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7 15:4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导演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导演自我总结

篇1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环节设计是教师的魅力之源

在小组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本次活动的话题和焦点。在活动中,教师通过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自与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为例,结合所学过的内容,我提前设计了一个话题“How to make fruit salad?”第二天上课时,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并自带实物,当堂操作,顺利完成这一任务。

实践证明,学生们非常喜欢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热衷于在小组讨论中表现自我,其实每个人都喜欢有成就感。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也是很内向的,一次因为用心地回答了历史老师关于秦始皇的功绩的问题而大受表扬,从此自己的学习信心增强了,对那位老师也终生难忘了。作为英语教师,如果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了兴趣,有了成就感,那么他们就期待着上英语课,期待着看到亲爱的英语老师,从而喜欢英语老师。

二、中肯到位的点评引导和总结评价展现了教师的自我价值

小组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学生胆小不敢表现自我,或者说错了跑题了而尴尬不已,或者要点不够全面等等现象,这时候就是教师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好机会。譬如肯定的激励,亲切的解围,巧妙的引导都能让学生战胜自我,增强信心,感激老师。对于自卑的学生,我总是给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先让他们和水平较差的同学为一组,然后让他们当组长,这样他们发言的机会就多了,老师再适当多关注指导他们,让他们自信地站出来发言,最后对他们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评价,鼓励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逐渐的这些学生就摆脱了自卑的心理,开始主动地学习了。其实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开始给学生布置任务,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课中给学生指导帮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完成教学任务;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表扬进步的优秀的,督促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给学生精彩的小结。如此下来学生会不喜欢老师吗?

三、做学生的导航员和指路明灯是为师的最高境界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之后,有的自己走上讲台浏览教案,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有的或者在小组间漫无目的地来回走一走,还有的会什么事都不做,站在讲台上环视四周,等待小组合作结束。这样就有可能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向另一极端――放任自流。事实上,学生的小组合作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一定会产生一些疑惑,如果教师不及时予以引导,放任自流,就会使学生陷入困惑,似懂非懂。有些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殊不知,如果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教师的“导航”,就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航线”,成为一艘失控的轮船漫无目的行驶。

其实,不管哪种教学形式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而且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明确自己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首先教师要协调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合作的情境,把学生引向合作。其次,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的技能。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不是局外人,应当走到学生中去,善于发现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产生的问题,正面传授合作的技能,对问题进行点拨,还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某一小组中去,在与学生处于平等位置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或解决问题的策略供小组讨论探索。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把老师当作他们中的一员,把老师当作特别的同学和大哥,关系更亲近,魅力当然更大了。

四、课后的辅导和反馈为教师的魅力添彩

布置并批阅课后作业是展示教师个人魅力的重要一环。在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分层给学生布置作业,一般根据学生的优中差分成A、B、C三层,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完成。每次批阅过程中我会选出各层完成出色的两三名学生在课堂上公开表扬甚至发放小红花,同时还给有创新的表现特别好的给予纸条鼓励,在纸条上写一些老师想说的 悄悄话,时间久了学生们都盼望着老师热情的小纸条,做作业的劲头当然很高了。当然对于态度不认真的学生我也会适当警示或者叫到办公室耐心给予指导。这样学生们知道老师是真心为他们好,从内心里喜欢老师,学习成绩也有了稳步提高。

篇2

在湖南娱乐频道实习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收获良多。虽然,没有一开始想象中那样,自己的所学,自己引以为豪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真枪实弹”得到一番实践,但所见所闻让我有所思,增长了见识,对电视台这个行业的基层有了客观实在的认识。

湖南娱乐频道注重的是娱乐节目,和我之前所学的新闻专业还是有些出入,一切都得重新开始。刚进频道时,台里正好在筹办开年大戏《牛气逼人》,这是一档大型真人互动游戏节目。在赛事组,事情很多很杂,这就需要自己的细心了。工作期间我被分在了管理参赛者这一块,在他们参加节目之前,需要我们为他们讲解整个游戏的规则和一些安抚工作。虽是一件小事,却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除此之外,我还参与了后期编辑工作,进一步熟悉和巩固了后期制作的相关软件。整体上对录播节目的整个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牛气逼人》节目一做完,甄选《丑女无敌》第三季男主角的活动《无敌一号》又开始了。从海选、初选、复选到最后的总决选的工作自己也都有参与。这是一档选秀类的节目,每一场也都是直播,与之前的节目相比,整个活动的构思方面也会更加的完善。直播前的每一次彩排是最关键的,从中学到的东西也很多。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整个节目的流程要清楚地知道。一个节目的诞生,会根据节目的性质对导演、主持人等作出选择,从台前到幕后需要各个环节的接应,如制片、服装、美工、化妆、道具等。通过自己的观察还了解到,每次彩排之前都要确认好前期制作所需要的设备的档次及规模,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特技人员。除了现场的导演指挥之外还需要与转播车内的导播相互沟通,确认好镜头序别、景别、角度和特技的运用。每一场的直播,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很忙碌,但井然有序,体现的就是良好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实习,真正进入到了社会,我才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和在实际运用中的困难。在学校,自己学的本来就不是很多,现在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道理。其实在每一次的活动当中,不管自己负责的是什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认真和细心,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自我总结,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以便改正。

亲身体会了才知道,做电视这一行是很辛苦的,通常会加班到深夜,这就更需要我们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可以说,实习是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除了考察你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以外,还考察了你的处世态度,做人原则以及处事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考察你是否懂得怎样做人。勤奋是首要的,到得最早走得最晚,通宵达旦这些都应该是家常便饭而不是邀功领赏的资本,因为你是实习生,你是来学习的,主动与老师的交流同样重要,要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努力去配合各个部门的工作,只有这样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才会有进步的空间,实习也就有了它真正的意义了。

篇3

依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始终是课堂中的主角,有时身兼几种角色,扮演得体,出神入化,学生边听边看,津津有味,却不知长此以往,教师一台台的“独角戏”,会导致学生的“哑巴英语”――学生实践机会太少,活动机会太少。又加之中考、高考机制的不完善,使好多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定格在书面考试上,英语教学的目标不再是“交际”,而是高分。这样,也导致了“哑巴英语”现象。

二、聋子英语现象

同样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执教者注重的是写的技能和培养,忽视听力的训练,大部分学校只靠一台收录机训练听力,甚至有人忽视听力训练,弃之不管。这样,往往形成“聋子英语”现象。

三、满堂灌现象

我们使用了新教材,但好多执教者在备课时总是一古脑儿把课文中的“important points”倒出来,一吐为快。这样的现象,往往使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没有相互间的联系,不能达到融会贯通,并且没有自我锻炼的机会。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新教材的特点,我总结自己的教学“十六字经”,在这提出来,和大家共商,即“精讲精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家庭紧随”。

