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13:3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模考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本次考试范围:为必修一所学内容,考点分布在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理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热力环流、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等,共计35个考点。
2、试卷结构:选择题20道、60分,综合题2道、40分,满分100分,此外附加题1道,20分。试题难度适中,图幅和材料多,对现实生产、生活联系密切,试题侧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察。
二、学生成绩分析
这次考试成绩总体上不够理想,674名考生,平均成绩59.02,在宝安区排名13,排名较差,比康桥低了0.02分,比华胜低了0.26分,比石岩民办低了1.34分, 班级的情况是:原1-4班平均成绩原高一3班成绩较好,原高一1班较弱。
原5-14班从平均成绩来看原高一8班成绩较好,原高一9班较弱。
附表.班级平均分与排名
班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均分
61.42
63.27
63.98
62.72
56.72
58.51
58.94
59.26
56.06
58.88
58.45
56.08
56.75
56.2
排名
4
2
1
3
11
8
6
5
14
7
9
13
10
12
三、存在问题
(一)考试答题中问题
1. 读题不仔细。大多没有根据表中数据变化来答,如“城市中心区”写成“城市”,“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直接写成“地表径流”,没有按材料答题。
2. 条理不清。写一堆文字,却没有分清答点。
3. 错别字多。比如写成“泾”流
4. 用词不专业,语言不简练,如下渗写成“渗透”, 地表径流写成地面(上)径流,很多口水话。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考试涉及的内容掌握不够,基础较薄弱,说明老师对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
这次考试年级均分为59.02分,与宝安区民办学校均分相同,分数偏低。选择题作为考察基础知识的试题。通过数据分析,我校学生在试题6、7、8、9、17、19正确率不足50%,涉及的考点是:二氧化碳的保温特点、潮汐对进入港口的影响、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冰川地貌类型、判读避险路线、长江流域主要自然灾害。
2、部分学生读图能力弱,对问题要求理解不够,答题不规范,说明老师平时对学生的读图分析训练不够,指导不足。
从宝安区统计数据看,综合题部分学生出现对问题理解不到位,答题出现偏差,如21题满分20分,我校学生这道大题的三个小题得分分别是:2.95、1.56、2.99,得分7.5分。分数明显偏低,拉低了平均分。该题有一段资料和两个图,图幅表示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土壤类型、河流湖泊、气候类型,也显示了东北地区一年内大风的各月分布,学生不能很好获取信息完成填空和简述。
3、教学进度把握不够好,导致考前新授内容草草结束,没有复习巩固的时间。
四、今后教学的措施与改进方向
1、今后的学习中应加大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重在基础知识掌握和技能的提高。高一备课组两名老师将这些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登记,从课堂的学习到课后的训练、作业关注他们,通过个别谈话、上课提问、训练和作业单独辅导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成绩。
2、继续落实“创设情境—问题导学—自主建构—拓展应用”的课堂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3、规范学生表达,强调地理思维过程,课堂上老师精讲精练,多给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的机会
篇2
一.指导思想
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
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三轮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xx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具体措施
1.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考后及时巩固。
3.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
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三轮复习时间5月1日至30日,这段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全面巩固,综合训练,深化知识,加强学生应考能力。四轮复习5月30日至6月3日,进入考前知识再现阶段。主要是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大效果。
6.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7.分层施教,要求不同,争取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四.主要参考资料来源
1.高考完全解读(二轮)
2.高考热点专题训练
3.英才苑教学网
4.艺体生考前八十天
高三生物第二、三、四轮复习计划
周数内 容课时数备 注
第4周专题二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5讲2 练2 考评1(3月15日二晚)
专题三 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5讲2 练2 考评1(3月21日自习)
第5周专题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生物的生殖和发育6讲2 练2 机动2节
3月25日 一模考试4考2 评2
第6周专题五 遗传的物质基础5讲2 练2 考评1(3月29日二晚)
专题六 遗传的基本规律5讲2 练2 考评1(4月2日补课)
第7周专题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5讲2 练2 考评1(4月5日二晚)
专题八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5讲2 练2 考评1(4月9日补课)
第8周专题九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6讲2 练2 机动2节
4月15日 二模考试4考2 评2
第9周专题十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5讲2 练2 考评1(4月19日二晚)
专题十一 生物与环境5讲2 练2 考评1(4月23日补课)
第10周专题十二 实验5讲2 练2 考评1(4月26日二晚)
第11周 三轮 综合复习 4讲2 练2
5月5---6日 三模考试4考2 评2
第12周 三轮 综合复习 4讲2 练2
5月13---14日 四模考试4考2 评2
第13周 三轮 综合复习 4讲2 练2
5月20---21日 五模考试4考2 评2
第14周 三轮 综合复习 4讲2 练2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组织考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21-001
高中信息技术考试作为高中学业水平的一项基本测试内容,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集中体现了我国高考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信息技术考试虽是过关性考试,但如果不及格将影响考生高考志愿的填报。那如何组织好信息技术考试呢?本人通过学校组织信息技术考试,总结了考试的一些相关资料并加入个人实际工作经验,来谈谈中学如何组织信息技术考试。
