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测评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2 11:2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综合测评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综合测评自我总结

篇1

美国教育家博恩·崔西说,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朝着目标前进。英语教学中需要制定目标,落实目标,学生在目标指引下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一、目标的形式

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情感目标

英语学科有其特殊性,除了必要的内容学习和方法掌握之外,更需要学生体验正确的情感态度,拥有高尚的审美价值观。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二)方法目标

高中英语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和畏惧的心理,进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勇气和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方法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课堂设计当中每一个环节需明确要掌握的做题方法。

(三)知识目标

高中英语每一节课都有学习的知识内容,学生达到学习的效果,是教师贯彻教学内容的最终目的。

二、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配合,互动合作要达成的目标,可分成课堂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高考目标。

(一)课堂目标

课堂内容是单元目标分解、细化了的部分。教师要对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学法目标,情感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目标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后,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学习目标明确。

(二)单元目标

每一单元学习之前,教师就把该单元所需课时及课时目标进行细化,让学生明确他们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同时所有单元知识点按单词、短语、句型、语法、学法以及情感目标以表格的形式下发给学生,为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提前进行预习。

(三)学期目标

有了长远的目标,学生才不会因为暂时的挫折而沮丧。一个学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学生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每学期初,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定下一个长期、有效的综合目标。

(四)高考目标

高中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四大方面的的基本训练,当学生清楚自己在三年内要掌握怎样的学习内容之后,就可以以一种掌控全局的姿态来审视高考,引导学生明确长期努力的方向。

三、目标的测评

目标的测评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有效的重要途径,也让学生明确目标制定的意义。目标的测评要减少教师和学生在目标制定和落实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自我评价

知识点检查的内容,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内容要求进行自我评价,落实到位,如可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单个说句的方式或者小组练习的方式,不断进行自我总结,逐步养成反思学习的习惯。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评,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学生。自我测评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前留2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完成。

(二)同桌互评

同学互评可以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如采用翻译句子、二人对话、表演游戏、作文互评、小组交流等方式对一单元内容进行测评。

(三)教师测评

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教师可通过口头评价来测评每一个小目标的落实情况,效果直接而明显。教师可以将指定的单元目标以分数的形式制作课堂活动评价记录表,按单元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记录,系统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每月教师把表格收上来,根据学生的自评,给予月评价,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测评进行查漏补缺。

篇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4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推进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先就业后择业”思想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来筹划自己的未来,他们急于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却很少考虑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其结果往往都是“毕业即失业”或者频繁跳槽。

毋庸置疑,高校当前所倡导的“先就业后择业”理念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但作为高校毕业生,如何在就业资源非常有限的当下,选择一份更加契合自身未来发展的工作,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意义重大。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养,明确和树立自身未来发展目标,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设现状及问题

国外的许多大学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注重对学生开展心理、能力、个性等方面的测评,学校主管就业部门参照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的学校还设有择业指导专业, 甚至还设立了学科硕士点及博士点。在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了对学生职业定位及人生规划的整个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从入学前的招生咨询开始,学校就开始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以及自身素质来选择学校及专业;在学生入学后,即着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和辅导;同时,注重学生就业前的实用职业能力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之后,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开始被人们所认识,我国高校进行了有益尝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学校还将该课程归属在招生就业部门管理,这为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学校招生就业部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效,也是职业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看,作为新生事物它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职业规划指导主体的缺位

在西方发达国家, 职业指导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一般都是由专家来完成。但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根本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 有的院校即使有一些,但多数也没参加过专门培训,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各院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都是由党政干部或辅导员来做,他们是在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这种主体上的缺位,一般很难真正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 职业规划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空泛

许多高校将职业规划指导狭义地理解为就业指导,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授课模式上。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举办专场讲座,邀请一些专家或企业老总来传授相关的就业面试技巧,再有的就是举办全校性的职业规划大赛。

总的来说,在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形式相对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真正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3. 职业生涯规划上课时间安排不够合理[1]

很多高校为图省事,仅给毕业班学生开展简单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或者到了大四才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课程,纯粹是将职业生涯规划当成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救急药,以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技巧和职业素质。这样的应急举措,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职业规划指导形同虚设,效果很难保证。

二、改进的对策

1. 要加大宣传形成共识

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规划对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理念得到普及。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应向学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热情主动地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同时还要做好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学习交流,相互借鉴好的做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上层次、上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规划未来发展,确定自身定位的良好载体。

2. 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机构设置与专业化队伍建设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机构可下设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集管理、教育、服务于一体,主要负责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及授课安排等工作,负责解答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该机构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真正内涵,创新观念,提升服务质量。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咨询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各高校亟需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咨询师队伍。结合目前各个高校自身特色,从事该项工作的队伍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来配备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咨询老师。同时还需要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培训学习,充分保证教辅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应具有一定深度的职业规划知识。

3. 合理安排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及课外指导

高校在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计划时,需要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确立全程的课程教育体系。[2]具体来说,高校应当重视课程开设的阶段性及目标性,不同年级应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开展相应的指导。一般地,应力争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得大一新生一进入大学就能通过课堂学习了解职业内容,认识自我,以及职业规划对未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课堂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带领新生参观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及条件;组织新生和高年级学生座谈,听取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及择业方面的建议和想法;邀请专家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在大一学期末要求学生撰写自我总结,深刻剖析在个人能力及认识自我方面的体会。到了大二、大三年级,主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需求状况,逐渐学习掌握一些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立自己的未来求职目标,并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比较当前自己与所确立目标间的差距,结合目标有的放矢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养。进入大四后,就是具体指导学生实现自身求职目标得阶段,即通过各种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使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可督促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工作进行总结,检验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及就业程序等方面的讲座等。

