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考试期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13:2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考试期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语考试期中总结

篇1

我每到考试的时候总因紧张而很着急,为此,我想出了几个办法。1。解答题时,不要急于下笔,要先在草稿纸上列出这道题的主要步骤,然后按照步骤一步步做下来,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尽量把每一道题都答得完整;2。平时多做一些不同类型的题,这样就会对大多数题型熟悉,拿到试卷心中就有把握;3。适当做一些练习。我想如果我能做到我以上提到的这几点,我一定能把考试中的失误降到最低。因此,我一定会尽力做到以上几点的。

但我想单单只靠以上几点还是不够的,我还就该拥有几点科学应试技巧。于是,我根据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想出了几点。第一点:拿到考卷后,应把考卷整体审视一遍,看一看哪些题目比较容易,哪些题目比较难。第二点:先从简单的题做起,把那些好拿的分数全部拿过来。第三点:遇到难题,实在不能马上写出来的话,不要死死地盯着那道题,而忽略了别的题,应把所有会做的题做完才努力解答那道题。第四点:考完后,认真地检查,看看自己有没有把题目看错或抄错。

在下一次考试中,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自己在这段时间学习的严重不足。单选题的错误在于平时听课效率不够高,笔记做得不完善,复习又不全面,像XX这样的知识点未弄明白,等等。所以在唯一可以把握书本知识的题目上出错,针对这点,以后一定要把握好课堂45分钟,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同学。

完形和阅读因为平时的积累不够,未完全掌握答题要领和方法,所以出现未弄清题意、等现象,如XXXXXXXXXX(针对本次考试错误的地方举例),所以以后要多做完形、阅读,积累答题技巧,把课本的知识拓展、灵活运用,这样,才不会在下次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总之,平时的十分重要,毕竟态度决定成败,我相信通过下个阶段的努力,我一定能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在各科成绩当中,我的英语算较差的一门,其中听力、阅读也是最薄弱的。所以,我想我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做一些听力、阅读的辅导材料,来提高我的英语成绩。我想是不够的,我应该从现在做起,施行我的计划。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想我假如做到了这一点,我的英语成绩一定能变好。

要想语文成绩变好,应该多看一点课外书,提高写作水平。因为现在语文考试写作占很多分,要想语文成绩变好,首先写作水平必须得提高,这样才能抓到分数。还应该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和古诗,这些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对语文考试也都有一定的帮助。

篇2

来到南大这个新的专业,感受一种新的教学,我倍感荣幸。从一个开始还对计算机心存恐惧的我,四个月下来我也可以感用它、习惯用它了。对我来说,学习技术是个难题,可我看到其他一样的同学都可以学我也鼓足了勇气,争取让自己明白些,会一些。在这里,虽然没有哪一个老师手把手的指导我、教我学,可我正式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懂得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而且,因为这样,我有无限的选择权利,我可以学自己感兴趣的几何画板、虚拟世界。

虽然没有一样能学得通,可我知道,技术是个长期学习的过程,没有持久力就不会有成功。 每次和别人交流时,我都以为自己在大学里每天都一无所获,可是在总结学习、收获成果时,我才清楚地看到我没有白白地度过四个月。 我喜欢数学,同时我又害怕数学,我怕会听不懂、学不会。事实证明,大学数学确实有些难,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困难。时间充足时,我可以预习课程,老师讲时也勉强听得懂,作题是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不能把老师讲的内容应用。看着一道道不饿基本题我真的不想做了,可是这样又不行,只得硬着头皮细细地想例题,慢慢地分析例题,总结它的解题方法,做的多了也就逐渐回用了。在开学初期,我可以花大量的时间来做这样一道程序,可越到最后越忙,我挤不出时间去预习,甚至课后没时间做练习、问问题。

在课上只能接受老师的那么少的信息,没时间巩固,而且数学内容又逐渐变难,最终我又到了低谷,那时我只好干脆放下数学,忙过了最急的事后再拿出时间总体复习。这段复习的时间里好困难,有时几个小时只做出二十几道题,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基本上捡回了失去的内容。 英语的学习也是个难题,我一向厌恶英语,更不会学英语,英语分级考试分到二几是很正常的。以前有考试领着我还勉强可以过得去,可到这完全要自己学,我就不知所措了。

篇3

关键词:校本教研;非高三英语;英语命题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个有13万人的县城里的唯一一所高级中学,在校学生约3千人,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使用的是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每学期学校在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中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各一次,每月考试1~2次。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自己的教学质量,总结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进度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加以改进。同时,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总结自己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争取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然而,每次考试中,学生英语及格率非常低,男女生之间的英语成绩差异也很大。期中、期末考试,笔者所在学校曾经使用不同的命题方式,或从外校购买试题,或指定高三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命题,或让高一、高二任课教师每人出一套试题,然后由高三教师从中组题,等等。但是,无论使用何种方式,英语考试结果都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现状,学校领导在2011年初成立命题小组,由专业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老师专门研究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大型考

试题。

二、分析问题

为什么许多学生英语成绩差,英语及格率低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英语命题小组做了很大的努力。

首先,认真研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年)和陕西卷高考英语《考试说明》(2010年),明确测试目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学段课程测试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通过测试这种终结性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

善。从目标中可以看出,非高三英语测试应该发挥测试的激励和改进功能,而不是筛选和选拔功能,不能用对待高三学生的标准来对待高一和高二学生。

其次,命题小组认真研究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该教材凝聚了许多专家的心血,符合现代语言教学规律,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应用功能,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确实是一套好教材。该教材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据学情,非高三阶段考试适宜降低测试难度,适当调整试题难度,以7:2:1的比例为宜,即:7个简单试题,2个中等难度题,1个难题,试题主要针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其次,使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

第三,命题小组对笔者所在学校自2007年(使用新教材的起始时间)至2010年非高三期中、期末英语试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其中一部分试题对本校学生来说难度偏大,有的试题超出了该阶段学生学习的范围,甚至有的试题有明显的知识错误或印刷

错误。因此,针对性不同的试题会使考试结果不同,对教学所起的作用也会不同。

三、命制考试题应注意的事项

阶段测试虽然不像高考那样,每个环节都要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进行,但也必须遵循测试的基本原则,逐步实行标准化,努力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实现测试的目的。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工作要点。

