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17:2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自我总结

篇1

一、运用新课标理念

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根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做到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反思。通过学习和实际教学,我了解到这个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认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接受知识。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相互学习的伙伴儿,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知道老师就是他们赖以信任的朋友。

二、习惯养成重于一切

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有人说他们是“一张白纸”,看教师怎样在这张白纸上落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上课前,要把上课的书、本、文具准备好,不要上课了再手忙脚乱的掏书包。课前,还要把铅笔削好,把铅笔屑扔到垃圾桶里,养成有备无患,讲究卫生的好习惯。2、上课起立时,要整齐站好,一切服从指挥,落座时,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说话,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3、做到“三个一”,胸离座一拳,眼离书一尺,笔尖离手指一寸。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4、回答问题时,要大胆发言。声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话,要“因为、所以”把问题说明白、讲清楚。别人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听,当别人回答完毕时,可以补充自己的观点,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与自己没有关系似的。5.老师讲课时,注意听讲,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和有关的学习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但要举手,获得老师的同意后,才能发言。6.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书写要认真规范,不敷衍老师。7.课前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老师要提前做好“预习提示”。8.每学完一课,要做好复习,有疑必问,要达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问题。

上面的要求看起来,对学生有点苛刻,过于严肃,笔者认为:这样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触学生,做他们的朋友,让学生知道老师严格要求他们是对他们的人生有好处。还感受到老师和蔼可亲,易于接近。我经常用的一句话教育学生“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现在的一年级学生,较前些年的学生识字量和认识问题、接受问题的能力相对提高了很多,教师应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识字量和理解写作的水平。一年级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拼音和识字。在学拼音时运用形象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拼音,如:l像什么?n想什么?在识字时,运用古代的造字法帮助学生识字。提前教会学生查字典,运用字典学习拼音、字词。

学完拼音后,让学生用写日记的方式学习写作,想什么写什么?拼音、汉字都可以。一学期末,大部分学生能写出100多字通顺易懂的所见所闻了!

四、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的习惯

篇2

总结这个学期我表现一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作业方面:

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回家作业速度加快了许多,基本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课堂听讲方面:

举手的次数增多了,特别是在语文课上,朗读也更加的生动了,有感情了。作文方面也有所提高了。

三、不足方面:

我经常心情不好,觉得做作业非常麻烦,于是就做不好作业,正确率不高。静不下心来,自习课上经常说话,便利贴上少不了我的名字,我感到十分内疚,即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别人。

我对以上方面好的继续保持,不足方面的立刻改正。请老师和同学监督我。

小学生学期的自我总结二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

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出勤情况:请了一次病假。拉下一天的课希望下学期争取做到全勤本学期没有迟到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子,而通过学习生活和这半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不再娇生惯养,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

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

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

篇3

本期共有64名教师积极参与自我课堂展示活动,共展示114节,涉及11个科目。我们采取由教研组长组织,每位展示教师精心备课,制作课件,自觉展示的形式。这次展示课活动,基本上反映了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情况,同时也体现了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效果,使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校教师学习实施新课改精神的教研教学现状。具体总结如下:

成绩方面:

1、展示活动体现了可贵的教学精神。

无论是教研组成员还是展示教师从思想上对这次活动都十分重视,每个人都积极认真地准备,注意发挥集体备课小组的智慧,在备课时体现了虚心的精神;认真参与展示活动,在自己的课堂中展示了勇于摒弃、大胆实践新理念的精神;积极地听课,发扬好学的精神;认真地评课,表现了真诚的态度。在这次展示课活动中,有许多骨干教师积极指导被培养教师,合作备课、听试讲、集思广益,这样不仅对教师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培育了新课改中最需要的合作研讨精神。

2、大胆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间。在这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自觉转换角色,努力将新课程新理念落实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具体体现在:

一是注意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们在上课时十分注重用自然亲切的教态和具有感染力和激励性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更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二是课堂上更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到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再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如语文课的互相评读、兴趣阅读,数学课的玩中学、学中玩,算法多样化,以及其他的游戏促学等,把学生纳入双向、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不断肯定与鼓励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各个层次的同学更多地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勇于探究的人文素养。

