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考试成绩分析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01:3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考试成绩分析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级和2013级三年制共6个班的学生,合计769人。6个班均采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七版《妇产科学》,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共6位带教教师,工龄3~21年,教龄1~3 年,其中硕士3 人、学士3人;教授2人、副教授1 人、讲师2人、助教1人。
1.2 评价方法
考试试卷由任课老师统一命题,分A卷 和B 卷两套,其中一套作为本次考试试卷, 另一套作为补考试卷。考前不进行集体辅导答疑,严格按学校的考试制度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满分为100 分。考后进行统一流水阅卷,对2012级和2013级学生及格率和平均分进行比较,再探讨见习课带教教师的工龄、教龄、学位、职称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
1.3 统计分析
连续型变量形式的数据以±s 表示,2 组数据间的比较用t检验,2 样本率比较用χ2 检验,2 分类变量相关分析用秩相关分析。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P
2 结果
2.1 2012级学生与2013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三年制6个班学生的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成绩为18~93分,平均分为(72.5±9.6)分,及格率为87.7%。2012级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1.5±10.3)分,低于2013级期末考试平均成绩(76.4±5.2)分(P
2.2 相关分析
教师工龄长短与6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67,P=0.358),教师教龄长短与6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59,P=0.371),教师学位高低与6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47,P=0.524),教师职称高低与4 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52,P=0.450)。
3 讨论
3.1 成绩评价及相关因素分析
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优劣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试卷考试成绩分析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考试成绩分析的过程, 也是一次教学反思的过程。试卷分析既可作为教学评估的手段, 又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我校三年制学生妇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是学生的成绩是呈正态分布的,说明此次考试的出卷及阅卷是科学的、合理的。从而也说明了学生平时较重视妇产科学的学习,能够较好地掌握了妇产科学考核的重点内容,除此之外,81%以上的学生成绩都及格,最高分达95分,说明了妇产科学的教学效果良好,和高职高专对医学生所要求的目标是相符的。同时从成绩中也看出,有个别考生分数偏低,只有15分。我们试图从师资方面寻找原因,探索教师的素质与学生成绩的内在联系。但是结果表明,教师的学位、职称、工龄、教龄、并不是学生成绩的独立影响因素。专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教育,关键是教师要用心去做,与教师本身的硬件条件关系不大。同时我们发现,原来基础好的学生,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成绩也高,对妇产科学的学习积极性也高,都能在课前进行预习,能在课堂上及时领悟教学内容,对提问能准确回答,考试成绩相应均较高。
3.2 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经过分析, 能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及方法, 为今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 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 指出他们的学习缺陷, 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试卷分析, 老师也可以找出教学中的不足, 总结经验教训, 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妇产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另外,应选派热心于教学又有一定资质的教师承担见习课带教任务。
总之,通过此次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一方面,肯定了我校三年制教育的成果。另一方面,提示教师要采取措施提高三年制学生学习妇产科学的积极性,以便提高妇产科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成绩分析 试卷评价
一直以来,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衡量学生学得如何,而且能反映教师教得怎样。但是传统考试往往只关心最后的结果即考试分数,评分结束后所有工作就随之结束,并未进行有效和科学的试卷质量分析。实际上,通过对试卷进行质量分析可以得到许多宝贵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信息比考试成绩更重要,因此开展试卷质量分析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进行科学的试卷质量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评价考试的质量,检验考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尤其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考试之后,要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以判断此次考试的质量,只有有效的、可靠的考试结果才能作为评价教学质量、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其次,进行试卷质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试卷编制水平,改进考试工作。考试后用具体的量化数据反映出试卷存在的问题,可以减少教师凭经验出题所带来的主观随意性,对于改进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最后,通过分析考生答题的情况,教师从中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
我们以武汉某大学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2014年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的情况说明进行试卷质量分析对改进教学活动、提高试卷编制质量的重要作用。
1.数据来源
授课人员为两名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医学院副教授,教材使用龚非力主编的第3版《医学免疫学》教材。授课对象为2012级72名学生。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过程中没有发生违反考场纪律的现象。试卷评判由相关任课老师负责,评卷过程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力求试卷成绩的客观性,使试卷可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此次考试成绩作为医学免疫学试卷统计分析的依据。
2.试卷组成及得分情况
试题覆盖医学免疫学教科书各部分知识。整张试卷由5个部分组成: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考题基本按照由易到难的程度进行编排,这种编排方式可以稳定考生在考试时可能产生的紧张情绪,使考生沉着答题。试卷考试题组成及其学生得分情况见表1,发现整体得分率较高,除了第一种题型选择题外,其他题型都有满分出现。
表1 试卷分数组成及学生得分情况
3.试卷质量检验标准的数学描述
试卷质量的主要检验标准可以通过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表现出来,这四个“度”不仅可以用来判断学业成绩评定的公正与否,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命题水平,获取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1]。为了表述方便,将待测试卷题目的个数设为n,每个题目的满分值分别为
