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12:0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论考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世界最大汽车滚装船 无动力 出坞 靠泊 思考
1.引言
“赫格・启动”轮是厦船重工为欧洲船东建造的六艘8500卡汽车滚装船(PUR CAR CARRIER)中的第二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滚装船,装车量可以达到8500PCTC,代表着大型汽车滚装船设计与建造的最高水平。需要特别指出,该船尺度虽不是最大,但其装车量却为目前世界之最,共有14层装车甲板,停车甲板总面积达到7.14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配备有边门、尾门、5层活动甲板和13个活动坡道。该船不仅可以装载大卡车、小轿车,甚至可以容纳翻斗拖车、公路拖车等重型工程车辆,能满足多种高度车型的需要。
“赫格・启动”轮于2015年6月17日在厦船重工船坞由拖轮拖带出坞。因该轮为无动力船舶,出坞后使用拖轮将其靠泊至厦船重工3#舾装码头。
2.概况
2 . 1船身规格
“赫格・启动”轮总吨75800吨,净吨31170吨,载重吨20500吨,主尺度为总长199.90米,垂线间长193.00米,型宽36.50米,型深38.49米,设计吃水9.35米。出坞前无车,无舵,无锚,配备有船头船尾绞缆设备。下水后船舶吃水状态为:首吃水6.70米,尾吃水6.70米,甲板高度36.5米。
2 . 2船坞规格
厦船重工滚装船船坞主尺度为:坞长350米,坞宽52米,坞深13.1米,坞底-7.6米。舾装码头3#泊位理论水深-12.50米,码头长度280.0米,南北走向。
2.3最佳出航时间
厦门港为正规半日潮港,每日均有两个和低潮。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则盛行西南风。出坞当天潮汐:位12∶39时560厘米,低潮位18∶58时34厘米。风向西南南,风力约4级。能见度大于3海里,视野良好。考虑到该轮无动力无锚,仅能使用拖轮及绞缆设备出坞并靠泊舾装码头,操纵难度较大,应将风流影响降至最低,故选择于风力较小的高平潮,即11∶30左右为最佳时机。
2 . 4拖轮的挑选
“赫格・启动”轮由于其自身特点(无车、无舵、无锚),因此,在拖轮的选择和数量上就成了关键点。目前,厦门港的拖轮主要是全回转拖轮,即ZP型拖轮,操纵灵活,主机马力从3600匹到5300匹马力不等,但由于一些具体的原因,拖力往往无法达到设计值,主要原因有:拖轮马力没有给足;拖缆角度做不到正横方向,形成一定角度,造成拖力减少;操纵过程中自身需克服一定的水动压力和风动压力,造成拖力下降。理论上,港作拖轮所需的总功率与船舶载重吨的关系公式:BHP=KQ(KW),其中,BHP为港作拖轮所需总功率;K为系数,船舶载重吨大于20000吨且小于等于50000吨时,取K=0.06;Q为船舶载重吨。以“赫格・启动”轮为例,其所需最小的拖轮马力为:BHP=0.06×20500=1230(KW)=1700HP,由此,厦门港现有拖轮的马力足以满足该船要求。考率到该船属于“三无”船舶,其所需最少拖轮数应为4条,其中,船首和船尾中部各带一条以作为前进及制动拖轮,船舷两侧,即船首和~部各带一条拖轮,以帮助回靠舾装码头。
3.汽车滚装船操纵难度的分析与风险判断
汽车滚装船作为特殊船型,其具有重心高,方形系数大,吃水小,水上受风面积大等特点,在此笔者不作过多分析。在该船的操纵上,应对风向和风力给予足够重视,特别要注意的是厦门港夏季西南风有时会出现阵风风力突然加大的不利因素。
船舶出坞当天,风向为右船尾约60°,虽不是正横风,但需注意的是,船舶出坞时依靠的是正船头一条拖轮进行拖拽,拖轮的拖拽角度应尽量和船坞走向保持一致,同时,新船的左右两舷,船首、船尾各有一组动滑车,用于帮助绞缆出坞,船舶在未出坞前,船体的位置主要靠动滑车适时的收紧、放松来控制,拖轮的拖拽速度和动滑车的速度应保持一致,动滑车的松、紧缆也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使新船沿着船坞走向缓慢而平稳地出坞。前面也提到,船体左右两侧的富余宽度并不太大,若做不到上述要求,则可能出现船体磕碰船坞的情况,即“左碰右磕”,对船体造成损坏。
另外,一些细节也可能影响到船舶能否顺利出坞,不容忽视。如:水域是否宽畅清爽;各单位的VHF联络是否及时,配合是否协调以及参与出坞的人员的经验、专业技术和熟练程度等等,都应给予足够关注。
4.“赫格・启动”轮出坞、回靠舾装码头的操作
4 . 1出坞
船舶出坞前,应先确保准备工作及安全保障事项已完全按预定方案落实到位。首先,由海事部门航行警告并由海巡艇进行出坞海域的封航,确保水域通畅清爽;其次,船坞及船上工作人员全部到位,准备好用于带拖轮及靠泊码头的缆绳;第三,参与船舶下水的引航员应提前一小时,即10:30登船以便于撤去登船梯和多余缆绳,仅留左右两舷各两组动滑车缆绳;4艘3500马力以上拖轮也应于10:30全部到达预定位置;坞门事先由两艘拖轮拖离坞口并至指定位置。至此,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完成,船舶准备出坞。
6月17日当天11:30时接近高平潮,流速较缓,约为涨潮流1节,西南风约4级,能见度大于3海里,条件良好。出坞过程可用以下图示简单示意:
