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止礼仪范文

时间:2023-03-30 17:4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举止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举止礼仪

篇1

1、仪态展示您的教养

仪态,指人的姿态、举止和风度,即一个人的表情、行为、动作,也包括人的体态语。它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心理、感情、素养和气质。个人的礼仪修养正是通过一举一动表现出来的。一个人即使有出众的姿色、时髦的衣着,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行为美,就破坏了自己的形象。我们的姿态举止就应该体现秀雅合适的行为美。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有行相。要率直而不鲁莽,活泼而不轻佻,工作紧张而不失措,休息时轻松而不懒散,与宾客接触时有礼而不自卑。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及其礼仪教养不能仅是靠高档的服饰装扮而成的,更不是靠人们拥捧而就的,而是在一言一行中自然体现出来的。

2、站姿要有稳定感

最容易表现体态特征的是人处于站立时的姿势。社交场合中的站姿,要求做到站有站相,注意站姿的优美和典雅。女性应是亭亭玉立,文静优雅;男性应是刚劲挺拔,稳健大方。正确的站立姿势应是:端正、庄重,具有稳定性。站立时的人,从正面看去,应以鼻为点与地面作垂直状,人体在垂直线的两侧对称,表情自然明朗。

温馨提示注意防止不雅站姿,例如:

⑴ 上身。歪着脖子、斜着肩或一肩高一肩低、弓背、挺着腹、撅臀或身体依靠其他物体等。

⑵ 手脚。两腿弯曲、叉开很大以及在一般情境中双手叉腰、双臂抱在胸前、两手插在口袋等。

⑶ 动作。搔头抓痒,摆弄衣带、发辫、咬指甲等。

3、坐姿讲究稳重感

坐姿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人体姿态,它反映的信息非常丰富。优美的坐姿是端正、优雅、自然、大方。入座时,要走到座位前面再转身,然后右脚向后退半步,再轻稳地坐下,收右脚。入座后,上体自然坐直,双肩平正放松,立腰、挺胸,两手放在双膝上或两手交叉半握拳放在腿上,亦可两臂微屈,掌心向下,放在桌上。两腿自然弯曲,双脚平落地上,男士双膝稍稍分开,女士双膝必须靠紧,两脚平行,臀部坐在椅子的中央(男士可坐满椅子,背轻靠椅背)。双目平视,嘴唇微闭,微收下颌,面带笑容。起立时,右脚向后退半步,而后直立站起,收右脚。

温馨提示要坚决避免以下几种不良坐姿:

⑴ 就座时前倾后仰,或是歪歪扭扭,脊背弯曲,头过于前倾,耸肩。

⑵ 两腿过于叉开或长长地伸出去,萎靡不振地瘫坐在椅子上。

⑶ 坐下后随意挪动椅子,在正式场合跷二郎腿时摇腿。

⑷ 为了表示谦虚,故意坐在椅子边上,身体萎缩前倾地与人交谈。

⑸ 大腿并拢,小腿分开,或双手放在臀下,腿脚不停地抖动。

4、走姿展精神风貌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从一个人的走姿就可以看出其精神是奋发进取或失意懒散,以及是否受人欢迎等,它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心打扮穿着入时,如果走姿不美,就会逊色三分;而有的人尽管服装样式简单,优美的走姿却使他气度不凡。标准的走姿要求行走时上身挺直,双肩平稳,目光平视,下颌微收,面带微笑;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摆动时,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后自然摆动;身体稍向前倾,提髋屈大腿,带动小腿向前迈。

温馨提示注意矫正不雅的走姿:

⑴ 内八字和外八字。

⑵ 弯腰驼背,歪肩晃膀。

⑶ 走路时大甩手,扭腰摆臀,大摇大摆,左顾右盼。

⑷ 双腿过于弯曲或走曲线。

⑸ 步子太大或太小;不要脚蹭地面、双手插在裤兜或后脚拖在地面上行走。

⑹ 男士的走姿像小脚女人走路一样,一步一挪;或像闲人一样八字步迈开,那会给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觉。

5、蹲姿别不顾优雅

蹲姿一般以下列两种为宜:

⑴ 交叉式蹲姿。下蹲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左腿在后与右叉重叠,左膝由后面伸向右侧,左脚跟抬起,脚掌着地,两腿前后靠紧,合力支撑身体。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倾。