三是教与学形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不仅出现了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与学方式,而且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课堂上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读有所悟意识的强化和能力的培养,关注个性体验,使得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自主相得益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学生乐学、会学,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是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前布置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注意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实验发现、读书讨论、交流辩论、剪拼画组,有的教师还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观察、测量、比较,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中学习知识,品尝到学习的快乐。课外作业设置注重形式多样,自主选择,实践性强,让作业成为快乐。

五是注意拓展延伸,体现了开放的大教学观。一是注意课内外的相关知识链接与拓展,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限延伸;二是注意沟通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增加了趣味性,也体现了课改精神。

六是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的读书写字习惯,数学的计算解答习惯,都成了课堂关注的基点。

3、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绝大多数教师都利用了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抽象的文字、概念、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具有趣味性,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的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积极准备了教具,制作了形象的头饰图片及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4、加强展示课评估,落实展示活动的实效性。无论是一节失败的还是成功的展示课,应该说对我们都是有益的,成功处见经验,失败处看偏差,因此我们都开展了以教研组为主的研究活动。个人说课、大家评课和进行个人教学反思是本学期展示课的主要评估方式。这样就避免了以往草草收兵和展完了事的不利做法,促进了展示教师备课能力、评课能力、上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初步构建了“实践——反思——再实践——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

存在问题:

这次活动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欠准确,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二是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新理念的理解还不够准确、不够透彻,仅停留在表面,以至于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或是对新理念的认识有偏差,有些课目标盲目追求全面,内容过于庞杂,上成了“大杂烩”,反而效果不好;三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教师语言不够生动,缺乏感染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四是有的教师学了新理念,丢掉了原来非常优秀的教学机智、教学方法、教学风格。

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些老问题和

新困惑要引起注意,以下几点非常需要我们进一步商讨和改进:

1、忽视了板书的直观演示和提纲挈领的作用。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是运用课件代替板书,其实这是不对的。大家一定注意到你在课件里的板书设计根本无法代替真正的板书设计,真正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当堂知识的学习思路,强化知识点,总结学习内容等,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和语文课,更需要美观而实用的板书。

2、急躁心理导致的形式教学:在现在的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满堂问”“满堂说”的现象,学生往往还正在自学、正在读书或正在讨论,老师就指名“你问”“他问”“大家问”“你说”“他说”“大家说”,学生起来发言不理想,老师又开始引导重新从头学习。这样流于形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浪费了时间。倘若这样循环下去,后果可想而知。

3、开放整合和学科特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现在的课堂上,教师们都非常注意充分体现这一点:课外资料、图片等大量的资料走进课堂,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是自主发现、探究的过程。但忽略了学科的专业主体,一节课大量的时间游离于课本之外,有笔墨倒置的嫌疑。新课程教学中提倡学科的整合,仍要以学科学习目标为依据,为提高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服务。

4、多元解读与解答和价值引导。课标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等于教师要放弃价值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可能出现偏差,这是真实的,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要尊重学生而无视这种偏差,很随意地对发表见解的同学都加以肯定,而应该把这种差异及时地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加以运用,在交流、对话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情感。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和见解,但还要让他们明白谁的做法最好、谁的认识正确,哪种做法简便而有价值,不能把尊重和鼓励之间画上等号,更不能认为这样全盘肯定就是鼓励,就是尊重。

几点建议:

1、我们个人的基本业务素养提高要从钻研教材做起。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要把枯燥无味的知识上成使学生乐学的趣味、生动课,需要钻研教材。要想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是能驾驭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有的课为什么思路不清晰?为什么重难点不突出?为什么容量不恰当?为什么既定目标达不到?反思一下,我们会发现根本原因是对小学阶段的1—10册教材没有融会贯通,不能准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更谈不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还是要从钻研教材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阶段的知识能力结构,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让个人业务成熟,专业精通;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理性反思,准确领悟新课改理念的实质,积极投身新课改大潮锤炼自己。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也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工作不再固定于一两种现成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大胆探索,尝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合理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解,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多想想我们原来的方法哪些是值得发扬的“经验”,已经被证明了是先进的、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哪些是必须革除的“弊端”,避免盲目地认识和实践,踏踏实实纠正自己认识和实践中的偏差,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不要人云亦云,特级教师孙建峰说得好“仿我者死,学我者生”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更不要“课改一来,原来的全改”,把原来那些优秀的方法都彻底抛弃了。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具有自己思想的人,做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