区分度在0.4以上为最佳,在0.2~0.39之间为较好,低于0.2表示区分度很差[3]。
4.试卷质量的分析及讨论
4.1学生成绩频数分布:从考试分数的统计结果看,此次考试的分数总体比较高,临床医学专业72名学生,学生成绩频数分布见下图。此次考试中有1名学生不及格,最低分为54,最高分为98,相差44分,平均分为85.21,标准差10.5。考试成绩经正态性检验符合负偏态分布,分数主要集中在90分~94分之间,说明试题较易,平均分数较高,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所要测试的内容。
图 学生成绩频数分布
4.2试卷质量的讨论:本次试题基本涵盖医学免疫学教材的所有内容,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极少部分试题为非授课内容,要求学生自学掌握。本次试题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关注学生对于免疫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基础知识与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试题数量充足,考查了学生对于医学免疫学的了解及一定分析应用能力。从考试情况看,所有学生均按时交卷,没有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而个别学生还出现提前交卷的情况,这说明试题量虽然较多,但是试题偏易,在今后的试卷中这一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在这次考试中,学生的成绩分数较高,考试平均成绩为85.21分。一般认为,设计合理的试卷成绩分布应当呈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而不应当呈现正偏态或负偏态分布[4]。但是,这要具体分析,成绩分布模型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学生群体的大小和抽样误差;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习认真刻苦和教师的积极施教;教师评定成绩的标准[5]。本次考试的试题难度P为0.45,属中等难度,而学生成绩稍微偏向高分段,分数分布呈现负偏态分布,这说明学生整体掌握知识的程度很好。经过计算本次考试的信度为0.85,基本符合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对信度的要求。本次考试的效度为0.23,区分度为0.24,属中度,一般认为区分度大于0.4的试题较好,在0.2~0.39之间的试题属中等区分度,而小于0.15则说明试题区分度较差[6]。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结论,本次医学免疫学测试中试题难度中等,而学生掌握知识比较好,因此整体分数较高。另外,本次考试的效度和信度适中,说明试题覆盖了各章节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所以本次考试是一次对教学结果的有效测试。考试是一种终极评价方法,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可以衡量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范围和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反映教学质量和存在的问题。在期末考试中,命题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筛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免疫学大纲中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优秀的学生与掌握情况不好的学生能在考试成绩上得以具体的区分体现。另外要求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可以通过测试。
对于今后的课程期末考试的命题与组卷,我们应该牢记:试题的范围和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试题应着重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7],这样才能使试卷的总体分量和难度与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相适应,这样的考试成绩才更具有价值,更能帮助教师反思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今后教学水平的提高。今后还要长期坚持试卷统计与分析,努力减少试题的分析偏差,为试题建设反馈信息,逐步提高试卷的出题质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戴洪萍.高校专业课程考试质量的分析与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3(2):86-89.
[2]牛惠芳,吕文峰,王淑玉.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111-113.
[3]田考聪,彭斌.试卷质量定量分析系统中的几个参数及其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4,3(4):52-54.
[4]张国才.学生学习成绩负偏态分布的合理性[J].江苏高教,2002(2):59-61.
[5]饶国辉,李洁明,,等.核医学考试成绩分析与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24-1125.
[6]文民刚,张立力,胡桂,等.对教育测量学中几个重要评价指标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5,33.
篇3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美容心理学》 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医学美容技术1班和2班进行研究,入学时班级平均成绩无太大差别,学习能力及智力水平无太大差别。1班情况:男3名,女28名;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20.08±1.23)岁;期中考试成绩最高98分,最低24分,平均(71.89±3.42)分。2班:男4名,女27名;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20.10±1.29)岁;期中考试成绩最高97分,最低25分,平均(71.78±3.67)分。两个班在性别、年龄、期中考试成绩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1班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即以传统的教学思维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跟着教师的步伐和节奏学习。医学美容技术专业2班采用PBL教学法结合反转课堂教学:(1)PBL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其模式如下:一是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二是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三是课下分组进行讨论,课上教师通过分析病例提出问题,同学以组为单位来回答,回答不足之处,再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四是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做出小结。(2)翻转课堂教学: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制作微视频,并于课前向学生提供课程资源视频、课件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自学,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提出问题并与同学自主讨论。
3.观察指标
比较两个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期末考试成绩采用百分之,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各占30%、70%,即总分各位30分、70分。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课堂积极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构成。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学生对教学法的满意度,包括教学设计情况、课堂完成情况、课堂活跃度、知识掌握情况、资源共享、时间分配等10项,每项分值0-10分,调查表总分100分,0-59分表示不满意,60-89分表示满意,9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为满意度+非常满意度。
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个班期末考核成绩的比较
在平时分和考试成绩方面,同1班相比,2班平时分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考试成绩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个班对教学法满意度比较
