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政生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07:2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史地政生考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史地政生考试总结

篇1

一、认真研究教材、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制定一个完整的高三复习计划

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对高中教材形成整体把握,明确复习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尤其要研究最新版本的教材,注意新旧教材的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并相应采取应对措施。其次要认真研究近几年的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熟悉考试要求、考试形式及近几年考点的分布情况。再次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完整的高三复习计划,使整个高三的复习做到心中有数。计划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留有余地,以适应变化了的实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整个高三的复习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学校要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计划的落实,充分发挥计划在复习中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重视课本

强调基础知识不仅是因为基础知识在高考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更是由于很多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掌握得不够好,很多问题似是而非,这就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影响他们学习的深入和整个复习质量的提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十分形象地说明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知识必然要求注重课本,教师应明确要求学生下功夫花力气记住课本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原理,甚至某些重要段落。必须纠正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当时记住,过后就忘,记忆无用的倾向。高考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考察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再现的能力。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在记忆的基础上,才谈得上灵活运用,才谈得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有理论,没有理论,头脑中一片空白,拿什么去联系实际,又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必须重视记忆,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三、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整合

高考中通过设置情境等呈现出的许多问题,从学科知识的角度看,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完整地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许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往往偏重于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而忽视了通过对知识的系统性整理来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结果只能是记住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不透彻,不深入,不系统,且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来掌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了解高中政治课教材中某一知识点与其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其次要引导学生理顺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再从宏观的角度使某一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张网。有了这张网,学生就能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全面地考虑问题,条理清晰地解答问题,任何一个细微的知识点都能“以点带面”地调取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和脉络体系,长此以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逐步提升,学科知识在其自己构建的“天罗地网”中总能找到答案,学生自然游刃有余,信心百倍。

四、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在整个高三的复习中,要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做到精讲多练。讲是基础,练是目的,讲是为了促进练的提高,练能检验讲的效果,实现讲的价值。只练不讲,困惑增长;只讲不练,缺乏实践。“讲”包括对教材的讲解和对试题的解析,在教材讲解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各科知识的考试要求,要让学生了解每科的重点、难点所在,并且要通过及时的辨析、比较,使学生清楚掌握易混淆的知识点。实践证明,讲清易混知识点能够极大程度地避免学生发生知识混淆错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应以几套经过多年实践检验、有较高信誉度的题纸为基础,同时博采众长。对重点知识要反复练、多角度练,通过“千锤百炼”使学生牢固且全面的把握重点知识,理解掌握难点知识,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在试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高度概括,力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不仅从练习中获得知识上的收益,而且品尝到做题的乐趣。这需要教师下功夫研究习题,研究学情,使学生通过熟能生巧的“会”,带动“模棱两可”的不会,充分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在“讲”和“练”的过程中,文综合的史地政三科老师应加强沟通、交流。我们常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在史地政三科中偏科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而文综合一个重要的考查点就是学生对文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们都了解“木桶原理”的寓意,而对学生的及时“补短”是某一科老师力所不能及的。史地政老师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往往能及时发现某些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弱势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让教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另外,在试题的选取中,若能选择一些涵盖史地政三门学科的材料和试题,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做题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到“练题”的实效。

五、充分发挥教师在复习中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保证高三复习的顺利进行,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复习中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不可偏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夯实基础,抓住复习的重点难点,以及教给学生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提供高考的最新信息,并为学生分析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规律,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起把关定向的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体现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对所学知识自主地进行归纳、整理、总结,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并能运用自如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篇2

摘要:学生是教学的载体,学校的培养计划、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方面。因此学生评价教师是教师改进施教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形式。文章基于河北省教师教学评估的进行中“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教师结果为重要依据、学校考核小组评价为主导”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创新模式,深入探讨教师教学质量中学生评价的重要意义、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生;评价;教师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和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传统的教学评价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探索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由学校单方面评价教师的现象必须改变,必须建立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自评、教师互评、考核小组评价的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了以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教师、学校考核小组评价的制度,从而促进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以便在实施教学活动中不断调控。但是,学生评价教师受到学生的成熟度和鉴别能力的限制。学生评价教师这一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年龄或年级的学生。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没有完全成熟,价值观没有正确定型,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状况很难形成自己清晰明确的看法。还不具备较为成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评价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我们研究的对象为乡镇初级中学,学生评价教师的现状况。分别采取访谈法、包括学生访谈和教师访谈、调查问卷法和查找资料的办法,以问卷的形式归纳总结,共向参评教师教师发放问卷41份,回收41分,向参与评价的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

