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4 22:4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课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课自我总结

篇1

【关键词】汽车修理;兴趣;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1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64-01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汽车修理是我校的必修专业课之一,但由于这门课自身的特点,如数据参数多,知识繁杂等特点,容易让学生倦怠。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直观、生动起来,从而使学生积极参加互动,主动学习,使教育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讲授本课程前,我组织学生去汽车大修厂参观学习,按照大修工艺流程,边参观、边讲解,让学生对汽车修理从整体上有一个了解。讲课中,不断采用演示法、实验法。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教具、模型、录像、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学习不断产生浓厚兴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例如,我在讲授变速器修理一章时,强调了变速器壳体形位公差的检测与修理,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却偏少。为讲好这部分内容,我带着挂图、变速器壳和一些检测量具(定心套、芯棒、百分表、厚薄规等),首先对照挂图讲解变速器壳体变形所带来的危害,然后分析变速器壳体变形常出现的部位,接着演示对其形位公差的检测方法并介绍了修复措施,使学生接受快,印象深,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在汽车教学中的运用

近年来,检测设备智能化,传感技术、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普遍应用,使得汽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维修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维修工艺规范化要求越来越严。要讲好汽车维修课,将零部件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各种传动形象地演示出来,将电流的流动回路、液体的流动路线清晰地表达出来等,开展多媒体教学是最佳的选择。

1、汽车构造的讲授。汽车上的零部件大的很难搬运,小的很难看清内部结构,而且多数零部件结构复杂,用挂图或实物不易表达清楚,如用数码相机拍一组照片,再配上结构简图表达零部件的内部结构,借助多媒体技术就会将零部件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目了然;如果再观察一下实物,学生便会牢牢掌握零部件的结构特征。对于汽车部件和总成的装配关系、传动关系,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应用多媒体教学,用照片将外形结构展示出来,通过放大教材上的装配图就很容易把装配关系讲清楚。传动路线分析可通过装配图用指针笔边讲边画出传动路线,清晰明了,如果能制成动画形式的课件和视频表达传动关系,直观形象,比直接观察实物的教学效果要好。

2、液压技术的讲授。液压技术在车辆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液压传动系统是密闭的,因此无法观察到传动介质的流动路线。液压元件的体积小,内部结构复杂,实物拆解后也很难弄清楚其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放大的装配图、结构简图及动画就会很清楚地表达出元件的构造、工作过程,而且容易理解和接受。对于油流路线分析,用动画或用指针笔在液压原理图上边讲边画,就很容易地将执行机构在不同动作时的油流路线表达清楚。

3、汽车电气的讲授。汽车电气在汽车上所占的比重较大,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电工、电子基础较差,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技术,特别是进行电路分析时,学生一见复杂的电路图就头疼;继电器、开关的动作讲此忘彼,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解。渐渐地失去了听课的兴趣。如果用动画表达出电流的流动及开关和继电器的状态,或用指针笔逐步地画出回路电流的流动,电路分析就直观、明了、形象了。学生既容易掌握回路原则的分析方法和电路的控制关系,又容易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4、汽车检测的讲授。汽车检测设备比较精密,多数都属于智能化装备,价格昂贵,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无力购买,去修理厂一般都不允许学生动手操作,甚至看不清生产操作过程。若将生产操作录像,或设备配带的操作使用光盘,重复播放,就会将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使用安全要求、操作的每一个步骤直观地展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到修理厂进行参观学习,学生就能基本掌握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果学校有仪器、设备,就会使学生很快学会操作,减少误操作。

5、汽车拆装工艺的讲授。汽车拆装不便,因此在讲授拆装工艺讲授时需要的时间较长,学生等待得不耐烦,学习精力不集中。特别是学生多时,会有一些学生看不清或看不到,教学费时、费力,效果差。如果采用录像,将拆装的每一个步骤和对拆装的要求都录下来,给学生重复播放,就会加深印象。在拆装实习过程中边放录像边讲解、边拆装,教学效果非常好。如果有条件购买汽车维修软件,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网上拆装训练,效果更佳。在机械基础和维修设备等课程中也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三、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在每一个章节内,用巧15~2O分钟时间将本次课要掌握内容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提出,并列出学习指导要点,要求学生根据学习要点,培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能力。

