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考试成绩分析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08:1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考试成绩分析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篇1

关键词:成绩分析系统 理科基础课程 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23

高等学校的理科基础课是理工科专业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概率与统计等课程也是本科生在低年级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如果理科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将导致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时数理基础不牢固,极大影响到以后高年级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闭卷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掌握学生知识获取程度的主要方式及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途径。

1 成绩分析的必要性

近年来,伴随高校对本科生大规模的扩招,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进一步突显,致使各类课程,尤其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的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而作为教学效果反馈的一种主要形式,对于课程成绩的详细分析,可以对课程前一阶段教学效果作出评定,教师会获得教学情况的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同时学生也会根据成绩分析判断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具有良好的反馈作用。[1]

目前,高校教育中教学管理系统中已经存储了大量的学生成绩数据,因此可通过构建成绩分析系统,筛选对教学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数据,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得到制定决策的依据,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效的途径。作为量化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考试成绩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对课程内容及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成绩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通过对学生的成绩分析,探讨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2 传统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已经运用成绩分析的方法,以期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反馈,但传统的成绩分析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领导和教师都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成绩分析系统数据统计、计算方式单一,可操作性不强;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分析方法不统一,横向成绩比较很难实现;没有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

2.1 成绩分析系统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很多高校、学院和任课教师对于成绩分析并不是特别重视,忽视成绩分析的重要作用。没有对成绩分析系统的构建投入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也没有形成成绩分析系统的有效的运行和反馈机制。同时任课教师也没有把成绩分析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并没有将成绩分析的结果正确地运用到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去,造成成绩分析的虚有其名。

2.2 成绩分析系统所用分析方法过于简单

目前比较常见的成绩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等级分析法;②定性分析法;③图形分析法;④综合分析表。[2]成绩分析仅局限于对原始成绩分数进行简单、粗略的加工,分析的指标也仅仅为平均分,90或8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分析指标非常单一,同时没有构建有效的成绩分析系统,没有从多维度,多类型题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及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

2.3 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成绩分析反馈机制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也在开展成绩分析的工作,但由于管理层、学院和任课教师都没有形成成绩分析系统的反馈机制,达不到成绩分析对教学决策、教学改革,任课老师改变自身教学方式的依据作用,成绩分析更多的流于形式。

基于以上几点,为帮助任课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科学数据分析指导下,改革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构建详细有效的成绩分析系统势在必行。

3 成绩分析系统的构建

基于成绩分析对本科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从2008-200年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创建了本科生成绩分析系统,首先应用于全校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三门数学基础课的学生成绩分析,逐渐推广到大学物理、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各门数理化基础课中,积累了十余万条数据。教师将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录入系统之后,系统自动产生统计结果。

此系统主要从六个方面统计数据:全校成绩分数档分布情况;按小题统计得分;各门课程总分分布情况;班级成绩排名情况;任课教师所带班成绩排名情况;学院成绩排名情况。按此六方面统计数据体现了本系统改进传统成绩分析的主要两大功能:

第一是对每份试卷每道题的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为试卷质量评价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通过这部分数据就可以利用各种统计公式,进一步对试卷从信度、难度、区分度、效度、覆盖度等指标进行质量评价。如图1试卷各题得失分统计:

系统的第二大功能是对全校的数理化基础课程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将每个学生成绩按照各答题录入系统,系统自行计算平均分、及格率、不及格率、各分数段人数及比例分布,从而全面了解本次考试学生的答题质量;同时系统还提供各种查询方式,使用者可以按照“班级、学院、大班和任课教师”查询学生考试成绩分布情况,也可以查询班级、学院和任课教师的成绩排名。

4 成绩分析系统在高校的实际应用情况

成绩分析系统的创建对全校理科基础成绩有了更系统的统计和分析,最终目的还是指导教学,通过此成绩分析系统统计的数据体现的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4.1 指导了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

学生是否对知识进行了一定深度的吸收和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这些都是检验教学计划制订是否合理完善,能否达到预期培养目的的标准。而考试成绩的分析结果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任课老师可以以此为依据,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制定新一轮的教学计划进行相应调整,以便做到因材施教的效果。[1]

4.2 为理科基础课程教师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了依据

成绩分析系统将各门课程的成绩进行分析后,提供给任课教师后,教师可以根据分析后的结果,判断学生对于课程各部分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自身讲课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与缺失,并据此找出问题症结,在下一步的课程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升理科基础课程的授课水平及质量。

4.3 规范了各类基础课程的命题工作

教师在课程考试的命题中,一定要严格遵照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要求,依据教学目标出题。通过对考试结果的评价,分析哪些试题能准确地反映出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继续使用;哪些试题需要修改或淘汰等。尤其是目前各个高校都在试图通过利用计算机题库完成试卷的组织而真正实现考教分离,而试卷的分析对于题库的完善及改进组卷质量提供了第一手信息,利用分析结果的反馈信息建立并不断完善试题库,在此基础上提高命题、组卷水平,使每套试卷的平均难易度、试题区分度等指标更好达到预定的水平,使命题更加科学、规范。

4.4 促进了学风建设工作

通过横向和纵向考试成绩的分析,可以观察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年级的学风情况,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在精神、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妥善处理。成绩分析还可以与平时作业、上课纪律、出勤率、回答问题等情况有机地联系起来,及时反馈给学生管理部门,增加对学生学习管理与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风建设工作。

4.5 为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成绩分析可以说是高校日常教学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其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到高校管理层和教师们关注。而我校成绩分析系统的构建不仅为理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为学校及学院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决策信息,为今后的教学质量评估奠定了良好基础。

自从建立成绩分析系统后,不仅应注重学院内反馈,在各次教学检查结束后,召开反馈会议,把教学检查、成绩分析和试卷质量评价中发现的问题,督导组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反馈给教师本人。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反馈教师所带班级学生成绩,帮助教师明确个人教学效果在学院内所处位置,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找出教与学两方面的差距和问题,拟定整改措施,充分发挥教学特长,不断形成与升华教学风格。同时另加注重日常教学信息的积累,尤其是定量分析理科数理化基础课的各类考试成绩的相关数据,这种方法更为科学,更加准确,更具说服力。此平台的建立,通过成绩分析平台撰写分析报告,上报学校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分析、预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也将为其他高校理科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邱妍.成绩分析引发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33):182-183.

[2]朱娴.成绩分析引发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1):79-80.

