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化学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2 09:0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期中化学考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期中化学考试总结

篇1

大家好!

在这个已有寒意的季节,我们欢聚一起,召开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首先,让我们向半个学期来辛勤工作的全体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同学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在本次期中考试中获得奖励的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校工作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师积极努力为给在座的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同学们,经过这半学期的学习,你们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在你们中间涌现出了一批像**等等一大批学习刻苦、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班级中、校园里播撒下了辛勤的汗水和聪明才智,获得了骄人的成绩,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和赞誉。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勤奋和努力向我们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人要想取得非凡的成就必须依靠坚贞不屈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在这里,学校号召全校师生向受到表彰的20位教师和近300多位同学学习。同时,就本次考试中存在问题和后期学习对同学们谈一下几点看法:

一、首先,在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我们同学做得还不够,还不能熟练的运用学过的知识,特别是在理论知识与现实事例的有机结合,还需进一步提高.。其次,在基础知识的记忆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那些“后进”的同学,基础知识尤其薄弱。这一点我相信老师们在讲评试卷时一定都会谈到。

二、为了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对同学们提一下几点建议:

1:学习要刻苦:人的先天智力没有多大的区别,要想取得成功,只有靠后天努力。如果你成绩不理想,不是你的智力有问题,而是你刻苦学习不够,在习惯养成上不如别人,刻苦精神不如他人强。

2:学习要讲究方法:“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石”。推荐一种做法:一是“三先三后”的学习方法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3:要时刻用目标激励自己,要相信自己能行。目标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远大的学习目标。古人说“选其上得其中,选其中得其下,选其下得其下下”。哲人说“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力量”,这些话语都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树立远大的目标。所以我们每一个同学们都要有远大的目标,然后将目标细化到平时的日常行动上,具体地说就是制订好学习计划,合理地分配好学习时间,该休息的一定休息,该玩的时候一定玩,调节自己的大脑。将远大的目标落实为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清华北大离我们也不遥远。

4: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做到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有所作为的青年,勇于面对任何困难,充分抓住中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期,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亮丽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老师们、同学们,斗转星移,光阴似箭,第一学期已走过了一半的路程,一路走来让我们感到生活给予了我们很多,又赋予了我们很多,期末考试是我们下一阶段要迎接的新的挑战。美好的明天等待我们去创造。祝愿同学们都能保持自己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生活,勤奋学习,努力拼搏,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2

关键词:中等教育 资格考试 化学课程

德国后期中等教育(第11至13学年)(相当于我国高中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由完全中学承担,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关心、能力、适应性以及将来的去向进行教学。在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最后两学年,学生须选择学习两类科目,即基础科目(由基础性课程构成的学科科目)和达成科目(由较难的专业性课程构成的学科科目)。根据这两类科目和完全中学学业结束时进行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abitur)的总成绩,决定学生能否获取大学入学资格。2003年,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颁布了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并已于2004年秋开始实施。

下面以该州为例,对德国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和内容,以及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化学考试标准进行概述和梳理,并分析和总结两者的特点。

1、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和内容

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化学课程目标与前期一样,都力图从人格形成和一般教育的立场来揭示化学课程的教育意义,即旨在通过精确地解释物质世界,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关注并考虑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能力,以及了解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等。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新课程标准对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基础科目和达成科目的化学课程内容分别作了规定。

1.1 基础科目化学课程内容

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基础科目化学课程内容归纳于表1。

1.2 达成科目化学课程内容

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达成科目化学课程内容归纳于表2.

1.3 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化学课程的特点

(1)课程内容宽泛。基础科目里纳入了化学平衡、电化学、高分子化合物等知识。就这3个领域,达成科目纳入了基础科目中所没有的、更加高深的知识,以及芳香族化合物和与物理化学相关的化学能。

(2)课程内容偏深。例如,物理化学中的焓和亥姆霍兹方程;化学平衡中的酸碱质子理论和缓冲溶液;电化学中的氧化数、标准电极等。

(3)与生物学科联系密切。例如,基础科目中的“生物分子”单元和达成科目中的“天然物”单元。这2个单元旨在从化学观点看待生命现象以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化学物质在生物体中的功能。

(4)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例如,与化学相关的健康问题;对健康有危害的物质;日常生活中芳香族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与意义等。

(5)注重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例如,用简单实验方法鉴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进行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合成实验;设计、实行与评价热量测定;设计、实施酸碱滴定实验测定浓度等,都贯彻了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的学习。

(6)渗透sts教育。例如,大量应用高分子化合物的利弊;燃料电池在未来能量供应中的意义;物质再利用;可持续观点纳入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等。这些内容都是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体现了工业与技术的发展,是公民应具有的科学素养。