其次,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自我反馈”,做学习的主人。所谓“自我总结”“自我反馈”,就是说在每次课中,给学生安排一定时间,根据学习要求,做好笔记。课后抽取部分笔记批阅。及时下发,并要求学生根据批阅结果,找出暴露的问题,自觉及时地到书本中寻找正确答案。我在第二次授课时,针对上次课出现的问题,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评讲,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必须花大量时间做好课前准备,课中理解,课后巩固,自觉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完善考试制度,使学生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系统地掌握知识

篇2

一、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多年来,我听从领导安排,分管教学工作和高三年级管理工作。我站在学校发展的前列,站在维护学生安全、确保学校与社会稳定的高度勇于接受了这份艰巨的任务。从未在校长面前讨价还价,从未在职工面前怨天尤人,而是主动为校长排忧解难,健全教学管理网络,层层落实教学责任制,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为师生营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正是由于这份分管工作的特殊性,我积极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钻研业务,熟悉业务,精通业务。要求师生学习的,我先学习,要求教职工做到的,我先做到。时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为人师表,时时不忘服务师生安全、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学校发展、服务社会稳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在师生中起好了榜样带头作用。为带好头,除主动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外,还兼任这个班的班主任。除作好第学期三次的干部值周、每周一天的校长值班工作外,也参与每星期两次的班主任夜晚值班,并同样和教师一起上早晚自习,参加课外辅导,同样像教师一样备课、批改作业,做好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不差一节教案,不差一次作业,教师要做到的,我都做到了。再如:学校教学工作头绪乱文件多,资料频繁,每期开学初就要拟定学校工作计划,然后是完善各块教学目标责任书,修订教学管理细则,制定各阶段工作方案。可谓工作繁忙,有时是利用晚上、周末加班完成,可我从未找人帮过忙,从未请人加过班,而是凭着对事业的忠心,对工作的忠诚,对师生的负责,埋头苦干,巧干勤干,抱着“再苦不得苦别人,再累自己先累”的信念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完成工作任务。任职以来,通过我的努力和其他同志的配合,实现了教学工作有创新,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肯定。

二、主动工作,开拓创新

一年来,面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分管工作, 我做到了工作主动不滞后,方法灵活不死板,创新进取不落伍。

1、教学工作有创新。

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标准,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落实教育教学目标。在备课上下功夫,在课堂上动手脚,力争把每一堂课上得生动活泼。教学上不拘一格,敢于打破陈腐教学、寓教于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用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深受学生喜爱。所任语文学科在同年级同学科综合成绩名列第二。同时主动参与教学研究工作,积极参与省级课题《一般高中学生心理状况研究》研究,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5篇,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参加听评课和教学研究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督促其他语文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班主任工作一丝不苟。认真搞好学生管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关心学习身心健康,积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并经常深入各班级中去,作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使健康有序的发展。

3、年级管理平稳顺利

一是身先士卒,狠抓常规教学。身兼两个班的高三语文教学,承担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年级管理工作中能够静下心、沉下去。工作中,我能够及时分析老师和同学们的思想现状,想方设法为教学工作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学生管理工作,都做到了冲在全体教师的最前面,能够带领全体高一年级师生共同奋斗。

二是坚持原则,细化管理。狠抓教师队伍思想建设,深入细致开展思想工作,对待教师们工作上的缺点与不足能够及时纠正与弥补,善于做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化解工作。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不退缩,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学校工作大局。

三是严于律已,勇于自责。没有人不犯错误,年级管理是人的管理,需要做表率,更需要公心、细心、耐心。所以,除了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外,也要求教师们认真工作,勤奋奉献。针对在工作中产生的矛盾与误会,能够经常与教职工谈心,多找自己的不足,及时化解。

