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测评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0 23:5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综合测评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综合测评自我总结

篇1

论文摘要:本文研究界定及衡量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标准,同时进一步探索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估方式。 

 

近年来,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逐步意识到并认可了非智力因素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1. 大学生成功就业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1.1 何谓大学生成功就业 

大学生成功就业最终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上得到了支撑。大学生就业意味着其个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了经济上独立的个体,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得到回报。二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与国家的文化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三是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大学毕业生为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等重要问题,与科技、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1.2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alexander)在其论文《具本智力和抽象智力》(1935)中最先提出来的。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概念一般认为是人们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特点,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习惯等心理因素。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之外的一切因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指出:“成长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对认识活动提供动力并起到调节、维持和定向作用。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的重要作用。 

1.3 大学生成功就业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过程包括前期的准备、笔试、面试和录用。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用人单位希望找到符合职位要求的人才,大学生希望合适自己的岗位,这一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学生就业过程是知识内化为工作能力(基本能力)或创造能力(最高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影响过程,依靠个人的努力及意志、性格、个性、情感、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展现个人的综合素质。非智力因素是在参加具体事务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实际能力,它虽不像智力因素那样能直接决定一个人能否从事一项工作,但它却能影响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是否能完成该工作,而且只要一个人具有健全的非智力因素,那么他即使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也能通过后天勤奋学习和刻苦练习从一个生手转变为行家。大学生如果想获得社会的认可,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就必须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而要想综合素质得到理想的发展,就必须要十分的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2.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界定及衡量 

2.1 用人单位的招聘考核 

用人单位分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民(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几大类。在招聘过程中,各类用人单位一般符合本行业实际需要的比较完善的招聘考核体系。通过抽样调查分析等用人单位招聘考核体系,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分析研究考核中归属非智力因素的部分,总结其中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为评价衡量及界定非智力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作参考。 

2.2 大学生就业群体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特别是案例分析方法,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群体成功就业的影响。 

2.3 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非智力因素 

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思想道德素质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包括诚信、感恩、礼仪等方面;二情感是成功就业的感化剂,包括适应力、忍耐力等;三人际交往能力是成功就业的剂,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等;四个性是成功就业的创造力,包括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等。 

3.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估方式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估,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效果的价值判断过程。评估的本质在于“价值判断”,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而进行的。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评估要做到科学可靠,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从均衡状态的研究角度来看,分为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从评估的实施主体来说,分为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从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考察,分为现状评估和长远评估。评估涉及到多个角度,也有多种方式。因此,对于评估方式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实际的评估需要,进行选择与组合科学的评估方式。 

3.1 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静态评估,是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群体及就业成效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检查和评价,判断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增加、社会阅历的丰富,以及不断地接受实践的磨炼,使得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呈现出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趋势。 

动态评估是国外新兴的一种新的能力评估取向。它改变传统静态评估的“结果导向”为“过程导向”,立足于个体的能力是开放的、灵活的、可塑造的而非僵化的、固定的观念,从一种动态历时的角度对个体进行评估,旨在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改变并对其发展潜能进行评估。这样一种新的评测视角的转变,对于人才培养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动态评估,是对非智力因素在具体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既看原有的基础,又看目前的状况,更要看发展的潜力和趋势,判断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3.2 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自我评估,是指测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特别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争取获得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工作岗位后,自我反思、总结自身在择业、就业应聘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自我评估也表现为一种自我总结,总结就业过程的得失,总结非智力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既可以自我反省,也通过口头或者书面形式总结。自我教育、自我鞭策,可以促进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他人评估,是指第三方对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价,结论比较客观,主要包括几种方式:一是学校评价。学校就业部门根据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思想道德品质、情感因素、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等方面进行测量,评价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成功就业中所起的作用。二是同学评价。同学之间是比较了解的,大家共同学习、生活几年,对彼此的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的表现等方面都比较了解,同学之间互查、互评、互测可以反馈出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三是用人单位测评。如利用比较完善的测评软件进行测评,或者发放测评表测评,或者口头或书面测评。 

3.3 现状评估和长远评估 

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一般要经历前期准备、笔试、面试等几个过程,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现状评估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大学生在就业前期准备需要积累什么,锻炼和培养什么素质,其中包含哪些非智力因素;评价在参加用人单位笔试、面试的过程中,一直到大学生成功就业为止,又有哪些非智力因素起关键作用等。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长远评估,是指对在大学生身上长期存在的,符合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够支撑大学生本身职后发展需要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测评和考察。 

4. 结论 

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具有基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就业群体和用人单位是检验、衡量及界定非智力因素对成功就业影响的的主体。评估涉及到多个角度,评估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与组合科学的评估方式。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谌小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大学生就业[j].法制与社会.2007(03). 

[4] 董世杰.大学生成功就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篇2

一,大学的学业

进入大学后,学习的课程和专业有些让我不知所措,一些学习的方式和时间分配让我找不到了自我。在这四年里面,在同一门课程上,我有过一次挂科,一次补考,一次重修。其余的成绩基本是中等的,班级综合测评基本是位于中等左右。英语通过了四级,计算机过了一级。

总结学业的成绩时,我分析了如下几个不足之处。

首先是我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高中进入大学以后没有转变好,一下子没有适应大学的节奏,整个人如脱缰的野马,放纵的玩,忽略了大学的课程,一些课程的考试都是在最后的几个考试周中突击通过的。这些一直是一个遗憾,在以后的应用中,发现了学习的漏洞,那些课程中的知识在脑海中产生了空白。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在后来的学习中,让我对好多课程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好多知识因为这样的原因,没有去深入研究过。在后来的时候,我的成绩就是一直很平平,这样的态度就只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在学习方法上,也产生了一些矛盾,高中时的那些原始积累知识的方法,已经让自己在失败中一个个否定,开始放弃积累知识的积累。开始放弃那个传统的预习复习的方法。在课堂中是一步步被动的学习。后来的课程更是雾里看花。

计算机课程,一直是我四年大学中的遗憾。不管是上课时,还是在参加辅导班时,就没有静下心来仔细看过一遍课本,没有研究过哪类编程,这也许就是自己的自制力已经缺乏到没有了的地步。

