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段考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06:1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段考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什么活动能是轻松的载体?不禁让我想起开学初苏章顺老师的一节班会公开课,一个简单的击掌游戏让我感到很新奇:每分钟可以击两三百下?我私底下自己试过最多只有八九十下。于是我在班上尝试,结果同样惊人:第一轮最多102下,第二轮最多288下,第三轮最多410下。有目标时的潜能是如此巨大!相应原理是否也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学习目标上?这节班会课,我决定仿击掌游戏展开。
1. 引子。现在的学生很敏感,很聪明,他一嗅到你说教的味道立马会举起盾牌,所以要很好地隐藏你的目的。我把引子设为“庸俗”的零食:用班级在合唱比赛、跑步比赛中获得的奖金,让学生干部买了些同学们喜欢的食物,分组开“大食会”,“大食会”同时顺便讨论:你认为我们这次的段考会取得怎样的成绩?达到目标后你想要得到怎样的奖品?小组长负责主持和记录。(记录纸也是有讲究的,我选了不同颜色的彩纸,张贴的时候效果会好些。但这一意图也不能让学生知道,否则就不真实不畅所欲言了。)大家吃得欢快惬意,聊得轻松热烈。突然,有同学问了:“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习啊,可以总结其他方面吗?”“当然可以!”我开心地大声回答他,让每组的讨论增加这点。要知道学生这一问正中我下怀,同学们能够意识到一个人的进步不仅仅指学习,是多么了不起的成长啊!2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学生吃完聊完了。
2. 核心分享。六个小组长分别汇报,我把要点写在黑板上。这个细节很重要,因为说和听都是无形的,印象不深刻,写出来了,等于在心中再刻画一遍。同时,我还希望大家把集体的期望和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记在《成长记录本》中。(这一点不作硬性要求,一些“理科男”不屑于这种记录,他们的目标简洁深刻地在心中,不必强求形式的呆板一致。)有些组的目标低得让大家嗤之以鼻,认为没有挑战性。有的期望让大家哗然,觉得高不可攀,比如数学进步到前16名、物理进入前10名等等,我都如实的把它写在黑板上。大家七嘴八舌地争论,我在其中“推波助澜”,引导选择相对一致的目标,比如班总分平均分,设为级12名。随着第六组的汇报结束,下课钟声响了,我准时下课,把写满目标和奖励期待的黑板留给大家,因为我知道即使下课了,课堂的讨论依旧会在同学们心中发酵。
3. 持续鼓励。课后,我把六个小组的记录纸按“期待”和“奖励”分开,剪成不同的形状,分别贴在标题为“我们能做到”和“我们想得到”的大纸上,晚修前张贴到教室后墙。美观的张贴肯定会吸引学生围观,围观就会想起班会,就会有讨论、有想法、有动力。
4. 考试结束后的第1节班会。我把当日的期望做成PPT重放,让大家猜,哪些目标实现了,哪些目标没有实现。我逐一公布单科平均分在年级的排名,有些目标没有达到,大家挺遗憾的。我接着展现有进步的科目,地理、化学、物理等,大家挺兴奋的。那么班总分平均分排名是多少呢?喧哗的教室刷地安静下来,我缓缓播放PPT:年级第10名!一片欢呼!这时,我在黑板上写出新一节班会课的主题:“你能成为怎样的人,在乎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句话,并以这一标题在《成长记录本》中写下总结。
5. 段考后的第2节班会。这是一节对段考成绩奖励的自主的户外班会课。高一的学生,刚考完试有人欢喜有人愁,很难进入状态,我让他们先尽情释放各自的情绪。另外,我需要时间根据不同学生的状态、成绩、总结进行个别疏导,为提升下一节班会课的效果做铺垫。
篇2
关键词:中职;地理教学
近年来,职业中学的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学生人数减少,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生考职校大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高进不了,只能来职校;另一个情况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这两种原因使他们在文化课学习上缺乏信心和毅力。许多学生一谈到地理课学习就摇头,大有“谈地理而色变”之势。事实上,中职学生也有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这需要教师积极去挖掘。笔者结合多年在中职学校教学的体会,认为以下几种途径可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发挥专业特长,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地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如果能利用专业知识,巧妙地和地理教学结合起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到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针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教师可做如下阐述:由于美术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必然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所以美术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点恰好可以用地理学的知识来探讨美术和地理环境变迁的外在表现,从地域的角度,用空间的观点来发掘美术和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中国美术作品的风格多样、流派繁多,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域造成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这种环境影响下,美术家必然形成不同的或者相似的艺术风格,如中国美术的绘画风格南派和北派的形成。
音乐专业和地理学习关系也非常密切,教师应加强音乐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和妙用,寓教于乐。如在讲到我国的自然地理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由于我国山河壮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境内民族众多,分布广泛。生活在各自不同环境区域的各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如陕北的信天游等。
捕捉灵感,培养学生个性
灵感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在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有多少艺术大师在“用笔不灵看舞燕,行文无序赏花开”的瞬间,由于灵感的突然光顾,萌发了崭新的思想和生动的形象,从而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杰作。中职地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地理活动时,也要时刻揣摩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意识地诱发灵感,善于“一张一弛”。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设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诱发灵感创造条件。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使其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文学知识,这也是捕捉灵感的一个基本条件。此外,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联想、想象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索不解的疑问,产生突如其来的醒悟和理解,不断闪烁灵感之光,从而达到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发掘人才的教学目的。
克服情感和认知障碍,找回自我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具有情感和认知方面的障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存在着明显的厌学情绪。形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影响,也有家庭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学校的原因。例如,某些教材内容过难,要求过高,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成绩不理想,经常“红灯高挂”,久而久之,对学习产生了自卑和恐惧情绪。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上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差,缺乏良好的科学素质。这些阻碍了他们各种能力的发挥。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一方面要转变教学观念,立足全体学生,要给学生信任感和成功感,消除其自卑和恐惧心理;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实际因材施教。如地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学会鼓励、赞赏和倾听。因为良好的学习情境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营造这种学习氛围的基础就是教学民主。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而应置身于学生中间,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一句鼓励的话可使学生学习信心倍增。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而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赞赏和倾听,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很有创意的回答,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赞赏,这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鼓励。再有,对学生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更要“付之以行”。只有帮助学生克服情感和认知障碍,才能端正学习态度,找回自我,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转贴于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生融合