3、尽快完成新课改实施中的角色转换。一方面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成为一个学习者。其次要学会当一个合作者,变孤军奋战为集体战斗,积极落实集体备课制,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准确把握新教材、驾驭新课堂的能力,增加实施新课程的效果。三是做一个研究者,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至力于改变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和课堂的主体的思想观念,实现角色转换,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权威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转变。并尽快适应这个角色的要求,熟悉角色的“业务”。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伙伴关系,善于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活课堂,变解答问题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有效的自主学习成为基础与前提,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身临其境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从而实现基础阶段基础学科的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培育热爱学习、乐于合作、乐于探究的情感,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篇4

一、主要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1、严格执行了学校工作计划和本室工作计划,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教育教研精神,以新课标为指针,发挥教研在教学中的先导作用,积极为我校教学质量的进步进言献策。初步确立了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思想,教研格局因而也初步形成。

2、领导并指导各教研组开展工作,加大了对教研组长的管理、培训工作,落实了组长工作例会的具体内容并全程跟踪督促实施,切实保证了会议精神的严格执行。

3、深入推进了每周四教研活动日的活动,注重了教研形式和质量,注重了实效,做到了活动事先有筹划,有准备,有书面安排表;活动中有考勤记录,有活动过程记载,有活动结果反馈等,每位教师由原先的被动变为了主动收集材料在会上交流,并各抒己见,真正开成了具有学习研讨性价值的会议,坚决杜绝了不开临时性的会,不开无计划无准备的会,不开无针对性不能解决问题的会,不开搞形式走过场邀功请赏的会。

4、积极稳妥地开展了汇报、交流课以及各科教学观摩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些教师深钻教材,改进教学,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良好局面。教师的听课行为也变成了一种自觉和渴望。查阅教师交回的由教研室制作下发的《学校听课记录》,便不难看出,老师们的听课次数增多了,评课能力增强了,这难道不是一种教学水平提高的间接反应吗?

5、高质量地组织完成了本学期月考、期中考等试题的拟定、制卷印卷工作,有效地对学生特定阶段的学习进行了检测以及同时对教师相应阶段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并促使部分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良教学,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当了指挥棒的作用。

6、认真完成了学校第二届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从比赛方案到比赛进行到评比程序,都进行严谨规范,客观公正的评审操作,为我校发现、挖掘、选拔并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找准了对象,为我校的持续稳定、快速长远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7、不搞封闭性的教学研究,密切注意全国各地的教研教改信息,周密安排我校教师外出参加上级教研活动,从而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脉搏;在教师外出教研乘车方面,坚持做到花小钱,办大事。从老师们期末交来的《教研总结》来看,普遍反映有一定收获,能提高自身课堂授课能力和教学效益。

8、加大了对实验班的研究管理工作,以抓课件制作为切入点,以盯常规教学为支撑点,以教学业绩是否领先为突破点,以是否圆满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为考核点,把实验班办成我校教育教学的领头羊,从而引领我校向前发展,大力加快我校向品牌学校迈进的步伐。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少数教师对待教研的观念还要切实扭转,要使其深刻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与认真进行教研的必要性,也要使其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与通过教研提升自身水平的重要性,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有效的执行和开展一切工作。

2、由于学校现实发展需要的局限,有些教研工作尚需为其它部门工作让路,专心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的空间较为狭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办学校生源不稳定下的教学质量的整体进步。

3、有些教研资源的相对匮乏也影响着教研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三、今后发展思路及浅层思考

1、深入阐释并灌输校本教研思想,进一步打造适合我校的教研格局,积极完善适用于我校的教研制度,以教研推动教改,以教改提高质量,以质量谋求发展,以发展孕育品牌。

篇5

   

21世纪,不再是遥远的召唤。我们正在踏上新世纪的门槛。21世纪的生活,并不单单只在时间上突然降临,它是人类曾经有过的长久的憧憬,它是我们对于未来生活的苦苦构思的展开。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3、引导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我们要对"小太阳"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理论构建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探究性教学是在相关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探究性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精神,发展学生探究能力,而构筑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与教学策略体系。探究式教学是顺应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探究性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实施对策。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述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背景