1.阶段性试题的命制要先明确阶段教学目标,确定考点,然后才能选材和命题

试题考点的确定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参考上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内容和学生掌握的情况;其次,每次检测要有明确的考点,尽量做到考查目标和试题设计形式与检测点一致,使测试能够提供准确的学习信息,对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作用。

2.根据规定的考试时间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试题量、试题类型、试题排列顺序和分值比例

阶段测试的时间应该足够,试题量不可过大或过小,要让所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刚好完成所有的考题,至少留10分钟的检查

时间。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命题组将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调整为2:1,即客观题大约占卷面分值的三分之二,主观题约占三分之一。把握好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兼顾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是很有必要的,既发挥主、客观试题各自的优势,又弥补二者的不足。

3.以语言的交际性为原则选编英语试题

语言是一种交际媒体,英语语言的测试当然要体现其真实性和实用性,脱离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任何词义都是苍白的。教师命题时不可挖空心思设陷阱去迷惑学生,或生搬硬套语法结构,选编

质量不高的试题,而应该依据新教材,将语言的功能、意念和话题与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特定的语境,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学生学英语最终是为了用英语,因此,英语测试不仅要反映出学生知道些什么,而且还要体现出学生能做些什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审读和修正试题

修正试题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百倍的耐心和细心,应当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逐题进行审查、修改和筛选,使试题真正达到科学、准确、合理。

四、结束语

英语命题研究是英语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一个必修工作,所命制的试题质量不仅反映出教师业务水平,更重要的是,试题的测试结果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自信心、兴趣等有着直接的影响。立足于校本试题才最适合本校学生,才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积极作用,才能真正实现阶段测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琳,程晓堂,高洪德,等.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英语专业四级 阅读理解 历时稳定性

1. 引言

教学中的测试是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是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采取进一步措施的重要的依据之一,因此它对教学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测试学则是研究如何设计考题和实施考试,以准确评价考生的能力,从而为教学管理、人才选拔、教学研究等工作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它综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统计测量学和相关专业的知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交叉性学科。外语教学与研究中也同样少不了测试,研究如何制作外语考题对外语教学与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内有较大影响的英语测试主要有:高等教育入学英语考试(即高考MET)、大学英语系列考试(CET-4、 CET-6)、硕士生入学考试、英语专业系列考试(TEM-4、TEM-8)和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对测试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多从宏观的学科理论角度分析考试的基本原理、基本特点、基本作用和基本步骤等,如:陈晓扣和李绍山(2006)对考试的结构效度进行了研究;李绍山(2005)对测试的反拨作用与试题的设计关系作了研究;杨惠中(1999)对测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李建达对阅读的测试方式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学生成绩的影响等。实践方面是针对某类具体的考试或某类考试中某次考试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分析,国内研究多集中于此。

国内对外语考试进行的研究分析也多集中于实践方面,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从应试者的角度。主要是通过分析往年试题来把握题目各方面变化规律,以求得掌握未来试题的趋势,从而为考生更有把握应考奠定基础。这种研究多为一些被辅导的应试者所钟爱。二是从出题方的角度。主要是通过分析往年考试结果来总结出题过程的得与失,从而为进一步编制更精确的考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如:邹申(1995)在1994年3月至5月就英语四级、八级考试对部分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文秋芳和赵学熙(1995)对英语专业四级口语考试的可行性等问题作了研究;文秋芳等(2002)对英语专业八级口语考试的可行性问题作了研究;朱嫣华(1995)和祝平(2005)分别就专业四级、八级标准化、科学实验化及大纲变化作过研究;黄永红(2006)研究分析了英语专业四级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李晓等(2002)分析了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意义和存在的必要性;黄家(2000)评估了中山大学英语系几年间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统测的表现,分析了统测的结果并认为,这种测试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改进教学,因而作为一种评估手段是有效的;王海贞(2007)运用评分过程证据对英语专业四级口语考试的效度进行了研究。

当前从出题者角度分析的文章多为针对较短时期内特别是某年或某次试题的分析和研究,如某一年或两年的考试题的分析,如:邹申等(1996)分析了1995年四级和八级考试各题型优点与缺点,各型之间的相关等;陈小扣和李绍山(2006a)研究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填空题的结构效度;张和罗凯洲(2007)对专业四级考试的反拨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但这一领域极少有通盘对多年考题的稳定性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某一种考题的多年的稳定性也应是其信度的主要表现,就像用一把尺子去量多年考生的英语水平一样,可以使我们对各届考生间英语水平的变化作出精确的判断。如果某类考试这样的特点不够明显或根本未进行考虑,我们就不可能纵向对各届考生作出历时的比较。那么无论是教学或是研究中我们对考生语言水平的发展变化都不可能有较全面准确的了解。

英语考试中阅读测试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其编制过程中有许多可变的因素都会造成考题难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到考试题目的信度,如材料的长短、生词量的多少、句子的平均长度和复杂程度、单词的平均长度、阅读材料内容与考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文化习俗等的相关程度等。这些影响因素多数是不容易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在各年的考试中阅读题的稳定性是比较难以控制的,它的稳定性可以作为整套题目的稳定性的标志。因此,以阅读理解题作为代表,通过实验做的研究和分析来展示一下某类英语考试中稳定性是可行的,会对试题编制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试图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题真题作为代表来研究历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题在稳定性方面的表现。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历年来英语专业四级真题中的两年阅读题为代表来研究本类考试多年的稳定程度。

2.1研究问题。

(1)两套阅读试题中学生成绩是否相当;

(2)两套阅读试题中学生成绩是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2.2研究对象。

在本研究中作为被试的是本校2005级英语专业小学教育专科两个班的77名在校学生,其中男生18人,女生59人,平均年龄为21岁。这些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均未继续上高中,而是考取本市教育学院招的中等师范的小学教育,因而未系统学习高中英语,英语基础较差。实验进行时在本校上大学专科已经近两年,英语水平接近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有多数学生考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也有个别学生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本实验的考试的实施是在本学期各科学习结束时各科进行结业期间进行的。

