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护士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19:2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护士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护士自我总结

篇1

1、处理问题人性化,做到柔性管理当护士不慎出现护理过失后,表现沮丧、颓废,护士长应理解护士,不过分指责,查明所属原因并勇于承担护理管理中的领导责任,积极与家属沟通、协商、解决;让护士有依靠,感受团队的温暖及凝聚力,事后召集大家讨论、规避日后再次出现相同护理问题。因为柔性管理的体制是一种人性化管理,强调在尊重人、重视人、理解人的基础上管好人、用好人。将“柔”方法与“软”控制协调有机结合,做一个具人性化和令人信服的情感领导,从而达到有效的管理。

2、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护理管理者要善于激发下属的工作激情,组织有益的团体活动,缓解、释放护士压力;促进护士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由单纯追求管理效率转向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最大价值。

二、打破传统护理质量分析会议,改变多年来护士长一人在上面讲,护士在下面听的管理思路,让护士人人参与管理

此种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如彼此间缺乏纵向沟通和横向反馈,护士长不能及时全面了解护士掌握护理质量分析会议内容的多少,对全面把握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及时改进与提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之上班者不能及时了解会议内容,口头交流效果不佳……针对上述情况,本人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及思路:通过收集儿科目前存在的问题、不足、护理安全隐患等,利用拍照、备注、制作幻灯片等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标注、讲解,在整个会议过程中,打破传统死气沉沉的护理会议,并购买零食、小礼物等奖励发言的护士,活跃会场气氛,让护士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自己找问题、纠错误、想办法、勤思考、避纠纷,让护士人人参与护理管理,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有质控、有反馈、有整改的完整体系。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管理者,要激励护士的创造力、管理能力、工作热情,激发共同理想及目标,形成群体合力,最终实现管理目标。

三、微信群、短信、QQ空间等沟通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工作表现及护理队伍的稳定性直接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导致不服从医院管理,病假事假增多,甚至离开护理岗位,导致护士短缺等恶性循环。而人际关系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本科室在空闲时间运用微信、短信、QQ空间等多种方式,使护士间相互帮助,关系融洽,及时了解并掌握护士的心理动态,拉近与护士之间的距离,提高护士重要信息的知晓率,激发护士学习的浓厚兴趣,改善护士之间的人际关系,提高了科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建立护士排班要求本,充分体现护士长关爱下属,体谅民心,发挥员工积极性和潜能

护理技术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护理质量,而决定护理质量的关键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因此,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进行人性化排班,既确保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又能满足护士的合理要求。本科室自制了护士排班需求本,有特殊需求的护士在护士长排班前3天将需求登记在排班需求本上,护士长在保证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上,注重护理人员新老搭配,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和谐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员工关系和高度的责任感,能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和潜能,提高人力资源整体效能。

五、结论

篇2

关键词:N0级护士;导师制;培养;评价

1 培养条件

导师要求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急诊4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3],有实习生、进修生带教经验。护士长根据护士能级(原则上为N3级以上)、平时工作能力、带教质量确定导师人选,并与N0级护士进行一对一组合。导师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诸方面对新护士进行指导,科室在绩效分配上,给予导师适当的导师津贴[1]。

导师在与N0级护士组合搭配后,对N0级护士进行1年的跟踪培养。新护士根据本科室《新护士培训计划》及护理部制定的相关考核计划要求,每月进行理论、操作培训,并参加护理部和科室组织的考核。

2 管理与培养方式

上岗前6w,N0级护士跟导师上班,熟悉各班次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目标以及质量标准。采用手把手带教,以及"导师示范、导师监督、护士独立操作"的三步带教方法,循序渐进培养N0级护士工作能力。

3个月之内,对N0级护士进行单独排班以适应工作岗位。在单独排班期间,主要安排跟带教导师搭班,遇到问题及时向导师请教,导师对其工作进行进一步指导、规范操作[2]。

3个月后,根据N0级护士能否胜任急诊科基础工作岗位,决定是否开始给予奖金分配。如不能胜任,则继续与导师搭班,并限定单独排班期限,直至胜任为止;如可以胜任工作岗位,单独排班,与科室其他人员搭班,新老搭配,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自我。导师不定时听取其他同事反馈,跟踪了解所带教护士的工作情况,及时采取帮扶措施,落实并改进。

培养满1年,要求N0级护士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各导师对所带教护士进行总结评价;护理部和科室对护士进行总体考核,合格后方可结束带教。

3 培养内容与方向

3.1护理工作制度 N0级护士在来到新的岗位时,首先应在导师的带教下主动学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工作时多记录笔记,工作之余再进行消化,举一反三,不断积累,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事业观。

护理工作制度的培训应在入科后尽早进行,为接下来的整体全程培训打下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导师应在带教初期,指导新护士牢记护理核心制度,将无菌技术原则和查对制度贯穿始终,熟练掌握各种突况应急流程。另外,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作为准则约束N0级护士,可使她们今早完成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我。

3.2专业理论知识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根据《新护士培训计划》安排,每月进行理论培训并集中考核,主要内容为《护理学基础》、《急危重症护理学》、《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急诊科各班职责》、各种急症的《急诊抢救流程》等。

除了导师对N0级护士进行一对一指导外,科室应定期组织导师交流经验,并根据导师专长和N0级护士共同的薄弱环节,安排新护士集体小讲课、专题座谈等。同时N0级护士还应积极参加科室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危重患者查房等,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临床操作技能和急诊抢救技能 带教前期,导师应指导N0级护士加强护理常用操作如静脉输液、静脉采血、肌肉注射、皮试等的练习,掌握急诊科常用抢救技术如电动洗胃术、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使用、气管插管配合等,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等使用。带教中后期,导师应鼓励新护士积极参与急诊抢救工作,指导其不断巩固所学的各种抢救技能和其他必备操作技能。只有有了硬实力,才能在各种应急事件和抢救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3.4观察判断能力 急诊患者的病情经常在转眼间恶化,甚至丧失生命,病情观察便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不断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操作技能,还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迅捷的反应力、独立的处理能力和强大的预见性。然而对于新护士的培养,这些能力不是朝夕拥有的,导师需要耐心带教、传授经验、认真指导,以各种危重症理论知识为基础,在临床工作中帮助她们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并养成良好的细心观察病情的习惯。

3.5心理素质 首先,新护士对于急诊科环境应该有所准备。外伤出血和死亡都是急诊科最常见的事情,但往往也是新护士最畏惧和不敢正视的。导师应帮助新护士在心理上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去适应急诊科的一切复杂环境。

另外,导师应根据新护士的实际情况,让她们早期独立去应对各种急症和其他危急情况。"置之死地而后生",让他们在独立面对各种问题时,逐渐由紧张转变为冷静,由急躁转变为沉着,由不知所措转变为有条不紊,让他们在独立面对各种应急情况时,学会独立思考,然后灵活应变,最后处变不惊。

3.6个性培养 导师可根据个人所带新护士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进行针对性培养,发掘其特长,扩大其优点,开发其创新思维能力[4],使他们能够在科室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为科室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 评价方式

4.1理论考核 入科1个月开始每月进行科内理论考核及护理部组织的理论考核,科室考核不合格者,扣导师奖金以示惩戒,下月参加补考;护理部考核累计三次不合格者,重新考核1年直至合格为止。

4.2操作考核 入科1个月开始每月进行科内操作考核及护理部组织的操作考核,科内考核为每月三项操作,随机抽签一项进行考核,要求每项操作必须过关。

4.3平时评价 导师定期与护士长沟通,全程汇报带教情况并简单评价。护士长不定期向科内其他护士了解新护士的工作情况,记录评价结果。

4.4自我评价 新护士在培养期间应经常进行自我评价,1年期满以PPT形式在科室会议时总结经验,分享心得。

5 讨论与小结

通过导师制带教培养新护士,不但使N0级护士更快的适应了新的环境角色,也更加规范了他们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大大加速了她们的成长。在一对一的带教过程中,N0级护士在工作时遇到的问题,能及时请教并及时得到有效帮助和回应,一方面提高了她们的操作熟练程度,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她们的心理素质得到了较好的锻炼[2]。这样的带教培养模式,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避免了传统带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1]。

总之,导师制带教在分担了护士长管理方面压力的同时,还有效帮助了护士长对N0级护士的准确了解和评价。导师制带教加速了N0级护士培养进程,提高了N0级护士工作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值得进一步探讨、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温晓平.新上岗护理人员分层次规范化培训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6:78-79.

