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07:3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课考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电工进网作业 高压理论 培训 教学方法
为了规范电力行业、保障电气安全作业,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15号令规定,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试实行国家统一考试[1]。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是电工具有进网作业资格的有效证件。进网作业电工应当按照规定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并注册。未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或者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未注册的人员,不得进网作业。因此,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是保证电气安全的最基本措施之一,对其考试的培训教学要求应该主要针对进网作业电工的岗位需求,密切联系电力生产实践,注重科学应用,并以安全主线贯穿始终,力争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宿迁市电力培训中心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培训班开班以来已经为电力系统及相关单位培训了数百名员工。电工进网作业许可高压理论部分知识面广而宽,在考教分离的体系下,考试的广度及深度都逐渐加大,这对“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培训教学的改革和深入提出了严峻的考验。2011年11月28日,宿迁市第20期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在泗阳开班,针对这次开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培训教学进行总结与改进,从而为以后的高压进网作业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的教学过程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电力系统基本知识作为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的第一部分起到了总述的作用。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电力负荷的组成及分类就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章的教学主要手段是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关键知识点。结合学员实际的工作情况,将原理用最浅显的语句表达出来,方便记忆。
(二)电气安全技术及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进网电工作业首要的就是要掌握电气安全技术。高压理论部分的电气安全技术主要掌握电气安全用具和触电急救的方法,以及电气作业的安全技术和组织措施;了解电击方式及电气火灾补救措施等。这部分的内容与进网电工的实际工作息息相关,除了在本章做重要讲述之外,在其他各章都穿插了电气安全技术的相关内容。
(三)电力变压器的知识
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核心部分,了解、掌握和熟悉电力变压器的各种专业基础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变压器的分类主要有电力变压器、仪用互感器和特种变压器。这其中就需要了解和熟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型号及技术参数、运行条件及方式等知识点。本部分的教学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讲授完理论部分之后紧接着就进行电力变压器的维护、排故等操作,这样就更加方便学员领会电力变压器的理论部分。经过实践教学,这部分的理实一体化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然而由于学员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学员对变压器的相关计算不能完全理解。对单相、三相变压器一次侧、二次侧额定电压、电流的计算感觉不太容易接受。但是不论是从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的过关方面还是从工作实践出发电力变压器的计算都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如何让学员在理解电力变压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一二次侧的计算,在教学方法上尚待改进。
二、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教学总结
(一)教学安排有所创新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针对岗位的普遍要求,电力实际生产和培训教学知识点密切结合。宿迁市第20期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在教学安排上进行了一些改革。针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紧密型,采用理论教学培训之后立即进行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培训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
此次的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内容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过关考试,而是本着让学员多一点理论基础的原则。因此在编排教学内容的时候适当增加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及线路部分的相关知识点。另外最后一章电气安全部分将事故安全知识点分散到各个主要单元当中,并穿插了现场急救、人工呼吸法、高压触电急救,真正体现考证培训与安全培训贯穿始终。
(三)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相长
此次的培训过程尽量改变了以往那种以讲解知识点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员参与了学习讨论。实践证明,学员大胆发表意见,通过他们实际的施工经验来检验理论。在这样的轻松状态下,焕发了创造的热情,释放了巨大的学习潜能。
三、今后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教学方法尚需改进
(一)进网作业人员的学历水平高低不等,年龄层次分布非常广,从二十来岁到四五十岁的员工都有。因此,需要制定针对年龄跨度大的学员范围的教学计划。让年龄低的学员学而精,年龄高的学员能基本理解原理。
