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地理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1 01:3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地理考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地理考试总结

篇1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措施

一、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提倡将素质教育贯穿到到当前的地理教学中,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摒弃传统的纯文字性叙述,将大量的表格、地图等引入到地理课本中,让学生通过读图、看图理解涉及的地理学知识,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地理课程观念,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学生自我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淡化地理学系统性和完整性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认知体系。

二、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措施

1.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地理教学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有关地图,让学生通过众多的地图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在讲授洋流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在多媒体地图上模拟洋流的流向。在不同季风的汇合处,通过动态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季风交汇地区的地理环境、降雨量,从而提高学生地理思考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书本上的内容具象化,因此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法远比单纯讲解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2.提高地理知识理解运用在试卷中所占分数的比例

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地理学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自我总结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地理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法,只有将开放性地图理解运用题目占试卷所占分数的比例提上去,才能真正提高广大师生对于地理教学的重视。例如,日本在地理考试中单独设置了地图考试,要求学生从自然环境、人口数量、地区分布、资源与产业、生活文化等方面对于地图进行阐述;美国地理试题的设置方面则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就某一个地图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并且就自己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述。因此对于中国的地理学考核中,应该包含更多方面的内容,例如,撰写地理问题探究报告、探究总结的能力考核、绘制乡土地图能力的考核等,这样才能体现出“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落实,传统的地理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新的地理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不断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篇2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内容多(含乡土地理共5本教材)、考题灵活,考前复习时间紧(40天左右)、任务重、难度大,正确有效的考前复习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考前有效的复习,能促进教师对初中教材的全面理解和升华,能连贯、增强、深化学生学过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地理图文运用综合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成绩。下面就初中地理结业复习策略浅论如下:

一、复习重在把握基础

初中地理结业考前复习要紧扣课标、关注热点、把握变化、立足教材、结合学情、把握基础、强调能力。

初中地理考前复习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对教材知识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把握基础、强调能力。对“标准”中学生学习地理必须达到的“了解”、“描述”、“演示”、“说出(明)”、“确定”、“辨(识)别”、“归纳”、“举例”、“概括”等基本要求及“活动建议”内容要分别要求,机动灵活加以拓展。尤其是初高中地理方面联系紧密的相关知识,要紧紧把握所考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知识能力要求,理清知识结构网络,梳理总结,使之清晰明了,尤其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要注意教材和图册联系,对地理图表熟记于胸。地理复习还要深研说明,关注热点,把握变化。要结合时事热点,抓好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整合。例如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及人地关系等。要认真研究考试变化,深刻领会变化的意图和背景,做到透深致用。要研究考试的增减变化内容,明白增减变化了多少,为什么要变化,其意图、背景和应对策略,从中寻找出考什么,怎么考。

初中地理考前复习要立足于教材,结合学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要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现象去分析本质,准确把握基础的知识要求和基本的技能目标,重点在于能力发展上的突破,围绕“学生获得怎样的知识?”“学生怎样获得知识?”“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取向等问题,明了考试形式,找准复习方向,制定应对措施。复习要以教材为准,让学生熟悉教材,注重构建学生较为完整的初中地理知识脉络体系的加深,通过合理的复习使学生基础知识巩固有提高,基本技能趋于熟练,基本方法逐步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提高,应考能力及心理素质不断提升,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要讲究方法

初中地理复习要讲究方法。高效的复习在于理解记忆。只有学生能理解记忆了,才能熟练运用,就能提高复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把握良好复习方法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

制定好复习计划才掌控复习时间。复习计划可以分为整体计划和分段实施计划。整体计划和分段实施计划对进度、材料、阶段、学生能力要有明确目标,要有切合全班学生实际目标的复习要求,也要有针对个别学生的要求。制定复习计划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但也要留有机动时间。每一堂复习课都要有明确的安排。要妥善处理章节间的关系。对重难点热点、学生薄弱章节安排用时要多一些,反之用时可少。复习安排要具经常性,复习的次数安排要先密后疏。