(7)注重价值观的培养。例如,课程内容中多处让学生自己讨论物质、反应原理等的价值和意义,旨在使学生形成正确科学价值观。

2、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化学考试标准

德国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化学考试标准(以下简称“考试标准”)揭示和规定了考生应具有的能力以及试题的内容、范围和程度等。无疑,了解这个考试标准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后期中等教育完全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范围和水平。

2.1 化学考试标准对能力的要求

能力ⅰ:专业知识(使用化学知识);

能力ⅱ:专业知识(利用化学的认识方法);

能力ⅲ:交流(在化学中进行交流和关于化学的交流);

能力ⅳ:反思(与化学知识相关事物)。

2.2 化学考试标准对试题内容、范围和程度的规定

(1)试题内容、范围

物质结构特征;化学反应;实验活动方法;生活世界和社会。

(2)试题程度

要求ⅰ:与学过的内容相关联,再现知识、活动技能与方法。

要求ⅱ:与已掌握知识相关联,选择与整理内容。即在新状况中应用已学知识。

要求ⅲ:在全新情况下,有意识地主动选择和运用已学过的方法。

2.3 化学考试标准的特点

(1)能力的要求逐步深化。由使用专业知识,加深到利用认识论,再到交流和反思。考试标准注重从实证、逻辑和批判角度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求收集、整理、传达化学信息的交流能力;还要求在生活、社会与技术关系中以及可持续性想法中思考化学意义和价值的反思能力;并把交流、反思与化学知识方法一样作为主要能力,揭示其中内涵,意义深远。

(2)试题内容范围全面。从物质结构特征、化学反应、实验活动方法、生活世界和社会4个维度选择试题,涵盖基础科目和达成科目的课程内容。

(3)试题程度渐深。由要求已有知识再现,到对已学知识的再构成,再到已学知识的应用。试卷编制过程适当分配各要求中问题,从整体看,试题难易适中。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化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作为高中时期的必修科目,在整个高中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化学实验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科学的意义和趣味,使其更加容易的吸收知识。但是高中化学实验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更新,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科W素养。

一、高中化学实验存在的相关问题

1.太过重视知识目标,忽视过程

目前有很多的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观点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对化学实验的功能以及相关的作用没有正确的认知。高中化学中的实验安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常是根据一些高考的考试范围进行的,其实验的内容也根据相关的成绩而设置,尤其关注化学实验的验证结果,而忽视的了实验的过程。甚至为了争取更多的教学时间,使用口头叙述或者板书实验替实际的实验过程,直接忽略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同时也不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这对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索能力有直接性的影响。

2.教学范式比较简单

受到长时间的传统教学观点影响,在如今的新课程背景下,部分的化学教师还没有适应这个变化。化学实验的教学依旧是将教师放在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实验之前习惯的将实验的原理、相关的公式以及化学反应等相关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并且还重点标示出其中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方式进行操作。很多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也是由教师示范为主,最后用实验报告的方式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缺乏一定程度的思考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也没有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科学素养进行锻炼。

二、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措施

1.重视理论和实验的关系

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之间的关系加以重视。化学的理论能更让学生更好的对化学物质的变化进行理解,化学实验则使其对相关的理论进一步的巩固和记忆,同时对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实验的作用贯彻到教学中,让学生从实际的现象中看到化学物质变化的规律,让学生能够进行一步的学习化学知识。比如在进行盐酸和铝片之间的反应,以及温度变高时候的实验时,氯化铵和8水合氢氧化钡氯化铵之间的化学反应,其在实验的时候能更让小烧杯与玻片之间的水结成冰。这样的现象能够让学生把抽象的吸热和放热转换成真实的感觉。

2.合理地增加与改进化学实验

在教育改革不断的变化深入下,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过程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在进行传统教育下的基础上实行不断的创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挖掘出教学中的新元素以及精神,从而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在实际的化学实验中,要对示范的化学实验进行仔细的选择,对部分实验还可以进行合理的改进,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装置简单且操作便利的实验,让教学的目的更加的明显,实验的效果也突出。比如在进行稀盐酸和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的实验时,就可以增加小气球这样的实验道具,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进。对小气球体积的变化进行观察,根据其体积变化的速度以及多少来判定稀盐酸和两个物质产生的二氧化碳实发的多少和快慢。这让实验的现象更加的具象和直接,同时也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渴望。

