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期化学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18:5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半期化学考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思想工作
1、班风、学风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是胜利的保证。全体师生都应高度重视班风、学风建设。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的带头、榜样作用,切实搞好班风、学风建设。良好的班风要求:树正气,以讲政治、讲纪律、讲学习为德;以关心集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为乐;以积极向上,勤奋努力,成绩优良为荣。整个班级体班风正,显得朝气蓬勃。良好的学风要求:有理想,能够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有毅力,能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钻研学习,有方法,能抓紧时间,讲求效率,毫不懈怠地学习;有竞争,能你追我赶,人人争上游。整个班集体学习风气浓,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一个班的领路人,班主任的工作直接相关一个班的班风、学风建设,至关重要。班主任的工作做到“五要”:班主任要深入教室、寝室、操场等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多调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搞好班风班主任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每学期至少找每个学生谈话一次,对学生进行鼓励、鞭策和心理疏导,让学生“自知之明”。班主任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班主任要适当组织主题班会,周末晚会等人人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调适学生的心身。(每周至少一次)班主任要带领全班同学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每周二次,每次半小时),增强学生的体质,消除学生大脑的疲劳。
3、科任老师配合教育全体教师均是教育工作者!科任教师在做好教学“六认真”的同时,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状况,通过学生课堂精神状况、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问题的表象,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诱导;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让学生精神饱满来学习,斗志昂扬去竞争。
4、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对学习的成功、人生的辉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心理培训和心理疏导。开设心理咨询室,请大学心理学毕业的教师尹超和邵成俊作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修正策略的教育”。开设“克服心理焦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专题讲座(第五期半期后)开设考试“应考策略”的专题讲座(“一摸”前)开设“人际关系谈”专题讲座(第六学期初)开设“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专题讲座(第五期半期前)开设“如何填好高考志愿”的专题讲座。
5、学生身理的调适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保证学生的饮食、住宿的安全和舒适。家长为高三学生提供经济保障,适应改善高三学生的伙食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适身心,消除大脑疲劳。全体教职工均应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家长座谈会:学校要积极寻求社会、家庭对学生教育培养的支持,高三拟开三次家长座谈会。第五期半期后家长座谈会,让家长明确对高三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及方法,明确子女升学应奋斗的方向,教育家长鼓励子女升大学,为子女提供精神鼓励和经济保障。第六学期初(第五期一摸考试后)家长座谈会,进一步明确抓保对象,了解学生状况,积极配合老师给学生添活力,增措施促效果。第六学期高考填志愿前家长座谈会,指导家长明确对填高考志愿的认识,让学生填好高考志愿。
二、教学工作
思想工作的落脚点是搞好教学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教学工作。
1、时间安排整个高三年级各科在第五学期半期前结束新课,半期后进入全面系统复习阶段。各科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为了有针对性地搞好复习教学,教师在解答近十年的高考题的基础上,在第五学期半期前解答四套“新课程”卷的高考试题。
2、做好“六认真”工作教师要切实做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检测、评讲”六认真。教师要有具体、规范的备课本。要备好、上好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条理、系统化。练习课既重知识、又重能力训练,题目的设计要有梯度。评讲课要统计采样,对错得多的题详讲,不平均分布力气,不管学生是否能做均讲一遍;对典型的错误要进行个案分析;要注意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引导,不照本宣科,这个题就是这个答案、就这样做或把重点放在运算过程式的讲评;要作“试题评讲”,对试题特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试题的不足作概要介绍;对错误多的题类,要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要批改,几尽力全批全改。要有错题本。做好学生错题记载,以便评讲或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不能不改或很少批改、只作评讲,这样,没有针对性,无法提高效率。辅导要落实到位,要定出“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加以落实,并做好“辅导对象、时间、内容、效果”记载。
检测要认真组织,严格监考,认真阅卷和评析。要进行仿真性考试和训练,要锻炼学生的解题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的准确性;特别要锻炼学生读懂题、发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努力钻研和分析题意,建立起条件和结论联系,解好综合题的能力和“韧性”。半期考试后开始组织月考。师生均应把月考和三次模拟考试当作高考来对待进行心理素质、应考策略等全方位的锻炼。
3、集体备课发挥年级教师集体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各科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做到同科“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进度、教学策略、教学检测”五统一,确保该科全年级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4、办好“两类”辅导为了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各班在狠抓基础的同时,以年级为单位,办好两类辅导班:尖子生班、中等生班。根据高考改革的方向,要达到辅导班应有的效果,实现高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辅导班应提升辅导教学的重心。
尖子生班,把他们全体作升本科大学的对象加以培养,主要培养他们解中高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尖子生班(1——7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5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一班。文科尖子生班(8——11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6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二班。中等生班,把他们全作升专一以上的对象加以培养,此班既重基础又重能力。主要培养他们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中等生班由7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三班,文科中等生班由6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四班。全校本科按现状前130名,专一按前300名分类。辅导班具体安排如下: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地理时间星期日晚星期日下午星期日下午星期二晚星期三晚星期四晚6∶20—7∶502∶20—3∶504∶00—5∶306∶00—7∶006∶00—7∶006∶00—7∶00地点辅导一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一间辅导二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二间辅导三班在物理实验室辅导四班在化学实验室教师可分工负责辅导内容,可适当复印有关辅导资料。(辅导教师按补课给待遇)
5、补拜科确定补拜科的对象。找对象谈话,指出其拜的科目及其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对象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落实时间个别辅导,切实帮助。
6、增时间学习的竞争,是时间、智力、体力、情商的竞争。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学习时间,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措施。由于本年级使用新教材的过渡教材,同以往年级比,缩短了半个学期的总复习时间。因此,拟于第五学期后的寒假补课12天。第五期半期后,通校生晚上一律上3节晚自习,于晚上9:40下课时离校回家。中午强化学生休息睡觉,以饱满的精神来迎接下午和晚上的学习。第五期半期后,住校生晚上从9:50至10:40加上一节晚自习。
三、教学管理
良好的管理是落实教育教学措施,超额完成升学目标任务的保证。通过管理出质量、出效益。
1、认真填写教育局《高中毕业班工作手册》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填册,来督促鞭策教师落实有关常规工作。
2、开好调研“五会”
(1)、班主任会高三拟召开四次班主任会工作研讨会。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交流班级管理的经验,年级负责人提出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2、做好“六认真”工作教师要切实做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检测、评讲”六认真。教师要有具体、规范的备课本。要备好、上好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条理、系统化。练习课既重知识、又重能力训练,题目的设计要有梯度。评讲课要统计采样,对错得多的题详讲,不平均分布力气,不管学生是否能做均讲一遍;对典型的错误要进行个案分析;要注意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引导,不照本宣科,这个题就是这个答案、就这样做或把重点放在运算过程式的讲评;要作“试题评讲”,对试题特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试题的不足作概要介绍;对错误多的题类,要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要批改,几尽力全批全改。要有错题本。做好学生错题记载,以便评讲或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不能不改或很少批改、只作评讲,这样,没有针对性,无法提高效率。辅导要落实到位,要定出“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加以落实,并做好“辅导对象、时间、内容、效果”记载。
检测要认真组织,严格监考,认真阅卷和评析。要进行仿真性考试和训练,要锻炼学生的解题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的准确性;特别要锻炼学生读懂题、发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努力钻研和分析题意,建立起条件和结论联系,解好综合题的能力和“韧性”。半期考试后开始组织月考。师生均应把月考和三次模拟考试当作高考来对待进行心理素质、应考策略等全方位的锻炼。