作者简介:魏吉兆(198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理科基础课教学管理,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天津 300457

篇2

文章从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基于过程导向的“创新设计方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策略,并分析了新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考核方式;创新设计方法;过程考核

一、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引入,传统考核方式在不少大学课程的教学中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1],尤其是对“创新设计方法”这类新兴课程[2],更加体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通常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查。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以期末闭卷笔试为考核形式;平时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30%(出勤情况占10%、作业情况占10%、实验情况占10%)。没有实验或实验学时较少的课程则是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第一,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评定指标,以概念、原理、推理等知识为主要考核内容,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和实际设计能力的考核是不全面和不充分的,考核结果也是不准确的,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亦有所欠缺。第二,容易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平时学习松懈,形成不良学风,而是期末搞突击,死记硬背,掌握知识不扎实,更谈不上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核都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第三,课程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强调了考核的“评价”功能,忽视了整个教学进程中过程考核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也忽视了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随时反馈功能,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以教学方法上的调整。第四,传统考核方式基本还在延续守旧的应试教育观念,导致学生只重分数不重能力,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与当代大学教育注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相适应的。

二、基于过程导向的“创新设计方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策略

(一)考核原则“创新设计方法”课程是为配合TRIZ理论推广而开设的一门新课[3],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育目标的先进性必然要求考核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科学化、合理化。针对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设计方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原则是:加强过程考核,以能力训练和提高为主导思想,形成多元化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时间全程化、考核内容科学化、考核信息透明化,同时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考试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4-5]。考核形式多样化是指学生总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共同组成,过程考核成绩占大部分,包括对出勤及表现、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章节测试、设计性大作业、实验和实践等的考核,形成综合全面的考核;考核时间全程化是指考核伴随整个教学过程,起到督促学生平时努力学习的作用,使学生时刻积累知识并提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考核内容科学化是指考核内容的选取要围绕课程的核心知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考核信息透明化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了解自己各阶段的各项成绩,发现问题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争取下一次或在其他项目上取得好成绩,过程考核信息的透明化对促进学生学习十分有利。

(二)考核项目及分值分配“创新设计方法”课程特点是强调基础,重在应用,贵在创新。通过学习,学生掌握创新设计的基本方法,受到创新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达到具有一定创新设计能力和水平的要求。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考核成绩组成为:总成绩=过程考核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为百分制)。过程考核由六部分考核内容组成,各项目及具体分值分配如表1所示。还需要强调一点,各单项成绩(包括考试成绩)低于30分者(过程考核的20分项目低于6分,10分项目低于3分),总成绩按不及格处理。对单项成绩必须达到30分及以上的要求是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保障,以防止学生期末过于放松,使前面学习的知识不能长久扎实和得到巩固,同时也是为了强调期末考试的总结验收作用。而且,还可防止个别学生不上课、不交作业或不参加实验等,这些都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对各单项成绩必须达到30分以上的要求是课程过程考核中重要的一项要求,除能加强平时学习还可以防止学生总成绩组成不合理。期末考试的内容也较传统考试有所改革,淡化概念、定义、公式等记忆性知识,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主要是能力考核,且占总成绩的比例较小,学生期末考试的心理压力减小,避免了期末临时突击现象,精力分配更加理性化,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消除学生的抄袭现象,利于改善考纪、考风。

(三)过程考核的具体要求1.出勤及表现。出勤及表现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侧重于对学生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如出勤、课堂纪律、听课状态、课堂互动等情况,保证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成为主体。2.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同时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随时做出调整。3.平时作业。平时作业旨在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精选出的思考题、习题,督促学生课后对所授课程内容的复习,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考核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避免相互抄袭的现象。4.章节测试。章节测试根据教学内容随堂、随机、分阶段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各重点章节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平时学习形成阶段性的检验,也对学生起到经常性的督促作用,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随时采取措施弥补前一阶段教学中的不足。5.设计性大作业。设计性大作业要求学生设计实际工程问题,规模比较大,内容比较多,所用时间比较长,根据各章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进度同步。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所学各种创新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设计性大作业一般要求达到三至五次。6.实验与实践。实验和实践是创新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训练和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加强实践教学“,创新设计方法”课程的实验达到10学时,实践为1周。

三、新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

笔者近两年在机械设计专业进行了两届学生的“创新设计方法”课程的教学,分别采用了新旧两种考核方式。通过比较发现,新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有所提升采用新的考核方式后,强化了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大部分,突出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对期末考试降低了门槛,学生只要平时用功,培养出了对知识的应用和综合设计能力,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期末自然就容易取得比较好的考试成绩。新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自主学习的精神更强,显著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

(二)成绩分布更趋合理通过与以往班级的成绩对比,旧考核方式下学生考试成绩和总成绩普遍偏低,卷面及格率低,计入平时成绩后,很多学生的总成绩才达到及格,导致总成绩在60多分的人数比较多,分数拉不开,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区分不明显,没有达到考核的理想效果。新考核方式下的及格率大幅提高,总成绩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更趋合理。这说明新考核方式下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成绩分布上得以科学的体现。

(三)学风与考风明显改善考核方式带动学风和考风向正确方向发展,学生比以往更注重平时学习,平时出勤和听课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在班级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期末考试压力不像以往那样大,考试作弊现象比以往明显减少或基本消除,考场秩序很好。新考核方式的实施,使以前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当然,由于过程考核内容较多,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以上考核方式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勇刚,李宁,周广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

[2]潘承怡,姜金刚.TRIZ理论与创新设计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9.

[3]潘承怡.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TRIZ教学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1).

[4]伦蕊.“管理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1).

篇3

[关键词] PBL;情景模拟;心肺复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155-02

The application of scene teaching method with PBL in teaching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ANG Changyuan,QIN Jian,SUN Changy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Xuanwu Hospit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05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cene teaching method with PBL in teaching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Methods: 63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control group (31 students) was taught by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2 students) was taught by Scene teaching method with PBL.The outcomes of theoretic examination abou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echnique examin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 investig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heoretic result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84.2±9.7) scores,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78.5±10.1) scores(P

[Key words] PBL; Scene simulat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课程模式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段式教学过程,它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1]。情景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加深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医学生心肺复苏教学质量,应用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5~8月,在我科实习的七年制学生63人,均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学习,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31人)和观察组(32人),2组学生年龄、基础文化、教材、授课内容及课时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均由本科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带教。

1.2 研究方法

2组教学内容为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心脏骤停的原因和心律失常的识别及处理等。教学时数均为12学时。对照组采用挪威Laerdal公司生产的SimMan综合模拟人进行操作示范和练习;观察组采用PBL结合借助情景设置与SimMan综合模拟人相结合方法进行操作和练习。具体做法如下:观察组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心脏骤停情景病例,提出问题,各组员分别查阅资料然后汇总,得出可能答案,并在SimMan综合模拟人上进行操作和练习,各组员分别充当护士、医生、患者家属等角色,先由护士发现患者(SimMan综合模拟人)意识丧失,判断是否心脏骤停,开始心肺复苏,同时通知医生、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等,由1人统一指挥抢救,2人分别负责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1人负责静脉给药,充当患者家属的学生可以向医生询问病情,医生要给予详细解释,操作熟练后每个人进行不同的角色轮换。

1.3 评价结果

课程结束,2组学生均给予相同难度的理论闭卷测试,应用SimMan综合模拟人进行技能考核,电脑评分。考试结束后,对观察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PBL结合情景教学法的评价。发放调查问卷32份,回收32份,回收率为100%。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11.5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4.2±9.7)分和(78.5±10.1)分,2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86.1±9.5)分和(72.5±10.2)分(P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的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x±s,分)

调查问卷有96.8%的学生喜欢PBL结合情景教学法,93.7%认为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加深了理解记忆和实践能力,90.6%认为PBL结合情景教学法既可以培养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3讨论