二、结果分析

结果表明参加本次教师评价的学生共150名,按学生学习成绩分好中差三个档次,参评教师41人,从调查学生评价教师的结果看,对于数学、英语、理化教师的评价与学校考核小组的评价相差较多,得分都在80分以上,对于史地政、生物、音体美微机教师的评价较高,班主任的得分较高,得分都在90分以上。对于个别教师的评价在80分以下。

产生原因。一是学科特点。数理化教师教学压力大,这些学科理论性强,理解和接受起来有难度,因此,教师布置的学生作业量大,学习难度大,个别教师由于过度加大了课业量和考试的难度,单纯追求成绩,而忽视学生实际,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接受知识的难度较大。中学生由于年龄和成熟度有限,对课业压力不理解,从而造成差生经常和教师对立,学生对教师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和授课方式不满。因此,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加强与学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相反,其他学科,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作业量校较小,尤其是开卷考试的科目,教师和学生对立的情况较少,尤其是音体美教师和微机教师大受欢迎,学生的打分较高。总之,原因来自双方。二是学生原因。学生年龄还小,心智没有完全成熟,价值观没有正确定型,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状况很难形成自己清晰明确的看法。他们建议并认为学生评价制度的制定、组织和管理是最重要的,评价结果要合理使用。

三、建立和完善学生评价教师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建立学生评价教师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体系,确保活动的真实性、科学性有效性。首先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看待教师的施教行为,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教育学生,明确学生评价教师是师生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不应带有个人倾向,既要正确反映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又要客观和公正,教育学生在不断的评价过程中不断成熟,成就教师也成熟自己。其次,参加评价教师的学生要慎重选择,要有代表性,最好是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参与,这样可以反映教师的全面情况。再次,问卷的形式、内容、分数设置要合理,核分办法最好去掉几个最高分和几个最低分,防止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再次,在评价得分的使用上,要考虑到学生的成熟度和年龄特点,在对教师全面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应控制在10%左右。最后,要让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明确学生的评价是帮助我们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信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由并不成熟的学生来评价,大可不必有多少顾虑。只要是真诚地对待学生的每一个细节,相信学生也会报之以真诚的评价。

篇3

一、让思维碰撞,让学习发生“问题导学、小组合作”的新授课模式

“某某同学,你真棒,给你加3分。”这是当下课堂常见的一幕,但许多时候,如果深入追踪就会发现,这样的加分由于没有及时记录,也不累积评比,往往是教师随口一说而已。可是,这个困扰课改的“瓶颈”,最近在我校的课堂改革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突破。

1.课堂借助问题导学推进,让每一次加分都实实在在

问题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问题对读书学习的重要性。阅读中,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课堂上,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优质高效的课堂一定是围绕问题进行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围绕问题进行猜想、论证与演绎。课堂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过程。可以说问题是知识的大门,是智慧的钥匙。

教师上课离不开相应的问题,问题导学的授课模式不是指整堂课在形式上提出一些问题,而应该综合考虑这一节课知识点的难易,学生掌握的现实情况,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等,之后合理设计一些问题,问题的质量也就决定了评价的效果。

问则疑,疑则思。教师通过一个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布障设疑,激起学生的疑问,通过释疑使问题步步深入,使学生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组织教学的效果。

2.课堂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次评价都凝聚集体智慧

(1)问题分配

对于学生能独立回答的问题,首先由学生自愿举手回答,回答准确,对所在小组有加分;若回答得不准确,优先由组内其他同学补充完善答案,回答正确,对所在小组仍有加分;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由其他小组帮助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小组给予加分。这样既能检验个人的思维,又能促进组内的团结合作,加强组间的竞争。对于学生不能独立回答的较难的问题,或者答案有多个方面,个人较难整理全面的问题,交给小组讨论完成,发挥小组集体的智慧。