(二)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已经全部实现了无纸化考试,全部的考试内容都是通过电脑来完成。在考证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年龄大,学历层次比较低的学员甚至不知道如何操作电脑,当然也就对这种形式的考试感觉吃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计划上,应该安排两个学时左右的时间为学员普及基本的电脑操作,有助于对于提高学员考证过关率。
四、结束语
进网电工许可证考试的培训时间是有限的,而涉及的知识面是广泛的,整个教学工作是一项重要而严谨的系统工作,关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因此,需要在不断的培训教学过程积累经验,发扬有效的教学手段,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才能不断提高电力员工的整体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编写组.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参考教材――高压理论部分[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但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社会需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应用知识。我们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要求,以“能懂、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这两门课整合在一起,在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这门课。
一、《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
1、《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深入和提高。在大学一年级,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课并参加了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理论知识。
2、《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教材选择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的知识更新周期非常短,时代特征鲜明,应选择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加以讲述、图文并茂的教材。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了课程讲义作为简易教材。在编写时,我们每年组织教师深入社会、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所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经过分析和总结,制定出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大纲,最后分解出课程学习单元。课程讲义以学习单元为内容目标,精选相关的教材内容;编写时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新颖性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开发性。
3、《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时分布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2学时,实训课为40学时,讨论课为20学时,课时比例约为1:4:2。从教学方式来看,先集中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实训课,然后完成计算机网络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实训课。这样做既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足够的实训课时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4、《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实训安排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训课程后,可完成一些选学的实训内容。
5、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在每次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这个任务进行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相关知识充满了好奇,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完成它。例如理论课上要求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完成的适合日常办公、图形图像设计、游戏等不同需求的计算机装机配置作业。学生会去了解市场,回来后都说收获很大。实训课上,例如硬件组装模块,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复述总结。课堂组织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讨论课上,例如故障检测模块,教学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预设故障-分组讨论-尝试修复-纠错重试-分析总结。上课前教师提前预设若干个可控制故障,上课开始时分组讨论每个故障产生的原因,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尝试排除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为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等方面的综合。
6、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学习指导,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只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被动受体,而不是自己学习的主体,缺乏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是推进高职教育创新的一个手段。学院现有实验设备组数少,课时紧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知识,教师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可将各种资料(如授课讲义、背景知识、课程信息等)以文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网上,供学生直接网上阅览,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学院建立了网络实训室,为了充分利用实训设备,也为了学生课下实训方便,实训室开放了网络环境,某些实验可以通过WEB方式登录到实训室服务器进行操作。