初中地理复习要指导学生对教材的熟读、知识结构障碍的发现。指导学生对知识点、知识结构、知识点及知识结构的内部联系、知识重难点加强训练,提升应考能力,教师要从善于检测试卷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查漏补缺。复习要把握好巩固基础、重难点突破和综合应用相互渗透的关系,要精选习题,既注重夯实基础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复习要系统。把所考试内容知识整理归类,使之有条有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要变式训练学生,切忌死记硬背。可将教材内容整合成板块,建牢地理知识体系。要加强对学生获得知识发生迁移的训练,举一反三。要注意查漏补缺,注意对薄弱易错知识的再盘点,注重做好考前适应性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所应该掌握的知识清晰地印在大脑里。

复习要准确把握任教班级学情,围绕基础和能力要求,注意取舍。现代考题难度大,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强,变化多端,因此复习课上应当要求学生做到眼、耳、手、心、口五到位。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部分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可作适当降低,对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要求可作适当提高,切忌偏怪难和一刀切。

复习全过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产生好的效益,学生上课才能集中注意力,发挥想象力,才能积极思考、总结归纳、提出质疑,达到疑难及时解决。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

三、要深入研究复习课

教师要深入研究复习课,提高对复习课的管控能力。教师要深入研究复习计划制定时对学情、目标的定位,对备课、课堂设计、授课、训练题把握,对考改、纠错、归纳、提高的要求。要尽可能地根据学期将目标与任务分解到每一堂复习课中,预习思考的问题要有侧重,重难点可分散复习,也可以集中打歼灭战;备课要重基础、要研究初中与高中联系紧密的内容的复习;课堂设计和授课要有张有弛;训练要充分得当;习题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注意研究强化地理图表的作用、知识的联系与拓展、时空的迁移、热点的处理。要研究看书――回忆――看笔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研究如何关爱在中管理学生。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其主动将平时闲散、短暂的时间充分利用。

复习要注重考试方法、考试形式、试卷内容、试卷结构、题型比例、题例训练的研究和加强对学生读懂题、审清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的研究。对学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表述准确、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和层次性。

篇3

【关键词】高一 地理 衔接 入门

【基金项目】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编号:JCJY131203145。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87-02

笔者从事高中地理教学近20年,每到高一年级时,总发现部分新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高,而且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偏低。在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后,发现问题主要在于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上。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发现,高中地理内容与初中地理内容联系十分密切,但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在初中,大部分地区地理不作为中招考试要求,而高中地理则与其他科目一样同属高考科目,其地位和难度都要比初中地理高出许多。学生初中地理知识缺乏,是高中地理入门困难的最大原因之一。经过对我校学生的观察和研究,高一新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标方面

(1)地球与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基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七年级学生掌握经纬网与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如何要求。经纬网的学习与地图的学习,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有初步的立体几何知识,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健全,立体几何的知识几乎是空白,要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与技能难上加难。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经纬网与地图这部分内容没有进行加强与巩固,默认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理解与掌握了这部分内容。这一初高中课标衔接问题给高中地理教学造成困难。

(2)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区域地理为主线,要求学生以某一区域为例,掌握学习方法,因此,各出版社在编写初中地理教材时都只对个别典型区域进行阐述,没有将所有区域纳入其中。这造成初中学生对地理区域的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了解甚少、掌握不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系统地理学习为主线,要求高中学生以某一区域为案例,学习掌握地理原理和方法,因此地理区域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就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如人教版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在初中教材中只学习了欧洲西部,没有介绍德国;美国只是在介绍农业地区专业化时通过一副美国的地形图简单介绍了美国的河湖情况)。

二、教材方面

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高中地理则分为两大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初中地理教材中具体地理事实,地理材料较多,高中地理则侧重于揭示地理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规律。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讲述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和经济特征;高中地理是系统地理,主要论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形成原理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初中地理以感性知识为主,高中地理则上升到理性知识;前者是基础和依据,后者则是前者的加深和拓宽,两者相辅相存。

