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04:4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学考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学考试总结

篇1

一、静电场:

静电场:概念、规律特别多,注意理解及各规律的适用条件;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2.库仑定律:

条件:真空中、点电荷;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

三个自由点电荷的平衡问题:“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

中间电荷量较小且靠近两边中电量较小的;

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熟记,特别是孤立正、负电荷,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上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分布,电场线的特点及作用.

3.力的特性(E):只要有电荷存在周围就存在电场

,电场中某位置场强:

(定义式)(真空点电荷)

(匀强电场E、d共线)

4.两点间的电势差:U、UAB:(有无下标的区别)

静电力做功U是(电能其它形式的能)

电动势E是(其它形式的能电能)

=-UBA=-(UB-UA)与零势点选取无关)

电场力功W=qu=qEd=F电SE

(与路径无关)

5.某点电势描述电场能的特性:(相对零势点而言)

理解电场线概念、特点;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特别是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上及中垂线上的场强特点和规律

6.等势面(线)的特点,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其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距导体远近不同的等势面的特点?),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表面曲率大的地方等势面越密,E越大,称为尖端放电。应用:静电感应,静电屏蔽

7.电场概念题思路:电场力的方向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这些问题是电学基础)

8.电容器的两种情况分析

始终与电源相连U不变;当d增C减Q=CU减E=U/d减

仅变s时,E不变。

充电后断电源q不变:当d增c减u=q/c增E=u/d=不变,仅变d时,E不变;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qU=mv2;侧移y=,偏角tgф=

加速

②偏转(类平抛)平行E方向:L=vot

竖直:

tg=(θ为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

速度:Vx=V0

Vy

=at

(为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

位移:Sx=

V0

t

Sy

=

(为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③圆周运动

④在周期性变化电场作用下的运动

结论:

①不论带电粒子的m、q如何,在同一电场中由静止加速后,再进入同一偏转电场,它们飞出时的侧移和偏转角是相同的(即它们的运动轨迹相同)

②出场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跟入射速度相交于O点,粒子好象从中心点射出一样

(即)

证:

(的含义?)

二、恒定电流:

I=(定义)

I=nesv(微观)

I=

R=(定义)

电阻定律:R=(决定)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U=IR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路端电压:

U

=

e

-I

r=

IR

输出功率:

=

Iε-Ir

=

电源热功率:

电源效率:

=

=

电功:

W=QU=UIt=I2Rt=U2t/R

电功率P==W/t

=UI=U2/R=I2R

电热:Q=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

P=IU>

E=I(R+r)=u外+u内=u外+Ir

P电源=uIt=

+E其它

P电源=IE=I

U

+I2Rt

单位:J

ev=1.9×10-19J

度=kwh=3.6×106J

1u=931.5Mev

电路中串并联的特点和规律应相当熟悉

1、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见下表):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两个基本特点

电压

U=U1+U2+U3+……

U=U1=U2=U3=……

电流

I=I1=I2=I3=……

I=I1+I2+I3+……

三个重要性质

电阻

R=R1+R2+R3+……

1/R=1/R1+1/R2+1/R3+……

R=

电压

U/R=U1/R1=U2/R2=U3/R3=……=I

IR=I1R1=I2R2=I3R3=……=U

功率

P/R=P1/R1=P2/R2=P3/R3=……=I2

PR=P1R1=P2R2=P3R3=……=U2

2、记住结论:①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条支路的电阻;②当电路中的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时,电路的总电阻增大,反之则减小。

3、电路简化原则和方法

①原则:a、无电流的支路除去;b、电势相等的各点合并;c、理想导线可任意长短;d、理想电流表电阻为零,理想电压表电阻为无穷大;e、电压稳定时电容器可认为断路

②方法:a、电流分支法:先将各节点用字母标上,判定各支路元件的电流方向(若无电流可假设在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后判定),按电流流向,自左向右将各元件,结点,分支逐一画出,加工整理即可;b、等势点排列法:标出节点字母,判断出各结点电势的高低(电路无电压时可先假设在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将各节点按电势高低自左向右排列,再将各节点间的支路画出,然后加工整理即可。注意以上两种方法应结合使用。

4、滑动变阻器的几种连接方式

a、限流连接:如图,变阻器与负载元件串联,电路中总电压为U,此时负载Rx的电压调节范围红为,其中Rp起分压作用,一般称为限流电阻,滑线变阻器的连接称为限流连接。

b

、分压连接:如图,变阻器一部分与负载并联,当滑片滑动时,两部分电阻丝的长度发生变化,对应电阻也发生变化,根据串联电阻的分压原理,其中UAP=

,当滑片P自A端向B端滑动时,负载上的电压范围为0~U,显然比限流时调节范围大,R起分压作用,滑动变阻器称为分压器,此连接方式为分压连接。

一般说来,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比用电器的电阻小得多时,做分压器使用好;反之做限流器使用好。

5、含电容器的电路:分析此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6、电路故障分析: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就是发生了故障,要求掌握断路、短路造成的故障分析。

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图线中注意坐标原点是否都从零开始

电路动态变化分析(高考的热点)各灯、表的变化情况

1程序法:局部变化R总I总先讨论电路中不变部分(如:r)最后讨论变化部分

局部变化再讨论其它

2直观法:

①任一个R增必引起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减小,其两端电压UR增加.(本身电流、电压)

②任一个R增必引起与之并联支路电流I并增加;

与之串联支路电压U串减小(称串反并同法)

当R=r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为Pmax=E2/4r而效率只有50%,

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1)路端电压:外电路的电势降落,也就是外电路两端的电压,通常叫做路端电压。

(2)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当外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当外电阻减小时,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U

U

r=0

I

O

E

U内=I1r

U=I1R

定性分析:RI(=)IrU(=E-Ir)

RI(=)IrU(=E-Ir)

特例:

外电路断路:RIIrU=E。

外电路短路:RI(=)Ir(=E)U=0。

图象描述: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象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U—I图象如图所示。

直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电源的电动势E,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的内阻。

闭合电路中的功率

(1)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qE=qU外+qU内

在某段时间内,电能提供的电能等于内、外电路消耗的电能的总和。

电源的电动势又可理解为在电源内部移送1C电量时,电源提供的电能。

(2)闭合电路中的功率:EI=U外I+U内I

EI=I2R+I2r

说明电源提供的电能只有一部分消耗在外电路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另一部分消耗在内阻上,转化为内能。

(3)电源提供的电功率:又称之为电源的总功率。P=EI=

RP,R∞时,P=0。

RP,R0时,Pm=。

(4)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又称之为电源的输出功率。P=U外I

定性分析:I=

U外=E-Ir=

从这两个式子可知,R很大或R很小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均不是最大。

P

R

O

U

I

O

R1

r

R2

R=r

E

E/r

E/2r

E/2

定量分析:P外=U外I==(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为最大,P外max=)