在对教学法满意度方面,同1班相比,2班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4
关键词:数据挖掘;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分析;关联规则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197-03
1前沿
数据挖掘是数据库研究、开发和应用最活跃的技术之一。数据挖掘是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知识的过程。它们的结合能更好地为企业或有关部门不同范围的决策分析提供有力的依据。
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在大多数高校,所有高校都在进行校园数字化建设。所以,势必有大量的原始数据,并且要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来存储数据,其主要用途是基于简单的查询和统计报表,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规律查找,所以这样的数据信息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应该思考利用目前最前端最科学的技术来发现高校各类数据中的重要信息,并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这就是数据挖掘技术。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艺术院校大一学生的必须课,以中国美术学院的入学新生为例,大约有1200人,庞大的学生数量如何有效的开展计算机教学值得思考,就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能力所在及对教师的期望等相关参数进行正确分析。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机考,成绩存储在服务器上,其中每个模块的成绩也独立保存,如基础单选题、word操作题、Excel操作题、PPT操作题等。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管理工作中,会有大量的学生成绩原始数据,但对这些数据的处理还停留在简单的数据备份、查询和简单统计阶段,没有对这些成绩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有利于提高计算机能力的信息,这是对教学信息资源的浪费。所以,将这些成绩数据分离出来进行数据挖掘是可行的。
通过对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抽取中国美术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信息数据,利用决策树算法生成决策树分析学生成绩优良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对决策树进行修剪,产生分类规则,完成成绩分析决策树模型的建立。
2数据挖掘
2.1基本概念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型数据库中提取隐含的、未知的、非平凡的极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或模式,是数据库中一个很有应用价值的新领域。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数据挖掘要经过数据采集、预处理、数据分析、结果表示等一系列过程。数据挖掘发现的知识通常是以概念、规则、模式、约束、可视化等形式表现。
2.2数据挖掘方法
数据挖据通过预测未来趋势及行为,做出前瞻性的决策。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价值的知识。主要有以下三类功能:
(1)关联分析
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如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进一步关联性分析,弄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具体因素,从而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科学指导意见。
(2)聚类分析
数据库中的记录可被划分为一系列有意x的子集,即聚类。聚类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模式识别方法和数学分类学。如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可采用层次发进行分析。
(3)概念描述
概念描述就是对某类对象的内涵进行描述,并概况这类对象的有关特征。分为特征性描述和区别性描述。如进行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分析时,可以对学生的姓名、性别、年级等基本信息进行详细描述,让老师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被考核学生的具体情况。
(4)检测功能
数据挖掘技术得到进一步优化,其中偏差检测是数据挖掘功能中的一种新的应用形式。当所有数据挖掘结束后,用户可以通过偏差检测对挖掘结果加以检查发现数据结果中存在的不足。如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分析遇到不同的考试分数偏差、学生信息偏差,不及时纠正就会导致考核成绩评定结果误差。
3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分析数据的采集
基于本文的研究,基本数据的获取:通过Excel设计问卷调查形式,调查表的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系别、专业、考试成绩;调查表的课程信息包括:兴趣爱好、课堂讲解、课堂作业、上机时数;调查表的学生考试相关信息包括:单选题、文字录入、word操作、Excel操作、PPT操作、网络应用操作。
通过数据收集,进行整体汇总,存于数据库SOL数据库中,以数据库表的形式进行存储,将学生调查信息数据表与本学期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生产学生成绩分析表。
4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的数据处理
学生参加考试过程中遇到的机器故障、电脑系统问题等都会间接造成学生考试成绩数据重复或不完整性,因此需要对成绩数据进行预处理。
1)数据清洗;处理空缺数据:忽略或用默认值代替。一是学生缺考,需要将这些记录删除;二是某题没做,默认为0,这些记录不可删除。
2)数据集成:删除重复记录来解决数据冗余问题。因机器故障,学生会在不同考场参加多次考试,导致一个学生成绩数据多条,便要将成绩最高保留,删除其他。因学生不及格参加补考或重修,也可能造成冗余的成绩记录,也要删除重复数据。
3)数据转换
构造属性;将考核模块六个方面添加到数据集中,用原有的数据属性构造新属性。具体方法是按照图的分类将每个考察部分的成绩累加得到分数,并计算获得各个考察的总分。如分为理论基础类、office操作类、网络运用类使用三个属性值:20、70、10
数据规范化: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更好进行分析。将各考察方面的得分与该考察的总分相除,总成绩与试卷总分相除,得到一个[0,1]范围数据。具体处理为:理论基础类:实际分数/20;office操作类:实际分数/70;网络运用类:实际分数/10。例如原始数据格式:学号3160200018,理论基础类15,office操作类65,网络运用类9;其标准化后的数据格式为:学号316020018,理论基础类0.60,office操作类0.85,网络运用类1.00。
4)数据规约
数据离散化:考虑到关联规则算法对数据形式的要求,将学生的总成绩离散化。把学生成绩分类等级,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并且也将各个题型的成绩也进行离散化处理,三个考察方面的成绩也离散化三类,即优秀、良好、不合格。例如各题型的离散化处理为:标准化0.8-1.0为优秀表示A,0.6-0.8为良好表示B,0.6以下为合格表示C。成绩离散化处理为:实际成绩90-100,等级为优秀表示A,80-90等级为良好表示B,60-80等级为合格表示C,60以下等级为不合格表示D。
5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分析的关联数据挖掘
Apriori算法是研究关联规则的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主要是两步:得到所有的频繁项集;由频繁项集得到强关联规则。参与关联规则挖掘的学生成绩数据属性有10个,根据文献,现在以2014、2015和2016年大一新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试成绩为样本,实现设计的Apriori算法并应用在考试成绩上。经过多次试验,在保证既不会产生大量的无用规则也不会漏掉重要规则的前提下,最终设定最小支持度minsup=15%,最小置信度minconf=50%,部分关联规则如表1:
学生还有一个属性是专业属性,对专业属性和总成绩进行关联规则挖掘,设置信度和支持度的设置为minsup=15%和minconf=30%,最终产生的关联规则如表2:
挖掘专业、各题型成绩与学生总成绩之间的关联规则,支持度=10%,置信度=60%,如表3所示;
实验结果分析:
由表1得到的关联规则发现;单选优,Word优,学生成绩56%可以达到80到90之间,但Excel优,学生成绩58%可以达到90-100之间;如果单选优,网络运用优,54%的学生成绩可以达到80-90之间;如果单选差,网络运用合格,则60%的学生成绩可以达到60-80之间。