1.精讲精练。

对每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精心策划,认真总结,深入钻研,设计最好的教法、最简洁易懂的方式讲解。用最少的时间掌握重点。比如对十个感官动词的记忆,可以总结为:“一感,二听,三让,四看。”简单明了,便于记忆。

2.听说领先――让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

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不光是讲解员、演员,更是如何做好一名导演。作为指挥出现在舞台一角。对于每课的重点,老师精讲,辅之以具体的动作、表情、手势及口语来配合讲解,使课堂生动、形象而有趣。

应用听说领先的方法时要切记在学生表演时多鼓励,少批评,即使口语中出现了一些语法性的错误,也不要随意打断他们,要让学生有敢说英语、爱说英语的习惯,然后再考虑情节问题。听说领先的办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学习主动性。而且运用表演这种直观的教学形式,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记忆效果要比死板的机械记忆好得多。

3.读写跟上。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通过听熟悉的语言形式和意义之后,应当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教师可根据所学知识,精心设计相应的“主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结构当堂编对话,写在纸上,当堂表演,老师随堂检查纠正。

4、家庭紧随。

课堂上大量的读写训练,实际上只是加强了瞬间记忆,要获得长期记忆,必须进行系统复习。俄国一位教育家说过:“应用不断的复习来防止遗忘,而不是等到遗忘后再去重新记忆”。鉴于此,课后家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的课堂中,有一道程序叫free talk――自由说,即每节课开始前,用英语谈谈你的生活,或者表演小品,这个freetalk,就是每天下午放学后要准备好的。

篇4

为了顺应这种“观影选择”、迎合内地市场,自2004年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后,就开始大规模北上拍片的香港导演们也不断寻求突破,在创作题材上几经转型,历经了从一味地投身古装大片、炮制各种“炒冷饭”式的类型电影到扎根内地文化、关注现实题材等思路转变,创作出包括《中国合伙人》《毒战》《亲爱的》等一批“新型”合拍片。这类电影更加关注具备“普世价值”的电影命题、架空区域空间(大陆/香港)带来的文化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香港导演北上以来一直备受困扰的“水土不服”,也见证了经过十年探索,香港导演开始找到了在内地拍片如何接连“地气”的“不二法门”。

本文将聚焦香港导演北上后,创作题材的流变及其动因,发掘“接地气”策略的具体应用,同时以《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等影片为案例,具体评析“接地气”法则下香港导演创作转型后的艺术表达与美学风格。

一、“适者生存”:香港导演北上创作的题材流变

2004年CEPA正式生效,面对内地正在崛起的电影市场,大量的香港导演人才涌入内地电影行业,从最初香港“名导”加盟古装/武侠大片,到水平参差的港片导演进入内地“淘金”、拍摄各种商业类型片,香港导演整体的北上创作履历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创作题材的二次更迭。

第一阶段:古装/武侠题材――香港名导的“敲门砖”

2002年《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而香港导演正式进入内地创作也始于古装/武侠大片的拍摄。由于香港电影一直在这种类型上具有先天优势,内地古装/武侠片的制作一直都非常依赖于香港电影人,因此,香港导演北上创作的“第一桶金”就由此开始。从2004年周星驰自导自演的《功夫》到2009年公映了吴宇森导演的《赤壁2》,五年间由香港知名导演执导的古装/武侠大片占据了合拍片创作的绝对主流,也成为当年电影票房的重要构成。然而,由于电影类型过度集中,这一阶段香港导演能够选择的拍摄题材也极其单一,大多数都改编自古代经典著作及传奇外传等。相较而言,由香港导演拍摄的、取材自真实生活的电影却仅有《如果爱》《女人不坏》等零星几部,票房也与同期古装/武侠大片差距悬殊。“内地生活”“现实题材”等元素在香港导演北上创作的第一阶段还仅仅属于“华丽的冒险”,古装/武侠题材电影的兴旺与热销遮蔽了香港导演对内地文化的认知“盲点”,却激发了他们进军内地市场更大的信心,第一批“北上”成功的香港导演化身潮流风向标,吸引到更多的香港导演前赴后继、北上“掘金”。

第二阶段:杂糅题材――良莠不齐的导演群像

由吴宇森导演的《赤壁》因其“顶尖豪华配置”将“中国式”大片推向了创作,之后古装/武侠题材电影重复和“撞车”现象愈演愈烈,甚至在2011年有媒体披露已经出现了“5个关公、4个孙悟空、3条白蛇和2台鸿门宴”?q?的拍摄备案。内地观众对这一类型电影的审美疲劳促使北上的香港导演开始重归90年代港片“黄金时代”时的“炒冷饭”策略,将早已成熟的喜剧、爱情、警匪、恐怖、惊悚等类型分拆改造、重新编排。这一策略极大丰富了香港北上导演的拍摄视角,也使“内地生活”“现实题材”等元素更易于融入创作,这一阶段出现了《人在逋尽贰斗芏贰贰肚准夜年》《不再让你孤单》等一批由香港导演拍摄、反映内地都市生活的作品,也体现出香港北上导演开始试图“接地气”的创作导向与积极心态。然而,伴随这一阶段内地电影市场的急速膨胀,北上拍片的香港导演群体日益壮大,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状况。许多“合拍片”被贴上了“水土不服”“烂片制造”等标签,而那些由香港导演拍摄的内地题材电影也大多“名不副实”,仅仅拥有“北、上、广”的城市景观,却很少深入内地生活的真实细节。真正“接地气”的电影创作还需要切入更多“价值观”与“文化认同”的建构与表达,而这种努力正在近两年成为影像、搬上银幕。

