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礼仪范文
时间:2023-03-17 04:4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握手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共关系基础》一书的第六章第一节,课本围绕握手技能的形成详细介绍握手方式和禁忌。握手技能即是公关人员必备的基本的素质,也是公关活动不可缺少的外交语言,所以本课上承《公关人员素质培养》下启《公关活动策划》,地位十分重要。
2.学情分析
我设计的班级是机电08—1班,学生第一次接触公关礼仪,全新的知识能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作为我校尖子班,该班学生文化基础普遍教高,学习人数相对较多,课堂活跃,能很好的与教师互动,这为我设计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改要求以及岗位对中职生的需求,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学会握手礼仪。
(2)能力目标:能综合运用全课知识点解决具体握手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评判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是人际交往的核心准则,从而树立正确的礼仪观。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的伸手姿势,伸手的先后顺序。
依据:礼仪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怎样伸手、谁先伸手是有标准的,处理不好就会泄露个人的教养秘密,所以掌握标准的握手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握手的禁忌。
依据:握手是国际上最为通行的见面礼,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为体现对不同民俗、不同地区、不同信仰的人的尊重,握手礼仪出现了一些禁忌。我的学生对民俗了解甚少,所以礼仪禁忌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
二、说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方法时我以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因,引导学生将感情注入到课堂上来,并且我注重把思维过程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思考的主动权,真正找到学习的感觉,品尝自主构建新知的乐趣。
1.教法:具体教学中,我以合作—探究法为主要教法,并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2.学法:我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构建上着手,引导学生用合作探究法、尝试体验法学习,让学生在体验、实践、观察、思考、讨论中构建新知,提升学习品质。
三、教学过程
遵循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我将教学过程划分了四个层次:导入——探究新知——总结提升——拓展训练。遵循新课改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1.导入
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列举了同美国总统杜勒斯之间载入史册的握手事件,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杜勒斯的做法有失风度,而的做法得体充满着睿智,进而引出新课握手礼仪。如此设计考虑到利用名人效应,更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热情,认知也更加深刻。
2.探究新课
新课部分包含三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是:正确的伸手姿势。这部分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握手技能的主体,为了让学生真正会用,我采用了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做中学”。我将学习过程分为“演——评——示——练”四个步骤。先请两名同学按自己的想法慢动作演示握手姿势,引导全班参与讨论评判,之后教师做标准示范,最后我鼓励全班同学两人一组,做握手实践,期间教师做适当检查和指导,确保所有学生作对。通过以上四步,每个同学都掌握了正确的握手姿势,获得了技能。在所有的搭档中我又找到了一对特殊的异性组合,让他们重新演示,就此引出了新课的第二个知识点:伸手的先后顺序。
到底该男生先伸手还是女生先伸手?我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激烈讨论,但认为男生先伸手的声音明显占上风,在此情况下我巧妙的运用一句哲学原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否定了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引出了 “女士优先”原则,并告知学生,礼仪的核心就是尊重,“优先伸手权”体现的是对优先伸手人的尊重。为了巩固认识我又抛出另外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位高者和位低者之间谁先伸手?长辈同晚辈之间谁先伸手?学生遵循尊重原则举一反三很快得出了正确结论,至此本课第二个教学重点迎刃而解。如此设计,将思考过程还给学生,学生经历了知识生成的重要过程,锻炼了思维能力的同时,认知更刻骨铭心。