一、利用考前模考,充分提高认识,一着不让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考前要安排充足的人力,整理、安装、调试机器和系统环境,对微机、网络、电力等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确保考试顺利实施。切实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确保考试软、硬件环境符合考试规定的要求。首先要检查考场局域网网络是否畅通?要让所有考生机与监考机连通,考生机上禁止电子教室之类的软件,以防考试过程中,考生机的键盘和鼠标被锁住,影响考生作答试题。认真组织考生进行考试模拟演练,坚决杜绝走过场的现象发生。既要培训好考试工作人员,又要最大限度地组织考生上机练习,熟悉考试流程。针对模拟演练所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监考人员的业务培训,使系统管理员及监考员熟练掌握监考系统的所有操作程序,熟练掌握机器故障等考场异常情况的处理办法,同时,学校要与供电、交通、网络运营等相关部门积极取得联系,全力做好考试的安全保障工作,严防考试过程中各种技术故障和灾害事故的发生,制定应急工作预案,确保考试过程顺畅有序。
二、设计考试内容规范表,加强训练,组织有效试卷
在进行相应试卷命题之前需要设计考试内容规范表,虽然规模考试(如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设计考试内容规范表是相应考试机构的职责,但作为学校日常教学中单元测试、学期测试等考试,它的考试内容规范表就可以由学校教研组来承担。
考试内容规范表一般可以由下面四个内容组成:
⑴考试的测量目标和行为目标;
⑵考试涉及的内容领域;
⑶题型;
⑷题量,包括每一测量目标或内容领域的题量。由此对于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科目“网络技术应用”的学分考试,可以设计有关考试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试卷的命题对于广大教师来讲是一个新问题。以往的教学过多只考虑技术的传授,操作的可实现性;但随着学科的发展与理论的进步,也需要我们从试卷中体现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操作。因此,作为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多了一个任务思考学科命题。以上只是笔者在探究信息技术教师命题的实践过程中所积累得一些经验与心得,提出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如表:
三、总结模考经验,加强责任意识,提高考试工作质量
模拟演练结束后,考点在安装正式考试系统前,须清理考试环境,保证考试在无毒环境下进行。清空模拟演练数据等与考试无关的所有软件,按照规定设置考试环境,安装考试系统,确保考点考试系统安装到位,考试环境符合考试要求。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教训,加强监考、系统管理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的业务培训;狠抓考场的硬、软件建设,规范布置考点考场,完善区域管理;学校召开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班主任职责,切实开展考生的诚信教育,深化考风考纪教育,构筑良好的考试秩序。考试期间,监考系统所有计算机不要连接外网、绝对保证无毒环境、网络防火墙必须禁用、360安全卫士类似软件禁用。(注:如果这些类似的软件不禁用,考生端和监考端不能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考生端考试系统无法正常打开等)。
四、规范考后管理,严格操作流程,确保考试数据万无一失
1.每一场次考试结束后,主监考必须认真检查本场次考试交卷情况,统计本场次考试收卷结果,检查未收卷考生数是否与系统自动产生“建议续考”的考生数一致,并将本场次考试结果数据上传考点服务器。
2.考点服务器收到每场次的考试结果数据后,考点系统管理员必须认真复核每场次考试交卷结果,打印每场次的各项数据统计表,交考场主监考进行签字确认。考生机每5分钟向监考机传送一次数据,监考员要经常查看考生数据更新情况,尤其是交卷时,如发现考生机超过5分钟未更新,监考员应立即检查考生机并解决故障。
篇4
关键词:初三 语文复习 复习策略
一、初三语文面对的问题
1、老旧的复习观念
大概是因为初升高的紧急形式,家长和学生的热切重视,让老师们不敢轻松“放手”。体现在老师们在讲授和复习时,什么知识内容都要亲自上阵,生怕学生不能很好的复习,担心他们学习的不够透彻、复习的不够完整,总觉得自己上阵的才能踏实放心。但事实上,老师们都忽略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作为老师只能引导他们,教授的只能是方法,知识需要他们自己学习吸收。
2、传统型的作业布置
在进行语文作业时,老师们通常都是:“今天发一套学习卷,明天交上来”。在此之前,老师自己没有熟悉试卷的内容,没有分析卷子,更没有更新班级学习进度,思考哪些题目适合班级学习练习。致使试卷中出现怪题、偏题,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大量的作业布置、填鸭式的教学,不仅学生累,老师们批阅卷的工作量也会加大。
3、新课改的不被实行
喊了很多年的“新课改”的大旗,各个地方都是“导学案”、“学习兴趣小组”“学习讨论小组”等等。可实际上,新课改的大门却把初三高三的课堂关在了门外。大概是新模式的学习方法,而初三高三又特别的重要,谁都不会,也不敢拿升学率下赌注,所以几乎多数的初三高三还是传统的教学。这样,初三语文教学还是原始的朗诵、阅读、分析、做试卷,进行题海战术。这样,传统的问题就得不到改善,比如: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进行课堂灌输教学、各种试卷轮番轰炸等等。
4、学生的困惑
到了初三之后,基本上学生都会有几个大类型的问题:课堂的枯燥、大量的试题、作文的高山等等。有好多学生都会倾向做理科的题目,这种题目的答出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有挑战性。会觉得语文课不是阅读朗诵,就是重复性的练习,打不起精神。大量的试题不仅比拼脑力,更是比拼精力,这使学生倍感辛苦。同时,作文也是难以逾越的壁垒,“胸中无素材”已经成为作文的障碍,一次次的打击,只会让学生的畏难情绪更严重。这些都是初三语文教学面对的问题。
二、初三语文学习复习策略
语文课,尤其是初三语文课,学习的其实是个宽度,不是学习的深度。因而,它的知识体现繁杂庞大,内容紊乱,本文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简略探讨初三语文的复习策略。
1、“回顾过去”
回顾唤醒,是初三语文复习的第一大关,即对以前学习的内容展开回顾。初中的毕业升学考试中有明确指示,考试内容的基础是初中三年的课本内容。因此,怎么样在这次的回顾中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二次开发,就成了复习语文的关键。首先是要明确复习的方向,夯实基础要点,要能正确认读3500个常用汉字中的易错易混内容。其次是因材施教,引导、带动、开发积极性,根据现实情况分层教育,但绝不是歧视教学。
2、疏导整合
我们不能进行题海战术,不表示不可以做题做试卷。这一轮主要是整合零散知识,梳理学习主线。经由练习--反馈--再练习的形式,掌握试卷的轨迹,答题的技术。这一轮,注重有 “质”有“量”,薄积厚发,达到飞跃。根据我们考试地区的特色精选试题,不断的咀嚼消化再咀嚼的过程,真实掌握出题思路,学习规律。老师们则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进度,记录错误量多的地方,解读不易理解的知识,绕过误区,突破考点。
3、训练模考、实地演练
模考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一环节重点是模拟考试--讲解评价--查看反馈--纠错反思。考试时候的环境和练习的环境,虽然都是在教室,却不是可以相提并论的。模考考的是学生的适应性,打的是心理战。经由模考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然后来适应考试的时间的环境。不断练习,改变学生的习惯感、提升做题效率,调整做题的“生物钟”,使学生能更真切的感受和适应考试。
三、总结
篇5
中考冲刺复习周计划(六)——中考专家解密:2010初三“牛孩”都在干什么?
中考冲刺复习周计划(五)——RDF中内部试题
中考冲刺复习周计划(四)——家长如何备战中考?
