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期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08:3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物理期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一物理期中总结

篇1

关键字:初中物理 高中物理 物理

经过接近两年的高中教学,使我了解到,许多初中的佼佼者上到高中,表现出特别的不适应,而有的中等以上的同学上了高中则可以继续保持强劲的势头,其原因众多,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知识内容

由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知识内容少,多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介绍直观现象多,抽象概念少,静态的多,动态的少,主要以识记为主,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由于其简单,教材中叙述的方法也相对简单,语言通俗易懂,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教学要求不高,意在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高中物理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上也从代数运算变为矢量运算。这些由静态到动态,从具体到抽象,以知识的转化,能力的转变,要求的提高,给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困难和不适应。

二、 思维方式

对于初中物理问题,学生往往以经验型为主。大部分从表象、意象实验出发,经过想象、分析、对比、归纳等思维方法,利用直观判断法得出结论。其思维方式属于形象思维。而高中物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着重于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研究、其思维方式要求有较高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一定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要侧重调用储存头脑里的抽象知识,如概念、规律等,经过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操作,运用逻辑方法推出结论。使得出现学生往往上课能够听懂而课后不懂做题的结果。

三、 心态的变化

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以前都是各个初中的尖子生,老师的关心、家长的期待等集万般宠爱于一身,无形之中给其增加了许多的动力,老师布置的那点作业完全可以超额完成。而一旦到了重点高中,面对强手如云的同学,老师的关心不可能像初中那样,成绩也不可能总是排在全校的前几名,而且重点高中的老师不可能像初中老师那样叮嘱你做作业,用重点高中的老师的话说:“没有作业就是最多的作业”,这需要学生去自我调整,而遗憾的是许多学生慢慢因为成绩退步,没有调整好心态,慢慢沦落为平庸。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在教学中,多思考、多角度、重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着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由于从初中上高中,是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高一阶段要求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一下就既适应语言的高度抽象,又进行高层次的理论分析是不可能的,在内容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直观教学,降低思维难度,从而很好的实现初高中的衔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例如质点概念,介绍一种科学的抽象方法,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研究,把物体看成一个点,如火车由九江开往北京,有没有必要说车头离北京多远,车尾离北京多远呢?从而指出,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物体的尺寸对我们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这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即具有质量而不占位置的质点。像这样在教学中既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又重视物理思想方法的培养、渗透,提高学生假设、分析、推理、论证等高一级思维方式,是我们引导学生思维能力衔接的重要环节。

(二) 注重知识的衔接,实现良好过渡。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初中接触到的有些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和不严密的,然而这些知识却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例如初中阶段学到的压力与重力,由于经常遇到的是水平状态的情形,结果使不少学生有“压力等于重力”的片面认识,这对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产生了负迁移。另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的感性认识,往往顽固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尽管他们经过了初中物理的学习,但并没有真正地排除这些错误的认识,随着时间的迁移,正确的东西遗忘了,错误的认识又会浮出水面。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降低知识的梯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让教学内容在新授、章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和期终复习等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知识逐步扩展和加深,最终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

(三)建立知识网络,归纳知识体系。由于知识教学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知识信息量较大,在学生的脑海中如同散沙,因此经常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建立知识网络,归纳知识体系,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快结构,有利于学生整体逻辑记忆。

(四)教练相结,狠抓辅导。在初中,由于知识简单,很多学生只要少量的练习就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高一时,由于知识及教学方式的改变,大部分都有上课能听懂,而课本作业又简单,很多学生就放松练习,没有及时复习,形成考试低分的过程,其原因因人而异,但主要原因是思维能力的欠缺及其消化不够,教师应充分利用辅导时间,在学生遭遇挫折后,引导他们分析错误原因,让其充分认识到物理练习的重要性,从而达到锻炼思维的作用。

(五)培养学习方法,调节学生心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讲解学生身边发生的各种物理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相结合,总结归纳,增加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多多关心学生,加强其社会责任感及生存感,多表扬少批评,让其感觉到老师关心自己,从而增强学习的荣誉感及兴趣感。

作为老师,帮助每一位学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高中是思维养成重要阶段,我们在保证教学的同时,更应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升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瑜,初中物理与高一物理的教学衔接[J]

篇2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调整教学方法 加强学法指导 动手(画图)、动脑(思考)、开口(提问) 提高数学能力 降低教学及考试难度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高、初中物理相比,学习的内容深度和广度有了明显的质的变化,高一学生学习方法也不太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在初中学物理的时候,由于问题定性分析多,解题思路简单,依靠模仿和记忆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于是养成了依赖习惯,不善于独立思考,总希望老师讲清楚一切,碰到新题型,便望而却步。

