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段考成绩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6 00:1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段考成绩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段考成绩总结

篇1

2008、11、12

今学期的中段考试已经结束,试卷也已经发下来了,我的数学考了62分,英语83.5分,语文考了个92分。

语文成绩虽然比较理想,可是我并不满意,因为有很多不该失分的地方,都因为粗心大意丢了分,如果我能细心检查一下,那么我一定能考到95分以上。

英语成绩有比较大的突破,考了个83.5分,这虽然说是有了进步,但我还是不太满意,因为听录音时不认真而丢了不该丢的分,选择填空丢了4分,真的有些可惜。

最让我头痛的就是数学这个科目,是考得最差的一个科目,填空的概念题丢了分,简便计算丢了分,化简丢了分,应用题也丢了分,所以就出现了危险的局面。

篇2

期中考试是一个学期的中转站,是对学生半学期学习情况的检查,也是对老师教学工作的总结。

为如实地评价前半学期教学质量的水平,查找、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全面分析教学的现状,促进教学的发展,2019年5月8日,小学召开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教研会。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老师们,分别通过对各班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各题失分率等方面的详实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低、中、高三个阶段考试成绩进行细致、直观的分析,对四期中成绩有了全面的了解。在肯定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

教研活动过程中,校长对老师们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最后为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针对考试中发现的问题,要多做自我反思,寻找主观因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把活动中提出的各种改进措施落到实际教学中,认真查漏补缺,并在今后一阶段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本次质量分析会针对性强,开展得扎实有效,相信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们将再接再厉,取得好成绩!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应用能力 与专业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67-02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作为一门“技术”,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它的生命力也越来越强大,这主要是来源于它的应用地位。

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应用能力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要结合专业需求以培养应用能力为重点。这就要求学生兼备一定的技术理论基础和技能,他们既能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又能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具体地讲,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遇到任何现实问题都能首先产生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尝试解决的意识,继而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述现象、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描述、理解,然后很快地依循科学合理的思维路径,搜寻到一种较佳的数学方法解决它。

二、传统高职高等数学应用能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工具课,在基础教育方面具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和丰富的经验。我国传统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知识为本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强调学科自身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学上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实践就是反复练习,从而把过程与结果割裂开来。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即使高职生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都掌握了,书本也看懂了,但是一到要运用的时候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了,学生始终不能很好地运用数学应用能力来支撑技术的创新,这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显然是无益的。这是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端,弊端的核心就是教学是从高数自身的特点出发而不是从专业需求出发,以致只注重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教学,轻视数学跟现实生活的联系, 轻视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很少讲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培养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途径

(一)制定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的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依赖的一门技术,它既要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又要为学生终身科学思维的培养和形成奠定基础。

高等数学的培养目标要体现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核心,始终将数学的应用贯穿其中。

教学内容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 要根据专业课教学的需求,分专业选择相关教学内容,而且每一教学内容侧重介绍数学的基本思想及其相关的实际背景和应用, 强化应用,同时增加简单的数学建模应用题训练,淡化纯粹的数学公式和方法的复杂演算。如讲微分时,侧重介绍专业实例引出导数的概念、何时用导数、导数的应用于专业与生活例子,怎样求导部分只需不加证明地介绍导数的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介绍完计算方法后增设一些关于Matlab 等数学应用软件的实验课辅助教学,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应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数学建模思想进行教学,突出应用环节

高等数学对学生的培养,不只是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而且依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能够不断创新,不断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而数学建模正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和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炼所学专业及实际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实例,融数学建模思想于教学中,在学完一个模块的大作业阶段考核时可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收集资料,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洞察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 同时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接着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最后借助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创造情境,各方面突出应用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学生的查阅能力、简化能力、洞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等等。

(三)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创设课堂情景讨论课,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意识;

2.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像功能进行演示,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可视、富有动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软件的兴趣;

3.建立网络教学平台,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启发式互动教学与研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传统的课堂讲授以专业案例为切入点,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入某项高等数学知识,并最终归结于如何用该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适当增加课外实践, 布置的作业以应用题为主,学完极限布置一次与专业结合的大作业,学完导数及应用布置一次与专业结合的大作业,学完微分布置一次与专业结合的大作业,学完积分布置一次与专业结合的大作业,通过多次作业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培养应用能力。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习题引导学生提高应用能力。