4.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机制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开展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是一项检验学生职业规划合理性以及反馈职业规划教学实践成效的重要工作。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牵头组建测评小组,测评小组可以由在职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方面有造诣的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就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适应性等开展测评并做出解释,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为进行自我职业选择提供参考。[3]为提高测评效率,同时也为适应普遍性原则需求,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最好是能建立一套测评系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有着重大实际意义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繁杂的任务,需要从大学生自身实际特点出发,兼顾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布茂勇,唐玉琴.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51-54.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自主学习; 大学生;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4-0063-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涉及内容又比较广的课程,仅靠教师单向灌输,进行理论阐释,学生不喜欢听,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我们转变了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注重实效的教育理念,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规律出发,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进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的现实价值

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要,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选择、自我调整和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和自我测验,重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大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个目标,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结合。其根本目的是用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培育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把大学生培养成坚定的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实现这些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探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愿意接受,进而终身受益的课程。针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重考试不重学习等问题,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大学生自主学习具有自愿、自觉和自律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真正拥有学习的支配权,而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场景”,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品尝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学习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得以增强,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2.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只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传授,忽视学生政治素质及能力培养的现象,这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又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具备明辨是非,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上台讲课或演讲;知识面广博、思维敏捷的同学可以参与辩论;关注社会热点、善于思考的同学可以参加讨论;基础知识扎实、擅长记忆的同学可以去参加知识竞赛;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让学生各展所长,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各种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实效,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索了渐进式的自主学习模式。

渐进式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由易到难,自主学习的形式由简单到复杂,自主学习的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这样一个逐渐深入的教与学的模式。我们探索了自主读写、自主参与和自主测评三个阶段的自主学习。自主读写是自主学习的初始阶段,包括自主读书和自主写作。自主读书主要是读教材和经典著作。读教材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写好读书指导提纲,指出重要知识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读教材,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读经典著作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经典著作,要求学生读后,了解一些基本理论的来源和阐述以及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写出读书笔记和体会。使学生明白我们学的理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党和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自主写作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给学生放一些相关的录像,然后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录像内容写观后感。教师在批阅后集中点评,指出在拟题、分析、阐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列举出其中优秀的与不合格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和修改。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自主读写主要是在课后进行,一般都安排在学期的前几周,是每个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以个体的形式完成的。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重点完成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自主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实践阶段,包括自主讲课、自主研讨、自主辩论等参与方式。每个自然班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特长,自主选择其中一种参与方式。于是每个班级就形成3个小组,即讲课组、研讨组、辩论组。各组由同学自愿或推荐产生一个组长,负责组里联络工作,每个学生都以组的形式参与,评价也是对整个组进行评价。

自主讲课是由教师指定教材的章节,由讲课组的学生自主选择相关的内容、自主分工、查阅资料、准备课件、推荐主讲人,然后由全体同学根据教师给出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打分,并说明给分的理由,最后由教师根据全班同学评价的平均分数,给出讲课组学生的成绩。

自主研讨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指出方向,向学生征集题目,再由学生对征集上来的题目进行评选,然后对评选出的题目进行集中研讨,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师生共同给出成绩。

自主辩论是由教师提出几组辩题。由辩论组的同学自己选择具体题目,推荐辩论选手,班级同学自荐或推荐主持人和评委,为了公平,每个班级出一个评委,由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商讨,共同定出辩论规则,评委根据辩论规则给出各辩论组的成绩,选出最佳辩手。

自主参与主要是在课堂进行,一般都安排在学期的中间几周,每个学生只参与其中一个组的实践,是以集体的形式完成的。从选择参与内容到参与的各个环节,基本上都是遵循学生的意愿,学生自主选择参与方式、自主选题、自主组合、自主分工、自主评价。自主参与既体现了个体自主的一面,又有团体自主的成分,更多的是一个参与组的自主,一个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进程、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参与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讲授理论、运用理论的环节。它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竞争意识,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的能力目标和价值观目标。

自主测评是自主学习的总结验收阶段,主要包括自主练习、自主总结和自主考试。自主练习是在每一章学习之后,教师都提供一些重点思考题和练习题。教师结合前面的教学,讲解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方法后,自主检查测试自己的学习效果。

自主总结是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同学们对本学期学习概论课的收获、感想和体会进行总结,谈谈收获、说说体会,指出授课和学习中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等,这既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一个总结,也是学生对教师授课的一种评价。

自主考试主要是指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以开卷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试题一般由选择、辨析和材料分析题或小论文等题型组成。期末考试由学生、教师和督导员共同出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征集问题,由教师和督导员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形成试题。考题一般都贴近学生、联系学生了解的实际,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的发挥。期末卷面成绩一般占总评成绩的50%~60%,其他成绩由学生课堂表现及参与的各个环节组成,一般占40%~50%。