状态1:船首拖轮1缓慢启拖,船首尾左右四组动滑车同时慢进,拖轮角度与船坞走向尽可能一致,拖速不宜太快,应控制在1KN以内;右侧船尾动滑车适当带力以抵消右船尾的来风,而右船首动滑车则控制船首不会因船尾动滑车缆绳受力导至船首向左偏摆。
状态2:船舶拖至坞口,船首两组动滑车弃缆并收上主甲板,拖轮2到右首位置,拖轮2调整角度,略向右船首方向以代替右船首动滑车控制船首偏摆。
状态3:船舶船身出坞一半,拖轮3到左侧待命,因坞体并非完全直线,坞口存在一个小缺口,右船尾的动滑车需进行换缆才可继续随船体向坞口前进并继续用于控制船体,此时拖轮2短暂调整拖拽角度以抵消风对船首的影响,等待船首右侧动滑车换缆。
状态4:动滑车换缆完毕,带力,仍然使用船尾两侧两组动滑车和拖轮2来控制船体偏摆,这时的拖轮2应继续往右船头方向拖拽。拖轮2和拖轮3在坞口,船体两侧待命,船舶继续出坞。
状态5:船体大部已出坞,拖轮2停拖,拖轮4到左船首位置并带上缆绳,船尾剩余两组动滑车全部弃缆,收回。可用拖轮3来控制船尾的位置,船体利用惯性继续向港池前进。拖轮2和拖轮3准备带缆。
状态6:船体全部出坞,拖轮2和拖轮3带好缆绳,4艘拖轮组成拖轮编队。船舶顺利出坞。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船舶出坞到状态3~4的时侯,出现了之前估计到的风力突然加大的情况,船尾突然向左侧飘移,而此时右车的动滑车刚刚换缆结束,引航员果断令右侧滑车缆绳带力,同时为防止滑车缆绳过于吃力,令拖轮2略向船首左侧带力,这样,虽然船首会向下风飘移,但有效的避免了船尾磕碰码头。待风力减小,可令拖轮2再次调整方向,往右首上风方向带力。
4 . 2靠泊码头
新船所需靠泊的舾装码头位于出坞后船舶的右上方位置不远处,即坞口附近,靠泊码头唯一可利用的条件仅为4艘拖轮组成的编队,因此,靠泊操纵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困难。同样,用以下简图示意靠泊过程:
拖轮2向右船首方向带力,角度可略大,拖速应控制在2KN左右,不宜过快,拖轮4也可进行慢速顶推,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用因为为了船首向码头靠进而令拖轮2加大车拖拽,造成前冲过快,船舶可保持低速前进,拖轮3也应慢速顶推,这样的效果是,船首的横向速度大于船尾,船首比船尾向上风偏摆快,船舶受风的角度越来越小,可使船舶受风的影响降到最低,使船舶缓慢匀速地向右上方,码头方向靠近,此时离码头较远,拖轮3和拖轮4可保持前进一的速度顶推,拖轮2继续往右首方向带力;距码头约80米左右,即2~3倍船宽时,应注意靠泊速度,拖轮2减为最慢速带力且角度慢慢减小,到与船首尾线一致;船舶有一定的前冲速度,拖轮2应适时停拖,拖轮2应放缆,做好拖拽准备以帮助船舶制速;船舶快到靠泊旗时,拖轮2缆绳带力,控制船速,到达靠泊旗时,拖轮2停车,与拖轮2同时待命;拖轮2停车,继续减小靠拢角度及靠泊横移速度。距码头约20米且船位已到靠泊旗位置,拖轮3停车,此时为关键时刻,船舶应与码头线平行,靠拢速度不超过5cm/s,此时应特别注意的是,令拖轮3和拖轮4缆绳收短,处于随时可拉可顶的状态,防止船首船尾人员收进倒缆速度快慢不一致而导至船体产生偏转甚至磕碰码头;随着船平行体贴靠码头,拖轮3和拖轮4用微速进的顶推速度将船体固定在泊位上,船首尾出首尾缆并同时带力。
13:00时,船舶所有缆绳收紧带力,船舶顺利靠泊舾装码头,“赫格・启动”轮新船出坞,靠泊圆满成功。
5.分析与思考
该次新船出坞及靠码头的具体操纵,笔者主要的体会有:
5 . 1出坞的难点
船舶出坞靠的是船首一条拖轮拖拽及两侧的动滑车组缆绳来控制,船体两侧富余宽度小,船尾受风明显,故应时刻注意船体可能产生的偏摆,应通过调整拖轮拖拽方向及动滑车的受力来达到保持船位始终保持在上风一侧的位置。还要注意的是,拖轮拖速不可太快,以免造成船尾,特别是右船尾的动滑车跟不上速度,导至受力过大,甚至出现缆绳断裂,无法控制船置,船体磕碰码头的危险局面,应及时根据动滑车缆绳的受力情况来调整拖轮拖速。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船首动滑车换缆是关键时刻,此时右船舷没有缆绳可控制船身,风的影响将最为突出,故换缆必需果断而迅速,拖轮角度应做出相应调整以尽量减少船身的偏摆,使船体不会磕碰坞体。
5 . 2靠泊的难点
该船为全新船舶,出坞后尚未配备车、舵及锚,仅配有两侧的带缆装置和4艘拖轮组成的编队,其前进、制速、靠泊全凭引航员的经验和对拖轮编队的良好掌控来实现。引航员给与拖轮的指令需有一定的提前量,不可待出现状况才匆忙作出指令,造成拖轮动作不及时甚至出现慌乱。滚装船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其船身的平行中体较短而到船尾舭部呈方形,靠泊时必需与码头线完全平行,若稍有角度,则可能发生船尾磕碰码头的情况。而当船体贴靠码头时,船首尾的收缆速度应保持一致,避免快慢不同造成船体与码头形成角度,不能做到船体平行的贴靠码头。
6.结语
“赫格・启动”轮已成功出坞,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大型滚装船在我国沿海的出坞数量并不太多,在操纵上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借鉴和参考,只有不断的进行摸索与总结,才能不断的提高与进步,确保此类船舶的安全操纵。
参考文献:
[1]陆志才,龚雪根.船舶操纵[M].海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应中,盛振邦.船舶原理[M].上海交大出版社,2003.