7、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考核目标是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废除了期末笔试考试,用形成性考核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该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综合考试。考核中学习过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过程包括所有实训课的平均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而综合考试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口试。
篇3
关键词: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探讨与研究
许多专科院校的英语教学已从单纯要求通过等级考试转向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发展等立体化需求。根据时代要求以及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实需要,2007年教育部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别提出: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以发展空间;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对选修课部分给出了指导性建议,将选修课分为语言技能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和专业英语类课程。这个针对选修课程的建议使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程体系呈现出了质的飞跃,为专科院校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
(一)选修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愈加频繁,英语的运用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长期以来,许多专科院校的外语系开设的只是一成不变的英语知识教育类课程,过分关注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导致学生往往只学会了哑巴英语,且不具备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相关知识。最终致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不甚满意。因此,近几年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外语系在全系范围内开出了英美概况、英语报刊阅读、英美文学和英语翻译等一系列英语选修课,同时构建形成了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程的完整体系。这些选修课,专业性强,体系结构完整,深受学生喜欢,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选修课程设置的总体方向
随着专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重构学生的英语知识体系,以提升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及能力,便成为了各大专科院校的首要任务。大体来说,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可以细分为三大类:
1.英语语言知识及英语语言技能类。这类课程大致包括:英语视听说、外贸英语、英语信函、英语公文写作和英语口译、笔译等。
2.英语语用类。这类选修课程包括:商务英语、文秘英语实训,英语演讲等。开设此类选修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把已知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融入到英语学习之中。
3.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类。这类课程主要包括: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概述、英美影视欣赏等。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英美国家的人文、地理、文化等背景知识,以使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 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开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开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的开设,其最终的落足点在于实用性。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外语系开设的英语选修课程,如英美国家概况、文秘英语、外贸英语及英语实用翻译等,都是与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不仅可以激发教学对象的学习兴趣,更增添了他们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二)尽量采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各大专科院校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其优势在于:可以使原本枯燥、抽象的英语知识学习变得形象、生动;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可听、可看、可说;使原本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在这种立体化教学模式中变得更主动,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倡导优秀教师承担选修课
优秀的任课教师是专科院校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的骨干力量。各大专科院校应该努力开发优秀教师的潜力,积极倡导那些教学态度认真、专业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开设选修课。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外语系便组织了一批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年富力强的教师开设选修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的教学与管理