高中物理学习则以定量研究为主,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明显提高。高一物理开始学习运动学,要学4个基本公式、2个推论、还涉及6个比例式,处理问题要联立方程求解,一下子把物理由定性的描述推向定量的分析,难度增加了许多。加上物理的“矢量”、解二次方程、三角知识、代数运算,学生深感难度太大,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针对以上情况,建议物理教师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初、高中物理虽然差距很大,但有许多“连接点”,象力、运动、功、能等,要充分利用这些“连接点”,把高、初中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有些初中学过的知识,象分析受力、重力、牛顿第一定律等在高中注意拓宽与深化。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初中已经学过,课堂上对惯性及其应用与防止可以少用时间,而对理想实验方法要多多学习体会。

2、调整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学家林崇德曾说过:“育人的过程不科学,接受教育的人会很痛苦”。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新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判断能力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抽象思维水平较低。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联系实际,重视物理实验。规定的演示实验要全做,方便的话改为学生实验;能在实验室做的一定去实验室做;另外还可以创造条件做一些课外小实验。这样不仅变抽象为形象,有助于学习知识、加深理解,还可以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自由落体运动一节教学中,“铁块与鸡毛谁下落得快?”学生做了牛顿管实验后,感觉不可思议,继而自觉思考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的真空中二者下落一样快!可谓不看不知道,物理真奇妙。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立体式多层次的进行教学,从而实现初、高中的平缓过渡。比如洋思中学的自学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教学法等等。

3、培养学生动手(画图)、动脑(思考)、开口(提问)

学习物理离不开做题,物理解题程序一般是:弄清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建立方程求解讨论结果。物理问题的分析总是从审题开始 ,迅速、准确地读懂题意 ,对于解题是非常重要的。而审题时 ,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受力图非常重要,示意图是思维的平台----能把抽象问题形象化。训练学生边读题边画示意图,同时标示已知量、未知量。在示意图的帮助下,可以把物理过程图景化,从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可以说,画运动过程示意图是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关键;做受力图和运动图示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

可是,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只知用列式计算,很少画示意图,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不习惯用图示法分析问题的占45%左右;更多的学生不会画图.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来办公室:“老师这题我不会做”,但是,一旦引导他们把题目仔细审题,再画运动过程图(受力图),把题中条件图示化后,学生往往会顿然领悟。老师在课上利用示意图来讲课,要特别强调作示意图的重要作用,作业习题求解一定要画示意图.笔者总结了解题四字诀:画(图)、标(条件)、列(公式)、算(结果 ),以及16字顺口溜:“手动心动,心随手动,手巧心灵,必定成功”.

还要大力提倡学生动口,积极动口回答课堂老师提出的问题,千万不要有害怕答错而不敢开口的想法。有问题大胆开口质疑,学生间也可辩论争议,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4、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用运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也不少,如v-t图像,s-t图像,a-t图像等让学生眼花缭乱,学生经常需要分析图线的曲直、斜率、横(纵)截距、面积等物理意义。这些是学生进入高中感到物理难学的主要原因。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甚至一些很简单的数学计算,也会出错。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等。

5、降低教学、考察难度,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不少教师“一步到位”的思想使得授课的难度加大、内容加多,有的教师甚至加到高考难度。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判断能力、思维深度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师要求能力太高,造成学生惧怕学习物理。

篇3

近几年来,我开展了一些物理教学专题研究活动,对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就教学专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1. 转变认识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并非所有教师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专题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有的教师课务很重,感到没有时间进行教学专题研究;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专题研究是专门从事教研人员的事情;有的教师则对普通任课教师能否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信心;有的教师还认为搞教学专题研究会分散精力,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有的教师认为搞教学专题研究花费时间,但研究成果未必就能在报刊上发表。因此,为了搞好教学专题研究,首要任务是要弄清进行教学专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扫除上述心理障碍。在实际中,若任课教师不搞教学专题研究,只凭教学经验,也许能把课勉强地讲下去,但教学质量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若能结合教学进行专题研究,用科学方法研究教育对象和教学规律,就能使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会使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师只要重视教学专题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和总结,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例如,研制物理新教具就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前几年,笔者曾把它作为一项教学专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首先对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必做的演示实验逐个进行分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找出现成的教学仪器的不足之处,从中确定几件重要的实验装置作为主攻对象,再根据推陈出新的原则,进行新教具的设计和制作,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检验和进一步改进,最终研制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全电路欧姆定律演示器”、“电阻定律演示器”、“电流天平”、“自制光栅”等,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 找准选题是关键 如何确定教学研究课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关键。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任课教师应该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种从教学实际中选题的方法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任课教师课务较重,很少有较多的时间去作纯学术性的大课题研究,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有利因素,抓住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这样就能快出成果,提高教学专题研究的效率。就物理教学而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如何解决物理难教难学的问题;如何提高高中女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效率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物理会考和高考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应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是否对这个问题已经研究过,还存在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可避免重复性研究。例如,如何全面考查中学物理教学质量,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只进行90分钟的闭卷笔试,它不能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同两位青年教师就把它列为一个研究课题,专门研究改进的方法,并在高一物理期终考试中实施了我们研究的综合考试方法:采用标准化测验形式,闭卷考查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再采用撰写物理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采用实验操作考查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考完以后,采用无记名的问卷形式,让学生发表对这次考试方法改革的看法,教师则对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综合考试法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反馈性强,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易于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种较好的考试方法的结论。

