

    [2] 刘元学,刘振舂,管长群,等.隐蔽部位肺癌的影像学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5):227~229.

    [3] 李铁一.现代胸部影像学诊断学[M].科学出版社,2000:130~132

篇4

一、我国高校银行会计该门课程教学存在以下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注重教学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备课,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大量的板书久而久之学生必然觉得枯燥乏味,最后到了彻底失去兴趣和信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商业承兑汇票这个概念,如果单讲理论同学们只有一个抽象的认识,但是,具体商业承兑汇票在什么时候用,用在什么情况下,学生未必能清楚的掌握。再比如,讲到银行储蓄业务中的个人活期存款时,单纯的讲存款概念、原则、利息计算,是比较理论化的而缺乏实践教学,让学生按照现实工作中的操作流程做一遍回比讲十次理论更有效果。

(二)考核方法不科学。对于大多数科目的考核办法都是由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期中期中占30%,期末占70%。期中成绩由平时的作业情况、出勤情况及平时的测验成绩构成,而期末成绩大多是以答卷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单对于一些知识点是需要实际操作的,所以并不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例如在讲到支付结算这一章,学生能掌握8种结算和支付方法,但是,什么情况下采用哪种方法卷面成绩优秀的同学并不能完全掌握。

二、银行会计改革方法与手段

(一)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介绍,有专职教师对银行会计人员的重要性、目前金融市场对财务人员的需求量及要求,对学院自身的办学模式、特点和师资力量进行分析,让学生一进校就有个银行会计是要去做什么,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将来学习其他金融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

(二)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教师将重要的知识点及难点先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也就学到了知识。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转化成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循序渐进。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第三章商业银行资本筹集方式时,可以举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其倒闭的原因对那些任有步其后尘的金融机构具有强烈的意义,尤其在资产重组的时候,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讲解银行资本的筹集方式,一是满足监管要求,二是符合股东权益这个知识点,然后把具体的案例事件告诉学生,再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最后归纳为两点:1、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不良资产比重过大,2、违法违规经营,高息揽存方式大量吸收存款。这样,就将看似枯燥的理论运用到了实际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整整的45分钟课堂,利用最后20分钟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讨论声,演讲声都充斥着整个课堂。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一项实践。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形象生动,还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将声音、图像、表格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进一步讲解的知识点就利用黑板,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篇5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任务不仅要传授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1.改革课程内容,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将课程分成半导体器件、电压放大器、反馈放大器、运算放大器、功率放大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七大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基本放大电路分析、负反馈分析、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等方面,对基本概念与方法精讲,重点介绍典型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对电子器件及各种集成电路内部的工作原理分析则进行压缩,注重电子电路的组成及结构设计方法,重点讲解器件的外特性和应用,尽量减少繁杂的数学推导,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为辅。

2.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繁杂,电路种类多,分析方法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没有头绪,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比较与总结的方法,使一些彼此分散的知识点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理解,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对于半导体器件:各种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运放等器件在特性分析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不同器件的外部特性,为进一步进行电路分析打好基础。同样,也可以在不相同的电路之间进行适当的比较,如放大电路、反馈电路、振荡电路、运放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对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电路功能进行适当的比较,可使学生更好地区分、理解与掌握不同电路的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微变等效电路法是三极管放大电路动态分析的最常用方法,正确画出微变等效电路是对学生掌握该方法的基本要求,画微变等效电路的方法可以总结如下:电容看成交流短路,直流电源也看成交流短路,对三极管则进行线性代换,通过以上的总结,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微变等效电路的画法。

3.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上课时每位授课老师都准备两种授课文本,一个是电子教案,另一个是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多媒体与板书两种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既节约了上课的板书画图时间,又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元器件的工作特性以及电路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的内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经验,一堂课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而摒弃板书,多媒体教学虽然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不利于学生作课堂笔记,不利于学生及时消化吸收内容,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因为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而导致整堂课的听课效果不好,因此建议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手段各自的优势。

4.改进考核办法,探索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方法

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手段需要改革对学生学习结果所进行传统的闭卷考试的评价机制。以业绩评估标准设计考核内容,在考核上,应更多的以过程为背景,主要测试学生对每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试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包括学习能力,学习过程的评价,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动态评价过程。考试分为平时、期中和期末三部分,平时以读书报告、小论文、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期末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如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这套方法能客观、公正、全面地测评学生的成绩和能力。

5.结束语

几年来,经过不断改革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还将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余辉晴.模拟电子技术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曹灿云.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1(8).

