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2 02:1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月考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月考总结

篇1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质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04-0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贵州省桐梓县广大初中数学一线教师在反复探索和思考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学校领导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笔者通过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和优质课比赛,体会深刻。在这里,有关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笔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分享。

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抽象性强的学科,同时它又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在农村中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面对一批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笔者总是想方设法,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去辅导学生。这样的艰辛劳动,让乡下的孩子们学好了数学,顺利地考上了高中,切实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初中数学一线教师,笔者平时引发学生的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笔者任教的学校位于黔北边远乡镇---桐梓县木瓜镇水坝村。学生均来自农村。近三年来,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有所提高。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来与各位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这些做法仅供大家分享和参考。

第一: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课前认真备课,努力学习课标,深入钻研初中数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详细了解学生情况,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本人对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三个判定定理等重点章节有目的、有梯度、有层次的训练,要求学生多做题目、在解题中去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备课这一个环节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是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同时还要了解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个别差异。笔者在水坝中学教数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提高了初中数学教的学的质量。

第二,在平时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讲新课前,笔者都要花几分钟复习,然后再导入新课,运用生动、形象、精练的语言,同时举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例子来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讲解过程中,笔者配上工整、美观的板书设计,让同学们边听边看老师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在每讲完一个典型的数学例题,笔者喜欢找1----3道相关数学习题供学生练习,同时我对班上的差生还要个别辅导,尽量让他们搞懂、学会解题。另外,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是课堂上善于利用生活环节、课堂环境中的实物充当教具,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对于课堂上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的同学,笔者就提问让他回答,目的是让他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讲完课之后,老师要小结本章节的知识要点,最后记住一定要布置书面作业,严格要求全体学生按时去完成。课后,笔者还要认真撰写好教学反思日记,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对教学中不足的地方,还要改进。

第三,笔者在辅导学生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笔者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集体辅导和个别答疑相结合。笔者针对学生在作业方面和单元检测中错误多的题目,找出来在班上集中讲解,分析试题运用到数学公式、概念,定理,以及教会大家用正确的思维和方法去解答。有的同学智商不高,在作业和考试中出错偏多,笔者采用个别答疑辅导的方式去解决。这样,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班上数学成绩好的优生,笔者鼓励他们选择合适的课外参考书籍去拓展学习,老师同时也要指导他们提高,积极组织这些同学参加学校的课外兴趣小组学习,动员他们参加县级、市级和省级中学生数学竞赛。

第四,笔者在数学作业批改方面做到及时、认真的工作态度,并且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有评语记载和符号痕迹。对于做作业认真、书写工整、正确率高的同学给予表扬,号召差生向他们学习。同时口头上单独找差生谈话,分析他们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作业出错的地方,单独辅导,让差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笔者明确告诉学生:数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门技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要求差生平时多下功夫,努力学习数学,在课余时间主动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平时多花时间去做数学练习题。通过笔者的耐心指导,加上学生自己的努力,差生也在进步。我做好了培优补差的工作,班上的数学平均分数提高了,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有所提升。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方法,思想是目前中学生需要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比如:函数、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解题方法。笔者通过研究函数的性质、了解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结合课标要求,尽量讲懂函数概念,使得学生能够在操作层面认识和理解函数。

第五,在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方面,笔者重视单元测试、月考,半期和期末考试。由于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测验手段的不同,笔者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评价的作用又在惊醒诊断、激励、反馈和调控,保证我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每次考试之后要做好质量分析。比如:一道几何证明题,学生得分、丢分的现象都要去分析,思考学生在解题中运用到的方法是否恰当。填空题方面,命题人主要考查了学生哪些数学知识要点,公式的灵活运用。学生正确率达到的比例等方面都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总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笔者建议大家结合新课改文件和课标的要求加强教学业务学习,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样,农村初中数学质量的提高还是有希望的。

参考文献 

[1]李建才《初中数学教材教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 

[2]《義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篇2

一、初中数学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

对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发现目前所采用的方式一般为统一作业,全批全改,这也是为了节省时间,学生间更加公平。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快速进行,对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全批全改的方式暴露了如下几个问题。

1.教师批改作业时间过多

初中的数学学习已经很紧张,而数学作业每天都有,学生每天都要做,所以教师每天都要批改作业。如果一个教师同时教授两个班级的数学课程,每班五十人左右,那么每天最少批改上百本作业,如果每次布置的作业量为4道题目,教师就要批改400道题目,如果按照每本作业花费2分钟批改,则教师每天批改作业的时间都要超过3个小时。如果是批改初中几何的作业,需要的时间就会更长。而且平时还有测试、周考、月考、备课等,教师忙得焦头烂额。这样教师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改革中,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如今素质教育就要突出学生智力、思维、综合能力、主动性等方面的发展,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作业量很多,学生每天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用于完成作业,很多学生对于作业的标准就是完成而已,没有对作业进行检查和自我反思,逐渐导致学生欠缺主动思考的能力,自我反思和总结的积极性也被打压。

