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8:4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网络使用特征
首先是对于搜索引擎的使用上,82.6%的未成年网民会选择使用,网络音乐81%,网络视频63.5%,网络文学44.8%,以上均低于青少年总体水平。但在网络游戏中,未成年网民使用比例高达76.4%,导致的网游上瘾和沉迷的人群越趋庞大,也出现了形形且备受争议的“戒网瘾”培训班。
没有关注就没有发展,未成年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未能够深入人心,导致教学配套的整体滞后。因而,制度和观念的约束,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具体实践
基于笔者对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了解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结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点,针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提出如下的意见或建议。
(一)组建专业信息技术
教育科研机构目前我国职业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具备一套完善的体系,而义务教育阶段却没有专业的研究机构进行这片领域的产学研相关工作。面对众多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应该有一些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机构,将其课程进行合理的转化,有选择的嫁接在中小学课程中。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将是此类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教材的信息化信息技术
教育区别于其他课程,更新快,呈现方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很多知识无法通过课本有效传递。而信息化的教材具备更新方便、成本低、表现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已经在诸多网络教育平台中广泛使用。
(三)教学过程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网络应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有目标的改革,可以使用如下方式。
1.增加信息获取方法的学习截止到2013年12月,仅我国境内的网站数目就达到了320万个,网页数达到了1500亿个,网页长度更是进入了PB的计数时代,而全球的信息量会更多。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准确、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有一定难度除加强搜索引擎学习之外,更应该讲解信息在网络上的分布特点。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获取相关信息,比如现如今有关作业批改、题库试卷、课程视频、问答、文库、百科、资源共享网站等,构成了庞大的学习信息获取网络。
2.增加信息良莠的判别与认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早在2011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就分析报告,8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相关。2013年美国有一项最新研究也显示,青少年浏览一条香烟广告就想吸烟的欲望增长22%。更何况在如今的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如涉黄、涉赌、暴力等,这些内容要比香烟广告更加影响未成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尽到教育应尽的责任,起到早期预防的功效。
(四)教育体制的变革
首先,可以增加高等院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自主招生或者特殊招生的考核。这也是在我国现行的高考体制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作为“大课”前提下的一条出路。其次,增加各层次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尤其是农村学校。
三、结论
篇2
1.1高等教育中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众多高校在引进信息技术后过多的依赖,对海量的信息也不加以甄别,其本质在于对信息化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够,以为信息化可以大量取代传统真人授课,这是极端化的。我们应认识到新的技术应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共同促进教育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另外,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合理高效的评价体系、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相结合是极为必要的。高校的信息技术是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工具,每个高校的具体情况和设施都有差别,因此引入的信息技术应当适合自身学校的情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教育系统。再者,合理高效的评价系统同样十分重要,每学期可让学生对本校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价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断地改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
1.2高等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原则
首先是主体性原则。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永远是教育的主题,我们实施教育的对象,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当首先考虑学生的感受。信息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喧宾夺主。二是目的性原则。高等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目的主要在于为社会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学习信息化技术,熟练利用信息化技术为自己的课堂增姿增彩,提升教学质量,增加课堂知识量。三是效益型原则。高校教育中,引入信息技术投入的成本一般较高,并且是长期性应用,高校在购置时需着重考虑此项投资在未来带来的收益。
2高等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2.1信息技术有利于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知识来源的唯一途径,学生只能从教师那里得到相关学习的解惑和吸收。但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这种传统教育显然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各个方面信息与知识的渴求。如今在线免费教育有很多,国外的网易公开课、国内的MOOC教育,还有多种学习外语及专业技能的免费教育渠道,这些实用而全面的新信息教育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课下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兴趣的广泛发展。如今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大学扩招之后每年也涌入社会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企业面对如此多的人才更注重其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这也要求高校教育能够切实为学生带来最新的知识、教学理念、将社会需求和教育教学相连接,为企业输出可用之才。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大学生可以接触除课本知识以外来自网络各方的观点、言论、新理论、新理念。从信息中获取真实有用的咨询,及时掌握社会动向和企业需求,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学习和提高。