3、集体备课发挥年级教师集体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各科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做到同科“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进度、教学策略、教学检测”五统一,确保该科全年级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4、办好“两类”辅导为了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各班在狠抓基础的同时,以年级为单位,办好两类辅导班:尖子生班、中等生班。根据高考改革的方向,要达到辅导班应有的效果,实现高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辅导班应提升辅导教学的重心。
尖子生班,把他们全体作升本科大学的对象加以培养,主要培养他们解中高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尖子生班(1——7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5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一班。文科尖子生班(8——11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6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二班。中等生班,把他们全作升专一以上的对象加以培养,此班既重基础又重能力。主要培养他们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中等生班由7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三班,文科中等生班由6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四班。全校本科按现状前130名,专一按前300名分类。辅导班具体安排如下: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地理时间星期日晚星期日下午星期日下午星期二晚星期三晚星期四晚6∶20—7∶502∶20—3∶504∶00—5∶306∶00—7∶006∶00—7∶006∶00—7∶00地点辅导一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一间辅导二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二间辅导三班在物理实验室辅导四班在化学实验室教师可分工负责辅导内容,可适当复印有关辅导资料。(辅导教师按补课给待遇)
5、补拜科确定补拜科的对象。找对象谈话,指出其拜的科目及其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对象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落实时间个别辅导,切实帮助。
6、增时间学习的竞争,是时间、智力、体力、情商的竞争。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学习时间,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措施。由于本年级使用新教材的过渡教材,同以往年级比,缩短了半个学期的总复习时间。因此,拟于第五学期后的寒假补课12天。第五期半期后,通校生晚上一律上3节晚自习,于晚上9:40下课时离校回家。中午强化学生休息睡觉,以饱满的精神来迎接下午和晚上的学习。第五期半期后,住校生晚上从9:50至10:40加上一节晚自习。
三、教学管理
良好的管理是落实教育教学措施,超额完成升学目标任务的保证。通过管理出质量、出效益。
1、认真填写教育局《高中毕业班工作手册》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填册,来督促鞭策教师落实有关常规工作。
2、开好调研“五会”
(1)、班主任会高三拟召开四次班主任会工作研讨会。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交流班级管理的经验,年级负责人提出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2、做好“六认真”工作教师要切实做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检测、评讲”六认真。教师要有具体、规范的备课本。要备好、上好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条理、系统化。练习课既重知识、又重能力训练,题目的设计要有梯度。评讲课要统计采样,对错得多的题详讲,不平均分布力气,不管学生是否能做均讲一遍;对典型的错误要进行个案分析;要注意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引导,不照本宣科,这个题就是这个答案、就这样做或把重点放在运算过程式的讲评;要作“试题评讲”,对试题特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试题的不足作概要介绍;对错误多的题类,要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要批改,几尽力全批全改。要有错题本。做好学生错题记载,以便评讲或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不能不改或很少批改、只作评讲,这样,没有针对性,无法提高效率。辅导要落实到位,要定出“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加以落实,并做好“辅导对象、时间、内容、效果”记载。
检测要认真组织,严格监考,认真阅卷和评析。要进行仿真性考试和训练,要锻炼学生的解题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的准确性;特别要锻炼学生读懂题、发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努力钻研和分析题意,建立起条件和结论联系,解好综合题的能力和“韧性”。半期考试后开始组织月考。师生均应把月考和三次模拟考试当作高考来对待进行心理素质、应考策略等全方位的锻炼。
3、集体备课发挥年级教师集体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各科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做到同科“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进度、教学策略、教学检测”五统一,确保该科全年级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4、办好“两类”辅导为了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各班在狠抓基础的同时,以年级为单位,办好两类辅导班:尖子生班、中等生班。根据高考改革的方向,要达到辅导班应有的效果,实现高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辅导班应提升辅导教学的重心。
尖子生班,把他们全体作升本科大学的对象加以培养,主要培养他们解中高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尖子生班(1——7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5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一班。文科尖子生班(8——11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6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二班。中等生班,把他们全作升专一以上的对象加以培养,此班既重基础又重能力。主要培养他们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中等生班由7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三班,文科中等生班由6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四班。全校本科按现状前130名,专一按前300名分类。辅导班具体安排如下: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地理时间星期日晚星期日下午星期日下午星期二晚星期三晚星期四晚6∶20—7∶502∶20—3∶504∶00—5∶306∶00—7∶006∶00—7∶006∶00—7∶00地点辅导一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一间辅导二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二间辅导三班在物理实验室辅导四班在化学实验室教师可分工负责辅导内容,可适当复印有关辅导资料。(辅导教师按补课给待遇)
5、补拜科确定补拜科的对象。找对象谈话,指出其拜的科目及其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对象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落实时间个别辅导,切实帮助。
6、增时间学习的竞争,是时间、智力、体力、情商的竞争。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学习时间,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措施。由于本年级使用新教材的过渡教材,同以往年级比,缩短了半个学期的总复习时间。因此,拟于第五学期后的寒假补课12天。第五期半期后,通校生晚上一律上3节晚自习,于晚上9:40下课时离校回家。中午强化学生休息睡觉,以饱满的精神来迎接下午和晚上的学习。第五期半期后,住校生晚上从9:50至10:40加上一节晚自习。
三、教学管理
良好的管理是落实教育教学措施,超额完成升学目标任务的保证。通过管理出质量、出效益。
1、认真填写教育局《高中毕业班工作手册》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填册,来督促鞭策教师落实有关常规工作。
2、开好调研“五会”
(1)、班主任会高三拟召开四次班主任会工作研讨会。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交流班级管理的经验,年级负责人提出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2)、科任教师会分科召开科任教师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和解决科任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导科任教师搞好学科教学。
(3)、班科教师联系会高三各班拟召开四次班科教师联系会,第五期半期后,一摸、二摸、三摸后。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和管理措施,协调各科间的教学;班科教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搞好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4)、年级学科负责人会高三拟召开三次年级学科负责人会。
第五期初召开一次,了解各科教学进度等教学实际,对新课教学时间,年级集体备课,教辅资料的选用等提出要求。第五学期半期后,召开一次落实各科复习计划及其相关工作措施。第六学期初召开一次,听取各科复习进度、复习计划的修订及其相关工作措施的进一步落实。
(5)、学生座谈会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收集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建议。
3、检查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通过听课、查资料、听取学生意见等形式检查教师落实教学“六认真”的情况,完成教学计划的情况,教学质量的情况。
4、督导通过表扬、批评等手段,督促教师勤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学科的调查研究,具体指导教师搞好学科复习计划。
篇2
1. 高中的各科很难学。尤其数学和英语,而这两科最容易拉开高考成绩的差距,这两科都好考大学就有90%的把握。而我校学生的入学基础普遍不好,那应该怎样抓呢?
2.高中有9门科要学,按新的高考方案,至少有6科要考,高考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是看总分的。那么如何在高中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总分最高?
3. 学习很苦,厌学情绪严重,那又应该怎样提高学习兴趣?
4. 高中要记的东西太多,记不住?比如英语单词,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知识。到底有没有比较好的记忆方法?今晚就谈谈这些问题。
二.偏科如何补?
案例:我的高中在四川一个乡镇上一所普通中学度过的。高一时很多科目出现问题,最难的是数学。高一上半期考试总分100分拿了37分。到后面,越学越吃力了。真正开始补是从高三上学期开始的。高三数学突飞猛进,最后高考总分150考了121分。高三是两极分化的时期,高三开学初有一个男生发展热头很猛,好几次考试总分比我多40多分,他也非常自信,但是他没有笑到最后,高考总分应届生中我最高,仅少于班上的复读生2分。我为什么能成功呢?
