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自我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06:5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自我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自我毕业总结

篇1

从懵懂稚嫩的大一少年不经意间走到了成熟稳重的大四青年。这个校园锻造了我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傲笑苍穹的理想,带给我这么多真诚重情义的朋友,更教导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我有的只是最真诚的感恩和致谢,这就是我一句最简朴的四年总结

大学给我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却又不好回答。不容质疑的是大学增加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的心智,消磨了我的狂放和狂躁,让我变的更加的成熟。许多在进入大学以前没想过或者是没做过的事,我想了,能做的我也做了,并且有些做的相当的不错,这些都是曾经让我引以自豪的,也是招来很的多羡慕的眼光的事。但是,大学给我的不仅是这些,一度,大学也让我陷入低谷,几乎万劫不复,但我都走过来了。

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希望自己成为一位有崇高修养的人。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宽容待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到,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四年来使我理解最深刻的“宽容”二字的真谛,一颗宽容的的心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宽容别人也是在宽容自己,因为快乐是可以传染的。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也很庆幸四年来与同学们相处得极为融洽,使我的大学生活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特别是我的宿舍死党们,我爱死她们了。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生活中有风有雨有阳光。幸与不幸、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总会是相应而生的。如果一个人只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而看不到黑暗的一面,那么他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如果一个人只看到黑暗的一面而看不到光明的一面,那么他是一个不健全的人;如果一个人既看到了光明的一面又看到了黑暗的一面,并且认识到光明才是生活的真谛,那么他就是是一个珍惜生活并且积极生活的人。大学塑造的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一个积极生活的人。我不敢说我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很健全的人,但是我敢说我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着激情的人。我承认有时候我很消极,但那都是短暂的,不管我遇到多么不开心的事,我总是对自己说:昨天永远是昨天,挺过去,明天会更好。到了第二天我都会想法使自己高兴起来,不能因为昨天的不幸而让自己的明天也不幸。

篇2

三年前当我来到这个园子的时候,还是一个懵懂的孩子,对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好奇而新鲜;如今三年转瞬离去,已经长成一个青年,对现实与未来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量;在即将结束这段人生历程的时候,回头去看,有一些话应当写下来。

高考之后,憧憬着自己梦寐的神圣殿堂。当我的双脚真正迈进这所校园时,一切又都很快成为现实,生活就是生活——实实在在,来不得幻想,这里只有真实!

大一的第一个月怀着对“兵”的无比敬仰,我严格、认真的上完了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堂人生之课——军训,近一个月“风吹日晒”的“军旅”生活把我们变成了一个个的黑人!但就是这么一段特殊的经历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懂得了应该如何为人,如何处事!也正是因为这些奠定了我三年大学生活的主调——自信、勇敢、坚强!

大一是怀着对大学生活无比新奇的一年。进网吧,学会了QQ聊天,学会了搜索引擎,懂得了嬉笑怒骂,没日没夜的给同学打电话,找同学聊天,给他们发邮件,而知识永远只属于书本。一年的“游子”生活下来多少有些苍白与暗淡,但正因为有了这些,我才有了这样的感叹:生命何其短,光阴不可待;同学情谊真,知己亦难求;真情话离别,心中许多愁!

经过一年的散漫,到了大二,学习开始成为我的主题。

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级,网页制作……让我忙的不亦乐乎,但又忙得踏实。学习,强烈的求知欲望,加上青年的好胜,巴不得把世上所有想学的东西一下子都通通学完了,学好了。一次一次的考试,一次一次的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坚强,这一年我比温总理还忙!可那浩荡的知识海洋又岂是我一介青年所能学得完的啊!然而又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让我懂得了人生更应该懂得的真谛——学习,人生永不变更的话题——活到老学到老!

好像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这一年,为了这一天——大三!大三,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一年,欢喜的是自己终于可以工作了,可以自己赚钱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了;而忧的是我们到底拥有什么,我们到底可以做什么,我们的人生价值又何在?

懵懂的大一,繁忙的大二,可真正到了大三的时候却手足无措!想想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这张人生的白纸依旧还是一张白纸,依旧还是苍白!也许这个时候我们更习惯于去想什么是人生,习惯于去讲理想与抱负,然而每每想到这些却只能是惆怅!望着蓝蓝的天空——广博、深渊……

这就是我的大学生活了吗?可圈子外面还有多少人在羡慕,在好奇;还有多少人在期盼,在追求!是啊,大学校园充满了太多的神奇,然而又有多少人把它看成是成才的摇篮,又有多少人把它看成是青春的荒废!而大学他真正神奇的地方又是在什么地方,他的深邃又在何方呢?读完大学,我们真正明白了这些吗?

毕业了,离开这曾经无限向往的地方,有不舍,有迷惘;有依恋,有徘徊!从此我开始步入社会,开始直面人生,我准备好了吗?

幸运的是,我还有梦想。青年须努力,男儿当自强。大家共勉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篇3

【关键字】培训 教师培训

明日教师运用技术之准备项目( T h epreparing Tomorrow’s Teachers to UseTechnology)简称PT3项目是亚利桑那洲大学继美国国家1995年“办公室的技术评估―教师和技术:形成连接”(Office of TechnologyAssessment national report Teachers andTechnology: Marking the connection)政府汇报后在教师培训项目中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个项目的焦点是为准教师提供在真正的教学环境下有效合理地运用技术,开发、执行和评价他们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整合技术在教学活动中所必须的大量工具。该项目提出了基础教育领域的技术整合模式(如下图)并针对两个最主要的问题:

1、对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觉、态度和技术整合,这个模式的初步成功是什么?

2、该模式需要增加或修改哪些部分?讨论了该模式的形成性评价。

ASU技术整合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感觉到课堂教学中他们没有被提供有效使用技术的大量支持,他们还只限于使用技术做一些简单的、低水平的操作,如课上练习、文字处理、教学游戏、计算机个别辅导等,很少有教师因为教学的目的而使用计算机技术和整合技术,对模式的修改主要落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整个的研究中还提到了一个关键性群体即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这些学生在技术整合和教学方面都具备专门知识,他们被不断地安排到试点学校,用行动支持和帮助试点学校的教师,准教师和方法设计人员,而采取的这些教学行动都必须是由准教师设计的,必要的时候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还可能尝试做他们的学生,这样保证了更好地建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的技术整合。

这个项目的研究给我国的教师培训带来了深刻启示:计算机和整合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远没有达到理论上强调的那种结果,那么我们在培训教师时应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教师在培训后的实际教学中能更好地运用计算机和整合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呢?