篇2
【关键词】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习;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97-02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护士执业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的考试,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合格标准。考试由卫生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每年原则上进行一次,一次考试同时通过两个科目为考试成绩合格,否则此次考试成绩作废,考生必须重新参加下一年的护士资格考试的全部科目。考试合格者才能依法从事护理工作,并申请护士执业注册。自2011年起,国家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从考试报名、命题模式、考试内容和考试管理进行了重大改革,由原来的四个科目改变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考试难度加大。笔者根据考前的学习,就备考过程的复习方法和一些学习体会简要的总结如下,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者参考。
1 夯实护理专业基础,加强实习阶段的再学习
护理基础理论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灵魂。在转入医院实习后,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阶段,绝不能放松对护基专业理论的继续学习。在这阶段一边要认真地、全面系统地强化复习教科书各门护理功课,夯实护理专业基础。一边还要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虚心请教,在日常临床护理实践中注意留心观察,做好实习记录,实习重点要放在对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健康评估、护理程序及护理专业技术、健康教育等知识的临床运用之上,举一反三,规律总结,才能全面巩固自己所学习过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从报名到考试约100多天的时间,复习宜早不宜迟,不宜“临时抱佛脚”,“临阵才去磨枪”,那就为时已晚了。所以,首先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制定计划要全面,不仅要包括学习的整体安排和进度,还要包括锻炼身体、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饮食等,这样做才能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学习才能提高效率。制定出复习计划后,贵在坚持、及时、经常,有步骤的循序渐进。
3 选择好考试指导教材
目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有很多,教材的选择和利用至关重要,一定要选择好国内最权威、最具有指导性的、最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教材进行复习,如: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要点精编》、《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同步练习题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卷》等考试指导教材。
4 勤学苦练,侧重要点刻苦学习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没有什么捷径,只能完全依靠自己狠下功夫去刻苦学习。复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勤学苦练,勤思考,勤动手,勤总结,把知识点连成串,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且侧重抓住要点、难点反复学习。
4.1 把握考试大纲重点和指导教材内容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国家标准,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其内容和范围体现了执业护士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护理工作的基本能力,要牢牢把握考试大纲的重点和指导教材内容学习。最新考试指导教材题量分布比例较大的第1、2、3、4、5、9、11、13、16、17章等章节要投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着重复习,而第6、12、14、18章等章节题量较小,相对可投人较少的时间来复习,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在复习中,必须把大纲内容与教科书内容结合起来,将大纲要求的重点、掌握内容复习到位,重点要掌握基本概念、名词、定义,理解原则、原理及与护理相关疾病的理论,同时也要把了解的部分仔细阅读,以防止忽视这部分内容而失去了至关重要的几分试题。
4.2 定期整理复习笔记 定期整理复习笔记,把难以理解的术语转化成自己容易看懂的说法,把容易混淆或不易记忆的知识点总结归纳成比较醒目的图示和列表比较等,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有了系统的复习笔记,就能迅速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以及内在联系,系统复习笔记是学习的备忘录,它为考前复习提供了很有使用价值的资料
4.3 查漏补缺,加深记忆 及时查漏,及时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就是多做同步练习题和模拟测试。通过做同步练习题和模拟试卷,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如何,可快速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对于自测出现错误的题型,在错的题目旁注解,及时回归教科书的对应章节,再次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学习巩固。每天对学习过的内容在睡前和早起时再回忆一遍而加深记忆。加深记忆不是单单的去死记硬背一些题,方法上可采用口诀、规律总结、重点与难点内容的点线面、各类题型解题方法的纵横联系以及结合教材课程加深理解等方式进行记忆。
4.4 温习历年考题 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题是“金标准”。通过温习历年考题,可提前熟悉考试形式和内容,了解和掌握考试题型样例、题量和考试涉及的知识模块。在总复习结束后,可在网上查找一下,以之为参照去做些练习,为考试做充分的准备。
5 坚定信心,轻松应试
自信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动力。应考阶段的全面复习极其苦燥和郁闷,首先要学会适度的放松,保持愉快的心情,快乐复习。面对护士考试要认识自我,要有自信。例如:我能行,我一定能复习好,我一定会成功的。临近考试,放下思想包袱和所有压力,切忌连续开“夜车”损耗身体,要注意充足的睡眠,适当的听听音乐,适时与家人及同学们聊聊天或散散步,多吃些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食物,如肉、鱼、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保证有充沛的体力轻松应试。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关键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教学改革 应用能力培养
论文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校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契机,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一些具体做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其宗旨是“以考促学”。自1994年开考以来至2008年底,累计考生人数超过2870万,其中90%的考生是在校大学生,可以说,大学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主体。
1 现状分析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80%~90%参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学生通过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理论知识得到了提高,尤其是通过上机练习,强化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克服了某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但是随着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深入展开,也出现了一些为考试而考试的现象,一部分考生不是通过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熟练的应用技术来通过考试,而是通过背题、押题、临时突击等方法达到“拿证”的目的,形成这种局面,完全有悖于“以考促学”的理念。对于学生而言,虽然可以拿到一个计算机等级证书,但也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计算机水平并没有太大提高;对于国家和学校而言,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没有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 问题的解决
针对这些现象的存在和所引发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和长期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方法,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2.1 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计算机考试与能力提高的关系
既然大多数学生愿意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也想通过考试拿到证书。这说明学生,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还是非常重视的。只是如何通过考试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不太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说明会、讲座等形式,在学生中普及等级考试中涉及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讲解等级考试中所涉及的各种计算机语言知识体系,由于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中涉及到6种高级语言(VFP、VB、JAVA、C语言、C++、ACCESS),我们将分别参加考试的学生按语言分成6组,每组配备一个专业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理论辅导的同时,带领学生进行上机练习。通过具体编写程序,理解和消化计算机语言的具体作用,并将以往考题中出现的实例与书本中的语句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计算机上运用正确的算法进行高级语言编程,达到“人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2.2 引导学生创建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站
选拔一些有能力的学生自建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站。由计算机实验室提供相应的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选派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从收集等级考试相关材料、网页设计、静态页面制作、网站程序开发,到服务器的安装调试、网站的维护和宣传推广等,都由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网站设有“网上考场”、“资料下载”、“考试论坛”、“考试指南”、“成绩查询”、“教材参考”、“名师讲堂”等栏目。学生们在收集资料的同时,丰富了有关计算机等级考试知识,通过建设考试网站,增加了网页的设计、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网络的安全与防范等相关知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转贴于
2.3 以全国机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契机,进行教学改革