成绩好的学生一样会遇到很多问题,关键是怎样解决它。
2. 弱科完全可以补上去,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苦中有乐。其实:英语,数学都可以很快突破上去。只要你满足三个条件:抓好基础、注意方法和投入大量的时间。你英语能学好,但数学不好。说明你不笨,只是说明你还没有找到数学的学习方法。英语和数学相比,哪一个更难?数学,因为它强调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而英语懒人是学不好的,要大量的听说读写译。
3. 最好不好有弱科,有偏科现象要及时补,为什么?它会用掉你大量的时间,影响其它科目的学习。
4. 文科生数学好,就占便宜。理科生英语好,就占便宜。为什么?因为文科生一般数学不好,理科生一般英语不好。只要你看准这一点,你就成功。
5. 学习关键在于自己。自己占90%的作用,老师只占10%的作用。有些人成绩跟不上去了,就
开始怀疑老师不行了,老师教得不好。而没有想到是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进步,没有调整造成的。
6.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科目,学起来不累,效果又好。有的同学说:我对英语,数学没有一点兴趣啊!其实: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某个科目成绩进步了,自然就有兴趣了,苦中有乐,这是别人体会不到的。
7. 我发现理科关键在于培养理解能力,数学学得精,物理,化学很容易抓上去。因为理科学习的方法是共同的,数学是理科中最有代表性的学科。
在有效利用了课堂时间之后,我在课余的大部分时间里就注重解决知识全面性和广泛性的问题。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对课本知识进行前后连贯、更深更广地补充学习。在课后,我先把当天的课程掌握住,然后从中找到线索,做前联后引的工作,最终达到课程学完后,在头脑中有较完整的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为考试前的复习就带来较大方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
紧紧张张的前半期工作因期中考试的结束落下帷幕,在本次期中考试中,我所带的八年级物理成绩略高于联校平均,蒙领导不弃,让我在此做经验交流,深感荣幸。回想自己平时的工作,点点滴滴却并并无特别突出之处,为提高成绩,求得发展与进步,现将自己在本期在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做法从三个方面大家交流,疏漏与不当之处,望同仁们不吝赐教。
一。转变思想、积极对待。本学期以来,通过阅读和写作,外加对周边事物的思考,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回想起来教书三年,我向别人谈及工作的时候谈的最多的应该是一个字:累。说明在自己的思想深处惰性仍然占据了最主要阵地。因此,在面对好多工作时,我总是边干边抱怨,最终事情一样没拉的都做了,却只落得自己一肚子不愉快,工作上也逐渐失去了那份动力。今年,酷暑炎热的假期,我一身清凉的坐在树下乘凉,反而闲的慌,开着车四处钓鱼,早起、晚归、风吹、日晒、雨淋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虽可说闲情逸致但期间辛苦绝不比工作少多少,而我却乐此不疲。静下心来慢慢的去想自己经历的这些事,我发现做任何一件事情最终能够收获什么关键是看一人的心态,而心态又是由思想决定的。就像没有人会为了应付而愉快的去钓鱼一样,也绝对没有人会因为应付而真正的去努力工作。工作中,你抱着应付的态度,时刻想图个轻松闲适,于是你一定会觉得作业是堆积如山的、学生是冥顽不化的、各项任务都是无聊琐碎的,于是你整天整天收获着身心疲累的感觉。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思路,你会发现作业中孩子们的进步,课堂上学生们的出色,学校的一些事情漂亮完成和你和大家的努力有着牵连,即便是累但一定也是内心充实的。
二。立足学情、稳中求进。有了上面的思想做支撑,工作上我开始细致思考,认真行动,从学情出发,稳中求进。八年级两个班学生各有特色,二班活,理科底子厚,但学习习惯较差,一班学生听话,但基础略薄,学习方法欠灵活,由此引发的抄作业现象尤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对两个班实施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二班着力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课前不翻书,课堂不记笔记,作业迟交,书写不公正等现象进行了公开强调、严格要求和个例惩罚。至目前,已基本和学生达成有效沟通,师生之间也较为默契,二班成绩高于联校8分。在一班,我决定放活课堂,前半学期的课堂教学内容基本没有涉及过难知识,每节课均以问题的形式督促、鼓励他们思考、发言、并做出评价,逐步养成运用理科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并重点加大作业的检查力度,抓住了一部分抄作业的典型,针对抄作业的问题进行了严厉的思想教育,采取适当减轻作业量、适当推迟交作业时间、充分保证晚自习做作业时间、尖子生免做不同种作业(拔除抄袭根源)等措施,一段时间以后,抄作业现象得到极大遏制,有了明显的改观。仅仅只有半学期,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教学质量,于是选择放缓进度,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下,逐一改善,稳中求进。
三。实践探索、保持情怀。我始终认为:成绩只能反映一个学生的部分水平。同样我也认为:教学成绩只能反映一个教师的部分素质。我最最崇拜的那些课上的学生非常喜爱,教学成绩也不错的老师,这是我的发展目标,而且,我一直在努力的实践着。物理有很多实验探究和思考交流板块,每遇到实验,我都尽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去做,提前两天用冰箱冻冰,找猪油、买蜡烛、借化学实验器材等,一个实验得准备好长时间,但想到学生们看到,发现了,总结出来,讲起来也不直白尴尬了,学习物理也不那么枯燥乏味了,一切也都值了。
诸如此类的常规教学工作,我不敢说自己做的有多么好,但是,我始终铭记着李校长告诉我们的那就话"教育,是个良心活",时代在不断进步,我深刻感受到了职业上的种种危机,也认同了王校长那句:"成长,是自己的事",肖川老师在《乘着思想的翅膀》一文中,不仅让我明白了,自己对于教育的实践还缺乏深刻的反思,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有思想的教师",更让我懂得了源自一位母亲的追问:"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心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篇4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初二学习决心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二学习决心书1好好学习决心书
流年似水,不就应只将泪水镌刻;风雨如磐,总就应把羽翼淬火!在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之际,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会起好带头作用,带领大家做好期末复习备考工作,不放弃一个人,我将按如下去尽到我的职责:
一、精心准备,决不浮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作为一名军人,我们怎能打无把握之仗?又怎能浮躁轻狂?我们就应抓紧留下的时间,不能再去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全心全意的把工作重心落到学习上去。时日苦短,务须未雨绸缪;大战在即,更应秣马厉兵。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脚踏实地,凌云舍我其谁!诚心惜时,决不虚度。“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一分一秒,关乎前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当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励精图治,奋力拼搏。“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二、专心投入,决不分神。“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痴”就是心无旁骛,“痴”就是全神贯注。为了父母的厚望,为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务必一心一意抓学习,聚精会神谋成绩。我将用严谨的态度书写历史;我将用激昂的斗志奏响乐章;我将用拼搏的精神铸就辉煌!告别昨日的颓丧,我扬起期望;告别昨日的散漫,我打造理想;应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从容不迫;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我勇往直前;在军校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做到:敢于拼搏,用不懈争取进步;自强不息,用汗水浇灌理想;超越自我,用奋斗放飞期望;永不言弃,用信念实现梦想。让青春绽放最秀丽的光芒!