3.1 PBL结合情景教学法的优点

3.1.1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传统讲授教学法相比,最明显优点是强调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拓宽思路去学习,创造性学习,要求基础、临床专业知识各个医学学科知识的交融汇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和评价信息,在PBL结合情景教学法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普遍存在的问题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同时学生在完成了一次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之后,返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反复循环之后,记忆得牢,理解得深。

3.1.2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操作练习的兴趣,准确而恰当地运用情景教学法使教学内容更接近临床,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操作练习的积极性,加深了知识理解和记忆,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的状况。PBL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在具体有意义的模拟情景下主动地学习,PBL法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教学中注重启发,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的过程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即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了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和传播信息的技能[2]。

3.1.3 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可以加深对课本原有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同时训练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运用者。在该信息整合模式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课题对具体情节、问题进行分析。使之能熟练地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沟通工作,在特定的情景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性及社会实践性[3]。

3.1.4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能力取得心肺复苏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医务人员完成的,需要多名医务人员分工合作、配合熟练的团队精神,这样才能取得心肺复苏的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在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通过在电脑模拟人身上心肺复苏的演练,使学生们体会到在临床工作中协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救护患者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能胜任的,整个抢救过程,需要大家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同时,学生查阅资料得到的问题答案多是书面的,而情景模拟下的电脑模拟人出现的情况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预知的,处理突发事件需要很好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通过PBL与情景教学结合来实现。

3.1.5 培养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PBL结合情景教学法注重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与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成长,改变了以往上课只动手不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心肺复苏情景模拟训练使学生学会如何判断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抢救措施,学会在抢救患者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动作敏捷,操作准确、熟练,从而得心应手地参加今后的抢救工作[4]。

3.2 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技能对PBL结合情景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教师的任务和作用不再是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讲解,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找答案,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在灌输知识,而是从讲台前走向课桌旁,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思考,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监控学习的进程,在问题的各个环节上运用熟练的教学技能给予指导、把握方向。教师由过去的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由单一的知识的讲解者变为知识的设计者、流程的维护者、危机处理者和反馈总结者[5]。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发展自己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去获得作为受教育标志的知识、思辨能力和思维习惯,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莉,崔宏霞,孙超,等.PBL 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57):94-95.

[2]葛学娣,凌霞,黄莹,等.情景模拟法在临床护理急救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08,25(7A):32-33.

[3]姚丽,刘晓丹,李子龙,等.PBL 教学模式在肾内科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5):2268-2269.

[4]肖波,赵晓华.情景教学在社区急救培训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9,7(2):183-184.

篇4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教学改革

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人才,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环节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个教学过程起检验、反馈作用。抓住学习效果评价环节的改革和研究,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改革和研究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好的评价模式应该是符合教育的根本宗旨的。为此,在教学改革中,必须对现行的评价模式深入研究,找到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新的评价模式,推动高校的教育发展。

一、现行的“信息理论基础”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现行评价模式的构成

根据调研发现,“信息理论基础”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普遍存在单一的问题,即使有的学校增加了实验环节,但是不少实验报告存在模仿甚至抄袭现象,不能较好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实验成效。虽然课程设计形式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不太适合理论性很强的“信息理论与基础”这门课程,该课程学习效果普遍的评价模式,如图1所示。

从图1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可以看出,每门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由该课程的总成绩决定(通常总成绩为100分),而总成绩一般由平均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通常平时成绩占20%,而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一般又由学生到课率和平时作业构成,通常两者各自占总成绩的10%。

2.现行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图1可知,现行的评价模式以期末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手段和尺度,再辅以到课率以及平时作业成绩作为补充手段,长期实践表明这种评价模式越来越不适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下面从评价模式的各个构成部分分析现有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1)由到课率引起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开始强调学生的到课率,要求任课教师狠抓学生的出勤,班主任督促学生上课,任课教师勤点名。笔者以为这种做法使得当代大学生总处在管制期,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且有些学生为了得到这项成绩,“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违背了该项成绩的初衷——督促学生学习,培养学习风气。

(2)由平时作业引起的问题。平时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养成平时学习的习惯,但实践证明由于抄袭现象严重,根本无法达到目的。同时由于分不清谁抄袭导致无法对平时作业进行公平的评价,从而影响这项成绩的可信度。

(3)由期末考试引起的问题。高校里,一个学生是否优秀,衡量的最主要杠杆是每门课程的期末最终成绩,保送研究生、评定奖学金也主要是依赖这个来实现。从传统的评价模式中,学生们发现期末考试成绩占绝对重要地位,并且评价尺度就是通过期末的一次考试,致使很多学生都是在考前备战,临时抱佛脚,考完就忘,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致使很多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再者,为了得到这项成绩,致使学生养成平时懒惰、期末突击、答疑套题、考试作弊的不良风气,使得这项成绩失去了应有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真实性,偏离了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

总之,现有的评价模式把期末考试成绩看成是能力的外在表现,导致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无法进一步发挥其反馈、激励作用。为此,本文在多年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理论与基础”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以期改变目前的状况。

二、新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

1.新评价模式的构成

本文提出的新的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式如图2所示。

图2所示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表明:该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由该课程的总成绩决定,而总成绩由以下四部分构成:①阶段测试成绩;②平时作业成绩;③说与思成绩;④期末考试成绩。具体的构成比例由课程的结构决定。在“信息理论基础”课程中,根据该课程的性质以及相关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设置测试的次数和成绩分布。考虑到信息的度量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后续的章节完全是建立在信息能够度量的基础之上,为此本章进行一次测试,成绩为10分;信源与信道的基本理论是解决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问题的基础,为此这部分设置一次测试,成绩为5分;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是解决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的关键,设置一次测试,成绩为5分。在每部分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安排测试,主要测试学生对概念和细节的掌握情况。平时作业从侧面反映一个人的学习态度,但是又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为此该部分成绩根据作业的次数定为5分。期末考试成绩为70分,且主要是测试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题型设置时一定为综合题型,一般为闭卷考试。说与思部分的成绩为10分,它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以及畅谈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而构成。该课程的总成绩不得超过100分。

2.新评价模式的优点

新的评价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阶段测试注重了学生平时学习的评价,每部分学完则测试一次,要想得到该章的成绩,临时突击的做法失去了作用,平时必须学习,否则该章无法通过,影响总成绩。

(2)由于分数比较分散,学生平时必须重视每一节课,不能随意缺课或不认真听讲,否则无法通过本课程,对学生逃课现象有了有效的约束,同时也维护了课堂纪律。由于分数比较分散,学生某次考试受挫,不会失去信心,后面的章节再努力可以补回来的,有效地维护了学生的自信心。

(3)期末考试是总结性评价考试,是综合性评价手段,能够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高校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要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期末考试题型设置符合这个原则。

(4)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符合培养人才的原则,最基本的理论需要学生掌握,并且学会如何着手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期末考试题型设置可以有效解决到课率和课堂纪律的问题。“信息理论基础”课程若干年的实践表明:对于综合题型(实际也是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学生完全靠自己自学根本无法解决。

