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末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23:4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期末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期末自我总结

篇1

这学期比起第一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各次测验的成绩也明显比以前有所提高。上个学期由于是刚来到崭新的大学校园,对这里的情况很不熟悉,特别是这里的上课时间,每节课是五十分钟,挺不习惯,经常坐不住,弄到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都不自觉地分神,浪费了不少时间。

经过上个学期的适应,这个学期基本上都可以习惯了这个学习时间制度,保证每堂课都认真听好听足。还有在阅读课外书的数量上有了大大的增多,不但坚持每个星期看至少两本专业书以上,还坚持每次看完之后就写下读后感,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使自己以后有时间就经常打开来看看。

在做作业上,我每次都是自己的作业就自己做,不抄袭不作弊,至于写论文的作业就借助课外资料,希望以此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课余时间,我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抓紧时间阅读各方面的书本知识,以求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多方面的考虑问题,避免片面看问题,养成不好的思考习惯。还有要说的一点就是选修课,这个学期我选修了房地产管理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属于经济管理系的内容,但由于我对这方面的兴趣比较浓,因此就报了来读。通过这个选修课,我大概了解到我国目前房地产的形势和基本的房地产知识,有一个比较概括的认识。

我想这对我以后出来工作是有一定帮助的,毕竟在现代这个社会,掌握一定的经济知识是很必要的,房地产所介绍推销技巧,对于各个行业都是有用的。即使我以后不从事这个行业,我相信我都可以从这里得到一定的启发,起码在如何与人打交道上能够有个了解。在学习上,我认为还有一样东西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学习态度!

我以前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端正,常常都是“得过扯过”,不过现在好多了,我开始养成一种谦虚、勤问的学习态度。因为我知道学习上的东西来不了弄虚作假,是不懂就不懂,绝不能不懂装懂!要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例子都证明了只要保持这两种学习态度才行。所以,我一有问题就问同学和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即使是朋友我也是这样,因为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道理就在这里。

在生活上,我基本上都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宿舍是一个大集体,八个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面,但是各自的生活习性都不相,这就需要大家互相理解和迁就,只有这样才能和好相处,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这个方面我们宿舍就做得比较好。

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指南 理论考核 实践考核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143-0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斯(Barth,1997)指出,在半个世纪前,人们从大学毕业后,大约有70%的所学知识一直可以在其退休前运用;而在当今时代,这个数字缩减为 2%。[1]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隆重举行,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我国“十”报告对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任务,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些都表明自主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将成为高等教育未来密切关心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课程的含义界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自主学习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由于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立场的不同,对自主学习的解释也不尽相同。Holec(1981)[2]第一个将自主学习的概念应用到语言学习中,他将自主学习定义为“自己主宰学习的能力”。Candy(1991)[3]指出自主性学习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个人的品质,是学习者自己组织学习的能力与意愿。Lit- -tlewood(1999)[4]说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不依靠老师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余文森[5]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 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庞维国[1]提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 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 监视、调控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自己引导自己学习、达到目标的过程或能力。自主学习课程正是在这些观点上建立起来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课程。笔者认为自主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该课程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教学指导

(一)教学目标

充分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6]但自主学习课程并不是充分的自主学习,而是由老师在学期初指定学习目标,学期末进行学习结果的判断和评价,因此,教学目标在整个课程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的作用,帮助学生确定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等。可见,教学目标在自主教学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及自主学习的引导性,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具体目标可以分为掌握、熟悉、了解、运用、分析、综合六个层次。

(二)操作程序

自主学习课程执行过程中,可以分别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来理解其具体操作程序。对于教师来说,首先需要对将要参加自主学习课程的学生进行了解,明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任务的布置。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手把手地教,而只在中期进行检查,起到督促作用,最后在期末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其逻辑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对于学生来说,在获得学习任务后,正式学习课程之前,需要对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剖析,分清对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来说该门课程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能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将其应用与实践,其逻辑关系可以用图2表示。

(三)实现条件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并达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运用多种方法。首先,教师制订“自主学习指南”,建议确定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并告知学生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考核方式、考核时间等,让学生慢慢从“不充分的自主学习”向“充分的自主学习”过渡。其次,建立教学网站,可以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大纲、在线作业、模拟试题、案例应用、在线答疑等栏目,辅助学生学习。最后,注重过程检查,在学生不能进行“充分自主学习”情况下,能够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好学习计划,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6]说明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技巧,获得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方式

由于是自主学习,没有课堂教学,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的类型基本可以分为平时考核、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三类,根据课程的特点可以在每种类型中选择几种考核方式进行组合,形成考核体系。

(一) 平时考核

自主学习课程的学习过程基本是由学生自己掌握的,并不像课堂教学一样让老师可以通过考勤、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为学生平时成绩打分。因此除了网上的在线作业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提交学习计划、学习记录等内容,也可以建议组建小组学习,进行小组互评。笔者建议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二)理论考核

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还是有必要的。虽然传统的考试形式强调机械记忆、重知识传承、轻能力训练,但只要和其他考核形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采取开卷考试、闭卷考试、一纸开卷、抽签答辩等形式进行。笔者建议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三)实践考核

为了不使理论考试作为成绩评定的唯一标准,同时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通过调研报告、课程论文、答辩等形式进行考核。课程论文可不确定题目,给学生留下较大的独立思考空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但是这样的方式很难考核学生对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教师评判较难,判定成绩时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因此也需要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笔者建议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四、结语

自主学习的理念早在19世纪 8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在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自主学习课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才刚刚兴起,对于自主学习课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 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

[2]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earning [M]. Oxford:PergamonPress, 1981.

[3] Candy V. Self direction for Lilelong Learning [M]. California:Josscy-Bass, 1991.

[4] Littlewood W.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9 (1): 71-94

篇3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在加快,信息在急增,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外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对外语学习的需求。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明确规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民族地区高校的教学水平与内地高校相比差距甚远,又受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条件的制约,使得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立足课堂,有效地采用科学途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其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 自主学习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提出自主学习

( Self-access Language Learning )的概念。首次真正将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的 Holec认为:自主是指“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其中包括确立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Ryan指出,自主学习的学习者必须拥有一种良好的人际环境,及时得到教师的指点、同伴的帮助,才能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控,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Dickinson 认为:自主学习的学习者知道该学什么,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能重新构建教师的教学目标,以满足自身不断变化的需要,他们能选择、使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并对策略进行监控,在必要时做出调整,以监控学习的效果。也就是说,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在学习活动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的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控制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

三、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生产力落后,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农村或民族边远地区,学生英语基础差,学英语时会受到来自自身民族语言的干扰和多种文化的冲击;民族地区高校师资缺乏,不得不实行大班教学;大学英语依旧摆脱不了应试教学的境况,仍采用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方法等等以上因素使得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的问题复杂而又严峻。作为民族地区高校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1. 优化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求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优化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在制定目标时,力求具体、明确、适度、留有余地。首先,在开学初,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要求学生以此制定出学习目标和计划(包括短期目标、计划和长期目标、计划),学期中对照计划自我反思,学期末总结评估。制定的目标、计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简单而又切实可行,并在学习过程中依据目标可以对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控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实际,更有效。

2.充分利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虽然不是唯一载体,但它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体,教材在大学里依然是进行系统的英语学习的工具,其中的课文绝大部分摘自原文,语言材料丰富多样,出现的词汇也比较常用, 其后的练习经专家审定, 又经多次试用、反复修改,认真学习教材无疑对于整个英语的学有裨益。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同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努力优化教学过程。

3.以学生为主体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这需要教师建立新的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推理、判断、想象。教师应采取一些办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比如预习时提几个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并为学习课好准备,渐渐使学生形成一种主动寻找问题答案的习惯。又如,学习时让学生学会独立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此后,进行小组协商、讨论、纠错。讨论的结果会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还应加强学生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达到与完成学习目标。这样,慢慢地就会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实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有机统一,教师要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比如,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的“问答式”或教师对课文的重点做一些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知识点,灵活掌握知识,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且,教师应组织好每一项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并乐于参与,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使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习惯。

5.以练促学

篇4

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爱好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大学就又很多社团,每到学期末,社团就要写一份工作总结。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学生社团学期工作总结_2020社团工作总结最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学生社团学期工作总结一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学期的团学工作也暂告段落,本学期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积极进取,锐意开拓,我系学生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我院领导及广大师生的认可。