4.成立数学协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和有意深造的学生多多参与数学模型的建立。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以实践代替教学,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训练学生非数学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

(四)改革考核方式,体现应用能力的考核

传统的高职高等数学的考核中应用题较少且涉及的内容距离现实生活和专业领域较远,使学生只感到高等数学的抽象性,没有感受到实际应用的具体性和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觉得学数学无用。因此,我们高等数学的考核要与专业课相结合,既体现了高等数学的基础作用,又体现了高等数学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问题紧密的关系,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可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四部分:平时、阶段、综合、奖励。这种考核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又可以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平时考核依据考勤、平时作业和上课质量。要求教师在上课前点名,可抽点或普点来记录学生考勤;要求学生准备两本作业本和一本课堂练习本,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课堂练习来准确地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等上课质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给每个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并将平时作业和考勤记录为平时成绩。

阶段考核依据完成大作业质量。设计若干与专业结合的大作业,给学生自由拓展的空间,感觉数学有用,自觉运用数学思想解决专业问题。要求学生分组或独立通过查阅资料完成和课堂任务同时进行的与专业相结合的作业,能较好地反映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知识综合运用、拓展创新的能力。学生完成每一阶段大作业后都要提交纸制作业或电子文档作业,由教师根据每阶段考核要求进行评价,并记录为技能成绩。

综合考核依据期末全院高等数学统一开卷考核。期末终结性考核既要考核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数学理论知识点和能力点,还要考核学生数学理论与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应用相结合,考核可以采取开卷,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题和公式,只需要掌握方法,能举一反三即可。

奖励评价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质量、学习互动、学习纪律、协作能力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记录为奖励成绩,如作业一次A奖励1分,一次学习互动奖励1分等等。

(五)提高教师专业应用素质

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改中十分关键的一步,也是十分困难的一步。这就要求教师兼备很强的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可将数学教师分到各专业院系中由专业教师培养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或数学教师所在的部门请专业教师辅导数学教师基本的专业知识,通过以上二法使数学教师具备较高的驾驭该专业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应用能力。

以培养学生高等数学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涉及高等数学的教学各个环节,需要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以及教师专业素质等多个方面不断地去实践、总结、补充、完善,再实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兼顾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专业施教,努力为我国人才市场培养兼备理论素养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任丽华.谈高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6,(24).

[2] 杨军强.对高等职业院校中数学教育改革的新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3).

[3] 仲生仁.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9).

篇4

关键词: 统计规律 联系实际 高中物理教学

在高中物理热学部分的教学中,研究物质的结构及微观结构的表现时认为大量分子的宏观行为满足统计规律。由于微观粒子结构的特殊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内部的图景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学生在理解微观粒子遵循的规律时出现较大困难。如何构建微观过程的宏观图景,是帮助学生克服此类困难的关键。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的总结有的是可以与微观粒子满足的统计规律联系起来的。比如在如何理解“物体的温度升高时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微粒的运动速度都增大”的问题时,可以把温度的升高与学校某个班级平均成绩的提高相类比。当某个班期考的平均分比段考的平均分高时应是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的期考成绩比段考高,但也不排除有少数或个别学生因发挥不佳或其他原因,成绩比段考还低的可能。这样一类比把微观问题宏观化,对于学生理解温度升高时并不是每个分子速度都加快、动能都增加的结论是有益的。在理解微观粒子在热现象中满足的统计规律时,这种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