自主测评主要在课后完成,一般都在学期的后几周进行,旨在检查教和学的效果。

渐进式的自主学习符合认知和教学规律,能够被学生接受,逐渐引导学生自愿、自觉、自律地学习。经过探索,我们发现,自主学习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活动,教师的工作量不是减轻了,反而更重了,教师的作用不是被削弱了,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在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的发展,注重教学的实效。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课程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以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为主。教师要创造自主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实现课堂教学互动化。[1]教师要以宽容、理解、和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允许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主体性,学生也以师为友,和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增进彼此间了解。[2]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辅助者和监督者。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一味地讲解与提问,而是将知识传授过程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必须站在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最前沿,掌握本课程的最新动态,了解当前社会的热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认知能力等。同时,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掌握高超的教学艺术,在有效地传播知识的同时,通过设计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教师授课的辛苦,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转变学习观念,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因此,在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学的基本知识,而且应该有更广泛的知识面,需要博览群书。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能够驾驭学生讨论、辩论、热点论坛等所有参与教学涉及的形式和问题,应该是一个“全能型”的教师。

3.教师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

教师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无所事事,放任自流,而是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思考,反复钻研,精心选择自主学习的内容,指导和监控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个环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常怀教学工作要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为教学效果负责、为教育事业负责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实效,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测评技术 现代培训 学习习惯 个性特征 互动 体验

将现代培训的理念和方式引入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实践,开启了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实践一个新的领域。通过现代培训的若干方式,使研究生从过去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体验、研讨、分享为主的参与活动,不仅学习了新的知识,而且还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相关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为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得到持续性的提高。

“研究生个性测评与学习效率提升”作为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实践之一,就是通过对研究生学习习惯调查和八项个性心理特征测试,使学生在自我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个特征与学习效率、学习效果的相关性,从而以较清晰的思维,有效地优化学习习惯,发挥个性的优势,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教学活动。

习惯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也可以说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行为特点。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学习活动的行为倾向。

研究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就是研究生长期学习实践和应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稳固的学习行为。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特点反映出学习者情绪的稳定性、自我控制力、神经类型的兴奋性、抗干扰的能力、能否执着追求自己的目标、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信任程度(自信心)等与学习行为、学习效率高度相关的心理特征。通过对这些个性特征的定量分析,使研究生从被动地、无意识地受个性中不利因素干扰影响,到主动发挥个性的优势,规避个性对学习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

心理测评是建立在统计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科学。通过它可以对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和心态进行描述和衡量,并以此为依据可以推测这个人在特定的时候和境景下是勇敢或是胆怯,是自信或是自卑,是感情用事或是冷静理智,是不愿受约束或是具有很高的行为规范,是防范过于或是易轻信他人等等许多行为和心理的表现。标准的心理测试问卷是由专业人员的掌握下谨慎而规范地使用。

人的行为和心理之所以可以测量,是因为人的性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易”。其中的秉性就是一个人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例如,某个人的责任心很差,盲目自信、胆子又过大,那么这种人是不宜从事财务工作。而一个人情绪极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耐心和自我约束力很差则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心理测评的原理类似于油炸花生米,只需在锅里夹一颗花生尝尝就知道锅里花生米此刻的生熟程度。所以要了解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心态只需提有限的问题(通过标准化问卷),将他的回答进行归纳、比较,即可得出这个人在这方面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由于技术和统计资料的分析的规范性,因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一、测评技术在现代培训中的具体操作

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培训师首先介绍做一个“能力强、心态好、习惯好”研究生的重要意义。不仅要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还要具备情商高、自信乐观、耐挫稳定,心态成熟,才是一个合格的研究生。使大家明了测试和意义和价值,然后进行学习习惯调查和8项个性因素的测试。

通过测试,每个同学都拿到属于自己一份独一无二的测试报告。培训师先对大家的测试结果进行详细的解释,再让大家分享彼此学习的经验,对一些良好的、有效的学习习惯加以强化、巩固。

然后,培训师结合大家的测试报告,分析了情绪与效率的关系,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给出了如何懂得自己、接纳自己、减少内心的冲突、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增强注意力的一些建议。最后对优化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进行总结。

具体实施的几个步骤与内容:

1.问卷调查: 经常影响自己学习效率的习惯

学习习惯调查问卷,总共列出“我每天都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上网找资料时,我会忍不住聊天或玩游戏;平时给自己规定的学习任务总不能很好完成;我总是因为计划的不佳而导致时间冲突”等27问题。每个问题1到5分。习惯最差的分值是27分,最好的分值是135分。

学习习惯调查的结果都在50分到110分之间。通过调查,大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思考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对优化习惯,提升学习效率的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个性8项指标测评:个性的对学习效率的影响自我认识

个性测试分别从“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兴奋性、忧虑性、自律性”等8个指标进行描述,每个指标10个等级(最低分1分,最高分10分)。两个人完全重复概率是108,即一千万分之一。

二、测评的结果基本分析

测评其实就是测试和对测试结果的评价、分析。既有客观的测量,又有主观的分析建议。现场的34名同学,经过测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分别阐述如下。

主要类型一:敢为性高(8分以上),有恒性低(3分以下)。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行动力强,不惧困难,灵活、变通,冒险;常常在20%的时间,做了80%的工作。容易夸大自己的控制力,低估问题的风险;常常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遇到不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容易拖延、不该做的事;耐心不够;计划性较差。

对策:不必过细计划,计划性太强可能会有一些内心冲突,学习内容可以用板块方式规划,用“兴趣把状态调整出来”。 用兴趣来引导行为,逐步减少用意志力强迫学习的行为。学习状态是“哄出来”的,不是“逼”出来。

主要类型二:怀疑过高(7分以上),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容易把问题看得太难;遇到挑战,经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和运气;防范性太高,消耗无益的心理能量,容易显得疲倦。