2.2信息技术有助于完善高校的教育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整合网络信息、图书馆资料、档案素材等教育资源,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降低资源管理的人力成本,同时满足高校复杂、繁琐、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管理信息技术将大量的信息收入其中,能够实现管理的合理化和系统化,使教育资源需求更及时、高效地得以传播,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整理形成完整系统给高校教育资源管理带来极大便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2.3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革
先前的教育主要以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课上听课、课下看书。接触到的知识网范围过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将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有效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弄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得到大量的解答,这种新模式下既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知识、开阔眼界,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成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找。再者也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从而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团队讨论和学习。学生通过的信息技术扩大了知识面,学会了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极大的减轻教育教学负担,提升学生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将新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在一起,适应时代需求,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目的。
2.4信息技术可以造就应用型人才
随着大学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子完成了大学梦,但是基于大学所学课程大多偏向于理论缺乏应用实践,造成每年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才能与社会对岗位和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中国正遭遇西方国家发展的90年代时的情况,应用型人才在市场上有很大缺口。2014年来我国已经改革部分学校名称,将职业教育与学习型教育区分开来,同时取缔了大量不切实际的各类专业、级别的证书认证机构。由此可见,国家也十分关注填补应用型人才缺口,加强对高校学生技能教育。而信息技术恰恰能及时实现和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塑造。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从大学到中学并走入小学教室,生活中随处可见信息技术的身影,它正以不可忽视和阻挡之势走入千家万户,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工作和学习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改革,将课堂上教师难以形容、模仿和三维空间想象的知识通过信息化全面、真实、详细的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对高校教育产生长久深渊和超乎想象的作用。
3高等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3.1信息技术将会进一步应用到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未来的教育中也会继续被应用到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并且将会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随着新技术的更新换代,高校信息技术也应紧随时代潮流、拓宽教育范围、增加教师的在线教育比例、加快知识更新周期,同时鼓励在校大学生自学、组队研究,更好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这就需要高校在信息技术方面提升精准信息获取和筛选的能力,从而有效保障信息技术可以对大学生学习起到真正的辅助作用,为最终培养出可用之才打好坚实基础。
3.2信息技术将进一步促进学校和社会的互动
如果说网络让我们变成了地球村,信息技术则切实的连接了高校和社会。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处和信息管理中心都与其他高校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使得资源得到共享、信息得以及时传播,从而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和互动。除此之外,更多的高校开始寻求与企业间的合作,为应届毕业生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同时也为各个企业寻找到了职业新人的来源渠道,并且这种联系没有地域的限制,信息技术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双赢的效果和局面会进一步完善化、系统化、高效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在使用和探索中不断改进、提升和创新。通过信息技术,高校和社会双方都能及时了解掌握彼此的动向和发展,从而更好地合作、协调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结论
篇3
缺乏考核机制现在的中学生成绩考核中,并没有计算机成绩的一席之地,学生会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语文、英语、数学等考试科目,但是对计算机这门课程,由于要求并不高,所以提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这让计算机老师也很无奈,就算自己倾尽全力教授学生,也换不来明显的效果,因为计算机根本没有有效的考评机制。尽管在当今的时代下,信息技术教育显得那么重要,但是教育体制仍然如此,所以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实质上就可有可无,更别谈学校对这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了,大多数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只是为了应付教育局,暗地里却“偷工减料”,严重缩短计算机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传统教育体制内的教学内容。试问,这种学生、老师都不重视的课程怎么可能得到提高呢?