在后来的一步步挫败中,我渐渐领悟到了一些想法和所谓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在以往的复习中整理笔记,在学习的时候也会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去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询自己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文献或者别人的论文。在学习态度端正之后,不管是学习的兴趣还是学习的质量上有了一些提高。更加显着的一点就是在综合测评最好时达到了班级22名。

二、大学的社会实践和校园实践

在大学生活里,我参加了一次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担任了系学生会和校学生通讯社社团的职务,有过一次打工经历,有过8次义工服务经历。

在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中,我和团队的同学们,深入到各个社区,从事环保宣传,进行环保讲座,我个人承担了团队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每天在围绕着“真实、及时、生动”做文章,在社会实践的一个月里,我认真思考和组织文字,构建新颖的标题,以及和同学们做好分工协作。个人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自我信心的培养,从活动中也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和锻炼,就为后来进入校学通社、在校报等期刊杂志发表文章奠定了基础。

在系里担任学生会新闻部部长期间,我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的内向和害羞的性格转变成一个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外向和比较有自己的工作思路的小记者。在学生会工作和新闻报道以及写作能力上,得到了系里领导的肯定。在后来的活动中,陆续参与了校运会和系里的大大小小的活动的报道。

在担任校学通社骨干时,我在校五月阳光新闻网、《常熟理工学院报》发表了新闻报道、人物通讯、活动报道、散文等。同时,很欣慰地是在常熟市作协的杂志《常熟田》上也有文章发表。在校园新闻报道中,我参与了校党代会报道、校学士学位迎评报道等。

在大学生活的课余时间,我参加了常熟市流水义工团,做了一名志愿者,参加了该团组织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的福利院活动3次,参与了街心广场捐助助学活动一次,参与了节水宣传活动一次,参与了文明交通宣传活动一次,参与了助残赈灾活动一次。在活动中,学习和体味到一个社会团体的工作方式和社会号召力,亲眼看到了一个社团的影响力的逐渐变大。

在参与了这么写社会实践之后,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三、毕业实践、毕业实习

曾经梦想和憧憬过多次的大学生活,在大四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导师、自己分配到的课题,每天生活学习都有了一个自己的目标。各自在自己的起点上寻找自己的目标点。

我在毕业设计之初,先在成型加工实验室,跟着张老师做实验。对一些塑料方面的诸如平板硫化机、双螺杆挤出注塑机、维卡、拉力机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毕业设计中,我从事了一个全新课题的研究,学习使用了仿真软件,学习了对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毕业实习中,我在单位里,学习到一些简单但是很实用的仪器的使用,学习到在工作中如何去处理同事关系和如何在工作中避免大学里的贪玩的坏习惯。

四、个人优缺点总结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

我的优点是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

缺点是不能够持之以恒,对很多东西的兴趣,来的快,去得也快。

篇3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困难 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的自我实现转化为生存需要,因此必须制定出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和谐发展,贴近学生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转变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尽快实现自我认知向社会认同的转变,把握时机,抓住稍纵即逝的就业机会。

一、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截至6月9日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其中动画、法学、生物科技、英语等专业连续三年就业亮红牌,即就业难、收入低、满意度低。一直以来,英语专业具有专业针对性强,学生对口单位行业特色鲜明,就业口径窄等特点,从而出现学生想去的单位没人要,单位想要的人招不到的问题。纵观这些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造成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

第一,由于全国高校大幅度扩招,本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出口不畅,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由于就业机会有限,一些毕业生只好屈身俯就,降低工作要求。第二,部分高校由于盲目扩招,但师资能力有限,导致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力不从心,难以传授给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在部分课程的教学中,轻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第三,就业岗位的增长幅度是与经济发展增长幅度密切相关的,当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时,就业岗位也会出现相应幅度的增加;当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衰退时,就业岗位的增长就会放缓甚至减少。可见,经济增长乏力导致的岗位增加缓慢是出现就业难的最根本原因。

(二)学校原因。

第一,扩招给学校硬件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在校本科生人数剧增,而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地面积和设备数量没有相应增加,生活、学习所必须配套的硬件设施的建设速度和完善程度,未能较快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第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没有把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放在重要位置,同时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在各方面投入较少,以至于人员配备的数量和素质不能满足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要。

(三)个人原因。

第一,由于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制约,学生从小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学习的唯一目标就是升学,基本上没有人会主动地考虑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未来,缺少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性思考。从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认识不清,自我定位不准,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舆论和父母、老师、朋友观点与行为的影响,导致盲目择业甚至难于择业。第二,想找到理想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个人能力,但是现在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较差,到了企业以后,还需要培训才能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导致企业运行成本增加,造成了企业不愿意接受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第三,所掌握的就业技能不足,就业技能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是影响毕业生就业顺利与否的重要因素,就业技能知识掌握得不好,就会导致不容易被用人单位接受和看好,相对就业机会也会相应减少。

二、大力推进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就业

(一)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随着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视,各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安排了专门的任课教师,规定了一定的教学时数,并列入了正式的教学计划。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我认为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授课的生动性和针对性,同时,应当有机地融入生涯规划课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和社会,适应环境,帮助学生自我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充分利用好大学的学习时光,自觉地朝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

(二)以人为本,分类指导。

由于没有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教育目标的层次性,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特性的预期效果,[1]因此要遵循以人为本,分类指导的原则,实现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有效结合,根据不同类别、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在价值观的引导、目标确立、知识结构、技能提高、外贸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重点引导,对将来准备从事英语教育的学生,加强在集体意识、责任意识、亲和力和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对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我们也应该根据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个体培养方案。

(三)锻炼与提高职业实践能力。

现在的用人单位很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他们偏重于录用当过学生干部的、有勤工俭学和社会调查经历的学生。因此要利用思想道德教育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积极通过参与家教、专业实践、担任学生干部、寒暑假社会实践来锻炼能力,磨砺品质,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要将学校长期积淀下来的校风、传统文化等共同构筑成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中得以传承。[2]以优秀教师的品质影响学生,以先进的校园文化熏陶、引导学生。通过班会、团会等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理念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创新和能力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发挥好思想政治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校辅导员是最能够直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的老师,在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通过日常和学生接触、交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学生的个人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和学识等都非常了解,所以要发挥好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其中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要充分利用学生入学后第一时间接触他们的条件,在积极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环境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综合素质测评和学生阶段性总结反馈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回顾与梳理,根据规划的实施进展及取得的效果,从不同层次上进行自我总结、反馈和矫正,促使学生养成自我反馈和思考的习惯。

