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半期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01:0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师半期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师半期总结

篇1

一、以身作则,给学生做榜样

老师要用人品魅力征服学生,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感染学生。为此,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批改作业,我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把每一个环节做细、做好。尤其在教室卫生方面,平时我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随手关灯,随手关上忘记关的门窗等等,尽量让学生从我的言行中受到感染,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我的做法收效不大,一些学生好习惯还未养成,但我不灰心,我会尽可能地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班上的学生虽然年龄不小,但大部分自控能力较差。一些学生下课在教室大吵大闹,更有甚者上课窃窃私语、玩东西,不专心听课,这些现象看到后很令人头疼,如何改变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每个教师的头等大事,为此,我便利用读报、课余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与学生对比,让学生发现别的同学身上的优点来克服自己的不足,这身边鲜活的榜样力量的收效要比讲道理、引导教育好。对一些顽皮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会紧抓不放,如本班的乔晓龙,活泼好动,无论在教室或在寝室时常犯错,而调皮的他前说后忘,屡教不改,在学生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为此,我经常给他谈心,并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耐心的教育,使其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另外,我还注意生活中的礼仪教育与学生勤俭节约教育。对于学生吃零食,口吐脏话,浪费作业本,不爱惜图书等,也随时发现随时教育,还在读报时给他们讲有关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并让他们结合父母的工作,感受到父母挣钱不易,渐渐地班里铺张浪费现象少了许多,大部分同学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让我们用爱心去呵护每一根正在成长的小树,让爱心在你我之间传递,这是我教育学生的座右铭。

教育学生不单纯是知识之间的传递,更重要是人格心灵上的唤醒。因此,在教学中要架好“情感”这座桥,不仅让学生学好知识,而且学会做人,学会独立生活,在交往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使学生身体与心理同步健康发展,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活动、聊天,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帮助他们忧解难,释放他们心中的压力,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加强对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安排优等生与他们结对子,让他们体会到来自集体、老师、同学们的关爱,自觉消除自卑心理,树立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主动融入到班集体之中,在兴华这个大家庭中快乐成长。

四、创建和谐课堂,使学生快乐学习

课堂是学生的主要园地,是保证质量的阵地,重视课堂教学,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宽松、平等、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在学案学习中,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能激发学生去探索、去交流,每一个点评都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五、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弱点,开学以来,我采取开火车、抢答、小组比赛、你出我算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同学们的口算练习,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帮助学生克服骄傲浮躁的现象

学习好的学生,过一段时间往往会出现骄傲、浮躁的现象,学习满不在乎,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尤其复习期间,学习劲头不足,上课听讲也不认真,针对这种现象,我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故意出些难题让他们去做,当他们出现大量错误时,那种傲气就不见了,在此基础上,向他们讲授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使同学们学会以不变应万变,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七、存在问题

1、教学中反思不够,不能把反思及时记录下来。

2、对学困生的辅导、坚持不够,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

篇2

第一板块:已完成的工作

一、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员培训

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9月份对全体教师进行了2009年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学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小学部教师行为礼仪守则》、《小学部教师工作纪律》等教师行为规范文件与制度的学习,落实《小学部教师工作八项承诺》——对每一个孩子真心微笑 ── 不会感到冷落和歧视;与每一个孩子倾心交流 ── 自愿向老师敞开心扉;教每一个孩子学会求知 ── 主动学习中习得方法;帮每一个孩子自觉明理 ── 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为每一个孩子答疑解惑 —— 耐心解答提出的问题;让每一个孩子展现灵气 ── 能充分张扬童真天性;给每一个孩子发展空间 ── 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替每一个家长分忧宽心 ── 孩子健康成长无挂念。

2、精细管理全员培训

为落实校长室提出的“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管理理念,“把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每一个时段,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指导精神,进一步规范工作管理,提高全体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精细管理水平,这半期中对全体老师进行了精细管理专项培训,分三种形式进行。

第一种形式:动员大会。9月21日晚,小学部全体老师“精细化管理月动员大会”在阶梯教室如期举行。

第二种形式:文字材料培训。搜集、复印、下发了有关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部分内容让全体老师在在国庆假期内自学,并写读后感。

第三种形式:视频培训。10月9日组织全体老师观看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之精华篇》视频讲座。