图象表述:

从P-R图象中可知,当电源的输出功率小于最大输出功率时,对应有两个外电阻R1、R2时电源的输出功率相等。可以证明,R1、R2和r必须满足:r=。

(5)内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是指电源内电阻发热的功率。

P内=U内I=

RP内,RP内。

(6)电源的效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η==

当外电阻R越大时,电源的效率越高。当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η=50%。

电学实验

---测电动势和内阻

(1)直接法:外电路断开时,用电压表测得的电压U为电动势E

;U=E

(2)通用方法:AV法测要考虑表本身的电阻,有内外接法;

①单一组数据计算,误差较大

②应该测出多组(u,I)值,最后算出平均值

③作图法处理数据,(u,I)值列表,在u--I图中描点,最后由u--I图线求出较精确的E和r。

(3)特殊方法

(一)即计算法:画出各种电路图

(一个电流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一个电流表及一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一个电压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二)测电源电动势ε和内阻r有甲、乙两种接法,如图

甲法中所测得ε和r都比真实值小,ε/r测=ε测/r真;

乙法中,ε测=ε真,且r测=

r+rA。

(三)电源电动势ε也可用两阻值不同的电压表A、B测定,单独使用A表时,读数是UA,单独使用B表时,读数是UB,用A、B两表测量时,读数是U,则ε=UAUB/(UA-U)。

电阻的测量

AV法测:要考虑表本身的电阻,有内外接法;多组(u,I)值,列表由u--I图线求。怎样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欧姆表测: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G

R2

S2

R1

S1

R1

S

V

R2

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大到小)、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时注意挡位(即倍率)、拨off挡。

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电桥法测:

半偏法测表电阻:

断s2,调R1使表满偏;

闭s2,调R2使表半偏.则R表=R2;

一、测量电路(

内、外接法

)

记忆决调

“内”字里面有一个“大”字

类型

电路图

R测与R真比较

条件

计算比较法

己知Rv、RA及Rx大致值时

A

V

R大

R测==RX+RA

>

RX

适于测大电阻

Rx

>

A

V

R小

R测=

适于测小电阻

RX

当Rv、RA及Rx末知时,采用实验判断法:

动端与a接时(I1;u1)

,I有较大变化(即)说明v有较大电流通过,采用内接法

动端与c接时(I2;u2)

,u有较大变化(即)说明A有较强的分压作用,采用内接法

测量电路(

内、外接法

)选择方法有(三)

①Rx与

Rv、RA粗略比较

计算比较法

Rx

比较

③当Rv、RA及Rx末知时,采用实验判断法:

二、供电电路(

限流式、调压式

)

电路图

电压变化范围

电流变化范围

优势

选择方法

限流

~E

电路简单

附加功耗小

Rx比较小、R滑

比较大,

R滑全>n倍的Rx

通电前调到最大

调压

0~E

0~

电压变化范围大

要求电压

从0开始变化

Rx比较大、R滑

比较小

R滑全>Rx/2

通电前调到最小

以“供电电路”来控制“测量电路”:采用以小控大的原则

电路由测量电路和供电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组合以减小误差,调整处理数据两方便

R滑唯一:比较R滑与Rx

控制电路

Rx

Rx

限流方式

分压接法

R滑≈Rx两种均可,从节能角度选限流

R滑不唯一:实难要求确定控制电路R滑

实难要求:①负载两端电压变化范围大。

②负载两端电压要求从0开始变化。

③电表量程较小而电源电动势较大。

有以上3种要求都采用调压供电。

无特殊要求都采用限流供电

三、选实验试材(仪表)和电路,

按题设实验要求组装电路,画出电路图,能把实物接成实验电路,精心按排操作步骤,过程中需要测?物理量,结果表达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1)选量程的原则:测u

I,指针超过1/2,

测电阻刻度应在中心附近.

(2)方法:

先画电路图,各元件的连接方式(先串再并的连线顺序)

明确表的量程,画线连接各元件,铅笔先画,查实无误后,用钢笔填,

先画主电路,正极开始按顺序以单线连接方式将主电路元件依次串联,后把并联无件并上.

(3)注意事项:表的量程选对,正负极不能接错;导线应接在接线柱上,且不能分叉;不能用铅笔画

用伏安法测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量电路用外接法,供电电路用调压供电。

(4)实物图连线技术

无论是分压接法还是限流接法都应该先把伏安法部分接好;即:先接好主电路(供电电路).

对限流电路,只需用笔画线当作导线,从电源正极开始,把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伏安法四部分依次串联起来即可(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滑动变阻器应调到阻值最大处)。

对分压电路,应该先把电源、电键和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丝三部分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之中任选一个接头,比较该接头和滑动触头两点的电势高低,根据伏安法部分电表正负接线柱的情况,将伏安法部分接入该两点间。

实物连线的总思路

分压(滑动变阻器的下两个接线柱一定连在电源和电键的两端)

画出电路图连滑动变阻器

限流(一般连上一接线柱和下一接线柱)

(两种情况合上电键前都要注意滑片的正确位

电表的正负接线柱

连接总回路:

总开关一定接在干路中

导线不能交叉

微安表改装成各种表:关健在于原理

首先要知:微安表的内阻、满偏电流、满偏电压。

采用半偏法先测出表的内阻;最后要对改装表进行较对。

(1)改为V表:串联电阻分压原理

(n为量程的扩大倍数)

(2)改为A表:串联电阻分流原理

(n为量程的扩大倍数)

(3)改为欧姆表的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四、磁场

基本特性,来源,

方向(小磁针静止时极的指向,磁感线的切线方向,外部(NS)内部(SN)组成闭合曲线

要熟悉五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正确分析解答问题的关健)

脑中要有各种磁源产生的磁感线的立体空间分布观念;会从不同的角度看、画、识

各种磁感线分布图

能够将磁感线分布的立体、空间图转化成不同方向的平面图(正视、符视、侧视、剖视图)

安培右手定则:电产生磁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产生的实质(磁现象电本质)奥斯特和罗兰实验

安培左手定则(与力有关)

磁通量概念一定要指明“是哪一个面积的、方向如何”且是双向标量

F安=B

I

L

f洛=q

B

v

建立电流的微观图景(物理模型)

从安培力F=ILBsinθ和I=neSv推出f=qvBsinθ。

典型的比值定义

(E=

E=k)

(B=

B=k

)

(u=)

(

R=

R=)

(C=

C=)

磁感强度B:由这些公式写出B单位,单位公式

B=

;

B=

;

E=BLv

B=

B=k(直导体)

;B=NI(螺线管)

qBv

=

m

R

=

B

=

;