三、细心钻研,决不马虎。“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细节决定成败,马虎贻误终身。平时学习只有细针密缕,考试答题才能天衣无缝。恒心坚持,决不言弃。“胜不骄,败不馁。”战场上不能当逃兵,考场上也决不能做孬种。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期望,我们也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耐心刻苦,决不偷懒。“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尽必定甜来,天道自会酬勤。只有在考前挥洒辛勤的汗水,才不会在考后落下痛悔的泪水。我们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把教员交给我的知识切实巩固到位,学好知识,是为我们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又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的潜力。
四、灵心智取,决不犯傻。谚云:“有勇敢而没有机智,就像一支没有准星的枪。”更何况考试就是与智者的对话,因此我们应开动脑筋,释放智慧;只须智取,不可强攻。墨守成规,终无所成;机智灵活,方成正果。在考前的复习工作中,我们不能一味的死读书、死看书,要学会灵活的总结知识点,学会把书读薄,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记住更多的知识,我们习惯看书从第一章看到最后一章,但有时这种方法却可能是致命的。对于数学之类的肯定没有问题,前面已经说过,这个是需要拉长战线的,但对于其他课,复习最好的是从重点到次重点再到非重点的顺序,因为一旦出现时间不够,我们还能够保证透过,在保证重点复习完(通常过没有任何问题),再不断地往非重点走(走的越深,当然分数就越高了)。
五、最优等的最末。高尔基说过:我常常重复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相信这也是一个真理。没有目标的人生是荒芜的,有的学生学习较盲目,无目标,也有的学生有学习目标,但动机层次较低,认为学习是为了及格,为得到父母奖励和认可等。显然这种学习动机是很难维持长久的。只有为渴望求知,完善自我的内在激励,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目标过高,难度过大,超出了自己潜力所及,很难长期忍受疑难的困惑和艰苦的探究,也只能维持三分钟热度后而放弃了。只有适应难度总目标才会有应对困难,应对挑战的持续的热情。除了有总目标,还要按时间段来规定每一阶段的小目标,一次规定着重到达一个小目标,不但能调动用心性,而且还能成为到达总目标的加油站。
六、磨刀不费砍柴功。方法是学习的“力量倍增器”,学习方法有多种多样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与时间控制,另一个是具体科目学习。时间控制实质上就是计划,是提高效率的基本途径。具体科目有关的方法包括“如何听课、如何复习、预习、考前总结、考后分析”等等。我们把课分为三类,区别对待。一类是数学、物理等重在理解的课程,对它们首先就应先理解教员所讲的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记笔记,把自己的想法注在一旁,以便复习时查阅,对例题除记录题目、题解外,应把题目的重点、难点及思路记录下来,方便复习。另一类是化学,由于其补充知识相当多,所以具有特殊性,一般是尽可能多的记录课上的各种知识,然后再加以理解,这样不至由于思考而错过某些资料。最后一类是外语、政治、历史等重于记忆的课程。在课上首先应记录讲课结构及一些重点资料,在书中标出重点,利用课上时间当堂记忆重点资料,有这样一个“第一印象”,对于总复习是很有好处的,如能在当天复习中再检查一下记忆的状况则效果更好。
七、万丈高楼平地起。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使人在一段时期内获取比较大的收获,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但良好的方法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的。教员们经常说,基础很重要。但什么是基础,哪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每个人的状况不定相同。期中考试结束后,要细细推敲自己基础薄弱在哪里,只有堵塞住漏洞,再往补进新知才越积越多,否则,事倍功半。要有计划的整理基础知识,透过训练、感悟,把学科潜力提高。作计划能够明确自己近期内的目标,确定干些什么,分清主次,合理分配时间,适当调配劳逸。做总结一方面要总结前一段时期内学习成绩与不足,另一方面要审查原先的计划是否适宜,做必要的调整,订出新的计划。在学习中不断地做着计划与总结,大到一个假期、一个学期,小到一天、一个上午。虽然计划总结会占去一些时间,但这对我的学习是很有益的,它使我能有目的地,高效地、有秩序地进行学习。
但得有心常自奋,何愁他日不奋飞!学习其实没有捷径,只有经过艰苦的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我相信,经过大家努力的复习,我们必须会在期末的考试中,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初二学习决心书2培训学习决心书
有人说,大学是会毕业的社会,社会是永不毕业的大学。有人说,高中是地狱,也有人说,高中是火炉,不管高中是和风还是暴雨,既然我们进入了高中,就要勇敢应对高中,马克思说过:“人得学会走路,还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因此,我们要敢于应对缺点,正视成绩,分析不足,把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经验为主要目的,我们的眼光也不再局限于分数。我们深知,只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就有可能盖出大楼。
想要把学习搞好,纪律是保证,踏入高中这个门槛,我们脑海中要构成更强的纪律性和时间观。学习科目多,作业多,因而时间需要我们去挤,去把握。
单靠抓时间远远不够,还需要老师的辅导,我们会紧跟老师的步伐,完成老师布置的一切任务,配合老师,在课上用心回答,构成师生互动的气氛,让整个班级活跃起来,同学们还要为自己定计划和目标,还要寻找对手,使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高中,激情中总会带点压力,但为学习,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把压力化为动力,顶住压力,扛起负担,才是我们向前飞翔的翅膀。
步入高中,我们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决心做到:应对挫折和失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跟紧老师的步伐,永不言悔,永不言退,永不言败,鼓起心中的那面帆,勇往直前!
初二学习决心书3这次的期中考的不是很好,我想主要原因还是自己不是很重视复习,也没有认真的复习,书本的知识都没掌握,而是追求辅导书上的偏题,怪题,难题。也不怎样重视对以往的错误,导致某个错误一犯再犯,对一些资料也没有进行强化训练。才导致这次考试失利。所以我将在后半期做到以下几点:
1、从书本抓起
2、适当做题
3、查漏补缺,并对自己错误的问题进行改正
4、上课认真听讲,用心发言
5、大胆发言,不懂的就问
6、认真完成作业
7、采取适当的方法学
成功必有经验,失败必有原因,我必须会用心采取措施,更加主动的.学习。期望透过一次期末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初二学习决心书4刻苦学习,分秒必争。上课不分神,课后不分心,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不打被动战,不放弃任何一个疑难知识点,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考试与练习,努力提高复习的效率与效果。
严守纪律,心无旁骛。不迟到,不早退,不谈恋爱,不进网吧,不使用手机、小灵通、MP3、MP4等通讯娱乐工具,不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不滥交朋友,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保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劳逸结合,精力充沛。确保午睡、晚就寝睡眠质量,不打疲劳战,不低效学习,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持续旺盛的学习精力。
精诚团结,和谐竞争。为小事斤斤计较,不拉帮结派,不说三道四,互帮互助,携手共进,共同创设浓烈的学习氛围,保证最佳的学习情绪和最优的学习环境。
调整心态,心如止水。能坦然应对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胜不骄,败不馁,只为高考的最后胜利。
我必须会以最刻苦的精神,最坚韧的毅力,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勤奋苦读,珍惜分秒,勇于拼搏,敢于竞争。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期望,绝不放弃努力!我的目标必须要实现!我的目标必须能实现!
我将诚信做人,履行诺言,签上姓名以示决心。请老师们、同学们监督我,帮忙我。如做不到以上几点,我必须会诚恳理解老师的批评教育!
