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礼仪范文

时间:2023-03-16 04:0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司机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司机礼仪

篇1

一、司机日常工作的基本礼仪要求及目地

1、着装整齐、仪容仪态大方,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2、车貌整洁,不能在车内吸烟,营造健康舒适的乘车环境。

3、安全司机,不违章,行驶中不使用手机,确保行车安全。

4、规范用语,不讲脏话,粗话,展示星级司机文明风貌

5、文明行车,不向车外吐痰,抛物,维护公司形象

因此作为司机,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以便更好的为公司领导和同事服务,更好的建立和维护公司形象。

二、行政司机的职业形象要求(着装四忌)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在服务业,特别是我们司机,得体的着装会为服务工作增色,他不仅是个人素质、修养和品位的体现,还表现出我们司机员对工作的重视,对客户的尊敬,也是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

一忌又折又皱,不熨不烫

正常情况下,全身衣物都要保持整齐、挺括,尤其是易褶皱的衣料,要注意在换下衣物后用衣架挂好,保持衣物平整,洗衣后应注意及时慰烫,避免穿着有明显褶皱的衣物。

二忌又油又脏,污渍明显

着装应当卫生、干净,对于各类服装,都要勤换勤洗,正常情况下,不允许存在明显的污渍、油迹、汗味与体臭。尤其是浇色的衣物在领口、袖口,深色下装的后部,应注意检查、及时换洗。

三忌不看场合,有乱穿衣

正式场合应着正装(正装的穿着要求)。特殊场合要按要求着装。

四忌贪图舒适,背离文明

不能穿短裤和露出腋窝的无袖衫或背心; 不能穿拖鞋、凉鞋、露出脚趾的鞋;

主要以给人稳重大方的感觉,做到 干净、整洁、得体,根据要求出席的场合,注意服装的搭配。

重点:着装应当卫生、对于各类服装,都要勤于换洗,不应允许其存在明显的污渍、油迹、汗味与体臭。

三、司机的职业形象要求

司机外貌适当的修饰十分必要,它既能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又能体现自尊自爱。它不仅是打扮和美容,实际上体现的是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对工作的乐观、积极的态度。修饰仪容的基本规则是没管、整洁、卫生、简单、得体。所以必须注意。

仪容要求:

1、不能留胡子,鼻毛应剪短。

2、不能留太夸张的发型或染怪异颜色

3、需勤修剪指甲

篇2

春天,嫩绿的小草伸个懒腰,个个都显得精力充沛。大树爷爷个都把身躯立的老挺拔老挺拔的,活像个精神的守卫。小花们换上了漂亮的衣裳,比仙子还美。大地就像一张绿色的大毯子。

夏天,骄阳似火,天上火辣辣的太阳烧着大地。小鸟不知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低垂着头;小狗热得吐出舌头不停地喘气。

秋天,大部分树叶都渐渐地变黄了,有的已经枯落下来。杨树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落在树旁的小河里,仿佛是金色的小船。

冬天,数九寒天,冰封雪地,整个世界成了只大冰箱,山冷地在颤抖,河冻地僵硬了,空气似乎也要凝固起来。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壮观的闪电雷鸣,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

篇3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力利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2-0078-03

一般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本定义仅对生产力做出直观描述,尚未揭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这种力量的来源。在马克思视野中,自然力是生产力的来源,“一切生产力归结为自然力”[1]166。但这里的自然力是潜在的生产力,需要进行自然力的开发和利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自然力利用是自然力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自然力利用思想内容丰富,包括:劳动者利用自然力、工具和机器利用自然力、科学利用自然力和资本利用自然力等。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如何科学利用自然力。研究马克思自然力利用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科学利用自然力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一切生产力归结为自然力

一般而言,自然力是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运动的力量,包括机械运动力、物理力、化学力和生物力。在马克思看来,“自然力”这一范畴所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协作和分工是“资本统治下所具有的一定形式的社会劳动的无偿自然力”[2]514、已经物化的劳动追加新劳动量是“劳动的富有活力的自然力的表现”[2]514、人的体力和智力是一种自然力、机器与科学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本身也是自然力等。当然,马克思对自然力的考察,重点放在与自然界中人类生活密切关联的自然因素,且把这些自然因素的力量称为“单纯的自然力”或“自然界的自然力”。马克思指出,“单纯的自然力”包括两个方面:“水、风、蒸汽、电”[2]363等自然环境的物质力量和“瀑布”、“富饶的矿山”、“盛产鱼类的水域”[3]871等自然资源的物质能量。在马克思看来,此种类型的自然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未经人们盲目的自然力量,但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人作为来自于大自然的物种,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和自然力。这种改造活动就是生产劳动,它“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4]201-202。因此,“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4]202。如果从劳动结果看,劳动本身表现为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此外,马克思在对科学技术的考察上,得出“生产力包含科学”的结论。那么,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马克思认为是自然力,“一切生产力归结为自然力。”[1]166