首先从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谈起。众所周知,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已不在是一个简单的职业,而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它不仅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教师培训被提上日程,但从以往的培训中我们可以看出存在的诸多问题:

1、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被搞成与职称评定有关的“考证”培训,出现了只重证书,轻视能力的“偏移”现象。

2、“人可以不来,钱不可不交”,而对于评上高级、特级教师的,手里就象是握着“免死金牌”,从此再不用参加培训了,如此,不更新知识结构,不主动吸收信息时代教育新理论,新方法,再“高级”也会变低级的,正如最近媒体报道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特级教师竟聘南京名校失败事件,令世人叹息!但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师继续教育的缺失性。

3、政策导向偏差,培训目标游离,教育基地资质不高,师资遴选不严格。“必须具有**文凭或**职称的教师才有资格评选”等限定性要求屡见不鲜,这些都间接地促成了教师进修热、考证热,各种培训进修学校也因此“火”了起来,盲目地扩大培训队伍,导致授课教师缺乏,因而只要“会”讲“敢”讲的人就可以站到讲台上名正言顺地做起了教师,有些甚至是还没毕业的师范生。

4、课程设置单一,教育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

5、教育手段落后,虽然有时也用到现代教学手段,但还都只限于板书的“电子化”为“使用”而使用,而不是为“教学”而使用。形式缺乏灵活性。

6、教师学习动机激励模式单一僵硬,部分地区缺乏教育经费保障。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ASU明日教师运用技术之准备项目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一)从教师的培训基地―师范院校入手,抓好准教师的职前训练工作。我国现有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都是在各系各专业进行的,基本上沿用着传统的“公共类课程+学科专业类课程+教育类课程”的培养模式,学科专业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混合编排,故师范生一毕业即自动获取教师资格。但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在专业性上先天不足,师范生在与综合大学学生相同的学习年限里,即要学习学科专业类课程,又要学习教育类课程,这使得师范毕业生的学科专业水平无法与综合大学的毕业生相媲美,而师范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师职业技能由于没有开设足够的教育类课程和足够的教育实践而大打折扣。基于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将师范院校的学制延长,采用4+1的学制,前四年可作为公共课与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而加的“1”可作为教师职业技能的实践期,尤其是技术的培训在这一年内应完成,这样上岗后,新教师才能有效地运用技术整合各学科教学。

(二)从培训本身来看,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受训后的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技能,整合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要求培训本身也要具有一定的整合性,教师才会把培训中学到的技术技能、整合技巧运用到自身的课堂教学中。而对于提高这个环节中的绩效我们又可以从明日教师运用技术之准备项目中的一个关键性群体: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身上得到启示。基于此我们总结出一个全新的培训模式:“专家+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设备”,由专家提供授课的具体想法,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按此想法综合运用各种设备,完成实现各学科整合的教学要求。

(三)从接受培训的群体―教师自身来看。教师要在培训中找到“教学自我”。每个人对自我的定位都是扑朔迷离的,我们的身份从没有一成不变过,教师也不例外。但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寻找到内在的多个自我以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接受培训的教师要善于进行“自我谈话”和“运用比喻”。

1、自我谈话: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在头脑中进行自我谈话,尤其是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谈话。培训中的教师可能会这样和自己交谈“我为什么接受培训?”“是我的资历不够吧!”“每天学的这些东西真无聊!”“那我也得学啊!最后还要考试呢!”“考试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自己学到了东西!”“对!然后课堂上我才能向我的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所有这些内心的谈话都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如果教师在培训中能够注意到这些自己内心的谈话,并倾听它们,就有可能以一种新的、更具洞察力的眼光来看待培训。

2、运用比喻。比喻能帮助我们获得自我知识,因为比喻形成“概念系统的基础,依靠这个基础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世界中理解和行动”(Talor,1984)比喻的旅程就是我们作为教师提高自我的发展过程。

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把自己比喻成各种职业来描述。培训初期,教师可把自己比喻成乐团中的一员,而讲课的老师就是指挥,整个乐曲的演奏需要指挥和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培训中期,教师可把自己比喻成警察,不断地搜寻自己想要学的知识,就向警察在寻找证据一样。培训后期教师 可把自己比喻成一个为孩子们分发礼品的圣诞老人,回去就可以把学到的这些知识“分发”给学生们了。

每次对先前经验的回顾都是对这些经验的重构,每次探索“教学自我”,每次“运用比喻”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新的信息,甚至“解放”我们的思想。

综上,只要我们从每一个方面都正确地看待教师培训,包括教师本人和培训基地,改变观念,突破制度的束缚,落后的培训体制一定能够改变!

参考文献

[1]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Volume 51 Number 1 2003 P57-P72

篇4

1大学生主要就业心理问题

1.1就业期盼值过高

农业院校有的大学生把赢得现实生存机会与个人远期奋斗目标混为一谈,择业时总是把目光投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期盼值过高,抱有“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的观点,当然会错失许多就业的机会。

1.2过分自卑,保守

有的毕业生过分自卑,常常放大自己某方面的缺陷与不足,这是农业高校部分毕业生普遍存在的一种消极心理。很多同学自卑是因为出生在农村家庭而引起自卑,害怕用人单位看不上他们,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因为专业不好而自卑,还有一部分毕业生缺乏社会竞争意识,到了人才市场或者是招聘会上,本来可以一试锋芒却总是退避三舍,不去自荐,过分谦虚,担心被别人嘲笑,这些心理问题往往使得他们错过可能就业的机会。

1.3盲目自负

还有一些毕业生在招聘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向用人单位自荐,“我一定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我觉得我能行”,“只要公司需要,什么都能干”。毕竟自己还没有在这个岗位上真正的工作,这么肯定总是显得有点夸大、自负。

1.4假扮完美

还有一些毕业生为了在应聘时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大搞“虚美”和“隐恶”,很明显就可以看到的一些不足,面试时“假话”“、违心话”满天飞。

2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个人因素

2.1.1个人能力的缺乏。因为我国传统教育的原因,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考上大学后没有明确的目标,对大学学习、工作、生活的认知还比较懵懂,对未来的人生就更谈不上规划,大学毕业后迷茫了,等到就业面试时才会发现在大学里一无所学,真正步入职场时才发现自身存在种种问题。2.1.2现实问题的困扰。有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会考虑各方面的现实问题。比如说地域要求距离家近,工资待遇要求高,发展前景要求好,个人发展空间要比较大等等。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过多的现实考虑,往往导致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