2.3工具。

(1)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阅读理解考试真题两份。

本研究从1993至2005年的英语专业四级题中随机抽取了1995年和1997年的完整阅读理解部分分别作为两套泛读考试题中的组成部分并连续对参与被试先后进行了测试。第一次考试在2007年4月20日上午7:30到9:10进行,第二次考试在2007年4月23日上午9:30-11:10进行,一百二十分钟的时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足以完成所有考题。在第一次考试中(2)班有3名学生缺席,第二次考试全到,因此这三位学生的成绩不计在实验结果中。两次考试相隔仅两天,考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能力上的显著变化,因此学生的能力不会对两次测试结果异同产生影响。1995年的考题阅读题由四篇短文后附20个考试阅读理解的小题,1997年的考题也由四篇短文组成,不过文后仅附15个选择题。因此实验将计算出各个学生在每套试题的得分率进行对比。

(2)统计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工具为SPSS 15.0统计软件。测试结果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因此无人工计算产生误差的机会。

2.4实验数据。

实验统计了各个学生在两次考试的阅读题中答对的题目的个数,并计算出他们的得分率,其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在表1中:

注:R=Range,Min=Minimum,Max=Maximum,M=Mean,S.D.=Std.Deviation,V=Variance,Skew=Skewness,Kurt=Kurtosis,Stat=Statistic,S.E.=Std.Error,TEM1995=编入期中泛读试题选用的1995年英语专业四级真题的阅读理解题部分,TEM1997=编入期末泛读试题选用的1997年英语专业四级真题的阅读理解题部分。

表中显示:学生在1995年阅读题中的得分率平均为.5701,而在1997年的考题中的得分率平均为.4424。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我们不能就此断定二者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为检验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否达到了显著水平,实验中对二者进行了成对样本的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表2中显示,计算结果t=6.667,p=0.000<0.05,据此可断定二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二者间的差异是由于试题本身原因造成的,而非其他偶然因素形成的。

为了进一步考查这两年阅读题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又计算了学生在两次考试阅读题中的得分率之间的相关性,其结果如表3:

表中显示,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 =.119,而且p = .304 > 0.05, 故二者之间为低度相关,也即如果一个考生在前一次考试中得了高分或低分,他在后一次考试中仍得高分或低分的可能性不太高,换句话说就是两次考试相互对应的程度非常低。还可以说这两年考试中学生考试的成绩之间的可比性较差,如果两个人在这两考试中都得了60分,他们的能力高下之分就难于决断。这就是每年考题难易度不一样造成相互之间的不可比性。

3.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不难发现,1995和1997年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阅读题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1997年的阅读题目似乎难度有所增加,因为学生得分率明显下降;二是学生在两套题中的得分相关性较弱。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就表明二者之间的连贯性或称连续性不强,这种大型考试的较弱的连贯性或连续性就会使教育有关从业人员无法对学生们进行纵向的即历时的比较,至少比较的结果可能信度下降。

4.启示与建议

每一类大型考试不但涉及当年考题的方方面面,还牵涉到这类考试试题多年之间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至少要保持在一定阶段内的稳定。它的调整与改变不能有一点随意性,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比如说:考试的目的要求有了较大的改变,考试的范围有了较大的调整,考生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变化等。总之,要根据全局范围内的实际情况的需要来变化,要在变化前作充分的调查研究,以做到准确无误。还要在变化实施前做广泛的宣传,使所有考生和考试相关人员完全了解,以免考生感到突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到目前为止先后有两次修订:第一次修订本是在1997的11月出版的,第二次修订本是2004年3月出版的。显然本实验抽取的1995年和1997年的题目应属大纲第一修订前一段的,相互之间理应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实际上从试卷上看1997年阅读题目在分值上与1995年已经不同了。本实验证明其难度也有显著的不同,其较大的不对应性也是理所当然的。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吴克明,王文宇,&任裕海.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语考试可行性研究[J].外语界2002,(4):67-73.

[2]文秋芳,&赵学熙.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的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与实施[J].外语界,1995,(1):30-36.

[3]王海贞.基于评分过程证据的英语专业四级口试效度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4]朱嫣华.努力实现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标准化和科学化[J].外语界,1995,(1):24-29(36).

[5]李晓,廖凤荣,&罗耀光.论英语专业统考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广西高教研究,2002,(2):73-75.

[6]李绍山.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与语言测试设计[J].外语界,2005,(1):71-75.

[7]祝平.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大纲的新变化[J].外语界,2005,(1):67-70(79).

[8]张,&罗凯洲.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反拨作用实证研究[J].考试研究,2007,(2).

[9]杨惠中.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J].外语界,1999,(1):16-25.

[10]邹申.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问卷调查报告[J].外语界,1995,(1):20-23(16).

[11]邹申,陈汉生,&黄素华.1995年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分析[J].外语界,1996,(1):55-61.

[12]陈晓扣,&李绍山.TEM-4完型填空测试结构效度研究――答题过程分析法[J].现代外语(季刊),2006a,29(1):71-77.

[13]陈晓扣,&李绍山.谈语言测试的结构效度[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b,29(3):45-49.

[14]黄永红.英语专业四级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J].外语研究,2006,(3):36-38.

篇5

关键词: 测试;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测试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是一种传统的评估手段:如阶段小考、期中、期末考试等。另外还有很多其它的考试,如中、高招考试、国家四、六级考试以及出国学习人员参加的TOFEL(托福)或者IELTS(雅思)考试等。我们只讨论在校学生所参与的英语测试或考试,以及英语测试的后效作用( backwash on washback,有人称其为“反拨效应”或“反拨作用”)。事实上,除了专门从事标准化试题设计及该方面研究的专家、教授及学者外,测试的后效作用在很多学校中并未被广泛地认识。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也己开始研究测试的后效作用。

Proch-omou从一个新的角度考察测试的后效作用。他认为测试对教学表现出显性和隐性两种后效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测试的形式来检查教学进度、教学质量及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完成情况,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测试在外语教学中无时不在地影响着教与学的双方:教师和学校及学生,他们对外语教学有直接和间接、显性和隐性影响。

一、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1.正面的反拨作用

语言测试最大的反拨效应是它能够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教学需要测试来评估教学效果和对学生进行选拔、分班等;社会机构需要测试来招聘人刁和员工等;研究机构需要测试来完成科研项目等。好的测试如果信度和效度都很高并具有可行性的话,那么对教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它为学生提供了个奋斗目标,同时也给了学生压力,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其次,语言测试特别是诊断性测试叫以使学生了解学习口标,发现学习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取长补短。此外,好的测试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的反馈信息,及时地发现问题,以便今后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负面的反拨作用