课堂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没有交流的课堂是沉闷的、无效的。中职学校的地理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涵,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原有的专业素质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时代中学地理教师的角色。中学教师如果认识不到信息时代的来临及其带给教育的巨大变化,不能及时更新理念,尽快提高素质,将无法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的变革。教师还必须具备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必须提高自己的“转识成智”的能力。除此之外,现代教师还要具备认知和情感相互协调发展的人格。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挖掘利用的德育素材非常多,这也正是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之一。再有,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学生所学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发展方向等。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间多和学生聊聊他们专业的特点、发展方向、动态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学生就会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可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威信,增强亲和力。这样,教师就用自己的魅力感化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比以前更加关注地理学科的学习。
地理教学要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生应该通过调查和学习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获取地理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水平。在中职学校,学生本身素质不高,对地理学习基本上没什么兴趣。但如果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平时多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从教材选择上看,教学内容可以从地方生活资料说起,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热爱人类的教育,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内容上看,由日常生活的感性知识再到全球议题;从区域上看,由近及远,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使枯燥无味的题材变为生动有趣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习了与人们经济生活休戚相关的内容,会感到地理是一门有实用价值而且十分有趣的学科。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在讲到人类与大自然的相互关系时,教师可举例:人类生活不断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大自然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干旱、洪水、滑坡、山崩等,那么人类应该怎样与大自然做斗争,如何进一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可多出一些“考考你”、“想一想”等思考题,这样可使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小组活动、辩论、个案研究、专题学习等,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话题。新闻报道、互联网、精美图像、彩色地图等,对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对学生要有正确合理的评价
普通教育强调的是全面发展,是为了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而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是以能力本位为基本原则的。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普通教育的首轮评价(中考)中不算是优胜者,也就是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因为进不了普通高中而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这就意味着对这一类群体,不适合用普通教育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因此,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其专业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例如,以往各种课程的考核大部分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为准,这种考核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对单门课程采用分阶段考试法。分阶段考试法就是在一个学期中根据教学进度对各知识点进行多次总结性考试,并把考试成绩按比例累计到期末总成绩中。这种考试,大部分学生被评为中等生,有的还被评为优等生。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改变对中职学生的评价方法,就一定会去掉“朽木难雕”的感觉,建立起职教工作者对学生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海涛,王兴平.浅谈美术地理的地域空间性[J].人文地理,2004,(19):58-61.
[2]苟秉红.地理环境与中国民间音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12):20.
[3]崔松.捕捉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个性[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1):30.
[4]滕夏莲.让职高学生走出情感和认知障碍的困惑[J].浙江职业技术教育通讯,2005,(1):43-44.
篇3
技巧一:讲计划
从目前的现实状况看,选择学习文科的学生大多是数理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总体学习能力不够。因此,有相当部分的文科班学生学习方法有一定欠缺,甚至于学习根本没有章法,仅仅只是跟着作业走而已。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根本没有任何学习计划,而是盲目随从、被动地学习。由于面对高考的复习,很多知识内容已经脱离教材本身的顺序,如果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没有做些规划,告诉学生阶段性的复习安排和学习内容,学生便会漫无目的地东抓一块西抓一个,最后乱成一锅粥。我在每个学期开始便对整学期进行整体安排,一个月左右进行一次月考,每次考试要考查的内容提前做好安排,然后制定好阶段性的复习安排,并将计划表发给学生。高二学习必修三前,我安排学生进行地图基础知识、气候基础知识和中国总论的复习,以便为必修三的学习打下基础。由于是复习,所以,特地将授课内容按照专题制成表格印发给学生。如:中国地理总论分7课时,省级行政区简称、省会及分布;主要地形区分布;中国气候(气温、降水及成因);季风气候成因及影响;气候特征及影响;中国河流分布及河流特征。每节课内容清晰明了,学生便可以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内容明确,学生的复习便有了目标,效率明显提高。尤其在高三的总复习中,这样的计划表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性。高三的复习表精确到每一天,按照日期将上课内容、布置的作业、考试的安排等列在表格中,一般按照阶段考试的时间间隔印发给学生。这样,每阶段老师课堂主要复习的内容,学生在课后复习中应该要加强的部分,通过这张计划表提前告知学生;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使课堂和课后的效率得到提高。
技巧二:重基础
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这是不容置疑的。有了考试压力,老师自然就不敢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泛泛而谈,避免失去针对性而导致效率低下。因此,老师备课时,必须在研究试卷、考试方向、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把握好考点,设计好上课内容,由于复习时间有限,课堂上要直奔主题,在考点上多下工夫。从这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考题注重基础和能力考查相结合。考试中,基础部分的题目占有相当比重,而且只有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才有可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地理学科的复习来说,紧紧抓住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细化考点,弄清各原理、规律的来龙去脉,夯实基础,是学好和考好地理的关键。
这需要学生牢牢记住整体性的原理,各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个要素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改变。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分析、雪线问题等加以强化,在复习中将基础知识弄清楚,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技巧三:有探究
掌握了基础知识,没有能力的训练和知识的拓展与提高当然也是不行的。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和研究学习过程,体现在考试中就是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例如:地理读图的能力、提取分析材料的能力、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夯实基础,更要延伸拓展,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提升学习地理的能力,使复习更加高效。
如:在高三第二轮复习中,我以区域为载体,进行地理系统的巩固和复习,也是将区域地理系统化的过程。结合具体案例和区域,运用自然地理的规律和原理来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运用区位因素对人类活动进行评价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等等。通过一两个具体案例的分析,建立区域分析的基本思路,然后让学生对其他区域进行探究,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我们先在考试中出现了西南地区图,考查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判断贵州省的地形特征、分析遵义市的农业生产区位、乌江上的水电站建设区位等内容,讲评试卷内容的同时还给出了以下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补充问题有:
1.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2.乙市(遵义市)发展茅台酒的有利条件?