3.改变教学方式

优质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可以实行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将传统性的教师指导教学,改进成学生自主自由的探索方式。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材以及工具,然后再给出实验的要求,最后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学习,使用不同的实验方式和手段得出要达到的实验效果。比如让学生对盐酸和氨气之间的反应进行观察,并且总结实验的结果。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中间的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学生使用两根玻璃棒粘取浓氨水与浓盐酸,然后相互接近。或者采取把两者一起滴进大烧杯中等相关的方式。在经历不同的实验过程后,就可以获得最终的实验结果,使用不同的实验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在这个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相关的答案,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还存在着些许问题亟待解决。要让学生在化学课程中感受到科学的趣味和知识的魅力,就要化学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对化学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从教学方式和内容方面深入进行。要对化学实验的过程加以重视,从而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韦愫.探讨高中化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63-264.

[2]张景永.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改进措施[J].理科考试研究,2014,11:72.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发展性评价;化学教学

一、发展性评价概述及意义

教学评价的发展性、教育性是发展性评价中最为重视的部分.通过发展性评价方法,教师不仅能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还能及时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同时学生也能通过发展性评价获得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发展性评价是指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从而取长补短,最终实现综合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反展性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可以帮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优势和问题,为教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策略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使学生的自身认知结构更加完整.学生可以通过发展性评价及时发现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发掘自身的内在潜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找到以后努力学习的方向,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全面发展.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依据平时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一张考试试卷决定了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评价功能主要体现在选拔,综合素质评价被忽视,评价过于强调结果,不注重过程.学生的自我评价被忽视,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个体差异性,忽视了评价结果的反馈,不合理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学生学习的发展,导致学生被迫忽略自己的兴趣爱好,只重视考试成绩,埋没了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秀能力.因此,现在才提出以发展性理念为指导,弥补传统评价的缺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生的持续发展需求及发展性评价理念,通过更加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开展

1.结合发展性评价制定教学计划

评价的目的除了了解学生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制定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发展性评价方法,在评价中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如学生学习上的薄弱点,哪些是个别的,哪些薄弱点是大部分学生共有的,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生共有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分析、讲解,对于个别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薄弱环节,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通过发展性评价了解学生的性格和个性,针对学生性格方面的缺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对于非常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增加其回答问题的次数,然后对于他的回答得多进行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从而使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2.发展性评价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实施策略

教师可以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过程,针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例如,在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演示实验时,教师先给学生列出实验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然后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铁丝在实验前后颜色、状态的变化,是否出现声、光、热现象,实验结束后,让学生针对实验前提出的疑问进行讨论,最后回答.有学生回答:实验之前铁丝是银白色的,实验后变成了黑色;有的学生回答:铁丝之前是细丝,后来变成了粉末;还有的学生回答:实验过程中我看见了发光发热,反应剧烈的现象.这时,首先教师应该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其次对于那些不太准确的回答,教师在给予鼓励的前提下指出回答中不完善的地方,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分析,得出结论:铁丝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剧烈燃烧,火光飞溅的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燃烧反应后产生了黑色的固体Fe3O4.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实验之前要预热铁丝?为什么要在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细沙?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指导学生指导实验分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范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除了进行演示实验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出现的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总结出科学规律.教师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实验小组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进行粗盐的提纯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过滤器,对于制作的好的作品进行表扬,然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改进,自己制作更多的实验工具,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的创新,及时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进行“粗盐提纯”时,要提醒学生规范操作,按照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实验操作,对于在操作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耐性指导,循循善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结合发展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学生的反馈及时给予回应,引导各个实验小组内的学生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教师应通过真诚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除此之外,课外也要和学生多多交流,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3.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学生在学习复杂抽象的化学概念过程中经常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发展性评价,通过鼓励性的言语对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例如,教师在讲解“化学元素概念”时,可以先安排学生课前自己搜集和元素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汇报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元素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搜集工作给予表扬,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故事,比如,可以让学生编写讲述“碳元素的自白”,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讨论,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如,在讲解“化学式的书写”时,教师应针对初学化学的学生经常出现的拼写错误问题进行耐心的指导,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于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记忆和理解.我们以氮在不同氧化物中化合价不同为例,在学习这个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的变化,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并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客观分析评价学生,评价内容包括参与积极性、实验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探索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通过评价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尽量发掘其长处,采用恰当的方式指出其短处,针对短处提出合理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制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多多关注其思想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之,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能力.摒弃无法客观反映学生真实情况的传统评价方式,利用更加合理的发展性评价方式建立适合学生和老师的评价体系.

作者:张宜波

参考文献:

[1]黄昕.初中化学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初步研究[J].考试周刊,2010(31):188-189.