(一)严格执行审批开课制度
专科院校中的教学管理部门,务必要严格执行审批开课制度。选修课承课教师必须向教学主管部门上报详细的开课审批表,并随表附上该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外语系执行的便是严格的选修课开课审批制度。只有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才能开设选修课。不具备此资格的教师,一律不予审批。另外,教学主管部门也要严格审核选修课教师的开课材料:教参、教材、教学计划等。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外语系充分利用了其校园高速网络,及时在网上公开选修课信息,以便学生自主选择。其中动态信息随时更新,以便学生能够随时掌握最新选修课的资讯。
(二)严格监督教学过程
1.选修课开课。教师必须在校园网上对自己将要开设的选修课内容予以详细介绍,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导答疑形式、使用教材、参考书目和成绩评定方法等。
2.教学管理部门定期听课。外语系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院教务处、督导处等教学管理部门对选修课授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以保证其总体教学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也要调查学生对该选修课的评价,并将其及时反馈给承课教师,以便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使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得以整体提升。
(三)严格学生管理,规范考试制度
鉴于大部分专科院校已经实行了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许多学生选修某课程有时仅仅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这种情况,不仅使学生对所选选修课不甚了解,同时更浪费了来之不易的宝贵教学资源。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积极性,必须严格学生管理,重点要落在“选之必学,学之必得,得之必用”这十二个字上。同时鼓励承课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考核评定制度,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根据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外语系多年来开设英语选修课程的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两种较为实用的成绩考核方式:
1.渐成形考核方式。渐成形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此成绩综合体现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及完成作业等总体情况。
2.总结性考核方式。总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依据具体情况,总结性考试课细化分为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但无论哪种考试方式,承课教师务必都要做到有两套试卷,并将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一并上交教学管理部门。如此,可以扩大考查的知识面,通过考试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沈燕琼.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与管理初探[J].教育探索,2000(11).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2007.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叶依群.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探索和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
篇4
关键词:食品工程专业;考核方式;知识网络
大学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应该更加面向社会需求,尤其是对于工科专业,更应偏向于实用性知识的需求。食品工程是国家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食品工业的工业化程度还不高,当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缺少食品工程的技术人才。
一、食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人才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人才的培养要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才能使其具有较高的社会竞争力[1]。
(一)重知识识记,轻技能应用
无论是课堂的教学过程,还是考试的内容,目前教学的重点还是集中在书本知识的重复、讲解和考察。但是这种教学及考核方式无法促进学生的知识形成内化的技能。在简单粗暴的考试模式下,为了方便公平的评分,学校主要针对知识点来进行设分,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重点识记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不会也没有时间去思考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即便是对技能要求较高的实验课程,在教学中也是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课上学生对于实验原理与操作技能的认识不够深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技能不能得到锻炼。
(二)多纵向知识总结,缺横向知识梳理
由于不同科目是由不同教师进行执教,因此教师的教学总结往往是以自己的教学科目为单位进行总结和深化的,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知识网络联系,缺少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其实所有的知识应该是一张完整的大网,在某一学科中以结论出现的一个知识点可能在另一个学科中的原理,如食品营养学中有一个知识点:碳水化合物的存在有助于避免酮症的发生。而实际其背后的原理蕴藏在生物化学中三羧酸循环的部分。
(三)考试内容过于基础,缺乏思考能力考核