二、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对策
1、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校对信息教育的重视程度
当代科学发展迅猛,科技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已经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学校领导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放远视野,不要将目光局限在升学率的狭小范围,而应该为学生的未来着想,重视对学生有用的课程。只有学校重视了,信息技术教学才能有效的进行。学校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规定,安排计算机课程,同时,不能吝惜购买设备的资金,这是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付出的投入,没有什么好吝啬的。只有提高了重视度,完善了相应的教学设备,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促进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良好的教师资源
学校想要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优秀的计算机教师。学校应该为学生配备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让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师资源。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计算机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积极性。常开公开课,检测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创新性教学,鼓励教师的新型教育方法,不断尝试和改进。一定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需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能重理论轻实际,也不能重实际而轻理论,应该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另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是,学校不应该把设备管理和维修之类的工作塞给计算机老师,而应该有专门的技术维修人员,老师的工作是教授学生知识,许多学校将这类维修杂活交给老师,不仅仅是对计算机老师的不公平待遇,更给他们许多压力,这会严重打击他们的教学积极性。
3、加强师生交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
篇4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含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指以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优化教育课程中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的一门适应时展的课程。它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1)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技术的整合课程;另一类为信息技术课程。它们研究的对象有所区别: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所需课程领域,为其他课程服务,如PPT、绘图软件等;而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对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概论等一系列课程内容进行探索与实践。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教学目标:一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对师生双边活动的效果进行合理的优化。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教学方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活动,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性质
1)技术性。适应时展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10.3969/j.issn.1671-489X.2014.17.083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理念与实践的研究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其大部分都含有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数据。例如: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包含了很多关于计算机数据编程、软件开发的内容等,这些内容的技术含量非常高。
2)基础性。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基础性,是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应用为基础,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但应用却很广泛。基础性体现在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化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这是信息化时展的必然趋势。例如:在信息化时代中,人们逐渐开始在网上进行聊天、购物等,这些都慢慢成为一种主要的人们生活的方式。
3)层次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突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也不完全相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对教学课程进行分层设计,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进行分层教学。例如:七年级与九年级在教材编写中,有所侧重,体现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
4)实践性。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同时适当渗透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相关的实践环节。例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中的某一软件时,必须进行实际的操作,才能够了解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性能,光凭理论是无法了解软件的全部信息的。