经过努力,本届高三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小专业发展上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学生思想稳定,学风扎实,教师们精神饱满,工作积极。

3、其他工作有效果

在平时工作中,不论是工作计划中安排的,还是校委会决定的,还是校长临时安排的,我都一丝不苟地完成。我对于每学期、每周应做好什么工作都心中有数,并提前谋划,然后付诸实施,而不是水来了才挖沟,校长说了才去做。主动参与了学校招生工作,苦战一个暑假,为学校建立了新生招录数据库,使学校学籍管理走上了信息化的轨道。我对自己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创造性地开展了校舍及设施设备月检制,班级安全周报制,认真开展安全卫生知识教育,落实安全大检查,建立排危和整改措施,针对实际开展了阶段性安全整治工作,认真实施了学校创卫工作和健康教育。努力保证了师生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

三、遵章守纪,率先垂范

一年来,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并执行学校纪律,注重维护班子团结,时刻保持个人形象。一切服从学校大局,严格要求自己,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认真遵守学校出勤制度并带头执行,克服诸多困难,从未请假、迟到、早退和旷工。即使是办公事和出差,班主任工作不放松,自己的课自己调换自己上,从没有因私事离开学校。

四、坚持原则,清正廉洁

在工作中,我和班子成员一道,自始至终做到了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不以权谋私。坚持原则,绝拒腐败行为。不搞特殊,出差、办事不多吃一顿饭,不多报一分钱。虽然付出很多,但从不讲个人待遇,更没利用职务之便谋利任何个人私利。没有乱花过单位一分钱。工作中提倡节约,加强管理,制止教职工的铺张浪费行为,教育学生厉行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不浪费一度电。自觉争当节约先锋。

五、存在的不足

1、受能力水平限制,工作方法较单一、呆板。

篇3

一、学案的编写:体现过程,发挥优势

学案导学教学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研究的核心。因此,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学案,是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说,一节课要有一个对应的学案。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使用的学案建议设置如下的一些栏目。

课题设置:如果说是高三第一轮的复习课,课题基本上是按照课本上章节的顺序确定的,有需要合并的或同类的内容可以将课题稍作调整。第二轮复习可以把联系比较紧密的地理知识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综合体来确定课题,如编制“农业”专题,可以以必修二“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人教版)为核心,把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内容加入,使学生形成网络体系。

考纲要求:把本课题涉及的内容在地理考纲(包括各省对考纲的要求和解释)上的知识点及要求的层次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高考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更好地把握复习的范围和尺度。

学习目标: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本节课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自己要做些什么,有哪些知识内容是要学习的,哪些内容是重点和难点,哪些内容是一般了解内容,对本节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标要具体一些,不可虚空,对学生掌握才有帮助。如在复习“荒漠化”一节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分析不同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具体说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治理措施等。

基础回顾:这是学案的主体内容,要把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个板块展现出来,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显示的是知识点,也是本课要学习的知识结构,相当于课本上每个知识板块的小标题。如在复习“气候类型形成和分布规律”这一节时,设计了如下的知识结构图:

第二部分是问题与思考,是围绕着前面的知识点提出的一些问题,目的是引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知道在这一知识点中要解决哪些具体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导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注意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几处特殊气候类型分布与形成原因:

(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成因是什么?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应当是雨林气候,但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是什么?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

第三部分是归纳与总结,需要把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知识点、结构图、曲线图以及一些规律性的重难点内容通过一定形式体现出来,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强化巩固的过程。

如对“季风对中国降水量和旱涝的影响”这一复习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对“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这一重点内容用地图表示,并提出问题:

(1)中国降水量主要与湿热的夏季风进退有什么关系?

(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3)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4)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对我国旱涝的影响是什么?