中考复习冲刺周计划(三)——如何破解中考黑匣子【家长篇】
中考冲刺复习周周练(二)——走出中考前的黑匣子
e度2010中考英语备考独家奉献考前周计划(一)
四中学校月考试题:点击下载
中考步步紧逼,眼看仅剩50余天,五一假期过后,4日宣武将首先拉开一模大战,继而是5日西城、12日海淀,北京十八个区县的一模考试会在5月的第二周全部结束。就是在如此紧张的时刻,很多学生都有考前“焦躁症”先兆,其表现为:
*每天觉得困乏无力,上课提不起精神,晚上熬夜但是效率可怜
*精力不集中,说着说着话就心不在焉
*脾气大,一两句话就容易和父母嚷嚷
*时时刻刻都在抱怨
*每周的测试看到分数不理想,心里慌张,但是又提不起劲儿好好学
*原来觉得很基础的东西,突然之间都觉得好像什么都记不清楚了
“一模是个临界点”
跑过800米的同学都知道,最辛苦的并不是最后一圈,而是刚刚跑过第一圈400米之后。此时会觉得呼吸急促,腿发沉,达到身体承受的极点。但是,只要在这个阶段坚持下去,接下来不管是再跑400米还是800米,呼吸会变得渐渐顺畅,步履也开始轻盈起来。
在备战中考过程中,一模就是800米中的临界点。在已经走过的这2个月的时间里,很多同学复习的很苦,每天两点一线,白天上课,晚上挑灯夜读,每天睡不到7小时,周末还要上各种辅导班。有的学生戏说他们每天的生活是“一天八节七节考,还有一节测长跑”。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进入了倦怠期。
在接下来的5月里,初三学生将面临非常繁杂的事情,比如:5月第一周到第二周全市十八个区县一模;5月5日开始体育考试;一模成绩出来后全市千名优秀学生将会提前签约;5月下旬开始填报志愿。
面对即将到来的最忙碌的5月份,初露考前“焦躁症”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如果在进入一模前不能及时调整状态,将会影响后面整个备考的状态。
抓住五一,休息+复习
五一假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调整时机。
首先,一定要在五一三天假期合理安排好时间休息。但是,注意不能黑白颠倒,最好按照考试时间安排作息。早上8:30开始复习,每隔1小时稍作休息,晚上11点前睡觉。
第二,合理安排好复习计划。在五一假期开始前,应当列出五一三天的复习计划。其中,要特别重视往年的一模题回顾,可以试着总结出一模考试中各类专项的考点。另外,不要大量的做新题,要把以往月考、统测、听写的错题记录全部拿出来,看看自己究竟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掌握。
家长要多鼓励
这个阶段是学生外部表现最容易激动,但是内心最脆弱的时候,家长在这个阶段要主动帮助孩子减压,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带孩子出去散散步,聊聊天;提醒孩子按时睡觉,养成正常的作息习惯;在孩子抱怨时,不要正面对峙,要多鼓励。
最后,同大家分享一句马云说过的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是后天很美好。可是,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希望奋战在中考一线的家长和同学们都能够坚持下去,因为成功就是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那么一下下!
篇6
但是,由于选择了理科学习,孩子成绩出现下滑,高二期末已滑到边缘……怎么办?我反复思考,继续学习理科还是改学文科?理科高考对数理化的知识联系、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都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些问题一年内能解决好吗?学习文科呢,有些许优势:语数外尚可,政史地基础知识联系和理科不同。再者,政史地我可以辅导,而且孩子表达能力还行,学习文科有语言优势,等等。我想,只要方法得当,一年内应该有把握达到理想效果。
高二暑假已经开始了,我无心休假,几个夜晚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是必须作出决定的时候了!
此时,高二期末的成绩也使孩子很不开心。于是,我给孩子写了一封信先行沟通,谈了谈终止理科学习、改学文科的一些想法。此信如春天里的一缕阳光温暖在她身上,如夏天的一丝凉风吹走她心头的烦躁,又如黑夜的一点星光引导她前进的方向,使郁闷而又不知所措的她顿感释然。我们爷俩及时沟通交流,梳理了高中以来的学习,反思了各方面问题,分析了改学文科的优势与将来录取前景。我说,老爸教出很多优秀学生,相信老爸也能把你打造出来。孩子被我说服得信心百倍、劲头十足,决定义无反顾地改学文科。我们趁热打铁。在暑假里首先约请老师补习政史地三科。方法是由老师带领通教材、梳理线索、建立章节联系、解析重难点、指出考点。
经过两周“恶补”后,又开始了假期自学计划,即上午自学语、数、外,下午自学数(或外)、政史地,晚上自学语(数或外)、政(史或地)。内容依通或背教材为主兼做题,科目轮流进行,时间具体分配,至高三开学要求语数外通一遍,政史地背两遍。
时间在一天天地流逝,自学在逐步展开……
秋季,高三开学了,转到文科班的孩子还没来得及熟悉老师和同学就迎来了开学考。
我和孩子约定,每考完一科后就及时总结反思,不藏不掖,找出问题与不足,提醒下一科考试应注意的问题,而且注意力要及时转移到下一科,不要再纠结上一科考试的得失。之后,我们无论大小考试,每次考完后都是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以鼓励提醒为主。
成绩出来了,她在年级文科的排名为第36名。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不错,因为刚转到文科嘛。孩子也挺高兴,因此学文科的信心大涨;我也稍感欣慰,因为暑期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是我清醒地知道,考试题目都是非常基础的知识,且多是暑假作业上的,这距离高考的要求还远着呢。这也只是一个开始,更艰苦的学习还在后边。
越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越能反映问题。于是,以孩子分析为主,我们对开学后考试卷进行了梳理,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与不足;我从旁边及时提出看法,并加以指导、鼓励加油。特别是经常提醒孩子:别的文科生起跑早,我们起跑晚,将来学习会更艰苦,需要更多地付出、更多地持续不懈、更多守住孤独与寂寞、更多地坚持;还有更多的MP3和电视娱乐等的放弃。我给孩子说:该坚持的坚持,该舍弃的舍弃,放弃和坚持都是一种勇敢、美丽。
高三开学考试后就是一轮复习,首先给孩子明确要求,即重基础兼顾能力提高。(1)夯实“双基”;(2)学习有计划但有灵活性(便于执行);(3)淡定(心平气和)、扎实推进;(4)提高自学能力、自习效率(当问则问);(5)认真听课,加强知识理解和知识体系构建,并学以致用。随后,我和孩子又制订了更细致的学习计划,而且每个时间节点的所学科目、内容都予以明确、坚决执行。比如,起床后、早上班级晨读前、中晚餐后、晚自习后、星期天与节假日都应安排好,当然要与老师的复习计划相结合。又比如,起床后背“英语高考必备3800单词”N页,高考前完成三遍;午饭后半小时做5道数学选择题与填空题或两篇英语阅读理解等。复习时间和内容都细化、量化。还有就是告诉孩子:由于比别人起跑得晚,所以跑得更快才行;中间学习有问题及时问老师,可以到办公室去问,不要“不好意思”;要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和内容,个别内容或难题可以放弃。
为了孩子,妈妈也在做好后勤工作: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有营养;为节省时间,每天穿衣戴帽预备好。爸爸上下学陪同,及时沟通了解学习情况释疑解惑;或某天学习无大问题时聊点别的家事、国事、天下事、趣事,以此放松一下。
妈妈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放学前常常关掉电视。其实孩子也知道,有时故意摸一下带有余热的电视和一家人相视而笑。可以看出孩子的自信及心思已转向学习了。
日复一日,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快,天在变短,天气转冷,有风、有雨、有雪,我们一家人相互支持、鼓励,起早贪黑,风风雨雨,熬过冬天,迎来柳黄。努力和付出在一点一点转化为成果。孩子的成绩在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期末考及下学期市里一模考的年级名次不断提升为22名、18名、13名。
一模考后便开始了更加紧张的二轮复习备考,这是冲刺高考的关键时期,我给孩子的要求是:重能力提高兼顾基础。(1)强化训练抓规范;(2)全力以赴多做题(各地模拟题、高考真题),实践中提升解题能力;(3)高度重视解题规律、方法、技巧和思想的总结并用于指导做题;(4)做题中暴露的课本问题及时看书补漏,不能拖后;(5)强优势,补不足。
同时,我还给孩子提供了山东近几年的高考分数线,以进一步增强备考信心,(750×70%=525:过二本线, 750×74%=555:过军检线, 750×78%=585:过一本线)。
复习备考的强度越来越大,同学之间冲刺高考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再加上各方面的关心,均使孩子的压力不断增大,导致精神疲惫、思想松懈,学习出现反复,或不在状态(这种情况在高三各阶段都可能出现)。这时心理疏导要及时跟进,以化解不良情绪,让孩子始终保持平和、积极、乐观、饱满心态与精神投入学习。比如,利用周末大休到河堤上走走,聊些轻松的话题;大声喊一喊,听上一些音乐或者从网上下载一些高考励志文章(《花开不败》《你凭什么上北大》)看看等。再有,根据孩子的表现,适时给孩子写一封短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着重思想方面的提醒指导、鼓励加油,以保证思想不松懈。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高考前夕,它与面对面交流相比可以给孩子更多一点反思的时间和空间,也有利于孩子接受。
莺歌燕舞,春色满园。我们无暇欣赏明媚的春光,一家人依然相互支持、鼓励,加油、坚持,不敢丝毫松懈,为收获季节的到来继续努力着……
5月中旬,市里的二模考试开始了。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这次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学生实力和高考情况。在去考场的路上,我给孩子鼓励着、提醒着:早进考场、考前工作注意事项和考试中注意问题等。一如既往,下考场后,我们又分析了试卷和考试中的不足,以提醒下一场考试注意的情况。
考试结束了,成绩还没有出来。面对等待中的焦躁,我又再次提醒孩子:这一次不能说明最终结果,还要安下心来,着眼高考。在“迷信”了老爸的今天,孩子平静了心绪,又再次埋头学习,毕竟离高考越来越近了。