2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及其理念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内容、实施策略与方法、评价方案、理念、结构、目标、标准等一系列内容。从各个环节进行开发,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形成每校不同的开发理论与实践体系。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如下。对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初中生的飞学习基础与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围绕学生兴趣的激发,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还要对信息技术市场中的需求变化与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变化,进行一个合理的预测,找准开发的切入点,既符合学生学情,也符合社会对信息发展的要求。设定可行性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不仅要考虑目标的难度与先进性,还要符合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教学的实际,要确保目标的可行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编制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教材对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运用图像、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一系列方式进行表达,对于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制要多样化,如网络教材、多媒体教材、文字教材,可以让教师与学生有一个选择的空间。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开展教学实验在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进行推广的前期,要开展相关的教学实验,根据实验的结果发现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质量。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评价与完善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确定其是否规范,评价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实验结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根据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评价结果,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进行合理的完善。
3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教育方法、内容以及实践研究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与内容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利用通信技术对一些问题、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通过教材和课程开发的学习,应当让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对其他学科课程进行学习,学会选择对于自身学习有帮助的信息资源,提升对信息技术进行研究的技能。例如: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操作、简单的计算机编程、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方法、计算机常用软件的使用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教育,通过对每个知识块进行合理的拓展与延伸,设立可以开展相关活动的课题。在解决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加工处理调查所获取的材料、利用信息技术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利用信息媒体技术对课题学习结果进行发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有效地结合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初中其他学科课程,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难点在于实践,通过多角度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提升实践的质量,这活动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同时,需要对实践的结果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质量以及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然后利用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有效的完善,边实践,边总结。比如,某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网络信息平台这一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一门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的课程,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对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环境进行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对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信息数据进行传输与交流,体验网络中信息资源的共享。
4结语
篇5
1.1系统的研究目标。
整个系统分为课程资源集成子系统和课程资源评价子系统。采用B/S的设计结构,通过IE等浏览器使用,这样可以发挥“211工程”建成的宽带网络优势,统一标准、建立规范,建设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课程资源子系统中所集成的音频、视频、课件等课程资源保存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并提供下载和浏览次数等数据;建立有效且分级嵌套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建立调查问卷;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XML格式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定量的评价结果,将整个评价的过程以C/S结构通过程序进行实现,开发出课程资源评价子系统,评价子系统中所用到的XML形式调查问卷以及问卷结果通过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进行组织,直接保存到磁盘上。
1.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a.实现以程序进行模糊检索检索存储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b.建立能够全面、客观提供支持的评价指标体系;c.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XML数据分析的过程建立判断矩阵,检验一致性。
2.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1研究方法。
采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和情报学这三个学科融合交叉的研究思路,通过综合运用软件工程学、数据挖掘、运筹学、信息论等这三个学科的基本理论。使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来指导整个科研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运用信息论的知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行进数据挖掘过程中,运用相关知识建立基于决策树的评价模型,并通过编程实现了模型求解,得出挖掘结论,这些结论能够揭示了影响课程资源适用性的关键因素。
2.2项目创新之处。
a.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采取当前主流的开发技术———Framework3.5和JavaSE两种开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便于课程资源集成子系统以B/S的结构进行实现,以及C/S结构的数据挖掘过程即开发课程资源评价子系统的有效进行;b.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评价研究成果,多渠道、多方面采集详尽的中外关于网络教学评价,信息资源评价和课件评价等相关资料,构建了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c.使用XML描述问卷调查的内容,利用XSLT将XML转换显示在浏览器上,实现问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相分离,同时将问卷调查的结果同样以XML的形式进行描述;d.使用分类层次法建立决策模型对XML格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得出定性的分析结果;e.在实现课程资源集成子系统中,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这种访问控制技术,实现用户与访问权限的逻辑分离,减少授权管理的复杂性,减低了系统开销。同时采用存储过程和MD5加密措施防止SQL注入攻击等非法侵入。
