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考试成绩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4 19:3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考试成绩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考试成绩总结

篇1

关键词: 高等数学 考试机制 问题 考试改革

高等数学是理、工、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许多文史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独特作用,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考试是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和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发挥着评价、导向、反馈和激励的作用。然而随着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与现行的教学改革要求出现了不适应的地方,考试应有的功能退化了,对教学产生了一些影响。因此,如何建立起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机制是摆在数学教育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 传统考试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传统的高等数学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考试的内容不全面。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和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问题,而对学生独立思维、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不够,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与高等数学突出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的教学理念不相吻合。二是考试的方式单一。考试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总结性检查、衡量和评价的一种主要方法。考试的方式可以分为口试、笔试(开卷、闭卷)、操作考试、撰写论文(设计)、速度测试和难度考试等。目前高等数学考试的方式主要采取闭卷笔试单一形式,一般在课程结束时组织进行。三是考试成绩评定的不合理。目前高等数学课程考试成绩的评定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项构成,平时成绩约占20%,期末考试成绩约占80%。平时成绩由平时学习表现和平时作业成绩相加得出。平时学习表现占总评成绩的10%,包括学生参与课程的程度、态度,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表现的好坏;平时作业占总成绩10%。这种评定成绩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教师很难给学生以公正合理的成绩。

二、 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

考试改革应依据高等数学的课程标准,突出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基本理念,在考核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的同时,加强考核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在考核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考核实践能力,注重考核数学思维和数学品质;在成绩评定时,教师不仅要关注考试一次性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情感和态度;在考试功能的发挥上,不仅要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而且要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指导促进功能。

(一)考试题型及内容的改革

传统高等数学考试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和证明题。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考核学生对“三基”的掌握情况,反映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考试试卷的主要部分。应用题主要考核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证明题主要考核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以上题型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为此在现行考试中应进行如下的改革。

1.去除选择题,增加简答题和风险题。选择题具有客观公正和考核的知识点覆盖面广等特点,对考核学生的“三基”的掌握情况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考试成绩中选择题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对不会做或没把握的题目可以进行猜测,更有甚者可以简单抄袭,这样就失去了选择题的优势,达不到考试的目的。为了更真实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采取了简答题和风险题的新题型。

2.考试内容的改革。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三基”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对概念进行归纳小结,对理论加强理解,对方法进行提炼。如在考核积分学时,可以出如下简答题。

题一:写出计算不定积分的基本方法及特点,并说明计算不定积分的基本思路。

题二:在学习定积分计算时,我概括出“一个定理,一个新函数”,请描述该定理及新函数,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题一要求学生明白不定积分计算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思路。计算不定积分的基本思路是:利用数学的恒等变换把要求的积分转化为基本积分公式或已知的积分公式,以便求出不定积分。通常转化的方法有直接积分法、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三大类主要计算方法,而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特点和处理对象。直接积分法主要处理简单函数的线性组合的积分问题,换元积分法主要处理复合函数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问题,而分部积分法主要用来解决两类不同函数乘积的积分问题。

题二要求学生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定理及积分限函数,从而让学生明白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联系,理解定理及函数的作用。

通过上述两题考核,我们就可以知道学生对不定积分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定积分与不定积分计算方法的联系性,从而适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的改革

传统的高等数学考试一般在课程结束时采取闭卷笔试单一形式进行考核,这种形式的考试具有易组织,好操作,题型多和知识覆盖面广等特点,主要适合考核学生“三基”的掌握情况,是目前考试的主要形式。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考试形式和时间的单一性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如难以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实践能力和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指导促进功能等。为了与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相适应,我们应当进行如下改革。

1.采取多种的考试方式。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基础上,增加开卷形式、半开半闭形式、口试和小论文等形式。开卷考试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方面,如对导数应用和积分应用的考核可以考虑采取开卷形式,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部分负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采取多节点的考试。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除了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核外,还可以采取课堂考核、单元考核、网上不定时考核。多节点的考试有利于考试作用的发挥,应切实把考试纳入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实现考试对教学的指导促进作用。

(三)考试成绩评定的改革

考试成绩采取多节点和多形式的成绩合成形式,主要包括课堂考试成绩、平时作业情况、单元考试成绩、网上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同时把考试的功能作用于教学的全过程。此外,在阅卷时,对简答题、计算题和证明题要进行采点给分,要更多关注学生解题的过程,切忌只看结果给分。