对于孩子的这次考试成绩,我的心中是有数的。因为有平时的付出和考情的交流应该不比一模考得差。事实果然如此,成绩出来了,孩子又进步两名,即年级排名为第11名。面对老师的夸赞和培养,女儿更加努力了。
距离高考还有三周,作为第三轮复习备考阶段时间,更要做到心无旁骛。同时,更需明确备考要求:回扣教材,查缺补漏,继续抓规范,适时适量实战模拟不手生。
最后时段的备考有序地进行着……
高考如期而至。
一如往常考试,我和孩子及时沟通考情,及时调整,明确下一步……
……
高考终了的铃声响了,我和妻子共同迎接孩子回家。孩子如释重负,我们也如释重负,“打仗”的生活暂时告一段落。
本来想大吃一顿的孩子吃了一点饭便和同学相约出去玩了。
晚上想大睡一觉的孩子却看起了电视……不知哪一会,孩子竟睡着了,妻子拿毛巾被给孩子搭上……孩子不愿对照高考试题答案。
她利用假期去超市打工,拿着自己挣的钱买了一部心仪已久的手机。
篇7
而制约教学效率的通常有两块短板:教学目标和反馈练习。教学目标指导和制约着教学活动,促使教学活动追求明确目的,达到明确结果;反馈练习反作用于教学活动,促使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高效达成。据此,提高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效率,就应该解决教学目标和反馈练习问题。
一、寻找有效的教学目标
“标”在哪里?一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二是考纲,三是根据教学实际和中考要求总结出的目标点――考点。知道了“标”在哪里,就要善于寻找,将其挖掘出来,展示在复习教学中。寻“标”的具体行动如下:
(一)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弄清现代文阅读教学和考查的一般要求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规定,初中生阅读的目标有15条,其中第4、8、9、10条是针对现代文阅读作出的重要规定。解读之,就可以寻找出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基本考查要求。
比如,第4条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解读:这是现代文阅读的通则,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梳理思路、了解内容和品味语言等能力,这就是阅读教学及检测目标。
(二)解读考纲,把握现代文阅读复习和中考考查的方向
考纲是中考的方向,规定着中考考查的范围与内容。这是中考复习根据,解读之,可以把握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范围和题型。
以解读南京市考纲为例。
南京市每年中考前会有《南京市中考指导书》,其中有关于中考的“考试说明”,也有考试主管部门对于中考命题方向的讲解,叫“中考说明宣讲”。这样的“说明”和“讲解”,就是南京市中考考纲,对当年中考起着导引作用。
比如,对于阅读文学作品,课标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南京市2011年的“考试说明”对此有自己的具体说明,考查的要求是“阅读文学作品,能理清文路,感受形象,能分析作品的创作特色,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的情感和内涵”。解读南京市的“考试说明”要求可知,指导南京考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 要关注以下内容:(1)小说要理清情节发展,散文要弄清写作思路;(2)小说要分析人物形象,叙事散文分析“人”的形象,写景散文分析“物”的形象;(3)了解小说和散文的创作手法,比如对比、欲扬先抑、衬托等;(4)品味语言;(5)把握散文中作者的情感,把握小说和散文的主旨。
再比如,南京市近年“中考说明宣讲”,规定了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方向:原则――课内外勾连,稳中有变;选材范围――课外,篇数不定;文体――散文、小说、议论文、说明文(诗歌、戏剧、童话、寓言不考);考查范围――整体感知、理解文意、信息筛选、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质疑探究。解读“中考说明宣讲”,现代文阅读复习就可以有的放矢。
(三)解读中考试卷,归纳“考点”
解读当地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准确把握考点,针对考点进行现代文阅读复习,可以提高“命中率”,有效提高阅读达标率。
以解读南京市2009―2011年三年中考试卷,归纳散文阅读考点为例。
2009年散文《蔷薇几度花》基本考题是:(1)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2)第⑥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3)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解读考题,可知考点是:感受形象、分析重要词语的含义、品味赏析语言、分析某一物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写法)。
2010年散文《天窗》基本考题是:(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什么(选择题)解读出的考点是:概括事情、品味语言、分析标题的作用、理解文章内容。
2011年散文《雪地烤红薯》基本考题是:(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手忙脚乱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2)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3)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解读出的考点是:梳理文路、分析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想象能力(揣摩心理活动)。
通过解读南京市近三年中考散文阅读题型,可以总结出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考点:分析标题作用(或含义)、理清文路、概括内容(或事情)、分析人物、分析环境的作用、品味语言(句子和词语)、理解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二、进行有效的反馈练习
有了目标,现代文阅读复习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从而避免“无效”劳动;为了强化目标,促使目标有效达成,提高达成率,还需进一步进行巩固目标的反馈练习。而这种练习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
(一)注重反馈练习的系统性,以“精”取胜
1.分类分点,全面覆盖
中考复习时间紧迫,更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复习计划、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比如,计划用30课时进行现代文阅读复习,对散文、说明文、小说和议论文阅读进行分类训练,分好课时进行。比如散文10课时,说明文6课时,小说6课时,议论文8课时,分类展开,避免盲目性。
对某一文体进行阅读训练,还要分点展开,点点相连,覆盖该文体阅读的绝大部分考点。以说明文阅读复习为例,说明分点式练习的运用。
选择南京市2010年中考说明文《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作为阅读材料一。该阅读五道考题,其中常规考题三道:(1)阅读第②节,说说南京云锦的“雍容华美,内涵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2)第③节介绍《九龙图》有什么作用?(3)第④节画线句中加点的“最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这三道考题分别包含了说明文阅读的筛选信息、说明方法(举例子)的作用、品析语言等考点。选择南京市2006年中考试题《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作为训练材料二。该阅读有这样两道考题:(1)阅读全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个特点。(2)第四段中两处引用了古诗来说明我国春天的气候特点。作者为什么先引用吴涛的《绝句》,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这两道考题包含了说明文阅读的另外题型: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和说明文的逻辑顺序。那么,进一步选择说明文阅读材料时,就要考虑选择含有说明文其他题型的材料。比如试题要包含说明文标题的作用、理清说明思路以及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题型。
这样选出的三、四个阅读材料,基本覆盖了说明文阅读的题型和考点。用之进行反馈练习,可避免大量的重复性训练,从而提高效率。
2.有效整合,查缺补漏
中考前,各地一般会进行一模和二模考试。一模、二模考试结束后,许多教师会将大量的一模、二模试卷印发给学生做。这样一味地做试卷,耗时耗力,往往收效甚微。
那怎样做呢?根据实际学情和一模、二模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以前的中考试卷和一模、二模试卷进行有效整合,或删减或增加,整合出有针对性的新试卷,进行查漏补缺和巩固练习,以有效提高阅读答题的正确率。有知识点缺漏的,就选做包含这些知识点的试题;有错误率高的,就选做该知识点进行巩固。
3.突出重点,关注“新”点
现代文阅读复习,既要针对当地历年中考都出现的常规题型,进行重点练习;还有根据当年中考的新考纲,关注“变”的部分,进行“新”考点练习。
以南京市2008年、2009年、2010年中考散文阅读为例,进行分析。这三年中考,散文阅读都考了语言的品味赏析;2008年散文《田野上的白发》、2009年散文《蔷薇几度花》都考了分析人物品性;2008年散文《田野上的白发》和2010年《天窗》都考了概括事情。这些是基本考点,要重点掌握。2010年考了散文标题的作用,2011年考了环境描写的作用。较之以前,这是不断出现的新考点,需要当年复习时予以关注。
解读本地前几年的中考阅读考题,可以了解基本考点,还可以预测当年新考点。抓住这些,中考效果就有了。
(二)注重点评的指导性,以“巧”取胜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重在精练精讲,尤其注重反馈点评的指导性。点评反馈练习,反对只对答案不讲方法的做法,也反对教师一言堂讲解的做法。点评重视师生互动,重视归纳总结方法,突出点评的普遍指导性和适用性。