2.3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在开发课程资源集成子系统中,采取典型的N层结构,其结构设计为五层,分别是:Web层、业务外观层、业务规则层、数据访问层和业务实体层。a.Web层为客户端的访问接口。业务外观层是将Web层与基础业务逻辑隔开,处在Web层和业务规则层之间,用于提供基础业务对象一致的接口。业务规则层是业务对象的规则集合。数据访问层用于传送数据。业务实体层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对应,每个业务实体组件包含一个主键标识,该主键标识与其在数据库中对应记录的主键相同。客户端应用可以利用此主键定位业务实体组件实例,进而完成对数据库记录的定位。在具体的实现中使用关系数据库存储诸如视频、音频、教学课件等各种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并以XML的实行对这些资源进行描述,便于用户的浏览和检索。在Web页面上设计出支持用户进行模糊和精确查询的检索方式便于用户的使用。b.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相关的评价指标集进行研究,形成本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c.XML代表可扩展标记语言,支持用户自定义标记,使语言具有可扩展性。用XML描述的文档反映层次结构,可以用来转换为其它语言如HTML。进行定量评估时有以下特点:这些评估指标是分级嵌套并且有可能被存储起来作为模板,以备使用;同一评估问卷可能有横向表格或纵向表格的不同形式;评估问卷收集的数据量较大;问卷信息伴随着相应的评估指标信息,以便评估使用。因此可以得到XML与本系统解决方案的关系。d.根据层次分析法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整个过程分为4个步骤: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用矩阵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得到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
3.系统预期工作结果与考核指标
整个系统以应用程序的形式开发出课程资源集成子系统,支持用户以多种方式查询系统,并设计高效的算法访问控制技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授权管理的复杂性,减低了系统开销;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以XML形式建立调查问卷,并以用户熟悉的形式显示调查问卷,实现问卷的格式与表现形式相分离;根据XML形式的问卷调查结果建立判断矩阵,使用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得出定量的评价结果,并将整个数据挖掘的过程通过程序进行实现,开发出课程资源评价子系统。
4.结束语
篇6
(一)账号系统
作为考试系统的移动端延伸,真实性与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通过系统接口,将参考人员的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登录凭证,利用绑定手机下发登录码以保证应用使用者为参考人员本人。
(二)报名审核进度查询
登录系统后,参考人员可以查看到自己的报名、审核进度,如有不通过则给出详细的不通过理由,同时参考人员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补充相关报名材料,免去不必要的重复登陆。
(三)模拟考试功能
非注册登录用户可以通过应用查看部分模拟题,完整查看以及答题则需要注册登录。模拟试题系统可以选择在线答题或者下载离线题库,每答完一套题目,点击提交按钮进行批改,并给出错题详解。如果是联网提交,后台系统亦记录错题分布,通过数据分析对参考人员进行易错知识点提醒。
(四)成绩查询
参考人员可以通过应用软件查看到自己的考试成绩,如有不通过的可以通过应用进行在线补考报名。提供上一次考试的错题以及详解,帮助参考人员进行查缺补漏,提高补考通过率。移动应用也可以加入事件提醒功能,比如报名审核进度、考试成绩等重要事项的提醒。
二、安全培训网上教育平台
安全教育培训信息平台是根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和《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等相关要求搭建的安全生产在线培训平台,旨在为广大培训人员提供最新、操作最便捷的安全教育培训服务。安全教育培训信息平台构建基于安全培训在线教学的大趋势:一是使安全培训教育不再受场地、环境、时间的限制,给予学员充分自由的空间,在保证课时的情况下,更加人性化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二是通过在线视频教育,集中优势师资力量,填补了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有效提高了安全培训教学的质量。三是通过统一更新教学课件、新一代课件制作工具、视频点播直播系统、双向视频教学系统、构建教师研修平台,可以及时更新学习行业内的新知识、新技能。四是在线教育培训费用低廉,由于利用了网络这个便捷的平台。省去了面授教室场地、招生宣传等费用。安全教育培训信息平台应分设机构端和客户端。机构端分报名管理、课程管理、考试管理。信息统计子系统。客户端分我的课程、我的试卷、我的记录子系统。培训机构通过信息平台集中申报学习,一次性录入学员信息,选择编制适合该次内容的教学课件。学员凭身份证号、密码登陆信息平台,以远程访问的方式学习课件。
三、信息平台未来发展方向
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远程教育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沿,这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在现有的网络信息化平台上,教学课件内容覆盖面比较局限,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这都在以后的发展中有待完善。为了打造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培训教学信息化平台,需要在以下方向进行探索:
(一)简化培训流程
摆脱原有培训先申报,再培训,后整理资料的模式。需要培训的学员,通过登陆信息平台,提交培训申请,填报相关数据,选择培训项目,自动生成课程安排表,培训学费自动结算,即时开展培训。培训机构可根据时间段内远程培训情况,灵活选择面授及考试时间,做到资源利用最优化。
(二)高度集成各项培训
篇7
研究生教育信息化水平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也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因而开展专业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以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在当前我国中医药院校势在必行,理由如下:
1、形势发展需要
2003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开始大规模扩招,以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发展趋势。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近年来研究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超过4,000人),培养类型复杂多样(全日制、兼读制、七年制、非医攻博、同等学历、中医师承、来华留学生多类型并存;学历教育博士、博士专业学位、学历教育硕士、硕士专业学位多层次兼容)。同时,近年来国家研究生教育整体趋势逐步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实行战略性转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环节更加细致、流程更加繁琐、要求更加严格。不仅是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管理稍不到位,就容易出现失误。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学历即时注册、学位网上认证等),学生维权意识普遍增强的大环境下,对于学校和研究生管理相关部门而言,可谓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因而,原有的管理模式和办公手段已不能充分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参考国内外院校的成功经验,大胆地走“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之路,实行计算机化教育管理是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2、管理流程需要