(6)说与思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以及畅谈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而构成。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或者能够畅谈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证明该生思考了,对课程有收获,则给予加分,这样如果测试成绩不理想,则可以由这部分成绩来弥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总分不超过100分。同时通过说与思的方式,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7)在新的评价模式下,学生随时学习的习惯逐步形成,考试容易通过,不再有作弊的动机,作弊现象会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总之,新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考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因素,结合了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发挥其评价、促教促学功能,真正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并且多年的上述评价模式的实施,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细节的掌握基本都在平时完成了,再加上一定的综合试题的练习,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套题现象大量减少,平时问问题的同学增加了,不及格现象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新评价模式实施的保障

篇5

关键词:模拟电路;考核方式;Multisi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59-03

《模拟电路》作为工科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利用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在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基础上,讨论一些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如果学生本门课程知识掌握不牢,会造成后续的课程设计环节中,设计、安装和调试电路无法顺利开展,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存在问题,也影响了课程设计的课程目标和实践意义。同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将受到影响。为了改善学生中存在的平时学习状态松懈、期末加班赶点现象,改变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偏重于期末的情况,首先对备受关注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从而促进教风与学风的建设,有助于开展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一、多样化考核方式的实施

将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由80%下调到60%,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平时缺勤、不学习,只注重期末考前突击复习以及考试作弊等现象的出现。促使学生将学习精力和重点放在平时。另外,在期末考卷的考点分布上,适当缩减理论分析计算比例,将新增的仿真内容和设计性内容加入进去,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符合我校办学的特色。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这个比例与现行的成绩分配比例相同。但平时作业更注重新方法的、新思路,即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思路;另外,在实验中增加4学时的设计性实验,检验学生实验能力。增加仿真环节,占总成绩的20%,为了体现本门课程的“工程性”和“实践性”。仿真实验共5个,其中3个为验证性实验,2个为设计性实验。实验有必做内容和选作内容之分,具体成绩分配见表1:

实验结束后,学生应完成仿真实验总结,上交实验电子文档进行保存。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完成仿真大作业,成绩占仿真成绩的50%,引入CDIO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相衔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构思”、“设计”步骤,将学生分组并给定相关的设计题目(project),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边学习边应用所学知识完善对题目的设计。在成绩分配上,可根据学生小组设计方案的提出,和对课题的认识、理解以及方案讲解和答辩情况给定小组每人的成绩,合并仿真结果,为大作业的最终成绩。

二、多样化考核方式的分析与效果

考核方式改革措施实施之后,以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了参与考改项目的学生对本次改革的认识和体会,现分析如下:

1.对仿真软件的掌握:通过仿真环节的加入,有90%以上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Multisim仿真软件,12%左右的学生对该软件的掌握已经很熟练了。

2.对课程学习时间的投入: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仿真实验的加入使他们在本课程的学习时间上增加了,一半以上的学生感觉投入的学习时间比原来多了很多。

3.仿真对理论学习的影响:85%的学生认为加入仿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帮助,近一半学生觉得帮助很大;另外,有88%的学生都感觉仿真环节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改革后的总成绩与自身实际水平相比:56%的学生认为成绩与自身水平相当,29%的学生认为有所提高,另有15%的学生认为成绩偏低。从考试成绩来看,无论是卷面成绩还是最终总成绩,均呈正态分布。个别学生因平时和考试成绩均没有达到要求,最终没有通过本课程的考核。通过分析能够看出,本项目的阶段性效果:改变了学生惯有的对课程考核方式的认识;能够让学生熟练使用一种仿真软件;并为后续课程设计的相关课题确定了相应的设计方案。最终效果: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仿真实验的设计性实验二为后续课程设计确定了方案,并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具体的分组及任务分配也有了明确划分,使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亲历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全过程,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并为学院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CDIO建设提供相关参考经验。

三、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经验

在本次改革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相关的教学经验,但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阐述如下:

1.时间安排与硬件条件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有41%的学生认为仿真实验的时间安排亟需改善;29%的学生认为仿真的硬件条件亟需改善;另各有15%的学生认为实验题目和验收环节亟需改善。在仿真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了机房,但由于机房课程排得较满,故只提供给学生四次上机时间进行仿真和验收;其余的皆为学生的课外时间。

2.仿真内容的设计问题。问卷调查显示有15%的学生认为实验题目应予以改善。尽管仿真题目的设置考虑到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其中设计性实验二与后续课程设计相结合),而且几个实验也是针对模拟电路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相关电路的验证、改善以及设计,但毕竟时间仓促,考虑不周。所以题目设置的合理性、代表性、概括性、系统性都需要进一步得到完善。

3.验收环节的设置问题。问卷调查显示有15%的学生认为验收环节亟需改善。由于机房使用的时间限制,固定验收时间只有四次,其余的验收均在课余时间;其次,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需验收的实验总量相应就大,负责验收的老师人数相对就少;另外,验收还应该充分利用平时的晚上和周末来进行,使成绩的分配更合理,这也是验收环节的问题原因。

4.各环节占总成绩的比重问题。在问卷调查中,有84%的学生认为加入仿真环节的必要性较大,这是对仿真环节的充分肯定。在问到各环节比例时,有44%的学生认为无须改变,35%的学生认为可适当压缩考试,另各有12%和9%的学生认为可以压缩平时和仿真。因此,课程考核各环节的比例是否合理、怎样才更合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考试试卷的设计问题。在平时引入了仿真实验,仿真部分的比重如果越大,那么就不能仅仅依靠实验结果的验收来确定学生在仿真方面的实际能力,就需要在试卷上加入更多涉及仿真、设计和实用的题目,以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本次改革中,由于仿真软件是学生课下自学,而且后期验收时间比较紧凑,故在试卷中只加入了少量有关仿真软件和应用的题目。这也是此次改革的一个小遗憾,如果以后有机会可以改善试卷的试题类型及分布。

根据上述各项问题的分析,本次改革获得的经验可归纳如下: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可引入系统的仿真实验,能有效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为CDIO教学模式的建设打下基础。在课程中引入仿真可在后续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将学生的设计用实物的形式来加以验证。若在课程中引入仿真,个人认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是验收环节。在此环节中应设置更明确的评价标准,应提供开放机房,给予充足的硬件条件和时间,让学生多加练习。此外,题目的设置及理论知识的讲授也都可以随之进行相应改善,进而展开更为全面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郭颖,李莉.模拟电路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2].改革模拟实验教学和考试方法的尝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8).

[3]刘保存.浅谈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0,(4).