《用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是高中热学中唯一的学生实验。这个实验充分体现了热力学研究的特点,对于学生理解热力学的统计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在指导学生做这个实验时,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的实质。做《用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时,学生对为何要事先配制油酸酒精溶液不理解,认为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很麻烦,还会因为酒精的挥发对实验造成较大误差。因此,认为配制该溶液是不必要的。这是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特点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误认识。微观粒子的特点是“多和小”,所谓多是指任何一个宏观物体内部分子的数量多,所谓小是指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所占的空间小。基于这样的特点,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时,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否在液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由于分子的体积非常小,油酸是否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用眼睛是不能判断的。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一定是单分子油膜呢?唯一解决的办法是让油酸在水面上充分散开。而让油酸充分散开的措施有两种:一是滴到水面的油酸体积很大时,要使水面的面积非常大。比如把一小瓶油酸倒在一个大型水库的水面上。这时油酸可以在水面上充分展开形成单分子油膜,但这时油的面积太大又给油膜表面积的测量带来了困难。显然这样的实验学生在实验室是无法完成的。二是尽可能缩小油酸的体积使得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形成单分子油膜,但是这样油酸分子的体积太小用量筒根本无法测量。在油酸体积的测量上又会存在很大误差,使测量结果失去意义。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人们想到了配制油酸酒精溶液,让体积很小但可测的油酸溶于一定体积的酒精中。配制体积比很小的油酸酒精溶液,再用巧妙的方法测出一滴溶液的体积,利用体积比计算出一滴溶液中油酸的体积。将这样的一滴溶液滴在水面上可形成单分子油膜。这时形成的油膜面积很小,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测量。用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用统计方法就解决了既可测油酸的体积,又可测单分子油膜的面积这个难题。可见在用油膜法测定分子的直径的实验中,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并不是为了增加实验的难度而添加的,而是为了用宏观的方法测定微观量而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在脑海中充分理解物理图景,才能对实验有充分的认识,在实验中自觉地实施,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以上做法对于头脑中有微观物理图景的学生来说是容易理解的。但大多数中学生缺乏这样物理图景的构建,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样的困难呢?最有效的办法是列举生活中宏观物体的类似例子让学生理解。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他们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可列举与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子说明。如在农村,由于种子的价格昂贵,农民往往购买少量的种子然后通过嫁接的方法获得很多幼苗。为了使少量的种子长出高质量的幼苗,必须解决如何把少量种子均匀地撒在宽阔的地畦上的问题。如果认为种子少而选择把种子一颗颗地插在地畦上,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达不到要求。农民想了一个简单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把少量的种子与一大盆细沙混合,然后把沙子与种子一起撒到地畦上。由于在少量的种子中掺进了大量的沙子,使得每相同的体积中种子的含量是相同的。把这样的混合物撒在地畦上,长出来的幼苗一定是均匀的。我国南方农村的广大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这些稻田在冬天是闲置的。这就导致春天开播时稻田中和田埂上处处会留下因干燥而产生的大小不一的裂缝和因蚯蚓、蝼蚁的挖掘而产生的孔洞,不利于稻田的节水和灌溉。这些裂缝和孔洞很多,难以发现,要想找到它们并一一进行修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佳。这样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怎么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堵住这些孔洞呢?农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又应用了统计的方法。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在犁第一次田的过程中,先用犁把田土犁成一坯坯的土坯,再把水放进农田中,用耙反复搅拌,把这些泥坯和成泥浆,这些泥浆就跟着水流到各个裂缝和孔洞中,这些泥浆在孔洞中沉淀就把这些裂缝与孔洞堵得严严实实了。这样用简单的方法达到了目的,而且一举多得。这就是生活中的统计规律的应用。

知识是日常生活经验的概括、总结与升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尤为紧密。在物理教学当中通过联系实际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通过类比把微观场景宏观化是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熊梅,李红霞.主体性、人的发展与启发式教学观[J].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7.7.

[2]宋兵波.简论教师主体[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111-01

如何使考试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实现其内在的教学目标,进而评出水平、评出成效、评出作用,这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课改活动经验,对初中数学讲评课的有效教学探究进行阐述,以期待能够对目前的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一、课堂测验:重点呈现与双基落实

课堂测验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往往设置于较为完整的知识教学之后,从而起到巩固知识、强化重点与查缺补漏的作用。然而,由于涉及的教学范围较广,故而需要将讲评范围划定于当次课程之中,且应注重双基。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巡查的过程将教学测验完成较早并且完成较好的学生作为“讲评典范”,而后运用小组分工、自评自纠的方法,让这些“小老师”进行作业辅助批改,并且进行小组发言与总结。

其次,教学测验往往是对重点知识点的检测,故而要注重巡视与讲评,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于优秀生要重点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与扎实的基础;中等生要注意及时纠正错误;而“潜力生”要准确了解知识掌握情况,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也可以在课后让优秀生进行辅导与帮助。

