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8 02:5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自我评价总结

篇1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

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四,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篇2

关键词:自我意识 发展 策略

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健康程度等)、心理特征(如气质类型、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爱好特长等)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如自己的人际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从结构上来说,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个部分构成。

自我意识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都是自我意识出了问题。由于大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清晰、不准确,不能正确对待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而导致自卑、自负、与社会作对等心理问题出现。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从自我意识的结构出发,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主体自身状况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三个方面。所谓的自我观察,就是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自己观察自己,即如古人所说的,人要“吾日三省吾身”;而自我分析是个体把从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所观察到的情况加以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自己个性品质中的本质特点,找出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点;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德及其他方面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形成自我评价。

要想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首先自我观察要全面,对所有属于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和社会关系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其次,自我分析要科学,对自己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要总结概括,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最后,自我评价要适当、正确,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看低自己。

(一)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我观察不够全面,尤其是对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观察得不够。让这样的学生描述自己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答案:“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 “我不知道我在同学中的地位如何”等等。

2、自我分析不科学,有一部分学生只总结自己的优点,忽略了缺点,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只总结自己的缺点,忽略了自己的优点。常见的说法是:“这件事情没做好,全怨他们几个,要是我自己做,肯定能成功。”“这件事情没做好,责任全在我,我没有能力。”

3、自我评价不恰当,突出表现为两个极端,即或者过高估计自己,或者过低评价自己。常见的答案有:“老师,这件事情别交给我,我什么都做不好。”“凭我的水平,干啥都没问题。”

(二)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策略

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就不会产生适度的自我体验,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

1、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观察。有一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就是让学生每天睡觉前回顾自己一天的经历,并回答几个问题:“我今天都做了什么事情?我是怎么表现的?同学们支持我的做法吗?”……经常坚持去做,学生就可以学会全面地观察自己。

2、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分析。教育者可以就学生的某一具体表现给学生做分析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分析自己。

3、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具体方法有:(1)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调整自我评价。(2)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3)通过自己的活动成果和表现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体验程度

所谓的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我认识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客观的我满足了主观的我的需要就会产生肯定的自我体验,否则就会产生否定的自我体验。自我体验的内容很丰富,主要有自尊感、自信感、成功感和自卑感等。所谓的自尊感,也称自尊心,是指人们希望在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获得良好的评价等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感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进行判断时而产生的自我体验;成功感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获得成就时产生的自我体验;而自卑感是个体过低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时的自我体验。

(一)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自我体验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尊感过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对独生子女的教养中,每一个父母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有了进步及时表扬,有了缺点不忍心批评,使孩子误以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没人可比。而到了人才岌岌的大学校园以后,自己原来的优势显现不出来了,优越感没有了,不分析原因,又不愿意服输,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争强好胜,甚至怨恨他人。

2、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烈。由于对自己评价过低、经常遭遇挫折、容貌欠佳、智能相对落后、家长专制、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家庭不完整等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放弃追求,自怨、自怜、自卑。

3、体验不到成功。由于不能恰当地评价自己,大学生给自己设定的抱负水平过高,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不能让自己满意,所以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

(二)增强大学生自我体验程度的策略

1、指导学生体验真正的自尊感。按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有五个层次,既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教育要促使学生在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这样人才能不断前进,最后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人只有在产生了自尊的需要,而且自尊的需要得到了满足的情况下才能体验到自尊感。但是,教育者在促使学生产生自尊需要、体验自尊感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当自己的能力、品行、人格特点等被群体所认可时,他才能在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地位、良好的声誉和评价,才能体验到真正的自尊,而因为偶然的成功或自以为是所带来的沾沾自喜不是自尊感。

2、指导学生增强自信,走出自卑。首先,教育者在学生稍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其次,教育者要教学生学会赏识自己,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培养自信心;最后,教育这者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价值是通过人的学识、品行、能力、人格魅力等内在的、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的素质中体现出来的,而不是通过自己无法改变的相貌、出身等来体现的。

3、指导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的抱负水平。每个人对自己都抱有一定的期望,期望过高或期望过低都不会让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会逐渐让人丧失自信,放弃追求。合理的抱负水平是建立在恰当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的,所以,只要学生能恰当地评价自己,就能给自己确定合理的抱负水平。

三、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是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自觉而有目的的监督和控制,主要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所谓的自我检查,是个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的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以保证活动的预定目的与计划逐步得以实现;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实行监督,有人把它比作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而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

(一)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善于进行自我检查。主要表现为在行动时,随心所欲,走一步算一步,最后能取得什么结果就算什么结果,不是按照计划去调整行为,而是根据行为的结果来修改计划。

2、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监督。主要表现为社会道德准则没有内化为个人的品德,没有内在的行为准则,离开了外界的监督,就不能产生自觉的意志行动。

3、自我控制能力弱。主要表现为行为受他人和外界环境所左右,不能自觉发动应有的行为,不能主动控制不合时宜的行为。

(二)培养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措施

1、指导学生善于自我检查。行动之前要确立目标,并根据现有的条件制定合理的行动计划。一般来说,如果不是遇到意外的、无法克服的困难,行动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行动的进程中,要不断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一但发现行动偏离了计划,要及时调整行动。

篇3

网络中的现有案例:

本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

四年的大学生涯,让我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大大提升,使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让我在竞争中拥有更大的优势,让我在人生事业中走得更高更远。获得了优秀大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本人自中学开始就养成凡事应该从基层做起,并且不能把自己的能力定位过高的性格习惯,所以我在校期间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从基层做起,尽量把工作约束在自己的能力之内,脚踏实地的工作。但只要有机会,我一样会进行更高的尝试,让自己的能力继续升级。

以上这些描述过于空泛,让企业HR阅读时抓不住重点,无法留下印象。

那么,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求职简历中的自我评价到底该怎么写呢?

