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悟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17:1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我感悟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我感悟总结

篇1

通过在本单位四年来的学习与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扬长避短,现将20xx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汇报

首先是一个人的心态,有了正确的心态才能有正确的工作态度,我一直认为工作不该是一种任务或是负担,应该是一种乐趣。

人是为了责任而活,我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身上就多了一份责任。所以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首先考虑到我是为首长、阿姨们服务的,他们都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我喜欢我所学的专业、和工作,我享受着它给我带来的快乐,为它我会毫无保留的付出我的一切。

二、工作总结

总结过去,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工作中任何一次故障的维修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新考验,对工作充满了憧憬,又深感压力之大。但正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紧张而又充实的工作又给予了我积极向上的动力。

每当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我都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即领导请教,直到弄懂弄通为止,真正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工作的这四年,也是我学习的四年,不断地从书本上摄取知识,向领导学习,向同事请教,学习他们工作的态度及工作的方式,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要求自己做到取别人之所长,补已之所短。

三、心得体会

回顾20xx年的工作历程,本人感觉从专业能力及工作态度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有明显进步;对维修专业有深刻的认识;有意识的进行专业提升及个人学习,这些都离不开单位及领导对我的培养。

但同时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有待提高:工作主动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及表达能力需要不断提高;执行工作中细节关注不够;专业提升及个人学习需及时进行培训。

四、个人展望

通过实践结合自我学习,快速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及时的总结和调整。扩宽个人的知识面,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个人服务水准及技术要求。

篇2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方法,能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过程中不断强化认知,提高语言表达运用的准确性和综合性。学生调控学习策略指导尤其值得关注,能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能动作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协调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自我计划协调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还能够培养他们总结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潜在动力,能更好地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和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一、围绕整体计划突出自主预习习惯培养

按照课程的学习内容要求,注重整体的计划性和学习预习性来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应该围绕知识结构体系和学科的模块构成来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建议学生在自我整体预习过程中,按照知识内容的内部逻辑思维来有效自我阅读和预习感知。

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突出计划性,不仅能够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动性作用,更能够使得学生在预习中更好统筹安排。在布置预习学习任务时,一方面,注重结合学生的自我知识内在积累生成,引导学生对预习任务进行整体认知把握,并就预习中的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计划方案,让他们在带着问题的预习学习中不断强化认知;另一方面,建议学生就预习中所发现的问题设计一些质疑思考方案,对解题的方法、预习中的收获等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在思考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升华理解感知。利用整体计划推动预习生成,能够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取丰富的知识技能。

以这样的形式指导学生预习,能使得学生在主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更加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八Unit 1 The written world的“Reading B Appreciating literature”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根据“Reading A”的整体阅读感知题目,建议学生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literature?”和“How do we appreciate literature?”来进行设计预习思考,以此来突出阅读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在自我设计运用过程中强化认知感悟,培养学生学习计划的整体性和条理性,不断增强自我学习主观能动性,能使得他们在主动实践运用中形成主动预习和质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运用互动合作深化学生认知体验过程

调控学习策略运用于英语课堂,就是要求学生在准确运用语言表达规则的基础上,注重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探究和解决问题,将接受语言知识主动转化为实践运用,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综合性。利用互动合作,能帮助学生将质疑思考转化为实践体验运用,让学生在运用过程中把握课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在合作探究基础上的调控策略指导,就是要为学生学习英语设计一定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让他们在彼此互动合作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认知感悟。在教学中,一方面,依据学生学习差异设计具有多元化和层次式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能够对自我学习认知进行深入探究,将认知过程转化为主动实践运用;另一方面,多活化互动探究形式,建议学生运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情境角色模拟、演讲表达、争辩交流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理解思维过程,不断深化认知感悟。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活化认知体验,不仅能利于学生接受语言文化知识,还能够使得他们在彼此合作互动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

交际过程的丰富能使得学生更为自觉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例如,在模块八Unit4 Films and film events的“Reading B Important film events around the world”教学中,可建议学生运用同桌交流的形式针对“Reading A”中的题目进行讨论,相互了解学习对方的认知感悟思维;鼓励学生就“How do you think of film stars?”和“Why is the film very important in our life?”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感知。通过这样的策略指导能使得学生更好组织和运用阅读语言学习素材,强化认知感悟。

三、突出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升华思维感知

利用反思评价来矫正学习中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更为开阔。通过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认知过程,一方面,能使得调控更具有全面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英语学习主动运用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针对他们的课堂学习表现,对语言表达、思维运用、发展创新等方面予以总结,评价他们在学习中的得失,让他们在客观真实的评价中不断获取语言知识。通过这样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更能够让他们在自我调控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全面而准确的语言认知思维方法,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多给他们搭建表达运用的平台,引导他们通过口语交际、书面表达等形式来呈现自己的思维感知,不断延伸学习认知过程。总结反思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调整学习思维方法,优化思维感知的重要体现,利于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不断促进语言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篇3

一、导入背景,追溯写作原旨

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多样化的背景内容,引导他们在主动阅读感知中提炼相应的背景素材,能使导学案更有引导推动作用。通过背景知识导入,能使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在提前预学的过程中获得深刻感知印象。通过对背景的了解来挖掘其中值得探索的意义,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表达意图。

围绕揭示写作原旨,多给学生更多的尝试了解,让他们在拓宽视野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着力点,更利于他们获得不一样的感悟。如,在学习的《我的母亲》时,我通过设置一定的导学案背景,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作者人到中年之后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通过介绍从小失去父亲,在关系复杂的大家庭中生活的的相关往事基础上,介绍其母亲冯顺弟的有关情况:冯顺弟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读书,她处处为儿子着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母亲。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之后,于1918年11月离开了人世。

