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10:1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期共有64名教师积极参与自我课堂展示活动,共展示114节,涉及11个科目。我们采取由教研组长组织,每位展示教师精心备课,制作课件,自觉展示的形式。这次展示课活动,基本上反映了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情况,同时也体现了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效果,使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校教师学习实施新课改精神的教研教学现状。具体总结如下:
成绩方面:
1、展示活动体现了可贵的教学精神。
无论是教研组成员还是展示教师从思想上对这次活动都十分重视,每个人都积极认真地准备,注意发挥集体备课小组的智慧,在备课时体现了虚心的精神;认真参与展示活动,在自己的课堂中展示了勇于摒弃、大胆实践新理念的精神;积极地听课,发扬好学的精神;认真地评课,表现了真诚的态度。在这次展示课活动中,有许多骨干教师积极指导被培养教师,合作备课、听试讲、集思广益,这样不仅对教师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培育了新课改中最需要的合作研讨精神。
2、大胆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间。在这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自觉转换角色,努力将新课程新理念落实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具体体现在:
一是注意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们在上课时十分注重用自然亲切的教态和具有感染力和激励性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更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二是课堂上更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到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再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如语文课的互相评读、兴趣阅读,数学课的玩中学、学中玩,算法多样化,以及其他的游戏促学等,把学生纳入双向、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不断肯定与鼓励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各个层次的同学更多地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勇于探究的人文素养。
三是教与学形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不仅出现了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与学方式,而且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课堂上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读有所悟意识的强化和能力的培养,关注个性体验,使得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自主相得益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学生乐学、会学,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是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前布置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注意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实验发现、读书讨论、交流辩论、剪拼画组,有的教师还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观察、测量、比较,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中学习知识,品尝到学习的快乐。课外作业设置注重形式多样,自主选择,实践性强,让作业成为快乐。
五是注意拓展延伸,体现了开放的大教学观。一是注意课内外的相关知识链接与拓展,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限延伸;二是注意沟通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增加了趣味性,也体现了课改精神。
六是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的读书写字习惯,数学的计算解答习惯,都成了课堂关注的基点。
3、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绝大多数教师都利用了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抽象的文字、概念、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具有趣味性,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的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积极准备了教具,制作了形象的头饰图片及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4、加强展示课评估,落实展示活动的实效性。无论是一节失败的还是成功的展示课,应该说对我们都是有益的,成功处见经验,失败处看偏差,因此我们都开展了以教研组为主的研究活动。个人说课、大家评课和进行个人教学反思是本学期展示课的主要评估方式。这样就避免了以往草草收兵和展完了事的不利做法,促进了展示教师备课能力、评课能力、上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初步构建了“实践——反思——再实践——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
存在问题:
这次活动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欠准确,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二是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新理念的理解还不够准确、不够透彻,仅停留在表面,以至于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或是对新理念的认识有偏差,有些课目标盲目追求全面,内容过于庞杂,上成了“大杂烩”,反而效果不好;三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教师语言不够生动,缺乏感染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四是有的教师学了新理念,丢掉了原来非常优秀的教学机智、教学方法、教学风格。
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些老问题和
新困惑要引起注意,以下几点非常需要我们进一步商讨和改进:
1、忽视了板书的直观演示和提纲挈领的作用。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是运用课件代替板书,其实这是不对的。大家一定注意到你在课件里的板书设计根本无法代替真正的板书设计,真正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当堂知识的学习思路,强化知识点,总结学习内容等,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和语文课,更需要美观而实用的板书。
2、急躁心理导致的形式教学:在现在的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满堂问”“满堂说”的现象,学生往往还正在自学、正在读书或正在讨论,老师就指名“你问”“他问”“大家问”“你说”“他说”“大家说”,学生起来发言不理想,老师又开始引导重新从头学习。这样流于形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浪费了时间。倘若这样循环下去,后果可想而知。
3、开放整合和学科特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现在的课堂上,教师们都非常注意充分体现这一点:课外资料、图片等大量的资料走进课堂,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是自主发现、探究的过程。但忽略了学科的专业主体,一节课大量的时间游离于课本之外,有笔墨倒置的嫌疑。新课程教学中提倡学科的整合,仍要以学科学习目标为依据,为提高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服务。
4、多元解读与解答和价值引导。课标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等于教师要放弃价值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可能出现偏差,这是真实的,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要尊重学生而无视这种偏差,很随意地对发表见解的同学都加以肯定,而应该把这种差异及时地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加以运用,在交流、对话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情感。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和见解,但还要让他们明白谁的做法最好、谁的认识正确,哪种做法简便而有价值,不能把尊重和鼓励之间画上等号,更不能认为这样全盘肯定就是鼓励,就是尊重。
几点建议:
1、我们个人的基本业务素养提高要从钻研教材做起。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要把枯燥无味的知识上成使学生乐学的趣味、生动课,需要钻研教材。要想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是能驾驭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有的课为什么思路不清晰?为什么重难点不突出?为什么容量不恰当?为什么既定目标达不到?反思一下,我们会发现根本原因是对小学阶段的1—10册教材没有融会贯通,不能准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更谈不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还是要从钻研教材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阶段的知识能力结构,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让个人业务成熟,专业精通;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理性反思,准确领悟新课改理念的实质,积极投身新课改大潮锤炼自己。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也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工作不再固定于一两种现成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大胆探索,尝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合理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解,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多想想我们原来的方法哪些是值得发扬的“经验”,已经被证明了是先进的、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哪些是必须革除的“弊端”,避免盲目地认识和实践,踏踏实实纠正自己认识和实践中的偏差,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不要人云亦云,特级教师孙建峰说得好“仿我者死,学我者生”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更不要“课改一来,原来的全改”,把原来那些优秀的方法都彻底抛弃了。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具有自己思想的人,做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