首先要明确,简历中的自我评价不是一个必要项,如果想要给HR留下好印象、为自己的简历加分,可考虑以下三点建议:

1.提炼优势数据支撑

最好采用点句式书写,就是把自己的核心优势整理成3-5个实实在在的卖点,如精通xxx和xxx软件、3年市场推广经验、发表了xx篇文章、参与了xx个活动策划等,而不仅仅是本人性格开朗、为人诚恳、乐观向上、兴趣广泛、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管理策划与组织管理协调能力这种泛泛的铺陈。

2.针对职位有的放矢

自我评价内容应该与自己所求职的岗位相匹配,这样HR看了之后不仅对你有基本了解,还能判断你与所需岗位的匹配程度,如此一来,简历中的自我评价内容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语句简洁切忌堆砌

下面举个例子,在繁忙的简历筛选过程中,对于原文那样的描述,HR们可没有时间和耐心逐字阅读后,在头脑里帮你总结竞争优势。

原文:

我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魄力,富有开创事业的头脑和激情,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在校期间长期任电子词典等电子产品的校园销售代表,曾举办过多次产品展销。参加过多次社团活动,包括活动策划、活动组织和外联工作,曾成功举办可口可乐公司参观活动、珠海高校街舞晚会、协办06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及动感地带大学生街舞挑战赛等。超过半年的外贸船务工作经验。

修改建议如下,这样会使自我评价内容具有更强的可读性:

富有魄力,创新力和执行力强。

优秀的人际沟通能力,过硬的文字功底。

擅长活动策划、组织、协调及外联。

篇4

一自我教育是相对于社会教育而言的,是指教育客体在其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发挥主体性作用,根据社会及教育者的规范、要求,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等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和提高自我品质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自省自律活动。自我教育在大学德育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自我教育是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全面复杂的活动过程,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有必要对自我教育予以科学分析认识。它的内部结构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构成:

(一)自我调节系统

自我调节系统,也即个体的对象化和控制过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个体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个体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作为教育的客体,需要个体首先把自己作为一个对象来认识和评价,这是自我教育的前提。作为教育的主体,需要个体能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进行调整和控制,这是实现自我教育的保证。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身的道德品质、思想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认知。自我认识的过程是个体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分清物我关系,确立自己的地位从而做出目标选择的过程。这在自我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生的真谛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①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激起自我教育的愿望和要求。在自我认识过程中,个体意识分化为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同时又产生了“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所谓现实的我,是指个人认为自己具有的道德发展水平和特点,而理想的我则指个人希望达到的道德发展水平和特点。二者往往存在着差距。一个人如果感受到他内在道德矛盾,即道德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应有水平之间的某种差别,意识到个体与社会要求、社会群体的距离,就会引起他的不安,产生一种对自己不满的情绪和态度,激起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推动个体去否定、改进和提高现实的自我。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能力及个性特点的判断和估论,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我所作的总结性认识。通过自我评价,明确自己的行为对错与否,明确自己与评价标准的差距,激起自我教育的愿望。只有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才能达到有效的自我调节。在现实的道德生活中,个体行为的协调性、稳定性和一贯性,主要取决于自我评价是否适应。可见,自我评价是个体选择、修正自我发展目标的依据,是思想和行为的调节器,因而,自我评价过程在自我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愈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缺点,进步与不足,就愈能明确自我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愈有助于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的调节。

3.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调整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冲动,以实现预期目的或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自我控制是人以自身为对象的高级心理活动,是道德意志活动的体现。在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克服两种障碍:一是外部障碍。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而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在环境影响面前,特别是在错误的、消极的影响面前,要保持和发扬自身的优良思想品德并不断使之向更高水平发展,就必须依靠自我控制能力的作用。只有经过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并不断积淀为心理定势,才能在其自我教育中表现出持久性、一贯性,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二是自身的内部阻力。主体的内部阻力来自两个主面,一是由于严重的外部障碍引起的内部动机冲突;二是主体已经形成的心理定势。如惰性、不良行为习惯等。总之,通过自我控制可有效地抵制那些干扰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外在诱惑,克服自身的内部障碍,而且,每一次自我控制的成功都会给主体以激励作用,并在这种内在动力的推动之下,朝着理想的我不断完善。自我控制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整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这样不断战胜自己、驾驭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二)基础心理系统