1.劳动者归结为自然力。劳动者作为最强大的生产力,首先是站在地球上呼吸着、肉体的、有自然力的人。人来自于自然界,须不断地同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5]95因此,劳动者的力量可以归结为自然力。

2.劳动对象归结为自然力。劳动对象是人们运用手段所能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天然的劳动对象,如天然的煤、石油、非人工放养的鱼,它们来自于自然界。人工的劳动对象即原料,如纺织中的棉花、机器制造中的钢材等,它们是经过劳动加工产品转化为劳动对象的,归根结底来自于自然界。“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5]92因此,劳动对象,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归结为自然力。

3.劳动资料归结为自然力。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4]203。劳动资料包括以生产工具为主要的工具系统、能源系统、运输、储藏等。生产工具是最根本的劳动资料,是劳动生产率最重要的标志。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是自然物质的转化形式,“这里劳动资料虽然是社会劳动创造的社会生产力,但起的作用却类似为生产目的服务的自然力。”[6]488此外,属于能源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劳动资料,它们来自于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自然力。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之所以能够利用劳动资料,就在于劳动资料本身就具有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等自然力的性质。因此,劳动资料归结为自然力。

4.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归结为自然力。在马克思看来,科学在于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质上就是自然力的运行规律,技术是为改造自然力而服务的。因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亦可以归结为自然力:科技进步能够提高人类对自然力的认识能力,延伸劳动者的自然力;科学技术物化为生产工具使自然力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不断开发新的自然力,且提高现有自然力的利用率,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指出:“生产过程从简单的劳动过程向科学过程的转化,也就是向驱使自然力为自己服务并使它为人类的需要服务的过程转化。”[7]212-213

二、自然力利用是自然力向生产力转化的途径

一切生产力归结为自然力,但自然力本身却并不就是生产力,如何从自然力转化为生产力?马克思认为,自然力只有经过人的认识、开发和利用,将其并入现实的生产过程之中,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力的要素有: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科学技术的应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以及自然因素的条件等,这些要素构成一个动态的系统,指向一个目的,即如何最大限度地去利用自然力,实现自然力向生产力的转化。因此,自然力利用是自然力向生产力转化的途径。马克思形成了丰富的自然力利用思想,表现如下:

1.劳动者利用自然力。在马克思的视野中,生产劳动的最初要素只有自然和人。“一边是人及其劳动,另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这就够了。”[4]209生产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到劳动对象,创造出劳动产品的活动。因此对于自然力的利用,首要条件就是劳动者利用自然力。劳动者是实体因素,劳动过程中是劳动力作用于自然力上面。“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4]190。人们在协调、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来进行生产劳动,“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4]202这段话表明,劳动力利用自身的自然力,作用于自然界的自然力,达到利用自然力的目的。

2.工具和机器利用自然力。人类要利用自然力,使身外的自然力变成自身的力量,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但人的自然力有局限性,需要依靠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即工具和机器。马克思认为,在手工工具时期,人们主要以手臂、肩、腿等器官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以人的躯体和肌肉作为劳动的动力,以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补偿。只有到资本主义社会,“大规模地应用机器,从而工人相应地集结,以及这些受资本支配的工人相应地实行协作的地方,才有可能大规模地应用自然力。”[2]570以机器大工业为物质技术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6]56。由自然力转化而来的工具和机器等劳动资料,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器官。

3.科学技术利用自然力。在工具和机器上,不仅凝结着自然界的自然力,而且凝结着人类自身的经验、科学和各种能力。“机器则代替工人具有技能和力量,它本身就是能工巧匠,它通过在自身中发生作用的力学规律,而具有自己的灵魂”[7]208。“发展为自动化过程的劳动资料的生产力要以自然力服从社会智力为前提”。因此,在工具、机器与自然力的关系后面,体现的是科学技术与自然力的关系。科学是认识自然力,获得自然知识,恩格斯曾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8]518近代以来,工业化的需要,科学的进步使人类对不断揭示出自然物质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对自然力的控制和利用的程度和范围越大。科学是解决自然力是什么,技术解决如何改造自然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自然之中的自然力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不过,科学技术本身不能直接利用自然力,必须物化为生产工具,才能不断使人能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大的范围内利用自然。

