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礼仪范文

时间:2023-03-19 18:4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际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际礼仪

篇1

“人看衣衫,马看鞍”。如果你能配上款式得体的服装,则显得高雅文明。反之,穿着马虎,衣冠不整,就会使人产生反感。

人的体型千差万别,所以同一件服装穿在不同体型的人身上,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身高而瘦的人,应选用面料稍厚一点的服装,这样会显得比较丰满、精神,并要避免颜色暗深的收缩色。

身材肥胖者,服装的面料不能太厚或者太薄,应选用厚薄适中、轻柔而挺括的面料服装,并忌穿大花、横条纹、大方格图案的服装,否则体型会更显得横宽。对身材肥胖的女士,不应选用皱褶的面料做衣服,不适合穿无袖短衫或连衣裙,最好不穿百褶裙、喇叭裙,西服裙较适宜。

穿衣服必须注意场合,不然,本来很美的服装,也会因其场合不适而大为逊色,甚至使人反感。

在公共场合不能空针织内衣、紧身内衣或睡衣、睡袍。女士穿下摆窄或长度在膝盖以上的短裙时,切勿在人前把腿架起来。

服装色彩的适当搭配,能使人通过错觉而产生美感。如浅色的扩张作用,能使人显得胖;而深色有收缩作用,能使人显得瘦。

服装色彩与肤色也有关系,如黄皮肤的人应避免蓝紫、朱红等颜色,因为这类颜色与皮肤的对比度强,会使皮肤显得更黄。皮肤黑的人不宜选用黑、深褐、大红等颜色;脸色红的人应避免绿色,而白色几乎适合于任何人。

没有不美的颜色,只有不美的搭配,服装色彩的搭配是有一定审美要求的。所以,在选择服装颜色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选择。色彩和谐的服装能使人在公众面前反映出自己的心理追求和精神风貌。

衬衫和领带的色泽协调将给人以美感。一般来说,白色的、浅色的条子或方格面料的衬衫适合配穿西装。穿着粗花呢或随便一些的外套服装,衬衫花纹可以粗犷一些。正式场合要求系好领带,而非正式场合下系领带也算失礼。穿西服一定要佩戴领带,因为领带是西装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西装的美观起着重要的点缀作用。凡穿硬领衬衣参加正式活动必须系好领带。穿针织套头高领衫或翻领衫不宜系领带。

领带是西服的重要组成部分,花色品种很多,它要求与相宜的西服配套,包括衬衣的合理选择。如上衣为鲜艳的格呢,领带就应避免条纹或大花,以纯粹的小花图案为宜;如上衣是粗格呢,领带的颜色则应与格子图案的某一种色调和谐。一般来讲,有图案的领带宜于配上素色无花纹的衬衣。

一般来说,鞋子的颜色应该与衣服的颜色相衬,一般场合应着素雅端庄、体面大方的黑色皮鞋。穿花俏衣服时不宜穿黑鞋子。出席寿婚葬祭时,即使外衣和领带可以从略,但鞋子就不能是茶棕色而应是黑色的,这是我国社交的一种礼节。

袜子具有衔接裤子和鞋子的作用,应与裤、鞋协调。黑色皮鞋应配深色袜子。稳重的西装长裤和明亮的黑色鞋子,如果配上不协调的花俏颜色的袜子或有花纹的袜子,那就会使人产生杂乱、失调的感觉。男士为避免在坐下时露出腿毛,应穿黑色或深蓝色的不透明的中长筒袜。女士袜子的色彩可适度鲜艳,若参加庄重的社交活动就应穿素色的长筒袜,避免露出腿部肌肤,而且夏天不可光脚穿凉鞋。

金银、珍珠、宝石制作的项链、耳环、戒指、镯头等饰物对女性来说很重要。它可使人展现出高雅、华贵的丰姿,只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和活动场所的要求,均有助于赢得公众的好感。

一身入时的时装,再配上得体的其他饰物,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帽、围巾、手帕、腰带、胸饰、眼镜、手提包等。

围巾和帽子对服装的整体影响很大,在冬季用于点缀色彩尤为重要。如果衣服颜色较暗淡,则围巾与帽子的颜色可鲜艳一些。若衣服较鲜艳,佩戴的围巾与帽子就要素雅一些。男士在任何时候不应在室内戴手套、帽子。

手提包一般要求与服装配套。同时还要根据季节选择,如夏季拎包应小巧,显得轻松爽快。

手帕也是装饰物。在西服左胸上口袋里插上一定形状的手帕,可令人平添风采。

篇2

在商务交际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些慰问、会客、迎送等人们接触不多而时间又比较短暂的场合中,容易发生把称呼弄错的张冠李戴现象。这样不仅失礼、令人尴尬,而且还会影响交际效果。那么如何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呢?

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张冠李戴的消极作用和不良影响。

在一次经济技术开发洽谈会上,一方的负责人竟连续发生称呼张冠李戴的现象,引起了另一方的注意,觉得这样的合作者头脑不清晰,生产经营能力不可信赖,从而取消了合作的打算。可见,对张冠李戴的现象必须引起注意,因为它是交际活动的障碍。

第二,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

交际刚开始时,一般双方都要互相介绍,但比较简略,速度也快,印象难以深刻。因此事先要对会见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人物特征有个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经过介绍后,印象就比较深刻。必要时,在入室落座或会谈、就餐前,再做一次详细介绍。有条件的,交换名片则更理想。

第三,要注意观察对方的特征,掌握记忆方法

介绍,要留意观察被介绍者的服饰、体态、语调、动作等,特别注意突出特征或个性特征。对统一着装的人,要格外注意观察高、矮、胖、瘦、脸形、戴不戴眼镜等。

篇3

【关键词】中外社交礼仪;跨文化交际;对外语言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之间的交际,其主要特点是:文化不同,交际者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二、中外社交礼仪文化的对比