由表2可知,如果学生专业是设计艺术类,45%以上学生成绩的概率达到优秀水平,如果学生专业是造型类,40%以上的学生成绩达到80-90之间。
由表3得到的关联规则发现:专业是书法的学生在Word操作方面表现良的概率达到了56%,造型类的学生在Word操作方面表现优秀的概率达到了70%。
通^对关联规则的解释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总体加强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
(2)对于传统艺术类和设计艺术类的学生,当学生是设计艺术类,office操作模块成绩表现为优秀的要比传统艺术类高很多,原因是他们平时经常接触电脑,在大一就开设相关设计软件课程,电脑使用频率较高;而学生是传统艺术类,他们的理论知识成绩却优于设计类学生,所以要加强对传统艺术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多开设课时数量,对于设计类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网络运用这个模块,学生整体的考核成绩都趋于优秀,这说明互联网时代下学生频繁接触网络,能够熟练驾驭基本的网络运用,如电子邮件收发,网页文件保存等。
(4)PPT操作题,学生整体的考核成绩都趋于良好以上,这说明学生对图文并茂的课件制作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不错,通过查阅学生的独立的ppt课后作业,也反映出对这个软件有了较强的掌握。所以总体这个模块的成绩80分以上。
(5)Excel操作题,35%的学生考核成绩在合格(60分-80分),学生对于excel中的公式的运用、图表制作等理解较弱,对数理逻辑这块思维训练较不理想,一方面和他们的专业有关,因为是艺术生,所以对数学这块的知识就欠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软件的使用课时,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篇5
笔者认真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之所以这样,表面上看是班上学习风气的原因,其实与学生自身的交流能力、学习能力等因素有关,而主要原因还在于老师怎么教这门课程。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下,笔者策划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快乐和谐氛围中学习知识。
一、设立形成性成绩考核办法(百分制)
平时课堂表现形成性成绩分占10%,目的是要求学生按学生守则上遵守课堂纪律。课堂回答问题形成性成绩分占30%,目的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平时作业形成性成绩分占10%,目的是要求学生按质按量按时自觉完成作业。试验成绩分占20%,期末考试成绩分占30%。前三项比分较重,合计50分。通过这50分形成性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组织和策划教学活动
1.“三个”一活动
即每堂课要求学生背一个概念,默写一个图形符号,回答一个问题。成绩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抽查一名组员,全组得相同的分数。该课程前后联系大,知识结构成宝塔形,知识的逐渐积累是完成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实施“三个一”活动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逐渐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课堂答题的质量和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三个一”活动过程中,老师要持之以恒,利用晚自习时间经常下班辅导学生学习,用面批作业形式与学生多沟通和了解情况,暗示成绩差的学生提问内容,让他们能在第一次提问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找到自信心。“三个一”活动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对学生有吸引力。如将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用文字编成谜面让学生猜,并画出来;引导学生对比学习同类知识并进行归纳;带学生参观液压设备并通过其动作原理来举一反三等等。教师在三个一活动中还应多用表扬、鼓励的语气评价学生,让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从想得到30分回答问题分但又害怕的阴影中走出来,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公平、公正做好详细记录和考核,并适时公布。
30分的回答问题形成性成绩分是学生答题的动力之一,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正确导向为学生奠定了答题基础,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答题的勇气。沉闷的课堂气氛逐渐得到了改善,学生互帮互助、认真学习的热情逐渐高涨,答题时的表达能力逐渐增强,智能优势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发挥,逐渐形成了快乐教学的新局面。
2.学生授课活动
选择第六章液压基本回路的部分内容由6~8名学生模拟授课,每人限15分钟左右讲清一个基本回路,经老师点评和总结后评选出优秀小老师。提前公布授课内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对液压基本知识和各类液压元件的作用、图形符号、应用特点等知识点的储备越来越丰富,成绩较好的学生具备了基本回路的分析能力。有17名学生报名当小老师,最后经综合考虑定下8位学生,经过备课指导后,他们成功地走上讲台当了一回小老师。“同学讲课觉得新鲜,我听得更认真,我听懂了”“同学讲课我听得更仔细,希望能找到讲错的地方,我有纠正和补充的机会”“这次讲课使我受益匪浅,将成为我终生难忘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以上是学生在教学活动小结时说的。
3.液压传动知识有奖问答活动
新课结束后,有计划地组织总复习,并将总复习内容(涵盖80%考试内容)编辑成各类有奖问答题,精心策划和组织别开生面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液压知识有奖问答活动。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热情注入了新的动力,每个小组自觉组织复习,都想争第一名,更想取得好的成绩。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班主任和同行们的配合下,期末考试前成功举行,学生良好的表现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成为学生们又一件终生难忘的有意义的事情。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全部合格,优良率达65%。
篇6
本研究旨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在5年制英语本科生口腔护理学教学中开展以病例导入为基础的教学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索我国医学各专业在临床课教学中开展病例导入式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
口腔护理学;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问卷调查
口腔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口腔颌面部解剖与生理,牙体、牙周、及颌面部组织病的基本理论,从而运用临床护理程序,对其疾病进行预防和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method是根据PBL原理设计的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分析讨论为核心,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能够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具体病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临床学科教师实际教学过程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1研究对象
全日制五年英语护理本科生10级与11级,采用统一培养方案培养。10级37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11级为实验组,三个班共计93人,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
2研究方法
2.1教学实施
通过网络平台,提前一周将授课PPT课件发给班级,学生了解讲课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图书馆专业工具书、网络熟悉课程的概述、发病机制、护理评估、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操作过程。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结合典型病例对难点、重点、不理解的内容重点讲授。
2.2采集典型病例
