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礼仪范文

时间:2023-03-30 10:4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礼仪

篇1

除了上述一般的公务信函之外,基层公务员还会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有特定目的和使用场合的公函,例如祝贺信、感谢信、慰问信、邀请信等。每一种特定公函都有相应的写作规范和使用要求,基层公务员应当予以严格遵守。

(一)祝贺函

祝贺函简称贺信,即在对方取得重大成绩、有了喜庆之事时向对方表示祝贺的信函。

1.格式要求。祝贺信函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四部分构成。标题即在首行正中位置书写的“贺信”两字。称谓即被祝贺单位或个人的名称。落款即发函者的署名及发函日期。

祝贺信函的正文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简要的篇幅向对方表示热烈祝贺,写清向谁祝贺、为什么祝贺等。二是祝贺的内容,即所贺之事的重大意义。三是发函者的希望和祝愿。上级写给下级的可写希望、要求;写给会议的,则可用“祝大会圆满成功”等话语。

2.注意事项。祝贺信函的语言要充满热情、喜悦之意和温暖、愉快之感,并给人以鼓励和希望。颂扬与赞美之词要恰如其分,不能过分夸大或拔高。祝贺信函的发送要及时,要赶在有关活动的前边。

(二)慰问函

慰问函是机关单位或个人对某人、某集体表示慰问而写的信件。在对方取得突出成绩时,或在对方遇到困难、遭到不幸时,均可以写慰问信表示慰勉、鼓励、安慰和同情。

1.格式要求。慰问函的构成同祝贺信基本相同,在格式上也很相似,只是正文内容有所区别。

慰问函的正文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慰问的背景和原因,并致以诚恳亲切、充满关怀之情的慰问之语。

二是对对方辛劳的工作或所受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慰勉,或对对方所取得的重大贡献和所具有的某种精神表示褒扬和嘉奖。

2.注意事项。要根据不同对象用不同的写作素材及慰勉用语。感情要真挚热情,充满亲切之情。文字简练,篇幅须短小。

(三)邀请函

邀请函又叫请柬,也称请帖,是单位、团体或个人邀请有关人员出席隆重的会议、典礼,参加某些重大活动时发出的礼仪性书信。它不仅表示礼貌庄重,也有凭证作用。

1.格式要求。请柬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标题即用大字书写的“请柬”两字,在第一行中间,或者占用一页,当作封面。

称谓即被请者的单位名称或姓名,另起一行或一页顶格书写,姓名之后写上职务、职称等,如“同志”、“先生”、“教授”、“经理”、“主任”等。

正文应写清活动时间、地点、内容、要求,并用“敬请参加”、“敬候光临”、“敬请届时光临”等语结束。

落款即发函者的署名与发函日期。

2.请柬的形式要美观大方,不可用书信纸或单位的信函纸草草了事,而应用红纸或特制的请柬填写。所用语言应恳切、热诚,文字须准确、简练、文雅。

条据礼仪

条据,即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为证明或说明某种事由而留给他人的便条。条据即是便条的正式称谓。

基层公务员出于工作需要,经常会给别人留下,或者要求别人给自己留下某种条据。条据是基层公务员接触较多的一种应用文体。

篇2

有一次,因为雷雨天气,航班延误了。一位旅客指着一位年轻的空姐大声斥责道:"我的急事被你们的飞机延误了,接下来的航班我也赶不上了,这个损失谁来负责?我要索赔!我要告你们!你们说不飞就不飞,太不尊重旅客了!如果没有急事谁会坐飞机?不就是图快吗。连这个都做不到,你们还能干什么?"

那位年轻空姐脸孔急得微微潮红,支支吾吾地解释说:"先生……您误会了,不是我们……不想飞,是因为天气不好……"不容她说什么,这个旅客挥手示意她走开,那动作就像驱赶一只苍蝇。

这时候,一位年长一些(应该算是空嫂)的乘务员走过来。那个旅客还在发着牢骚。空嫂微微倾身,保持良好的与旅客交流的45度角,耐心地倾听,并不急于插话。因为她知道,旅客心中有愤怒,不发泄完心中就会不舒服。认真地倾听就是争取一个同盟者的姿态,尽量使他感觉舒服。如果你没有冷淡和不耐烦,也不与之争论,旅客就减少不安和敌视。

果然,空嫂的姿态使得旅客渐渐平静下来。接着,空嫂做了诚恳的道歉:"先生,对此我表示十分真诚的歉意,飞机不能按时起飞给你造成了很多不便。但我们和您一样把安全放在了首位,现在航路上有雷雨,暂时不能起飞,一旦天气有所好转,我们会积极与机长联系,一有消息我会马上通知您。我和您的心情其实是一样的,非常希望能够尽快起飞。"

这位旅客的脸色有所缓和,情绪也不再那么激动,他有点无奈地说:"我只希望能够早些起飞。"然后就闭上了眼睛,再也不愿多说一句话了。

大概半个小时后,飞机还是无法正常起飞,空嫂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乘务长。

乘务长,这位头发已经略微泛白的空姨说:"别管了,我去。"她是中国最早的乘务员之一,那时候她还是军人。现在空姐的退休年龄为55岁,所以她还在一线飞行,并乐在其中地带了一批批年轻乘务员。

乘务长拿了一杯水,并用热的湿毛巾折了一朵毛巾花,放在另一个一次性纸杯里,端了一个小托盘,来到那位旅客面前:"先生,打扰您了,天气比较热,请喝杯水吧。这是毛巾,您擦擦手。"她亲切而温和地说,言语温暖,不卑不亢。旅客把毛巾拿在手里,热乎乎的毛巾让他感觉很舒服也很意外。

"先生,飞机暂时还不能起飞,但机长正在联络,也许很快就有消息。今天很多航班都延误了,也许您的下一班机也会延误。一会儿,飞机一落地,我就来接您,您第一个下飞机,我陪您一起去办手续,好吗?"

这番话让旅客觉得自己无法再抱怨了,因为乘务长已经竭尽所能为他考虑得很周到了,况且乘务长也决定不了飞机的起飞。于是,他说:"好的,谢谢您!"并且微笑了一下。

其实,一个乘务长能做到和承诺的东西十分有限,当然这个旅客最后也并不需要乘务长陪他去办手续,但乘务长体贴的姿态已透过行为完全传达给旅客,并且迅速抹去了旅客的不快。

可见,得体的姿态也是我们的语言。它包括站姿、坐姿、蹲姿及行礼等各方面的内容,让我们详细看一看吧。

站姿

首先,最容易表现姿势特征的,是人处于站立时的姿势。标准的站姿,上身要挺直,头要摆正,目光平视,将下颌微微收回,面带微笑,至于挺胸收腹自然是任何时候都应该注意的。站姿大致有四种:侧放式、前腹式、后背式和丁字步。一般来说男士可以采取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的姿势,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或相握于身后(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而女士则可以双脚呈丁字步站立,双手交叉轻握悬垂于身前,如长时间与人交谈,则可微微提起双手交握于胸前。无论男士还是女士,应尽量避免含胸低头或高昂着头。另外,两只手插在裤口袋里也是不雅观的举动。男士可以一只手裤口袋,而女士着职业装时绝对不能将手放进口袋。此外还应注意,身体倚靠墙壁、柱子或桌子会给人以懈怠懒散的感觉。