根据教学评估的要求,考试的评分标准需要具体而准确,这其实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而设置的,但实际上这种评估标准却限制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2]。创造力的结果一定是百花齐放的,很难用一个准确而具体的评分标准来评定,如结课论文、学科设计等考核方式,教师很难预估出种种可能并做出具体详细的评分标准,因此许多高校都要求必须要以考试的方法结课,根据考试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掌握情况给分,那么学生在备考过程只能着眼于知识点的记忆,不会更多的关注对于知识的思考及应用[3-4]。
二、食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
知识不应该简单的储存,而应该去运用[5]。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点,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一)弱化知识识记,引导学生思考
授课方法要从传授知识的授课方式向引导思考的授课方式来转变,课堂中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授课方式。如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进行营养配餐的计算是这门课的难点和重点,一般的授课方式按照教材安排顺序讲授,如果使用问题引导式的授课可以在一开始引入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为了获得能量和微量元素”,再引入第二个问题“什么食物可以提供能量”,这时学生会回答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教师引入第三个问题“哪些食物含有碳水化合物”,在学生进行回答后,教学然后以“摄入的米饭、馒头可以百分百转化为能量吗”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以碳水化合物的计算为例,学生就可以依次推导出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而关于蛋白质效价等知识性的内容不用特意地记忆,多计算几次完全可以掌握。
(二)变革考核方式,重视能力培养
传统的考试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但大学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在基础知识点之上的总结、运用和拔高。现在有些高校采用“一纸开卷”的考试模式,即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带入考场一张A4纸记载的内容,并且这张纸上的内容必须是手写,而不能是打印的。这样的考试形式目的就是将学生从繁重的知识记忆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拔高,这种考核方式更着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的考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注意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探索更多的“为什么”,更有利于学科的拓展和延伸。如食品营养学课程中有一个知识点“碳水化合物有助于减少酮症的发生”,实际上这个知识点是一个很好的与生物化学学科建立知识网的知识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指明酮症的发生是由于脂肪酸不完全氧化而产生的代谢疾病,而避免酮症的发生,脂肪酸必须完全氧化,脂肪酸完全氧化的唯一途径就是生物化学课程中学到的三羧酸循环,没有了碳水化合物三羧酸循环就不能进行,故而没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酸不能完全氧化,就会产生酮症。这样不仅学生容易理解这个知识点,并且将营养学与生物化学建立了联系,如果学生在之后遇到关于代谢的问题,会有意识地去生物化学等代谢相关的学科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促进知识内化,培养学生技能
俗话讲“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还少说了一个中间阶段———应用知识。知识本身的力量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而应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技能。高等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应用这些知识。如在食品感官评定这门课程中,有两个知识:第一,各感官相互作用,视觉会影响味觉的形成;第二,中性灯光可以减少对食品颜色的影响,而红色灯光可以掩蔽食品颜色的差异。在教授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介绍这两个关于感官评定的知识点,更要注意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应用这两个知识点,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我们品评薯条,不希望看到的油炸色泽影响薯条脆性的评价,这时候评价台上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灯光?”,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来选择教授的方式,如果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讲出理由,如果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递进式地提出问题,如“不想颜色影响口感应该怎么做?”“怎么可以掩蔽样品的颜色?”等,通过提问,不断向答案铺出台阶,这样学生才会消除逻辑断层,学会使用知识,最终形成专业技能。另外,对于实验课,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确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实验目的为导向,引导学生一步步制定出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专业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5
尽管课堂教学不惟模式,但不能没有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要求,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分为新授课、知识梳理课、习题练习课、考试(习题)讲评课、实验课、主题讨论研究课、考前指导课和自习课。我仅就试卷讲评课模式谈点自己的看法。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特殊的复习课,其作用是普通的复习课无法替代的。比较适合学生实际的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练议评辅”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提高讲评课的教学效果。
一、试卷分析,成绩分析
1.本次测试涵盖的主干内容。