基础心理系统在自我教育中是作为主体内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作用于自我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的。它主要包括决定人的追求的动因系统、方向系统,如成就动机、理想信念、性格,以及主体的自信心、自尊心等。这些因素在自我教育中起重要的心理保障作用。其中成就动机是推动个体达到完美境地的内驱力。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曾提出一个动机模式,他认为,个体在活动时,活动倾向性主要是由动机强度、成功的主观性概率及成功的诱因值三者来决定的。可见,动机是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成份,也是主体自我教育内部结构的重要因素。理想信念是自我教育健康发展的方向,而性格特征决定了个体以何种心态对待自己以及外部环境,从而影响自我教育的整个过程。如对一个人进行批评,过度自负的人由于难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会视之为刁难,拒绝接受,而一个极其自卑的人则全盘否定,难以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同样,对一个意志薄弱的人来说,在面对激烈的内心矛盾与冲突面前,往往瞻前顾后,不能做出明确的行为选择,从而无法进行自我教育。总之,在整个自我教育过程中,这两大系统诸种要素同时在起作用,缺一不可。

二在大学德育中,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应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确立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以往的大学德育往往只是强调道德对人的影响、制约和改造,外在的力量可以随意对个体进行道德上的塑造,受教育者变成了完全被动与理应屈从的承受者。由于受这种观念制约,德育在思维方法上形成了一套“防范——控制——管束”的模式,不是着眼于疏导、激励、而是一味用命令、权威来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结果使大学生产生戒备、对抗和敬而远之的心理,德育工作也难以见效,因而,在德育过程中必须确立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在高校德育中首先要做到的。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树立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新观念,大力开展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群众性的自教自学、自讲自演活动。还可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或不良行为习惯,开展群众性讨论会、辩论会,让他们直接参与管理,投入实践为其创造和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广泛接触各种信息,自己动脑筋去思考、分析、比较、鉴别,进而选择正确的目标,促使他们主动自觉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克服落后于社会的行为和意识,不断提高完善自我。#p#分页标题#e#

第二,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在主体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自我概念是贯穿主体内心世界的一条主线,是影响主体自我教育的关键性因素。塑造什么样的自我概念也是主体自我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在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为此,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我国思想家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正确认识自己是自我教育的前提,而真正做到正确认识自我是通过比较实现的。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比较而实现的。他把这称为“过程。”社会比较构成了自我认识中的“背景距离”,自我在这个“背景距离”中通常更多地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和不足,从而产生自我教育的需求和愿望,把握自己的努力方向。

其次,帮助大学生协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青年大学生目前最大的问题往往是由于过多地从自身需求出发,脱离个人实际状况,社会要求和历史条件而使理想自我设计过分完美,与现实自我差距太大,因达不到目标而失去追求的信心,由自负变为自卑、颓废甚至倒退。因而,要真正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首先得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立足现实,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提供的可能性,提出适合自己特点的道德目标,分步骤地达到社会所要求的理想人格。

第三,加强大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过其行”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曾说:“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④所以,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还要落实到践行上。通过行为训练检验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使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沿着正确的路子迈进。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训练,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锻炼道德意志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大学生自我控制和监督能力还较差,往往不能自控,其主要原因是意志力薄弱。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坚强的意志,才能不以客观外部影响为转移,始终坚持道德原则,控制自己的心理、思想意识及行为,自觉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去克服困难,排除来自内外部的各种障碍,实现道德的不断完善。要训练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就必须要求他们在履行道德义务中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坚定的信念以及崇高的责任感、义务感,这是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39-01

当今社会已经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从认可学历到认可技术之间逐步转变,要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把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目标从提高“就业率”转向提升“就业力”,如何切实有效的提高大学毕业生力,教育部门、高校、社会各方面也都在为破解这一难题而积极的出谋划策。

1 就业力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分析

1.1就业力的概念及内涵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界定,就业力不是一个名词的统称,根据求职者角色、企业要求进行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大学生的就业力,在学校期间就必须完成的就业力训练,通过系统的就业力训练,提升初次就业的成功率;二是普通求职者的就业力,结合在校期间的就业力训练和自己已有的工作经验必须完成的就业力训练,通过“就业力提升性质训练”,提升能力的持续性。

1.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及内涵

大学生涯规划内涵的实施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或者字面上的计划,更是包含大学生涯规划、引导、实施以及最终的监督审核直至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系统性工程,是今后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大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认识职业岗位从业标准,了解人才市场用人需求状的基础。

1.3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力之间的关系

在就业力视角下来看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学生把“规划好大学生涯”作为前提,学校为其提供引导、激励、服务和保障的过程,加强其就业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内化体现在“就业力”提升的目标上,二者既是相辅相成,又是互为因果。

2 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2.1有利于大学生抓住自身职业生涯规划黄金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层次推进,人生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最终必将走向社会,他们只有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才华,才能充分获得相对竞争优势,才能充分发挥潜能,体现自我价值。

2.2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学习主观能动性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大学生确定自我的奋斗目标,调动自身积极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大学生自觉进行终身学习,使自身就业力逐步得到提升;能够有助于大学生探索到适合自身的职业机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2.3有利于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是以专业学科为体系,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力,要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突破口,形成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在现有教育体系中注重把专业能力和就业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更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

3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及有效途径

3.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高校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指导欠缺

绝大多数高校没有成立专门职业生涯教育机构,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机构基本上是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或招生就业处等。许多高校充当生涯规划指导的老师大多由辅导员或就业老师兼任,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缺少时效性和针对性。