心理学家指出,双腿并拢站立的人,一般会给人以稳健、塌实、可信赖的印象,但同时也会给人不是很好接触的印象;而两腿分开站立、双脚有点外八字的人,则传递给人以果敢、进取、具有主动积极态度的信息;双腿并拢站立、双脚一前一后的人,则是比较有抱负和目标的人,性格急燥但很勇敢和富于冒险精神;还有一种人,站立的时候,以一只脚为重心,另一只脚的脚尖着地放在重心腿的后面,这类人大多喜欢变化,愿意接受挑战。当然,站姿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因为受过专业训练会改变人的身体姿态,但它至少能够说明一点,站姿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它具有传情达意的能力。

坐姿

接下来,要说说比较理想的坐姿了。男士坐下时,要挺直脊背让身体重心下垂,两腿与肩部同宽,双手可以自然地放在双腿上。但在与人交谈或做会议发言时,不要坐满整个椅部,让臀部与椅背略有空隙,大腿和小腿成90度角,以表现出男性的练达和自信。不要把小叉蜷缩在椅下,这样显得腿短且姿态窝囊。女士则是膝盖并拢,永远都不能分开双腿,因为这体现着女性的修养。腰脊挺直,双手自然相叠放在一条腿上,背部直立不能完全倚靠在椅背上,坐满椅子的2/3即可。落座的时候,应从座位左侧入座,具体姿势是先退半步用一只手整理裙子,然后坐下把双手放在一条腿上,动作轻盈而协调,任何时候不能露出大腿。一般情况下,女性不跷二郎腿,若坐的时间较长,并且在非正式场合,可以跷二郎腿,但要斜放双腿,而且是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另外,有些餐厅、酒吧、首饰店、银行里有高脚椅,坐的时候应该是一只脚落地,一只脚蹬在椅子的横杠上,尽量不要把两腿全部蜷缩在椅子的横杠上,女性的双腿仍然不能分开,而是要尽力并拢。

坐姿有几点是应该注意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抖腿、大幅度跷二郎腿、用一只脚在地上打拍子或者双腿分开太大;女士坐姿要求两膝不分开,即使想跷腿,两腿也要合并;与客户一起入座或同时入座的时候,要分清尊次,一定要请对方先入座。一般讲究左进左出,这是"以右为尊"的一种具体体现;坐的时候动作要轻,别坐得吱呀乱响。不要在别人面前就座时出现仰头、低头、歪头、扭头等情况;和客户交谈的时候,可以面向正前方,或者面部侧向对方,但不能把后脑勺对着对方;一般在工作场合或有客户拜访时,坐椅面的2/3就比较合乎礼节,通常不应当把上身完全倚靠着椅背;在跟客户交谈时,为表示重视,不仅应面向对方,而且同时要把整个上身朝向对方。

走姿

人的走姿可以传递出很多种情绪,比如愉快、沮丧、热情,或是懒散、懈怠等。心理学家史诺嘉丝发现:步伐较大且有弹力、双手用力摆动的人,通常比较自信、乐观、有目标;走路时拖沓着步伐且快慢不定的人,则比较犹豫、悲观、没有主见;喜欢支配别人的人,走路时喜欢脚向后高踢;女性走路时手臂摆得愈高,愈说明她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相反,走路不怎么摆动手臂的女性,大多正处在思绪混乱或沮丧的时候。

因此,要使自己的走姿体现出一些积极的信息,就应该保持目光平视,头正颈直,挺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前后摆动,身体要保持平稳,从腰部以下开始移动,双手要和谐摆动。走动时,男性应表现出内心的自信和阳刚之美,不要把双手背在身后,这样看上去很傲慢。女性则应该动作稳健而轻盈,以表现出女性的优雅。女性穿裙子或旗袍时,要走成一条直线,使裙子或旗袍的下摆与脚的动作显示出和谐的韵律感;出脚和落脚时,脚尖都应指向正前方,千万不要有内八字或外八字的毛病,因为正确的走路姿势还有助于健美。

行礼

下面,我们要说说一种特殊的姿态表现,那就是行礼,它大致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点头致意。这种姿势用于同事及关系非常密切的人之间,是在匆匆相遇的短暂瞬间采用的一种打招呼方法。比如,在电梯、楼梯间,我们遇到熟人通常会采用点头致意来打招呼。打招呼的时候,一定要注视对方的眼睛,接着含笑点头,这时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打招呼的同时微笑;一种是在打招呼之后微笑,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其次,是敬礼。这种姿势是将上半身向前倾斜30度,用于迎送客人等一般性问候。行礼时要稍微停顿一下,再慢慢抬起头,这样会给人以很恭敬的感觉。行礼后抬头时,一定要看客人的眼睛,且应该笑容满面。

篇3

关键词礼仪致辞英汉比较

礼仪致辞(Ceremonial Speeches)是各种会议、商业、外事等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礼仪致辞的写作也已成为各类公众人物及文职人员的必修课程之一。礼仪致辞涵盖的内容甚广,包括欢迎辞、欢送辞、开闭幕辞、致谢辞、祝酒辞、贺辞、悼辞等等。作为当今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仪致辞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中有着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礼仪致辞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特点进行对比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中西文化之间的相同和差异所在,进而达到增进沟通、加深了解的目的。

一、交际功能上的相同之处

从交际学角度来看,礼仪致辞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在语篇结构上,礼仪致辞通常由称呼、开场白、主体正文、结束语等部分组成;在语体风格上,两种语言都会注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在修辞手法上,中西方演说者经常会采取引用、排比、幽默等烘托手段。以欢迎辞为例,这种致辞一般是客人光临时主人为表示热烈的欢迎,在座谈会、宴会、酒会等场合发表的热情友好的讲话。从行文结构上看,英汉两种语言中往往都会包含开场对来宾的称呼,在正文开头说明欢迎缘由、代表何人向来宾表示热烈欢迎、诚挚的问候和致意,在正文主体阐述双方关系和来访的意义,而在结尾表达美好的祝愿,提出倡议和希望等内容。从语篇风格上看,中英两种语言的欢迎词都会表现出讲话人的真诚态度和愉悦心情,措辞讲究礼仪,语言得体,由于又是在特定场合面向来宾口头表达,往往使用简洁精练的语言,郑重而又风趣地抒发欢迎之意。英汉两种语言的礼仪致辞体现在行文结构和语篇风格上的相同之处是由于相同的交际目的和活动背景所决定的,因此在中外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的今天,对礼仪致辞的一般性规律进行总结,掌握这两种语言的交际特点,是我们写好致辞,做好发言的第一步。

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相同的交际功能要求英汉两种语言的礼仪致辞都需要遵循相近的语篇结构和风格,然而在具体的语言表达和遣词造句上两者却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首先在语言表达上,汉语强调抽象思维,用词概况性强,而英语强调具象思维,用词具体明确。以开篇的称呼为例,中国人情感含蓄,通常直接使用称谓作为称呼语,如“朋友们”、“各位同事”,而西方人往往情感丰富外露,因此经常加上“dear”一词放在称谓前,如“Dear friends”、“Dear colleagues”来表示亲近关系;汉语也会在称呼前加上“尊敬的”一词体现礼貌,而英语却必须在称呼中使用“Distinguished”,“Respected”,“Your Excellency”等不同搭配体现对方的身份。