[2]李英淑,金彩霞.浅谈导师带教制在低年资护士培养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03:444-445.

篇3

【关键词】幼儿园;工作规程; 教职工; 新阐释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9-0019-04

今年3月,教育部新颁布实施了《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1〕新《规程》不仅对幼儿园教职工提出了群体性要求,也对教职工的个体性职责做出了详细规定。与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老《规程》)相比,新《规程》对幼儿园教职工的解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提出同质性要求,指出了教职工应具有的共同特点

幼儿园应将全体教职工的发展纳入到幼儿园的发展规划中来,从壮大师资力量和提升职工素质两个方面着手提高幼儿园师资水平。

(一)配足配齐教职工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指出,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2〕新《规程》则指出,应“配足配齐教职工”。

(二)强调师德建设

要使幼儿园教师具有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意识,首先要让幼儿园教师对其所从事的职业的社会价值以及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进而产生职业的责任感和专业发展的使命感。这其中,师德建设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幼儿园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充分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3〕

新《规程》强调师德建设,将师德视为幼儿园教职工重要的职业素养。

二、提出异质性要求,关注教职工的不同专业发展

提高幼儿园师资水平,不仅要关注幼儿园教职工的数量与质量,还需关注幼儿园每位教职工不同的专业发展。对教职工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学习与专业成长计划,这是帮助教职工在获得共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自身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一)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准入门槛

新《规程》从提升幼儿园教职工学历层次、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严格执行园领导准入标准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提升幼儿园教职工学历层次

新《规程》规定,园长应“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这与老《规程》确定的只要具备“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即可担任园长的标准相比,要求有所提高。对保育员学历层次的要求则由原来的“初中毕业以上学历”调整至“高中毕业以上学历”。学历层次标准的提高,为幼儿园教职工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2.要求幼儿园教职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幼儿园教职工须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新《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园长首先应是一名教育者,因此园长也应获得《教师资格条例》所规定的教师资格认证,从而有利于改变以往幼儿园“外行管内行”的现象。又如,新《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医师应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师执业证书》;幼儿园护士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这些规定对幼儿园教职工均提出了明确的资格要求,为规范幼儿园各部门工作,促进幼儿园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专业保障。

3.严格执行园领导准入标准

新《规程》明确规定,园长须“有三年以上幼儿园工作经历”,这比原来的“幼儿园园长应有一定的教育工作经验”的规定要求更明确。此外,新《规程》提出,园长应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即园长肩负园所发展的管理职责,兼具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三重身份。

(二)关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

1.外部支持

保障和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幼儿园管理者需要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4〕新《规程》规定,“幼儿园园长应为教职工的教育研究创造必要的条件”,即要为幼儿园教职工提供外部力量的支持,并形成长效机制。

2.内部驱动

参加专业学习是幼儿园教职工获得专业成长的前提。相比老《规程》,新《规程》就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增加了一条:幼儿园教师应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这对敦促幼儿园教师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体,唤醒其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内驱动力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

三、注重教职工相互间的交互作用,提倡将幼儿园建设成为合作学习型组织

幼儿园教职工之间平等、共生关系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幼儿园合作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更有利于每位教职工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新《规程》就以下三方面作出了规定,以促进幼儿园教职工之间的互助合作,从而将幼儿园建设成为合作学习型组织。

(一)转变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幼儿园教师不是“被领导”者,而是自主学习、主动研究、自我反思的主体。新《规程》在老《规程》提出的要求幼儿园教师“接受园长的指导和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定期总结评估保教工作实效”,取消了老《规程》中的“定期向园长汇报”的规定,从而实现了从他评到自评的转变,促使幼儿园教师从被动接受与被领导走向主动学习与主动实践。此外,新《规程》将幼儿园教师的自我总结评估放在了“接受园长的指导和检查”的前面,从中可以看出,新《规程》更强调幼儿园教师的自主学习、主动研究、自我反思能力的提升,力求转变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定位,这也是幼儿园民主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赋予幼儿园教师更多权利

为了保障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正常开展,幼儿园领导必须对幼儿园教师进行有效授权,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幼儿园教师产生新的活力。〔5〕

1.自利

保障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实践的自利,是激发幼儿园教师创造性的重要前提。新《规程》将以往“完成教育任务”的表述改为“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这一表述上的转变,意味着幼儿园教师从以往的被动完成工作任务变为主动组织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工作自,并且教育保育工作的内涵也得以明确。

2.赋权增能

丰富幼儿园教师教育职责的内涵,让其拥有更多的专业职权,可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智慧与创造力,从而实现良好的专业发展。新《规程》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职权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如“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等,从而保障了幼儿园教师自主开展教育实践的权利。

(三)幼儿园教职工之间互助合作

新《规程》从多个方面强调了幼儿园教职工之间的互助合作,以促进幼儿园教职工的共同发展。例如,园长要“为幼儿园教职工的教育研究创造必要的条件”“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等;幼儿园教师要“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保育员要“在教师指导下,科学照料和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在卫生保健人员、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等;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要“协助园长组织实施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规章和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指导调配幼儿膳食,检查食品、饮水和环境卫生”等。〔6〕

四、关注群体效应,形成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合力

新《规程》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幼儿园的群体效应作出了解释,力求促进幼儿园教职工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合力的形成。

(一)唤醒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共同愿景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是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愿景和终极目标。新《规程》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说明,要求幼儿园全体教职工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帮助。

新《规程》总则第一条增加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表述,并指出,“幼儿园规模应当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一般不超过360人”“入园幼儿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幼儿园应当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反家庭暴力教育”“幼儿园应当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注重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保持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和接纳”〔7〕等内容,从而对维护幼儿身心健康作出了较详细的说明,提出了较明确的要求。新《规程》还明确提出,“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的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以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园合作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家园沟通顺畅与否关系到家园双方是否能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因为只有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既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又能促进父母的发展,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从而形成幼儿、教师、家长三赢的局面。〔8〕

1.教育家长

幼儿园具有教育幼儿与服务家长的双重任务。新《规程》在总则中提出,“与家长合作的同时,为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这与老《规程》所提的“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表述相比,“科学育儿”理念更突出,更强调今天的幼儿园已经不是社会福利性机构,更是教育机构,从而促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认可,实现家园共育。

2.家园配合

新《规程》规定,幼儿园园长要组织和指导开展家长工作,幼儿园教师要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要向幼儿园教职工和家长进行卫生保健宣传和指导等。〔9〕家长委员会也不再只是“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而是要“对幼儿园重要决策和事关幼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家长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支持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等。〔10〕家园合作由单向的信息传输,变成双向的交流沟通,以促使幼儿园与家长开展良好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6〕〔7〕〔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2016-04-13〕.http://.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2016-04-12〕.http://.