选择在我院门诊、病房就诊的患者中典型病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为例,患者表现颌面部肿胀、畏寒、发热,如累及咀嚼肌引起张口受限;播散至眶下间隙,引起视力受损;累及喉头,引起呼吸困难甚至“三凹征”。逐一留存患者上述表现图片。在治疗上,脓肿形成后采用脓肿切开术,录制脓肿切开术的操作过程。颌面部间隙感染常见病因为下颌智齿冠周炎,患者由于下颌骨退化,无萌出空间,智齿萌出受阻,甚至倒伏。收集患者X线片,用于向学生讲授无法萌出、萌出不全、倒伏的智齿。制作PPT课件时,将上述资料导入,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学生结合临床表现及真实的图片、X线片,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掌握,增加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3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学的效果评估
2.3.1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考试考同一难度系数的考卷进行考核,其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2.3.2问卷调查
从课堂信息反馈、知识运用、能力培养设计问卷,共提出12个问题。每个问题答案的为两个,需填报“是”或者“否”。
2.4问卷的统计学分析
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运用x2检验;问卷调查按照每个问题的打分分别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运用t检验或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实验组与对照组口腔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期末考试出题,考题来于我院教学办公室的口腔护理学试题库试题。考题的难度系数相同,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2010级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8.00±7.71。2011级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94.11±2.93。两组口腔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在2011级英语护理本科生教学中导入病例的教学法。经过比较传统教学法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结果显示(88.00±7.71vs94.11±2.93)。说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有益于传统教学法,提高了学生成绩,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专科理论知识掌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师生交流增加、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掌握口腔消毒灭菌方法等方面,以病例导入到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和传统教学法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在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医学生使命感责任感、掌握口腔感染传播途径方面,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在学生学习的地点是学校,未进入临床实践,故对实际操作技能不完全掌握。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具有模拟临床情景,具有高度的拟真性,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在医学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篇7
本次月考的试卷试题特点:题型稳定,难度适中,学科重点突出,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核,试题同样注重思维深入和严密。
二、从试卷答题情况分析,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重要的知识点理解不清。例如分子的概念,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2、阅读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能力有待提高。例如第三大题,第四实验室中的第二题等,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全部答错。
三、从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总分为100分,参考人数139人,90分以上8人。60分以上64人。平均分为58分多, 考试成绩中学生两极分化及其严重。
四、下阶段措施:
从考试结果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在综合应用方面较欠缺。在后阶段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1、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初中化学内容多,时间短,适当加强记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重要的考点,整理成一定题目,让不及格的同学反复练习,力求人人过关。
2、提高及格率,应重点关注学习困难学生。以模拟考试试卷为例,明确告诉他们现在的考题都不难,只要有信心和恒心,都是可以成功的。同时在复习《中考总复习》第一、二单元时,将书上的知识点再重新给他们进行梳理,按单元再次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特别是将可以通过背诵记忆的简单知识点罗列出来,要求学生抄写、记忆,并进行小测或抽查。由于考试的计算题难度不高,在以后的复习计算题时,可以开展计算题专题训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计算题不难,摸索到解题的基本方法,增强解答计算题的信心,提高计算的得分率,减少出现最后一道大题放空白的现象。
3、实验是薄弱环节,学生在综合性实验题中普遍失分,而且以后实验题在中考中占比将增加。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将实验作为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
4.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应用能力较薄弱。根据课改和中考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打破学科的封闭体系,从身边谈起,多联系生活、生产、社会实际,不断地用新信息充实教学内容。
5.学生信息迁移,举一反三的能力弱,思维定势强。在平时的训练体系上下工夫,精选习题,多层次设计问题,少一些低层次的重复操练。
五、努力达到的效果
篇8
[关键词] 中医妇科学;病例教学法;教学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c)-118-01
中医妇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医学院校的临床课程教学中大多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法,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到发现和感悟,较少关心教学对象的思想和创新能力。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其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为了提高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质量,适应临床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笔者在中医妇科教学工作中,采用病例教学法,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调查要求随机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级中医本科班1、2两个班级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班采用病例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习的理论内容和学习时间相同。
1.2 具体步骤
1.2.1 选编病例课题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课程特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对妇科临床部分客观、典型、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整理、选编,供学生分析研究。