初二学习决心书5我决定必须要更认真的学习,更认真的听老师的话,把老师的话听进去,认真的练习打字,认真的学习老师教的,然后再学以至用,因为我期望改变,我期望学到我报的专业的所有知识,我决心一步一步的追上那些优秀的同学,因为我相信我是优秀的,我也必须会转成最优秀的,我此刻打字一分钟三十个字了,老师说过,招聘员工的时候必须会招打字快的,所以,我必须要好好努力,我决心认真的学习加更多的练习,让自己能够学到所有知识,让自己能够进步,我决定做好以下几点。
一、做好预习,预习是学好知识的第一环节,所以预习应做到。
1、粗读教材,找出这节课的资料提要,重点与难点。
2、还有就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听课,学习每节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听课。
1、要做到个性注重理解。
2、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三、做课堂笔记,做笔记对复习、作业有好处。
1、应笔记简明扼要。
2、课后要整理笔记。
篇5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 ,职业学校生源的质量下滑现象日益突出,大多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不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职学校时,对数学不感兴趣,有的望而生畏,多数成绩低下,形成了数学学习障碍,给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如何上好中职的数学课,是中职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做法与体会。
一、激发兴趣,打好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数学是花时间最长、费精力最多而又是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一门课。害怕数学的学生非常多,都认为数学很难学,很枯燥,以后也用不上。之所以产生这些误解,是由于数学本身的某些特点,如抽象性、严谨性、形式化等。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讲课时要有意地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点,从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趣味题出发,并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所学知识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设计并组织好新课导入,为上好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良方。新课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则笑话,一个小故事,一个好的问题,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教具或数学模型。不过任何一种方法都要简单扼要且富有趣味性、引人入胜,以便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节数学课的导入设计得巧妙,就能引起学生的“疑”。疑则思,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愉悦的学习情感。这种求知欲和学习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又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讲三角函数的周期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时钟,当时针指向3点时,时针走过12小时之后,指向什么位置?从而把学生思维都调动起来,之后又让学生判断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经济变化的周期情况。让学生总结其中的性质得出周期的定义,为后面的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学习做足充分的准备。
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后就要把握时机进入学习主题,打好学生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基础作用是不能低估、无法替代的。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辅导和反馈评价。例如,讲正弦函数的性质时,函数的性质包括有界性,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讲完性质时,及时给出相应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去掌握。例如,有界性说明函数的值域为[-1,1]即-1≤sin x≤1,这时给出相应例题:已知sin x=a-4,求a的取值范围。让学生根据正弦函数值域[-1,1]这一性质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一例题能训练学生掌握值域的情况并加深对值域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适度够用,分层教学
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若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而在教学上不能搞“一刀切”。在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按照适度、够用的原则,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地授课往往适得其反,“费力不讨好”,还会让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加厌恶数学。因此,要使所有的学生“跳一跳,够得到”,这样才能让学生认真学好数学,对数学感兴趣。这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
在同一个班级体里,学生的数学基础分为几个层次:好的,一般的,差的。针对学生基础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放开走”的方法,学习要突出重点,重点强调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知识的能力。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要采用 “领着走”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是要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使他们领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知识的应用。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采用“扶着走”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学一些基础知识,懂一些简单的知识。
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在具体的练习中,教师必须把工夫花在习题的设计方面。习题难度应遵循从低到高的原则,习题的选择应以能促进各层次学生能力提高为原则,并能检查和反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掌握知识,不至于坐着发呆。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避免学生不敢向老师提问的尴尬。笔者曾在任教的两个计算机专业的班级中利用这种方法。在一班用了层次教学的方法,在二班就用原始的教学方法,结果很明显,一班的学习气氛很浓厚,并且第二学期的考试成绩明显比第一学期进步了,平均分由50.3上升到了66.6。而二班学生学习气氛极不浓厚,课堂上学生大多发呆,即使听了课,练习时仍有大半学生不会做,也不愿意向老师请教,考试的平均分也没有明显提高。
三、完善评价,给学生于自信
新大纲强调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坚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评价的导向、激励的功能,为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提供了保证。合理评价每个学生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要建立完善评价体系,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既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关注学生的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大多数是初中期间被教师“遗忘的角落”,所以在评价学生时,应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公正、全面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重视学生每一个数学知识点的把握,重视学生课堂上每一次成功的表现,重视每一次学生质疑的追因,同时把学生数学学习评价贯穿于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半期、每一学段。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使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后,让学生写出六个三角函数,虽然没有完全写正确,但笔者感到十分欣慰,六个三角符号都写对了。这样几经循环,学生从一开始怕老师提问到敢主动上台答题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一个班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掌握的内容也不一样,作为教师,应在学生不够自信的时候给予一定的信心,这样才能让学生坚持努力学习下去。例如,在讲完正弦函数性质,学生做完相应练习之后,给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必须客观合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到自信,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有保持学习的兴趣。
四、突出重点,分层次巩固
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是不同的,基础好的学生掌握自然多一些,学困生虽然在别人的帮助下会解一些题目,但对整节课的重点和该掌握的内容却是模糊甚至是不知,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给予提示,让他们去思考哪些是重点,要如何去掌握。
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数学课考核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数学教学的考核可分为必修基础学习模块考核和选修学习模块考核两部分,由于基础部分的重要性,第一部分的基础数学不妨作为考试,而第二部分的选修知识,要多一点侧重应用的实例,根据知识的要求决定考核方式,主要在于应用能力的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习,体验应用知识带来的乐趣。
篇6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主动探索实践、获取知识的方法,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探究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去体会知识、规律产生的过程,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其最终目的是创新。初中物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密切联系生活,重视知识的应用实践,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初二的学生正处于13-15岁,此时,他们的自主性明显加强,思维活跃,对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并愿意表达出来,解决问题时喜欢新途径,有自己动手实验的愿望,希望得到肯定或表扬等……结合物理学自身和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们在“小制作、小实验”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2 实践过程中坚持的科学性原则
2.1 兴趣为首的原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小制作、小实验的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进行合作。
2.2 开放性原则。我们在给学生布置题目时尽量考虑到开放性:可以是一个小实验也可以是一件小制作,这些实验或制作可以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改进,也可以是它的一个延伸,甚至还可以是一个物理理论的物化小制作;实验或制作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某一个章节、一个知识点的单一应用或几个部分的综合应用。
2.3 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自己设计、自己搜集或购买材料或资料、自己动手制作。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家长、老师求助。
2.4 创新原则。我们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置疑、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敢于创造发明。
3 “小制作、小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3.1 我们开展这一项实践活动是从2003年(初2005级)刚开设物理课时开始的,第一堂课给学生讲清要求、必要性及提出希望。针对有些学生的畏难情绪,专门讲了《爱因斯坦的三个小凳子的故事》,告诉他们虽然那三个凳子非常难看,但它们都是爱因斯坦自己亲手做的并且一个比一个漂亮……最终使爱因斯坦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3.2 每学期分别在半期和期末两次收集学生的小制作成果或小实验方案,若学生交的是小制作,则要求他们同步交一个关于小制作的说明方案,内容包含:小制作的原理、制作所用到的材料、制作过程、使用方法、以及制作后的感想等;若学生交的实验方案,则要求他们写清楚打算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说明什么、实验需要那些器材、实验的操作步骤。对收集到的优秀作品或方案,及时的给予表扬,并把这些作品或方案在同学中间交流、然后进行分类保存。若条件成熟,可把一些优秀作品在家长会上进行展示,以此鼓励学生们进一步努力。
3.3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制作的难易程度、知识应用的综合情况、创新情况等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并把这个成绩以5%的比例计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以此激励那些不愿动手的学生加强动手训练,只想应付的学生能准备更充分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更细致一些、创新更大胆一些。
4 实践的思路及分类
学生们的作品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4.1 课堂实验的再现及延伸。如在学习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有学生制作了一把刻度 尺、学习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有的学生制作了一个量筒、学习简单机械时学生制作了一个滑轮组、学习杠杆时制作了一把杆秤……
4.2 教材要求的一些课后小实验制作。教材的设计者在每一个章节后面都附有一至两个课后小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强化学生对这一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是很多教师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往往忽略了教材的这一部分要求。我们在这一次的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很多学生自觉选做了这一部分内容,效果很不错。
4.3 运用综合知识、具有创新特点的小实验、小制作。能够有这些作品的同学往往是一些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学有余力、思维深刻、喜欢做一些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若他们在这方面能有积极的兴趣、并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说不定他们中间的某些人会成为将来的发明家。在我们的本次实践探索过程中也涌现了这样的一部分同学。
5 探索实践过程的总结与评价
5.1 我们进行的这项探索实践非常必要。
以上的实践探索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管是那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交出自己的作品,尽管这些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还是停留于对一个事物的简单重复与模仿,更有甚者连模仿都显得力不从心……笔者认为这也正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们这一项实践探索的必要性。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观察与实验”已成了学生们在实验里利用早已提供好的器材重复前人实验的代名词,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些天才少年的创意……从这一角度来说这一项探索也是很有意义的。在一年的实践活动中,有一人获“成都市青少年科创大赛”一等奖、三人次二等奖、六人次三等奖。