3.甲市(贵阳市)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
结合一个题目的讲评,布置探究性题目让学生对整个区域学习进行深入地探究,同时也给学生一种区域学习的思路,通过几个区域的举一反三,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技巧四:教方法
复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理解、掌握、识记和总结并能迁移应用,完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技能,并最终能体现在学习成绩的提升上。这样,在复习课中必须要引导学生回忆学了些什么,与此同时,还要告诉学生一些方法,例如,通过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把所学的知识再现并在解题训练中进一步提高知识的能力和技能。如:在复习流域开发时,对河流的航运价值进行评价,建立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篇4
中考复习最后4月进度
3月3日,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但北师大泉州附属中学初三年段长陈国强老师却在这天的日历上做了一个醒目的记号。
“120天!今天是中考倒计时120天,总复习开始了!”陈国强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初三年的数学、英语、政治、历史上周就进入总复习阶段,物理、化学总复习从本周开始,语文也将在下周进入总复习。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陆续开始中考第一轮总复习。中考的10个科目中,除了提前进行考试的地理、生物和体育外,政治、历史等科目已经率先进入总复习,物理、化学等学科由于课程尚未完全结束,进度稍慢。
按照惯例,各校中考总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复习为基础复习,照教材梳理课本的基本知识,从3月份开始到5月中旬泉州市质检前结束;第二轮复习为专题复习,重在训练学生的能力,将散乱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约在6月中旬结束;第三轮复习为综合模拟练习,通过实战操练来查缺补漏,一般从6月中旬开始直到中考前,约半个月。
“中考重在基础考察,难度并不大。”陈国强老师认为,最后4个月是考生的关键时期,平时不够努力、基础不牢的学生,如果在这4个月里能紧跟老师的步伐,认真复习,把握好基础知识,通过考试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关键学科语文为王
在历时4个月、前后三轮的总复习时间里,老师、学生们尤其要关注三大事件: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将在3月底出炉、泉州市市质检考试将在5月中旬进行、各县(市、区)的区质检考试将在6月上旬举行。
“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泉州外国语中学初三骨干老师杜增产认为,虽然眼下考试说明尚未出台,但出题主旨应会延续往年注重基础考查的风格,如试卷易、中、难比例为8:1:1,英语、数学增设附加题等。
“等级学科,只要认真看书、按要求复习,基本没什么问题;关键还是语、数、英,尤其是语文,很容易拉开差距。”杜老师告诉记者,中考语文科的优秀率在三大主科中的排名历年来都是最低。
记者也从泉州市教育局了解到,2008年泉州中考考生约9.6万人,英语优秀率(即分数大于等于127.5分)达45.7%,仅成绩达到130分及以上的考生就超过4万人;数学优秀率达35.2%,仅成绩达到130分及以上的考生就将近3万人;而语文的优秀率(即分数大于等于120分)仅16.6%,成绩达到130分及以上的考生不足2000人。
以2008年泉州市区5所一级达标校的录取线最高为426分、最低为409.5分的标准来看,考生除了等级学科达A外,至少英语、数学要达到140分、语文达到130分才较有可能进入一级达标中学。而从往年的各科优秀率来看,英语、数学高分段考生大有人在,语文学科毫无疑问成为各校学生竞争的关键所在。
复习要诀学会反思
竞争虽然很激烈,但考生要想达到目标也并非毫无希望。
“好学生既不是单靠教出来的,也不是靠灌出来的。中考要想取得好成绩,80%~90%靠课堂的教与学,10%~20%靠学生自身的总结、理解。”北师大泉州附中陈国强老师认为,进入总复习阶段,老师结合考纲,精选练习,尤其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学生多理解、多反思更为重要。不要陷入单纯的题海中,疲于做题而忽略了自己存在哪些不足。
篇5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成本管理直接制约着项目的经营成果。
项目成本管理是承包人为使项目成本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所作的预测、计划、控制、调整、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管理工作。它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劳动消耗进行计划、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工程,从项目中标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的每个环节,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二、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控制投标费用。随着建筑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如果报价成本高,就意味着生产费用高,使企业在投标价格上丧失竞争优势,如为了中标而盲目压价,则会使项目的耗费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致使企业亏损。有时投标单位为提高中标率,在报价时恶性竞争,相互压低报价,使造价降低幅度达到预算成本难以接受的程度,造成项目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项目的效益水平。再者,由于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尚不规范,在财物投入上难以控制,投入和产出效益不一定配比,投标费用占企业管理费的比例偏大,且有逐年上升之势。
(二)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需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如果施工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工人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而造成人工费的浪费;如果材料管理人员现场数据不精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搬运费的增加;如果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会使工程成本增大。由此可见,财务人员只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的误区,就不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另外,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普遍存在着重事后轻事前,重静态轻动态、重短期轻宏观、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习惯按传统思想观念想问题、办事情,靠完成产值来扩大投资,谋求业主多计价来实现成本盈利;在施工企业内部形成只要完成任务、质量达标,就可以评先进、树榜样,忽视了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
(三)资金管理缺乏预算控制。工程项目前期资金宽松时,没有预留储备资金,花钱大手大脚,工程中期盲目促生产赶进度,忽视工、料、机计价与拨款程序,甚至出现超拨款现象,工程后期尾款与质量保证金追讨不力,变更补偿及材料补差工作不及时,整个项目及建设期间资金使用缺乏与工期配套的供求预算,资金使用往往前松后紧,使用成本较高,财务费用上升。
(四)缺乏合理的奖惩机制。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费用控制的主动权绝大部分在项目经理手中,但目前成本管理模式中项目经理的责权利没有充分落实,工程项目管理最终实现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与项目经理、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个人经济利益无直接关系,因此项目经理不可能在直接关系成本费用高低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方面去节约和控制,责任指标与工作职责不对应。例如,有些施工单位将整个项目材料费节超与材料供应部门人员挂钩,而材料供应部门人员根本管不了现场施工时的材料节超,其结果是受奖和受罚稀里糊涂,受奖别人不服,受罚本人也不服,这也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难点。