三、总结

大学生的求职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与就业息息相关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自然也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思想道德素质涉及人的政治方向、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问题,是青年成功的首要素质,影响着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组织行为,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因此,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以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为手段,把心理健康服务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清社会,树立敢于面对就业压力的勇气,以积极的职场竞争心态积极参与就业求职活动。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毕业后在社会各行各业取得成就的校友返校,举办系列的“就业择业创业”论坛和讲座,通过校友的切身发展实际,将自己在社会中做人做事的道理生动的传达给校园里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生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学习、自我负责的意识。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真正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日益加快。这一社会特点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对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为顺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教育部高教司在2008年最新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讨论稿)中就多次提到高职英语教学“应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通过内容丰富的立体化英语教学方法,在功能多样的网络化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中,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

最早进行外语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的英国语言学家Holec在20世纪70年代就把“自主性”(autonomy)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Holec(1981)认为:语言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自此以后,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着重点给自主学习赋予了不同的定义。如:Dickinson(1987)认为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态度;而Candy(1991)则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个人的品质,是学习者自己组织学习的能力与意愿。尽管对自主学习的界定存在分歧,但已经大致确定了研究的基本范围和领域,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法、自主评估。我国学者徐锦芬(2004)在研读和参考大量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状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特点,提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应涵盖五个方面的内容:①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②确立学习目标与制订学习计划;③有效使用学习策略;④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⑤监控与评估英语学习过程。

二、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实现“终身学习”理念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速,在校所学知识不可能终身受用;因此,高职学生在完成学校教育后仍需继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需求。作为“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的就业单位多为企业或公司,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比如机电专业的学生要求能看懂一些相关的进口设备的说明书和操作流程图,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终身学习”的理念。

2.满足学生个体认知差异的需要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个人性格、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很大,而这些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在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有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快,模仿能力强,即表现为口语表达能力突出;有些学生则擅长语法规则的掌握和词汇量的扩充,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表现突出;还有些学生则仍以应试作为其学习的主要目的,重点学纲及过级所要求掌握的内容等等。基于学生个体兴趣与能力的不同,如何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改变高职学生目前英语学习现状的现实所需,以便能充分满足学生个体认知差异的需求。

3.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大多仍采用以一本教材为中心、以一个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即使运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无非是用PPT来替代黑板,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革新。这种知识传输型的教学方法或许在短时间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但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得大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没有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意识,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几乎没有语言策略使用能力,以致学习收效甚微。因此,如何进一步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三、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1.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加上一个录音机,这种教学模式信息量小,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低,很容易戳伤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而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构建立体的英语学习环境,可极大地增加教学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有目的地训练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2.指导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言学习策略是指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技巧,如听力技巧、阅读技巧、写作技巧、翻译技巧等。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从而促使学生逐步走向自主学习。相当部分的高职学生都缺乏对学习策略的认识,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贯穿于日常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必要。

学期之初,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基础、能力水平、个人爱好、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制定学习目标。要制定多项小的、具体的短期目标,因为近期目标的实现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看到自己某些能力的提高,而一个目标的成功实现往往会促进新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同时,还应将学习策略的训练与计划中的教学任务协调起来,将学习策略训练运用于学习过程,使学生能选择适用于自己的最佳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

3.敦促学生养成反思与评价的习惯,强化过程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在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对学习过程做深入地内省和反思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大多数高职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自我反思、评价这一环节,他们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程序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监督和检查,而从未把自己当作自己学习的观察者、监督者、评判者和操纵者。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监控并反思自己的学习(包括:知识、能力、态度、习惯等),进行过程性自我评价;并据此及时加以调整、思考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培养“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促进”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加学习的责任感和提高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敦促学生养成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还应强化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可通过后台监控系统监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定期通过系统测试阶段学习成绩。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中以期末考试作为唯一标准的终结式测评体系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和能力,因此测评体系的改革也被提上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议程。鉴于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目的,因此以过程评价为核心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可更为客观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做出评价,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时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具体而言,英语课程的测评可借助网络多媒体学习平台,采用较为灵活的考试评比原则,增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增加网络课程自主学习成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把平时成绩、作业情况、出勤表现、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真实地反映出学生一点一滴的努力和进步。

4.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创建英语自主学习中心

要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多媒体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立体化高职英语教学强调“人机互动、个性化学习、课内外整合、过程监控”。因此,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可以多媒体课件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教学过程看成是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综合实用能力相关联的互动过程。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配备充足学习资源的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可成为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平台。创建一个面向全院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中心,需购置相关的英语自主学习资源系统(包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测试功能等相关软件),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材料进行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训练。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满足了各层次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视听课程的各种教学要求,也弥补了大班制课堂教学听说训练不足的情况。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后台监控系统监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有效地提升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顺应了当今信息科技时代对传统英语教学进行变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对高职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全新挑战。这种依托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Candy P.C.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1.

[2] Dickinson 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 Holec 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讨论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5]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6):78-83.