2.2学校因素

2.2.1专业设置限制的因素。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农业院校的专业更为局限。社会对人才素质、能力等各方面需求层次的变化,高校学科体系发展、专业设置以及课程体系的编排等等,已经相对滞后于社会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变化,往往会出现学科体系发展、专业课程的教育不能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配套。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毕业生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因素。2.2.2学校就业心理指导不到位。一些高校重视就业率,重视分析造成就业率低下的原因,对毕业生就业遇到的心理问题重视度不够,尤其是针对农业院校,往往忽略对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疏导和指导,很少召开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指导诸如此类的辅导讲座,而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可能由于找工作压力过大,对未知的迷茫等各方面的不适应导致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3社会因素

2.3.1用人单位存在歧视。当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存在很大的歧视成分。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总是“有工作经验的优先”、“男性优先”、“985,211高校毕业生优先”等等,这样便限制了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用人单位这样那样的歧视,势必会造成毕业生的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问题。2.3.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有着很好身世背景或是家庭条件的毕业生,在家人的帮助下,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份工作,而对于大多数普通毕业生而言,找工作只能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这样对比的结果,势必造成很多毕业生心理的落差,加上一次次求职的失败,心理负担的不断加重,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3.1政府社会方面

要加大力度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农业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和鼓励就业的措施,特别是在落实用人单位歧视问题的政策和措施上,真正营造公平就业的良好环境。

3.2学校方面

农业院校要重视毕业生就业心理的指导和疏导,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如通过召开座谈会、讲座、心理辅导、案例分析等方式,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还可以针对毕业生的需求,为同学们提供就业信息,广泛邀请用人单位来校,组织召开大中小型专场招聘会,帮助同学们顺利就业。

3.3学生自身方面

3.3.1树立竞争意识,保持自信、耐心和韧性。大学生必需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首先要自信,要做好面临就业失败的准备,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其次要保持耐心和韧性,要充分认识到事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求职只是自己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坚持一定会成功。

3.3.2充分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毕业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同时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毕业生需要充分认识自己,明白自己可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能把什么干好等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先就业后择业,避免眼高手低和好高骛远。

3.3.3积极乐观向上,自我心理调节。就业问题不是单一性的影响因子,是多方面综合的影响因子,毕业生不能因为一次两次的求职失败而丧失信心,应该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自我调节、自我认知等方法,强化心理认知和增强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3.4正视心理问题,避免讳疾忌医

篇5

关键词:维吾尔族大学生 自信教育 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63-02

自信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改进自身的不足。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自信教育并不受学校的重视,所以学校在自信教育方面也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导致自信教育难以开展,下文将对影响自信教育工作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1 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自信现状的分析

1.1维吾尔族大学生自信的作用

自信程度是可以衡量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是心理健康主要标志之一。自信并不是人类健康评定的唯一标准,但是确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其作用不可小视。自信可以让大学生更加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自身的优势。近年来部分学生出现了不能接纳自己的情况,而自信可以让大学生科学的进行自我评价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站在公平的角度去评价外界,理智看待自己。自信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积极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并根据对自己的认识来调整自身状态,提升社会竞争力。正面、积极的情绪可以让大学生开拓进取,提升自信程度,进而离成功更进一步。通过总结近年来成功人士的大学生活发现,这部分人都是十分有自信的,自信可以让人表现出自己正面、积极的个性,将自己掌握的才能发挥出来。

1.2导致维吾尔族大学生自信不足的原因

总体而言,导致维吾尔族大学生资信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表述为以下几点:

1.2.1社会机构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从当前企业事业单位招聘过程来看,部分企业在招聘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现象,不愿意接收维吾尔族学生,导致维吾尔族大学生失业率逐年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逐渐产生不平衡感,产生抱怨社会、抱怨自己、抱怨出身等多种不良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维吾尔族大学生在与社会交流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自卑心理,久而久之还会产生报复社会的犯罪心理,这是相关单位在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1.2.2家庭教育原因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维吾尔族居住地区多为经济欠发

达地区,其生产能力、居民收入、受教育水平等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别。在这种现象下,维吾尔族家长不能有效的开展学生教育,针对学生出现的自信心缺失现象束手无策,这回进一步加深学生自卑心理的发展。同时,维吾尔族居民受自身信仰、生活方式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这就导致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自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大了维吾尔

族大学生自信教育的难度。

2 维吾尔族大学生自信教育的策略分析

在开展维吾尔族大学生自信教育中,需要正确认识到导致大学生自卑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控制,才能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保证维吾尔族大学生能重拾自信。

2.1重视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教育

针对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歧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现象,相关单位单方面改变全社会的“共识”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选择一种有效的方式让维吾尔族大学生重拾自信。常言道,是金子始终会发光,即使社会普遍存在歧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现象,若维吾尔族大学生确实具有高水平、高操作能力,那么社会也必将接纳维吾尔族大学生。针对这一现状,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能重视对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教育,使其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能力。

本文认为,在开展大学自身素质教育操作中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重视对市场的分析,选择更具有市场需求的专业。市场是影响企业人员招聘的重要因素,为保证维吾尔族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竞争能力,需要选择市场热门的专业(如市场营销、营养调配师等),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市场要求,顺利进入企业。(2)要求学生重视自我学习。由于维吾尔族大学生家庭普遍存在自信教育缺失的现象,这就要求维吾尔族大学

生能学会独立、自我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而确立自我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2.2积极发挥社会多方面的作用

为保证维吾尔族大学生自信教育的科学性,社会各方面

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以保证学生自信。以高校为例,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对“民族自豪感文化”的教育,通过积极宣扬维吾尔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取得的优秀成果(包括著名水利工程坎儿井、特殊的地域文化等),让学生树立信心。而政府也要重视投入,做好民族融合工作,鼓励社会积极接纳维吾尔族大学生,并鼓励大学生积极走进社会,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展示自信。

3 结语

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在受教育环境以及教育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学生的自信心很难培养。上文从多个角度分别分析了影响学生自信教育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方式,希望可以为相关学校提供参考,提升自信教育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热孜燕・瓦卡斯.提升维吾尔族在校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研究――基于“谈判与沟通”课程互动教学问卷测试与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15,05:17-20.

[2]古丽扎伯克力,辛自强. 基于地方依恋原理的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人群研究――以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例[J].人文地理,2012,02:73-77+127.

[3]龙玉红,张斌科,段涛涛.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调

查――以新疆师范大学民考民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70-74.