成本管理的考核与薪酬相挂钩,考核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关系着能否调动各类人员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积极性。坚持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项目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是降低成本的关键。目前,一些施工企业因为责权利不相对应,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如果没有事先确定奖惩办法和指标,每一年度或项目完工后“酌情”进行奖励,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是否拿到奖励、能拿多少奖励,取决于上级领导的看法。特别是一些长期受大锅饭思想影响的施工企业,赏罚不明更为突出,对于重奖的人往往只是意思一下,对于需要惩罚的人,由于碍于情面批评一下了事,奖惩不到位,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五)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有些项目经理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影响。
三、项目成本管理对策
(一)降低投标费用,加强投标报价压价管理。首先,对建筑市场上的招投标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分清项目的立项和审批证件的真伪,判断是否具有跟踪价值,去伪存真。切忌听到信息就追,四面出击,做无效花费;其次,以本企业历史数据或同行业报价中标资料为依据,结合项目类别、投资主体、地区差异等因素分别制定造价最大降低幅度。造价最大降低幅度不应侵蚀直接成本和经严密测算的管理费指标,否则应考虑投标风险问题;再次,结合企业历史资料和当年工作目标编制投标费用年度预算,对其实行可控管理,并专设科目实行明细核算,便于对比分析,考核节余或超支;对投标费用实行与项目总价相关联的总额控制,纳入投标工作考核目标;对投标人员的奖罚要与投标结果和中标项目的利润水平相挂钩,中标项目的利润水平依照项目评估结果确定。
(二)提高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施工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对于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可以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最佳效益”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控制放在首要位置。
领导干部要充分重视和支持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要将项目成本管理贯通到施工企业的全过程,用制度管理企业。各单位主管领导要亲自抓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没有主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成本管理工作很难做好。
项目成本管理不能只注重事后核算,要将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齐重。提高工作人员对项目成本管理的全面认识,不能将项目成本管理简单地理解为节能降耗、减少支出等,要给成本管理以准确的定位。
(三)加强项目成本预算动态控制机制。成本管理要坚持规范化建设,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生搬硬套,要紧密联系生产经营实际和资源配置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调整、材料涨价、工程量清单的变更等会引起项目成本预算的变化。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做出相应规定,及时调整责任成本预算,防止活方案对死预算现象的出现,使责任成本预算成为动态预算,但调整责任成本预算时应慎重,保证责任成本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持施工方案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建立成本管理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及时将责任成本预算与工程进度相结合,定期将成本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协调,并在检查后及时分析,总结成本节超原因,及时调整偏差,控制成本支出,保证责任成本计划的实现。
责任成本的动态控制要保证各项配套措施到位,在人员配备上要因事设人,定岗定员,对工程内包队与外包队要公开竞标,择优录用,在材料、设备采购上要坚持比价格、比质量、比信誉采购,对需求量较大的主材、地材要创造条件实行招标采购。适时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随时监控和反映整个项目以及各工程队的财务状况、成本水平和财务成果,为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及时纠正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偏差”提供依据。
(四)适时考核,奖罚到位。责权利明确以后,为了调动各责任者的积极性,还要与成本分析结合,做到分阶段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特点对工程项目考核的时间设定方法作出规定,按时间分阶段考核,可根据分析期末成本报表内容进行考核,考核时不能局限于报表上的数据,要结合成本分析资料和施工生产及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评价,以对下一阶段工作起到纠偏、鼓励的作用。待工程完全结束后,应及时对责任者进行最终考核,对分阶段考核出现的偏差,多退少补。
(五)加强质量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质量成本的综合值达到最低。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然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篇6
用RMXP制作高中新生入学指南
新生入学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就遇到过一个高二的学生,入学已两年,竟然还不知道学校图书馆的位置。指导的缺失可能会造成学生很难适应寄宿制生活,进而影响学校的教育效果。而传统的纸质新生入学指南大多是文字形式的,不能体现地理环境、建筑布局等信息,不能吸引新生兴趣。新生往往在翻看几页后就扔在一边,不能发挥其作用。
1.RMXP应用现状
RMXP多用于角色扮演类游戏的制作,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有一些很好的作品,如北京大学的《北大英雄》就是其中之一。北京大学每年都会在寄给新生的入学通知书里附带这个采用RMXP制作的新生入学指南。使用者在规定时间里了解今后的校园生活,而时间结束后系统会根据使用者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结局和评价。但以寄宿制高中生活为内容的新生入学指南尚未有人制作。《天一校游记》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2.使用RMXP的优点和局限
RMXP是一款基于RGSS语言的图形化PRG游戏开发工具,它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图形化界面等优点。在地图制作中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其图形化的学习界面十分适合制作新生入学指南这样认知新地理环境的学习任务。但RMXP是一款单机游戏开发软件,没有多人联机功能,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新生入学指南》的设计
1.确定指南内容
新生入学指南的目的就是让新生快速、高效地熟悉校园环境。寄宿制高中学生的在校生活是丰富的,军训、学习、宿舍生活、社团、选修课、研究性学习、校园文化、课程设置等需要做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都是需要指导的内容。
2.设置任务
《天一校游记》在剧情设计上采用开放式分支任务结构(如图1),分为入学准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校内学习四条任务分支并行处理。分支任务内部按时间顺序进行,各分支任务之间基本没有联系(需完成“入学准备”中的部分任务才能继续其他任务)。各分支任务在结束时都有相应的问题或剧情对使用者进行考核,只有答对问题才能完成对应任务。当完成度达到100%时,说明使用者已完全了解了在校学习生活的基本细节,《天一校游记》结束。
3.根据任务制作脚本
RMXP脚本应包含以下基本部分:场景、事件及对话、任务控制、状态控制、物品控制等。脚本应围绕剧情设计,人物对话应尽量简洁,必要时配以图片,语言风格根据场景、人物需要或幽默风趣或严肃认真,重要信息可加粗、变色突出显示。以下是《天一校游记》中主角报到后去宿舍的一段脚本:
场景:男生宿舍楼。
事件:男生宿舍管理员、公告栏、403宿舍门、新生甲、新生乙。
新生甲或新生乙:你好,你也是来报到的吗?先看看公告栏吧。(开关[报到看公告]=开)
公告栏:欢迎新同学报到,请先到宿舍管理员处领取蚊帐、被褥、迷彩服、钥匙等用品,然后去寝室认识一下新室友吧!(任务[领取宿舍用品]=开)
主角:管理员阿姨你好!
管理员:同学你好!这是你的东西,请当面点清。(物品[403宿舍钥匙]=+1、[宿舍用品]=+1;开关[403宿舍可进]=开;任务[认识新室友]=开)
主角:没错,东西都齐了。
管理员:请妥善保管好钥匙,如有遗失请到管理员办公室登记,请爱惜宿舍电话机、空调等电器设备。希望你在这能度过快乐、充实的三年寄宿生活。好了,快去寝室收拾收拾吧。
主角:谢谢阿姨提醒。阿姨再见!