除了用词上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句式表达更是有很大的差别。美国的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A·奈达指出,英语和汉语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这一特点表现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礼仪致辞上也尤为明显。汉语注重意合,语言组织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义手段,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英语强调形合,英语的语言组织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以表达喜悦心情为例,汉语往往使用比较简单的词汇和句式就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常常以“很高兴”、“很荣幸”作为句子开头,往往省略主语,而英语则必须加上主语,或者使用人称代词如“I’m pleased / delighted / honored to …”,或者使用形式主语如“It’s a great pleasure / privilege ...”,只有使用比较复杂的用词和句式变化才能体现出同样的情感。

三、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处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历史传统、社会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诸多不同,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礼仪致辞还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差异。以致辞中常见的慰问语为例,汉语中讲话人可以说“大家一路上辛苦了”,然而在英文中确不能直接译为“You must be very tired”,这样会让客人误以为是否自己面容憔悴而让主人语出此言,解决这类问题的应对策略是避开汉语文化背景,在英语中只要体现相同交际功能即可,因此最好译为“How was your journey?”或“Thank you for coming all the way”等更为符合英语习惯的慰问语。同理,中国人在致辞时愿意说“招待不周”这样的客气话,如果直译为英语“We haven''t served/entertained well”则不免让外国听众信以为真,产生误解,因此在英文的表达上同样宜采取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I wish you enjoy the trip / dinner”等。除此之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礼仪致辞还经常会出现引用、双关、幽默等富含文化内涵的的情况,在进行双语转换时,我们必须注意将缺失的文化背景补充进来。掌握了这些原则,我们在进行双语转换或交流沟通过程中,便可以时刻注意到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避免“中式英文”或“英式中文”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白延庆.公文写作[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

    语言产生于人类对周围世界的体验、探索和理解之中,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行为,它的发展和延续与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民族心理、习俗、信仰和观念密切相关,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产物。

    西方礼仪语言最初源于中世纪的骑士群体。中世纪的欧洲,城堡随处可见,生活在城堡中的贵族豢养了众多的青年人为他们守卫城堡,这些人便是所谓的“骑士”。这些骑士年轻、聪慧,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经常写一些诗歌送于城堡中的贵妇及小姐。在十四、十五世纪或更早一些的时候,在骑士群体中出现了大批用各种语言写成的关于礼仪语言用法的诗歌以及如何运用礼仪语言表达爱情的文章,这些诗歌和文章或长或短,便于记忆。另外,中世纪时,书籍极少,且价格昂贵,所以,背诵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手段在当时极为流行,礼仪语言由此开始从萌芽发展到传播。但是,中世纪的欧洲是以基督教为主体的封建社会,骑士群体以十字军的名义多次发动宗教战争,这与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是背道而驰的,所以,礼仪语言作为一种文化概念在当时是有局限性的,并不具备社会含义。

    16—17世纪,随着封建骑士这一战争贵族的逐渐消亡和新的专制主义的宫廷贵族的兴起,礼仪语言作为文化概念在西方社会才有了意义。礼仪语言这一概念出于当时着名的文化倡导者埃拉斯穆斯·封·鹿特丹的《男孩的礼貌教育》这本书,随后逐渐为社会所接受。众所周知,在语言的发展历史上,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首先是由个人所倡导的,不管埃拉斯穆斯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他显然是在该书中说出了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吻合的语言,这个概念随后便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并在各种流行的语言中得以发展。这期间,由于商业和技术的发展,人们交往频繁,就餐礼仪语言发展和传播得较为迅速,出现了大批的关于“就餐礼仪语言”的诗歌,其中以意大利和德国的就餐形体礼仪语言流传得最为广泛。例如:

    1.就食之时,靠外用手。人坐尔右,用尔左手。须避须戒,用尔双手。

    2.吐痰于桌,实非有礼。谦谦君子,恕不为此。尔欲吐痰,吐入痰盂。离桌避席,勿使人嫌。

    3.就餐前应洗手:盥洗手爪,当在食前。

    4.竖子若流涕,勿使手去鼻,手为持肉用,不为粗陋举。这些礼仪最先是在上流社会和宫廷圈子中流行的,随着各阶层的富有程度和相互间联系的增加,宫廷贵族和市民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这些最初在上流社会形成的礼仪开始世俗化,在社会广为流传并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人们语言交往的普遍形式。例如法国东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市井礼仪语言:

    A:您身体觉得不舒服吗?(当发现对方有鼻涕流出时)

    B:还好,稍感不适。(背过身躯用手帕擦掉鼻涕)。这两个例句的含义是:A想提醒对方脸上有鼻涕很不文明,但顾及到直说会使对方感到窘迫,所以采取了礼仪语言的表达方式。B或许身体并未感到不适,但是为了使A不认为自身的状态不文明,也采用礼仪语言敷衍过去,并及时背过身躯擦掉鼻涕。以后再遇见时,双方的感觉仍然是美好的。再如,一名出身于市井阶层的青年去参加一个贵族聚会,女主人问起他父亲的情况,青年人答道:

    夫人,他是您卑微的仆人,许多人都知道,他一直病魔缠身。承蒙您恩泽倍加,经常派人前去探望他的健康状况。该例句中运用了“许多人知道”、“经常”、“病魔缠身”的字眼,这些词汇在当时属于过渡词汇,宫廷和上层社会不太使用,但在市井阶层还在使用,属于礼仪语言。这个例句说明,当时的上层社会与市井阶层的交往已经很普遍,交谈也基本使用礼仪语言,只是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在礼仪语言的运用上稍有差异。

    西方礼仪语言这一概念的形成历史是西方社会的缩影,这一缩影作为一个阶段和一种模式,标志着一个囊括了各种不同民族的社会形态。在这个社会中,人们采用的礼仪语言,包括意大利语、英语、法语等均代替了以往刻板的拉丁语,在宫廷社会这样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中起到了稳固性的作用,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欧洲社会逐步发展的文明基点。宫廷社会的状况以及自我意识的特点,在礼仪语言的概念中得到了表现。同时表明,礼仪语言也促使欧洲在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上形成了_一个统一体。

    二、礼仪语言与东西方民族个性

    对东方民族个性产生深刻影响的是儒学。儒学思想对东方民族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集权主义的基础,建立在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人际关系是绝对的集体意识,它要求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不能有所异议。在这种伦理观念的制约下’国家或民族、村庄或家族,很容易形成“命运共同体”。所以皇权制度和政治在东方社会是占主导地位的,生活在家族结构上的群体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非常有限,既定的生活模式构筑了既定的语言模式,这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阻碍了经济和文明的发展,也制约了礼仪语言的发展和普及。

    道教思想及其孕育出来的直觉思维是东方民族个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东方的道教学说追求的是超越性,即超越自然界、超越人生和社会的力量,实际上是欲通过超越的形式达到对人生追求目标的信仰和期待,而这种超越的力量实际上则是抽象的、模糊的。直觉思维是东方民族普遍的思考模式,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直觉思维是瞬息而现、灵活多样,超脱了概念思维精确性要求的限制,它思维速度快、流量大,追求的是整体、绝对的知识,而不是部分、有限的知识,它不是逻辑的、分析的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而是注重定性分析、忽视定量分析。由于东方民族个性的这种特质,在礼仪语言运用方面也表现得模糊,寓意也非直接、明了。例如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中刘姥姥和凤姐的对话:

    凤姐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嫌弃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这虽是礼仪语言,但内中含义较模糊,隐约透出有钱人一种居高临下、无视他人的傲慢态度。思维方式也是直觉的、瞬息而现的。

    刘姥姥:“也没甚的说,不过来瞧瞧姑太太和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该句话仍然是礼仪语言,但表达的意思也是模糊的,可以理解为希望得到一些物质上的援助却不便直截了当地说明,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话语是模棱两可的,思维注重的是定性,而非定量。

    西方文化产生于欧洲。首先,就地理位置而言,欧洲面临大西洋,南濒地中海,海岸线曲折,多天然优良港湾,适于发展海洋贸易和运输,这种不受客观环境和自然规律制约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开拓精神,民族个性也具备开放和外向的特质。其次,西方多数国家信奉基督教。基督教认为,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是戴罪之身,人的整个生命都是上帝赐予的,要虔诚地信仰和遵从上帝,只有这样,在来世人的生命才能得以拯救,才能步入天堂。在这个总的原则规约下,人们不自觉地认为上帝永远在监督自己。因此,礼仪语言及举止很容易被西方社会采纳和接受。另外,西方文化自亚里士多德起就注重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在定性与定量分析中,更注重定量分析,偏重于对事物进行量化研究。这种量化使得西方民族个性带有精确性、严密性、缜密性。所以,礼仪语言在运用上表现得比较直白、理性。例如欧洲电影《忧郁的星期天》中的对话是这样的:

    A:你作的曲子动人心弦,稍后可以请您喝杯香槟吗?

    B:倍感荣幸,但是唱片利润要平均分摊。这两句话的对白鲜明地展现了西方的民族个性,即优雅的礼仪语言中直白地阐明利润的分成。思维注重量化、精确。上文举出擦鼻涕的对话也很直白,A的问话让B直接感觉到必须立刻擦掉鼻涕。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语言体现了西方民族的内在气质。可见西方的民族个性和礼仪语言是围绕着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大环境滋生的,是在天然的地理环境的刺激下、漫长的宗教信仰和理性的思维范畴的熏染中、对科学和哲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得以同步发展并趋于完善的。

    三、西方礼仪语言在东方的意化及借鉴

    (一)东方的哲学心理

    东方的民族个性造就了民族的品格,也孕育出了民族的哲学心理。这种哲学心理经过遗传作用,逐渐积淀并固定下来进而制约着民族的发展。语言作为重要的交往媒介,也必定受其影响,这一影响不仅决定着汉语民族语言自身结构模式的建立,而且决定着该民族语言对外来成分的吸收和改造。东方哲学心理的特点是内省、联想、顿悟。因此,当新的贸易关系将中国经济纳入世界经济中,作为群际交流的西方礼仪语言逐渐在国人中普及时,东方哲学以其特有的顺应、包容和求均的心理将西方礼仪语言逐步地意化并借鉴。外来语是汉语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方礼仪语言作为外来语的组成部分,在意化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哲学心理因素。东方哲学应是重“人治”,基本精神是“综合的尽理之精神”,“相应相声,合为一体”。从汉语民族的哲学观点探究,无论是语言、心理素质,还是政治结构,都是以中庸、平和、谦虚为基准的。例如,当说话者对对方提出的话题不感兴趣,持反对意见的时候常会这样表达:

    A(提出问题者):我认为昨天的歌剧非常完美。

篇5

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重度冲击,让人们对“师道尊严”这一古老的命题一度失去了评判的“标杆”。当尊师重教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师道尊严受到的伤害也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校园乱收费、体罚打骂学生、学术腐败等一些负面报道充斥着新闻媒体的版面;另一方面,教师的社会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多也逐步得到社会关注。教师,这一肩负传承中华传统精神文明的职业群体,其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社会评价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宽容和关注。

关注校园大事件

礼仪规范

“多用褒义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欺侮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老师上课之前,先给学生鞠躬致意……”这是川师大首次出台的“教师礼仪规范”的一部分内容,并已开始在学校施行。

让该校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部礼仪规范会在全校师生中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许多人表示支持,还有人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在校园网公示期间,有1700多名网友点击并发表了评论。”

记者了解到,这部礼仪规范,对老师的课堂礼仪、社交礼仪、与异往的礼仪等均作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

教师礼仪规范·各方反应

赞同者:重树师风的及时雨

礼仪规范初稿成型后,川师大宣传部即在校园网进行了公示,征求师生意见。

网友“武器”认为,倡导教师礼仪非常及时和必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传承礼仪文明的重任。川师大是一所培养人民教师的学校,出台这项教师礼仪,意义更重大。

网友“夏天”表示: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礼仪规范真是及时雨,应该大力推广。”

一位老师表示,礼仪规范不光涉及教学,还涉及教师在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社交礼仪、公共礼仪。“相当长一个时期,教师的社会评价一度有下降的趋势,这部礼仪规范的社会意义非同一般,是一部重树师道尊严、重树教师形象的重大举措。”

建议者:提高可操作性以利监管

也有一些网友对这部礼仪规范的初稿只表示谨慎赞同。他们的观点集中表现为:规范太过细化,不好操作治理。

网友“学生”评论说,教师礼仪规范的构想非常好,是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校师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作为川师大学子,我们都很赞成。建议学校组织老师多参加一些有关的礼仪讲座。

网友“xhz10416”表示,设想很好,但所列的很多内容过细,在操作上没有多大可执行度,应该学习中小学生行为准则条例,就基本素养、基本行为方法进行规范,这样更便于理解把握。

还有一些网友就礼仪规范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建议。网友“一位教师”倡议学校行政人员共同肩负起传播礼仪文明的责任,以保证该项计划的实现。

经统计,近90%以上的人都支持礼仪规范,认为应该在校园里推广,有的人还认为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这种教师礼仪;仅有10%的网友表示了一般性的不赞同,而他们不赞成的理由,大多也都是“太细化,不好操作和监管”等。

“对于这些意见,校方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意见在修改的过程中已经得到充分考虑。”

教师礼仪规范·校方说法

为啥出台礼仪规范

这是一部比较“苛刻“的规范,对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谈举止作出了很“苛刻”的规定。比如,介绍客人要遵循“让长者、客人先知”的原则;多用褒义词,慎用贬义词,活用中性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欺侮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与女生谈话必须敞开办公室大门等等。据校方称,“对老师的言行规定得这么细,可以说还是第一次。”

原有师德标准太笼统

关于教师道德和形象规范,从中心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有很多规定,川师大制定这么一部礼仪规范,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呢?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川师大希望通过对教师礼仪的规范,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加强自我规范,做一名严于律己、身正为范的教师。

川师大宣传部部长王启涛告诉记者:“以前的教师道德标准比较笼统和抽象,学校已经纳入‘师德承诺’的内容,也只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因此需要制定这样一个礼仪规范。”

经济发展冲击为师观念

宣传部老师汪洪亮告诉记者,如今教师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和家长对老师的期待越来越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经济的发展都给教育带来了很大冲击。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一些有违师德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影响了教师的社会评价;个别教师的不道德行为,也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导致人们对教师感到失望。

省社科院一位教授认为,“教师的文明程度、礼仪规范和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文明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川师大宣传部同时表示,规范虽然看起来“苛刻”,对老师有很多具体的行为约束,但并不表明老师们就存在这些行为上的问题。“比如要求教师不要戴着墨镜与人握手,并不表明老师以前就有过戴着墨镜与人握手的经历。”