(一)称谓语。在汉语中,姓名称谓是不能乱用的。在亲属之间,称谓是由辈分关系来确定的,这种特殊的称谓文化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的。中国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历史,又是一个农耕文明的社会,以家庭为单位,就形成了以家族宗法制为核心的封建伦理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等儒家道德观念根深蒂固,这使得汉民族形成了严格的尊卑有序,上下﹑长幼有别的等级观念,所以下对上,卑对尊,幼对长不能直接称呼其名,这是不礼貌的,也是不被允许的。而西方国家大多受到人文主义影响,强调自由平等,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等级之分,所以即使是长幼辈分和上下级关系也可以直呼大名,人们也不足为怪,习以为常,而且认为这样称呼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更显亲切。对于陌生人在中国也有具体的称谓,例如,根据年龄,性别不同称为“爷爷,奶奶,阿姨,叔叔,哥哥,姐姐,妹妹,弟弟”以示亲切和礼貌。而在西方国家大多只是“Mr,Miss或是Man,Woman,Boy,Girl或Kid,Child”等泛泛的称谓。再如“先生”这一称谓,在中国“先生”是用于对大教育家、学者、文人的一种尊称,表达一种爱戴和尊敬之情,不分男女,如“杨绛先生”、“鲁迅先生”等。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先生”只是对一般男性的称谓语,而作为有学识,有威望的学者或教授,应称之为“博士(Dr),教授(Professor)”。

(二)打招呼。打招呼是人们开始谈话最普遍的方法,一是可以自然地引出正式谈话,二是表示礼貌和友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打招呼的方式也不相同,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打招呼如果运用不当,常常会造成一些交际障碍或尴尬,英美人打招呼常说:“Howareyou!”“It’sverynicetomeetyou!”而中国人打招呼常常会问“姓名,籍贯,工资,年龄”等,在路上遇到会说:“干啥去”,“在哪儿上班呢”,“结婚了吗”,这些话语其实也是人情味的体现,并没有多事之意,而在外国人眼里会认为你在打听他们的私事,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中外在体态上打招呼的方式也有不同,中国人打招呼从古代的作揖到现代人的握手,更多体现的是中国人谦卑,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而西方人则不然,由于西方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规律的影响,他们的性格更多呈现的是自信,外向,所以他们见面时常常是拍肩,拥抱,贴面,亲吻等肢体较为亲密的方式。

(三)拜访。拜访在人际交往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拜访中也有不同之处,在中国,去朋友家拜访,做客,时间较为随意,有时不需要打招呼就可以去。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去朋友家拜访是要提前预约的,确定一个具体的时间,不好突然去人家拜访,显得不礼貌。告别语的功能之一是维系交谈双方的社会关系,可以采用不同的告别语来结束谈话,在结束言语交际行为上,中西方人采用的语用策略也会有一些差异。例如,在朋友家做客,要离开时,西方人常使用的道别语是:“Goodbye,Seeyou,Goodnight”等,而中国人(主人)常常会委婉地说:“再坐一会儿吧”、“这么着急干嘛”等表示礼貌、客气,当来访者离开时会说“慢走,常来玩啊”,其实并不一定是这个意思。有时也会说:“开车小心啊”、“保重身体”等寒暄的话。而这些话语在西方人看来,会显得有些突兀或多余。

(四)自谦与尊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礼”的文化从古至今对中国人的言行举止有着很深的影响。这些影响也反映在谦敬语的使用上,对自己的父母称之“家父,家母”,对他人父母称之“令尊,令堂”,对自己妻子称之为“内人,贱内,糟糠”,对他人妻子称之“令妻、佳配、令室”,自己之子称为“犬子”,对他人之子称之“令郎”,自己的女儿称为“小女、犬女”,他人之女称为“令爱(媛)”等人称的谦敬词。而西方国家就没有这样的称呼,只有“你”“我”的区分,没有这些谦敬词。中国人还经常会说一些如“给您添麻烦了”、“讲的不好,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人习惯于说“这要归功于上司的领导,同事的配合”这样的客套语。有时候使许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谦虚产生误解,认为“太虚伪,不真诚”。其实,这是由于他们不了解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礼貌原则造成的文化冲突。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人最大的美德”,谦逊,含蓄的文化习惯就表现在言语中、行为上,总是尽量贬低自己,抬高别人,经常考虑别人的反应,注意照顾对方的情感和自尊心,使对方不至于在两个人的对照中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不快。这与西方崇尚的“自我主义”,提倡表现自我,肯定自我的价值观念和直接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文化差异带入到教学中会对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五)恭维语和道歉语。恭维语是一种积极的言语行为,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恭维语的使用频率中国要远低于美国,使用对象和内容也有一些限制,在美国文化中,恭维他人的外貌和所有物是很普遍的现象,任何人都可以恭维其他的任何人,例如一个女性穿了一个新裙子,她的男同事就可以说“Wow,Youlooksohot”,而在中国,当一个男性这样恭维一个女性时,很可能会被认为轻浮无礼,别有用心。如何回应恭维语,中西文化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中国人对恭维语的回应往往是“否认”或“自贬”,如:用“哪里哪里”来回答,以表示被夸赞者的谦虚有礼。西方人则习惯“接受”,习惯用“Thankyou”来表示对恭维者的赞同和谢意。由于受不同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中外的道歉频率和对象都有所差异,美国人的道歉语的使用频率要高于中国,在一些像公交车,商场等拥挤的场合,中国人很少会因为自己撞到了别人而道歉,而美国人无论自己有意还是无意冒犯了别人,都会道歉。对于美国人来说道歉可能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即使是一些小事他们都会说一句“Sorry”,美国家长会因给孩子带来不便而向孩子道歉,在中国,父母是很少向孩子们道歉说“对不起”的。中国社会结构是以典型的家长制为基础的,以伦理为核心,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关系的本质是等级或差序格局的,这种等级关系影响着人的言语行为,诸如道歉语,恭维,问候语等。在西方文化中,社会结构是倾向平等的,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长或幼,只要冒犯了别人,都是要道歉的。