电学中的三个力:F电=q

E

=q

F安=B

I

L

f洛=

q

B

v

注意:①、BL时,f洛最大,f洛=

q

B

v

(f

、B

、v三者方向两两垂直且力f方向时刻与速度v垂直)导致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②、B

||

v时,f洛=0

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B与v成夹角时,(带电粒子沿一般方向射入磁场),

可把v分解为(垂直B分量v,此方向匀速圆周运动;平行B分量v||

,此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合运动为等距螺旋线运动。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关健是画出运动轨迹图,画图应规范)。

规律:

(不能直接用)

1、找圆心:①(圆心的确定)因f洛一定指向圆心,f洛v任意两个f洛方向的指向交点为圆心;

②任意一弦的中垂线一定过圆心;

③两速度方向夹角的角平分线一定过圆心。

2、求半径(两个方面):①物理规律

②由轨迹图得出几何关系方程

(

解题时应突出这两条方程

)

几何关系:速度的偏向角=偏转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回旋角)=2倍的弦切角

相对的弦切角相等,相邻弦切角互补

由轨迹画及几何关系式列出:关于半径的几何关系式去求。

3、求粒子的运动时间:偏向角(圆心角、回旋角)=2倍的弦切角,即=2

×T

4、圆周运动有关的对称规律:特别注意在文字中隐含着的临界条件

a、从同一边界射入的粒子,又从同一边界射出时,速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

篇2

关键词: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30-02

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心理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近些年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数量在不断增多,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应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基础研究型人才,只有灵活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应用型人才,只有善于运用这一工具才能将心理学与实际更好地结合,提高应用技能。可见《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在心理学的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现状

心理学研究方法具有比较复杂庞大的内容结构体系,因此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且教学效果不显著。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现状如下。

1.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在开设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学校中,大多数学校没有树立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致使教师不能高效地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清楚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课程不能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也是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学内容自身特点不够突出。《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是本科生的必修课,内容包括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史、研究的设计与评价、测量理论和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事实上,该课程是对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和心理统计学课程的系统性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由于其包含科目众多,所以在教学中没有突出自身的学科特点。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最应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应该在结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3.教学方法及形式枯燥单一。在课堂上,教师大多数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课堂多数时间在讲解知识点以完成教学目标,没有给学生太多自主讨论学习与实践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学生没有认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与趣味性,教学效果不太明显,所以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方法及形式的改革,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有兴趣的接受更广泛的知识。

4.考试评价体系不能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研究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科研素质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目标,但目前该课程的考试评价体系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此门课程大多是以期末考试及平时成绩为主要评价,考前背诵,考试过后就忘记,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与理论是学生期末考试的现状。平时成绩多为出勤率或课堂考试,这样的考试评价体系并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方法,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更好的理解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继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在考试评价体系中应提高实践所占的比例。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根据《心理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需结合未来社会现实的需求,注重实用性,掌握实际能力和技能的人才进行综合培养。因此,我们应有针对性的从课程设置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入手,对心理学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课程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具有高度综合的特点,其内容涵盖了心理学的许多学科,但是我们要突出其学科本身的特点,使其合而不同。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可以从选题、实验、分析来独立完成实验,对学生的初步心理科学的研究技能与能力进行培养。在实践中理解知识,熟记知识点,并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研究经验,是此门课程的独特之处,故应结合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突出学科实践性特点进行高效教学。

2.树立教学理念,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是社会与时代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这个时代是需要创新的,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学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学生日后做研究且具有指导意义的课程,所以此门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要,故应明确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理念,更加明确地、有目标地、高效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形成科研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3.制定更佳的考核评价体系。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实践所占的比例较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作为该课程较为重要的部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考核。我们要打破以往的书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科学考察学习效果并综合考查学生表现。如在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可占20%,书面考试占30%,实际操作占50%。平时成绩主要是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及课堂讨论等。书面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需包含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研究报告等,并且要注意考察学生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评价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时不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使其科学研究能力有所提高。

4.教学方法及形式上的改革。与传统的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式相比,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具体实践改革措施如下。

(1)教师使用趣味性的授课方式。当下课堂的教学氛围过于枯燥,加上单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积极性,导致授课效果不明显。现在课堂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应该运用灵活有趣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学习。比如教师讲授知识点时采用幽默式语言,可以针对一定的知识点让学生现场模拟,现场表演,多给学生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知识点,等等。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同学们一起探讨文献并进行汇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项目研究。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各组选代表进行开题报告演讲,然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试验研究、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最后形成报告,各个组员需明确分工,并在小组讨论中进行必要的记录和总结。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使学生更加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流程及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3)体验真实的科研项目。教师可以结合所讲内容以及教学经验将学生分组,带领同学们体验学院内教师或教授的真实研究项目,或者让小组学生自主选择研究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研究中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体验真实科研项目的方式进行强化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与熟记,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学生掌握与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将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结语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学生日后做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有利于培养科研人才来适应我国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要。要想使该课程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应以《心理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依据,对本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革:一方面要突出该课程的内容,树立明确的教学理念,制定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教学方法及形式的变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创新型人才。唯有进行改革才能提高课程的授课效果,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受益于此课程。

参考文献:

篇3

三年的函授学习和社会实践是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个过程,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方面:本人在函授期间,能认真学习学院开设的《人格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对各种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和把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了解到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尊重、关爱全体学生;通过对人格心理学理论和咨询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明白了只懂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合格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乐观上进的心态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二、业务知识方面:三年的函授学习,实质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时间虽短,但本人觉得受益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学习了《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之后,本人觉得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了许多。平时,本人会不由自主地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教育实践中,效果都是相当不错的。工作之余,

自学考试的文凭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终点,而是我们走向新生活,寻求更高发展的新的起点。我们应该以自考文凭为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知识境界继续攀登,并以此作为回报社会的资本和依据,为维护公平与正义做出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贡献!

通过这几年认真学习自考课程,我开始更加关心时事政治,对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会,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了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

几年的自学考试经历,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让我逐渐学会了该如何面对新知识进行自学,然后对其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运用?在边工作边学习中,我合理安排空闲时间,认真研读教材,然后整理有关要点、重点做好笔记;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想这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将会使我受益终生。

我真的很感激自学考试,它是改变我一生命运的考试!它带给我最大启示是:只要努力必有回报,只要付出必有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里,自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年的4月、10月我会很自然的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投入到复习迎考中去,考试已经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习惯。

篇4

Bai Fuxian

(大庆职业学院,大庆 213022)

(Daqing Vocational College,Daqing 213022,China)

摘要: 《消费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发展性的特点的学科。根据职业教育知识、能力、素质教学目标的要求,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但在现阶段该课程往往存在教材内容不适用、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考核标准不科学等问题,导致教学中出现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等现象。因此对这一课程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改革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Abstract: Consumer psychology is main course of marketing specialty, is to develop market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ability of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is the discipline with comprehensive, applied and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eaching go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the main task of current teaching reform is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build a scientific curriculum structure, promote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However,at this stage,the course often exist in some issues, namely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are not suitable, the teaching mode and method are obsolete, and assessment standards is not scientific, which leads to the phenomenon in teaching that students are lack of learning initiative,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unable to combine. Therefore, reforming this course is imperative. This paper,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s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discussed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consumer behavior,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trengthen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stimulat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of studying,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using knowledge.