总之,高等数学的考试改革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必须进行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经验总结才能更好地发挥考试的功效,真正把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发挥好。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第五版・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赵树等. 微积分(修订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高职数学考试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教界的共识。新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在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建立一种宽松的开放式的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重新认识考试的意义,对考试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本文就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现状与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与人类文明、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在文化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数学训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是其他训练难以替代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着眼点、处理问题的条理性、思考问题的严密性,这些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较高的数学修养,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对科技工作者还是企业管理者,无论对各行业的工作人员还是政府公务员,都是十分有益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更是无处不在。各个领域中许多研究对象的数量化趋势愈发加强,数学结构的联系愈发重要,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给我们一个现实的启示:每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现代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因此,数学教育对所有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都必不可少。

(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高职数学课程的设置沿袭普通高教数学课程的模式,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如《经济数学》课程的数学理论较深,在旅游、经贸、商务等专业中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渗透力度浅,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以课堂纯理论讲授为主,“满堂灌”现象普遍,况且高职学生的生源较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差,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数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有些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干脆不设置数学课,或数学课作为选修课,这对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提高极为不利。陈旧的数学考试模式能制约教学模式的改革,影响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改革数学考试模式,转变数学学习评价标准,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考试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现阶段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考试功能异化

目前数学考试与其他学科一样强调考试的评价功能,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只重分数的多少,这样只能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考试功能的片面化必然导致教学的异化──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这种考试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使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缺失。

(二)考试内容不合理

数学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就高职教学特点来讲,数学的应用性内容欠缺,数学理论性要求偏高,过多强调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用数学,教学的结果仍是以知识传播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

(三)考试方式单一

数学考试模式长期以来基本上是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完成。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很多学生采取搞题海战术的方法应付,忽视了掌握数学学科的思维素质。

(四)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

高职数学的考试模式与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层次的复杂,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效果不理想,造成数学成绩不合格率在文化基础课中占领先地位。2004学年,我对所在学院招收的高职新生第一学期《高等数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了统计,结果90~100分占3.8%,80~89分占10.1%,70~79分占20.5%,60~69分占28.9%,60分以下占36.7%。学生在消极和被动中应付考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与实践

根据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数学教学要求体现“以应用为目的,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原则,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下,数学考试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考试模式作了摸索,取得一定效果。

(一)引用“一页开卷”模式

近年来,一些高校试行了“一页开卷”考试模式。该考试模式在北美一些国家较为流行,所谓“一页开卷”是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携带一张A4纸,在这张纸上写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或典型例题解法,要求只能手写不能复印,考试结束时,这张纸连同考卷一起上交,并且这张纸上所记录的内容也将被阅卷老师作为打分的一项参考。学生认为,这种考试办法,至少减轻了许多心理压力,不用再死记硬背那些数学公式(如积分、微分、导数公式等),学生在总结这张纸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总结,等于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同时也承认,单靠一张纸上的东西是无论如何也应付不了考试的,尤其对数学学科来说,思维素质是最重要的。

(二)学生出试卷模式

学生惧怕考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对考试的畏难情绪缘于试卷的“神秘”度,正是这种对试卷的神秘度引发了心理压力。学生自己出试卷的模式完全减轻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负担,激发了考试的兴趣与复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体做法是:

(1)教师宣布学生出题的考试模式,学生的兴奋度即刻替代了考试的紧张感。

(2)每个学生必须出一份试卷,并做好标准答案交于老师。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功效,为了能出好卷,并提供正确答案,不得不把知识吃透。

(3)考试试卷的题目将在全班学生试卷中抽取,向学生承诺试卷的全部内容是班内学生试卷的原题,但被抽到学生的题目最多一题。

(4)考试评分30%以学生本人试卷的质量计,70%以统一试卷考试成绩计。

这种考试模式提倡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并增加了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考试结果与没采用这一模式的前一单元比,平均分提高了8.46分,合格率提高了6.7%。

(三)课程形成性考核与论文相结合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培养学生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合作(learningtolive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tobe)”。我们在课程教学和考核中应该且必须贯彻实施。数学教学如何应用于社会经济建设,是评价数学教学的标准,所以高职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的教学评价方式即考试模式,应该与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相挂钩,以下是“30%课堂教学+70%知识应用能力”的考试模式。

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考核。把学生的听课出勤率,上课提问、回答,作业完成情况形成考核内容之一,占数学成绩的30%。