从2003年起,我校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进行改革,由原来不分专业、不分层次,一律只学VFP、VB改为,理工类学生可以选学C语言、C++、VB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文科学生选学VFP、ACCESS;音体美专业学生可以选学“网页设计”、“Internet及应用”;教学上从偏重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到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上机学时数要超过理论教学时数,同时将一些等级考试中实际应用编程项目,作为上机实验的内容,由学生们独立完成。这样使学生们在平常的学习内容中就涵盖了等级考试的题目,提高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4 开放实验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安装、调试模拟考试系统
每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前,我校会将等级考试模拟系统软件放到实验室的FTP服务器上,由学生们自己下载安装模拟考试系统,自己设置考试服务器、监控机、以及考试机。通过做这些工作,学生学会了相关的网络克隆及传输技术,学会了网络共享和网络安全的设置,以及网络上如何建立用户、如何设置用户权限、如何登录用户等等,通过这样一些积极的举措,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们在准备考试的同时,掌握了更多的计算机实用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5 总结体会,提出建议
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结束后,我们组织专家、教师和学生在一起进行座谈。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等级考试中出现的试题弊病和系统漏洞等。例如:学生提出应该设立多种操作系统的考试界面,而不是单纯的windows系统一统天下,也应该开发出Linux系统下的考试系统;考生目录权限太大,会使学生作弊的可能性增大,会为不良考生散播病毒提供方便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极大的触动了老师,为下一步教学管理与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以后出题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3 结语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强化学生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丽.认真做好等级考试工作,深入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篇4
关键词:护士理论知识分数 护士操作技能分数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0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02-01
如今,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及先进的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才能提高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引起我们每个从事护理事业的医务人员深思。现就如何提高本科室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便更好应用于临床,通过护理教育持续质量改进来提高科内护士的业务考试分数。
1 计划(Plan)
1.1 要抓好在职护士的业务学习,及时吸取新知识,科内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适应于临床的需要。
1.2 科室每月要组织全体护士进行一次疾病查房,主要针对本病区病人的疾病特点,提出专科护理,并收集一些其他医学杂志上对该疾病的护理及治疗有关的新见解、新知识、新发展,鼓励护士发表各自的观点,取其之长,补其不足。
1.3 护士长对本科护士每日进行晨间提问,以本科常用的知识及常见的疾病为主。如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作用及副作用。常见病方面则以本科常见急症抢救、常见疾病的症状、临床表现以及护理为主。
1.4 科内每月定时进行各类仪器操作培训,以提高护士操作技能。
1.5 科内每月定时进行各种应急流程培训,以便护士在各项护理操作时按规定流程处理。
1.6 科内每月定时进行各项制度培训,以强化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1.7 医院护理教育中心每月组织护士进行分层业务学习,针对各层级的护士特点,让各科的业务骨干进行业务讲课,以便让护士掌握更全面的护理知识。
1.8 医院护理教育中心定时组织各科室护理质控员进行培训,以强化各质控方面的护理知识。
2 实施(Do)
2.1 科室每月针对科内业务学习组织护士进行一次护理理论考试,打好坚实的护理理论基础。
2.2 科室每月组织护士进行一次护理操作考试,以加强护士的操作能力。
2.3 医院护理教育中心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操作考试,重点突出那些必须熟练掌握的操作,如CPR等。
2.4 医院护理教育中心定时组织全院护士进行护理理论考试,以及时全面掌握全院护士护理理论水平。
2.5 医院护理部定时进行质控考核,如:糖尿病质控、压疮质控等。
2.6 医院护理部每季度进行科室季度考核,通过检查来发现科室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3 检查(Check)
3.1 科室教育护士每月对科内业务考试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提出此次业务考试需掌握的重点、要点、难点。
3.2 科室每月民主生活会时护士长均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的考前培训。
3.3 护士长每周2次组织科内护士集体讨论现科内病案存在的护理问题。
4 总结(Action)
通过2013年护理教育中心及科内进行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来比较2012年和2013年本科室14名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汇报如下:见表1。
干部病房病人的病情复杂,离休干部及家属对护理的要求较高。护士要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教材;考试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本文从高职的培养目标和职场对高职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出发,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进行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
1明确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高职教育中的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2]。
根据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笔者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组织教师编写配套学习指导和实验教程。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以基础理论“必需和够用”为前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训。自主开发网络考试系统,在考试方法上,着重考核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2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学习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笔者在多年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尝试采用一些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出来,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2.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自2001年起,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下,普及度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地区经济文化、教育水平、意识观念的差异,导
作者简介:鲁菁(197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
致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存在很大差异[4]。导致学生升入高职院校以后,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很熟练,有的学生对计算机一无所知。怎样弥合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差异,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建议在教学之初,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调查,考查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然后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认知情况,将学生分为零起点和非零起点两类。在教学过程中,对两类学生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对于非零起点的学生,有部分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学过的。为这类学生只需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指定任务复习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达到进一步提高的目的。对于零起点的学生,刚开始最好采用系统授课的模式,按照“演示授课练习理解巩固练习运用检查”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他们积极思维、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
2.2重视协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协作学习不仅有助于营造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活动是协作学习中主要的学习活动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注意小组成员的异质特点,使小组成员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意愿,便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3~4人为宜,以避免出现小组分化的情况。合理的分组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查、监督、指导,必要时还要介入活动,给予总体的认同与支持,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困难,或当发现某些学生的操作不正确或操作过程较繁琐时,给予及时的干预和引导,避免产生负面效果,保证学生间的交流取得预期的成果[5]。
2.3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知识。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学习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如下:
(1) 分析教学目标。列出为达到该教学目标所要学习和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作为当前教学任务的“知识主题”。
(2) 设计任务。将上一步分析得出的“知识主题”融入到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中。对任务一定要精心设计,保证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能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难易程度、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关联等多方面的因素。