关键词: 消费心理学 课程改革 案例教学 项目教学 考核方式

Key words: consumer psychology;curriculum reform;case teaching;project teaching;assessment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57-02

0引言

《消费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变化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建立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信息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等学科基础之上,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发展性的特点的学科,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对于学生,使其在校专业课的学习、心理素质的提高、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确引导消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来看,的确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严重脱节,不能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所以对这一课程进行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

1消费心理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还是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方法,老师讲课的方法仍然沿用“原理+例子”的模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也引进国内外先进案例,但在传统的重原理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影响下,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案例没有发挥真正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结构很难培养出头脑灵活、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必须进行改革。另外,由于学生普遍缺乏普通心理学知识,《消费心理学》又涉及到心理学很多基本理论,内容较抽象,学生很难看懂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传统教学方法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 采用的教材缺乏系统性和应用性消费心理学课程教材大多以普通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学为基础,同时也结合其它学科理论,但没有能够很好的把各部分整合起来,没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从整体上大多数还是偏重理论,另外,教材编写模式上缺乏创新,不利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

1.3 采用的考核方式单一以往我们检验《消费心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就是闭卷考试。考试的内容理论问题、原理问题占大多数。这种纯理论的考试,让许多学生认为平时不用学,考试时背背就能拿好成绩,考完了所学的知识也就忘的几乎所剩无几了,于是便造成了学知识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谈不上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他技能。这种考试方式需要改革。

2改革教学的思考

2.1 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基于模块的任务引领式教学职业院校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应围绕着市场营销专业岗位技能体系结构确定所需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不求体系化,只求知识的应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理论知识是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的,只要做到“必须、够用”则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将教材内容按管理流程设计成六大模块,其中“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程分析”和“消费者的个性心理分析”模块属于“基础模块”,“社会因素与消费心理分析”和“商品因素与消费心理分析”和“网络营销中的消费心理分析”模块属于“应用模块”,“营销服务与消费心理”模块属于“提高模块”。“基础模块”是消费心理学的最基本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心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应用模块”与实践联系最为密切,是消费心理学的核心模块,主要介绍在营销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提高模块”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灵活选择的部分,主要介绍了营销沟通的技巧、怎样处理影响服务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引人了现今与消费心理学相关的最新知识和方法。

2.2 改革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而选择的具体、实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感到“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如何实现“贵在得法”呢?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摸索,我们在消费心理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授课的同时,还尝试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下面就几种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和探讨。

2.2.1 案例分析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中学习相应的知识点,针对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行为环境形成职业行为能力的一种方法。《消费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消费者所特有的各种心理现象的,这些心理现象是在购买行为中产生的,是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以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规律。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消费者,消费心理学就是研究每天发生在他们身边或他们身上的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基于这一的特点引用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消费情景和消费行为作为案例,采用先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方式进行教学;还可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授课。教师的任务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度体验这一节中我们让学生讨论最近两年的日本本田和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分析召回事件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让学生分析QQ和奇虎360之间的冲突对消费者购后心理的影响。学生反应热烈,分析积极。从而拉近学生与消费心理学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消费心理学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2.2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消费情景,让学生扮演各种可能的消费角色,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消费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体验,达到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目的。还可以由一组人表演,其他学生针对该组人员的表现进行分析,这样的情景再现会更真实、具体,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表达的能力。比如关于商场折扣、营销人员推介技巧、服务过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情景角色扮演方法让学生有的模拟营业员角色,有的模拟顾客,来加深对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2.2.3 分组讨论法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而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潜能的最好办法。因此,利用分组教学的办法把一个班级自由组合分组,这样可以让每位同学都有上台表述观点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进取精神。

2.2.4 项目教学法在传统的《消费心理学》教学中,采用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培养目标。而“项目化教学”是一种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以实际项目为实践教学对象,将知识点融入项目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老套路,以完成“项目”作为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项目活动设计偏重于操作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典型项目为依托,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任务案例进行剖析,通过模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3 改革考核模式,注重过程评价以往消费心理学教学结果的考核,只注重概念、原理的掌握,记忆内容偏多。导致学生理论与实际生活脱节,不会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和消费行为。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往单纯以期末理论考试评判学生的做法,增加学生平时课堂讨论和实践作业的考核比例,注重过程评价。课程成绩评定按百分制核算,可分为20%案例分析报告、30%课堂表现或小组讨论和50%课程内容考试三大模块,这一考核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学生平时不学、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考完就把知识全部忘掉的应试型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全程投入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林红.“模块式任务先导”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广西教育,2009.18.

[2]叶福华.试论案例教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职业教育研究[J].2006.2.

[3]于显辉,徐长冬.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方经贸,2008.10.

[4]李迪.《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改革的思考网络财富,2009.18.

篇5

关键词:心理学课程 心理学教学 幼师生 幼儿心理

心理学是幼师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之一,幼师心理学教学目标主要是要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与未来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如心理活动主要规律,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矛盾,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心理因素等;要使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幼师心理学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教师人文意识的培养,心理学教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指导未来的幼儿教师教好书、上好课,还应该注重他们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之更多地关心爱护学前儿童的成长,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

1.优化课程结构,让学生迅速融入教学过程

作为幼师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心理学,应做到从一般规律到特殊规律的纵向有序及同层次学科的横向结合和有机联系。要以快速高效地提高幼师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素养为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材结构。教材的结构是幼师学生形成心理学认知结构的依据,教材的结构与现实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越接近,就越易使幼师学生将所学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要以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活动为主线,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机地组织起来,构建适合幼师教育的心理学的教材结构。这可以使学生形成完善的心理学认知结构。最主要的是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幼师心理学的积极性为目标,合理组织教材内容。要强化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典型的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幼师学生掌握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在设计课程结构时,要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典型的心理现象的解释、诊断和控制的内容,提高对心理学概念、原理阐述的可操作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纳入教学工作的日程中,针对幼师学生年龄小、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开展相关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加强学生自我修养以及人生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教育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