403宿舍门:如果物品[403宿舍钥匙]==1,那么用钥匙打开门,主角进入室内;否则提示没有钥匙,请去管理员处领取。
《天一校游记》的开发制作
制作的大体流程是首先利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绘制地图素材,将素材导入数据库并绘制地图。然后根据脚本设置数据库、NPC(非玩家角色)及其相关事件等。最后对软件进行测试和,下面逐步介绍制作的流程。
1.地图的设计和绘制
RMXP的地图素材由基本图块构成,图块之间可以任意组合搭配,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和成本。RMXP中一共有三层地图绘制层,绘制时应注意图层顺序和实际逻辑相符合(如上页图2)。
地图绘制时应尽量还原学校的真实地理面貌(如上页图3),注意建筑之间的比例、布局合理,带给使用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时根据剧情需要可以详尽或简化场景设置,对于剧情较少的场景可采用缩小比例尺、简化物品设置等方法,上页图4是利用地图素材绘制的《天一校游记》主地图。
2.设置数据库、NPC以及相关事件
当地图做好后就可以设置数据库了,入学指南中涉及的各类物品及其功能都要事先录入到数据库(如上页图5),在后面事件中调用时只需要选择物品对应的编号即可,以后如果想修改物品名称或属性只需修改数据库的相应内容。
入学指南中除了主角以外的角色我们称为NPC。NPC是推动剧情进展的重要部分。引导使用者下一步做什么或是对其进行阶段考核抑或是给予其关键物品等,都是由NPC完成的。NPC的设置不宜过多,过多的NPC和冗长的大段对话会让使用者产生倦怠感。
如果说地图、数据库、人物是入学指南的身体和四肢,那么事件的设置就是入学指南的灵魂。它是所有人物、物品、剧情发展的内驱力。从对话设置到条件分歧,从事件开关到各种属性的更改,RMXP中内置了90种事件,绝大部分事件都可以轻松设置完成,大大提高了制作的效率。以下是《天一校游记》中主角报道时和管理员对话的事件(如图6、图7)。
3.测试和
当所有制作步骤完成后还要对软件进行测试,测试的重点是地图和事件。测试地图中是否有角色能走进去却无法走出的“陷阱”区域,因为这会造成角色被困在这个区域。检查事件中是否存在逻辑错误,有无死循环、因果倒置等情况。这些bug都会造成软件无法继续下去。
由于最后的成品是要刻录成光盘,寄到新生手上的,这就要求成品必须脱离RMXP调试环境并独立运行。RMXP中的“压缩游戏数据”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需求。该功能将整个软件打包成一个后缀名为.exe的可执行文件,用户只要双击该文件就能解压并运行《天一校游记》。
篇7
第一,对中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要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认识,对知识的内容应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有机的结构体系。
这不是死背章节目录,而是经过自己消化、理解,领会精神实质后,融化在脑中。过去的学习都是一科一科,一章一节地学习,虽然每章节后面有小结,一般情况下教师也要作单元、章节的小结,甚至期中、期末的考试也有小范围的阶段考试。所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孤立的、割裂的,很少去想章节之间的联系,当然各科之间就更不会想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数学方法的掌握更是重要。例如,函数是代数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分析等高等数学的基础,但中学课本是分散在几处进行教学的,复习时就应该联系起来串成一体,把初中用常量变量来定义发展到高一用集合对应来定义,告诉学生理解概念的观点要提高、要发展。任意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应该是我们已学过的函数的发展。而函数又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具体的函数的研究,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由具体函数的复习,发展到对于函数一般性质的研究和处理。能从定义,图象和解析式等方面去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特别要求同学要深刻理解定义域和值域,明确定义域在函数中的作用。对什么样的函数有反函数,如何求反函数,以及互为反函数的两函数之间的关系等也要联系具体函数深刻理解,所以函数这一内容应从初三的函数、高一的集合、指、对数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串起来复习。要注意它们的共同点又要掌握它们各自的特性。不宜这种总结全由老师串讲一遍,教师如果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总结,效果会更好。
第二,对概念、定义要牢固地掌握和深刻地理解。
讲一个新的概念的定义时,要求同学会背诵是应该的;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但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知识不是装饰品,而是工具、是方法,应该会用来解决问题。
例如,方程的解,两个对称方程统一成一个方程,韦达定理、判别式、弦长等问题的综合考虑、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线线、线面角度,点线、点面、线线、线面、面面的距离问题、解析几何求轨迹方程的题目若曲线上点的特征可以归纳或转化成某种曲线的定义,那么建立方程就简捷许多。
在解题过程中能否找到隐条件帮助解题或者忽略隐条件就出现错误,实质上它是反映对概念定义,理解不深刻,如数学归纳法证不等式,用不等式性质证不等式的融合与整理,函数方程不等式体现的根的分布问题中二次函数的端点值,对称轴,判别式的充要条件的完备性、稍欠周全,就可能导致错误。
第三,教师本人掌握应用知识要灵活,要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还要有辩证的观点。
如局部与整体一般与特殊、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等等,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要掌握数学的方法。如在求直线和二次曲线相交弦长的计算中,如果弦过定点往往可用极坐标系来计算,也可以充分利用直线参数方程。当使用普通方程时又由于求交点就是解方程组,代入后成一元二次方程,又可应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
对于数、式、图应该有观察和认识的能力,如均值不等式推广到若干个正数结合放缩法可用来证排列、组合等式子。教学工作是复杂变化的,出现的各种情况可能很多,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养成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习惯。在许多题的求解过程中,特别是字母系数的题,一定要使学生养成分析讨论的习惯。
在解较复杂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某一个局部,以此来推测整体的特点。例如,二项式定理中通项公式是重点,研究数列也往往抓住通项来分析。
第四,数形结合能力。
数学是研究数和形两个方面的科学。由于数与式是先认识的,而形与图是后认识的,似乎给人的感觉数比形重要。事实上,数与形是紧密相连,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函数的研究中要充分重视其图形,使函数的各项性质通过图象来加深理解。
教师教会学生自己动脑去总结知识。先归纳每部分都有哪些定义、概念、定理,然后再去找这些知识的相互联系。最后,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题。教师可以用些思考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概括。同学之间如能开展讨论当然更好。为串联一些内容也可以用一组题来串联。例如,立体几何的空间四边形,正方体,长方体都可组成题组。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也要联系各种类型的题目,以开阔眼界,放开思路,引起联想。
所有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只有他们自觉要求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平时作业是必须做的,但被动地做作业效果不理想。相反,如果学生自己找题再研究思考,收益就会更好。当然不能设想每个同学都有这种自觉性,因而在宣传提倡自觉的同时,也只能诱导自己动手总比不动手强。
篇8
[关键词]中职;旅游地理;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03-04
中职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多的重视和关注,从中央到地方都把职业教育放到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中职教育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中职教育的普及化、中职学校生源的多样化与边缘化,使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参差不齐,他们对专业知识,特别是像《中国旅游地理》这种有一定理论知识的课程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一刀切”“齐步走”的课堂上,有部分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教学出现许多不良现象,成为制约办学质量、影响办学效益的瓶颈,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2012年4月30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在课堂上不听讲,玩手机、讲小话、看课外书籍或者睡觉的中职生约占40%;被动接受,应付考试型的中职生占40%;而真正对学习感兴趣,积极接受并参与教学活动的中职生只有20%。中职教育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并且尊重这种差异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机制、提高学习动机水平的基础上,关注教学细节,构建高效课堂。
一、重新认识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和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上课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职旅游地理课堂教学低效原因分析
(一)中职生的旅游地理课程学习能力分析
1.中职生素质低,缺乏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
当前,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职业中专学校的招生更加困难,所招收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较差,素质低。一般来说,大部分中职生都是考不上普通高中才进入中职学校,这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长、社会和教师眼中是“差生”,很容易产生逃避学习的自卑心理。不少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基础知识薄弱,贪玩好动,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好,对上学只是抱着混个毕业证的态度,极大地制约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2.中职生缺少知识积累,更缺乏旅游地理方面知识的积累
中职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积累到一定的知R,导致基础差、底子薄。而旅游地理知识涉及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面貌等,如果前期有一定的学习积累,就会有一定的基础并能对课程有所了解。但是中职生基本上要从零开始,学习会显得更有难度,学习任务也会显得繁重。
(二)中职旅游地理课程学习的复杂性分析
旅游地理课程涉及的范围广、知识点众多,旅游地理的学习要求掌握各个旅游景点的地理面貌和人文环境。地理面貌自身分为很多种,每个地方又有各自不同却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在大的方面懂得很多知识,而且在小的方面也要熟记各个地方的知识点。对于人文环境也是这样,学生一方面要背下各个旅游地方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还要知道当地人现今的各种生活习惯。学习内容过多、学习量过大对于中职生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中职旅游地理课程学习方法分析
旅游地理课程的学习方法单一、过程相对枯燥,在学习方法上,由于旅游地理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死知识,学习方法会缺乏探讨性并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会使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消极抵制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背诵要求,重复的记忆会使学生感到学习非常枯燥并产生厌学情绪。
(四)中职旅游地理课程教师教学方法分析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旅游地理教师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加以充分重视。教师未能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不自觉地便充当起课堂“主宰者”的角色,占据绝对的主导权,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教师照本宣科,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听不听讲、对知识点掌握如何,都无法得到保障。而作为综合性较强的旅游课程,学生更多的憧憬着能够用肉眼看到不同的自然风貌,而不是从教师念经似的说教中听到风景。继续以书本来灌输,以粉笔在黑板上简单地描画,让学生很难想象其中的内容,难免会感到课程的艰涩,这样导致学生听课的时候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是无法避免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本身的上课内容,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现急需教师主观上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五)中职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评价分析