目前,许多学校都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英语过级考试,甚至把通过率作为评定学生英语水优劣的标准之一。这样就导致了很多教师抛开课本讲习题,放弃教学搞应试,其结果就是教材越来越像考题,课堂越来越像考场。师生同搞题海战术,教学内容及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局限于考试的难度和题型。当前这样的应试教育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很多的危害,造就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哑巴英语”,极不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把过级考试通过与否与学生的毕业证等同起来,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受到了压抑,从而抑制了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兴趣、动力等情感囚索在英语学习中又是至关重要的。

二、测试反拨效应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完善考试试题

现行的许多英语考试中,考题通常是以客观选择题为主,约占10%左右。词汇、语法题、阅读理解题、听力题几乎都是多项选择题,而这些多项选择题多半考的是语言知识及语言形式的识别,语言的运用和产出能力几乎没考多少。语言测试专家Aldcrson曾说过:“有证据表明,参加多项选择考试的学生能够学习些应试技巧使自己的分数‘人工地’提高许多。”这样的分数毫无疑问将会影响考试的效度,导致高分低能,从而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囚此有关部门在设计英语试卷时,定要权衡主、客观题的比例,必要时叫以适当加大客观题的题量,如占到60-70%的比例,并注重语言知识的运用,如增加日语考试、翻泽等,并考试形式要多样化。

2.注重学习过程

考试只是检验教学的种手段,而小是终极口标,囚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以考定终生,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主张学习过程重于学习结果,而小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口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具有阅读和翻泽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要突出实际运用,加强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真实材料,如英文电影、报纸、杂志、小说等,使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听、说、读、写、泽{汗中技能得到全而的锻炼和升华,而小是局限于某种考试的范围。

3.采用多元评价手段

在语言测试中,千种评价手段经使用,都会对教学产生反拨作用,其中负而的反拨作用的影向是深远的,它会使学习者产生焦虑、紧张、仄恶等小良情绪,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情感过滤屏障过高,不利于学习者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单的评价手段—总结性评价,而像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及口标参照性评价则用得较少或根本小用。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能改进学生的学习,为教师提供反馈,是被人们所接受的种较好的评价手段。在此笔者建议语言教师小妨尝试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介的方式,这样既注重结果又关注了过程,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达到和谐的统,而小是简单地给学生个分数。此外,我们还叫以借鉴国外些先进的经验:如采用教师寄语式评价、家长反馈式评价、建立学生档案袋以及学生自评、匀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维度、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以点代而,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林整体,从而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改的口的。

参考文献

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 策略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 学生现状

最近十年,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了生源质量的相对下降。由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外语教学正处于新课程改革之中,尚没有能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英语教学的不利局面,尤其是高中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在外语学习的能力方面发展不均衡,学生之间的外语能力、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相差得十分悬殊。大规模的扩招使得某些大学生不珍惜来之不易的深造机会,许多80后和90 后大学生认为上大学很容易,不必努力。一些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缺乏拼搏精神,主动性,被动接受知识和储备信息,不善于灵活运用知识,缺乏变通和创新精神。这些因素给外语教学增加了难度。

2. 师资现状

高校扩招导致教师紧缺,任课教师超负荷运转,工作量过大,进修和提高业务水平的机会较少,从而影响了他们知识的更新,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对下降。尤其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素质的降低,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要求相对增高,致使教师的这些缺陷显露出来。一些院校出现教师年龄和梯队断档,由于教学工作的急需,许多高校安排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上台讲课,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有活力但缺乏教学经验,虽然花费很大的气力效果却不明显。

3. 教学方法现状

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法。公共英语课内容广,学生多,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很难,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无论在教学内容的计划上,还是课堂言语活动的时间分配上,都占据绝对优势;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讲,死记硬背、。这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忽略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4. 授课班型现状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有机会接受渴望已久的大学教育。然而, 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急速增长, 学校班级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学校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及教学质量都面临着严重考验。其中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是否稳定, 是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有的学校由于教师短缺, 把原来一个自然班一个授课单位改为两个自然班合并上课, 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5. 考试评定制度现状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存在着以“考试为导向”的现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考试主要包括校内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校内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考核学生对某一阶段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主。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便于批阅,多采用答题卡的形式,使学生错误地认为英语考试不过是背背单词、句子,忽视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些年来,不少学校把四、六级考试作为最终目的,在考试通过率上互相攀比,英语教学几乎成了应试教学。这种将考试显然背离了英语教学的客观要求。

因此, 如何在现有师资条件, 现有软、硬件设施条件下保持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稳定, 巩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相应的改革策略

1. 改革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科技的突飞猛进,教学内容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 改革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势在必行。我们不能因旧教材熟,好讲而紧抓不放,必须剔除那些陈旧的,过时的知识,否则它们就会阻碍知识的更新。

2. 实行大小班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较多,班型过大的情况,实行大小班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兼顾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根据上课方式调节班级人数。以输入为主时,组织学生上大课,教师着重传授知识,并注重归纳、总结和知识的系统性;以输出为主时,把大班分解组织学生上小课。小班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如何使用语言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小班课上形式多样的口语活动,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语境中运用各种交际方式,达到训练交际能力的目的,并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3.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网络媒体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在视觉与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能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内心的感受,从而更快更好地投入新的学习过程。教师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本课对话情景进行部分改编,以便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造进一步理解语言的条件。

(2)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扩大英语教学的范围,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是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教师借助现代化设备、教学光盘、电子课件等进行教学。在对学生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使用多媒体软件包将课堂词汇、课文内容、各类专题讲座以及巩固练习等制作成电子课件,通过多媒体投影和大屏幕展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信息量更大,重点更突出。从授课效果上看,多媒体设备和教学光盘的应用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开扩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演示的语言现象更加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促进语言由输入向摄入的转化。

4. 改进和完善考试方式

在英语教学检查中我们对本科生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比如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实行:笔试(必要的理论知识) + 口试(语言运用能力) + 模拟现场操作(理论结合实践及应变能力) 的考试方法。较差的学生则可采取:笔试(必会的理论知识) + 技能比赛(专项技能) 的办法。总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能全面地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延伸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外教学活动的优势。对于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起主导作用,但课外活动对学生掌握知识、培训技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外指导,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巩固、落实并使之深化和个性化。

下面是一些恰当做法:

(1) 定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

学习经验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学习经验交流会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每年新生入校后,让高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给新生介绍学习经验,这样做既可让新生从思想上充分重视英语课的学习,又可使他们尽快掌握适合大学特点的学习方法;二是每年四、六级考试成绩出来后,让成绩优异者介绍学习经验,这样做既可树立典型,起到示范作用,又可使其他学生从他们的学习方法中受到启发。

(2) 举办多种竞赛活动

适当的课外竞赛对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是必要的。举办一些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读比赛,英文歌曲比赛等。大学生思想活跃,多才多艺,通过这些活动来学习英语是他们乐意接受的形式。

(3) 举办英语角活动

英语角为学生用英语自由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很多在课堂上没有机会或羞于启齿的学生可以在这里一试身手。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英语活动,可以营造课外英语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扩大他们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增加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活动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技校生 个性化教学

英语学科内容、英语教学方法、英语考试形式、学生自身原因等都是导致技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流失的客观原因。正是基于此,作为英语教师是该从“误尽天下苍生”的英语教学尴尬局面中突围了,是该为被称为“技校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学科―英语”寻找一下出路了。

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死灰复燃”呢?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技校学生特有的本性实施技校英语个性化教学。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究技校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一、英语学科个性化

英语课之所以被认为是“技校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太缺乏学科个性的张扬了。教师教学实践中,片面追求英语学科的人文性,使英语课走上纯教化道路,或片面追求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使英语课陷入程序化泥塘的现象也还存在。更有教师因为文本中存在着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就把英语课上成了历史课、生物课、地理课、政治课等,那是英语学科个性化的沦丧。《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要积极推动英语学科的个性化,要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师英语教学理念个性化

大部分技校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似乎出现了观念上的盲点,生怕耽误了教师授课的时间,生怕影响了学生考试的分数,,甚至仍陷于“应试教育”的纯知识性灌输和“题海战术”的泥潭中,一味的强调“质量”,忽视了技校生是个英语学习的弱势群体。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教学过程中“数量”(quantity)与“质量”(quality)的区别。两种目标从本质上说都没有错误。然而,技校英语学习的本质目的在于“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那么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数量”的目的就应该变得更为切实。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打破学生“平静”的课堂状态,让学生“热闹”起来。说到底,这是一种观念转变的问题。

教师地位应由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换;学生地位由被指导转换到主动获取知识。要实现个性化教学,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确保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教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

三、学生英语学习理念个性化

技校学生往往认为来技校是学一技防身,同时可以撇开令他们尴尬的英语。技校英语在他们心目中是一门辅助课,只要根据教师的教学走一遍,拿到及格分就可以了,忽视了自我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也不难发现目光涣散、人神分离的学生。因此技校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认识的理念的转变:一是学习态度,要有健康的心态。二是学习方法,要有正确的语言目标才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英语课堂设计个性化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包打天下,在今天的技校教育中恐怕是行不通了。且不说英语课本不是空洞说教、文之无物的英语课,就连学生也不会买你的帐。因此教师必须追求个性化的课堂设计,或生动或活泼,或风趣或幽默,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英语学习和实践的形式。

五、英语学习评价方式个性化

技校英语如若依赖总结性评价(如期中或期末考试),用考试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那么大多数学生会被认为是失败者。因此技校英语也应有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课外活动表现等都可以纳入评价学生的这一体系之内。评价也不是为了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而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施展个性和才能。因此一张卷子的评价体系对于技校生来讲是不够全面的了,教师应本着对学生的基础考虑,试着用过程考核代替一次考核的不全面行为。对学生的进步或者落后的情况进行跟踪,对学生的亮点进行积极的肯定和评价,以之鼓励。以下为课堂学习评价方式一则:

1. Practice

Act the dialogue out

A.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交流

B. 能恰当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交流

C. 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交流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过分强调语法错误,一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表达信心。

2.Consolidation

Summarize learned knowledge by Qs

A. 能复述所学的全部内容

B. 能在驾驶的帮助下复述所学内容

C. 能复述部分内容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因人而异,客观评价每位学生,帮助每位学生获得进步。

3. Homework

篇8

1. 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差生,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 good”,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 It doesn’t matter.”这样他们会因为得到鼓励而信心大增,加强了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心理。而对优生,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课后要多做提高题,增加阅读量等。

2. 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高一英语必修一的第一单元是“Friendship”,这是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于是我让学生分组讨论Warming-up中的问题,并设置了“Describe one ofyour best friends”、“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have”、“ 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not have”等多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3.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语言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比如在教授“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我就先让学生看课后的例句,并自己发现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不同点,总结两者之间的转化规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在开学一周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 做法

身为一名面临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我认为我身上的担子很重. 根据我们学校的学生情况我对于新教材的教法心里没底,虽然有进行培训。在教学方面我的做法是:

1、、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单元内容进行筛选。 特别是有选择进行口语、听力部分的训练,由于本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外面的世界接触少,知识面较窄,对于一些口语话题是知的甚少,比如必修1第五单元的英雄人物的相关信息知道很少,同时大多是寄宿生,查阅方法也有限,课堂上主要是老师介绍或课前发些相关材料以备预习。教学过程除加强学生的知识面外,主要是阅读能力和词汇语法的掌握,听说能力的培养较少。阅读方面首先授于技巧重要是阅读略读(skim)、查读(scan)和精读(Intensive Reading) 和策略,在词汇方面,要求学生每天复习背诵单元的单词,鼓励他们通过音标、构词法等科学地记忆单词,并坚持课前小测;在语法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本节课的语法点,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并提出重难点,然后再归纳总结,课后布置相关的配套练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

2、坚持大部分用英语授课,对于不懂的地方会再次用中文说明,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避免“中国式英语”。让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子或书面表达的范文,培养学生使用地道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三、反思和打算

半期考刚结束,这次新课改的试卷与往年不同,试卷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包括词法、句法、结构,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比较简单。强调语言运用,突出语言的交际化。考生要做好题,就必须具备相当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与课文挂钩很紧。给我们一个较大的打击,因为一方面考前指导的主要思想不是放在课文内容,而是强调词汇语法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和阅读能力和改错方法和规范,往NEMT题型的方向。另一方面暴露出学生的问题,基础知识不过关,学过内容一知半解,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和今后计划:

基础知识是重中之重,时刻都要抓紧基础课本关。加大督察力度。同时要培养学习习惯,采用二个方面(即: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实践中证明实用性较强,经过高一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性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二、高三阶段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第三,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输入量就大大增加,综合能力也随之提高;通过培养学生的作文互改能力,一则减轻教师负担,把他们从作业堆中“解救”出来,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研究,二则帮助学生找到了英语写作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不过能力是发展的,不能强化训练能力,而是要贯穿在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篇9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口语测试 必要性 可行性 实施原则

导言

在当前的很多关于高中口语教学的研究论文中,很多学者和老师研究发现:虽然大力提倡发挥交际法英语教学在口语方面的应用,全面培养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的理念已有些年,但我们的高中英语口语能力培养水平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当然是因为当前包括交际法口语教学等在内的诸多教学理念都不成熟,有待在实践教学中予以逐步探索改进。其次,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我们因为对英语口语测试的反拨作用不予以相当的重视和利用(众所周知测试的这一作用在中国高中教育中尤其突出),对其操作进行的难度有所畏惧而不愿勇敢地踏出实践的步子。另外因为对于中国学生至关重要的高考中口语测试环节的缺失,也导致口语测试反拨作用发挥不出,致使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对口语能力培养给予的关注不够,进而导致口语能力和读写等能力发展不协调。但据目前国内实际的教育情况,要在短期内在高考中普及英语口语测试环节,其信度和效度难以保证,人力物力也无法跟上,所以不具实践可行性。所以从实际来思考,要想推进口语教学,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我们可以在现行状况下逐步加以改进:利用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在测试中进行探索,对高中英语测试,包括平常随堂口语测试、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口语测试体系,并与重视和加强口语教学、不断改进英语教学、摸索口语教学方法等教学方面相互照应。应该更具有实际意义。高中英语教学能否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精神,贯彻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测试与评价的改革(李莉、丁昌佑,2006),其中最重要的即是口语测试这一环节的有效实施。

一、主要的原理和理据

(一)必要性。

1.语言能力相互影响和发展

根据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大量研究证实:听、说、读、写这四种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这四种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也是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和影响的。我们如果顾此失彼,忽视口语测试和教学,因为高考不考口语,就忽视口语能力的培养,那势必也会影响其他读写听能力的发展,从而牵制我们的整体教学效果。

我们知道在四种语言能力中说和写是产出的形式,根据测试学的多年调查实验研究,测试这两种能力是最能检测出学生语言学习情况的方式,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在高中开设英语口语测试。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完善口语教学和测试方法及体系,尽己所能提高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如图1示(金檀,2005)我们可以很清晰明了地看出口语能力培养和口语测试的紧密相关度。

图1 口语教学的步骤

2.自主学习动机理论

根据自主学习的理念,动机在学习中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现行中国高中学生不可否认的重要的学习动机之一就是平常考试以及最重要的高考取得好成绩,上一个理想的大学。现实情况因测试条件以及效度信度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高考口语测试的普及化。我们都知道考试的反拨作用在中国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多大影响,虽然高考因条件不允许暂不能普及口语测试,但这并不意味着连带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等都不设置口语测试。就是因为如此的实情导致现状: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极大程度上不重视口语,甚至置之不理。笔者在成都市多所乡镇中学调查发现,高中生几乎不说英语,以及练习口语,甚至相当一部分(过半数)学生还认为没有练习口语的必要,因为反正平时考试和高考都不考,老师也没有特别要求,他们中的很多都是英语考试总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重点中学状况要好一些,但也不理想,只有不到20%的学生在练习口语。教师在课堂上也大多未有系统的口语环节。

图2 课程目标组成

因此平常课堂测试、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试中明确地设置英语口语测试环节,教学中相对应实施成体系,占教学环节比较适度份量的口语教学将使测试的反拨作用也在口语环节有效发挥,促使学生树立口语重要性的意识、学英语的实践意识,口语能力等肯定会有明显提高,对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态度观念也会有所帮助。

3.《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所规定的英语课程任务为英语教学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教学要求:(1)语言知识。(2)语言技能。(3)情感态度。(4)学习策略。(5)文化意识。

如图可以看出:我们的培养目标体系中,语言技能包括说的技能被放在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是培养符合实际社会需求的人才的英语目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自然我们的测试就需要明确地、成体系地、有效度信度地把说的能力测试体现出来。同时我们的新课标也明确规定了“说”的技能的九级分级目标描述。但实际情况是即使在绝大多数的地区,以及重点中学里也没有形成体系的口语测试和教学。尤其是高考,虽然经过多年改进,诸如各省市区自主命题,绝大多数省区都使用听力卷改进试卷的结构和题型等,但据研究者总结分析中国高考卷体现全面考查听、读、写三种能力,显而易见,几乎没有地区高考实施口语测试(李莉、丁昌佑,2006)。这固然可归因于大规模口语测试进行起来较难,以及效度难以掌控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平常的课堂口语测试,期中期末口语测试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不可行。既然大学四、六级及其他考试的口试能进行并能逐步完善,那我们要做的是借鉴其成功经验而不是回避困难,违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等。

4.自信心

通过测试对教学的指引和加强作用,对学生学习的反拨作用,老师注重口语,把其作为语言能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认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学生也在老师的教学和考试的反拨作用下,口语能力得以实质性地提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满足自信心的需要,从而更加具备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根据笔者对三所中学(包括两所重点和一所普通中学)五个班的问卷调查发现,97.2%的学生认为,如果能够用英语在课堂上流利表达以及能和同学谈论时秀几句或和外国人交流将极大地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学英语的动力。

5.消极词汇(passive words)的成因

我们的中学英语教育有一个不能忽视却有点无奈的现状问题,那就是学生虽然词汇量丰富,但当他们开口用英语交流的时候或写作文时,用的却是那为数不多的几个干巴巴的词和短语。究其原因,也是因为没有经常使用。语言产出的渠道――“听和写”的实践频率和强度远远不够,致使大部分所谓的已记得的词汇变成消极词汇(passive words)。我们这里暂不谈不经常写作的原因,就只指出一个绝对不容争辩的事实:因为我们的口语测试环节的普遍缺失以致反拨作用的缺失,导致师生对口语的不重视,绝大多数中学生不用英语说、交流;或更确切地说没有机会经常说英语,用英语交流。