以点评语言品味赏析题为例。
南京市2009年中考《蔷薇几度花》的语言赏析题是:赏析句子:“(蔷薇)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指导学生品味赏析这一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这句描写的对象是蔷薇,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的?写出了蔷薇的什么特点?用这种方法写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表达了作者对蔷薇的喜爱之情”,可以回答这些问题。指导学生可以采用“问问题”方式赏析句子,归纳出赏析写景句子的一般方法:修辞手法 + 景物特点和表达效果 + 表达情感。
这样学生在做赏析句子的考题时,至少可以知道从哪里入手了。有方法才有效率。
三、编制有效的复习材料
在专题阅读训练进行之后,指导学生编制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总结材料。总结材料的基本内容包括:阅读题型(考点)、解析、答题方法和例子,所选例子最好是学生最近所做的阅读练习中的例子或中考例子。将几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总结材料汇编成册,作为中考复习材料使用,会收到很好效果。
篇8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思考
国家统一考试通过率能客观地反映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反映出学校在全国和本地区所处的位置[1]。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中等卫(护)校教学内容为基础,考试目的是评价护生是否具备护士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卫生部从2009年起,对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进行了重大改革,考生从在职1年及以上人员转变为在教学综合医院实习8个月以上的护理专业毕业生;2010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实施改革,考试成绩当年有效,不再实行滚动管理,即考生必须报考全部科目并全部通过才能申请执业护士注册,否则必须全部重考[2]。随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的颁布和护考的改革,广大护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已日益艰难,特别是对于低学历的学生来说已绝非易事。究其原因:①新大纲颁布后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采用了全新的题库,以往的真题重复率很低;②新题库非常注重对临床思维或实践能力的考察,而学生接触临床少,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很多同学都是实践能力科目没有通过;③从报名到考试也就短短几个月,很难将新大纲设计的众多内容做一系统全面的复习。面对这样的形势,我院认真研究护考大纲,教考结合,近年来取得90%以上的护考通过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思考,开展兄弟院校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 加强思想教育,渗透专业理念
我院于每年9月迎新之际,由护理系牵头,教务处协助,组织师生进行入学教育,通过讲座、电教、实习基地见习三种方式,对每位护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护理专业学生的特色之一就是毕业时必须持有两证,即毕业证书和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方能顺利就业,从而使护生从1年级就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目标,重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带着目标自觉主动学习,增强护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对学习效果具有积极影响[3]。以考促教,教考结合,这是我院护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之一。护生能否顺利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关系到其能否顺利就业,同时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我院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打下扎实专业基础
1.1.1情景教学法 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灵活多样,且注重实践能力的特点,我院护理老师积极开展情景教学法,将临床实例创设为精短生动的课堂角色扮演案例,由学生演习,老师点评,此教学法将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知识深入浅出,使学生在自我演习和点评中有了深刻记忆,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1.1.2演示实验法 针对《基础护理学》课程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重要地位,我院护理系老师们以国赛标准自我考核,达标后在课堂上将各项基护操作演示给学生,再对学生进行分组,进入教学模拟病房进行实验。在模拟病房中反复播放国赛视频,业余时间将实验室开放,安排专人值班,方便学生练习各项实验,重点操作组织考试,要求护生人人过关。近年来,我院护生护理技能熟练,中职和高职组皆有学生在国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1.3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可以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和护理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它的教学方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在老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发挥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1.2以护考大纲为指导,研究各科目所占比例 护考新大纲颁布后,我院护理系领导牵头,带全体护理老师认真研读大纲。2011年起,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由原来的四个科目改变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2011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打破原有的内、外、妇、儿和基础护理学的分类方法,将疾病按系统分类,按照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出现的频率,列出了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常见疾病。因此,在平时授课中,我院注重学科联系,强调集体备课,特别注重《内科护理学》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所占的较大比例,并改变以往传统只注重内、外、妇、儿等主干课程而忽略非主干课程的做法,加强《中医护理》、《护理管理学》、《卫生法规》、《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课程的学习。
1.3修订教学计划,增加见习学时 我院针对护考改革后尤其注重护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将传统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仅有的2w见习和8个月实习增加为10w见习和至少8个月的教学综合医院临床顶岗实习。将10w见习分别安排在四学期中,由各临床学科老师在护理系统筹安排下积极组织护生到我院附属医院各科室见习,观摩和参与护理查房,使护生将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学以致用,取得广大护生的一致好评。修订教学计划,要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知识点为基础制定教学计划,依据必需、够用原则,把握知识范围和程度,规范教学,实现学校教育与行业准入要求接轨[4]。
1.4增加实验课学时数 以《基础护理学》课程为例,2009年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平均为1:1,2009年~2013年调整为1:2。这样的学时调整,不仅有助于学生临床岗位能力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能力的训练,也是临床实际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锻炼护生的动手能力,帮助护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又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1.5开展护理技能大赛,提高护生实践能力 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求胜心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开展竞赛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5]。我院护理系每年举行1次护理技能大赛,覆盖面极其广泛,实行奖励机制,学生参与热情高,以赛促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6实行奖惩机制 为了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确保教学改革实施及教学质量提高,我院从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入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激励奖惩评价体系。制定护考通过率奖惩机制,将每一名临床教师教学与护生护考每一个科目、每一个学科的成绩紧密相联;将班级护考通过率和辅导员奖惩紧密相联,实现制度、责任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一种教师、学生、考试齿轮传动式的工作机制,激励教师高效工作。以考促教,最终营造工作有序、奖罚分明、监督有力、和谐共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2 考前辅导,助力护考