〔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吴振东.论有效提高幼儿教师学习质量的管理方法及其制度建设〔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篇4

文/徐伍莲

我是1979年初中毕业,1981年高中毕业,1984年中专毕业,1984年7月参加护理工作,1994年大专毕业,2006年6月获得护理学本科自考毕业证。说不清我是如何当了护士,只认识到当了护士就应该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护士实在太难,再难的事情只要坚持做下去,也能做出好成绩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9年,我想说的很多,就不知说什么为好。我不能像南丁格尔那样上战场享誉全世界,也不能像林菊英那样德艺双馨桃李满天下,我能做到的就是爱岗敬业,自始至终地热爱我从事的护理工作。不管有多难,我总算坚持下来了。“我22年的护理生涯”、“从护是我一生的快乐”、“护理事业充满希望”、“共建和谐医患关系”等80余篇文章在《当代护士》和《现代护理报》等刊物上发表,就是我苦尽甘来的最好说明。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护士有多难?我愿与护士姐妹们一起畅谈讨论——

服从命运安排踏实做护士

我记不清自己当时是如何选择护士这个职业的,只记得我们高中的史校长和所有任课老师都对学生很好,希望每一个高考上线的学生都能被高校录取去大学深造,我的护士之路就是这些慈祥又博爱的老师帮我选择的。听过来人讲,那时高中毕业能考上师范和卫校的学生就很不错了,能跳出农门吃国家粮的人,就是值得其他学生羡慕的人,自己高中毕业能顺利考上卫校,当然是非常幸运的。

我清楚地记得,参加高考的第一天,我是晕头转向的。因为我们学校离县城高考的考点较远,要坐汽车(那时没有客车)去才行,我体质较差,以前又很少坐车,一坐车就晕车,呕吐厉害,所以,我对高考之后的去向忧心忡忡。我还记得参加高考体检的时候,哭过鼻子,因为我太瘦了体重偏轻,怕落选。记得高考之后回到母亲身边,母亲还牵着我的手,找当地的算命先生为我看过“八字”,听母亲回忆,说我的“八字”很好。我怎么能相信“八字”呢?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我的心情极度焦躁、难耐。我诚惶诚恐地终于等来了邵阳卫校的录取通知书。那是区邮政局的李叔叔,骑单车冒着风雨急速送来的“救命书”——它不仅把我从农村救出来成了吃国家粮的护士,而且让我如饥似渴地学到了维持生活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学会了如何维护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我能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是荣幸的,可是要想成为一名爱岗敬业的护士就是不容易的。

我于1984年7月从邵阳卫校毕业,响应乡镇卫生医疗需要,被县卫生局安排到了滩头区医院工作,从此走上了辛酸苦辣甜五味俱全的护士生涯。第一天跟在郭老师后面上班,我很害怕,怕自己不能胜任工作,挨领导批评,怕病人不满意对我发脾气。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我认识到既然选择了护士职业,就应该踏踏实实当好护士,不给领导难堪,不让病人投诉,不让父母操心,不让同事为难,不让自己难过。从事护理工作29年来,我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就是想当一名爱岗敬业的护士,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无私地奉献给护理事业,奉献给人类健康。

爱岗敬业是做护士的要求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思考,我对爱岗敬业的理解:爱岗就是热爱工作岗位,服从领导安排,遵守单位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早退、离岗、闲谈、做私事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抱怨不偷懒,不损公肥私,以集体利益为重,服从大局,力求把工作干好,让服务对象、自己及其他人都满意。敬业就是敬佩自己所学的专业,相信本专业是一门崇高而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作为本专业人员,应该以精益求精为荣,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护本专业在社会上的价值和声誉,尽能力为本专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爱岗敬业就是不管当初是自己选择的还是他人逼迫选择的,都要做到从接触本专业知识开始,自始至终在本专业工作岗位上踏实工作,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不断学习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一步步向高层次攀登,永不放弃自己最初的选择,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供同行及全社会人士分享、借鉴。

作为临床护士,服务对象是有病有痛苦的人,必须做到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护士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就是要安心临床护理工作,不管病人多少,不管报酬多少,不管国家政策好坏及单位领导重视与否,都要相信"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努力,也能成为本专业的佼佼者,在本专业实现人生价值。在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形下,在岗护士更应该爱岗敬业,争取用实际行动来改变人们对护士的偏见和不理解尊重。只有在岗护士爱岗敬业,赢得了全社会人士的尊重和爱戴,才能让更多的高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心甘情愿地选择护理专业,在大学期间安心学好护理专业,在实习期间认真操练和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在参加护理工作之后,不管别人怎么议论护士及护理工作,都能坚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并把护理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去热爱,愿意为病人服务一辈子,为全人类健康奋斗终身!

护士的职责就是为人类维护生命、减轻痛苦、恢复健康、增进健康。护士是经过系统学习和严格培训,通过考试才获得护士资格证的。只有爱岗敬业,才不会浪费父母的心血,浪费自己的青春,浪费国家的资源,才有可能把自己学到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充分发挥出来,实现护士的职业价值和奋斗目标。假如学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不想从事护理工作,从事护理工作的在岗护士也不爱岗敬业,只想改行或跳槽,那么,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就无法提高,病人满意度也无法提高,医患(护患)关系紧张甚至恶化的局面就会加剧护士的从业难度。哪家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白读书不务正业?哪个护士又真的想让别人瞧不起,非得改行去从事陌生的职业呢?

要做到爱岗敬业实在很难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护士亦如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和挫折:护士少、病人多;医院领导不重视护士和护理工作,同事抱怨多;病人极其家属不理解尊重护士,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医生护士在一个单位共事,收入相差悬殊,攀比心理影响工作积极性;护士晋级难,医院又没有按职称上岗,只有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名副其实;没有时间和科研条件,作为基层护士,想搞护理科研比登天还难;家人及其他亲戚朋友来医院住院找我,各种矛盾或冲突时有发生;要外出学习或开会或考试,也会遇到家人阻拦、同事嫉妒、自己掏钱买亏吃等困惑;想把工作干好的时候累出病了,想向上晋级就没有指标了,想发挥自己的才能大干一番就担心找不到伯乐,想寻找几个知心朋友一起畅谈护理人生就很难如愿……我既不能拒绝这些难题和挫折,也不能让这些难题和挫折影响我的工作和家庭,我总是在矛盾中挣扎,逐步解决矛盾,一直向前。

我在区医院工作期间,最初只有七八名护士,分门诊注射观察室、内科和外科病房。一个护士在门诊上班(一般是安排生小孩之后不上晚夜班的护士做),每天要打几十个肌注针,做十几个皮试,静脉采血化验的几个至十几个,还有静脉输液十几个至几十个不等,这些肌注、皮试、静脉穿刺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还要护士亲自清洗和煮沸消毒(灭菌)后备用。我在区医院大部分时间在内科病房上班,那时内科包括小儿科在内,病人没有性别、年龄及疾病分类,轻的就放在门诊治疗,重的就加床住院治疗。那时小儿高热抽搐、肺炎、先心病、溺水、腹泻的患儿特别多,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需要过硬本领的。也许是我在邵阳地区医院实习的好处吧,不管我上不上班,只要有小儿住院,值班护士感到为难的小儿静脉输液,有人喊我去帮忙(我们的宿舍就在病房背后),哪怕是深更半夜,我也在所不辞。每一次为病人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我心里就有一种满足的,特别是其他护士穿刺几次都没成功的针,而我能一针打好,听到病人及家属表扬“你的技术好,打针又快又不疼”时,那种自豪感就像喝蜜糖一样,舒坦!这就是职业荣誉感吧?我想,当一个人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得到很好发挥的时候,就会爱不释手吧。因为病人需要我们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过硬的护理技术,因为护士太少,走一个就少一个,坚守岗位的护士工作更难、更辛苦,我不忍心看着病人受苦、护士受累,我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任劳任怨地干下去吧。每当受委屈的时候,我就会在心里告诫自己: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护士,我是父母的骄傲,我只有奉献一切的机会,没有后悔选择的余地。