篇5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学生干部;能力培养

1. 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加上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这些导致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形势也更加复杂。作为架设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高职学生干部肩负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责任,其自身的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将会对学生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并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新形势下培养高职学生干部能力的重要意义

高职学生干部既是教师做好学生各项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高职学生干部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生活和学习秩序的维持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重要,由此可见,新形势下培养高职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高职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和谐发展的需要

高职学生干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主力军,是学生群体的学习榜样和楷模,是学校各部门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助手,是学校和谐发展的维护者。高职学生干部在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方面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具有最广泛的影响力和亲和力,学校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学生干部作用的发挥。加强高职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支凝聚力强、工作效率高的学生干部队伍,无论是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建设积极向上、安全文明、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2 高职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是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需要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较为活跃,情绪容易激动,从而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作为学生工作的管理者,要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及心理疏导的责任,工作量较大,任务较为繁重。而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结构中,专职的学生工作管理者较少、兼职者居多。学生干部是来自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力量,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示范作用。为此,大力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升学生干部的思想水平和组织纪律,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这样极大地有利于协助辅导员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各项制度建设。

2.3 高职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学校要培养出能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有用人才离不开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学生干部往往是学生群体中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明星效应”,有利于积极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大多数学生干部学习刻苦、自律性强、综合素质较好,并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信念的核心作用、组织活动的凝聚力,以及为人处事的示范带动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发奋图强、踏实做事,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动机不纯,功利性较强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其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往往各不相同。因此,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也有差别。尽管大多数学生选择担任学生干部的目的都是为了服务同学,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从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然而,仍然有部分学生选择担任学生干部只是为了奖学金的评选、推优入党、综合素质测评等方面获得加分而占据优势,把学生干部当作追名逐利的跳板,功利性较强,动机不纯,因此在工作中往往不够积极,缺乏为同学奉献的精神和服务理念。

3.2 部分学生干部学习和工作无法兼顾

作为一名高职学生干部,其身份首先应该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因此,学生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但是有部分学生干部无法兼顾好自身的学习任务与学生工作,过多参与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而忽视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本末倒置,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挂科等不良现象。另外,一些学生干部则由于过于注重自己的学习,整天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对学生工作几乎不关心,工作能力薄弱,造成“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不良影响。

3.3 部分学生干部作风不正,责任心不强

部分学生干部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存在工作作风不正的现象,在学生工作中做事缺乏民主、义气代替原则、独断专行、官僚化倾向严重、是非观念淡薄等,甚至有些学生干部利用职权之便拉帮结派,搞内部小团体,争名夺利,缺乏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不强,没有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自律性较差,与同学沟通缺乏耐心,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不予制止,不敢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这样时间久了就会丧失群众基础。

3.4 学生干部选拔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高职学生干部的选拔往往只看重能力和经验,而忽视竞选时学生的动机和目的,而且工作方法不统一、奖惩不分明等现象,分析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科学严谨的考核机制,造成积极工作和消极怠工作的学生干部队伍两极化现象较为明显。此外,考核机制不完善往往只看表面业绩,这样容易导致一刀切的后果,不仅挫伤了部分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战斗力,同时也阻碍了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

4. 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高职学生干部是架设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校各项工作在学生中得到贯彻落实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为此,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策略,对于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以及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1 加强高职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

道德品质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干部中存在的“功利性强和动机不纯”现象,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高尚的道德品质。一名学生干部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即使能力再高也无法充分地发挥。因此,加强高职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专题讲座、访问参观、社会实践等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道德、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干部学会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完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4.2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干部选拔制度

高职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学生干部的选拔是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的前提和重要环节。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干部选拔制度,坚持“公开、公平、民主”的原则,以“德”为先,兼顾学习、能力、责任感等多方面因素为参照实行优胜劣汰,这样才能把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学习成绩优良、乐于奉献的学生吸收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从而组成一支团结合作、工作效率高的学生干部队伍。结合笔者的经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通过网络、广播、海报等多种渠道向学生公布组织机构、岗位职责、竞选条件以及选拔流程,并广泛动员积极参与;其次,积极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并接受群众和组织推荐;再次,建立由学生代表、辅导员和学校领导等组成的评审组,对候选人进行面试和考查;最后,安排学生在适当场合进行就职演说和公开承诺,并安排一到两个月的试岗锻炼,最终对其进行考评以确定是否留用。

4.3 建立完善的高职学生干部培养机制

通过系统、有组织的培训,学习交流和社会实践等方式不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相关教育。培训和学习内容要与时俱进,使其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创新精神、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都得到不断提升。创造更多条件和平台为学生干部提供锻炼的机会。此外,对于那些大三已经进入社会实习的学生,由于他们在学校时间较少,容易导致新老学生干部断层。因此,在学生干部的培养时必须做好学生干部的新老交接工作,让那些高年级且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干部指导新任干部开展工作,直接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4.4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学生干部进步的催化剂,同时也是让学生干部保持长久的工作热情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开展“工作积极分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活动,对工作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激励机制一定要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既做到表彰先进但又不挫伤其他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5 结束语

高职学生干部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讨高职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策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全方位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还需要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解放思想、不断反思、善于总结经验,建立健全学生干部管理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学生干部得到最广泛的锻炼,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干部。

参考文献

[1] 蔡树云.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思考——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9)

[2] 高曙光,张琳.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方式初探[J]. 职业时空. 2011(06)

[3] 刘颖,李淑清,马小允,张瑞兰. 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现状[J]. 卫生职业教育. 2011(03)

[4] 田路也,袁晓. 试析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6).

[5] 尤小松.浅谈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班级学生管理[J].改革与开放. 2012(24).

篇6

【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职业指导;职业素养

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对推动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职业指导工作的成效与质量,关系到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职业指导人员应当自觉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一、新的就业形势对职业指导人员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仍十分突出,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必须把就业战略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1]。只有建立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完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才能为就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从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大环境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也要求职业指导人员提供更专业、更精细、更个性的职业指导服务,使服务对象能够合理和充分就业。这种形势对职业指导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职业指导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职业指导人员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呢?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

(一)要有较高的职业价值取向

职业价值取向是人们谋取一份职业的社会行为目的,决定人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行为,影响人在职业活动中的态度,是人在从业过程中的驱动力,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从职业指导工作的性质来看,职业指导人员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道德感和使命感,就是重视所从事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紧密结合,愿意为社会和他人贡献一份力量。职业指导人员不能把自己的职业只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仅仅当作是一项工作而已,而应把它做为一种神圣的职业去看待,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要有正确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指责任心、服务意识等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工作任务繁重,头绪复杂,为此,职业指导人员首先要时刻牢记“以助人为快乐、以助人为荣耀”的信念[2],具有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基本前提。其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诚实守信,尊重服务对象,树立服务意识,公平、客观的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热情主动地鼓励他们依靠自身的智慧与能力解决职业困惑,促进服务对象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

(三)要有系统的相关知识

职业指导实际上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了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职业指导工作者应完善以下知识结构,才能适应职业的要求:

1.劳动政策法律知识 劳动政策法律知识是职业指导人员必备的知识,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较强的政策领悟力,熟悉掌握国家、地方性有关劳动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政策的发展和变化,才能知法、守法、用法,最大限度用好政策和法律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

2.经济学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有实用价值、最成熟、研究的人也最多的一门学问。职业的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职业指导人员学经济学可帮我们把问题看得更透,而且能够用经济学的规律来解释世界,预测和把握未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职业发展变化趋势,从而更好指导服务对象规划职业方向,完善职业生涯。

3.心理学 主要涉及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职业指导人员只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才能科学把握个人和群体的特性,职业指导才能给予服务对象个性化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职业指导。

4.管理学 最主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3]。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的工作内容有职务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选拔、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激励、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会计和劳动关系管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看有很多与职业指导工作相近,所以务必学习相关的知识,以便借鉴和触类旁通。

(四)要有过硬的职业能力

职业指导人员在具备基本的通常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还应重点加强以下的职业指导技能才可以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1.对就业趋势敏锐地观察和预测能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才的流动与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单位、某个地区,而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系统。为此,职业指导人员应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分析方法,对宏观职业发展信息、人才需求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分析,能深刻领会和分析社会需求变化趋势与就业环境变化特征,从而能更准确、专业地为服务对象提供职业指导与咨询,降低服务对象就业成本和就业风险,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在择业过程中的要求。

2.人际沟通能力。无论职业指导人员服务对象时个人还是团体单位,本质上就是人与人沟通的过程,所以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有效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服务目标。在职业指导工作中,职业指导人员要善于学习、掌握和应用各种人际交往技巧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够较快赢得服务对象的接受与信任,并且通过亲切的口头语言准确地表达职业指导人员的建议,以便使服务对象能够尽快接受新的职业观和职业指导帮助。

3.职业素质测评能力。职业指导中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职业素质测评。我国各地都普遍设立了人才市场和就业指导中心,人才交流的日益普遍促进了现代职业素质测评技术的更快发展,同时对人才职业素质测评的应用需求也不断扩大。职业指导人员应具备职业素质测评能力,才能够使用典型的职业素质测评工具对服务对象进行测评,了解服务对象个性特征和潜在能力,才能在服务对象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心理咨询辅导能力。心理咨询是心理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心理咨询的内容和范围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人格问题,心理发展,社会适应,恋爱、婚姻,职业选择,学习调整。而上述几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对职业看法与选择,尤其是对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在当前复杂的就业环境下,弱势群体往往会因为迷茫、压力过大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根据弱势群体的特殊性,职业指导人员需掌握心理咨询辅导技能,才能够澄清弱势群体的心理或职业困惑,并进行解释和引导,鼓励弱势群体积极调整心态主动就业或自谋职业。

(五)要有较强的学习反思能力

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职业指导人员从事的职业指导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变化性、实践性、时效性很强的职业。职业指导人员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断地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地走向专业成熟。

参考文献:

[1]杨伟国,陈玉杰.“十二五”时期中国就业形势、战略定位与政策选择[J].教学与研究,2010(9).

篇7

[关键词]数控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岳殿霞(1975- ),女,黑龙江双城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吉林 吉林 1320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139-03

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数控机床作为一种精密、高效的加工设备,越来越成为机械制造业技术的首选设备。它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种类和档次及生产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并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数控技术的竞争。随着制造设备的大规模数控化,企业急需一大批掌握数控机床应用技术的人员。但目前数控技术人才奇缺,严重制约着数控机床的应用,影响了制造业的发展。加快数控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的当务之急。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生产第一线为目的。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数控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能够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这门技术,并能够使用这门技术为生产制造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高技能人才。职业学院的老师应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模式,培养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技能型数控人员,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技能,服务社会,是当前职业学校的紧迫任务。基于这种思考,本文针对目前数控技术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呆板、学习氛围淡薄、学生求知欲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状,结合自己在数控技术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在“数控车削编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从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入手,传授数控编程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数控技术教学的新模式,谨与大家共享。

一、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研究性学习”中心思想的一种体现。“研究性学习”与普通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创新,它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学科知识的兼顾。相比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它更注重的是学生讲课、老师主导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更多地让学生学会怎样完成一件事情,怎样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会知识、学会方法、学会学习,体会和感悟过程,思考结果,从本质上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以及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综合型讨论题目,通过小组讨论,编好程序并加以实践。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与学融为一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种教学模式首先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讲话,没有机会上前发言的同学。只要你能走上讲台开口说话,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进步。其次学生给学生讲课,他们课前的准备特别充分,其他同学听的也很认真,因为每个组是一个团队,都希望自己的组有个好成绩。一个人讲的不全面,其他团员都很着急,主动到前面进行补充,极大地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团队意识。第三,学生们通过预习、讲述、编程、上机操作实践这四个过程,对知识内容记忆就很牢固。第四,学生在讲课过程中互动性特别好,经常出现同一小组或不同组之间的问答式探讨。第五,学生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环节能发现自身的优点及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更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非常喜欢,课堂气氛也特别轻松、活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到“探究知识以兴趣至学”的同一个平台上,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在“探究与娱乐”中学习。认识到这种教学在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中的重要意义。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学习个体与学习群体的学习活动相互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以激活创新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将带给课堂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将带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学习精神和愉悦的学习心态,并将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教学法

采用“项目化”教学。一方面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边讲边做、讲练结合的方式,将理论与操作有机结合到每一堂课的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采用“项目化”结构,以实际项目的分析、研究、设计、操作等来达到教学目的。每个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即在每个项目内部设置多个模块,并形成“渐进式”教学实施过程。在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工作任务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首先是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形成典型工作任务,组织课程训练内容,进行教、学、做相结合,并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排序和设计,清晰体现职业工作过程。其次是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线来展开训练,把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点融入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最后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训练方式。在各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从原来的知识讲授者变为项目的指导者和引导人。

以阶梯轴加工为例讲述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1.项目名称:阶梯轴零件数控编程及加工。能力及知识目标:(1)掌握轴的工艺分析、编程、数控加工、检测、安全生产规程等技能。(2)明确工艺分析、数控编程、数控设备、技术测量及成本核算等有关知识。