社团部是____----- __学年第一学期年由财政金融系党总支和团总支批准,财金系团总支学生会新组建的一个部门,社团部为我系广大同学提供了提升,锻炼自我的舞台,与此同时积极整合我系各组织资源,对各组织进行人性化的监管。并把握了各组织的发展方向以及日常工作,工作运行状况及其活动的性质,过程和结果。

下面就社团部在本学期开展的工作,做总结性回顾:

一.完善部门的建设。

作为新组建的部门,在部长的努力下,完善部门内管理机制,合理协调同各部的合作及分工问题,积极研讨策划发展方案。同时选拔了一批合格的干事,严格要求每位社团部成员,部长带头,努力做好工作。

二.组建并监管我系各组织

经上级团总支领导及学生会主席团批准,社团部下设有主持组,礼仪组,裁判组为系内各活动培养并选拔主持,礼仪和裁判,并监督我系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和监管辩论队。使之有组织,有纪律的开展活动,并积极争取系内学生会的支持,为我系各组织的各项活动提供有保障服务。

三.积极筹备成立新组织

根据我系需要和我系学生的优势及特长,策划了新社团的方案,例如红丝带爱心社及新金融协会社团,为社团提供各方支持,并积极努力寻求支持。其中新金融协会社团正在批准中。

四.积极开展外联工作

结合我部外联资源,建立有关的信息档案,搜集外界资料为学生会各部门,各项活动的开展,及对外联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现同__市12所高校已建立良好的合作,其中作为嘉宾参与乐兰大等5校开展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四.积极筹备开展特色活动

社团部于10月积极与百事公司及和平四校洽谈,预与百事公司合作,同__市39所高校联合举办百事首届校园职业经理人挑战赛,由于甲流的影响,我校封校的限制,活动最终未能得以实施。

但我们社团部没有气馁,利用一月时间积极策划并筹备了12.1预防艾滋病大型公益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做好了外联工作,得到了__省红十字会,__省卫生厅预防艾滋病委员会,__省疾控中心,__省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协作组织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本次活动,提供防艾折页,青少年防艾知识册,农民工读本,防艾海报及扑克,红十字会预防艾滋病调查问卷,近千余物品,并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及提出好的建议,而且邀请了兰州大学红丝带爱心社长期从事艾滋病宣传的志愿者来我院进行艾滋病知识宣讲及青少年同伴教育的讲座,使我财政金融系团总支学生会的本次公益活动能圆满的举办。其次,在我院系领导,院团委的各方协调下,在各个方面都予以支持使得这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五.立足校园文化,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作为我系学生会的一部分,社团部积极配合各部,参加了各项活动及赛事。其中在迎新杯系列体育赛事中,协同各部,积极为我系学子提供服务,加油助威。

同时在学院及我系活动中,例如校园歌手大赛,校纪校规知识竞赛,12.1防艾活动,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表彰大会,部分讲座,会议中等,提供主持及礼仪工作,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

一.我部发展方向及开展工作任务不够明确

二.工作当中分工不够明确,计划欠周密

三.工作的前瞻性和灵活需要加强

四.部内干事的培养有待加强

五.干事的交流与合作意识有待提高。

2020学生社团学期工作总结二在院团委、社团联合会的指导和全体协会成员的积极努力下,我们环保协会__—__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工作圆满结束。现将我协会第一阶段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在院团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协会的宗旨和以“团结、务实、高效、创新”为主的社团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前一个阶段的工作。

1、积极宣传为社团增添新的血液。

在全体11级会员的努力之下经过一周时间的紧张与忙碌,截止十月纳新工作结束我协会共招纳新会员68人,这对于一个社团来说不应该算是一个好的成绩。但我们所注重的不是招纳多少人,而是最终能留下多少人,注重的是新成员在我们这个年轻的集体中能收获多少。

2、加强社团内部管理,提高社团整体形象。

在社团纳新工作结束后,我们便将社团内部的组织管理方式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提上了工作议程。为此我们在社团章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会长、副会长、秘书处、组织部、环境教育部、环境调查部、宣传部、外联部组成的环保协会组织机构,以及包括《环保协会会议制度》、《环保协会奖惩制度》等社团管理制度。在制度和组织机构上保障了社团的内部管理。此外我们还根据社团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提出在保障社团工作有秩序、社团成员有纪律的前提下,加强社团成员的个性发展是社团整体充满激情、活力,让每位会员都体会到社团的人文关怀,以提高社团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3、加强会员的交流与沟通。

纳新工作结束后,我们随即召开了第一次会员大会,让12级新会员对协会的组织机构和各负责人有了更清楚地了解,并通过大会中12级新会员的发言等使会员之间有了初步的印象。此后我们还利用签到时间以及各部门的例会来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我们还在周末等课余时间以学姐、学长的身份邀请大家参加一块外出活动。为了迎接“第七届十月社团文化艺术节”我们举办了“第二届环保知识挑战赛”。我们协会上下高度重视,11级各位负责人积极组织各种节目和活动流程,12级的新会员则积极参与,为活动的成功举办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5、在举办本次活动的同时,为了将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观念普及到小学生以及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们特地与商洛市伟才国际幼儿园联合举行了“环保绘画我参与”的活动,受到校方以及小朋友的一致欢迎和全力支持

6、参观商洛市垃圾处理场。

为了提高协会成员的环保意识,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生产量之大及危害之重,我们特组织12级会员参观了商洛市垃圾处理场。在厂区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就垃圾处理场的库区进行了参观,同时,该负责人还为我们介绍了市垃圾处理场的日处理垃圾量和垃圾处理场的其他基本情况,相比去年,我们今年争取了参观医疗垃圾处理车间,让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当前垃圾的严重性。

7、11月28日全国减塑日宣传。

在全国减塑日到来之际我协会积极筹备制作了海报,并在当天举行了有关塑料袋使用及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调查

(二)工作中的不足

虽然本学期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对社团的工作缺乏经验,因此本学期地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现将工作中得问题总结如下:

1、协会内部管理

⑴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各部职责自不明确,工作效率不高。协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且不明确、在工作中也没得到贯彻落实,各部门对各自的职能不是特别清楚,随着协会各项活动和工作的展开造成有些是没人干,有些人没事做。

社团内部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协调会员的积极性与纪律性的问题,我们一直就想建立一种既有纪律、秩序活力与创新的社团文化氛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却很难把握,管理的太严会使协会内部失去活力,而放得太松却又会造成纪律性太差。

(2)各成员之间缺乏交流

各部的12级成员仍然有许多都不太熟悉,大家你工作和活动中没有注意到怎样去交流沟通,同时这也反映出协会在组织活动和会员交流沟通中存在着不足。

(3)没有重视环保知识的探讨与交流,作为关注环保的组织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环保课题的探讨和环保活动的组织,但这学期我们在这快做的不是太好没又让更多的会员和学院同学参与到环保中来。

2、在组织活动中

(1) 缺乏组织活动的经验,对于活动中遇到的紧急问题处理较差,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

(2) 活动准备不够充分,对于活动的流程,比赛细则等注意的问题准备不够充分,对于活动没有进行很好的彩排。

(3) 活动组织分工不明,对于人员安排等没有将每个人所负责的工作分清,致使有些人很忙有些人则无事可干,更严重的是有些关键环节出现问题。

(三)对以后工作的启示

1、提高组织内部管理能力

针对本学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的工作中应更加注意协调协会内部的纪律性与活力和创新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简化协会规章制度并将其贯彻落实。在工作中和活动中注重纪律性,在决策中注重创造性,在平时注重加强与会员之间的联系,为协会会员提供一个有活力的社团文化,同时将社团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加以适当的修改,使其更加符合协会的实际情况,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其落实,形成一种组织管理机制。

2、创新活动形式与组织方式

将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在只局限现在注重形式上,应当结合协会自身特点,举办与环保有关的各种实质性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与内涵,举办一些精品活动。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地对待每次活动,提前准备、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确保活动有意义有亮点。

3、各部门应自行组织更多的有关环保的活动,并将组织参与活动分配到每个会员中,要在活动和工作中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建立环保论坛等活动明确并指导环境调查部做好和环保有关的经验交流以及环保调查活动,将环保活动做好。

2020学生社团学期工作总结三站在岁末,透视过去一学年,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时在眼前隐现,回眸望去过去的一幕慕,在不知不觉中充实眼睑,学生社团工作总结。似乎初进学生会的记忆依然就在心头展现!我一直很庆幸自己担任社团部部长这个职位,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也学到了不少,虽然一开始这个工作让自己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现在做的事情多了,让自己成熟了不少,也进步了不少。