研究生管理是研究生院的主要日常工作之一,涉及到校、院、系(所、中心、基地)、师、生等不同层级,因此,理想状态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应该是一整套细致、严谨、衔接的规范流程。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中涉及招生办、培养办、学位办、思政科、管理科、就业中心、二级单位、财务处、科技处、外事处(境外生)、后勤集团等各级管理部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用先进手段,借以保障各部门之间信息流通、数据共享、增进效率,是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必须解决的问题。
3、业务实际需要
研究生教务教学管理工作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整个研究生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面对纷繁复杂,种类繁多的数据和报表(如招生录取数据,学籍注册数据,学历电子注册、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就业去向登记、高基报表统计等等),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很难跟上现代化管理的步伐,稍有不慎,就可能使学生权益蒙受损失,给学校声誉带来损害。这已不单是人手短缺、任务量大的问题,而是工作质量、办公效率和事业安全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方面都对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摆在整个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二、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实行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
调研结果表明,全国大部分中医院校已采用计算机系统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后在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部门间共享数据、降低数据错漏率、实现校院分层管理、研究生分类指导、紧跟国家变化、即时信息等诸多方面均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原有管理模式和办公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具体表现在:规范化管理,流程更加科学。研究生管理工作包括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全过程,包括招收录取、学籍注册、缴费登记、导师选择、培养计划制定、课程选择和考试、成绩录入与、论文评阅与答辩申请、学位审核与评定、学位授予、就业去向登记、学历电子注册、学位授予信息年报等十多个管理流程和模块。管理流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于学校研究生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产生重大影响。多部门信息共享,数据上报准确度提高。管理系统依照国家、地方省市数据上报要求内置报表模板,根据需要选择上报数据内容,采取学生自主填报,分级管理审批,定期维护升级等工作管理模式,实现信息部门间共享,提高上报数据准确度,降低人工失误几率。实现校院两级化管理。校院两级化管理是研究生培养的发展趋势,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专业结构逐渐细化的要求,学校势必需要将研究生培养的工作逐步下放给系部和导师。同时,系统平台提供的导师(管理部门)与学生互动配合,对话操作的形式,有助于学生了解研究生教育流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紧跟国家变化,及时调整应对。近年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发展迅速,改革积极、变化较多,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妥善应对,是各大高校均应思考并寻求解决的课题。开发软件系统的专业公司,为保证自己产品获得长期稳定的认可,会充分发挥其专业团队和资源技术优势,早于高校做出反应,设计研发与国家变化要求对接的新功能、新模块(比如数据报表的格式更新和替换),以满足新老客户的需要(管理系统提供免费升级和更新服务)。不同类型研究生分类指导。目前我国研究生类型多种多样,从入学模式来分,除国家统招外,还有委培生、代培生、进修生;从学位类型来分,有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层次来分,有硕士生和博士生;从考试形式来分,有统考生、单考生,还有免试生;从教学模式来分,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等。不同的研究生类型由于培养方式不同将给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挑战。计算机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构建个性化培养模块,制定培养计划,通过网络终端在线对不同类型研究生进行分类指导。盯紧关键环节,严格管控过程。论文和答辩作为研究生培养中费时最长的一个环节,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也不容质疑。但是受限于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数的限制,单纯依靠人力监督,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流程管控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及时性。计算机系统的启用可以实现全方位监控,针对关键环节实施跟踪定位,从而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质量。
三、关于加强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领导加强重视,全员提高认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涉及整个学校层面上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协调教务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招标审计、财务设备等方面力量,如果没有学校高层的重视、支持以及各级部门的通力配合将是难以实现的。而且,高层做好顶层设计,有助于防止出现过度分散化开发倾向[2],多部门协同参与建设,有利于解决高校信息化建设不够规范、共享程度低的问题[1]。因此,领导层面需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时代性的科学认识,各级部门要形成信息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只有学校上下加强重视、统一认识,才能保障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有序发展。
2、继续教育培训,提升业务素质