(3) 自主完成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可以借助已有知识,通过教材、上网等多种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间交流互相提供帮助和支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小组的协作情况,注意总结遇见的问题,易犯的错误、成功的范例,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启发。
(4) 分析、评价和总结。除了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知识点、操作步骤和方法进行分析、讲解和总结以外。还应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优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 设计强化练习。根据分析、评价和总结的结果,为学生设计出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这类材料和练习经过精心的挑选,即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对教学内容巩固和强化的目的[6]。
3教材选用与开发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1]。高职计算机教材的选用要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论知识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以课堂讲授的教学形式为主。二是操作实验部分,学习内容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采用机房实验授课的教学形式。
理论知识部分,我校选用的是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委托南京大学张福炎教授组织编写的《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作为理论知识的教材[7]。该书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编排系统全面,很适合计算机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使用。
另外,组织专人编写了适合高职特点的《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指导和实验教程》一书,该书由理论学习指导和实验教程两部分构成[8]。针对《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点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把握学习重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理论学习指导中,对《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配有与这些概念和知识点相关的典型例题分析、强化练习和参考答案,方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达到尽快掌握和巩固教学知识的目的。
依据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第二部分“常用软件的使用”中的要求,实验教程部分由Windows基础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的使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0的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00的使用、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2000的使用五个单元,共九个实验构成。
实验教程的编排考虑四个方面。第一,以任务建构知识。每一个实验设计成为一个大的任务,大任务又由十几个小任务组成,每个小任务能够体现本章节需要学习的2~3个知识点。通过完成小任务,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继而完成每个实验安排的大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整个实验教学内容的目的。第二,内容编排适合学生认知规律。每个实验由实验内容、实验步骤、主要操作总结3部分组成。将具体实验步骤与实验内容分开,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会将注意点集中在实验内容上,通过积极思考、既有知识的应用、小组讨论、教师演示等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如果对某些实验内容的操作步骤有疑问或遗忘,可以
到第2部分实验步骤对相关内容进行二次学习。第三,各实验之间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第四,实验内容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如第二单元“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的使用”中的两个实验,一个是论文排版,一个制作电子板报;第三单元“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0的使用”实验里处理的数据是学生成绩。实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较容易理解,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考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为和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考试保持同步,为给学生提供与之相同的上机考试环境,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组织教师自行开发“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考试系统”。该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分为考试和监考两大模块,具有题库管理、自动分发试卷、定时控制收卷、试卷完成情况查询、理论题目自动阅卷、自动将考试结果打包上传等功能。
近三年,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考试系统”,组织了6次全校性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期末考试。试卷由后台服务器从题库抽取产生,保证不同场次的操作题目不同,在同一场次中操作题目相同,但理论部分试题不同。考试系统采用倒计时,考试时间剩最后3分钟时提示学生保存考试结果。考试时间结束,系统自动将考试结果保存并上传至服务器,同时显示出学生的做题情况,比如理论题目已做数量,操作题目保存情况等。实践证明,在每学期教学任务结束时,组织模拟江苏省等级考试形式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期末考试,一方面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另一个方面,使学生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该考试系统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教学结束后,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对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性模拟测试,锻炼学生操作技能和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冉崇善. 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4(31):37-38.
[2] 刘俭云.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大众科技,2007,100(12):152-153.
[3] 高建华.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1):15-16.
[4] 卜佳锐.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 福建电脑,2007(6):195.
[5] 李广凤. 交互式教学原则初探[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8):60-62.
[6] 何克抗.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 张福炎,孙志挥.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鲁菁,江敬尧,张永瑞.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指导和实验教程[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dvanced Vocation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LU Jing, MA Ji-jun, BAO Dian-qing
(Lianyungang Teacher’s College, Lianyungang 222006, China)
篇6
1.1实验班(PBL教学)
(1)教师课前针对性地提出开放性问题:每章节授课前,教师认真备课,根据各章节教学内容特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形式、种类、范围灵活多变,难易适度,力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学生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各小组进行组内问题讨论。自学过程中理解存在的偏差,通过讨论、分析,得到矫正,达成共识。如分歧不能达成一致,则向教师请教,教师也可选择性的直接参与讨论,收集并记录讨论情况,使下一步答疑解惑更具有针对性。由于学生之间的知识均衡,交流气氛轻松,通过合理分工获取资料,在讨论中综合总结,更容易发挥潜力,达成共识,暴露知识的漏洞。(3)教师答疑解惑、总结问题:教师在正式授课中,各组均对课前讨论作及总结发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指出问题的重点、难点和各组的不足。由于各组的总结均是通过集体讨论得出,教师对正确总结的好评将使小组成员集体受激励,而对不正确总结的点评将使小组成员集体受教育,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求知欲。(4)开放性实验的理论验证:课后,各组进入开放性实验室,对出现问题的总结进行实验设计验证,然后进行正确总结的实验预设计甚至预实验,对预实验进行总结及实验后修正。(5)课堂实验的进一步验证:各小组按实验预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对实验进行点评,指出问题和缺陷,进一步说明理论及实践的正确与否对结果的影响。学生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1.2对照班(LBL教学)
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以课堂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理论授课。然后教师在实验课堂讲授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基本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然后各小组学生按照教师讲授的方法实施,最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学生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2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2.1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班及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PBL或LBL教学法对学生在知识获取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对PBL或LBL教学法的认识。
2.2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同一份试卷,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为精选教学大纲涉及的基本理论掌握、集体讨论中出现的常见错误理论的判断和分析,以及理论的实践方法;题型包括选择题(40.0%)、判断题(15.0%)、分析题(45.0%),满分为100分。
2.3实践能力的评价
学生镜下观察血片(15.0%)、骨髓片中各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25.0%)、寄生虫和微生物标本的形态(20.0%),识别典型形态并写出名称(各限定时间5min);采用改良牛鲍计数板对已知标本进行细胞计数操作,根据计数结果和靶值的吻合度进行评分(40.0%)。4.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问卷调查评价