篇6

新时期中职生的特点,以及新形势下的中职教育改革,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师应紧跟时代脉搏,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与中职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勤于实践,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建筑力学是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教学改革思路。

一、调整课程内容,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类本文由收集整理学生学好后续课程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注意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1.加强与建筑结构课程的联系

在建筑工程类新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系列教材中,《建筑力学基础》(以下简称“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基础》(以下简称“建筑结构”)均被编排在《建筑工程基础(下)》中,但是二者在教材中各成体系,关联性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整合课程内容,以增强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与结构识图、施工等课程的联系

教师在指导学生按照规律法绘制弯矩图时,应引入建筑结构知识,让学生通过分析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配置钢筋的目的是为了抵抗拉力,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使学生建立常识性概念:受力筋应布置在梁的受拉区,即在梁承受正弯矩区段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梁横截面的下部,在梁承受负弯矩区段(通常在固定端支座或连续梁、外伸梁中间支座处)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梁横截面的上部(通常叫做支座负筋),为学生今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快速识读结构施工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这样的联系,可以使学生发现建筑力学理论知识对工程施工的指导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

1.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情况采取相应教学措施,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实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内容上分层次。我根据“够用为度、注重实用”的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应知应会部分和理解提高部分。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结合评价体系,只要掌握了应知应会部分就可以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二是教学进度上分层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课堂教学主进度,进行学;课堂练习时或课后对个别基础差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

对已掌握统一授课内容的学生加大练习难度或指导其超前学习。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教学尝试虽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班级学风建设有促进作用。

2.注意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工程实际

例如“应力集中的概念”这一节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准备两张材质、规格均相同的作业纸,先在其中一张纸上开个洞,然后分别沿长边方向拉拽两张纸,让同学观察总结哪张纸更容易被拉断,被拉断的那张纸最先是在哪里裂开的。有了这样的实践,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有孔洞的那张纸更容易拉断,靠近孔洞边缘的位置最早开裂。我因势利导,引出应力集中的概念,以及应力集中对材料强度的影响,这时再引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图例,学生就自然地把感性认知提升为理性认知。接下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没有应力集中现象的例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购物袋,让同学回顾一下,根据以前的经验,购物袋通常会在什么地方断开,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什么现象,然后进一步引领学生思考在结构中应如何降低应力集中对强度的影响,等等。帮助学生树立“力学并不深奥,力学就是身边的科学,力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从而乐学。

3.注意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仿真模拟实验如仿真模拟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变化情况、纯弯曲梁变形情况等,可以解决由于课时、实习设备等的限制一些力学实验无法进行的难题。

三、变革评价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注重全程性

我在开学第一节课就将本课程的评价方法公之于众:平时成绩占30%,学习态度占20%,期末成绩占50%。通过增加平时成绩、学习态度的比重,引导学生培养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篇7

第一周(9.1~9.12):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化学研究什么,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周(9.8~9.12):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设计实验。

第三周(9.15~9.19):元素是构成地球万物的基石,元素符号,化学语言。

第四周(9.22~9.26):人类赖以生成的空气,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其性质。

第五周(9.29~10.3):运动会和国庆节

第六周(10.6~10.10):月考,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相对原子质量及式量,人类离不开氧气,氧气能跟很多物质化学反应。

第七周(10.13~10.17):怎样得到氧气,化学式,物质的量。,

第八周(10.20~10.24):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第九周(10.27~10.31):期中复习及考试

第十周(11.3~11.7):试卷分析,化学方程式书写及配平

第十一周(11.10~11.1:4)天然水和水资源,水的组成,水的特性。

第十二周(11.17~11.21):分散体系,物质的溶解性,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物质的溶解度。

第十三周(11.24~11.28):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溶液的组成和溶液质量分数。