篇5

我认为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21-02

1.教学目标和教材不同

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主要体现着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高中阶段以初中阶段知识为基础,但是思维要求远非初中阶段可比。在教材方面,初中化学教材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内容通俗易懂,课程难度小,主要介绍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简单的化学性质、反应和现象;而高中化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难度较大。近年,初、高中化学教材均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相比之下,初中化学难度降低的幅度较大,而高中化学难度一直难以下降,甚至还增加了许多原大学无机化学及物理化学教材中的内容,无形之中加大了初、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的之间的差距。学生虽然在初中已经简单了解了化学的整体面貌,但是真正系统全面地学习化学,是在高中阶段。初高中教材存在不少知识点重复、交叉、衔接不自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1 有些内容初中教材中已经出现过,但高中教材进行了加深和完善,或者以另外的理论和思维进行了描述。如初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仅仅是狭义地建立在得氧失氧基础上,而高中则从本质上进行了阐述,即电子得失或偏转,并可以利用电子得失衍生出一些新的解题方法。又比如在计算方面,初中较多的采用质量,而高中较多采用物质的量。

1.2 原高中教材没有,但在现今选修教材中出现的内容。比如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个部分内容大多为原大学教材内容。

1.3 现初中教材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利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与高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差距就越来越大,这也给高中教学增加了难度。

2.教师教学方式差异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的学习适应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化学教学,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的限制,而且学生刚接触化学,上课内容相对较少,也较多地采用直接的讲解,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师生均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练习,从而做到耳熟能详。而高中教材内涵丰富,难度也较大,教学进度快,又加上各老师教学风格的差异,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的时候,对化学这门课程较难接受。另外,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中学不同时有初中和高中,这也导致有相当部分的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目前的教学,而忽视学生在知识上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有的学校只有高中部,高中老师又不了解初中的教学情况,不了解学生已经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3.学生情况

3.1 学生心理:初中学生思维形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己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且思维的辨证性、批判性和独立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心理的变化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相隔短短的两个月,他们就由初三升入高一进行学习,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已经成为一名高中学生,但是在心理发展的程度上他们更接近于初中生的水平。另外,当今社会存在的"新读书无用论"也在某些方面影响着学生,高一开始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如果不是学生自愿上学的话,学生的学习状态势必会受到很大影响。

3.2 学习方法:大部分初中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所讲过一些固定的学习模式,习惯于被动获取知识,较多地以记忆和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而较少主动分析理解,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而高中学习无论是知识难易程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着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归纳、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高一新生多数习惯于采用过去的学习方式,当发现过去的学习方式效果不佳的时候,便很容易动摇学习的信心。

3.3 学习状态:初中学生在中考后整个身心都松弛了下来,在假期中学生一般不会去重温化学,导致知识遗忘较多,并且在刚进入高一时,不少学生仍沉浸在暑假的玩乐之中,没有紧迫感,等到发现学习落下的时候,再补势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够及时地互相适应,提高教学质量。

3.3.1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衔接意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解决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前提,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许多教师尤其是初三教师,往往把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没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如观察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许多教师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背上,使得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兴趣可言的事,变成了单纯的为考试而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首先,化学课程要从"面向尖子生的化学"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另外,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可以适当地将高中的简单的知识进行渗透;在高一尤其是高一初期,课堂中应适时地对初中知识进行回顾。如当讲到甲烷时,我会给学生提到以后高中会学到更多有机化学的知识,乙烷丙烷丁烷等。

3.3.2 在教学方法上,要有的放矢。首先,高中教师要对高一新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其次,要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必要时还可请高年级学生谈化学学习的体会。在高一前半段,应该有意识地控制教学节奏和难度,由慢至快,由易到难,给予学生充分的适应期。自然科学的存在和发展是依赖物质的,它遵循着自然界的普适规律,如质量守恒、以强制弱,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普遍性去观察、认识、解决化学问题,把化学解题思维融入以普适规律为基础的化学学习之中。利用这些思维不仅可以减轻学习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不可忽视实验教学在衔接教学中的作用,我国化学家傅鹰有一句话"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实验是化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也较易引起学生兴趣。比如在学习氯化氢气体制备的时候,可以联系初中氧气的制备相关知识。

3.3.3 研究学生,使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注意力更集中,自觉性更强,逻辑思维能力也更强。因此,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课前就已在头脑中形成刺激,做到带着问题听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高中生比初中生有更强的自尊心及成功欲望,所以在教学中,不宜轻易否决学生的意见,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和信心。

4.在学习习惯培养上,要加强指导和帮助

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好的习惯确是很难养成。高一化学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从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逐步适应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主动预习,积极讨论提问,认真思考,自主归纳总结。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最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学会迁移、演绎的方法,才能在新情境下分析并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常见物质溶解性的时候,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找出规律以适应自身的记忆方法。

5.结语

衔接教学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衔接教学不应是单纯的知识教学,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突破口,开展全方位探索。另外,课堂教学还应该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教学链。衔接教学中各方面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学实践中重视内在联系,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2] 秦成翠.安徽省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调查与思考.化学教育[J].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 杨玉麟.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研究实验报告.化学教育[J].1999,(7,8):52-53,92.