美籍匈牙利裔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然而,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与现代教学理论相违背的现象。比如,创新教育的实施和操作发展还不平衡,在实践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的力度上仅停留在形式上,教师的教育理念仍陈旧、落后,突出强调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并且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以及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还较为单一,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未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二)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与策略体系,让每个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自己的体会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动态的,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发现、尝试、总结、验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完美结合,从而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

探究式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与传统的封闭性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 5个基本特征:1)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撑者,确立资源分享的平等型师生关系;2)课堂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允许教学时空的延伸和发展;3)学习材料来源多样化,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4)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这种乐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积极的自我激励成为评价的主流;5)原有的课堂纪律受到挑战,学生参与学习规则的再制订等。其具体操作步骤可分为5个环节:1)创设隋境,调动主体;2)引导探索,交流互动;3)感知体验,内化知识;4)定向评析,激励成功;5)实践延伸,开阔视野等。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教师包设情境,学生进入探索

数学课的情景创没,是数学问题挑起学生在教学内容、生活情景、求知心理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观察、实践、运算欲望兴趣,启动学习、探究的数学教学环节。在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探究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因此在实施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的魅力。教师通过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科学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画面中产生问题,不断鼓励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逐渐进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探研创新的好习惯。

(二)自主探究过程中应适时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耍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急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样一个数学探究问题,不同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经常产生不同的探究结果,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往往是评价学生做题对不对,表现是否让人满意等,事实上,探究性问题在设计时,其本身就要强调探究结果的不定性与多样化。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即使得出错误的、或者有所偏差的探究结论,这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参与知识结构构建过程中必然伴随产生的现象。也这就是说,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成分,对于那些达不到数学教师要求的探究结果,数学教师不可以随意否定,而要给予积极的肯定;教学活动中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为每个学生都提供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去反思、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

三、结论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以求更大发展。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和环境,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营造一个激励探究和理解的气氖,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品尝探索的艰辛,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探索中感悟出数学的真谛,逐步养成探索的习惯,培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武梅.“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04).

[2] 何鹏程.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2].江西教育科研,2002(10).

[3] 陈登连.整体建构学生活数学自主探究过数学生活――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信忠,2009(34).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是本人的一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关键一环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之最。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全身心的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来。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主导者,更应该想方设法以“教材”为主线,通过教育资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学习活动。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设置一些与学生比较贴近的、熟悉的、具有启发性的知识和问题,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师生互动互学的“焦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场景,营造一种欢悦、和谐的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快乐、轻松、有效地掌握课文知识,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只小燕子贴在身上,随后让他们把自己当作燕子,向其他同伴做自我介绍(主要介绍外型特点);然后,让每个学生像燕子展开翅膀般展开自己的双臂做自由飞翔状态,并说说燕子飞行时的姿态和停歇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立刻有了强烈的兴趣,都主动参与,认真地去学习、去体会。学生身临其境,一只只活波可爱的“小燕子”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构成了一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春景图,达到了知、情、意的和谐统一,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老师那儿传到学生那儿,它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心与心的交融”。要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就必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超过平常的一半。任何压抑、沉闷、武断都只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在摇篮里,只有民主、平等、轻松、愉悦的佳境才是学生兴趣萌芽的温床,师生关系融洽、默契。学生方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努力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再根据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发挥、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推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正如常人所说:“兴趣可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最大限度,也是最持久的发挥。”

如:在教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时,我的经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而后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情节起伏、作者的写作心境,播放与课文相匹配的、能让学生听了有切身之感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优美旋律,让学生在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自学自议,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如以下问题:a.你喜欢什么样的荷花?为什么?你能把文章描写荷花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来吗?b.假如你是一朵荷花仙子,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c.此时,你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会想到些什么?)。如此一来,学生们感到新奇又有趣味,入心、入情、入理,兴趣盎然,畅所欲言,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人文气息浓厚的课堂氛围。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中,学生们自不而然地就把课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起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情感的交流,又能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理想场所。