握手的禁忌是本课的第三个知识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将其分成两个步骤解决,第一步先将难点化整为零:按禁忌种类将班级分成5组,每组合作探究一种禁忌原因,此间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及时点拨,正确引导思维方向,然后全班分享探究成果。针对学生反映的最难理解的握手禁忌——“忌用力过大和长时间不放”我进行了二步加工,我出示了两段握手禁忌的视频,《灌篮高手》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集体记忆,是他们童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学生喜爱,该视频的播放点燃了全课学习兴趣的制高点,示范效果显著,葛优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笑星,《过年》中他将握手禁忌演绎的淋漓尽致,两段视频寓教于乐,以最形象、直观、轻松的方式突破难点。通过视频学生也懂得了正确的握手方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我的尊重,至此我的情感价值目标得以实现。
3.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环节我出示了本课的板书设计,通过系统梳理,学生对握手礼仪的认知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能力拓展
能力拓展环节,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全课所学,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我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假设你在外企工作,当遇到你的美国老板时,你如何运用握手礼仪?我鼓励之前演示握手姿势的两名同学再次来到台前大胆表演,其他同学充当评委,参与评判并适当提出合理化建议。整个能力拓展环节强化了学生的握手技能,锻炼了学生处理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两只手的报画形式出现,围绕尊重这一核心理念展开,左手是本课教学重点,右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上边的“伸手先后顺序”知识点也以尊重为核心原则,所以我用箭头将其相连。整个板书设计将知识与德育无缝连接,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新颖独特。
五、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基本实现了教学设想,切实将合作——探究法运用到实处。
成功处:
1.解决教学难点时我用直观形象的视频巧妙地化难为简,贴近学生生活又寓教于乐效果显著。
2.当课堂出现超出设想的情况时我也能巧妙地处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机智性。
3.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错误观点,我尽量让学生纠正,切实营造了浓厚的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不足之处:遗憾的是在处理第一个知识点握手姿势让学生演示时学生提出了双手握情况,难能可贵,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和拓展,但是我并没有及时捕捉到这个细节,这应该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篇2
面试中握手作为一种礼节,还应掌握四个要素。
①握手力度。握手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但以不握痛对方的手为限度。在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方与女方握手不能握得太紧,西方人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但老朋友可以例外。
②先后顺序。握手的先后顺序为:男女之间,男方要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无握手之意,男方可用点头或鞠躬致意;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下级在等上级先伸手以示尊敬,以示尊重。握手时精神要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握手时不要看着第三者,更不能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③握手时间。握手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握手双方认识程度灵活掌握。初次见面者,一般应控制在 5秒钟以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松开。即使握同性的手,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对方欲罢不能。但时间过短,会被人认为傲慢冷淡,敷衍了事。