礼仪之邦更应不落人后

王表示,学校的这一做法已经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并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得以推广。王启涛还给记者讲了他的一次个人经历:前不久,他到南京开会,碰到两个日本女教授,据她们讲,日本非常重视教师礼仪,规定异性师生不能有任何的身体接触,在办公室谈话也要敞开大门,否则将受到处罚。“中国是礼仪之邦,当然更应该注重教师的礼仪规范。”

据了解,学校已经把礼仪规范印制成红色小册子,人手一册发到了教师手中,要求他们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据称,下一步,学校还将建立师德档案。

教师礼仪规范·实践效果

上行下效

优秀传统一脉相承

据了解,9月1日开学后,该校为了监督礼仪规范的实施情况,曾经对部分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教师们的师德意识正在发生着改变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老师们在新学期第一堂课,是否进行了师德承诺。

“因为暗访的人不多,教师们是否都在上课之初给学生鞠躬致礼,结果不是很全面,但在已经调查的几个班级情况来看,老师们都给学生鞠躬致意。”

但也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向记者表示,在“鞠躬”这一行为细节上,老师们还比较“羞涩”。一姓黄的学生说,他的部分老师在上课前没有行“鞠躬”礼,但这并不表明老师不尊重学生。

“给学生鞠躬,我还有点不太习惯。因为以前从没有这样做过,所以一时改不过来。”多数老师说,但他们都非常赞同“鞠躬”这一做法。

怎样才算给学生鞠躬?学校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倡导的并不是像外国人那样,非得老师给学生行90度的鞠躬大礼,比如老师给学生低头问好,也是一种鞠躬。”王启涛告诉记者,学校主要倡导的还是一种以礼待人、尊重学生的教师风气。

假如老师没能按照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怎么办?校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改变以前的一些不规范的言行,还需要一个过程。“礼仪规范虽然没有写进一些‘处罚’性的条款,但学校另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督教育机制。对于那些违反教师道德标准的言行,会给予相应的处罚。”

据了解,该校的一些学生已经表示,今后走上教师岗位后,将参照母校这一做法,在工作中推行教师礼仪规范。

来源:《成都商报》专家认为,西部高校首次出台教师礼仪规范,引发社会对师德师风的重新熟悉,是一个标志性的范本。

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重度冲击,让人们对“师道尊严”这一古老的命题一度失去了评判的“标杆”。当尊师重教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师道尊严受到的伤害也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校园乱收费、体罚打骂学生、学术腐败等一些负面报道充斥着新闻媒体的版面;另一方面,教师的社会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多也逐步得到社会关注。教师,这一肩负传承中华传统精神文明的职业群体,其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社会评价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宽容和关注。

关注校园大事件

礼仪规范

“多用褒义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欺侮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老师上课之前,先给学生鞠躬致意……”这是川师大首次出台的“教师礼仪规范”的一部分内容,并已开始在学校施行。

让该校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部礼仪规范会在全校师生中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许多人表示支持,还有人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在校园网公示期间,有1700多名网友点击并发表了评论。”

记者了解到,这部礼仪规范,对老师的课堂礼仪、社交礼仪、与异往的礼仪等均作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

教师礼仪规范·各方反应

赞同者:重树师风的及时雨

礼仪规范初稿成型后,川师大宣传部即在校园网进行了公示,征求师生意见。

网友“武器”认为,倡导教师礼仪非常及时和必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传承礼仪文明的重任。川师大是一所培养人民教师的学校,出台这项教师礼仪,意义更重大。

网友“夏天”表示: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礼仪规范真是及时雨,应该大力推广。”

一位老师表示,礼仪规范不光涉及教学,还涉及教师在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社交礼仪、公共礼仪。“相当长一个时期,教师的社会评价一度有下降的趋势,这部礼仪规范的社会意义非同一般,是一部重树师道尊严、重树教师形象的重大举措。”

建议者:提高可操作性以利监管

也有一些网友对这部礼仪规范的初稿只表示谨慎赞同。他们的观点集中表现为:规范太过细化,不好操作治理。

网友“学生”评论说,教师礼仪规范的构想非常好,是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校师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作为川师大学子,我们都很赞成。建议学校组织老师多参加一些有关的礼仪讲座。

网友“xhz10416”表示,设想很好,但所列的很多内容过细,在操作上没有多大可执行度,应该学习中小学生行为准则条例,就基本素养、基本行为方法进行规范,这样更便于理解把握。

还有一些网友就礼仪规范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建议。网友“一位教师”倡议学校行政人员共同肩负起传播礼仪文明的责任,以保证该项计划的实现。

经统计,近90%以上的人都支持礼仪规范,认为应该在校园里推广,有的人还认为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这种教师礼仪;仅有10%的网友表示了一般性的不赞同,而他们不赞成的理由,大多也都是“太细化,不好操作和监管”等。

“对于这些意见,校方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意见在修改的过程中已经得到充分考虑。”

教师礼仪规范·校方说法

为啥出台礼仪规范

这是一部比较“苛刻“的规范,对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谈举止作出了很“苛刻”的规定。比如,介绍客人要遵循“让长者、客人先知”的原则;多用褒义词,慎用贬义词,活用中性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欺侮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与女生谈话必须敞开办公室大门等等。据校方称,“对老师的言行规定得这么细,可以说还是第一次。”

原有师德标准太笼统

关于教师道德和形象规范,从中心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有很多规定,川师大制定这么一部礼仪规范,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呢?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川师大希望通过对教师礼仪的规范,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加强自我规范,做一名严于律己、身正为范的教师。

川师大宣传部部长王启涛告诉记者:“以前的教师道德标准比较笼统和抽象,学校已经纳入‘师德承诺’的内容,也只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因此需要制定这样一个礼仪规范。”

经济发展冲击为师观念

宣传部老师汪洪亮告诉记者,如今教师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和家长对老师的期待越来越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经济的发展都给教育带来了很大冲击。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一些有违师德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影响了教师的社会评价;个别教师的不道德行为,也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导致人们对教师感到失望。,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省社科院一位教授认为,“教师的文明程度、礼仪规范和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文明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川师大宣传部同时表示,规范虽然看起来“苛刻”,对老师有很多具体的行为约束,但并不表明老师们就存在这些行为上的问题。“比如要求教师不要戴着墨镜与人握手,并不表明老师以前就有过戴着墨镜与人握手的经历。”

礼仪之邦更应不落人后

王表示,学校的这一做法已经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并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得以推广。王启涛还给记者讲了他的一次个人经历:前不久,他到南京开会,碰到两个日本女教授,据她们讲,日本非常重视教师礼仪,规定异性师生不能有任何的身体接触,在办公室谈话也要敞开大门,否则将受到处罚。“中国是礼仪之邦,当然更应该注重教师的礼仪规范。”

据了解,学校已经把礼仪规范印制成红色小册子,人手一册发到了教师手中,要求他们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据称,下一步,学校还将建立师德档案。

教师礼仪规范·实践效果

上行下效

优秀传统一脉相承

据了解,9月1日开学后,该校为了监督礼仪规范的实施情况,曾经对部分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教师们的师德意识正在发生着改变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老师们在新学期第一堂课,是否进行了师德承诺。