4.资本利用自然力。利用自然力不仅需要劳动者的自然力、机器以及科学技术,而且还需要自然力的社会环境,即生产关系下的利用自然力状况。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自然力在资本主义社会得以应用的条件。“如果说生产资料集中在相对的较少数人――与劳动群众相比――的手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和前提,那么,这种集中也是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技术条件。这种集中使共同的劳动即协作、分工,机器、科学和自然力的应用得到了发展。”[2]191因为生产资料集中在资本家手中,自然力以及利用自然力所得成果被资本家占有,自然力表现为资本固有的一种生产力。“资本的生产力”对自然力产生很大的破坏,并造成自然力危机。因为,“资本的生产力”是一种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使自然成为资本的附庸、以破坏自然力为代价的生产力,“资本的生产力”的发展是以掠夺式使用自然力为代价的。“直接地滥用和破坏土地的自然力,……使土地日益贫瘠。”[3]917“资本的生产力”造成了自然力的绝对稀缺,恩格斯给马克思写信中谈道:“能的储备――煤炭、矿山、森林等等方面的浪费的情况,你比我知道更清楚。”[9]129

三、马克思自然力利用思想的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以及资本运作,驱使人们在利用自然力的同时,造成了一系列自然力危机,诸如环境自然力污染、资源自然力短缺等。自然力危机催生了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如何科学利用自然力。马克思自然力利用思想,对中国科学利用自然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提高劳动者素质,科学利用自然力。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的过程就是劳动力利用自然力的过程,而劳动力是体力和脑力的统一,是劳动者的素质技能的综合社会表现。劳动者的素质主要由身体素质和技术素质构成。身体素质是基础,它包括人的生理构成的各项指标、健康状况、寿命、体能等,代表着人的体力;技术素质是主体,包括人的受教育程度、知识、各方面的技能,代表着人的脑力。在生产中,这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比重有所不同。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奴隶和农奴靠手工劳动,劳动力的质量就是体力的大小。资本主义工业时代,资本家为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更着眼于劳动力的技术素质,而技术素质的提高靠教育和培训,“使他在一定劳动部门获得熟练和技巧,变成发展的特殊的劳动力。”[4]195当代,脑力劳动的比重逐步加大,技术素质已成为现代劳动者素质中的主导内容,于是当代劳动者利用自然力,主要体现为脑力,即技术素质利用自然力。因此当代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要科学利用自然力,必须采用教育和培训等手段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2.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增加自然力的有效供给和合理开发自然力。自然力发挥效果的程度,取决于各种方法和科学的进步。马克思指出,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从外延方面或内涵方面,加强对这种自然物质的利用。”[4]394从外延看,就是要扩大自然力的利用范围,不断开发新的自然力;从内涵看,就是全面而持续地提高自然力的利用效率。当然,发展生产力的重点应从主要采取外延式的利用自然力转变为主要采取内涵式的利用自然力,这就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利用自然力是增加自然力的有效供给和合理开发自然力的重要手段。当代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利用自然力,就需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具体而言,就是要发展绿色科技。绿色科技是建立节约资源能源、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满足社会需求的科技模式,绿色科技使得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不仅能够挖掘新的自然力,增加自然力的供给量,而且能够减少资源自然力的浪费和环境自然力的污染等生态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自然力发展的和谐统一。

3.避免资本利用自然力的负面效应。自然力的利用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环境,主要是生产关系的因素。生产关系的利用不仅带来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会破坏一定的自然力。马克思认为,资本是破坏自然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因素。因为资本作为具有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关系,要生产出更多的商品,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唯有大量开发和利用自然力方能达到。资本利用自然力是十分残酷的,不仅对自然力进行无偿的掠夺,而且导致自然力危机。当代中国在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和发展市场经济时,出现了多种资本样态,既有境外资本又有国内资本;既有合法资本,亦有非法资本。现实资本会按照资本逻辑运行,必然对自然力的利用产生影响。因此,当代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在利用自然力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注意削弱资本对自然力的统治,从而避免对自然力的破坏。