传统的地理课堂,没有重视激励性教学评价,气氛沉闷。课堂上,教师从不与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互动,即使有互动,也从不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这就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显得异常低沉。一节课下来学生说不上几句话,自始至终都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这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效率必定不尽如人意。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从不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教学评价。
三、构建中职旅游地理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认识与兴趣
首先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来说,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只有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才能够认真对待课堂教学,而且才有可能对地理产生兴趣。要通过具体详尽的分析,比如向中职生分析他们将来的职业走向,分析目前社会上各类职业所处的状态和前景,提高他们对旅游行业的看法和信心,坚定他们将来从事旅游行业的志愿。
其次作为教师来说,要尽可能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地理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很大作用,使其明白地理知识对于以后生活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交通运输布局与影响》一章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模拟出行路线,让学生设计出行方案,以此加强对交通布局的记忆。可以列举几个知名的旅游景点,让学生自己设计出行路线,使其能够联想到以后自己出行旅游的情景,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正确合理的考核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旅游地理的学习中。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一方面要转变教学观念,立足全体学生,要给学生信任感和成功感,消除其自卑和恐惧心理;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实际因材施教。如地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学会鼓励、赞赏和倾听。因为良好的学习情境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营造这种学习氛围的基础就是教学民主。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而应置身于学生中间,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其共同学习,教学相长。教师的激励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一句鼓励的话就可使学生学习信心倍增。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性评价,而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赞赏和倾听,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那些有创意的回答,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赞赏,这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鼓励。再有,对学生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更要“付之以行”。只有帮助学生克服情感和认知障碍,才能端正其学习态度,使其找回自我,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职业教育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是以能力本位为基本原则的。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普通教育的首轮评价(中考)中不算是优胜者,也就是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因为进不了普通高中而选择中等职业学校。这就意味着对这一类群体,不适合用普通教育的评价体系来进行评价。因此,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其专业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例如,以往各种课程的最终考核大部分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为准,这种考核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对单门课程采用分阶段考试法。分阶段考试法就是在一个学期中,根据教学进度对各知识点进行多次总结性考试,并把考试成绩按比例累计到期末总成绩中。采用这种考试方法,大部分学生被评为中等生,有的还被评为优等生。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改变对中职生的评价方法,就一定会去掉“朽木难雕”的感觉,建立起职教工作者对学生的信心,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采用新式和多变的教学方法会令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促进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引发不一样的学习效果,死板的教学方法无疑会е驴翁盟榔沉沉,而采用如下新式和多变的教学方法会令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促进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1.合理利用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成功的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可以用图理解,用图记忆,用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师生都应该明确,掌握地图是学好和运用地理知识的最重要手段。只要教师能注意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地贯穿于平常的教学中,善于启发学生运用地图来说明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析图、绘图、用图习惯,就会构建出有生命的地理课堂,这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合理选用多媒体教学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内容涉及面广,而且时空差距大,不易被学生接受,使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不受这方面的限制,及时得到相关事物的大量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能使音、像、画更形象生动,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不但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而且也使以往教师空洞抽象的讲解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学生理解更容易,记忆更牢固,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此外,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学到多几倍的知识,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而且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
旅游地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课程,大多数中职生受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有多少机会去旅游,所以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笔者为他们提供了多种旅游资源信息。如央视一套的《江山如画》《人与自然》,四套的《走遍中国》,都为我们了解中国及世界旅游资源提供了很好的专业平台。有时讲到具体的旅游名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地的旅游资源概况,可组织他们观看旅游景区光盘,如讲到南京中山陵、苏州园林时笔者就让学生观看景区光盘,效果出奇的好。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到全国各地都走一走、看一看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VCD等播放设备,给学生播放各地旅游景点的光碟,从北京的故宫、颐和园、长城到西安之旅,从美丽的九寨沟、黄龙到桂林山水,从彩云之南到哈尔滨冰雪世界,每一处景观都让学生惊叹不已。和着轻缓的背景音乐,伴着主持人的娓娓道来,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跟随旅游地理课堂游遍全国。
3.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1)比较法
在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中,有大量的名山、名川、名城及各地的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区域特征等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或感到抽象难以记忆。如果正确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西南旅游区中的广西和贵州两省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广西和贵州都是我国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区,贵州的岩溶地貌分布面积、规模不亚于广西,但为何广西的岩溶地貌旅游(桂林)发展得更好?”要求学生比较两省的地理要素,分析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比分析,各抒己见,从两省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不同去找原因,也把两省的地理概况记住了。对比有助于鉴别,避免混淆相似的知识点,可强化记忆。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灵活运用这一教学策略,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宗教文化》这章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几个问题:基督教的来源如何?世界上有哪些关于基督教的节日及风俗特色?基督教有哪些禁忌?在枯燥的讲授教学中,穿插这些小插曲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策略。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设定的特有场景中,设身处地地体会角色的心理状态,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尽量理解所学内容的内在意义。比如,在讲到《旅游线路及其组织》这一章时,先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设计一条旅游线路,然后各小组自行选出一名学生扮演导游,其他人扮演游客,沿着本组设计的旅游线路游览,导游沿途介绍各地区风光特色。在班级每个学生都参与的情况下,必能推动课堂气氛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如鱼得水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4)行动导向法
行动导向法在课堂上看不到教师精彩的表演和持续慷慨激昂的解说,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课下的设计和准备,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旁观者和帮助者。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教师亲自带领学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行动起来,每次课都要独立负责地在团队的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此模式4~6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课前教师准备好导学案并印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要求和步骤,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讨论问题,实质上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锻炼及提升。这种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每一名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给每一名学生成功的喜悦。
旅游地理的重点知识就是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以及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要求学生能对旅游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具备旅游规划和自行设计旅游路线的能力。这方面教师更要精心备课,设计好案例和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和合作沟通的能力。比如,以下这些设计,就使笔者在课堂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气氛特别好,学生真正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了。
案例:旅游资源
【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有关旅游资源的文字、图片资料供学生预习并思考如下问题。
①何为旅游资源?