(2)限定合作时间

目的是使学生把精力放在主要问题上,不在枝节问题上浪费时间。做法是在小组合作前,先让每个学生进行3分钟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的现象。交流时间5分钟左右,交流方式:小组长安排发言顺序,其他人倾听,经过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3)教师巡视指导

当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及时对各个小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当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4)小组自由展示

让小组长安排本组成员,将讨论的问题结果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倾听,然后再做评价,教师随时点评引导。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交流反馈,暴露问题。

(5)教师及时评价

主要方式是加分、口头表扬、竞争(评选最佳提问奖、最佳方法奖)等。学生在每节课上的学习表现、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的情况等都被准确地记录下来。一周结束后,学生上述表现会有专人录入综合性评价系统。这样做,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过程性表现,便有了准确的数据记录。

现在,通过综合性评价系统的详细记录,教师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家长会时,班主任只需要把学生一段时间的综合性评价数据摆在家长面前,学生的优点、缺点及应关注的问题也就一目了然。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科任教师、班委、课代表、学科小组长都会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对学生一天中的课堂学习表现做出评价。

二、让学生期待的“自主互助学习型”习题讲评课模式

走进香河一中习题讲评课堂,你会惊讶地发现学生有一种不亚于学习新授课的热情,时而小组讨论,时而进行板演,最让他们兴奋的是让他们作为命题人设计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让同学回答。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存在这样一种困惑与无奈:占总课时很大比例的习题讲评课难讲。公开课优质课几乎无人选取习题讲评,习题讲评时教师在台上讲得激情四射,而学生因为已是学过的知识在台下却表现得似一盘散沙,各做各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把课堂当成自己一个人的舞台,没有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而在高考备考中,试题讲评课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课型。一节有效的试卷讲评课不仅仅是澄清正误,单纯地分析试题,更是突破难点,诊断纠错,提升思维,点拨解题思路和技巧,提升解题能力。因此,我校开展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设计探讨,发挥了团队的智慧,形成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试题讲评模式。每个学科在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微调,使之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1.教师要在课前收集信息,诊断学情

教师及时阅卷,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准确进行数据统计,诊断学生失分的原因,反思教学的不足与失误。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试卷习题,分清是学优生、学困生还是临界生,最后制成考情分析表。

2.认真编写教案

教师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编写好教案。编写教案时充分考虑好这样几点:①哪些要详讲,哪些应略讲;哪些可以不讲,哪些需补充讲?②分别需要采取何种讲评方式?③该采取怎样的教学顺序?④如何营造课堂气氛?⑤师生应如何互动?⑥需要哪些教学资源?⑦课后如何补练以消化、巩固?

3.课上合理运用讲评策略

(1)抓住重点,分清详略。笔误型错误,学生自己订正;概念原理型错误,师生共同分析比较;能力型错误,教师重在点拨。另外,典型题目借题发挥,广开思路,使之举一反三。

(2)错题归类,有序讲评。先按知识点或题型将错因归类,然后再按一定次序讲评。这样不但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有利于学生突破问题症结,掌握其实质或规律。忌不加整理,逐题讲评。

(3)多解多挂,拓展延伸。习题讲评不可就题论题,方法单一,而应一题多解,一题多挂。把相关知识点和相关问题向纵深拓展延伸,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这样的讲评方式,不但能够达到解一题知多法,连一片会一类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联系、对比、评价的学习能力。

(4)巧改题目,变式练习。讲评一道题目,不仅仅限于讲清本题的解法和答案,还要善于将题目加以变通,促进变式练习。

4.课堂具体操作

(1)自查自纠:每次考试,把试卷的答案和评分细则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参考答案进行自我批阅,用彩色铅笔在参考答案中将自己漏掉的知识点标画出来,然后补写在答卷上。再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失分,学生把错误的原因和反思结果整理在错题本上。教师定时收上来并把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与分享。