作为社团部一员,我认为我的最主要职责就是密切关注协会的发展,做好协调与沟通的作用。协会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向要弄明白,尽自己最多的能力帮助他们,确保其和谐健康的发展。

在职的一年,我经历了协会变化的点点滴滴。我院现有丛林之声俱乐部,法律协会和心欣志愿者协会。其中法律协会和心欣志愿者协会在星级社团评选中分别活得了四星和三星的好成绩。这是一个社团实力的象征,是对我们活动的一个积极肯定,当然了我们也需要更加努力,朝着五星级社团发展。去年的一年,我先把所搞活动说一下,因为在年度计划书里面规定每个协会必须有三项活动,基本都达到了要求。

丛林俱乐部一个注重课外活动,娱乐性的协会,第一次的大型活动,全校斗地主调动了全校学生的积极性,同事也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不仅仅是单独的娱乐,借助娱乐我们扩大交际圈,这样的活动我们要多搞。法律协会一个创办历史悠久的协会,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同时也做了许多关于法律的宣传与活动,一直保持着星级社团的优秀记录。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需要搞起来,因为我们有设施有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心欣志愿者协会,我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一个协会,不仅仅是因为她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所举办的活动和晚会。当然了每次小型的活动和大型的晚会,她都是那么的震撼心灵。最主要的是那份爱心,我相信这个协会一定会很好的。很感谢协会成员的理解与支持,在过去的一年中,你们一直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从不提出困难。遇到经费的问题你们主动拉赞助,一个一个的困难你们都迎刃而解。我很感动!

这次的年度总结我想把我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想必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对下届社团部的一个经验吧。我们社团过去的一年有很大的变化,首先海韵协会的注销,想必是我最大的遗憾与失职。下面是我当部长一年内个人最缺乏的东西,也是最大的弱点。我觉得作为部长:

1.一定要密切关注协会的发展,定期与会长记成员沟通,以开会或茶会的形式凝聚力量,树立威望。

2.沟通。

充分了解协会的下一步计划,以周为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与老师沟通。

3.一定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

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比较烦琐的工作,谨记吃苦是福,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4.充分利用资源。

学生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以集体为荣。如果部里的活动完不成,及时请求其它部门的帮助。

5.一个建议,协会纳入学生会编制。

进行统一领导,会长副部待遇。

回想一年来学生会的工作,我们取得过优秀的成绩,这些成果离不开社团部每个成员的辛勤付出;同时我们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同心协力解决困难。我们一步步成长的脚步依然清晰,在路上,我们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了坚强勇敢。在其中的酸甜苦辣都以化成成功的喜悦飞上我们的眉梢,因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社团部必然凭着自己青春的汗水再造辉煌”。

2020学生社团学期工作总结四随着期末的脚步的越来越近,本年度社团部的工作也接近了了尾声。我们校学生会的全体成员团结努力,积极进取、锐意开拓,社团部工作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得到了我院领导以及广大师生认可。同时社团部的工作也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创新,一系列活动都开展得有声又有色,每次活动过后,自我检讨、总结,力求在下次的工作活动任务中考虑的更细致,想法更全面,社团部将与各系各部门成员共同努力,使院学生会的工作再上一个全新台阶。

社团部是以一个监督者与服务者的形象存在的,其本身的主要工作就是为衔接、结合方面,支持学院社团正常的工作,并为它们提供服务与帮助,当然也要进行有效的监督,为社团会员提供一个优越的社团环境,保证社团活动的正规与常规。社团部的常规活动就是每月整理各个社团当月活动的申请,策划和总结,并会有选择地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做到了解每一个社团,尽到监督的职责。其次就是会加强个社团的联系,会把各个社团即将开展的活动进行通知和不定期召开社团负责人会议,让各个社团间相互了解与学习,共同进步与发展。如果有社团需要学院帮助,社团部会积极为其争取,尽量给予帮助,比如潇湘诗社的让诗歌回归校园活动和大学生创业发展协会的活动。最后社团部积极配合校社团联合会的工作,对于有关学分申请等一系列工作要求都代为传达,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

我们也组织了艺术类社团——“圆梦艺术团”的才艺比拼活动,在第十三周的时候,参加了建筑信息系的“计算机协会”、“设计协会”分别都举办了一次“PS”大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并得到如下经验: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众多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这次活动才有了成功开展的前提。

2、密切配合。

对方面的积极协助和努力,是活动得以完成的保证。如在活动中会有别的部门临时用五教的大合堂,而我们就能紧急的组织人员换用科技楼的725教室。

3、分工具体、安排合理。

在每次活动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将劳动任务合理分配。(如我们社团部男生负责搬东西,女生则负责记录;同时,也注意到工作时间的协调,比如工作实行轮流值班制。

4、态度诚恳、热情且耐心。

纳新时各社团负责人都能认真的讲解各个社团的活动内容以及时间安排。

5、活动地点安排合理。

各社团地点都结合其社团特色进行了合理的划分。比如舞团人多就安排在体育馆的单独房间内,而瑜伽社人少有占用地方小,我们就灵活的把她们的活动地点定在二楼的看台前。

6、每次活动中,社团成员都能够积极地去做事,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值得发扬的

回顾本学期社团部的工作,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收获,得到很多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与遗憾。

1、部分成员做事不够积极,存在偷懒的现象;

2、前期宣传等准备工作不足,许多同学对此次活动的流程不清楚;

3、因天热有许多成员没有准时到;

4、分工不够明细,做事有始无终。

我们一定记住这些不足发扬优点,但总体说来这半年来我们社团部的工作成绩是可喜的,因为只有对社团活动的发展不断进行总结和思考,我们才能不断进步,社团部才能不断发展,社团部事业的明天才会更加辉煌壮丽!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相信下学期我们的工作会更加出色!

2020学生社团学期工作总结五这学期快要结束了, 在这一学期的时间里, 在协会会长和理事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协会的各项工作都比较顺利的完成了,通过组织一些活动,从中吸取的教训和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好好总结一下的。以便在以后组织活动时可以更加有序。

协会在本学期一共组织了三项赛事,分别是上学期十月份进行的“新生杯”足球 赛和四月份进行的“开拓者杯”篮球赛,还有最近刚刚结束的“新华杯”足球赛,以上的三项赛事都是在体育部的支持下,由协会组织承办的。虽然时间很紧,但 是我们都争取把每个活动都做到最好。

首先是“新生杯”足球赛,由于是本次比赛主要是面向全院大一新生组织的 比赛,目的是通过组织比赛,能让各个院系的足球爱好者相互认识,也为校足球队选拔一些优秀的球员。协会通过这次比赛的承办,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 比赛的进行过程中,协会组织人员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在比赛裁判方面,协会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把比赛做到公平公正。最后通过比赛,大一新生懂得团队 合作的重要性, 也认识了一些其他院系的足球爱好者。协会在比赛结束之后在内部进行了总结,在比赛中表现不足的地方进行了自我发现,自我教训。因为这是 协会从换届以来的第一次大型活动。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把自己学到的东西都应用在未来的工作中。

其次是“开拓者”杯篮球赛,这是足篮俱乐部的一个特色赛事,因此在开始 策划的时候协会就非常的投入, 都希望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到最好。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各院系学生会体育部的相互配合下,球赛如期举办了,比赛前期,通过与各 个院系和体育部的沟通中,修改了一些比赛规则,并且最终决定下来,以便在以后更好的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在球赛的整个过程之中,协会的每个人都能按时 到场,各司其职,从赛事工作人员,裁判都基本上由协会包办,这充分体现了足篮俱乐部举办大型赛事的能力和热情。

裁判每场比赛都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 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他们在比赛中积累经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每场比 赛的顺利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些重要的比赛,我们也请了老师来帮我们执法 比赛。

赛事的工作人员也在比赛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每场比赛开始的时 候,他们都提前到场,布置比赛场地,认真准备有关比赛的器具。帮助裁判统计球员,计时,记分;维持比赛秩序;赛后打扫比赛场地,核对比赛分数,在比赛 的宣传方面,他们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通过各种方法,把比赛的宣传做到最好。

及时向全院师生公布比赛结果,预告比赛。

最后在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开拓者杯篮球赛圆满闭幕。虽然有不尽如人意 的地方,但我们相信,我们在一直进步之中,下次的开拓者杯一定会举办的更加成功,让足篮俱乐部真正达到丰富校园,活跃校园,为同学们服务的目的。