护生在校理论课程学完后,进入8个月的临床顶岗实习。我院在护生实习结束返校到5月份考试的2个月内,开办护考辅导班,以仅收护生书本费的低价辅导费保证全部护生参加辅导班学习。成绩证明,辅导班措施非常必要。
2.1三阶段辅导法 我院护考辅导班根据学习规律,采取三阶段辅导法,即精讲班、强化班和冲刺班。2个月时间里,将三阶段合理划分。精讲班中,按照护考大纲,将疾病按系统分类的所有考点细细梳理,结合历年真题展开精讲;强化班中,护生已经通过精讲班的复习在大脑中已形成护考考点的轮廓,提纲挈领,强化重点考点;冲刺班中,安排护生模拟实战考试,即严格按照护考要求,组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两门科目的模考,以及历年真题的模考,并及时批阅成绩,让护生对自己模考成绩了然于心,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前进入护考状态,从容应考。
2.2骨干师资辅导 我院护考辅导班的老师为历年护考通过率排名前列的临床学科老师,他们对护考有多年的研究总结和深厚经验,从而为护生通过考试增加胜算砝码。
2.3严格管理,勤学苦练 护生实习返校后,往往存在一定的懈怠心理。因此,辅导班的学习过程中,我院严格管理,专人值班签到考勤,并实行奖惩措施,确保护生辅导班学习效果。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直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也为学校教学工作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影响学校招生工作,最终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6]。我院高度重视护理专业教育,尤其是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来,落实此项工作的主体单位由临床医院变为各级卫生职业院校,我院任重而道远。以考促教、教考结合,助力护考过关,我院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并汲取其他院校精华,探索护理教学新模式,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参考文献:
[1]杨梅."3+1"教学模式在康复工程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64.
[2]周琦.关于提高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5):80.
[3]林丰勋.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4]吴国平,徐国华,胡敏.护理教育模式与护士执业考试模式的研究[J].江西医药,2006,41(6):416-419.
篇9
×一季度,我们教育局围绕市政府上半年工作目标,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总结,深入调研,原创:确定全局××年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形成并下发教育局年度工作意见。
×二、做好学期结束工作,指导学校师生寒假生活,组织开学跑面,确保各级各类学校秩序的稳定。
×三、召开开学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下发教育局下半年主要会议活动、检查评估项目书和干训、师训计划表,规范项目管理。
×四、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常州大学城、北郊中学新北校区、少年科学艺术宫二期工程等按序推进,教育招商引资积极拓展。
×五、认真展开教育布局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调研论证,初步形成了教育局“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和“××年中考中招工作意见”。
×六、及时总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及时调整课改实施策略,为秋学期课改扩面做好准备。
×二季度是我们本学期主要的教育教学时段,招生考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着力压减会议活动、规范检查评估,突出重点、确保中心、确保稳定,在此基础上,加快事业发展,稳妥推进教育改革。主要工作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积极稳妥地做好招生考试工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今年小升初、中招工作方案;细化操作程序,原创:严密组织中考体育考试、文化考试、单招考试和全国高考,确保万无一失。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常州大学城要按秋学期大学生入驻的目标倒计时推进建设;常州少年科学艺术宫二期工程将竣工交付使用;北郊中学新北校区项目争取破土动工;市二中改造方案完成前期论证。继续拓展教育招商引资渠道,积极组织有关项目参加市城建招商会。
×三、出台并实施“常州市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意见”,做好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称评审等前期准备;开展“双语教学”调研,制订“加快提高教师外语教学水平的办法”。
×四、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深入调研论证,适应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需求,积极推进包括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在内的教育结构布局调整。
篇10
关键词:高考;考试评价;诊断性分数报告
中图分类号:B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2)05-0461-05
1 基本背景
考试是一种重要的学业评价方式,其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走向,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与民族素质的提高。
考试自创立至今有1300年的历史了,人们常把考试比作一把尺子,通过考试分数可以测量出参加测试人的水平,但是,仅有一个考试总分又有多大意义呢?分数并不代表一切,考试分数只有结合具体实际观察加以解释和分析才更有意义。也就是说,考试不仅要测量出一个结果,更要结合结果进行有效地评价。对于不同的人,得到同一个相同的考试分数,其意义是不相同的。因此,对考试分数进行解释主要包括两个目的:第一,使分数有意义;第二,将有意义的信息传达给参与考试的所有当事人。传统的做法一般都是在解释分数时在参照标准上做文章,例如提供一个常模参照分数或标准参照分数。近年来,由于考试出现了“基于统计的测量向基于理论的测量,考试内容更加全面和深入,评价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再者,由于运用了更多的现代测量理论和技术,面向诊断”等等转变,考试分数的解释也出现了一些有别于传统的新趋势。
目前考试结果的反馈形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对不同科目试题所考核的能力层次和知识领域上不同属性的分析,从而减弱了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第二,对考试数据本身所提供的信息挖掘不够。对于考生成绩的报告,往往只有各个科目的总分,没有对每个科目的不同能力层次或不同知识领域的分数的报告。第三,考试评价方式和数据反馈形式不利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质量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改变评价方式、充分挖掘考试数据本身提供的信息,将极大地丰富考试的评价功能,从而使得教育评价更好地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发展服务。
2 诊断性分数报告的研究与现状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Stufflebeam,1983)。这句表述已经得到了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教育评价内在价值的回归。作为教育评价的主要形式,考试的诊断、反馈与矫正功能日益被关注,这直接推动了诊断性测验及其分数报告模型的快速发展。其中,分数报告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即承载了各种先进的测量、评价技术,又是教学主体采取干预、改进措施的主要依据。同时,理想的分数报告还需要符合国家教育制度关于课程、教学以及质量要求的规范,并赋予教育教学的内涵。因而,结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呈现结果的通俗性、内容上与上位教育质量框架的契合性,是衡量分数报告可资参考的三个标准。在此,结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是基本前提。目前,不少研究集中在如何改进评价模型以准确评估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围绕如何让测验提供更多的诊断性信息,研究者进行深入地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力图科学准确地反映出个体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方面的人际差异。