④怎样握手最适宜
面试双方见面,通常会互相握手。除非面试官没有意图跟你握手,否则你应等面试官伸出手来,你才迎上去,握,握手的时间应为 3! 5秒,不可拖得太久,尤其对方是异性时候。
握手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手要清洁,指甲经过修剪;
篇3
小溪潺潺的诉说
像不像一支美妙的音乐
/
你看 你看
天空游动的云朵
像不像你起舞时的婀娜
/
这个世上最美的享受
就是闭上眼睛 聆听两颗心一起唱歌
/
你是我心里的一首歌
时时刻刻演绎着快乐
五线谱上的小蝌蚪
跳跃着每一次心动感觉
/
你是我心里的一首歌
反反复复鸣唱着你我
篇4
在我梦里
温柔的流淌
往事缠绵
如一首诗
镂刻在我的心上
//
我在一首诗里
想你
读你
温柔的目光
读你
朦胧的心事
//
时光
悄然滑过我的指尖
青春
已花开花谢
篇5
这一次的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我总是这样安慰自己。
从儿时的嘻嘻哈哈,到如今的成熟懂事,我已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离别,我厌恶这种感觉,可我又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
都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可我说朋友是一辈子的,即使离别,内心深处的特殊位置也仍为她保留着,无论何人何时闯进,那一份纯真都不会变,我的心中也激不起一丝涟漪,因为那份情已深埋心底,无法触动,但这并不是冷血无情,只是一份眷恋。
还记得中考后的我们,没有太多的联系与不舍,因为家就在不远处,可以随时联系,随时见面;但高考后的我们,多了一丝牵挂,多了一份忧愁,我不知道自己竟也有这样的小情绪,一时无法控制。
踏入大学的校门快一年了,日子过得颓废不已,身边的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我想我还是喜欢高中时的那一份纯真,可毕竟社会太复杂,而大学无疑就是一个小社会。
我不适应这样的环境,可我又不得不努力去接受它,最终我还是随波逐流了。
又是一年高考时,那些曾经落榜的挚友经过一年的奋斗也已有了大丰收,但那只是一小部分,还有的依然继续努力着。
深深记得那一次与朋友的聊天记录,高考再一次的失利,让他再也没有读书的想法,我很无奈同时也担忧着,我说没考上本科又怎样,你的人生还是得继续,但他还是说不读大学了,就连志愿也不填了,我苦苦的劝着,可是依然没改变他的想法,我不知道他最终会如何选择,但我相信,读书毕竟还是好的,他会为自己的未来打算。
每一年的夏天,我们迎接了一次又一次的离别,欢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挚友, 离开了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地方,走进了一座又一座陌生的城市,我不知道这样的场景还会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多少次,唯一确定的是我是个念旧的人,无论时光如何变换,那些人永远在我心里。
那一夏,我们挥手诉离别;那一夏,我们转身成陌路;那一夏,我们背对背拥抱;那一夏,留给了我太多的回忆;那一夏,是永远也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我期待着,在某个夏天,我们一起,手牵着手,诉说的不再是离别,而是,我们会一直走下去。
篇6
天才少女的多重定义
10岁的国际影后算得上是天才了吧?“但这不是阿女第一次拿奖,”经纪人李先生透露,“她2012年已凭电视剧《足印》拿到马来西亚金视奖的最佳新人。”
身为马来西亚当红童星和文化大使,样靓歌甜的李馨巧5岁就开始登台表演和拍广告,第一次“触电”刚满6岁,8岁那年更担纲影片《天天好天》小主角。小姑娘不仅具有国、粤、英、马来语“四声道”即时切换的语言能力,在斩获金爵影后之前还拿了个全校第一。如此天才少女如何养成?李先生坦言:“阿女天赋好,且做事 专心。因为大马人都讲马来语,阿女和妈妈只有在拍戏时看剧本来学中文,一本字典几乎被她翻烂,所以她中文才这么流利,但一些发音还是不标准。”
小小年纪已同张家辉、谢霆锋等众多华语电影大腕飙戏,李馨巧在这些实力演员面前会否怯场?李先生笑言:“阿女从不胆怯,亦不惧怕任何有难度的剧情。”接拍的剧集很多都有丰富的内心戏,如《激战》中的小丹,“但馨巧曾跟我说,只要导演说需要做到怎样她就可以做到。而且阿女好聪明,多长的对白都能即刻背下来。”
陈明老师的“镇班之宝”
这位全面发展的萝莉影后也是《新声代》舞台上颇受瞩目的小明星,不仅Rap功力了得,一首《我的骄傲》更令杨宗纬双手竖起大拇指,最后以绝对优势帮陈明的“粉红班级”赢得周冠军。
陈明老师对小姑娘疼爱有加,将她视作“粉红班级”的镇班之宝:“她从马来西亚来,比较有演出经验,所以我对她舞台表现不会给太多意见,让她自由发挥就好。而且她小小年纪就拿影后,实在是很厉害!”这位10岁小影后虽然在舞台上老练成熟,众人却纷纷“爆料”她私下淘气又八卦。“她最喜欢班里的‘小帅哥’蹇佳成和年纪最小的刘乐乐,”陈明老师说,“一次有个小朋友忘词了,没表现好,下来后李馨巧就和她哭成一团。其他班上的孩子表现不好她也过去安慰,有时抱在一起就开始哭,所以我经常安慰完这个安慰那个。”
南都娱乐周刊 李馨巧
“会努力读书,不想被人家觉得是贪慕虚荣的小朋友”
南都娱乐周刊:在《新声代》中表现不错,当时为什么会选择陈明老师?
李馨巧:因为这么多年妈妈一直照顾我,我和妈妈有很深感情,而且我来《新声代》之前对四位老师印象都不深,只有陈明老师第一次录影时就让我觉得她像很好的妈妈,所以第一时间选了她。陈明老师很疼我,第二次录影正好是我生日,陈明老师听说后特别在意,给我买了个大蛋糕,那次我和30几个不同班级的同学一起过了个很开心很难忘的生日。
南都娱乐周刊:老师对你进行过怎样的指导?对《新声代》里其他小朋友印象如何?