再次,在测验讲评的后期,要将各个小组中优秀生和小组进行表扬,张贴他们的试题以示表彰。而后,进行作业设置: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一份测验错题变形题目,第二天进行检查。第二次课堂教学之时,教师要重点提问这一测验的知识,关注中等生、“潜力生”的掌握情况,并且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前一天各小组的题目设计,进行竞答与演示。经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层层推进与不断强化,教学双基就逐步得以落实。

二、阶段测试:查缺补漏与触类旁通

阶段性考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常见的测验形式,其中以单元测试、月考、阶段考试为主。这一类型的考试往往是对学生某个知识模块的检测,在题型难度上有一定的提升,同时还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拓展。

一方面,对于这一类型的数学考试,教师应尽可能地完成阅卷工作,而后尽快将试卷发给学生以免知识的遗忘而错过讲评最佳时机。在经过了学生自主思考与订正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作业,各小组完成测验评估表。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小组发言与测验丢分情况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运用各个小组进行小组点评的过程,仔细倾听、及时引导,为学生充分理解题型奠定基础,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做好讨论记录,进而为后续的题型变化与能力拓展打下基础。

此外,在教学测验讲评时,教师也应当适当地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进行数学题型的思考与讨论,认真填写测验情况反思,并将当天考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转化为当天的作业,进行知识强化与能力拓展。这一过程中,因为阶段性考试也涉及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总结,一定要在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多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三、期中考试:注重总结与提升能力

在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期中考试、模拟考试以及质量检测等类型的考试属于大型考试,这一类考试的试卷题型较难、形式较为灵活,因此教学讲评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与教学过程控制,只有如的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首先,在讲评之前,教师需要对考试涉及的类型、考试点以及教学思想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在讲评之前进行氛围、情绪的酝酿;同时,试卷讲评还应选择好讲评时间。

其次,由于这种考试形式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故而需要将小组讨论、考试评估表的填写与讲评环节结合起来,设置完整的时间流程与环节。应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不要仅仅关注考试的成绩,而应尽可能地以测验为引子,以讲评为平台进行考试的全方位拓展与题型的变化,以期达到复习与总结的目的。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自主学习

一、以前及现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改革的成效

在2000年之前,我国基本保持着老师讲、学生听的基本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创痛思想观念的影响,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得太大,学生缺乏了展现自身想法的勇气。另一方面,老师和家长从小就给学生灌输了数学死板这样的观念,导致了学生对数学这个学科产生了错误的认识。2004年,可能由于申奥成功的关系,使国人对国外的文化有了更深的接触,教育部门先后展开了各式各样的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文,勇敢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来很多人以为这个好的开端会带给我国教育体制天翻地覆的变化,可实际上在绝大多数学校,这次课程改革刚刚开始就偃旗息鼓,使得这次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变得“雷声大,雨点小”。对于数学这个在大家眼里本来就比较死板的学科,本次课程改革的成效微乎其微。在近几年中,教育部门在之前课程改革的的基础上又推行了一次次的课程改革,在不断的努力之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数学的教育模式上并未取得太大的改变,为“考试而学习”的观念深入任性,在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下,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补课班、奥数班、特长班等课外补课方式逐渐盛行起来,警官教育部门尽量劝阻,却无法阻止其日渐扩大的趋势。这样的高强度学习环境,使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了提高,但实际效果与学生付出的努力却不成正比,甚至部分学生还出现了成绩下滑,讨厌数学等负面效果,使得学生对数学这个学科的兴趣直线下降。这个学科真的就这么死板、无趣、难学吗?数学教育难道就真的没有出路吗?