二、“巧接地气”:香港导演北上创作的题材转型

近两年,以宁浩、徐峥、赵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内地新生代导演,以全新的题材与锐气的视角冲击并改写了许多中国电影的神话,逐渐熟稔了商业类型电影的创作模式,陆续推出了《无人区》《泰濉贰吨挛颐侵战逝去的青春》等一大批票房口碑俱佳的作品。然而,内地导演商业创作的成熟必然会对香港北上导演形成强烈的竞争压力,因此“转型”成为必然选择,但在策略定位上,却有所分野。以王晶、陈木胜等为代表的一批香港导演试图将传统港片的成功类型如赌片、警匪片等再次进行“炒冷饭”式的改造,从而以“纯正港味”吸引年轻观众,典型作品包括《赌城风云》《扫毒》《寒战》《风暴》等;而陈可辛、徐克、吴宇森、尔冬升等导演则将工作重心全盘放在内地,希望借助更大的市场和受众、整合社会资源,制作跨地域的华语“大电影”,代表作品如《中国合伙人》《大魔术师》《毒战》等。如果说前者的策略更多是属于商业利益上的“回归”与美学创作上的“复古”,那么后者的选择则更加具有开创意义与文化价值,是一种努力“接地气”、逢迎市场变化的“未来型”定位。正如王晶导演的自我总结:“我的目标就是拍好专业的娱乐片,让我的观众喜欢……陈可辛拍内地题材,那要很高的能力,是一个走法,他是这个项目的代表,我就是娱乐大片模式。讨好内地观众有很多办法,陈可辛让他们共鸣,我让他们高兴。”?r?事实上,正是那些走心的“共鸣”型电影才真正推动了电影产业的进步,最终载入电影史册。梳理近几年香港北上导演创作的、努力贴合内地主流文化的电影文本,不难发现,“接地气”作为一种创作策略与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叙事层面。主要是指在题材选择、故事构架、表达方式上弥合区域审美差异,讲述更加具有亲和力的“动人”故事。例如,麦兆辉参与导演的《窃听风云》系列,被公认为“港片回勇”的代表作品,但当他执导题材类似却主攻内地市场的《听风者》时则套用了内地观众近两年在电视剧领域喜闻乐见的“谍战”剧拍摄模式,并刻意强化了麦家原著小说中虚化的“爱情”元素以吸引女性观众,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与票房回报。陈可辛导演的《甜蜜蜜》曾经被评价为香港社会的文化缩影,然而“韩三平把《中国合伙人》的剧本拿给陈可辛时,希望他用拍《甜蜜蜜》的感觉来拍这部电影,表现中国内地特别是北京的现实生活。”?s?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最终以超5亿的票房以及金鸡奖最佳影片的荣誉,给出了漂亮的答卷。陈可辛将《中国合伙人》定位为一个关于成长、友谊以及时代情怀的故事,削弱了其中的国别差异与文化冲突,更加强调情感、梦想、奋斗等通俗元素,使《中国合伙人》和《甜蜜蜜》一样具有纪录时代的价值。

第二,精神层面。如果说叙事层面的“接地气”还可以依靠电影技巧来实现,那么精神层面的“接地气”则必须与社会保持一份“心有戚戚焉”的共鸣。例如,陈可辛导演的新片《亲爱的》将目光投向了“打拐”这样一个敏感而写实、连内地导演都鲜有涉足的社会话题,真实地讲述了中国社会最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遭遇,但在表现时却并没有“滥情催泪”,而是保持着一份“克制”与“温情”的目光,注视着影像中同时也真切地生活在现实中的芸芸众生。陈可辛导演曾经直言拍摄《亲爱的》就是因为“看中这个故事还是被其中‘人性’的、‘情感’的东西所打动……希望悲剧里也有温暖的情感”。这部在精神层面极其“接地气”的作品赢得了极高的美誉度,同时也收获了超过3亿的票房。陈可辛曾在微博感慨:“刚刚宣传团队说今天《亲爱的》的豆瓣评分8.7分,已经过了《甜蜜蜜》的8.6。谢谢你们帮我跨过了这个18年的槛。”可见,一部在精神上“接地气”的电影于观众、于导演自身都是一份莫大的情感慰藉。

“接地气”作为香港导演北上创作、适应市场和观众的重要策略,必将越来越多的转化为“叙事”和“精神”呈现在影像中,如2014年底即将上映徐克导演的3D版本《智取威虎山》就改编自群众基础广泛的红色经典,而尔冬升导演的新作《我是路人甲》则回归“温情”、关注又一类边缘人群“横漂族”?t?,通过这些“巧接地气”的优秀影片,香港导演北上创作必将迎来“第二春”。

篇5

在向《人物》记者解释“为什么处女作调性灰色”时,赵薇说,这缘于自己的青春期“没那么阳光灿烂”,也因为“毕竟自己也不小了”。“我觉得能拍出特别纯真可爱(影片)的导演一定很有童心,他还能接受那种说话的方式,对世界的处理还能那么天真。”

《致青春》改编自小说,不客气地说,一部三流的网络小说。最初,投资方希望赵薇拍摄一部偶像剧。“我拒绝了。”她说,“他们提前写了几个剧本,放到我手里,让我挑一个,然后我都拒绝了,一个都没看。”

当她力排众议起用“被投资方否决”的编剧李樯时,当她在片场不眠不休连续拍摄36小时时,当她怒吼演员激发他们“撕裂痛苦”的情绪时,这些举动佐证了赵薇的决心和勇气,拍出一部“对得起自己”的电影。

这位著名的女演员为自己在创作上争取到绝对的自由,但在影片拍摄到一半时,资金用完了。因为追加了两个月的拍摄时间,以及去了4个城市,跟原小说比多了10年的跨度,所以超支了。她自己贴补了钱,“大概是原来制作费的二分之一”。

整个拍摄过程可以用“殚精竭虑”来形容,她发胖浮肿,制作后期时,眼睛肿得几乎睁不开。“身体可能有的糟糕状况全部都出现了。我原来想用一个美女导演的形象跟大家见面的,结果整个像一块发肿的腐肉。”

她还错过了女儿的两岁生日。此前,她的丈夫发去生日聚会的时间地点,以为她会给个惊喜。女儿生日当晚,她在片场接到丈夫的电话:“原来你是真的不来啊。”“我从来没有说过要去。”

“现在想,是有一点点残酷。所以证明我还是有一颗挺坚硬的心。”她解释,自己“只要爱上一个东西,就会发疯……双鱼座虽然很善良,其实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

《致青春》最终获得了7亿票房,赵薇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即便有些影评诟病故事前后断裂,焦点指向不清,只给出问题,没能解释根源,但与一些鼓吹金钱和成功至上的电影不同,《致青春》呈现出“反成功主义”的价值观。男主角为赴美留学抛弃女友,他的成功没能换来快乐。

遥想这是这样一位少年成名的女演员:她塑造过中国电视历史上最成功的角色,《还珠格格》至今保持亚洲收视纪录;她拍摄过很多电影,有些票房飘红,有些不痛不痒,有些招致质疑;她得过数不清的表演奖项,唱过几首KTV排行榜前100位的金曲;她拥有大量的粉丝,曾像小动物一样被人参观。但是做一个被红地毯和奢侈品包裹的消费品?她给出否定答案:“我对物质没有太多欲望。”她十分坦诚地谈到,自己经历过一夜成名的绝望,如今能够正视世界的复杂性,正如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自我总结:“中国的女演员也挺多的,可比我过得动荡而复杂的没几个吧。”

2013年,赵薇用《致青春》打破外界对一位女明星的期许,作为导演的赵薇比作为演员的赵薇,有着更为清晰坚硬的面目。

《致青春》取得巨大成功后,很多人追问她下一部电影的时间表。没有明确的计划,唯一肯定的是,她要坚持现实主义题材,这令她着迷。

“最终我只会关注一个话题:人和人性。”她相信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之下,人性始终是美好的,她希望在自己的电影中,永远出现她喜欢的那类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不管遭遇什么事情,能够站起来、走出来的人。”

人物Portrait=P

赵薇=Z

P:为什么未来还要拍现实主义题材?