对策:提高信任感、信任练习,自信心练习。自信心是人成长过程中对情商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自信心强,则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都能有长足的发展,相反,自信不足容易导致自卑严重的甚至自闭,对以后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主要类型三:兴奋高(8分以上),稳定性低(3分以下),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进入状态快,状态不稳定,容易扰,情绪波动太大,肯定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对策:心理能量调理,专注力的培养,做到理性、感性、意志的平衡。

主要类型四:忧虑性高(8分以上)+自律性低(3分以下),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容易感到压力,逃避问题,不愿主动沟通,悲观主义假设,缺乏面对问题勇气;容易倦怠。

对策:按计划实施,注意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注重学习的效率和感受,真实的表达自己,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和效率

三、测评技术教学的特点

测评技术,用于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学习者参与性、互动性、针对性、操作性、启发性等特点,并且现场感强,课堂气氛活跃。

(一)互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测试,大家自我剖析——自己与自己对话,同学之间的分享。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旁观者,都是教学活动的主角。

通过这次个性的测试,许多同学拿到一份独一无二的测试报告。第一次对自己的个性有了比较清晰和全面的了解。这不仅有利于硕士生认识自我,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知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扬长避短。

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测试结果,了解自己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以及可以调整的一些习惯。同学们认识到良好的学习状态是“哄”出来的,不是“逼”出来的;不良情绪源于外在的压力和内在冲突。

(二)针对性

任何方法都是因人而异,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把握规律。针对大家学习中“一是死读书,二是滥用缺乏计划、随波逐流。”两种极端状态予以了更深刻的认识。用意志力强迫自己压制自己,会牺牲自己灵性、创造力、想象力,有时会导致身体精神系统的混乱,会以神经症的方式表现出来;但过分放纵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缺乏情绪的调节能力,行为混乱,总被当前的需求所支配也会使学习生活显得混乱和被动。所以,只有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个性优势,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操作性

把握自身心理和行为规律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同学还深刻认识到管理情绪要能够接受,接纳,不对抗自己的情绪,相信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内在程序;自己的感受被接纳了,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思维才能变得清晰。管理好自己情绪对提高效率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学习当中,同学们体会到要更自觉和习惯分解学习目标,化小时间单元,一次只作一件事。体现目标感、过程感、控制感、成就感、快乐感。既要学得好,还要学得巧,学得灵活。

(四)启发性

通过对习惯与个性特点的研讨、分享与辅导,大家一致认可,“内心的和谐”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心理健康,健全的人格是研究生成长的首要目标,能够独处、走近自己、懂得自己,才能开启自己的灵性、悟性、创造力。关注学习以外的事情,情绪、注意力、自信心等等提高成绩等重要的学习理念。

篇5

1.恰当选择评价的方法。评价方法的恰当选择,是有效进行小学生语文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条件。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和小学生语文学业质量的评价目标,在测查中,可通过几个“结合”予以实施。一是笔试与面试相结合。二是分项与综合相结合。三是平时与阶段相结合。四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五是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准确性通常很高,但有时也会“武断”。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自评的方式,尽管较难控制,但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两者结合使用,能促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

2.采取民主多样的评价方式。第一,教师评价学生。教师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立足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学习兴趣的评价、课堂表现的评价和作业质量的评价等。第二,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善于欣赏、借鉴别人长处的品格。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对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评价,然后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其次,在知识与技能考查后让学生根据口试或笔试题型得分、失分情况先进行自我总结,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找一找错误的原因,指出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怎样去改进学习方法。再次,在学习过程中定时让学生回顾并和同学交流自己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体会,相互评价在学习上的投入、收获及不足等,养成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第三,开放式的测评方式。一是笔试采取自选难度评价。二是取消期末考试。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不论是口试还是笔试,都可采取“过关制”,期末成绩以单项合记,根据单项过关的成绩分为不同等级,取消期末统一考试。

3.学生学业评价要体现语文工具性的评价内容。在小学生语文学业评价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笔试外,还有写字能力、朗读能力和听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写字评价。一是姿势、执笔方法、写字本摆放位置和写字习惯(包括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二是不写错别字,文面整洁;三是字形结构合理,笔画位置准确;四是行文规范,运笔正确、流畅。

朗读能力评价。一是发音标准,声音响亮,不漏、错、加、改字,吐字清晰;二是语调流畅,不唱读,断句准确;三是感情真挚,把课文的思想感情“发于外,形于声”。

篇6

【摘 要】本文从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问题出发,阐述运用他方评价指导的重要作用。借助学生个体、团队、教师、家长等多方评价来活化教学过程对增强学生学习认知体验与总结反思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探讨他方教学评价模式运用对改变传统方式单一和缺少全面性等具有一定借鉴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评价;多方;过程

英语教学离不开评价,而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则是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在传统的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多注重课堂提问的感性印象和测试结果的判断,使得评价不够全面。这种单一评价模式,容易产生如下问题: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全面了解;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容易形成以偏概全的错误指导策略,不能真正从深层次原因中剖析问题,不利于总结反思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单方评价模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主动参与教学评价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建立他方评价的意义及原则

透过上述问题不难发现,单一评价模式难免具有片面性和误导性。建立他方评价模式,能产生如下意义:体现了尊重学生学习差异原则和人文性,让学生在客观真实的评价中更好全面了解自己;利于优化教学过程,能使得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更加主动调整方法,满足学习发展需要;便于学生在全方位地评价中形成更加有效的学习思维,提高他们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建立他方评价应该注重如下原则:(一) 多元化原则,即能调动学生以外的一切教学力量参与教学评价;(二)丰富性原则,即在围绕自评、互评、点评、助评中,能更加丰富教学评价;(三)过程性原则,即重视过程的指导,帮助学生从全面评价中了解他们学习思想动态;(四)反思性原则,即能够使得学生对各项评价有更为客观真实的感知,帮助他们在主动反思的过程中灵活调整运用。