(二)可行性。

1.《新课标》为依据和操作指南

《新课标》不仅对语言技能的培养目标作了阐述和图示,对“说”的技能的分级目标也作了明确而详尽的描述。

更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是《新课标》的评价体系对高中阶段口试操作形式、评分方法与标准要求也作了阐释: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将“学期或学年口试应能评价学生的实际口语表达能力”写入实施建议,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评价主要可以从语音、语调、听力理解、表达的流利程度及表达的可理解度、用词恰当、交际策略、文化理解和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等诸方面来评价学生。一般可采用等级方式记录成绩(霍晓红,2005:12)。

2.实践成功的经验说明高中进行成体系、有计划的口语测试是可行的

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沿海城市如深圳、上海、天津和中西部某些大中城市都已率先开展了口语测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和可供我们参考的经验。部分省市也出台过《中学生英语口语等级测试纲要》,这些也都值得我们借鉴和采用。“雅思”、“托福”、“GRE”及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大型考试中口语测试的模式、方法及经验也都是可供参阅的重要资料。

3.口语测试方式、方法、模式的多样性

经过口语测试的多年发展已形成了朗读、复述、情景交际、看图说话、回答问题、口头作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以及直接口试、半直接口试和间接口试数种模式。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技术的发展支持也使高中大规模口语测试成为可能。虽然高中口语测试大规模、高效率的要求迫使我们仍需采用半直接、间接型模式,并在方法选择上也要受一定限制,所以真实性、功能性、交互性等交际目标只能达到一定程度,但根据沿海及大城市成功的经验来看,绝对会对教学和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能力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4.语言测试的研究成果

在最近十多年,无论是测试理论还是实证研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涌现了桂诗春、刘润清、文秋芳、李筱菊等专家,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被广泛应用于高中口语测试中。刘润清、韩宝成、文秋芳和武尊民等系统地解释了口语测试的类型、题型、目的、方法、施行和评估等不同方面。文秋芳将口语测试和教学有机联系,提出了著名的基于交际法口试的跨文化交际口试模式,为高中英语口语测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口语测试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中英语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在迅速提升。根据刘亚梅(2007)在江西省吉安市12个县区的20所高中作的一次调查(这20所高中包括省重点高中、市重点高中和乡村普通高中),到2006年为止,接近7%的高中英语教师为研究生毕业,81%为本科毕业,只有12.7%为专科生。其他的诸如成都、重庆等内地城市也都在近几年使高中英语教师达到5%以上的研究生比例。沿海和发达大城市自不必说,已在推行高中口语测试了。这些都说明师资队伍越来越有利于我们推行高中口语测试。

二、如何进行的指导性原则

我们要明确的是口语测试没有固定不变的具体操作方式可循,因为具体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不同,对测试的方式就要具体要求,并且多年来口语测试的实际情况是举步维艰,实践经验凌乱,没有形成成熟可循的体系。但经过近年来对高中英语测试进行研究的学者和教师的成果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一套比较有指导性意义的实践操作原则供高中教师在计划口语测试时予以参照。

(一)有计划,有步骤,成体系并和口语教学计划相得益彰。

口语测试是一项重要而又具挑战性的研究,不能随性而行。需在具体教学条件和环境下进行系统论证,得出有步骤、成体系的严谨的测试计划。同时不可忽略的是,需和同样成计划体系的占课堂适度份量的口语教学相得益彰,紧密结合。理由很明显,测试和教学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光有口语测试没有口语教学同步的情况就跟我们现行的只有一点口语随性教学而没有口语测试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交际性口语测试原则。

1.真实性:真实性是交际性测试的核心。巴克曼(Baehman,1996)把真实性(authenticity)定义为“某项语言测试任务的特征与目标语使用任务的特征的一致程度”。其设计原则是:以信息差(information gap)为纲,提供正式的交际情景,创造真实的交际语境,体现语言交际的交互性。

真实性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真实性能为我们根据考试成绩推断考生的语言能力提供一种途径;二是真实性能潜在地影响考生对测试的接受程度。真实性高的测试会激发考生对测试任务的积极反应,从而有助于他们发挥最佳水平(萧春麟、刘清华,2001)。

真实性只能是我们尽最大可能去追求的标准,因为当下大规模口语测试受限较多,所以即使是像朗读、补全对话等形式仍要采用。

2.功能性:功能性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口语测试题强调语言的任务性,即使用语言是为了完成某项功能。如介绍自己、预定酒店、就某个话题发表观点等。

3.交互性:口头交际具有交互性,交流双方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产出者。口试过程中突出交互性,即考生和考官之间或者考生和考生之间要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多个回合的交流,双方不停地交换听/说角色,尽量根据对方的需求提供信息,达到交流的目的。例如,小组讨论就是交互性的交际任务。

4.情境性:情境性是指将口试试题置于一个真实的情境中,明确规定考生所要扮演的角色和交际对方的角色,考生按照要求作出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反应,由此考查语言的得体性(文秋芳,1999)。

高中口语测试的目的是评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在口头语言交际方面的能力。根据《新课标》,高中阶段的口语测试应考查学生在模拟语境中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就明确规定了口语测试中交际任务的情境性。正是测试任务的交互性和情境性,保证了其交际性和真实性(罗新红,2008)。

5.评定多维性:评定多维性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同时按照考生完成任务的综合效果来评定成绩,即在评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考生所使用的语言的准确性、得体性和流利性三者所达到的总体有效交际程度。在交际性口语测试中,评分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真实情景中并没有客观的正确或者错误的答案。交际性口语测试在评估学生口语技能的高低时,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如把口头表达能力分几个等级,每个等级都需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这些详细的描述对保证评分的公正客观大有好处(罗新红,2008)。

(三)题型的多样性。

随着口语测试研究的发展,以及各种大规模口语测试如“雅思”、“托福”、“GRE”及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口语测试取得的成功效果,口语测试的题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口语测试的题型是测试语言交际能力的保障,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给学生输入信息的方式和要求考生用口语输出信息的类型。这两方面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各种题型。考生通过看书面文字、图片、录像和听录音、考官提问等接受信息,然后再通过回答问题、看图说话、复述、交谈、讨论、演讲等输出信息。具体题型包括:朗读、复述、情景交际、看图说话、回答问题、口头作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二十余种。

选题原则: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和条件及测试目标,在尽可能保证交际性的情况下,选择适合的题型来测试。