篇6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建设成果

作者简介:李晓理(1971-),男,辽宁沈阳人,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孙衢(1971-),男,陕西西安人,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自动化CDIO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TS2422)经费支持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50-02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CDIO工程教育项目起源于2000年10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的、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过程的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1]

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自动化专业是CDIO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单位,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控制工程)、学士学位授予权(自动化)。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11月,本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以CDIO人才培养模式为特色的试点专业建设”。这表明了我校办学实力的不断提升,对我校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学校和自动化学院按照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其课程体系、教材及实习基地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建基于钢铁流程工业的自动化专业CDIO工程教育模式(Iron & Steel automation CDIO,简称ISA-CDIO)。

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和方案

北京科技大学CDIO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的建设目标是针对钢铁流程工业,以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为依托,以流程工业中过程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为教育背景,培养具有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和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智能科学与技术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调试和维护以及科学研究和开发等方面工作。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其建设成果可为高校自动化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参考和示范作用。其建设方案为:根据学科基础和科研特色,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的建设;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实践相结合;建立有效的评估和考核机制。CDIO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七个方面(见图1):

1.知识体系的提炼

针对钢铁工业流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需求及特点,从对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出发,分析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建立以钢铁工业流程为行业背景的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为ISA-CDIO培养模式的建立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指导。

2.ISA-CDIO培养模式的建立

在知识体系提炼的基础上,结合CDIO能力大纲要求,考虑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能力培养过程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和融合,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完善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完成完整的专业培养计划和齐备的教学文件。

3.工程实践环节系列的设计

进一步强化教学体系当中工程项目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实际项目的构思(规划)、设计、实现和运作能力。为此,理顺每个课程的实验项目,构成三级的实践项目环节。在相关课程三级实验环节的基础上,设计综合实践项目,构成二级环节。进而在二级环节的基础上,由毕业设计、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以及钢铁工业中典型自动化系统的集成项目构成一级环节。

4.相关教材的建设

配合教学改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建立与教学体系改革相配套的系列教材、相应课件及实验指导材料,形成立体化教学环境。

5.工程实践场所的建立和整合

形成校内教学、实验、科技创新与校外大型钢铁企业和自动化公司实习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产实习环境。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强化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配合教学改革内容,针对钢铁流程工业重要环节的特点,结合目前典型的控制设备、网络环境及先进的仿真软件,搭建实验平台,构建半实物仿真实验环境,形成工程教育基地。

6.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工程项目和现场实习的方式,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聘请企业或专业技术公司当中有经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我校的特聘教师,使其参与教学环节,提高教师队伍工程能力。

7.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学生学习情况考核机制的建立

针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改革,设置具体的考核机制,形成一整套有效的考核办法,检验改革的效果,并通过借鉴ASEA工程师认证的考核办法、听取毕业生工作单位反馈意见等方式,定期对考核办法进行修改、完善。

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践和实验环境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评估与考核机制等多个环节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完善的ISA-CDIO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已取得的建设成果

1.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新方案

根据既定学科定位和培养模式,结合学科发展基础和人才培养需求,从加强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着手,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广泛调研并征询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意见后,组织资深教师修订完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已制定了2010版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实验大纲、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纲,以及相应教学日历等。

2.加强新教材的建设和课程建设

本专业教学所使用教材,大多为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出版时间一般不超过五年。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积累的基础上,本专业教师积极主编教材,已出版及待出版的教材为16部,均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北京市精品立项教材。本专业必修课程全部达到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标准;2010年我校“数字电子技术(双语)”获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称号,“电机及运动控制”获校级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获校级优秀课程称号,“嵌入式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获校级优秀课程建设,自动化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等课题得到学校教改项目经费支持。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了自动化专业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国交流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有两名教师分别去澳大利亚、美国访问交流,2011年有一名教师到日本进行访问交流。本学科现在专职教师33人(35 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员24人,在读博士2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人。本专业正积极引进专职教师,且已从国内、国外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授、兼职博导、讲座教授和项目合作专家30余人。

4.完善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体系

完善了教学文件、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包括院、系自查和校、院教学督导组核查。要求定期做好课堂教学质量效果检查、建立了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教学档案、认真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等,并从多种渠道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意见。通过专家听课、院级领导听课、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等多种途径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依据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定,正逐步实施考教分离和以严正考风为重点的学风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从本学科发展方向出发,广泛征询相关院校和用人单位意见,探索学生工程应用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多样化、综合性、分层次、重创新等特点,如图2所示。

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加强学生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绝大多数设计选题结合科研项目和生产实际,符合学科专业要求。在本科毕业生毕业实习方面,与国内十多个企业一直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在巩固济南钢铁集团生产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实训基地,如北京佰能公司、北京时代凌宇公司、北京信融友联股份有限公司、中冶京城瑞达股份有限公司、安阳钢铁公司、首都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宣化钢铁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

6.继续加强学科平台建设

学校在“211”三期建设中投入1300万元建设本学科平台;2010年,自动化学科获批重点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大力推进双语教学

2010年我专业“数字电子技术(双语)”获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称号,该课程双语教学采用原版教材。其他多门课程正在积极探索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及前期准备工作。

8.继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西门子仿真大赛、Scilab程序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嵌入式系统大赛当中,由学生和有经验的老师组成的团队,不断取得好成绩。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团队合作、交流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

9.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施状态自评

根据CDIO实施评估标准,分别从以CDIO为本专业教育的背景环境、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制订、一体化教学计划的设计与制订、工程导论、学生设计―建造(实现)活动、工程实践场所、一体化的学习经验、主动学习方法、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学生成绩考核方法、CDIO工程教育改革在本专业的实施等12个方面对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2010年CDIO实施状态进行了自评,自评结果如图3所示。

三、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对本专业在CDIO改革的理念、计划、方法、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针对本专业当前所面临主要问题,下一阶段的改进工作包括:进一步深化对CDIO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营造良好的背景环境;精练学习目标、结合学校定位及国家需求,培养有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CDIO教学大纲,完成细化新版教学大纲;探索工程导论教学模式,通过相关核心课程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动机;在学生的一体化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基础上,探索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机制,逐步扩大覆盖面,力争做到全部学生参与该活动;在现有条件下,完善拓展学生的实训基地和实践场所;结合教学大纲的制订,逐步将人际交往能力、产品、过程建造能力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尝试,探索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根据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参加实际工程项目或参加师资培训等手段有计划地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和教学水平;变革现有的考核方式,除注重课程内容考核外,还将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等能力纳入考核范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将现有的评价机制有机整合,形成具有系统性和延续性、多样化的考核体制。

