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1 15:4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本科生导师制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本科生导师制自我总结

篇1

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典型模式探索

北京大学:元培模式1)改革思路.面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北京大学教务部在2001年香山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北京大学必须肩负起培养领军人物的责任.其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能够在各个行业起到引领作用的顶尖专业人才.其中包括了新世纪北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和新模式.同年秋季,元培计划实验班正式成立并招生.2007年,正式成立元培学院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的专职执行机构负责日常管理.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和导师工作委员会,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管理机构负责实验班学生四年全程管理,学生按年级分班,每班配置专职辅导员,不同专业学生混合住宿.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在高年级,实行专业教育.实行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并在导师指导下自由选课的学分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成立了一个跨越现有专业院系的本科生教学组织机构.2)模式内容.元培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实行按院系或者学科大类招生,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按文、理分类招生,入学后,首先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二是全面修订本科教学计划,落实通识教育课程安排,适当减少毕业总学分数,增加选修课,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三是建设跨学科通选课,为低年级普遍实行通识教育准备师资和课程;四是改革全校公共课排课制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和课堂;五是弹性学制,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在3~6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六是实行导师制,学校从各院系聘请有教学经验的教授作为导师,对学生进行选课、选专业、学习内容及方法等的指导;七是管理和生活制度上的设计和安排,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程统一由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管理,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居住,为不同学科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创造条件.浙江大学:独立学院模式1)改革思路.从1984年开始,浙江大学就开始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入广泛调研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美国MIT、哈佛大学等顶尖高校优秀人才培养计划(HonorsProgram)的基础上,浙江大学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改革思路[7].一是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创新创业能力和开放性知识结构;二是形成自由选择专业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完全学分制的培养模式;三是以培养学生持久竞争力为目标,走一条宽、专、交的培养之路;四是以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习气氛为重点,激发学生的热情、激情和创造力.实行宽口径、重基础的前期教育和自主型个性化的后期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2)模式内容.一是构筑宽基础,促进学习自主化.建立重基础、宽口径、模块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实行专业导师制;二是注重知识交叉复合,培育创新创业能力,在国内首创了一种全新的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和培养体系;三是充分统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用开放式的教学和实践环境,开设研讨型课程,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四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五是营造竞争合作的成长空间;六是完善管理体制,从1984年至今的20年历程中,学校5届领导班子、3任校长亲自主导,从教育理念、办班思想、课程设置等进行全盘考虑和指导.四川大学:荣誉学院模式1)改革思路.2000年,四川大学实施了“创新人才综合培养计划”,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进行了大胆探索.吴玉章学院以“汇一流学生,凝一流师资,融一流课程,创一流管理,出一流英才”为宗旨,以“强化责任、夯实基础、鼓励创新、重视实践、深化交流”为人才培养基本原则,以造就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采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优秀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充分发掘、尽早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8].从人才培养实验区管理体制上看,四川大学实行的是荣誉学院模式.学生的日常学习是在各专业学院进行,吴玉章学院只是一个管理部门,主要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部分日常管理工作.学生实行动态管理.进入吴玉章学院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崇高的荣誉.荣誉学院通过高额奖学金、科研项目立项支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撑.2)模式内容.一是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人才培养班.根据“创新人才综合培养计划”,学校在入校新生中综合选拔优秀学生,组建了联合班、学院创新班等创新人才实验班.二是实行课程学分与创新学分结合制.通过实践和研究的参与,使学生体验科学知识生成的过程,激励学生开展科研及创新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取8~10分竞赛或科研学分等.三是鼓励学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任务.学校每年拨款50万元,支持学生开展自拟题目或参与老师科研的项目研究.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帮助他们直接进入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英才班模式1)改革思路.中国科技大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优势,确立了“两段式、三结合、长周期”的培养理念[9].所谓“两段式”,是指科技英才班的基础教育在大学完成,专业教育在研究单位完成.低年级阶段学生着重强化数理基础.高年级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接受优质的专业教育保证教学条件和氛围的最优化.学生实行动态管理模式.所谓“三结合”,是指所系结合、科教结合、理实(理论和实践)结合.学校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的教育资源,坚持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所谓“长周期”就是在科技英才班,实行本-硕-博贯通式培养.2、模式内容.一是学生选拔.在当年录取的新生中进行遴选;尝试在保送和自主招生中改革招生方式,发掘优秀学生;同时,从高中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学习,实行动态选拔和管理机制.二是培养模式.坚持“基础宽厚实”的传统,在低年级基础教育阶段,强化数理教学;在高年级专业教学阶段,配备学业导师,加强学术指导,聘请著名学者参与专业教学.鼓励学生与校内、中科院相关研究院所的知名学者建立联系.利用暑期,安排学生进入中科院相关院所的实验室,接触国际科学研究前沿.注重开展研讨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三是教学资源配置.主要配置优秀教师,实行小班教学,推行暑假学校或大学生研究计划.四是在学生管理中,实行书院式管理和本科生导师制.低年级阶段,聘请校内相关学科的专家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高年级阶段,结合学生参与中科院研究所的科研实践,配备双导师.

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的实践反思

拔尖创新人才科学内涵“拔尖创新人才”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周其凤院士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型大学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报告中指出,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具有高尚品德、博专知识、创新能力,具有明确的目标选择、长期的优势积累和突出的创新业绩,被社会承认的学术、技术、企业和管理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精英人才[10].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叔子先生认为,“知识越高深越渊博,思维越精邃越巧妙,方法越有效越卓越,精神越向上越高尚,文化就越先进越精湛,由这一文化而教育而培养而造就出的人才,其素质、其层次就越高,其品位、其格调就越醇,其影响、其作用就越大.显然,我们所要培养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就应是这样的拔尖创新人才.”[11]不同的学者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认识略有差异.2011年,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4]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给予清晰回答,拔尖创新人才属于精英人才范畴,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具有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特征.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出现的新事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全新的教育理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包括:社会检验理念、精英人才理念和创新人才理念.社会检验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反馈;第二是毕业生对大学教育的反馈,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生动形象的榜样、示范和教学教育的反馈信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毕业生对大学教育的反馈,是学校进行教育评价、教育改革的依据.毕业生信息及其统计规律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有效系统反馈,有利于形成人才培养的闭合信息,是改进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的理论依据.精英育人理念,是走分类办学的道路,由一定数量的研究型大学坚持科研育人、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育人的思路,培养研究型、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精英人才.“学术自由、追求卓越、实践创新”是研究型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在于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就是要把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研究型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创新的平台、学术自由的环境和实践教育的基地.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