在篮球赛结束两周后,协会在体育部的帮助下就开始准备新华杯足球赛,协会帮 助策划和组织, 虽然时间很紧, 但是在各方帮助下, 新华杯足球赛也按时开赛了,虽然是刚举办了篮球赛, 协会的成员都很辛苦,但是我们还是坚持每天都要有人 到场,组织和准备当天的比赛,虽然是烈日当空,有时要在在球场呆很长时间,但是大家都没有怨言, 都用百分之百的热情来完成各项任务。

在比赛进行过程中, 遇到了不少问题和麻烦, 但通过协会主要负责人员的共同商讨下,问题一一解决 了,比赛在大家的努力下顺利的进行,但是自己内部暴露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比如说工作人员不能坚持及时到场, 大家的积极性也随着比赛的进行慢慢的下降了,虽然只是一些小问题,但却对比赛的进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最后在老师的批 评和自我总结和检讨下, 大家重新打起精神,把最后的比赛组织和各项工作圆满完成。随着足球赛冠军的产生。新华杯足球赛也圆满的画了一个句号。

随着这两个学院传统体育赛事的结束。协会这学期的工作也结束了。我们在活动 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对以后的工作和协会内部管理都很有借鉴意义。

对协会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 通过总结以上协会组织的活动中进行学期末总结,看出了还有许多方 面我们没有把工作做到, 比如说活动的前期宣传,还有如何更好的应付活动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篇5

[关键词]法律诊所;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1 引 言

法律诊所即“诊所式法律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又称“临床法律教育”。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国,出现最初主要是仿效医学院学生在医疗诊所临床实习的做法,课程设置的特色是在有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指导之下,将法学专业学生置于“法律诊所”中,为处于生活困境而又迫切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法律咨询,“诊断”其法律问题,开出“处方”。诊所教育的实践性特色具有传统课堂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既可深化和加强学生对于法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促进学生积累法律实践经验,已通过实践被证明是法学专业学生获得法律实践经验、培养法律实务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更为有意义的是该课程在培养法学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同时,又可帮助法学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今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把诊所法律教育引入中国,并在开设法学专业教育的院校设置法律诊所课程,既可推进高等法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又有助于社会公益法律事业推进。2008年4月,五邑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有幸成为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单位会员,于同年5月建立了“五邑大学法律诊所”和“五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并在当年教学计划中设置了法律诊所课程,将诊所课程与法律援助中心一体化,至今已有七届学生参与了课程的学习与援助中心的实践。曾经参与过此门课程的已毕业和在校的学生均表示在此实践教学课程中受益匪浅,学生在诊所课程模块学习中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得到逻辑推理和法律技巧的训练,在法律援助中心的实践工作中利用诊所课堂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去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从中形成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职业技能素养,学以致用,既提升专业能力,又帮扶了弱势群体。

2 目前五邑大学法律诊所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

2.1 教师数量多

法律诊所课程教学中曾采取过两种上课教师安排的模式,一种是每次课程安排三至五名教师,每一节具体的课程由这几名教师中的至少两名以上负责,这种模式中所选拔的教师既有一定的法学理论功底,又拥有较为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大家相互配合,突出自身优势,共同充实课程教学内容;另一种是全体法律系教师都参与课程,每一节具体的课程根据内容选择不同专业的教师负责参与指导,但因为教师人数较多,课程的模块与模块之间配合不够默契,经常会出现有头无尾,有展示无总结,草草了事的情况。另外,法律系有些教师主要从事法学理论研究,法学实践教学经验稍显不足,有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强,但法学理论研究能力稍显薄弱,两种类型的教师若不能有效配合,课程教学效果和预期指标就会产生一定的差距。

2.2 学生数量少

五邑大学法学专业教学计划中每一学年度只设置一次法律诊所课程,每次报名人数都很多。法学专业每届招生九十人左右,每次有百分之七十左右学生都会报名选课,也曾经有选课学生人数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但是为了保证该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诊所课程会采取分别面试和群体面试的方法将每次选课的学生人数控制在二十至二十五人,采取小班教学模式,分组教学,旨在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与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就有很多有兴趣参与课程的学生得不到上课的机会,我们也同时错过了一批可培养的对象。

2.3 教学方法较传统课程多样化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述具体知识点时为使学生理解更为透彻,多配以案例分析,一个案例往往只针对一个或数个有关联的知识点,案情设置也多考虑知识讲述的需要。诊所课程中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和法律规范处理真实案例、培养法学实践能力的目标,多采取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通过模块化教学的方法,通过会见、事实调查、谈判模块的设置,采取模拟会见、布置事实调查任务,模拟谈判的方式,教授学生案件处理技能,方法上也更多的渗入了模拟法庭教学法、模拟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

2.4 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因在设置法律诊所课程的同时,也创建了五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作为法学实践能力培养和法学实践教学的校内基地,课程计划中就要求参与法律诊所课程的同学必须参与援助中心的援助实践活动。每次课程开设过程中,都会将参与课程的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五名学生,学生必须按照所分配小组每月去社区进行法律援助,目前和法律援助中心建立长期合作的社区有三个,另外学生还须按分组每周二、四、六在法律诊所(即法律援助中心设在校内的办公室)值班,现场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如果有小组接到真实案例,也需在组内分配任务,配合处理。自2009年开始,每届诊所都会有学生接到真实案件,案件的来源主要是社区或者电话、现场咨询,但数量不是很多,也有些小组接不到真实案件。如果法律系教师接到一些咨询案件,认为适合诊所学生处理,也会把这些案件安排给没有接到案件的小组来跟进。

2.5 考核方式多样化

在开设诊所课程的几年时间里,我们经过逐渐的摸索,分别在每次课程中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包括模拟法庭实践,即安排模拟法庭案例,要求学生按照真正的司法程序开展案件的和诉讼的参与工作;课程表现,由任课老师根据每个学生每节课程的表现和援助实践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团队合作意识,主要包括任课教师对于各项小组合作工作效果的评价和组内人员相互评价的结果;诊所值班与社区援助实践与效果;个人学期总结,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提交一份自我总结,包括在课程中的表现、小组合作情况、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等内容;期末口试等方式。每次课程结束后采取不同的考核模式对诊所课程学生进行考核,涵盖上述模式的一种或多种,以期达到最好最真实全面的考核效果。

3 法律诊所课程改革方向和模式的探索

目前法律诊所课程的设置,虽较传统法学课程教学有一定的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法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学生确实也在课堂上知悉了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的方式方法,并获得和掌握了一定的用法学思维的方式去获取纠纷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用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去解决纠纷的能力和技巧。但限于师资、学生数量、教学方法多样化程度不高,法学实践广度和深度不够,真实案例过少等实际情况,诊所课程的真正效用还未发挥完全,法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并未完整切实的落实,所以必须在今后的课程开设过程中,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和法律援助方式进行不断地探讨,拓展和完善。

3.1 固定诊所教师,加强配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诊所课程师资队伍

(1)专职教师方面:首先要增加“双师型”任课教师的比例,在选择诊所教师时,既要关注其法学理论的功底,又要重视其实际法律事务的处理能力。另外,虽然目前诊所课程的教师配置已经较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配置有所不同,数量较多且采取理论教学师资与实践教学师资相配合的方式,但是配合的模式、方法并不明晰,个人任务并未明朗化。改革方向应当固定三至五名负责开设课程的诊所教师,有必要时请其他教师客串或者参与,并将课程模块化,根据每个教师自身特点分配具体模块任务,每次上课必须有三位以上教师参加,上课之前分配好教师角色,具体化课程任务;课外实践教学板块,每位教师必须负责指导一组学生的法学实践,岗位任地明细化。同时,要加强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每周固定时间安排课程教学交流会。最重要的是,在指导教学之外,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参加理论学习与研讨,考察其他法学实践教学成果较为显著的院校的现况,定期组织教师在公、检、法、司等机关部门挂职锻炼、庭审观摩、交流切磋,使大家多方面、深层次的了解司法实务,提高教师驾驭司法实践的能力,使法学理论与实务操作技能在融合中得到提高,从而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

(2)兼职教师方面:政法学院目前已经聘请了一批校外的兼职教授和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效用,提供平台让这些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实务部门的实务专家到高校任教,具体包括公检法机关、仲裁机构、公司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中较为合适的法律职业人员,让实务专家真正走进课堂,在具体的教学模块中安排实务专家参与、指导、讲解和评价。

为了更好实现师资搭配的效果,应加强专兼职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其共同努力,密切协作以提升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3.2 学生的筛选与培养,多元化学生类型,扩大诊所课程覆盖面