李馨巧:我们时间都比较匆忙,但陈明老师每次出场前都很照顾每个同学,会细心教导我们这首歌哪里唱得好哪里不好,在化妆间里也会做最后的努力,有次上场前她还按着我的肚子教我怎么唱歌。至于其他小朋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内地,之前从没接触过中国小朋友,但他们对我特别亲切,跟大家在一起玩很开心。而且大家都那么喜欢唱歌,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像回到学校一样。
南都娱乐周刊:曾与谢霆锋、张家辉、周杰伦、彭于晏等许多大牌合作拍戏,对他们有什么印象?
李馨巧: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张家辉哥哥,因为《激战》里我和他有最多对手戏,而且我这次能拿奖最要感谢的人也是他,因为他戏演得很好,可以带动我进入角色找到感觉。家辉哥哥很专业,现场“埋位”时特别投入,完全不出声,给我很深的印象;谢霆锋哥哥就像个爸爸,因为他有两个小朋友,比较懂得怎么和小朋友相处,在现场会特别照顾我,有次拍夜景,我有场海上的戏要在水中浸两个小时,当时心里特别害怕,霆锋哥哥就在一旁不停鼓励我:“要顶住,你一定可以的!”这也是我拍戏过程中最难忘的事;与周杰伦哥哥相处就比较开心,他不“埋位”的时候会走过来跟大家玩些小魔术,像个有趣的大哥哥,我很开心可以和他玩到一块儿。至于彭于晏哥哥就最有特色了,他的广东话讲得不是太好,但整天都喜欢和我一起玩粤语绕口令,看谁说得快,所以平时我会教他讲广东话,他就教我国语(笑)。
南都娱乐周刊:拍戏时有被导演骂过吗?
李馨巧:好像没有,从小时候到现在,每个导演都很疼我,和他们一起拍戏都特别开心。不过我印象最深的是林超贤导演,他平时给人的印象很严肃,但对我非常好,不拍戏时都会让我在他那里做功课。
南都娱乐周刊:拍戏和唱歌更喜欢哪一样?今后的理想是?
李馨巧:我很喜欢唱歌也很喜欢演戏,更喜欢照顾小动物。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歌手兼演员的兽医。我家里有好多好多小动物,有好几只小狗、小猴子,还有好多条小鱼、乌龟和小兔子,有机会可以过来参观一下!
篇7
关键词:社交礼仪;行为规范;关系;大学生
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我们都知道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古国,一直以来文明礼貌传统代代相传,因此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千百年来中国璀璨多样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在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礼仪体系。
当今,在各种信息文化竞相绽放的环境下,礼仪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而能够娴熟灵活地掌握礼仪技巧并且得心应手地运用礼仪知识则会对一个人的成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谓礼仪就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程序,它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1]。社交礼仪是礼仪修养中的一种。
社交礼仪即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2]。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还可以顺利进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而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和朋友、同学、老师们相互交流也是一种社会交往。
社交礼仪的意义主要有四点:
一、社交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即社交礼仪是一种约束与规范人的行为举止的法则。每个人做事的方法方式各有不同,同样一件事业会因人们的不同处理方法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进老师办公室,应该先敲门,得到允许再进入,而不是直接开门进去,这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这种行为就是一种社交礼仪。而社交礼仪的遵守就要依靠我们每个人自觉地约束与规范,即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
二、社交礼仪表示对他人的尊重。这是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尊重是社交礼仪的本质。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精神需求,在社交礼仪中如果我们自身做到了对他人足够的尊重,那么,在给他人带来愉悦和满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对自己的发展也会有好处。
三、社交礼仪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这是社交礼仪的根本目的。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不遵循社交礼仪,以为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难以想象。如果我们能够自觉遵守社交礼仪,主动约束自我行为规范,那么我们的社会才会是如今的这样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四、社交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中遵守。这是它的履行范围。虽说社交礼仪很重要,但它一定适用于一定的范围,而一旦超出了这个范围将无法适用。比如在家里穿拖鞋,而在公众场合穿拖鞋就显得失礼了。因此,运用社交礼仪一定要分场合分地点,要灵活运用。
社交礼仪的主要目的有四点:
一、交流信息。交流信息即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以方便我们这样或那样的需要。然而,仅凭我们个人直接获取我们所需的一手信息资源是很繁杂的,也是无法实现的。这时,人际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而日常生活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某一天要停水停电,相关单位是不会直接告诉你的,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楼道里的通知或是其他人那里得知这一消息的,我们会提前接一些水,准备好手电筒或蜡烛以备停水停电,这样就避免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措手不及。