三、考试方面

目前的教育状况,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中考沦为“小高考”。因此,现在的初中教学几乎全部是为迎合中考而进行的,而地理不是中考学科,学校、教师、学生都不重视,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简单地认为,地理不参加中考,所以这一门课程也就不重要了,因而学习地理的兴趣受到影响。课堂调查和问卷调查的结果都反映出初中地理教育不受重视,初一初二只有平常的期中期末考试,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将地理学科的分数计入考试总分,因此,初中地理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上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许多初中教师为应付学校的考试,在临近考试时只给学生划范围,出复习题,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而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文综的考试形式下,随着命题思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向,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高得多。

四、学生方面

很多学生在某些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地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储备不足,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学习能力有缺漏,例如高中学习必须具备的重要地理原理知识(地球运动、气候等)部分基础缺失或不扎实;运用地图进行地理学习的能力、阅读地图与资料分析处理。提取地理信息等能力不强,对中国和世界地理区域及特征认识不全等。特别是进入高中后,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能力要求、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造成初高中学习的“跨度感”,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教师方面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考复习;教师;作用

一、前言

高中地理是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一门特殊学科,它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同时高中地理作为高考语数英加小综合(政史地一张卷)中一门重要科目,重在考查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以及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因此,学生能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三阶段的复习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在备考复习中既要巩固和深化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又要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综合思维能力。高考复习是学生发展地理思想、熟练掌握地理方法的难得的教学过程,同时地理教师的备考复习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吃透《高考考试大纲》,把握高考趋势,有的放矢

《高考考试大纲》着重强调考查考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和核心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研读《高考考试大纲》既可查漏补缺,免走弯路,省时高效,又能熟悉高考题型、题量、难度分布特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近几年的地理高考中,更多偏重在能力考核方面。首先,将原来旧大纲地理十大方面的能力要求整合为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论证和探讨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将原有地理基础知识要求认识记忆训练修改为调动和运用;对地理信息的认定、判断及反思的训练改为对地理信息的调动和运用。其次,强化能力考核。《高考考试大纲》更强调考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要求,高校和社会都需要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人才,因此考试相应增加了对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能力的考查,也增加了对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核。第三,地理作为综合科目考试的其中一门,考试内容所占比例较少,故对该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就尤为重要。从近年来高考试题分析,试题引用了课本以外不同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必须落实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没有变,不回避已考查过内容的命题思路没有改变。领会《高考考试大纲》的精神实质才是关键,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才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三、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而且是活水。教师要想尽快适应高三的教学,就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责任心,在高二教学期间就要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高考复习阶段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教学和工作。在除正常的上课时间外,还要在课外能挤出较多的时间来吸取营养,例如博览群书:看课本、教参、课外参考书、试题调研等。课本是高考的依据,教师必须掌握课本上所有的知识,同时更需要教师知道如何讲,有哪些方法可以讲,才能让不同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如果一位教师只有一种方法教授课本里的知识点,他又怎能教好全班甚至几个班的学生呢?充分利用教参中指明了重点、难点和考点,结合课外读物和网络地理教学资源,学习理论和专业新知识、新思维、新规律,与新课改同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其次,地理教师要积极开展高考的教育教学研究,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条件。教学一线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而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于他们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同样对于高三地理教师而言,对每一届复习教育案例和对每年的高考地理深入研究,列出所复习中的注意事项和知识点的明细表,以便教师自身把握好考生情况和新高考的导向,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第三,地理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分析,做反思型教师。一名优秀的高三地理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不断的进行反思,进行记录,在反思和记录中成长。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看到自身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进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这才能成为真正的为人师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发现自己,才能够不断克服教学中的错误和不足。同时运用反思和记录的方法,通过表达、交流与其他地理教师共同分享自己在地理学习和探究中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四、注重备考方法,提高地理复习效率

1.积极创设适度备考方法。针对普通高中学生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等现状,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与之配合,这就需要适度复习方法。所谓“度”,就是指课堂复习要求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程度、复习的速度和训练的强度等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复习中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基本要求和能力要求,要求内容如表1。