3.1.2学生科学的自我评价体系欠缺

大学生普遍对自身缺乏充分了解,一是自我评价过高,职业目标定位高,不切合实际,理想与现实间的极大落差;二是自我评价过低,目光狭隘,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能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三是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期望值过高,不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对职业的认识,多数集中在几个热门职业,缺少理性的思考与规划。

3.1.3科学性、合理性的评估与后续反馈机制欠缺

大学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宏观上,它涉及到家庭、高校、社会等方面;从微观上,它涉及到高校的就业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以及学院、班级、学生等多个环节。整个生涯规划需要在实施中得以检验其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目前大学生生涯规划由于缺少实践,因此缺少对规划各个环节的诊断,难以对规划做出调整与完善。

3.2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3.2.1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积极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断深化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使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和发挥他们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作用。

3.2.2完善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精细化目标方案

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分类指导,贯穿大学学习全过程,指导学生严格做好自我评估、环境评估、明确目标、执行策略、及时反馈五个步骤,要对学期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未完成目标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解决障碍的对策,并进行修订与完善。

3.2.3完善引入社会市场职业标准服务体制

高校要积极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引导体制,制定相关保障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体系,提高职业咨询师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建设与大学生实践相关的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市场相结合,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实现与社会的良好接轨,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真正起到职业的指引作用。

篇6

作为初学者,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

作为参与者,我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作为领导者,我具备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受过系统的经济相关专业知识训练,有在多家单位和公司的实习和兼职经历;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a)自我评价要求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主动作出评价。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自我评价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和进入角色,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密切校方与教师的关系。第二,可提高教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可信性和有效性。有时候,仅仅根据学生、学生家长或他人提供的信息和数据,来判断一位教师的工作表现难免有失公正。课堂听课获得的信息又往往是局部的。在这种情况下,向评价对象提供“自我画像”的评价机会就显得十分必要。第三,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自我评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提醒自己的职责范围,促进教学技能的改进和知识的增长。第四,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可以要求评价对象采取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从工作的各个方面评价自己的工作表现,阐明存在的优点和缺点。第五,为了帮助评价对象有效地总结自己的工作表现、扩大评价对象的思路、明确评价的范围、保证教师评价的系统性,可以事先向评价对象提供参考提纲。

以下是英国维纳斯中学《教师评价计划》中“自我评价表”的填写项目:

ü在你的工作中,你最满意哪些方面?

ü在你的工作中,你最不满意哪些方面?

ü你在工作时受到哪些条件限制和遇到何种困难?

ü在过去一年里和过去两年里,你采取何种措施提高你的专业水准和获得工作经验?

ü在未来一年里,或者从长远来看,你希望用何种方法来提高你的专业水准和加强你的工作经验?

ü在评价面谈时,你还希望讨论哪些其他问题?

b)1、拥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沟通和组织能力,为人正直、能吃苦耐劳、爱好广泛,有极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四年的大学生活造就了我——钢铁航海人!我愿用自己的双手与您共同打造.....美好的未来。

2、热爱集体,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性格开朗,乐观.并有处理突发事件之能力.

通过对贵公司的了解,感觉贵公司实乃我理想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并发挥自己所学的理想场所.在此,我诚挚的请求加入贵公司,希望贵公司能给我机会,我会尽自己所能为公司服务.最后,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3、本人积极向上,学习刻苦努力,团结同学,热爱集体活动。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社会荣辱观。

4、为人正直,责任心强,上级交给的任务能及时很好的完成,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善于交际,能正确的处理人事关系,团结人心。非常想加入.....公司,如能有幸进入贵公司,必将努力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尽心尽力

5、通过对贵公司的一些初步了解,本人很希望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自信我的能力和热情能使我为贵公司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在此,衷心的祝愿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c)长期以来,我们受泰勒目标模式的影响,局限于通过量化范式下的标准化测验、常模测验而取得的尽可能精确的分数作为甄别、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教师通常以“分”取人,把分数作为同其他学生比较、判断的重要标尺。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善意和关怀逐步被考试分数所取代,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意识等都在博取高分之中逐渐被泯灭。笔者认为,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中心的自我接受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自我接受评价是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中心,结合教师等他人的评价,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在形成积极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主题性的评价。它是对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进而以改进自我为目的而进行的评价。

一、重视差异,发展个性

自我接受评价不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它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内容、方式和策略。它指向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致力于整体性评价,给学生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真实地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总的来说,自我接受评价是一种重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主动参与,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自主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它关注的是学生人格的尊严、学生潜能的激发、个性的张扬、素质的全面发展。它强调学生的内省和反思,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激发学习的激情,使他们富有朝气和活力。自我接受评价体现了新的课程评价观,无疑将成为评价改革中的新亮点。