不知道那个时代为何农药中毒的病人特别多,几乎天天会遇到农药中毒需要洗胃的病人,这样中毒的病人来了,病人家属也一大堆,急得团团转。那时医院没有电动洗胃机,全靠人工洗胃——即用前端为胃管(可以直接插入胃内),中间有一个球形的橡胶囊(用手挤压的时候,就可以吸出胃内容物),尾端成漏斗状(可以直接放药水)的洗胃器洗胃。洗胃的原理是利用虹吸作用,即先插好胃管,再将漏斗部抬高(高出头面部30cm左右),从漏斗处灌入药水或自来水300-500ml(救人要紧,没时间去准备冷开水),再把漏斗部放低(低于胃底部),再挤压中间的球囊,利用虹吸作用,使灌入的药水与服用的毒物混合之后一起从漏斗部流出来。这样的洗胃一般需要2名护士,一名护士拿洗胃器操作,一名护士舀水、观察病情及临时用药。如果是晚上来的,就会喊下了班的护士帮忙。经过反复多次的灌水、挤压球囊、冲洗胃内容物,直至洗出来的液体清亮、没有气味为止,再从漏斗部注入30-60ml的硫酸镁溶液导泻,以达到有效洗胃、减少毒物在肠道吸收的目的。

那时候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医院总是调动全院力量全力以赴抢救病人,根本没有医生护士考虑什么有报酬没有报酬的问题,大家一心只想尽快让病人脱离生命危险,尽早恢复健康。农药中毒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是相当繁杂的,一是使用阿托品至阿托品化必须用药准确、及时,遵医嘱从每10分钟肌注阿托品、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小便、皮肤变化开始,逐渐改为每15分钟、20分钟、30分钟……直到病情稳定改Q8h、Bid按时执行相关治疗护理措施;二是护士要手抄医嘱,而且病情及护理记录很多,病房又没有呼叫器,全靠病人家属来治疗室喊护士换药水,病人多家属多的时候,治疗室门口堵得水泄不通,我们护士不得不想办法要病人家属就在病房喊几床的针打完了,凭借我们的听觉及时给病人换吊瓶。同时,在更换吊瓶往返走廊、病房期间,主动观察邻床或邻近病房病人的输液情况,尽可能做到不用病人家属叫喊,就及时为病人更换输液用药或拔针了。三是新入院病人多,这个中毒病人还没处理好,还没有脱离危险,那个心脏病病人心跳停止了,得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复苏术,除了氧气袋、氧气筒,没有呼吸机等先进设备,一旦呼吸停止,只有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几个甚至更多的危重病人在等着我们去抢救、治疗、护理,我们哪有心思想什么报酬啊!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士要做到脑、口、手、脚并用,通过有神的眼睛观察和灵活的头脑思考,准确及时地与医生、病人极其家属沟通,从而避免了差错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我在区医院工作11年,没看到一例病人闹纠纷的,听到最多的是“医生,谢谢你了!”“你们护士在医院工作实在太辛苦了,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护士只是被动执行医嘱,一旦分心,出现情绪化,治疗和护理工作中的各种差错事故就可能随时发生。我曾经也反问过自己“我今天不知怎么了?接连打几个针都没打好,病人都说我走神了。”实际上,就是因为一些家事缠身,影响了我的心情,没有专心打针而造成的。每当出现没有一针见血的现象,我就分析原因:是不是病人的血管太细了?是不是自己太粗心了?如果是自己的原因,就一定要加强修养,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要多看书多思考,争取不再出现类似情形。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就能陆续避免各种差错的发生,赢得越来越多人的满意。

我们护士除了在病房忙碌,在宿舍吃饭、睡觉,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外出透风。每周只有一天假,这一天假如果碰上了亲戚朋友来医院看病或上街办事,就又没有歇气的时间了。有一年,计划生育抓得紧,流产、引产、结扎的“对象”很多,医院没有病床,就把这些“对象”安排到了区招待所等有空床的地方,而医生护士的亲戚朋友归于“对象”范围时,医生护士不仅要做通亲人朋友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按计划生育办事,而且要想办法照顾他们的生活,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在医生护士的家里住,打针治疗,观察没事之后再安慰他们回家,注意再也不要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了。)可以说,当医生护士是没有自由的,听凭别人使唤,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还不能向任何人发脾气。

如今的医生护士越来越难当了,想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护士也更不容易了。我们这些八十年代出来工作的护士,是国家出钱培养的,当想进一步深造读大专和本科的时候,就陆续要自己掏钱读书学技术了。我读高护班时,医院还发给我70%的基本工资,仅仅能维持我的基本生活需要,我的学费及其他费用靠谁?我一方面说服丈夫和公公婆婆,争取他们的支持,二是向台湾的伯父写信,争取他的资助。非常幸运的是,我真正碰到了好公公婆婆、好伯父和好丈夫,他们在我读书期间,全力支持我读书,一直到毕业。经济上的问题解决了,家庭及孩子方面的问题就一值令我头痛。我的公公患有矽肺病,每到天气变化的时候,就容易受寒感冒加重病情。我进高护班时,女儿才两岁多,放在婆婆身边带养,而婆婆还带着哥哥、姐姐的几个小孩,有时照顾不周,孩子就会到外面玩耍闹事。有一次,我的女儿在家附近玩耍,被周围的小孩用小石头砸伤了头部,当时没被婆婆发现,后来知道了又没有及时去医院检查用药,结果伤口化脓、高烧了,婆婆才打电话告诉我。我心急如火地连夜赶回家,只见女儿不哭不闹,就像不认识我一样,低着头靠在我怀里。望着发烧不哭的女儿,我的眼泪不停地流,不停地流。在婆婆面前,我能哭出声来吗?我能说婆婆没照顾好我女儿吗?不能。我只能怪自己狠心!为何不安于现状在家照顾好孩子,偏要去读什么高护班?要离开活泼可爱的女儿去追求我的梦想?为何要自找苦吃,一次次承受晕车的痛苦,提着大包小包像个打工妹一样穿梭在城乡的路上?为何与丈夫两地分居少得可怜的相会时间还要减少……

谁能理解护士的辛酸苦辣?护士的出路又在哪里?

迎难而上才是护士的出路

我是护士,要做到爱岗敬业,就要靠自己从内心、言语、行为等不同层面去努力,去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力求让自己心安理得,生活踏实。

为了不辜负家人的期望,为了对得起关心和支持我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领导同事,为了不负白衣天使美誉,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我从踏进长沙职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下决心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性格,从内向向外向转化,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实践思考能力,积极应对各种困境和挫折。自己当初入校的成绩比较差(只有230多分),是学校给我提供了学习进步的机会,我只有把握这次机会,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有益活动,才能实现我的职业理想。在班主任庄老师的支持鼓励下,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板报、业余党校、党的知识竞赛、文艺汇演及体育运动会等,我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我从不敢跟别人说话到走上学校讲台演讲获得“二等奖”;从认真听党课到代表学校去参加全市高校“党的知识竞赛”并获得“一等奖”;从同学说我不合群到担任班上宣传委员赢得“优秀班干部”和“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看是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会连在一起成为一件有意义甚至受益终生的大事。如果没有单位和家人的支持,没有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鼓励,没有社会大变革的强力推动,我们的生活怎么会越来越好?我又如何去追求更高?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更离不开自身努力。无论是逆境顺境,我们都应该勇往直前,不要瞻前顾后,怕这怕那。

我在读完高护班之后,正值我们医院“创一甲”。我本想留在湘雅医院继续实习(进修),并且打算学好英语去国外深造,可是,我的丈夫坚决不同意,怕我这样走下去就“远走高飞”了。此时,医院也正需要我回院,为“创一甲”做些事情。我只在湘雅医院的急诊科和骨伤科实习了两个月,就服从院领导安排,和总护士长一起跟随县卫生局领导去株洲攸县医院参观学习。我第一次外出参观医院,不仅看到了外医院比我们做得更好的地方,而且看到了沿路的美丽风景,赏心悦目和热情高昂的快乐心情,立即消除了我对丈夫的怨恨,转化为我一定要把我学到的知识发挥出来,争取让大家满意。一回到单位,我就承担了全院护士的“三基训练”、护理管理制度的完善、护理病历的书写和整理、医院黑板报宣传等新任务,积极投入“创一甲”活动中。经过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终于换来了医院“创一甲”的圆满成功,我也从中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完成“创一甲”任务之后,我那想调动的念头越来越强烈(1988年结婚,1994年高护班毕业,在读高护班之前,我就向县卫生局提交了几份申请调往县城医院工作的报告),因为孩子要上小学了,两地分居对我而言实在太苦了。我上班要干好工作,下班要照顾好孩子,休息日还要坐车去县城看望丈夫,帮他做饭、洗衣、整理仓库(丈夫在县供销社饮料厂批发部当保管员)。另外,我自己认为读了大专了,进县城医院具备条件了,必须尽早完成调动之事才能让我的理想成为现实。