2.在本范围内的《考试说明》或者《课标》以及命题时曾经出现过的考查形式。
3.对答题情况统计分析。
4.对典型题、典型错题进行分析。
二、自主纠错,找准原因
1.上讲评课前,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出每道题的正答率,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评。
2.教师先将整套习题的标准答案公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把错误的题目改正过来。
3.要求学生找出每道题的出错的原因。为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归纳出学生出错的几条原因,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审题不细;计算有失误;做题不规范;解题能力不够等。让学生把做错的题进行归类,找准错因。
三、归类点拨,方法指导
1.教师对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整理、分类,在课堂上集中讲评。讲评按预先设计好的方案分类进行,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错误原因分;根据题型分;根据知识点分等。教师可选择其中一种适合本课时所讲习题的方法,进行分类讲解。
2.教师在讲评时,不仅要讲出题目的正确做法,更重要的是进行方法指导。如针对学生审题不认真而出现的错题,就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包括在审题时如何找关键词,如何提取题干中信息,如何与课本知识相联系解决问题等。
四、变式训练,升华提高
1.对每一类错题都设计几个变式训练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2.通过变式训练,明确此类题目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哪些,然后归纳,整理出这类题目的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五、反思总结,二次过关
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所讲的习题考查了哪些内容,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和思路,其中哪些是我们已经掌握的比较好的了,哪些还有欠缺。对于单元练习,还可以总结出知识网络。
篇6
关键词: JLPT国际日语三级 速成教学 实用
JLPT日本语能力测试又称国际日语考试,是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及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于1984年建立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考试评价体系,在我国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最高一级,最低四级。JLPT 3级是建立在JLPT 4级之上的日语初级水平考试,其评定标准为:1.约300个日文汉字;2.约1500个日文单词;3.日语基本语法;4.能进行简单的日语会话;5.能读写简单的日文句子和简短的日语文章;6.学够150小时。
笔者从事在校大学生日语培训十余年,深感JLPT 3级课程150小时的教学时间与在校大学生课余丰富时间的冲突,分析了JLPT 4级与JLPT 3级知识难点的教学量,突出JLPT 3级的重点,探索出JLPT 3级21小时教学法。
一、 JLPT 3级是JLPT 4级的自然延伸
JLPT 4级是日语的入门水平,3级则完成了整个日语初步知识体系,以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人民教育出版社)初级上下册(老版)为例,相当于JLPT 4级水准的初级上册涵盖了:1.日语语音;2.名词句、动词句、疑问句、存在句四个常用句型及时态;3.动词的辞书形、连用形、未然形(ない形);4.形容词和形容动词的词尾变化及时态;5.提示助词“は”和九个格助词“が、の、を、に、へ、と、から(まで)、より、で”的语法功能;6.用言以及名词的“て形”和“た形”;7.使用名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和动词普通体修饰名词的方法;8.形式体言“こと”和“の”的用法。
学生掌握了JLPT 4级的基本知识后,已经能够利用字典读写简单的日语句子和日语文章。而笔者仔细分析了相当与JLPT 3级水准的初级下册,多是JLPT 4级知识的延伸、重复和综合灵活运用。新增的知识有:1.动词的“可能形”、“意志形”和“定形”;2.“受身形(被动式)”、“使役式”、“命令式”(命令式极少使用);3.“尊敬语”和“语”。从中看出,3级知识的学习量比4级少,3级知识是4级知识的自然延伸,难度不大。因此,为了给在校大学生节省时间,可以适当压缩JLPT 3级课程的教学时间。
二、JLPT 3级课程速成教学的试行方案
以《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册(老版)为例。初级下册从第26课至49课共24篇课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第26课至37课的12篇课文作为前部课程,把第38课至49课的12篇课文作为后部课程。每周授课一次,每次3小时。前部课程每次4篇课文,后部课程每次3篇课文。详述如下:
第一次:第26、27、28、29课。重点讲解第28课的“意志形”。
第二次:第30、31、32、33课。突出第32课“てある”的特点。
第三次:第34、35、36、37课。把第37课的“可能形”作为重点。
完成前部课程教学后,适当放缓教学节奏,进入每次讲解3篇课文的后部课程教学。
第四次:第38、39、40课。反复练习第40课的动词被动式。
第五次:第41、42、43课。反复练习第42课的动词使役式。
第六次:第44、45、46课。适当总结复习,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定形”“と、ば、たら、なら、ては(では)”的区别。
第七次:第47、48、49课。着重突出第47课“尊敬语”和第48课“语”的区别。布置作业时,让学生把这两课背诵并默写下来。
三、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适量布置作业。
由于每周上课一次,其余6天学生可按照自己的空闲时间完成作业,加深理解,求得熟练。
①每课句型抄写3遍,课文汉译日3遍。
②每课单词Ⅰ、Ⅱ各抄写3遍,练习Ⅰ、Ⅱ做在书上(书后有练习Ⅱ的答案)。
③授课老师课堂抽查放在第28课(意志形)、第40课(被动式)、第42课(使役式)、第47课(尊敬语)和第48课(语)。
④除课堂抽查学生教科书练习Ⅰ、Ⅱ完成情况外,作业要交给老师批改,并按百分制打分。
2.要求学生把第28、40、42、47、48课5篇重点课文熟练背诵。
3.复习时反复总结定形“と、ば、たら、なら、ては”的区别。
4.课程即将结束时,鼓励学生购买“电话日语”、“旅游日语”、“贸易日语”、“商务日语”、“白领日语”、“办公室日语”、“日语会话”、“常用生活日语”等单行本小册子。实践证明,JLPT 3级日语语法全面覆盖了以上单行本读物,可以引导学生迅速走向实用之路。
四、关于考试
1.建议考生购买一本JLPT 3级考试单词词汇表,背诵默写应考词汇。
2.网络下载或购买近几年的JLPT 3级全真题。考试时,单词100分、听力100分、阅读200分,满分400分。240分以上可取得合格证书。主要检查阅读部分能否取得160分,单词部分能否取得80分。如能取得,两项已达240分。听力部分不可能得零分,多听多练,得分越多越好。