二、积极乐观,自主参与

自我接受评价是学生积于原有的自我认识,依据自身认可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自身整体或某方面素质的发展所做出的认识和判断。自我接受评价认为,个体的发展与完善主要依靠主体的自我反思、自我调节来完成。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受评价的对象。学生在参与对自身学业成就、情感态度、生活态度等各方面的评价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自身成长进步的愉悦,较为全面、整体、动态地认识自己,从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教育自我,发展完善自我。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外部评价作为有益的辅助和补充,能使自我评价更为客观、理智、公平。外部评价被主体接受后,最终转化为自我评价,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以人为本,自我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以严格、统一、标准的记忆式测试获得的“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作为对被评价对象控制和改进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但是却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忽略了人的情感,忽略了人之为人的本身。自我接受评价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评价、反思,使每个学生能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自我,肯定自我,进而督促、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完善自我。 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计算机类的书籍,并参加了一些计算机水平的资格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

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院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篇7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有效评价 自主学习 深远影响

引言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大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共识,尤其是对于自考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不高,且缺乏对学习目标准确而清晰的定位。因此,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内部动力不足,被动学习表现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实践证明,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一、教学过程中评价的意义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执教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参与课堂活动时的表现加以评点、肯定和激励并给予必要纠错或引导的做法。凡具有亲和力的老师,通常会很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会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评价,促进教学步骤的实施与推进,在评价中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并最终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恰当、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激发并延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误;有助于形成一个宽松和谐、能让学生感觉安全舒适的教学氛围。

二、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监控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庞维国,2004:12)。我们倾向于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能力,学习者应该培养这种能力和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自主学习又是一种态度,学习者自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即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从横向角度来说,如果学生本人对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时间、学习结果等各方面都能自主地做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从纵向角度说,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也是自主的(邓小英,2007)。

三、有效评价实施及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课堂实施评价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内容、方式的多样化。

英语学习中可以采取分项及多角度评价,如按教学内容分为:词汇、语法、句型、课文等;阅读技能(包括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速度、背诵能力和理解文章的能力等);对课堂参与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讨论发言等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另外,关注过程,用经常性评价代替偶然性评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考查,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为学生成长提供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开个好头,使得学生能够在自我意识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能学”。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评价、合作评价、自我评价等形式。教师应把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树立信心,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这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从而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与帮助。

3.评价的科学性,力求客观、公平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评价这一手段激励每个学生不断争取进步,对于准备不充分或一次表现不理想的学生,可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总之采用各种鼓励措施,能够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另外,英语测试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部分。对教师而言,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测试与评价,可以获取英语教学中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测试与评价可以督促他们复习功课,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促使进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的语言、手势和微笑都是进行教学过程评价的有效方式。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伸出的大拇指、一副真诚的笑脸都会让学生感到鼓舞和振奋;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尽量避免用坚决或不容质疑的口气纠错。可用商量或委婉的口气提出改进建议,既可进行纠错,又能保护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由对教师的信赖转化为对学习的自主。在教师民主的领导下,学生较喜欢学习,自主性强。教师的鼓励和期望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结语

总之,教师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知识、思维、能力的构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这种影响产生于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有效的评价。有效的教学过程评价促进了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对教和学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愿意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自。

参考文献:

[1]梁燕葵.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1).

[2]金莺.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评价[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5).

[3]祖瑞.运用“四位一体”,发展自主学习能力[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6).

[4]李俊芬.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教师反馈策略模式初探[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

篇8

要想更好地培养社会所欢迎的优秀人才,更新旧的学习方法观念非常必要。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中,有关学习方法的优秀传统遗产不胜枚举,但有些观念也失之偏颇,如“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等。陈旧的学习观念,源于对学习方法的片面认识和狭隘的实用主义经验论。这种陈旧的学习方法观念不更新,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系则不可能建立。

在更新学习方法观念时,要注意克服与此有关的一些模糊认识。如,“先进的学习方法好是好,就是太费时间,学不了”,这往往是学习吃力,时间不够用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情况并不是这样,学习的环节并不是孤立的,前面的学习环节是后面学习环节的基础,后面的学习环节是前面学习环节的发展。可以说,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加速运动,越学越快,越学越有力。

又如,“一个人一个样,别人的方法没法学”,这往往是学习较好而不急于改变现状的学生的想法。他们过于强调个性,否定在学习方法上有普遍的认识规律可循。实际上,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多是十分相似的,把他们共同的科学方法抽象概括成一套学习方法,一般来讲是适用于每个学生的,是可学的。关键是学习时一定要和自己的情况相结合,不要脱离了自己的实际。

再如,“我曾经学过人家的学习方法,结果成绩反而下降了”,应该看到,在改变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摸索和调整的过程,学习成绩暂时下降一点是可能的。但暂时的下降,却可以换取学习上长期上升,所以是值得的。为尽量避免发生这种现象,从稳妥考虑,改变学习方法,可从学科的一个环节开始做起,不断总结、逐步展开。

二、正确认识大学时期学习生活的特点

当一名大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开始大学生活后,学习生活的反差会诱发产生困惑,重要的是应该在困惑中认清大学学习的新特点。

大学的学习生活与中学有着较大的差别,它会使人产生一连串的困惑:大学老师不如中学老师讲课我爱听?大学同学之间关系不如中学的更亲切等,似乎唯有中学时代的一切才值得留恋,使每一位新生感到困惑。当你开始对大学生活产生迷惑时,也正是你鉴别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时,只有开动脑筋、认真分析比较,认清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才能自觉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不应在读完大学后回忆起来才清醒。只要认真学习往届大学生的经验,注重科学学习方法,就会在上大学后短时间内认清和利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几个突出、主要的特点。