2.“阶梯轴零件数控编程及加工”教学中的能力设计及训练。(1)专题研讨与资讯:能正确地分析阶梯轴零件的加工信息。形成资讯任务工单。(2)拟定加工方案:能正确确定加工路线与工艺方案。形成计划任务工单。(3)专项训练与实施:能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并实施数控加工的仿真、实操与监控。形成训练任务工单,并完成零件加工。(4)检查验收与核算:能使用测量工具对零件进行检验,并进行成本核算。形成检验任务工单,并进行检验、分析。

3.成绩考核。将学生上交的资料及加工零件等纳入考核,客观、辩证、全面评定学生成绩,并记载归档。

4.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1)确定项目任务(资讯):第一,工艺分析;第二,准备资料;第三,教师指导。(2)制订计划:首先分组,每组人数一般在6人左右,注意统筹兼顾,选好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然后根据任务设想出工作行动的内容,并按要求制定项目工作计划草案。(3)作出决策:这一阶段,学生应从计划阶段列出的多种可能性之中确定一套最佳行动方案。(4)任务实施:首先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形式,再按已确定的步骤和程序完成加工任务。(5)检查控制:项目小组应对最终形成的产品按照工序检验单中的技术标准进行逐项检测,做好记录,分析误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填写任务工单,最后进行成本核算。(6)评估反馈:小组汇报;互相交流;教师点评;成绩评定;作出结论。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经验为中心,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毋庸置疑,项目教学法符合教学规律,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教育目标,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主线,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项目教学法会不断发展、完善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一种教学体系。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模仿、借鉴和引申的范例。案例教学法始终贯穿于授课的全过程,每一个任务都以一个典型零件为具体加工实例。在每个教学的工作任务提出后,首先利用仿真软件加工出来,学生在有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学习数控工艺和数控编程的理论知识,再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黑板上写出该零件的数控程序,然后输入到数控仿真软件完成程序的输入和完成加工,并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质量检测和讲解,让同学在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实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工作任务的典型零件,为学生完整讲授加工技术的过程。这种方式给了学生一种可以模仿的机会,让学生快速进入实践状态,快速吸收前人留下的经验,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熟悉数控加工全过程,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一个典型产品的数控加工为案例,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到企业参观了解该产品的数控加工全过程,使广大学生明确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激发了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高,接受知识快。使用这种方式时应特别注意的是分析,只有分析到位,学生才能充分理解,才能进行理论升华,才能适应生产一线的千变万化。

四、形象比喻教学法

针对数控机床原理性知识比较枯燥、难以理解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形象比喻教学法。如在讲解数控机床CNC系统时,将其比喻为人的大脑,将伺服系统比喻为人的四肢,二者之间的动作关系转变为人的大脑支配四肢进行动作。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加深了对原理性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新知识,记忆也更加深刻。

五、分层教学法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得;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第二课堂的学习;根据高职学生不同的知识、能力起点和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设计多层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各层次学生都学有所获,为就业拓宽了道路。

六、引导教学法

“会跟着做”和“会做”是两回事,让学生跟着做只能锻炼他们的模仿能力,而想让他们真正掌握做的方法,必须让他们学会判断和分析。在课程中,特别强调采用引导教学法,在每一个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判断、自我分析、自我得出结论和自我总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独立分析思考和做事的能力

七、头脑风暴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工件的编程方式和加工参数等问题各抒己见,甚至进行激烈的讨论。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和思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摒弃落伍的技术内容,广泛搜集国内外素材、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和整合,制作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将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优化教学过程。一方面通过形象灵活的教学,一方面通过真枪实练的动手操作,更快地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解数控机床对刀操作时,可将传统的挂图制作为生动灵活的多媒体演示课件,直观演示了数控机床对刀操作的操作过程,既有趣又生动,非常容易接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对刀操作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讲授主轴加工过程时,采用FANUC系统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加工,软件具有对学生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并指出错误原因的功能,还具有在真实设备上无法实现的三维功能。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和学生在黑板上开机床的教学形式,使教学更加具体和生动。“仿真软件”也可以让初次接触数控机床的学生在安全的状态下和模拟的环境中,先熟练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然后再上真正的机床训练。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安全保障性,降低教学难度,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奠定基础。

笔者在2010~2011年的教学评价测评结果(全部是通过网上评价获得)如表所示,可以看到笔者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的成绩。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付出辛苦的同时也收获了学生们的认同。这份认同既是对我过去教学工作的肯定也是未来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更多新技术的出现,职业学校的老师必然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如何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技能,更高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永恒探讨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关雄飞.数控加工技术综合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李俊梅.项目课程开发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9).

[3]魏效玲,姬晓利.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浅谈[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

篇8

国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本世纪初,主要内容是对学生的职业辅导到学习、生活、人格辅导,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构建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从师资培训到学校心理辅导机构、制度、人员使用、服务范围等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台湾、香港地区的学校心理辅导历经30年,也基本上在师资培训、课程标准、学校辅导工作等系统形成网络,使这项工作成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这一领域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有关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理论技术,为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专家指出:心理适应不良的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系列不利于学习的“症状”:多动分心、情绪波动、易怒、爱寻衅挑事……这样的学生个性不成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未来社会的公民不仅需要文化底蕴、聪明智慧、道德高尚,而且还要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创造精神。现实与未来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归结为一点,就是如何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学校能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这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基础工程。

然而,家庭背景差异和个性差异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教育对象之中。学生间发展的不平衡现状也客观地存在于学生之中,教育者都充分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未来世纪的建设者和保卫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心理教育,使他们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都健康地成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学校和教师应尽的天职。

因此,引导学生在师生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不断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家庭行为习惯等,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获取和完善独立探索中的未知,矫正自主学习中某些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势在必行。正如俄国一位教育家说的那样,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殖,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新课程计划也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进行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并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研究内容:

(一)对学生行为特点的思考:

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行动之所为。《墨经》说:“行,为也。”行乃行动,为系作为;行与为可以互训。亦即凭借行动有所为或有所不为,就叫行为。2000多年后的今天,心理学仍沿用这一观点。