目前法律诊所课程学生人数控制在二十至二十五人,学生采取提前报名,之后经过面试筛选的方式进入课程。首先,从入选方式上看,选择学生的方法较为单一,在改革中,应当首先确定课程需要何种性格、能力、素质的学生类型。另外,诊所课程强调团队合作、援助实践,要注意选取的学生类型应当多样化,根据情况具体化目标与要求,制订出合理的学生筛选方案,采取多元化的竞争机制,依序录取,择优录取。其次,目前法学专业每年招生九十人左右,每届只有二十人左右可以进入诊所课程学习,此新型化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范围较小,实践教学的开展辐射面不大,不少学生反映希望给予更多机会进入到法律诊所课程中来,所以,改革目标应针对如何通过课程设置例如大三学年度上下学期都开设诊所课程的方式吸收和培养更多的学生,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我们在2013―2014学年度尝试性地在大三学生的教学安排中分上下学期开设了两次法律诊所课程,这给了更多学生来法律诊所课程学习的机会,两个学期的参与学生之间,也进行了一定的交流沟通,在法律诊所课程学习和法律援助实践中也自觉形成了一种竞争状态,取长补短,竞争协作,对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和提升。

3.3 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在法学实践教学中坚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融入法律诊所课程全过程,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学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应将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伦理教育贯穿在每一节课程和每一次法律援助实践中,加强学生帮扶弱势群体、息纷止讼的专业意识,增强学生服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要完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在教学材料方面,应当抛开传统教材,发挥授课教师自身的优势与能力,自编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法律诊所授课内容与课件,在每轮课程教学中也可编写和不断完善类型案件工具箱,丰富教学材料内容,实现法学实践教学的目标;在教学方法方面,除了进一步完善模拟法庭教学法、模拟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比较教学法之外,还应当提高真实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比例,把在诊所与社区中受理到的真实案例结合课程教学模块予以分析,给予具体解决意见,因为真实案例证据与事实更加丰富,更加贴合实际,更具代表性,另外,还可将“头脑风暴”、互动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心理测试等引入课程教学。

3.4 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创新

法律诊所课程强调课程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所以课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运作方式,通过法律援助中心网站的创设与完善、法律援助中心微信公众号的创设和推广、社区法律服务等方式扩大对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宣传;在诊所援助和社区法律服务之外,拓展新的法律援助模式,例如参与司法局的法律援助值班,参与江门市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活动,参与各级人民法院立案庭的立案引导工作,在校内外设立固定与流动的法律服务站,争取接触更多的真实案例的机会,切实为广大师生、市民特别是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其次,在实践教学基地方面,应以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多样化实践教学基地的类型,积极与现有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以外的,例如司法行政机关、劳动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机构、公证机构、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合作进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扩大学生参与法律实践的范围,开展覆盖面广、参与性高、实效性强的实习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诠释能力、法律推理能力、法律论证能力以及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

3.5 课程考核方式革新,真实全面考查学生法律职业技能

进一步多元化考核方式,并将考核目标细化,确定各项考核指标在综合评定中所占比例,初步的设想如下:

(1)模拟法庭部分:分小组扮演角色,首先以小组团队表现作为评分基础,突出团队实力,再考虑个人在小组中的作用与贡献,两项结合作出评定;

(2)社区法律援助与法律服务站服务: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准时,服务效果如何;

(3)法律诊所值班:评价标准为电话会见与现场会见情况,团队合作意识;

(4)实践教学基地实习与见习:标准为实践经验收获大小,实习与见习的成果汇报,实践教学单位指导教师评价;

(5)个人学期末自我评价:写明在法律诊所课程与课外实践中的收获,所学、所感、所想,对诊所课程提出合理化建议;

(6)诊所课程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任务分配,小组诊所工具箱编写情况,组内成员表现互评;

(7)口试:随机抽签,现场答题,题目类型多样化,用以评价学生的反应能力,处理法律问题能力、思维缜密性、逻辑分析能力;

最终将各项考核指标确定比例,算出综合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傲.互动教学法――诊所式的法律教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课程改革;创新;校本教材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通过几年的试验,实践表明各地各校发展情况并不平衡,有的地方能脚踏实地,有的地主目前还困难重重。各种原委,有的对新课程标准缺乏全面理解的原因,也有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原因。为了使课改能健康地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就应做好高中体育校本教材课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要对本校能开设的项目进行分析和确定

每名一线的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当他能在体育课上从事自己擅长的项目教学是多少幸福的一件事啊,但特长归特长,爱好归爱好,要想让学生经过三年的高中体育学习后顺利地衔接到大学体育甚至是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是我们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要开设此项目的教师进行竞聘述职,重点是自己的优势和计划以及在课程开展过程的自我培训等,这样给教师一个不大不小的压力,让他们更不断地自我总结、得以提高,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二、要对场地和器材进行了解和确定

体育课的特点就是要在广阔的室外环境来进行,那么它对场地和天气等自然因素的要求就相对高一些,但具体的学校有具体的情况,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现状进行合理安排。我们的经验是,对现有比较好的场地进行重点项目的开设,对项目开展有局限的场地和器材进行改造。比如:我们要开设篮球项目,学校有四块室外场地和一块室内场地,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分成男篮基础班的提高班、女篮基础班和提高班,使对篮球有兴趣的同学都能学到自己喜欢的项目。而要开设手球项目,由于没有规范的场地,我们就采取在足球场上进行青少年中非常流行的无身体接触的腰旗七人制手球,这样根据项目规则对场地进行相应简单改造,便使该项目也能顺利地开展起来。

三、要对要开设校本教材教学的学生人数和男女比例进行了解和统计

每一个学校的规模是不同的,甚至学校男女比例也是有很大区别,只有通过准确的调查分析我们才能给不同项目安排合理的教学人数,以便能根据场地和项目特点开展教学。如护校女生的小球和健身操等项目;而技校的男生相对较多,就要多开设力量和对抗性较强的项目,因此男女比例调查是非常必要的环节。

四、要对学生选择的项目种类和期望达到的程度进行调查

这一条非常重要,因为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最终目的,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为教师要开设的项目给予正确的指导,才能制定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比如:我们学校的学生对足球项目提出了学习判断知识,并能进行实习的想法;游泳项目要学习潜水和救生知识等,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和媒体的丰富,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速度要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我们就要了解学生所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

五、要对每个校本教材课要开设的必修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评估和确定

必修项目是新课改意强调的方面,因为往往有些教师过分注重项目特点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基础的身体素质练习。最基本的练习,也是最有效的,田径和体操虽然是比较枯燥的项目,但它受众群众广泛,开展的条件也很简单,并且对身体的速度、耐力、柔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的想法是根据项目的不同对田径、体操必修项目进行有选择的教学,这样针对性就比较强。如:足球项目,通过讨论我们在田径中选择了长跑、短跑和跳远而舍弃了投掷项目;体操中选择了技巧和支撑跳跃而舍弃了单、双杠。主要是考虑足球项目对奔跑和下肢力量要求比较多,所以这样选择后必修也为选修做了铺垫、相互促进,达到更好的效果。

六、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综合测试和评定(分男女)

学生兴趣的偏好,往往是非常主观的,因此每名学生要选择的项目并不是最适合其本人的。这时教师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和建议。那么在选择项目上教师如何有依据地给学生建议呢?我们采取的是对每名刚入学的学生进行体育素质综合测验,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速度(30米)、耐力(男1000米、女8000米)、弹跳(助跑摸高)、力量(后抛实心球)、柔韧(广播体操):心理素质,心理教师出的一份试卷(分男、女)。这样我们根据数据,划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档级的标准,然后让各个校本教材的教师根据自己的项目需要的等级素质进行制定,以便在学生犹豫不定选择项目的时候给以最科学的指导建议。

七、要对是否开设同一项目的分层教学班进行讨论和确定

这个问题是每个学校都会遇到的,因为足球、篮球这些大的项目学生都能广泛地接触到,通过电视、网络对NBA、世界杯等成功赛事的播报都是学生课余谈论的话题,自然他就会对这些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们对其技术掌握程度也良莠不齐。我们的经验是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开设分层教学班,其重点环节是要在基础班和提高班之间有衔接,采取灵活机动的“升降”措施,考核和流动随时进行,调整分层班,使学生在适合自身条件的环境中提高专项水平,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八、要对学生选修项目的理论课开设内容进行调查