二、未来数学教育的改革方向及其可行性

要改变高中数学教育的难题,首先得改变学生及老师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观念,应先从教科书开始,多融入现代生活中的元素,把当代高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用到例题中,例如几何中常常引用到的泳池和水可以换成硬盘及其中的流动数据,各种动物换成机器人和各种现代机械,或者将一些重大新闻中的数据引用进去。教科书的改变工作量较大却也收效甚微,但这“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确实改变数学教育现状不可或缺的一步。在改变教科书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结合现代思想观念做出划时代的改变。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中,很多学校鼓励学生自学并由学生讲课,期间其他学生发言之处不足和错误并适当补充,老师再做最后的总结,这样的学习方法是非常值得鼓励和推广的。可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毕竟多数人觉得数学难也不可能是无的放矢,随意在推行这种学习方法时也需要做出适当的变通。可以在学生讲课前,组织学生对预讲课程进行讨论,老师做出简要的补充,然后再有学生讲课,这样不但能减少学生讲课中存在的错误和遗漏,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课堂时间的浪费。所以讲课前的讨论总结是极其有必要的。由于教科书更新难度较大,所以学生能接触到的习题中也会很少出现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在每个学习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出题,由老师汇总整理,去其糟粕,取其精髓,这些试题可用于阶段考试或学生的课余练习,再组织学生对老师挑选的例题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对教师因常期教学养成的思维定势进行补充,其中也必定会有一定的经典例题出现,弥补教科书不便于更新的不足。虽然部分学校部分学校推行了学生上台讲课的方法,但绝大多数老师只是让个别本学科的尖子生进行讲课,这其中有降低出错率的考虑,但对于推行学生上台讲课的学习方法来说是不可取的,首先,上文说到的讲课前由学生进行讨论,本就减少了学生讲课的出错率,并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作出了补充。另外只有个别学生上台讲课,对于一直没有体验亲自上台的同学来说与听老师讲课其实并无区别,长此以往并没有起到提高学期兴趣的作用。所以推行全员上台讲课才能达到这种教育方法的真正目的。由于高考体制及一些其他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大多数老师只注重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有老师或学校按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情况,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除了教学更重要的是育人,让学生在学校就戴上有色眼镜看人,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古圣贤也曾说过有教无类,所以老师要起到带头作用,让学生知道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扬长补短,同时全员参与下也能为学生在解题中提供更多的思路。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且永无止尽的道路,而数学的课程改革也是改革中的一大难点。我国众多的人口和巨大的就业压力意味着高考体制还要延续很长的一段时间,高考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关乎一生的选择。在这个经济大增长,科技快速发展的年代,理工科的学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数学是理工科的基础,所以数学课程改革关乎着每一个学生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高中数学教育会随着时间渐渐完善,最终形成拥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杨志文,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数学通报.2001(11)

[2]夏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讨,数学教育学报,2001(03)

[3]黄炎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08)

篇7

一、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发挥好纽带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能够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二、 班级奖励办法。为了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特制定如下奖励办法。

每次段、期考过后都要评出班级的全能奖、先进奖、进步奖。条件如下:

全能奖:同时获得学校颁发的语文、数学、双科奖。

先进奖:获得学校颁发的语文或数学或双科奖;语文或数学得90分以上但没能获得学校奖状的。

先进奖:语文或数学比前次考试进步10分上以的。

三、班级经费的使用。我一直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每学期学校发给的班级经费我都是用于班级建设中。如:购买卫生劳动工具、班级活动的开销、奖励学生的奖状及小奖品(笔、笔记本)。

四、根据学校校历及班级特点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并实施。

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要做个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学习,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好学生。

六、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求知、砺志、活泼、团结”的班集体,并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管理方法。

在这个学期里,一方面,我慎重地选拔和培养班委成员:第一、大力表扬班委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班委树立威信;第二、在鼓励班委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更严格要求班委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三、培养班委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班委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另一方面,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出操常规、卫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

段考过后,为了整顿班风、学风,我推出了一套新的、比较系统的班级管理办法。由班干轮流督促同学们的学习、纪律、及卫生工作。具体方法是:由五个班干负责学习、纪律方面,五个班干负责卫生方面,每天的负责人都要把当天的情况记录在笔记本上,一周为一个周期,到周五下午活动节时间由班长和副班长统计本周同学们的表现情况,并评出本周“优秀之星”(一周内没有违反纪律的)和“表现不佳的同学”(一周内违纪超过4次以上的),并在下周班会课上公布名单,还要把名单粘贴在班级公告栏处。我觉得这个办法很管用,好多原来自觉性不高的学生,现在也变得自觉了许多。

七、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文体活动。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朗诵比赛和迎元旦歌咏比赛,我也利用这两个好机会,培养学生的胆量及班级的凝聚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表现得积极、努力,表现出了为班级争光的决心。在比赛中他们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肯定,四个节目都获得一等奖。在课外活动时,我还在班里组织学生分组打篮球比赛、打乒乓球比赛,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篇8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82-02