第十四周(12.1~12.5):溶液的酸、碱性和PH,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的关系,常见的酸溶液和碱溶液。

第十五周(12.8~12.12):燃烧的条件,灭火与防火,燃料的充分燃烧。

第十六周(12.15~12.19):碳,同素异形体,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十七周(12.22~12.26):石灰石,钟乳石,常见的有机物,化学燃料。

第十八周(12.29~1.2):复习与练习。

第十九周(1.5~1.9):期终复习与考试。

二、教学计划

1、第一章时间安排四周,第二章时间安排四周半,第三章安排时间四周,第四章安排时间三周。

2、每一章的每一节都安排一套有关“基本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练习,供学生自检和提高。

3、开学至期中考试之间、期中考试至期末考试之间均安排一次月考。

三、教学要求

1、备课组各位教师均要参照上述教学进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再制定或调整各班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全校化学教学的有序进行。

2、课堂教学要讲究教法,培养学法,做到程序要规范,环节要紧扣,知识要落实,能力要提高。

3、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因为多媒体不但能强化课前研究,而且还要优化教学过程,还能创设情景、解剖难点、模拟实验、提高视觉等,还能进行辅助学生总结和反馈检测。

5、教学中要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

6、要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有关活动

1、坚持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共

同探讨二期课改中所碰到的问题。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111-01

如何使考试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实现其内在的教学目标,进而评出水平、评出成效、评出作用,这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课改活动经验,对初中数学讲评课的有效教学探究进行阐述,以期待能够对目前的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一、课堂测验:重点呈现与双基落实

课堂测验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往往设置于较为完整的知识教学之后,从而起到巩固知识、强化重点与查缺补漏的作用。然而,由于涉及的教学范围较广,故而需要将讲评范围划定于当次课程之中,且应注重双基。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巡查的过程将教学测验完成较早并且完成较好的学生作为“讲评典范”,而后运用小组分工、自评自纠的方法,让这些“小老师”进行作业辅助批改,并且进行小组发言与总结。

其次,教学测验往往是对重点知识点的检测,故而要注重巡视与讲评,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于优秀生要重点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与扎实的基础;中等生要注意及时纠正错误;而“潜力生”要准确了解知识掌握情况,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也可以在课后让优秀生进行辅导与帮助。

再次,在测验讲评的后期,要将各个小组中优秀生和小组进行表扬,张贴他们的试题以示表彰。而后,进行作业设置: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一份测验错题变形题目,第二天进行检查。第二次课堂教学之时,教师要重点提问这一测验的知识,关注中等生、“潜力生”的掌握情况,并且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前一天各小组的题目设计,进行竞答与演示。经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层层推进与不断强化,教学双基就逐步得以落实。

二、阶段测试:查缺补漏与触类旁通

阶段性考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常见的测验形式,其中以单元测试、月考、阶段考试为主。这一类型的考试往往是对学生某个知识模块的检测,在题型难度上有一定的提升,同时还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拓展。

一方面,对于这一类型的数学考试,教师应尽可能地完成阅卷工作,而后尽快将试卷发给学生以免知识的遗忘而错过讲评最佳时机。在经过了学生自主思考与订正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作业,各小组完成测验评估表。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小组发言与测验丢分情况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运用各个小组进行小组点评的过程,仔细倾听、及时引导,为学生充分理解题型奠定基础,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做好讨论记录,进而为后续的题型变化与能力拓展打下基础。

此外,在教学测验讲评时,教师也应当适当地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进行数学题型的思考与讨论,认真填写测验情况反思,并将当天考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转化为当天的作业,进行知识强化与能力拓展。这一过程中,因为阶段性考试也涉及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总结,一定要在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多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三、期中考试:注重总结与提升能力

在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期中考试、模拟考试以及质量检测等类型的考试属于大型考试,这一类考试的试卷题型较难、形式较为灵活,因此教学讲评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与教学过程控制,只有如的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首先,在讲评之前,教师需要对考试涉及的类型、考试点以及教学思想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在讲评之前进行氛围、情绪的酝酿;同时,试卷讲评还应选择好讲评时间。