总之,马克思在继承前人的自然力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丰富的自然力内涵。马克思重点探讨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单纯的自然力”或“自然界的自然力”,且把这种类型的自然力看成生产力的最根本因素,继而形成了丰富的自然力利用思想。研究马克思自然力利用思想,对当代科学利用自然力、进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评大纲(草稿):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篇4

财务与会计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门学科,同时又是既有密切联系又完全不同的两项工作。财务是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它从一产生就是直接筹集、组织、监督、分配资金运动,正确处理或调整资金运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财务的职能不断向投资决策、资本运营、外汇风险防范、国际避税等方面拓展;而会计则是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经济活动,向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所用的会计信息。

财务与会计的学科区别,应该从这么几个主要方向去区分:其一。目标不同。财务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者说企业价值最大化(也有人说是企业所有群体利益最大化);而会计的目标是向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其二,基本职能不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筹集、组织、监督、分配资金运动。而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二者都对资金运动进行监督,但财务是事前监督,会计是事后监督;其三,工作内容不同。财务是进行财务预测,编制财务预算,进行日常财务管理,事后财务活动分析。而会计的工作内容则是以凭证为依据,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量与报告;其四,工作方法不同。会计使用的是专门的七种方法,如设置账薄、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告。而财务则是运用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可行性分析、预测等方法,如筹资的计算资金成本方法、投资的净现值法、回收期法,以及分析比较的比较法、因素法、平衡法、动态法等等方法;其五,从利用货币计价方面去看,财务与会计虽然都是货币计价,但二者所利用的货币职能又不相同,财务利用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而会计则利用的是价值尺度职能。

在实践上,财务与会计是两项完全不同的工作。之所以被人们误认为是一项工作,原因有两个:一是两者联系十分密切,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者的对象都是资金运动,都是利用货币(价值)形式进行计价、计量和评价;其次,两者都是企业的管理活动,目前又合署办公,所要达到的总目标都是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再次,从两者的工作联系上看密不可分,会计必须以财务预算和财务制度为依据进行核算与监督,会计工作是以财务供应资金为前提;而财务进行预测和预算必须依据会计提供的信息与核算资料,日常财务管理的效绩必须依靠会计核算来评价,财务分析必须借助会计核算资料才能进行。在某种意义上说,财务与会计这两项工作谁也离不开谁,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二是历史因素造成的。建国初期,我国的财务与会计是各自分别设立机构,独立工作的。随着计划经济的发展,企业资金供应渠道越来越单一,国有企业的资金基本上由国家包了下来,财务工作的筹集资金职能不能发挥,因此,单独设置财务机构就没有必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如何筹资的巨大任务,此时财务工作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筹集渠道多样化,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财务还要面临着对外投资、引进外资、防范外汇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等等重大决策性工作。

这些财务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显得极其重要。如果继续用计划经济的观点看待财务,继续实行一套机构,合署办公,既影响财务职能发挥,也影响会计工作。

因此必须清楚财务与会计是两门学科,两项工作,在市场经济下应该分开工作,各司其职,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2关于稳健性原则。

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内涵就是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由于市场的多变性而导致会计确认和计量中不确定性,此时,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应当列人本期成本(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资产增加和收益则不予确认。进而,国际上形成惯例。选用一些“公认”的会计方法:推迟确认收入;早确认费用把;低估资产;高估负债,等等。之所以如此,就在于稳健性原则可以防止股东(所有者)产生过于乐观情绪,规避虚增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侵蚀资本的风险。国际上看重稳健主义,也就是看到了其对资本保全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贯彻稳健性原则更有现实意义。我们的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多年后只剩下一个空壳,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一些经营管理者为了夸大功绩,虚增利润,导致企业过度分配侵蚀资本,多年来一直吃老本,最后把企业吃成一个空壳。正因为如此,国家作为所有者,必须把资本保全放在首位,从计提坏账准备到强制提取八项准备,就是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另外,实务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与稳健性原则不很协调,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是我国会计改革时借鉴国际会计惯例而引进的一种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的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只要被投资企业产生净收益,投资企业就要按照其所占股权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同时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由于这部分投资收益企业本期并没有收到,日后有可能不分或不全部分配,必然导致投资企业利润虚增,把不应确认的资产项目作为资产在财务报告上列报。其结果是使资产所有者对其财务状况产生乐观估计,被虚增利润的假会计信息所误导。但有一点应该说明,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与稳健性原则背离,当被投资企业亏损时,投资企业根据其所占被投资企业股份比例分得亏损,确认投资损失并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此时,权益法核算的结果完全符合稳健性原则。这也说日月权益法在不同条件下,会表现出双重属性。