结果设计对PBL或LBL教学法的效果评价的调查问卷,PBL班发放38份,收回有效问卷38份;LBL班发放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性,提高学生自学、语言表达、运用工具和条件、逻辑分析及总结归纳、沟通交流及协作能力,显著减轻学习压力,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认可,PBL教学法明显优于LBL教学法(P<0.05);对于明确学习重点,提高理论的实践运用能力,PBL教学法亦优于LBL教学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理论笔试考核
PBL教学法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化检验考试成绩明显优于LBL教学法(P<0.01),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寄生虫检验考试成绩亦优于LBL教学法(P<0.05);其中,PBL教学法在判断题、分析题成绩明显优于LBL教学法(P<0.01),而选择题成绩,2种教学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实践能力评价
PBL教学法实验室培养实践能力,在血片、骨髓片、寄生虫及微生物标本、细胞计数实践方面不仅能显著提高检验快速性(P<0.01),还能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性(P<0.01)。
4小结
传统的教学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方法,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这种情况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尤为明显,因为中国多数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所接受的教育模式多为“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学习方式。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会学习的方法”,并非简单的“传授知识”。这正是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的区别所在。而“学习的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知识,一种特殊的知识,即“能够利用其进一步获取有益资源的知识”。本研究中发现,在主观上,学生已经认识到:相对于LBL教学法,PBL教学法能更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掌握知识的牢固性,提高自主学习、语言表达、运用现有工具和条件能力,也增强逻辑分析及总结归纳、沟通交流及协作能力,并显著减轻学习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在客观上,研究证实,相对于LBL教学法,PBL教学法更明显地提高学生的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化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寄生虫检验科目理论成绩;PBL教学法主要在提高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明显优于LBL教学法,而对于涉及基础理论问题的辨别能力上,两种教学法效果相当。提示PBL教学法更注重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发现自己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补充学习的知识,主动寻找获取知识的途径,提高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研究还发现,主观上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对于提高理论的实践运用能力稍优于LBL教学,但差异不显著。理论的运用能力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锻炼,因此在PBL教学法中结合了开放性实验室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辨别的能力及执行的能力,PBL教学组较LBL教学组在血片、骨髓片、寄生虫及微生物标本辨别、细胞计数得出结论耗时明显缩短,结论准确性明显提高。
篇7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案例教学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案例教学法是目前高等教育中盛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1]。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中一门主干课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根据我院学生特点及社会岗位需求,依据生理学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体验,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尝试和探索,以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及实现生理学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有效衔接的目的。
1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两班分为案例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两组学生入学后其他学科成绩均无明显差异。
2研究方法
两组采用同一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生理学》第二版),同一教学计划,同一教师授课。
2.1教学设计
(1)总结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后续课程的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把近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考点中的解剖生理学部分进行总结、汇总后作为生理学授课的主要内容,将其他学科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作为拓展内容。(2)收集临床案例和与之相关的生活实例,设计教学过程:在日后的生理学教学中,把生理学基本概念、正常参数、生理功能、生理机制及特点与临床相联系,通过临床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并应用生理学基础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3)目标检测中加入与本节课程相关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真题或考点,强化练习,使学生增强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信心;同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接受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总结和调整。
2.2教学实施
相同教学内容案例教学组教师精选案例和生活实例,紧扣生理学教学大纲,围绕生理学基础知识,结合教学目标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以恰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教学中组织展开以问题为基础的学生互动教学讨论,或将相关案例和生活实例穿插于授课内容中,进行关键知识点强化和总结。例如,在讲授血液生理中红细胞生成的相关内容时,设计了以下典型病例:李某,女,23岁,近一个月来感头晕、乏力、心悸,活动后气短。去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她面色苍白,精神倦怠。化验结果: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总数正常,血红蛋白:90g/L(正常女性110~150g/L),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正常,肾功能正常。经分析,医生认为李某患的是一种与红细胞生成有关的贫血,称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提出:医生作出诊断的依据是什么?铁剂又为什么能治疗贫血呢?同时进行知识拓展,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提出: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是什么?以问题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红细胞的生成过程和调节因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兴趣。
3效果与评价
客观评价本教学法的教学效果,采用传统笔试和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班进行评价。
3.1问卷调查
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了解案例教学组学生对本教学法的评价。共发出问卷51份,回收51份,回收率达100.0%。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本教学法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增强了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信心.
3.2达标测验成绩分析
按照教学计划,于学期中对前四章内容进行达标测验,对两组采取同时、同题、闭卷的方式进行。考试成绩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19.0)。结果显示:案例教学组学生达标测验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案例教学法确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4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任何教学模式都可能出现与时代不相适应的一面,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相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2]。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临床病例和生活实例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通过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学习生理学知识,训练学生紧跟教师思路、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意识。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考试信心。因此,在生理学教学中加入与本节课程相关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真题及考点,及时应用课堂讲授的生理学知识来解答这些问题,既不脱离生理学科内容,又能始终贯穿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医学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只要认真听课,提高听课效率,就能够轻松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增强学生应对考试的信心。总之,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临床实例,通过精心设计、恰当应用临床典型案例,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缩短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分析资料、探索解决问题的执行者[3]。但是,在选择案例或生活实例时,应注重与理论联系的紧密程度。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细致的梳理,使选择的案例与生理学基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作者:张艳杰 刘绍辰 田芳 侯树慧 单位: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敬东,王跃秀,侯晓莉,等.案例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6):413-415.