大学物理作为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终身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素质的发展都有比物理知识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作为长期从事物理教学的高校教师,大学物理这门基础课程如何在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及能力、素质的培养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些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民办高校物理教学为例,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研究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采取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大学物理课堂中教师一般采取讲授式教学,经常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学生听着枯燥乏味,没有主动思考,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我们为何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走上讲台呢!我院多年来在物理课堂上一直开设讨论课,讨论课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由教师提出特定问题,学生以小组形式搜集资料,做好PPT,然后在预定的时间各小组派代表走上讲台发表见解,在课堂上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这种方法体现了教学活动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实践表明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深受学生的喜爱。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针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问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基础和趣味性;另外要针对学生的物理基础,问题难度要合适,不能过于简单失去讨论价值,或者太复杂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把生活引入课堂,增加感性认识

民办高校学生一般理科知识较为薄弱,如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采取纯知识灌输模式,过于重视严密的理论推导,一方面会让学生产生难学、甚至厌学的抵制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严密的逻辑推导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得教师不得不舍弃一些教学内容而没办法将一幅完整的物理图像呈现给学生。物理学的根源的是现象,而现象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也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习惯和方式,避免一些枯燥的数学推导过程,多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多一些感性的认识,对物理产生认同感。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小视频进行现象展示,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淡化数学推导过程,重视物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样不仅能使物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还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幅比较完整的物理图像和知识框架。

三、分阶段考核评价,重进步而非结果

目前,各个高校对学生物理成绩的考核,一般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我院期末成绩占比重为70%,以试卷形式呈现。这种考卷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导致一部分同学抱着60分万岁的心理,平时根本不学习,到考试之前抱一抱佛脚,也照样能够通过考试,这有悖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阶段考核的方式,增加考核次数,丰富考核内容。总而言之,考核方式要注意阶段性和多样性。我院近两年也在进行考核制度的改革和探索,选取部分专业进行阶段性考核试点,实践证明分阶段考核的专业对学习的投入度更大,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当前,高校的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且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忽视个性发展和差异性。因此,发展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发展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运用多种评价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诊断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激励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发现问题,对照问题改善自己、完善自己,然后求得发展。一方面教师应该采取发展性评价,能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基础较其他本科院校相对薄弱,教师应该包容、承认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不过分关注学生某一次课堂上的表现或者某次考核的成绩,而应该纵向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和自我学习意识。

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现在教学与科研已成为大学的两大职能,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教学相结合,把物理科研的内容、方法和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了解物理的前沿发展,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物理科研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魅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实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如,笔者在讲到光的干涉这一章中的减反膜时,会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减反膜”这一科研课题,指出将减反膜镀在太阳能热水器光接收板上,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增大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接着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这个减反膜的厚度理论上要达到多少,而在实验上又应该如何控制?实践证明这些问题跟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

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人类不断深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是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实验事实是检验物理模型和确立物理规律的终审裁判。物理理论则是对实验观测结果的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去解释新的实验结果和预测新的实验现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1.将演示实验带入理论课堂:由于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教学呈现方式的合理性与多样性,对“大学物理”教学尤其显得重要。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演示实验,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达国家在物理教学上演示实验的普及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中德国大学的物理讲授无演示不成课,每次课都会安排2~3个演示实验,物理概念的引入都有实验的配合,整个大学物理课程演示实验的配置次数达到120~150之多。我院近年来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尝试,建立了演示实验室,一些小仪器如:弦驻波、陀螺回转仪、音叉等都带入了理论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2.组织实验竞赛,理论教学为实验服务:在传统实验教学中,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形式呆板,步骤单一,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思维的形成。目前,一些高校提出了一些新的实验模式,例如:探索型实验、研究型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我院也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实验竞赛,由物理教研室提出实验的主题和基本要求,每三个学生一组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大胆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接着选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实验总结,包括实验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分析、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分析、实验的改进分析等。在此过程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非凭空捏造,一定是以物理理论知识为基础提出的,实验过程中,理论教学时刻为实验提供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时刻要注意理论和实验的紧密结合,切忌纯理论或者纯实验式的教学。

六、加强物理模型的教学

在物理学中,大到物理理论的建立,小到求解一个物理习题,都有一个建模的过程。物理模型方法是物理学家研究自然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定律、原理和公式记得较熟,但是却不会将这些定律公式运用到实际的物理问题上。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不会简化物理问题,不会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和建模。物理学中的概念、原理、定律等都是借助于一定的物理模型抽象和推导出来的。因此,加强物理模型教学,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例如牛奶皇冠问题,面对看似复杂的物理现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抽取出最基本的自由落体碰撞模型进行估算。同时供选择的近似条件。这一开放性的物理模型的解决方案并不唯一,可以把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课后完成,是学生在该过程中学会把复杂现象的模型简单化、简单模型的条件复杂化,从而学会思考,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七、小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所教授的对象特点和需求,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根据大学物理的课程特点和知识特点,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导入、问题导入、小组讨论、课堂实验等多种方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政.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研究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4.