为了调动,我不知受过多少委屈。好不容易余了几天假,去县城跑调动,不是见不到领导,就是领导有事没时间受理此事。等领导有空了,临到我向他们求情了,我的嘴巴就吱吱唔唔不知说什么为好,平时很少与领导交往的我,为了调动只能跟在领导屁股后面走,挨时间,一天天地让时间在焦急等待中度过。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我反反复复地对自己鼓气:这一次一定要让领导发慈悲可怜可怜我,不能再一拖再拖了,如果不能调到县城工作,我的高护班就是白读了,我也无法向家人交代,不管受多大委屈,都不能放弃调动,一定要想办法调到县级医院工作!为此,矛盾、压抑、烦躁、苦恼甚至愤怒的心情时常困扰着我,不得安睡。有时候,我真想改行不当护士,因为当护士确实被人瞧不起。有时候,我又非常坚定,别人不当护士,我一定要当护士,到底看自己当护士能磨成哪样!也许我的真诚、恒心、无奈打动了领导们的心,他们在我跑了几年多时间之后,终于召开会议讨论批准了我的调动,使我安心呆在县城医院再也不想调动了。

来县城医院上班,先是借调,那时县级医院正在“创二甲”,需要大量护士,而“三定”工作就迟迟没有定下来,说什么没有编制就不能调动。在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三所医院之间周旋,最终还是调到了县中医院。在借调到中医院工作期间,我在内科上班,正好碰到了在内科治病的县人大曾主任。曾主任和他的妻子都是热心人,在我进病房为他打针治疗期间,他们主动问我的一些情况,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己闷在心里的许多话,一股脑抛出来,请他们帮我想想办法。也许是曾主任一句话,也许是医院要护士要得紧,也许是我写给县委组织部肖部长的一封信感动了县领导,总之拿到了调令,我非常高兴,认为自己读高护班没有白读,能在县级医院发挥用途了。

说实话,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实现人生价值。来县中医院刚一年,我就顺利入党,并且去张家界参加了国家级的护理学术会议。第三年,我就到了护理部,协助总护士长“创二甲”,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士三基培训、积极开展公休会、护士大会、护理业务查房、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全院卫生大检查等,并及时将各种检查结果和会议精神以黑板报的形式向外界进行宣传,调动广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随后,我服从领导安排,下科室担任护士长(骨伤科和妇产科在一起,病种多,护理工作量大,人员关系复杂,面对这些,我没有退缩,只想在临床大干一番,让“二甲”的标准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并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报告形式,交给院领导,希望把责任制整体护理真正开展下去,不应该停留在形式上。然而,这个报告没有得到院领导的采纳,领导的意见只要符合“创二甲”的标准就行了,要真抓实干地搞,没有足够的护士是搞不好的。

一个美好的愿望就这样被“夭折”了,我又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打击:丈夫不支持我当护士长,说当护士长没有什么好处,还要时时刻刻操心科室里的事情,连回家做饭的时间都没有,连睡觉都睡不安稳(一些轮科护士平时不认真操练,临到晚夜班单独值班的时候,就不能胜任工作,如小儿头皮针不会打,新生儿输氧都不会输,还有导尿、股静脉穿刺、心电监护等都不知从何做起,她们打电话找护士长,护士长只有亲自去病房做给她们看)。我想实实在在地干好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其他人员就说我多事,费力不讨好,“累坏你自己还不算,还要我们跟着累!”加上我患有胆囊结石,每当受寒或情绪不稳的时候,就会出现胆囊炎急性发作,感到疼痛难忍。护士长没有主动权,夹在中间实在难受,做任何事情都是围绕各种检查来转。无奈又无望的情形下,我打了辞职报告,不再担任护士长。

不当护士长又如何?还不是照样要对病人负责任,照样要爱岗敬业做好每天的护理工作。一心只想让病人极其家属满意的我,宁肯自己吃亏,也要千方百计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领导看我对病人那么有耐心,从未同病人极其家属争吵过,就又要我担任责任护士兼组长。我离开原科室,到楼层最高的科室上班,每天上下楼梯七八次,要在病房走十几里的路程(一名责任护士负责25-30个病人),还要不厌其烦地跟病人极其家属做宣教,跟医生、护士沟通有关事项,那种精疲力竭、口干舌燥、无助又无处发泄的感受,只有护士姐妹们自己最清楚,最能体会到。由于过度劳累,我又病倒了。

我第一次病倒在床上,是参加工作不到三年,白天黑夜守在病房,做自己的工作,也帮助他人工作,感冒了没及时用药及休息,引发了病毒性心肌炎,知道得了这个病之后,我还是听信医生的话“不要紧”,坚持上班到无法坚持为止。我后来去市级医院、省级医院住院治疗三个多月,多亏王婆婆、刘大姐、沙老师等人悉心照顾和帮助我得以康复。回家休息两个月,我才正常上班。此次,参加工作近十五年的我,因为胆囊结石及急性胆囊炎发作使我上腹绞痛厉害,无法走路,又不得不住院治疗。我本来打算保守治疗好一些之后继续上班的,没想到有人在背后议论我“她哪里有病,是癔病。”无法解释又无人理解的事情,只能让事实说话。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决定手术去除这个“癔病”。可恼的是,在我手术当日早晨,还有人故意来病房劝我这个得“癔病”的人“你还是不动手术为好。”我相信谁呢?我不想再被人忽悠下去,更不想失去我的生命和事业,我唯有健康的身心,才能继续作战,做出我当护士应有的贡献。

手术台上,我听到了医生护士的真言:“唉,这个徐同志啊,硬是能吃亏,两颗拇指大的结石把整个胆囊都填满了,难道她平时不疼吗?如果不及时手术摘除,真的胀破了胆囊,是会掉命的。那些说她装病的人,不知心里抱什么想法。”……

“姐姐,我的肩膀痛死了。”“啊,妹妹,你终于醒了!你不知道你刚从手术室出来的那个模样,你的脸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吓死我了。医生说,你在手术台上差点没命了,是通过抢救才救过来的(后来我才知道,我的胆囊位置深藏在心脏后面,牵拉胆囊时,出现了心跳骤停,把所有在场的医生护士吓坏了),你现在还在输氧气,你不要乱动,我帮你按摩一下肩膀。”守护在我身边的姐姐一边落泪一边告诉我术中情况。想起自己是一名护士,就不能护理好自己,还要亲人牵挂和陪护,我心里非常难受。只希望自己的病很快好起来,尽早穿上白大褂、戴上燕尾帽,只有穿戴整齐的我才像一位白衣天使啊!在病床上的日日夜夜,我辗转反侧,思考着护士的出路在哪里?我为何要苦苦守住我的信念——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护士照样能彰显人生价值?