“因为暗访的人不多,教师们是否都在上课之初给学生鞠躬致礼,结果不是很全面,但在已经调查的几个班级情况来看,老师们都给学生鞠躬致意。”

但也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向记者表示,在“鞠躬”这一行为细节上,老师们还比较“羞涩”。一姓黄的学生说,他的部分老师在上课前没有行“鞠躬”礼,但这并不表明老师不尊重学生。

“给学生鞠躬,我还有点不太习惯。因为以前从没有这样做过,所以一时改不过来。”多数老师说,但他们都非常赞同“鞠躬”这一做法。

怎样才算给学生鞠躬?学校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倡导的并不是像外国人那样,非得老师给学生行90度的鞠躬大礼,比如老师给学生低头问好,也是一种鞠躬。”王启涛告诉记者,学校主要倡导的还是一种以礼待人、尊重学生的教师风气。,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篇6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礼仪教育 渗透途径

礼仪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而体育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一开始便受到礼仪的影响。体育礼仪是一种体育文化,是一种道德上的规范,其根本意义是尊重参与体育活动的每个人,它告诉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体育教学是培养和塑造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规范行为、陶冶情操的作用。本文通过论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内涵,采取的礼仪教育途径和方法,说明体育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可以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时机。

1.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功能

1.1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形象

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礼仪教育不仅能提高个人自身形象,而且能不断增强自信心。通过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学会调节自己,学会对自己的思维、情感、需要、动机等自我评价,消除不良情绪,保持积极良好的心境,言行统一,有助于维护自身形象。

1.2有利于人际沟通能力的改善

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需要理解的,相互理解是人际交往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学习体育礼仪,是发展自我的一个必备的技能和取得事业成功的桥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强沟通。多式多样的特殊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体育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是学习和应用体育礼仪的最佳时机。

1.3有利于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

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家庭、社会、生活中,能尊老爱幼,遵守规则,维护公德,爱护环境,善待自然;在与人交往中,能彬彬有礼,重形象,讲礼仪,把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的高素质公民。

2.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内容

2.1体育学习行为规范。

将礼仪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增强课堂的组织纪律性,还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可以通过学生轮流担任文体委员、轮流布置场地器材、轮流组织运动技能展示及组织简单、熟悉的运动活动。

2.2运动仪式传习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仪式传习主要包括:师生互敬、学生互敬,如练习武术前的行礼,练习体操前的示意,球类竞赛活动中对同伴犯规后的礼度等。运动礼仪是传习,既是体育教学的内容,又是体育教学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运动仪式传习,客观上出现学生对运动礼仪习惯的养成,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社会行为。

2.3合作精神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或课外体育活动中,常采用两人或两人以上合作的游戏练习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自主练习时自由选择,以自由结伴的形式或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群体展开运动活动,在运动活动中采用摩擦、冲突、合作、协调等方式,逐渐磨合而互相接纳、相互认可、相互指导、相互促进,通过合作共同取胜。

2.4社会参与礼仪

学校是加强学生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场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入礼仪教育,并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全部学习过程,形成完整的礼仪教育系列。同时,学生也要参与社会礼仪活动,通过参与社会礼仪活动,实现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感知社会、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3.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途径

3.1体育理念导向

教师在体育理论课中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媒体展示、现场模拟、语言表达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礼仪知识点。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合理应用审美教学的方法,向学生灌输礼仪与体育美的融合关系,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体育礼仪认知水平。

3.2教师形象仪表

体育教师的礼仪形象主要体现在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示范动作、师生关系、认知水平、组织能力等方面。体育教师不仅要有风度,还要健康而有朝气。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更要耐心帮助特别是那些对组织纪律性或能力较差或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不能用语言刺激学生,也不能辱骂学生。

3.3实践教学渗透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在体育课堂常规教育中一定要逐渐让学生知道礼仪的重要性,体会其中的乐趣。课中部分,在教师讲解时应教育学生认真听讲,学生提问或回答时声音要洪亮、清晰,敢于表现自我;教师要表情和蔼,尊重学生,乐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在结束部分,教育学生要守纪律,认真听小结教育,师生相互致敬、下课。

3.4礼仪教育展示

体育礼仪教育的展示可以通过体育竞赛、体育教学、体育文化艺术活动等路径。在体育竞赛中渗透礼仪教育,可以通过组织教学、竞技比赛(比如跆拳道、羽毛球),赛精神面貌、赛礼仪。体育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讲述体育赛事礼仪,让学生参赛、观赛,学习礼仪。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渗透礼仪教育,在教学评价中设立礼仪考核内容,以保证体育课堂中礼仪教育的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渗透礼仪教育,可以发挥教学的教育功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和基本素养,知书达理,待人以礼,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体育礼仪教育只有经过师生的共同学习、共同实践、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成为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手段,才有可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杰.浅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渗透礼仪教育[J].运城学院学报,2004,22(5):58-60.

篇7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文明礼仪;道德素养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注重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堂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仪行为的重要场所。作为对学生行为培养起关键引领作用的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礼仪素养的培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融入文明礼仪,应该自然贴切,无雕琢之痕。

一、巧妙安排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行为训练

1.开展情境教学,渗透道德教育。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丰富,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具体的情境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请你相信我》时,教师给大家播放2014年春晚沈腾、马丽主演的小品《扶不扶》,在幽默诙谐的故事中,学生兴趣高涨,同时对小品中蕴含的诚信、互助、良知有了更加深入的感受,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

2.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知识来源于实践,又需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要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教师就必须突破教材和课堂的限制,将学生置身于广阔的生活天地,实现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融合。比如,在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的《我生活的社区》这一知识章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和父母一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清理社区垃圾,让我们的社区更加美丽;帮助社区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在社区宣传栏张贴文明礼仪宣传画,传播文明礼仪知识;在周末去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搞卫生、聊天,弘扬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书本中的知识与自身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更好地内化知识,培养高尚的文明礼仪素养。

3.挖掘教材中的文明礼仪教育资源。教材就是个例子,教材中很多的经验例子蕴含着良好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在教材中选择典型性的例子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师生共同探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对教材中有关文明礼仪教育的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认知。并将其作为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扩展,可引入与教材类似的生活场景,可以使礼仪教育进一步具象化。例如《中秋与重阳》这课,可给孩子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并结合学校组织到敬老院送温暖的活动,对孩子进行学会尊重长辈,与长辈说话要有礼貌,不嫌弃老人等传统孝道教育。

二、教师注重言谈举止,突显教师示范作用,以身作则

低年级的孩子因为年纪特点,不是对所有的行为都能分辨细致,老师在孩子们心里都是至高无上的,只要是老师所说、所做的,他们都认为是对的,教师是孩子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学生都耳濡目染。因此,教师的职业素养、仪表形象、语言素养、交往礼仪等对学生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例如,我发现有的班级老师喜欢用教鞭在讲台上使劲地敲打,试图控制班级纪律,下课后,很多孩子就学着老师的样子,拿着笔或者也拿教鞭在桌子上拼命拍打,这样不但不文明,而且很容易敲到其他同学,非常的危险。教学中,我非常注意树立自己在学生面前文明礼仪的形象,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在有意识地模仿自己的待人处世的方法,我平时表现出的文明礼仪素养逐渐内化为学生自主的意识和行为,学生良好的个正在逐渐形成,文明礼仪在班级蔚然成风。