这些背景知识的展现,给了学生更多额外的知识,让他们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探寻更多的内容,挖掘更有价值的文本表达内涵意义。带着对文本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背景知识主动和作者进行对话,更能使课堂教学在富有一定导向性和趣味性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深刻理解感知,便于他们深化理解感知。

二、留白质疑,引导自我探究

留下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主动归纳和总结,利于他们在深化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自学机会和体验。导学案中运用一定的空白引导,能使学生在自我深入思考的过程中积淀丰富文化知识。

留白模式运用,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质疑深思。如在8年级下册第9课的《海燕》导学案指导运用中,我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思考题目,建议他们从海燕在俄文中具有“暴风雨来临预言者”的意义出发,深入思考:作者在暴风雨来临前,通过展现海燕的不同飞翔姿态,说明了什么?通过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等其他动物的对比,表达了海燕怎样的品质?海燕见到了海鸥、海鸭、企鹅等,会对他们说些什么?留下这些空白,让学生根据相应的问题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和相关片段,更能使学生获得有效的思考感知途径,便于他们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增强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和整体感悟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线索,让他们的整体理解感知与互动交流成为一种常态,便于他们进行主动探究运用。

留白质疑运用,让文本内容在凸显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发现学习问题和不足,利于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尝试中获得更多的感悟。留白的问题在体现多样化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多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深思与感知互动机会,让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的阅读感知,找到不同的破解对策和方法。

三、反思延展,提升语用技能

反思延展,让导学案在不断丰富的过程中绽放如同花儿般的艳丽。如在8年级下册第1课的《藤野先生》导学案运用反思中,为了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和明白“藤野先生的正直热枕、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和作者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我设置了一些思考题目:假如你在街头遇到了藤野先生,并且也曾听鲁迅先生提起过,你会怎样与藤野先生攀谈?通过这样的总结反思,让学生享有更多的支配权和表达话语权,能使他们将理解感知主动转变为实践运用,生成更多的丰富感知。有的同学,通过外貌刻画展现了藤野先生不修边幅的样子,更展现了其渊博知识的文人气质。有的同学则是,通过现场采访的方式,模拟一定的情境,在主动、互动的交流过程中沟通,获得更多的认知体验感受,体味作者对藤野先生的额外关照之情。

篇4

2007年秋季学期,我校建校之初,二至六年级的所有班级都是“混合型”班级,学生文化底子薄弱,教师施教困难。经研究发现,这些学生长期被教师、家长牵着鼻子走,没有自主、自评的意识,没有自律、自理的习惯,更加缺少“三思而后行”的反思习惯与能力。而我们知道,优秀学生多数情况下更习惯于“学习反思”。为了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学习薄弱问题,我们决定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与反思习惯入手,以课题引领的方式,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由教师与家长共同帮助并督促学生根据学校制订的教学目标,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表现进行审视、回顾、分析,强化正确认知,及时调控不良行为,总结成长规律,实现全面发展。

一、搭建日常反思平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我们课题组从引导学生写一周总结开始,创编了《我的成长足迹》小册子,供一至六年级学生使用。我们指导学生每周回顾总结并填写一周以来的在校情况,包括有哪些进步、哪些方面没有做好等内容。同时,让学生学会对父母、教师、同学“敞开心扉”,畅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成功、失败、困惑等,使教师、家长了解自己,并得到教师、家长有针对性的鼓励和建议。这种无声的交流,有效地整合了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调动了家长、教师和同学的力量,增进了与他们的相互了解,使教育达到遇物而诲、遇事而教的境界,同时还促进了学校温馨和谐、团结友爱氛围的形成。

(一)《我的成长足迹》(实验版)各环节内容简介(图示如下)

我的成长足迹

年 月 日 第 周

1.点击成功——在自我反思中体会成长的乐趣。为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每个星期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挖掘自己身上所蕴藏的“闪光点”,使他们在成功的愉悦中享受成长的乐趣,进而产生“我能行”的信心。一位学生在“点击成功”中写道:这个星期里,我的成功之处是:组长工作很负责,做得挺好。在班上排练校园舞时,我很认真,跳得还不错。加油!跳出最漂亮的动作!在课堂上我很安静也很认真,改掉了分心的小毛病。在家里,我的美术字学得不错,画画也进步了。我还喜欢经常复习功课,这点做得不错,继续努力、加油吧!

2.刷新自我——在自我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进步或成功固然是件快乐的事情,但如果一味求好,而不进行冷静思考、全面审视,容易让学生忘乎所以、失去方向。因此,在引导学生寻找“闪光点”的同时,我们还注意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刷新”缺点,使之成为过去,以达到不断更新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一位学生在“刷新自我”中这样写道:这个星期,我在习作和做作业时出现了较多错别字,我一定要赶快“消灭”错别字。我以后应该这样做:①写字时想想字义字音。②写完检查一遍,改正错别字。③请同学帮我检查,我改正后还请她再为我出题测试。这样我的错别字应该能减少许多。