Z:我原来是一个特别不现实主义的人,也特别不喜欢现实主义的东西。原来我喜欢一些纯想象出来的东西。但我没想到我第一次拍的东西是非常现实主义的。我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事现实的东西,你可以准备,你可以找资料,可以不断地去挖掘它,越挖掘越会觉得它是一个无穷的话题,是一个不断去思考的过程。但靠幻想的东西,没什么功课可做,就靠天分。

P:现实主义在中国虽然题材富饶,但商业和审查上都有限制。

Z:其实,审查不审查,并不决定一部电影的好坏。比如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很好看的《小鞋子》。人家妇女脸都不能露,依旧可以拍出很好看的电影。其实是没关系的。商业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我一点不清高,我对商业也充满了尊重。《致青春》的结果就是非常商业的结果,有一个很好的票房回报。所以,你真的是,有一个东西能够打动观众,同时又能够让观众喜欢思考,这是一件太完美的事情了。

P:你在电影里传递了一些反成功主义的倾向。比如男主角,抛弃爱情最终成功,却不快乐。

Z:对,很多人看了以后就觉得:啊?你为什么做得那么灰色,或者是那么不童话不梦幻嘛,比较现实。我觉得现在这个大的社会风气,好像成功是唯一的标准答案,你如果不靠近那个,你就喜欢种种花,就喜欢开个小咖啡馆,你就好像不思上进一样。这些不够雄心壮志的目标会降低你作为人的一个存在感和价值感。我本身是很喜欢自由的人,自由的灵魂。有时候去日本吃的一个很好吃的天妇罗,人家开了60年,就在那里炸天妇罗,非常执著。我觉得其实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是一个大花园,但是我们可选择、可模仿、可参考的对象太少了,那些大企业家,好像是最大的一个目标。其实人生有多项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找到适合自己的真正价值是重要的。

P:有一个角色我特别喜欢:老张。老张参加同学聚会,从出租房里面走出来,出门买了一套A货廉价名牌。以现在社会上一个非常不好的词来说……

Z:屌丝(笑)。

P:对,你怎么理解?

Z:我觉得其实你能提出这个问题,就是现在的社会价值观的定位问题,就觉得这样的(人)就是不成功的、不好的,包括老张他自己也觉得我这样是不对的。人生不要天天那么急功近利,老张也许能活得很开心。

P:还有一个极端的角色—朱小北,被冤枉偷东西后,把超市给砸了。你提到她让你想起你的姨父,一个很敏感的知识分子。

Z:其实,很多人说,朱小北为什么去把超市给砸了,这很可笑。我就举了一个例子,我的姨父就是“”时的知识分子。当然,我不了解,都是我姨告诉我的故事。别人都加工资了,就没有给他加,他很伤心,因为他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就从楼上跳下来了。这不是一个钱的问题,是对你的不肯定。

P:你姨父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

Z:大部分是缘于时代,小部分是缘于个性。应该是一个危险和充满压力的时代。

P:但很多人看后觉得这部戏太现实了,现实到,好像没有一个人有真正的快乐,很沉重。

Z:因为可能我现在也渐渐长大了吧。遇到的事情也多了,然后伤心也伤心过了,痛苦也痛苦过了,绝望也绝望过了。

P:这是你的青春吗?

Z:以我自己对青春的回忆,包括我的编剧李樯对青春的回忆,我们都是不堪回首的痛苦,很奇怪。他就是回头一看,虚惊一场,暴土扬尘。我也是觉得,动荡、痛苦、不安,因为那个心太敏感太脆弱。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青春共同的回忆都是非常的惊心动魄。同样的事情,现在再也不会那么伤心了,但当时伤心和绝望的感受,都吓你一跳,人可以那么绝望。但越大越对这种具有强烈刺激的东西,你的反应就是越来越自我保护了。所以我不可能真的理解成(青春)是真的阳光灿烂,我觉得是伤感的。

P:具体表现呢?

Z:表现其实就是很不快乐,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没有了,觉得自己还不如死了算了(笑)。

P:编剧李樯接受采访时,说他们那代人的青春,80年代,还是有理想主义色彩的。

Z:对啊,一起念诗啊,朦胧诗啊,还流窜呢(笑),很浪漫主义的东西。

P:但这次他通过写这部戏,观察了当下的年轻人,18岁一进校园就想着怎么去挣钱,如何安身立命。

Z:社会越来越现实。确实如此。但是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课题,这也是电影可以一直拍下去,故事可以一直编下去,人类一直进步或者退化变化一样。我觉得自己在念大学之前,还真的跟着一帮人在房间里点着蜡烛谈理想,啊呀!(笑)还干过不少次这样的事情。对啊,但我想,现在应该不会了。

P:据说你拍戏时还是超支了,自己贴补了钱。

Z:因为追加了两个月的拍摄时间,以及去了4个城市,跟原小说比多了10年的跨度,所以超支了。对他们来说,他们只希望你第一次拍电影,我们是老板,你拍得再烂,也许会有人来看,他们会跟我类比,这个女导演第一次拍是这么多钱,那个导演是这么多钱,你凭什么要的钱比别人多?制作费比别人都高?人家那片子还去国外拍的,好几个地方转了一圈也没花那么多钱。他们会这么算。但有一点好,创作极度自由,我决定拍哪个剧本就拍哪个剧本,我决定怎么拍就怎么拍。我说:“你们不是拍电影的,不要到现场来干预。”所以从头到尾他们不知道这帮人在干什么。他们想象这个片子就是有点小票房,有点小爱情,有点小浪漫,他们自己也没想到我拍出来是这样的东西,他们的想象是市面上都看到过的那种,学一学港台偶像剧,小片子什么的。

P:有一些中国电影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大投资,大卡司,轰炸式宣传,但故事很烂。

Z:我觉得可能也是为了挣钱吧。(笑)因为也是为了生活。那些充满理想主义的在自己的岗位上搏斗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P: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充满理想地奋斗?