2.强化学生学习方法和地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描述和论证的能力。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高考试题中运用了大量的地图和图表考察学生此项能力。因此在复习中,教师既要强化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又要学生必须掌握各种地理图表的分析方法,例如等值线图、统计图表、联系框图等。

表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基本要求和能力要求

3.注重高初中地理知识的整合,提高复习效果。区域综合题是地理学科考试中常见题型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和解决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所占的分值较大,但学生往往失分较多,学生还怕此类题型,而该地理试题难度大的原因之一是知识的跨度大,综合性强。因此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把高初中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轮系统的复习,用高中地理的原理、规律去解释初中地理的地理事实,以初中地理的区域为载体,去考查高中地理的原理、规律。在初中地理的复习中主要是加强地图及相关常识的复习,更要熟悉各大洲常见地区地图的基本特征,包括重点地区地形地貌、气候天气等特征。而在高中地理的复习中,要以高中课本的知识体系为依托,把精力投入在结合本学科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方面。

4.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思路。在培养学生单科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首先,教师需具备相关学科知识并能正确地运用,从而在知识的交叉点着力。如讲环境和人类的对立统一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讲人口迁移时,联系历史上殖民活动;讲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体中时,用生物化学进行解释说明。其次,注重综合各科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形成以综合思维为核心,并以思维的综合、全面、深刻、敏捷等为其特征,如西部开发,教师运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西部开发的范围、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探讨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经济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并进行预测。同时结合历史知识分析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对西部进行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因素,西部起步较慢,开发较迟,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国水平,西部开发要吸取美国西部开发遭到大自然报复的教训,从实际出发,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建立和运用综合思维的能力。

总之,在高三地理备考复习过程中,通过上述几点措施,不仅有利于我们每个高中地理教师转变和更新观念,完善和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的结构水平,紧跟地理高考方向,及时调整备考复习策略,达到与时俱进,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三地理;学法指导

高三阶段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种“应试教育”并不是与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相矛盾。“以能力立意,考查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是高考的要求。因此,在高三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听有法,学有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1指导学生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高度,心态决定事情的成败。高三的学习也是对每位考生心态和毅力的一种磨砺。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易出现以下问题:①信心不足,易烦躁。部分学生模拟成绩刚开始不理想,显得信心不足,容易烦躁。②意志薄弱,想放弃。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尤其是一些中等生,想学好,却怕吃苦,遇到一些学习上的困难,意志薄弱、缺乏坚持,自我主观上想放弃,易打退堂鼓,出现上课不听、作业不交、课上睡觉的情况等等。基于上述原因,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进行了解和监控,及时进行谈心指导和强制纠正。

2指导学生对不同模块,选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最好“诠释”或“说明”。“地理的瓶颈是区域,区域的瓶颈是地图”通过指导学生填绘地图,尽快帮助学生形成“脑中的地图”。建立起复习的网络式思路,(如下图所示)把区域地理这种思维的“模式”分析给学生,让他们把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应用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绘图技巧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承载有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以图表的形式提供地理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更好地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体现地理学科能力的特色。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各类图像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其读图分析能力。并精选一批有代表性的读图题作为例题,在实践中提升。

其次是指导学生绘图的能力,尤其在自然地理的学习中,就有很多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绘图的形式来掌握。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简图、光照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大气热力作用原理、洋流分布图、板块分布图等等。“会绘图者拿高分”这在学习最难的地球运动的做题中显得尤其突出。画图的好处有利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生一边画一边学,手脑并用,培养了兴趣,又落实了技能目标。

4指导学生总结规律和技巧,学会考试

教师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后期的强化训练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掌握地理高考题型解答方法与思路的训练和培养。教师要把审题、答题的步骤、答题的技巧、答题的策略和检查的方法教给学生,可以利用典型的地理试题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检测与讲评.通过讲评试卷,把考试的技巧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辅导与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地理答题规范、书写表达规范、地理思维规范的应试技巧和答题技巧。例如在多次考试后,学生会发现在分值56分的综合分析题中,有常见的代表型的地理问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归类,总结这类问题的答题规律,形成比较全面的答题模板。如描述水文特征类、地形地势类、区位类、生态环境问题中的原因和措施类等等,整理成笔记。同时应强调答题时一定要与区域的实际相结合,灵活应用。实践证明,掌握地理中常见问题的答题技巧后,学生综合题得分很明显提高了。