3. 搞好教学专题研究须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做保障 教学专题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教学规律,任何脱离教育理论的研究都是没有普遍意义的。

一般来说,中学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但只凭这些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与理论,掌握教育统计和评价方法,更应掌握与教学研究专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如果没有掌握教育理论,就谈不上教学专题研究,最多也只能是教学经验总结。若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就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例如,在高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批尖子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具体地逐个分析,找出他们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不足之处,然后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考前指导。结果,这些学生在物理高考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叉科学的出现,给教学专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教学专题。因此,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地学习与教学专题研究相关的各门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新学科,比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专题研究和交流研究成果,还应提高外语水平和微机操作能力。否则,即使研究成果水平再高,交流起来也很不方便,更难进行国际交流。

篇4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篮球教学、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基本的教学过程是呈现以教师运用讲解、示范等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等。但是这种设计相对来说,教学过程就显得比较僵化。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创新性有可能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受到阻碍。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也会受到这些原因的影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都是教师在教学之前设计好的,学生几乎是毫无主动探求地去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这样一来就较容易忽视学生个体的需要和自主学习,导致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教学方法灵活性不强,个性化比较不足等等问题的出现。同时,中学阶段的学生兴奋度高,控制力弱,注意度维持时间短,传统教学模式违背了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性,很容易造成学生上课学习内容的疲惫心理,甚至出现了个别的逆反心理。

为了解决中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这一问题,本文根据在文化课中经常采用的建构主义教学中的支架式教学来解决这一问题。支架式教学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支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在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地学习。教师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项城李寨二中2013年第一学期初三6个班级的男学生,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个班。

2.研究方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李寨二中图书馆查阅国内外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搜集了各个学科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论文和关于高中生篮球教学方面的书籍,同时进行归类分析,了解到了关于本文研究课题的研究现状,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

3.实验法

本文以项城市李寨二中初三年级男学生为实验对象,时间为2013年9月-2013年12月,地点在项城市李寨二中的操场,人为控制教学中的其他因素不干扰实验因素,在实验前控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人数、身体素质等,实验中采用同一教材,同一教师,同一场地,同样的教学进度,实验组采用支架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验后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价。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

1.实验前因素控制

①对实验对象随机分组。采用抽签的方式,将6个班随机分为2组。

②实验前2组无差别分析。

实验前三个指标的分析

根据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方面无显着性差异,可以进行对照试验。

2.实验过程

搭脚手架――首先通过播放篮球投篮动作视频,让学生对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有直接印象,视频内容应选择国产教学的标准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同时向学生讲解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特点,让学生对单手肩上投篮形成框架性概念。

进入情境――学习初期,让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以单手托球拨球方式投球至对方头上方,要求准确度,随之进一步加大两人之间距离。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轮流站至罚球线投球至篮筐。

独立探索――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适时给出提示,力求做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此过程对所学知识不断深入理解并加深印象,并对自己学习的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做出诊断。

协作学习――练习一段时间后,5人一组,开展思索并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准确率较高。讨论一段时间后,每组出一名代表示范动作。教师总结各组代表技术动作,同时讲解示范正确技术动作,分开练习一段时间后,学生轮流至罚球线投篮4次,结束后,5人一组,讨论技术动作。

效果评价――学习过程中,对学生采取分阶段评价,随时检查学习效果,从学习效果中的表现随时反馈到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出勤率

排除正常生理原因造成的缺勤等因素,学生的兴趣也是造成学生缺勤的一大原因。也可以得出,处于相同年龄阶段和其他上课条件等因素均相同的情况下,出勤率越高,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学习效果应该越好。在四个月的学习时期内,每个月抽查5次出勤率,这四个月的月均出勤率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学期初期和末期,两组出勤率相差不大,但在学期中期远远实验组的出勤率要大于对照组的出勤率,说明采用支架式教学,学生始终对体育课保持了强烈的兴趣,对整个学习的学习效果有了坚定的保障。

2.身体素质

长期的积极的体育锻炼学习不仅能掌握体育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体育技能学习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学习结束后,首先对两个组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要略高于对照组的学生,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这主要是因为,实验组教学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上课时实际锻炼时间要远远大于对照组的传统教学,整个学期的学习效果也就较明显,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略高于对照组学生。

3.投篮准确率

投篮准确率是最直接显示学习效果的一个指标,也是学习的最终考核目标。本文采用了原地投篮、移动投篮、对抗投篮三种考核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结果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学习效果要远远高于对照组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芹。“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04)

[2]陈锦阳。支架式教学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il(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