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或小于3人合作,走向企事业单位完成所学知识应用的调查报告、论文或企业生产方案论证报告,在寒假完成,上交后作独立论文答辩,以查验合作组成员参与投入度与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经济数学》课程,在课堂学会基本数学方法后,教师要求学生就如何利用极限、导数、微积分知识进行对利率问题、投资问题、经济优化问题、产品成本与利润边际问题、市场销售策划等方面的调查报告或论文,并要求必须有数据与事例分析,防止纯理论抄袭。论文的质量与答辩情况占数学成绩的70%。

这种考试模式,开始阶段学生非常赞同,因为在表面上取消了坐下来考试这一关,随着过程实施的体验,学生中会出现畏难情绪,有些学生不知如何迈开第一步,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与同学的相互交流合作下,他们逐步学会了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1%的学生能较优秀完成,且对金融类业务已较为熟悉;56%的学生能基本通过论文答辩,已对经济数学知识基本掌握;33%的学生的论文质量与答辩情况不是很理想,其原因有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够深透,知识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的缺乏,也有12年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惯性。

然而,这一模式不同程度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应用能力,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调查、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由单纯考核课程的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四、考试模式改革引发的思考

考试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如果仅仅就考试模式本身进行改革,相关的系统原封不动,改革必然失败,所以,确立新的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推进考试方法的改革,完善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的关键和保证。因此,考试模式的改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多样化的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生 数学成绩 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95-01

1 研究的理论依据

首先,2005年《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其次,2009年《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发挥数学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多元智力理论: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教师应乐于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

2 研究的过程

2.1 五年制高职生数学考试成绩评价的调查和分析

笔者在我校4个系按专业进行分层抽样选择2011级的120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从学生对目前数学成绩评价的态度、课程安排的建议、评价形式的看法和评价内容的认识等四个方面来调查,发现学生对数学考试成绩的评价比较注重结果,希望有个好分数;害怕严肃的考场,希望多看平时表现评分。

2.2 研究形成性评价,多在平时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2.1 增加口头测试

采用适当减少笔试,增加听、说、读、写的面试考查形式。微积分的基本运算公式和法则是解题的基本,公式记不住很难会求微积分的题目。在考察这个章节的笔试前,我请学生先以两个一组为单位记忆公式,然后在教师的监督下一问一答背公式,最后教师根据每个人的记忆熟练程度打分,效果较好。

2.2.2 适时的操作测试

五年制高职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学习,适当融入动手环节。如在教授《多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之前,请每组的学生自制正三棱柱、正四棱柱等几何体,并请学生课前搜集生活和生产中棱柱和棱锥的图片。课上,让学生将多面体展开讨论多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操作测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2.2.3 适当的随堂测试

为了能对当堂课教学的内容得到及时反馈,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采用了随堂测试。如在学了《椭圆的标准方程》这一节,在小结完所学内容后,请学生准备纸测验,求已知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坐标,而后学生交上来老师利用课间10 min时间在教室批改打分,计入平时成绩,对有错误的同学个别辅导。

2.2.4 加入合作学习

改变以往处理习题的方法,将全班分成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派小组代表到讲台前给全班学生讲解习题,主要是讲解解题思路。对于教材上的部分例题或习题让学生像老师那样到讲台前讲解,学生可设问、答疑、补充、纠错,最后由教师。讲解好的学生会有一种荣誉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2.5 形成性测验

教学评价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是观察,以确定一名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也可以是紧跟在一节课后的评价活动,教师可以用一两句话总结上一节课的要点,并且提出相关的问题,描述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

2.3 构建五年制高职生数学考试成绩评价的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以上的调查结果,并依据校情、学情,本人设想了五年制高职生数学考试成绩评价的理念:发挥评价功能、改革评价内容、改革评价形式、改革评价主体。

2.3.1 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发展

(1)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如果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正确的,那么给以优异的成绩,就能达到肯定学生的目的;如果教师认为学生的行为有错误,那么给以略低的学习成绩,就能达到引起学生注意、纠正学生错误学习行为的目的。(2)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即使学生的答案错误,只要答案是他探究和尝试的结果,就应予以鼓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

2.3.2 改革评价内容,促进学生发展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设计理念,变单纯的知识评价为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体的全面评价。

(1)知识与技能:包括随堂测试、章节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四部分,体现硬性和量化考核为主。(2)过程与方法: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学习方法、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放在过去与现在的纵向比较上。(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是反映学生上课、作业等方面的意志、品质、态度、习惯、对数学学习有无成功的体验。

2.3.3 改革评价形式,促进学生发展

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与对象,采用书面的考试、答辩、作业、活动报告、计算机操作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评价的结果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2.3.4 改革评价主体,促进学生发展