3.师生间信息失真度较高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这是在延续课堂教学,也是师生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但实际情况是,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很好,但是考试时成绩就很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为了完成大量作业就去抄袭,而教师批改的作业很多是抄袭来的。又因为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也只是用简单的方式来标注题目结果的正确与否,学生只知道哪道题是错误的,但是为什么错就不知道了。就算知道哪里错了,但是新教授的知识以及作业已经让学生没有时间去找出问题所在。每天的作业量都很大,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越来越小了。

总之,作业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占据了教师很多时间,对教学改革也有所束缚,而这个过程也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对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改革。

二、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改进

1.自我批改

数学作业中往往有一部分是比较基础的题目,而且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教师可以先将这个类型的作业收上来粗略翻看一遍,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一小部分时间对这些题目做一些提示,然后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自己对作业进行检查、修改和评价;如果在修改中有问题,可以直接在课堂上提问,其他学生可以解答,如果学生都对此问题有异议,那么教师来做讲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展示作业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业中选择完成比较优秀的作业,在课堂上传递给每个学生查阅,然后学生再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检查和修改。这种方式教师要重视指导和巡视。

3.小组批改

教师将班里的同学分成小组,每个组要选择学习基础好、有服务精神的学生来做组长和副组长,教师对组长和副组长的作业进行批改,批改过程中尽量做最详细的标准和修改,然后由组长来批改组员的作业,完成后汇报给老师。小组批改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也能让学生更自觉地学习和完成作业,师生间信息传递的途径也能够保证。但是小组批改的方式要重视对组长的培训和教导。

4.定期讨论

在每周的最后一节课,各个小组对自己组里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讨论,并且挑选出完成最优秀的作业。最后要对本周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还可以形成书面形式,然后交给老师。

篇3

我作为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线老师,在大家面前,谈我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但是,真诚地希望各位能见仁见智从中汲取于己有用的东西,做到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本人带的两个班级学生数学成绩显著,2012年中考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础,抓实效,实现大面积的收获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满分 120 分,其中较易试题、中等试题、较难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是 7∶2∶1, 其中较易试题和大部分中等试题都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值约 84 分左右,如果把这部分分值全部拿到,中考数学得分就不会太低。 所以在教学中我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和基本运算及运用等能力的培养。

首先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一般来说,中考复习可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按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可以把内容归纳成十个单元:①数与式;②方程(组)与不等式(组);③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④锐角三角形函数;⑤三角形;⑥四边形;⑦圆;⑧统计与概率;⑨图形与变换;⑩视图与投影。中考试题中属于学生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70%左右,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我的做法是回归课本,多以课本的例题、习题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变形,以期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的目的.同时我还特别关心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在于“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此我要求每位学生一定要配合老师进行复习,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复习时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要求学生对于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以便在第二阶段进行再回头复习。在第一轮复习中几乎不做套题,参考资料多以单元为主,本阶段复习尽量做到细致不能粗。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热点题型一般有:阅读理解型、开放探究型、实际应用型、几何代数综合型、研究性学习型等。我要求尖子生多看多做一些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试题,了解外地考题中出现的精彩题型,在复习中加以借鉴。我们学校,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不一样,相差比较大,所以分有快班和慢班,因而快班按计划进行,慢班延长了第一轮复习的时间,而基本舍去了第二轮复习时间,把第二轮涉及的一些思想、方法、专题等穿插到第一轮复习中。所以,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我帮助学生做一个总结,内容配上典型题,这些总结包括:数学思想方面,选择题、填空题的解题方法,如数学中的双解问题,切线和圆的关系,一题多解等,只要能认真听课,这本身也是一个把所学知识“由厚到薄”的过程。第三轮,锁定目标,备战中考,进行模拟训练。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学习的基础知识已基本过关,大约到五月下旬就应该是第三轮的模拟训练,其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和调整考试心理,便于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最后,还提醒学生抓住每次考试,比如月考、模拟考试,加上平时测试综合性的也有十多次,学会在考试中积累考试经验,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同时,在临近中考的几次考试中练就学生沉着应试的心态,不慌不忙的心理,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发挥失常,造成丢分。

其次,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检测,我觉得要出成绩,多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我基本上做到了两天检测一次。通过检测,老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不足,使老师上课时更能注意到某些细节,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实现大面积的收获。