Z:有时候好电影反而没钱,有时这个电影不是特别好,反而特别有钱,因为好电影比较不讨好大众,不商业,观众不爱看,但可以考验演技,提高导演……反而大制作,演员片酬可以高一些。现在也是有一点回归了,也是把着观众的脉在做电影。可能感到观众对于心灵啊,情怀和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了。可能人从一个极其物质化的世界开始慢慢往精神世界寻找一些需求。

P:这部戏上映时,你接受《好莱坞时报》采访,谈到“觉得中国人活得很累很紧张”。

Z:对,大家比着“谁比谁更累”。你走那么快,我也走那么快,我走慢了,就感觉跟不上了。所以大家络绎不绝加快脚步,过得不安生啊。

P:没有几个气定神闲的人。

Z:是啊,你看《新闻联播》,一天到晚强调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P:怎么让自己淡定一点?

Z:我已经在圈子里属于非常慢的。那天刘烨跟我说,他已经拍了40部电视剧和40部电影。我电影、电视剧加起来才十几二十个,我已经算很慢的了。

P: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你是无欲则刚吗?

Z:我觉得我把自己的欲望隐藏得非常好,完全不会跳出来打扰我工作,当然我只能理解这是我小小的梦想,希望能做一件很棒的事情。但它非常微弱,我很少跟它打招呼,就是做事。

P:你怎么隐藏欲望?

Z:因为我本身不是一个欲望极其强烈的人,而且我觉得欲望这个东西控制不好会让自己讨厌自己的,让别人更讨厌你。欲望是一个好东西,就像是一个危险的朋友,有优点有缺点,要好好跟它交朋友,有时候欲望会帮助你,有时候欲望会毁灭你。

P:据说在上映前,监制关锦鹏和编剧李樯曾经痛骂你,你痛哭流涕。

Z:可能那时我有一点小小的膨胀。虽然还没上,我觉得不错。他们看了之后,很不高兴,打击我。他们说:“艺术这条路你刚走第一步,我们想看你第二步会是什么,第三步……”我就哭了,当然也有点矫情的委屈,不至于这么说我。同时,我觉得,他们很厉害,他们做的这一切都是对的。所以后来上映后,我跟原来没有太大变化。不就拍个戏吗?我跟原来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P:即使是现在,你已经成为中国票房最高的女导演,这个称号能引起你小小的欲望和虚荣心吗?

篇6

虽然身高183cm,身上有东北男子的豪迈气概,不过蠢萌、搞笑和话痨才是魏大勋在综艺里的代言词。在采访中,他还坦然地自我总结:“懒,然后耿直,最后笨,这样看我好像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哈哈哈。”

在《明星大侦探》中,他一惊一乍地找线索常常引发爆笑,不时的傻气反应也让一起参加节目的何炅、撒贝宁等人忍不住各种花式“逗撩”他。从最开始常常猜错凶手搞乌龙到经过多期节目的训练,魏大勋成长得很快,在“恐怖童谣”的这一期中,他最先识破凶手。尽管判断力有所成长,但他还是对脑容量不自信,挠挠头:“我记不住那么多事情,我可能就只能记住七秒之前发生的事情,像鱼的忆。”还笑称自己是玩家中的“搅局担当”,“增加观众们观看这类破案节目的乐趣。”

在多个综艺节目中的亮眼表现既引来关注,也有争议,有网友评价他“用力过猛”“接不到梗”,对此,魏大勋一向“心很大”,“我完全没有去想接梗或者不接梗,在综艺里我是更开心地做自己。”每一次随身编导让他一定要好好表现时,他嘴里蹦出的回答常常是“听天由命”,“因为我的表现就是时好时坏,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的,要看现场的环境和状态,我只能尽力做好我自己。”在去年《我们相爱吧》,他各种搞不定CP对象李沁,聊到这,魏大勋立刻放话,“我觉得她很好,我觉得还需要再来一季《我们相爱吧》再相处一下,有可能我就会成功了,哈哈哈。”但参加了这么多的综艺节目,魏大勋也有疲态,“我没有很强的综艺感,但不知道最近为什么就是莫名其妙录了好多节目,然后我觉得快把自己消耗得差不多了,可以去拍电视剧了。”说完,他又是一阵大笑。 演员道路走得缓慢“希望能一直有新人演员这个称号”

作为演员,却通过综艺节目才在大众范围内被人熟识,是否有遗憾?魏大勋摇摇头,还顺便自我调侃一下:“要是大家通过演员身份认识我的话,我不就是一个爆红的人了吗?”尽管此前已经演了八年戏,但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默默无闻,以至于去年首次担当男主角的电视剧《相爱穿梭千年2》播出时,他直接被称为新人演员。对此,魏大勋一点也不介意,而且觉得“新人演员”这个称号“特别好”,可以让他没有压力,“我没有一些需要去承载的东西,我只不过是在尽力做好自己。希望我能一直有新人演员这个称号。”

篇7

策略一:科学分组求均衡

科学分组是开展小组合怍学习的前提,只有让组际间的人员组合搭配基本均衡,组内成员的组合做到优劣互补,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和谐、有序开展。在分组前,教师要充分做好调研,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潜力、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这是实行均衡分组的前提和保证。其次,为了便于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内成员不宜过多,一般以4—6人为好。通过这样的综合考量均衡分组,可以最大限度的照顾学生在编位时能相向围坐,也有利于小组内学生课堂就近合作交流。这种分组较好的规避了由于分组不均而造成的学习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等弊端,为小组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和组际间良性竞争奠定了基础。

策略二:培训骨干提能力

在自主课堂建设中,组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扮演着领导和骨干的双重角色。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对小组长的培训提高很有必要。因为他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效果。我的做法是,一是召开科任老师及班委联席会,明确分工和职责。根据需要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其中组长全面负责本组自主课堂建设,保证学习活动正常运行;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相关工作,具体负责自主学习期间的的纪律维护、监督组长履行职责。二是实行组长例会制度,对组长的培训一月进行一次,主要由组长作工作汇报 ,在此平台中组长间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老师有针对性的作指导、提要求。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策略三:适度合作求高效

有实验研究表明,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只能记住知识的10%左右;如果教师出示一些教具来教学,学生能得到20%左右的知识;而利用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来学习,学生可得到知识的90%左右。可见小组内合作学习的优势十分明显。不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为合作而合作,课堂活动看起来十分活跃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的现象。为了充分发挥课堂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认为课堂交流讨论必须遵循适时适度、省时高效的原则。学生个体自己能解决的不需交流,绝大多数能解决的可课下交流。只有当出现疑难问题,自己确实一时难以解决,并可能影响后续学习的情况下方可开展组内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两两进行,也可在组内共同开展。从时间上说,交流的时间大约只能占到自学时间的1/3左右,甚至是更少。并且要安排在学生充分自习,深入思考之后。这样的合作才是必要的、有效的。