其次,由于这种考试形式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故而需要将小组讨论、考试评估表的填写与讲评环节结合起来,设置完整的时间流程与环节。应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不要仅仅关注考试的成绩,而应尽可能地以测验为引子,以讲评为平台进行考试的全方位拓展与题型的变化,以期达到复习与总结的目的。

篇9

【关键词】BIM技术;造价控制;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BIM是近十年在原有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维(三维空间、四维时间、五维成本、N维更多应用)模型信息集成技术,可以使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方(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业主、设计、施工、监理、造价、运营管理、项目用户等)在项目从概念产生到完全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够在模型中操作信息和在信息中操作模型,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从业人员依靠符号文字形式的图纸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方式,实现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减少错误和风险的目标。BIM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种过程,BIM把建筑业业务流程和表达建筑物本身的信息更好地集成起来,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

一、BIM技术的特点

1.1可视化: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在图纸上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BIM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将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不仅可以用于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1.2 协调性:在设计时,往往由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到位,而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例如楼梯碰头、管线穿梁、预留洞重叠、门窗开启、管线打架等情况。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供各专业进行调整。

1.3 模拟性:模拟性并不是只能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例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也就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从而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同时还可以进行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造价控制),从而来实现成本控制;后期运营阶段可以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例如地震人员逃生模拟及消防人员疏散模拟等。

1.4 优化性:事实上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没有准确的信息做不出合理的优化结果,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把项目设计和投资回报分析结合起来,设计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可以实时计算出来,使得业主知道哪种项目设计方案更有利于自身的需求,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带来显著的工期和造价改进。

1.5 可出图性:BIM不仅是为了出大家日常多见的建筑设计图纸及一些构件加工的图纸,而是在通过对建筑物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以后,可以帮助业主出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的综合管线图、综合结构预留洞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等。

二、BIM技术在造价控制中施工环节的应用

由于BIM技术建立起了3D实体、时间(进度)、成本(投资)之间的可视化联系,在造价控制中施工环节有着广泛的应用。

2.1 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方案的选择和BIM不存在实质性的必然联系,但在BIM的基础上可以做更好的优化、更好地做优化。在做技术方案选择时,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平面立面图纸和计算表格进行多方案比较,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理解各方案之间的区别,这不利于决策的形成。而利用BIM技术,可以对现实施工情况进行仿真模拟,投入产出一目了然,优劣成败历历在目。例如,某大型居住小区需要布置多台塔吊及提升机,每台塔吊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那么在安装时就需要考虑每台塔吊的位置、相邻塔吊的高差、建筑物的总高度和提升机的工作效率,这用传统方法是无法完全进行模拟的,而BIM的出现则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根据BIM的模拟演示所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更容易获得监理单位、管理公司或业主的认可,从而加快了施工手续的办理速度。

2.2 削减管理成本。现代大型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一个项目部正常配置的工程技术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集团对项目部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检查又进一步增加了项目部人员的接待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但增加管理人员就意味着项目管理成本的增加。利用BIM技术,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一人多岗或一岗多能:预算员可以兼任资料员的工作,技术员可以兼任测量员的工作。同时,也可以生成各种报表上报集团公司或用于项目部的分析总结。

2.3限额领料,控制飞单。在不同的施工阶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自动生成物资设备统计表。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物资设备统计表及工程进度,制订精确的材料需求计划,再交给物资部门进行采购。在物资现场管理方面,系统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生成限额领料单,施工班组根据限额领料单到材料仓库领用材料。BIM技术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材料需求计划、限额领料单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减轻了项目技术人员、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提升了物资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2.4精细计划,避免漏算少算。在成本管理方面,只要将项目相应的施工定额标准以编码的形式定制到BIM模型构件上,未定制定额编码的做出特殊的提示,然后由系统按照统一的计算规则对工程量进行自动算量,并与材料采购量进行比对,这样就可以精确计算出工程量,避免少算、漏算等现象。此举有利于项目部控制工程实物量小于结算量的风险,有利于预算员控制分包结算量大于工程实物量的风险,也有利于材料采购员控制材料损耗、加大废料回收的力度和时效性。