二、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融洽师生关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解题能力。

四、发扬团队精神,齐心合力打整体仗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没有同其他老师的合作是无法使整体成绩提高的。我校现任初三数学教学的教师还有三位老师,我们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经常一起研究学生,研究习题,研究教法,研究大纲,研究中考形式,一起制定中考复习计划,一起编制复习试卷,一起转化后进生,根据学生各个时期的学习状况,我们对学生中谁能达到优秀,谁能达到合格,谁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作到心中有数,并为不同的学生从代数几何的掌握情况布置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并监督落实。

五、高效复习应坚持的五个原则:

影响考试成绩最主要有三个因素:1.知识因素 2.速度因素 3.心理因素。要克服这三个因素我们必须坚持这五个原则:

第一,基础性原则:复习应立足于基础,这是复习的根本所在,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第二,循序渐进原则:在复习时,必须要有下面一系列环节:梳理知识,以形成知识网络的环节;精选典例,以巩固知识的环节;针对练习,以提高能力的环节;重点纠错,以求升华的环节。坚持做到环环相扣,使整个复习工作有条不紊。切忌急躁,舍不得在基础环节上投入时间。更有甚者,热衷于中考压轴题的讲解员,自以为以题带面,结果压轴题讲了不少,时间耽误了,收获甚微。实际上,拉分的地方,往往不是大题,而是小题。只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认识的基本规律。事实上,能力提高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知识沉淀于大脑的过程。前面的没有掌握好,后面的又如何提高呢?所以说,像知识梳理这样的基本环节,不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时间投入到基本环节上,不等于效率就降低了。整个复习中,都要自始至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三,学生原则:要面向差生,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现象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导入新课内容时对相关的概念、定义、定理、性质等尚未展开深入的分析、讨论、探究,就忙于转入例题教学,对解题讲得津津有味,对知识的产生、发展则轻描谈写,一带而过,显得空洞枯燥,教师只要求学生记住结论会用定理就行了,交流得知这样做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怕练习时间不够等“怕”字当头。这样的教学不能体现数学课程的发展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就不能肯定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一带而过,即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即刻对某个知识有了质的飞跃,却往往在应深入思考的地方而没有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与思维空间,使许多有探索价值,反映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知识一带而过,忽视或放弃了对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地方。如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教师在推导公式后急于让学生套公式解方程,对公式推导过程中很重要的地方,配方法和两边开平方时的分类讨论思想,未能进行认真分析、引导、渗透,这显然是只注重结论的不当做法,而学生也普遍是机械模仿。

2.课堂上一味追求新颖化、情境化,使每堂课都必须有情境,但一堂课下来,学生不明白到底学了些什么数学内容。甚至听课的教师也无法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如在人教版函数图象的教学中,以水位变化导入新课,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从植树造林,到保护环境,花了很多时间进行了情感教育,在分析水位变化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上,因时间的关系而草草结束,在反馈练习中,学生普遍找不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笔者以为这节课是不成功的,不应该让“情感教育”、“现实情境”喧宾夺主成为本节课的主角,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忽略了。有些数学教学内容较难创设情境,教师“苦思冥想”创设的情境却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回答的整齐响亮,但仔细分析一下所提的问题,以记忆性问题居多,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问题出现的频率很多,学生对这种提问往往不加思考即可回答。还有的课堂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却老是提问某几个同学,为的是不冷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不能多元化,多是“对”或“错”或“你很棒”曾听过一节课下来,竟有十几次“你很棒”感觉很乏味。

4.教师在课堂上常有以少讲代精讲,以不讲代少讲,注重了少,而偏废了精,原本教师一句话即可点明的问题非要与学生“兜圈子”,让学生不断猜。课后与上课的教师交流时表示,如果教师讲出来会有“灌输”之嫌,这种现象在课后小结中更为常见,在小结时教师要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学生基本上能说出本节的内容,但对本节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及与以前知识的内在联系等之类内容却难以说出,而教师不归纳总结。常会与学生“兜圈子”、“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二、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的布置与要求上“一刀切,一视同仁”,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所选题目往往是某题到某题,或教辅材料的某页到某页,既不对题目进行认真筛选,缺乏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与探究开放性,以及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也不在要求上区别对待。由于作业的布置与要求上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差异性,学生不完成作业,完不成作业甚至抄袭现象履禁不止。说穿了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次数多。除期中、期末考试外,据了解很多学校每学期增加两次月考,每学期正规化的考试就有四次,而且约定成规。过多的考试既冲击了正常的教学,又使学生感到厌烦。