3、年级组长、班主任培训

为加强年级管理,发挥年级组长的职责,提高年级组长的管理水平,在10月7日对年级组长进行了《小学部年级组长的职责》。

为加强班主任心理辅导,学会减压,学会快乐工作,10月23日,德育处与研究院合作在行政楼四楼多媒体会议室进行了主题为“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班主任团体心理辅导。

二、加强安全教育,构建平安校园。

1、“三个五分钟”。强化安全意识教育,认真贯彻安全工作“三个五分钟”:学部例会上德育处对教师进行不少于五分钟安全工作教育、布置;晨会中的年级讲话对学生进行不少于五分钟的安全教育;班会课上及每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不少于五分钟的安全教育。

2、紧急疏散预案与演习。为确保学部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进行紧急疏散教学楼与宿舍区的师生,使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小学部安全事故紧急疏散演习预案》,并于10月25日星期六上午11:20,下午13:50分别在教学区和宿舍区进行了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习,并取得预期效果。在本次演习中,我们深深认识到:重视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3、课间巡视。德育处特别是安全员加强课间的巡视,督导学生有序进行课间活动,严防学生在课间游戏中发生安全意外事故。并从11月6日起,在每节课间每个楼层安排了一个老师对课间安全进行督查与巡视。这方面,安全员吴光云干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4、安全自查。开展安全工作自查自报,分类整理,形成文字材料——《安全工作自查汇总报告表》,发现安全隐患进行排除。

三、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遵循“品行成就人生,细节决定成败”的教育理念,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继续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美佛儿学生礼仪规范》、《新三字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从上课、课间、路队、餐厅、两休、弯腰工程、交际礼仪、爱护公物等方面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将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学生品质,提升学生涵养。

1、“每天十个道德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早睡早起勤锻炼,精神饱满每一天;整理着装讲卫生,干净迎接每一天;安全意识常记心,和谐平安每一天;团结同学交交心,和睦相处每一天;路队集合快静齐,树立形象每一天;主动问好有礼貌,微笑待人每一天;少吃零食爱粮食,勤俭节约每一天;常做好事乐助人,学习雷锋每一天;自理能力有提高,快乐生活每一天;关注细节讲习惯,茁壮成长每一天。

2、路队文化:诵读原文化副部长撰写的《新三字经》及中华经典诗文。

3、路队整顿:问好——齐声问好——英语齐声问好,如此一步步向纵深推进,加深教育效果。

4、餐厅管理:尽量做到无声餐厅和无浪费餐厅。

5、卫生整治:在主动捡垃圾的基础上,重在狠抓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对扔垃圾者进行重罚,对主动捡垃圾、举报扔垃圾者进行重奖。从源头上堵住了垃圾的来源。

四、加强班级管理,构建书香学部

为提升学部文化品味,构建学部文化体系,营造较强的学部文化场和文化力,在本学期保,小学部德育处努力加强班能管理,构建书香班级、书香学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班级文化建设。要求每班布置教室,突出文化气息,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如必须张贴国旗、班训、班徽、名人名言等,才艺展示栏、评比栏、班刊要有催人上进、向善的内容。

2、举办读书活动。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构建书香校园,德育处从10月6日——11月9日,分四个阶段举办主题为“沐浴书香,快乐成长”的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己购买、收藏的图书达2869册,其中四(3)班多达210册。班班建有图书角。现在学生形成了“爱读书,我快乐;会读书,我智慧”的心理渴求;营造了“感受文字之美,享受读书之乐;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的浓郁氛围;出现了“校园处处书香飘,学习成绩节节高”的喜人景象。

在这次活动中,有一批酷爱读书的学生脱颖而出,如:一(2)班于洋、二(2)班刘梦依、三(1)班郭书香、三(3)班魏佳敏、四(6)班张琪、五(2)班张欣、六(2)班张惠、六(3)班吴旺、六(4)班徐烨钦。

3、规范班级管理。要求班级管理做到“六无”、“六有”:“六无”——天板无蛛网、墙上无污痕、地面无垃圾、桌椅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六有”——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活动有安全、路队有文化、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