2.5碰撞检查,杜绝返工。根据项目进度和各专业要求,综合各专业图纸,进行碰撞检查,生成碰撞报告,根据报告对设计再进行优化,生成三维管线综合图、各专业二维施工图,合理进行机电管线综合排布,有效安排施工工序,从而避免了各专业施工工序混乱可能造成的返工、工序冲突等现象,提高了施工效率。例如,笔者所参与的苏州某大酒店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利用BIM技术进行碰撞检查后,发现风管与消防管有多处“打架”,排水管在考虑了排水坡度后有多处无法正常铺设,为此总共需要增加管线工程量1120米。

2.6从容应对设计变更,预知变更所牵涉的造价增减。在施工阶段,如果发生设计变更,利用BIM进行管理,就可以实现对设计变更的有效管理和动态控制。BIM中所有的构件是关联的,改变某一构件的数量、标高、大小、位置、施工顺序等,与之相关的所有构件都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计算出变更后的工程量及造价(成本)。美国斯坦福大学整合设施工程中心(CIFE)根据对32个项目的统计分析总结了使用BIM技术后产生的效果,认为它可以消除40%预算外更改。通过设计模型文件数据关联和远程更新,建筑信息模型随设计变更而即时更新,减少设计师与业主、监理、承包商、供应商间的信息传输和交互时间,从而使索赔签证管理更有时效性,实现造价的动态控制和有序管理。据美国联邦政府统计,在目前的情况下合适地使用BIM可以让建设项目节省5-12%的投资。

结束语

笔者作为羿富集团在BIM研究与应用方面的牵头人和实际推动者,在BIM技术与项目部造价控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和应用工具,BIM的应用对于提高施工单位对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成本管理水平,都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工程成本控制贯穿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可产生更高的效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BIM技术应用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前景。随着BIM技术日趋成熟,相信不需要很长时间,BIM技术不仅应用于施工过程中,而且会更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参考文献:

程建华,王辉,“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商业经济》,2012年第6期.

篇10

1、力争高一、二年级期末市统考在县内同类学校第二。

2、力争高三年级省一模拟考试以及高考在我县同类学校第二。

3、高一、二年级的课改实验正常实施,取得新进展,新课标的学习逐步实施。

二、教学措施:

1、大力开展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选择最佳教学模式。

2、开展备课组内、年级之间的听、讲、评课活动,教学相长,及时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易混点等问题。

3、高一、二年级的课改学习,按既定方案、时间稳步实施并取得新进展。

4、各教师要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并撰写出一定价值的经验总结或论文,力争获奖或发表。

5、各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县、市组织的公开或研究或观摩课的竞赛活动,争取获奖,为学校赢得荣誉。

时间安排:

第一周:

1、各备课组、教师的计划完成。

2、高三教师的听课活动

三月:

1、各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研究。

2、高三一模考试及质量分析会。

四月:

1、组织高一、二年级的期中考试出题、阅卷、分析总结工作。

2、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层次的教学比赛活动。

五月:

继续开展集体备课研究,尤其是高三文综复习的方法探究。

六月:

1、高三参加全国高考。

2、高一、二年级教学任务结束并进入期末复习,统考阶段。

三、备课组中心发言人、中心制卷人安排

本组经全体教师讨论同意设立各年级备课组中心发言人、中心制卷人,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高一:***

高二:***

高三:***

平时的备课组活动主要由主心发言人对教材、教法进行分析讲解,考试题的制卷工作主要由后面的制卷人负责,但在特殊情况下各年级也可安排组内其他成员制卷。希各位教师积极支持工作。

四、公开课安排

见各备课组工作计划。

五、练习安排:

根据学校安排,每个年级均有相应练习。练习应有两种模式,一种即是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另一种为周周考试题。具体安排:

1、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制卷由每个专题的负责人负责,要求尽量采用每节课一张16开纸双面印刷的试题量,不要过多,但也不能太少。因此即等同于每天应有一张。希各制卷教师作好相应准备。

2、周周练(考试)制卷设中心制卷人。制卷必须同心协力,包括从组题、打字排版、综合卷的组卷等均要负责,特别注意试卷的质量和数量。

3、在各位教师所制试卷中,一定要签上姓名。

总之,不管是制哪种类型的试卷,必须要认真负责,不能应付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