2.考试题目难。阶段性测验,本应注重应知应会的测验,但测验题往往把基础性放的太轻,把综合性、灵活性放的太重。如一所学校在学完中心对称后进行月考题目之一是:如图网格中有一个图形(阴影部分)请你以已知图形为基本图形设计新图形,新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结果一个年级近600名学生没有一个会的。

四、建议

1.加强《课标》的学习,把握数学课程教学本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再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不断增强探索的信心,教师应以教会学生思考,学习、应用为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会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如在导入新课时,做到短而精、新,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本节知识的教学作铺垫为目的,力求避免课堂引入喧宾夺主,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要有利于本节的教学,要体现时代气息,对不易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不必苦思冥想而牵强附会去创设情境,索性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3.要重视问题设计的层次性,讲究提问的技巧性,思考设定提问的针对性。避免为提问而提问,随心所欲地想到什么问什么。

4.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两种基本的学习形式,即接受式和发现式,这两种学习形式在一堂课中常常是交替使用,相辅相成。学生在接受中有发现,在发现中有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该讲的地方要善加引导,讲清讲精,不能为少讲而不讲,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运用两种学习形式。

5.多媒体要因课而用,仅起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篇5

一、强烈的自信心

居里夫人曾说过:“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们成才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这是何等的自信。正是这种自信,阿基米德做出了光照史册的巨大贡献。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这种“舍我其谁”的自信。解题过程稍显复杂,就一切推倒重来。当遇到一个难题时,不是想着我该怎么样去克服它,而是先看其他同学解出来没有,其他同学没有做出来,反正大家都不会做。有一个同学做出来了,“你是怎样解的?”不大一会,一模一样的解法就出现在大部分学生的作业本上,人云亦云,不去思考,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去怀疑自己。05年我教过一个学生李丽,平时上课听讲情绪很高,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作业总是最先交。但高一考试前两次成绩都很不理想,甚至连及格线都没有达到。我找她了解情况,“老师,我初中有一次考试没及格,下来后,先是老师批评,接着叫来家长做工作。从此以后,一到考试数学,我心理都非常紧张,只怕万一考不好,结果越想考好越紧张,越紧张越考不好,平时的水平就根本发挥不出来。老师,我该怎么办?”我告诉她,这是典型的自信心缺乏,你只要努力了,只要付出了,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还要求她象平时一样认真学习。在下次考试数学前,我将她叫到办公室,告诉她,平静心态,将考试当成平时的练习,不要去想成绩。这次考试就是考得再差,老师也不会批评你!她平静一下心态后去了考场,结果这次月考她得到134分,试卷发下后,我又告诉她,这就是你自己的真实水平,以后考试摆正心态就可以了。她激动地说:“老师,谢谢您,我相信我以后会成功的。”正是有了这种自信,在以后的高中学习中她的数学成绩一直非常优秀。

二、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听课、练习、作业、反思五个环节。课前必须通读一遍课本,知道教师这节课要讲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才能有的放失。不漏过一个关键点,上课紧跟教师的思路。因为短暂的40分钟,教师会把他认为最重要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正是因为有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才能够最有效地解决问题,听课遇到疑难时就在书上做记号,有时会在听讲中茅塞顿开。如果仍未弄懂,就反复思考,课后钻研仍无法解决,再和同学讨论或询问教师,直到弄懂为止。注意教师是如何纠正错误的,注意教师概括知识点或总结解题规律。

一般来讲,每堂课教师都要对所讲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这些总结是本课内容的精华和要点,是画龙点睛之笔,掌控了这些,你就掌控了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此外,教师每讲解一个例题之后,一般都会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注意掌握这些规律,可使你掌握要领,举一反三。写作业前,要在脑海里先回顾一下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一些数学公式可先在练习本上重新推导一遍,然后开始写作业,每做好一个题,再看一遍,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是不是最简单,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与其他解法比较起来,这种解法的优劣性在哪里?通过一题多解,及时复习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并注意总结用过的“方法”和“技巧”。做作业不仅要求速度,更要保证质量,也就是要做到准确规范。在平时做作业的过程中,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加快速度并且保证质量,那么考试就不会出现题做不完或者是错误百出的现象,满分也不会只是一个梦想。