篇5

波轮式洗衣机强力洗,一般指的是波轮单向连续旋转洗涤或波轮正反转时每一个方向的时间都比较长且换向时间较短的一种洗涤设定。

洗衣机的强洗即强力洗, 洗涤力度会较大, 一般只有厚绒毯、沙和帆布等织物,或者重污染衣物才采用强洗,普通衣物如果采用强洗可能会损伤衣物纤维。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论文摘要:公司治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制度在形成和发展哟过程中,理念的指导贯穿其中,这个理念即是企业理论的内核。在以资本结构为基础进行企业责权利的配置过程中,股东在企业委托一关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这是主流企业理论和奋司治理理论的基本立足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现阶段作为一个非主流的企业理论,它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也是对主流企业理论的扬弃。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改变了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和配置方式。

0引言

回顾过去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公司—这一企业的主要形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相伴而生的公司治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一个企业的发展,反之则会阻滞企业的发展。公司的治理就离不开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日渐成熟。本文将就现时期下的我国的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最新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我国的经济现实对此展开探讨,提出针对中国公司治理机制改革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有所裨益。

1基础理论概述

本文研究问题所涉及的基础理论主要有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公司理的理论,现就这两个理论的概述以及最新的发展情况展开论述说明,奠定本文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

公司治理机制是以公司法人财产制度为基础,产生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着重解决的是委托问题,即如何选拔称职的经理人员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监督,使其为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公司治理理论最初建立在公司的传统法律模型之上,强调股东权利。这种理论又被称为股东中心理论或是股东优先理论或是股东控制理论。由此理论的源泉看,问题是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故公司治理的主目标是监督和制衡经营者.实现股东的资产收益最大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定义和范围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源于企业理论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企业管理认识的逐步深化。从国外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来看,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分为实证主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工具主义的理论相关者理论和规范主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定义,由于上述三者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各不相同,定义各异。

1.2公司治理机制理论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伴随着公司这一经济组织结构的产生而出现,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逐渐走向完善。一国经济的增长有赖于本国相关公司的财富增加,而公司财富的增加离不开公司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实现,公司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则需要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

要理解公司治理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的各方面利益。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

1.2.1基于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机制是以公司法人财产制度为基础,产生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着重解决的是委托问题,即如何选拔称职的经理人员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监督,使其为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公司治理理论最初建立在公司的传统法律模型之上,强调股东权利。

1.2.2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公司治理机制

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以实现利益相关者团体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的,使价值的增值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理念贯穿于公司治理的整个过程,从而保证基于价值的管理处于正确的运营轨道上的一种公司治理机制。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人或者参与,他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人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或者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或者分担了一定的经营风险,所以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公司治理的架构中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并且给予他们相关的发言权,否则他们将会威胁撤出其投资,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国内外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机制现状的研究及比较

国外的公司治理机制的研究要研究国外的公司治理情况,我们无法详细的去了解每一个国家的公司治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因此只能选择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那些有效的机制,以供我们的改革参考。

3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是公司治理的“晴雨表”、“温度计”,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构建是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其得出结果,能够有效的指导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能够促进公司提高其公司治理的质量。

4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机制改革

纵观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机制,虽然在某些方面上已经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是总体来说,股东之上的逻辑仍然占有统治地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公司的社会,大量处于统治地位的公司恰恰是偏离这一逻辑的。

4.1改革的方向

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健全的基础性因素是企业的产权制度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并且现行的官本位的人事制度和激励是公司治理失效的很重要的原因,监督的不严是外部因素。在完善公司治理的改革中,企业的产权制度是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的基础,市场化的人事选聘和有效的激励制度是公司治理有效的必要条件,另外更要辅之以严格的外部监督。

4.2具体的改革措施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的改革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在公司治理的改革中。公司的治理作为一个公司生存发展的作为关键得环节,其关系到一个公司企业的生死存亡。本文拟就从三个角度展开探讨:首先是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改革,其次是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改革,最后是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改革。