5指导学生查漏补缺,不断提高成绩

高三学生参加模拟考试的次数较多,模拟考试的意义在于找出自己的“盲点”,以便及时补救。学生在考试时失分的原因不一,有的粗心,有的概念不清,有的读图能力差,有的记忆不牢,有的回答不准确。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查漏补缺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必须用红笔在试卷上纠正自己的错漏,及时地改错。教师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正确的表述出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解题分析能力。否则,很有可能重蹈覆辙。其次,要教学生分析错漏的原因,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查漏补缺。教师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析指导,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如程度好的学生,其丢分主要在审题和答题的准确性方面。通过查漏补缺,使他们能进行准确审题。答题的表述做到科学规范、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程度中等的学生,主要补能力和技巧方面的不足;而漏缺太多的学生.教师应指导他们补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最基本的读图技能。教师还可以逐一检查落实,做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复习效率。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内容,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以此为切入点提升学生地理复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商治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N].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1):81-83.

[2]郑幼兰.加强地理学法指导,提高高考复习效率[J].政史地教学.2009.7(下旬刊):179.

篇6

一、夯实基础――从起始年段抓起,重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以及学生图表分析处理能力的培养

地理高考的准备不能完全依赖于高三冲刺,应从起始年段抓起。地理学科是一门具有一定理科特性的学科,这一特性在高中教学中才有所体现,而学生在八年级就通过会考结束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因此升入高中后,大部分学生对地理仅仅残存少部分的感性认识,并有着地理学习只需死记硬背即可的认识误区。

刚跨入高中阶段时,学生都满怀信心、求知欲比较旺盛,有着要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普遍感觉到高中课程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学。因此当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后,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就极其重视学生对高中地理的第一印象,第一节地理课就精心准备,用大量实例来举证地理学科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性以及它包罗万象、妙趣横生的特点,而且联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进行讲解,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其次,高中一年级处于初、高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但由于初、高中教师缺少交流,高中地理教师往往不太清楚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鉴于此,笔者遵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每一份学案的设计都注意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也考虑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另外,地理图表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很宽的覆盖面,是考查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新课程地理高考命题不变的主题。但在高考评卷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普遍不乐观(而高三地理教学中,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图表能力的训练),这说明学生地理基础薄弱。因此,对学生地理图表分析处理能力的培养应从高一年级抓起。

二、循序渐进,重视预习―听课―复习三个环节的落实

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上课决不能打无知识准备之仗,课前的预习哪怕仅有几分钟,学生听课的效率就会明显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学案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可以让出课堂的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以利于新课的顺利开展。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设置问题,适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相应增加。教师还要随时观察课堂的变化、学生的反应,每节课都尽力让学生既有所期待,又有所收获。课后要通过作业、小测验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巩固复习,以实现循序渐进地识记知识。

三、提高效率,重视精挑细选题目,实现区分性与针对性

盲目的题海战术会使学生不堪重负,甚至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和恐惧心理,因此教师一定要对作业题目或考试题目精挑细选。教师可对试题合理改造并使之本土化,也可自创题目(要重能力培养,更要与高考接轨)进行训练。同时不管是考试还是课堂训练题,均要做到有练必改、有改必统计分析,课堂必酌情讲评。要做到讲练有机结合,让学生做的每一题都能实现预期目标,以达到学生能力稳步提高的目的。

四、加强集体备课,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对知识点的查缺补漏

作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笔者根据实际学情分块备课、研讨,针对性强。要求个体备课形成符合学情的个案,集体备课形成共案,实施教学案一体化。要避免出现地理知识杂乱无序、随意装筐的现象,每节课、每个单元、每个模块、每学期、每学年后都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认真的整理。师生携手在对知识体系规范建立的同时,要及时对阶段性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五、共同备战,重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考试心态的调整