从幼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幼儿心理学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幼师心理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多看、多听、多想、多用,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即调查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形式,调查问题有哪些,调查步骤如何,结果如何分析等等,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坚持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讲清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幼师心理学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在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以大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独立地去获取知识,而不是向他们灌输知识。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难点,教师再给以重点讲解。在教学中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借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以便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有效地做好知识的传递工作,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4.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心理现象虽然复杂多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它终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心理学中所涉及到的大多数心理现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许多心理现象带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它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学习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后不断观察周围和反思自我,举一反三,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更有主动性,能学有所用。在心理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众所周知的典型人物及其行为表现进行心理现象分析,具有特殊的效果。引导学习者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或同伴曾遇到的心理体验或困惑作为心理学教学资料,充分提取过去的认知经验,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讨论和分析。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问题、感情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自我意识偏差等问题都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重要话题,这不仅对学好心理学有帮助,同时对学习者本身心理健康成长起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怎样帮助学生解决由生理上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困扰,以及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理应成为我们心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改革考试模式,让学生心理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改革考试形式,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方法:闭卷、部分开卷部分闭卷、开卷、论文、口试、实验、研究报告等。选择何种考核方式应根据课程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和应用程度来确定。幼师心理学对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可采取部分开卷部分闭卷的方式考核。对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采取部分闭卷考试,而对于要求学生实际应用的部分采取开卷考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幼师心理学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正如巴班斯基所说:“现代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乃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解决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中的任务。”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心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人生境界。另外,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应用学科、基础学科,既具有自然科学的严格性、谨慎性、实验性,又具有人文科学的社会性、灵活性和生动性。因此,教师要在工作之余,开展学术活动,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扩充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教学水平。

篇6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1-0013-02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我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给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的象征意义。在积极心理学的“图式”下,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家长及老师而言,将意味着积极的自我观念、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内在成长动机、积极的人际关系,意味着在拥有成功的同时,也拥有幸福感。心理健康教育将不再象征阴郁的疾病,而是向着心灵的阳光靠近。在这样的“图式”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容易被学生、家长、老师及社会大众所悦纳,所关心,所支持。从而让心理健康教育在良好的成长氛围下取得长足的发展。

一、让积极心理学的标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标准

现今,许多学校都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有的已经列入正式课表。但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课堂参与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的课程评价标准在短时间内还未正式形成。有的学校参照实验课的评价方式,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有的学校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类,但相应的评定标准始终不是很清晰。

如果我们能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制定相应的积极心理健康指数量表,作为评定的标准,则会带来以下积极意义:

首先,让学生清晰而且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及时了解自己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参与所收到的成效,看到自己的成长;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指导教师也可以此作为参照标准,得到量化的反馈信息,从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及教师的成长;

第三,家长也可以此为标准,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状况,给家庭教育提供积极的参考;

第四,许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着同样的重要意义,有的已经在招生过程中加入了心理测试,但现阶段主要还是停留在“病”与“非病”的鉴别上。如果能有积极心理学指标的帮助,则可以通过相应的测量、咨询,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心理特质的学校,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另外,这一指标也可以为省市区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对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提供参考。

二、让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一方面可以充分吸引每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这一课程,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成长的需要,课程于学生而言,将是一场春天的及时雨;另一方面,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带给学生充分的幸福感体验,带给学生找到幸福感的自信心,这些都会强化学生参与这一活动课程的热情,成为一份持久的心理动力,从而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教师与活动课三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另外,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所带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将是持续的、长期的,这一点对于现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相对课时较少的状况尤为重要。

例如,笔者在上《学习心理学》这一单元关于智力方面的内容时,活动课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去比较各自智商的高下,而是以“多元智能”的理念为核心,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寻找自己七种智能中相对较强的那些因素,并通过恰当的途径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正确看待学习成绩的比较,自信地成长。笔者将这一课命题为“智慧是一朵七色花”,每一种颜色的花瓣代表一种智慧,如红色花瓣代表语言智能,橙色花瓣代表运动智能,黄色花瓣代表人际交往智能,绿色花瓣代表逻辑数学智能,青色花瓣代表空间智能,蓝色花瓣代表自我认知智能,紫色花瓣代表音乐智能。鼓励学生找到自己最闪亮的那个花瓣,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一花瓣变得更为鲜艳,从而带给自己灿烂的生活。让每一位学生都切实地感到,自己可以拥有这样一份灿烂。

三、用“积极”的细节打造学生积极的心理习惯

心理学将“习惯”定义为一种“动力定型”。如果我们心理工作者能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以积极心理学为价值导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动力定型”,那么,这一定型无疑将成为学生一笔宝贵的“心理财富”,一种不可多得的“心理资源”。以下是笔者所进行过的一些细节上的尝试: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并改善自己的情绪

中小学生的情绪特点是波动较大,自控力较弱,有的学生因此产生自责,有的学生因此影响学习,影响人际交往。笔者曾尝试在活动课的开始,请学生体验一下自己此时此刻的情绪,请那些感觉自己心情非常愉快的学生在笔记本上画一张大大的笑脸,并祝愿这张笑脸常伴身边;请那些感觉不太愉快的学生想一想是什么事导致自己不愉快,想一想能否做点什么,能让这件事有所改善,并让自己更快乐一些。笔者向学生强调,不一定得“马上并且完全”解决问题才算是成功,即使有一点点改善,也应当为自己庆贺。

(2)当挫折事件发生时,请学生想一想,这事是否有积极的一面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许多学生往往会倾诉自己遇到的挫折、困难与困惑。这时,笔者很少给予学生直接的问题指导,而往往会请全班学生一起来想一想,这件事是否能有一点积极的意义呢?于是,本来是个别学生的困惑,经过这一问题,转化成了全体学生训练积极心态的最好的教学资源。比如,对于在期中考试中失利的学生,引导他们觉得失败所带来的挫折情绪可以让自己有更强大的心理动力来投入后面的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且在期中考试中失利,至少比在高考中失利要好得多,现在还来得及将期中考试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从而在后面的考试中处于有利地位。

(3)帮助学生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心理能量,促进自我发展

有一次去上活动课,正好学生刚经历一场难度颇大的(在学生看来是)重要的测试,学生的情绪相当低落,几乎每一位学生都在说:“老师,我们太需要你的安慰了。”“整节课都让我们‘倾诉’吧。”但我却没有直接做这件事。我让每位学生在笔记本上画一个瓶子,然后要求学生将所有因刚刚那场测试所带来的消极情绪“装入其中”,可以“装入”的包括:后悔(如粗心,平时花的时间不够等),担心(考试结果,父母的责问等),叹息,甚至眼泪……写完后请将瓶子封口。这时学生纷纷猜测老师可能会让他们丢了这瓶子,笔者也顺势问学生此时感觉想如何“处理”这个“瓶子”,有的学生说将它扔了,有的学生说将它埋了,有的学生说将它烧了……我将这一切处理方式归结为“摆脱”二字,并告诉学生,“有些困惑我们可以通过宣泄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但对于这样一门(刚刚考完的)主课,我们可能至少还得和它‘打交道’六年左右,即便能摆脱,能轻松,也只是一时的。另一方面,我们是否能将这‘瓶’消极情绪转化为一种能量呢?这是我今天没直接安慰大家,也没让大家通过倾诉减缓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因为老师认为这是一瓶非常有价值的‘心理能量’。让我们每个人都在瓶子旁边写一件你认为能对刚才这门考试所做的有积极改变的一件事,好吗?就让这件事成为‘转化剂’,将消极情绪转化为我们成长的能量。”一位女生在写完后与大家分享:“我愿将这瓶消极情绪转化为一瓶营养液,播下一粒种子,用营养液浇灌,来年希望它能长成一颗小树。我的英语课最大的问题是单词记忆,刚才我写的是,以后每天多背两个单词,到期末就能多背一百个了。”

总之,积极心理学为我们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完善着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这一天地也需要我们全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之更深入地滋润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心理学新进展丛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8.