体系构建:要求能用框架的形式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性总结,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如要复习“影响气候因素”一节内容后,可展示如下的知识结构:

知识链接:为了体现复习课的特点,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建立大的知识观,需要学生能够把与本课所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点找出来,并能简单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高考真题:把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题中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典型考题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熟悉考题的类型及考查知识的角度、深度和广度,便于对所复习内容的深入思考,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训练精选:是学案的练习和知识的巩固环节,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要紧扣学习目标选择精彩适量练习题,不在多而在精,练习中要通过“一题多解”、“变式训练”等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习题的选择上又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但学案习题的选择质量要高,并要具有下列特点:(1)具有一定的原创性;(2)制作新颖图像,陌生度要高;(3)重视推理、归纳、综合能力,强调思维过程;(4)关注与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体现学科前沿;(5)体现新课程意识。高质量的习题对提高教学的效益和复习的指向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案的使用:体现自主,关注效能

学案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载体和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把它变成课后作业,加重学生的负担。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把学案放在当堂课上使用更合适。教师可以在课前发放学案,让学生对本节所要复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课堂教学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

1.教师引领,明确目的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结合学案说明考纲相关的要求和层次,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指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以及本课学习中有关的注意事项等。对内容的介绍应该简明扼要,概括性强。

2.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有关的学习内容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要充分扮好组织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在学案中相关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要阅读课本,积极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并把一些重、难点的内容整理到学案的相应位置上。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的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便提高学习效率。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并把相关的问题做好记录,以便复习讲解时注意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3.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和合作帮助的过程来解决。这对于那些学困生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寻求到更多的帮助,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对于那些思维含量较高、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们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加以解决,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他们的学习和讨论过程当中去。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扬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4.精讲点拨,及时引领

经过讨论交流以后,学生中存在的绝大部分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对于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点拨,这显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精讲时一定要注意语言要精,内容要精,能够切中问题的要害。同时点拨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给学生反思的余地,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做到这些,教师就要很好地了解学情,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收集到来自学生的信息,并思考解决的策略,提高对生成性问题的解决能力。

5.巩固训练,紧扣高考

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近几年的典型高考题,让学生了解高考的方向,并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体会相关知识把握的层次、深度和广度。然后进行习题训练,习题的选择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设计,难度由浅人深。基础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所有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拓展题起拔高作用,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主要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通过这些练习达到消化巩固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案的反思:关注误区,导学并重

刚进行学案导学的教学时,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还显得准备不足,尤其是学生感觉非常不习惯,甚至有点茫然。这时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让学生从抵触到接受,最后体验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乐趣。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这种教学方式逐渐被接受,已经成为课堂上的一种常态化教学。但随着学案导学方法的使用,我们也发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1.学案设计更多的关注教师如何教,忽略了学生如何学

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学、导练工具,它服务的对象应该是课堂中的主体――学生,它构建的应该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通过教师对学案的精心设计、安排,让学生能够一步一步的走向知识,完成知识的构建及相关目标的达成。

在进行具体学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一份学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思路、框架安排等都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想法。而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主要依据的是自身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关注的焦点集中于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出发点,教师才容易将构建学生与知识桥梁的学案设计慢慢演变成自身与知识之间的教案设计,设计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如何教,而不是学生的如何学。

在这一点上,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很多的高三学案中,将知识体系建构这一模块以填空的形式置于学案的开始,让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甚至课堂的默写来达成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这种模式更多的是体现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反映的是一种教师的意志、意愿,完全没有体现出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和知识框架的过程,只是一种简单的灌输和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巩固和应用。

如果是以学生为主体来考虑学案设计过程中相关概念、原理的掌握和构建,那么,知识体系最好应该是以最后课堂总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本节学案的学习,归纳出相关的核心概念、相关的原理,并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最后以一定的直观形式呈现出来。如概念图、流程图,……这种模式体现了学生对于相关概念、原理的真正掌握,对于知识联系的真正理解、内化,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式记忆。