3.日积月累——在自我反思中学会学习,充实自我。荀子曰:“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是积累而成的,没有积累,就没有收获。让学生每周抽一定的时间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体验学习中的快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途径。一位学生在“日积月累”中这样写道:这个星期,我在丰富的学习海洋中收获了许多的知识:在方向与位置中我知道了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使用数对时要先从左到右看横排的数,再从下到上看竖排的数。我还学习了确定方向位置,如以中心广场为观测点,方方家的位置是西偏南60°,距离中心广场100米。我还认识了生活中的负数,知道了比较负数的大小和读写负数的方法。通过这周的学习,我觉得只要用心,学习数学并不难,其实,生活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奥秘,学习数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4.敞开心扉——在群体交流中寻找新的自我。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就是把“单纯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既然是“社会人”,就必然生活在群体中,也就必然有着群体间的交流与共处,或者说需要群体的力量促进自我提升。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家长、老师与同学对自己一周表现的意见,并通过与他们的对话和沟通,引发学生反思群体对自己的评价,学会依靠群体的力量发现新的自我,追求更大的发展。一位学生在与家长对话时是这样说的:爸爸妈妈,上周的我已经改变了许多,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不等人,随着时间的增长,我慢慢长大,我的知识也随之增加了。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对我的培养与关爱。家长的回复是:年龄在增长,知识在增多。你开始思考一个人的成长了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发现,一、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太小,无法完成《我的成长足迹》的填写工作,于是我们对《我的成长足迹》做了修订,仅供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使用。

(二)《我的成长足迹》(修订版)各环节内容简介(图示如下)

第一板块:“日积月累”做学问

引导学生回顾一周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也可以是课外阅读与特长学习等方面),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整理、总结概括,并把一周所汲取的知识点与学习感悟付诸笔端。

第二板块:“敞开心扉”做真人

对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同时对自己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剖析、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发展,最终完善自我。其中,与家长的对话主要是在前一周末与父母定好本周的目标或心愿,让父母监督自己的完成情况,与父母交流自己达成目标或心愿的感悟。与老师的对话主要是跟老师交流自己一周来的学习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困惑与心里话,也可以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与同学的对话则要求学生每周一确定自己本周学习与交流的对象,双方互相观察、互相督促、互相提醒,然后于周五写出对方在一周内的表现,并给出评价和建议(注意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发现,寻找同学的优点,修正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感悟主要是在周末认真总结自己在前一周末定下的本周小目标或需要改进的方向的达成情况,以目标鞭策自己不断努力,督促自己扬长避短;也可以写一写本周的一些感悟。

在修订版的《我的成长足迹》中,我们还增加了“期中回顾反思”与“期末回顾反思”,引导学生不但养成一周总结、反思的习惯,还养成阶段总结、反思的习惯,推动反思型学生的形成。

期中回顾反思

年 月 日 第 周

期末回顾反思

年 月 日 第 周

(三)拓展与延伸

在学生撰写《我的成长足迹》的过程中,我校还开展了《我的成长故事》与《爸爸妈妈(老师),我长大了》作文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走过的历程,写下点滴感悟,并把好的学生作品刊登于校刊《明德学苑》上。同时组织《我的成长小书》及《知识乐园》手抄报评比展演活动。此外,还引导学生制作闪光集或评点本,写自警日(周)记、值日(周)总结、错题反思集、班级日记,整理成长档案等。课题组定期研究个别比较复杂的案例,确保每一个学生通过撰写《我的成长足迹》都能得到反思、触动,努力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树立“人人争优秀,个个创佳绩,绝不能让自己掉队”的自我发展信念。

撰写《我的成长足迹》,不仅仅在于积累知识、沟通心灵,更在于引导方法、传递力量、传承精神,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境界——“日积月累做学问,敞开心扉做真人”。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播种思想的田园,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主战场。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学生的反思行为常态化,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培养反思型学生”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兼顾师生心理因素对构建反思型课堂的影响,力求建构简约有效的课堂。通过多次研讨、反复试教、修改整合,我校构建了“培养反思型学生”课堂教学模式,并开发、生成了相关的备课本、听课本,在全校推广使用。

(一)培养反思型学生的课堂教学备课方案(见图示)及教学各环节简述

培养反思型学生的课堂教学具体包括温故导新、探索交流、反思运用、感悟拓展四大教学环节。

1.温故导新。学习新知识之前,指导学生结合每课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反思与交流,收集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如与新知识关联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还要用到的其他知识等。如语文课联系已学的字词、与课文密切关联的资料,数学课融合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品德课联系生活经验等,这种知识间的纵向对比以及学生间的横向交流,能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在对比与联系中形成反思意识。如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我们这样温故导新:①我们三年级时已经对分数有初步认识,请你谈谈对分数的认识。②请你说出几个分数,并说说这些分数表示什么。③出示1个、2个、8个圆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分一分它们的,并说一说分别把谁看做整体“1”(单位“1”)。④说一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探索交流。一节课中,最紧要之处就体现在对新知的探索与交流这一环节中,而这短短的20分钟,正是我们用来培养反思型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探索过程是学生个体对知识、方法与自我认识不断调整、对比与反思的过程,学生之间的交流则是学生群体之间互相协商、对比与反思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冲动型学生会慢慢沉淀、蜕变,最终向反思型学生靠拢;而原本偏向于反思型的学生,则更容易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好的方法,更善于与人合作交流。还是以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为例,我们这样组织探索交流:①出示探究问题:有两盒圆珠笔,你能分别拿出它们的吗?你准备怎么拿?②探索与交流:先由2名学生到讲台拿圆珠笔,引导其余学生注意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再让学生提出疑惑问题。③小组探索:两人都是拿一盒圆珠笔的,为什么两人拿的支数却不一样?④各组交流展示自己的探索过程与结论。⑤展示两盒圆珠笔支数,让学生顿悟:“原来两盒圆珠笔的支数不一样,一盒有4支、一盒却有6支。”从而验证了学生在小组探索中的猜想。⑥结论: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