二、增进感情。社会交往是一个人与人相互沟通的过程,它是双向的,需要双方都投入其中,因此在社交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会为我们的友谊和感情带来收获。比如经常与朋友一起休闲娱乐则会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使双方更加了解彼此,相处更加融洽。
三、建立关系。社交在彼此熟悉的人中会增进感情,而在陌生人之间,很多时候则会促使彼此之间建立关系。比如在很多情况下会建立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而当关系建立,我们则要注意跟进关系,加强联系,以免忘记,以致淡化关系,失去联系。
四、充实自我。在与不同人群、不同的社会环境接触的时候,会丰富我们不同方面的经验,从而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与人生情感。
下面介绍几个社交礼仪的具体相关礼仪:
一、 握手礼
握手礼是在一切交际场合使用最频繁,适用范围最广泛的见面致意礼节。它表示致意、友好、寒暄、道别、祝贺、感谢等多种含义。有时候握手往往比语言更具有亲和力,更充满情感。
握手礼的场合:迎送客人、拜访告辞、久别重逢、初次见面等。
握手礼的规则:行握手礼是存在先后次序,其次序主要根据握手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等条件来确定。通常是上级在先、长辈在先、女士在先、主人在先,而下级、晚辈、男士、客人应先问候,在对方伸出手后再伸手同他握手,如果两个人身份、年龄、职务等相仿时,先伸手为礼貌。如果男女初次见面,双方可以不握手,互相致点头礼即可。如果一方忽略了握手的先后次序,先伸出了手,那么另一方应立即回握,以免尴尬。
握手礼的正确姿势:握手时双方相距约一步,上身稍前侧,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两人的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持续二至三秒,力量适中,注视对方,微笑或用简单的语言致意或寒暄。
二、 鞠躬礼
鞠躬礼是一种人们用来表示对别人的恭敬的致意礼节。
鞠躬礼的场合:庄严或喜庆的仪式、演讲、演员谢幕等。
鞠躬礼的方式:一鞠躬,行礼时身体上部向前倾斜15―20度,随即恢复状态,只做一次;三鞠躬,行礼时身体上部向下弯约90度,然后恢复原样,如此连续三次。
鞠躬礼的正确姿势:行礼者和受礼者互相注目,不得斜视和环视,行礼时不可戴帽,脱帽所用之手应与行礼之边相反,行礼者在距受礼者两米左右进行。行礼时,以腰部为轴,头、肩、上身顺势向前倾约20度至90度,双手应在上身前倾时自然下垂放两侧,也可交叉相握放在体前,面带微笑,目光下垂[3]。
三、 介绍
介绍时社交场合中互相了解的基本方法。通过介绍,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交流,更好地深入了解彼此。
自我介绍:时间应选在对方有时间、心情好、有认识你的兴趣的时候。态度要亲切、友好、自信。内容包括姓名的全称、供职单位、负担的工作。
礼仪就仿佛一张人际交往的明信片。尤其是社会交往,它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因此礼仪又是一张我们人生的通行证,它能帮助我们获得成功,从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与人生。在这个发展迅速,注重人际关系的社会中,社交礼仪无疑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
作为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对我们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有利于我们同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形成和谐美好的氛围,从而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我们大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触,锻炼心智,增强心理承受力。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视礼仪修养,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礼仪修养,才能更好地展示出自身的气质,更好地为他人所接受所喜欢,从而塑造更好的自我,实现更有价值的人生。(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辽宁;沈阳;110034)
参考文献:
[1] 黄菊良:《大学生礼仪修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非税收入;征收管理;问题;建议
非税收入主要指的是政府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除税收以外的一切收入,它不仅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弥补地方执收单位经费不足及平衡财政收支缺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通过执行票款分离,避免了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和项目、截留、坐支非税收入的发生。二是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统一管理,通过非税收入预算的正确编制,合理安排人员经费,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并调动了执收单位的积极性。三是取消执收单位非税过渡户,使“收支两条线”规定得到贯彻执行,使分散在各执收单位的账户得到了有效的监管。四是通过对收费票据的统一,可以从源头上掌握执行单位非税收入真实规模,避免非税收入被贪污、挪用。
一、非税收入管理的基本现状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改革。因此,在推进管理创新的同时,必须与财政局相关职能科室配合,做到改革同心、工作同步、业务协调,才能保证财政改革有序推进,平稳运行。
(一)整合财力,与部门预算对接。首先是参与编制部门预算,抓好非税收入项目核对环节,与部门预算中收入项目转换对接。其次是抓好非税收入测算环节,组织专班进行科学测算,在一下阶段,由非税局根据前三年收入实现平均数下达非税收入建议数,在二下阶段,非税局对部门上报的非税收入预算数进行审核,保证收入测算数据的真实性,为部门预算中非税收入部分的编制提供翔实基础数据。