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一支素质高、懂得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富有开拓精神的管理队伍[3]。而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中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老师并不具备专门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知识背景,因此为更好地操作网络系统、应用信息平台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服务,最大限度利用电脑将人脑从机械性、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让人脑有时间去思考和解决需要创造性的问题[4]。邀请专业人员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地培训,使其全面了解和及时掌握管理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是非常必要的。建设拥有先进管理意识和掌握信息化技术的管理人员队伍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实现信息化目标的重要保证[1]。
3、保障经费投入,科技带动生产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5]。中医药院校领导和各级部门要明确在招生规模扩大、学科专业增加和改革积极深化的新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若要跟上形势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意识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完善的信息化手段代替手工管理模式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工作成本。做好经费预算,落实资金投入,逐步建立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从而确保建设工作优质长效。
4、选择专业公司,注重维护售后
篇8
1.幼儿教育是广义的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幼儿教育的效果,教育环境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教育环境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良好的教育环境既能够保证幼儿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所以,整合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中的幼儿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延伸到更广阔的教育环境中。
2.整合的内涵是融合
整合,顾名思义,是指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事物重新统一的一个过程。事实上,不管在看似多么简单的系统中,其实都蕴含着很多复杂的变量元素,这些变量之间的变化、统一、发展都会影响到这个系统的运转效果。所以说,整合的内涵是融合,而不是简单的混合。融合是对系统中相似变量的一种继承性,而混合只是简单的对变量进行重新组合。所以,关于整合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更好的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幼儿教育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整合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具体实践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就是为了不断优化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但是一些外界新颖的事物往往会吸引幼儿注意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将生动形象的画面以及声音、色彩等多种元素带进课堂,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创新教学模式,重要的是为学生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在幼儿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信息技术鼓励幼儿进行思维的创造和创新。在引导幼儿学习课文时可以鼓励幼儿进行故事复述,并且尽量做到声情并茂。比如,在学习《三只蝴蝶》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听故事,了解故事梗概,然后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思考,思考过后再为学生用多媒体播放一遍动画表演。经过这样一系列的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认知能力
新课改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对学生实施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基本以老师的语言讲解为主,学生对课堂上的所有内容只能被动的接受,容易对所学内容产生厌烦心理。经过科学研究,人对知识的认知是通过感官完成的,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恰恰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提高认知能力。
三、结语
篇9
教师通过接受信息技术的教学来提高其获取、处理与创新信息的能力,让广大人民教师能够更好地为教学贡献力量而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继续教育课程中能够学会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信息工具来辅助教学,真正让信息技术的先进理念渗透到教师课堂教育中去,让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综合处理各项对教学活动有用的教学资源,提高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对教学的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与意识。在教师继续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另一种角色就是为教学提供工具与资源,其所取得的意义与效果都为教师所认可,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中,能够有效实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将培训内容、教学方式等不受时空的限制呈现于受训教师面前,为接受培训的教学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信息化技术的环境。并且还能通过广播、电视、CD光盘、计算机或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对现有的有线广播、卫星电视等进行开发利用,借助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积极建设与开发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打造计算机培训网与卫星广播相融合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提高信息技术的培训质量,扩大受训规模,为开展全员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明显地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效率与质量。
2教师继续教育中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
2.1提高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信息处理素质
通过学习与运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信息能力与信息意识,除此之外,在如今这个“学到老活到老”的社会中,信息技术早已成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备条件,一个人如果想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就要与时俱进学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学习信息技术,为终身学习而提供能力保障与技术支持,为以后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2.2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知识