3.反思运用。新授课结束之后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小结,让学生反复比较、提炼,对新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小结之后再运用,让学生逐渐养成及时反思、善于运用的良好习惯。在《分数的再认识》一课中,我们这样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运用:①想一想:通过本课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请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对本课知识做一个简单整理。②练一练。包括基本练习、提高练习和综合练习三个内容(具体内容略)。

4.感悟拓展。让学生畅所欲言,反思本课收获,发表学习感想,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指点江山”的豪气,让学生在反思中产生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促使他们乐做反思型学生。通常我们会通过“填写反思卡”或是引导学生做课外实践的方式,展开这一教学环节。这也是培养反思型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这个过程中,学生善想会思,善归纳懂梳理,善比较会融合。如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一课,我们让学生填写了这样一张反思卡,并附拓展练习如下:

拓展练习

铁道部门规定:身高不超过140厘米的儿童,坐火车时享受半价票优惠。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7厘米。如果他们一起去坐火车,是不是就都可以享受半价的优惠?为什么?

(二)培养反思型学生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在推进“培养反思型学生的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研讨形成了学校特色课堂约定,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听、说、读、写、思”作出具体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附课堂约定如下(见下表):

三、创新以反思为特色的活动与评价新模式

(一)开展反思型特色活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以“反思”为题眼,开展反思型特色活动,为反思型学生的培养营造良好氛围。如制作“小小自我警示卡”,使学生学会自省;通过建立“会诊卡”,使学生学会自“治”;通过制订“日程表”,使学生学会自“理”;通过开展名言征集活动,引导学生反思生活真谛;开展班徽征集活动,引导学生反思班级特色,培养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组织学生制订班级公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与团队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规则意识;组织“成长”征文比赛,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体会父母老师对自己的爱;组织问卷调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发现自身成功之处,也勇于刷新自我;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反思个群关系,培养关爱之心,形成诚信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开展各种感恩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获得的爱,从而懂得感激与关爱、尊重与体贴;通过训练学生冥想,让学生浮躁的心沉静;通过训练学生整理贴身物品,教会学生生活有条理;还训练学生以自律克制废话,以自信克服胆怯,用放弃对付贪玩的念头,以交流治疗封闭……

“自警卡”范例

小明脾气急躁,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同学起冲突,引来同学的频频“告状”。在老师的引导下,他认清了自己的毛病,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班主任就此问题引导该生制作“自警卡”如下:

(二)创新学生评价方式,刷新养成教育新篇章

1.我们从课改理念出发,提出了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的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是结合我校实际,在班级评价上“变一为三”——变“先进班级评比”为“自觉学习先进集体”“行为规范先进集体”“劳动服务先进集体”,把习惯养成教育分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三大板块来开展;在个人评比上则变单一为多样,除了传统的“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评比之外,又增加了“自觉学习积极分子”“行为规范积极分子”“劳动服务积极分子”“体育锻炼积极分子”“文艺活动积极分子”等评比。这种尊重差异、体现个性的评价机制,既激发了学生树立起“人人争优秀、个个创佳绩、绝不让自己掉队”这样富有竞争性的争先创优的信念,更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与劳动习惯。

2.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对各年级学生提出了习惯养成的具体要求。一年级侧重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养成训练,使学生尽快融入学校学习生活;二年级继续做好各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升至人的生活品德,建立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乃至良好的个性;三、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纪律分化时期,这个阶段我们强化德育,引入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公共道德方面教育,开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养成每天读书看报、了解时事新闻的习惯,并能与家长、教师分享自己的作品,评论新闻时事;五、六年级开始,学生的体形有了微小的变化,独立的见解、逆反的心理逐步形成。这个阶段就是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为人处世道理、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以及对生理知识的认识了解。在学习上加强自学能力的训练,逐步与中学学习接轨,形成“自学能力——阅读理解——总结概括能力——认识过程方法”的学习训练链。要求学生读完一本书后,能整理出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并根据知识结构,自觉掌握学习方法。

3.为使养成教育行之有效,我们提出一个阶段系统抓一系列“小事”的口号,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通过每周确定一个行为训练重点,让学生反复强化训练而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三)建立家校教育联盟

在培养反思型学生的过程中,我校以家校合作为主要途径,社会力量为辅助渠道,竭力打造教育共同体。首先是通过定期开展“给家长一封信”,家校研讨沙龙,家校教育问卷调查,“我与家长同为校园献出一份力”活动等,带领家长及社会有心人走进校园、走近学生、深入教育,唤醒家长与社会的教育意识与教育爱心,唤醒家长、社会的教育反思意识。同时,为形成育合力,学校对教师、学生、家长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要求。首先是面向教师,提出了教育教学工作要在“育人”上下工夫,教师要在思想、身体、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关爱学生,懂得激励每一名学生求上进,赏识每一名学生的才华,创造条件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活动,期待每一名学生的成功;面向学生,提出了要懂得自觉组建良好班集体,树立良好班风,培养良好品格,做“三好”学生(自觉学习好、行为规范好、劳动服务好)的要求;面向家长,提出了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与对话”,善于配合学校引导孩子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规划。这样做,端正了教师、家长与社会对学生成长引导的态度,为反思型学生的培养营造了温和适宜的大环境。

(四)完善了反思型学生的培养体系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通过开展学生反思意识、反思态度、反思能力与反思习惯的调研,深入实际进行观察、面谈,与家长交流,以及从侧面了解,跟踪调查,个案分析或整体研究等,提炼了反思型学生的基本素养,拓展了反思型学生的外延,完善了反思型学生的培养体系。