(六)社交礼仪中的禁忌。何为“禁忌”,东汉学者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到“禁,吉凶之忌也;忌,憎恶也”。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下,禁忌方面也有差异。1.数字禁忌。西方普遍禁忌“13”和“星期五”,日本人忌讳“4和9”。这些数字给人以消极的心理印象,所以很忌讳。2.动物禁忌。在中国,人们习惯把猫头鹰看做“凶鸟”,但在西方人心中,它是智慧,勇猛,刚毅的化身。在汉语中,“狗”有许多贬义意味,常常指坏人和坏事,如“狐朋狗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西方人把狗看做是家庭成员,自己的朋友,在英语中“dog”不但不含贬义,反而有亲切的意味,如“luckydog(幸运儿)”。“龙”对于中国人具有很深的寓意,是一种图腾,是权势、高贵、成功的象征,中国有许多关于龙的传说,中国人也常自称为“龙的传人”。而在一些西方国家“龙”常被视为凶悍的动物,是不祥的。3.词汇禁忌。(1)死。中西方文化都忌讳说“死”这一词汇,所以会用些代替语,在汉语中,代替语会因阶级、地位、身份不同而不同,如古代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之死分别称为“崩、薨、卒、不禄、死”,还有现代的“逝世、归西、升天、老了、走了”等。西方人也不会直接说“Hedied”会用“passaway”等代替。(2)老。“老”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很典型的词汇。中国人经常在熟人,朋友的姓前冠以“老”字,如“老赵、老白”以显亲切,对有地位,有声望的人称为“钱老、汪老”以示尊敬。在中国“老”象征着一种权威、资历、尊严,因此与“老”有关的多表达尊敬之意。还有“知识渊博、技能纯熟”等褒义色彩,如“老先生”、“老资历”。在许多西方国家是不喜欢“老”的,在西方文化中“老”有无能、不中用的意思,所以不能称呼年长者为“oldmen,oldwomen”。

三、中外社交礼仪文化差异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一)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文化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认识到教授一门语言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要采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教师也应该掌握一些中外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目的语与母语文化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在使用目的语时能够排除母语干扰。(二)树立文化相对论的观念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文化相对论的观念,意识到中国文化与他们的母语文化在本质上是平等的,没有对与错,高贵与低贱之分。(三)采用多种文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要摆脱传统传授法教学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弊端,采用角色扮演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教学。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篇4

异性之间:拒绝亲密

已经是21世纪了,两性的工作交流非常频繁,实在不能再以男女授受不亲的老观念来衡量。即使已婚,也不表示要和异性保持距离,以免犯忌。过分拒绝和异性相处,不仅不像个现代人,更可能妨碍职场角色的扮演。我们也必须承认,两性都有的工作空间通常比单一性别的环境要来得愉快和谐。也许现代组织的效率较高和女性大量投入职业有些关系。若想重新隔离两性,不仅不可能,也不合理。刻意疏远,更非上策。两性总是要交流的,而且两性共事应该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两性间绝不能采取隔离策略,而必须找出好办法使两性相处有利无害。

因为是异性,对很多事物的看法普遍有很多分歧。如果你是在异性面前很虚心的人,你会发现你在异性中备受宠爱。因为多数人对异性没有排斥感,而且喜欢帮助异性工作伙伴,他们把这个看作是同事中成就感的一个标志。人人都希望被异性重视、仰慕,一个人如果注意吸取他人的长处,他可以从每个工作伙伴身上学到不同的有助于自己发展的长处。平时注意观察他人长处,不计较他人短处的人,会觉得同事之间好相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是同事、朋友,就有共同语言、互有好感的人,如果你没有意思将这种关系发展为恋情,就应当将感情投入限制在友谊的范围内,即使很有好感,也不应表露出来。如果对方射来丘比特之箭,也应明智地将其化解。千万不要给对方以默许和鼓励。

对异性采取大方、不轻浮的态度是同异性工作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其中包括行为和言语两方面。以尊重对方是异性工作伙伴的关系来处理办公室中的一些事务,将会使某些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一些。千万勿将办公室的异性关系处理成类似“恋爱关系”所期望的那种结果,也不要与某个异性发展成比之其他异性更为亲密的关系。下班以后作朋友是另外一回事,但在办公室内千万要区分“急缓重轻”的关系。

男同事有男同事的苦恼,女同事有女同事的苦恼,他们可能会因为工作头绪繁多而忙得焦头烂额,可能会因为事业发展阻力太大而停滞不前,可能会为家庭纠纷而沮丧不已。大多数同事遇到这种情况会表现出逃避的姿态,其实,只要你说出一句“我来帮帮你”的话语,同事就可能感激不已。当他(她)有困难时,或者大家都不敢接近时,如果你能不计利害去帮助他(她),他(她)心中的感激是可想而知的。

同性之间:相依相助

在办公室里人人都应友好,特别对同性则更应如此。因为每个人来公司上班均是为了生存,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感受同一种压力,工作中谁也少不了谁,因而如果可以以一颗同情心来看待同伴的话,关系将很容易处理。因为是同性,很多感受和对事物的看法均有共同点,可以找一些大家均有兴趣的话题,不啻是一个表示友好的方式。当然对一些自己认为是话不投机的同则采取“工作伙伴”的态度来对待,可以发展为进一步朋友关系的则多交流一些,不是“同路人”则少交往一点,不必把所有人都当作是可以发展成朋友的“潜在因子”来对待。看见同事打小报告,也不必为此而大惊小怪。若他只为个人利益,则可以完全不去理会,只当作“处理事件不当”,对他个人将来的品格发展必无益处来评判就可以了。每个人都不会在同一家公司干一辈子,大家均是过客而已。注意值得你注意,学习值得你学习的东西足矣。

距离产生美

每天和你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是谁?不是你的亲人,也不是你的朋友,是你的同事。他和你在办公室面对面、肩并肩,同劳动、同吃喝、同娱乐。但当我们有了“私人空间”的概念之后,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合理的社交空间和公共空间,办公室里的距离如何把握,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同事关系好,本是好事。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互助当然是好的,但是切记同事之间拒绝亲密。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交朋友,除了志趣相投外,忠诚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一旦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彼此信任、忠实于友谊是双方的责任。同事就不同了,一般来说,如果不是自己创的业,也不想砸自己的饭碗,那么,你是不可能选择同事的,除非你在人事部门工作。所以,你不能对同事有过高的期望值,否则容易惹麻烦,容易被误解。适当的距离能让你跟他看起来最美。

安全车距最妥当

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但因超速驾驶看不清对方车道而产生的摩擦事故最多。要避免撞车,就要注意车距。同样同事关系中,与他人保持距离是很重要的。专家将同事之间的交往原则归结为五点。