[2]刘竞业.关于大学物理的教学方法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

[3]郭山厚.关于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探讨[J].阴山学刊,2005.

篇9

关键词 高职数学 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数学多元化考核评价与研究依据

(1)“多元评价”是指不单纯采用标准化纸笔测试,而是旨在促进评价对象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采用多种途径和使用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

“多元评价”有别于传统考核方式,它反对呆板、拘于一格的方式,提供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充分体现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构建“多元评价”模式是在分析、借鉴国际和国内关于多元评价的理论构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们学院实际,开展多元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施,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建立符合专业要求的多元评价体系就要深入研究高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要求及知识要点,以特定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强调研究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探索。

高职数学多元化考核评价的实验研究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由原来的一味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采用“化整为零、多元评价”的举措,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多元化评价的考试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例如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试卷的形式考核;突出应用能力的以实验、操作考核为主;考核学生创新能力的以写大作业、小论文的形式进行;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的大胆发问、上台做题、课后作业等都应在考核范围中。基于工作任务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就是把教材、实践案例、数学软件、现场实践作为拓展知识、训练能力的重要方面,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隐含在一个个的教学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完成学科知识。这是个学以至用,用中获取知识的双向考核机制,值得倡导。

(2)根据多年对人类心智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加德纳(Gardner,H.)教授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霍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出版的《心智的结构》一书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日后的实践中得到了发展。该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是多种的,不同的任务、问题,在这些智力以不同方式组合动作下得以解决。并且,这些智力会在不同的领域上发展。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独特的学习方法。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之才。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学生评价是提供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创造能力的评价。

国内外课程改革与评价的实践对我们开展高职数学多元化评价的研究有着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2 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高职数学多元化考核评价的研究旨在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职人才。构建“多元评价”模式,需要分析、借鉴国际和国内关于多元评价理论的相关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开展多元评价体系的建构,逐步在各专业中推广、实施。这是实现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建立符合专业要求的多元评价体系就要深入研究高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要求及知识要点,以特定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强调研究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探索。尝试建构一套高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具体思路:

形式:(1)闭卷考试,主要用于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记忆和理解;(2)开卷考试或报告,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情况;(3)上机操作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方法:(1)平时考核。考核依据是平时作业、上台、课堂测验、各章单元考试等;(2)数学软件考试。考试方法是上机单人单考;(3)大作业或小论文。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4)学生参与命题;(5)期末考试。教考分离,闭卷。

评价:采用多段考试多元评价的方法评定学生成绩,改变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的知识质量观,而是以学生运用知识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的知识质量观。

试图找出适合学生心智发展水平的,从成绩考核转向能力考核的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法,逐步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评价体系模式。从局部经验中发掘其普遍意义,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并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多元评价”中,评价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评价应密切联系要求学生巩固的技能点和相关的知识点,但评价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以建立符合专业要求的需要,基于多元化考核评价来完成的,这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因此,高职数学多元化考核评价的研究要精心做好工作任务分析。

研究目标:(1)开展高职数学多元化考核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探索;(2)构建高职数学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3)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数学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4)开展高职高等数学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研究;(5)开发编写高职高等数学考核评价标准。

3 研究内容

篇10

高三美术班的数学复习讲评主要是做题讲题,因此,试卷的讲评约占课时量的一半。试卷讲评课主要根据学生做题时反馈的信息设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短期内复习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试卷讲评若要高效精确,既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和学习成绩,又是增强复习课效果的关键,决定高考备考的质量。同时,高三美术班的数学教学,更要根据学生基础弱、时间紧的特点,根据试题中反映出的问题确定试卷讲评的侧重点。从高三美术班的数学试卷讲评的教学实践出发,提高试卷讲评课的实效。