[5] 曹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教书育人[J].2006,(9):92-93.

篇6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备课组要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本学期各科组要针对优生抓好辅导的落实,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 9月3日——8日 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 制定工作计划

2、 9月9日——15日 毕业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完中语.数.政.生.化科组 长会议;市语.数.政.生.化镇中心教研组长会议;市 政治课题组会;高中物理竞赛

3、 9月16日——22日 上学期期末考总结会议;完中物理科组长会;市各 科镇中心教研组长会;“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 发动工作

4、 9月23日——29日 班优秀作业展览;高中市各科中心教研组长会;市 数学课题实验评比;市教育科研课题工作会;市初 中、高中青年教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完中计算机 科组长会;九月份文明班评比;参加镇中小学生文 艺汇演

5、 9月30日——6日 国庆节

6、 10月7日——13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新教师工作座谈会;市高中艺 术教育研讨会;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7、 10月14日——20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初、高中美术公开课;高一地 理、物理研讨课;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政治高中课 题组实验研讨活动

8、 10月21日——27日 教研工作检查;市高中艺术课(音乐、美术)教学 调查;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全国中学信息学奥赛; 高一化学研究课;初中化学公开课;粤(顺)港澳 语文单元教学研讨会;初、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 十月份文明班评比

9、 10月28日——11月3日 教师结对子阶段性总结;高二历史研讨课;高三物 理复习研讨课;政治科高考辅导讲座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0、 11月4日——10日 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 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 育运动会

11、 11月11日——17日 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 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 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

12、 11月18日——24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研讨会;初中物理公开课;文学创作大赛 总结

13、 11月25日——12月1日 目标分层教学优质课评选;市中小学落实教学常规 工作调研;十一月份文明班评比,班主任工作调查

14、 12月2日——8日 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 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 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15、 12月9日——15日 优秀论文评选,市中学生物说课比赛;市初中化学 单元目标引导探索实验研讨会;政治课题组实验工 作调查;高考备考视导;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16、 12月16日——22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探索性学习情 况调查;市学科带头人、新秀、教学能手复评

17、 12月23日——29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数学 课题实验工作总结会;十二月份文明班评比

18、 12月30日——1月5日 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市中小学各科论文评选

19、 1月6日——12日 教研工作检查;目标分层教学总结

20、 1月13日——19日 新教师期末复习督导

篇7

【关键词】 化学;教学;理念;过程;实验;反思

教学反思也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当前,新颁布的《国家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其教学理念,依据化学学科特点,结合我国目前化学教育教学现状和要求,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求反思的层面很多,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1 教学理念上反思

“新课标”要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而本人在教学中注重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

如在讲到乙醛得氢还原为乙醇,得氧氧化为乙酸时,我先引导学生分析上述两过程中乙醛醛基碳原子氧化数的变化,从而与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统一,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得氢是还原、得氧被氧化,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他们终生学习能力。

2 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反思包括课前思、课中思、课后思。课前思主要是面对新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改进教法,优化教法;课中思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瞬间反思,它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至于课后思则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内容最广、形式最为多样的一个反思过程,其主要类型有“课时思”即一堂课下来就进行总结思考,写好教学日记,这对第一轮高中教学最为重要;再有为“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一周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接着为“月后思”对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为教学承前启后作必要准备;最后是“期中思”或“期末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分析,通过对考试情况的分析以及与学生座谈等形式对教学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当然还有时间跨度更长的一个学年甚至于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对于宏观反思本人认为要注意与时俱进,使自身教学经验与“新课标”要求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境界。

3 教学方式上反思

常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无一变动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法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新课标”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基于上述要求、本人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大胆采用先讲授中学化学理论知识即原子结构、电解质、化学平衡、氧化还原等内容、然后在已有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内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还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主体、都得到充分发展。