三、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问、思索”,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得出的结论更有价值”。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对任何事情都爱问个“为什么”,甚至有的学生还会“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抓住这一个闪光点,加以引导、点拨、教化,满足他们求知的需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古人有“学贵有疑,学则须疑”之说,也就是“疑问”是“思考”的源泉,“思考”是智慧之本。有了疑问,学生不断争论,才会去思考,才会想办法解决,才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方法、见解,不论是对是错,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表扬、支持,学生才会有巨大的成就感,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自愿做到敢问、爱问、善问。教师应及时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新鲜有趣的事物值得去学习,增强学生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道德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使我们达成这样的共识: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寓道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据此制订的新《英语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学习外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明确确立了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地位。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创设各种学习活动,加强学生的自主性道德教育。

所谓自主性道德教育是指道德教育应融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以自然的方式,注重创设情境和氛围以促使个体产生内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主动地去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成为道德的选择者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其中,激发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是关键。

四年级学生所学英语课是比较初浅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我在每节课之前都抽出五分钟的时间,请一个学生上台用英语演讲。虽然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取得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效果。同学们不但能够按要求完成演讲而且还将生活中的事情溶入自己讲稿中,既增强了英语表达能力而且还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同学们每次都面带笑容,眼睛神采熠熠。演讲结束后,我开始进行教学,“你们知道WTO吗?你们知道OlympicGames吗?”学生们大声答道:“知道!”“那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召开?”“北京!”我又问:“你们愿意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去迎接外宾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喊起来“愿意!”“Soweshouldworkhard!”当我解释给他们听时,他们握起小拳头,信誓旦旦地说,Workhard!我知道,我的第一步成功了,他们自觉选择了道德教育。

二、设置语境,让学生成为道德的实践者

英语教学中,对特定的德育目标的实现或内容的输出,要注意强调有一定的具体接受情境或情感氛围,由于学生接触英语的大部分时间是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给学生设置一个适宜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到从事这项任务的必要性,达到深有感触,自己主动地、积极地去完成。

这是英语教学走向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在实践练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进行Unit6公共汽车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情景加以巩固。学生在此情境中,不仅加深理解了课文中的知识,更培养了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三、给予鼓励,让学生成为道德的收获者

学习的最大乐趣在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得到认同和应有的赞赏,这样,能够使学生有自信心,确认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外部世界的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在正确的道德行为中寻找积极的一面,最终使学生在他的道德探索中得到真理。

因此,教师在对任何一位学生进行评价时,切不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评价中老师应用深情的赞许或是热情的鼓励,以巩固提高学习兴趣。

如孩子们有了精彩的表演时,我常常会说:“Great!Boysandgirls,Clapyourhands!”接着全班同学就会鼓掌对其表扬,集体喊“XXX,OK”。有时我会送英文名字给他们,或者送一些简笔画,同时进一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的指出好在哪里,如“Yourpronunciationisverygood.”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果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演好,我则说“Tryagain”这样的评价不会挫伤他的积极性,使他有勇气、有兴趣再演一遍。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们各个有自信,敢说敢问,学习兴趣持久而又浓厚,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有的学生未完成作业,我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同时,帮他们分析为什么不能按时完成,对勇于承认错误的学生我对他们进行表扬肯定。这样一来学生即受到了教育他们的自尊心也得到了维护,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的完成作业。

另外我还鼓励同学们向老师提建议或进行自我总结,我每次都把学生的建议和总结认真的翻阅,虽然有的只是一两句话,但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声,是他们自己的道德观,是他们主动进行自我管理的表现。我将所有的建议和总结都装订起来妥善保存,对比较好的建议我进行了采纳。

四、走向生活,让学生成为道德的驾驭者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生活。由课堂的语境实践练习,到真正的生活,乃是水到渠成。

我班的学生见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Goodmorning.”“Hi.”;见到客人老师会大方的说,“Welcometoourschool.”问路或打扰别人时,会先说“Excuseme!”…“Thankyou.”“You’rewelcome.”“That’sallright.”等礼貌用语更是常挂嘴边。有的学生甚至能用英语制止一些不良现象。当有的学生摘花时,他们会说“Don’tgetit.”