[4]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6

在全县深入开展“责任主题”教育活动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进而做到尽到责任,为学校在更高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全部才智。

明确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要尽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首先,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书育人就是每一位老师的第一责任。在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虽然“道”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但是为师者的责任古今是高度一致的。其中,“道”除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以外,还包括让学生懂得学习之道,生活之道以及创业、立业之道。其次,要尽到为人师表的示范引领的责任。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老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逐步成熟之际,处于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价值的最佳时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和很大的可塑性。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刻,学生心智的发展和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老师的示范引引领。因此,我们不仅要管“教”,而且还要管“道”。第三,要!尽到分管工作的协调、督查与总结的责任。作为年级分管教学工作的副主任,我认为在工作中必须起到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和解决矛盾的作用。本人要尽到管理教学的责任,就必须协调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

履行责任

篇7

[关键词] TBL教学法;独立学院;细胞生物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10(a)-0124-05

Application of TBL teaching method i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ell biology teaching of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YI Lan LI Guoqing HE Qingzhi QIN Zhifeng HU Jinsong XIE Hongyan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u'nan Province, Hengyang 421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assess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BL teaching mode in cell biology teaching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Methods 41 students in Pharmacy Grade 2014 of Wang Chuanshan Colleg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were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21 stud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20 student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the TBL teach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cooperative unity,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 grades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heory test results, the score of choice, short answ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xperiment design problem of research group were (8.22±0.73), (7.94±1.35), (15.68±2.03), (15.21±1.97) scores respectively, and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ere (7.17±0.87), (6.07±1.22), (12.24±2.48), (11.60±1.87) scores respectively,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except the choic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cores of theory, experiment and total score of research group were (53.78±2.19), (34.24±2.97), (89.85±1.29) scores respectively,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ere (43.26±2.35), (26.67±3.31), (69.23±2.14) scores respectively, tow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students were in favor of TBL teaching. They considered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was conducive to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enhance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to improve active and initiative in studying, 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cademic record,personal sense responsibility of students. Conclusion TBL teaching metho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to use and master knowledge. The TBL teaching can be promoted in independent college.

[Key words] TBL teaching method; Independent colleges; Cell biology; Self-directed learning

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由美国Oklaboma大学的Larry Michaelsen教授在2002年正式提出[1]。TBL教学法以团队学习为特色,当时这种全新教学模式为缓解大学新生人数的剧增导致的师资匮乏很有作用,同时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起了很大作用。目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TBL已被广泛接受,西方高校很多课程的教学都在采用TBL教学法[2]。传统教学方法是填鸭式的教学法,而TBL教学法是主动的协作式的教学模式,它把将有着共同学习任务的一些学生作为一个团队来教和学。指导老师将这个团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在上课前将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告知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课前准备。TBL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包括小组课前准备、小组课堂汇报、集体讨论、教师点评等环节[3-4]。TBL 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全方位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得和更新知识等方面的能力。TBL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不是停留在感性层面,而是上升到理性层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以及组与组之间的讨论,既积累了知识又扩大了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在TBL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通过参与小组间以及集体讨论,教师也从中受益,TBL教学法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5-6]。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介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学院之间的本科教育形式,它是存在于普通高校之中“三本”,它的教育目标是“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7]。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教学存在以下特点:一是独立学院对学生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设计是不顾自身实际以及生源特点,“依葫芦画瓢”照搬母校公办的精英型人才教育,强调学生科研理论水平的提升;二是独立学院没有专门的授课教师,他们几乎所有的主干课程授课教师大多来自举办高校,由于对教师缺乏激励机制,按照校本部授课的同一模式为独立学院授课。这种格局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是重理论、轻实践,这些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和协作精神,导致社会适应性差,就业竞争力弱,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8]。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于2001年8月批准,国家教育部2004年首批确认,由南华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十几年来,学院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8000余名高素质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培养的毕业生一大批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力量,部分学生成为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虽然取得了这些成绩,南华大学独立学院在教学上依然存在和所有独立学院一样的困惑,亟待改革创新。

细胞生物学是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医学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学难记的特点[9]。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育,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考核成绩不理想。TBL教学法在细胞生物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少有听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分析能力,最终满足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笔者现在南华大学船山学院药学专业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引入TBL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南华大学船山学院2014级医学类药学专业班的学生,共41名。其中男生11名,女生30名,年龄17~21岁,平均(19.02±1.45)岁。41名学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0名)和研究组(21名)。研究组学生也按平时成绩分成4个平行小组,每组4~5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一般资料

1.2 教学实施方法

研究组采用T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组的教学计划、教学学时、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以及带教老师均相同。各实验组安排1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查询、沟通、记录等工作,还要及时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2.1 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准备 由于国情等原因,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都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无论是对于刚进入大学的2014级学生而言,还是任课老师,突然转变为TBL教学法,都会感觉无可适从。这就要求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大力宣传TBL教学理念,使其对传统教育模式和TBL方法有充分的认识,从思想和心理上做好准备[10]。TBL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我们挑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做为主力,并让年轻教师参与共同探讨。另外,教师不但要扎实掌握教学大纲中的重难点,熟知相关学科知识,能够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对知识灵活运用等实际水平,通过教师团队的集体讨论,在课前设计合适的TBL教学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为乐,能够轻松自如地控制课堂节奏。

1.2.2 教学实施过程 细胞生物学教学由小组讨论、小组汇报、集体讨论、教师点评等几个基本部分组成。小组讨论在课前进行,各学习小组根据指导教师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若干问题,小组成员通过教材、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媒介查询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然后进行小组内的分析讨论,对问题的认识达成共识,并将讨论结果制成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小组汇报是由各学习小组委派(一般采用轮流方式)1名学生进行汇报,本组其他同学也可进行补充,指导老师记录每个小组汇报的结论。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其他各小组同学如有疑问可以进行提问,针对这些提问,汇报小组要对所提问题当场解释做答。有不同意见的小组之间也可以采取相互辩论的形式说服对方,从这一点上看可以说小组汇报和集体讨论几乎同时进行。在TBL教学实践中,教师点评引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授课教师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学生的组内讨论,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集体讨论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使学生更深入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每个小组汇报完毕后,指导教师对各小组争论的疑难问题、焦点问题并结合书本知识要点进行指导,并提出对问题的解答,归纳出这些问题相对全面的答案。最后,教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小结,补充学生忽视的一些知识点。通过这几个过程,学生可以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同时也可以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使其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1.2.3 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包括理论考试成绩(满分为60分)及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满分为40分),分别占60%和40%。理论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和实验设计题:选择题(10分)和简答题(10分)是理论考试中的传统题型,能够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综合分析题(20分)和实验设计题(20分),重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4 教学后评价 TBL教学后,各小组根据汇报后的讨论情况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修改汇报多媒体课件进行存档。每个小组修改后的多媒体课件到内部网站上供每个小组相互借鉴学习。指导教师对本次TBL教学进行总结,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学生的各类考核成绩。考试结束后,召开学生座谈会及发放问卷调查,问卷由教师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涵对TBL教学法的评价和学生的自身感受等几个方面,评价分5个等级,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比较满意(3分),基本满意(2分),不满意(1分)。另设1个问题,即要同学们写出对此次TBL教学意见或建议。同学们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当场收回。问卷调查对于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有必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

研究组的选择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和实验设计题成绩分别为(8.22±0.73)、(7.94±1.35)、(15.68±2.03)、(15.21±1.97)分,对照组分别为(7.17±0.87)、(6.07±1.22)、(12.24±2.48)、(11.60±1.87)分,两组比较,除选择题外,其余各题型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1。