4.2.1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改革

1)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就必须要抓住国有股一股独大和股权凝固这两大症结,从强化公司的内部治理人手,加快股权的分置改革,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全流通,促进控制权市场的发展;依据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减持国有股,降低比重,培育机构投资者,构建多元化阶梯型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基金组织,正确的引导基金持有上市股票,改善股权结构,缓解国有股减持的压力。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和监督职能,就应该从制度建设和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方面人手。构建合理的董事会成员比例,严格控制董事会中执行董事的数量,逐步解决董事和经理人员交叉任职的现象,扩大独立董事的比例,从根本上避免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确保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侵害,存进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另外还应该增强董事会的责任意识,推行董事问责制。

3)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应当向全体股东负责,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同时对公司的董事、经理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尽职情况进行监督,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其人员的组成,除了股东和职工代表外,还应该有债权人。

4.2.2国有企业治理机制改革

基于目前我国垄断行业领域里,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治理机制是主流的形式,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完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的治理机制,培育垄断行业的企业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地位,为垄断行业经过市场化改革逐步从政府运作走向企业运作创造条件,是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对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改革,应该主要从以下方面人手:

1)明确利益相关者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实践表明,除了传统的股东外,党委、债权人、高管、职工、供应商、客户和社区以及其他的挖补主体都有必要介人企业的治理。但是就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而言,如此多的利益相关者的介人,会大大加大决策的成本和公司的运营成本。根据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以及国企的特点,我们可以尝试增加债权人和职工这两类主体介人公司的内部治理。现有的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是监事会由股东代表、职工代表和独立监事三个部分,我们需要增加债权人的代表席位,使之各占四分之一,这将有利于公司治理的规范化和民主化。

2)完善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建设

加强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的建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的国企治理机制的工作重点,董事会一定要强化其战略决策功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需要注意明确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功能定位,是单纯的决策还是内涵监督?董事会的规模及构成,是单一化还是多元化?董事长的来源,是内部还是外部?以及明确董事会各个专门委员会的设置。

篇7

1、“克己复礼为仁”的意思是: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就达到了仁者的境界。“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2、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关键词]礼仪 演讲 构思 技巧

[中图分类号]H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048-01

一、选择最恰当的话题

1.最常见的话题。在一般情况下,要选择那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具有权威性的信息或者某些特殊的信息等。

2.体贴关爱主办方和参与宴会各方的话题。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体贴和关爱,因此体贴关爱宴会各方永远是受欢迎的话题。“紫气东来,祥云缭绕,高朋满座,吉时已到”,寥寥几句,洋溢着对宾主的体贴关爱,所有在场的人都会沉静在喜悦和幸福之中。

3.从宾主心理需要出发的话题。对于主持人来说,了解宾主心理,揣摩宾主心理,说出对方需要听的话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感谢大家来到龙凤酒店,××先生和××女士在这里喜结良缘,真是龙凤呈祥,幸福无量。”这个话题既使举办婚宴的男女主人觉得他们选择了最好的饭店,也使全体酒店人员觉得他们的酒店是最好的酒店,满足了所有宾朋的心理需要。

二、赞美是礼仪演讲的最好方式

人天生期望被赞美、被尊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处处留心,发觉别人最值得赞美的优点。如果当你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就亲切地告诉他,如果能这样,即使是平凡的生活也能阳光灿烂,绚丽多彩。你如果渴望别人赞美,那么,你也去毫不吝啬地赞美别人吧,这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礼仪演讲本来就是一种赞美的事业。在礼仪演讲中,多一分赞美,多一分成功;多一分赞美,多一分热闹;多一分赞美,多一分喜庆;多一分赞美,多一分人气,多一分赞美,多一分诚恳;多一分赞美,多一分肯定;多一分赞美,多一分和谐。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学友们:

值此×××老师八十五华诞之时,我们来到省会郑州,欢聚一堂,庆贺恩师健康长寿,畅谈离情别绪互勉事业腾飞,这一美好的时光,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现在,我提议,首先向×老师敬上三杯酒。第一杯酒,祝贺老师华诞喜庆;第二杯酒,感谢老师恩深情重;第三杯酒,祝愿老师百岁高龄!