3、尽快完成新课改实施中的角色转换。一方面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成为一个学习者。其次要学会当一个合作者,变孤军奋战为集体战斗,积极落实集体备课制,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准确把握新教材、驾驭新课堂的能力,增加实施新课程的效果。三是做一个研究者,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至力于改变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和课堂的主体的思想观念,实现角色转换,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权威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转变。并尽快适应这个角色的要求,熟悉角色的“业务”。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伙伴关系,善于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活课堂,变解答问题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有效的自主学习成为基础与前提,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身临其境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从而实现基础阶段基础学科的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培育热爱学习、乐于合作、乐于探究的情感,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篇2
长期坚持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可以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任何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学业务素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其中,善做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有心人。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加速自己成熟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进行自我反省,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长善救失”,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长善救失”,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既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也难免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的“长善救失”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第三,有利于复习借鉴,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及考核的特点,决定了高三年级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能力考核要求高,时政性和思想性强;既要精讲精练,又不能猜题押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平时笔录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从中可以判断出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觉悟平时授课中落实很好,学生掌握得扎实;哪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学生掌握得也不够理想。通过对照分析,复习辅导时做到了心中有数、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有较多的课时抓重点、搞热点,有较多的精力从事“培优、提中、补差”,以达到提高成绩之目的。所以。
借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既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
一个虚心好学的青年教师,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性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扬长避短,自我鞭达,尽力追求教学的完善。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l)必须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毕竟属于主观的东西,要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有实用价值,必须如实地反映教学的客观性。这里所说的教学的客观性,是指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必须忠实地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方而和不足方面,切忌随心所欲,随意夸大成功经验,或只记成功之处,不足方面竭力遮盖;要克服露短揭丑心理。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符合教学实际,从而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具有实效和生命力。
(2)必须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般地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内容应以公开课的评价要求为对照标准,落实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要求。从知识角度看,应检查新授课的科学性,检查对教材重点、难点的落实情况,总结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的信息(情绪反映),核对数据、材料等;从政治课德育功能看,应检查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当堂课后的分析、运用情况。此外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应检查的。标准和要求的高低一般与教师成长过程相联系,新教师可以低一点,以后逐步提高。切忌标准和要求的过高或过低。总结的形式一般是在每一节课后进行,以书面文字进行笔录,并依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侧重,或注重知识体系、或注重能力方面、或注重觉悟方面,或三者综合。切忌流水帐式,缺乏理性分析,或每次记录都是老面孔,单调无味,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篇3
纵观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虽然通过灌输式、强化式的教学措施,使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得到了大力的提高,但在长期的实践中,也突显出了一些传统教学方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机械、重复、长时间的数学学习,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基于这种现状,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的教育行业也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数学教学的合理性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1.更新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人们没有办法掌握全部的知识,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强迫学生去学习,需适当地更新教学观念,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发展。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多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却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感受,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转变并更新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十分重要。通过更新教学观念,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2.合理优化数学教学课堂结构。为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中,重视对数学教学课课堂结构的优化、改进也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充分保证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尽量在不拖堂、不拖班的情况下让课堂教学时间得到合理的分配与利用;其次,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优化课堂结构,不能只懂得给学生灌输知识,应该多给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和时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再次,还需保证学生在课堂的作业时间充分,以提高学习效果和作业效率。
3.将生活现象与教学过程相联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将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充分地融合,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与实际,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化发展地同时,以适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或探究式学习。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能力 基础学力
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对于深化初中课改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狠抓教学要点的举措,是落实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初中课改正处于关键时期,以培养学生基础学力为目标的数学教学模式,无疑是深化初中数学改革,落实相关改革精神的重要途径。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
1.1 创新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学生学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落实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这就强调初中数学教学,要基于课改精神,立足“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遵循大纲要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性或合作式等一些类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创新教学模式,很大内容上是基于教学情境的创新。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中,要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有效的教学情境,去调动、启发学生思维活动,以强化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获取的能力。例如:证明不等式 (a,b,m为整数;a
1.2狠抓知识要点,强化“教师的讲、学生的练”。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狠抓知识要点,强化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引导的辅助作用,精讲课程内容,巩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并配以相应的学生练习,这种师生“精讲多练”的方式,对于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精讲的过程中,不是僵化的知识传授,而是基于探究性或问题式的教学活动,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讲述,这种模式下的精讲,突出了教学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适合于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同时,教师的讲要利于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诸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以明确好教学目标,这便于系统性教学方式的形成。例如:在《因式分解》的课程教学中,课程内容比较繁琐,教师的精讲非常关键,对于常用或特殊情形下的方式,以及创新思维下的分解方式讲解,以强化学生对因式分解方式的掌握和巧妙运用。