②旅游资源如何分类?
③旅游资源有哪些特性?
④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地理资料,阅读地理材料的能力,又为学生高效率听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前引】通过播放流行歌曲《我想去桂林》,导出旅游者出行的几个前提“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闲暇的时间”。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活动。
【学生活动】
①学生展示与讨论课前搜集到的各种旅游景点图片,如泰山、故宫等,并发挥主观能动性,阐述各种旅游景点的异同及人们往该处旅游目的的异同,让学生自主得出旅游资源概念与旅游资源分类的结论。
②讨论旅游资源,对比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展示“傣族泼水节等民族风情图片”“故宫博物院”“深圳锦绣中华”“桂林山水”“泰山”等。
③讨论旅游资源的价值,设问:你最想去哪里旅游?该地最吸引你的原因是什么?自然风景中,你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最美?美在哪里?你怎么理解旅游资源的科学价值?故宫、长城、秦陵兵马俑、埃及金字塔等景观为什么能够吸引大量游客?
4.重视校外实践教学
中职教育相当重视实践教学。把学生带到校外让他们亲临其境进行观察、判断和体验,可以使学生把书本里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内化为素质。例如旅游地理中提到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意它的独特性,如何突出其独特性呢?以南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可组织学生去崇左市大新县德天瀑布、江州区石林景区参观实践,使其感受到景点的独特,并且通过现场模拟导游活动,提高业务素质。
(四)加强中职旅游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提高学生《中国旅游地理》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从而为旅游与管理专业建设服务,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
中职旅游地理课的高效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学会阅读地理教科书。包括了解地理教科书的一般表述层次,会区分教材的重点和非重点,会运用课本插图、练习题和地图册去理解教材。
②会独立地运用地图这个基本的学习工具。包括会在地图上查找地理事物以及地理区域的方位、范围和基本环境状况;会通过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实数据,掌握地理事实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因果关系;会填绘简单的地图,反映地理事实的分布和联系概况。
③会运用地理知识的逻辑结构去分析地理事实材料和表述地理课题。如根据地理特征的概念内涵概括或表述地理要素特征;根据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对地理成因和影响关系进行判断和表述;根据生态系统平衡原理,对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等。
④会阅读和制作简单的图表,表述地理知识及其联系。如单项或多项的地理事物或区域同的比较表,说明知识系统和概念体系的知识系统表等。
⑤会在复习中概括知识体系。如编制概念体系,概括章、节、段落教材之间的联系和系统。
⑥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查。包括了解地理课考核要求,熟悉地理考核方式方法,会出地理考核题目,会评定成绩好坏等。
总之,《中国旅游地理》在中职学校教学中任重而道远,对《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希望通过我们的有益探索,能建立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提高专业课程特别是《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改变目前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解决《中国旅游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不想学,学不进”等低效课堂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从而能推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的改革进程,加快我国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珂琦,刘丹丹.关于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文化教育,2009(4).
[2] 王金慧.浅析新课改中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J].才智,2014(20).
[3] 黄秋兰.《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实践初探[J].旅游职业教育与研究,2003(10).
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中学生;教学方法
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了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很多身处一线的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化学课的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如何优化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高中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
笔者对我校高二年级三个理科普通班的120名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练习题的学生有41名;对化学学习兴趣一般,上课开小差,但在老师督促下提笔做练习题的有49名;对化学学习毫无兴趣,上课开小差,就是老师督促做练习题也无动于衷的有30人;但学生普遍对实验课比较感兴趣,主动参与率达到89%。
二、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学生化学学习底子差,学习困难和重点班的学生相比,普通班学生的文化课底子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很多人在小学、初中时的学习就已经落下了。到了高中阶段,受学习习惯影响,课前不预习,上课不专心,课后不复习,甚至作业照抄照搬其他同学。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化学课越来越听不懂,越听不懂就越不想听,越不想听就越听不懂,恶性循环,对化学课越来越没兴趣。
(二) 学科内容要求高,难度有些大对普通班的学生来说,由于本身知识基础差的原因,他们高考的冲刺目标并不像重点班的学生一样是瞄准重点本科大学去的,基本上瞄准的是二本甚至一些职业类院校。我们都知道考试题都分为低中高三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有所倚重:对那些基础知识点一定要讲解透彻,还要让学生反复习题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地步;对中档知识点和习题,在讲解透彻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尽可能加以理解,再辅助以习题练习,让学生在考试时这部分分值尽可能拿到;对那些难度很大的知识点和习题,就不要对学生做硬性的要求,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手段陈旧,对学生吸引力不够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教学多年的老教师,不会使用也不习惯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习惯于过去“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对当代学生来说已经有些过时了。因为化学又是一门理论性、实验性、计算性比较强的课,过去的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措施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新课改的化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集各种信息传授手段于一体,信息容量大、形象直观、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flas或ppt教学课件,用卡通人物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把抽象且复杂的化学现象变成直观、简单,趣味性十足的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一氧化碳中毒这一知识点时,如何能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一氧化碳与血红细胞的亲和力比氧气与血红细胞的亲和力大300倍以上,造成人体组织缺氧”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模拟一氧化碳中毒的全过程,两个卡通人物一来二去的互动演示将会是一节趣味性十足的化学课。
(二)高中化学的教学要突出实用性、趣味性原则
高中化学要本着实用性、趣味性原则,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使所学知识能更多地在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模型。具体做法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把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现象用化学知识去解答。
(三)加强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尽可能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过去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一直采用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讲解理论知识点――做习题巩固――做实验验证理论。教师采用的是“先教后W”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给学生传授知识,不会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答案就是加强实验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提出――课本查找相关知识点――做实验探究分析――任务完成――理论总结。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理论知识点当成一个项目让学生去完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采用“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一来会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来也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与惩罚机制
篇10