重复性的练习很重要,艾滨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刚刚记熟的材料,过半小时测试,识记材料可保留58%,过一小时后则剩44%,6天后仅剩25%,一个月后仅仅剩下21%,在一定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怎样克服遗忘?重复性练习是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我要求学生,上课讲过的典型例题,记在课堂记录本上,上课认真听讲,只听解题思路和分析,不记答案。第二天课前再拿出来回忆一下这道题该怎么解。在周日晚上将本周所有的例题拿出来再回顾一遍,有必要的话在练习本上再演一遍,两三周后再整理在课堂记录本上,通过以上重复性的练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每学习完一章之后,专门抽时间认真思考,这一章究竟学了哪些知识,知识网络是如何构成的,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解题的基本方法,如何使课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如三角函数学完后,应做到以下几点:1.高中三角函数是怎样定义的,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函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2.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怎样得到五组诱导公式。3.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是怎样得出的,由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怎样推导出两角和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进而推导出两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4.再结合课本第140页例8,分析如何求一个三角函数的最值大(小)值、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5.在公式推导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6.三角函数式是三角变化的对象,你是从哪几个基本方面认识三角函数的特点的?三角式的变换与代数式的变换,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对三角函数式特点的分析对你提高三角恒等变换的能力有什么帮助。通过以上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同学都感到收获颇多。

三、加强探究和研究性课题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方式,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04年我和同校理化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研究性课题《数列知识在物理、化学问题中的应用》获市研究性课题一等奖,通过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列知识,也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各科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篇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能力为重,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形成知识技能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学生参与实践、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作业的选题、批改、讲评这一糸列活动中常常是老师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的做题、订正。初中数学老师都这样感觉,就是老师在作业这个问题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但往往吃力不讨好。实际情况是常常遇到学生抄袭作业、不交作业、少做作业等等,有的作业“优”的学生到了真正测试的时候不优了,甚至一塌糊涂;作业批改发下去后学生根本不在意作业中老师打的“√”或“×”,作业效果不佳,也丧失了学生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如何能改革作业模式,更大程度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作用,是摆在我们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现实。

一、改变作业布置方式,变过去由老师选题学生被动做改为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

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过去都是由老师精心选题,然后一刀切下去,结果往往是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学生没兴趣,完成了也是应付了事。为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相互合作,互教互学,我专门把我所上的班级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人数5至8人。分组原则是,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搭配,学优生担任组长,每个小组有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到两名。为方便学生交流,专门编制一个座位表(上数学课时用),同一个小组的同学靠近坐在相邻位置。小组长每天根据当天的学习任务和本组人员的能力从课本或学习资料上选出部分习题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当然开始时,小组长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小组长和组内成员就会慢慢适应,坚持下去学习成绩会得到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

有些课时的作业,小组长不好把握和选择时,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和教材情况,适当分层,比如分为基础类、提高类、拓展类、探索类等。在上初三下册P14,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反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的时候,课本只给出了“A”的情况,我让学生分组探究“X”的情况,并模仿课本对“A”型情况的证明过程(要添加补助线,即作平行线)对“X”的情形给出证明,一般学生要求一种方法,学优生要两种方法以上,后面意想不到的结果出来了,学生作业有了五六种做法,有些方法是连我也一下没想到。

从2007年开始,我就开始让我所教的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自主设计一分试卷,让学生转换角色,从老师角度去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去把握各种题型,把握考点。一般这样的作业布置在周末,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查阅资料、精心设计,星期一学生交上自己设计并完成的一份试题,在小组和全班交流,对试题设计优秀的给予表扬和奖励。事实证明,学生对出题要比被动完成老师作业感兴趣,学生的特长,如美术、书法、电脑的都能得到充分展示,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二、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变单一由老师改为由学生互批互改

在作业的批改方面,我们长期习惯于老师全批全改,老师花在改作业上的时间很多,往往为此搞得精疲力竭而效果不佳。大多时候老师似乎在应付教育管理者的检查,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学生也是在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写作业,作业发下来,一丢了之,不去深究错的根源,学生长期这样下去,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让学生参与作业的批改,把以往老师批改作业的权力交给学生。

具体做法:首先由老师对学习小组几名组长进行培训,明确改作业的各项具体要求,然后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负责本组的作业上交、批改、更正。如果遇到困惑,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再由组长记录交由老师帮助解决。我们发现学生的认真程度超出老师的想象,学生会把同学作业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标注出来,包括书写问题、结果对过程错、答案对题目错,在改题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争论,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高涨起来,效果明显。

改作业根据具体情况,有时候是选出来的组长改,有时可以是组内成员互相改,改后签上批改者名字,同时给出明确的分数,我们还鼓励学生在批改过程中多从鼓励欣赏的角度去给同学们评语和提建议,比如“你做得比我好,值得我学习!”“你是我们班的骄傲!”“你的解法太有天才了!”等,对于比较新颖的解法,更要由小组长在教室后面的黑板展示出来。这样通过学生对作业的互改互评活动,既促进了学生相互了解,加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又能从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解题能力和水平。

三、改变作业的讲评方式,由过去老师讲学生听改为现在学生讲评

传统的作业讲评是老师在上课前或自习课上把学生的错题一一列举出来,逐一讲评,教师往往讲得可能很好,但学生没几个听得进,结果是老师累,学生苦,教学效果差,常常听到老师说这个问题讲了多少次了学生还是不会还是一考又错。如果改由学生评作业,由于是学生参与了作业的批改,因而他对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了如指掌,对错题的原因有更直接更深入的了解,所以把评作业交由学生,让学生之间充分讨论,会让真理越辩越明,越研越透,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火花碰撞会产生无形力量,带领我们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在交流中学生学习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提高,口才得以锻炼,心理素质得到加强,各种能力得以提升!