过去对学生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改进的功能很难得到发挥,可采用多元主体的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原有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居高临下的传统评价关系得到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理智、情感与行为相统一的互动过程。(2)小组互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机会,让小组对同伴的合作能力、完成作业等情况进行评价。(3)教师总评。教师再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3 研究的结果与反思

3.1 研究的结果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使新课程的理念得以体现。尤其在小组讨论时,学生们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大家分工合作把问题解决。(2)教师的教育理念有所更新。通过该研究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有效地促进了自己的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学生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并且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

3.2 研究的反思

(1)通过一年的评价实践,笔者深深感到有效实施评价需要教师对评价目的有基本了解和掌握。(2)与传统的纸笔测验相比,这种评价需要学生和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3)教师的课题研究应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实践中找到有价值的研究点,平时要坚持收集整理资料,又要注意调整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念。(4)为了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教师应平时做个有心人,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兴趣,多挖掘教材中的新信息等。

参考文献

篇4

在过去,我视考试如拈花般轻松,但如今,还在作黄粱美梦的我不得不被残酷的现实拉回到起跑线上。一个让我想都不敢想的分数活生生地写在数学试卷上,我不相信,揉一揉眼睛,以为自己看花了眼,但却真是六十七分。一瞬间,泪水如钱塘江的潮水一涌而出,势不可挡,揩了又流,流了又揩。六十七分,我从未考过这么低的分数,唉!可怎么对得起父母和老师那期待的目光哟,我的天!

拿了试卷,回到家里,父母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我无言以对,因为我*砸了,输了。输就输在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考试很轻松;输就输在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自己很聪明;输就输在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自己肯定能考上九十分的侥幸心理!

总结教训,四个字:骄傲自满!这四个字如毒蛇般吞噬着我的心,使我成绩一落千丈。我决心赶走它们,脚踏实地才是我新的格言,谦虚谨慎才应当是我的座右铭!

“别灰心,儿子!失败乃成功之母,大丈夫何惧一次小小的失败!”老爸一本正经地拍着我的肩膀,鼓励我说。

篇5

关键词:数学 考试 改革

考试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工具和检验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考试的目的、方法、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考试结果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思考方法,所以要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应改进考试制度。

一、改革考试观念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不仅仅是后续学习及解决问题的工具。更重要的职责在于培养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素质,并能结合自身专业进行应用。教师以书本内容为主。讲授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习题一味灌输,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程变得与现实生活脱节。教师只注重考试结果和内容,强调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而忽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已经没有升学压力。学生也是以应付考试为学习目的,或单纯追求高分。或六十分万岁。考完就再也不会去碰数学课本。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望,违背了设立高等数学课程的目的。

二、改革考试方法

长期以来,数学考试的唯一形式是闭卷笔试,最终成绩往往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闭卷笔试占了较大比重,这种考试形式造成了“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复习背笔记”的普遍现象,容易让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其实数学考试虽然有其特殊性,却也可以融合多种考试类型,如可以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改变考试题型,笔试与计算机考试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等多层次、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可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上机成绩组成。不仅有利于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而且更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新认识数学课程的意义。

1、平时成绩可增加单元小结或论文形式。

平时成绩一般由到课率及作业情况给出,其实平时成绩还可考虑由解题的创新性、单元小结、论文等多种形式得到。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思路、新解法,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对于一题多解和一题多问的学生要适当给予加分奖励,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的情况下,主动思考探究。

单元小结可在每章结束或总复习时进行,可要求学生对该章节内容做一个梳理,写出重点理论内涵,并附以相应例题,最后总结本章所有数学知识,列出本章知识中容易出错的部分。加上心得体会。

论文可以借鉴数学建模比赛形式,将学生分为几组,让其根据自身专业编写小论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存在的较简单的问题。如一般的优化问题、计算最佳值问题等,或者可由教师找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共同研究等形式解决,不过需要写明组内同学承担的任务,以便教师评分。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从多种渠道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且可通过论文写作增强起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

2、期末考试可尝试开卷或开闭卷结合,题型也可多样化。

高等数学中有不少公式或定理需要记忆,比如导数的公式和积分的公式,如果按照以前的考核方式,学生势必要去记忆一大堆枯燥乏味的公式和定理。而其实公式和定理仅仅是作为一个解题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去考核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应用公式去解决相应问题,因此可以采取开卷闭卷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也可以让学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数学应用上。计算能力不是最主要的考核目的,因此建议可让学生在考试时携带计算器。