策略四:小组评价重激励

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学问。重管理才能出效率,善管理方可出成绩。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充分发挥激励评价功能,我班先后出台了《自主课堂建设小组长工作职责》、《小组学习组内学生评价细则》、《小组合作学习优胜小组评选及奖励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同时,还实行了小组长周报、班级月评制度,加强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全程跟踪指导。此外,还要十分注重日常记载评价结果的运用。每月被评为优胜小组的小组可以在班会上颁发流动红旗。

策略五:持之以恒培习惯

篇8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师生观

作为教学的实践者,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支配者,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要围绕教师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学习的被动者,学习毫无主动性而言。新改下的课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信任学生。

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通过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提升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和自学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他们获得自信,完善他们的情感价值观。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如今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完全充当一个导演的作用,要充分相信学生。我们完全可以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自由调控学生有效的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实施分组教学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分属于多个组织,首先属于自己所属的小组,其次属于所属的班级,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以学习小组为最小单位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及表现力等把学生评分成几个小组,组内同学之间互相监督,组与组之间互相监督,让他们拥有监督与被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小组课堂管理是推进课堂高效学习的基础。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学只有从不同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过程是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养成习惯、提升素质的根本途径,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提出质疑为主,教师帮助为辅。

三、注重情感作用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呢?

1.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无论是校园还是教室,都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毫无干扰地进行创造活动。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们播放喜闻乐见的英文歌曲或英文电影来感染他们。让他们尽可能与老师或同学接触过程中说英语。这样,英语环境无处不在,学生们在不知不觉地接触英语、感受英语,良好的环境感染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建立融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情感的双向选择融合过程,任何一方的拒绝,都会导致教学的失败和学生创造潜能的埋没。而传统教学,教师生处于居高临下的状态,教师对学生限制太多,对学生缺乏关心和爱,对他们冷嘲热讽,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自我否定的状态之中,把学习视为负担,根本就没有积极性,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天才,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给学生一个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沟通空间,形成热烈探论的课堂氛围。智慧只有在和智慧的相互碰撞中才会闪现动人的火花。

3.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好奇产生问题,问题激起创新。有人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富于挑战性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造成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创造乐趣,使其进入“山穷水尽”之中,这时学生热情高涨,激发灵感,出现瞬间的创造激情,直至“柳暗花明”。学生们积极踊跃地思考、各抒己见,同时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探讨,很多答案具有独创性,我们要鼓励具有独创性的答案,同时注意问题的设置要多样性。

四、不断自我总结,进行反思

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教师要反思并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成为一种多向的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师的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新课程的实施,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

学生的自我反思与展示。学生反思和解剖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和错误,从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全方位找出自己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警示自己的目的,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方法和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全方位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篇9

向来不太在乎外界舆论的秦昊大概没想到,他在大众领域的成名引燃点来自于他与伊能静的恋情曝光。这对姐弟恋的组合让大众大为惊讶,但从最初的不被看好到今日的甜蜜,他们用时间、共同经历来证明了彼此之间的契合。

“其实从第一次聊完天之后,我就确定是她了。那时候刚好是我在一年里拍好多戏,赚了一些钱,然后自己觉得拍得那么烂的戏,拿着钱到处挥霍。”在那次聊天中,让秦昊内心最受触动的是伊能静的一段话,“她就说:秦昊,你知道我有多羡慕你吗?多希望能成为你这样的演员,一年只拍一部电影,然后跟优秀的导演合作,不用为了钱或者任何东西跟任何人低头,不用管票房,不用管乱七八糟的,我这辈子就想成为这样的演员,但我特别没有出息,我要赚钱养家,要在那边装可爱,我成为不了这样的演员。那你现在是这样的演员,你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秦昊感觉自己找到了知己:“那时我身边的声音都是在告诉我,你要去赚钱啊,要有票房啊,不赚那是傻子啊!但总拍那些东西有什么用?突然有个人跟我的想法一样,我觉得我们是一类人。”他并不羞于公开表露深情:“我就觉得我不孤单了,两个人过一辈子不会有烦恼。”

作为东北爷们,秦昊十分看重情义,在生活中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我这一辈子就活一个“情”字。不管是友情、爱情、亲情,我觉得这个都活不好,你能演好什么。”伊能静为求子历经艰辛,但秦昊不愿意妻子受苦,“我跟她说,有没有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两个人过得好,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孩子也过得很好。我说这些话就是为了不让她有那么大压力,因为她的压力比我大,她会担心说万一小孩生不出来怎么办呀,但是我真的觉得就是有没有小孩无所谓,但有肯定会很高兴,而且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就是我俩肯定会有(小孩)的。”在伊能静的描述中,秦昊是她坚实温暖的臂弯,能够及时把她从敏感中拉回现实,“她有时候会有一些幻想、对没有发生的事情比较担忧,我比较大大咧咧,对待很多事情就是看当下,比较接地气,所以互补吧。”

如今即将升级成为奶爸,秦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还有两个多月就可以见到了嘛,就满满的爱,突然之间人会明白很多问题,会变得更加宽容,这个宽容真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你会发现你要当爸爸了,会有个小生命的到来,你跟她不认识,没交往过,但是你会无私地去对她好,为了她的以后考虑。你可以对这个小生命那么无私, 那你干吗对身边的人那么决绝。这个小生命,我感觉,我肯定会特别宠她,就是给她多少爱都不够哄。” 毕业第一年拒了8部戏“曾想过自己可能不适合当演员”

“全家祖宗十八代也没有一个当演员”的秦昊在高一那年看到中央戏剧学院校庆的新闻,这位热爱电影的少年第一次知道中国有个地方能专门教人当演员,原本将被安排去新西兰留学念商学院的他费尽功夫说服父母让他去试一下考中戏,并承诺:如果考不上就老老实实去新西兰。结果是新西兰少了一位念商科的中国男生,中央戏剧学院多了一位叫做秦昊的新生。

2000年,秦昊大学毕业,在拍了两部电影、一部电视剧后,他发现现实与自己原来在学校中所想象的不一样,“到了第二年,我看我拍过的那些东西,放出来的时候就惊了,不是,这演的什么东西,因为考中戏我是看了《教父》,看了姜文、陈凯歌、张艺谋的电影,我想当演员就是因为想要拍这样的片子,我是要做这样的演员,结果看了那样的作品后,自己就傻了。”年少的秦昊内心不羁又骄傲,毕业于最好的表演学院之一,因为点子多、成绩好被同学们称为“秦艺谋”,念书时老师的教导是:“在校要好好学习,如果有人找你们拍戏,电视剧不用去,电影如果是陈凯歌、张艺谋,斯皮尔伯格找你们,你们就去。”