(二)把好关口,与国库集中收付衔接。一是把好银行账户关。全面设立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对非税收入、待结算资金、往来资金实行结算汇缴。二是把好资金划解关。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实行定期划解,将非税收入资金及时足额划缴国库,通过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实现一个渠道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的资金高效运行体系,确保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的正常运行。三是把好资金甄别关。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他收入、专项收入、待结算资金、往来资金、代管资金等项目资金性质进行严格清理甄别,发现收入混库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同时,实行国库、非税局、执收单位三方同步调账更正解决,确保收入真实完整。
(三)信息共享,与部门管理科室衔接。部门管理科室要准确掌握各预算单位的收入进度,合理安排月度支出计划,这就要求非税中心每月分单位分收入项目明细将收入报表传递到相关部门管理科室,同时将财政综合口管理的专项资金按单位申报、非税中心审核分解、局领导审批、预算科将指标上线、传送部门管理科室、下达支付计划、国库科执行的程序进行管理,保证部门预算的顺利实施。
(四)科学化精细化,与执收单位协同管理。规范和强化市直的非税收入征管工作,确保依法收缴,并充分调动执收单位的征收积极性,既做到应收尽收和及时足额入库,又能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建立科学的非税收入报表分析制度;建立约谈催缴和欠缴公告制度。建立台账管理制度,摸清非税收入家底,实现非税收入精细化管理。建立财务报表报送制度,使我局能全面地掌握了解单位的收支情况,更加合理地安排征收经费和核定收入返还比例。我市非税收入管理工作通过这一年多的摸索与实践认为改掉与革去的都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淘汰的,但需要不断建设与完善的路程却没有止境与终结,道路任重道远。
二、我国非税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执收主体转移,导致非税收入流失。一是个别执收单位为了规避财政监管,将本单位收取的非税项目转移到下属事业单位、直属企业征收,将本应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非税收入在下属单位核算,作为上级单位核销经费、发放福利的“大金库”。二是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作经营性收费,转移由下属单位征收,造成非税收入游离政府监管之外。
(二)执行主体不明确,造成监管困难。一是主体过多。我国目前非税收入执收主体既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还有协会等社团组织,各主体之间出于本部门利益的考虑,时常出现乱收费、提高收费标准等行为,严重阻碍着非税收入征管的正常进行。二是个别中央、省垂直管理执收部门直接将非税收入越级缴入省、中央国库或财政专户,导致出现上级部门只掌握实际收取金额,无人对下级执收单位是否应收尽收进行监管,同时地方政府无权监管的局面。
(三)非税收入预算编制不科学。个别预算单位在年初编制非税收入计划时,没有对下一年非税收入进行科学预测,而是按照上年一定增长幅度确定计划数,造成的后果为:一是根据收入制定的支出计划无法得到资金保证,无法发挥预算约束的作用。二是为完成计划,人为调节非税收入上缴时间,未充分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三是收入与支出的脱钩,使执收单位缺少积极性,擅自减免收费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
(四)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力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国《预算法》、《非税收入管理办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均对执收单位在征管过程中存在的违纪行为有处罚规定,但实际执行中却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导致大量非税收入被执单位随意截留、坐支,削弱了非税收入在调节财政收支平衡、弥补地方经费不足中的作用。
三、规范我国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法律体系。一是通过制定法律,明确执收单位收费范围、标准,执收单位在收费前必须持国家法律支持的收费项目申请到财政、物价部门审批、备案,并持《非税收入委托许可证》进行征收。二是明确执收主体地位,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移至下属单位的权利收回,避免非税收入的流失。三是通过法律进一步明确垂管执收单位解缴权限,加强上级部门对中央、省级分成非税收入的监管,同时,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与执收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取得沟通、配合,使基层执收单位做到应收尽收。
(二)继续深化财政专户改革,保证非税收入及时入库。一是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财政专户清理的规定,继续清理预算单位非税收入过渡账户,将除教育收费与彩票收入以外的非税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避免执收单位截留、转移非税收入。
(三)合理编制非税收入年初计划,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收单位在编制非税收入征收计划时应运用零基预算法,充分考虑下一年经济形势及国家政策等影响因素,从实际出发,制定完整、科学、准确的征收计划,避免与实际征收差距过大,为合理编制经费支出预算提供参考依据,发挥预算编制在约束支出方面的作用。
(四)从内外两方面加强对执收单位的监管。一是执收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核算工作,制定详细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保证非税收入票据的安全保管与使用、收入及时登记入账并上缴国库;严格区分行政事业性收费与经营性收费区别,并加强内部监督审计,及时发现、纠正违反《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的问题。二是财政监督检查部门应定期组织对各级执收单位进行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给予相应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加大违纪问题惩处力度,对执收单位起到震摄作用。同时,可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实时对执收单位、代管银行等的征收管理过程进行监控,提高监督效率。(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篇9