有位著名的作家说:“在所有的称呼中,有两个最闪光、最动听的称呼,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老师。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那么我们的恩师——×××老师的生命更是一团燃烧的火,×老师的生活,更是一曲雄壮的歌,×老师的事业,更是一首优美的诗。

在这篇演讲中,作者把老师与母亲相提并论,充分肯定了老师功劳。继而又把老师比作“一团火”“一曲歌”“一首诗”,进一步深化和美化了老师的伟大事业,这样诚恳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使在场所有的高朋贵客乃至饭店的工作人员都为之欢欣鼓舞。这就是赞美的作用。

一位教师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一段演讲词:“希望你们拿出拼搏精神来,谦虚谨慎勤奋努力,走出一条辉煌的人生之路。人们说,社会是个复杂的大集体,人生是一本难于读懂的教科书。我们就是要在人生这部大书中寻求更多的知识,实现人生的价值。流水因为受阻而形成美丽的浪花,人生因为挫折才显得更加壮丽。理想的鲜花在坚韧不拔中怒放,胜利的果实总是给历尽甘苦者品尝。希望你们把大学毕业当成学问追求的新起点,‘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来’,继续努力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才能事业有成。”这位老师对学生未来的目标进行赞美,这种赞美是无价之宝,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必然会推动许多学生走向成功。

礼仪演讲中的赞美甚至可以用在追悼会上,例如,有这样一则悼词:“全市人民的好公仆×××同志悄然地离去了,他的不辞而别让所有爱戴他的人们感到万分地悲痛。细雨绵绵不停歇,天公也仿佛得知了这个噩耗,为×××同志送上最后一程。多少个大雨倾盆的夜晚,×××同志不顾天气的恶劣毅然地去工地上看望在雨中劳作的工人们;多少个烈日当头的正午,×××同志不理暴晒的骄阳,在市政府门前向前来请愿的老百姓深深地鞠躬,为他们一一解决问题。

三月,春天的脚步刚刚踏上这片肥沃的土地,这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然而×××同志的突然离去却让我们措手不及,原本喜迎春风的人们瞬间被悲伤的细雨所笼罩,无法自拔。他的离去,对全市人民来说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损失啊!×××同志曾对我市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为官清廉,爱戴父老乡亲,在为官的途中从来不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是老百姓的汗水所养大的。为了回馈人民,×××同志在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竭尽全力为人民服务,他是干部中的豪杰,是领导干部们所学习的楷模。”对逝者的赞美既是对它功绩的追思,也是对逝者家属的莫大安慰,这就是礼仪演讲的作用。

三、幽默也是礼仪演讲构思的技巧之一

篇9

关键词:艺术创作方法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艺术的认识活动必须依靠形象思维,但是不能脱离抽象思维。承认形象思维是艺术的主要的、基本的认识方式,并不否认抽象思维的必要性。为了更具体地认识形象思维,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比较中研究两种思维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两种思维在思维的手段上是不同的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形象塑造去揭示真理,抽象思维是借助于科学推理去揭示真理。因而艺术家的思维活动,除了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之外,还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物象形态,并且要饱含着感情、发挥着想象,把思想、感情、想象和物象形态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来进行艺术思维。形象思维还受作者世界观的指导和支配,也受制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熟悉程度,还决定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和对艺术技巧的掌握。《风》是冼星海早年在巴黎写成的作品,结合作者当时饥寒交迫的境遇,联想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描写的悲凉情景,遥望风雨飘摇的祖国,人生的苦、辣、辛、酸,随着暴虐的风,一起涌上心头,悲歌逐渐转变成怒号。最后,他心目中出现了海市蜃楼般的美妙幻景,于是音乐又发展成充满幻想的明亮的和弦。