四、结束语

实施“质量工程”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2]特色专业建设要求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质量工程”建设,积极研究本专业的特色,制订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并以此来促进教学内涵的建设,确保正确合理地设置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抓住适应专业培养人才的需求,办出能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和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专业。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立足钢铁流程工业,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设计了CDIO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构建了基于钢铁流程工业的自动化专业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特色专业建设做出了积极探索和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晓岚寄语》第一期

2011级聪明、可爱、阳光、青春、富有朝气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辅导员丁晓岚老师。

转眼间你们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2个多月了,能与你们这一群非常聪明可爱的同学相识、相处、相伴、相知是我的荣幸,作为你们的大学辅导员,我也有一些个人经验要与你们交流,有一些话语要适时嘱咐你们,希望能对你们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有所帮助。

此刻你可能正抱着厚重的医学课本准备去听课,你可能眼看着课本上的化学方程式却不知道它为何物,你可能看到实验室的医学标本心里既害怕又好奇,你可能身穿白大褂内心就开始遐想白衣天使的形象,你可能看到优秀的学姐学长心生崇拜之情。

你可能在纠结该去自习室学习还是继续看着手机QQ发呆,你有可能还赖在暖暖的被窝里不肯起床,你也可能在反复思考最近的各类校园活动该去参加哪一项,你可能在尽心尽力地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你可能正在焦头烂额地处理着各方各面的繁杂小事。

你可能正在努力地和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同学进行融合,你可能因为对某位同学有一些小小看法而在内心挣扎,你可能因为第一次远离家乡身处异地而孤单念家,你可能因为家庭负担较重而在四处寻找勤工助学的机会,你可能担心家中身体抱恙的父母亲人是否正在操劳。

“可能”,在接下来的3年、4年、5年里还有无数种可能,可能认真学习的同学成绩优异每次都能拿到奖学金,可能尊师敬长的同学会受到各位老师的亲睐褒奖,可能尽职尽责的学生干部会得到同学们的普遍认可,可能心怀感恩勤工俭学的同学会为家庭分担一定的经济压力,可能追求上进的同学会充实地度过大学时光,可能将来会有很多同学考上重点学校的研究生,可能会有很多同学找到理想满意的好工作……

也有可能,懒散堕落的同学总是容易挂科,可能自私古怪的同学总是不受欢迎,可能无礼傲慢的学生干部会遭人非议,可能出手阔绰的同学会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可能自甘堕落的同学最终会虚度光阴,可能会有部分同学因为表现不佳无法顺利毕业,可能会有部分同学因能力不足无法找到工作。

同学们,你们是充满创造力的90后,你们的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你们自信又脆弱,你们个性又敏感,你们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你们是新生代力量。

丹桂飘香的9月,你们怀揣着梦想踏进了吉大校园,在新生军训中你们刻苦训练、同心协力,为学院争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射击先进单位、内务先进单位、军训先进单位,每一块奖牌都凝结着同学们的汗水与泪水。荣誉属于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同学。

金秋送爽的10月,你们满怀着憧憬走进了大学课堂,在《新生学习手册》及《立人教育》知识竞赛中,你们团结拼搏,勇夺佳绩。在学院为你们组织的交谊舞培训中,你们用超强的接受力展示着当代青年的热与火,在多类校园文化活动中,你们大展拳脚,收获满怀。

硕果累累的11月,你们飒爽的英姿展现在运动赛场,在运动会开幕式方阵队表演中取得了团体二等奖的佳绩,在学生赛事中你们与学姐学长们同心协力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辉煌。在学风建设活动月中,你们尊师守纪,以礼待人,展现了良好的大学生风貌。

入校才2个多月的你们,就能取得这么多傲人的成绩,实属可贵,这足以说明吉首大学医学院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家庭,有运筹帷幄、兢兢业业、稳扎稳打的指导老师,更有团结拼搏、力争上游、挥斥方遒的优秀学子。

但是优秀的学生也有易犯错误的时候、也有误入歧途的时候、也有迷失方向的时候。在过去的这2个月里,有些同学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逃课、迟到、不按时就寝、不假外宿、使用违规电器、扰乱校园秩序等等;有些同学在公共场合吸烟、酗酒,迷恋网络游戏及武侠、言情等各类小说,无心学习,少与同学朋友交流;有些同学内心空虚,思想飘逸、自控能力差、抗干扰能力差、承受压力能力差,对大学生活毫无方向、毫无目标、毫无斗志。

在接下来的大学时光里,你们还会要面对更多的事情:学习交友,参加校园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担任学生干部锻炼组织、管理、执行等能力,参加学科考试、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测试,医院见习、实习,找工作,毕业。其中,你们会经历成功与挫折,会遇到悲欢与离合,会承受压力与挑战,会享受喜悦与泪水,会感受迷茫与觉醒,会收获友情与恩情。

白驹过隙,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5年前的9月,我第一次坐上火车,来到这个从未谋面过的钟灵毓秀又有点经济落后的小山城,刻苦求学的经历是很艰辛的,但学有所成的感觉是很美好的。曾经作为你们的学姐,现在作为你们的老师,我很希望能够看到你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针对大学生应如何对待大学生活,如何完善充实自我,晓岚老师潜心总结了一些经验之谈,在此以答疑的形式和各位同学分享一下。

一、大一的课程不多,上完课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感觉比较空虚,该怎么办?

其实每一位刚入大学的同学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甚至进入大二大三可能都还有同学会觉得空虚,这是一种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表现。我们吉首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每一位同学都选择了一个固定的专业,而你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等科目,进入大学每位同学只需要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科目,学习压力自然就减轻了很多,所以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的感觉其实就是一种还不习惯的感觉。但是无论是初入大学校园的此刻,还是涉入社会工作的将来,适应力都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将每一次改变转化为我们成长的机会,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学习是大学生的本职工作,不能舍本逐末,所以要尽力学习多种知识,完善自我。

1、学习专业知识为主,适时适量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增强社交能力,展现个人魅力,结交志同道合朋友。

2、博览群书,运用网络、电台、电视等媒介增长知识面,完善世界观、价值观。

3、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魄。

4、培养写作、书画、主持、演讲、朗诵、唱歌、跳舞、乐器表演、摄影、收藏、运动、电脑操作等个人兴趣,丰富业余生活,展现自我才艺。

5、勤工俭学,锻炼实践能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二、自我控制能力差,计划总是容易被打乱,该如何管理自己?