[2]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

[3]王希永.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06. 4.

篇7

为了调查学生对电教媒体教学的主观感受和回馈反映我们根据12-巧岁学生心理学特征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券,并统计了学生的反映。为了真实反映学生的感受使调查过程变得活泼愉快真实,我们问券采取不记名、甚至设计了“我记不起了,、“我不关心”等等很具幽默性的选项。但是孩子们还是认真的填写了问券。统计结果显示:1.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电教媒体这种教学手段的;2.能够接受课堂上的信息量;3.个别学生还提出了开展英语兴趣活动等积极的建议。

二、数理统计分析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教学和学生心理学愉悦反应效果,就是将学生作为心理学行为反应研究对象通常必须经过几个过程那就是:

1.建立心理学行为反应模型。即我们调查了四个班级汾别是初中一年级两个班和初中三年级两个班共计247人的先后两次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券。

2.引进外界激励、观察研究对象的应激响应。即观察学生对不同教学手段的欢迎程度以及学习效果。这里我们引进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在课堂上的兴奋度持续时段与记忆效果曲线图来考察比较两种教学手段的对应关系。不难证明清少年的兴奋度持续时段与记忆效果是正相关的。(l)我们也注意到多数学生上电教课的最初五分钟兴奋度提高了3.2个百分点;巧到35分钟的兴奋度下降时段也比以往高了4.3和2.8个百分点并且把这个优势保持到下课。(2)这里发现少数优生与多数学生像对照其兴奋度提高不是很明显这说明少数优生的课堂专注度高、学习习惯好,因而在面对不同的教学手段时其心理学行为反应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3)个别差生在前巧分钟能够提高3.2个百分点;但是在巧到35分钟的兴奋度下降时段则没有明显提高;下课前的10分钟的兴奋度则有4.2个百分点提高。这可以解释为:可以肯定个别差生对电教课的接受程度但是受其学习习惯的影响不能把这种兴奋度保持下去,与优秀生的差距就是这样累积性一点点拉开的。

3.统计多数学生考试成绩反映的效果。我们统计了这几学期的英语考试成绩并且引入数理统计工具。因为考试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其平均成绩为:=105.33也就是期望值E(X)为105.33我们认为可以接受的区间为95.71一114.95分其离散值二为3.67%标准方差为9.62分,可以看出教学效果还有提升的空间。

4.进一步调整环境和激励。因为统编教材的信息量大,为了发挥老师的教学革新化优势和主动性、以及顾及学生的课堂接收习惯。我们在这四个班级都进一步采取了编辑、优化教材、突出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增加课堂互动交流以适应教学手段的改变等等;从抽选个别调查几个学生的反映来看掌生普遍认可我们优化浓缩教材、增加互动交流的努力。没有认为信息量偏少的反馈。

5.多数学生欢迎程度和学习效果的期望值。多数同学是欢迎电教课的期望值E(X)为105.33分;也能够接受课堂上的信息量。根据其中两个班对照电教使用前后的考试比较汾数上升了3.59分,这个提升是很令人鼓舞的。这也明确了我们编辑优化电教媒体教材、突出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增加课堂互动交流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6.对优秀生、后进生的差异性补充引导和个别辅导。中国古代教育家就注意到了人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即指此。我们认为,少数优秀生应该提高目标和增加内容,以推高英语能力。这可以通过取得学生认可并指导、制定其个人推高方案,以及举办课外英语兴趣活动等来实现。个别较差生的自我约束力差,但是义务教育必须帮助他们英语达标濡要个别辅导以及加强家庭教育等方法来实现。

7.总结、抽象出一般规律性:(l)从我们统计样本的计算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是欢迎电教媒体教学的;材的标准发音优势明显;情景对话的背景也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加深记忆;教材在单位标准课时内能释放出较多的的信息量让学生接受;统计数据也支持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关联度。(2)由于任何事物都有局限,统一电教教材限制了教师的介入主导性的发挥;信息量大对少数差生的记忆筛选能力有一定冲击;教师须要掌握熟悉多媒体技术、浓缩优化教材方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8.根据数理统计结果我们再次调整了教学方法和编辑、优化了教材。(1)为了发挥教师介入电教教学的主导性我们再次调整了教学方法、编辑和优化了教材。(2)目前可以认为通过这样的科学研究手段所得到的教学方法和优化教材应该就是最佳教学方案,并且一般地能够预计出未来的教学目标和效果。(3)随着教师熟悉掌握电教媒体教学工具和驾驭教材能力的提高冷后的课堂兴奋点持续时段的利用更充分高效、和学生交流互动更丰富、因而学生记忆效果和教学效果会更好。(4)教师也会为掌握新的科技教学手段而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来熟悉它。

三、今后英语教学发展的潮流展望

1.我们考察了国内的初中英语教学,东部沿海地区的学校几乎都采用了电教媒体教学。中西部地区只要财力足够且领导重视的学校池大都不同程度引进了电教媒体教学手段。西部经济落后贫困地区的学校在得到国家政策扶持或者慈善事业赞助的情况下,也尽可能地完善了电教媒体教学。

2.可以在中国任何一个县城听到孩子说出发音标准的英式或者美式英语。这是一个令教育工作者欣喜和鼓舞的发展潮流方向这也为我们英语非母语的国家和地区的英语教育迅速提升提供了前提。

3.国内初中英语教学将在十年内全面普及电教媒体教学手段。同时由于高考制度的长期存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亦将并存。但是电教媒体教学的先进性和效果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四、英语教学发展趋势反过来对英语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1.要熟悉、掌握电教媒体教学工具;

2.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总结教学经验、结合自身优势,编辑优化教材,以发挥教师介入的主导性;

3.了解教育心理学适当掌握、并且充分运用课堂上的兴奋度持续时段与记忆效果曲线的关系,以提高教学水平。

篇8

1.1教学目标的不明确与对象范畴的狭隘

目前许多高校将心理学这一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本意是希望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好,教学的要求很低,理论与实际的脱离,缺乏了针对性等各种原因,令公共心理学的作用于价值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在另一方面,现今的公共心理学课程大多是针对师范与教育类的学生,承载了许多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而心理学探讨的是人类心理行为发生的规律,其适用范围远不止学校教育心理。将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对象范畴扩大,能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到关于人、关于自身的知识,充分发掘与利用个人资源,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实践成功的人生。