4 实验方法上反思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学科的发展与化学实验方法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然而,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化学实验方法远未能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现状,实验方法的单一或陈旧减弱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和兴趣,一些原本应由化学实验所体现问题却被不严密的思辩和理想化的数学计算所代替,难以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结构、性质、规律的建立主要靠系统的实验研究所得到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方法上的创新,在实验安排上将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相融合,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比例,或将验证性实验作为探究性实验的一种活动形式等等,事实证明以上做法都大大调动了学生在实验形为中的积极性,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完成实验及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等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各种能力。

以上便是本人在高中化学教学反思中的一些探索,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终生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反思会不断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进自已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因而教学反思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愿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 郭思东.感悟学习的若干思考、《课程、教材、教法》 2004(1)17-19

[2] 刘登学.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中学化学》2003(6)28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 兴趣教学

1 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方法

1.1 通过设置情景提出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想方设法创设一个恰当的生活问题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探求化学知识。一味地讲解化学知识往往会让学生感觉厌烦,可是如果能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者一些热点焦点问题上入手,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化学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兴趣大增。

比如:在教学“原电池”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钉在木头中的钉子为什么在和外界接触的地方容易生锈?为什么铜丝和铝丝不可以连接?类似这样的问题特别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2 通过假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提出问题之后,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了。有时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提出正确而合理的假设。能不能提出和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到解决问题的成败。教师要组织学生提取和分析问题的信息,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提出假设后,还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验证方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合作,一起研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也是问题式教学模式的优点之一。这里的提出假设并不是教学目的,而是要学生通过这个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学生探究时,化学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猜想、假设、验证方案和结论,这样通过互相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合理。

解决问题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载体,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努力做好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指导者,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发现和暴露学生在学习重点、难点内容时存在的障碍、困难,及时引导、分析、讨论、解决。在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各自的猜想、假设、实验方案或得出的结论进行交流,比较各人或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思维结论,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更趋合理。

2 创新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

3 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化学的东西很繁杂,许多吃的、用的都涉及化学物质,没有生活便没有化学这门学科,或许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过程和现象司空见惯。其实作为化学教师,只要我们善于把生活中的现象与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化学学习兴趣,就会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篇9

一、认真研究“三考”导向,明确高考复习方向

“三考”即考纲、考点、考题,它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强调以“三考”为导向,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以减轻不必要的负担。高考复习应在充分吃透考纲的基础上,在分析近三年高考单科化学试卷及理综卷中化学部分的基础上,找出考试的热点与冷点,以指导整个高三化学复习。在复习中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怪”的内容,对考纲不要求的内容,坚决删掉,对考纲降低要求的内容,坚决不拓宽不加深,而把注意力放在抓重点、热点、难点及关键点上。如对涉及量的关系的一类离子反应、过氧化钠与某些混合气体反应后气体体积的变化等方面的内容,则要少花精力,而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元素周期表、化学平衡、电解、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合成与有机推断等方面的内容,则花大力气进行复习。

二、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科学组织新三轮复习

根据新高考要求和新一轮课改的精神及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情况,高三复习应按以下三轮进行,其各轮次的指导思想与时间分配大致如下:

第一轮:夯实基础,科学构建化学科知识结构。高考首要考查的是化学科的“双基”,因此,第一轮复习要着重完善中学阶段的化学知识结构,以课本为中心,按其结构章节体系,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小专题复习。重视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在第一轮复习中要突出“全”、“联”、“活”三个字,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所谓“全”就是复习时要细致准确,知识点覆盖要全;“联”就是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分散的要联系到一起,如高一“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和高三“化

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联系到一起等;“活”就是通过专题训练使知识运用灵活化,以达到《考试大纲》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能力考核要求。此轮复习时间约为六个月左右。

第二轮:培养能力,着力提高化学科综合素质。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化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的落脚点是学科能力的考查。因此,在第二轮复习时,在着重于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的同时,通过分块归纳、专题讲座与强化训练相结合,把重点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放在突出解决高考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上,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学科内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并按照“理科综合”的考试要求,能适当综合并联系实际,解决高中毕业生所能达到的跨学科综合能力。不同的题型具有不同的测试功能,通过本阶段的复习与训练,要实现高考题型的有效到位。本阶段复习时间约占两个月左右。

第三轮:热身训练,全面适应化学科高考的要求。根据高考对全体考生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适当“拉开差距”的要求,每次模拟考试命题时,要确保试题有必要的区分度,保持一定的难度(把握好以中等难度题为主)o着重于针对高考进行适应性训练,提高考生的答题的规范化程度,同时通过模拟训练,搞好自查,进一步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做好应试准备,使学生全面适应高考。此轮复习约占一个月时间。