篇9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287-02

1.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欲望,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达到什么目标,并能有计划有效率有方法地进行学习,遇到困难懂得求助,而且还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能自我调节学习方向。所以自主学习应该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但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实现个人的自觉主动性发展,这也是教育之根本。什么是"学习"?百度中基本解释是这样的: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获得知识、技能或认知的过程。广义解释: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不难看出,"学习"是学习主体对知识主动追求的过程。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由"学会"到"会学"。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本文想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谈谈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思考,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有利于物理教学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资助学习能力的培养。

2.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2.1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学习。当今,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斯研究,"在半个世纪前,人们从大学毕业后,大约有700/0的所学知识可以一直用到退休;而在当今这个时代,这个数字缩减为20/0。这意味着,当今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某项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有980/0需要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获取。"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已是学习化的社会,这就需要学习化的个人。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化个人,有必要在中小学实施自主学习。

2.2学生成长需要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有利于弥补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个差异的因素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先天因素很难改变,但对于后天因素则相对容易施加影响。在后天的诸多因素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重要因素之一。分析结果表明,自主学习策略能够解释近800/0的成绩变异。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能是弥补学习的个体差异的最佳途径。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科技知识的飞速发展还是自己职业的发展,都要求个体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掌握、更新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终身学习是每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终身学习必定是自主学习。

2.3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需要自主学习。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课堂上的自主性学习并非独行其事,而是指学生不盲从老师,不仅仅是跟着老师的进度来学习,需在课堂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学来的,而不是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自己才是学习的主角,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实践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自主学习实现的源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直接牵动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新教材的功能,利用其中的迷你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挖掘社会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资源,在课堂中巧妙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已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通过介绍汽车的"SBS"环抱死刹车系统,突破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等,对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教师若能在讲授新知识前以问题形式提出来,学生定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学习劲头定会高涨;更应该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尽可能以实验来展示物理的现象与规律。如在学习自感现象的应用时能做好感应圈实验,那么实验所产生的噼啪作响的电光将能使学生感到震撼,从而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不断创新。

3.2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促进课堂教学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积极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理应承担起创设积极课堂教学氛围的责任。

积极的课堂氛围意味着学生愿意、乐于并自主地参与课堂。而这对于习惯于当"听众"的学生来说相当困难。学生在课堂上会因为害怕犯错而感觉到焦虑,他们缺乏"安全感",特别是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所以多数学生更愿意被动接受而不愿意可能让他们没面子的主动参与。要想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就必须为课堂中的学生提供"安全感",让学生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很正常的,有些错误犯了之后才能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鼓励学生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有自我挑战的勇气。刚开始可以挑选一些较自信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来带动,我会让他们上台代替我来讲解练习,其实他们的讲解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必要时我还要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好的解题方法采取鼓励和赞赏的态度,就算他们讲错了,我也要加以表扬,表扬他的勇气,强调重在参与;或者他的错也是大家共同的迷惑,那我还会表扬他为大家做出了"错误"的贡献,这样就能逐步建立起使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一个生生、师生之间彼此熟悉、相互尊重与合作的学习场所。另外,也能促进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从而激发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还会让更多的不那么自信的学生先站起来分析问题,比如分析选择题的各个选项,这个为什么是对的,那个为什么是错的,必要时站板画个受力分析图什么的,慢慢地再从中挑选一些人向上台讲解过度。

3.3优化学习策略。正确、合理地使用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法研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变教学为导学,让学生由学会过度到会学。

提倡自主学习策略的课堂认为,知识本身固然很重要,但获得知识的能力更重要,因此,我们提倡在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比如电学部分非常抽象的概念,像电场强度、电势、电容等等,学生学起来很困难。那么,在教学中我就采用类比的方法,从第一个概念――电场强度开始,我就将它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密度的定义进行类比,发现有些学生很快就接受了,接着又在练习中不断地强化它,到了第二个概念――电势,我继续用类比法,发现有更多的学生能接受了,到了第三个概念――电容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先预习,然后由他们来告诉我电容是怎样定义的,这时,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是跟前面那些概念类似的比值定义法。这样,今后再有类似的知识学起来应该就不费劲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这类知识的策略了!