真诚:尔虞我诈的欺骗和虚伪的敷衍都是对同事关系的亵渎。真诚不是写在脸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伪装出来的真诚比真正的欺骗更令人讨厌。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我们、喜欢我们。别人喜欢我们往往是建立在我们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前提下的。

让别人觉得与你交往值得:我们在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些东西,或者是物质,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它。但在其中,应该注意的是要不怕吃亏、不要急于获得回报和不要付出太多。

维护别人的自尊心:说简单了就是给人家面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同事交往中处处逢迎别人。在不危及他人的自尊心的情况下,陈述与对方不同的意见,或者委婉地指出对方的不足是不会影响同事交往的。

创造一种自由的气氛:在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要使别人从内心深处接纳我们,就必须保证别人在与我

“如何掌握同事间的最佳距离?”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们相处时能够实现对情境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要让别人在一个平等、自由的气氛中与我们进行交往。

物理距离与人际关系

对方和你的关系如何,可以通过他与你保持的距离来判断。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埃特瓦特?霍尔的观察,人际关系可通过八种距离来断定。

1、密切距离,接近型(0.15米):为了、格斗、安慰、保护而保持的距离。

2、密切距离。较近型(0.15~0.45米):伸手可触的距离,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之间的距离;也是在拥挤的电车中人与人之间不即不离的距离。

3、个体距离,接近型(0.45~0.75米):能够拥抱或抓住对方的距离。对于对方的表情一目了然。夫妻处于这种位置是自然的。

4、个体距离,稍近型(0.75~1.20米):这是双方同时伸手才能触及到的距离,这是对人有所要求时应有的一种距离。

5、社会距离,接近型(1.20~2.10米):这是超越身体能接触的界限,是办事时同事之间所处的一种距离。保持这种距离,使人具有一种高雅、庄严的气质。

6、社会距离,远离型(2.10~3.60米):这是为便于工作保持的距离,工作时既可以不受他人影响,又不给别人增添麻烦。

7、公众距离,接近型(3.60~7.50米):如果保持4米左右的距离,说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有许多问题或思想待解决与交流。

篇5

关键词:文化差异;日常交际;礼仪

中国正以飞速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越来越多。中(东)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也对交际礼仪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在中(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一、打招呼

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道:“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而若你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Where are you going?”他 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How do yo u do!”“Nice day,isn’tit?”

二、感谢

对于别人的赞扬,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并有一套谦虚之词,象“惭愧”、“哪里”、“寒舍”、“拙文 ”等。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 you”以表接受。中国人用“谢谢”的场合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不常说“谢谢。”而西方人 整天把“thank you”挂在嘴边,即使是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常如此。

中国人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说贪心)。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要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三、招待客人

中国人殷勤好客,一杯杯地斟酒,一遍遍地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也不行,使西方人觉得难以对付。而西方人的习惯是:Helpyourself,Please!中国人送客人时,主人与客人常说:“慢走!”“小心点!”“再见,走好啊!”“你们进去吧!”“请留步”等。而西方人只说:“Bye Bye!””See you later!””See you next time !””Goodnight!”

四、节日礼仪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处,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五、词汇语言的文化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地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在英语中“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在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学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比如: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等等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又如: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等。

总之,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六、文化等级观念

中(东)方文化等级观念强烈。无论是在组织里,还是在家庭里,忽略等级、地位就是非礼。尽管传统礼制中的等级制度已被消除,但等级观念至今仍对东方文化产生影响。在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根深蒂固。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

在西方国家,除了英国等少数国家有着世袭贵族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外,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倡导平等观念。特别在美国,崇尚人人平等,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If working hard, even cowboy can be president.)在家庭中,美国人不讲等级,只要彼此尊重,父母与子女可直呼其名。他们的家庭观念往往比较淡薄,不愿为家庭做出太多牺牲。

当然,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的礼仪上的差异还有很多,比如服饰礼仪、进餐礼仪,秘书礼仪等等,由于篇幅等多方面的制约,在此不能一一深入探讨。总之,中西方之间有各自的文化习惯,由此也产生了不少不同的交往习惯。因此,随着我国进入 WTO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贸易的不断增加,我们不但有必要在与外国人交往或者前往别的国家去之前,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而且必须加强专业礼仪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礼仪意识,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我们自己带来了便利,不但能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还能在现代社会的多方竞争中争取主动,取得良好的结果或效益。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2】方文惠主编,《英汉对比语言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3】胡文仲,《文化与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

篇6

活动口号:“重培养、塑文明、讲礼仪,懂交际”

活动时间:3月20-4月20

活动内容:把交际礼仪活动月分为四个板块进行,分别是:

1.“传诵礼仪语”:交际礼仪知识竞赛,各班评“文明礼仪之星”,使学生广泛参与礼仪实践活动。

2.“盛开礼仪花”:纵横职场我最醒――职交际礼仪场景实况战。

3.“吟咏礼仪诗”:交际礼仪讲座。

4.“纷飞礼仪情”:西方交际文化,调酒与酒会。

活动对象:1.交际礼仪知识竞赛面向药科学院大一大二20个班学生。

2.纵横职场我最醒――职交际礼仪场景实况战,交际礼仪讲座,西方交际文化,调酒与酒会面向全校。

活动地点:

交际礼仪知识竞赛――教学楼课室

交际礼仪场景实况比赛――C,D栋楼下空地

交际礼仪讲座――教学楼大课室

西方交际文化:调酒与酒会(待定)

活动目的:

一、使得新生对**市区重点地带的环境有个系统了解和实地接触,使参赛者在锻炼体魄的同时又提高独立思考、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二、与各点的商家打好关系,为以后外联部拉赞助积累渠道,与**学院建立外交关系;

三、学生会成员留心观察,对新生各班氛围有个初步感受,并从中发掘人才,为学生会日后发展作铺垫;

四、闪耀药科人风采,展现药科新生力,塑造药科形象。

活动流程:1.交际礼仪知识竞赛,各班评“礼仪之星”――3月20日到3月27

2.纵横职场我最醒――职交际礼仪场景实况战――3月28-4月5

3.交际礼仪讲座――4月6日-4月12日

4.西方交际文化:调酒与酒会――4月13日-4月20日

具体工作安排:第一板块:“传诵礼仪语”交际礼仪知识竞赛

1

一.活动具体流程:

1.报名事项:每班指定2名参赛选手与其子弟班组成一组作为参赛队,班长统一交报名人资料,并交代竞赛细则。

2.报名时间:3月14,15日(共两天)

3.共40人,10队,2对组成一场比赛,共有5场比赛

二.初赛

1.初赛分3教室进行,每个教室进行上,下两场比赛,每场比赛大约持续40分钟。

时间:上场下场

地点:教学楼

2.赛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判断题第二部分:选择题第三部分:抢答题

3.比赛规则:

1)第一部分,判断题:

2)第二部分:选择题

3)第三部分:抢答题

4.宣布赛果,比赛结束。

5.总分最高的4对出线决赛。

6必要人员留下开会总结,并交代工作。

三.半决赛与总决赛

1.时间:地点:教学楼教室(待定)

2.赛程:与初赛一样。分别出线的两队进入决赛,一个赛场出线一对队伍。

3.宣布赛果并颁奖,比赛结束。

备注:

1.共虚抢答彩旗八枚,2红,2蓝,2黄,2绿

2.奖品(待定)

3.奖励前2名,即共4个班,并评出“佳合作班级”

“文明礼仪之星”评选:评选出礼仪月的“文明礼仪之星”(每班1名,并上传突出事例,展现其文明礼仪方面的风采)

具体评选及表彰方式如下:(可采取直接班级民ZHU推选产生)

①班级推荐:3月24日各班推荐一名班级之星为候选人参加校级评选(注:各班候选人名单(连同班级相关材料),务必于11月24日前上报学生会)

②候选人陈词:候选人依据自己特点选择文明话题做1分钟的主题陈词。

③综合评议:候选人接受评委1分钟的提问,并作答辩。

④表彰:综合评委意见,于酒会当日宣布获奖名单,并颁发绶带证书。

注:“文明礼仪之星”事迹将在药科宣传栏表彰。

第二版块:“纵横职场我最醒”职场交际礼仪场景实况战

2

活动具体流程:

一、比赛内容:分三个部分

1、形象设计和展示:

1)让参赛者按日常生活的面貌亮相,作简单的约2分钟的自我介绍,自我推荐(只需介绍编号、姓名、班级即可),最终达到把自己的优点、个性、特长尽情地展示出来。

2)进行即场化妆与形象设计,设计符合自己应聘职位的形象。(可自己请一名助手帮忙)约30分钟。

3)进行职场面试时的自我介绍与自我推荐。

4)评分内容:①仪表;②形式;③语言表达;④内容;⑤总体效果6反应能力

2、才艺表演:就自己对该职位的其他才能展示。以增加竞争力。

可以选择英文表演,独唱、独舞、独奏、诗朗诵、小品、相声、口技、专业技能操作、英文表演等等。

3、即兴问答:

1)提问均为主观题,范围较广,主要是就工作中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细节,矛盾处理方式,个人道德修养等问题与参赛者进行问答。(每人2题问题,分两轮)

2)采取抽签的办法选择问题。

3)评分内容:思想内涵、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设奖:“我是职场高手奖”―――最高奖励。

除设一般的

一、

二、三等奖外,“我是职场高手奖”

注:(若本活动所拉赞助含化妆品、发饰、服饰商家,可在比赛当晚在舞台旁作产品展示和提供大赛的化妆品、发饰、服饰等,并可免费给与观众造发型,修甲,修眉等)

第三版块:交际礼仪讲座

1.校园文化巡礼"各国交际礼仪文化讲座,暂定北欧,非洲和东亚。

邀请我校外教或其他外教

2.西方交际文化:酒会与调酒

邀请一较有名气的西餐厅的执行经理或主厨讲述餐桌礼仪。(也为酒会的食物等赞助作预备)

3.西方交际文化:调酒与酒会(调酒文化暨交际礼仪月颁奖会)

时间:7:00――9:00

地点:A――B栋之间空地

3

主要流程:

1).燃放烟花(礼炮)开幕

2).回顾礼仪月活动,观众互动送礼物

3).调酒show

4).交谊舞表演与观众现场交谊舞,

5).介绍酒会文化,活跃气氛,送奖品

6).颁奖礼

7).祝酒

8).礼炮结束

注:现场供应糕点(一共两轮,分别开放),以及试酒,以调酒与酒会的新鲜激起同学的兴趣。现场围一个小型舞台(不需搭建),设有调酒专台与酒品展示,与试饮台,糕点台。

篇7

鸡尾酒一词,由英文“鸡尾”(cocktail)一词直译而来。这种酒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为此,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不过每种传说都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也都有一定的道理。

有入说,从前有位国王的驸马会配制混合酒,因为受宾客欢迎。他应接不暇。忙乱中丢失了调酒的勺子。情急之下,他信手拔下帽饰上的鸡毛来调制,从此这种混合酒便得名鸡尾酒。

还有人说,在西欧某国,猎人上山打猎总是各自带着酒。一次进餐时,大家把酒混合在一起共饮,发现酒味甚佳,非同寻常。各种颜色的酒混合在一起,在阳光下闪闪烁烁,五彩夺目,象雄鸡尾那样美丽,于是人们为它取名鸡尾酒。

人们普遍认为鸡尾酒的故乡在美国,它是后来才传人欧洲的。有人指出,调制鸡尾酒的技术是1859年由一个名叫杰里.托马斯的美国人传人英国的。关于鸡尾酒诞生在美国的说法也就更多了。

据说美国肯塔基州有一家偏僻的乡村酒店,主人权爱养鸡。一天,有只漂亮的斗鸡丢失了,主人正在焦急叹息之际,有人把鸡找到并送上门来。斗鸡失而复得,珍贵的鸡尾一根也没有损伤。主人。喜出望外,把各种好酒混合在一起,款待拾鸡者。队此这种酒便被称为鸡尾酒。

还有人说,1795年,美国新奥尔良有家药店老板制出一种在酒中掺入蛋黄的饮料,当地操法语的人把这种饮料称为“Coquetier”。后来这一名称渐渐被用来泛指各种混合酒。而”Coquetier”与英文“鸡尾”一词的发音相近,于是大家便都称它为鸡尾酒。