1.3 激励学生的自我总结,强化自我基础学力的认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内容的接受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激励学生自我总结和反省,以强化学生的自我能力的认识。学生要针对自我学习的表现,诸如课堂反应、活动探究情况、作业情况等,进行自我学习状况和状态的总结,以及时发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或缺失,这点对于落实培养学生基础学力,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自我总结报告,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以引导学生“快乐的学、积极的学、有能力的学”,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强化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些都为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意义
初中教育改革,重在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完善。基于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了课改的精神,深化了教学改革,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和谐社会环境下,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的教学形态、科学的培养机制,对于深化教育意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 深化教学改革,明确教学目标。基础学力的教学培养,依托于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机制。这就强调课改的实质,需要在教学中得到落实。学生的基础学力是多样的,这就决定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以探究性或问题式的引导式教学,组织学生的思维锻炼、探究思考等,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学力。就这点以深化了教学改革,推动了新课改的进步。
2.2 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新课改下,注重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在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尤其是创新能和思维能力等,都是构成学生素养的基本内容。所以,基于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素养,进而形成良性的教学体系。这点对于处于“尴尬”境地的课改而言,无疑是重要的、有意义的。
3.结语
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基于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已成为初中课改的重要内容。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基础学力,诸如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是全面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方面。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学力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并基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互动式的探究性教学,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学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钟坚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力的培养[J]
[2]葛晓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学力[J]
篇5
一、学讲结合的基本内涵
学讲结合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经过不断实践得出来的。学讲结合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理解、消化之后,运用自己的方式将所学内容讲述出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学讲结合将教师的知识内容讲授、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生对知识理解、讲述等多方面融合到一起,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
二、学讲结合应用的有效策略
1.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将学讲结合的方法应用其中,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将小学生传统的“要我学”的学习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状态。主要是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知识讲授之前,与学生共同对学习内容进行探讨,并且要求学生在语文知识预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找出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并且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老师讲授的内容中找到答案,将自己的疑问解答。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层领悟,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热爱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2.认可学生的天赋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者,学生属于被动接受者,仅仅对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接受,并不需要参与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学讲结合的方式,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学生是语文知识学习的主体,通过双方的配合共同完成语文知识的讲授。学讲结合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和计划,给予学生一定的决定权和主动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教师要认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天赋,要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诱导引发,并且不断采用语言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讲自信心。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爱好是任何学科学习的关键前提,只有学生好奇,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探索进行求知。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难以保证,学习效率必然受到影响。教师可以运用学讲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语文知识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学讲,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角色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戴上符合自己角色的面具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游戏表演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理解、消化。
4.加强教学反思
篇6
数学 教学 衔接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一脉相承的两个教学阶段。因此,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促使小学数学知识向初中数学知识过渡,是摆在我们中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呢?
一、分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1、教材的直观与抽象 、
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升入中学后,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
(1)由算术数到有理数。
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
(2)由数到式。
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
(3)由用列式计算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并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
2、思维的单向与多维
我们小学数学的第一思维是算术方法,讲究的是因果关系,逻辑推理非常缜密。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强调先分析再综合,求得这个未知量才能求另一个未知量。初中数学的第一思维是方程,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所以一道应用题,用算术方法往往只有一种或两种方法,而采用方程则方法要多的多。这或许可以说明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差异。
3、课时的宽余与紧张
在小学,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比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全部都讲和巩固强化。
4、学法的单一与灵活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大多数考试时,学生只要熟记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然而,许多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1)立足于新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
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适度加快教学节奏,以适应初中数学的快节奏教学;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有理数、三角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小学教师不要把内容讲得太死,可以适度说明这些内容到初中学习时是有所变化的。
(3) 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小学数学的概括性不如初中数学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归纳,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特别是用方程来解。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4)重视专题教学。
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初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①课前预习,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学生听课时有针对性.