同时。一旦采取了开卷考试,对试卷内容就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记忆要求降低,对应用要求加大,题型可以更灵活多变,内容也可以更深更广,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作为一门工具去解决问题的,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般考试多由填空题、选择题、证明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组成,考查基本技能特别是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常规题偏多,基础知识覆盖面大。应用题、开放题、探索题偏少,缺少数学文化、数学设计、数学创新等内容,可适当增加应用题、开放题、探索题,要增加能体现学生数学素质的题型。

3、增加数学上机考试。

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学软件的日益完善,可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对数学软件的介绍和应用,如可引进Mathemati-ca软件和Matlab软件等,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自己动手去处理诸如微积分、统计学、线性代数中的某些问题,让学生可以轻松地利用计算机完成一些课外作业和计算。在期末增加上机考试这一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能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去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用更多的时间去领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数学发展的现状和应用有更深切的了解和体会。

三、改革考核内容

考试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要真实反映教学质量除了要有合适的考试方法外,还应该有合理的考试内容。

原本的考试内容较多地考查学生对定义、定理及公式的掌握情况,并没有真正、完全地和专业结合起来,更不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的内容。因此在考试中应适当增加与专业结合的题目,可增加应用题、开放题、探索题。

篇6

拿了试卷,回到家里,父母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我无言以对,因为我*砸了,输了。输就输在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考试很轻松;输就输在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自己很聪明;输就输在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自己肯定能考上九十分的侥幸心理!总结教训,四个字:骄傲自满!这四个字如毒蛇般吞噬着我的心,使我成绩一落千丈。我决心赶走它们,脚踏实地才是我新的格言,谦虚谨慎才应当是我的座右铭!

“别灰心,儿子!失败乃成功之母,大丈夫何惧一次小小的失败!”老爸一本正经地拍着我的肩膀,鼓励我说。对,我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失败就丧失了信心,迷失了自我。我要站起来,奋起直追,追求我的梦。因为凡事不可能次次都成功,我要学会在失败中体会,在成功中明白。只有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地一次次站起,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一次游泳我天生是个“旱鸭子”所以不会游泳,但是看见别人游的欢心里也痒痒了我也想痛痛快快的游一场。

“儿子想不想去游泳啊?”爸爸看见我好爽的说。我一听来劲了刚才还无精打采的为无聊而忧现在却立马跑到爸爸面前套话起来:“今天天气不错,(边说边把头转到一边去,又弄了弄手指,装做自然)对了你说去游泳到那呀?”“少废话了,走这就去。”爸爸把我拉上车。不一会就到了这是一个一公顷大的人工湖。哇!人山人海好多人都在游泳呢!我和爸爸到岸边脱掉衣裤只剩一条裤衩。爸爸游泳技术好“扑通!”一声跳下水,我虽然是“旱鸭子”但是我还是下了水。咦?还好这水浅我都踩得到底。爸爸叫我过来他教我游泳。我走了过去爸爸把我腰部抱住教我用手来把水往自己腹部刨再直立身子,用脚像走路一般踩水。我经过几次练算摸索到一些技巧了我用脚踩水,用手刨水。可总是耐力不够只浮得到10多秒就不行了。“别灰心慢慢来。”爸爸扶着我说。“游泳要从浮水学起。”我又开始了训练。“快右脚跟上,对就是这样。”爸爸边教我边说。啊,不行了我精疲力尽,沉了下去。爸爸把我拉上来说:“你也累了回去了吧!”我这才恋恋不舍的回去了。

篇7

即将结束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成为一名初中生。六年级的同学应该如何对自己作出评价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6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范文一:六年时间转瞬即逝,我就要从小学毕业了。我谨在此对自己六年来的学习生活作如下总结:

我能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并帮助同学;在家能尊敬长辈,有礼貌。我的学习成绩较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学习能举一反三,积极思考,学习轻松愉快;按时完成作业,并做到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我也爱运动,会游泳,体育达标成绩良好。我在家里经常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自己的是自己做,所以生活自理能力强,曾在学农活动中活动获得“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的称号。我的动手能力也较强,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曾担任过少先队大队部副大队长,中队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等职务。我曾在20xx学年的“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征文活动中获区二等奖、校三好学生;20xx学年区级先进个人;20xx学年少先队火炬银奖,小小数学家竞赛区二等奖,第十一届华罗庚金杯赛决赛二等奖。还曾经在《每日商报》新生代版上发表《永远的安妮》。

当然我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参加社会活动不够积极,锻炼次数不够等,但我会努力改正的。

进入中学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锻炼身体,弥补不足,争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