5.2 教师需要实现的“三个转变”
①是转变“学生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②是转变“知识观”,由以前的在教学中只重知识传授向传授知识和实践操作、继承创新并重发展;③是转变“人才观”,“优生”并不等于考试场上的高分而是知识、实践创新并重发展的学生。
5.3 需要完善的地方
但这项工作的小结只限于笔者一年的实践,时间很仓促再加上人力有限,很多的东西笔者自己认为尚需完善,笔者现仍在授课班级继续探索总结,还想在以下几方面作更进一步的尝试:
①怎样引导更多的同学从有创意的小制作向小创造、小发明方向发展。
②怎样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公正合理的评价学生作品的标准。
③能不能让学生用小作品替代课外书面作业而又不影响他的学习效果。
附部分学生的作品图片及资料
制作名称:浮力侧重仪 作者:宋洋
制作原理: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一切侵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当物体浮在水面上时,由力的平衡原理可知,它这时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互平衡。
所需材料:圆柱形水杯一个、白纸一张、硬纸片一张、足量透明胶带、锡若干(也可选用其他密度较大的金属)实验用砝码、干净的水、刻度尺、笔、小刀、蜡烛、火柴。
篇7
【关键词】微课;可编程逻辑器件;考核方式
0 引言
《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程,受益学生数量众多。作为一门能够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与当前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应用需求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理解自上而下的设计理念和模块化设计策略,掌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础知识及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可以使用高级硬件描述语言独立设计中等规模逻辑电路系统[1]。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数字电子系统的设计能力,这为学生对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作用。
1 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笔者在《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预期的教学效果仍存在一定偏差,主要分析如下:
1.1 在教学内容方面
侧重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传播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偏重于理论教学,与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特点不相吻合。虽然近年来,学校的实验教学条件与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在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大多教师仍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单一进程方式,缺少“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知识自我学习与自我凝练的过程,实验教学与相关理论教学在内容上的紧密结合性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1.2 在教学效果方面
由于本课程属于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多门专业基础课,包括电路基础、数字电路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编程语言等,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若任课教师不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则难以让所有学生都跟上教学进度,达到“滚雪球”式的教学效果。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次在课程教学的后半期,授课班级基于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会呈现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状态,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但是也存在少量学生对课程的基础概念仍模糊不清。
1.3 在教学评价方面
本课程具有工科专业课程的一般共性,即课程作业和试题一般具有统一、明确的标准答案,主观分析类型的考核方式相对缺少,这使得部分学生的考核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出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水平[2]。例如,本课程的设计习题往往存在几种不同思路的解决方案,但是作者在批改作业、综合测试及实验考试的过程中发现,经常出现大部分学生,乃至全班都使用同一种解决方案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课程内容无法彻底理解,更难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3]。另外,课程考核方式的单一性也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借鉴,甚至抄袭他人作业的懒惰行为,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基于以上对《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特点、人才培养方向以及教学现状问题的分析,为了满足高层次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必要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2 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1 微课概念及特点
微课以构建主义为指导,利用情境教学法设计教学,通过创设典型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用情感活动加强认知活动[4]。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时代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技术与教学应用融合的高级阶段[5]。目前学术界对微课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对微课的研究范畴包括“微教学过程”[4]、“微教学活动”[6]、“微教学资源”[7]等不同领域。微课的一般设计与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
微课的出现并不是对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8],而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和资源拓展。微课以微视频为载体,具有主题突出、目标明确、短小精悍、结构良好、资源多样、应用灵活等特点,这使得微课可以支持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而且,微课的内容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适合于问题解决、技能操作、观摩学习等小型教学任务,因此微课在工科课程教学活动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
2.2 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基于上述对微课的学习与理解,作者将微课与《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教学相结合,根据具体的教学问题及教学环境,灵活运用微课技术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改善课程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使用微课为学生展示、讲解、剖析本课程的工程实例,加深学生对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及其硬件描述语言的理解与掌握水平;另一方面,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课程设计任务,通过自我学习和独立思考,以微课的形式提交课程作业,形成一种新的课程考核方式。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微课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2.2.1 课程初始阶段
《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可编程逻辑器件结构、硬件描述语言、软件开发工具等多个部分,其学习思路与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有一定区别。在本课程的初始阶段,学生需要掌握较多的技术名词与概念,如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C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HDL)以及综合优化(Synthesize)、知识产权核(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等。若是教师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述这些概念,则缺少形象性和直观性,难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课程的初始阶段,教师应该以微型教学视频的方式,结合部分硬件实体展示,按照“概念-原理-技术-产品-应用”的学习思路,向学生讲述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吸引和促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地理解相关概念,从而激发其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2.2.2 课程进阶阶段
作为一门工程应用类课程,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众多工程实例来理解、积累和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工程实例一般由硬件描述语言(VHDL或Verilog HDL)、逻辑电路图、状态图(或状态表)以及(功能或时序)仿真图等多个部分组成。对于学生而言,长期重复“逻辑分析-代码编程-仿真分析”的教学模式相对侧重于理论教学,这不仅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聊,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而且也会在无形中割裂“电路设计-代码编程-硬件实现”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产生本课程仅是一门“软件语言”的错觉。然而,若将实验教学搬入理论教学的课堂中,一方面,课程的教学效果会受到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工程实例的调试、综合、适配、编程配置等阶段均需要耗费一定时间,这将导致学生难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课程的进阶阶段,教师应该挑选若干代表性工程实例,在课下事先制作微课,使用屏幕录制和视频处理软件(如Camtasia studio、Screencast、屏幕录像专家等)来展示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软件开发过程及其关键知识点,同时利用数码摄像机或智能手机拍摄载入了设计文件的硬件系统的测试过程,旨在让学生全面认识和掌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流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和增加其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本课程制作的微课课件实例如图2所示。
2.2.3 学习应用阶段
基于对本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性所造成缺陷的考虑,本方案计划在课程的学习应用阶段,以微课为驱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向学生布置一批有一定的工作量,难度适中的课程设计任务,本课程的部分设计题目如图3所示。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每组3~5人,选定其中一个课程设计,合理分工,利用已经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开发工具,仿照其在课程进阶阶段所学习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流程,以“逻辑分析-代码编程-仿真分析”为内容,自行制作微课课件,在课堂中展示并且给予必要的补充说明,最终由任课教师评价其微课作业的完成效果及优缺点,并且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部分学生制作的基于课程设计的微课课件如图4所示。
因此,在课程的学习应用阶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课程考核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另外,本课程的一个特点是相关的软件开发工具多样化,包括Quartus II、Max+plus II、ModelSim等,软件功能较为丰富,因此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之外,不需要借助硬件实验箱或开发板,也可以较容易地实现对硬件描述语言的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这也是学生能够以微课形式提交课程作业的必要条件。
2.2.4 课程复习阶段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繁杂,涉及的技术领域较为宽广,学生需要通过对大量工程实例的学习、实践来积累经验。然而,这也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课程的最后阶段,重点关注于电路设计方案及代码编程策略等方面的应用学习,从而忽视了对本课程内容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掌握。
因此,在课程的复习阶段,教师应该将微课课件凝练为知识点,并且通过对学生阐述和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来总结和归纳本课程的学习路线,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程体系的理解,实现“点-线-面”全方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方案的四个阶段相辅相成,顺序递进。将《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教学与微课相结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任课教师提供新的课程考核方式,达到强化本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2.3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特色
1)将微课概念引入工程应用类课程:《可编程逻辑器件》,进一步扩展微课的应用范畴,增加本课程的先进性、现代性和开放性;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能够改善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掌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考核机制。
3)借鉴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进一步将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丰富和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不断深化的能动的辩证学习过程,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3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教学的现状问题,以达到有效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提出了将微课概念引入本课程理论教学课堂的教改思路。在充分考虑本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借助于数码摄像机或智能手机等常用设备,以及屏幕录制和视频处理软件,总结和归纳了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在下一步工作中,作者考虑将微课应用于其他工程应用类的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微课在该领域课堂“教”与“学”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巧文,杨亚萍,朱仲杰,等.基于CDIO理念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
[2]龚学余,朱卫华,单长虹,等.“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04).