篇8
(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岛 266109)
摘要:本研究以发酵工程理论课程为例,从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2个方面对以主动学习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课程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实践效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模块化考核、学生授课、教授他人的平时成绩评价方式和注重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研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课程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主动学习;理论课程;评价方法;改革与实践;发酵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185-03
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高效精品课程发酵工程项目(2013BK208);青岛农业大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教学研究项目(XJG2013133)。
作者简介:李树文(1978-),男,吉林梅河口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发酵工程教学与科研;咸洪泉(1967-),男,吉林四平人,教授,博士,从事应用真菌工程教学与科研;郭立忠(通讯作者)(1964-),男,山东莱阳人,教授,教学院长,从事应用真菌工程教学与科研。
0 引言
大学理论课程的教授过程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多媒体的运用、学生回答问题、课堂测验和课程论文等形式完成的。目前的状况一般是课堂上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主动性的思考问题,但在课前和课后时大多数同学都不会认真地进行预习和复习;对于课程论文的撰写一般是出于被迫而消极地进行不同文献的摘抄和拼凑;针对课程考试采取的方式往往是考试前进行突击性的复习,形成暂时性记忆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对所学科目知识点能够理解和运用的寥寥无几。如果不对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学生长此采取这样的方式学习和应对课程评价,学生学习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培养,学校和教师未达到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而却形成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和一蹴而就的恶习。大学生基本都是一群具有独立行为能力和自我价值观判断的青年人,如何使他们在课堂上、课前和课后对所学习的理论课程进行积极地主动性的学习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本研究以发酵工程理论课为研究对象,从理论课程成绩评价方法角度进行改革与实践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课程的成绩评价方式提供参考。
1 改革内容
评价方式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规范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进行与教学内容配套的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进行深化改革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发酵工程为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为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对该课程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变革。课程总成绩的评定方法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所占成绩比例分别为60%和40%,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实现重过程重应用,使学生在课前、课堂和课后均能积极主动学习,具体内容如下。
1.1 平时成绩评价方法
平时成绩评价方法建立的目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考核方式的灵活性,既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又不能忽略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研究中将多种考核方式进行结合和实践,最终形成平时成绩的评价体系,分为3个方面。
1.1.1 发酵工程理论课程内容模块化考核与信息反馈
如图1所示,将发酵工程理论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依据发酵产品的发酵工艺流程分为5个模块,即分别为菌种、原材料、发酵培养、产物分离和发酵废物5个部分[1],每个模块授课结束后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试卷考核,考核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以及运用能力。模块化的总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这种评价方式依据教学内容和发酵工程体系设置,使学生明确了各个模块在发酵工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多次(5次)的考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自觉建立发酵工艺框架并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课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另外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信息反馈更加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教师对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辅导和讲解,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现实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不会不理解也无所谓”的自我逃避现象。
1.1.2 一次大作业,即学生授课并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问题的评价方法
发酵工程理论课程的实践应用部分即现酵工业采用学生授课的形式[2],讲授的内容均为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发酵产品的发酵工艺,例如:蒸馏酒生产、啤酒生产和酱油生产等。该授课是在前面模块化内容教学结束后进行的,学生在掌握发酵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和团队合作,以小组形式进行讲解和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引导。实施过程是每个小组一个题目,教师随机抽取小组内一名成员讲解,讲解后要求该组成员需要回答其他组成员和教师的问题,该组其它成员可对所题问题进行补充和替答。教师依据该组成员讲解授课和回答问题情况给予分数,分数占平时成绩的30%。实现该过程需要进行课前的学习与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与明确分工,进而自觉地参与到整理知识点、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讲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对知识体系的整合过程,授课后对问题的回答是知识运用能力的体现。该种方法达到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中积极参与、课后积极讨论的主动性学习的目的和培养了团队作战的精神。
1.1.3 教授他人主动学习方法的评价方法
图2为美国国家培训实验室对学习金字塔的研究结果[3]。如图所示,在所有的教学方法中,教授他人的主动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平均残留率达到90%。1次大作业过程中,每个小组对自己课题组的讲授内容能够理解和掌握,对其他组内容存在着了解而未能掌握的情况,可采取相互讲解教授他人的方法解决。教师将一个班级分为4个小组,即ABCD,如图3所示,一个小组分别将自己的内容分别讲解给其它3个小组,相互请教,使教者和被教者都能够主动的学习,最后每个组都学到了其他组的学习内容。教师任意选择小组的学生讲授其他三组的任意课程内容并回答问题,教师根据授课思路、知识掌握程度、回答问题情况,分别给予授课学生和其团队分数,该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教授他人的方法既能使教者主动性地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而听者主动性的学习知识和理解知识,同时又能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1.2 期末封闭式考试
通过前期模块化考核、学生授课和教授他人的手段,学生对于发酵工程理论课程的知识点能够理解和掌握,而期末试卷应该注重知识归纳总结综合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考题类型的设计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分数占60%,第二部分为实践案例分析,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分数占40%。具体的形式为2道大题,即一罐一线,一罐指的是与发酵设备有关的菌种、物料、灭菌和发酵条件等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一线指的是以某种具体产品的发酵生产、分离纯化和废物处理等知识点进行案例分析,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前期文献阅读和理论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够解决。因此一罐一线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必须平时进行积极主动的调研文献和阅读相关书籍并将基础理论知识加以运用才能够完成的。
2 实践效果
2.1 教学质量评价分数
教学质量评价分数是由学校教务处发起,由学生对教师所教授课程的总体质量进行分数的网上不记名评定。发酵工程课程改革前,即2010年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分为92.743分,低于当年全校平均教学质量分数;改革后,即2014年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分为94.875分,高于当年全校平均教学质量分数(具体分数可登陆学校网站查询:10.10.3.18/;2011-2013年未授课)。同时,对该课程的评价均是良好和优秀,没有了不及格、及格和中等的选项。从学生评教的分数看,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2.2 学生期末总评成绩
2010年改革前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由考勤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分数比例分为10%,20%和70%,其中平时成绩由学生上交一份课程论文评定,学生人数147人。2014年改革后课程的期末总评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分数比例分别为60%和40%,学生人数为149人(各年度学生成绩和学生人数可登陆网站查询:10.10.3.18/)。2个年度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比较如图4所示。改革后不及格学生人数为0,60-69分人数骤减,而80-100分的人数骤增。可见,该理论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3 总结
本课题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平时成绩比例至60%,平时成绩多角度的从模块化考核、学生授课和教授他人等方式进行考核,期末考试从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和实践案例分析角度设计题型,通过以上方式开展理论课程的评价考核,实践结果表明理论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和团队协作精神,本研究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课堂上、课前和课后对所学习的理论课程进行了积极地主动性的学习,同时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课程的成绩评价方式提供了参考。诚然,我们还需要进行深化改革,总结经验和教训,听取课堂内外的意见,争取教学质量评价分数达到95%以上,全部优秀,学生期末考试总评成绩均为良好(80-100分)以上。
参考文献:
[1]李树文,咸洪泉.生物技术专业《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1,242:205-206.