6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范文二:又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今天,在这美好而又弥足珍贵的时光里,我很乐意和大家谈谈我的学习和经验。

提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前预习要巩固旧知识,标出听课的重点。课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问答,随时记录重难点,充分利用课堂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做好作业,及时总结。做作业前,先回顾一下老师所讲的内容,看自己是否完全掌握了。把新知识都理解以后,再完成作业。每单元结束后,用你自己便于记忆的方法来归纳和总结这部分的内容,比如,简图、表格、提纲,用这种简易明白的形式总结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

科学训练,举一反三。训练要有针对性,即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练习中习题解答的准确性是第一位的,速度是在熟练中逐渐形成的,不要舍本逐末。

这就是我一学期以来的心得体会,不当之处,不吝赐教。

6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范文三:1) 品德:从小学1~6年级以来,我在品德评价方面都是“优”。

(2) 学习:我在学习方面还是比较不错的,1~6年级以来语文期末总评和期末考试总是“优”,但在数学方面我还欠努力,平时数学考试成绩几乎都在80分左右,为此,父母和老师不少教育我,我也为此感到难过,于是下决心在这学期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小学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3) 体育锻炼: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班级里有什么体育活动,我总是积极参加。看,操场上无时无刻都有着我的身影:打篮球、25米往返跑、长绳赛……样样我都精通,还曾代表学校参加区长绳比赛呢!

(4) 劳动:每当到我们组做值日时,我总是早早地来到学校,做好自己的岗位,为班级,为同学营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班级的垃圾袋没有了,我总会默默地从家里拿来垃圾袋,为班级作贡献。

篇8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四字经”

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与课程改革的目标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课堂上仍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很少能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来获取知识,很少有充分理解发表意见的机会,很少做诸如观察、实验、查阅、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在日复一日的低收获中,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高层次的思维训练,逐渐不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思考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通过“少”“给”“多”“换”的“四字经”,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少点牵引、给份体验、多些互动、换种评价,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全面和可持续地发展.

少点牵引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现成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方能奏效,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活动常体现成被动性、指令性的演练.

例如,在教学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时,教师组织学生操作,让学生沿着圆柱的高将侧面剪开成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得到圆柱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整个操作过程没有任何有挑战意义的思维含量,学生无需设计操作方案,无需对操作结果进行各种有意义的猜测设想,无需想方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扮演的只是一名操作工的角色.

教师应“少点牵引”,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 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

教师可从生活问题引入,使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成为本节课教学的需要;其次,让学生就问题本身的解决进行思考和讨论,包括让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和猜测,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

2. 给予自由的操作空间

让学生自主选择和使用操作材料,调动已有的知识及技能储备,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操作和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必要的验证.

3. 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学生在探究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动手实践中,要发现、猜想、分析、验证,这个特定过程需要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清楚,这是个思维提升的环节,需通过多元的语言表述,实现动态的信息交流,促进深厚的思维碰撞.

给份体验

对数学学科而言,我们接触到的概念、定律、公式无论暂时看起来多么完美,都是一种需要进一步检验的假设体系,更是一种需要进一步发展为更完善、更合理的概念框架. 可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动态存在.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有位教师直接明了地讲清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后,即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最终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求某个角的度数. 学生接受之后,只是熟悉了一个现成的结论,并形成了对结论深信不疑的心向. 这种教学从源头上割裂了知识与智力、思考与个性的内在联系,把教学过程简化到无需努力只需听讲、记忆的程度,学生的大脑变成了只需盛放现成结论、方法的容器.

教师应“给份体验”,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把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和体验中,大脑由知识仓库变为扩大再生产的加工车间.

1. 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

还是以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如此教学:教师在学生弄清三角形内角和的意义后,可先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再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获取正确的结论,如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种种方法下来,学生会几乎得出同一个结论. 这样,学生经历了知识的获取过程,就会学得深刻、学得实在.

2. 体验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

在教学“小数乘法”时,出现0.2×4=?教师不是急于引导学生直奔算理,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其算法. 有的学生采用单位互化,有的学生采用画图,有的学生采用加法,更有学生说了:先把0和小数点去掉,2×4=8,再把0和小数点添上即可……再让学生探讨其优法:如画图有时太麻烦,加法有时很费劲,删、添0和小数点有时不科学……而最优的方法就脱颖而出了. 这样,学生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体验到了算法的最优化.

3. 体验成功的愉悦

成功的体验是维系兴趣的法宝. 心理学家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 ”因此,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参与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树其信心、催其奋进.