(1)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中学以课堂上教师讲授为主,自习少,学习速度慢,学习内容当堂消化,课后巩固。而大学学习形式则灵活多样,课堂讲重点、难点,课后自行安排、消化时间多,学生自主安排查资料、听讲座以及选修课程等。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具体,不强求一律。

(2)学习内容的多层次性、抽象性。中学内容几乎是同一层次上的基础知识,教材侧重叙述现成理论,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大学则是步入科技前沿的定向学习,除了基础课、技术基础课程外,还有专业课、选修课等,内容在深度上大大提高、在广度上多方面综合,教材侧重分析说明、理论性强而且抽象。

(3)学习性质的专业性、定向性。中学是不定向的基础课学习。而大学则是定向的专业学习,往往具有一定专业要求,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为此要向学生传授各种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当你真正找到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异同点了,新的学习兴趣就应运而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就会大大加强。

三、善于总结经验,学会自我评价

每个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要认真对自己旧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看哪些是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哪些是不科学的。分析后就要大胆地尝试用科学方法来取代不科学的。旧的学习方法已成习惯,要改变是比较费力的,这就需要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这种“惰性”和思想上的各种障碍。事实上,聪明的或者能力强的学生善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检查、总结自己的学习效果,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带着学习中的问题去请教,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

因此,对一个优秀大学生来说,学会自我评价和根据反馈信息正确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也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盲目追求分数的心理,是由诸多外在因素影响而造成的,这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也不利于接受全面、准确的学习反馈。只看分数,并不能看出自己的学习中有什么长处和短处,只能得出一个等级的数量概念。因此,善于学习的学生应该通过向教师进一步请教和询问,比较自己和他人的答卷或作业,进行反思和反求等。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以利于改进学习方法,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成为时代英才。

学习中要勤于总结,善于反思,不断探索。关注一下自己经常在哪些方面出错。总结和分析的力量是巨大的,总结比成绩更重要。在平时学习中,要重视过程,结果不必太看重,要看重每一次考试后的反思,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这是对自己知识体系查缺补漏的最好机会。平时做题时要主动积极地追寻在题目和解答之间的必然联系,总结做题规律性、归纳习题普遍性,把题目做活。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巩固起来并转化为需要的有关学习方面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在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自由获取知识的成果时,受益良多。

当前,在这方面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亦比较突出。如不少学生学了多年语文、数学,却没有受到应有的严格训练,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在阅读教材时“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听课时不动脑筋,专等教师灌输;做作业时不仅语句不通、违犯逻辑,而且书写时潦草随便,错字连篇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 学术诚信 诚信制度

一、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含义

制度的概念是源于西方信用社会语境下的一种方式,英文的表达为“institution”,泛指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和行动准则。杰克・奈特总结出制度具有两个特征:“第一,一个制度是一套以某些方式构建社会互动的规则。第二,一套规则要成为制度,相关团体和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了解这些规则。”[1]道格拉斯・C・诺思对于制度的认识和杰克・奈特相似,他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规范。”[2]廖小平认为制度:“一般被看做一种由人们所制定或自发形成的,具有普适性,以激励、支配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和规则体系。”[3]由以上三位的观点可见,制度的含义极其丰富。

二、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内容

(一)加强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建设前提是要引入社会个人信用系统,并建立统一的、电子化的学术诚信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大学生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就是大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记录和反映个人学术诚信表现,以个人或者学术团体为单位、以电子化数据材料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学术诚信档案中的学术诚信行为记录是根据学生真实的学术科研活动为基础进行记录的,不是凭空编撰的,是学术诚信行为的实时记录。这种形式的学术诚信档案制度有可操作性强、记录对象的针对性、学生的实时参与性及教育性等特点。

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可操作性表现在:学术诚信档案中的所有记录内容都是大学生在学术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学校学术诚信管理部门、学院学术诚信管理办公室及辅导员等执行主体都能通过数据库系统如实记录在案,可操作性强。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针对性表现在:学术诚信档案是专门对大学生学术研究和学术实践活动而制定的档案,是对大学生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实行动态的管理。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参与性表现在:学校为每一位同学建立个人的学术诚信档案,在学生登录学术诚信档案的第一时间,就要在电子化的“学术诚信承诺书”上郑重签字,并且在以后的学术诚信记录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随时登录个人学术诚信档案数据库,查阅自己的学术诚信档案,对于学术诚信档案的记录存在异议的,可以直接向学术诚信管理委员会提出,并申请重新审核,整个档案的建立、记录、审核、确定过程都有大学生参与其中。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教育性表现在:学生学术诚信奋斗目标的确立、学术诚信自我教育、学术诚信理想信念的形成及学术诚信行为正确选择等都属于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的教育性体现。

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的培育离不开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其将推动大学生学术规范常态化、机制化的进一步完善,并且带动整个高校学术诚信信念的提升与学术诚信氛围的营造。

(二)加强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就是在正确的学术诚信价值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国家和学校的学术诚信规范、行为准则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目标,使用学术诚信有关的理论基础和规范技术,收集学术诚信基本信息,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信念和学术诚信行为选择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评判的过程。学校层面要成立学术诚信评价机构,主要是为了加强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是以促进大学生学术诚信规范、促进学术诚信制度的发展及调动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道德修养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的途径,主要有高校学术诚信管理机构评议、老师评议、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等。