1.2教材的不完善

我国《心理学》教材存在:对心理学原理和理论进行哲学式阐述多,操作性的阐述少;对一般意义上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知识多,对大学生心理现象进行解释、诊断和调控的操作性知识少。理论色彩和普教色彩过浓,实际操作的案例过少,无论体系还是内容都可视为对《普通心理学》的简单模仿,缺少非专业特色和应用操作性。

1.3教学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绪论课”是《心理学》课程与学生的首次相识,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对改课程的学习态度。当老师和学生在认知和判断时,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常常以偏概全。学生本来对心理学的学习寄予厚望,希望心理学课“心理化”,神秘的谈心理,真实的讲自己,实用的指导生活。但是,教材中的不足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对心理学神秘的好奇感和轻松的兴趣,被缺乏“心理化”的惯例绪论模式忽视了。

1.4考核的不足

心理学考成的考核分为两种方式:一种式眼科的闭卷考试一种是相对宽松的论文检查;不论是哪一种的考核,现在的教师只是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当心理课程学完之后,学生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就很难排解焦虑紧张;面对紧张的人际关系,不能妥善的处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没有足够的挑战能力。

2高校开设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

2.1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虽然已脱离孩子的群体,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常被排斥于成人行列之外。其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下面从思维、情绪、性格等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2.1.1思绪

虽然大学生的思绪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品,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更加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显著提高;但是,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的基础不够深厚,因此在观察、分析事物特别是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容易出现脱离现实、主观、片面、固执、过于自信等。

2.1.2情绪

当代大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人际变化、学习成绩的好坏都会引起大学生的情绪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的大学生的情绪还具有内隐外显性并存的特点。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及社会适应力的增强,在某些环境因素影响下,大学生会表现出与内心体验不一致的外部行为。有的大学生还会有爱情的体验,由于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家庭、毕业分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大学生大多有过爱情的烦恼。

2.1.3性格

大学生的性格已相对稳定和成熟,但仍有一定的可塑性。有人认为,我国大学生表现出三个突出的性格特点。一是聪慧好强,喜欢表现;二是恃才傲物;这是第一个特点的极端表现。三是紧张困惑,虚假老成;由于学习、生活压力及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常常产生紧张感和困惑感。另外,为避免给别人造成幼稚的印象,大学生倾向于追求成熟、老练,但由于本身经验不足,所以表现出虚假成。

2.2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健康是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条件,它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而且包括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置身于“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不少研究者指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社会要求高,家长期望高,个人成才欲望强烈,但由于心理发展处于尚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加之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因此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常常发生,是心理障碍高发易发群体。

3教学改革的探讨

3.1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为学生学习其它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奠定基础,并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与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

3.2教学方法

心理学的教学应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可以采用课堂讲授,教师讲、学生听;有的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学,课堂上教师提问并进一步总结、归纳;有的可以采用试教法,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让学生扮演教师走上讲台进行教学;有的可以采用讨论法、团体活动法教学,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活动课的形式;有的可以开展心理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符合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心理学的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成果,改变单一的黑板、粉笔、教科书的教学手段,利用投影片、幻灯片、录像、多媒体等进行教学。有人在心理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结果发现,多媒体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教学的双边互动。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感受到教学内容的生动、直观、形象,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对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3改变考核方式

逐渐改进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突出实际心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如果课程成绩评定按百分制核算,可分为20%案例分析报告或深度访谈报告、30%实训表现和50%课程考试三大模块。案例分析报告主要是对相应案例进行深度分析;深度访谈报告则是围绕某一心理话题对一个或多个个体的深度访谈记录;实训表现则由小组共同评定;课程考试以真实教学案例的材料分析和综合性的论述题为主。

篇9

1.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是当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问题,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体制决定的,也反映了教育的落后性,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高考或其他考试中,因此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等部门都不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了很多学生心理不健康,一旦受到家庭条件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就很容易自暴自弃,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2.实际行动落实不到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即使有的高职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和教育部的规定,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填鸭式”教学,机械死板,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不结合事例,也不给学生自由时间进行讨论和总结,这就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再加上很多学生从内心不重视这门课程,因此很难发挥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其次是教学硬件设施的不匹配,很多学校都花大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以及专业的学科实验室,并配备了先进的技术和教学设备,学生每天接触到的都是专业知识和考试要考的内容,对心理健康教育持消极态度,完全不符合积极心理学的思维和理念。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心理学与传统的心理学不同,它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与心理学导师的疏导和激发,在学习和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从而拥有强大的力量去支撑着自己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因此学校在针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树立正确积极的心理学教育观念,毕竟当前很多高职生都是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不佳,且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而进入了高职学校,他们对学习和人生都没有正确的认识,也很难树立一个良好的目标,因而存在了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对于此类学生更应当重视,要善于“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事例不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扎扎实实,不断学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巅峰。

2.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很多心理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学校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不重视,甚至有的教师都是直接从乡镇调来或其他部门临时充当的兼职教师,因此对于这一问题,首先应当提高心理学教师的工作门槛,积极引进素质较高且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同时对学校的教师要严格要求,相关领导应定期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心理情况,鼓励教师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摒除“他是问题学生”这一观点,对所有的学生都应当一视同仁。通过这种思维模式和新型观念的建立,打造了师生平等的关系,学生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以积极的思想和心态从容应对,最终解决心理问题。

篇10

关键词:教师教育 公共心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49-02

公共心理学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培养现代教师基本能力的课程。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形成科学的心理学理念,了解学生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更好的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课程设计、开展学生工作、班团队活动等。老师教好此门课程,学生学好此门课程对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早已提出[1],并且很多学校也都进行了改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师范生能力要求的变化,随着90后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变化,如何上好公共心理学课程是值得所有从事该课程教学和研究的教育工作者一直深入进行下去的课题。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试考核等角度探讨该课题。

1 改革教学目标――从学习知识变为帮助成长

长期以来,公共心理学教学目的强调了解心理学知识、运用心理活动的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识记和理解环节,而忽视了领悟和运用技能的培养。据国家教委师范司对一些地区高师进行的调查,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毕业的从业教师在工作绩效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师范类教育的专业性没有得到明显地体现,因此,“心理学课上着好玩,学后却没有用”是公共心理学教学的要害。

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中明确提出教师教育课程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等。这意味着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意味着公共心理学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学习这个层面,意味着公共心理学不能再空喊强调实践能力而没有实际行动。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指挥棒,教学目标转变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进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的转变。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目标中必须加入改变学生对公共心理学作用和意义的认知,体会领悟公共心理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公共心理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学习中。心理的本质是人对社会主观能动的反映,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可以避免课堂上面睡觉、聊天、玩手机游戏等现象,避免教师进行课堂管理而耽误教学时间,也避免了学生因老师管教而产生的厌学、逆反心理,可以在有限学时的课程中达到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课堂,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形成对学习、教学的科学认识,会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以适应当代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对师范类毕业生的要求。所以,公共心理学的不仅学习心理学知识,更要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2 改革教学内容――从老师想教什么变为学生需要学什么