Yen(1987)提出了目标表现指数(Objective Performance Index)的算法,采用了根据测验总体表现来估计子分数的方法,得出基于次级考查目标观测分数与整体表现的加权平均分。目前该方法在CBT的考试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Wainer等(2001)提出了强化分数(Augmented subscore)的测量模型,与Yen不同,他坚持从各次级考查目标的表现而非整体表现来推导出子分数,其理由是:不同次级考查目标分数之间的相关性都比较高,即使是中等程度的相关,也需要将之纳入对相应子分数的估计中,这一点,在数学、科学中尤为明显。因而,Wainer进一步认为可以根据各次级考查目标分数之间相关程度的大小来设置不同的权重,采用经验贝叶斯估计法来得出强化分数,这种算法类似于Kelley(1927)提出的回归算法,只是增加了多个次级考查目标分数作为估计时的变量。近年来,各种认知诊断模型大量涌现(RSM,Tatsuoka,1983,2009;DINA,NIDA,Junke & Sijtsma,2001;AHM,Leighton,Gierl,& Hunka,2004;RUM,Roussos et al.,2007;GDM,Von Davier,2008),把分数报告的研究和实践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虽然理论、模型各异,但其共同的目标在于对被试属性掌握情况进行更加细致的报告,包括能力层次、特定领域的表现、学习的强弱,这些方法和技术算法上比较复杂,对数据的要求较高,短时间内还难以在大规模考试中广泛应用。最后,在测量理论的选择上,诊断性分数报告主要采用了CTT、UIRT和MIRT(Gessaroli,2004)。对于测量目标具有层次性的测验(如pisa、naep的评价框架),HO-IRT模型(Higher-order IRT)也开始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De la Torre & Hong,2010),而且不少研究都显示:从模型匹配度的指标(Akaike信息准则、Bayes信息准则)来看,HO-IRT模型更加适用。且以均方根差(RMSE)指标,HO-IRT模型对被试能力参数、试题参数的估计精度(特别是在分测试题目数量较少时)优于UIRT和MIRT。然而,在教育考试实践中,提供诊断性分数报告也面临不少批评。有关的行业标准明确要求(AERA,APA,& NCME,1999),只有在信度、效度和结果可比性明确的前提下,分数报告才可以进行。批评者认为,诊断性分数的信度难以保证,而且对诊断性分数的使用容易带来难以预计的结果,可能完全违背测验的目的。支持者认为,如果对命题、考试方式进行调整,并用于过程性评价或以群体为单位的评价,其风险则要小一些,毕竟它们提供的诊断性信息对于改进教学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3 国内外的实践与经验
就考试评价本身来讲,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考试结果反馈教学情况,激励和改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能力的功能;二是通过考试结果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选拔、安置,以及衍生出来的对教师、教材等相关问题的评价功能。三是通过不同群体和区域的考生结果的比较,挖掘影响学生学业能力的因素,为国家和地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服务的功能。因而,能否充分挖掘考试信息,全面的反馈考试结果,是考试能否充分发挥功能的关键。
3.1 国外研究现状
3.1.1 SAT和ACT的分数报告
在美国与我国高考最相似的大规模考试就是大学入学考试SAT和ACT,它们都属于常模参照的高利害性考试。其中,SAT提供给学生的结果报告的框架包括:(1)学生的分数;(2)学生在每个类型的问题上表现;(3)分数汇总(累积分数记录);(4)ID信息;(5)学生个人及大学的基本信息;(6)学生提供的信息。如表1所示,SAT提供学生的分数,包括学生在SAT1和SAT2上每个分量表的量表分数(标准分),分数区间〖ZW(DY*〗
量表分数是学生能力的近似值而非精确测量值,这里提供的是其精确测量值所属的分数段。〖ZW)〗及该分数在国家参照群体或者州参照群体中的位置(百分位数)。另外,还提供学生在每个类型的问题上的分数,包括在每种题型的试题总量、学生回答正确的数量、错误的数量,原始分数,以及百分位数的估计值,见表2。
SAT和ACT测验在提供个人分数时,除了提供原始分数(或量表分数)外,还有百分位数和区间估计,同时提供考生在各知识领域(子测验)以及题型上的分数和百分位数,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有了详细的分析。另外,美国学生在完成SAT和ACT测验时,需要同时填写大量的个人背景、入学意愿等相关信息,考试机构会据此对学生的大学选择和职业发展提供详细的指导,因而报告的内容非常丰富。
另外,美国推出的其他一些考试,如托福,于2004年推出了新的分数解释,它不仅给考生提供分数,还给考生提供了达到各个分数学生能力的描述。
3.1.2 澳大利亚EAA的分数报告
受美国教育考试行业发展的影响,澳大利亚教育评价中心(Educational Assessment Australia,EAA)在一些考试项目的分数报告中,也开始积极的尝试。其基本的指导思想也是尽可能提供丰富的诊断性信息。不仅报告考生的考试分数,还针对每个考生明确报告他的优势和弱点、每道题所测量的能力、考生所在的位置以及其他考生和他自己的答题情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EAA还研制了网上成绩报告系统,这个系统允许考生和家长、学校根据不同的ID和密码从网上查阅和打印成绩报告以及证书。报告内容包含了州、学校、考生各个年级、各个知识、能力表现以及考生不同年级的变化情况;不仅报告考生的优势,也向考生提供劣势分析,帮助学生诊断学习障碍。由于其具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持,并且提供了进一步统计和制图软件系统,允许学校和教师利用数据形成自己感兴趣的分析报告。其数据和图形还可以导出用于研究。
3.1.3 PISA的有关报告
PISA是学生能力国际评估项目的缩写。它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旨在评估15岁学生在即将完成或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是否能够掌握参与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PISA在2000年首次开始评价,其后每三年进行一次,根据评价年命名。PISA2000、PISA2003、PISA2006和2009已经完成。2012年测试工作仍在进行中。PISA测试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由这3项组成一个循环,如2000年测试重点为阅读素养,2003年、2006年将分别以数学与科学素养为测试重点,2009年又回到阅读素养的测试重点。在每一个评核周期里,有2/3的时间会对其中一项领域进行深入评估,其他两项则进行综合评测。PISA除测验之外,还包括了学生问卷和学校问卷,目的是收集有关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因素的指标,这些指标与学生的成绩相联系。它超越了对各参与国家或地区在三个主要领域的相对排名,涉及更广范围的教育成果,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自己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策略等,以获得来自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的综合看法和观点。需要指出的是,PISA目的不是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而是向公众、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提供学生在各个学科方面的能力的描述性信息,并对各参加国的教育质量进行横向比较,其分析框架中包含了个体、教学、学校以及教育体制四个分析层面,这样就为公众、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3.2 国内的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考试成绩的报告仍然停留在总体成绩报告上,缺乏对不同科目试题所考核的能力层次和知识领域上不同属性的分析,从而减弱了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如何充分挖掘考试数据的信息,改进评价方式,逐步形成适合我国教育实践的从命题到试卷分析的整个过程的标准化的程序尚没有系统的研究。
现存的考试评价方式和考试信息的报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现有的考试功能比较单一。现有的考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起到了对考生进行排序的功能,通过考试将考生的成绩由好到坏排队,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的盛行。第二,考试的内容和考核能力层次人为性和主观性明显,考试以能力为导向的特点不明显,对各科目所考核的认知能力层次没有明确的反馈和说明。第三,对考试数据本身所提供的信息挖掘不够,对考生测试结果反馈形势比较单一。对于考生成绩的报告,往往只有各个科目的总分,没有针对不同科目的不同能力层次或不同知识领域的分数的报告,很难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第四,以往的评价方式和反馈信息不利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不同群体教育质量和特点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第五,目前考试数据的反馈报告形式,不足以为国家决策机关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考试除了能帮助我们用来选拔和甄别以外,本来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帮助教学管理者、教师、考生了解考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水平,区别出不同考生的学习潜能,诊断出教师在教学中、考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帮助教学管理者调整教学投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从近来国外考试分数报告的变化,我们看出考试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考试,社会现在需要我们对考试分数有一个更合理的解释。