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的内涵、目的和途径都要求学术诚信评价过程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将学术成果的定量评价与学术诚信的定性评价相结合。学术成果的定量评价是指通过一定的量化指标对大学生的学术成果进行全面的数值量化,如学术剽窃内容所在文章内容的比例,引用是否规范等,学术失信的量化结果表达直观,但不能明确地描述大学生学术失信的性质。学术诚信的定性恰恰弥补了量化评价的不足,定性评价是学术评价办公室结合多方面的信息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给予性质描述。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评价时针对学术成果给出一个量化结果是必要的,同时也应当给出明确的学术诚信性质评价,将学术成果的定量评价和学术诚信的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将大学生学术诚信的自我评价与民主评价相结合。大学生学术诚信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根据学术诚信规范的标准,按照学术诚信评价的要求,对自己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诚信实践行为上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是大学生在学术诚信评价过程中的自我诚信教育、自我品质提高的过程,但是部分大学生在学术诚信自评过程中隐瞒事实,弄虚作假,以至于学术诚信的自我评价形同虚设,不起作用。所以,必须在学术诚信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公正的民主评价制度,根据学校学术诚信管理办公室、教育者及同学对其在日常学术研究和学术实践行为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鉴定,以保证学术诚信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通过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的实践运用,不仅表明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的内涵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而且使大学生在学术诚信践行和评价中,明确应该坚持什么,抵制什么,从而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按照学术诚信的规范要求和约束自己的学术行为,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的有效运行。

(三)加强学术诚信监督制度建设

学术诚信监督制度的构建是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有效保障机制。学术诚信监督制度,需要学校层面的学术诚信管理委员会、学院层面的学术诚信管理人员、学术诚信教育者、辅导员及学生五位一体的合力,共同对大学生学术研究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第一,建立学校和学院层面的两级学术诚信的监督机构,负责专门宣传和教育大学生学术规范和行为准则,执行学术规范的要求,监督并检查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学术失信行为,加强高校学术诚信行为的监督作用。并且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大学生学术诚信档案数据库,对大学生的学术成果定期进行查阅并组织专家对相似学术成果进行鉴定,确定是否存在学术成果抄袭剽窃和弄虚作假现象。第二,健全大学生学术诚信监督制度的具体制度。如,建立大学生学术诚信科研学术成果认证制度、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的举报制度及学术失信公示制度等,特别是加强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的网络公式制度,定期公示部分学术失信行为的大学生,使学术失信行为暴露在阳光之下,使大学生的学术失信行为完全透明化。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师和所有学生都能够准确地查阅大学生的学术诚信信息。第三,要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监督合力建设。不仅要结合学校、学院、教师、同学及大学生自我的学术监督合力,而且要重点加强对教师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监督建设,不仅要加强全面监督建设,而且要加强重点监督建设,形成学术诚信监督的合力。

因此,健全完善学术诚信监督制度,形成学术科研的活动的大众监督制度,让学术科研活动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保障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加强学术诚信奖励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和行为的正确选择是需要全面的激励制度作用的,一个良好的学术诚信激励制度既能调动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培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又能从制度激励上影响学生学术诚信行为选择倾向。第一,加强精神激励和榜样激励。对于在学术实践活动中保持学术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学生,通过宣传表彰、树立学术诚信典型等榜样激励手段,宣传学术诚信信念,激发大学生对学术诚信的内在认同感和责任感,调动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积极性。第二,加强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对在学术实践活动坚持学术诚信的学生,不仅要给予学术诚信荣誉激励,记录学术诚信档案中,而且将学术诚信作为学术成果评奖评优、大学生入党等方面推荐的参考标准之一。

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激励制度的建设,就是要使大学生从内心和行为上都认可学术诚信,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学术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学术诚信思想信念,形成规范的学术诚信行为。

(五)加强学术失信惩罚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在实施过程中的核心是如何正确合理地的利用制度的强制惩戒的功能。运用制度的惩戒手段是利用高校的行政文件,利用一定的行政办法对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做出相应的强制性的行政处罚过程。因此,要保证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内容的完善及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更需要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对学生学术失信行为要做出详细的规章规定,并且要明确学生学术失信后的惩罚力度等制度方面的建设,才能促使其自觉养成学术诚信品质,在学术活动中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

第一,明确大学生学术失信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生学术失信惩罚制度建设的关键。要对学术失信行为进行认定和鉴别,通过教育和宣传促使其明确哪些行为涉及学术失信,从而形成学术诚信的自我约束。第二,大学生学术失信惩罚制度建设要明确规定大学生学术失信的不利后果,将学术道德教育和制度惩罚手段相结合,根据学术失信行为的认定标准,针对不同程度的学术失信行为,使用不同程度上的学术惩戒手段,促使大学生明确学术失信的代价远远高于用过学术失信获得的学术荣誉和学术成果,使其收敛学术失信行为,规范学术诚信行为。第三,要加大对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严惩力度,绝不姑息。对于在学术实践活动中失信的学生,要依据学术失信的不同程度,从谈话劝诫、通报批评、行政处罚甚至法律制裁,绝不轻易让失信者逃脱惩罚。通过严厉的学术失信惩罚力度,让大学生对学术失信行为产生忌惮心理,促使其在学术活动中不敢违背学术诚信。