4、分年级进行班徽、班刊设计、评比,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巧手灵心。

五、星级班主任评选

为提升班主任品味,激发班主任工作热情,根据校委会有关文件,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的程序,制定了《小学部星级班主任评选规则》,在前两个月中,被评为五星级班主任的有。杨文华、王翠敏(2次)、陆淑红、徐蓉、曾玉兰、曹。

六、督促班主任工作,提高美誉度。

1、家校联系及满意度。本学期在11月14日对班主任家校联系进行了一次抽查,每班随机抽查了两位家长,内容是班主任家校联系的次数,家长对班主任的满意度。结果显示:每月打过两次或以上电话的有22个班,占56%;很满意的班级共有32个,满意度占82%。

2、班主任了解学生程度调查。在11月15日对班主任进行了《班主任对学生了解程度问卷调查》,方式是由德育处随机抽查各班两名学生,由班主任在规定的时间闭卷笔试十道题。结果显示:很了解的比例是94.6%。

七、月假工作井然有序,德育礼包家长欢迎。

本学期两次月假,由于考虑周密,策划合理,布置有序,所以月假工作井然有序,没有出现差错。在某些方面还得到了学样的好评。

如:第二次月假中,吴光云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了假期的快乐,在行政简报上通报表扬,并奖励10元;

《给家长的一封信》中返校时间详实,德育大礼包内容丰富,体现感恩教育,同时具有可操作性,施校在行政例会上进行了表扬。

在第二次月假中,德育处布置的道德作业得到了家长的首肯,在反馈信息中极力表扬孩子进步了,懂事了,知道感恩了,并积极配合,为孩子的道德作业拍照,送到德育处。目前,已收到照片共计300多张。

在每次放月假后,德育都进行了《给家长一封信》、接送问卷调查的信息反馈的统计与整改。

八、加强零用钱管理,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本学期共检查了三次学生零用钱明细账目,其中一次通知了李校一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及时与班主任进行了单独沟通;同时,也发现了好的现象,如杨文华、李鹤双指导学生记账。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账目清楚,二是培养了学生理财能力。

九、少队活动,益智益趣;快乐周末,快乐生活。

1、组织3——6年级新生金山寺旅游。

2、分别在9月27日、10月18周六晚组织了全体学生在广场跳兔子舞。

3、10月12日、10月19日、11月19日分别举行3——6年级拔河比赛。吴光云老师在这项活动中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4、进行了广播操比赛。

5、学习新眼保健操。

十、加强特长班教学,积极筹备元旦文艺汇演。

第二板块:后期主要工作

按德育工作计划继续开展各项工作,让德育工作在创新中稳步、有序开展。主要有以下内容

1、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重视安全工作,尽量做到重大事故为零。

3、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加强班级管理。

4、继续做好星级评选工作,完善评选规则,使其更具科学性。

5、加强零用钱监管力度。

6、筹备冬季校运会。

7、筹备元旦文艺演出。

8、新队员入队

9、让快乐财末再度快乐起来。

10、做一块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的永久性喷绘墙面。

11、有多种形式庆祝感恩节,圣诞节、元旦,推进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12、半期班主任工作总结,期末学生操行评定,星级学生评选,期末工作总结。

第三板块:不足之处

1、学生行为习惯反弹较大。

策略:反复抓,抓反复。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在班级考核中加大考核力度。

2、班主任普遍感到压力大,有身心交瘁之感。

策略:加强班主任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敬业精神。做到劳逸结合,学会调整心态,放松心情。

3、星级班主任评选办法有待完善之处

篇3

一、现状分析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是:从上到下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非常重视,国培、市培、地培,或“面对面”或“网上远程学习”各类教师培训开展得轰轰烈烈,然而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实际却常常流于应付。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显然存在外动力强大而内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缺乏的表现,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工作繁重

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工作变成了一种不只是拼脑力而且还“拼体力”的工作,在这种要求下,教师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充实自己。教师在亚健康的状态下,没更多时间和精力再去研究专业发展。

2.教师职业危机感缺乏

教师职业的生存危机在当今世界上是比较弱的,向来教师的职业就有“铁饭碗”之称,虽然教育走向改革,如现在有的地区在逐步实施教师资格证几年一考的改革。但对绝大部分教师来说,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教育生涯,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已能驾轻就熟地应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另外,教师工作的弹性评价、合理评价体制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个十分合理的评价,教育成效的优劣不能得到很好的区分,这些都促成教师职业危机感的缺乏。