十年磨一剑,因此高考临门一脚是极其关键的。如何让学生在正常发挥的前提下超常发挥,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除了一些常规方法外,笔者经过实践,认为魏书生老师自1979年开始研究和构建的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模式比较有效。魏老师说:“为了提高后进生的应考积极性,笔者采取了另一种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方法。笔者用什么方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呢?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做五件事:一出题;二答题;三评卷;四补考;五总结。”这个模式中的五件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有选择性地引用。

篇7

一、抓住基础,注重理解和运用

对于高三复习我们要先抓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提纲挈领,在考试和实际应用中如鱼得水,灵活运用。笔者认为,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总是照本宣科地死记硬背,而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中应用,在应用中记忆。如我们遇到“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这样的题目,就可以引导大家阅读教材90页的资料,然后从耳熟能详的“温室效应”切入,让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气候变暖对我国环境和经济生产等方面产生的利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和权衡利弊?最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再予以补充和总结。

这样引导学生紧抓基础,探索问题将知识立意转化为运用技能,着重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注重图表,提升解读能力

地理学科许多知识和数据都需要地图和表格等来体现。尤其地图能集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于一身,我们掌握了看图技巧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图表是对相关数据的归类和总结,地理数据比较多,将他们以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比纯文字容易让学生识记,可以说,解读图表是学好地理的不二法门。

高三复习时,我们引导学生先从地图入手来解读山川分布、物候气象等地理分布规律。如具体到世界地理,我们就可将世界地形图、各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图、世界主要水文分布、南北半球季风、洋流等分布规律、人种分布图等材料和资源融合到一份图上让学生来解读,必要时还可通过数据来对比研究。逐一看图、解表,甚至让学生自主画示意图,这样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就不难掌握了。

三、训练空间思维

地理学科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高,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也要讲究科学方法。如对地球空间运动和空间概念的理性思维分析比较抽象,我们就可遴选几条比较重要的经纬线为例,诸如:赤道、极圈、南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180°经线等,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篇8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要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 地理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106-02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必须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以供参考。

一、高中地理教学要达到一定深度

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后,普遍认为地理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因为无论其深度、难度、广度如何,初中到高中都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初中地理教学所研究的现象相对比较简单,而高中地理知识量较大、综合性强、应用更为灵活、联系更为广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空间想象等思维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首先,要加强地理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地理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因为地理概念是对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但许多地理事物本身大大超出了学生的视觉感知范围而具有抽象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把地理事物“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以便在头脑中构建基本的地理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地理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

其次,在地理教学中,要达到一定深度,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地理概念、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学生地理思维流畅的保证,也是培养、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在平时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学完教材的某一章节了,很多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体系把握不住,学了前面的地理知识而忘记后面的,或是说不出主要内容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在高三一轮复习时,学生对分析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总有些吃力,教学时,先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入手,分析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找出他们的内在联系,经过这样挖掘和整理,11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就清晰地显现出来,紧接着就分析气候类型的判读、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这样,整个内容也就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二、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自信心、意志、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地理,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

首先,应以地理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例如,在学习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时,笔者加入了本地的天气变化来解释,在上这一节内容时刚好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我们所在的城市,于是结合此次的冷空气南下,形象地解释了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状况以及带来的影响,通过联系实际,强化学生认知,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致,拓展他们的思路。在师生双向交流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合作讨论,自由表达,在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论述中达到活跃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案例,这样学生通过地理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地理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