多些互动

每个小学生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的存在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外互动的时空,以实现数学教学有效创生、精彩高效.

1. 师生间的多向交流

教师要善于将信息交流的渠道由原来的“师生间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将“一个时空有限的课堂”转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创新及智慧的火花才会时常迸发.

有这么一道题: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行驶5小时. 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一位学生列出这样的算式“140×5÷2=350(千米)”.

老师:140千米表示路程,5小时表示时间,路程怎么可以与时间相乘呢?所以同学们以后解题时要注意答案正确不等于解法就对. (话音刚落,有两位学生举手,老师同意其发言)

学生甲:速度不就是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吗?因此,老师,我认为路程不能和时间相乘是没有道理的.

学生乙: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假设这辆车每小时行140千米,那么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可求出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是700千米(即140×5),但实际上这辆车并没有行驶得这么快,是2小时行驶140千米,因此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长度应该是假设所得到的路程的一半,即350千米.

教师恍然大悟. 但与此同时,教师与许多学生一样,从中吸取了丰富的教学营养.

2. 课内外的互动延伸

课内外的互动延伸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不完全局限于课内进行,学生思考、讨论和学习的空间可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如,教师可以设计类似“我还有话说”的数学作业本,让学生将课堂未能淋漓展示的知识、方法以及课外学习的收获等写在本子里,交给老师,老师相机给予展现;也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的所思所得直接在课外与老师交流. 这样,学生在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后,就会自觉地由课内转到课外,实现课内外的互动延伸.

换种评价

在对小学生数学学习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最关心的事是“考试”;最高兴的事是“考出好成绩”. 即使是那些所谓的优等生也单纯地认为数学课堂学习表现好就是认真听讲、认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最主要标准. 事实说明,阻碍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传统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片面性,因此,必须改革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机制,这样,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才会成为可能.

我们可以“换种评价”,建立和采用这样的一种等级评价办法,即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外表现+奖励.

考试成绩,以期中、期末考试为主,结合平时测查情况,得到学生每学期的数学考试成绩.

课堂表现,设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评价表(含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并作为评定学生课堂表现的凭据;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的记录与统计,评定出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

课外表现,通过设计学生数学课外学习表现情况的记录单,准确地记录学生每次书面作业、实践作业、数学竞赛、创造性答案、多种算法等方面的表现情况.

篇9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数学学习方法

九年级数学的学习不再像七、八年级那样轻松,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数学的特点有任务量之重、压力之大、思维之乱等等。因此,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以飨读者。

一、调整心态,从容面对

九年级面临着中考这一战,很多学生以及家长都开始紧张,望着眼前还有那么多的新知识需要学习,还有整个初中的知识需要系统的复习,都觉得时间完全不够用,因此,紧张、压力之大成为学生的烦恼。

心态是成败的重要因素。保持一颗平常心是九年级数学学习的首要条件。在这么多的任务面前,九年级学子应该积极应对,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要因为平时考试的一次不理想或失败挫伤,要明白关键一战在中考,平时任何考试只是检验我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差了就应当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学习和复习之中予以改正。良好的心态可以让同学们积极进取,减轻学习负担。学生在学习九年级数学时,要化繁为简,理顺思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做好课堂笔记,掌握解题思路

不管是学习新知识还是温故旧知识,课堂笔记永远是最重要的,它不仅可以记录老师上课时的一言一语,还是今后复习时的重要参考资料。[1]数学课堂笔记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老师的板书,也可以是老师对一个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也可以是老师的解题思路。总之,课堂中所记录的文字必定会对今后的学习、复习有重要帮助。

课堂中不仅仅是听新课,讲练习,提问题那么简单,更要做到的是掌握解题思路。老师对一道题目进行分析时,一定要凝聚全身精力去听,因为老师分析此道问题的思路是解答同类问题的前提。在今后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在进行分析时可能会联想到老师在解答类似题目时运用的方法,产生很大的解题灵感,对解答新问题有重要作用。

有人常有此疑惑:为什么同在一间教室听课,有的人考试成绩很好,有的却总是不及格呢?听课是一门很讲究的学问,善于听课的同学会记录老师讲课的关键点,掌握老师的解题思路,积极思考问题。而差的同学却“人在心不在”,听课效率极其低下。因此,听课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大脑与双手结合才能学的好,学的透,学的精。

三、增强思维能力的培育,多思多问

当今考试改革的方向偏重对能力的考查,靠死记硬背应付不了的。只有具备良好的剖析、断定和推理能力,才干适应时期的要求。而要培育这些能力,重要的是靠接受老师的思维成果和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独立思考。[2]