3.教师研究意识的弱化

实际教学中,应付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本务性的、常规性工作的教师占有相当数量,他们往往认为过去的教育理念、方案也不错,对教育改革、新的理念表示认同,但觉在实施中很难掌握,加之需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些观念都会导致教师主动研究意识弱化。

长期以来,我们关注的焦点更多是怎样“育人”,忽略了还需“育己”。教育其实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促进自己专业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时候,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二、挖掘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

动力是内驱力,它推动教师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断地去努力。人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力量推动下产生的,教师专业发展也不例外,教师个体和外界力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内动力受到外动力的影响,外动力通过内动力的作用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而外动力不是我们个人能力所左右的,唤醒我们的内动力才是最重要的。

三、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动力的途径

1.永不枯竭的职业热情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职业热情。这种热情要伴随终身,而且随着自己对教育工作的深入,这种热情还要不断地与日俱增。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没有它很可能就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如此,又何谈专业发展的动力?

2.自我修炼

(1)认清角色,不断学习

现在的知识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教师要想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及职业要求,就要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就只能学习。教师必须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具备不断学习的意识,拓展科学人文的知识层面、加深学科专业功底、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升专业发展。

(2)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教师不仅要学习所教学科的相关知识,更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因为知识是相通的,只要自己视野开阔,你的课堂肯定会精彩纷呈,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3)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深入研究,不断反思,主动积极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精神。教师成才是岗位成才,离开教师这一特殊岗位,就谈不上教师成才。一堂课下来,好的方面在哪里?不足的方面又是为何?教师要通过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自身教学的专业化。至于反思的内容及方法,很多文章都有详细讲述,本文不再赘述。

(4)认真钻研,推进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一般分为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很欣赏著名语文教学专家、杭州大学教授朱作仁先生关于“有准备”的阐述,他认为所谓的“有准备”不一定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去做刻意的准备,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学习、积累、提高,使自己具备挑起更重的担子的能力。善于认真钻研教材;善于记录思想的火花;善于进行自我总结;善于与人合作交流。长此以往,教学能力肯定会飞速发展。

当然,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因素除了教师本人的态度,还有校园文化氛围,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自我实现的机会,职业道德。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启动、激发和形成其自身持续发展的动机,树立自我不断学习,素质不断提升的信念,在具备了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后,有效地、持续地、稳定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篇4

我出身农村,有一个姐姐,小时候一家四口辛劳却贫穷地生活在大山深处,那样的生活毫无乐趣可言,有的是无尽的枯燥与烦闷,至少对我是如此。那时候贫穷与困苦似乎是我们最忠实的朋友,总是与我们不离不弃,如影随形,家里常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吃一顿肉是我们全家的奢望。

我父亲是中专毕业,又先后当过通讯员、农技员和小学教师,在我们那里算是罕有的高学历了,小学阶段辅导我们姐弟俩的学习自然是绰绰有余。我母亲虽初中后辍学,但因其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自然比其他女性多了一份开明与睿智。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在那时农村“男重女轻”之论还甚嚣尘上之时,父母毅然决然地将我和姐姐同时送去学校念书。在父母“英明”的指导下,我和姐姐也算是迈出了成长成才的第一步。

小学阶段,每次放学后父亲总会例行检查我和姐姐的书本与作业,发现我们不会或不懂的地方便会给我们耐心讲解。更重要的是,父亲定期会教我们学习英语,当时英语还未普及,小学阶段也并未纳入必修课程,但父亲知道英语的重要性,知道如果现在不学英语到中学时会很吃力,所以父亲用仅有的一本很老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英语书来辅导我们姐弟英语。后来证明,还颇有成效。在初中,我和姐姐的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都是父亲的功劳啊!现在想来,或许是因为父亲的课外讲解与耐心辅导,我和姐姐小学毕业后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我们那里最好的学校——巴中中学。