(四)直接型和间接型测试模式相结合。

从测试的组织形式来看,目前英语口试可分为三种:直接口试、半直接口试和间接口试。直接面试是一种传统的考官与考生面对面的交谈,包括“一对一”、“二对一”、“二对二”、“二对三”等。半直接口试是一种介于直接面试和间接(录音)口试之间的口语测试方式,考官与考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考试过程全部录音,考官当时不评分,待全部考试结束后,根据考生的录音评定成绩。间接口试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口语测试手段。这种“人机口试”中所运用的设备主要是录音机、计算机或电话,在语言实验室或电脑实验室内进行。测试时不需要考官与考生面对面地交谈,一个考官可以同时测试大量考生,考生根据录音要求,将所有的口语活动录在磁带或光盘上。考试结束后,考生录音带寄往考试中心,由经过训练的考官统一审听评分。这种口试分为现场口试和远程口试两种。

这几种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如直接型测试优点是考官直接参加交际,有交际的真实性,有更高的卷面效度。缺点是耗时费力,考官的语言水平与情绪影响考生口语水平的发挥,不易应用于大规模口语测试。而间接型测试因为多媒体网络等的支持可以大规模高效率地进行,且在整个口试过程中,无需考官的介入,对考试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高。这符合我国外语合格教师数量不充足、各地教师水平不一致的现状。但现场人机考试对考生要求比较高,因为电脑只读一遍,考生没有听明白的地方没有向老师发问的机会;口试的整个过程都被刻录在光盘上,考官无法考查考生的非语言特征;这种口试必须在规定的联网电脑实验室里进行,对设备要求较高,不利于在我国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推广(霍晓红,2005)。现在远程人机考试正在开发研究中,如引进由美国Ordinate公司研发设计的PhonePass SET英语口语测试方案,这可能会逐步改进间接型测试,增加其交际性。

结论

高中口语测试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英语教育环节,根据分析有其必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由于测试的反拨作用在高中教育阶段尤其明显,对口语教学有着极强的牵制和引导作用,例如高考,反拨作用众所周知。高中口语教学举步维艰的现状归因的重要原因就是口语测试环节的缺失,但短期内因不可能普及高考口语测试的情况下,我们在反思高中口语教学不佳的现状时应该把目光投向目前能够实施的日常的课堂口语测试、期中期末口语测试等上来,更具有实践意义。在交际测试理论指引下,和成体系的口语教学密切结合,实行题型多样性、模式多样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从真正意义上利用测试的反拨作用,促进口语教学,提高口语能力,进而也能促进其他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协调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Heaton,J.B.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Foreign L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J.Charles Alderson,Caroline Clapham and Dianne Wall.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3]程晓堂,龚亚夫.《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05.

[4]蒋显菊.国内英语测试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07.

[5]李莉,丁昌佑.通过评价与测试促进英语教学改革[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6]罗新红.高中英语口语测试设计和实施[J].西南大学,2008:13-28.

[7]霍晓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口语测试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5:15-21.

[8]赵昌汉.新《英语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口语测试的内容与题型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5.

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互动性评价

1.英语口语学习制约因素分析

受到传统大学英语“一言堂”的影响,很多学校的英语口语教学都是以老师作为中心。老师为了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成绩,主要是以灌输式的英语教学为主,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学生是听得比较多,但是说的比较少,加上大学英语的考级也没有将口语纳入到考察的范围,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不够重视。这种教学机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接受,缺少大量的口语训练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要阵地就是课堂,但是受到教学任务和师资水平的影响,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进行全英文的授课,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再不积极的使用英语口语开展对话,学习英语口语的机会就会少之又少。最后,大多数学生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写作和阅读进行练习,能够在课后主动参加英语角或者是开展英语对话的学生少之又少,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缺少合适比较好的氛围。

2.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互动性评价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2.1互动性评价机制的构建。大学英语课一年级上学期16周,下学期18周;二年级上学期18周,下学期16周。单双周教学,单周2课时,双周4课时,每两周有2课时(90分钟)用于口语教学。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教师在每次课程结束时布置任务,各小组课外合作完成,在下次课堂上展示。口语教学练习分为个人演讲、课内活动和课后书面作业,该环节占学期总分的20%。课内活动有所不同,一年级自由活动,二年级小组辩论。个人演讲:每生每学期有一次个人演讲机会,满分5分,教师评分为主,学生评分为辅。学期初,教师发给学生“个人演讲评价标准”和列有全班学生姓名的“个人演讲记分表”,学生根据评分标准提高自身演讲能力。课内活动:一年级学生,教师提供参考题目和准备方法,学生自由选择题目。二年级学生,教师任选两组为对手辩论。学期初,教师发给学生“课内活动评分标准”,满分10分,小组得分为每位学生得分,表现优异者获得额外加分1~2分。根据要求,学生应课前写好书面发言的提纲,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课后将发言或辩论内容整理成文,下周交给老师。课后书面作业:学生将自己在课堂小组活动中的发言提纲和简要内容整理成文并上交。老师按A(优)、B(良)、C(一般)、D(及格)、F(不及格)五个不同等级打分,并详细记录学生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反馈给学生以提高。期末,教师根据学生表现整体情况评分,满分5分。口头作业有背诵课文、撰写影评、课堂汇报、每周新闻报道,学生根据授课内容而定,并进行录像,期末挑选最好的样本上交给老师评分。

2.2互动性评价机制的实施。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2015级新生进行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互动性评价机制的实际应用研究,B3、B16班为实验班(共65人),B9、B23班为控制班(共65人)。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摸底测试。测试成绩实验班平均分61.73,对照班的平均分61.76。从测试成绩看二者基础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别。采取了实验班和对照班使用相同教材、教具及教师的对比实验法。实验班实施互动性评价,运用学生学习档案、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会搜集数据,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对照班实施终结性评价。学生学习档案:实验班每位学生都有学习档案,涵盖基本情况、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大学英语学习记录册、书面作业及教师的批改建议、阶段测试成绩、课外英语活动参与记录。该档案清楚显示学生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及取得的成绩。问卷调查:在学生中不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内容涵括互动性评价机制对学生在学习兴趣、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教师在该体系中的作用。学生座谈会:期中、期末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反馈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外学习、活动中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学生总结各自取得的进步与遇到的困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指导其学习方法。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内容、方法、效果进行评价,促使教师反思并改进教学。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