三、巧妙运用复习方法,切实提高复习功效

复习方法的异同,对复习的成效影口向很大。高三的复习不同于基础年级的阶段性复习,而是全面的综合性的复习,既要考虑分块归纳,使考生明确基础知识内容;又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考生建立知识检索和联想体系;还要注意类比深化、培养能力,使考生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讲练结合,做到“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评;“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差必补。决不能搞题海战术,同时依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提优补差,通过拔尖与补差相结合,使差的变好,好的变得更优。

要切实提高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坚决杜绝“废课”、“弱课”。评讲课是高三复习阶段中常见的课型,也是最重要的课型,我们认为,“评”就要评在考纲、考点、考题上,进行归纳性评讲,包括题型、方法的归纳,评讲后还要组织相关题型的矫正性训练。

四、坚持定期模拟验收,及时纠正各种答题失误

进入高三,除期中、期末和各地统一组织的调研考试外,还要建立周测、月考制度,按照高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题,最好是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和各类模拟题,对学生进行模拟验收。其周测一般以一课时(即45 min)为限、月考一般以120min为限,在模拟时,要像全国统考一样,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答卷,然后找出学生失分的原因和复习中的薄弱环节。分析哪些知识学生已掌握,哪些知识还较模糊,哪些知识还不会,哪些能力还不具备,再有目的地进行讲评,针对性地进行补救,防止下次重犯。对典型题型还要展开思路,寻求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及多题一解等类型,力争命名知识、思维、能力同步到位。

五、突出知识联系运用,强化综合能力培养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学功能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4C0036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是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初步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之后,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代表开始深入、细致、较全面地学习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和鉴别等内容,具有化学物质学习的典型性[1]。第六单元也是对学生日常生活、小学科学及化学前几个单元中所接触到的木炭、二氧化碳、煤气等熟悉的物质以集中呈现的方式来学习。学生对碳单质及其氧化物有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与物质构成奥秘的部分知识相比,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生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已初步感知学习化学的方法,对化学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许多内容还处于记忆范畴,并没有得到深刻的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由空气、氧气的高度兴奋期走向分子、原子、元素的迷茫期,又因期中考试后的自然松懈,再加第六单元内容较具体形象、实验多的特点,师生都会自然地进入一个“快速通道”,迅速地结束第六单元的学习。殊不知这样做会丢失该单元应承载的许多教学功能。

1 知识的过渡

1.1 元素化合物知识从简单过渡到复杂

本单元承接前面的非金属气体单质,以非金属固体单质“碳”入手,过渡到其氧化物CO2、CO等化合物,初步接触到HCl、H2CO3、Ca(OH)2、CaCO3等物质,涉及酸碱盐中的部分代表性物质。从非金属向第八单元金属的过渡,为第十、十一单元的学习做好引子和知识储备。如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但要知道CO2能与Ca(OH)2反应,而且能分析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白环”的形成原因及清洗方法。教学中要从前面关注具体物质性质的学习过渡到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过渡到关注物质间的联系与转化的学习。因此第六单元的学习应前后统筹兼顾,不但要掌握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具体物质的性质,还要了解与之作用的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有意识地关注一类物质的性质,为后面酸碱盐的学习做好铺垫,不应割裂孤立起来学习。

1.2 化学用语从入门到应用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个分化点,部分学生对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书写还不够熟练,还处于一个机械应付的阶段。而第六单元大量化学方程式的出现,恰好能予以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巩固并熟悉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技巧,以便能在金属与酸、盐反应,及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中应用自如,这也是一种技能的训练。

1.3 化学计算从简单过渡到复杂

初中化学计算主要有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计算,许多教师将三者割裂开来,各立门户,造成化学学习的复杂化,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可将化学计算回归于数学的“比例”计算,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原理:“根据相应关系量间的比例不变”来进行计算。因此理解“对应量”和“对应关系”就非常重要。第六单元的教学是承接前面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入门学习,过渡到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理解。通过练习加强对计算原理的理解与应用,从而学会解决“非标准量”的复杂计算,进而能轻松自如地完成第八单元的含杂质的计算和第九单元溶液的计算。

2 方法的过渡

2.1 思维模型从建立过渡到演绎与应用

在1~5单元已建立起许多思维模型,如常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几个维度研究物质;常从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操作、检验、验满、存放等方面进行气体制取的学习;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思维模型、物质燃烧现象描述的思维模型等等。

第六单元需要在前面所建立的思维模型的基础上,对思维模型进行演绎与应用,从而能轻松地引领新知识的探究。一方面巩固并理解思维模型,另一方面以此引导学习新知识,从而使初中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也有利于学生自觉地进行横向对比,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用“思维模型”引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紧,越滚越大。有时教学中看似浪费了一些时间,其实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力,也就不再惧怕那多变的第十、十一单元了。