在新世纪的学习化社会中,唯有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并创造未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要让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使他们能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自主学习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为素质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物理课程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意识,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一种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学习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刚开始教师要花比传统教学中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学生,指导的内容包括学习的内容和自主学习策略。在后期,学生在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会将自主学习的策略内化,使之成为自动的过程。此阶段学生学习过程会明显缩短,加上教师的继续引导,学生会自动地、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

以上,是我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些尝试。国家教委要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具有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我们对此只能说,在一个方面、一个局部环节进行了初步探索。有许多问题尚须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赵莹. 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 物理教师. 2007(08)

[2]王卓扬. 中学生物理学习中自主探究的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06

篇10

[关键词]学生 倾听能力 教学质量

我们平常所说的“听课”,是指简单的用耳朵听。学生听课时,如果不融入兴趣、思维、感情等主动性因素,即使认真到一字不落的程度,也只是被动听课,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左耳听右耳冒,老师、同学说啥不知道”的现象。倾听则不然。美国教学研究会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即“如何听课”。

一、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正如汤姆•彼得斯在其《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所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因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前瞻性――从小培养学生倾听,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以后走入社会将是一种财富。可是,老师往往片面地认为,一年级学生讲倾听的重要性,他们明白吗?所以就用以前的手段:你不认真听,我就罚你。以此让学生明白,只要不认真,就是这种下场。这就是传统教学的一个错误观点,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是怕惩罚而去听,是被动地听,而倾听是一种有意识、主动地听,两者完全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完全是不同的!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光靠硬性灌输,更应该注重在和谐的气氛中渗透,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让学生在大脑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倾听是重要的”表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体验的增多,学生就会明白倾听的重要性。我认为,对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这样告诉他:我们不仅敢说,还要会听,这样才是一个好学生,认真地听,我们会听出许多美妙的知识,而且认真听别人讲是对这个人的尊重。我们要从小练习这个倾听的本领,长大它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呢!当然,要让学生理解倾听的重要性,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明白,要靠我们教师耐心地引导,利用平时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让学生从体验中领悟倾听的重要性。

二、潜移默化,以身示范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可以从其教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过去,我总是急于完成教学计划,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端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对学生发言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想法关注得不够,想得只是怎样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一个正确答案,以便把教学进行到自己精心设计的下一个环节中去。学习了“新课标”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无论孩子们的回答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我都会留心去听。我把学生看成是与之平等的人,平等地接纳学生,尊重、理解学生,用心和学生交流,用心去听学生的发言,做学生学习的呵护者,而学生似乎也意识到什么,总会在听完前一个同学回答以后,再举手发言。

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后,教师设计了找朋友的练习,每个学生都拿出一张卡片,不一会儿,大部分学生都纷纷走到黑板前找到了朋友。这时,有一学生:“老师,我没有朋友。”师:“那你为什么没有找到朋友呢?生:“我的朋友是72,但黑板上没有”。师:“其实,你也有朋友,只是你的朋友没有来到黑板上。”“谁愿意做他的朋友?”“我是32+40,我是你的朋友。”“我是76-30,我的朋友是哪位?”“你的朋友是46,我是你的好朋友。”没有找到朋友的学生笑了,教学过程也因此而深化。正是教师的倾听和巧妙的呵护,才有了学生的笑容;正是教师的倾听,学生的疑团解开了,也感受到了亲情;也正是教师的倾听,才有了如此活跃的课堂,才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爱。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倾听气氛

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教师可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中,我安排几个学生表演相遇问题中的几种不同的情况――追及、同向、背向、还剩多少才相遇……配之形象化的动作,学生十分感兴趣。又如,在教学“数的整除”中的“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由教师表演,让学生任意出几个数字,教师马上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并让学生验证,再让学生讨论教师是怎样判断的,由此引入本课学习的内容。教学艺术的魅力可以调动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与潜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呆板,活跃而不紊乱。

倾听别人说话,是对人的尊重,是古往今来的传统美德。努力创设孩子们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到自己发言时又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这样的教学环境,这样的课堂气氛,才是愉快的,才能达到“教学相长”。

四、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孩子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许多,可是有些习惯却不好,如大人说话时常插嘴、不能认真仔细地听讲,等等。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各方面的影响,而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