同样在学案相关内容安排和问题的设计上,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进行“天气系统”一节的复习学案设计时,如果一上来就让学生画气压分布图中的风向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错误的形式各种各样,有的学生甚至无处下手,不知道画什么、该怎么画?但如果教师先从气压场中大气的受力分析讲起、画起,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和比较,其设计的难度要求就大大降低,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比较。

如何才能避免学案设计走入教案的误区?进行学案设计之前,教师必须要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更多的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在学案栏目设计、模式安排、问题设置中,教师多从学生角度去考虑:这一难点的突破,从哪方面着手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易接受。

2.学案设计更多地关注知识与技能,缺少过程与方法的总结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一定量的纸笔训练是提升解题能力、解题技巧的必要条件。通过不同的题型训练包括高考题、模拟题,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前感受高考的氛围,对高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一类题的训练,掌握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因此,在高三的地理复习学案中纸笔训练的量必须得到保证。

也许正是基于这种动机,教师在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更多的关注题目的量,对于质没有了选择;关注学生的练,而漠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自我的总结与归纳。于是高考题、模拟题在学案设计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通过题目对学生狂轰乱炸,从而学案慢慢演变成了一种习题集,课堂演变成了训练场。整节课的内容基本被题目训练所占据,学生缺乏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缺乏主动思考,自我消化的过程,课堂成了一潭死水,教师在演独角戏。

其实,对于学生自身来说真正能够引起他们学习动机的是他们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就感。所以在进行高三地理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掌握。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堂内容的复习。

例如在分析“太湖水蓝藻水污染事件”时,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太湖水蓝藻水污染在苏州太湖沿岸较轻,而在无锡太湖沿岸较重?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切身的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感受到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自我学习动机和学习状态之间呈现出一种正反馈的调节。

教师也可以通过典型例题的精选、相关问题的讨论、变式训练的巩固这种模式使学生有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消化、巩固知识。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效率得到提升,而不是通过大量的题目训练来达成目标,掌握方法、技巧。

3.学案设计更多的关注知识的面面俱到,缺乏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

高三的地理复习应该是引领学生重新回顾所学地理知识的过程,掌握、理解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同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因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基本的概念、原理、方法的掌握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基础。特别是第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成为了关键,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所以,在高三的复习学案设计中,教师对于这部分内容高度关注,进行了各种尝试。例如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罗列、填空;通过表格、流程图等直观形式让学生自我总结;通过一系列问题串的设置,唤醒学生内心的记忆……甚至有时用默写方式。但是从最后检测反馈的结果来看,学生仍然没有很好的掌握。例如在写出冷锋过境时和过境后天气特点时,学生总会把气温、气压和天气变化的逻辑关系搞乱……教师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同一知识点学生为什么会一再出错?

这应该引起教师的反思。到底如何来理解基础夯实,怎样才叫夯实基础,机械式的记忆当时能记住是否就算夯实了基础,把所有的知识点告诉学生是不是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知识点面面俱到更多地反映了教师自我的心理安慰:“我已经把知识全部告诉学生了,学生在考试时应该能够回忆起来。”

真正的基础并不是简单的记住几个概念、几个原理,考试也不可能直接以名词填空、名词解释的形式对这些基本的概念、原理进行考核,更多的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的概念、原理。所以,在进行高三地理导学案设计时,应该更多的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学案来体会这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明确自己的学习重点,使学习目标性更强,而不能为了顾全内容,将所有琐碎的知识点全部放到学案的设计内容中。这样容易冲淡学案的主题,给学生造成错觉,不能准确把握复习重难点。

那么,对于那些简单、琐碎的知识点如何处理?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放在课后的练习中。通过题目让学生巩固再现知识;增加知识应用的实战性。而且在平时的纸笔训练中,可以进行反复地再现、巩固,这样也避免了学生较高的遗忘率,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并应用这些基本的知识,保证了学案内容的高效性。

学案设计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次性拿出一份完美的学案应该说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学案设计前、使用过程中,更多的进行充分的预设、反思,才能够使学案更加符合高三的学情,符合高三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