*P < 0.05

图1 理论考试各题型得分情况

研究组的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和总成绩分别为(53.78±2.19)、(34.24±2.97)、(89.85±1.29)分,对照组分别为(43.26±2.35)、(26.67±3.31)、(69.23±2.1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2。

*P < 0.05

图2 成绩考核结果

2.2 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对于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有必要。课程结束(包括考核结束)后,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研究组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调查,发放的21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问卷调查结果具体见表2。结果表明:多数研究组的学生普遍认为TBL教学法有利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可以激发其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人责任心的增强,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可见研究组的同学对团队TBL教学模式比较认可。部分同学还提出了对TBL教学的意见或建议,例如:可以将4个学时的教学连在一起,讨论才可以更充分;试题应该有多选题;上课人数太少等等。

表2 研究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n = 21,x±s)

3 讨论

TBL教学法是以团队为基础进行学习,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宗旨,它重视的是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独立学院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笔者将TBL教学法应用于独立学院细胞生物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取得了以下经验和体会:

3.1 TBL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应用TBL教学法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课前要做大量的教学方案制订、教学资料整理、教学案例收集等工作,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知识储备。教师在授课时面对的是,有着不同医学基础的学生,他们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各不相同,这要求教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要及时应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到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内科、外科学等课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提出很多纵向和横向知识的问题,随时需要授课教师用专业知识予以点评。例如在学习线粒体这一章节时,我们给学生准备的情景话题是:线粒体具备有哪些方面的功能?学生分组做的汇报涉及到三羧酸循环、母系遗传、衰老以及肿瘤发生等诸多方面。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不仅要准备线粒体的结构和半自主性等细胞生物学内容,还要准备生物化学、遗传学、病理学、肿瘤学、内科学等课程相关内容。对于医学生而言,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治疗等涉及到各门医学基础课程,而且各门医学课程之间又是相关联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掌握与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相关的一些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才能设计出典型、合理的讨论题。同时,充分的课前准备在分组讨论中可以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2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次TBL教学法是充分利用了独立学院药学专业学生学生人数少的有利条件,在运用TBL教学法的同时,也将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也加入了进来。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也正好迎合了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气氛活泼的特点。这些不同于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教学关系,可以最大程度调动从而使学生思维系统,使其处于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10]。除此之外,授课教师另外可以借助肢体语言、亲切的表情活跃课堂气氛,融趣味性、艺术性于授课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避免枯燥、呆板的教学局面,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11-12]。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为特点。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没有给学生一点思考的余地,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于是在课堂上有部分学生不是玩手机、看课外书籍,就是昏昏欲睡。长期下去,导致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平时也很少预习复习。TBL 教学法完全改变了这种学习状况,整个学习过程,从教师提出问题到教师归纳总结、评价,学生全程积极主动参与:学生要查阅各种学习资料、亲自参加几轮组内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接着小组整合学习资料,制作PPT,各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指导老师测试、点评、达成一致意见等等,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TBL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反复讨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TBL 教学方法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责任意识。TBL 教学是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不仅要尽最大的努力把个人的任务完成好,还要主动和组内其他同学沟通合作,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了沟通能力[13-14]。

3.3 存在问题与展望

目前,TBL教学法已经在我国某些院校的某些课程中进行实践,有了一些经验,也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好评[15]。但要想广泛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国目前教育体制下,仍面临着一些困难。首先,TBL教学法对指导老师各个层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准备教学材料,同时要求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比如,教师的知识面要更宽,而且不能只局限于本课程书本上的一些知识。如果教师的知识面达不到这些要求,课堂讨论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对整个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学生层面,分组时可能会出现小组搭配不当,会造成小组间成绩相差较大。另外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依然做不到人人都积极参与。再次,在与教学内容相关问题设计的把握上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斟酌和改进。

传统教学法是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科分化和交叉增多,使得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独立学院的培养方案也在逐渐完善,如何提高独立学院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牢固、更全面、更有效地掌握医学知识,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TBL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细胞生物学中的实践结果表明,TBL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而TBL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值得在独立学院教学中推广并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Fujikura T,Takeshita T,Homma H,et al. Team-based learning using an audience response system: a possible new strategy for interactive medical education [J]. J Nippon Med Sch,2013,80(1):63-69.

[2] Haidet P,Levine RE,Parmelee DX,et al. Perspective: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team-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 in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literature[J]. Acad Med,2012,87(3): 292-299.

[3] Tan NC,Kandiah N,Chan YH,et al. A controlled study of team-based learning for undergraduate clinical neurology education [J]. BMC Med Educ,2011,11: 91.

[4] 范珍明. TBL 教学法在眼、耳鼻咽喉和口腔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157-159.

[5] Gopalan C,Fox DJ,Gaebelein CJ. Effect of an individual readiness assurance test on a team readiness assurance test in the team-based learning of physiology[J]. Adv Physiol Educ, 2013,37(1):61-64.

[6] 佟琳,姚华国,张媛莉,等. TBL 教学法在重症医学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 1013-1015.

[7] 康贤刚.独立学院本科教育差异化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9):153-161.

[8] 李俊霞,刘伟.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47(11):131-133.

[9] 冶贵生,马玉花.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效果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5): 4907-4908.

[10] Inuwa IM.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f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on a modified team-based learning (TBL) strategy in anatomy [J]. Sultan Qaboos Univ Med J,2012,12(3):336-343.

[11] 赵亚利,路孝琴,杜娟,等.全科医学概论中实施LBL+TBL 教学法效果评估[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6):114-117.

[12] 姚瑶,刘燕南.岳琳.学生参与式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2,26( lI): 3055-3056.

[13] 王蕾,舒敬奎,傅炜萍,等.T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 35(3):171-173.

[14] 梁冬梅,李春海,罗兴喜,等.TBL教学法在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5: 98-99.

篇8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13-02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且应该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1~2]。在大学教育中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不二选择[3~6]。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如果这个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那么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学生个人的思考或者与同学或老师之间的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

在前一种创新能力训练中,一般不要求学生在上实验课时就总结实验现象所对应的变化规律,而是在课后的实验报告里完成。但是这些变化规律往往都是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直接得到的,一旦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直接参考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得到这个变化规律,就达不到训练创新能力的目的。而且学生在实验课后的行为是教师无法控制的,所以此种创新能力训练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在后一种创新能力训练中,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马上解决,否则会影响后续的实验操作。由于此时是在实验课上,所以学生的行为是教师可以控制的。只要教师认真控制课堂,就可以保证每位同学都能进行此种创新能力训练。

下面我们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例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现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三部分:课前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考核。

1.1 课前预习

预习,一般要求学生写出书面报告,旨在督促学生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对实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大多数学生,在预习时,往往只是盲目的抄写教材,并没有认真阅读、记忆、思考。以至于在课堂提问时,经常出现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情景。这样就会使得预习效果大打折扣,实验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1.2 实验操作

实验课主要分为三类: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往往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或课前教师进行相应的演示。学生只要熟读教材、认真听讲,不需要太多思考,就可以完成实验,但是这样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较差。设计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具有很强的优势。但考虑到学生实验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学时数的限制、实验仪器的损耗等因素,开设设计性实验具有一定的困难,大多数高校的实验课程中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比例都比较低。