⑵ 高低式蹲姿。下蹲时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腿靠紧往下蹲。左脚全脚着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右脚脚跟提起,脚掌着地。右膝低于左膝,右膝内侧靠于左小腿内侧,形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势,臀部向下,基本上靠一只腿支撑身体。

温馨提示:

下蹲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有弯腰、臀部向后撅起的动作;切忌两腿叉开,两腿展开平衡下蹲,以及下蹲时,露出内衣裤等不雅的动作,以免影响你的姿态美。因此,当要捡起落在地上的东西或拿取低处物品的时候,不可有只弯上身、翘臀部的动作,而是首先走到要捡或拿的东西旁边,再使用正确的蹲姿,将东西拿起。

6、递物讲究安全、便利、尊重

行为举止要考虑到是否有礼貌,是否伤害他人。以日常生活常见的递交物品为例,请把握递交物品三原则:安全、便利、尊重。若递刀递笔给他人,就必须授人以柄,千万不要把刀尖、笔尖对着他人递过去,要令人有安全感并使对方很方便地接住,还要等对方接稳后才能松手,这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端茶递水最好双手递上,注意不要溅湿他人;要讲究卫生,捧茶杯的手不要触及杯口上沿,避免客人喝水时嘴唇碰到你手指接触过的地方。若递交书本、文件,也要尽量双手递上,让文字正向朝着对方,使对方一目了然,不能只顾自己方便而让他人接过书本文件后再倒转一下才看清文字。

温馨提示:

递交物品时一般要求和颜悦色,并说:请接好、请用茶、请收好之类的礼貌语,还要注意目光的交流,双方最好处于平视状态,尽量避免俯视时的傲慢、施舍之意或仰视时的畏惧、讨好之态。

7、行为注意情境、角色、距离

行为举止应恰到好处。举止三要素:情境、角色、距离。

⑴ 随情境变化在办公室与在运动场,在教室与在足球看台上,出席婚礼与出席葬礼,朋友聚会与商务谈判所表现出来的举止神态截然不同,才是正常现象。

⑵ 有角色意识

如果主次不分,没大没小,反客为主,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贻笑大方。人是社会的一分子,行为举止就不可能为所欲为。特别是官员、军人、教师等类型人物的行动就显然不大自由。特殊人物的举止格外令人关注,其效果也与众不同。

⑶ 有距离概念

男女同学之间如果经常靠得太近,未免有相处过密之嫌;情侣之间,如果离得太远,就有闹别扭之感。尤其是在社交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的远近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距离75厘米左右是个人界域,意为亲切、友好、融洽,适合于朋友、同志、同事谈心;距离在45厘米以内是亲密界域,意为亲密无间、,适合于恋人、夫妻、母女等最亲近者的交流。

8、握手友好情感的传递

握手次序应把握尊者优先和女士优先的原则,其次序是:上级、长辈、女士。具体说,在上下级之间,一般由上级先伸手,下级再相握;长辈与晚辈之间,应是长辈主动先伸手,晚辈立即反应;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应由女士先大方地伸手,男士有礼貌地响应。在表示祝贺、慰问的特殊场合,下级、晚辈、男士也可先伸手。主客之间:迎客时,主人先伸手,以示欢迎;告别时,客人应先伸手,表示感谢。告别时,若由主人先伸手,就有逐客之意。

温馨提示:

⑴ 伸手时右手掌要与地面垂直,以示友好、平等。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上是顺从性的握手姿势,以示谦恭、服从,乃至乞求、巴结;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下是控制性的握手姿势,表达的是居高临下、傲慢,支配控制对方之意。

⑵ 握手时,必须注意目光交流,适当寒暄。切忌与对方握手时目光游移、左顾右盼,与第三人谈话。

⑶ 通常,握手只能一对一,注意不能几个人交叉握手,要等别人握完后再握。

⑷ 不能戴手套与人握手,女士戴的礼服手套除外。

⑸ 与一般女性握手只要握手指部分。

⑹ 不要用湿手、脏手或有疾病的手与人握手,如果对方已伸手,你应该亮出双手,简单说明情况表示歉意,以求得谅解,才不至于失礼。

⑺ 跨门槛时不可握手。宾主告别时,要注意跨门槛(一只脚在门槛边,一只脚在门槛外面)时,不可握手。

9、行礼多姿多彩、灵活运用

⑴ 鞠躬

鞠躬是我国古代传统礼节之一,至今仍是人们见面表示恭敬、友好的一种人体语言。和握手相比,鞠躬表达的敬意更深一些,常用于婚丧节庆、演员谢幕、讲演、领奖等场面以及下级对上级、服务员对客人、初次与朋友见面。特别是在大众场合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时,个人不可能和许多人逐一握手,则以鞠躬代之,既恭敬,又节约时间,值得大大提倡。