篇9
参加并完成总公司**第三、四、五批学习动车组机械师理论资格性培训合格,学习动车组机械师80人。
二、实训目标
通过现场实训,进一步提高配属各型动车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维修能力,掌握动车组相关运用、检修规章和安全作业要求,具有相关特种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对动车组一二级检修标准、作业流程、人身及设备安全的关键环节熟练掌握,初步具备独立作业能力,能够担当动车组运用检修工作,达到动车组运用检修岗位标准并取得任职资格。
三、实训方案及实训计划
采取理论培训与实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实作培训为主,理论培训为辅。其中综合类58学时,实作培训280学时,共338学时。
四、实训要求
1.现场实训期间,按时填写《动车组机械师资格性培训书(地勤)》。参加实训的人员,按培训计划做好学习记录;授课人员做好备课,职教科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纳入考核及职教培训周通报。
2.组织开展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并组织安全考试,满分为100分,90分为合格,车间安全考试不合格不得分配到班组进行跟班学习。班组必须进行8学时的现场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并组织安全考试,满分为100分,90分为合格,班组安全考试不合格不得进入现场进行跟班学习,班组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检修车间签订师徒合同,并分别提报职教科、劳人科审核。按照《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要求,结合地勤机械师岗位细化制定“师带徒”培训计划,跟班学习期间,按照《“师带徒”培训管理实施细则》开展“师带徒”培训,学员每天填写《学员跟班学习日写实表》,跟班学习结束后,填写《师徒合同履行情况总结》。由段组织进行定职考试,主要包含安全、理论及实作考试,满分均为100分,安全考试90分及以上为合格,理论、实作合格成绩均为80分及以上。
3.在每项实训项目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评,凡是出现项目不及格者,需按照该实训项目重新进行培训与测试,指导考评通过为止,后期培训计划依次顺延。
4.定职考试实作项目共五项:(1)工、量具,仪器仪表的使用;(2)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及紧急救护;(3)计算机基本操作;(4)钳工基本操作;(5)动车组运用检修专业技能。实作考试时,由职教科确定具体考试项目。实作考试共考评5项,总成绩按照(1)×5%+(2)×15%+(3)×5%+(4)×5%+(5)×70%计算。
5.如安全考试不及格者,延期一周,组织补考。补考不及格的,延期一个月,两次及以上补考不合格的延期三个月。岗位培训理论、实作考试任意一项成绩不合格的岗位培训延期一个月,组织补考。补考不合格者,岗位培训延期三个月。
篇10
【关键词】 综合教学;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66-02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实验教学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的临床工作态度,因此,构建优秀的实验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值得广大护理教育者重视和探讨。现将我校实验教学经验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专科学校2010级三年制大专护生,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57人,对照组60人。两组护生在性别比例、班级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示教,学生反复练习”为主;实验组采用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方法为基础、小组合作教学法、PBL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进行综合,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安排,采取适当的综合教学模式进行实验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授“肌肉注射操作”时,可按照①实验教师提前一周将教学病例和教学问题发放给护生,课前由各个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对病例进行讨论,分析问题;②实验课堂上,可以由三名学生分别扮演护士、10岁的儿童,儿童的母亲。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护患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护士不仅仅要注意技术操作的熟练性,还要做到安慰患儿,对患者母亲给予指导和健康教育,并随时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引发出来的各种问题;③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课前十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对各个小组的操作手法进行评价,对所设置的问题一一解答。
1.3 教学评价 ①课程结束后,两组进行统一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满分100分;两组护生的考试内容、监考老师均一致。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②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1.4 统计分析 资料整理收集后,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的比较 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护生课堂教学效果调查情况 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综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高职高专护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在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3.2 综合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综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提高护生学习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中以“问题”为主线,在实验练习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根据教学病例,是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路线完成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将情境-问题作为学习背景,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以增强学生获得和运用知识的学习动力[2],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在进行角色扮演中,让学生既能体会到患者的痛苦,又能够感受到护士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3]。同时,小组成员间也相互比较和相互竞争,学习紧迫感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护生学习更加自主主动。
3.3 综合教学模式有利于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通过综合教学模式,教师将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发放给护生,各个小组护生通过角色扮演,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无形中拉近了实验室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得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也有利于高职护生更快的由“学生”向“护士”角色的转换。
总之,综合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展了学习的思维[4],顺应了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了高职护生护理技能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护理人才,值得护理教育者将此教学模式进一步探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艳梅,窦冬梅,李博.综合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2C):564-565.
[2] 周芸.PBL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