1.反思型学生基本素养:主动汲取知识的意识与态度、较强的学结概括能力与习惯、多向比较的意识与习惯、沟通对话的意识与习惯、自省自悟的意识与习惯。

2.反思型学生的成长条件:渴望超越的动机是反思型学生生成的动力,勇于进取的态度是反思型学生生成的前提,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反思型学生生成的基石,自我监控能力是反思型学生生成的保证。

3.反思型学生的学习特征:自主性、批判性、探究性、发展性。

4.反思型学生的成长要求:加强思想引导,培养意志品质;加强合作交流,建立互动反思关系;丰富反思内容,提高反思能力;勤作教学反思,实现双边共赢。

反思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是一堂课,一个知识点,一个学习内容的反思,也可以是一个单元,多个知识点,或多个学习内容的反思;可以是单个学科的纵向对比反思,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对比反思;可以是对成功的感悟,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反思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填写课堂反思卡、谈学习感悟、撰写一周成长足迹、整理成长档案、做成长小书、做知识小报、撰写我的成长故事等。

5.反思型学生的培养途径:(1)创一个氛围,激发学生反思意识。留一点余地,给学生反思空间。建立成长档案袋、做反思调查问卷、填写课堂反思卡、撰写“我的成长足迹”、建立反思作品展示台等。(2)教一些方法,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如错误反思法、检验反思法、对话反思法、质疑反思法、比较反思法、总结反思法。

6.反思型学生的培养策略: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培养合力;创设对话平台,营造反思氛围;引导多向比较,学会反思方法。

7.反思型学生的培养模式:构建反思型课堂,播撒反思种子;创建反思档案,促进反思生成;营造反思氛围,养成反思习惯;开展反思型主题活动,提供展示平台。

(课题组成员名单:陆惠兰 李一心

陈国冰 吴堂林 蔡庆凤 黄世林

曾昭然 叶 琳 黄雨霞 黄 欢

陈慧薇 王 敏 陈洁怡 陈 莉

篇5

【摘 要】本文以学生的学习差异为研究对象,旨在阐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对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通过设计多元化学习目标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交流,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探讨教学策略的优化对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和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学英语;学生;差异;互动

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发展需要,活化教学过程和方法,能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动力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氛围。教学策略优化应突出差异性和多样化,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增强认知感悟。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实情注重教学策略优化,对活跃课堂教学情境和丰富学生文化知识视野思维都有积极导向价值意义。

1.用层次化学习目标引领学生灵活选择

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别,体现在学习思维认知上具有一定差异性。围绕这种差异性来设计具有层次化的学习目标,能在帮助学生更好感知课程学习内容基础上,帮助他们拓宽思维和丰富知识视野。教师根据这样差异性设计层次性的学习目标,能便于学生自由选择和灵活运用。

教师设计层次化学习目标,能给学生更多自由运用的空间和时间。这些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主体学习需求和教学重难点设计相应的学习运用目标。按照学习目标的层次化,一方面,突出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富有全面化的学习目标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指导自己更好灵活运用;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具有情感意义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尝试运用的过程中发现更多学习乐趣。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6AUnit2 Ben’s birthday的“Listen,read and say”教学中,应在要求学生掌握对话表达主题内容基础上,建议学生围绕“What day is Ben’s birthday?”和“What does Ben do on his birthday? ”进行同桌对话交流,以此来体味课程表达内涵意义。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就“What does Jim want to buy for Ben?”、“What do you want to say with Ben?”等进行自由选择话题进行表达,让他们享有更多的主动选择权利。

通过这样的层次化学习目标引导,能够使得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有更为全面的认知感悟。通过这样层次化学习目标引导来活化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有真切的认知体验,更能够能使得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和情境性。

2.用任务化互动探究鼓励学生集思广益

将任务融入英语课堂教学,能在帮助学生深化认知感悟的基础上,更好发挥他们集体学习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任务互动探究推动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

围绕学生学习需求和课程知识难点来设计相应的探究话题,能在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和积极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思维。在任务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关注学习任务的导向性和生成性,让学生在彼此互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了解表达内涵意义以及价值作用,激发学习激情;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运用团队合作的形式来相互讨论交流,有效激活自身的学习思维感知,将任务探究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例如,在5A Unit 4 Halloween的“Read and say”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围绕“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alloween?”和“What do you want to do on Halloween?”要求学生运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角色对话等形式来相互合作,以此来丰富自身的思维情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主动表达和积极交流,定会形成深刻的感知印象。

以这样的模式来活化教学过程,能在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调动自身的学习思维感知。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能使得他们在实践认知感悟的基础上更好拓宽感知思维,强化学习使用。

3.用反思式总结概括指导学生自如运用

给学生自我反思的学习机会,能使得他们在带着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更好学习和使用英语。通过这样的反思,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得失,还能够让他们在自我对照运用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增强学习的主动能动性。

根据学生总结反思情况,建议学生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从理解感知、表达运用、实践体验等方面来概括自己的学习运用思维,丰富自身的思维情感。同时,建议学生运用自由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形式来总结自己的学习感知过程,使得他们在自我主动运用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学习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总结反思情况,运用学习园地、手抄画报等形式来为他们提供可自由展示的平台,帮助他们在自我总结的过程中增强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总之,在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基础上突出教学策略优化,能更好体现课程的生本主义教学理念,最大限度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动力。围绕学习内容设计具有情境化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相互表达交流中更好主动探究,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帮助学生获取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2版。

[2]张欢.培养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会倾听、善于评价[J].中小学教育,2012年01期。