第二,两种思维在思维方式上是不同的

形象思维主要是通过选自生活中具体的、个别的人物、情节、细节、场地、情态、动作等来塑造单个的典型、生活的形象,显示生活的本质。抽象思维的方式,是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属性,以概念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艺术形象不能以抽象概念为基础,艺术家决不可忽视具体表现对象的个别性的形式,决不可把现实生活中得来的有代表性的具体材料,抛诸脑后,剩下纯概念,把形象思维变成了用形象表现概念的思维。西汉霍去病墓冢前面的《马踏匈奴》石刻,以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雕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观察、研究并掌握了千百匹驰骋塞北、屡经战争的活马的生动姿态和神情,并从这些“思维具体”中,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地加以比较和选择,才有“马踏匈奴”这样具象化的石刻形象。成功的艺术作品是以神形兼备的具体个性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这就是作品给人以深刻、鲜明、强烈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两种思维在思维对象上是不同的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是以外界客观的现实对象为基础。从抽象思维的属性特点来说,世界上的一切具体事物,它都可以把它们变成概念抽象的对象,甚至连艺术本身也可以成为抽象思维的对象,否则世界上就不会有艺术理论。但是不论抽象思维的对象如何广泛,形象思维还是以其特有的方式侧重表现生活中的某些特有内容,这就构成了形象思维的对象——人。艺术作品只有反映人的思想、感情,按人的美的原则进行创造,表现创造者的美学理想,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就拿造型艺术来说,并不是酷似的描绘就是成功的艺术品,它还必须表现内在神情,这内在的东西是更具艺术对象性质的东西。米开朗琪罗的《被缚的奴隶》雕塑作品中,奴隶虽是用很细的绳子绑捆的,似乎很容易断,但雕塑家所表现的是精神上的束缚,他所塑造的形象,表现人类灵魂想冲破自己的躯壳,以期获得无限的自由。正因为这样,冰冷的石头获得了生命。可是抽象思维则不同,即使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也都是侧重占有大量表现共性的材料和事实,并从人的某一侧面进行研究,得到的是数据和逻辑证明。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表现的方式是思想概括。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作为抽象思维形式之一的政治经济学与文学艺术在对象上的不同。第四,两种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上是不同的

一个人体验到痛苦的可怕或享受的甘甜,然后他把这些感情用诸多形式表现出来,使其他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这就是艺术。艺术家作为思维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他要深入生活,把握生活源泉,取得艺术创造的原始材料。作为形象思维过程重要标志的是对于思维对象的设身处地的体验,而对于一般的抽象思维则不是所必需的。因为体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对象,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自我表现。我们看到有些作品不会隐藏这个“自我”,正面人物成了自己的传声筒,反面人物的行为等于自己否定自己,这样人物行为就没有真实性,欣赏者看到的是在为人物活动牵线。严格地说,这种创作还不能算形象思维,因为作者并没有真正进入形象思维的过程。而对于一般的抽象思维则不是所必需的。

第五,两种思维在思维效果上是不同的

抽象思维要分析事物的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达到以理服人。理论家借助逻辑来表明自己的思想,直接昭人以理。形象思维不采用这种形式,而思维的成果效用也并不如此,艺术作品有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是要从艺术作品中得到娱乐和休息,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如果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思维过程中,不能提供充满情感的艺术品,人们就无法感应赞美、仇恨、惊恐、同情等效果。为此,艺术家必须对于所塑造的形象,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千方百计地使形象获得生命力。艺术的形象思维必须在思维中追求真实性和生动性,以情感人,以景召人,甚至连一幅静物画也是如此。

第六,两种思维在思维的形象上是不同的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必须具有想象、幻想和推测的能力。想象、幻想和推测,可以补充在事实的连锁中不足的和还没有发现的环节。抽象思维的想象,主体的努力在于证实自己思维的可信性;形象思维的想象,目的在于造成形象体系,表现理想寄托。艺术家为了造成形象体系,以记忆中的生活表象为起点,按一定的创作目标,把散的东西创造为一个既假且真的典型化形象。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着人民》,画面中心手持三色旗的自由女神是画家把现实的真实与奇妙的幻想大胆、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女神的形象是认识未来期望感性形式的强烈化的显现。因为在画家的心目中,自由是斗争的向导,自由的斗争是不可阻挡、不可战胜的。这种强烈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艺术的幻想性的形象,象征着画家的美学理想。

形象思维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艺术规律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全面关系到艺术创造的实践问题。只有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它,才能创造出合乎艺术规律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篇10

消极心理是个体心理的一种消极反应,表现为信心缺失、多疑、愤世嫉俗,看破红尘等等。广义上是指个体因受自身遗传因素或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所衍生出的一种病态的心理,这种心理形成后对患者的意识特征和行为反应产生很大影响。

持有这一心理的人易猜疑、多虑、恐惧、缺乏安全感、过分的自我保护(这也会把真心帮助他们的人拒之门外)和强烈的排斥心理。这种病态心理一部分是受遗传因素影响,而更大部分则是受个人生长环境的负面影响。比如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父母教育欠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朋友,没有得到过朋友的关爱甚至曾遭到他人的排斥,渐渐地就形成了自卑,多疑,消极的性格以及不正常的思维模式和为人处世的习惯。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