进入中学,便意味着我们要离开父母身边了,不能有父母常伴左右指点迷津,我们便须独自去到自己心仪已久却又无比陌生的学校,甚至是这座城市都让我感到孤独压抑。初到学校的种种不适与恐惧常让我坐立不安,惶恐难定。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车水马龙人潮如织的热闹与繁华,第一次身临其境地惊叹高楼林立漫天烟火的雄伟与绝美,新奇兴奋之余又不免自卑念家。幸好,父亲托人带的信送到我手中时,一种久违的熟悉与亲切的感觉溢满全身。原来,父亲早就预料到了我们到这里来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所以信上给我们列出了很多解决办法,也可以说是参考意见。“你们顺利步入初中,是对你们能力的肯定,更是人生新一段征程的开始。你们从小没有离开过家乡,并不意味着你们可以在我们的庇护下长久生存,终究你们是要独自生活,走向社会的。我知道,你们现在很不习惯,看惯了青山绿水,哪懂得红灯绿酒。但人生正是在一次次的适应与习惯中得到伸展,得到历练。每个人都是如此,这是你们必经的过程,谁也逃脱不掉,除非你选择逃避命运。你们也完全不用自卑,城里的孩子可能生活质量是比你们高,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你们的人生,你们的命运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开拓去书写呀!你们只要努力,你们会发现,他们并不一定比你们聪明,比你们能干,你们一样能干出一番成绩的。”言辞恳切,情真意挚,如一曲婉转悠扬的歌声沁入心田,让我顿感温暖亲切。我的心灵也不再恐惧不安,而是变得丰盈而安定,似乎迷路的羔羊找到了方向一样。我突然明白,自己还有父母在身后关注支持着我,自己并不会孤单无助。战胜自己的心理恐惧后,我和姐姐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全力以赴我们的学业课程。

但尽管我和姐姐甚至达到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地步,第一次的半期考试还是让我们伤痕累累。我们也知道,城乡教育的差距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到城里来后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不落于人后。但我们没想到的是,我们的成绩竟会在新班级中如此之差,这对我们打击不小,也让我们顿感压力巨大。小学时候的优越感与成就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对其他同学的敬畏和对自己成绩的无尽担忧,甚至不平中怀有对自己能力的些许质疑。正当我们茫然失意不知所措时,父亲的信再一次送到了我手中,像一场及时雨驱走我们内心的阴霾与彷徨。父亲又一次料到我们的遭遇,我有时想着,真是“知子莫如父”啊,父亲与子女间的这种默契又如何说得清道得明呢?还是那种信纸,还是那种笔迹,丝毫未变。尽管信上内容改变了,但从心底溢出的那份感动与温暖从没有变过。父亲知道了我们的成绩后料想我们会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便写信开导我们。“你们的成绩可能有点出乎你们意料,但完全是正常现象,并不能说明你们不够努力或者你们没有别人优秀。你们第一次去城里,再怎么平淡肯定内心还是十分忐忑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你们需要熟悉周围环境,了解当地特色和习惯当地生活方式和作息时间,这不可避免地会花费你们大量时间与精力,使你们不能像小学一样心无旁鹜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果不理想也是情理之中,你们也不必太过在意,不要给自己过大压力。我相信,只要你们适应了老师的教学方法,你们一定不会是差的。俗语说,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考场乃战场,胜败本是兵家常事,这一次失败,只要你认真总结,汲取教训,便总能从其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那么,这次失败是不是比一次成功对你们的帮助更大呢?记住,任何一次挫折,只要不是毁灭,都是财富。这就是你们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只有经过失败的洗礼和历练,你们才能更客观更真实地看待一切,包括你们自己的人生。”父亲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娓娓道来,循循善诱,饱含深情至理,没有一句语气强硬干瘪的话。父亲的信平淡朴实,深入浅出,总能让我们在平白如话的字句中明白自己的现状以及以后应该做的一些努力与改变,让我们能以崭新的面貌与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的学习和生活,挑战与机遇。