距离讲座开始还有10分钟,琳已经在等候同学们陆续到场。第一次被老师迎接进教室,学生们多少有些羞涩。能容纳300多人的阶梯教室,很快便座无虚席,这些平日喧哗惯了的孩子们此时却出奇安静,她们的注意力都聚焦在这位漂亮的“女神讲师”和她的礼仪文化上。
琳教学生第一项是“握手礼”。为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礼在生活中的应用,她特意请了幼教专业唯一的男同学上台互动。当男同学怯生生地伸出手,琳却没有伸出手回应,而是径直地走回到了讲台旁。意想之外的一幕让大家摸不着头脑,男同学伸出一半的手僵在半空,尴尬的晾在台上。这时候琳又微笑着走近男同学,主动伸出手,男同学纳闷的和琳握了手,心里难免犯嘀咕,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
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琳开口了。原来当初次见面作握手礼时,男士先伸出手是很失礼的。绅士要尊重女性,只有女士想和男士握手的时候,由女士主动伸出握手才算是有礼数。同样的,下属与领导或者晚辈与长辈初次见面的时候,应该辈分或级别高的人先向晚辈或下属伸手,而绝对不能颠倒。对于这些习惯了说“嗨”的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来说,握手大概就是步入职场的第一课,所以都听得特别认真。
篇10
关键词:传统收益理论;全面收益理论;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018-02
目前关于全面收益理论的探讨有很多,全面收益应取代利润成为业绩呈报的主要指标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支持。那么,传统收益理论是否存在着某些重大的缺陷,以至于面临着被取代的命运?如果传统收益理论存在着重大缺陷的话,为什么还能在历史上被长久的广泛的应用?如果全面收益理论可以取代传统收益理论,那么它藉由的优势又是什么?本文将从以上几个疑问出发,通过对传统收益理论和全面收益理论的对比,指出后者取代前者的必然趋势,并对全面收益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1 传统收益理论内容及其受到的批判
早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中,与我们现在强调收益相比,人们更注重的是对企业的财产状况,即只要某一期期末的财产金额超过了该期期初的财产金额,就说明企业有不错盈利能力。复式簿记出现以后,人们开始用每一个会计期间实现的收入减去与相应期间相关的成本的方法来确定收益,但是“收益”并没有作为一个准确的概念在相关著作中得到定义。到了20世纪30年代,股份公司作为一种新生的公司形式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由于企业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的投资者越来越多,收益作为衡量企业收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其重要性在会计实务与理论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与此同时,理论界研究收益概念的人也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对收益概念的论述也就日渐丰富起来。但是有一点是得到共识的,即收益是主体在一个期间内由于交易而实现的收入与其相关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这一概念被称之为传统的会计收益概念。
20世纪中期以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按传统会计收益概念提供的财务报表越来越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自此以后,对传统会计理论的批判,特别是传统收益指标的批判不绝于耳。
2 全面收益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优点
2.1 全面收益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含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涉足行业越来越广,日常的经营活动也越来越复杂,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各种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更是纷至沓来,而各种舞弊案例也是层出不穷。这些新的经济环境的变化会给会计理论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众所周知,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而传统的会计收益理论恪守于实现原则,因而总是不能对经营业绩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对资产风险的进行充分的计量,它局限于对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已经实现的收益进行“事后”报告,滞后于经济事项的实际发生时间。会计学上的收益概念面临着诸多质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收益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收益理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3号《企业财务报表要素》中首次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收益概念的新概念――“全面收益”概念,其定义是:企业在报告期内除去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交易、事项和情况所产生的一切变动的权益(净资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英、法、澳等国都纷纷颁布实施了业绩报告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要求报告全面收益。
2.2 全面收益理论与传统收益理论相比的优点
全面收益概念的提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收益理论,而且为改进或扩展收益报告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与传统收益理论相比,它的改进之处在哪里呢?