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有时候我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说我总是要求自己少吃辛辣食品和甜食,因为容易长痘痘,呵呵,但是总是会经不住诱惑,每次都还是忍不住吃了,长痘痘之后又后悔。呵呵。开个玩笑啦,我的控制能力是因事而异的,在我认为很重要、很关键的事情面前我会很苛刻地要求自己。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

1、明确制定计划的目的,分清事情的主次。在必须做与很想做的事情有冲突时,根据实际情况学会忍痛割爱,适当强迫自己。

2、可向周围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同学学习,向其请教经验,也可找同学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3、严格要求自己,尽力做到行为与思想一致。

三、不能与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融洽相处,总感觉存在沟通障碍,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该怎么处理?

这个问题我读大学的时候也遇到过,现在毕业了回想起来,要是能穿越到5年前,重新来一次我的大学,我一定好好和每一位同学相处,因为他们现在都已经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我想和他们说说话、聊聊天都比较困难,就是说机会没有以前那么多了。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要:

1、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自己成为一名容易被别人接纳的同学。

2、要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信任、尊重、接纳、宽容别人,要以诚相待,学会为他人着想。

3、通过集体活动增强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4、了解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善于帮助尚不适应环境的同学。

5、培养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学会控制并调节不良情绪,做到不影响他人。

四、难以消化已学知识,总担心挂科,但又找不到最佳学习方法,该怎么办?

1、端正学习态度,提前预习,认真听课,善于总结复习,多请教老师,与同学探讨。

2、摸索学习窍门,可尝试记笔记、看课件、做习题、问题讨论等方法。

3、找准有效学习方法后,应长期坚持。

4、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学会调节压力,摆正心态,适当有点忧患意识。

五、上课、就寝及班级活动中,普遍纪律观念差,难以管理。该如何改善?

1、认真学习校纪校规,明确班规,班级成立纪律监督、考核、教育小组,培养同学自主管理意识。

2、加强同学之间交流,互相监督、管理,培养集体荣誉感,做文明大学生。

3、加强个人管理,提高个人素质。

六、心理承受能力欠缺,遇到挫折容易怀疑自身能力,缺乏自信。该怎样锻炼心理调节能力?

1、遇事冷静,调节不良情绪,乐观开朗,可用名人多次失败后成功的案例激励自己。

2、善于制定容易完成的小目标,在成功达到目标后,肯定自己,鼓励自己,再循序渐进地制定难度稍大目标。

3、多看励志方面书籍,比如《卡耐基生活法则全书》等,可以励志书籍作为工具书,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查阅。也可观看励志演讲视频,如俞敏洪、马云等成功创业人士的经典演讲。可多学习做人哲学知识,学会辩证看待事物。

4、多参加集体活动,提高胆量,增长见识,总结经验。敢于面对挫折,勇于战胜困难。

5、强健体魄,增强身体抵抗力,可对改善心理承受力有所帮助。

七、如何树立正确恋爱观?

有人说:恋爱是大学生活的必修课。所以有的同学满怀憧憬,有的同学好奇尝试,有的同学真心实意,有的同学弥补空虚……大家带着不同的目的,纷纷开始了自己略熟还生得爱情实践。我认为,爱情是一门艺术,需要柔情和体贴,更需要责任和智慧。也许大学恋爱更像是一门高要求的选修课。

1、勿盲目恋爱,确立正确的恋爱目的,寻找志同道合、相互促进的恋人。

2、争取做到文明恋爱、注意公共场所的个人形象,尊重对方,对自身行为负责。

3、恋人更像是自己的精神伴侣,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会对自身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4、正确的对待一份感情的开始和结束,要明白爱情不过是幸福园林里的一朵小花,生活里的其他花朵同样也能带给我们自信和快乐。

八、如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1、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2、勿轻易相信陌生人。

3、注意学校用电用火安全。

4、外出或到陌生的环境一定要小心谨慎。

好了,同学们,《晓岚寄语》第一期到此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在此我要感谢医学院学工办主任廖浩老师以及09级临床2班的舒欣同学对《晓岚寄语》文章的修改,感谢医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信息科技部的何良海同学辛勤地帮我制作《晓岚寄语》的音频文件,感谢11级护本4班的李顺同学协助我录制本期的《晓岚寄语》,感谢所有读者与听众对《晓岚寄语》的支持。

同学们,最后晓岚老师送你们一段话: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天天向上。再见。

篇8

1.毕业生就业流向

这里主要是指就业行业流向,毕业生就业的流向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就业的“质”。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流向来看,以到医疗单位工作和专升本为主要流向,从问卷调查统计到的情况来看,应届毕业生主要流向是三甲医院、三甲医院以下及二甲医院以下,所占比例分别为45.3%、28.4%和10.4%。在问卷调查中,计划参加全日制专升本的毕业生比例为20%以上,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

2.毕业生就业期望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工作月薪,60%以上的毕业生期望在3000元以上,20%左右的毕业生期望在5000元以上;对于工作地点,80%以上的毕业生希望在省城或者临近省城。薪酬和工作地点作为就业的风向标,最能反映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状况。

3.毕业生就业评估

大学中所学知识对就业的影响方面,40.2%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帮助,相当多的大学生已经认识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重要性;89.8%的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需要继续加强,其中意向参加函授专升本的学生比例达50%以上,说明很多医学类大学生对提升自身知识、技能水平的需求增加,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对大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提高;在获得求职信息的渠道方面,52.5%的学生选择校园招聘会、老师或亲戚朋友介绍,只有少部分选择人才网站、媒体(电视、报刊等),可见大学生就业信息渠道少,大学生应该增强主动出击意识,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在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方面,72.5%的学生希望去事业单位,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参加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可见大学生应该转变落后陈旧的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就业观,也应多培养大学生的基层服务意识;在大学自主创业方面,当今中小城镇医疗体制尚在完善中,自主创业机会多,但20.5%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后不考虑自主创业,从事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创业有风险,但是大学生应该相信自己,充分重视自主创业;在大学就业观念方面,部分学生对就业前景感觉迷茫,有34.2%的学生感觉就业前景一般,分析原因是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够,就业信息获取不足,大学生应该树立起积极乐观的就业观念。

二、影响就业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影响就业的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

首先,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改变了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对学生就业进行“统、包、管”模式,以前如护理、检验等专业以定单班的形式计划招生已经极少,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方式,大学生就业进入市场化。然而社会就业市场体制的不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之一。其次,用人单位设置过高条件造成就业难。有些用人单位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学历,提高选招录用标准,重学历而轻能力。