1.2.2 学习讨论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病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作出判断,重点是诊断、鉴别诊断、处理意见。教师归纳总结,并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加以条理化,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1.3 评估方法
成绩评估:期末考试采取统一命题、考试、阅卷的方法;分别对考试成绩总分、基础理论成绩、病案分析成绩三部分成绩作出比较评估。
1.4 统计方法
SPSS 12.0统计软件数据分析,检验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2 结果
2.1 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比较
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两班之间的基础理论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病案分析及考试成绩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
2.2 调查问卷结果
问卷调查发现,90%的学生表示对病例教学法满意。
3 讨论
中医妇科学课程一般在大学的第四年开设。传统医学的授课方式中学生接受较慢,没有生动性。而病例教学法为学生们营造一个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研究和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间接接触临床、病案的准确判断、发生发展的预测、治疗等,这些将对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病例教学法的特点:①以病例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实际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②在模拟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寻求解决方法。③偏重自主学习,学习者能通过真实病例提高诊治能力和技巧。④以病例为中心,学生必须担负起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治病救人的责任。
文献[1]报道,病案教学从病例入手,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趣味性和科学性强,使课程理论的重点和难点易记、易懂,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际,有利于促进学生诊断思维的形成。尹伶等[2]认为,对学生而言掌握临床知识学习的思维方式往往比对所讲疾病过分详细的叙述更为重要。王萍等[3]发现,病案教学法的应用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班之间的基础理论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病案分析及考试成绩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简道林,闵秀全,雷小敏,等.认真研究病案讨论教学法,提高临床课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316-317.
[2]尹伶,瞿秋红,韦立蓓,等.浅谈如何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503-504.
篇9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考试;半开卷考试;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李凌均(1964-),男,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刘晓菊(1964-),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工程师。(河南郑州4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39-02
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要求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如何摈弃应试教育而转向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考试,无疑也在其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工科类专业课程往往涉及面较宽,内容很丰富,且实践环节较多,教学的目的也往往更注重于实际应用,而不是注重于理论的条条框框和公式、概念的记忆。[1]即便是有的条文、规则、公式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重要,也没有必要要求学生都记忆在大脑中,只要在应用时能够正确利用文献检索工具就可以了。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各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相继出现,对现有的传统专业影响是巨大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学习的任务也加重了。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势必增加学生在学习时花在记忆条条框框、公式、概念上的负担,而削弱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样所考出来的成绩只是表明学生记住了一些概念、公式和定理,而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真正掌握,也不利于学生在将来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2]
结合笔者所在郑州大学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的特点,我们探索了一种被称为“半开卷”的考试形式。经过五年来的实践表明,这种考试形式比传统以往的闭卷考试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也为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3]
一、工科类专业课程的特点
1.实践性强
工科类专业课除了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外还具有较强的应用背景,专业课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推理、公式的演算等,更重要的是在实际中如何应用,如何应用这些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课时就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其重点还在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上。
2.内容量、信息量大
专业课的知识往往是多学科、多门类知识的交叉和融合。同时,受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在专业课中,使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不断增加,涉及的知识范围是很宽的。另一方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专业课的教学课时数却在不断减少,也增加了专业课教和学的难度。
3.内容更新速度快
一方面受社会需要的推动,专业课本身进行着不断的更新、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其他学科、其他专业技术的发展也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这门课,在过去的30多年里,随着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发展,其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信号处理还主要依赖于模拟信号处理设备,价值昂贵,操作不便,运算速度低,应用场合和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80年代后,特别是最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芯片制造技术、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信号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今天,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深入应用于各行各业。嵌入式的DSP的应用使得信号处理设备价格低廉、实时响应速度快捷、操作应用简单明了。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普通的PC机就能完成以前需要非常昂贵的设备才能完成的信号处理工作。同时其他学科的发展也从根本上奠定了现代信号处理理论和方法的诞生。[4]
基于专业课的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专业课的教学必须是实时更新、不断改革的。作为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环节的考试也有必要进行新形式的探讨与尝试。