首先,全面收益包含的内容更多,更能体现企业的实际业绩。全面收益是计量交易、事项和情况对一个主体所产生影响的总括指标,它不仅要求确认构成其主要来源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的交换交易的结果,而且也要求确认传统净收益难以处理和反映的物价变动或其他一些外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未实现的资产变动,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在报告期内产生(而不是实现)的净资产的全部变动。
其次,全面收益要求区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全面收益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将不创造价值的分配活动从创造价值的活动中区分出来,认为如果不作这种区分,会计人员就不能对权益变动进行适当的会计处理。全面收益要求确认和计量所有形式(包括现金和非现金的)的权益变动,但应当排除由于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所引起的变动,避免业益混淆价值创造项目(全面收益)与价值分配项目(如资本投入和股利分派)。
再次,全面收益趋于以现行价值作为主要计量属性。全面收益的计量属性是混合属性。近年来,在迅速变化发展的经济环境挑战下,特别是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后续计量日趋增加,而后续计量必然要求采用现行价值。因此,全面收益将不再以历史成本作为主要计量属性,而将趋于以现行价值作为主要计量属性。
最后,全面收益更多地考虑财务报表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当前,财务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与传统收益理论产生时的经济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公司的所有制结构日趋复杂,以潜在投资者为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财务报告需要披露的信息逐渐增加,社会、政府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了更大的关注,等等。所有的这些都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的更准确的与决策有关的信息,与传统收益理论相比,全面收益理论更强调这个方面。
3 对全面收益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的讨论
由之前的讨论可以看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采用全面收益理论来衡量企业的业绩无疑比传统收益理论更可取。此外,无论是从会计国际趋同考虑,还是从解决目前我国金融工具会计所面对的问题以及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等的角度考虑,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理论都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我们也不能全面照搬国外对全面收益理论的实际应用,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我国来说,一方面,很多大型企业(尤其是一些重要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是完全国有化的或者国家控股的;而在上市公司中,国家控股的比例也很大。在这种股权高度集中的环境中,基于受托责任观建立的传统收益理论及其计量体系,因其在报告受托责任、报告可靠的及可验证的财务信息方面的优势,因而往往更有适用性。另一方面,考虑到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诸多非上市公司,其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值得担忧,对全面收益的误解或者曲解会更容易导致弄虚作假;再加上这些非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构成比较简单,财务报告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有限等因素,引入全面收益是否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不会提供实质上更有效的信息?这些都值得深入的探讨。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制定相关的规定:在上市公司,尤其是在没有绝对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中首先推行全面收益计量体系以取代传统的收益计量。通过对推行结果的考察,再结合未来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和未来非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要求,谨慎地决定是否要在我国全面推行全面收益理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
[2]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
[3]袁建国,李镇西.经济收益、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J].湖北社会科学,2005,(6).
[4]刘怀山.企业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及报告[J].企业经济,2008,(3).
[5]曹伟.论全面收益和全面收益表在我国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