学生评作业的形式也有多种:第一,让各小组改完作业后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把作业错误类型归纳总结,板书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以引起同学的注意。对于与众不同的新颖解法,也由学生板书展示在黑板,供同学们学习;第二,小组合作改完作业后,本组同学排出代表(也可以是组长)在课堂上口述本组同学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错误,以及如何纠正;第三,小组间相互检查,相互挑对方同学存在的错题;第四,两人之间或三人之间相互评。在同学互评过程中,要鼓励同学端正态度,团结合作,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也敢于面对别人的错误。还要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有错题本,把自己的错题收集起来,对于填空选择题不仅要更正答案,还要写出过程。

为了鼓励先进,调动学生积极性,每个月把各学习小组的作业批改情况展示出来,更正情况也展示出来,前两名的给予表扬奖励。对于月考还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每个学习小组平均排在前三名的给予表扬和奖励。

当然,实施“合作学习”下学生作业改革之后,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初中生的学习自觉性与自制力较差,所以教师还得定期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检查。学生改完后也要交由老师检查完成情况,并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作业批改方式也不能始终如一地让学生批改。教师批改和学生批改各有其合理性,我们应该两种方式根据具体情况交换使用,较难的内容可以由老师批改。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思索,找到最佳的最适合学生的作业布置、批改与评讲方式,让学生在更有效的合作学习中素质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篇7

【关键词】农村初中,初中数学,学困生,存在原因,转化对策

数学学习困难生(下称数学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在数学学习上明显有困难,数学成绩暂时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教学《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其他学生相比,在听说读写算以及推理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在学习心理上有一定的障碍,需要给予特殊的照顾与关爱。

伴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优秀学生向城市学校流动成为普遍现象。从而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数量、质量和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分化越来越严重,优秀学生的数量减少,学困生的数量则逐年增加。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困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1.1 学生主观原因。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观。中学生世界观正在形成,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如电子游戏室、网吧、录像、不健康的书刊、一些不思进取的人等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形成学困生。大多数“学困生”由于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因此学习上存在依赖心理,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

1.2 教师原因。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方法缺乏创新。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而初二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并且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1.3 教材原因。教材偏难。数学是研究空间图形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内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与小学教材相比,初中数学教材结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特别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新课程教材(北师大版、华师大版、人教版、浙教版),新教材要比旧教材更新颖、更有灵活性,但有的知识衔接不是很合理化,如:七八年级每册最后一章有点重复感,没有梯度;平行四边形知识涉及到许多三角形的全等知识,而新教材把全等知识编排在初三,教学时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就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就造成了他们连续学习过程中的疑问积累,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的分化。

1.4 家庭原因。在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有的只是小学文化。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不多;有的家长来校只是问孩子生活上的情况,很少主动向老师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也谈不上辅导子女的作业;更可惜的是有极个别的家长反对子女上学,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还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厉害;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对子女根本不关心,任由学校管理,有时子女做错事时甚至责备学校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学生的惰性、好玩的特点,学习更得不到巩固,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直线下降。

1.5 社会原因。不少学校的教育教学还是以中考为指挥棒,一味追求升学率,把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和老师的唯一标准,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在教学中受到冷落,他们很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承认,但由于我国对教育的投资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受“拜金主义能触发的读书无用论”和“社会信息中的消极因素”等的影响,使一些人认为读书也没有用,有部分人小学没毕业也照样发财,这也影响了一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消极对待,这样自然也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2.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在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如何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便成为我们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2.1 了解、关爱学生,端正教育思想。

要广泛动员,综合治理,全面宣传,贯彻和落实《义务教育法》,使大家认识到学困生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要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高度去认识,要把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作为校长、教师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层层建立责任制。

在平时的教学中,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盲目指责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对学困生要倍加关心,挤出时间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分析造成成绩不良的各种原因,向他们说明差距主要不在于智力、体力,而关键是他们缺乏对自己的信心与恒心,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这样从学习上到生活上关心他们,与他们拉近距离,使他们喜欢自己的数学老师,进而转变为喜欢上数学课,提高数学成绩。