1.3 实验考核

实验的考核形式主要为:笔试、操作、口试等。这几种形式各有利弊。笔试考察范围全面,但侧重理论,只要记住实验相关内容就能通过考试,无法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考试可以直观的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水平,一般抽签考查做过的实验,学生只要把做过的实验再重复一遍就可以通过考试,这样就无法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口试比较灵活,发现问题可以通过追问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但耗时费力,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所以用何种考核方式,能更科学的体现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创新能力训练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考虑。

2 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先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

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为应付各种考试,学生习惯了多背诵,少创新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各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部分学校实验课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比例高,考试成绩比例低,平时成绩主要为实验报告成绩、考勤和课堂表现成绩。而现在的在校生以90后为主,这些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现实,如考研、找工作、奖学金等。所以大部分学生上实验课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拿到分数,对实验课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上课缺乏学习积极性。学生平时只要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上交实验报告、考前适当复习,基本不需要有任何创新,就可以及格甚至拿到不错的成绩。所以现行的实验课程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模式授课显然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故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则必然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做法

由于各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中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比例都比较低,所以笔者着重于研究如何在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3.1 课前预习

为了杜绝学生在写预习报告时只抄不记的现象,笔者建议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增加预习考试。考试内容为实验预习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实验原理、仪器操作规程等。题量不能过大,以学生5~10分钟能答完为宜。通过预习考试,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有利于实验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预习考试的形式为网络测试,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进行,测试通过后才能上课。

3.2 实验操作

由于学生通过了预习考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再需要讲解实验原理等理论知识。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对预习时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讲解实验的背景知识以提高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兴趣。根据实验的特点也可以适当增加演示实验内容,如全息照相实验可组织学生观察白光全息照片和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并进行相应的讨论。通过以上工作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只给出简略的实验步骤。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如果解决不了,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在不损坏仪器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即使学生的想法有误,也要通过引导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记录学生的表现,如果上课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并想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出15分的创新加分,计入总成绩。例如,在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中,在观测屏上看到的条纹比较密,数条纹的时候眼睛比较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同学就把观测屏取下来,直接让条纹打在身后的白墙上,这样条纹就变得比较大,数起来不累眼了。

通过课前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分数激励,加上教师的鼓励,学生会得到足够的动力和自信。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会不断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但培养了创新意识,也使得自己的创新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3.3 实验考核

实验的考核形式为操作考试或创新报告。操作考试,通过抽签决定学生操作内容,在选题上尽可能选择开放内容或对平时内容适当修改,以考察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报告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改进、开发实验仪器的新用途或设计一项实验,着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平时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已经养成了创新意识,为创新报告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创新报告要求从改进到设计难易分布合理,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题。具体选用哪种考核方式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3.4 成绩

实验课总成绩分值组成为: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20%、考核40%,创新加分5分。实验操作成绩主要为实验的完成情况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成绩着重考察学生的数据处理、实验分析等基本实验能力;考核办法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通过以上做法,杜绝了学生仅靠照抄、死记硬背获得好成绩的可能性。这样的成绩分布,促使学生更注重平时实验,学生的表现直接与成绩挂钩,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强,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总结

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具体教学效果如下:

(1)在写预习报告时,只抄不记、不思考的学生基本没有了。

(2)通过实验背景知识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有了普遍的提高。

(3)由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通过思考就无法解决,就完不成实验,无法得到理想的成绩,所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产生的效果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了培养。

(4)有老师的鼓励和创新加分的激励,提高了学生进行创新的积极性。

(5)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一定能够圆满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教师也不一定全部掌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笔者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前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考核三个环节为根本,利用分数约束学生认真对待实验的每个环节,减少了学生只靠抄写、记忆获得理想成绩的可能性,利用课堂讨论、演示实验、创新加分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完成实验,使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意识,所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培根.从根基上认识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9(8):33-37.

[2] 常海霞,魏莼,郭亮.培养与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4):183-184.

[3] 范姣莲.理工类院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研究,2012(4):155-159.

[4] 任良玉,张吉维.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 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113-118.

篇9

【关键词】 情景教学; 操作技能; 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6-0071-02

传统的心肺复苏(CPR)教学是指临床老师床边模拟人演示后,护生自己反复练习。使得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也很难跟现场相联系。情景模拟教学法注重用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主体作用,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极大地提高了专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多地被护理学教师关注[1]。而心肺复苏包括判断意识、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是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时最有效的抢救措施之一。一般心搏停止后脑缺氧4~6 min即出现不可逆的大脑损伤。因此迅速有效地实施CPR是复苏成功的关键。本文对情景教学和传统教学在护生CPR临床带教中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目的随机抽取2011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实习的护理大专学生100名,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在校医学课程平均成绩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接受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法,每5名为一小组,由一位老师带教,带教老师均由本科室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师担任。在教学前对各带教老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体培训,深刻领会情景教学的各项操作方法。教学为期5周。教学第一周由总带教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内容包括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的特征表现、及时进行CPR的意义和作用和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相关内容。以达到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回顾和巩固。教学后四周对照组由带教老师采用模拟人数学工具进行传统的床边技能示范后,学生自己分组练习。观察组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方法如下:由带教老师进行利用模拟人数学工具进行床边技能示范后,设计一个具体的心跳呼吸骤停的场景,如急性心梗、溺水、触电等。5名同学一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A同学为第一目击者,迅速判断患者情况并呼救记录抢救时间及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B同学于患者床头迅速开放气道清理呼吸道,同时用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与A同学一起按30:2的比例完成5个循环的CPR;C同学扮演患者家属,真实演绎出家属的焦虑、急躁和愤怒的心情以及向医护人员询问病情;D同学扮演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下医嘱;E同学及时开通静脉通道,同时遵医嘱用药。每一轮演练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技术和现场指导,各位同学互换角色进行下一轮的演练。

1.3 观察指标

两组护生分别于急诊出科时统一进行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评判标准是由笔者所在医院资深专家根据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自行设计的成人单人心肺复苏考核标准,均采用100分制进行评判,理论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内容涉及常见急危重症患者救护相关知识。技能考核内容由监考老师结合培训内容创设急救情景,采用现场抽签当场考试。教学结束时对所有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具有统计意义。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有98.2%的护生更喜欢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94.3%的护生认为情景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能力;93.7%的护生认为情景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理论、技能考试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情景教学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把握。根据调查显示,98.2%的护生更喜欢情景教学法,93.7%的护生认为情景教学法更有利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说明情景教学法更形象逼真,更符合护生对知识把握的程序。同时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的比较也反应了情景教学的优势所在。准确而恰当的运用情景教学法使教学内容更接近临床,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操作练习的积极性,加深了知识理解和记忆[2]。

情景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最明显的优点是强调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拓宽思路去学习,创造性学习,要求基础临床专业知识各个医学学科知识的交融汇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急救护理学特别注重操作技能,在理论学习中的学优生会觉得一切应付自如,但到了时间中就要求护生具有应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在拯救患者时,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个人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却忽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情景教学法将真实的现场抢救场景呈现在了面前,让护生更能理解合作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的完成各项操作,为抢救生命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