篇7
2、《税法(一)》、《税法(二)》、《涉税服务实务》、《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财务与会计》。均为机考。
3、考试分5个半天进行,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2个半小时。
4、科目名称试卷满分 合格标准
税法(一) 140 84
税法(二) 140 84
税收相关法律 140 84
财务与会计 140 84
税务实务 140 84
5、复习技巧
理解
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了的东西是最容易记住的。利用网络课程学习,阅读教材、听课、做题这三件事是必不可少的。理解实际上是贯穿始终的。
阅读教材放到最前面,一方面在听课前要把教材好好看一下,至少要知道教材上写了什么,有了大致印象之后再去听课。另一方面,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也要以教材为依据来进行框架式的复习。
听课,在阅读完教材之后听课,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看书过程中不明白的地方。通过听课,可以帮助大家更快速地理解教材内容。
做题。做题是一定要摆正心态,不为正确率的高低而患得患失,也不要怀有取巧的心理。如果平时就做到考题了,那还叫考题么。
2、记忆
是人都有遗忘规律,除非神人。21天才能养成一个习惯呦,打几个照面就记住的,恭喜你,记忆力太好了。
3、做题
我们说会做题,是通过做题,可以掌握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同时又会根据该题举一反三。把电视换成电脑,把派出所换成税务所……只是简单知道对与错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要知道为什么,这样才能保证以后再接触同样的题目时不会出错。我们做题的过程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将做题时遇到的较好的、较难的、或者做错的题目做一个标记,考试之前抽时间再看一遍。这实际上是给自己一次巩固重点、难点以及查遗补漏的机会。注册税务师考试网汇集全面的考试试题资料,欢迎广大的学员练习参考。
4、总结
不管看什么,看多少遍,都要有总结才行。总结是对所学内容的升华,也是日后复习备考的主要材料。试想,马上就要考试了,你会一字不落地看教材或者听课吗?这个时候看总结就行。
总之,学这门课不要太聪明,必须要脚踏实地。首先要把心态摆正,不是背几天就可以轻易通过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不可有“速食”心理。
篇8
关键词:校园网络电视台、流媒体、视频公开课、高标清视频、终端
中国分类号:TN949.198
(一) 高标清视频公开课录制系统
视频公开课的流行源于网络的普及。最早的视频公开课源于美国曼生理工学院(MIT)启动的“开放课程项目”,提供在线笔记、案列、教学视频等,其宗旨是“”help millions search their potential(帮助亿万个体激发潜能),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视频公开课不受时空限制、真实再现教学名师授课的现场环境,经互联网传播以后,体现了完全开放、充分共享与最大限度回报社会的教学理念。不少我国的学子看到国外大学的视频公开课以后,才感叹,原来课还可以是这样上的。网易公开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世界顶级学府的课程,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尤其以哲学、心理学、文学为主的人文科学为多,人文科学具有普适性,传播人生的思想与价值,无论种族、背景、文化程度如何都可以理解,比如耶鲁大学的《新约及其历史背景》、《博弈论》、《罗马建筑》、《全球人口增长问题》,哈佛大学的《幸福课》,斯坦福大学的《7个颠覆你思想的演讲》,普林斯顿大学的《人性》。
我国的视频公开课制作开始得稍晚一些,03年我国教育部着手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上千门精品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提供在线开放,但影响力不如视频公开课,于是2011年5月教育部开始组织39所“985”高校申报首批视频公开课,了《关于开展视频公开课选题申报工作的通知》并提供了《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2012年,教育部高教司又了《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政府主导,高校牵头,我国的视频公开课制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2011年3月,复旦大学与网易合作,推出四集系列讲座《执拗的声音》是我国首个在门户网上公开的课程。
笔者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总结出视频公开课制作系统图,图示如下:
这个系统既可以实现视频公开课的录制存贮,还可以实现在校园网中其他电脑上的同步直播。
(二) 高标清教学视频录制系统
除了精品视频公开课需要录制以外,许多高校的日常教学课程也需要进行录制。许多校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都需要录制存档,教学名师评比、教学效果评估、日常教学检查等情景都有可能需要对课堂视频进行录制。另外,在许多艺术高校中,大量课程比如绘画、摄影、雕塑、建筑、即兴口语表达、思维训练、表演、影像制作等部分实践性课程,无法用出试题的方法来检验学习效果,于是,出现了无纸化考试的检验方法,部分也称之为考察课,这些课的考试通常采取随堂考试,教师出题,学生现场完成,这个无纸化考试的过程也需要录制存档,作为以后教学检查的凭据。笔者长期在艺术学校授课,每学期期末都要录制大量的无纸化考试视频,单机拍摄,后期剪辑,叠加片头片尾以及字幕,刻碟存档,这是一个繁复的过程,工序很多,耗时长,深感需要建设一套可以实时合成、现场切换、 即时录制合成并压缩保存于电脑服务器中,高标清教学视频录制系统就满足这样的要求。
笔者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总结出高标清教学视频录制系统图,图示如下:
这个系统可以录制高清、标清信号,视音频信号经特技切台以后,即可以经由硬盘录相机录制存档,还可以经过编码以后通过直播管理服务器到校园网络。
(三) 校园网络电视台
篇9
性 别: 女
毕业院校:某市理工大学
出生年月:197x年3月3日
专业:工业企业管理 (本科)
通信地址:某某省某市某镇某街 邮政邮编:123456
联系电话:987654321
移动寻呼:00810——0293857
电子邮件:
求职意向:(文秘)
技能总结
英 语 水 平:
能熟练的进行听、说、读、写。并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尤其擅长撰写和回复英文商业信函,熟练运用网络查阅相关英文资料并能及时予以翻译。
计 算 机 水 平:
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熟悉网络和电子商务。精通办公自动化,熟练操作Windows98/2k。能独立操作并及时高效的完成日常办公文档的编辑工作。
实习经历总结
200x年7月 某某化工网站电子商务实习。实习期间主要职责是1。协助网站编辑在互联网查阅国内以及国外的化工信息。2。搜集,整理相关的中英文资料。3。整理和翻译英文资料。