行为是人的心理、意识参与外部活动时其外部表现的组合。心理、意识是行为的内部基础,活动、行动是行为的外部载体,行为是心理、意识、活动、行动的表现与结果。统观现状,学生行为特点主要表现为:

1、活动性:一为它总是凭借活动的动作与行动表现完成的;二是行为的表现与完成有一个活动过程。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在多种活动中,教育、矫正和评价习惯。

2、意识性:行为都受一定的心理、意识来支配,无意行为也在潜意识的操纵下产生。运用合理的心理辅导艺术,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支配言行。

3、外显性:行为是在外部活动中表现和完成的,具有突出的外显性。教师必须及时捕捉现状,对症下药。

4、适应性:行为是个体适应环境的工具,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不同个体行为的适应性水平则不同,同一个体的行为水平也有差别。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必须为学生创设有利的环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5、习得性:部分行为由遗传决定,大部分行为是后天习得。学校的责任尤其重大。

6、复杂性:人的心理纷繁复杂、所处的环境也五彩缤纷,因而心理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下的行为,自然具有复杂性。对学生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7、良莠性:行为有优劣、好坏、良与不良之分。学校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预防其不良行为。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主要是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差异。它的现实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领域里会有不同的特长和才能;二是不同的个体在同一领域里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由于智力差异、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和认知方式的差异的存在,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一是要提高其心理素质,让它在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组织多种活动,使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

(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路与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于这种教育活动不仅体现了现代进步的教育观念,而且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所以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

本课题比较系统、深入地探索了思想行为后进学生不良习惯的成因与对策、教育的途径、矫治的方法、研究对象转化的评估;并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分阶段目标,根据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根据目标的达成度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校行为习惯培养工作的成效。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

在途径和方法上,侧重于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优化个案者家庭教育的辅导研究,并辅之一次定期教育、适时矫治和过程评价等多种方法。

1、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2)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觉研讨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注意结合各学科的具体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不放任自流。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还应教会学生形成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以此相互砥砺启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3)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师要在学生有了学习要求的情况下去教;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记;要在学生明白行动规则的条件下再要求去做。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2、优化环境,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小学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环境不同造就他们不同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根据一些资料记载和教学经验所得: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不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不良环境,以及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1)优化人文环境。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就拿学校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校园环境都必须协和统一,形成合力,让学生在和谐的人文环境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A、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

a、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整洁大方的形象。

b、语言示范: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情绪。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c、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情绪,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d、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谐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让学生在潜移化中接受教育。

e、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正直。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要保证做到,决不食言。

B、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者,制造人才之所也。”尤其是现代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十余年左右,乃至更长的时间在学校这个环境中生活。因此,学校的状况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关系极大。因此,我们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如窗明几净,教室走廊地面发光见影,学生自然就不会随地吐痰或乱扔纸屑,教学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学生自然不会乱刻乱画,教室物品摆放整齐,学生物品也会摆放得整齐有序等等。我们还充分运用学生自己的宣传阵地,如板报、特色专栏、名言警句栏、优秀作业栏等等,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学习。一是利用晨会课学习《日常行为规范》、校园《三字经》,联系现状,引起学生反思;二是在国旗下讲话中或组织班会、队会进行专题讨论,现身说法,深入领会,提高认识。三是做好专栏导向。宣传好的典型,刊登学生来稿,注意针对性,启发性,帮助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养成习惯,产生效果。

(2)优化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有一种特殊的血源关系的感情纽带联系起来的,这是父母影响孩子、孩子向父母学习的最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也由于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是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品德等,对孩子的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等,无不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再一方面,还由于家庭的影响具有早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其特殊作用是其他影响所不能代替的,不论在学校接受教师、同学的影响,还是走向社会接受领导、同事的教育,都是暂时的、可离的,而家庭影响则是长期的、终身的。

作为父母,既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购置必要的书籍、学习用具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应在言谈、行为、思想、信仰、习惯、爱好等方面提供优良的示范。总之,父母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以身作则,才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因此,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我们将学生守则及一些规范中的内容化为可实践的东西,让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并定期召开家长会,或通过家校联系本,让家长把“练习”结果向老师汇报,如外出回家打招呼,尊敬长辈等。我们与家长结对子,渗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指导,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分为四步:第一步,师生共同填写家庭基本情况,教师填写不良行为习惯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事实、教学效果;第二步,家校共同分析原因,进一步研究矫正措施,使看法趋于一致,形成教育合力;第三步,进行效验跟踪记载;第四步,开展矫正评价。

(3)优化社会环境。

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在人们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影响最大的是文化传统、社会风气、政策和舆论导向。

a、历史文化传统。

每一个个体的学习过程,都是传递一定社会文化的过程。一个人的学习成长,离不开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很丰富的民族;对下一代的学习成长就有很大的帮助,就能使之在前人创造的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程。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之一。因此,只有每一个人都遵守社会规范,学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学习,才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b、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它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习惯、志气、爱好等,对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来说,社会风气表现为一种无意的社会外部控制,对改变人的思想和情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人们学习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决定意义。这种决定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二是良好的学习情绪。学习情绪是伴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而出现的一定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对人们积极努力学到更多的知识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是坚定的学习信念。信念是人们对于生活、事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学习信念的产生和形成,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绪,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刻苦学习,实现理想和目标。可见,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人们学习的重要环境之一。小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能力差。不良的社会风气,会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c、政策与舆论导向。

政策与舆论导向,都是个体学习的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正确的政策与舆论导向,可以调动人们学习的积极性,推动浓厚的学习风气的形成;反之,则挫伤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文化知识的传递和积累。

政策是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控制人们的行为,还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适当的政策,特别是有利于学习的政策,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外部条件,也是强大的推动力量。

在我国社会,要做到自觉学习,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造成舆论,形成学习空气,调动人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注意舆论的作用,千方百计造成一个有利于学习、能促进学习、能鼓励学习、能坚持学习的广泛的社会舆论环境。

3、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以至健康成长。

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学校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业成就的保证之一。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纠正行为偏差的能力。

(1)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在教研活动、学科教学以及点点滴滴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做到两个结合,一个强化:

A、借助儿歌,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我们把行为规范化成“三字经”,每条为一颗星,在班内设置夺星栏,逐条学习评比,每周评一次,学校定期检查总结评比,通报情况。

B、干部负责与学生督促相结合。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计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加强对小卫生检查员、作业量督促员、图书管理员、值日长等小干部的培养,让他们对全班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文体、常规等情况进行记载总结,指出不良习惯,必要时进行协调处理,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C、持之以恒,及时强化。学习行为一经规范,就要按规范严格要求,加强训练,经常对照,督促去做。在培养规范化行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予以强化,老师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正反两类典型。抓两头,促中间,树榜样,同时重点帮助习惯差生,促其改正,要求学生时时处处规范言行,长期这样,才能慢慢见效。

(2)提高学生自我导向能力。引导学生自己问自己:今天在学习、生活等各类活动中应注意纠正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做到胸中有数、井然有序、有的放矢。促使学生在积极地寻求自我目标的心理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能力。

(3)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强化认识,自觉地、有目的地用实际行动做到自己认可的程度。

(4)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对行动进行对照、综合、鉴别,对一天行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在全面剖析自我、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肯定否定自我的心理过程中,找出值得肯定、发扬的,需要改进的,在自我认识、自我比较、自我反醒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三、研究法效果分析:

该课题无论是目标的确定,活动内容的安排,活动过程的策划,活动环境的提供,活动评价的构成,都是一种有意识的教育革新和尝试,其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课题从1998年8月----1999年6月为初试阶段,1999年9月为发展阶段,2000年2月----2000年7月为深化阶段,2000年9月----12月为总结阶段。课题研究历时3年,我们对实验班在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日常行为习惯、家庭行为习惯等方面作了调查或测评,并与普通班进行对照比较,认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已经达到。

(一)课题研究前后的数据对比。

我们共有26位教师进行课题实验,分别就语、数、英、体、音、自然等学科进行抽样调查。为了广泛地掌握实验情况,我们随机抽样400人次学生进行研究前后的行为习惯发展的对比,情况见下表:

1、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前后对比。

(二)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们在对外进行的各项活动及调查反馈中,纷纷收到来信或接到来电:学生的习惯好,行为文明,整体素质较高。

一中领导给予学生的评价是:“清潭小学进入我校的学生,经过一阶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发现他们在校园生活、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敢于质疑,敢于向困难挑战。例如有位叫杨旭冬的同学,他已形成自觉学习和自主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使得他在短短的时间内,攻克了许多电脑难关,并被选往新加坡继续深造。再如今年毕业进入我校的李莎、张梦琛等同学,初入校门,就体现出原来学校所培养出的特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坐立行走端正有礼,预复习工作自主而有系统。这些都得益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

清潭中学的领导给予我们的评价是:“a、学生的学习行为品质及习惯能在较短时间内与中学的要求相适应;b、个人行为习惯、规范及文明礼貌比较好;c、集体荣誉感强,团结友爱精神较好。”一居委、二居委、三居委领导说:“该校学生在家庭以外和学校以外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习惯很好。”

(三)来自家长的心声。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对家长进行书面征询,他们普遍反映:“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启发很大,感触更深的是学生的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这一研究很有必要。”郁葱同学的家长说:“从平常与学校的接触和孩子的反映来看,教师为人师表,学校在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确是花了很大的功夫,而成效也是家长们有目共睹的。学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广大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并强调和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学校还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学生家长联系会,主动与家长联系,互通学生信息,从而也进一步促使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教育工作。我认为一个好的学生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但更离不开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离不开一个学校好的素质教育。”

(四)学生们的体会。

经过三年实验,学校学生都明确了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学生们对习惯培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通过问卷调查,四(3)班学生沙志超说:“我家庭作业老出错,我想我的学习方法一定不对。自从学校发了三字经后,我认真学习,牢记心理,并付诸于行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作业错误减少了,而且上课发言也越来越积极。另外,三字经介绍的学习方法,使我能先审题,再动笔,现在不管做什么作业,我总要细心地一道一道地检查,错的马上改正。我会不断改正不良学习习惯,争取不断进步,学好知识,建设祖国。”戴宋一同学说:“上课时,专心听,习惯好,早养成,好习惯,重培养……”通过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经》的背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必须从小树立良好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为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打好基础。我深深地感到:“只有靠自己,样样都能行。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会成为对社会用的人。”

五(1)班栾宇晔同学说:“以前,我在做作业或课外活动时,经常会和同学闹小矛盾,还强词夺理。现在呢?通过老师的教育,我改掉了往日的面貌,遇事总是以礼相让,不和别人争吵,因为我做到了这一点,我与同学的矛盾减少了,与同学更加团结了,也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和信任。”

五(3)班任艳婷同学说:“自从开展了这项研究,我胆子逐渐大起来了。上课能积极发言,跟以前的我简直没法比。以前,老师提出了问题,我即使会回答,也不敢举手。我非常羡慕其它同学的胆量。老师看到这一缺点,上课有意识地经常鼓励我发言。我也在暗地里对自己说:“我能行!”老师总是及时表扬我。现在我发言可积极了,甚至站起来,希望老师叫到我的名字。”

六(1)班学生李心怡说:“结实的房子要从地下造起,房子才能经得起长年风吹雨打的考验;我们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也要从小抓起。因为学校非常注重习惯培养,我的进步可大了!平时在学校不时有老师从我身边走过,可我却旁若无人,只顾低着头走自己的路,连招呼也不打一声。自从学校进行了行为习惯的培养,我改正了许多。看见老师都能主动说:“老师,您好!”回家时遇见老师也能说一声:“老师,再见!”

(五)教师堪为人范。

实验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改变了教育观念,教师们都把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去考虑和对待,对各类教学的评估都坚持把是否进行了习惯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们的言行更是充分体现其教育性: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文明优美,能微笑着面对那些有思想缺陷或学习差的同学。在与学生交往时应以礼待人,多用谢谢、不用谢、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让学生始终受到文明语言的熏陶、感染,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板书工整规范,操作轻拿轻放,并以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崇高的精神境界,坚韧的意志品格,启迪着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总之,学校教师提高了科研能力,增强了科研意识,已逐渐形成为一支有理论底蕴、教学言行规范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