二、他方评价模式运用的策略

(一)注重自我个体自评,了解真实概况

学生对自身的了解是教师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教师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基础,通过他们的自我测评来主动调整策略方法,能使得评价更加科学有效。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的认可。

按照学生的学习认知需求和能力差异,多给他们自我评价的机会,利于他们在实施过程中更好总结概括。在指导运用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鼓励他们尝试运用简洁的语言予以描述;鼓励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认知感悟等方面做出全面的评价,帮助他们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更好深化感悟;关注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引导他们在尝试自我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更好调整方法思维,培养他们的主动修正能力。

通过个体自我评价来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利于教师从中更好调整策略。例如,在译林版《英语》(下同)七年级下册Unit 1 Dream homes的“Reading A Homes around the world”教学评价中,可要求学生根据“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omes around the world?”的理解感知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则可从学生在“characters about the homes in the article”“How do they introduce their homes?”“What is your dream home?”思考交流的表现来综合评价,帮助他们在全面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更好调整学习策略。建立在学生自评价基础上的教学评价,更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二)关注小组合作互评,掌握互动过程

以团队的方式来引导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评价,能使得学生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更好主动学习,强化认知感悟。小组合作互评,能使得学生在相互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在相互了解过程中掌握合作交流方法。

通过小组互评来深化教学评价过程,能在帮助他们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差异基础上更好活化学习思维方法。在指导运用中,引导学生以相互评价为基础,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小组成员的学习认知特征以及学习长处等;指导评价学生在互动交流、语言表达以及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评价,让他们在客观评价的过程中更好相互学习和交流;评价学生在互动中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在深入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更好强化认知,提高综合学习运用能力。

小组合作互评,是活化教学评价过程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的Unit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Welcome to Hong Kong”的教学评价中,可根据学生在“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How do you introduce Hong Kong?”的互动交流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从互动交流、语言表达、课文复述等方面进行相互评价,帮助他们在主动调整学习方法过程中更好强化理解。

(三)运用教师综合点评,指导学习探究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不妨多给学生鼓掌,引导他们在综合点评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点评的形式来优化评价,能使得学生根据教师点评进行综合分析和主动探究,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点评模式运用能使得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帮助他们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更好灵活运用。按照教学评价要求,教师多给学生提供参考性的指导意见,让他们在主动参照对比的过程中获得更为全面的感知;多给学生激励肯定,多运用激励性语言、掌声点头等肢体性语言来肯定学生,激活它们学习潜能和自信心;多关注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和激情。

(四)邀请家长积极参评,知晓课余表现

了解学生的课余学习状况,也是教师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家长来了解学生的课余表现,不仅能在帮助学生客观总结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基础上更好调整策略,还能够使得学生在受到综合评价中发现更多学习问题和不足。

在邀请家长积极参评中,要结合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在积极配合教师教学中更好合作。在指导运用中,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在校学习表现,特别是一些进步和表现闪光点,多向家长推荐,让家长更能够有信心参与教学互动;另一方面,多给学生家长提出相关意见,向家长通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需要帮助的地方,提请家长和教师积极协作,通过课余作业检查、练习指导、思想沟通等方式来和家长互动,提高教学评价效果。

三、他方评价模式运用的几点反思

(一)他方评价模式运用应该体现“能动性”,要在能主动激活学生、家长参与激情的基础上,多给他们更多自由互动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带着真诚参与,增强合作交流沟通的激情。

(二)他方评价模式运用应该体现“互动性”,鼓励学生在参与评价中,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表达予以综合性陈述,增强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他方评价模式运用应该体现“自动性”,帮助学生在自觉接受评价的过程中主动改变学习策略方法,帮助他们在实践运用中将积累认知感悟转化为实践运用,提高英语学习综合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多样化的英语教学评价能在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基础上,更利于学生客观真实了解自己学习动态,让评价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围绕评价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引入多方参与,让学生在了解自己学习问题和不足基础上更好主动调整学习方法,适应课程教学新常态。运用好他方评价,能使得形成评价与课堂教学活化形成有机的融合,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综合运用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尹来宝.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四项基本原则”[J].中学教学参考,2013(01)

[3]黄燕.英语课堂教学三方评价运用之探析[J].中学生英语,2014(23)

[4]董转英.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教学评价的方法[J].神州旬刊,2013(07)

[5]顾娟.试论如何构建初中英语多元化的教学评价[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4(17).

篇7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目标行为导向教学 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 电子专业课程

前言:国家教育部长周济“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提出,使国人的教育观念更加趋于理性和务实,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力发展的良好时机。针对珠江三角洲在新形势下电子类专业的发展和就业前景,重视人能力而非学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搞好中职电子专业的教育。我校推行了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目标行为导向教学法。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施过程,谈几点看法,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1、电子专业现代教育技术与目标行为导向教学体系结合的构建图。

“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已有十多年研究探索。本质意义是借助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使教学活动处处体现教学目标,均衡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实现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终极目标。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个重要方面。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

2.现代教育技术在目标设置中的应用。

2.1以学生为主体。

2.1.1 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以能力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观,以组织学生自主活动为本的教学观。首先给学生介绍课程体系后,让学生自主了解相关课程内容(网上搜索、电子杂志、报刊杂志阅读等),提供感兴趣的最新知识信息作为教师制定目标的参考。