[3]陈力颖.《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课程实验考试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04).
[5]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
[6]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篇8
【关键词】Web2.0;混合式学习;混聚;学习系统设计;学习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8―0021―05
一 问题提出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应用进程之中。随着网络接入设备的普及、接入速度的提升,以Web2.0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已越来越多地涉入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之中。特别是被称为“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的年轻一代,几乎每天都在使用计算机、智能手机、PSP等内置联网功能的计算终端,并利用电子邮件、文字信息(手机短信或即时通讯)、在线聊天或诸如“魔兽世界”等虚拟世界进行人际交互。可以说,以互联网应用为代表的数字体验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轻一代对数字生存的倚重及其在虚拟生活中投入的大量精力,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蕴含了很多有待挖掘的教育潜力。首先,越来越普及的联网终端提供了传输和展示交互式多媒体学习资源的极佳渠道;其次,在适当的引导与自我管理之下,现有技术环境可以很好地支持学习者的非正式学习,除了以资源、技术等方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之外,还能以时间管理、认知辅助等方式支持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最终使个人学习生态(Personal Learning Ecosystem)健康演进;第三,联网终端及其应用系统变革了人类社会的通讯方式与互动结构,学习者可以按任务、兴趣、人际等多种维度构建学习共同体并进行交互。ICT的这一特征,也与近十余年来关注建构性、情境性、社会性的学习观不谋而合,可以说ICT已经为新学习理论下开展以技术为中介的学习提供了基础条件。
基于以上原因,教学设计者如何利用新兴的ICT特别是以Web2.0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利用泛在数字生活资源的教育潜力,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资源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变革,转变学生学习理念,提升学习效果,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研究课题。所谓Web2.0,主要是指自大约2003年兴起的,以RSS(Atom/Jason)、Tag、Ajax等技术为基础,以Blog、Wiki、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SNS)、社会书签等应用为载体,以用户创建内容、注重集体智慧积聚和用户体验等为特征的一种互联网应用形态。当前,对Web2.0的关注早已不再是技术领域的专利,实际上它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当前经济、生活、教育等诸多社会活动的运作方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以Web2.0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本身也应该是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也理应成为新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重要研究内容。
国内外研究者对新互联网技术的教育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关于Web2.0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占据了主要部分。部分学者探析了Web2.0的技术特征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建议Web2.0技术应纳入21世纪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1]:研究者认为Web2.0具有“可写”(Writable)性,有助于吸引学习者参与学习内容的创建,从而获得更深的学习体验[2];同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能引导深入的人际互动,构建多维的、高内聚的在线学习共同体;此外,Web2.0可以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人学习生态(环境)[3]。基于Web2.0技术的教育实践也很普遍,研究者对Blog[4][5][6]、Wiki[7]、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s,SNS)[8]等技术形态的教育应用进行了大量尝试,以社会网络为例,仅在SNS站点Ning中,以“Education”为主题的在线共同体就已达到4995个[9]。国内研究者对Web2.0教育应用的研究也同样表现出极大热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同时包含“Web2.0”和“教育”、“教学”或“学习”关键词的记录在短短三、四年间已经达到235条,就研究内容上,既有对Web2.0教育应用理论分析与探讨[10][11][12],同时相关的实践也在各级教育系统中广泛开展,研究者除了将Blog、Wiki、社会书签等Web2.0应用作为开展英语、化学、文献检索[13][14][15]等课程的支持平台外,有的还将Web2.0应用技能作为学习内容进行课程化建设[16]。
可见,以Web2.0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教育价值已为教育工作者所共识,但由于Web2.0这一概念框架本身技术架构庞杂、应用形态多样、更新发展迅速等特点,加之相关研究也缺乏明晰的范式与研究方法加以借鉴,因此对于这一新技术对学习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以及对新技术环境下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仍有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种考虑,本文试以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人类学习与认知》课程进行的混合式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基于互联网络服务设计与开展混合式教学。本文介绍了以Google Sites(协作平台)为核心构建课程资源站点,并依赖Google Groups(讨论组)、微博客、社会网络和即时通讯软件等公共Web2.0应用规划和设计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方式与方法。
二 基于公共互联网服务的混合式学习课程规划与建设
1 课程概况
《人类学习与认知》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计3学分48学时,规划于本科第4学期开设。课程内容包括三大模块:1)学习科学发展中的主要学习理论流派;2)影响学习绩效的个体认知心理与群体认知因素;3)当前ICT背景下进行学习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本课程一方面是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前期有关“学习理论”的系统梳理,同时也是对“技术支持学习”这一本专业重要研究领域的引领与指导。课程设计者希望借此促进学生搭建理论与技术的桥梁,提高个体和组织学习的效能,推进知识创新的组织方式、支持策略与激励机制应用,能以系统、整合的、生态观的方式开展设计、开发、管理与评价ICT支持下的人类学习活动。
2 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规划
依据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研究者规划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在课程站点设计上,研究者希望除基本的在线学习功能外,还为学生提供及时、多渠道的课程资源获取方式,以使学生能以即时通讯、Web、E-mail、移动终端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共同体交互,将学习融入学生日常数字生活,整合正式与非正式学习,为学生创建一个一体化的学习生态。
为更好地进行课程规划,研究者于2008年12月提前对选修该课程的部分学生进行了前期调研,内容包括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已有的技术基础以及对课程的期待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中涉及到的理论只停留于对一些名词如“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等的了解,而对于理论的意义和整体脉络较为混乱;在技术方面,选修学生均自备电脑,每周平均上网时间约为18小时,每周平均使用即时通讯工具QQ与社交网站校内网(省略)超过8小时;同时学生对课程拟提供的多渠道、多维度的技术支持系统期待较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研究者采取了以下策略开展本门课程教学。
(1)在资源提供方式上,使用公共互联网,基于Google协作平台和讨论组、微博客(选用“饭否”、“嘀咕”)、社会网络(选用“校内网”)进行课程资源建设与信息。
(2)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在方法上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案例教学法。同时,为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对各学习模块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活动,最终拟定的学习活动规划如表1所示。此外,课程还设计了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网络平台进行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