二、半开卷考试的实施方法及优点
所谓的半开卷考试,就是考试时允许学生带进考场一张由自己归纳总结的复习材料,篇幅仅限于一张A4幅面的纸,而且必须是自己手写的,除此之外不允许带其他任何资料,这就是它与开卷考试的区别。
学生将自己认为对考试有帮助的知识要点,如公式、性质等进行归纳总结,写在一张纸上带进考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总结、整理,理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好方法,也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归纳、总结、复习的好习惯。通过手写也强化了记忆,理顺了整个课程知识系统的结构,便于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整体而全面的掌握。同时也减少了学生花费在死记硬背上的精力,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更深入、更全面的知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实际生产,譬如去现场参观、去实验室和机房动手实践等。而且这些项目也是半开卷考试的基本内容,也是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通过动手实践也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行半开卷考试也打消了教师在出考题时的一些顾虑。如在出考题时教师往往要考虑到有些公式学生难以记住,有些过程过于复杂学生不易掌握,有些条条框框太多学生也不好全面掌握,而在专业课程中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有了这些顾虑就限制了教师出试题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全面进行考查,使得考试内容与讲课内容相比大打折扣。其实这些过于复杂的公式、概念、过程和条条框框也没有必要全让学生都熟记于胸,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允许查阅资料的,所以只要学生知道遇到什么问题去查阅什么资料就可以了。本着这样的思想,教师出考题时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顾虑,该考的就要考,该掌握的就要掌握,只是掌握的方式不是死记硬背而已。对学生来说考试的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要求他们掌握的知识内容更加全面,且能理论联系实际,会应用。
半开卷考试也避免了部分学生夹带作弊的现象。把夹带变成公开化、合法化,避免了因部分学生作弊、其他学生不作弊而造成的考试不公平现象。这其实是把复习备考,抄写夹带看作考试的一部分内容,考试成绩与学生复习情况、抄写资料的内容有直接的关系,这样的成绩就更客观、更准确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行这样的考试形式对教师讲课以及平时的作业布置也有较高的要求。讲课时就不能仅限于书本的理论知识,仅限于概念、定理、公式的讲述,还要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到实际工程应用中来,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来灵活掌握专业知识。例如,我们在讲“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时就把学院研究所所开发的用于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eM3000设备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PDES便携式故障诊断系统和PAMS设备点检仪器等)中的有关信号处理的内容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对这些应用系统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会、了解这些处理方法的实际应用及其功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信号处理技术的内容以及在工业实际中起到的作用。作业上,安排了2次上机练习,让学生编写计算机程序,[4]把从现场实际采集到的信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含义的信号)分别进行自相关分析和频谱分析处理,以及使用其他变换和处理方法,使学生从中不仅学会了自相关分析和频谱分析的方法,也从实际信号分析中更好地理解了这几种分析方法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而避免了只用计算机仿真信号学习所产生的乏味感和盲目感。考试时如果再考这些内容,那学生们的答案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就能得到的,而是有了一定的自己的体会,相信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效果分析和调查
我们从2007年开始尝试在“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这门课的考试中采用半开卷的形式,迄今已进行了五届,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试卷分析和问卷调查。下面是一些分析和调查的情况。[5]
第一,考试成绩的分布更趋合理。虽然由于这样的考试和以前的闭卷考试在出题范围、题目难度以及允许学生夹带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考试成绩的高低没有直接可比性,但成绩概率分布的比较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而且在出题的时候考虑到半开卷考试的性质,其题目的范围、难度和深度都较闭卷考试有所增加。图1为两种考试的成绩分布图。
从图1可以看出,半开卷考试虽然在题目难度和范围广度上都有所增加,但考试成绩分布却更趋合理,成绩明显提高,优良率显著提高。
第二,通过问卷调查,98.8%的学生认为这种半开卷的考试形式更好,更容易接受。有66.2%的学生表示知道了要进行半开卷考试后花费的复习时间要增加15个小时以上,78.8%的学生表明花费在复习上的时间增加了10个小时以上,同时,这些学生也表明,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因为半开卷考试涉及的考试范围会更大,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也会更宽。只有3.3%的学生表示知道了要进行半开卷考试后花费的复习时间减少了,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半开卷考试可以带夹带,会容易一些,结果他们最后也认识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表明采用半开卷考试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复习的积极性,能更好地督促学生认真复习。
第三,问卷调查还显示,有44.6%的学生认为带进考场的笔记纸没有派上用场,原因是写在上面的东西他们都会了,不用再看了。表明这种考试方式引导学生采用了较好的复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第四,据监考老师讲,这样的考试考场纪律明显好转,互递纸条、交头接耳的现象有所减少,显现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
四、结论
本文尝试了工科类大学生专业课考试采用半开卷的考试形式,论述了专业课考试采用半开卷考试的意义和优点。并通过试卷分析和问卷调查显示了这一考试形式所带来的好处,为在工科类大学生中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官春云.专业课教学的几个问题[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6):54-55.
[2]赵晴.努力发挥专业课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4(1):68-69.
[3]陈晓峰,张辉.力学课程考试方式改革之思考[J].安徽农学学报,2006,(12)13:193.
篇10
关键词:文本数据;数据有效性;冻结窗口;函数
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2-432-02
Flexible Use of Excel in Analyzing Student's Score
GONG Jing-min
(YingT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jing 210046,China)
Abstract: After examination, by analyzing student's test scores, teachers can make a systematic summary for their teaching of the course and make a better plan for the next phase of teaching accordingly.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n how to use the Excel flexibly to analyze student's score , so as to make teaching more simple and efficient.