2.1.2 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常登录校园网的BBS及学生常去的网站了解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导入“终身教育”理念,确定正确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针,确定一系列教学目标。认定目标,在引导行为中实现目标,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老师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2.2 以就业为导向。

2.2.1 课程安排以就业为导向。惠州推出了“四维师资”建设条例,专业教师同时也是职业指导师,常登录“人才网”及“企业网”,关注报纸、电视等“招聘专栏”,了解就业动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电子专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就业前景,参考校就业办对专业就业职位统计,有的放矢,根据就业方向,添加社会职业元素,提高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增加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削减枯燥过时的纯理论。

2.2.2 与考证接轨。现代社会要求的是复合型人才,除了毕业证,还需要多种技能操作证书和相关专业上岗证书。师生都要常常登录劳动部门的技能鉴定中心网站,了解对口专业的技能考证情况,还须根据社会需要组织其它考证,与社会实际工作需求相关联,通过它来设置有关课程内容。

2.2.3 参考最新教学大纲。收集各中职类学校网上公布的电子类最新课程设置及优化课程方案,订制合理教材,总揽教学大纲,结合大纲要求,根据学生实际个人情况,确定学生应掌握内容,制定目标。按教学内容要求,把不同教学特征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3 形式多样化。

2.3.1 方法多样化。学校校园网上给学生提供了与校领导及老师交流的BBS、教师信箱及电子邮件等,同时校内‘网吧’机房管理员有收集和统计学生上网动态的工作,常和学生交流沟通,通过多种窗口了解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与方法也随之改变。

2.3.2 内容多样化。多与同类学校交流,上网了解国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洞悉国际电子专业领域发展动态,参考就业环境而设置专业目标,设置不同课程,确定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向确定实践目标,设计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形式,结合多种因素有针对地进行目标教学。

3、现代教育技术在目标实施中的应用。

3.1 让学生了解目标行为导向教学。让学生明白目标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含义,引导他们登录校园网了解电子专业使用这种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细则,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目标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文章及相关网站,让学生了解实施过程及意义.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3.2 实施:

3.2.1 教师准备阶段。这一步非常关键,教师作为课程结构的开发者、组织者和创造者,他对课程内容的设计、实施方案的设置、组织方式的设计、考核方案的设置及资料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刻领悟目标行为导向教学内涵,设定目标,以行为导向实现目标。

①确定目标项目。教师课前确定目标项目,根据最新专业信息编写目标行为导向的校本化教材。教学设计的内容要有情景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本着电子专业职业行为特性,以行为为导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涵盖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规程及方法,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增长,教学手段的创新发展,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推陈出新。

②制作课件。利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软件来制作课件,体现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编制以及对学生的指引,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课件在这里的作用仅仅是作为学生的参考和复习资料,而非是用来作为教具。

⑨实训器材准备。校园网上教学园地储存了大量优秀教案、课件、教学器材及各社团情况,实训课仪器仪表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登录校园网教学部分实训室管理分支,进入到相应实训室空间,里面有该实训室的财物仓库、元件仓库、仪器仪表仓库、实验项目归类、课件归类及师生交流信箱等,了解所做实验的器材情况,如果没有,可以进行网上购物或市场购买。

3.2.2 演示阶段。在多媒体课室,对基础学科可利用投影仪等传统教学媒体,展示教学课件;专业操作课程,教师可以现场向学生展示教师作品和学生优秀作品,学生浏览校园网上实训1作品展,观看其他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明白操作(行为)过程要达到的最后目标效果。引导学生操作过程中采用分步实施或逆向过程进行,以便实行逆向教学和分步教学。

3.2.3 学生学习阶段。

①融入素质教育。学校建立了电子感应考勤系统,进出每个区域实行Ic卡刷卡制,卡储存学生的基本信息,可用来校内消费、登录校园网、校园考勤及成绩发送等。培养良好时间观念和工作作风。遵守实验室5S管理规则,安全工作。爱护公物,静化工作环境,素质教育融洽到教学过程中。

②准备阶段。分组:目标行为导向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基础课上学生按座位分组;在实训课程中,当学生见到操作的对象,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然后让学生自主交流沟通后成组,让他们以协作方式按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步加深、巩固、达标。

提取器材:进入实训室,登录到校园网的实训室端口,自主选择登录校园网教学园地寻找操作目标,根据目标到所在实训室终端查寻所需元器件及仪器仪表并打印出来,然后到仓库刷卡提取所需物品(相当于商场的物品自动存放柜)。

③理论知识获取。当学生了解操作对象及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进行的步骤后,首先让他们自学了解理论知识,可以阅读书本、在实训室内上网在线阅读电予书籍,可以查看老师制作的课件,当然还可以课后到图书馆查看资料以及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等.养成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④学习过程。整个行为过程进行分步教学。实训课先在电脑上模拟操作,然后进行实际创作,导入“团队协作”运行机制,培养相互学习、协作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在过程中设置问题,在操作过程中协作寻求解决,完成后自我总结,老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出现问题.“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引导学生上网查询、同学互助、老师求助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4、现代教育技术在目标行为导向教学结果考核中的应用。目标行为导向教学的达标和测评遵循“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形成注重个体成长的“发展性评价”。采用了分层评价与个体化考核相结合。针对教育对象使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针对各阶段,利用校园网测评系统和测评表实现考核。