②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书演算;“手到”,即适当做好课堂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
③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复习时要以课本与课堂笔记为主,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应与本组同学讨论,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④独立作业,解决疑难: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本组同学。
篇7
一、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参与到新课中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过程。课前预习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学生参与到这一环节中,提前感知新课内容,才能更好地进行新课的学习。传统的预习方法是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读一遍,能够完成课后的练习就算完成预习任务了。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觉得,从两个方面适当改变预习方法,才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去预习。
学生在预习新知识时不应该只是抱着读一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进行,而应该带着疑惑去钻研,当问题得到解决时,才说明书上的内容真正理解透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学生可以带着“长方形有什么特点?”这个疑问去预习,从而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印象才会更深刻。
2.组织多样的形式进行预习。
我觉得预习的形式并不仅限于学生去完成读书、完成课后练习,我们还可以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等组合来完成预习任务。当然,在预习时我也提倡学生除了阅读教材之外,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收集材料、制作学具等方式获取知识。比如,在学习《认识角》时,课前我就让学生自己在家里找一些角,并根据自己对角的理解,试着做一个角。通过这些预习工作,学生就可以更轻松地掌握新知识。
二、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新课中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新授应该处于最主要的位置,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应该在这一环节中得到充分体现。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是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
1.趣味导入――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很有必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么,精彩的课前导入就必不可少了。我也极力支持这一观点。因此,在讲解《剪一剪》这节活动课时,我在课前引入部分设计了两个内容,一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课前尝试剪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带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类漂亮的剪纸作品。正是抓住了低年级学生对剪纸有着浓烈的兴趣这一心理特征,我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有效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2.趣味问答――让学生在问与答的过程中擦出智慧火花。
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也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枯燥的一问一答形式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厌烦,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厌学情绪,相对而言,激烈的、多样的师生互动更有助于学生专心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3.交流总结――让学生在自我小结中将知识升华。
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时、恰当的课堂小结对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查漏补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地把握学生自我总结的时机,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对他们的知识体系构建能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有显著效果。因此,我提倡在数学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当然,交流小结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小结形式。如果新课内容较复杂,我会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如果内容较简单,我提倡学生看着板书自我小结。多样的小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而且在自我的总结中也能够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
三、课后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新课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后练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适当的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教师延续课堂教学、考察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下面我就从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两方面谈一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课堂练习――立足新授知识,稳抓学生基础。
课堂作业是为了及时反馈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帮助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学情,让学生在练习中稳抓基础知识。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我要求所选练习必须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精挑细选,将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的题目汇总起来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一当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得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求,太过枯燥的练习题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因此,可以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内容。
2.课外练习――把握学生学情,因“才”施教。
课外练习是对课堂教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它能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有效的课外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如何才算是有效的课外练习呢?有人说练得越多效果越好!我并不这样认为。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针对不一样的学情,当然得采取不一样的手段,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练习内容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觉得课外练习的布置需要因“才”施教――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不同的布置。所以,我们可以将练习按从难到易分为A(发散思维)、B(能力提升)、C(基础达标)三类,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A类,中等的学生选择B类,而后进生完成C类基础练习。这样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因重复做题而出现烦躁的心理。
篇8
【关键词】教学;转化;培养;总结
著名数学家笛卡尔说,要善于把“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因此,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运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来组织和讲解教材。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把新问题变成旧问题,一个接一个,步步为营。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初中数学概括性较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还应该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记得在上三角形相似时,我们会想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它是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它一方面可以直接判断线段是否成比例,另一方面,当它不能直接判断要证的比例成立时,常用这个定理把两条线段的比转化为另外两条线段的比。对于没出现线段比的等式,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转化。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理论在证明题中的应用。
我想,我们应该在课前认认真真备课,备学生,努力做到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不搞题海战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永聪.中学数学创新教法—45分钟优化设计[M].学苑出版社出版,1999.
[2]五年中考三年模拟[M].科学教育出版社.
[3]《初中数学教与学》.