又有人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有队士兵打了大胜仗,当地百姓十分兴奋。一家酒店老板特地调制了五颜六色、香气四溢的混合酒,为他们庆功祝贺。恰巧这家酒店以雄鸡斑澜的羽尾作为商标,人们遂把这种酒称为鸡尾酒。

不论哪种传说属实,鸡尾酒已成为美国入最喜爱的饮料之一。调制鸡尾酒有很多方法。一杯酒里放多少柠檬汁、糖、冰决、香料都有具体规定。要配出一杯味醇色美的鸡尾酒也是一门技术。会喝酒的入就象欣赏艺术一样地醉心于它。鸡尾酒自问世以来,品种不断增加,至今已有两千多种。现略举几种比较常见的鸡尾酒配方:

1.白兰地(2两)、苦酒(1滴)、柠檬汁和糖;

2.威士忌(2两)、茵香酒(1两)和汽水;

3.味美思(2两)、金酒(1两)、香摈酒(2两)、柠檬片和糖;

4.香摈酒(1杯)、薄荷酒(半两),再加新鲜樱桃;

5.金酒(2两〕、味美思(1两)、苦酒(1滴)和小葱头。

鸡尾酒清凉爽口,酒精含量低,一般在十几度到二十几度之间。鸡尾酒会原为以鸡尾酒和其他饮料招待宾客的酒会,现又泛指各种酒会。鸡尾酒会的气氛十分随便。大家可以无拘无束地边饮边谈,它是社交的好场所。酒会布置简单,不必有固定的桌椅。客人大部分站着进食,有时可设一张长桌作为主台,台下布置些花草、盆景。周围可放几套沙发供来宾休息,另外再放几只小圆台,台上摆放点心和下酒食品,客人们可以随意取食。盛鸡尾酒的杯子,习惯上使用容量较大的高脚玻璃杯。

篇8

互赠问候卡的习俗是适应人们社交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埃及人互赠新年礼品时,就有马上贺辞表达美好祝愿的习惯。到公元2世纪,古罗马出现一种纪念章,上面刻有“罗马元老院和全体臣民祝愿国父阿德里安.奥古斯都新年偷快”的字样,有入认为这是问候卡的前身。中世纪时,许多国家相继出现各种形式的问候卡。在中欧最流行的是木制问候卡,即把贺辞雕刻在光洁圆润的木头上。有些人为了使作品更美观,还把木雕涂上颜料,绘制得五色斑澜。

情人节(圣瓦伦丁节)卡是历史最悠久的问候卡之一。早在古罗马每年2月15日牧神节这一天,姑娘们怀着羞涩和喜悦的心情把表达爱情的祝辞放在一个盒子里,然后由全城的小伙子来抽签,抽到哪位姑娘的贺辞,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那位姑娘大胆求爱。姑娘们放在盒子里的祝辞可以说是最早的圣瓦伦丁节卡片。

1840年,美国商人开始把圣瓦伦丁节卡片作为商品大规模生产,制造商名叫埃丝特.A.霍兰德。第一年,他就赢利5000美元。可见问候卡从诞生之日起便大受人们的青睐。

目前景流行的问候卡——圣诞卡产生得较晚。人们普遍认为该卡第一批设计是于1843年出自英国的一位画家约翰·C·霍斯利之手。这批卡片总数1000张,全用手工印刷和着色。此后,英国才有几家公司开始承印圣诞卡。

随后,美国也开始生产圣诞卡。1874年,美国当时大名鼎鼎的印刷权威、德国移民路易斯’波朗首先在马萨诸塞印刷圣诞卡。第一年他把产品运往英国推销。第二年开始在美国市场出售。一张张精美别致的卡片立即吸引了人们,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如今的美国,逢到圣诞节来临,圣诞卡已达到满天飞的地步。

19世纪问候卡的特色是图案丰富多彩。当时有以《圣经》中的故事为题材的图案,也有盛开的花朵、可爱的动物、吓人的妖怪和美丽的风光。

邮政制度在欧美的广泛建立,对问候卡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在此之前,人们只能托顺路的旅行者和士兵帮助传递,山重水复,多有不便。现在,只需花费少许的钱,就可把友情和祝愿通过问候卡送到千里之外的亲友身边。

今天的美国,问候卡花样不断翻新,用于一切重要节日和场合的问候卡应有尽有。除各种节日卡外,更为常见的是“应时卡”。亲人过生日,可以寄张卡片祝他健康长寿;朋友结婚时,可以寄张卡片祝他幸福美满:病人卧床可以寄卡片祝他早日康复;有人远行可以寄卡片祝他一路顺风;朋友完成学业可以寄张卡祝他鹏程万里。此外,还有仅仅问候一声表示友谊的卡片。据统计,仅生日卡就有1200余种。可想而知各种问候卡是何等的浩繁了。

篇9

[关键词]商务礼仪, 企业成长, 意义, 原则

一、商务礼仪沿革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直极为重视礼仪,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说过“为国以礼”,可见古人把礼仪看得多么重要。

而发展到现代,礼仪成为礼节和仪式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关系的“剂”,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等。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既是交往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是实现社会稳定、融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礼仪用到商业中,就是商务礼仪了。商务礼仪作为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在商务交往中的艺术。企业要求人才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业务技能,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人把商业竞争看成是无硝烟的战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更加青睐文明经商。商务礼仪作为商务活动中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是商业竞争成功的关键。

二、商务礼仪对企业成长的意义

1.人性化管理

现在,很多企业为了使本企业能稳健的发展,进行很多企业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但一个观点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不管什么时代企业都需要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包含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从礼仪和人性化管理的概念里我们可以看到,礼仪渗透在人性化管理中,如果没有礼仪,就根本谈不上人性化的管理。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凝聚力。在工作中想做到让别人认可首先需要学会的便是礼节,需要发自内心的去尊重他人,这样才使得工作更容易开展。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在商务交往中做到“约束自己,尊重他人”才能使人们更轻松愉快地交往。所以说学习并正确的运用商务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并能很有效的促进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