(2)小组合作互纠。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在组内讨论,通过这种方式部分错题被学生自我反思和消化,同时加深了对存在疑惑的试题印象,为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3)高效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讲评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互动,倾听学生的声音。

(4)在训练中感悟提升。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考试题经过老师一番点拨学生马上如醍醐灌顶般清醒,可是下次考试时候还会错,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听懂了,但是没有将这些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高效的讲评课要引导学生从做题走向悟题,从学会走向会学。因此,在讲完试卷习题后,要做变式训练加以巩固和强化。并引导学生把考试的心得、体会、方法形成文字整理在笔记本上。

试卷讲评过程不能仅仅就题论题,它还要引导学生重视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将反思穿在整个讲评的全过程,成为教学的新常态,才能打造高效的讲评课堂。

三、以“三课”促课堂改革成果的落实,促教师的专业提升

香河一中2013年的工作计划明确提出教师要由管理型向学术型转变,为实现这个转变,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做法。两年来,在实现转变的过程中,学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在此过程中,以“三课”促教学质量的提高、促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以全方位的公开课为教师的专业提升搭建平台

(1)以示范课引领课堂教学

一个年级、一所学校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某一位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共同为高效课堂努力的结果,所以要通过引领把其变成大家的共同追求。

首先是用高级教师的示范课引领年级备课组的教学。高级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在备课组内的威望高,由他们依次作示范课,必然会起到引领作用。其次是以教研组长的展示课引领学科组的教学。再者是以外出学习人员的交流课引领课堂教学的创新。每学期学校都要有几十名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教改专题会(包括参观、研讨、交流、报告、讲座)、优质课比赛与观摩、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培训等。为了使外来的经验能落地生根,学校以交流课的形式请外出学习人员作专题介绍或体会交流,从而使学校的教学改革在新经验、新信息中不断完善、提高。

(2)突出中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为学校发展培养生力军

教科处组织中青年教师公开课(包括优质课和研讨课)大赛。在高一、高二教师创新课的基础上,年级从每学科中选拔两至三人,再经过精心准备,分别参加学校的优质课大赛和研讨课大赛。对大赛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学校不仅给予表彰奖励,而且推荐他们参加市级以上的优质课比赛。

(3)以跟踪课、汇报课来强化“新”教师的培养

学校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了一个半月的跟踪课。跟踪课是由年级安排新教师每节都跟随听课,并课后及时给予指导。每学期教科处要组织兼职教研员随堂听取新教师的汇报课,对进步明显且教学效果好的新教师给予奖励。

2.以说课引领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科处组织全校性的“同课异构”说课大赛,为说课积累经验。首先是各个学科的全体教师、班子成员和其他学科代表集中半天时间,听取“同课异构”说课大赛。学科说课结束立即转入该科评课会,由评委代表、教研组长进行说课点评,校长和主管校长讲说课的建议和下一步安排。然后是参赛教师与评委单独交流,进一步总结得失。

总之,说课大赛及推广,使教师们出现三个转变。一是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向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二是由习惯性个人独立备课向动态的显性的思维备课转变;三是由日常备课零星的讨论向集体的互相传递信息共同探究备课转变。

3.以评课促“公开课”价值的最大化

每节公开课的价值,对新教师来说是意义最大,这些教师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学校将备课组的评课放到了首要位置。教科处组织学科组的评课,并邀请校领导和其他学科组代表参加,校领导将听课的体会和同科教师的发言认真梳理,总结出公开课的亮点并给予推广。另一方面对一元性的空话、套话和避重就轻的发言,给予及时纠正和引导,同时对遇到的突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建议。校领导对公开课的正确导向和把关使公开课的价值进一步增大。由于评课坚持了求“真”求“新”,使公开课的价值不仅在听课的过程中释放,而且在评课的过程中又得以更充分的释放,使老教师、中青年教师和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在向学术型教师的转变上都向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我们每个人都不缺少梦想,甚至不缺少为梦想开始行动的勇气,与成功者相比,我们缺少的是坚持梦想的决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