分层评价:正确评价学生过程行为,综合考虑行为过程要培养元素,考核的结果应该公平、公正,同时激发学生斗志和求知欲望,教育评价不只是用来分等,更主要是用它来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采用校园网的在线测评系统,由老师、个人、小组长打分,老师收集汇总。它分为前期、中期、末期考核,还利用与社会接轨的考证考核来进行验收。

反馈矫正:这个环节很重要,是对目标结果的收集、分析、判断、评价、交流的总过程。利用问卷、网络登录投票等方式进行。目标教学,教师是实践者、反思者,通过分层评价后,才能知道未达标学生情况,从而采取相应反馈矫正措施,对个别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补救,从而有效控制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确保大面积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5、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专业目标行为导向教学应用探讨。

5.1 目标行为导向教学的收获:学生学会收集、筛选、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解决问题,培养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能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德育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学校整体精神面貌和校园文化得到很大的提高,校园网管理平台使管理由繁变简,由模糊变清晰。教学是以就业为向导的,学生较好的现代信息意识、应用现代技术能力、健全人格,良好职业操守、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精神,这都是促进社会发展所需元素。

篇8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课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319

一、构建自主的课堂评价模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以往,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现在学习评价成了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学习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评价不应该在一天结束时才由教师和校外检查人员进行,而应该是双方参与进行的一项活动”,“评价应该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应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进行”。为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并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我们采用自主评价模式运用在教学实践中,这种评价,首先要提供给学生评价的机会,学生必须具有一种自我评价的心态,即是在课堂的学习过程要具备一种让学生有自我评价的氛围。也就是说,教师角色需要转换,课堂上师生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学生可以评价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对同一内容,不仅可以让多位同学评价,还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其次要拓展评价的时空。第三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总结与反思。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现行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评价,确切地说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单一地寄于、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以分数论“英雄”。方法简单,但片面,其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之真实。所以,我们大力提倡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实事求是、科学地分折评价自我,在分析听课、分析作业、分析习惯、分析思维等学习过程展示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学会评价,逐步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从而不断地调整自我、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学生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时,我们不必强调一种形式,而是要注重学生对自己学习成绩、能力水平的客观认识,倡导自己和自己比,进步就是成功,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从课内沿伸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使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教育,在个体或集体的动态发展中,不断完善自我。

二、加强对考试的改革,对命题的研究

(一)开展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的评价改革。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纸和笔的测验,偏重于考查对知识的记忆,却无法考查学生在真实的、动态的情景中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那么,如何在实际生活及广泛的背景中,通过多方面的观察、记录、分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应用及创造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沟通交流、合作学习、观察能力、创造精神等,我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检测充分体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写作知识与操作知识相结合,学习成绩与学习方法相结合,纸笔测试与口头测试相结合,平时检测与期末检测相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力求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民主化,评价机会多次化,评价内容合理化。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实情的考评方案。

(二)加强变式测试,注重能力立意。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而不

仅仅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命题,通过增加规律探索性的问题,来考察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检测,试卷中的不少题目学生在平日都未接触过,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并不是讲什幺考什幺,而应该在平日学习中更加注重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方式的积累。这也是新教材改革所提倡的。

三、新的教学评价所带来的变化

(一)学生学习语文,参与语文活动的兴趣空前提高。语文评价方式

的改革,使师生摆脱了围绕少数重点篇目做文章、兜圈子,使语文教学之

路越走越窄的“圈子”把教与学的重点转移到多读多写“合乎语文教育规

律上来。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为学习者创设了条件,名著欣赏与诗词背诵活

动、课外阅读使学生从语文学习的狭小天地里冲出来.踏入浩瀚的语言文

化的大世界。现在课堂上,学生的知识来源于三方面:教科书及教学参考

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诵

读欣赏、口语竞赛、开发研究性课题等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自我

锻造、自由发展、展示风采的舞台。

(二)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教师之间必须更加紧密地合作: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篇9

单一的讲授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把学生当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在强化知识的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其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把丰富复杂的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认识活动,且在教学过程中看不到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机械式的学习过程中,把知识看做是绝对真理,只重学,不重用。这样的教学,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妨碍学生的智力和潜能的开发,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从根本意义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把先进的、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学习。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一定要摒弃传统的、不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小学数学课是一门逻辑思维性较强的课程,如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逐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老师一直在努力着手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是要为“学”服务的。进行课程改革,首要的是摒弃传统的、不科学的“老师讲,学生记,课下题海战术”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依据,构建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而教师,主要是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并在各教学环节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巡视指导。由于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差异比较大,考虑到接受能力的差别,可以对低年级和高年级课堂教学区别对待。

1、小学数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重点在于“快乐教学”。实行快乐教学,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教师可以通过儿歌、童话故事、寓言,数字游戏等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堂,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置激趣导入――新课教学――快乐游戏等教学环节。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可以在进行主要进行新内容之前,先进行几分钟的课前活动,让几名小学生通过“过家家”买东西的游戏,认识“钱”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法,让学生谈一谈“钱”的用途、世界上都有那些钱?中国的钱叫什么?然后再利用教具,介绍人民币的面值,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和字样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同时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是快乐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巩固新知识。教师可以出示一张人民币,遮住一部分,让学生识别面值。或者通过“小动物买棒棒糖”的故事,让学生清点钱数,并且帮忙想办法让钱不够的小动物也能买到棒棒糖。还可以通过购物游戏,在讲桌上摆放一些标好价格的物品,请同学扮演售货员,其他同学扮演顾客,准备好钱来买东西。总之,通过故事或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理解和认识。