篇9
学生不会自主学习是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学生之所以自主学习的能力欠缺正是当前“教师包办一切”的落后教学模式所致。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因此,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曾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和探索,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从小就习惯了抄笔记、被动记忆和完成老师作业, 因而自主学习的意识很欠缺。因此,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是第一步。在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次月考中,许多初中英语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考试失利。因此应当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学会利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来监控自主学习
自我总结与自我反思应长期化,规范化。
写学习情况小结/总结是进行自我反思的最佳途径,一般小结宜每周末一次,总结宜放在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进行,以月考后的总结为例,总结的内容应包括:反思前一学月的学习情况,如课前预习、课堂听课效率、作业完成效果,课外阅读,自主学习策略经验交流等各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并给予相应的自我评;分析本次考试的长处与不足,具体的失分原因;应考策略的运用;确定下一步目标 ,自我确立一个能不断强化学习动机的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体系对学习者至关重要。这个目标体系应包括长期目标(如三年后高中毕业时),中期目标(高一学年度结束时)和短期目标(每一学月结束时)。在月考后的总结中,主要确定下一月的目标,即短期目标,强化学习动机,更能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判断力,形成良性循环。
三、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在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自主评价(self-assessment)应占主要地位;学生的自主评价是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客观的自主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身观,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也离不开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参与,尤其在学生尚未形成有效自我评价能力的初期,教师与家长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主要在于在学习者/学生对自我做出消极评价,妨碍其进一步发展时,教师与家长站在另一个角度在理性地找出不足的同时,更多地找出其积极因素及闪光点。学生自主评价的方式有书面总结,小结,分析报告,口头汇报等等。教师的评价方法有日常观察,书面作业反馈,口头汇报反馈,检测等。
篇10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认为,注重学习策略指导,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可见,调控学习策略(Regulation of strategies)指导运用,能使得学生在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认知能力采取相应的思维方法,发现更多学习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认知思维。在策略指导过程中,突出学生自我计划和互动调整指导,能帮助学生在自我调控过程中指导表达运用,深化理解感知。
一、借助课前导学案引导学生质疑,计划学习思维
教学实践证明,运用课前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英语学习内容,能使得他们在自我主动思考和质疑探究的基础上,更好计划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以导学案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能帮助他们在主动求知的过程形成有效的学习计划方案。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注重凸显多样化和差异化,设计内容丰富而又具有发展性的学习案例,尤其注重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拓展延伸课程学习文化知识,延伸文化背景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视野和思维,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综合运用能力。以这样的形式来活化教学,能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自我计划学习过程中调整思维感知。
例如,在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八Unit1 The written world的“Reading B Appreciating literature”教学中,可结合“Reading A”中的阅读思考题目,给学生设计一定的预习导学案例,可围绕作者的表达意图,设计“The knowledge about Charles Dickens”和“The character about Classical literature”预习思考题目,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阅读学习内容,围绕“How do we appreciate literature?”和“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literature?”进行主动思考。以此为导向,可帮助学生更好计划自己的学习思维。
二、运用课堂任务式合作深化探究,评价学习过程
深化学习过程是调控学习策略的重点和核心。以学生的主体学习发展需要为基础,注重任务式合作探究,能使得学生在彼此交流过程中更好评价自己。通过合作探究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能更好发挥学生的自我评价内化生成作用。
通过课堂任务式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主动评价,能更好增强他们的认知情感。按照课程教学内容要求来丰富教学思维,创设与文本相似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认知;设计具有多元化和层次性的思考探究题目,鼓励学生在主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同桌交流、小组合作、角色表演等过程及运用形式,提出富有指导性的评价意见。
对任务探究过程的指导和评价,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资源和过程产生一定的认知感悟,丰富思维情感。例如,在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B Fog”教学中,可建议学生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解决“Reading A”中的思考题目,并针对他们的交流情况予以评价。同时,运用小组互评的方式,针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Which information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 What’s the character about the old man?”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评价,将自我学习过程转化为主动探究运用,更好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
三、尝试课外反思总结性归纳修正问题,调整学习方法
英语课程认为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反思的方式来调节学习思维、过程,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课外反思总结能使得学生更好地归纳修正学习问题,便于他们将计划、协调转化为自我主动实践运用。
以自我总结反思为切入点,多种注重思维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自我认知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二次提炼和升华,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语言形式予以呈现总结反思过程,像情境对话、讨论交流、角色模拟等方式,让他们在自我总结过程中发现更多学习问题。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不断调整学习方法,能使得他们在学习中始终灵活运用,满足学习发展需求。
如上所言,调控学习策略指导运用能使得学生带着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参与课程教学,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英语和正确使用英语对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7).
[2]周玲.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方法[J].考试周刊,2012,(2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