一、有效试卷讲评课的科学界定

有效试卷讲评课特指教师在试卷讲评课堂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试卷中普遍出现的问题,采用恰当的教法加深学生对与实体相关的知识点的理解,纠正错误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准备;课上适当拓展引导,坚持“学为主体”的理念,将讲评和巩固知识融为一体,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课后引导学生适时反思,落实巩固环节,强化讲评课上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二、高三美术班数学复习试卷讲评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及笔者长期的高三美术班数学教学经验,归纳出高三美术生数学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大致如下:

1.数学基础薄弱,难以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

美术班的学生属于特长生,很多在考进高中时就是凭借专业才能,文化课被不同程度地降低要求。他们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连基础知识、思维和技能都欠缺。如此低的起点,阻碍了他们有效的数学学习。同时,因高三上学期美术生为应付12月的专业考试而忙于专业训练,文化课就被延迟。对他们来说,一轮文化复习本不完整。当他们忙完艺考,二轮已开始,此时复习任务重,时间短,极易引起学生浮躁的心理而难以合理安排学习。数学复习对基础要求严格,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明显提高。

2.轻视文化学习重视专业训练,数学无用论思想较普遍。

美术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和普通的高中生存在较大差异:轻文重艺。他们普遍对于专业课兴趣浓厚,重视专业课训练。他们认为在以后的艺术生活中数学几乎毫无作用而被忽视。但素质教育及艺术生发展的现状都要求他们文艺兼具,轻文重艺的思想严重制约了高三美术班数学试卷的有效讲评。

3.教师缺乏系统教法,忽视学情,存在功利思想。

教师大都认为美术生学数学没必要,二者属于不同思维,且学生很少有擅长数学的,因此教师只是讲完该讲的。一些教师没有带美术班数学的经历而照搬普通班的经验,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导致教师教法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单纯的过多的训练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高三美术生数学复习讲评的有效措施

1.夯实基础,回扣课本。

面对高三美术班复习阶段学习的实情,要重视夯实基础,回扣课本,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及对数学的兴趣。高三美术班艺考结束后,仍然没有完成一轮基础知识的梳理,再加上本身薄弱的数学基础,他们很难适应接下来的专题复习、阶段考试及讲评练习的复习内容。教师可根据试题所包含的丰富的教与学的内容、学生做题反馈的思维痕迹,由学生现状制定措施弥补复习的断裂,将讲评课的重点落到基础知识上,通过精选的典型试题及经典解法,利用课堂试卷讲评评析学生的答题思路,着重予以纠错、查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强化知识巩固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思维。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普遍规律,提高其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在经典试题的讲评中回扣教材上的知识点,不仅夯实了基础,构建了系统的知识网络,还培养了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及思维。

2.改变教法,提高教学针对性。

针对高三美术生数学基础薄弱、一轮复习缺失、时间偏短等问题,数学教师应尝试改进试卷讲评课或练习,选取符合实际学情的难度及安排恰当的教学进度,通过针对性的讲评督促学生纠错、查漏,引导他们举一反三,巩固双基,培养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及习惯。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复习进度与内容深度,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螺旋上升。此外,教师还要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加强教学与学生实际联系,针对高三美术生基础弱、心气浮的现状,着眼于点滴进步并适时肯定,逐步树立其学好数学的信心。重视教材,夯实基础,调整心态,正视学生的现实学情,降低难度,有选择地放弃拔高类的试题,为学生节省宝贵的学习时间。试卷讲评时重视方法和思路的指导,提高效率。通过群策群力,统一备课组、同层次学校和同类班级教师间的研讨,探讨并收集高三美术生二轮数学复习的易错题,为课堂试卷讲评的拓展提供经典鲜活的范例。

3.用美术的优势促进数学学习。

高三美术班艺考后,专业素养较高,对于美也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敏感。数学的美和美术有相通的共性,如数学美的核心:形式美、简洁美、对称美和奇异美。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曾说:数学教学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审美能力是其重要目标之一。教学实践中,高三美术班的数学教师在试卷讲评中要善于挖掘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切实体验数学美,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同时,高三美术生的立体想象能力强于普通生,在解决立体几何题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需充分发掘美术生的优势,培养兴趣,增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