(2)增强员工幸福感。人性化管理以尊重员工为基础,采取“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文化管理”等方法,能让员工形成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增强归属感,避免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诸多不必要的问题。梅奥的霍桑试验告诉我们,人既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他们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还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拿感、归属感和相互尊重等心理欲攀的满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研究也告诉我们,人具有自然属性,同时具有社会属陆,呈现出不同层次的需要,分别是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促进创新,提高竞争力。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会促进企业创新,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至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它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处于不败竞争地位。创新需要激励,但对于创新型人才,仅依靠物质手段是不够的,如果仅把他们当作企业的“高级打工仔”,尽管薪酬不低,但也很难保持持久的创新动力。企业要着眼于满足他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自我价值的成就感不是物质激励能够满足的。

2.树立企业形象

礼仪手段的恰当运用,是企业形象的反映之一。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除建立产品信誉,运用象征性标记外,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服务态度、业务水平、装束仪表,都是组织形象的一部分。

(1)塑造员工形象。商务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又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修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待人接物时应尽量欣赏、赞美别人的优点;在工作场合中应依据地点、身份的需要,讲合适的话、作合适的举止;有良好素养的员工在商务交往中着装是大方得体的。

(2)员工素质代表企业形象。在商务活动中,商务人员的个人形象不但代表自己,还代表着为之工作的企业。在商务场合中,商务人员的仪容、仪表、仪态、言行举止都很重要。每个员工的良好形象,在商务交流对象眼里都是企业的良好形象,而任何一个员工的不良形象,都会破坏整个企业的良好形象,使企业的竞争处于不利之地。在商务活动中,比尔・盖茨讲“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掌握优势乃成功之道,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商机蓬勃,位处中国的商务人员若能掌握国际商务礼仪之知识,对企业形象也是一个很好的昭示与提升,成为企业成长的助推力。

3.商务合作与企业发展

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说“礼是尊重别人,仪是尊重的形式。”为了更好的进行现代商务来往,必须重视商务礼仪培训与教育,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

(1)展示企业的文明程度、道德水准。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掌握一定的商务礼仪不仅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还能最终达到展示企业文明程度、道德水准,提高企业社会效益的目的。“言必信,行必果”,是对企业诚信经营的要求。“水满则溢,月圆则亏”,则要求企业在合作之间相互尊重,以礼待人,不能傲视对方,否则会伤害对方,导致合作的破裂。商务礼仪是企业在平等互利、公平公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愉快合作的有力保证。良好的商务礼节能营造良好的商务交流气氛,为企业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带来巨大的损失。

(2)促进商务谈判和合作。在商务活动中,双方人员的高尚道德情操,彬彬有礼的言谈举止,渊博的知识,得体的礼遇,都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企业产生好感,减少谈判阻力,推动交易成功。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因商务活动而产生的冲突,不是对抗,更不可把交易中的矛盾变为对某个企业或个人的攻击,而要把人和事区分开来。在商务谈判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也要注意礼仪规范,通过理解和勾通,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通过交易,双方建立友谊,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即使交易不成,由于待人真诚,礼仪有加,双方也会沟通感情,建立友谊,日后会寻找其他的合作途径。

4.企业国际化经营

在商务活动中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取向,在商务文化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礼仪习惯等。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就必然导致中西方商务礼仪千差万别。国内企业要走出去,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走出国门,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本企业形象,让本企业的品牌立于不败之地,是全体企业界与商家的愿望。而要同世界打交道,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1)应对跨文化冲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也就意味着从一种文化的经营跨越到另一种文化的经营。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一个国家中独特的传统和习俗塑造着本国人民的态度和行为,构成了一个国家区别于另一个国家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对此,跨国公司就必须加以考虑,特别是在生产经营、商贸活动当中要入境随俗,尽量避免冲突,维护好与合作国的关系。在国际交往中,既要礼貌地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礼俗,又要熟知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礼俗,保持不卑不亢的交往形象,如此才能在交往过程中相互欣赏、相互了解、相互认可,达到交往的目标。

(2)顺利开展跨国商务活动。入世以来,国内企业界与商家面临着大量涌入的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企业家和商家走出国门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中西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时间观、语言习惯及非语言习惯等,都要求在商务交际中注意差异。成功的交际不仅包括语言方面,而且也包括非语言方面。为了获得有效交际,企业界与商界老总或经理应该具备一些交际礼仪常识。特别是在商务谈判中,选择正确的交际尺度,可以使我们赢得谈判主动。对于从事国际商务交际的人员来说,无论到那一个国家,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对有效地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提高交际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企业层面的礼仪原则

1.3A原则

商务礼仪的3A原则是商务礼仪的立足资本,是由美国学者布吉尼教授提出来的。3A原则实际上是强调在商务交往中处理人际关系最重要的需要注意的问题,告诉我们在商务交往中不能只见到物而忘掉人。3A原则讲的是对交往对象尊重的三大途径:第一是接受对方,宽以待人,不要难为对方,让对方难看,客人永远是对的。比如在交谈时有"三不准:

(1)不要打断别人;

(2)不要轻易的补充对方;

(3)不要随意更正对方;第二要重视对方,欣赏对方。

重视对方的技巧:

(1)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使用尊称;

(2)记住对方;

(3)赞美对方。

对交往对象应该给予的一种赞美和肯定,赞美对方也有技巧:

(1)实事求是,不能太夸张;

(2)适应对方,要夸到点子上。

2.白金法则

白金法则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演说人之一托尼・亚历山德拉博士与人力资源顾问迈克尔・奥康纳博士研究的成果。白金法则的精髓在于“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在现今价值多元的社会里,大家的喜好需求也随着社会的变革千变万化,所以当我们在待人接物、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若再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我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我就如何对待别人”时,往往只能达到“自已”猜测对方满意,而未必是“对方”真正满意。现今大家耳熟能详的“以客为尊”、“顾客满意”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欲,才施于人”,这是人际经营的白金定律。白金法则指导你根据他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采取相应的行动,使事业获得更大的成功。

3.细节突破原则

良好的修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决定命运。关注细节,完美细节,留下良好印象,事半功倍。心理学家指出,我们于别人心目中的印象,一般在十五秒内形成。如果你平时多一个温馨的微笑,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友善的举动,一副真诚的态度,处处都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细节决定成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唐纳・希尔顿就是一个“做于细”的高手,每到一家希尔顿饭店,他问得最多的就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良好的礼仪使希尔顿饭店度过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走出困境,步入坦途,并带来了巨额丰厚利润。