2.大学生的个人方面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希望到环境舒适、待遇丰厚、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不愿意到偏远地区和乡镇农村等医疗行业劳动力严重缺乏的基层单位工作。同时,现实中很多大学生知识量储备不足、知识面狭窄,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缺乏诚信、敬业和责任心,适应能力较差等。此外,在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方面,当代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极力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机会成本的回报。个人职业理想与实际就业环境有着很大冲突和矛盾。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择业定位存在偏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校毕业生也必然要“就业大众化”。一味追求“精英岗位”,无视“大众化岗位”,大学生想去的地区或单位需求过少或者没有需求,而求才若渴的地区和单位却招不到人,这样势必造成就业难的局面。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1.努力提高大学生专业水平,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届大学毕业生应清醒地意识到“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律,树立危机感和竞争意识,着力提高个人能力、专长和素质。大学生在实习期间要努力操练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生在实习期间要多观察、常看书、勤思考,把从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中。目前事业单位招考、职称考试、升学考试等,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考查,学好理论知识不仅为今后的各种考试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未来的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掌握主动权,努力谋取到自己理想的职位。大学生必须意识到岗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竞争,只有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有良好的开端。

2.增强主动出击意识,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就业信息

面对强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就业观念严重滞后。目前就业选择的市场化,要求学校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坐、等、靠”思想,要主动出击。大学生要增强竞争意识,多关注网上的招聘信息,同时多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抓住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因此,毕业生要提高就业率,应当做到知己知彼,主动出击,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就业信息。

3.树立新的就业观,培养大学生的基层服务意识

随着社会职业和岗位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走向了“大众化”,毕业生要合理定位,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调整就业期望值。可以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做起,转变一岗终身制的思想,先就业再择业。大学毕业生应面对现实,从社会和市场实际出发,树立正确和客观实际的就业观,摒弃“基层医院招人难,基层工作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低、职称晋升机会少”等错误的思想。目前省会城市、沿海大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竞争激烈,且很多医疗机构已经饱和,招聘量少,即便招聘,在要求上也不断提高,大专职业院校的学生很难达到标准。在中西部或基层单位,虽然条件稍差一些,但机会更多,发展空间更大。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可以锻炼加强基础的知识、技能,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协调医疗机构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分配,从而有利于个人事业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提高。现今,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提出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有利于大学生来基层就业,值得关注。

4.大学生应增强自信,充分重视自主创业

目前,对于高校毕业生,各级政府不断放宽创业市场准入条件、加大创业资助和扶持、鼓励开展网上创业或以个体经营等灵活方式创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果具备创业条件,大学生应尝试进行自主创业,但要清醒地面对自主创业可能遇到的艰难和风险,只要能发挥潜能,施展聪明才智,终将成就一番事业,走出一片就业的新天地。

5.大学生应树立积极乐观的就业观念

篇9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的责任是创造适应我们民族健康发展和我们成长的新式文化。于是,我们要求大学的相对独立性,它必须拥有自己的办学自。拥有自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学习,思维,实践和创造的优良环境。摆脱国家政治和经济的不恰当的干扰,保持学校自身的自主性和目标追求。如果一个大学没有自己独立的性格,它从根本上说只是西方教育模式下拾人牙慧的赝品。大学自治,是要培养出一些充满生气,懂得探索,学会思考,善于创造的思想者,而不是用一些死气沉沉的办学理念教育出来的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说自己的话的假天才,真。教育制度的作用是构建一类价值追求,即理想,而不是些只会用文凭混饭吃的机器人。

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主导者,即校长和广大教职工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这些人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在治校和治学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不断地对教育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理论进行总结并且加以完善。要通过文化整合,提出问题,学习研讨,观念创新,实践反思等等活动正确把握住校园发展的大方向,塑造优良健康的大学校园文化。

三、主张学术自由,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学术不应该被僵化的看待,要兼容并包思想者独立探索真理的能力。“现代大学应该是全心全意的,毫无保留的促进学术的发展,研究各种问题,训练继起的人才,所有这些事情都要尽力做到最高限度”。学术自由是为了使人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去承担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同时,还要在一种精神的自由中开阔视野,探索真理。我们要用科学学会自我反思,为理性的国家公益去服务。

四、加强学校外在环境建设,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智力和社会格调的提升。比如说,对图书馆的建设,学校网络资源建设和管理,自修室,阅览室的建设,学校报刊的发行等等。加大投入,并对文体活动场所所需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相应的完善,从而“以潜移默化的形式,给学生以文化和智慧的熏陶”。

五、规范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把通才教育和人文教育作为实行的教育模式,要以通识为本、专识为末通才教育它承担着转移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的从崇高使命。

六、大学是一种传授普遍性知识的场所,它的职能是教学。要把扩展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励造学生人格作为教育的目标来抓。大学教育的任务在于“知识和思想的保存,知识和思想的解释,寻求真理,训练青年学者成为将来有用的工作者”。这也是校园文化的重任所在。

七、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纠正大学校园里弥漫的功利观念,信仰危机,诚信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等不良风气。要通过教育引导,文化引导,实践锻炼,个别指导的方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以及其健康成长。

八、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建设,通过有声有色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得校园文化氛围变得热闹。通过社团来训练学生们的做事能力,服务精神,团结互助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同时,注重开展人文学术讲座,弘扬人文精神,活跃校园气氛,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九、必须彰显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校园文化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一所学校外在客观条件的展示,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导向。办学的精神理念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先进的精神理念具有导向、提升、凝聚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地诠释校园文化的精神理念。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尊重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师生的个性特点。以校训为例,校训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富矿,故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应始终渗透其中。

十、必须发挥文化育人的导向功能,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导向功能十分重要。高校这种特殊的环境和氛围对全体师生有着直接显性的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比如我校近58年形成的“艰苦奋斗、求实献身”的校园精神已深入人心,激励着广大师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容易引导学生对其学习和生活环境产生亲和、依赖及认同感,形成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十一、必须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引入整合,促进毕业生就业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因而,校园文化建设也须以就业为导向。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是影响高校学生的就业走向的重要因素,这一要素决定了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亲近,校园文化需要对先进企业文化进行引入与整合。

参考文献:

[1]李有亮.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建[J].现代大学教育,2012,(5).

[2]周文宣,武传君.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J].大学教育科学,2011,(1).