2.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形成竞争、自主、合作的班级学风。

初中阶段的“学困生”与其他的学生相比缺乏自信心,感觉极不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困生的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困生的友谊,从内心去尊重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信任他们,热情辅导,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使“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迸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数学学困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为数学学困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2.3 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许多数学学困生实际上就是在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方面具有弱势,而在其它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智力来学习,那么他们完全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不同特点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因材施教。

学困生的情况相当复杂,其原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归因理论,摸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结,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学困生的教学转化工作。如与教师、集体对立的学生,要特别关心和亲近他们,从动之以情入手;对由于无知犯错误的,应重在说道理、摆事实,提高其认识能力;对意志薄弱经不起诱惑的,应给机会让其锻炼;对调皮捣蛋而有能力的,要委以具体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他的积极性,让他在实际中得以提高;对自卑、自暴自弃者,要肯定其优点,帮其重树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没有一定之规,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教育。

2.4 注重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比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学习。

2.4.1 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学习数学意义上的教育。数学是理科学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数学知识,要学好物理、化学是困难的;没有高深的数学参与运算,人造卫星怎能上天;没有统计数学,国民经济怎能正常运转;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衣、食、住、行更离不开数学,因此,数学的运用是广泛的,我们只有学好了数学,才能驾驭学习,驾驭生活。

2.4.2 巧设情境,诱发求知欲。一个富有生活意义的数学问题,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动下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因此,将教材中的知识精心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可有效的激励数学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这些所设计的问题应满足两个条件:①可行性:即所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要符合数学学困生的认知水平,过难会使数学学困生望而生畏,过易则失去意义。②刺激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让数学学困生产生好奇心和新鲜感,例如:在讲列函数解析式时,可引入一个实例如卖豆腐,一斤豆腐a元钱,用x表示豆腐的数量,用y表示豆腐的总价钱。当a为常量时,那么x与y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式?当x为常量时,y与a存在什么关系?当y为常量时,x与a存在什么关系?以上问题来源于生活且富有趣味性,难易符合数学学困生实际,可有效的激励数学学困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对函数关系式中的常量、变量、自变量与函数的理解。

2.4.3 创设幽默情境。幽默可以给人带来情趣,可以使紧张的气氛增添欢乐,幽默能够使枯燥的气氛活跃起来,能有效的改善数学学困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素材,适当的使用幽默语言、幽默动作、幽默问题,可以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课效果。

2.4.4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以前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新课改下,就要改变成现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2.4.5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一个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你的教导他们会当成真理,你的课堂他们会跟着你感觉走,因此要使数学学困生对学习感兴趣,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致关重要。

2.5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古语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可使学生受益终身,可养成积极进取的性格,培养创新实践的能力,形成坚忍不拔的品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原则是在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2.5.1 教给预习方法,逐步培养自觉能力。例如:初一学生在刚学习几何时,不知怎样学好几何,尤其是数学学困生,教师应根据几何这门学科的特征,给数学学困生做好学法指导。第一:闯三关、即画图关、识图关、几何语言关。第二:三官动:多动手、勤动脑、善观察。

2.5.2 教给听课方法,提高学习效益。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在课堂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宋代教育家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们在教学课堂中必须指导学生三到:即心到、眼到、手到。心到: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围绕着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展开想象,大胆设凝、猜想,敢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要求学生善于观察,既要观察教师的面目表情和手势,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这是因为数学有诸多抽象概念、理论。通过老师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得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和记忆。手到:一是严格要求学生操作规范,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内容根据教师讲课的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要点在书上相关内容的页码记下重点、难点。教师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也应一一记下,尤其是学生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步形成。但在这三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提高能力的先决条件。

2.5.3 教给解题方法,培养综合能力。例题与习题教学无不牵涉到解题方法与技巧,于是在进行例题与习题讲解教学时,不但要重视理解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注意总结归纳进行循思设疑,引导探索,获得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解题能力。

2.5.4 教给数学方法,培养概括能力。教给学生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一般有:比较复习法;联想复习法;归纳概括复习法。①比较复习法,如通分、约分有什么异同;分式与分数的法则有何区别与联系等;②联想法,可以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复习因式分解时,联想它可以解决初中方面的哪些知识,并用网络或树图进行列出、理解;③归纳概括法,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6 建立帮扶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在教学工作中我把全班学生按四个层次平均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形成一个团队,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监督。每个小组内可以自行解决教师对学困生顾不过来的困难,让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学习困生的小老师,解决老师“力所不及”的问题,做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困生容易出错的问题,也可以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后进的学生不但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指点,这更利于他们在教师的点拨和讲解时听懂、理解、甚至掌握。