传统上我们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普遍不太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很多体育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顿时感觉到自己的语言素材匮乏,无从讲起,但现今的学生都不仅仅只想去跑跑步、踢踢球,还要在头脑上丰富自己的体育知识,这样我们以前的理论课,就显得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讲授和考试相结合,因为开设的校本教材课在项目的规划和裁判方面就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并且在媒体上欣赏高水平比赛中往往也有这些方面的疑惑,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我们就抓住这个切入点在每学期安排体育欣赏课的同时,把录像中涉及的规则和裁判知识提炼出来给学生进行讲授,这样不仅不会使学生对文字性质的规则和裁判知识感到枯燥,也能使学生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融入学习当中。除此之外,我们每个学期末都要进行理论的笔试,针对在理论课中所学的内容,给学生提出一些课外延伸的知识题,这样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的就不只是好身体,还拥有一个丰富体育知识的健康头脑。

九、要对选修项目的考核标准进行讨论和确定

目前的教育尚属应试教育,对于学生来讲考试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体育也不无例外。但新的课程改革对具体项目的具体考核内容和标准都没有做详细注明,这样就给了体育教师广阔的自主发挥空间。我们的经验是从对高中生具体的身体基础、项目特点、三年安排的教学时间等几个方面去综合考虑。如:足球项目的特点是“入门容易、学精难”,根据初中掌握的情况、再加上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了三个考核的阶段:第一年是传、运、停、射综合技术考核(可两两组合)、简化型比赛考核、足球规则理论考核、必修内容考核;第二年是局部战术考核、简化型比赛考核、足球裁判知识理论考核、必修内容考核;第三年为比赛考核、裁判实习考核。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阶段性提高式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在三年的足球学习中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足球技术,了解足球知识。

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不再强调课程具体内容,那么任课教师就需要做好体育校本教材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和目标才能更完善地将体育课改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广东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教李天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H].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4).

篇7

关键词:高中手绘;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

近年颁布的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为高中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空间。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课程目标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从以往单一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扩展到创造能力、鉴赏能力、跨学科美术学习能力、美术评论能力等全方位综合提升。相应地,高中美术课程也做出了调整,从单一的美术鉴赏拓展为四大模板,包括:设计•应用、造型•表现、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普遍认知的手绘是指现代设计中借助绘画工具手工完成设计作品,近年来随着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的兴起而为人熟知,常被归为设计和应用板块的重要部分。本研究中手绘的概念有所不同,不仅仅指作为设计辅助技巧的手绘草图、效果图、表现图等,更多地作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而存在,涵盖以手工绘制为表现形式的石绘、墙绘、布绘等艺术形式,强调创意、造型与视觉表现。后现代美术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心灵是生长着的有机体”。4R学说提出,教育者在课程和教学领域应重视创造性,鼓励学生思维多元化,注重课程的丰富性、元素的多元性、教育与文化的关联性、美术思维的严密性。手绘作为美术基础项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绘画和表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美术课程四大板块的学习与创新奠定基础。所谓“灵感在笔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正是高中手绘课程的意义所在。与专业设计学院普遍开设手绘设计课程的情况不同,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手绘课程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本论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列出了手绘课程的一种设计模式,旨在探索高中手绘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为以后的高中美术教育创新课程开发提供一点参考。

1手绘课程内容设置原则

开发新课程首先要进行课程资源筛选,在所有可能中选择能够丰富课程发展、符合教学目标的资源,摒除华而不实甚至对课程有干扰作用的资源;其次是目标受众分析,选择符合高中生兴趣点、思维特点,以及与学生当前进行的其他学科有联系的课程;最后是教学主体(即教师)分析,考量现有教师自身特长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发展、教师的人脉资源是否满足课程开设需求等。手绘包括手绘设计图、手绘海报、手绘服饰、手绘墙、手绘装饰画等,考虑高中生尚不具备专业设计能力,本课程设计以开发学生创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项目为主。考虑项目之间的连续性,选择手绘海报、手绘服饰、墙绘三个项目,在20~21周学期期间内合理分配各个项目,以期达成高中手绘教学目的。

2课程导入:手绘海报

高中手绘课程可从最易入手的手绘海报开始。海报及产品包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教师可提前收集电影海报、食品包装,并制作海报设计基础理论多媒体课件,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海报或产品包装进行讨论,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师生交流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掘自己喜爱的海报特点,适时补充海报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可通过系列实物展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观察不同内容的海报采取的设计风格各异的字体、排版方式对整体感觉的影响、体会不同色彩传达的情感等。理论讲解基本完成后,教师可安排课程相关的作业,结合校园活动布置海报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在审美性和实用性的双重前提下,通过色彩、图形、文字设计一张足以准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手绘海报。手绘海报课程时间可安排3~5周甚至更长时间,目的在于通过基础的纸质平面手绘练习训练学生的手绘表达技巧,包括线条的运用、色彩情感传达、版面设计等,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不同纸张、不同绘图工具的特点。手绘海报是一项为其他各项目的开展奠定技术基础的项目,教学者应在课程开始之初明确这一目标以便引起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3课程延展:手绘服饰

手绘海报对学生创意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由于手绘介质(纸张)的单一性和日常性,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小较短暂。相对而言,手绘服饰有更强的实用性,更易于引发学生兴趣。有了前期的铺垫,学生对手绘中线条及色彩的运用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手绘服饰恰好可以满足学生“完成自己作品”的需求。不同的颜料碰上不同材质的布料会产生风格迥异的效果,由于课程时间和课程经费限制,一般手绘课程所用的服饰常采用普通棉质T恤。但在前期手绘服饰理论教学中,教师可首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布料和颜料碰撞后产生的别致的艺术效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美术逻辑观念及深化自身的审美能力。所有的课程教学都应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在手绘服饰环节教师可将手绘的实用性置于更重要的位置,从一开始就制订目标,将学生分为3~5人的手绘小组,学生需在3周左右的学习和练习之后自行设计手绘服饰,并在广场或其他公众场合摆设摊位当场绘制手绘T恤,售卖自己的作品。手绘服饰课程时间可安排5周左右,利用3周时间进行小组练习,最后2周通过现场绘制及售卖检验学习成果。手绘T恤对大众而言具有普遍性,对设计者自身而言具有私人性,学生如果想在最终课程检验环节赢得成绩,需要在大众审美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发散思维,做出满足大众需求又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本项目旨在开发学生的美术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设计的实用性,在作品中合理处理个人情感与大众需求的关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个人价值观及素质养成是极其重要的。

4课程深化:墙绘

墙绘具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人类历史上最早发现的绘画形式之一即包括墙绘壁画。墙绘是通过绘画、雕塑等造型手段在墙壁面上绘制的图画,对环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手绘海报、手绘服饰相比,墙绘对学生造型能力的要求更为复杂。由于墙绘相对耗时较长、作品较大型、作品保存时间较长,因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真对待,可作为从手绘习作到真正的作品之间的转换形式纳入手绘课程。墙绘项目综合囊括了基础美术造型教学的许多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从打形、透视到明暗表现、色彩表现等各方面的造型能力。墙绘绘画内容丰富,从简易几何图案到卡通漫画直至花卉、动物甚至写实的风景人物等均可入画。高中美术中的墙绘课程仅作基础了解,可以不要求学生运用太复杂的绘画技巧,在前两个项目的基础上稍作深化即可。教师应首先布置最终教学任务,将学生分成各个实践小组,引导学生在了解墙绘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制订墙绘计划。墙绘的主体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卧室或符合条件的咖啡店、书店等商业场所(视教师资源而定)。墙绘课程需要循序渐进,制订绘图计划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小组进行现场勘测,确定墙绘主体的材质、墙绘面积、墙绘主题等;全部确定完成后进入草图设计阶段,草图作为墙绘作品的框架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应在此阶段及时纠正学生错误,以便后续工作顺利进行;草图设计完成到上墙期间,教师应对学生绘图材料的选择、上色先后步骤、造型表现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需要一提的是,墙绘等大型作品创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错误”,教师应教导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即,意外往往造就超乎意料的美,帮助学生以合理的方式修正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墙绘课程时间可安排7~8周,根据计划逐一完成项目的各个步骤。墙绘项目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作能力,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有极高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项目,对学生的美术能力、造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均有较好的锻炼作用。

5课程创新:其他手绘形式

手绘课程的最后1~2周,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除本课程主体项目之外的其他手绘形式,如布绘、石绘、砖绘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项目或课程项目之外的其他手绘形式完成一个小型作品。自由手绘的设置旨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美术表达形式,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之美,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介质。

6课程检验:家长、学生、教师全方位评价

在以上高中手绘课程模型中,教学效果检验由平时项目作品成绩和个人素质成绩两项构成。学期末教师可安排一场学生作品展览,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自我总结,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其他班级学生参观展览,全面了解自身的教学成果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修正。以上手绘课程安排是笔者依照一般的课程设计原则做出的一种实验性课程模型,具体到运用中需要根据各个学校资源、教学能力做个性化调整。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短短一个学期的教学不可能透彻地讲出手绘艺术的精妙,更无法培养出一个手绘大师,该课程设置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之美并逐步喜欢上手绘艺术,进而自发地进行创作和创造,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能力有限,本文列出的课程模式还存在着种种局限,更多手绘课程设计方式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明.浅述“墙绘”作为项目课程引入中职美术课程的可行性[J].科技视界,2011,10(28):53-54.