篇10

关键词: 完全学分制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培养方法

随着高校人数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长。从2000年毕业人数107万,到2015年达749万,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规模以每年近30万人的数量增长。应届毕业生人数年年攀升使本科毕业生就业难成为学校、社会需要共同思考和改善的深层次问题。必须承认,一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将直接反映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和管理能力,就业竞争力是影响就业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高校培育人才能力最直接最明晰的方式。如何结合高校现有制度,优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之能实实在在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是高校管理者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完全学分制与就业竞争力

完全学分制是一种把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总学时,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学分制有不同发展阶段,学年学分制是学分制发展的一个阶段,选课制度是学分制发展的萌芽,最发达的阶段是完全学分制。在完全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下,在一定范围内将没有专业的限制,没有修业年限的限制。完全学分制的本质是把知识模块化,设置足够学分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的管理制度。由于在高等教育规模还不是足够大的情况下,高等教育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供学生选购学分的市场”,完全学分制对修业年限的设置从原来的4年变为3~6年。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合适才能发挥的合适工作岗位的能力,是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用人需求、促进个人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二、当下完全学分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通过走访各个学校,对沪上部分实行完全学分制制度的本科在校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询问,收集各校调查问卷统计,发现当前实行该制度的大学所遇到的问题有极大的共性,总结归纳如下:

(一)学生层面

1.不同于以往4年制的大学生涯,完全学分制实行的是学生自主安排课程,在3到6年内均可毕业,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正因如此,学生上课数量不易控制,从小习惯了在老师、家长严苛教育下学习的中国学子,在大学自由自主的环境中思想日渐松弛,长期旷课,失去读书兴趣,影响毕业。也就是说,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学习的自主自愿度的降低将会导致大学修读时间的延长,最终导致其就业竞争力远低于其他应届毕业生。

2.对于有学习意愿的学生,该制度亦有不便之处,譬如容易选不到自己心仪的老师,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方式不了解,教师成绩评判标准参差不齐,等等。不论是没有选到优秀教师的课程,还是为了考试成绩选择容易通过的老师,都会扭曲学生对于学习目的及意义的认识,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及长久发展。

3.由于自由安排课程在规定时间内修完规定学分即可毕业,存在盲目选课、急于赚取学分的学生,强行提前修读课程,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会明显降低学习质量,培养出为凑学分而学习的功利主义者。

4.在实际考察中,部分学校存在为适应新的制度而缩减已有专业课程课时的行为,该举措饱受非议。无可否认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极大程度上服务于学生日后的就业,是学生工作的基础与资本。缩减教学课时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有争议;对于学生来说,对专业知识缺乏全面深入地了解认识将会成为其就业时的短板。在社会呼吁全面型人才培养的同时,专一型、技术型人才也是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幅度缩减专业课课时是否利于优秀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及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认可度是否会受到影响也存有争议。

应对完全学分制导致的弊端,学校需要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学生多为学校的不便着想,建立完善的完全学分制及全面的辅助制度的想法就是可能的。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优化教育教学改革,减少新制度取代旧制度时必然会引起的争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选课制度。例如优化选课界面及系统后台,增加教师的个人介绍及教学要求,开辟已修该课程学生评价一栏,使学生在选课前便可充分了解课程,减少学生选课、排课的时间。

2.学校应坚持保证不缩减专业课课时,提高各专业对专业课课程考核的标准;提高所开必修课课程的质量,保证每门课程“课尽其用”。对于喜欢拓宽自己、发展自己的学生,应给予其更大的选修课空间,不强求某方面的规定学分值,让学生按照自我条件,合理选课,提高个人素养。

3.高校应构建一个由心理专家、优秀学生管理工作者、资深的教授等人员组成的咨询小组,以便于及时发现和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增加老师与学生面对面辅导学习、职业规划、求职指导的机会。

(二)班级层面

完全学分制的存在及推广对班级这一群体组织的冲击极大。人是社会性动物,总是会喜欢和自己相熟的人在一起活动。然而学生自主自由选课导致同一班级的同学被分散在各个时间点各个教室上课,班级同学无法聚在一起,交流沟通的时间变少,班级凝聚力开始变得薄弱,学生团队意识缺乏。班中除了班长和团支书作为桥梁通知学生各项活动,其他班干部的职位变得可有可无形同虚设;在中小学时代起着重要作用的班主任到了大学后连见面的机会也变得寥寥无几,班主任不再是纯粹的专职班主任,可能是一名辅导员,或是专业老师,他们需要更多时间研究自己的课题与项目,对管理班级中的各项事务精力受限。

综合上述原因,班级内的班会和团组织活动很难开展下去,同学们无法理解班长乃至其他班委的用意和辛劳,从原先对班级活动的重视到后来无所谓的态度。同学间人心涣散,班委们的积极干劲渐渐被消磨殆尽。班级,这一个伴随学生十年之久的团体组织,在完全学分制下俨然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失去了本应属于它的意义,也丢失了学生本应存在的集体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毫无疑问的是,任何一家公司的应聘要求上都会明确指出应聘者须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这不是泛泛而谈可有可无的空话,而是当今社会就业者能力所达成的共识。独生子女从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态度,加之大学期间未能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缺乏集体感、不懂得合作的缺点在迈入社会后暴露无遗。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进一步完善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班委例会,例行的工作计划公布等。优化班级会议与活动前、中、后期的各项工作,做到制度上的完善,干出实绩。

2.建立公正严明的考核方式。一切决议都要公平公正、民众选举,班主任或辅导员作为监督,使整个选举过程公开透明。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班级,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份子。

3.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及生活小组,加大管理力度,营造互帮互助的氛围;针对大学生所处年龄段做事漂浮急躁、缺乏专注度的问题,还需要创办者能够坚持且有成效地进行下去,培养其持久性。

4.建立全新的学生生活园区文化。现如今同班的宿舍相邻近,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寝室活动增进班中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促进班级内同学和睦友好相处和相互借鉴学习。可以说,培育良好的寝室文化与完全学分制相得益彰,全新寝室文化的建立可以有效改善完全学分制下学生集体荣誉感下降的现象。

(三)教师层面

实行完全学分制选课,人员流动大是其中十分明显的问题。传统的学年制实行固定老师给固定班级上课,虽然不能说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但是师生间还是有很多交集的,只要你想学就一定能从老师那有所收获;在完全学分制下很多学生都表示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找谁解决。在学习生活过程无法找到合适的人帮助指引,将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也会对学生对未来的人生规划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全面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挑选骨干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明确导师会议周期,创建学生与导师交流的平台;设置相关监管部门,使导师职责任务细节化、规范化,学校层面应时常做行风评议调查,及时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获得反馈,优化现有制度。另外,实施教师定点坐班政策,开设心理讲座及单人心理辅导,保证只要学生有问题,学校就可以提供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三、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完全学分制为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该制度的推行是多样化市场的需要,其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而且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完全学分制在不断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鉴于此完全学分制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体系支持,我们应与大学生建立沟通桥梁,密切关注社会就业动态,从学生、班级、教师乃至更多层面优化完善现有教学管理制度,由此才能使高校教学制度永葆活力,获得良性发展;培养出当代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