其次,注意用教材知识联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分析地理现象。例如,在学习台风的知识点时,采用2012年第10超强台风“达维”影响江苏省的视频、台风“达维”路径图、台风“达维”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文字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几个问题:①“达维”发源于哪里?移动方向怎样?②“达维”的摧毁力主要表现是什么?③台风是一种怎样的天气系统?它是怎样产生的?④它是否也有利?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⑤目前监测台风有哪几种手段?题目一出,学生们展开热烈讨论,得出了新颖的结论,获得了创造性思维成果。因此,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思想不但受到教育,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最后,组建兴趣小组,构建第二课堂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局限于每周的几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每带一届学生都要组建地理兴趣小组,结合本期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天文、气象等兴趣小组;带学生到工厂、农村体验观察工农业生产活动;到大自然中对地形地貌进行观察;调查学校所在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危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建议等。然后组织学生把在第二课堂中的自身体验最直接、最真实的结论,通过地理辩论课、地理墙报、地理模型制作、环保漫画、环保小论文、手抄报等形式定期向大家展示,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增长见识,丰富情感,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主要途径

1.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地理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境,开辟群众讨论,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既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近几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综合卷中都有一道开放式试题,这就要求学生能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读图、绘图。加强学生读图、绘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的重要途径。高中地理的图像系统包括各类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地理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地理图像表示的信息比用文字更直观、更丰富,更有利于形成表象、建立空间概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可重文轻图,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图,从读图中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同时,学生绘图可使地理图像在大脑中留下更深的记忆,如笔者在复习区域地理时,课前布置学生绘制该区域的简图,并随着课堂的进程要求学生在图中增加如地形、气候类型分布、河流、农业分布和城市等地理要素。这样,学生边听便动手,不易产生干扰,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

3.充分利用地理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湘教版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增加大量地理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首先要读懂材料,获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然后找到与教材的切入点,用所学知识来解题。另外,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充分利用课本材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课堂中材料容量,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见多识广,并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通过练习提高地理思维能力。长期以来,一些学生和家长对学好地理学科还停留在初中时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上,对如何利用地理原理、规律思考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很差,从而造成高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束手无策。而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加大了学科思维量,越来越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地理学科能力。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基础知识不落实是学生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但思维不活跃、能力不强却是学生不能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练习尤为重要,它不仅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原理,还能培养运用技能技巧解题能力,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当然教师在选题时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如一题多练,一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可当成4道题来分析,然后归纳该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不能一味的只追求某一个答案;综合题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通过强化训练,挖掘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对知识整理加工、整合、概括、总结规律,分析联系,比较异同,归纳特征等,来提升学生地理的思维能力。

总之,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根本,这些能力可以用于实际生活,这一地理教学的社会功能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提供的。因此,地理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容达.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14):302.

篇9

地理中有许多复杂的算法、深奥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也决定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程导入

教师在课程导入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入到情境当中,主动融入到新课程学习中,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文化与文化景观”时,教材中有不同文化下的景观差异,但光靠一两幅图片是无法让学生加深对不同文化的印象的,而通过多媒体进行导入则能够让学生看到更多更细致的文化与文化景观。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时可以放映不同国家的习俗视频,让学生看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教师还可以选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桥段,找到在不同国家拍摄的电影情节。例如,《印象云南》就可以让学生看到云南的自然环境,《北京北京》就可以让学生看到长城与北京四合院。同时,利用视频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书中的文化景观,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运用多媒体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主要就是让学生可以看到地图就分辨出地点、气候以及当地的风俗文化。因此,学生的识图能力是提升地理成绩的基础。但教材中的图片较少,而且是黑白图片,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记忆,在考试中除非碰到了一样的图形,不然学生还是无法理解。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将这些图片生动起来,给学生以立体感。例如,在教学游钱塘江时,教师可将地图上的地点设置在钱塘江上,开启地理地图模式,让学生认识综合地图,然后再将地图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进而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技术能够让传统的纸质地图“活”起来。教师通过对多媒体中的地图的动态分析,能够让学生对课程更加感兴趣,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总感觉自己学习的知识点都会,但一到考试时就觉得自己会的都用不上,很大原因是因为学生地理学科的拓展知识不足,使得他们只记忆教材上的内容,无法开阔自己的视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教材有限的知识进行拓展,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教学“交通”时,除了教材中给出的五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给出例子,让学生通过实例对知识点进行拓展。例如,公路运输的交通工具可以有卡车、货车等,水路运输的交通工具有轮船、货船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勾画出不同交通工具的优劣对比图,让学生了解运输不同货物时采用哪种运输工具最好。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总结