[2]王松.新疆普通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解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12,28(4):36-39.

篇8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具有良好的师德,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素质。而良好的师德形象,则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体现在教师课堂内外的一言一行之中。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我时时处处注意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同学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人们常说“打铁还得自身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教育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我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严谨认真、勤奋主动。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求学生写好字,自己必须要有一手拿得出的好字。为此我不间断的练习书法,坚持几年下来,我自己的字越写越好。不仅如此,我把自己的练字计划、练字效果也不时地告知同学们,让同学们监督我,也给他们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我要求学生做作业一定要把自己的字写好,我也告诫自己一定要在黑板上写好字,为此目的,我天天坚持,在黑板上不写则已,要写哪怕一个字,也要写得工整美观。二是要求学生多读书。为此,我先把自己在高中、大学读书时所写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展示给同学们,让他们在一片惊叹声中开始自己的读书之旅。然后我也会告诉同学我的读书计划,我近期又读了什么书,有什么体会,等等;同时也在合适的时间搞一个“读书汇报”,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写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等。几年来我坚持这一做法,同学们的反映良好,他们表示自己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写作文也不发愁了,人生目标更明确了,人生态度更积极了,为人处世也多了方法技巧。他们同时还说是抱着“超越老师”的想法去做的。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效果。三是坚持写“下水作文”。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我要求学生写作文,不仅仅是交给同学们写方法和技巧就行了,我自己也坚持写“下水作文”。这样做,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也间接传授了学生写作文的“实战”技巧,一举多得。

作为班主任,我也注意时刻在点滴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刚接到新的班级,同学们的行为没有一定的约束,班级常常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惨不忍睹。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一方面正面说明一些事情该如何去做,另一方面还要亲自做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该怎么做。不仅如此,还要不断提醒、不断示范,才能让同学们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夏天班里有很多矿泉水瓶子,在教室里地板上滚来滚去,竟然没有人去捡!问值日生,值日生说“我打扫卫生的时候,还没有人扔”,理由冠冕堂皇,无懈可击。怎么办呢?我什么话也不说,进教室弯腰,到同学们的位置上去捡瓶子,而且不让他们帮忙。我自己捡了瓶子之后,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整齐地放好。第二天,教室里还有瓶子,但是已经少多了,我还是不说话,弯腰捡瓶子。第三天,我进教室宣布:老师已经做了示范了,希望大家照着老师的去做!这招十分有效,瓶子事件就这样处理结束。我的结论是一个教育真理:身教重于言教。还有早上学生迟到现象。早上,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学生似乎都习惯了迟到。为改变这一不良的行为,我先正面引导“一日之计在于晨”,然后提出要求早到,之后我面对同学保证:请向我学习!为此,我天天早上5:30起床,在6:00之前站在班门口。这一行为从我做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没有改变过(请假除外)。同学们看到我的做法,都很快改正了自己的行为。因此,我认为,良好的师德存在于老师的内心,是看不见的,但正确的、率先垂范的做法却是学生能够看得见的,这正是师德的最佳表现。

改革教法,创新学法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否则很快就会被学生所厌弃。这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八年来领悟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从提出“素质教育”这个名词的那天起,就不断地有教育专家、教学名家等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成功的教学方法,而语文教学总是冲在教学改革的前线,几乎每次改革都是把语文课堂作为前沿阵地的。而这些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否真正适合每一位教师,那就另当别论了。八年来,每次语文教学改革,我都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好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我在学习积累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语文教学方法,总结起来是八个字“高效课堂、高效自习”。高效课堂是目前正在推广的教学法,要求老师在抓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提高教学效率。而“高效自习”则很少有人提及,实际上,“高效自习”是高效课堂的一个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就注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把提高自习课的效率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自习虽然是交给学生的,但老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便于学生行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从而促进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高效课堂”加“高效自习”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与此同时,我十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本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而我则把它作为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个突破点。传统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关注,而现在则是要改变这一做法。为此我不断学习,积极总结,把一些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有的甚至通过训练加以巩固,以便于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例如我总结了语文文言文背诵的十四种方法,让同学们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学习;同时我郑重地推荐了“重复法”和“方言法”及“快读法”,甚至当堂训练。经过我的努力,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也更加有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些在学法方面的创新不仅仅是我自己,我还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新奇的方法,以便向全班推广。经过对学生“找方法”的提倡,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积极主动性,把“学法”也当作了自身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之一。这也正是我想看到的。在此我也体会到了,“学法”的创新,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调动集体智慧,“放手发动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法”更优更有效。

以“严”治班,以“爱”育人

古人说“师严而后道尊”,也说“仁者爱人”。可见“严”与“爱”是育人成才的重要原则。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做到“严”与“爱”并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以“严”治班。刚开始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班级管理上的问题经过向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及自身的反思摸索,我找到了管理班级的有效方法。首先是制定“班法”,即通过民主集中形成班规。在这个“班法”中,详细规定了学生违规及守纪两方面的处罚及奖励办法,根据情节行为的不同程度制定考核分数;同时规定如何执行这一“班法”,什么机构监督。制定之后用一到两周的时间“试行”,没有问题了则开始正式执行。然后是执行“班法”。在我的班级里有一名特殊的班干部名曰“考纪委员”,一般由全班同学选出最负责、最守纪、最值得信任的人来担任(不能由班长兼任)。各位委员将考核情况(如学习委员统计的交作业情况、纪律委员统计的迟到请假情况、卫生委员统计的打扫卫生情况等)报告考纪委员,考纪委员将每位同学每天的表现情况汇总以分数形式写入个人情况表,每周公布,每月评比,作为排座位、评优评先及学期末综合评定等的重要依据。然后是执法“监督”。为防止出现“执法不严”的情况,给予全班同学以“弹劾”特权,由团委作为“仲裁委员会”,对考核情况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判。最后是考核结果处理。我的做法是严格处理表现不佳的同学,以儆效尤;同时用精神和物质双重鼓励来表彰先进。此法一出,天下太平。班级常规工作井井有条,整个班风、学风焕然一新。

其次是以“爱”育人。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单纯的“班法”实际上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例如同是迟到的学生,你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迟到,但在班级考核上都反映为“扣1分”,长此以往,也许会挫伤有些同学的积极性,产生消极抵抗的想法:“我就是迟到了,你尽管扣分呗!”一副“铜豌豆”的架势。遇到这样的学生,就需要用“爱”来感化,用“情”来引导。还有考试前后同学们的心情波动很大,需要班主任及时地送上“爱”的香茗,及时找到同学谈话,打开心结,或鼓励,或激将,或提醒,通过各种方法让“爱”充满学生心中,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班上有位女同学张某到同年级的某教室看到一部正在充电的手机,就据为己有,几经辗转到了她的同学手里,被失主看见,失主确定是自己的手机,也打听到是我班同学张某所为。失主找到我,让我去帮她把手机“要”回来。我手头没有证据,如何去“要”?而且据我平时的观察,张某是一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学,如何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我到底该怎么办呢?经过考虑,我决定“攻心为上”。先叫出张某和另外一名不相干的同学,向他们透露外班某同学丢手机的事情,详细地说了此手机的特征,让他们“代为打听”。我注意到张某的脸红红的。然后我又面向全班,重复了我的话,但加上一句“如果有人见到了,可以给我联系,也可以直接给失主联系,还可以约定私下见面处理,本人保证不张扬”。这句话是说给张某听的。我看到她的脸依旧红红的(我甚至有点怀疑自己的判断)。当晚失主找到我问“要”了没有。我说也许明天就会有结果了。果然,第二天一早,张某就找到我,塞给我一张纸条,大意是“让我们以学生自己的方式解决此事”。我明白,事情已经解决了。因为我爱她,我要保护她,相信她是“一念之差”,所以我采取了让她“自我教育”的方式,很隐秘地处理了这件事情。这就是“爱”的力量。