在做好小组合作、交流、进步的同时还要引入竞争机制,把平时考查成绩和月考、末考的成绩进行统计、综合,定期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这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进步的欲望和动力,从而达到转化更多的学困生的目标。

2.7 分层设计练习和试题,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可以在一堂课内安排两次反馈。第一次反馈――尝试练习。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强化、调节作用;第二次反馈――课堂作业,如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精心设计每个练习,做到有的放矢,在反馈基础上,重视讲评,具体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逐渐形成技能技巧。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对学困生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出试卷时,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并在考试前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对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就可能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会得较高分数的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逐步培养他们,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总之,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工作,教师应常抓不懈,只要通过严格管理,积极引导,“学困生”终究会对数学开窍。为此,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转变班级“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中学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刻不容缓。教育的公平性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各界的质疑,实验班、尖子班的设置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等级界定,这样将会对普通班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分层教学重点班的划分有着本质的不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接下来本文将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对分层教学在其中的具体应用做详细的分析,以供今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使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语文;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59-01

教育领域的分层教学与其他方面的分层概念有着一定的不同,它的建立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为基础,并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计划,目的是保证各层次的学生均实现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分层教学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公平性。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对于中学语文的学习来说,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阅读能力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而教师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不得不依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无形中“被放弃”了,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公平性。

一、浅析中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的分层教学其实质上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来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进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它建立的基础就是“因材施教”,与传统意义的重点班有着本质的不同。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是不尽相同的,而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以及兴趣等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W计划,同时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还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的难度进行一定的把握,避免因难度过大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吃力。另外在传统的中学教学进行中,教师处于绝对的教学地位,而大部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且部分教师为了赶超教学进度不得不采用浇灌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被削弱,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但是对于分层教学而言,学生才是教学主体,而教师只是辅助作用,这样以来,学生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将会被激发,再加上教师科学的引导,教学质量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总的来说分层教学的提出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当下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对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各方面的实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此的重视力度。

二、中学语文课中分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中学阶段学生的管理难度较大

对于我国教育教学而言,中学阶段学生的管理难度比较大,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比较低,且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性格等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叛逆性较强,因此这一时期的学生经常让老师“头疼”。

2.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种压力的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各种类型的测试,周考、月考、期中考等等,各种考试使得学生几乎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对学习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消化;其次就是学生本身的心理压力,例如考试成绩差、与同学关系紧张等等都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在校压力。而分层教学的实施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浅析如何提高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课中的应用水平

1.根据教学实际实行小班化语文教学,提高管理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古文内容的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对古文的记忆能力也不同,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本身的教学情况制定小班化教学,这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但是部分学校可能受到条件的限制,整体上实行小班化教学不现实,那么这时教师可以对一些语文学习较差的学生优先进行小班化的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这部分差生获得一定的存在感,从而激发出他的学习潜力,另一方面也按时完成语文教学的进度要求。另外小班化教学的实行也可以极大的改善当下的初中生管理的混乱局面,对保障学校教学的正常进行有着积极的意义。

2.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

中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较强,对考试成绩比较重视,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其身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尤其在语文这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差生和优秀生之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在课堂中的表现也是不同的,鲜明的学习对比将会极大地伤害差生的自尊心,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应当对班级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尤其应当对教学的难度应当进行科学的规划。

3.教学提问分层,设计梯度问题

在教学分层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分层,可以更好地点燃学生的智慧,让语文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具体操作方法上,语文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梯度性的问题,明确体现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这样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中。例如《济南的冬天》:为A层学生设计问题:总结课文中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描述手法,分析其特点,以及描述手法与文章中心思想之间的关联性;为B层学生设计问题:在分析作者行文风格的基础上,指出作者如此描述的用意和想法,以此探索作者的心境和思想;为C层学生设计问题:作者在渲染济南的冬天时不单单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还描述了许多的景物,这样描述具有哪些好处?其中,为A层学生选择的问题难度较低,符合他们自身的能力,在操作上不会给他们带来过多的心理负担。为B层学生选择的问题在难度上有所提高,目的在于促进他们对全文的理解,引导他们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为C层学生设计的问题相对灵活,开放性和延伸性较强,可以有效激发该层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让他们在探究和思考中间接吸收更多得写作技巧,由此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另外,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语文教师也可以鼓励A层、B层的学生操作更高难度的问题。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的加大,涉及到的范围不断的扩大,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在分层教学的实行过程中更是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因此作为一名中学的语文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分层教学的应用意义,并根据学校本身的教学条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分层教学计划,为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