2.2 认知的深度从表象过渡到内部结构

第六单元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掌握物质性质的层面上,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前面所学习的微观知识理解物质的性质,从而逐渐认识一类物质的共性。当然这里也不可能对所有物质、现象进行解释,仅是引导学生思维努力的一个方向。如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本质是反应生成了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以此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金刚石与石墨、CO与CO2性质不同的本质分析,引导学生从宏观过渡到微观分析等等。

2.3 认知的广度从单一过渡到多向

前面学习O2、H2的化学性质较单一,如助燃性、可燃性。第六单元碳单质及其氧化物中的物质可能有多种化学性质,物质间的联系也更为广泛,学生的思维要从单向走向双向或多向。如C与CO2反应不但要知道C有还原性,还要推知CO2具有氧化性;CaCO3能与盐酸反应制取CO2,从中不但知道CaCO3这种物质能与盐酸反应,还要从中知道盐酸能与CaCO3反应等等,思维要走向双向和多向。

2.4 内容从学习具体物质的性质过渡到观念性、规律性知识的学习

化学的入门是从大家最熟悉的空气、水等物质开始,但面对几千万种的物质不可能逐一研究,必须初步形成一个观念性的认识和规律性的总Y,努力提高知识的概括性和统领性。如“碳元素喜欢与氧元素组合成二氧化碳,但如氧元素不足则先转化为一氧化碳,一旦有机会再遇到氧元素再转化为二氧化碳”,这一句话就可统领C、CO的化学性质,而且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如有机物燃烧中黑烟的形成就可轻松用此观念解释清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观念的提炼,要帮助学生不时地进行规律的总结与应用,不至于到第八、十、十一单元对一些规律的演绎无所适从[2]。

3 能力的过渡

3.1 学习的方式从教会过渡到自学

之前的学习主要是以教师的引导为主,意在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化学,而此时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方法,但学生应用方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化学还有困难。因此课堂上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讨论,设计一些表格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如金刚石与石墨的内容学习,可让学生通过表格从外观、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和用途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学习,学生阅读教科书后自主完成表格。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此时教师只是提出一种方向性的思路和方法性的指导,具体的细节上要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而习得。学生要能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并能尝试着给予合理性的解释,逐渐培养学生的能力。

3.2 实验设计从教会过渡到学会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学生通过教师演示和自己动手经历了一些实验,但离自己能设计实验完成探究任务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第六单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实验设计的一些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原理。

实验教学的重点不仅仅落在实验的操作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的选择和实验设计方法的学习。如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条件是“接触”,也就是说二者接触就能反应,反之分离就停止,这是实验设计的原理。据此接触有三种方式:a.大理石主动地与稀盐酸接触(图1-a);b.稀盐酸主动地与大理石接触(图1-b、图1-c、图1-d);c.两者同时主动接触。分离的方式同样有三种,如此就很轻松地设计出几种装置,但关键是要能正确地理解实验设计原理,才能灵活应用,而不是机械地模仿。

再如,图2-a中是石灰水主动与CO2接触,图2-b、图2-c中是CO2主动与石灰水接触。如能认识到这个层面上,那么对下题的实验设计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实验设计思路了。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很多都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验证打开的汽水瓶所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图3)。

3.3 观察能力从片面过渡到全面而系统

随着实验设计复杂程度的增加,对实验的观察能力的要求也要相应提升。之前观察的主要是物质的燃烧,物质的加热,学生已具备观察方法,可能不能适应后面的实验要求,如固体与液体反应、固体与气体间的反应、控制变量法的对比实验等。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提炼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之更全面而系统,为获得正确的结论打下基础。

3.4 实验目的由实验操作的练习过渡到实验结论的推理

随着学习的深入,实验的目的由之前的仪器识别、使用方法的练习等过渡到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实验结论,对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结论推理的能力要求较高。如CO2的倾倒实验、碳酸使石蕊变色实验等实验结论的获得,都需要通过缜密思维才可获得。这些都为后面学习燃烧条件、铁生锈条件、金属活动顺序等实验结论的获得做好能力的培养。

总之,从表面上看第六单元是学生易学,教师好教的一个单元,其实承载着许多方法的再学习,能力的再提升的教学功能,必须渗透到课堂的各教学环节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和螺旋式上升,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行如流水,水到渠成[4]。

参考文献:

[1]王晶,郑长龙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化学(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68.

[2]倪娟.名师课堂教学设计与点评・中学化学(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