九年级数学的学习,必须有清晰的思维。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都相当丰盛,并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他们所讲的很多东西往往是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所得,是课本上根本找不到的,对培育我们的剖析、断定和推理能力具有很大的辅助。所以,课堂上同学们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集中注意力听取他们一些奇特的见解,控制他们的思维方式及其认知规律,并认真做好笔记。课外,更要多向科任教师请教,以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

而作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学子来说,只听老师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悟性”,自己经常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独立思考,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课堂提问时,不管老师是否问到自己,都应先认真进行思考,然后将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思路加以剖析比较,以寻找解题的。又如做理科练习时,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力图寻找出最简捷的解题方法。做文科练习时,多做发散思维的训练,注意知识点由此及彼的接洽。

四、细心剖析过错,避免再犯问题

几乎每位教师都会向学生强调“题不二错”,不止同一道题不可再错,同一类型的题也不可再错。对于做练习或各种考试中涌现的一些过错,不能只简略更正一下就完事,而要认真地加以剖析,找出造成过错的症结所在。这些症结正暴露了我们控制得不够牢固的某些单薄环节,因而要及时地查漏补缺。

在对以前九年级学生复习数学这门学科时所使用的好的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建议同学们做一本错题集,将平时考试中做错的并且具有典型意义的题目摘抄下来,记录好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过程。在今后的数学复习时拿出翻阅,通过剖析错题,明确自己的弱点,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以避免下一次重犯过错。错题集的制作与否直接影响数学的复习效率,所以建议每位同学都制作属于自己的错题集。

五、善于归纳和总结

归纳和总结,这是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和立体化的重要步骤。[3]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自身的体系,从整体构造上把握所学知识。可从进行如下总结:第一,内容上,九年级数学的学习不在是简单化的过程,而是一个既学习新知识又要进行系统巩固的过程。[4]因此在学习时需要注意:学习新知识时要知道每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已学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而在系统复习时更需要运用归纳和总结的方法,将同类问题放在一起进行理解、掌握,从中发现一组问题的解题规律,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同学们有条理的进行中考数学复习。第二,时间上,每节数学课后、每次数学作业后、每轮数学考试后,都应及时梳理、巩固知识点。只有养成归纳和总结的好习惯,才能在数学的学习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六、拓展视野,丰富数学内涵

每学期开学前后,新华书店总挤满了家长和学生,家长为了孩子成绩能够有所提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挑选适合自己孩子的参考用书。此做法不能说是对是错,只能进行辩证的分析。对于成绩较好并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适当的购买一些参考用书,在学习之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从而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为今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而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太好的同学来说,参考书的购买应当适度。过度的购买或者使用不仅不会提升他们的成绩,反而会增加他们负担,越来越落后于其他同学。视野的开拓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学生们理性对待即可,不需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郑美秀.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8)

[2]尹存喜.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

篇10

一、教师要亲近学生,增加亲和力,注重实践。

教师不能只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而应该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兴趣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对话平台,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的,教师应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地给予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还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

(二)要求学生善于动手实践。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一个题目只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只有动手做,才会有启发。如上“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在上“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圆作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会有较深的了解。动手实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能帮助学生搞清较难、易混的内容,使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自然。

例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教行程问题之前,我先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我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前后两个黑板前,准备相对而行,我喊“出发”,两个学生很快就撞在一起,于是我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学生这种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碰到一起就叫相遇。我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地站好,一声令下,他们便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一直走到前后两个黑板前。我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大家这种运动叫做相背而行。再让两个学生从同一地点,一慢一快向相同方向前进,快的很快追上慢的……教室里一片欢笑,学生感觉仿佛不是在上课,而是老师领着他们在玩。他们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不再枯燥无味,而变成十分有意义和愉快的事了。

三、运用鼓励教学法,也是增强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数学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又稍显枯燥,多数学生普遍感到数学不好学,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表扬其与以往相比有进步的地方。通过抓“闪光点”,暗示他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学好数学,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出学习的乐趣与激情。一位女生原来数学成绩很差,我担任该班的数学教学后的第一次数学检测她是全班最后一名。我平时上课看见该同学很认真,就叫她起来回答问题,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她逐渐对数学课有了兴趣,学习数学认真、努力。两个月后,她的数学考试成绩居然在全班达到中游水平。这个学生高兴地跳了起来:“原来我也可以学好数学课,真是太棒了!”这就是鼓励教学法的魅力所在,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消极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这种学习观念的转变,将对学生整个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教学语言、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