4.实践强化原则

根据专家研究,要使一个行为变成习惯,就必须把这种行为强化17遍。因而,企业要通过灌输的方式将企业所需的商务礼仪知识,渗透到员工的头脑中去,内化为行为,潜移默化地运用。在企业生活中,IBM制订了一系列工作礼节,例如要求员工每天第一次见面都要相互行礼,并说声“早”或“好”;要求员工上下电梯时,要请客人先行并对先乘的客人微笑示意,以展示企业文明形象...为使这些工作礼节得到落实,IBM专门制订了工作礼节的自我检查手册,人手一册,随时对照检查。同时,为检查员工是否遵守必要的礼节,托马斯・沃森在各个基层中,任命1~2名“礼节委员”来监督礼节的推行,从而在公司内形成文明礼貌、友爱互助的良好风气。

四、结语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学习商务礼仪、普及商务礼仪,已成了企业塑造组织文化、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卡耐基说,一个成功的企业,18%需要专业技术,82%需要有效的人际关系的沟通。商务礼仪作为沟通的艺术,是时代商业竞争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商务活动越来越全球化,商务礼仪更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把商务礼仪培训作为员工的基础培训内容。商务礼仪为企业的成长和壮大保驾护航,为企业的提升和前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金正昆.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李嘉珊.国际商务礼仪.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3]邓小琼.商务礼仪在商业竞争中的重要性分析.现代商业,2009(23)

[4]郭华.浅谈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文化教育,2009年

[5]袁晓华.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行为.苏盐科技,2002(1)

[6]张文.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跨文化冲突.中图分类号F270

[7]张友恒,丁靖坤,冯梅.漫谈企业礼仪文化.新财经(理论版),2010(6)

[8]陈知然.创新性企业的管理提升--论实施人性管理的必要性.改革与战略,2007(6)

篇10

关键词: 礼仪教育 高校 “和谐校园”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高校是传播知识、培育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汇集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精英。高校的和谐对社会的和谐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建设“和谐校园”的重点之一是普及礼仪教育。

一、建设“和谐校园”,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需要普及礼仪教育

1.礼仪知识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知识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交往越来越频繁。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交际,一个人交际能力直接影响到他的生活、事业……成功的交际离不开礼仪。马斯洛根据人的需要层次阐述理论,人有社会需要,这一层次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的忠诚;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需要,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换言之,人人都需要与周围的人很好地交往,促成良好交往的剂就是礼仪。无论在什么场合,一个人的仪态和谈吐都直接体现出他的素质。试想一个有着良好专业素质的人才在社交场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会给周围的人留下怎样的印象,所以说个人身心的发展离不开礼仪知识。

2.“和谐校园”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

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我国高等教育的终极使命。[1]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主体发展需要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满足社会需要同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两者和谐,学校教育才能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谐教育要形成一个整体优化的育人系统,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颜元)当今社交礼仪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需要懂礼仪的人才,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重视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融入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中。

二、礼仪教育在我国高校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系统的礼仪教育没有普及

我国的礼仪教育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在高等学校还没有真正普及。现在开设礼仪课程的学校大部分是一些有相关专业知识要求的职业技术学院,多数院校没有开设礼仪课程,而是通过其他课程的教学渗透礼仪教育。有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学校没有系统地学习礼仪知识,等进入社会后意识到礼仪知识的重要性,再通过其他途径参加礼仪培训填补相关知识的空缺。这样,不仅耽误了时间,更影响了事业的发展。有人认为没必要设礼仪为通识教育课程,因为礼仪课和思想品德修养密不可分,思品课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了。诚然,“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任何一种礼仪都离不开道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2]“从本质上说,礼仪修养的作用目的与道德修养的作用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素质的人”,[3]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礼仪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思想道德教育一般着重与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礼仪教育则侧重于礼仪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着重于人际交往中应该和如何正确表达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和理解”。[4]因此,在大学阶段让每一个学生都系统学习礼仪知识,在走入社会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是十分有必要的。

2.当前的礼仪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

目前,礼仪教育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与重视,有的学校礼仪教育仅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部分,有的仅把礼仪设为公选课;现代社会过分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导致部分学生片面认识:上大学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这就造成学生即使选修了礼仪课,也仅仅满足于获得几个学分,“讲礼仪”的观念没有深入学生的心中。大学校园中存在很多不文明现象:在公共场吸烟、男女过分亲昵,穿拖鞋、穿背心进入课堂,随地吐痰,随手扔废物,在公共设施上涂写刻画文字和图案,迟到、早退,上课中间拎着书包大摇大摆走出教室,在课堂大声聊天,收发短信,接打电话,玩游戏,听音乐,吃东西,翻阅与课本无关的读物,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地睡大觉……这些现象都成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障碍。

礼仪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礼仪课的教学采用讲课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式地讲礼仪知识令学生很难提起兴趣。礼仪课应该是一门重实践的课程,需要有场地模拟社交的场景,让学生参与训练。但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礼仪教学相当于纸上谈兵,难以收到理想成效。

三、采取适宜的礼仪教学措施,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1.和谐配置礼仪教育资源

合理的教育资源是开发和发展教育产业的基本保障和基本条件,包括硬资源和软资源两类。硬资源是有形资源,包括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软资源是指无形资产包括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这里所说的礼仪教育资源的和谐配置主要指对礼仪教育的资金投入要充足,要加大对礼仪教学师资的培养力度。只有配套设施完善,教学队伍充实,才能保障礼仪教学的质量。

2.采用科学的礼仪教学方法

在礼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上,应遵循应用型本科和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采用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5]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注重采取讲练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学生讲课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辅以课外礼仪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或真实的情境中,掌握礼仪规范的操作方法,实现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要改变传统的“一卷定终生”的方式。卷面所反映的是单一的理论知识,虽然经过考试,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缺乏应用能力,尤其是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这不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考核方式应该有效地改革。

3.建设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

大学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和实践礼仪知识。和谐的校园环境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大学生正处在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因此,建设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有利于礼仪教育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向信.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