脚踏实地,开拓创新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由广大师生直接参与的一种群体性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校园文化活动由少到多,由多到精,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内容已涵盖理想教育、学术科技、文体艺术、创业创新、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各高校也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和活动体系。种类繁多的校园文化活动对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按照职业的发展方向,建立以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构建以“职业为导向、育人为核心”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社会的劳动结构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竞争的焦点由资金、设备、技术等传统资源转向员工的素质水平。谁拥有了高素质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优势,培养一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备较高职业技能的员工队伍,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1]目前,部分员工的素质与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能力强、素质高、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为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各高职院校采取深化教学改革,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专业实践等措施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这些措施中,校园文化活动因形式灵活多样、能力培养全面、贴近校园生活等特点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素质培养手段。

教育部、团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强调:“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研、文体娱乐等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各种功能,把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以熏陶其思想感情,充实其精神生活,升华其道德境界,以培养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文体类活动为主,在内容和形式上一味强调活动的趣味性,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地体现。特别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方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二级院系,缺乏工作沟通和整体设计,造成大量活动在简单层次上的重复运行,学生疲于参加各类活动,对活动产生了应付甚至抵触心理,影响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因此,构建“职业为导向、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以“职业为导向、育人为核心”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的构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根据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实际需要,形成了“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提高、良好职业态度的养成和基本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以期为苏鲁豫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为此,我校系统整合校园文化活动资源,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职业指向性,建立了以“职业为导向、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图1),即原先由各部门、各院系分头组织的各类学生活动,整合为以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职业通用能力为培养内容,以项目制、导师制、学分制为培养机制的学生活动体系。学生可以在该体系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提高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

图1 “职业为导向、育人为核心”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示意图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机构

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共青团组织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各职能部门及各院系根据工作需要,也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确保校园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我们整合并建立了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机构。该机构由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委员会、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办公室、校园文化活动实施小组组成。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校园文化活动培养目标,审定校园文化活动方案,成员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院系分管领导组成。委员会下设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办公室,主要负责督促校园文化活动方案落实、协调校园文化活动资源、评价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办公室挂靠在团委,成员主要由团委相关同志组成。此外,在各二级院系分别成立了校园文化活动实施小组,主要负责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记录并评价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情况,小组成员由院系团总支书记和辅导员组成。

(二)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内容

为了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职业指向性,我们汇总了以往举行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并对活动进行了筛选。筛选的标准除了考虑活动的规模、参与度和影响力等因素,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学生的意见,从中进一步筛选了学生较为喜欢的活动项目。根据我校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我们将筛选后的校园文化活动分为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职业通用能力(表1)。

1.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要素,是职业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目前,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忽视了作为隐形素质的职业精神的培养。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载体,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可以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感悟,并通过自我总结逐步内化为个人的精神品质。为此,我们通过组织开展“廉洁从教,诚信治学”主题教育活动、爱国歌曲合唱比赛、趣味运动会、“社会观察导航”、无偿献血活动、文明用餐倡议活动、交警岗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团队、竞争、奉献、节约、安全等职业意识;通过组织开展绿地养护公益劳动、“四文明”校园督查岗、廉洁书画展、校友大讲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廉洁公正等职业态度;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沙龙、职业角色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纪律。实践证明,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将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纪律等培养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既在活动中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有序的行为规范和理性的生活方式。

2.职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为了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我们在专业实训课程之外,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类活动提升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形成了“实训课程为主,技能比赛为辅”的职业技能培养理念。目前,我校各二级院系逐步开展了涵盖主要专业的技能类校园文化活动。2012年共开展机电类、化工类、材料类和企业管理类操作技能竞赛21场,专业覆盖面60%,学生参与率80%。专业技能大赛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力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我校机电学院开展的“可成杯”技能大赛为例,本次比赛由我校主办,可成科技集团、徐工集团、徐州锻压机床厂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10家企事业单位协办。竞赛共设钳工、车工、维修电工、制图员、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6个工种,包括6家企业入职一年的60余名青年员工和我校200余名学生选手报名参加竞赛。竞赛题目由徐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审核命题,难度符合高级工标准。校企双方选手通过同台竞技,检验了我校职业技能的培养效果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也进一步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共赢发展。

3.职业通用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产品、技术、服务的不断涌现,职业的快速变更成为就业的新趋势。这要求员工不仅要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必须具有可迁移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即所谓的通用能力。[3]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突出通用能力的培养,使其培养的学生能快速适应并胜任新的工作、新的任务和新的环境。我校紧密围绕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辩论赛、“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手抄报设计比赛、素质拓展训练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自我规划、沟通、说服他人、积极学习、组织协调、适应等方面的能力。目前,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通用职业能力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成为我校通用能力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机制

目前,校园文化活动的数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存在着学生参与度较低,满意度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校园文化活动主要由各级团组织管理,而活动的实际组织者以团学干部为主,组织经验不足,管理方式比较粗放,活动的职业指向性也不强,不能吸引学生广泛参加。而有专业特长的指导教师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时间较少,加之学校配套激励措施不足,影响了专业教师的指导热情,不能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汲取兄弟院校的实践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通过“项目制、导师制、学分制”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1.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制”组织机制。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制”组织机制是指围绕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科学分析校园文化活动的重点,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组织规范、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项目,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标。团总支、团支部、学生会、社团等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对招标项目进行申报。团委从活动的创新性、可行性、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条件最佳的申报单位。中标单位负责项目的宣传和实施,团委从硬件设施、活动经费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活动实施期间,团委可以对活动的进度进行督促,对活动的不足之处亦可以提出指导性意见。活动结束后,中标单位提交结题材料,团委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对表现较好的集体和个人可进行专项奖励。目前,我校已在较大规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逐步实施“项目化”管理机制。以2012年科技文化节为例,为提高活动质量,团委将科技文化节的子项目在全校进行招标,各院系团总支、学生会、社团依托自身优势向团委进行项目申报。团委综合考虑申报项目的育人功能、可行性、创新性等因素,确立了“我爱发明”科技创新竞赛、“绿色生活”环保创意设计大赛、CAD制图竞赛等16个子项目。“项目制”组织机制激发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为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2.校园文化活动的“导师制”组织机制。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有专业教师悉心指导的活动能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缺少专业教师指导的活动只能在面上泛泛而谈,不能深入开展。为调动专业教师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我校尝试在科技创新、文体艺术类活动中推行“导师制”管理机制。在此类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首先由团委根据活动类别择优选聘某专业教师作为活动指导教师,团委为其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并提出指导目标,指导教师负责整个活动的实施和管理。活动结束后,团委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酬劳。目前,校园文化活动的“导师制”组织机制主要在专业性较强的竞赛类活动中运行,在其它活动中还没有广泛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推动在学校层面逐步建立配套的政策措施,将指导教师的报酬与活动的指导效果进行挂钩,并将活动指导情况纳入教师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从而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参加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

3.校园文化活动的“学分制”组织机制。校园文化活动的“学分制”组织机制是指将校园文化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规划,学生通过参加一定数量的校园文化活动而得到一定学分的做法。实施“学分制”组织机制是推动素质教育的趋势,南京中医药大学、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已经在素质教育领域实施学分制。[4,5]我校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中也引入了学分制,规定在一个学期内,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数量、一定时间的校园文化活动。团委在学期初发放《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记录表》,学生在参加完活动后,由指导教师或活动组织方填写活动记录,学期末由各院系团总支书记负责汇总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出勤情况,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通过学分吸引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自觉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意识,进而将这种意识内化为成长的动力,避免了以往由于部分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认识不足而导致的参与面不广、积极性不高的局面,从制度上保证了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机制的贯彻和落实。

(四)效果

目前,我校已初步建立了“职业为导向、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基本形成“大型活动项目化、专项活动导师化、中小型活动社团化”的活动组织层次。系统的建立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活动的繁荣,多样性的活动满足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成长需求,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中,先后取得个人一等奖、团体金奖等110余项,荣获了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称号。麦可思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调查和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显示,我校2009、2010届毕业生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列江苏省第十和第五。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的是社会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连续五年荣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三、结 语

在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进程起到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职业院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组织领导、内容选定、规章制度、硬件保障等各个方面集思广益、密切配合,全方位、多层次地建立科学合理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活动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青春.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探索与有效路径选择

[J].教育与职业,2012,(24):61-62.

[2] 邓明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探

讨[J].教育与职业,2011,(23):52-53.

[3] 汤霓,石伟平.我国通用技能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职

教论坛,2011,(19):43-47.

[4] 杨羽.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2,(6):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