通过应急能力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情景教学,将更多的急诊应急状态集中在护生面前,营造了紧张的氛围,突出“急、快、紧”的特点[4]。在各种突发场景中要求每一位护生都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先解决危及到患者生命的因素,提高挽救生命的概率。而不是一味的按照课本上的死程序来。这种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是不能等到真的上了临床再去练的。医务人员的每一个决断都关乎患者的生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情景教学中面对“家属”的焦虑、恐惧等心理,护生一方面要对患者进行抢救,另一方面要学会安抚家属的情绪。这就要求护生学会如何跟人沟通,什么样的场景说什么样的话,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因为我们要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的,如何巧妙的运用语言就很重要了。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教师由过去的单一的只是的传递者变为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由单一的只是的讲解者变为设计者、流程的维护者、危机处理者和反馈总结者[5]。这就要求带教老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各方面知识的提高。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法将真实的抢救现场呈现在面前,使得人们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因而更有利于护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了护生的应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对护生和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情景教学法在临床应用中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如参与合作的几个人如何分配工作才是最合理的;野外救援时环境安全的考虑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厉瑛,张静.情景教学法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4):388-399.

[2]杨丽全,王慧珍,郑玉仁.情景设置法在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12):2145-2147.

[3]刘为萍,白梅,唐晶晶,等.运用ECS模拟人实施PBL教学的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9):89-91.

篇10

一、学业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学业评价”是一个合成概念,它包括“学业”与“评价”两个要素。是指在系统收集学生课业学习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基础上的价值判断过程。它是教育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学业评价的结果既可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判断课程方案合理性或课程实施结果有效性的重要参照,还可以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中职数学学业评价的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东莞市三所中职学校及广州市两所中职学校的现行做法发现,目前大家对学生的数学学业评价方式以量化的分数体现,计算方法为:学生学业成绩=卷面成绩+平时作业+平时表现,各个学校所不同的只是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不同而已。卷面分数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评价,即学生的闭卷考试成绩。由于学生基础差,这种评价标准也很难执行下去,任课教师就只能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随便给个分数。这样做的结果是学习主动积极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与获得不成正比,很多基本不学习但上课还算遵守纪律的学生会意识到即便是这样混下去也是能获得及格的。这种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促进发展的功能,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亲近感,甚至感到厌恶、恐惧。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试着在引入合作学习进入课堂的基础上寻找一个适合中职生的比现行方法有效的数学评价方式。

三、合作学习环境下的数学学业评价

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纷纷采用的一种富有创造意义的教学理论。国内外各项研究表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合作学习环境的创设如下:

(1)先在班级中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具体操作办法是计算出学生入校一个学期以来的4次考试成绩的总平均分,结合与学生平时的接触中了解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性格特征、言语水平、纪律状况、组能力、交友特点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对学生进行编号,原则上从优到差按1~52进行排列。将全班学生分成9个小组。9个小组分别用字母A~I代表,然后从A开始,将编号为1的学生分配至A组,2号的学生分配至B组……9号分配至I组,然后反过来从J组一直到A组,如此循环一直到分完为止,这样就有7个小组是6人组,2个小组是5人组。按异质分组原则进行分组虽然很耗费精力,但这是合作学习的基本保障条件,否则其后的一切努力将变得毫无意义。受人数多的限制,笔者将学生安排到一起后,同一个组的学生坐两排,一排三人,这样操作座位安排就不会有困难。

(2)笔者选择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作为中职学生的一种合作学习模式,并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对学生数学学业成绩进行评价。

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也叫做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Student’s Team Achievement,简称STAD),是由美国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于1978年创设的,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较为简单、最容易实施的一种方式,也是十分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绝大部分的研究又表明该方法能促进优生、中等生、差生成绩的提高。在STAD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分担一定的学习任务,承担对本小组团体成绩高低的责任,即每一个小组成员的成绩都将决定团体成绩的高低,是一种任务分组、团体计分的合作学习方式。根据斯莱文教授提出的操作要素,结合笔者执教学生的特点,确定了以下的数学合作学习情境下的数学评价操作要素:

①确定基础分。将学生在以往测验中的平均分作为基础分,基础分代表着学生过去的学业成绩,是对学生以往成绩的肯定和总结,也是学生发展提高的基础。学生的基础分可随着学生测验成绩的提高而变化。由于笔者所在的学校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采用的是百分制。为了保证学生的基线分,以学生的上一年的四次测验的数学成绩为依据,计算出平均分,作为开展合作学习之初的学生的基线分数。例如,某生的四次成绩分别为:100、95、98、89,那么,该生的基线分为(100+95+98+89)÷4=95.5。

②全班教学。教师先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以讲解和介绍新的学习内容为主,激发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的兴趣。知识传授阶段要做到精炼,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有充足的活动时间。

③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研究,并做好测验的准备。小组学习的任务在于全组所有成员都要掌握教师课堂上讲过的内容并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掌握。小组活动过程中可以采用两两配对学习的方式互相检查、互相核对。教师在这一阶段作巡回指导。

④独立测验。在教师课堂授课和小组学习活动完成之后。针对学生个人进行测验,每一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测验作业,在这个环节小组成员之间就不能相互帮助。测验试卷可以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也可以课后作业的方式交由教师自己评阅,在下一堂课之前将本次测验卷面分数计算出来。

⑤计算分数。每次测验后要尽快统计分数,包括个人提高分和小组得分。设置个人提高分的目的是保证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换算方法是将该生的测验分数同他本人的基线分数作比较。

小组得分是根据小组成员的提高分来计算的。把小组全体成员的提高分相加再除以小组成员数,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不保留小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合作学习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调整基础分的分值。如果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基础分很高(如95分),那么他的提高分自然会很低,他就会因自己对小组总成绩贡献小而受到本组内部的压力。解决办法是,在经过几次测验之后,将最近几次测验的平均分定为新的基础分。

⑥小组奖励。合作学习倡导“组间成员竞争,组内成员合作”的理念,旨在促进小组之间的竞争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把竞争与合作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并非所有小组都能得到奖励。平均分为15分的为优良组,平均分为20分的为出色组,平均分为25分的为卓越组。小组认可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与不足,并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以争取更好的成绩。

在进行小组奖励时,要重点表扬那些因自身的努力而为小组做出很大贡献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多半会是以前学习成绩较低的人(因为他的基础分一般都是很低的,很容易超越)。如果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但教师注意到了他在小组活动中表现优越之处,那么就要适时进行公开的奖励。

四、采用合作学习评价后的数学学习效果

笔者将这种基于合作学习的数学学业评价引入课堂以后,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学生在数学交流能力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能主动地站出来说和做数学的相关习题内容,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法,从而显著提高了数学学业成绩。

(2)在长期的团结协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群体精神、合作精神。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对学习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引发探索,由探索到达成功,在成功的快乐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

(3)基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措施使得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在合作学习的开展中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经常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全面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即使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回答问题,学生从内心被动员起来,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教师在学习中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控场能力和对知识的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