三、家校联手共话文明,回归生活内化于形

篇8

【关键词】 体验式 礼仪教育

体验就是亲身经历,体验式教育就是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先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学习方式。在幼儿园,运用体验式的教育手段,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提高认识,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境,它固然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文明礼貌、卫生习惯进行教育培养,让孩子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感知训练。但要使幼儿真正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必须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细节抓起。因此,运用体验式的教育,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他们从中受到影响、得以实践,并进一步养成习惯是极其有效的教育策略。

1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我们针对每个环节创设情境环境,从幼儿、老师、家长各方面入手制定礼仪目标,采取了把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的策略。

1.1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入园时。入园时,我们组建一个大班晨检礼仪队,每天早晨提前到园,身披礼仪绶带,站在幼儿园门口,迎接每位幼儿的到来,为的是让幼儿能更好的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我们的口号是“用微笑迎接你,宝贝”。人们常说,微笑是有效的通行证,是人际交往的剂。一句问候、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都能给幼儿以亲切感和安全感,令幼儿舒心,让家长放心。通过礼仪晨检队,幼儿能从中体验和学习讲卫生、懂礼貌等文明礼仪,我们的礼仪教育也在这些不经意的问候和微笑中得以实施。时间长了,家长和小朋友都能主动的相互问好,幼儿能自觉的向老师行问候,班与班之间的幼儿也能愉快的互致问候。

1.2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进餐过程中。每次进餐前,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进餐环境很重要。保育员对桌面进行消毒,以确保桌面的干净;进餐时以不挑食不偏食、不撒饭、进餐姿势好、饮食习惯好的幼儿为表扬对象,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或者对于幼儿进餐有进步的时候给予适当鼓励,以增进幼儿继续进步的愿望,要求幼儿专心吃饭,不说笑不打闹,细嚼慢咽,保持地面、桌面、碗内干净整洁。餐后,正确使用餐巾擦嘴,体验文明进餐的良好感觉,培养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

1.3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做人的起点,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所以,我们抓住孩子好动好玩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潜移默化的学习文明礼貌知识、体验礼仪的魅力。例如,在户外活动滑滑梯时,孩子们你争我抢是不可避免的,抓住幼儿玩的兴头,又能人人参与时,要求幼儿“上下请排队”,不小心碰到他人时说“对不起”“没关系”;玩跷跷板或木马时,让幼儿学会等待,别人玩着时,自己想玩要说“请给我玩一下”“谢谢”,在活动中有人摔倒,要及时把他扶起来等等。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创设小医院、小超市、理发屋等,在这里幼儿学习应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与他人进行交谈,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必定用到一些礼仪词汇和肢体语言,区域活动虽然只是一个模拟的社交氛围,但幼儿却能在这个虚拟的氛围中体验到它的真实存在,成为幼儿学习和实践社交礼仪的中介,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使用文明礼仪用语,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应有的文明礼仪行为,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互相尊重、谦虚恭敬、相互谅解的道理。

1.4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在幼儿园里,让礼仪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语言和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的发展。例如,在手工活动中,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向其他小朋友借剪刀、胶水等用具,老师就此引导幼儿要和别人说“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如果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要说“对不起”,使礼仪教育从操作的过程得到认识和体验;在社会教学活动中,采用体验式教育,可引导幼儿学习日常生活礼仪,在《大家一起玩》中,让幼儿表演和小伙伴要友好相处、不打架、不抢玩具、不说脏话;在语言课中,我们通过故事、儿歌、情景表演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过生日》故事中,创设情景,利用情景引导幼儿学习体验到别人家做客时的礼仪:进门先敲门,客人来了说你好、请进,向客人双手递物、接物,要走时相互说再见等。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使幼儿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礼仪知识,并渐渐形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

1.5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节日活动中。抓住节日活动的教育契机,创设体验情境,帮助幼儿巩固礼仪的行为。结合相关节日开展节日礼仪系列活动,培养幼儿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如,每年“三八”节可让幼儿为母亲做一件事(捶背、洗脚)让母亲开心;“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最满意的事;“九月”教师节给老师说一声祝福;重阳节做一件让爷爷奶奶高兴的事;“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春节”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在春节期间学习做客、用餐等礼仪,让每个节日都能让幼儿收获做人的道理。

2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环境布置中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所以我们利用环境创设,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营造和谐优美和人性化的校园环境,努力让每一个点发挥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静态地、无声地传达着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和文明礼仪知识。

在幼儿园里,我们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利用的点,悄无声息地实践着礼仪教育。例如,为了能更好的学习礼仪教育,教师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礼仪教育的知识点,粘贴在楼梯间和走道上。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大声喧哗”、“请讲普通话”,在楼道里随处可见到有礼仪内容的版画作品,介绍的基本礼仪用语的图文板“您好、请、谢谢、对不起”等等。

在幼儿园各个班级中,我们开设“每周礼仪小星星”、“每周礼仪小故事”等栏目,形成浓浓的班级日常礼仪小氛围。同时,在班级墙面环境中,开设礼仪特色板块,结合阶段礼仪重点,定期更换内容:有故事、儿歌,有图画,也有幼儿自己对礼仪进行诠释的作品。另外,在活动室内定期投放礼仪方面的书籍、图书,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等等,让幼儿在阅读的同时,感受角色榜样的引领。

3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每个家庭中

篇9

一、注重礼仪教育,使幼儿学礼讲礼

(一)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课程中

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一是使用中央教科所研制的6+1礼仪教材,每周一节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二是将礼仪教育内容融入各科教育活动中。例如:在组织语言活动《两个好朋友》时,首先让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哪个对”、“哪个错”,然后再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争辩,使幼儿懂得了在公共场所应该怎样做,丰富了幼儿对公共场所礼仪的认知。三是进行国学经典《三字经》《新编弟子规》诵读活动,宏扬中华文明文化。

(二)将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

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树立礼仪教育意识,持之以恒、养成礼仪习惯。幼儿园一日环节包括入园、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幼儿一日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文明礼仪教育契机,灵活地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及时引导教育,强化文明礼仪意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古人云:增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于剑戟。可见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教师十分注重引导幼儿使用“请”、“您好”、 “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并要求幼儿做到“三会”,即会使用尊称,对长辈不直呼其名,不给他人起外号;会使用谦让语,如“对不起”、“没关系”、“麻烦您”等;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

(三)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环境创设中

恩格斯说过:环境造就人。幼儿园有整洁的、和谐欢乐的教育环境,有规律的生活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相互关系都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的重要外部条件。

首先,我们注重幼儿园的环境美化、教育化。一走进幼儿园,您就可以看到“请讲普通话”、“上下楼梯请靠右”“您好”“谢谢”“排队洗手”“安静进餐”“入园问好”等彩色卡通文明用语及多幅画面布满幼儿园的每个角落,为幼儿学习文明礼仪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

其次,我们在各个班级开设了“文明乖宝宝”“礼仪之星”等专栏同时,每月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布置相关的主题墙饰,如“我们都是好宝宝、“我会做”“文明我最棒 ”“我来帮助你”;并且常常在教室的图书角投放礼仪方面的书籍、图片,如:故事《小兔找朋友》《孔融让梨》《兔宝宝找快乐》等。使幼儿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我们还张贴与礼仪教育要求相一致的儿童画,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使幼儿在优美的环境中自觉遵守秩序,学习礼仪之道,促进了礼仪规范的养成。