⑵ 拱手(抱拳)

拱手礼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礼节,而且它既可以避免人数众多时握手的不便,又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特别适用于春节拜年、单位团拜、亲朋好友聚会或向别人祝贺时。

篇2

讲话前后。演讲人在演讲前和结束讲话后, 通常要鞠躬致意, 表示对听众的感谢和敬意。

领受奖品。得奖人在领受奖品时, 要对颁奖人和全体与会者鞠躬致意, 感谢鼓励和爱护。

表演谢幕。表演文艺节目, 结束时对观众鞠躬谢幕, 对观众表示感谢。

篇3

问:应提前多长时间到达面试地点?

答:提前10分钟到达效果最佳。在面试时迟到或是匆匆忙忙赶到都是致命的,而提前半小时以上到达亦会被视为没有时间观念。到达面试地点后应在等候室耐心等候,并保持安静及正确的坐姿。

问:假如一些小企业没有等候室怎么办?

答:在面试办公室的门外等候。当办公室门打开时应有礼貌地说声:“打扰了。”然后向室内考官表明自己是来面试的,绝不可冒然闯入。假如有工作人员告诉你面试地点及时间,应当表示感谢。

问:假如要敲门进入,该敲几回门?

答:敲2回是较为标准的。敲门时千万不可敲得太用劲。进门后不要用后手随手将门关上,应转过身去正对着门,用手轻轻将门合上。

问:进入面试室后能否马上坐下?

答:等考官告诉你“请坐”时可坐下。坐下后不要背靠椅子,也不要弓着腰,并不一定要把腰挺得很直,这样反倒会给人留下死板的印象,应该很自然地将腰伸直。

问:与考官交谈时是否应始终注视对方?

答:这并不需要,当然更不能漫不经心地四处张望。在交谈时应当显得自然,平时怎么和别人交谈的,就怎么去做。

篇4

1、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两条路,一条用心走,叫作梦想;一条用脚走,叫作现实。如果心走得太慢,现实就会苍白;如果脚走得太慢,梦想就不会高飞。人生的精彩,莫过于心走得很美,又与脚步合一。

2、没有白去的地方,更没有白走的路。有些看似弯路,也能为以后的正途指引方向!

3、这个世界,有泪自己流,有苦自己受,没人理解,自己努力,没人帮助,自己尽力,强者不是没有眼泪,只是可以含着眼泪向前跑。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2、没有人会为了你的未来买单,你要么努力向上爬,要么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淖里,这就是生活。

3、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请不要用年龄和其他东西来束缚自己,年龄从来不是界限,除非你自己拿来为难自己。

4、没有太晚的开始,不如就从今天行动。总有一天,那个一点一点可见的未来,会在你心里,也在你的脚下慢慢清透。生活,从不亏待每一个努力向上的人。

5、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自己的价值取决于你的追求与心态一切美好的愿望,不是在等待中拥有,而是在努力中实现。

篇6

2、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也不肯轻言放弃。或许他们没有大事业,但在人生路上,已成赢家。

3、做人,无需去羡慕别人,也无需去花时间去羡慕别人是如何成功的,想的只要是自己如何能战胜自己,如何变得比昨天的自己强大就行。

4、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机会来到时,立刻抓住它。不停地专心工作,就会成功。

篇7

但是天才真的就是与生俱来的吗?如果你这样想,那么你永远也成不了天才。

普通人在面对这稍纵即逝的微光时,往往看不到它的价值,正如罗丹所说的: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确实发现美的眼睛。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普通,所以错失了成为天才路上的很多东西。

而天才就会抓住身边的机遇和细节,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微光,他们都会仔细分析琢磨,将那些不成熟的观点加以描述,最终完成了伟大的作品,成为了天才。

篇8

2、我会记住自己今天的模样!