篇6

关键词:班会课;体验;活动;德育;自我建构

活动体验式班会课采用形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的体验型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感悟为中介,以促进品德自我建构为目的。传统型的班会课“知行脱节”的低效德育模式需要突破。根据“活动―体验―感悟―升华”的品德形成规律,活动体验型的德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体验,巧妙地让学生积极主动、身心愉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地参与到班会课中来,进行品德的自我构建,从而提高德育的高效性和深刻性,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班会课现状

中职学生具有自卑、敏感的心理,缺乏积极主动接受知识的特点,不善于思考,甚至对德育存在抵触心理。所以,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愉悦地参与到班会课中来,值得班主任思考探究。根据行为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原理“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不住,做过的就理解了”,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身心愉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地参与到班会课中来,进行品德的自我构建,值得班主任思考探究。

活动体验式班会课就是围绕某一主题,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形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和育人的体验型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感悟为中介,以促进品德自我建构为目的,以设计出具有高效德育意义的班会课。活动体验式具有主体性、参与性、情境性、感悟性、操作性、实效性等特点,符合“活动―体验―感悟―升华”的品德形成规律,从而实现了学生“内生外化”的品德自我建构过程。

以我设计的一堂《相信自己,我能行》主题班会课为例,阐述如何采用活动体验型的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品德的自我建构,突出活动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意义和对学生的影响。

二、以活动体验型的德育模式促进自我建构的实践探究的教学案

(一)活动准备

1.便签条、糖果、剪纸、剪刀、铅笔、信封

2.写出自己的5大优秀特质

(二)活动过程

1.“我行我秀”,自我找自信,引出主题

(1)“我行我秀”,引人入胜

通过举行“我行我秀”节目,为学生提供舞台,学生大胆展现各自的特长,亮出自己的风采,挖掘自身的优势从而增强自信心。

(2)表演学生进行思考,自我评分并列出自己最自信的3点理由!

(3)教师点拨,引出主题。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势,要相信自己能行。

2.小组活动:“寻亮点,攒自信”,帮他人找闪光点

(1)活动规则:本环节6~7人为一个小组,背对背围成一圈,用便签条写出组内成员最让你佩服的一点,并偷偷放一颗糖在对方口袋,表达自己对对方闪光点的欣赏。

(2)采访学生,分享感受:与自己写的五大优点进行对比;最让你惊讶的自己没察觉到的优点是什么;其他的启发。

(3)教师点拨,更好地定位自己,增强自信,欣赏和学习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3.剪纸活动:“你真的行吗?”成功体验“我能行”

在认知上“相信自己,我能行”后,本环节在几分钟内学会剪纸,检验大家从“没信心―不会”到“我相信―我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加深确信“相信自己,能行”!

4.看视频:“自信创造奇迹”,榜样的力量

(1)播放尼克的视屏,从正能量的榜样中,激励学生,在挫折困难中,我们更加要相信自己,我能行!

(2)学生反思,讨论分享:思想碰撞激励后,让学生认识到身心健全的自己,只要自信努力,没有什么不能,奋发向上。

5.“梦想信封”,我行点亮梦想

本环节是主题的总结升华部分,写出自己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以及今天的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相信自己,我能行”的信念要与未来的生活工作联系起来,武装放大梦想,从而付诸行动。

班会课实践证明,活动体验型的德育模式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且有助于德育实施者德育目标的实现,既凸显了人文关怀的理念,充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也符合品德发展形成心路历程的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的自我建构,破解中职德育低效难题的创新之道。作为教育者,我们既要重视活动体验型班会课的效果,又不能迷信其效果,要注意活动效果的延伸和落实,还要开发活动体验型德育模式在其他教育领域的运用。

参考文献:

篇7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教育无痕?

一是匡正时弊的需要。现代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信息瞬间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人心浮躁,社会生活快餐化、家庭教育功利化、学校教育速效化,学校教育由原来的“少、慢、费”差变成现在追求“多、快、好、省”。教育目的要裸,教育手段要直接了当,教育效果要立竿见影;结果却事与愿违,学生厌学、逃学现象日益增多,教育质量相应下降。学校教育不能“流水线”式的标准化生产,学校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学校教育是传统农业式的个性化生产,学校教育需要化人润物般的无痕。

二是回归本质的需要。教育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服,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驯服;教育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人情信任基础上的交流,教育是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影响。古人所谓“信其师,听其道”“教学相长”说的就是这层意思。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以正确的感性和理性的引导,这种引导不加任何外在的强迫、束缚,而应是和风细雨润万物的无痕教育。教育无痕是强调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在具体事件中对受教育者施以正面的影响,让其情感上受感染、心灵上受熏陶、行为上潜移默化。

三是适应时势的需要。现代社会思想开放、价值多元、言论自由,尊重个性、讲求民主、追求公正、管理人本,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学校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教育行为不能一刀切,不能强制、强迫,教育要追求效率、效益,但千万不能以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教育工作者不能给学生留下任何的伤痕。教育需要无痕,需要因材施教,需要个性发展,需要自然和谐。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法而不说”。大自然蕴藏着万物之理,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感受,去感悟。

我们怎样实施教育无痕?