(3)在教学组织与学习支持服务上,课程采用了本、硕互动的组织方式,由预修过本课程的4名硕士二年级研究生担任本课程的助教,通过面对面、电话及课程互联网平台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同时鉴于研究者先行研究[17]中已验证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的互相支持与自我服务方面的有效性,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兼职管理员制度,吸纳部分学生参与课程建设与学习支持。
2、注册微博客并绑定即时通讯、跟踪课程内容更新微博客
2 2009年2―3月,18学时 学习基本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 1、学生在社交网站中为学习理论家创建个人页面;
2、学生将学习理论家的观点制作成一个专题学习网站;
3、学生小组间作品互评、展示与终评。
3 2009年4月,12学时 新兴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社会与情境取向的学习论、非正式学习等) 1、学生小组协作学习生涯规划知识,完成个人大学四年生涯规划,集体策划一个面向新生的生涯规划教育项目;
2、对策划生涯教育项目的过程进行会话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分析集体协作的发生过程。
4 2009年4-5月,12学时 新兴学习技术与学习设计 1、基于公共互联网服务规划与管理个人网上活动生态;
2、基于公共互联网服务进行一个具体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
5 2009年5月下旬,3学时 课程内容梳理与总结 无
3 课程站点的设计与集成
课程站点作为混合式学习中在线学习部分的起点,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学习支持服务设计的技术基础,是课程资源信息、师生和教辅人员交互的中枢。根据本课程规划的功能需求与应用流程,研究者最终选定Google Sites作为课程门户站点(sites.省略/site/coglearning/,图1),Sites可以创建页面(Pages)、列表(Lists)、公告牌(Announcements)、文件夹(File Cabinets)和面板(Dashboards)等5类Web对象,可以满足Web资源建设的主要功能;同时支持无限分级、文档附件、多人协作和版本管理等功能,便于开展基于Web的协作活动; Sites还可以Web部件的方式混聚与利用Google Docs等外部应用和资源。
依据课程内容、先行调研并辅以运行过程中的持续修正,课程站点最终模块包括课程简介、学习指南、最新公告、教学日历、课程资源、课外阅读、每周电子报、课程讨论区等9部分。
功能模块 功能说明 实现技术
课程简介(主页) 课程及师生基本信息、课程最新动态展示 Google Sites页面
学习指南 课程目标、评价方法以及学习方法指南 Google Sites页面
最新公告 课程相关的通知、公告以及资源信息 Google Sites公告牌
课程大纲 提供课程教学大纲及各章节学习目标 Google Sites页面
教学日历 提供教学进程安排及资源建设动态 Google Sites列表
课程资源 提供课程面授讲稿、学习活动规划,阶段学习成果展示等 Google Sites页面、文件夹。其中在线课件由Google Docs后嵌入(同时也以文档附件形式提供PDF版本下载)
课外阅读 提供各章节相关的课外拓展阅读资料 Google Sites文件夹
每周电子报 由助教和学生兼职课程管理员收集并编辑的电子小报,用于展示学生每周心得、制品及推荐的优秀资源。 Google Sites公告牌
课程讨论组 兼有邮件列表与Web讨论区功能,提供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交互 Google Groups邮件列表
其它资源 提供了微博客(饭否、嘀咕)和社交网站(校内网)的课程资源更新源 基于GMail、Google Groups、饭否、嘀咕等服务混聚而成
4 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
在以技术为中介的学习活动中,学习支持服务的作用尤为重要。本课程学习支持服务设计主要依循三条思路,一是发挥学生者自我服务的意识与作用;二是注重学习群体的建设与学习氛围的营造;三是提供多源、泛在的信息资源,支持学习者的非正式学习。
具体的讲,除了提供课程讨论组、教师及助教定期答疑等常规支持服务形式之外,本课程还在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尝试。
首先是征集部分学生承担学生兼职管理员,他们与研究生助教协同参与课程网站建设、讨论组释疑解惑等支持服务;此外,管理员还负责维护一份称为“每周电子报”的在线杂志,用于收集全体学生每周在课程学习方面的经验、心得、作品以及分享的网络资源。采用这一方式的用意一是为了创建学习者共同体;二是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生成自主意识。此外,研究者组织优秀学员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探讨并分享课程学习的经验,期望以模仿学习的方式,诱导其他学生的非正式学习。
其次,从技术的角度整合公共互联网技术,规划与构建多源、立体的学习支持服务网络。出于引发学生在日常网络生活中的偶发学习的考虑,研究者采用混聚方法设计实现了以微博客为中介,面向学生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Gtalk)和社交网站(暂时支持校内网)的信息推送机制。首先是课程站点的更新信息自动通知管理员,并由管理员审核后通过邮件转发在讨论组(groups.省略/group/coglearning),而讨论组的所有更新(包括师生创建的交流主题)均以RSS源的方式混聚自动更新课程微博客(省略/coglearning 或省略/coglearning),考虑到学生较多地使用社会网络,研究者同样利用微博客站点的插件将更新信息同步至至建于社交网站校内网的信息帐号(省略/profile.do?id=230650652 )。这样,学生只需要注册相关的微博客服务或社交网站并将课程的信息帐号加为好友,即可以及时地接收课程资源、师生交互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在将自己的微博客与即时通讯软件绑定后,还能在QQ等即时通讯软件中及时了解课程动态。另外,由于课程服务采用的Google讨论组具有邮件列表的功能,因此师生也可以通过收发电子邮件实现及时接收课程信息,并参与异步的讨论。本研究中课程信息资源的最终流程如图2所示。
三 应用效果及讨论
1 应用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研究者依据学生到课注册率、学习活动成果、课程作业、课程考试以及研究者编订的调查问卷,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的评价。
从课程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到课注册情况较好,两个平行班的平均到课率分别达到93%和87%,当然由于研究设计上无法应用组间比较进行检验,这一数据无法证实与课程组织方式之间的相关程度,但就此数据大致可以判断,学生对课程的组织方式持有认同感和欢迎的态度。从课程学习活动成果、课程论文及期末成绩的分析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除了对课程内容体系有了较全面的掌握之外,对于课程讲授的相关技术有了更多的理解,对于技术的教育化应用意识也有所提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此外,研究者还采用自编订的问卷就这一课程组织方式对学生学习方式、知识习得、技能掌握、学习态度与学习意识改变等方面影响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评价。首先,研究者采用德尔斐法(Delphi method)分两轮向领域专家征求意见,同时结合对目的抽样样本进行的深度访谈,最终编制成一份包括课外学习情况、课程内容掌握、技能掌握、技术教育应用设计与应用能力等四个维度共25题的自编问卷,经试测并修正后对87名修读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94.3%;问卷信效度分析Cronbach α=0.775、KMO=0.685)。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基于协作平台的,师生协作构建课程网络资源、基于微博客与即时通讯等方式提供及时课程更新信息通知、学生兼职管理员制度等课程组织形式具有较高认同度;另外,借助多源信息通知的技术机制来引发非正式学习的设计也获得明显效果,学生借由这一方式引发的课外自主学习达到4.3次/周和3.1小时/周之多,而学生在同时期修读的同类其它课程上,每周的自主学习活动则为1.7次和1.2小时,效果较为明显。用于调查学生对课程组织方式的Likirt 5点量表(1=完全不认同 5=非常认同),显示学生对这一课程组织方式的总体接受程度较高,如表3所示。
此外,学生也普遍认为这一课程组织方式调动了其对课程学习的主体意识与参与热情,有助于其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对选修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调查(采用李克特5点式量表,1=完全没有效果、5=非常有效果)结果也显示课程结束后学生在课程内容体系把握、相关的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学生对于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选择、设计与规划技术支持的意识与方法等方面有较佳的效果,如表4所示。由此可见,学生在知识、技能与应用意识等方面较好地达到课程设计的预定目标。
总之,本研究的结果证实,这种新课程设计与组织方式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习,该研究对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
2 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不足,需要在进一步研究中做更为深入的探讨。
(1)要使这一较多融合了非正式学习的课程组织形式具有实效,首先前提是学习者发挥主体意识,意识到学习是自身成长的自觉诉求。但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却缺乏这种对个人意义的追求,只是将课程学习视为任务,处于被动化。这影响了学生对课程设计思想的理解,并限制课程学习效果的拓展和深化。
(2)在设计本课程之初,研究者试图发挥多样的计算技术来帮助学习者学习,但在应用中发现学生对于相关的技术背景缺乏基本的了解,加之课程前半期在技术支持上的不足,限制了技术对学习的支持力度,直至课程后半期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并建立以兼职管理员制度为核心的同伴互助机制后情况才有所好转。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不是专门为教育而设计的,而课程是有着严密组织与逻辑结构的教育项目,当将其放置在公共互联网上时出现了诸多限制,特别是在任务分发与作品统一回收、多系统之间同步学习内容等方面也偶有捉襟见肘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