3、什么是善良?一个人面对敌人,有能力伤害别人,而不愿意伤害,这就是善良。

4、十年前,你周围的人会根据你父母的收入对待你。十年后,你周围的人会根据你的收入对待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这就是人性和人生,除了努力别无选择。记住: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5、谁不曾浑身是伤,谁不曾彷徨迷惘。

6、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篇9

2.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3.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4.事不达内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5.心中有理想再累也快乐

6.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7.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0.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2.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13.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1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17.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18.最伟大的思想和行动往往需要最微不足道的开始。

19.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20.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21.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2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23.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24.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2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26.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

27.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28.尘埃虽微,却构成土地;水珠虽小,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

30.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31.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32.不夺桂冠誓不回,那怕销得人憔悴。

33.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34.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5.志存高远,心系天下。

36.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37.求真尚美,砺志笃行。

38.惟理想点亮生命的精彩。

39.志不坚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40.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篇10

《礼记》之成书

要了解《礼记》的成书背景,需将历史的车轮推至西汉中期。当时,汉武帝在中央建立太学,从全国各地选拔优秀青年到太学学习,内容便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礼》,也就是后世通行的《礼仪》,记载了中国古代15套礼,虽然内容涉及上到天子下到诸侯大夫等各阶层,但就其记载的礼仪种类而言还是很有限的,所以礼学家开始广泛地采纳当时所能见到的各种有关礼的记文,选抄一定的篇数,扩充《礼仪》的不足,以备朝廷议礼、制礼所用。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人的创作脱颖而出,他们就是戴德和戴圣叔侄。

郑玄在《六艺论》里曾记载:“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戴圣传《记》四十九篇,则此《礼记》是也。”由此可知,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不过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散佚了,到今天只剩下39篇。戴圣编选的四十九篇本《小戴礼记》完整地流传到今天,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礼记》之作者

《礼记》既为选编之作,各篇作者何许人也便又成了学术领域一个难题。

《礼记》共四十九篇,其中《曲礼》、《檀弓》、《杂技》三篇因篇幅较长而分为上下篇,因此实为四十六篇,这四十六篇《记》文或单篇流行,或收录在儒家弟子的著作中,各篇作者不一、写作年代不同。班固注说:“七十子后学所记也”。唐人陆德明在其《经典释文·序录》里指出,“《礼记》者,本孔子门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后人通儒各有损益”。梁启超认为,“《礼记》为儒家者流一大丛书”。由此可见,关于各篇作者和写作时代,学术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人王锷著《成书考》,对此问题考辨颇为翔实,可资参考。

《礼记》之内容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是一部先秦、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其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义,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礼记》包含四十九篇《记》文,约九万字,内容广博、繁杂,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祭祀、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

一、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主张

《礼记》产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混乱无序、动荡不安。重建政治秩序、确立积极的社会理想便成了思想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于是百家争鸣,各派学者纷纷提出独特的治国方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儒家弟子将希望寄托在了“礼”上,希望通过重构礼乐制度来整合礼乐文化,建构新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秩序。于是,在《礼记》里不乏对建构理想社会的政治主张。

何为理想社会?孔子这样阐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段文字通过对夏代以前原始社会的描述,展现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美好图景。孔子又说,这样的社会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由此可见,小康社会是儒家社会理想的现实目标,在“天下为家”的社会特征基础上,儒家力图通过礼制维持社会的稳定。

为了实现“大同”、“小康”这样美好的社会理想,儒家学者们竭力宣扬以礼治国的思想。《礼记·大学》篇指出,要想达到“平天下”的理想,必须由修身开始。强调“以修身为本”,也就是强调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建立明德,一个人不能脱离内在的道德修养去建功立业,这鲜明地反映了儒家“内圣而外王”的政治特点。当然,已在位的君主更要注重德行方面的修养,“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长民者章志、贞尊仁,以子爱百姓;民致行己以说其上矣”,君主的德行直接影响到为臣者的言行,进而影响这个国家的道德风貌,因此,在上位的人更要身体力行,时刻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