一是淡化教育目标。对教育组织者来说,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或目标,这样才能保障教育活动过程不会变形变味,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但对参与者来说,教育的目的太明确、太功利,反而使教育活动成了自己的思想负担,束缚了自己的思维,不利于全身心投入。例如,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春游并进行野炊活动,目的是使学生体验大自然万物生长的景象,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习惯,并通过野炊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生存、合作生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果组织者活动前就反复强调这些目标,并要求学生在参与活动后写多少个字的游记或感受,那么,学生思想就有了很重的负担,整个活动的过程或许就成了学生依据目标搜集资料、依据目的制造故事情节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很难得到自己真切的感受。凡事过犹不及,作为组织者、主办者心中有明确的目标是需要的,但最重要的是让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能真切地感受到活动的主题,真切地领悟到活动的目标。作为参与者了解一下活动的要求、方式和目的是需要的,但最重要的是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过程。所以,作为主办者或参与者都要淡化教育目标。

二是重视过程体验。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淡化,但教育活动的过程要重视。首先,组织者要想方设法让参与者全程参与活动过程;其次,组织者要鼓励参与者全身心参与活动过程;再次,组织者要指导参与者体验活动的每个细节。让其在参与中感知过程,在参与中了解特点,在参与中认识本质,在参与中与人交流,在参与中与人合作,在参与中纠正原有的认知,在参与中产生新的想法。参与面越广获取的感性认识就越多,参与度越深得到的情感体验就越深刻。例如,让学生去参与一次收割水稻的学农活动,让学生头戴草帽,双脚踩着柔软的泥巴,一手抓住水稻杆,一手拿着镰刀用力收割。这时学生就不但能真切地感知水稻生长的一般知识,能感知稻谷的颜色、形式、重量等,还能体现收割水稻时汗滴禾下土的艰辛,真切感受每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这是看书读报观视频无法获得的感受,这是教育无痕最重要也是最精华的部分,只有全身心参与整个过程,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感受。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激励;评价;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教师能够在关注学生主体学习发展需要基础上,注重运用形成激励性评价方式来优化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其语言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生成。形成性评价方式运用,能够产生如下效果:(1)深化学生认知感悟,丰富其学习方式。(2)增强学生积极学习情感,激活学习动力。(3)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自觉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教学过程评价突出“启迪性”,优化理解思维

英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评价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由此可见,注重教学评价的启迪性,是丰富优化学生理解思维的有效办法。

这种过程评价的其地性,就是在肯定学生的英语学习获得进步的前提下,通过诱导启迪的形式来丰富学生的认知感悟,让学生能够更有信心进入课程学习过程。首先,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激情,多以表扬的口吻来激活学生学习激情。其次,注重学生的表达运用评价,让学生的表达运用成为他们增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动力。再次,凭学生的学习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来积极思考交流,以增强理解感悟能力。

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信心。像《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下同)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教学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予以评价应该注意如下环节:首先,评价学生的语言文本整体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最为简洁的语言表达文本中心思想。其次,可从学生对任务学习中的表现作评价,多引导学生能够思考:If you meet the thing, what will you do? 使得学生学习思维过程得到深化。再次,鼓励学生能够对语言学习过程进行灵活的表达,以强化认知感悟。

二、学生表现评价突出“欣赏性”,提高学习自信

教师的欣赏是学生活动学习动力的重要保证。当学生的课堂表现突出时,适当的赞扬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和潜能,提高学习自信心。

学生在教师的不断被关注和重视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语言学习发展过程和需要更有清晰的认识。首先,要运用尊重和信任的眼光来注视学生,让学生能够始终感到自己就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享受到最基本的尊重和信任。其次,运用赞赏性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始终得到表扬,满足学习发展的需求。再次,运用成果展示来挖掘学生的语言学习才华,让学生得到肯定和认可。通过对学生欣赏性评价来挖掘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兴趣,一方面,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亲师信道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动力。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予以欣赏,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活力和潜能得到满足。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 Unit3The world of colours and light 阅读教学中,可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语言表达展示、课堂测试等学习完成表现进行评价,多从学生的闪光点来寻找评价的基点,让学生能够真正体味受到尊重和信任的人文关怀。这样的教学评价,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另一方面,能够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深入感悟和灵活运用课程知识。

三、总结反思评价突出“鼓励性”,深化理解运用

在课程教学结束阶段,即学生总结反思时运用鼓励性的表扬能够更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这样的鼓励好似春风化雨能够更好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的总结反思得到了教师的认可能够更好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尤其是一些学习困难学生得到了教师的鼓励,更能够激活学习动力,能够使燥无味的内容在学生看来也会丰富多彩。

通过对总结反思的评价,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理解感悟过程更为深刻和真切,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相长。首先,评价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让学生从自身的语言学习所得来评价自己,形成有效的学习运用策略。其次,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运用思维,提高整体运用能力水平。再次,评价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得失,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运用欲抑先扬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体味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更好满足理解运用发展需要。

总而言之,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心理要求教师在尊重其语言学习发展需要基础上,多使用激励性评价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不断欣赏过程中发现自身的语言学习价值。教师优化评价教学策略也是对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运用一种升华和促进,更是构建亲师信道和和谐课堂教学的必然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孙华生.英语教学评价策略运用管见[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1年11期.

[3]李 芳.形成性评价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意义[J].考试周刊,2008年37期.

篇9

一、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是某种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特定环境中、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表现形式.“感受、感知、感悟”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围绕活动展开的学习,模式需要教师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将内容逐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在逐步呈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去感悟生活,感受问题情境,然后以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模式,归纳总结,让学生自悟自得,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1.该模式的建立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观作为理论指导,重视学生的精神需要和个人体验,强调每一个主体都参与其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使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活动课形成的心理场获得心理支持和经验,优化情绪品质,增进心理健康。

2.该模式的建立必须依据活动的特点,防止两种倾向。

(1)防止学科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心理学科课程学的是具有科学性的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是一种“了解―体验(应用)”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恰好与其相反,是一种“体验―了解”的课程。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形态,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显然也应区别于其他学科。

(2)防止德育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强调接纳和无批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教育模式的建立必须重视个人体验,重在沟通、疏导,必须是无滤过认知的,无批评的。