2、小学数学高年级的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自学能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环节时,主要依照五步教学法进行。五步教学法即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自我测评和自我总结等五步。确定目标是指由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关键,并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经过自主学习,大部分问题可以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记下来,然后进行分组讨论,由前后左右组成四人小组讨论各自未解决的问题。如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同学,先请学生进行解答,学生不会,则由教师解答。自我测试的方式可以多样,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重点,同桌之间相互出题,也可以一名学生出题,大家解答。还可以让每一小组出题,其余组抢答。自我总结是学生自己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加以归纳和总结,教师进行补充。

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调动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发展能力,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用,必须选择具有启发、鼓励探索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目的。小学数学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实物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实物演示法

实物演示法就是利用身边的实物或教具,演示数学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构建一定的学习情境,把数学问题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扮演角色。学习情境可以是故事中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数学谜语,还可以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游戏。学习情境的建立,充分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孩子们通过巧妙的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教师提出数学问题,让小组内各位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寻求答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维持好讨论的秩序,教师要及时进行巡视指导,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小组讨论法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

4、多媒体教学法

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关注那些彩色的、动态的、甚至是有声音有背景的东西。要做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影、视频、图片甚至是声音,对数学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处理,使复杂、抽象的东西变得生动、直接。精美的图片、有趣的动画、恰如其分的声音,更能使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0

【关键词】《职业生涯设计》;教学;“过五关”

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培养合格的生产劳动大军和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直接影响各行业一线劳动者的素质能力。在职业学校设置的众多课程中,《职业生涯设计》对指引学生铸就辉煌的职业人生其作用不可估量。如何让《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教学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着重要帮助学生过好以下“五关”。

一、自我认识关

当前,职高学生大多是初中学习基础较差而进入职业学校的。这些学生自我意识往往比较薄弱,他们对职业学校及选择的专业认识比较模糊,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缺乏恰当定位,发展方向不明、上进动力不足。笔者对200名高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0%左右的学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生活茫然,行为盲从。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控制自我,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和定位,这是职业生涯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学会对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测评,包括了解自己的处境、性格、爱好、兴趣、能力和职业理想等。学生通过认真进行自我分析,85%的学生对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兴趣与能力,优势与劣势等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找到了自我的优劣,找到了自信的理由,找到了自强的动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认识自我”教育活动,不少学生对职校学习生活的感觉逐步由悲观变乐观、由空虚变充实、由我所作为变为大有可为。

二、职业认同关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或拟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比较模糊,原因是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很少有面向职业的内容。笔者曾对200名中职学生作过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不清楚、不了解。对专业及对应的职业没有认同感,致使学生所学非所爱,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意志品质。为让学生过好职业认同关,真正树立起专业思想和职业理想,在教学中,笔者对不同专业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开展案例分析、社会调查、行家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紧密联系,理解相关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树立起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从而热爱所学专业。学生在形成强烈的职业认同感的基础上,自觉地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的发展自己。

三、职业规划关

《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人生。首先,要让学生深刻认识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人生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笔者以哈佛大学一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数据为例,使学生明白一个人能不能树立职业理想、确立奋斗目标并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激发了学生制定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热情。然后,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本人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合适的发展台阶、制定合理的具体的发展措施。同时,在班级中开展撰写《职业规划设计书》竞赛活动。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或批改,使他们的职业规划设计书更趋完善和成熟。

四、素质能力关

在学生完善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书》后,我接着给学生出了一个讨论题目:“对于自己设定的目标,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达成,而有的人总是达不成呢?”要求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写出书面交流材料,然后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开展大讨论。大家争先恐后发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可谓是“百家争鸣”:有的强调专业本领,有的强调社交能力,有的强调发现和把握机遇,有的强调人格修养,有的强调良好习惯养成,有的强调持之以恒……。最后,老师总结说:大家都讲的很好,成功的道路确实有千千条,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综合素质、养成良好习惯。学生晓之以理后,就要导致以行。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将个人的职业理想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把远大的职业理想化为阶段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既定目标迈近。在德育工作,笔者作了这样尝试:一方面要求每个学生制定“行动计划”;另一方面,开展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自律,就是让学生每周每月每期每年对照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检查,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进行阶段自我总结。他律,就是将自己的“行动计划”在班上公示,让同学监督、评价和提醒;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的“行动计划”实施教育管理,发现优点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提醒,并都做好记录,作为学生德育表现及德育课学习效果考核依据。促使学生成为懂理论、会操作、会做人、能办事的技能型专业人才;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五、角色转换关

学生初入职场时,“角色”的不适应问题比较突出。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环境变了,接触的人变了,在思想上、心理上、身体上需要有一个适应期;或者因为企业工作任务重、时间长,福利待遇低,现实环境与理想相差甚远,而产生不稳定情绪甚至擅自离开岗位;或者因为不会与人交流和沟通,常常被一些自我感觉无法化解的矛盾困扰着,而无所适从;或者因生活不习惯、思念亲人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而不能坚持工作。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变,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关口。

如何使学生能调整心理状态、适时转换角色,笔者在教学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中有三点认识。一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职业特点、要求及规范,有助于学生产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环境有思想预期,二是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的差别,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思想准备;三是在校期间多开展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活动,为学生参加工作奠定实践基础;四是与毕业生建立跟踪联系制度,让毕业生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保持联系,为困惑学生及时提供精神援助。这样会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工作。

综上所述,搞好《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教学,要以学生的自我认识、职业认同为基础,以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人生为引擎,以提高综合素质、养成良好习惯为重点,以调整心理状态、适时转换角色为入职起点,将学生引向成功的职业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

[2]将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教学参考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