关于治理国家的办法,《礼记》独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它力求根据“礼”的规范明确规定君主应该做什么,比如《月令》一文就是希望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特点提出每个月君主应实行的政令和不应实行的政令。按照阴阳五行之说,春天的特点是“生”,所以天子应该“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以顺生为行政准则;夏天的特点是“长”,所以要劳农劝民,修习礼乐;秋天的特点是“杀”,天子要选士厉兵,讨伐征战,修正法制,主城修仓等;冬天的特点是“藏”,不但要处理丧葬之事,还要准备年终祭祀。这一思想不仅强调了行政事要遵循自然法则,更突出了遵循礼法规定的特征。

二、秉承天道的礼学思想

由《礼记》的创作目的,我们不难想象出,解释礼、阐发礼是该书的核心内容。作为一部礼学经典,《礼记》不但解释了礼的含义、作用,更向后人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礼仪,为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的礼仪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

《礼记》认为最原始的礼产生于饮食行为,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了最原始的祭祀活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礼文化不断发展丰富,逐渐有了一套完备的体系,以致西周时在礼学思想的指导下社会稳定,人民安居。由此可见,礼有着重要的作用,概括来说有三点。

其一,“礼”是人类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曲礼》上);“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冠义》);“礼义者也,人之大端也”(《礼运》)。这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最根本的不同就是人有一套依据道德仁义而制定的行为标准。一个人如果不遵循这样的标准,那么即使他能说话、会走路,也与鸟兽无异。

其二,“礼”规定了人类社会的秩序。“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曲礼》上)“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哀公问》)由此可看出,礼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没有礼就不能正正当当地崇拜神明;没有礼便不能分别谁是君长谁是臣下以及贵贱长幼的辈分;没有礼也就不能区别男女父子兄弟的亲情以及在婚姻上社会上彼此之间的关系。

其三,“礼”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礼”在治理国家的作用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道德教化。《礼记》的核心思想是礼治主义,即要求统治者在政治实践中通过对礼乐制度、礼仪规范的广泛推行,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国家政治的稳定。先秦儒家主张从伦理道德入手,充分发挥道德精神善化民心,通过礼乐教化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除此之外,《礼记》尤为重视丧、祭二礼。因为丧、祭二礼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血缘关系以及与其相应的思想观念。因此,《礼记》对丧制、丧事、丧服等内容有着详细的记载,当然《礼记》中还记录对冠、婚、燕、射、朝、聘等礼仪的介绍,可谓是一部经典的礼学大全。

三、尊师重道的教育理论

对教育的重视是儒家学者一贯秉承的重要思想。在《礼记》中,《大学》一文的开篇便指出学习的目的在于彰明自身的光明之德,在于亲爱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至善的境界。正是因为对教育的作用有着如此之高的评价,许多学者尽其一生只为寻找那最高的教学理念。在《礼记》中,对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等思想的阐述集中在《学记》一文中,虽然对于今人来说很多文字佶屈聱牙、晦涩难懂,但是很多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仍然适用。

(一)关于教育目的和作用

《礼记》继承了儒家教育思想的传统,认为教育与政治紧密相连,教育是政治统治的工具,因此在《学记》里有这样的描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段话明确地提出教育具有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在儒家学者看来,统治者要想实现统治,一方面要教化于己,使自己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以实现德治;另一方面要教化于民,提高百姓的道德修养以维护社会稳定。

(二)关于教育原则

《礼记》对教育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对“尊师重道”的提倡。《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前面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要想使教育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最基本的要求莫过于对教育的尊重了,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能否更好地实现其职能是教育发挥作用的前提,因此对教师尊敬是发挥教育功效的先决条件。

除此之外,《礼记》还提出了“教学相长”这一重要的教育思想。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通过教别人,才能发现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尚未弄懂;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才能努力上进,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才能发奋自强。在今天的教育中,这一思想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三)关于教育方法

《礼记》中提出了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朴实而有效,无不体现着古人的教育智慧。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在这里,《学记》将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总结为四点:“豫”就是预防,在学生的错误想法还没有露出苗头时就加以禁止;“时”就是把握时机,在学生正好处于可以教导的年龄而给予教导;“孙”就是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施教;“摩”就是切磋琢磨,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学记》强调,作为一个教育者,不仅要知道教育成功的方法,还要知道学生会犯哪些错误,《学记》里同样将学生的过失总结为四点,即“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针对学生这四种过失,教师要做到“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做到扬长避短,补偏救弊,帮助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