只有得过病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当病人的痛苦,才会将心比心替病人着想,为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是一名护士,躺在病床上就是一位病人,可是个别医生护士并没有把我当病人看待,让我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顾。我是护士得病了都有可能受到冷落,那些从农村来的很穷的病人就更不用说了。为何我们护士抱怨的多,扎实的少呢?为何护理工作总是围绕各种检查在打转转,走形式呢?我真想大声呐喊:各位领导,请您们重视护士和护理工作吧!请让护士多在病人身边做些宣教,给些帮助吧,别把输液治疗当作唯一的经济手段,累垮了护士,害苦了病人。病人也是人,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还有自己都可能得病,我们护士不想输液太多,工作量更大,也不希望病人出了钱买痛苦啊!一颗善良的心在滴血,在行动。我在医患之间,在医护人员之间周旋,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尽量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心身痛苦。可是,我很矛盾,也很苦恼。因为我们是靠完成工作任务来拿工资福利的,科室收入少,个人所得肯定会少。我不忍心看到病人受苦受难,就厚着脸皮向医生求情:某医生,这是我的亲戚,请您帮忙,节省一些费用。他家里条件实在不好,此次住院还是向信用社借的钱。大多数好医生还是接受了我的建议,给病人节省了几百、几千至上万元的医药费用。但是,极个别医生就不领情,还教训我“你到底是在这里拿工资的,还是在这里当说客的,专门为病人说话,我们还要不要生存了?你有本事,你掏钱给病人治病啊!”我进退两难,既心痛又没有办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护士是医院最底层的“打工妹”,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受苦,自己也受难,无休止地“执行医嘱”——为病人从住院到出院的输液从未间断。如果间断,那是因为病人没有及时交钱,只要病人有钱不喊出院,各种各样的打针药、口服药就会开出来用在病人身上。如果没有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医保及城镇医保等国家政策保障,“因病返贫”的贫困家庭及人口会更多!

在学校读书期间,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向白求恩和南丁格尔学习,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和精益求精精神,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可是,现实世界里,我们为何不能去真实再现奉献精神,去花时间精益求精呢?医护人员之间相差悬殊的收入,使护士姐妹们恨透了现有的分配制度,后悔自己不该当护士,只要不当护士就是脱离了苦海。参加工作多年的护师、主管护师,陆续改行成为了医生或行政后勤人员,没有改行的护士不得不经常说些抱怨的话语,讲改行的护士靠老公吃饭或走后门送礼达到目的。改行的护士有能干的(从总护士长、护士长到工会后勤当官的),也有差的(不会写护理病历,不会做健康宣教,甚至与病人极其家属经常闹矛盾的低学历护士,到了非常轻松的非临床岗位)。各级医院重医轻护的现象相当严重,基层医院不重视护士及护理学科发展的现象更加突出,不管什么学历、职称的护士,都是做一样的事情——被动地执行医嘱,以完成治疗任务,病人不闹事为目的,没有考虑医院的长远利益,也没有考虑眼前护士缺编严重的深层次原因。护士到了退休年龄就退休回家当婆婆奶奶了,再也不想进医院谈论什么护士及护理工作了。

身在临床,看到了年轻护士的忙累和无奈,也听到了退休护士的心声和遗憾,还在临床转来转去的老护士,我们在想些什么呢?我们大部分是主管护师,少部分是副主任护师,现在在临床科室就做些琐碎事:到药房领取药品,把药品送到治疗室,按药品名称分类放置在各药柜,把一些药品的外包装卸掉,核对药品有无差错;清洗消毒器械、打包送到供应室高压灭菌、再把已经灭菌的包裹拿回科室(这些可以让护工来做的杂事,就安排老护士来做,名义上还是照顾老护士);坐在电脑面前,把医生开出的医嘱进行核对(病历上和电脑输入的医嘱是否有错,有错及时纠正);医生护士谁有什么事情,就请老护士到处跑动,与各科室协调;送化验标本去检验科;把从药房取来的各种口服药、外用药亲自发给病人,并告知病人药物如何使用等。说实话,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老护士(40-55岁),完全可以承担病人的健康宣教,可以带头开展护理业务查房、学生带教、护理科研等值得思考、总结、传承的利于护理事业发展的工作。但是,除了晋级,除了学历这些关系护士切身利益的被动学习之外,几乎没有人愿意主动学习了,如今不少人晋级需要的论文,也是寄希望用钱买。上班忙碌之后,大部分护士只想放松自己,不想看一个字,不想参加业务考试,只有极少数护士,还在利用业余时间思考护士职业现状,在向往护士职业的美好前景。

用实际行动体现爱岗敬业

我是护士,我要爱岗敬业,就靠实际行动来体现。从踏入卫校第一天起,就证明我选择了护理专业,选择了当护士这个职业。在学习护理专业理论和技术的过程中,我慢慢懂得了护士不仅仅要掌握铺床、打针、输氧、导尿、洗胃、灌肠、测量生命体征、记录等最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还需要了解全科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人文科学、哲学等与人们健康及生活相关的知识和学问。要做到爱岗敬业,就要顺应时展的需要,积极投入改革,让自己在艰难环境中经受考验,从最低级做起,一步步向高级靠近,实现职业理想——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为人们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实现人人健康。

刚参加工作时,我就想把自己在卫校学到的护理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用在病人身上,获得病人极其家属的满意,获得父母、领导、同事及周围群众的好评,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所以,一到医院上班,就不分白天黑夜在病房转,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除了在医院病房忙碌,我还经常上门为居家老人打针,指导家属如何照顾好老人。自己做好了,自然会得到他人的好评。在年终评先进、评优秀的时候,能尽快地抛弃虚荣,脚踏实地地投入临床护理,把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献给需要我的病人。在滩头区医院工作期间,六十多岁已经退休还返聘在医院当护理顾问的王琦琳老护士,她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决心向她学习,安心本职工作,不抱怨不议论对护士起负面作用的事情。

当某些院领导说护士只要知道“摸屁股”(打针)就行了时;当一些护士下班之后就只管打牌休闲时;当上完晚夜班精疲力尽、饥饿难忍,还要自己做饭吃时;当孩子出生后因为是女孩家人不高兴时;当病人多需要排队打针而家属发脾气给护士一个耳光时;当护士想到护理部或卫生局发挥更好作用领导不支持时;当准备了几十年的心血无法得到价值体现时……我们护士靠什么来爱岗敬业?我不想离开护理岗位,就只有想办法让自己任劳任怨地承受当护士的一切困难和挫折,让委屈的心在深夜孤独时分,得以释放——日记、唱歌、书法、读书等爱好是可以疗养身心的。我要做到爱岗敬业,就只有用心用情去体验当护士的乐趣——把所有人的微笑和话语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做得好的继续坚持,欠缺的地方虚心接受他人批评和教育,自我鞭策,加强学习和修养,力求达到理想的境界。

当我为病人服务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病人感动地说声“谢谢你”时;当同事有困难找我帮助解决问题皆大欢喜,发自内心地感激“多亏你帮忙”时;当我从订阅的《当代护士》、《中华护理杂志》、《现代护理报》等刊物中吸收精神食粮,倍感护理事业充满希望时;当亲人朋友得病之后有我在身边精心护理,他们露出笑脸时;当村民们远途而来,打电话要我找一个好医生,陪他们看病检查,办理住院手续,并提着礼品慰问他们,得到一句“你真好”时;当拿到护理大专毕业证、本科毕业证,陆续晋升主管副主任护师时;当每次外出参加护理专业学术会议,听到全国护理专家的精彩讲课时;当自己也能写文章在刊物上陆续发表,并在网上得到好评时……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爱岗敬业呢?有付出就有回报,我做到了爱岗敬业,就会收获本专业给我带来的无穷力量和乐趣。

篇5

“医生,孩子感冒鼻塞,难受得不行,赶快给他挂吊针吧!”

“家里吃了退烧药,可宝宝烧还是不退,急死我们了,医生,快给宝宝打退烧针吧!”

“给我们多开点药,头孢也要,咳嗽药水也要。”

……

在儿科候诊室里,家长常常是心急火燎,孩子病了,如果医生不给开一大堆药,不让打针吊水,大人似乎就放不下心。

什么病都开抗生素;治疗一个普通感冒,医药费动辄上千元;儿童医院的输液室天天热闹得像集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些家长过于迫切的,恨不能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的心态也起了催化作用。

“是药三分毒”,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带来了严重危害,身为父母,我们必须担负起责任来,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低药物成长!