现代教育理念包含了丰富的学习理论与现代教育理论,反映了现实且合理的现代教育理念,例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优化教学理念、发现教学理念,终身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创新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等等。通过学习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能够主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虽然说对传统的观念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是却不受陈旧的教育理论所束缚,能树立持续、全面、健康的教育观念,获取学生正确的教育教学规律与学习成长规律,这样才能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理论与思想认识基础。
2.3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
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模拟与学习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新型学习方式,例如,协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等,能够培养教师用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久而久之,教师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而这些能力都是能够让教师的专业有所成长,让教师从“教学”的角色转变为“专家型教师”或“研究性教师”。
2.4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服务教学能力
教师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课程当中,通过培训者的讲解、示范,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的相互讨论、练习,并对各种新型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实际操作,熟悉新型的学习策略、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师深入掌握与了解在目前教育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运用要点及其方式,进而提高运用信息技术服务的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能够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信息素质,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璀璨的舞台。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应该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规模、效益与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教师,完善我们的教育系统。
3结语
篇10
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我们可以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并且还可以借助相机、录影机、手机等现代信息采集设备,采集身边的优质资源然后经过计算机加工将其应用于课堂。这种便利条件的生成,有效提高了教师教育思想与教学实施之间的保真度,使得教师能够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教学设想变为现实,呈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学生角度来说,来源于经典的优质资源可以引领他们渐次步入美学的殿堂,来源于生活的优质资源可以引领他们打开发现美的眼睛,学会从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进而创造生活的美,装点美的生活。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看花灯》的教学,教师课前采集了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图片、文字介绍、范作等几种资料整合在教学课件当中。在上课之初就利用其中的视频、图片和学生一起回忆生活中看到的花灯,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感受到的花灯特色,将学生已然发散开去的思维凝聚在美术课堂当中。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发现花灯制作中所用到的美学元素。学生根据自己眼前展示的丰富材料,开始了发现和总结概括的学习探究。最终总结道“花灯形态丰富多样,但基本上都是生活物像的衍生和变体;花灯的色彩艳丽,以暖色调为主;其装饰可以是剪纸、挂坠等具有民俗特色的元素”。没有丰富的资源,就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眼睛,让他们拥有审美情趣,更不能引导学生感悟美学创造的基本原理。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资源展示平台,也不失为学生不断跃升的跳板。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也能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能够将形、色、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我们需要的气氛,结合教师的语言引导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有趣的“服饰”》的教学,教师设置了时装设计大赛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先采用多媒体展示了时装表演的片段,让学生感受时装设计艺术的特点,并将学生带入了“设计师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时装设计需要关注的要素。随着学生津津有味地探讨,他们基本形成了时装设计的理念——“采用色彩、质料、突出的形态等元素设计出有鲜明特征的服饰,夸张一点也无所谓”。随后,教师又出示了一些时装展览的情境图,引领学生“穿越”于世界各地的大型时装盛会,“取经”、“深造”、“寻找灵感”。之后,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创造。整个情境创设以一贯之,大量依靠了信息技术设备的展示功能和信息采集功能,将学生需要的信息整合到课堂当中,使学生情绪高涨的同时也树立了自主设计的信心。
3运用计算机绘画,培养创新精神
计算机绘画,是近年来诞生的一项全新的美术创作形式,这也是将来美术创作行业发展的新的生力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绘画活动,方便学生实现自己的创意,当然也方便了学生创新精神的生成和成长。一方面,计算机绘画软件操作简易,所见即所得;另一方面,计算机绘图拥有更加灵活的处理过程,便于学生修改画作。一些电脑制图软件还具备图片合成的巨大功能,如果将学生不同时段的画作或者照片等资源灵活组合,可以创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渐变的形》的教学,教师采用Flash软件教育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先通过教师机演示了一个圆形渐变为金鱼的绘画过程,以便学生掌握关键的技巧。随后,便让学生开始自己的创作活动。学生经过自己的摸索,绘制了非常丰富的渐变动画,比如“日升日落”、“花开花谢”、“哪吒出生”等,而且绘画所用的时间也不多。接着,教师又将学生能力拓向场景制作方面,还是借助教师机演示了使用图层功能的技巧,学生马上明白了自己可以在渐变绘画的背面绘制一幅场景,于是他们的绘画又活了起来。一堂课结束,学生不仅感悟了渐变的形一步步渐变的过程,而且过了一把动画制作的瘾。计算机绘图,可以创生无限的创造机缘,大大开阔了学生创造美的视野和能力,为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