教育背景
199x年9月——200x年7月 某某理工大学
199x年9月——199x年7月 某某市第一中学
主 修 课 程:
高等数学、运筹学、预测与决测、市场营销、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推销与谈判、计算机销售管理、电子商务
获 奖 情 况:
三次校二等奖学金
一次校单项奖学金
篇10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的七个基本能力,即中英文文本录入能力、Windows操作系统及Internet操作能力、Word文档编排能力、Exce数据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Powerpoint演示文档制作能力、Fontpage网页制作及能力、办公软件能综合运用能力。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作风和责任心,培养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设计
2.1课程主要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7+X”模块,其中7是7个基础知识模块,每一个模块都设计若干案例,模块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案例1认识计算机,案例2中英文录入,案例3计算机病毒防治;模块二:操作系统与网络,主要包括:案例4系统基本操作,案例5文件资源管理,案例6计算机管理,案例7互联网接入与冲浪,案例8收发电子邮件,案例9信息收集与上传下载;模块三:Word文档排版,主要包括:案例10撰写招聘启事,案例11制作电子报刊,案例12设计求职简历,案例13群发通知,案例14编排毕业论文;模块四:Excel电子表格处理,主要包括:案例15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如图1所示);模块五:PowerPoint演示文档制作,主要包括:案例16制作公司庆典演示文稿;模块六:Fontpage网页制作,主要包括:案例17个人网站设计与制作;模块七:办公综合运用,主要包括:案例18社会调查与撰写调查报告。X为职业岗位特色模块,不同的专业其岗位特色模块的内容不一样,此模块是为学生提前进入职业岗位角色而设计的,各类专业特色案例为:医药卫生类:药物使用说明书、化学公式;人文社科类:社会调查报告、比赛计分系统、行政公文;经济贸易类:财务管理系统、市场营销分析报告;制造技术类:电子产品说明书;水电交通类:汽车类产品使用说明。
2.2授课计划。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安排在一个学期内授课,平均每周4课时,授课计划如下:认识计算机(2课时),中英文录入(2课时),计算机病毒防治(2课时),系统基本操作(2课时),文件资源管理(2课时),计算机管理(2课时),互联网接入与冲浪(2课时),收发电子邮件(2课时),信息收集与上传下载(2课时),撰写招聘启事(2课时),制作电子报刊(4课时),设计求职简历(2课时),群发通知(2课时),编排毕业论文(4课时),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6课时),制作公司庆典演示文稿(2课时),个人网站设计与制作(6课时),社会调查与撰写调查报告(2课时),职业岗位特色案例(6课时),综合练习(4课时),共计60课时。
3教学组织
3.1教学模式。(1)案例驱动,实行教学做三位一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动手操作性很强,在教学中,应采取以学生做为主体,以案例驱动激发学生兴趣,实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中做、在做中学,学生边做老师边讲,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知识;(2)全程训练,推行三步递进训练方案。三步递进的训练是同步训练、自主训练和拓展训练。同步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训练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过程考核,实行能力达标机制。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模块都实行考核达标机制,学生要提交指定内容的作业。
3.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围绕以下六步进行:(1)展示案例:教师展示案例,讲述工作任务;(2)提出问题:教师说明学习情境,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与资讯,提出实施计划;(3)讨论分析:教师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学生形成工作计划,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教师综合评价,确定实施方案;(4)实操制作: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教学案例的制作;(5)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各组提供文档,汇总保存;(6)归纳总结: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完成知识的迁移。
4考核测评
4.1能力达标。能力达标即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标,主要包括七个模块的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考核学生七个模块的应用能力,能够实时反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合理调节教学实施的进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每一个能力目标都要达标。
4.2期末成绩评定。总分(100分)=平时成绩(40分)+期末成绩(60分),平时成绩=汉字录入+学习表现(主要指作业情况和考勤情况),期末考试成绩采取上机方式进行,考试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综合知识,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电子作品,教师根据作品给出成绩。
4.3社会认证。社会认证是指学生通过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内容一致,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中级)考试认证,能够表明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为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奠定基础。因此,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取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中级)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