中国家长经验谈

孩子的情绪和营养、休息也很重要,甚至比药物更重要。

从一次糟糕的求医经历说起

文/桐桐妈(上海)

在自学小儿推拿之前,我和所有新妈妈一样,遇到孩子生病就手足无措,别无选择地把孩子送往医院,直到桐桐1岁半时的那场糟糕的求医经历……

那时,大约是受了凉,桐桐开始咳嗽,我们慕名前去某医院儿科就诊。大夫用听诊器听了听,说桐桐患了带喘的支气管炎,必须吊水,同时还开了几种口服药。

每次灌药,桐桐都难受得直叫“妈妈”,不过,更令人揪心的还是吊水。桐桐从没吊过水,再加上小护士技术不熟练,有时插好几次才找到血管,以至于每次吊水桐桐都从头哭到尾,声嘶力竭,脸色发青。几个小时吊下来,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表情呆滞,见人就哭,白天拒食,夜里不停地从噩梦中惊醒……

连续吊了3天水,口服了好多药,本以为可以摆脱这份折磨了,不料,复诊时大夫却告诉我们一个更可怕的结果:双肺杂音很重,喘得厉害。吊水的量需从3瓶增加到4瓶!

桐桐爸拿好药单后,迟疑着不忍去拿药。看着怀里两眼迷茫哇哇乱叫的孩子,我们终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吊了!赌一把,把孩子抱回家,加强护理3天,实在不行再来吊。说来也怪,出了医院门,桐桐马上精神起来。

回家之后,我们一刻也不敢放松,尽量让桐桐多休息、清淡饮食,不吃鸡蛋、鱼虾、甜食、过咸等忌口的东西,桐桐倒也争气,一下子变得比生病前还能吃,睡眠日渐改善,小脸色更是一天比一天红润,第二天就不咳嗽了,第四天,已经精神得像个小猴子……

桐桐康复之后,我开始关注抗生素的副作用,这一关注真把自己吓了一大跳,原来抗生素的副作用要比我想象的严重得多,只是它的负面效果不是即时显现的,而是通过一种类似“累积效应”的现象伤害人的肝肾等器官,如果孩子一生病就使用抗生素,则他们成年之后患肝炎、肝硬化、肾炎、尿毒症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得多!然而,据报载,我国仍是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经过卫生管理部门的一系列治理行动,我国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已从2004年的80.5%下降到2007年的74%,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率也从2004年的27.8%下降到了2007年的21.7%,但抗生素的使用量仍高于国际上许多国家的使用量。

这次经历过后,痛定思痛,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小儿推拿,在一位中医的指点下,现在我已经基本能够应付桐桐的小毛小病。我总结了几个经验:

1.孩子生病了,我们往往选择去医院,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但我们应该向医生争取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如果自己不能确定,可以换个医院或医生,听听有没有较轻的处理。

2.不妨尝试看中医。我个人感觉,中医治病更容易“举重若轻”。当然,中医有时候见效比较慢,在炎症发作期可以用西医的疗法压下去,但最好接下来用中医调理一段时间。

3.不要以为只要药物进到体内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其实孩子的情绪和营养、休息也很重要,甚至比药物更重要。“三分治七分养”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孩子的病必须运用抗生素治疗,应尽量采取肌肉注射或吃药,保持孩子的好情绪并加强护理。

4.除了打针吃药外,也可以考虑给孩子推拿,特别是呼吸道、肠胃之类的疾病,推拿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5.孩子抵抗力的增强,是在白细胞不断同病菌斗争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每次生病都用抗生素甚至激素压下去,孩子的抵抗力根本得不到锻炼。

6.饮食对孩子的康复特别关键,一定要清淡饮食,适当忌口,否则很可能延长病程甚至加重病情。

《为了孩子》贴心提醒:

抗生素的使用是需要有临床指征的,如:白细胞高于正常值、高烧、CPR增高。在使用时,一个适合的抗菌谱需要足量、足疗程、规范地使用。有些病毒感染也具有相同症状,但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所以在使用抗生素前一定要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尽量开口服药,不打点滴。

我对孩子用药的两大原则

文/嘀嘀妈妈(上海)

我儿子已经9岁多了,身体结实,精力充沛,跟一般孩子相比,他很少感冒。即使是偶尔感冒,一两天过后也就好了。更让我欣慰的是,儿子没有诸如哮喘等儿童常见的慢性病。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每个阶段给他提供适当充足的营养,鼓励他加强锻炼之外,我认为,孩子目前发育得不错,还跟我对他在用药上的谨慎态度,多少有一些关系。

家长需要意识到,尽量给孩子少用药,锻炼和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能力,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对于孩子的用药,我历来有两项原则。

1.尽量少用抗生素

现在,因为大量广泛地使用抗生素,某些医学专家戏称,人体已经进入了“非抗时期”。意思是说,即使一个人得了很普通的感冒,也非用抗生素不行了。这是互为因果的一对条件。正是因为滥服、过量使用抗生素,破坏了人体内部的平衡,使得自身的免疫力越来越弱,于是人也越来越容易生病了。

2.尽量少打点滴

每次儿子发烧去看病,我都会跟医生商量:“尽量开口服药,不打点滴,行吗?”很多医生虽然不作正面回答,但最后还是遵照了我的意愿。回到家,我让孩子大量喝水,按时吃药,减少运动量,多休息。孩子的病很快也就好了。

打点滴虽然能够让孩子的病好得快一些,但是打点滴其实是改变人体体液,而且这些药物也会让孩子的身体形成依赖。经常打点滴的孩子,身体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孩子甚至每月一次准时去看病,逢病必打点滴。

口服药与打点滴相比,不但更安全,而且更经济。

“平时不努力,病时乱用药”最最要不得。“不治已病治未病”才是上策。

功夫花在“未病”时

文/大寒奶奶(山东青岛)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小孩子生病经常是用世代相传的一些“土法”或中药方鼓捣。自从抗生素和打点滴出现以后,我们也确实感觉到“现在的孩子真是条件好了”。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就像现在肥胖和富贵病越来越多一样,在我这个“老脑筋”看来,如今的“好条件”在很多情况下正在被不加节制地“享受”,不仅带来了营养过剩,也带来了药物过剩。

我身边就有一对对比明显的例子――

楼下卖菜大姐的小孩,是个四五岁的健康小子。总见到他浑身脏脏的,在菜摊周围爬来滚去,笑容灿烂。偶尔感冒,几天就好了。

朋友9岁的孙子,长得白净匀称,但经常感冒,肺炎也是他的“常客”。他一感冒必定发烧,要退烧则必打点滴。

为什么这两个孩子的抵抗力差别如此大?我觉得,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完全交给医生,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

我在带外孙女和孙子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定要多花功夫在孩子未病时,即使生病也要尽量少用药。将此“理论”用在两个小家伙身上,成效确实挺好,外孙女今年10岁了,只在小时候生过两三次病;而小孙子如今5岁了,没生过什么大病,没打过一次点滴。

总结一下我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

1.日常功夫须做足

中医认为体内正气充足就不会生病,因此保健的关键是坚持做好日常功课,维护身体正气,即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日常的功夫就体现在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细节上。

吃:各类食物搭配,不饥一顿饱一顿,少吃“垃圾食品”,少吃过冷过热食物。喝:多喝开水,少喝饮料。拉撒要有规律,如发现规律改变就需提高警惕。睡:早睡早起,不随意熬夜或赖床。锻炼:利用空气、土、水和阳光,经常去户外活动。日常保养: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衣食住行“不闪着”,即避免忽冷忽热、忽左忽右,不给外邪侵入人体的机会。

2.已病防变,推拿常见

生病的过程实际上是有利于免疫力提升的,因此对于小病我们应“笑纳”,通过慢慢疏导,通过自身与疾病的斗争强化“正气”,增强体质。切忌心急乱用药。

在发现孩子刚有起病的症状时,就积极进行疏导。初期症状轻,病未成气候,通过多静心休息、多吃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多饮白开水等,给予一定的恢复期,往往就可痊愈。小儿推拿和生姜,是这个阶段我常用的两个法宝。