二、丰富生活实践,使幼儿知理用礼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是由“行”到“情”,再由“情”到“知”的转化,然后将知、情、行合而为一的过程,要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1、建立礼仪值日制。

每天早上7:25--7:35,有领导带班的5位教师组成的礼仪值日小组,微笑着向教职工、家长、小朋友问好;7:40—8:00,有教师带队的8名幼儿礼仪值日组,身披“我是文明小公民”的礼仪绶带整齐的排在幼儿园大门口两侧,微笑着向家长、小朋友问好,以促进礼貌用语和仪容仪表的规范化。

2.布置适当的任务让让幼儿去完成。

通过布置任务,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强化文明礼仪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讲文明礼仪的乐趣,加深印象。例如:分饭时发现少了勺子或碗,请幼儿去向保育老师请求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有需要帮忙,让幼儿热心的去帮助他们等等。

3.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练习。

为幼儿创设主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情景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经常创设情景让幼儿到邻近班级借物品,懂礼貌的好孩子才能借到所需物品,没有借到物品的,让大家讨论为什么没有借到?怎样才能顺利借到物品?并且让幼儿再实践一次,直到成功。使幼儿懂得有礼貌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4.组织幼儿进行社会实践与交往。

我们在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幼儿去做,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练习的同时,也为幼儿创设条件与机会,组织社会实践与交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比如:

(1)组织大班幼儿佩戴“我是文明小公民”的绶带到周边社区公园、广场进行宣传,将文明礼仪送到每一个见到的人身边。

(2)节日教育。如“三八节”给妈妈洗脚,;“六一儿童节”分享美食活动 ;“教师节”给老师说一句祝福的话;“中秋节”分享月饼,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重阳节”通过看望老人,进行尊老爱老活动等等。通过节日活动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3)超市购物。我们在组织主题活动中让幼儿上超市购物,为幼儿提供独立购物的机会,在购物中引导幼儿碰到困难有礼貌地询问,能与营业员交往,同时引导幼儿心中有他人,购得食物与成人一起分享。

(4)带孩子到银行、公交站观看1米线后排队,在 银行内,小朋友们看到许多市民在1米线后有序地排着队等待办理业务,在公交站内,小朋友们看到乘客们自觉地站在1米线后排队等车,当车子到站的时候,排队依次上车既不会造成车门拥堵还节约了时间,小朋友们把这些看在眼里,体会到了遵守秩序所带来的好处。

从这些活动不难看出,要把一种文明礼仪行为转化为幼儿内在的品质,光靠说教是不够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5.开展“文明小明星”评比活动。一是在角色游戏中设置礼仪服务台,为幼儿“排忧解难”;三是在大舞台游戏中,评出观看演出懂礼貌、遵守公德的“文明观众”。四是在娃娃家、小邮局、小商店、小医院等活动中,评选文明家长、文明医生、文明顾客等。

三、注重家园沟通,使幼儿明礼多礼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因此,要求幼儿园、社会、家庭各方面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发挥整体教育功能。

1.以教师的示范性言行影响幼儿。

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作为幼儿的表率,可以有意无意的引发幼儿的模仿和日积月累的强化巩固。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为了能更好地进行礼仪教育,我们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假期中我们实验教师分批进行了礼仪培训。在工作中,我们注意以身作则,主动与幼儿、同事以及家长打招呼,言谈文明有礼;时时提醒自己不说粗话,与人交往中做到“礼”字在先。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去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行为。在班级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礼貌言行风气。

2.以文明的家庭氛围影响幼儿。

篇10

关键词:文明礼仪 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34-01

1 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意义

1.1 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弘扬传统美德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知礼、懂礼、习礼、用礼”应该是一个大学生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然而在校园经常看到一些不文明、失礼仪的现象,我们该意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应该以弘扬传统美德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1.2 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道德修养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推动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掌握系统的礼仪规范动作,而且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确的礼仪规范行为,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校,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道德修养和完善自我的需求。礼仪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他主要通过仪态、语言、动作、活动表现出来,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加强礼仪道德修养,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的伟大复兴。

1.3 职场礼仪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路的基本前提

在职业道路上,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文明礼仪俨然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路的基本前提,它除了可以体现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在全球化商务竞争中,也将成为企业形象的一部分而日益受到重视。东西方文化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现代职场中,尤其是外资企业中,对职场礼仪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共识和行为规范,所以学习正规的职场礼仪是进入社会工作时要走好的一步。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学会这些礼仪规范,将使一个人的职业形象大为提高。对公司而言,礼仪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整个公司的人文面貌;对个人而言,良好的礼仪能够树立个人形象,体现专业化;对客户而言,享受更上层的服务,提升对整个商务过程满意度和良好感受。

职场礼仪不仅可以有效的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气质和魅力,还能体现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礼仪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工作中,通过职场礼仪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冷静,按照礼仪的规范来约束自己,通过职场礼仪中的一些细节,会得到领导更多的信任,使人际间的感情得以沟通,与同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进一步发展。

2 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基本文明礼仪知识的缺失,缺乏基础文明礼仪知识当前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多: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奇装异服,男女生染发、烫发;大学生随意说脏话,教室、宿舍、食堂不注意卫生,乱扔乱倒杂物,破坏公物,遇到老师不打招呼,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些不该有的现象,特别是不该出现在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的言行,却在校园里时时发生,屡禁不止。

(2)家庭教育对礼仪的缺失,缺少良好的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环境环境能够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个别家长不能从正面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示范,当着孩子的面儿出口脏话,多数子女受这种不良行为的影响会效仿父母的样子,渐渐地不守文明礼仪;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骄纵任性,父母又不加以引导,纠正,致使学生始终认识不到礼仪的缺失,逐渐养成无礼仪、不懂礼的失礼行为。

(3)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不够深,不够宽。具体体现在:第一:高校没有足够的重视礼仪教育,有些高校有文明礼仪课程,有些高校的专业根本没开设相关礼仪课程,这样文明礼仪教育没有得到普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道德修养的提高;第二:长期以来,好学生的定义为:学习好就是好,其实不然,学习好,但没有好的礼仪规范,未来走向社会也是很难立足,高校一直重视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才,却忽视了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人。

3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

3.1 营造礼仪环境,优化校园

营造礼仪环境,是礼仪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外在因素,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处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素质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通过广播站、板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礼仪教育的具体要求;组织班级制订礼仪教育计划;举办礼仪教育主题班会,与导员签订礼仪教育责任状、班级内挂警句,校园条幅等形式,让礼仪教育处处在学生的生活中,积极的舆论宣传、文明礼仪环境的熏陶,促进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

3.2 加强礼仪课程教育,让礼仪课程成为必备基础课程

礼仪课程走进各个专业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形式,课堂上可以系统的讲授礼仪规范要领,教师在讲授时可以进入各种礼仪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规范礼仪行为,学习礼仪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践,离开实践,再谈礼仪,毫无意义,学生只有把教师讲授的礼仪要领融会贯通,融合在自己身上,那才叫真正“掌握礼仪规范”。

3.3 督促、检查,习惯养成,适当推出“榜样示范”行为培养

良好文明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学生还没有很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这就需要学校、老师给予督促、检查,对于不正确、不文明的行为加以纠正、引导,表现好的,推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管理中实行奖惩制度,榜样的距离越近,激励的作用就越大。

3.4 延伸拓展至走出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