大学生学术诚信惩罚制度就是要发挥制度的威慑作用,从制度约束的严厉性着手,促使大学生在学术实践活动中约束学术失信行为,信守学术诚信。

(六)加强学术诚信反馈机制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是完善学术诚信制度内容的过程,同时也是制度运行的实践活动。但是现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滞后性及有制度但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等问题,所以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及时反馈制度,对于学术诚信制度内容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能够及时调整、补充、完善和创新。

第一,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内容出现滞后性的时候,要及时地自我调整,删除制度建设内容中不符合学术发展的内容,补充和完善与实际学术诚信制度发展相适应的内容。第二,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反馈的现实问题,结合实际学术发展情况,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改革和创新学术诚信制度。

只有当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与时俱进,才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且自觉地形成对学术诚信制度的信念与敬畏感,从而促使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内容日趋完善,实施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美]杰克・奈特.制度与社会冲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3.

[2]卢现祥,等.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15.

[3]廖小平.论诚信与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129-137.

基金项目:

1.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的路径研究”(2012SJB710020)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考核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8-0081-02

最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很多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方向对其展开了研究和讨论,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定位在干预功能、发展功能以及预防功能,对这门课程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做出了相关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这门课程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但是部分学校只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而忽略了对这门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这门课程的考核形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实际效果,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也不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所以,对这门课程考核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体系的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制度以及教学效果评价一直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难点。绝大部分的教学工作者都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方面,很少有研究学者涉及这门课程的考核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即使有研究学者指出,但仅仅是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指出问题、提出建议,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实践操作无法跟上理论的研究。

1.实际教学和课程考核脱节

传统的课程教学考核方法主要采用卷面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把这种考核形式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很多教学工作者逐渐意识到,这种传统的考核形式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不能如实地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随着文明社会的不断建设,很多教学工作者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注入式、讲授式已经无法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做出了改革和创新,但是这些教育工作者忽略了对考核制度的改革。在对这门课程进行考核时仍然使用传统的考核制度考核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导致实际教学和课程考核的脱节。

2.考核方式单一化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考核这门课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卷面考试,一种是期末论文,还有一种就是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考核,其中应用最多的就是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但是期末考试也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方法,通过卷面测试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使用这种考核方法,学生基本通过考前的一周复习就可以通过考核,甚至还可以取得高分。而平时成绩主要和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及课下作业有关,但是作业抄袭、点名帮答到的现象在大学已经屡见不鲜。这种形式的考核不仅过于简单,也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3.考核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

部分高校对这门课程的考核只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上,忽略了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学校对这门课程的考核基本上都是一次性考试,考试的成绩就代表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这门课程的成长变化完全没有注重,这使课程考核无法做到公平公正。

4.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

虽然绝大部分高校采取的考核方式一样,都是通过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的结合,但是对于平时成绩的考核,并没有形成统一、严格、科学的评分标准。甚至有些学校的任课老师自行决定平时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重,这种考核制度既不能保证科学、公正,更不能反映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实际效果。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的改革和创新

1.明确考核的目标

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它要求这门课程要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完善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自我认知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根据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这门课程的考核目标。具体考核目标应该包括这些内容:(1)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自我心理保健意识的情况;(2)检测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3)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状况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4)学生反馈的信息,促进教学工作者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2.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首先,摒弃传统单一的考核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从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情况。摒弃期末考试或者期末论文考核学生成绩的考核方法,使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其中过程性考核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比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考核学生个人的努力程度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等。然后定期进行小结考核,最后结合终结性考核,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采用量性考核和质性考核有效结合的方法。量性考核是指通过学生在学习前后的心理素质变化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比,观察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否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而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质性考核就是通过记录和文字描述,即通过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情况,老师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来完成考核。再次采用多种考核主体有效结合的方法,老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可能过于片面,因此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其他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同学的反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自己行为的一种反思,可以作为老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最后采用课内外表现有效结合的考核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要观察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因此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只局限于课堂的考核,应该把考核的重点向课外倾斜,考核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3.注重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的考核

学校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体验、感知、合作、分享,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教育部明确指出,教学的评估不仅是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评估,也是对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评估。因此,不应把考核的重点都放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而应该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任课老师可以通过其他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对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提升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考核成绩比例。

4.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明确评分的标准

课程考核应该由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组成,要求平时考核占到总成绩的40%,主要考核学生课堂内外的表现和学生自我体验,其中课堂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发言次数以及学生的听课态度,老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科学合理客观地给出学生在课堂的考核分数,课外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情绪管理、自我认知、社会生活适应等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并根据同学、家长和其他任课老师的反馈信息,科学地给出考核的分数。自我主观体验主要是学生对自我的分析总结,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考核学生的心理素质,并给出相应的考核分数。

三 结束语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创新,不仅满足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要求,同时还有助于促进这门课程的发展。对这门课程考核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陈龙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9):127~128

[2]徐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与创新[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