关键词:考古学;数字技术;教学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考古学多学科发展趋势的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为主的3S技术,现代测绘技术,三维扫描技术,虚拟现实与重建技术等在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兴技术的引领下,考古学研究突飞猛进,取得了丰硕成果。[1]与此同时,考古学科本身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刻转型。这种转型突出地表现在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目的上,之前以物质文化史为主要内容的研究逐渐转向对古代人和社会的全面研究。不仅如此,考古学田野操作的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发展到今天,田野考古已经成为一门精细化操作的学科。从研究资料、获取资料的技术和手段、分析和研究方法、阐释理论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等不同层面,考古学逐渐从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科学体系。[2]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操作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展示手段的革新,相应的,在专业教学领域也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考古学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引入,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考古学实践也不断推陈出新。所有这些,都对新时期考古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信息化、数字化是现代考古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现代考古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自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诞生伊始就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当代田野考古学的两大基础地层学与类型学便分别借鉴了自然科学上的地质学和生物分类方法。近年来,考古学与科技紧密结合的趋势更是突飞猛进,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新兴科技手段融入到考古学的研究中,如DNA技术,同位素技术等,科技考古实验室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高校纷纷建立,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这其中,数字科技的发展,更是为考古学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虎添翼。数字技术应用于考古学最开始兴起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主要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图形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主要标志。当时推动这一趋势迅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源自于考古学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求。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测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数据库技术、三维扫描技术和虚拟重建技术的深入发展,考古学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无论在学科研究还是文化遗产保护及虚拟重建和展示领域都有着日益重要的应用。推动现代考古学向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便是考古学空间分析技术的进步和聚落形态研究的发展。空间分析技术的进展开拓了考古学研究的新视野,为宏观和微观视角下的考古学解读和阐释提供了重要途径。聚落形态研究兴起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美地区,文化生态学、系统理论和空间分析是聚落考古研究同时并进的三个焦点。[3]聚落考古甫一诞生,便带来了考古学研究上的重要变革。八十年代引入中国之后便迅速普及,得到行业内的广泛认可。空间分析和聚落考古的发展,必然要求中国考古学传统作业方式的变革,客观上为考古专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传统考古学作业和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很多人眼中,考古学是一门与各式各样的“古董”打交道的学科,传统的考古学教学与实习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关键环节,即课堂教学和田野实习。课堂教学的内容以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讲授为主,依据不同的学科定位和区域特色,各个高校在教学内容和设置上各有侧重。但总体来看,大都涵盖考古学通论(考古学专业不同时段的考古概要,包括史前考古与历史时期考古)、各时段考古、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考古绘图、考古摄影等内容,另外还开设有各具特色的专门考古。考古实习是考古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和研究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早期的田野考古教学基本每学期都有,田野考古教学的内容涵盖了博物馆与考古遗址考察、野外考古调查、田野钻探、田野发掘、发掘资料整理和考古简报撰写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学科的调整和不断发展,考古实都固定在大学三年级,有的高校安排在第一学期,有的学校安排在第二学期,基本以一学期的时间为主。在早期的考古学教学实践中,由于研究的目的主要以物质文化史为主,器物排队和不同遗址和区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考古遗迹的发掘、数据的采集还是器物和遗迹的绘图都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在中国考古学的初创和发展初期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学科的发展和文化遗产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考古学信息提取手段的加强和研究的转型,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首先,从研究的目的来看,之前以物质文化研究为主,零星涉及到其他标本的研究方式逐渐无法使用日益广泛和多元化的研究需要。例如现在已经普遍开展的动物考古研究、植物考古研究等,采集标本的多样化推动了考古学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转变;同时,随着数据采集手段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绘图方式和手法无论在精度还是效率上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再次,考古学空间分析研究的深入和推广,对遗址和聚落布局的日益重视也促使了考古学操作手段的日益进步。
三、数字条件下考古专业教学
学科的转型和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考古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新时期的考古学必须着眼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这方面,许多高校和研究单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课堂、田野和实验室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成立实验教学中心和教学实践基地等,近几年一些单位大力推行的实验室考古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举措。实践教学是考古专业的重要特色之一,着眼于新时期考古学科的发展,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要进行适当的改变。教学观念的转变体现在考古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课堂、实验室还是时间基地,要将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贯穿到专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专业课的教学必须紧紧把握住当前学科发展的趋势,从课堂教授开始有意识地加入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夯实基础,将学科发展的新应用和新实践及时引入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学生大胆接受和尝试新兴技术和新事物,引导大家动手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实验室教学中,伴随着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事业的迅猛发展,一些单位成立数字考古实验室或者GIS考古实验室,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测绘技术,三维扫描技术,虚拟现实与重建技术等引入实验室教学,通过动手操作和实景展示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推动专业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文科实验室的发展一直处于比较弱势的位置,尤其是早期不仅经费缺乏,师资力量也是严重不足,这既与学科的设置有关,也跟教学理念密不可分。数字考古实验室的建立,为专业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此外,在数字考古教学的推广过程中,一些公司与考古文化遗产机构相合作,推出了一系列考古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在娱乐中体验考古学的魅力,不失为一个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考古专业的特色所在,新时期的考古专业教学,除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外,也要大力引进新兴技术和手段,将日益精密的考古学研究落到实处。无论是勘探调查、考古发掘还是后期的资料整理,都要将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同新时期的新趋势结合,普及和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数字化发展方面,数字化采集已经发展成为新时期考古学的主流,包括调查、钻探和发掘信息的集中管理、遗址和遗迹成图、三维扫描与虚拟重建等技术已经引入到大大小小的工地。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于新兴技术的复杂性和知识储备的不足,实践教学中已经出现了部分学生对新兴技术不适应、理解和掌握难度大的现象,这既与传统的学科设置和划分有关,也同现行的田野工作状况有关。目前在一些工地新技术的运用上,多数采取了聘请专业公司的方式,学生缺少实践和操作机会,这也是以后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建国.考古测绘、遥感与GIS[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杨瑞霞.数字环境考古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13.
[2]《考古学概论》编写组.考古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