注意:若有急性炎症或高烧来势凶猛时,应先积极运用抗生素等西药进行控制,避免其短期对身体的过量伤害,待症状回归可承受范围后,再用慢功夫,扶自身“正气”彻底将病根除掉。

控制针药,加强锻炼,让孩子的身体产生抵抗力――日本的父母早已接受并习惯了这种养育孩子的方式。

从小到大不打针

文/叶雨(日本)

儿子在日本出生,我对育儿毫无经验,又远离国内的家人,面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宝宝,常感惶恐,遇到儿子生病,更感手足无措。

记得儿子第一次生病,是大约8个月大的时候,我对日本低药物成长的认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虽时隔多年,当年日本老医生的亲切却让我这个“老外”至今感怀……

那时,8个月大的儿子低烧,哭闹了一整晚。翌日清晨,我便急匆匆地赶往医院。想必问诊的日本老医生看出了我的紧张与惶恐,他一边诊看宝宝,一边跟我聊着该如何照顾生病的宝宝――

家里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2℃~23℃左右,湿度在50%左右,这是最适合婴儿成长的环境。孩子的衣服尽量不要多穿,被子也不要盖得太厚。

孩子发烧时不要太紧张,因为你的情绪会影响孩子。别以为他小,他是可以感受到母亲的情绪的,你越是紧张、担心,他会越觉得自己病了,而且病得严重。

发烧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坏事情,小婴儿吃得多了些,都会引起不适,导致发烧,所以并不是什么大事情。

老医生开了退烧、消炎药后,还一再叮嘱:

发烧是人体自我免疫能力在起作用,是体内的防御系统与病菌的“正邪战役”。如果身体可以自我调整解决,就不需要药物的帮助。久而久之,身体才会更具有抗病能力。

发烧不超过38℃时,只需在额头贴一个降温贴即可。热度高起来,也不要即刻服用退烧药,应该让孩子用身体“战斗”一下再服药。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低药物体质,否则,当身体有了抗药性,药剂只能越下越大,这绝非好事情。

回到家中,按照医生叮嘱的去做,但儿子的烧依然不退。与国内父母电话聊起来,老人都说不行就打一针,这么小的孩子哪里经得起一直发烧呢。于是,再去医院向医生提出了打退烧、消炎针的请求。此话刚一出口,就遭到了老医生的拒绝:“不需要!这样的小病不需要这样做,你放心,他一定会好起来的。如果不放心,咱们可以试服另一种消炎药,他只是咽喉有些发红,而且和前两天比,已经明显好转,再有一两天身体就会好起来……”

正如老医生所料,儿子再次就诊后的第二天,烧便退了,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曾经的小婴儿,而今已是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在这些年里,他曾无数次地因病去医院,但从未打过一次针、一次点滴。

在日本的医院里,用针、打点滴是非常谨慎的事情,不是病到非打不可的程度,即使家长要求,也不会出此“下策”。而对于婴幼儿用药量上,也是控制得非常严格,医生会在问清了婴幼儿的体重后据此来调整药剂的份量。

控制针药,加强锻炼,让孩子的身体产生抵抗力――日本的父母早已接受并习惯了这种养育孩子的方式。

孩子们穿得少,是日本的一大特色。深秋后仍穿着短裤的孩子随处可见,即使进入冬季,小学生的户外体育课也依然要求穿着运动背心和短裤,这是常年锻炼的结果。

假如你见到额头上顶着降热凉贴的小孩子,还在小公园的沙坑里玩沙,千万不要诧异,这事在日本一点儿也不新鲜……

在加拿大,每次看完医生之后,我们都变得更加自信,相信Nathan一定会很好,因为医生每次看病都会对我们说,不用担心,Nathan没事,很健康。

自然疗法――爱和耐心

文/赵薇(加拿大)

Nathan的几次看病经历,让我们对加拿大医生提倡的自然疗法深信不疑:爱和耐心就是最好的治疗。

去年10月份回中国,我们带上8个月大的Nathan一起登上了长城。可能是因为那天风特别大,回旅馆之后,Nathan开始有点小咳嗽,流鼻涕,但并不严重。Nathan一直是个强壮的宝宝,出生以来,只经历过两次轻微感冒,我都没有给他用过药,他自己便好了。所以这次我一开始也没用药,希望他能自己好起来。后来,Nathan开始咳嗽得厉害,体温也上升到38.1℃。表姐替我们约好了儿科医生,劝我们带Nathan去看病。

医生听过Nathan的肺部之后直接开单叫我们去照X光,X光的结果居然是肺炎!医生说必须要吊水,不然好不了。我先生坚决反对打针,于是我们请医生开了药,带Nathan回去观察。回到家,全家人都劝我说,“哪有小孩不打针不吊水的,你小时候还不是打,还打头顶呢。”晚上Nathan病情急剧恶化,他连呼吸都很困难,咳嗽时的声音变得更加沉重,一直哭。凌晨,我们决定带他去医院打针。打针时Nathan哭得令我们心如刀割自不必说。连着吊了3天的水后,Nathan顺利恢复了,我们也终于松了口气。

回到加拿大的第二个月,Nathan又病了。症状极似在中国的肺炎。小咳了两天后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声变得非常厚重,止不住地咳嗽、哭闹,连吃奶也安抚不了他。我们马上带他去看医生。

医生对Nathan做了检查之后,对我们说,他的肺听起来非常健康,喉咙也没有问题,问题出在鼻子上,是鼻炎引起的咳嗽。而咳嗽时没有痰音,说明是病毒性感冒,不用任何药物,他会自然好的。我呆了,告诉医生:“今天下午Nathan的情况非常糟糕,呼吸声厚重,你确定不用任何药物吗?”医生说:“这次Nathan得的只是普通感冒,不用任何药物就会自然好的,鼻塞的时候滴海水(盐水),如果发烧就用退烧药,你们的爱和耐心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你的宝贝非常漂亮,而且非常健康,你要相信他。”

一周后,Nathan的感冒全好了。期间,他3次发烧,只有一次超过38.5℃时给他吃了退烧药,此外没有使用任何药物,没有打针,没有吊水,全靠他自己坚强地战胜了感冒。尽管看到他每晚都咳到吐,十分令人心疼,但我们都相信,Nathan一定会好起来,这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过程,是他和病毒做斗争、为自身建立抵抗力的一个过程,而我们父母能做的是给他更多的爱和耐心,还要准备很多的床单。

除了这次的感冒外,还有一次Nathan严重腹泻,10分钟拉一次,泻到拉清水。由于频繁地腹泻,小屁屁上都是红红的水泡,碰也不能碰。即便如此,加拿大医生还是没有开任何药物,还是用的“自然疗法”――暂停喂母乳(因为母乳中含有某种菌会使大便变稀),还有就是我们无限的爱和耐心。

孩子感冒,不必打针

对于儿童用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以下简称FDA)一向有严格的规定。临床医生通常会按照年龄,将儿童分为2岁以下、2~6岁、6~12岁三个阶段。最小的孩子,通常不许服用非处方药,吃药前必须看医生,要买药必须有处方。由于针剂的风险相对较大且很痛苦,因此,FDA特别要求,孩子感冒后,无论多严重,均不建议医生给孩子打针。

看病实在“难”

在荷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患者到医院看病,一定要把自己的病情描述得越严重越好,否则如果不是“火上房”,根本没人会搭理你。中国道家学派的“无为而治”在荷兰可算用到了极致,这就是荷兰看病“难”的独到之处。原来,荷兰的医生都强调依靠人体自身生理机能调节,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外力”,无论是药物还是医疗设备都是“能省就省”。

高度重视儿童用药安全

法国医生给孩子开的药量往往与说明书上的用量并不一致,这是因为法国儿童用药的剂量是根据体重换算的。事实上,药品推向市场前,只是针对成人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儿童用量则是通过与成人体重的比例算出的。因此,法国每张儿科医生的处方上都会标明患儿的年龄和体重,这些数字是医生制订用药剂量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