公共心理学课程满意度调查中两个问题最为突出:一是课程体系为体现教师教育素质培养,二是课程内容与教师工作结合不紧密。公共心理学教材体系大概有几种。一是使用普通心理学的课程结构,二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主干在结合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中的一门或多门课程[2]。前者内容过于专业和深入令学习者很苦恼,尤其是对艺术类学生。后者则内容体系庞杂,因为非心理学专业的师范生一般只开设一门心理学课程,教材编写者希望能把所有需要未来教师了解的心理学知识都融入这一本书中。授课老师在拿到这样的教材后,需要讲解的知识点非常多,在公共心理学有限的课时(通常是32―72学时)中想要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就不可能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保持讲授内容的系统性,忽视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忽视了学生想学什么,更是忽视了在公共心理学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及综合能力[3]。两种教材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公共心理学教学中有一半的学时在介绍普通心理学知识。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年人的心理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很多内容没有体现心理的发展性,对中小学教学的指导意义有限。

综上,在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体系设计要针对学生未来工作需要。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专业是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的,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就应以人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以教育心理学为重点,将心理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强调不同阶段的孩子心理现象和活动的特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等。如,讲授思维这一内容的时候,不应该强调思维的种类和特点,而更多的关注思维的发展过程,与年龄相伴的思维特点,还可以选择一个故事让学生改编后讲给不同年龄的孩子听。学生运用思维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对知识点会用更深刻的记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教学活动时自然就会应用了,真正体现了公共心理学作为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的意义。

(2)开展专题教学,不苛求教学体系完整。心理学是一门很典型的交叉学科,它的本科生被授予了理学学士,但是很多心理学课程却更接近社会科学的性质。公共心理学就是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发现规律应用与社会生活中,它章节之间不像自然科学课程一样有严谨的逻辑顺序,严格的先后关系,完全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挑选一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较难理解的、在心理学专业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讲解,其他内容布置学生自学。专题内容可以包括:从认知的角度促进教学、从行为的角度促进教学、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学生智能的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习的策略与技巧、教学设计与策略、教师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

3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从关注老师怎么教变为关注学生怎么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但是公共心理学教学在增加实践环节等方面却有很多困境[4]:一是教师资源有限,公共心理学通常由心理学教研室承担全校所有专业该课程的授课与辅导,心理学作为一个边缘学科教师数量比较少,其中专职的公共课老师就更少了,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负责200-300学生的教学工作。有限的教师资源导致该课程只能大班授课或合班授课,教学内容很难兼顾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法。二是课程学时较少,公共心理学学时通常是32―72学时。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体系非常复杂,和常识中的“心理学”有很大差距,所以知识体系的讲授是必要的。在这么少的学时内既要讲授知识,又要掌握知识的运用就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三是学生对课程重视度不足,笔者在上过公共心理学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中发现63%的学生认为学不好该课程的主要原因是授课教师(讲授不生动等),21%的学生认为考试合格就可以了,35%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可有可无(内容与自身发展无关等)。表明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都不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明确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要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要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本课程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力争把教学改革结合课程特点落到实处。形成具有公共课特色的教师教学课程改革。

3.1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1)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技术和教育技术,设计和制作多种辅助教材,将内隐而复杂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实验以生动活泼和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懂度和学习兴趣。例如,增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断,做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

(2)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例如,通过明示教学目标、提问、有趣心理现象演示、语言或身段变化表演和突出的版书等方法,引起学生的心理预期;通过呈现先行组织者材料,以通俗的语言使新旧知识建立清晰的联系;或通过提问激活相关知识;通过举例、版书或实验等方法,促进选择性知觉;通过提问相关的问题或让学生举例分析来发现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旧知识的异同,以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根据遗忘的规律,组织学生及时复习,重点指出难记或易忘的内容,提供多种感官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

3.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参与教学

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充分讨论教师设计或提供的由实例到原理,由原理到实例的教学事例的基础上,请学生设计教案,并组织讨论、分析和总结;提供各种教学情景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具体对策,以提高学生因材施教和管理育人的能力;通过投射测验和简单问卷等方法,让学生对自我进行探索,以加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开展人际交往、班级管理技术的团体辅导实践,加强学生用心理学原理处理生活和未来问题的能力。[5]

3.3大胆尝试课程教学实践活动

加强课程实践部分的学习,有针对性、分层次地进行训练,不同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同学领取不同的任务。教师尝试将学生分组、加强学生课外的训练,跟进指导,如教案设计中的心理学规律运用等。指导教师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在本学期修读的课程的成绩。

在教学课时不断压缩的大的教改背景下,不能压缩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心理学的感觉、认知等基础实验的感知实践环节,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同时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另外给予学生一些课后任务,或是小组学习任务,即考核了学生由知识掌握向技能掌握的过渡,也可以有针对性、分层次地进行训练,不同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同学领取不同的任务,因材施教。课外作业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在本学期修读的课程的成绩。它既考虑了教学整体上的基本规格,又兼顾了个体的志趣与发展,最后落实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使其真正成为深受社会各行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3.4整合教师团队,保障专题教学

改变一门课只有一个老师上的现状,尝试师资的整合,多位老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每人分别讲不同的专题。这样不仅仅扩大有限的教师资源,还可以让每位老师讲自己擅长的领域,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增加教师之间互动,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中小学心理健康介绍,教师心理及角色意识,心理学基础实验介绍等。

4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从考知识到考运用

教学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导向作用[6]。为了保证学生全面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教学考试不能是“学什么考什么”,而要做到“教考分离”。公共心理学是一门全校公共课,设计出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有督促和监控作用。

教学评价不等同于期末考试,不仅仅是建立题库,每次期末随机抽取一套标准化试题对学生进行闭卷考试,测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包括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表现(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等)及课后作业的好坏(教案设计、案例分析等)。加强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的考核,督促学生讲课程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后的学习生活中,从心理学的视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评价中教师应尽量避免评价标准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才能更好地发挥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的作用。

公共心理学课程客观上的师资力量有限,学生课时较少,多班合班教学等问题,导致了传统教学以讲授知识为主。但是面对全球数字化的大背景,面对熟练使用网络获取信息、有一定信息处理能力的90后学生的新形势,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独立判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课后自学,并主动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和学习。同时,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师德师风观念,热爱教育教师事业,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立志成为二十一世纪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曾红梅.谈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和设置[J].心理科学,2003(06):1109-1113.

[2]马勇琼. 高师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与建设[J]. 教育教学论坛,2012(04):13-14.

[3]王艳.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4]全莉娟,王道阳,姚本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电力教育,2009(03).

[5]陈红艳,梁彦红.学生对高师心理学课程的教育期待及期待效应分析――基于商洛学院学生问卷调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