总结是整堂课程的画龙点睛之笔,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对所教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才会让学生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产生意犹未尽之感。利用多媒体进行总结不仅直观简洁,学生接受度高,还能节省时间。例如,在教授“我国高原的特征”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将这堂课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短小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点,加深对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知识点的印象。教师还可在视频观看后,给学生拓展两道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对于如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应该如何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这样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总结,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课后也会乐于对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理信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15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99

虽然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众多,但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地理教学质量依然得不到提高。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是通过数据进行表示,具有区域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若将其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能扩充教师的教学内容还能带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发,但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还有待地理教师的进一步研究。

一、 利用地理信息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

(一)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扩散

地理信息本身是多种数据整合,其覆盖面积较广,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知识库存。将地理信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已然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从地理教学本身来看,地理教师运用地理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和解释,可以弥补传统地理图册教学的不足,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储备和信息素养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从教学层面上讲,学生可通过有趣的地图符号了解教学知识,进而提高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并诱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在提升地理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二) 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所用的方法较多,然而教学质量并不显著。将地理信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一方面可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课堂压力。另一方面,教师在熟练掌握地理信息后可对现有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地理课程作为高考科目的一部分,占据一定的比例。现今,高中地理授课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便采用互动教学,也因为教学内容的深奥,阻碍了师生双方对地理课题的探讨。

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化,仅仅依靠课堂45分钟,学生根本不能完全消化所学的地理知识。而今,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素材中开放性的题目日渐增多,这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研究课题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挖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教学课程的紧张,教师对开放性地理课题多数选择有重点地讲解,学生只需要记住教师所画出的考试重点即可,这样一来,完全违背了素质教学改革的目的。

从高中生本身出发,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就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加之教学节奏步伐的紧凑,学生不理解的地理知识会越积越多。此种境况下,学生很容易对其产生反感,地理教师在授课中也颇受阻碍,教学进度自然迟缓。

三、地理信息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 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地理信息隶属于空间信息,可将其视作各种数据的整合。从地理信息的应用层面讲,其对城市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地籍管理等方面的决策都能提供有用的数据支持。所以,地理信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教师地理知识补充和技能应用都有重要的帮助,但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明确哪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当前的地理教学,适合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书籍或者其他地理档案资料明确地理信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范围。此外,在平时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需要教师多关注身边的地理信息,比如交通路况、河流汛期、积水路段的监控等,这些都是运用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的。

(二) 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的设计流程

高中地理教学流程的丰富包括整体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地理教师可根据地图的区域特点,充分运用自身储备的地理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概括,确定要表述的教学内容。

为保障教学流程的顺利开展,地理教师需要定制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展现正确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在课下的教案储备中,必须采取区域分析,找出准确的区域位置,划分出区域范围,明确各项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并摸索出其正确的分布规律。一般而言,在区域分析阶段,教师需要借助地图、遥感影像和以往的地理档案资料进行分析,深入了解该区域段的范围和地理景观后,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将各个地理要素矢量化,运用学生所学的地理图形、符号和文字进行区域特征的表述。

(三) 采用觉色彩感知教学方法

人体对色彩的感知十分敏感,色彩也是视觉信息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元素,色彩变换可产生多重视觉效果。所以,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色彩的应用最起码要做到层次化、重点化,恰当合宜的色彩能提升高中生读图过程中的视觉感受,同时,色彩的应用能丰富地图内容,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将不同区域范围用以不同的色块,既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有助于授课中的教师答疑。当然,色彩的运用需与自然地理相结合,比如自然地理中水采用蓝色、树木采用绿色,这样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地理信息才足够鲜明、简洁,学生读图花费时间才短暂,读图效率才高。此后,地理教学内容复习课程中,教师可将色彩与地理信息符号联合应用,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