秦昊当时立刻做了决定:“不能再乱接戏了。”同级同学如章子怡、刘烨、秦海璐等已经开始出名,“刘烨拍了《蓝宇》,海璐拍了《榴莲飘飘》,当时我觉得要找就找这种级别的电影,否则就是去浪费嘛,一直在选,一直在挑,一直在推,我总觉得后面还会有更好的。”2001年,他推了8个电视剧,“后来电视上都有播,也都挺火的。”到了2002年,只有3部戏来找他,“我心态已经失衡了,因为这三部找来的时候,我觉得我之前推掉的都比你这个好。”第三年,几乎没有剧组再来找他,某天终于接到一个副导演的电话,秦昊特别兴奋,然而对方最后只说了一句“以后有什么机会再给你电话”。

回望那段时光,秦昊颇认真地总结了一下:“有一句说得特别对,对每个人都特别适用,就是no zuo no die。”他把当初的迷茫期视为成长经历,但依然有些遗憾:“在2010年的时候,我突然有一天跟别人说,我现在所有做的一切,我拍的片子,我所去做的东西应该是我刚毕业时做的事情。但那时候你们都没有来找我,没有机会让我演,没有人让我拍这样的片子。等于晚了10年我才真正地做到了毕业那会想拍的片子,想做的事情。” 个性坚持、自我要求极高“你就不能为了钱去这么对付”

2004年,秦昊的职业生涯有了转机,王小帅导演找他出演《青红》,第二年便走上了戛纳电影节的红毯,同时获得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此前曾萌生“可能是自己不适合做这个演员”念头的秦昊振作起来,通过王小帅导演的介绍,又认识了娄烨导演。2010年,秦昊签了新的经纪公司,接片量突然增大,不能免俗地,成年人对世界总会有着物质化的渴望,他内心也曾有变化:“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确可以完成这么多,另外也是觉得说……诱惑嘛,钱在那边放着,但是不去赚,我又觉得不甘心,但真的去赚了,然后你去看这一年演下来的作品,你会觉得太不值得了。”对自我要求极高的他最终选择放弃这种方式,“既然选择了你这么尊重的职业,你就不能为了钱去这么对付,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宁缺毋滥变成了他坚持的准则,“我现在知道自己要什么了,比较能够不会去拧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但执拗如他,希望减少自己在每一部戏上的遗憾:“一年拍两部戏对我的创造性是一个极限了,再多我也能演,但可能遗憾就会多很多。”

篇10

近距离接触“绝对熟男”吴秀波,拍摄时的拿捏演绎,受访时的安然若素,

间歇时的慵懒颓唐,时光似乎凝滞。诚如所言,他既有纯真孩童的顽皮,

也有魅惑人心的妖娆,鬓发间毫不遮掩的斑白,眉心处那一点痴情,有关音乐,

有关生命,有关触缘,有关生死,有关信仰,有关爱……

在北京世贸天阶的CJW爵士音乐酒吧,爵士乐若有若无的在空中耳畔荡过,不知何故,访问演员吴秀波后,本文这个标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弥漫。

吴秀波对音乐、演艺、写作、绘画等艺术都很迷恋,他以为艺术这东西不是一个可值得炫耀的技能或者优势,它是一种生活需要,每个人都需要,只不过需要的方式及层次不同而已。但这都无妨,毕竟人生的路途上有了音乐专辑《爱之战》及《追查到底》、《黎明之前》等影视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角色都代表吴秀波的一个侧面。又或如今日所呈现面前的,正如他自己所言,其实所有的采访只有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回事儿?

且看我所感知到的、与音乐相关的、或者有些失真的、现年43岁的吴秀波,这个人,这回事儿。

歌是情绪的隐密出口

或许是性格使然,天性无以更改,吴秀波很早便开始参悟人生。因为17岁那年得病,医生说没戏了,直肠切了1/4,物质方面很差,一想到即将与女友就此永诀,今生行将与爱情错过,钱全部用于看病,手上再无闲钱去买一件心仪的礼物,最后赠于女友。吴秀波想一想便对她说讲:“给你写首歌吧。”看似随意,实则情到至深处的自然流淌。尽管后来才知道是误诊。那时他便知道生死是靠悟的,如果一个人曾经死过一次,那就会想再次面对死亡你要说什么。吴秀波曾说自己很幸运经历过一次,至少比别人看到更多。

“我也是后来渐渐爱上音乐的,我觉得音乐、绘画,或者一些文字方面的艺术作品,其实都让我很迷恋的,这些东西是我生活状态里必须需要的。”吴秀波坦言,“我觉得艺术这东西不是一个什么可值得炫耀的技能或者优势,它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只不过需要的方式以及层次不同而已。”

曾经有一个时期,吴秀波近乎痴迷的喜欢演唱和写歌。

“大概在我22岁左右吧,对,22岁到24岁之间,那三年是我最痴迷于写歌的一个过程。”拍完大片之后的吴秀波显然放松许多,他抽一支香烟回忆道。“也谈不上满意不满意,就像日记一样。如果你写日记,对你的日记谈不上满意不满意,因为没想过给别人看,我们那个时候写歌,并不像现在这样,那时它不是一种商品,只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记录下你曾经年轻的时候,发生过的事情,并且还能记录发生那段事情时的情绪,因为音乐的旋律是可以记录情绪的,这是文字所不及的。”

音乐,仿佛一个宣泄情绪的隐秘出口,被吴秀波偿试,在未来的艺术之路上渐行渐远渐深入。当“自觉”行为养成生活习惯,便会累积和收获,终会在未来散发迷人光芒。

原来,音乐是与生俱来打在吴秀波骨子里的烙印。

生命过处皆为触缘

中国古人有言:“入乎其内”者,入世进取也;“出乎其外”者,出世无为逍遥也。“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说的是以出世的精神和态度从事入世的事业。如今的吴秀波,可谓以出世之心从事演艺圈儿的事业,但彼时的他,绝对不是。

因为当年心中怀揣对音乐的梦想,以及那个特有年龄阶段,对梦想执迷,只关乎自我总结,不为他人也不为成名,只想对自己有一个交代,1996年,吴秀波开始专心的制作自己的专辑《爱之战》。