Key words: textual data; data validity; freeze window; function
每当考试结束后,教师都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如总分、平均分、排名以及各分数段学生人数的统计等。通过对成绩的分析,可以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系统的总结,更好的布置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
1 数据录入
1.1 “0”开头数字的录入
数据录入是统计成绩的基础。对于以“0”开头的学号数据(如“0851201”),若在Excel的单元格中直接输入“0851201”(不包括引号,下同),则会显示“851201”,前端的“0”被自动舍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单元格进行格式的设置,即将其设为文本格式。具体操作法是选中所有需要输入前端带“0”的单元格,然后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在弹出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单击“数字”选项卡,再在“分类”列表框中选择“文本”,最后点“确定”按钮即可。另一种方法是在单元格中先输入一个半角单引号('),然后再输入数据。例如:要输入学号0851201,方法是输入“'0851201”,输入完后单引号会自动消失,此时Excel会把带有单引号的数据自动转换为文本数据。值得注意的是,文本数据不具备数值数据的特性,不可以进行运算等操作。
1.2 0~100之间数据的限定
学生的成绩一般只能在0~100分之间,Excel提供了一个“有效性”功能,可以防止由于录入错误而使成绩在0~100分以外。具体操作方法为:选中需要输入成绩的单元格,单击“数据”菜单中的“有效性”命令,在弹出的“数据有效性”对话框中对“设置”选项卡各选项进行设置,如图1所示,最后点击“确定”按钮即可。
进行以上设置后,如果在相应的单元格中输入了0~100以外的数据,则会出现提示信息,提醒数据录入者注意,从而保证了录入数据的准确性。
1.3 冻结窗口
学生成绩表通常数据量较大。随着数据的输入,行数的增加,成绩表标题栏很快就被移动到工作表可视区以外,不利于对工作表的编辑工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单击标题栏下面一行的行号,如“3”,以选定该行,再单击“窗口”菜单中的“冻结窗格”命令。此时第1、2两行已被冻结,不能被移动。这大大方便了对工作表的编辑工作。倘若要取消对标题栏的冻结, 则可单击“窗口”菜单中的“撤销窗口冻结”命令即可。
2 成绩分析
2.1 总分和平均分的统计
每次考试后,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进行统计计算,我们可以利用Excel提供的SUM函数和AVERAGE函数来实现,以“08512班学生成绩单”为例。
1)在F3单元格输入公式“=SUM(C3:E3)”,按回车键后即可计算出01号学生的总分。
2)同上述的方法,在G3单元格中计算01号学生的平均分,此时的公式为“=AVERAGE(C3:E3)”。
3)拖动鼠标选择F3、G3两个单元格,并将鼠标移至G3右下角的“填充柄”上,待鼠标指针变成“+”时,向下拖动鼠标,完成其他学生总分和平均分的计算,如图2所示。
2.2 根据总分排名
关于排名次的问题,有些老师的做法是先将总分按大到小进行排序,然而利用填充柄输入名次,再按学号的顺序排序后还原,这样做固然很烦琐。Excel中的RANK函数可以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H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RANK(F3,$F$3:$F$14)”,按回车键后即可计算出01号学生按总分在全班的排名情况。利用填充柄工具,向下拖动鼠标完成其他学生的排名计算。需要说明的是,在公式中出现一个“$”符号,是绝对地址的引用(当复制公式时,F3:F14的范围始终保持不变)。若不使用“$”符号,F3:F14的范围将会随着公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产生错误的排名。快速输入“$”符号的方法是:在输入“F3”后按一下F4功能键,即可变为“$F$3”。
2.3 成绩分布统计
在分析考试成绩的时候,经常要对
FREQUENCY函数的作用是计算数值在某个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然后返回一个垂直数组。由于函数 FREQUENCY 返回一个数组,所以它必须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即输入完公式后,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形成数组公式。该函数的语法为FREQUENCY(data_array,bins_array)。Data_array是一个数组或对一组数值的引用,要为它计算频率;Bins_array是一个区间数组或对区间的引用,该区间用于对 data_array 中的数值进行分组。Data_array中的元素个数比 Bins_array 中的元素个数多 1 个。多出来的元素表示最高区间之上的数值个数。对“08512班学生成绩单”文件的处理如下:
1)在B16:B20单元格中输入说明性文字“
2)在F16:F19单元格(可以是任意单元格输入)中输入学生成绩的分段点,分别为59、69、79和89。即统计
3)选中要进行分段统计的单元格区域C16:C20,输入公式“=FREQUENCY(C3:C14,F16:F19)”。
4)输入完上述内容后,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以形成数组公式,此时在公式的两端会出现数组公式标志,即一对大括号“{}”。
5)在C16:C20单元格区域便得到所需的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根据个人经验介绍了利用Excel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的一些方法与技巧。通过这些技巧的应用,可以简便和高效的完成学生成绩统计工作,从而使教学工作更加简单、高效。当然Excel的功能远不止这些,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
参考文献:
[1] 杜茂康.Excel与数据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 汉龙.中文版Excel2003基础应用与提高[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3] 韩小良.Excel2003/2007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艺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 上一篇:事业单位考试考点总结
- 下一篇: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