二、模式的实施策略

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感受、感知、感悟”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学生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通过亲身感悟,以达到实际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它的实施策略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境设定,体验情境,认识自我。

第二阶段:移步换景,感知参与,调适自我。

第三阶段:再现情境,自悟自得,展现自我。

以上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一种潜在的活力,这种活力源于师生及学生间的互动、互感,是一种多向的交流,这样的交流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充满兴趣。同时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只是在必要时加以引导,这种让学生自感、自践、自悟自得的方式当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刻得多。

以上三个阶段可通过三种基本活动途径来完成:

1.认知式。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及情绪情感体验,取决于他对情绪的认知反应。如果认知反应积极、正确,那么他的情绪情感体验是积极的,采取的相应行为是积极的;反之,情况则相反。认知式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认知方式,通过学生的感知、想像、思维等认知活动实现活动目标。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故事联想式。教师在活动开始或活动中,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引入故事,同时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经验。

(2)讨论―澄清式。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敏感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争论性问题展开专题讨论或辩论。

2.情境式。通过提供、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情境分为以下几种:

(1)氛围式。利用录像、录音、电影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或感受环境之优美、或感受人物之心态起伏。

(2)角色―体验式。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动,体验该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学习模仿好的一面或更清楚地认识到其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及行为,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活动方式有:

哑剧表演:辅导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个场景,要求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

角色互换:与前者相似,但参与的人是两个以上。比如,辅导教师让一个学生扮演失败者,一个学生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或角色。

双重扮演:两个学生,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现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表现什么,这样表现、重复事实,帮助问题学生清楚认识自己。

3.行为训练式

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新的、良好的行为或消除某些不良的行为。

(1) 示范。这是一种借助模拟来习得或掌握新行为的方法。辅导教师自己或选择某方面行为优秀的学生作为示范,示范对象在学生中具有权威的形象,学生模仿他们的良好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行为。

(2)奖赏。利用实物如糖果、文具、分数等强化物或语言肯定其某种行为并增强该行为,同时增强其自信和自我效能感。这其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鼓励尤为重要,但也不要忽视学生的“自我奖赏”,当自己某方面经过努力做得不错时,自我鼓掌、喝彩,给自己一个放松机会,奖励自己一个糖果或其他物品也很重要。

(3)惩罚。在心理教育活动课中这是要慎用的一项活动。但巧妙地运用惩罚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游戏犯规时可罚掉一次参与机会等。

篇10

一、分裂化阅读,发现“真容”

“照葫芦画瓢”,各有不同。“瓢”的样式取决于葫芦模型和工匠的独特构思。用艺术化手法弥补葫芦的不足,更值得教师去借鉴运用。跳出课文的受限制的“井”,让学生在主动查阅和积极投射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言外之意,也自然就能提出其中的弦外之音了。

通过分裂式阅读引导学生主动探知,更能够使得他们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体验。如,在人教版的7年级下册的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指导中,我根据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小时候的学习生活,围绕“在儿时的生活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是什么?”让学生在七嘴八舌的演说中打开话匣子,帮助他们在主动想象感知的过程中激起阵阵涟漪。同时,引导学生从百草园的泥墙中搜集更多的素材,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去认识作者笔下的各种美景。

借助这种分裂式阅读,让学生带着更多的想象和无尽的好奇品味其中的不同,让他们的激情主动融入阅读感思中。引导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围绕其中有效的信息内容与线索主动拓展延伸,让他们在找出探知兴趣点的基础上,形成更多的不同意见。多给学生消除认知感悟中的条条框框,让他们带着激情、带着商榷、带着对话去认识其中的质疑点,让他们在联通外界中积淀深刻的感思,让他们跳出“人云亦云”的尴尬学习境地,始终获得更多的真实体验感知。

二、合作式阅读,破解“困惑”

阅读是理解的前提,更是自我理解感知的前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莫雷特”告诉我们的就是,学生理解差异使得心目中建构的人物形象也各有不同。走出个体理解局限,让他们在吸收外来有效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更能使得阅读理解富有导向性,让他们在开放化认知探究的过程中增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跳出自我理解“短路”现象,让学生能够根据内容主动合作,更能使得他们有更多的不同。如,在《最后一课》的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体味其中“浓浓爱国情怀”,我建议学生运用同桌交流的方式,围绕“小说中人物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进行相互交流,让他们在主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积淀深刻的认知素材。依据学生在人物性格特征剖析上的不同,建议他们从“小弗郎士在上学前后的态度变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你认为韩麦尔先生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具有怎样的魅力和美丽?”等问题中筛选出有效的表达信息,让他们在彼此小组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深化感知,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合作阅读探究,能使学生有了更多主观投射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由沟通和主动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更多的不同,为产生共鸣奠定坚实的基础。

协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困难疑惑面前有更多的勇气和信心主动融入其中,让他们在不断优化理解感知方法的过程中生成深刻体验。

设置具有多样化和层次性的合作探究话题,让学生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感知方法,更能够使得学生在主动交流中形成积极有效的对策,利于他们强化感知。对话讨论交流方法,让学生在对话交流、讨论争辩、互读谈说的过程中不受拘束,让他们能够主动寻出不一般,让他们更加主动地说出自己的妙言,让他们的理解感悟更有深度和广度,更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阅读探知注意力。

三、归纳式阅读,凸显“个性”

让学生的顿悟有更多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在自我归纳和反思总结中找出自己的认知不同,在凸显个体化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深厚体验感悟。让学生的鲜活思想和鲜明个性能有效体现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让他们在主动探知求解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关键处和切入点,使得阅读具有无可替代和比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