“这整个的过程,比如说我创作、演唱,然后录音,把它做成专辑,然后再把它变成一个可以保留的、发行过的音乐。整个过程对我来讲,是年轻时的记录方式,我觉得这种方式记录下我当时所有的心态,也记录了我成长的历程,我那时的执迷需要被记录。”吴秀波从沙发靠背上直起身,略微前倾道。

那时,他需要自我证明与自我认同。

一个人年轻时候,大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自我总结、自我肯定的认知过程。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又辞去中国铁路文工团的铁饭碗,转身做起歌厅驻唱,后又开餐厅,卖家电涉足商海⋯⋯千帆过后,吴秀波回归音乐,用《爱之战》这样一张专辑找到了自己内心彼时迫切所需的“存在感”,用那些或激昂或低回的音符记录下“生命之缘”,也是成长中颇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

“回顾过去,那时坎坷动荡的生活让我收获了缘分。”吴秀波淡淡地道:“缘分它是这样的,人生的一切都是缘分,比如说父母相识生下小孩是缘分,找到一份工作是缘分,在这份工作中做好或不好也是缘分,然后辞了这个工作去找到别的工作也是缘分,缘分让一个人一生中走不同的路,没有任何它稀奇的事情。缘是从生到死的一个过程,它与生俱来,它不聚不散,这就是缘。”

原来,音乐相伴是缘,每份工作是缘,在旅途邂逅相投的朋友是缘。朋友相识相伴是缘,一朝分开也是缘分。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触点皆是缘。

若果“缘分”说代表了吴秀波“出世”的心态,那么,对待工作,他一定是“入世”认真的。吴秀波以他惯有的审慎态度道:“比如电影,我觉得能够认真记录,真实折射创作者内心世界的作品都特别让我震撼,很多演员我也特喜欢,比如汤姆汉克斯,那个演《克莱默夫妇》的达斯汀霍夫曼,都是非常伟大的演员。还有一部戏叫《新桥恋人》,它的导演雷奥卡拉克斯一生好像只拍过三部电影。我觉得他的生命在他的电影里,对,我在电影里看到他的生命。”

无论音乐、电影,吴秀波其实更关注抛去故事抑或外在形式背后实质的人性内容。当一部戏杀青之后,他一般不会反过来观看自己的表演。吴秀波喝一口水道:“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是这样,一个演员在演戏的过程中,我以为不是在展现着什么,而是在体验着什么,体验过去,留下了记忆,记忆当时的感同身受。我并不需要再用视觉把它重复一遍,再给我新的感受。我几乎不看自己演戏,很少看。”

学习表演出身,与音乐比较起来他更热爱哪一种艺术形式?颇有耐心深聊及平和状态的吴秀波道:“我都热爱,它们没有区分,我认为这两者其实是一种东西,只不过现阶段我更适合演戏。表演对我而言,意味着工作。”对吴秀波而言,表演仅是生活的一部分。“表演并不是我的全部生命,呼吸才意味着生命,表演只意味着工作,工作很重要,不是吗?”

“如果让你分别用一句话总结对音乐和表演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理解,会是什么?”吴秀波稍做思考道:“音乐展现的是画面,表演展现的是人性。”

找寻生命中的“憨”

现阶段吴秀波的信仰只是一个字――“憨”,他进而解释道:“你不妨把这个字拆开来看,对,这个字叫勇敢的心,勇敢的心是态度,憨是状态,这个字分拆开来是我的人生态度,合在一起是我目前的人生状态。”

歌唱、演艺、家庭乃至生活中,吴秀波一直在思索和体悟着,浮华尘世与现实中,这一点尤其难得。

初为人父时,吴秀波曾在出行时极不愿意搭乘飞机,一定要保证能够将孩子抚养成人,不能死掉。时至今日,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对出行时交通工具的选择这件事儿,经过内心一再冲突,在他心下已有新的答案,吴秀波道:“我最近又坐飞机了,我曾经也觉得有了小孩子自己的生活细节要变得不同,到现在为止,我又开始坐飞机,并且我已经发现没有不同。经过一再思量,其实,这件事儿跟有没有孩子无关,人生都要对自己负责。”

聊到小孩子,吴秀波只道:“来接受访问之前看到儿子动手拆插的火车模型很开心,开心就在生活的每天每分每秒间。因为有了孩子以后,生命中的轮回已经产生了,我父亲去世了,机缘让我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这已经是一个轮回了。我是觉得人生来与走,生老病死,全是人生的正常,我只是真实的感觉到,父亲走了以后,我能够感觉到父亲活在我身体里,就是他所有的优点或者缺点,其实每个人都具备,在我身上能看到我父亲,在我儿子身上也能看到我。一样,人全都一样。”

因缘偶然成为父亲,生老病死皆是自然,众生平等寻常之心,均生动诠释了吴秀波追求之“憨”。原来,憨,是贯穿在他包括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的生命态度,是他要自己变得更勇敢。

“那爱情是否也要勇敢面对,你觉得爱情是什么?”

“每个人的爱情都不同,却终需抬头面对。如果你问生物学家,他会告诉你爱情是人类,以人类繁衍为目的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你又问文学家,他会告诉你爱情是永恒不变的艺术主体;你再问一个刚失恋的人,他会告诉你爱情是骗人的,根本没有;如果你问一个年轻未嫁的女孩,爱情是什么?她说爱情是我生命的全部⋯⋯爱情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在每一个人心中也是不同的。这是最准确的答案。”吴秀波滔滔道:“迄今为止,爱情对我来说就像我人生中经过的每一天,他每一天的风景都不一样,但它就在我的身边。”

吴秀波觉得音乐、表演等艺术作品里面的爱跟现实生活当中“爱”本身的实质其实一样。“毫无区别,如果有区别就不叫爱了。爱就一个字,就那么简单,既然爱情两个字完全一样,他的情感和表述方式也没任何区别。”他打比喻道:“镜子前的你与镜子中的你,有区别吗?没有,就是这样的。”

绝对熟男

整个访问过程,吴秀波的讲话风格,是有些出乎意料的。他并未诉及我在采访前做功课中看到的那些,丝毫没有重述他小时候的孤单执着,少年时的轻狂不羁,成年后的诸事不顺,只在与我们探讨着“吴秀波这个人是怎样一回事儿”,叙述和回答精准到位,禅意而深刻,是我众多明星采访中鲜见的。

有人喜欢看吴秀波挣扎在谍战、苦情的故事里,仿佛,只有心中的爱恨情仇都在这一刻纠结着,欲望与唏嘘同时在孽缘中煎熬、毁灭,才能与他的角色一起感同身受。有人觉得他本人与角色中,或狠唳或暴虐的形象相去甚远,但挡不住的还有一点自负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