其实,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考试分数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仅有一个简单的分数,我们很难去解释它,任何考试分数必须有参照才具有实际意义。大规模考试产生以后,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考试只有与团体或预定的标准去比较才更有意义,于是人们开始使用常模的概念,把分数与常模进行比较来进行解释;同时,人们发现还有不少考试需要与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看考生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这样就出现了以常模为参照和以标准为参照的分数解释体系。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对考生的实际水平的评价,有时不仅要借助与特定的标准作为参照系,而且还要借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标准的样本组,即借助常模来建立参照系。并且,为了使考试对实际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往往还需要提供更为详尽的诊断性信息。基于以上的认识,结合我国大规模考试的实际,我们认为改革我国考试分数报告形式势在必行。
4 探索与尝试
为了尝试开展自己的分数报告形式,在深入研究和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MS-Office和全国高等学校入学统一考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进行了试点,以期达到完善我国考试分数报告体系的工作,为后续在高考中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在云南、海南两省开展了高考评价改革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旨在利用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和方法,改革传统的高考分数报告方式,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向学生、中学、教育行政部门和命题部门,提供内涵丰富的分析报告。
面向学生提供的高考成绩分析报告单都是个性化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报告单除了记录考生本人的单科成绩和总分或综合分外,还列有每个科目的成绩在全省同类考生中的百分等级、考生各科成绩的均衡状况以及在各科目内容分项上的表现。通过提供升学指导测验的专业性向结果,帮助考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理性地选择专业。这些分析结果,为考生提供了内涵更加丰富、具有诊断与发展导向功能的重要信息,帮助考生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另外,面向学生的成绩报告成为网络时代的“成绩报告单”,不光从技术上改变了传统的“一张纸条几个分数”的分数报告办法,而且较纸质报告单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从更多的维度解释考试分数的含义。
面向中学的成绩报告包含了大量经过专业分析后的图表,帮助中学分析考试数据,发现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组织工作。同时,利用考试机构的历史数据,帮助中学分析不同年度间教学质量的变化趋势。并且引入了“增值评价”等先进工具和理念,尝试建立纵向的学科能力量表,加大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力度,引导与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办法。
面向教育行政部门的分析报告从不同维度提供了高考的基本情况分析,而不仅仅是“升学率”和“平均分”,同时,提供各种专题评价报告,供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参考。
最后,面向命题部门的分析包括考试的基本情况、成绩分布、信度、效度、区分度以及各道题的专业统计指标值,能够帮助命题人员了解试题的质量,不断提高命题的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去年试点工作在两省高考中推出后,取得了不小的社会反响,这为考试评价改革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迈出了在大规模考试中进行考试评价工作的第一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教育考试行业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二是丰富了考试评价的方式方法,将考试与非考试手段结合,来对不同群体、考生、命题工作进行评价。三是推动了由单一一个点的评价到形成性评价的开展,有利于积极引导中学教学。四是拓展了考试评价的服务领域,在为政府决策咨询、改进教育教学、帮助考生全面认识自己等方面积累了经验(李光明,2012)。
参考文献
李光明.(2012).探索考试评价,促进高考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5-9.
De la Torre,J.,& Hong,Y.(2010).Parameter estimation with small sample size:A higher-order IRT model approach.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4,267-285.
Gessaroli,M.E.(2004).Using hierarchical multidimensional item response theory to estimate augmented subscores.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San Diego,CA.
Junker,B.W.,& Sijtsma,K.(2001).Cognitive assessment models with few assumptions,and connections with nonparametric item response theory.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5,258-272.
Kelley,T.L.(1927).The interpretation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s.New York:Word Book. Leighton,J.P.,Gierl,M.J.,& Hunka,S.M.(2004).The attribute hierarchy model for cognitive assessment:A variation on Tatsuoka's rule-space approach.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41,205-237.
Roussos,L.A.,DiBello,L.V.,Stout,W.F.,Hartz,S.M.,Henson,R.A.,& Templin,J.H.(2007).The fusion model skills diagnostic system.In J.Leighton & M.Gierl (Ed.), Cognitive diagnostic assessment for education:Theory and application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ufflebeam,D.L.(1983).The CIPP model for program evaluation.In G.F.Madaus,M.S.Scriven,& D.L.Stufflebeam(Eds.), Evaluation models: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pp.117-141).Boston:Kluwer-Nijhoff Publising.
Tatsuoka,K.K.(1983).Rule space:An approach for dealing with misconceptions based on item response theor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20,345-354.
Von Davier,M.(2008).A general diagnostic model applied to language testing data.British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Psychology, 61,287-307.
Wainer,H.,Vevea,J.L.,Camacho,F.,Reeve,B.,Rosa,K.,Nelson,L.,Swygert,K.,& Thissen,D.(2001).Augmented scores—“borrowing strength” to compute scores based on small numbers of items.In D.Thissen & H.Wainer(Eds.), Test Scoring(pp.343-387).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Yen,W.M.(1987). A Bayesian/IRT index of objective performance.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Psychometric Society.Montreal.
Education Evaluation based on Data Mining into Examin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Ma Shiye Zhang Jianshi
(The National Education Examinations Authority,Beijing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