记得我读初二时,有一次正在教室上课,突然窗边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没错,正是我的父亲。我正捉摸着父亲怎么没有提前告诉我一声,脚步已不自觉地走到了父亲身边。父亲气喘吁吁,头发凌乱,额头上渗出不少豆大的汗珠,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严冬。看样子,父亲一定是很早起床赶车到城里办完事,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我的学校,趁机来看望我一眼,再急匆匆地去到车站赶上当天回我们那儿的车子。看着父亲大汗淋漓的样子,我的心也很难过,一种莫名的心酸油然而生,岁月磨平了父亲的棱角,时光染透了父亲的青丝。但与其说父亲是来看望我,倒不如说是给我们带信过来。因为我们见面的时间很短很短,几乎每次我都是在三言两语词不达意的寒暄中目送父亲离去,似乎情感的强烈并没有达到最。而信却可以不论时日长久地陪在我身边给我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因此在一定时间内,信带给我的安慰与鼓励甚至超过了我对父亲的依赖。但这次我只猜对了一半,父亲把信交到我手里后,才告诉我他下午要出去打工。看着父亲转身消失在教室走廊转角处,年幼的我真正读懂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般疼痛,那般深刻。

随后的两个月,我没有收到过父亲的来信,那也是父亲来信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我便把他临走时给我们的那封信翻来覆去地看了几十遍,以至于现在仍清晰地记得那张张信纸上父亲留下的笔迹。“你们现在已经是初二了,许多事情要学会自己解决。你们的学习首先是最重要的,只有学习好了你们才有选择不同人生的自由和余地,才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和实力。你们是我亲自带大的,你们都不笨,只要认真用心地学习,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消息,我要去外地打工了,因为上个月我们承包的土地被别人收回了,你母亲多养了四头猪可还是无济于事。呆在农村根本没有多少收入来源。可我们要吃饭,你们要上学。我去打工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每看一遍,我总会热泪盈眶,不是为我们家穷伤心落泪,而是对父亲离乡背井于心不忍。

两个月后的一天,父亲却意外地回来了,但从他脸上看不出一丝衣锦还乡的风光,找不到一点凯旋的荣耀,甚至可以说有几分狼狈。父亲遭遇了什么,我不愿去想,他也不愿告诉我们。但看着父亲伤心甚至绝望的眼神,我知道父亲一定是处处碰壁,吃了不少苦。我从他的眼神中读懂了人情世故,读懂了朱门酒肉。而对他人生的这次打工经历,父亲只在随后的信上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谁也帮不了你。”言简意赅却意义深远。时至今日,这句话依然不时在我脑海中回荡,在我绝望失意时带给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是啊,人只有靠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别人给予你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永远只能解一时之需。

就这样,父亲的信整整陪伴我们走过六年,走完我们的中学时光。六年的中学生涯里,信成了父母与我们沟通的主要渠道,也是父亲辛勤劳作与我和姐姐坚持不懈奋斗的最好见证。

父亲每次写好信,总是托人给我们带到学校里来,有时是邻居,有时是亲戚,总之父亲不愿放过每一次给我们带信的机会,像珍惜和我们见面的机会一样。偶尔他有事进城来,则必然会写一封很长很长的信给我们带来,当时我甚至能从那浓郁的墨水味中嗅到父亲身上的气息。我曾经固执地觉得,父亲太古板了,有什么事当面说不清楚吗?非得托人带过来带过去弄得这么麻烦。但我又何尝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我们没有在他们身边,他们岂能不担心牵挂,信或许带给我们的消息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这是父亲用心写的,是我们之间密不可分血浓于水的纽带与桥梁,带给我们的是家里的气息与亲人的挂念。这份真情我何尝读懂过?当时我虽抱怨过,可每次拿着密密麻麻写满字迹、还带有父亲体温的几页纸,我总是感到无比的欣慰与幸福,有着说不出的激动,难掩内心泛滥的喜悦,有时竟会潸然泪下。尽管渐渐地,信上的内容变得大同小异。

六年以来,父亲一共给我写了多少封信,我记不清了。记忆中有无数的信,因为父亲隔三差五就会写一封信给我们。母亲有时笑话他不懂得表达感情,只知道用写信这种最原始呆板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我们的关心与牵挂,他也不理睬。写信似乎成了他生命中的习惯,也成了我人生轨迹上别具特色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风景。父亲一直用纸用笔支持我们,鼓励我们,成为我们身后最坚实的后盾。他给我们写过那么多信,可我们却并未给他回过一封信,总觉得他给我们写信那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是他乐此不疲的事。直到现在父亲不再给我们写信了,我们才意识到父亲的信曾带给我们的远非心灵上的疏导与学习上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